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财务论文

财务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2 15:08: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务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财务论文

篇1

1.1.1实证主义经济学方法论。19世纪中叶,约翰·穆勒把归纳演绎方法作为“唯一合理”的方法引入到经济学研究,从而成为实证主义的样板。凯恩斯沿着约翰·穆勒的思路发展了演绎法,坚信反驳理论只能依靠事实,这使他成为倡导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中流砥柱。从罗宾斯关于经济学研究不依赖于伦理上的个人价值判断来看,他的研究方法也属于实证主义方法,实证主义经济学方法论曾经对经济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因此成为主流的经济学方法论。

1.1.2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主要体现在他的《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测与反驳》等著作中,其理论思想是:第一,理论并不来源于经验材料和观察事实,通过归纳法不能得到普遍性的理论。即科学的理论和命题不可能被经验证实,则只能被经验证伪(“证伪原则”)。第二,科学发现总是在大胆的猜测,各种猜测或理论相互竞争,新理论经受经验的检验而得到暂时的确认,终被证伪,之后科学又面临新的问题,如此循环往复,从而使理论不断接近真理。第三,科学的方法是猜测与反驳,即不断尝试与清除错误,科学的本章就是其可证伪性。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提出不久就受到经济学界的广泛重视,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础。

1.1.3库恩的科学革命论模式(历史主义)。库恩继承了波普尔的科学哲学观,认为,科学史的特征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原状,在此期间某种说法居于统治地位。当居统治地位的学说被另一种居统治地位的学说取代时,旧时期宣告结束,于是转入一个短期稳定的新时期。

1.1.4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拉卡托斯是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卡托斯在批判、补充和修改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他强调科学中的基本单位和评价对象应是在一个时期中由一系列理论有机构成的研究纲领。这个理论被称为“精致证伪主义”。

1.2经济学方法论演进对财务学的启示。我国对经济学的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方法论的研究上更是如此。由于经济学与财务学的理论渊源,提高经济学方法论认识水平,对促进财务学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1注重对方法论的研究。在我国经济学学科建设中,许多原来属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观点被引入和借鉴。而一定的理论是在一定的方法论指导下得出的,一种理论及其方法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此我们不应该只吸收理论而一概摒弃其方法论。

1.2.2合理选择和搭配使用经济学方法论的分析方法。从方法论的具体层次上说,传统上我国经济学在方法论上存在着重规范分析,轻实证分析的弊端,今后应当注重两方面均衡发展,使方法论结构进一步优化。

正如张五常所说的:“经济学主要研究‘为什么’的问题,解释人的行为现象,它是一门精确的科学,精确推测,不能用事实解释事实,要以理论解释事实,要有抽象的存在,如果推测能力强,问题的局限条件清楚,就会有结论。解释现象的理论越简单越好,用复杂的理论解释复杂的世界是行不通的。”

2.管理学研究方法论与财务学方法论基础

方法论的统一是建立在研究对象的内在特质的统一的基础上的。从管理学研究的实践看,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可以划分成三大部分,其一是以物为中心,旨在提高物质资源利用管理效率的研究;其二是以人为中心,旨在发挥组织内部人员能力的研究;第三是以组织为中心,旨在促使组织内外环境和谐发展的研究。三个部分的主要研究对象具有非常不同的属性,难以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分析是造成管理学研究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方法论的主要原因。

由于财务学本质上具有管理学属性,因而管理学研究方法论就从根本上构成了财务学的方法论基础。

22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定量的研究为主,采用观察、测量、控制、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是合适的。

2.2在以人为中心、旨在发挥组织内部人员能力的研究中,研究者和被研究者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在研究过程中会受彼此影响的、并且受某种共同文化影响的人组成。认识社会行动者的内心世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艰巨的任务。简单地用自然科学方法去研究人的外部行为,无法解释人们意识到的各种现实。应该从感性资料的外部标志去认识他人内心世界。

在该类研究的过程中,多采用深入调研、比较研究与归纳演绎相结合的方法,这样的方法正是建立在对“客观精神”的分析和理解上的,其本身也保证了理论来源的客观基础。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采用历史个体主义,通过“理解”去进行管理学研究的同时,必须牢记“价值中立”原则。研究者只有在摒弃个人偏好和先验观点的基础上,对现有材料加以分类分现汇总,才可能得出具有客观性的结论。

2.3在第三类以组织为中心,对组织和环境如何和谐进行研究的主题中,群体的行为以及群体之间的互动成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同个人不同,虽然群体是由个人组成,但群体的行为绝不是个人行为的简单相加。组织的目标、制度、文化传统、激励惩罚措施等在个体到群体的形成过程中起到深刻的约束和影响。个体的理性选择往往导致群体行为的非理性化。

从社会学、历史学研究领域借鉴过来的“历史比较方法”在针对组织为中心的管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常认为历史比较方法是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各种历史现象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分析异同,探索社会发展现象的一般客观可能性或特殊性的一种史学分析方法。运用历史比较方法有助于揭示和认识各种组织现象的历史成因及组织中的各个群体、群体关系、组织与外部组织的关系等发展中的共性以及各自的特殊性。运用历史比较方法有助于促使各个组织间、组织群体间的了解和理解,从而为组织间和谐发展提供基础。

3.我国财务学研究方法的现实分析

我国财务学研究方法与西方财务学界存在较大差异,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不同。西方财务学研究方法较多地受实用主义影响,信仰存在就是合理的,有用的就是真理;而我国财务学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唯物主义,遵循的认识论。西方财务学界受实用主义影响,早期更注重应用理论的研究;我国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更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习惯从财务学本质、财务学职能、财务学对象、财务学目标等基本概念及基本问题开始起步。

3.2财务学研究的外在环境与西方财务学界存在较大差异。自1990年12月17日飞乐股份等8家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首次上市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上市交易的公司至今也只有1000多家。特别是有关资本市场的法规建设正在逐步完善,许多法规本身还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资本市场中包装上市、财务学作假等案件时有发生,相当一部分投资者缺乏理性,市场融资功能不足,缺乏足够的资源配置引导能力,等等。这就使以资本市场为内容的财务学理论研究缺乏良好的外在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所以,尽管近年来以资本市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成果逐年有所增加,但是,关于资本市场的数据库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权威的版本,许多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只能自行收集。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实证研究”,一方面使研究者本身花费大量时间用于资料收集这一研究最基础的工作;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中存在着财务信息失真等问题,也难以保证研究资料特别是数据本身的准确性,进而影响这些研究结论的验证质量。

3.3我国在财务学研究方法的研究时间上远远短于西方财务学界。

一国财务学(包含财务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从美国政府在法律上承认持股公司的组织形式算起,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英国的证券交易市场形成于17世纪末,即使从1802年英国政府正式批准伦敦证券交易所开始,英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已近两百年。相应地,西方国家进行实证财务学研究已有近30年时间,而我国在这方面工作起步的时间还相当短。从这一方面分析,我国财务学研究方法处于规范财务学研究方法占主导地位的状况是与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4.现阶段我国财务学研究方法的选择

我们现阶段如何进行财务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呢?目前存在这样一种倾向:认为财务学理论的规范研究带有研究者个人主观的价值判断,没有事实判断的数据和模型,缺乏科学性,应当迅速向实证研究过渡。本文以下从两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4.1关于我国现阶段规范研究占主导地位的问题。本文认为:我国现阶段规范研究仍占主导地位问题。原因如下:

4.1.1财务学研究方法之间并不相互排斥而是互为补充的。具体说来,规范研究并不排斥实证研究,因为规范研究的结论需要实证研究加以验证;实证研究也不排斥规范研究,实证研究需要规范研究的结论为基础和前提。那种只能采用单一方法进行财务学理论研究的主张是有失偏颇的。

4.1.2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学理论和方法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许多基础性理论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而且,这项工作需要财务学理论研究工作者作为优先完成的工作来做。我国现阶段的财务学理论研究应当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为财务学改革服务,为实践服务。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各单位正确贯彻执行国家财务学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重要基础,也是强化单位内部管理、保证财务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许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即使就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而言,我国现阶段乃至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规范研究仍应占据主导地位。

