时间:2023-03-02 15:08: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护理细节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172例儿童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86例。其中护理组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4.25±1.0)岁;对照组中男55例,女31例,年龄半岁~8.5岁,平均(4.50±1.0)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儿科常规护理。护理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给予细节护理模式。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尽快帮助患儿及家属熟悉医院的环境,以缓解患儿对陌生环境带来的不安情绪,并采用热情、亲和的态度与患儿进行沟通,让患儿感受到来自医院的温馨,拉近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属的距离,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细节护理方案的制定。
首先必须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细节护理意识,并加强对护理人员在儿科、细节护理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水平,使其能注重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减低护理工作中的失误率,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细节护理方案。
(3)心理护理。
在护理工作中,通过采用热情、亲和的态度与患儿及家属进行交流,以加深对患儿的了解,要充分理解患儿及家属的情绪,根据患儿的不良情绪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并在其家属的协同下进行有效的安抚,以缓解其不安情绪,使患儿能平静地配合治疗。
(4)细节护理。
由于儿科患者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不仅要为患儿营造一个个性化、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还要做好患儿的细节风险护理工作。主要是由于护理工作比较繁忙,容易造成护理出差错。因此,要加强对患儿的细节护理,如将床位号贴在醒目的位置,以便核对;在输液时必须要仔细核对患儿的床号、药名及姓名,以免出错,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投诉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投诉率比较
护理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投诉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护理组非常满意65例,满意14例,比较满意5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非常满意38例,满意19例,比较满意14例,不满意15例,总满意度为82.56%。护理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7.67%)明显优于对照组(8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对于对照组的护理采用一般护理,就是除了常规检查之后不做任何帮助。对于术前、术后、术中都是按程序进行,不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对于患者提出的一些问题一般作答,但也能保证患者安全康复的出院。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护理则不同,除了进行应该做的常规事项还要贴心的服务,从患者入院到进入手术室,进行耐心的讲解,患者有任何不适一定要及时反馈。进入病房先敲门,之后进行自我介绍,与患者交心的交流,态度温和,让患者体会到家一般的温暖,术中也对患者进行心灵上的开导消除患者紧张感,术后更是经常探访,询问不适等,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1.3观察指标对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合并有需要改进的项目评价等共20个项目,得分越高则满意程度越高。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中非常满意为94例,满意的为42例,满意度为90.7%;对照组的患者中非常满意为20例,满意的为75例,满意度为63.3%。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91例,女69例;年龄19~58(44.9±7.3)岁;手术时间30~386(155.3±19.4)min;手术类型:普通外科52例,骨科33例,妇科27例,泌尿外科33例,神经外科15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9例,初、高中67例,大专及本科46例,本科以上18例。所有患者均精神智力正常且手术成功,术中未见明显并发症。将160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2013年5月~2014年1月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的9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2~8月接受护理模式改革后手术室细节护理的63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即术前将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术中给予相应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模式改革后的手术室细节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到病房了解患者一般情况,为患者讲解手术概况,并告知患者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配合方法;选取类似疾病手术成功案例向患者介绍恢复情况,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但避免提及意外、死亡等词汇;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采用和蔼的态度及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进行沟通,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交流时间以15min为宜。②术中护理:为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应做好各项准备。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以温和的态度进行自我介绍,消除患者戒备心理,并且陪伴患者身边,时刻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尽可能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在麻醉时,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麻醉完成后,协助固定好手术部位,要注意遮挡不必要暴露的部位。如患者提前清醒,可告知手术进程,安抚患者情绪。术中要加强对患者体征的观察,如有不适或者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给予调整。此外,要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皮肤清洁应耐心细致,并认真清点纱布、缝针、手术刀等器械,避免遗留患者体内。在麻醉清醒后第一时间告知手术是否成功,并嘱家属安心照顾。
1.3评价指标
①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估共包括4个方面,分别为仪器设备管理、器械准备、洗手护士及巡回护士配合技能、消毒隔离,每个方面分别赋予30分、20分、30分、20分;护理质量安全为各项总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100分。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分越高越好。②护理满意率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手术室护理满意率调查表进行评定,内容包括护患沟通、护理服务、术前手术室准备、患者舒适度、护理技术等方面,最低为0分,最高为100分。根据总分将患者满意程度分为3个等级,>85分为满意,60~85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比较