4.1.3财务学研究是为了在财务学理论研究方面取得对社会有价值的成果,其研究结论要能解决财务学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财务学实践所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采用相应的研究方法。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广大财务工作者结合我国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总结各单位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见解和措施。研究这些问题时,应当更多地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同时,注意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从现阶段国情和实际出发,并兼顾我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的背景。

4.2关于实证研究中注重实地研究、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的问题。评判一项研究的优劣,主要有三个标准:是否新颖?是否有意义?是否严密?判断是否新颖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问题是以前没有回答的;第二,研究方法是新的;第三,样本或数据资料是新的。判定是否有意义也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能为政策制定服务;二是能为财务实践服务;三是能为其他研究服务。判定是否严密可以从内在的严密性和外在的普遍性两方面加以分析。通常需要将三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对照这些标准,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已经发表的以统计模型为基础所进行的有关资本市场财务问题的实证研究成果的质量还难以令人满意。原因主要在于: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仍处在逐步形成时期,资本市场建立的时间较短,相关法规尚不健全,许多数据的可比性不强,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实证研究可资利用的资料较为缺乏,运用“垃圾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论文结论很可能也是“垃圾”。为实证而实证的论文对财务理论的创新并无多少作用。实证研究中的实地研究、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应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那种以数理统计和数学模型为基础所进行的“真正意义上”的实证研究,应当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发展而逐步成熟。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乃至将来一个时期内,财务学理论研究应当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实践中探求真理。研究过程中,在坚持规范研究占据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应注意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统一和有机结合,重视采用实地研究、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验证规范研究成果,总结我国财务实际工作中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学理论与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美]博兰.批判的经济学方法论,经济科学出版,2000

[2]张五常.经济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战,2002(4)

[3]傅耀.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逻辑与评述,华南金融研究,2002(6)

[4]吴水澎.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

篇2

Keywords:thechieffinancialsupervisor;pre-supervision;post-supervision

Abstract:Theestablishmentofthesystemofthegeneralfinancialsupervisionmeetstherequirementofthedevelopmentofmodernenterprises

system.Generallyspeaking,thesupervisionofthechieffinancialsupervisorisdividedintothepre-supervisionandthepost-

supervision.Thisarticleanalyzesthesystemofthepre-supervisionandthepost-

supervisionandputsforwardthattheyshouldbecombinedwiththesupplementarypracticalrestrictionmethodsinordertochecktheopportunism

actionofmanagersandguaranteetherightsandinterests.

财务总监是指由企业的所有者或全体所有者代表决定的,体现所有者意志的,全面负责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进行全面监督与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财务总监制度的设立,是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所有者权益受损,约束经理人经营行为降低财务风险。考察跨国公司及国外大公司的财务总监制度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以及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的无数次博弈,财务总监的监督机制逐渐趋向均衡: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的地位和作用渐趋均衡。

一、事前监督机制

顾名思义,事前监督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实施以前的准备阶段所进行的监督,事前监督能防止和避免企业重大财务决策出现失误,提高资金效益。财务总监的事前监督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以下分述之。

事前监督机制首先表现为经营者经营责任的自动履行机制。经营者自我履行既是普遍的,又是有限的。经营者对剩余权的控制是自我履行的核心,经营者的工作努力程度与剩余控制权相关,即经营者为自己工作,不需要他人监督,而经营者为所有者工作就存在监督,增加交易成本。经营者履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声誉,声誉的损失有损于经营者的今后利益,因此,声誉是一项无形资产,可以大大降低由于市场投机行为带来的费用。

经营者的自动履行机制是保障所有者权益的基础,但在我国却严重缺乏。究其原因,是自我约束机制和声誉机制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严格的自我约束一般很难成为经营者的首要选择,有些情况下,他们甚至铤而走险放弃自我约束,造成经营失败。而现行的法律中,投资者难以经营者的经营失败,并且在破产法中投资者是风险的主要承担者。鉴于此,有必要从法律上规范经营者自我约束机制。

在当前,声誉机制尚未起到约束作用,经营者往往不顾声誉受损,甚至以牺牲声誉为代价,换取私利。我国企业目前对声誉并不重视,有体制原因,也有市场不规范的原因,还有企业产权方面的原因。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程度低,也使得经营者不重视声誉资产,国有企业不如集体、私营企业的原因之一是经理人的声誉机制不完善。因此,目前通过财务总监的监督,使声誉机制发挥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是财务预警分析(EarlyWarninganalysis)机制。企业营运稳,财务风险低的经营者,即使提出的利润率较低,通常也比企业营运冒进、财务风险高的经营者有利,这样才会使经营者的履约有可靠的保障。财务总监可以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类型等不同实施监督,求得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营运顺畅、风险最低、收益最大。财务总监不但要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评估和财务预警分析,而且要对企业主要经营项目及经营项目组合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分析。

财务预警分析,在我国没有作为一项监督机制运用,可以说是监督中的空白。对于未来,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经营者,往往都持乐观态度,缺乏预警,一旦财务失败,要么让其消亡,要么挽救成本极高。财务总监根据企业实力,进行财务预警分析是必要的,也是有前途的。财务预警分析方法通常有偿债能力分析法、埃特曼模型(AltmanModel)等。由于财务预警分析在事前进行,因此,预警的财务失败并不意味着企业破产,而可根据其程度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增加营运资金、债务重组及财务改组等,以此来保障所有者利益。

第三是限制经营期限。一般而言,经营期限的长短,对企业而言意味着经营风险的大小。因此,对经营期限做出限制,可以控制经营风险,如果经营期限短,经营者考虑的是流动性强的资产投资,风险就比较小,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资产价值不至于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利于财务总监对履约风险的掌握。而经营期限超过一定的限度,往往意味着财务总监对履约风险的失控。

第四是对经理人的目标控制和年薪制。目标控制也叫随动控制,目标控制中的目标确立及控制系统建立属于事前监督机制,可以有效促进经理人自我履约,其实施结果与目标比较为事后监督奠定了基础。在目标控制中,系统行动的方案,是按系统当前所处的状态而决定的,受控系统可以根据干扰的作用,不断改变行动方案,它具有在变化着的环境下发挥最佳功能的适应性。

年薪制与目标的实现程度相结合,是随动控制的关键。年薪标准的确立既是目标的组成部分,又是按绩效兑现的尺度。年薪的形成可以由工资、津贴和股权等构成。

在我国,业绩与年薪并非密切相关,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业绩与年薪挂钩更为复杂,业绩平平,甚至业绩差的经理得到留任甚至提升者为数不少。这一现象并非中国特有,美国学者的研究表明,尽管总经理本人在公司业绩差时自动离开公司的可能性会增加,但当公司的业绩表现很差时,董事会解聘总经理的可能性并不高,最佳的10%的公司每年解除总经理职务的比例为3%,而业绩最差的10%的公司中,每年解除公司总经理职务的比例也只有6%。为什么业绩差的企业中,经理人被解聘的情况也比较少呢?可能的原因之一是,难以找到一个更合适的继任者。解决的方法是提高和推动总经理创业冲动,实行业绩与年薪相联系的办法,果断开除业绩差的经理人等。在年薪形式上,股权应占有一定的比重。

第五是限制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财务总监介入企业治理。限制经营者条款的基本内容包括:(1)对提供贷款保证、债务担保、资产抵押的限制;(2)对大额现金提取的限制;(3)对转账支付款数额的限制;(4)对处置不良资产的限制;(5)资本性支出的限制;(6)对经理人收入的限制;(7)对特殊事项的限制等。当然,对经营者行为的限制作为一种所有者权益的保障机制,是建立在所有者和经营者博弈的基础之上的,特别是一些苛刻的限制条款,并不是所有者单方面就能确定,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后,再通过艰苦的谈判而形成的。财务总监限制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介入企业治理,一方面保障了所有者权益,另一方面促进了经营管理层的职业化、市场化。

从所有者的愿望来说,财务总监的监督范围应大一点,而从经营者的愿望来说,财务总监的监督范围应小一点。在公司内部,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各机构相互制衡的机制远没有发挥作用。股东大会所实施的所有者监督由于国有资产产权主体的虚设而严重缺乏,使得股东大会作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有名无实;董事会与经理层高度重合,使得董事会制衡作用完全失效,要么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董事会不懂事”;监事会由于监事自身的能力不足,信息不充分以及缺乏激励等原因也形同虚设。在这样的特定条件下,财务总监介入企业治理,把所有者的监督及时传递给经营者,把经营履约的情况反馈给所有者,对经营者产生制约,运用法律手段,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权力制约的机制。从上述五个方面看,财务总监的事前监督,其目的可以概括为:避免和减少决策和经营失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提高企业效益。

二、事后监督机制

事后监督是指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价和考核、衡量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

事后监督机制首先是履约评价机制。财务总监从财务角度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来评价履约情况。履约情况可分为履行、基本履行、不履行和极不履行等。一般认为履行是指完成各项财务指标,而基本履行是完成主要财务指标,部分次要指标未完成,不履行是绝大部分指标未完成,极不履行是从财务上看已处于解散或破产的情形。财务总监将履约情况向其委派者报告,并视其履约程度改变监督方式及监督力度。若评价中发现失职、违纪等,应分别不同强制性程序,失职按约定惩罚,而违纪是依法裁决。

在中国企业的业绩评价中,存在着重财务指标评价,轻非财务指标评价,并且以对企业的业绩评价代替对经营者评价等缺陷。由于评价指标以财务指标为主,被评价者就在财务指标上做文章,粉饰业绩,导致财务信息失真(这其实是中国各行业的通病,而政府尤甚)。这是业绩评价机制必须注意的问题。在评价对象上,应区分对企业业绩评价和对经营者的业绩评价。另外评价指标也不可一成不变,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国有企业评价主要指标应包括利润指标、投资报酬率、现金流量等。

其次是清算与重组机制。现代企业解散或破产具有高度风险,相比而言,企业破产而产生的风险要更强于企业解散而产生的风险。在企业解散时,投资者只能以其投资份额参与企业剩余资产的分配,以获得投资的一些补偿。在企业破产时,投资者只能按顺序最后参与企业剩余资产的分配,有时会造成血本无归,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相对于解散或破产而言,重组可以减少损失,保障投资者利益。财务总监从监督结果产生的清算与重组,能够比较有效地保障投资者权益。

篇3

2.集团财务信息控制。集团往往根据子公司的会计报表等信息来对子公司的高管人员进行业绩评价并决定薪酬。而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等方面对会计报告的影响很大,所以母公司有必要对子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集团的财务信息控制主要应该防范虚假财务信息。财务信息是企业集团进行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依据虚假财务信息进行决策,必然会导致战略目标难以实现,还可能引起南辕北辙的决策性失误。对于虚假财务信息的治理主要手段是加大处罚力度,“经营者是有限理性经纪人”所以人行为会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追求效用最大化”。当处罚的成本大于提供虚假信息的收益时会自动采取规避的方式。

3.集团财务人事控制。集团整体利益与子公司个体利益的不一致性,应该是集团母子公司直接的最核心的矛盾。而且矛盾伴随着权力的下放被扩大,所以强化财务控制很重要。企业集团进行财务人事控制强化对子公司财务管控可以有效维护集团整体利益。母公司通过委派财务总监并归于母公司财务部门的人员编制统一管理与考核。从职责范畴区分,通常可有三种类型:①财务监事委派制:对子公司派出财务总监,专门监督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的财务人事控制方式。②财务主管委派制:通过行政任命的方式母公司以总部管理者身份对子公司派财务主管,并纳入母公司财务人员编制统一管理。并负责子公司财务事项,强化了集团的财务控制,并为集团对子公司财务主管业绩评价提供了依据。③财务监理委派制:是一种兼以子公司财务主管及母公司出资人代表的身份介入子公司管理决策层。

4.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主要是指由集团在资金使用和流向上监督和指导子公司,子公司的收入款项统一存入集团一级账户。同时集团一级账户也是子公司所有支付的流出账户。这样实现了子公司的资金使用和流动处在集团监控和指导之下。这种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可以聚合各个子公司资金并对集团范围内所有资金监控使用。能实现集团范围内资金调剂使用,子公司有资金余缺的时候,调剂有闲置未用的资金拨付有缺口的子公司。这使集团整体资金成本降低,提高集团信誉等级。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对于企业集团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资金的集中管理成为很多企业集团所选择的资金管理模式。

二、集团财务绩效评价、财务激励机制、财务监督

1.集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是由评价制度,评价指标,评价方法标准等一系列指标与绩效评价相关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企业集团管理制度化的保证、规范化的保证、科学化的保证和激励约束机制的基础。要设计好绩效评价系统的科学体系。集团财务评价的模式要已集团整体经营成果的评价作为向导,可以从会计报表等信息载体直接获得数据,有关的财务比率,例如利润比率,报酬比率,费用比率,盈利能力等。采用财务绩效评价,能够反映子公司经营成果。根据统一的方法获取财务数据,减少人为干预。但是单纯的财务指标有时无法反映会计数字以外的企业经营情况。方法体系是财务比率进行评价,运用价值评价模式,杜邦分析法,EVA指标评价法,KPI指标等,现在新型的平衡积分卡进行战略评价也是主要的方法。

2.财务激励机制。集团财务激励机制是利用有效的财务手段对激励对象进行的激励措施,有效的财务激励措施能调动被激励者的积极性,调动工作热情,达到集团整体价值目标。激励的方式货币性激励与非货币性激励相结合,短期效果激励和长期效果激励相结合。其中最最主要的是物质激励机制,包括固定报酬上的激励机制。最优报酬设计应该视企业的具体情况及所处的行业特点采取不同的最优组合。

3.财务监督体系。企业集团事后财务监督体系是对集团整体财务决策权的贯彻和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配置财务决策权模式如果健全,必然包括监督。财务决策权集中管理必须实施有效的监督,才能保证授权风险的可控制。监督内容包括:财务制度制定和执行,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内部审计,会计核算的准确等。最主要的方法有内部审计等。

篇4

论文采以考生自选题方式,选题应根据财务总监业务资格培训认证办公室颁布的有关要求,参考培训考试教材,同时结合考生所在单位或有关行业实际财务工作的情况自行选定.

2,论文撰写基本要求

须由考生独立完成,不得侵权,抄袭,或请他人发表.

论文字数要求12000字以上.

论文所需数据,参考书等资料一律自行准备,论文中引用部分内容须注明出处.

论文一律采用A4纸打印.

考生应围绕论文主题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从事科学实践,得出相关结论,并将这一研究过程和结论以文字,图表等方式组织到论文之中,形成完整的论文内容.

论文内容应达到四条标准:一是内容是否围绕主题,主题是否突出;二是论点是否鲜明,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是否有创新;三是论证过程是否逻辑严谨,数据是否准确,阐述是否完整;四是论文的文字是否通顺流畅,表述是否恰当.

论文须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页码从正文第一页开始编写,封面,摘要,目录,参考文献,封底不编页码.

论文须有目录,由论文的章,节,目,参考文献,页码等部分组成.

结构顺序:1)封面 2)摘要 3)目录 4)正文 5)参考文献

3,论文撰写具体要求

论文除摘要外,包括两个部分:案例展开部分与案例分析部分.

摘要 :主体要素"5 W1H" 即涉及案例的决策者(who),决策标的(what),决策时间(when)与地点(where),决策原因(why),决策难度(how).(大约800字左右)

主体要素通常有如下要求:

决策者信息:要求描述出与案例讨论有关的决策者信息.

决策标的:要求清晰地界定出决策者所要做出的决定,可以用选择A方案或选择B方案,选择A方案,选择B方案还是选择C方案类似的抉择性语句加以描述.

决策时间与地点:要求给出案例发生时的具体时间与地点.

决策原因:要求界定出导致决策标的起因与紧急程度.

决策难度:要求明确指出决策的困难程序.