观察组仪器设备管理、洗手护士及巡回护士配合技能、消毒隔离及护理质量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器械准备项目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3.51%。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4例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47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8.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45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7.9)岁。两组患者进行研究前均确诊为患有神经内科疾病,并且确保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细节管理,其方法为:首先,医院对护理人员进行集中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其次,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健康教育宣传;最后,护理人员必须充分重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尽可能的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态度、护理满意度与护理宣教得分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珋±s表示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态度(93.47±4.24)分、护理满意度(95.23±3.69)分与护理宣教(93.68±3.2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态度(85.35±3.40)分、护理满意度(81.32±3.98)分与护理宣教(79.34±4.45)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给予患者更为全面的细节护理。在手术进行时,必须保持严谨的工作状态,根据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时,应格外小心,避免液体或异物进入患者的耳朵或眼睛。观察患者是否舒适,帮助患者贴减压贴,避免患者局部受压。对于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应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手术治疗效果。
1.2术后细节护理
手术结束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是否正常,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工作,存放好手术标本,以便查阅。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掌握患者恢复情况。
1.3细节记录
应加强细节方面的护理,并全程记录护理过程,保证护理记录的客观性和完整性。对于护理过程中,患者的突况、患者病情、医嘱、医疗操作及护理操作等,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并随着治疗的深入及时更新。
1.4感染护理
成立护理质控小组,负责监控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根据护理操作标准进行护理,注重细节。定期开展无菌护理专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1.5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此次护理的满意程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并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护理满意率=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24/25),对照组为84%(21/25)。观察组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4%。对照组感染4例,感染发生率为16%。两组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1.1从细节培养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患者入院后,需进行首诊,这就要求需建立首诊负责制,即办公室护士负责接收患者,并安排床位,通知主管医生与主管护士。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将自杀、自伤的患者列为重点对象,做好交班工作,加强精神病的看护,以保证患者的所有活动在管理人员的视线下进行。入院后,主管护士需向患者讲解住院期间的相关规定及注意事项,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并引导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告知病房主任及护士长病房的相关管理制度,细心地向患者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从而加深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理解。然而,对于首次住院的患者,护士需耐心的告知相关事宜,采用心理疏导的技巧和方法,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使患者在短时间内适应病区环境。在护理管理中,安全管理制度是开展护理管理工作的前提,这就要求医护人员需进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学习,所有医护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工作,让医护人员熟悉精神科安全管理制度及《医疗事故条例》等,并利用晨会加强护理相关业务学习及安全教育。然而,对于新护士、新看护的管理,上岗前,必须实行岗前培训制度,新护士需积极参加安全教育讲座,并通过安全知识考试,使新护士熟练相关护理工作[2]。除此之外,安全管理制度还需要医务人员严格执行,严格制定治疗及护理工作,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患者恢复情况,并及时发现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加强护理。
1.1.2完善精神科病房安全质量管理制度针对精神科病房中护理管理存在安全管理质量不高的问题,制定精神病房安全管理制度、护士交接班管理制度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确保各项护理制度落到实处,特别是对新上岗的护士,护士长要强化制度意识,将重点工作放在安全护理管理制度检查落实上,使护士工作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了促进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应规范工作流程,需强化护士在护理中的各个环节管理,例如当患者服用药物后,护士需及时进行口腔检查,注重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意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加强护理,以保证各项护理工作落到实处。另外,为了减少护士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差错,需对病房中的药物及相关设备进行细化规范,尤其是对急救室内的急救药品及仪器设备,安排专人检查,在药品管理做到固定品种、固定位置及固定数量,由护士长定期对药品及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建立护理应急预案,以减少护理差错。
1.1.3加强细节监控,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对于护士长及护士的护理工作,需分工负责,定期对综合检查,对精神科护理的各个环节质量进行严格检查,若发现有违规现象,需及时返回给护士管理人员,并给予相应长发,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只有做到各个护理环节的监控,才能保证护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1.2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实施细节管理前后的各项护理管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护理技能、急救物品管理质量、护理安全、护理满意度等。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单位(x±s)表示。