第一部分:案例展开部分

该部分包括四个基本单元:

公司简介

决策背景

案例决策背景指与决策相关的背景因素,包括:直接相关因素与间接相关因素.

直接相关因素指能够指对案例所涉及的事件起着直接制约作用的因素.直接相关因素可以参考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五种力量分析"框架,加上对领导层,决策者及其相关部门与人员的思维与行为特征的描述,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描述,给出直接影响决策的限制条件与运作空间.

间接相关因素指对案例所涉及的事件起着间接制约作用的因素.间接相关因素可以参考PESTLE(政治,经济,科学与技术,法律及环境)分析法.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描述,给出间接影响决策的宏观或中观的影响条件与运作空间.

一般的写作要求是:间接相关因素比较宏观,往往放在背景介绍中的前面,而直接影响因素对决策起到了直接的制约作用,因此往往放在背景介绍的后面.

事件经过

事件经过指,决策标的一一事件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事件经过的写作应注意做到,详细地描述事件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整个过程,包括所涉及到的人物,公司具体事例所引起的冲突及其后果以及事件的变化所导致问题的严重性.

决策方案及其比较

决策方案及其比较指,为解决事件所提出的备选方案的具体内容及其利弊得失比较.这就是一个选A,选B或是选C的决策标的.为此要分别列出另个方案的利弊与得失,进行比较后作出取舍.

在列出各个方案的利弊之后,要排出取舍方案的决策标准.不仅如此,还需要决策者考虑方案的可行性以及领导层的偏好.这样,该案例至少包括了四个决策略标准.

决策标准的确定是由决策者根据其做出决策时所要考虑的企业利益,合作者利益以及企业领导者,决策者及其相关者的决策偏好做出的,它来自对整个案例的把握与分析的结果.

决策标准给出后,决策者可以决定方案的取舍.比如,备选方案作为列项指标,决策标准作为横向指标,按照10分制进行打分,便可已经被选取方案进行排列,分值最高的即为选中的方案.

打分的过程与结果可以不在案例中体现,可以在第二部分——案例分析中给出.

附:

1,波特五力分析图表: 

2,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决策方案分析

关键因素

权重

A方案

B方案

C方案

评分

加权

分数

评分

加权

分数

评分

加权

分数

1,

2,

3,

4,

总计

1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部分

该部分包括三个基本单元

可参考与应用的理论与方法简介

可参考与应用的理论与方法指,可以用于对案例进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案例的写作者必须通过对有关理论与方法的回顾,将实践与理论形成对应关系,从而将理论与方法引入到分析状态.

有针对性地进行案例分析

有针对性地进行案例分析指,写作者必须应用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对案例的内容进行分析.

可采用的策略研究

可采用的策略研究指,根据案例研究得出的结果所采用的策略与考生在实践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进行比较,进而得出考生对本单位,本部门或个人与团队工作改进的建议,做到学以致用.

Δ注意事项:

1)案例撰写过程实际上就是考生对以往亲身经历的某一事件的总结与回顾,因此事件本身应当是真实可信的;

2)有关背景资料,事件起因,发展与变化必须有具体的数据或图表,政府或行业的政策文件以及相关的补充性资料.如果资料较多,则与决策相关度较高的内容放入案例正文内,其余作为附件放入案例展开部分的最后一部分.

3)出于保密的需要,考生可以对企或部门,个人或团队以及数据与图表进行必要的加工与处理.如,数学同比例放大或缩小,人名,地点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资料的变动等;

4)案例展开的第四部分可以放到案例分析部分进行,以例加强分析部分的内容;

5)如经发现论文系抄袭行为,作零分处理.

4,论文撰写格式要求

论文由标题,署名,摘要,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组成.

标题即文章的名称,它应当能够反映文章的内容,或是反映论题的范围,尽量做到简短,直接贴切,凝练,醒目和新颖.

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不超过800字.

注释是对论文中需要解释的词句加以说明,或是对论文中引用的词句,观点注明来源出处.注释一律采用尾注的方式(即在论文的末尾加注释).

参考文献是在论文写作中对论文撰写人起到启示,参考作用的书籍,报刊中的文章,出于新生他人观点,成果的需要,同时便于读者查询原文就,一般应在论文的后面列出主要参考文献的目录.

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标注格式为:①图书,按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版次的顺序标注,注释在最后要标明页码;②期刊,按作者,篇名,期刊名称,年份(期号),页码的顺序标注;③报纸,按作者,篇名,报纸名称,年份日期,版次的顺序标注.

论文需在客观题考试结束后30日内提交于市培中心,35日内由市培提交于管理处,40日内由管理处提交于认证办.论文一律装入文件袋并粘封,文件袋封面格式和论文首面格式要统一.

5,论文评分标准

论文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40%.

a)优秀(90—100分):完全符合写作规范要求,应用理论与方法准确,分析严密,论证翔实;

b)良好(80—89分):较好地符合写作规范要求,应用理论与方法较准确,分析较严密,论证较翔实;

c)一般(70—79分):基本符合写作规范要求,应用理论与方法基本准确,分析尚可,论证基本到位;

d)不及格(60分以下):未达到有关规定与要求.

6,论文撰写格式

标 题

(二号黑体,居中)

姓名

(二号黑体,居中)

工作单位

(四号宋体,居中)

摘要:(摘要正文,四号楷体)×××××××

(正文,四号宋体)××××××

注释:

参考文献:

(1)×××××××

(2)×××××××

财务总监认证培训

(上空四行,三号仿宋,居中)

论文

(二号黑体,居中)

(空四字,四号宋体)题目:

(空四字,四号宋体)姓 名:

身份证号:

市培中心:

篇5

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国的医疗保险改革的顺利开展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医疗保险中的财务会计制度能够保障医疗保险制度公平公正,但在现有的规章制度中,制度的不成体系等相关原因使得医疗卫生领域在财务会计制度方面的选择性较大,无法解决基础的医疗保险問题。医院的财务管理直接影响医院发展和效益,在医保改革的新形势下,对医院财务管理进行创新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简要阐述了医保改革对财务会计制度的印象,并分析了医保改革中财务会计制度的创新进行了简要研究。

关键词:医保改革;财务会计;创新

医疗保险是医保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保障人们基本医疗需求的条件,制度的完善关系着国民健康权利的实现,一致的财务会计制度标准化的会计信息,有利于规范医院的医疗服务行为,保证公平公正公开,以免出现不规范的医疗费用,有效保障参保人员的利益,从而推动全面医保的实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好转,对医疗卫生有了更高要求。其中,财务管理是医保改革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准确地把握医疗财务预算及财务支出可以提升医院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财务工作者要明确自身职责和医保范围,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一、医保改革对财务会计制度的影响

近些年,我国医疗保险改革成效显著,而财务会计制度是保障医疗保险制度公平公正实施的基础制度。医保改革后的受益群体不断扩大,主要包括新农合和城镇居民的医保以及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的收入,推动了整个社会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但也给医院财务会计增加了工作负担。财务会计人员在工作时要明确医疗保险范围,认真询问参保人员的姓名、医保卡号、就诊时间等情况,仔细核实参保人员的住院明细、病种、收费等相关信息,并以报表的形式呈交给有关部门。待医疗保险部门结算完成,财务会计人员还要对照发放款项上的内容和报表,进一步核查统计,确保与医院的支付报销费用保持一致,从而更好地体现在该时间段内医院的经营情况,为社会保险的调整和医疗保险的改革提供准确的数字,做到有据可依。

二、医保改革中财务会计制度的创新分析

(一)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创新

就医疗服务行业而言,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为保障医院现有会计制度职能更好地发挥,提高医院经济业务核算效率,必须将医保改革中的要求落实到实处,发挥财务会计制度机制的优势,适当调整医院的财务会计内容。此外,还要建立专门的机构并赋予其独立的职能,将财务会计制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科学合理地利用财务信息,有效预测医院的整体经营成果。

近些年,医院发展迅速,对财务会计制度的工作需求不断扩大,使得医院在管理会计工作方面的需求也随之增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现代化技术运用到财务会计工作中,有助于简化工作流程,保障会计人员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医院内部管理中,促使管理会计更好的发展。现阶段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实现了医院会计工作合理化、规范化,为医院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采用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深入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的内涵,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有效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用制度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要加强财务控制,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财务会计的风险,定期组织员工交流会,帮助员工提升其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医院会计工作的发展。财务管理工作来涉及优化资本结构、分析知识利益分配状况等内容,所以要一切以医院财务会计实际需求为主,不断优化服务并扩大服务范围。

(二)建立财务会计管理体系

医院要进行成本核算,强化社区服务,提升财务管理职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医疗保险制度,聘请专业的人才组建优秀的财务会计队伍,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有效规范财务会计人员的行为,并积极创新财务管理方法,建立健全的财务体系,切实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了企业财务管理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医院要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优化管理人员,帮助财务管理人员创新思维,并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业务水平。

近些年,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医保改革中的财务会计制度发展前途一片光明。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会计制度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如今,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仅加快了财务会计信息的传输速度,也实现了医院财务会计信息的数字化操作,所以这是财务会计工作的重点内容。财务会计制度有利于重新构造财务会计工作,并将其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提高医保改革中财务信息管理效率,同步展开医保改革和财务管理工作,正确把握行业变化。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财务会计管理中,不仅减轻财务会计人员工作负担,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核算出现错误的概率,既维护了医院的经济利益,也方便了患者查询自身的医保信息。此外,在医保改革的时代大环境下,会计人员保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向公众展示信息,有效提高了财务会计制度水平,加快了医保改革步伐。

(三)加强财务会计管理的应用

就管理财务会计工作而言,要想职能发挥最大价值,必须以会计内部管理为重点,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积极创新财务制度,确保财务会计制度符合医保改革需求,并建立满足医院需求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创新财务会计制度。同时,财务会计人员要深入研究信息数据,挖掘其背后含义,补充会计制度的不足,进而加大医院医保改革中的管理力度,因此,在医院进行医疗保险改革前财务会计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始终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使得财务会计制度的职能发挥到最大,有效降低医院的经济损失。此外,在医保改革中应采用财务控制技术,严格把关并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不断强化财务会计制度管理,为医保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保障财务会计制度系统的稳定运行。最后,医院还要定期组织培训,强化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帮助财务会计人员更好地应对不断升级的会计系统,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为医院培养一批优秀财务会计人才,有效降低医院面临医疗保险改革的风险,并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从而给医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创新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财务会计制度的变化使得财务会计理论和规则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在财务会计制度创新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将财务人员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建立符合医保改革需求的会计模式,尽可能地满足医院医疗保险改革的需求。同时,还要增强财务会计报告的价值和会计人员处理信息的效率,帮助医院领导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拓宽财务会计制度创新的内容,进一步提供财务数据和技术方面的支持,为医院提供有价值的财务信息和技术信息,突破传统财务会计制度的局限性,为医保改革提供更多的机会。此外,为满足财务管理需求,创新财务会计制度,丰富会计组织形式,将现代化技术运用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管理中,加快信息传递速度,进一步提升会计应用范围,加快财务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财务会计信息不仅是财务会计管理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为财务会计数字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障。由于财务会计制度创新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实效性,帮助医院管理者准确掌握市场变化,从而更好地进行医保改革的会计制度创新工作。

综上所述,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要紧跟时展潮流,适应当下的财务管理环境,建立先进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医院还要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对于表现优秀者可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医保改革中的财务会计人员要端正态度、认真严谨,保障制度符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断提升财务信息的技术标准和水平,遵循行业内的标准,并保持一致,做好财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有效控制成本。

作者简介:薄云霓(1973—),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大学学历,高级会计师,主要从事医疗保险研究。

财务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论财务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论文

摘要:我国经济在飞速地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市场上各行各业也在快速地发展着,市场上各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既面临着竞争和挑战,也面临着极大的機遇。财务的支配管理和调剂,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巨大的机遇中,对于如何进一步去获得利益,财务管理和支配在企业竞争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能够做到可持续的发展,财务会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财务会计可以统计内部财务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再通过分析所得的数据,做出相应的规划助力企业发展。

关键词:财务会计;现代企业管理;地位;作用

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小部分,在整个的企业运行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是不可或缺的。它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和处理企业内部各方面的财务关系,起着极其重要作用。它可以通过对企业和市场数据的分析,来进一步规划企业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帮助企业明确发展目标。在整个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在制定计划、研究策略方面提供有效的支持。它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一项基础的工作,在整个的企业发展成长过程中,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经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明确企业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一)分析经营数据有利于企业发展

随着目前我国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在各种挑战和机遇共存的情况下,企业要想发展,要想进步就必须面对相应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对其内部的管理和市场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计划和目标等都是极其重要的,无论哪一部分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各方面数据的分析和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财务会计可以通过分析对比相应的数据,做出有利于其他部门的科学判断,为企业的发展共同出力。财务会计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保障,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一直起着核心的作用,企业的经营运行和发展,都是在财务的辅助下进行的,虽然看起来财务在整个企业的分支中像是基础部门,但很大程度上,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支配得是否合理,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好坏优劣有着直接相关的作用,这几个过程中,财务会计对财务各方面数据的分析所起的作用非常明显,财务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1]。

(二)财务会计是企业发展的守护者

当今社会在不断地前进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也在快速地发展,科技在进步,电子信息等技术也慢慢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科技。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已经使得企业面向的不仅仅是国内,企业的机遇和挑战在范围上可以说是已经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活动也越来越广,企业的发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应变,财务管理和分配在企业的改革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通过数据的分析,可以把握企业改革的方向,财务部门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各方面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分析,规划最适合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便于企业在世界贸易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在企业的改革过程中企业旧有的模式在不断地创新和改变,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极大的机遇,机遇大于挑战,但前提条件是能够把握住机遇。这个过程企业执掌者需要保持一颗清晰的头脑,这就需要大量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来进一步地加大抓住机遇的把握,因此财务部门也应当受到重视,让其参与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在规划和决策方面,都可以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财务会计通过对企业内部和目前市场上各种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更加准确地定位企业发展,制定更有前瞻性和大局性的发展方向,防止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发展决策这个方面出现盲目化,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的前瞻性和领先性,更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

(三)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排头兵和智囊

在这个快速前进的社会中,企业要想进一步壮大和发展,首先得让企业处于社会发展这个大环境中,不断地融入其中探索和总结市场规律并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的各种制度,这就需要大量的信息来辅助。在当代这个大数据的环境下,企业的发展处于一个全球化和全面化的环境之中。因此,企业决策者在各项发展项目的确定与决策下不能出现偏差,对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要有确定性,相比于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当今在大数据的条件下,企业财务的管理已经涉及无形的财富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计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的重心也慢慢地偏向于无形的资产这一方面,再通过企业各方面的改革与发展,企业在不断地加强着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联系。在所有的企业发展的过程之中我们可以得出,财务会计通过其工作的特殊性能够进一步地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是企业阔步向前的开拓者。为了能够更好地进入更大的环境之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就显得尤其重要。财务会计通过对各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决策资料,使得企业的各项决策更加明确与科学化,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发展效率。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会计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有相应的深入与探索,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财务会计可以将企业的经济资源的利用进一步合理化,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便于企业后期各项工作能有效控制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一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在社会的认可度促进企业发展的高效性[2]。

二、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企业管理是一个整体化的过程,每一个部门都有其重要的存在意义,缺一不可,不同的部门之间需要保持相应的协调,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联系最为密切,财务部门的特殊性可以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为企业中各部门提供市场数据支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二)有利于降低企业资本的投入量

企业总的目标在于进一步获得更大的利益,财务会计通过对市场数据的分析,促进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便于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分配,获得最高效的工作效率以极大程度地增加企业的收益,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的管控来减少原始资本的投

入量。

(三)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管理

篇6

为了更好地发挥非财务指标作为企业财务分析中的补充价值,非财务指标的选取和设计必须坚持全面性、广泛性的特点,应当涵盖财务指标所不能涵盖的方面。并结合企业长远发展战略,重点关注顾客、员工、企业成长、创新和市场竞争等方面。