2结果
分析该院2012年1—12月,2013年1—12月期间的病房管理质量评分,结果显示实施细节管理后的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化、护理技能操作质量、急救物品管质量及护理安全质量均高于护理前的管理质量,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比较护理前后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实施前护理满意度为94.98%,实施后护理满意度为99.55%,护理不良事件由5例减少至1例,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甲组患儿实施常规的儿科护理,乙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管理护理,细节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2.1细化护理服务流程,体现以人为本在儿科护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满足儿科患儿特殊的护理需求。完善护理流程,注重服务细节,主动寻找护理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完善护理服务,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护患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有问题及早沟通,以免因误解和沟通不良形成护患矛盾。转变护理的模式,体现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所以护患之间要多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护理需求,主动提供护理服务,满意患者的护理需求,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1.2.2细化培训体系,提高职业素质由于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对于儿科护士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要求也更高,尤其是新上岗的护士。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知识、规章制度和服务流程,并对护理工作者进行必要的礼仪培训,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培养护士的职业道德。
1.2.3细化管理制度,建立良好工作习惯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是保证护理队伍良性发展的关键。所以必须对儿科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和量化,使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细化规章制度。参考多种护理标准进行细化和量化,这样能够有效保障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实施。另外要对儿科护理质量实施动态监控,对工作中出现的忽视护理细节,造成护理疏漏的现象随时发现,随时处理,帮助儿科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
1.3评价指标记录甲、乙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并发症、感染、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计算,同时也要对两组患儿的家属进行满意度的调查,以便评价细节管理的实施效果。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评价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该研究共发放了206份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06份,回收效率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细节管理的乙组患儿并发症4例、护患纠纷1例、感染3例,满意度97例(94.17%);甲组并发症9例、护患纠纷3例、感染7例,满意度80例(77.67%)。乙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甲组患儿;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乙组患儿也明显高于甲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科研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科研全过程的训练,在修完全部专业主干课程,已修课程达到最低毕业学分的80%以上时进行。
为保证科研全过程的有效实施,建议在第四学期末进行布置,毕业论文在通科实习和专科定向实习期间完成。
1.毕业论文的类型
(1)科研论文:唯一可以用于学士学位申请的论文形式。需要申请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一份护理科研论文,论文成绩需达到良好及以上水平。选择其它类型的论文不能用于申请学士学位。
科研论文是指经过选题、研究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得出研究结果,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并将整个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按照规范的书写格式撰写的论文。
(2)文献综述:不能用于学士学位申请。
文献综述是作者针对某一主题,在阅读大量相关的原始文献后,对其数据、资料和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和评价,而写成的一种专题性的学术论文。
2.论文的选题要求
选题是进行毕业科研训练和完成毕业论文的首要工作,与毕业论文的质量关系密切。恰当的选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得到科学研究过程和能力的基本训练。课题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
(1)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科研训练的教学目的;
(2)选题应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
(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选择护理临床实践中具有实用价值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4)指导教师应考虑学生的选题在时间、方法、经费和设备条件等方面的可行性,确保学生在预定时间内能够按要求完成毕业论文。
3.毕业论文撰写的内容
(1)课题计划书;
(2)毕业论文。
4.毕业论文的实施过程
毕业论文工作主要包括:选题、研究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毕业论文撰写、论文答辩。其中课题计划书和毕业论文要上交河南电大农医学院。
对申请学士学位的论文,由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负责审核或抽查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5.课题计划书
见“附件7: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科研课题计划书”。
科研论文、文献综述均须撰写课题计划书。按实际情况撰写。
在学生提交计划书后,各地电大应组织小规模的开题报告会,由2名以上导师和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审阅和评价,提出修改和指导性意见。课题计划在导师认可后方可正式实施。
6.毕业论文的写作步骤、书写格式及要求
(1)写作步骤
①科研论文。参见中央电大护理学本科教材《护理科研方法》王志稳等编第七章护理论文的撰写:第一节科研论文
②文献综述。参见中央电大护理学本科教材《护理科研方法》王志稳等编:第七章护理论文的撰写:第二节文献综述
(2)书写格式及要求
①科研论文。见附件8: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科研论文的书写格式、要求及封页;