2.行业性

非财务指标的选取必须立足于行业自身的业务经营范畴和行业特殊性。作为设计院,图纸设计涉及化工、化纤、工程等行业,所以必须找出自身设计行业和业务涉及行业的共性和特性,选取指标。

3.可行性

非财务的指标的难以量化是其特点,但在选取企业非财务指标时,要尽可能地用可量化的指标来反应非财务因素的影响,比如用次数、效率等具体性指标。

4.客观性

由于企业业务涉及行业较为多样,因此选取符合设计院特色的非财务指标时,应避免标准单一的缺陷,应尽可能地以体现客观性的数学公式为测算尺度,确保非财务指标的客观性。

二、非财务指标的设计内容

根据目前在企业中最广泛应用的7类非财务指标,针对企业特点,选取了4类非财务指标,预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1.顾客满意度

是客户满足情况的反馈,是对产品或者服务性能,以及产品或者服务本身的评价,是一种心理体验。客户是企业生存的重要资源,为了能定量地评价顾客满意程度,引入顾客满意率评价指标,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和抽样调查形式进行测度,同时可以拓展为客户对重点项目、设计人员满意率评价指标。在调查客户满意度的同时,应收账款的清理回收也是设计院不可忽视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应收账款回收率的重要补充,可以针对客户的信誉引入客户信誉评价指标(根据每位整体资信条件、客户付款进度、重要程度等方面确定不同的加权值),为企业客户管理方面提供评价指标。

2.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产品的品质是指产品的质量水平,具体表现出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在生产阶段符合企业制造标准所表现出的品质;二是产品在售后阶段符合顾客使用要求而表现出的品质。设计图纸是设计院的重要产品,可以引入图纸差错或者返工率进行评价,计算图纸差错或返工率=图纸出错或返工数量/总图纸数量。差错率要和具体设计人员相结合,可以考虑员工月均出图量、现场服务次数等生产效率指标。

3.企业学习、创新能力

学习和成长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动力,员工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员工积极性与其有很大的关联,如果员工积极性不高,人才流失情况严重,则企业整体进步将受到影响。企业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指标进综合评价:员工辞职率、员工出勤率、员工满意度、员工培训次数、业务技能考核指标等。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在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方面的能力。作为技术性单位,设计院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综合评价:科研开发专职人员比率、科研开发费用率、项目创新时间率、技术进步贡献率等。

4.市场份额

指产品在目标市场中的销售量占整个市场销售量的百分比,直接反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对消费者和用户的满足程度。作为设计企业,能否保持旺盛的市场竞争能力,直接决定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企业在对此方面能力分析时,可以应用以下指标:传统业务比率、新增业务比率、业务分地区比率、业务分行业比率、新客户增长率、客户年签约次数等。

三、非财务指标在财务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非财务指标在财务分析的应用还需要进行不断地完善,在运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非财务指标作为财务指标的有益补充,但不能取代财务指标。如果非财务指标取代了财务指标,财务分析只是空洞的,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好的依据。

2.非财务指标本身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非财务指标的设置还要考虑到成本的问题,因此应当加强对此类指标的持续分析、评估和检测,以此来摒除非财务指标的主观性,以更好的提高非财务指标的可执行性。

篇7

现代资本预算方法,主要有非贴现投资回收期法、贴现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NPV)、内部收益率法(IRR)、净现值率法、获利指数法等。调查结果表明:美国的大多数公司最常用的资本预算方法是NPV和IRR,74.9%的财务总监总是或几乎总是使用NPV,75.7%的公司总是或几乎总是使用IRR。

其中,大公司(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明显地比小公司更可能使用NPV;负债率高(负债率大于30%)的公司比负债率低的公司明显地更可能使用NPV和IRR,而且更可能使用敏感性分析法和模拟分析法;成长型公司(市盈率大于或等于15)与非成长型公司所使用的资本预算方法没有差异;具有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CEO(行政总监)比非MBA未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CEO更可能使用NPV;支付股利的公司比不支付股利的公司明显地更可能使用NPV和IRR;公众公司明显地比私营公司更可能使用NPV和IRR。

除NPV和IRR外,非贴现投资回收期法也是最常用的资本预算方法之一。这一调查结果很让人吃惊,因为几十年来美国的财务教材一直在数落投资回收期法的缺点(如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忽视了回收期以后的现金流量等),而一种通过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来消除投资回收期法缺点的贴现投资回收期法,则很少有公司使用。小公司使用投资回收期法几乎与他们使用NPV或IRR一样频繁;在小公司中,非MBA的CEO更可能使用投资回收期法;无论是在小公司还是在大公司之中,成熟的CEO(年龄在59岁以上)或任期长的CEO(在职期限超过9年),都特别喜欢使用投资回收期法。这说明缺少高深的知识是投资回收期被普遍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资本成本

1.权益成本的确定。调查结果表明,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计算权益资本成本的最普遍的一种方法;735%的公司总是或几乎总是使用CAPM,列在第二、三位的方法分别是股票平均收益率和多因素CAPM;很少公司从股利折规模型中倒推出权益成本。大公司比小公司更可能使用CAPM,而小公司更倾向于使用投资者所要求的资本成本;有MBA的CEO比非MBA的CEO更可能使用单因素CAPM;负债率低的公司明显地更可能使用CAPM;私营公司与公众公司之间存在重大差异,公众公司更可能使用CAPM;有境外销售收入的公司更可能使用CAPM。

2.确定折现率时所考虑的风险因素。公司在计算折现率时最重要的因素是利率风险、公司规模、通货膨胀风险和汇率风险。计算现金流量时,许多公司考虑商品价格。GDP增长率、通货膨胀和汇率风险的影响。有趣的是,很少公司根据财务括据风险调整折现率或现金流量。

这些风险因素的重要程度对于小公司和大公司而言各不相同。对于大公司,最重要的风险因素(市场风险除外)是:外汇风险、营业周期风险、商品价格风险和利率风险。外汇风险是最最重要的风险因素;对于小公司,这些风险因素的排序则不同,小公司受利率风险的影响比受外汇风险的影响更大;境外销售收入大的公司对未意料到的汇率波动更敏感;负债率高的公司认为营业周期风险更重要;成长型公司比非成长型公司对外汇风险更敏感;制造型公司比非制造型公司对利率风险更敏感。

绝大多数公司使用全公司统一的折现率来评估项目。58.8%的公司总是或几乎总是使用全公司统一的折现率,5l%的公司总是或几乎总是使用与风险匹配的折现率来评估项目。大公司比小公司明显地更可能使用与风险匹配的折现率,如《财富》500强公司更可能使用与风险匹配的折现率来评价国外项目,而较少使用全公司统一的折现率;很少公司用不同的折现率评价同一项目的不同现金流量;成长型公司更可能使用全公司统一的折现率评价项目岭人吃惊的是,有外汇风险暴露的公司明显地更可能使用全公司统一的折现率来评价其海外项目;公众公司比私营公司更可能使用与风险匹配的折现率;任期短的CEO更可能使用全公司统一的折现率。

三、资本结构

l.资本结构理论。最佳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公司可以通过均衡负债的成本与收益来确定其最佳资本结构,负债的主要利益是利息抵税的好处,主要成本是财务失败成本和收到利息收入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

调查结果表明,负债的抵税利益在资本结构决策中的重要程度为中等,对于大型的、规范的和支付股利的公司而言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些公司的所得税税率高,因此存在使用债务的较大的抵税动机。相反,我们发现公司在作出负债或权益决策时,很少直接考虑个人所得税。财务拮据成本对负债决策的影响并不重要,可是公司(尤其是大公司)很关心其信用评级。

公司是否存在最佳资本结构是理论界与实务界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调查结果表明,19%的公司没有目标负债率,另外37%的公司有一个灵活的目标,34%的公司有严格的目标或变动范围,其余1O%的公司有非常严格的目标负债率。这说明公司为了获得最佳资本结构而均衡负债的成本与收益。相对于小公司而言,大公司的目标负债率更严格;任期短或年轻的CEO更重视目标负债率的确定。

篇8

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加工处理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比较、分析、综合等心理操作,教学设计要符合这种知识处理规律。因此,教学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分解,使之符合一定的加工顺序,同时以一定的媒体形式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处理,即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知识的加工与处理。由于这种教学设计理念只关注知识的处理,因而被称为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在这种教学设计中,教师被看作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也称为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风靡全球。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类的知识不是“纯客观”的,不是他人传授的,而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过程中自己建构的。因而,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权利。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环境,学生是学习环境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的辅导者。由于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又被称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只重视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其结果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被动接受。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度相信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无法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其结果是,学生自我探索,无法得到教师及时有效的知识传授。即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都存在明显缺陷,两者都过分强调教与学的某个方面,而将教与学割裂开来。

二、行为理论的教学体系设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国家开始以行为理论作为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行为理论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Leont’ev根据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家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心理学理论发展而来的。行为理论属于交叉学科理论,研究特定文化历史背景下人的行为活动,最早被前苏联应用于残疾儿童的教育和设备控制面板的人性化设计。在20世纪90年代,BonnieNardi等人将行为理论引入美国等西方国家。行为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其基本思想是,人类行为是人与社会和物理环境所造就的事物之间的双向交互过程,人类行为的产生来自于主观人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之中。行为理论认为,在教学中,应将学生与知识统一起来,实现学生与知识的双向交互,最终达到主体与客体的辨证统一。

行为理论通过构造行为系统来实现,行为系统包含三个核心元素和三个环境元素,三个核心元素是主体、团体和客体,三个环境元素是工具、规则和劳动分工。环境元素为核心元素提供其赖以存在的环境,构成核心元素之间的联系。在核心元素中,主体是行为的执行者,是行为系统中的个体要素。客体是主体加工处理的对象。团体是指行为发生时行为主体所在的群体。行为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必须以工具为媒介,包括现实工具和抽象工具。对于学生来说,现实工具可以是语言、教材、媒体或互联网等;抽象工具可以是某种思考方法、某种解题规则等。工具将行为主体与客体联系起来。规则是客体需要依赖和遵循的法律、标准、规范、政策、策略、伦理道德、文化传统等,是主体与团体之间联系的纽带。劳动分工是团体内部为完成某种任务而采取的组织管理策略,通过劳动分工将单个主体、团体和客体联系起来。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核心元素设计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核心元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团体三个部分。其中,主体是参与案例教学的学生,客体是教学案例,团体是主体学生所在的学习小组。

(一)主体的设计学生是行为系统中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和控制作用。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尤其要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由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

其一,与其他课程相比,财务管理课程理论在许多方面都与我国现实存在显著差异。如筹资理论认为,股权筹资方式筹资成本最高,但在现实中,我国绝大多数公司会首选股权筹资。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差异,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等有密切关系。仅仅依靠教师讲授书本知识和案例,学生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很难理解这种差异。

其二,很多财务管理教学案例没有唯一的答案,站在不同利益人的角度,会作出不同的财务管理决策。如对于公司利润分配,站在股东的角度,当公司有好的投资机会时,股东希望尽量不分配现金股利;当股东自身有好的投资机会或者希望尽早收回投资降低风险时,会要求公司尽可能多地分配现金股利。站在债权人的角度,则不希望公司分配现金股利,因为公司现金流出会降低债务的保障倍数。对于此类问题的学习,仅仅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很难真正掌握问题的本质。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扮演不同利益人,使学生像相关决策者一样身临其境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二)客体的设计对案例教学来说,案例设计要遵循时效性、广泛性、亲和性原则。时效性强调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信息媒体掌握当前的热点经济问题和经济事件,用最新事件作为教学案例,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热情。同时,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内容也在不断发展,过于陈旧的案例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广泛性强调案例来源要广泛,包括来源范围广泛和来源途径广泛。来源范围广泛,指从古、今、中、外全部空间和时间范围寻找教学案例;来源途径广泛,指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报纸、专业期刊和一般杂志寻找教学案例,还可以将学生经历的经济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如对MBA学生所在单位发生的经济事件进行适当修改,作为财务管理教学案例。从长远来看,学校可以考虑建立校内共享的财务管理案例库,并制定一些鼓励政策,支持教师参与企业合作,实行产、学、研相结合,企业为学校教学工作提供案例,学校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亲和性指财务管理教学案例要尽量来自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对案例有亲切感,认为案例有实际意义,从而有兴趣了解和分析它。如在进行资金时间价值教学时,可以用购房者按揭贷款作为案例,让学生运用复利和年金知识计算购房者在全部还款期内实际还款额的现值,与直接用现金购房方案相比较,对两种购房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三)团体的设计教学中,可以将学生所在的班级作为一个学习团体,也可以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作为学习团体。对于案例教学来说,将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作为学习团体会更有效率。因为小组讨论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既有利于分工协作,又有利于督促和带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可以在各小组内部初步讨论后,要求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并要求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进一步思考和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至于小组人数,可根据课时多少、案例大小、具体分工来确定。既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也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搭配,或者按照住宿相近、方便学习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教师在分组时要注意各小组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别不能过大,每个小组都有能力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人员的安排要有利于对案例的学习和讨论。

四、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环境元素设计

环境元素包括规则、工具和分工。环境元素的任务是根据主体的需要,提供主体搜集和加工客体的工具,对团体进行恰当的分工,并为整个案例教学顺利进行提供规则支持。

(一)工具的设计案例教学过程需要借助工具来完成,根据对学习者所能够提供的支持,工具可以分为效能工具、认知工具和交流工具三类。效能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如字处理软件、作图工具、搜索引擎、教学多媒体等。认知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发展思维能力,如语义网络工具、数据库、专家系统等。交流工具可以支持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如基于internet的email和聊天工具等。财务管理课程与宏观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变化、与微观企业的行为关系甚为密切。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各行业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使财务管理领域不断出现新事物和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从国内、国际全面有效地发掘更新、更有说服力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因此,基于互联网的工具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分工的设计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和发言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容易滋生某些学生的“搭便车”行为。为了尽可能减少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制定相应检查和处罚规则等监督和约束措施。如检查小组每个成员的笔记,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在课堂讨论时发言,对课下讨论要求有记录,对偷懒行为给予惩处等。这样,通过小组间的合理安排、小组内部的合理分工,以及有效的规则来消除学生“搭便车”行为。

(三)规则的设计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制定一定的规则,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激励和约束。这种规则既包括针对个人或者团体的行为规范,也包括案例教学的激励考核制度。教师可以将学生成绩与其所在小组成绩和个人表现挂钩,分别赋予小组成绩和个人表现一定的权重,计算学生成绩。增加小组成绩的权重,有利于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增加个人表现的权重,有利于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自我表现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制定规则,引导学生行为。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人际交往来影响和引导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并且可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小组学习的参与者。同时,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帮助小组实现内部分工,为案例教学提供规则,并向学生传授使用工具的方法。这样,教师就完全融入到案例教学的行为理论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1]梁国萍、黄亿虹、曹筱春:《论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第1期。

[2]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年第12期。

篇9

二、基于资金归集和结算职能约束的业务创新重点

由于资金归集和结算职能是财务公司的基本职能,财务公司在与该职能相关的业务运作上已相对成熟,这一业务领域方面需要完善的无非是资金归集和结算的效率提高以及范围拓展。鉴此,基于资金归集和结算职能约束的业务创新重点应集中于外币资金池业务和票据池业务等方面。