②文献综述。见附件9: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文献综述书写格式、要求及封页。
(3)写作时间
每年上半年5月底前,下半年11月底前,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并将课题计划书和毕业论文上交河南电大农医学院。
选择本院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8例儿科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3~10岁,平均(6.50±0.25)岁。研究组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3~9岁,平均(6.00±0.15)岁。所有患儿及家属均知晓并自愿加入本研究。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儿科护理,依据儿科护理要求给予相关护理。研究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给予细节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比例和患者满意度。
1.2.2细节管理方法
1.2.2.1更新护理理念
在临床护理的所有细节过程中应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贴心的护理是护理工作的基本理念,医护人员的护理服务对象主要是“人”,接下来才是“病”。要明确做到护理方式的改变,应将“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明确改变服务基本理念。
1.2.2.2护理指导
在护理过程中,对患儿和家长给予亲切问候。在实施护理工作前,应嘱家长安慰患儿、鼓励患儿,减少患儿及家长与医护人员的距离感,重视细节化的管理服务,护理人员每一个细小的表情动作、每一句话都有可能对患儿及家属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尤为重视并且多进行换位思考,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更加完善的护理措施。在开展护理工作前后应该对患儿与家属进行指导,如果患儿身体出现状况,应多询问,因操作引起患儿不适或出现错误时,需要使用道歉语,使患儿和家长通过护士语言、体态等感受到护士的关爱,从而尊重、理解护士,积极配合护理。
1.2.2.3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
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因此,对儿科护士的操作技术和护理理论要求较高,新上岗护士的培训尤为重要。在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尤为关键,而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是影响护理质量的关键。因此,护士长在工作中需要了解护理人员的个人情绪问题,减轻护理人员的不良情绪并能够积极调整心态,让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感受较好的人文关怀,减轻工作压力,保证护理质量。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无私奉献的爱心。因此,医院需要定期让医护人员学习基础知识、遵守服务流程、加强护理礼仪及职业道德培训,并定期进行职业素质考评,对护士的护理服务水平进行量化,通过护士间的评比激发护士工作的热情与动力,以此全面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
1.2.2.4注重细节管理
儿科护理工作不同于其他科室,接触的都是患儿,因此,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对患儿入院接受就诊、参加各项治疗的每一个环节应制定细致、完善的工作流程。对于危重症患儿应做好全程检查并且加强监控。其次,加强护士工作的过程管理,保证每项工作的安全;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严格“三查七对”,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等。最后,对医疗费用实施透明制度。总之,在日常护理工作的具体环节方面做到最好,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从而确保患儿在院期间的安全。
1.2.3疗效判断标准
采用儿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结果分别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分为70分以下,70~<90分,≥90分3个等级。同时,对两组患儿家长以问卷方式对护理纠纷、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发放问卷78份,收回78份,回收率为100%。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大于或等于90分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与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企业管理中,细节管理是相当重要的概念,主要注重管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倡导每位在自己岗位工作的员工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求看重细节和力求工作完美。细节管理的魅力与优点也因此受到卫生系统管理工作者的重视,从而引进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收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细节管理是对细节进行超越、控制、延伸、完善、补充、分析及辨认的过程,通过实施管理战略,增强组织的效率和执行能力,从而达到对整个护理质量进行提升的目的。当今,我国独生子女较多,儿童在此环境下的成长大多具有忍耐性差和独立性差等特点,从而使治疗和护理工作难度提高。另外,因为患儿发病的特殊情况,加上患儿合作性差和家长的关心等,使护士的基本功受到艰难的考验,因此,护理人员如有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则极易造成患儿在临床护理中的不配合或抵触等情况,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及医院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且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护理工作,还需要做好交流工作与心理辅导。细节管理对于每位护理人员来说是必须要学的。各医院对于护理细节的看重、关系到医疗质量能否提升,医疗安全能否得到保证及患儿及家属能否满意,其作用很关键。因此,在病房管理中引入细节管理的理念,实施细节护理,建造并发展拥有细节管理特性的新型护理模式,是当今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病房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细节管理后,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大于或等于90分所占比例、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衰竭;护理;重症监护
NursingComprehensionaboutIntonsiveCareofNeonatalRespifatoryFailure
Abstract:ObjectiveInordertodrawaconclusionaboutnursingexperienceinintensivecareofneonatalrespiratoryfailure.Methods40casesofneonatalrespiratoryfailurewereacceptedinourICUdepartment,allwereexperiencedbygeneralandSymptomaticnursing,monitoredABGandusedbreathingmachineeffectivelycurativeeffectwasexcellent.Results22casesusedIMV,6casesusedHFOV,12casesusedPPAV,2neonatediedofgiveup,Otherswereacceptable.ConclusionIntensivecareofneonatalrespiratoryfailureshouldhaveappropriategeneralandSymptomaticnursing,monitorABGandusebreathingmachineeffectively.
Keywords:Neonate;RespiratoryFailure;Nttrsing;Intensivecare
由于新生儿的解剖及生理特征,呼吸衰竭(NRF)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ICU室自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症监护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新生儿呼吸衰竭40例,最小者出生3d,最大22d,男27例,女13例,平均监护治疗14.75d,治愈38例,死亡2例。其中吸入综合征17例,肺出血11例,肺炎合并NRF7例,肺透明膜病变5例;40例NRF中合并心衰、中毒性脑病7例,伴DIC4例。均由新生儿科或产科直接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监护治疗。
2一般护理
2.1环境
患儿均安置在新生儿ICU病房,各种抢救设备齐全,每日用500mg/L“84”消毒液湿拖地面2次,紫外线照射2次/d,通风2次/d,每周空气培养1次,疑有传染病者尽早隔离。
2.2安静休息
让患儿充分休息,既可减少耗氧量,又能减轻心脏负担。治疗护理应尽量集中进行,可适当使用镇静剂。
2.3眼睛、口腔、臀部的护理
眼部可用氯霉素眼水滴眼,3次/d,用油纱布敷盖;口腔抵抗力低下,可致鹅口疮,将制霉菌素片压成碎末状涂抹3次/d;保持臀部清洁干燥,轻轻按摩背部,每次便后涂油保护,一旦发生红臀可用红外线灯照射2次/d。
2.4加强喂养
因硅胶管管细不堵塞整个鼻腔,对呼吸影响不大,替代胃管效果理想,特殊者可用经口下鼻饲管喂养,以供给机体足够的热能,增加抵抗力。
2.5严格控制液体速度,记录出入量
新生儿输液时,尤其在心衰及多脏器衰竭时,严格限制输液量,一般不用含钠液,可用输液泵维持液体速度5滴/min以内,观察大小便是否正常,详细记录出入量,注意的变化。
2.6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神志,监测动脉血气变化
随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神志,至少4次/d~8次/d。监测动脉血气,动脉穿刺定位要准确,取桡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为进针点,严格消毒后操作者用拇指、食指分别暴露固定好穿刺点皮肤,进针时针体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见回血后固定针头位置抽取足量血标本后快速拔出针头并用棉棒或灭菌纱块按压穿刺点10min,取下纱块观察皮肤有无特殊变化。
3症状护理
3.1保持气道通畅
让患儿头颈尽量后仰,使气道伸直。由于痰液堵塞鼻腔及口腔,需勤吸痰。新生儿尤其早产儿鼻腔狭窄,我们用硅胶管吸痰效果较好。新生儿吸痰时负压不宜过大,吸痰动作轻柔,每次持续时间不能超过15s,吸痰时轻拍背部以将痰液吸出。吸痰管及容器用后消毒。
3.2吸氧及呼吸机辅助呼吸
吸氧的目的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换气功能。多用面罩、氧帽法给氧,流量可根据患儿的呼NRF度调节。对肺出血、肺透明膜病变新生儿可适当运用呼吸机辅助正压通气,在使用正压通气的过程中,气胸出现的几率为20%~40%[1]。因此,应及时监测动脉血气变化,根据肺顺应性的变化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遵医嘱及时使用镇静剂或肌松剂,减少人机对抗,吸痰过程中使用抱球呼吸,避免压力过高导致气胸的发生。观察患儿有无烦躁,突发青紫,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胸廓不对称,不随呼吸机节律活动,呼吸音降低,心音遥远或移位等气胸症状出现,如有及时通知医师[2]。
3.3超声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可稀释痰液,促进炎症吸收。雾化吸入多用于痰多、粘稠不易排出者,药物为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2次/d。雾化后吸痰,用过的面罩及管道用15%过氧乙酸液浸泡后清洁消毒。
4讨论
NICU护理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基本功和高度的责任心,以便能及时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各种危重病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儿的痛苦及增多的医疗费用。
NRF是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以换气障碍为主,血气检查一般示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饱和度降低,伴有严重的酸中毒。患儿多以青紫、三凹征、明显呼吸暂停为主要表现。改善通气功能是抢救的重要环节。血气分析是重要的监测指标,动脉穿刺在刚出生的婴儿尤其棘手,常因穿刺困难而影响治疗[3]。本组40例患儿采用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采血标本,成功率高达97.7%,深受护理人员与家长的欢迎。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治疗室每天定期消毒擦拭并做好细菌监测。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和婴儿护理观察,熟悉抽血的方法及部位选择。执行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新生儿反应,穿刺部位按压不少于10min是防止出血和感染的关键。要做到动作轻巧准确到位,安全有效,本组40例未发生穿刺部位感染。
吸氧及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多用面罩、氧帽法给氧,流量可根据患儿的呼衰程度调节,22例使用间歇指令通气(IMV),另6例经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对18例肺出血,肺透明膜病变新生儿12例运用呼吸机辅助正压通气(PPAV),8例经科学有效的护理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出现气胸4例。4例气胸中2例在胸腔闭式引流下继续使用IMV平均47h后气胸消失;另2例因为合并DIC自动停止治疗而死亡。
参考文献:
1护理临床实习环节的管理
1.1临床实习管理组织的建立及带教教师的选拔
1.1.1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了三级护理教学管理体系一级管理组织,由主管教学的院长、教学办公室主任组成,负责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二级管理组织,由教办分管护理教学干事、护理部教学干事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总实习计划和质量控制标准,定期指导、督促检查;三级管理组织,由各科室护士长、带教教师组成,负责本科室护生实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1.2带教教师的选拔临床带教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带教教师的自身素质[1]。因此,我院严格掌握带教教师的任职条件,带教教师须满足以下条件。(1)大专毕业3年以上,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带教能力;(2)热爱护理教学,作风严谨,工作认真负责;(3)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表达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熟悉和掌握实纲、实习计划、护生量化指标及考评标准;(4)勤奋好学,能用新理论、新技能和现代护理观指导临床教学。
1.2实习计划与量化指标的制定
1.2.1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实习计划是教学活动的向导和行为指南,是教学目标和效果评价的依据。制定出不同的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1)中专学生以掌握整体护理观、人际交流技巧、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完成中专实习量化指标为主;(2)大专学生以掌握整体护理理论、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完成大专实习量化指标为主;(3)实习科室在护生实习结束前必须进行专科理论及护理技术操作考试。
1.2.2带教教师拟定科内实习计划带教教师根据教学办公室的总体要求拟定本科实习计划,设立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并将计划上交教办,制定计划时需注意明确:(1)实习目的和目标;(2)完成目标所用的技术;(3)项目评价,对学生实习、科室带教情况进行评价。
1.3实习质量的管理
1.3.1按计划开展带教工作要求各科室严格按照实纲及实习计划、实习目标,对护生进行带教和管理。
1.3.2带教教师指导及督促检查以下内容(1)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护生进行指导,科室通过教学查房、专科疾病知识讲座、早交班、危重患者床旁提问等形式,护生轮流担任责任组长。(2)调动护生主观能动性,让护生对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进行自查、互查、教师督查后讲评。(3)每轮护生实习结束前由护士长及带教教师召开护生实结会。
1.3.3护理教学组对护生实习进行现场抽查(1)抽查护生对分管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情况评估了解程度;(2)对护生护理技术操作过程质量进行检查;(3)将患者及家属对护生的服务态度及沟通能力等情况进行反馈;(4)询问护生对教师带教情况、方法进行反馈。
1.3.4教办组织召开教学情况联系会(1)通过召开带教教师联系会,了解各实习科室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通过召开学生组长联系会,收集学生对带教教师的工作态度、能力和教学计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立即采纳,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
1.3.5实结及教学质量评比(1)实结:护理教学组针对本轮护生实习情况、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进行总结;(2)教学质量管理主要通过实习结束前的理论和临床操作考核,结合教学办公室、护理教学组检查情况和各病区教学资料记录情况等进行教学质量评审,根据评审结果评出带教先进科室和优秀带教教师,并给予奖励。
2效果
2.1促进了带教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用现代护理观指导学生,保证了护理教学质量;由于教师做到了尊重、鼓励、支持学生,从而减少了护生的焦虑心理,加快了护生学习主动性和角色转变。
2.2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和带教水平在实施实习计划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学大纲、实习计划以及量化指标的考评标准,教师们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及专科理论水平,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保证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2.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人际交流技巧的训练。在实习过程中培养了整体护理观念,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护理程序工作方法以及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护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有效地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2]。
通过加强护理临床实习环节的管理,使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得到保证,护生的综合能力及服务质量较前有明显提高,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了她们的自身素质和知识结构,发表临床护理教学论文的篇数也明显增加。
3存在的问题
(1)医院的护理基础条件影响教学质量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把学生当成劳动力使用,如学习期间顶班等。(2)目前临床护理人员普遍缺编,致使带教教师在工作中承担了多种角色,因而使临床教学质量的管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