﹙一﹚外币资金池业务的创新随着国家逐步放宽外汇运营准入门槛,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实现了对外汇资金的集中运营管理,其中即期结售汇业务、协助成员单位相互拆放外汇资金等模式已相对成熟,下一步需要拓展的重点就是外币资金池模式。从经营模式来说,外币资金池主要采用境内集中的模式,而该模式又可分为“资金集中、结算不集中”、“资金集中、结算集中”和“资金集中、结算部分集中”等三种子模式。“资金集中、结算不集中”子模式在资金管理上执行“落地后集中”原则,只实现资金集中,结算则不集中。外币收付核销手续由成员单位委托当地银行自行办理,成员单位委托当地银行进行各自的国际收支申报工作,外币收付汇的合规性审查委托银行代办,财务公司只负责合作银行的选择。该模式的优点在于业务操作模式不变,委托银行进行核销手续、合规性审查以及国际收支申报的工作,操作相对简便,缺点在于只掌控资金流,欠缺业务流信息,且存在财务公司与归集银行的异地对接问题。“资金集中、结算集中”子模式在资金管理上执行“落地前集中”原则,财务公司账户作为结算账户使用,成员单位保留结算账户,实行限额主动上划管理。该模式在实现资金集中的同时,也实现了资金结算的集中。该模式下,外汇收付汇核销、国际收支申报全部由财务公司完成,外汇合规性审查由财务公司承办,财务公司负责合作银行的选择。该模式的优点在于实现了资金流和业务流的统一,财务公司完全取代银行进行核销手续、合规性审查及国际收支申报工作,缺点在于该模式需要外汇管理局的特批,且财务公司压力较大,操作相对复杂。“资金集中、结算部分集中”子模式在资金管理上执行“落地后集中”的原则,集团成员单位均要在主归集行开立账户,实现资金集中的同时,部分结算集中在归集行办理﹙如收付汇结算及贸易融资﹚,部分结算在分行办理﹙如开证、到单、信用证通知、议付等﹚。外币收付汇核销手续由成员单位委托当地银行自行办理,成员单位委托当地银行进行各自的国际收支申报工作,外币收付汇的合规性审查委托银行代办,财务公司只负责合作银行的选择。该模式结合了前两种模式的特点,优点在于实现资金流和业务流统一的同时,委托银行进行核销手续、合规性审查以及国际收支申报工作,缺点在于存在着财务公司与归集银行的异地对接问题,且财务公司的压力也比较大。[10]上述三种子模式各有优缺,财务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较为适合自己的子模式。例如,成员单位遍布全国各地,且不熟悉核销手续、合规性审查以及国际收支申报手续的财务公司,宜选择第一种子模式来进行外币资金池的操作;集团外币资金管理要求高、成员单位集中在同一地区、熟悉核销手续、合规性审查以及国际收支申报手续,业务纯熟的财务公司,宜选择第二种子模式来进行外币资金池的操作;成员单位遍布全国各地、不熟悉核销手续、合规性审查以及国际收支申报手续,但要求统一进行收付汇结算及贸易融资的财务公司,宜选择第三种子模式来进行外币资金池的操作。

﹙二﹚票据池业务的创新票据池业务是财务公司为集团成员单位单独或由合作商业银行协助提供的商业汇票鉴别、查询、保管、提取、托收、质押开票等一揽子的综合票据服务。票据池业务帮助企业集团释放了大量的保证金,从而使大量的现金重新回流和归集到财务公司,提高了财务公司的资金归集率,进而大大增进了集团资金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财务公司在票据池的构建方面,可大致遵循如下流程:第一,深入调查,全面摸清集团成员单位的票据收支情况。可通过调查问卷、现场走访等形式了解各成员单位的票据情况,并在对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票据池实施方案。第二,加强宣传,尽力争取集团成员单位的支持。使集团和成员单位了解构建票据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尤其是让其了解票据池给它们带来的好处,以减少业务推进阻力。第三,广泛接触,优选合作商业银行。重点是选择实力较强、服务网络完善、服务能力有保障的商业银行作为合作伙伴,其中工、农、中、建、交等五大银行优先。第四,完善方案,先进行试点工作。通过与集团、商业银行协商,确定业务分工及流程,然后选择一家票据量大的成员单位先行试点。第五,总结经验,在集团内推广。在试点过程中,及时解决票据池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总结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将票据池业务在集团内全面推开。

三、基于金融服务职能约束的业务创新重点

结合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管导向,考虑到当前财务公司行业的发展实际,财务公司基于金融服务职能约束的业务创新重点应放在投资业务和融资租赁等业务之上。

﹙一﹚投资业务的创新如前所述,财务公司是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而成立的,因此,确保公司资产收益率曲线的不断平稳上升应是财务公司业务发展中一以贯之的主题。随着公司负债规模的不断扩大,信贷投放和同业存款等资产运用方式所导致的边际资产收益率将逐渐趋于零,甚至由正转负。届时,要想提高集团资金的使用效率,财务公司只能拓展新的、收益率相对更高的资金使用渠道,而有价证券投资和金融机构股权投资等投资业务无疑正是符合财务公司上述要求的资金运用工具。据统计,2013年财务公司全行业同业存款平均收益率为3.17%,信贷资产平均收益率为6.26%,而固定收益类债券投资平均收益率为8.78%,金融机构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以上。可见,通过开展有价证券投资和金融机构股权投资业务,财务公司的资产收益率曲线可以获得一个明显的上升幅度,从而集团的资金使用效率获得实质性提高。投资业务的创新和开拓,将能有效规避财务公司资产收益率曲线的下行风险,提高集团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显著提升财务公司的盈利能力,保证财务公司的快速、可持续发展。财务公司投资业务的创新重点在于投资产品池的构建。投资产品池是指在对金融市场产品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出符合财务公司风险偏好,适合财务公司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要求,符合比较基准的投资产品,建立产品备选库,适时进行投资。投资产品池实质上体现的是一种投资组合和资产配置,目的是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形成多元化投资策略,降低投资风险。通常,投资产品池内的金融资产可按照不同行业搭配、收益—风险搭配以及长短期限搭配等。创新投资产品池业务,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第一,通过投资产品池的构建,能够明确拟投资金融资产的配置方案,做到有的放矢,以减少选择的随机性、盲目性及其所招致的金融市场风险。第二,能够明确资金来源,有利于合理地分配财务公司资源,减少资金头寸波动所带来的影响。明确中长期投资业务资金来源于注册资本,既可以提高资金的稳定性,又可以合理地确定财务公司的风险承受力;明确短期投资业务资金来源于公司富余头寸,有利于提高短期头寸的使用效率,使资金头寸得以充分利用。第三,明确比较基准,有利于明确风险偏好,并有利于考核评价。比较基准的合理设定,是投资产品池建立的前提,在充分考虑财务公司风险偏好后合理设定比较基准,有助于正确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并可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按照不同行业、收益—风险、不同期限结构的产品,财务公司可将投资产品池设计为短期业务和中长期业务的组合,其中短期业务可由货币基金业务、券商货币型产品、银行型理财产品和新股网上申购等产品组成,中长期业务可由金融机构股权、信托理财产品、定向资产管理理财、基金专户理财、新股网下申购、债券业务和定向增发业务等产品组成。

﹙二﹚融资租赁业务的创新融资租赁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财务公司可以经营的一种重要资产类业务,它是财务公司混业经营优势的一种体现。融资租赁又称设备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拥有租赁物件的使用权。租期届满,租金支付完毕并且承租人根据融资租赁合同规定履行完全部义务后,租赁物件所有权通常归出租人所有。按照融资租赁方的不同,该业务可分为直接租赁、售后回租、转租赁和委托租赁等四种形式。近几年,由于融资租赁业务在增值税抵扣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及其对企业集团财务结构的优化作用,我国融资租赁尤其是售后回租的规模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态势。2013年,我国融资租赁业务的合同余额达到2.1万亿元,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保险资管、信托计划及证券发行的第五大融资方式,融资租赁行业与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共同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五大基石。当前,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在法律制度、税收政策、会计制度及监管制度等方面都已比较完善,且这些制度和政策都支持和鼓励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因此,财务公司在融资租赁业务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鉴于财务公司行业尚未被纳入“营改增”范围,财务公司在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时无法像融资租赁公司那样给成员单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成员单位也就无法享受进项税抵扣的优惠税收政策,从而该类业务与财务公司的信贷业务相比并无成本优势,因此,财务公司在融资租赁业务开展方面存在着激励不足的问题。考虑到当前我国的税收政策等因素,财务公司可通过委托租赁这一创新业务模式来突破上述发展困境。概括而言,财务公司可将资金委托给事先约定的融资租赁公司,由融资租赁公司按照财务公司指令,将资金以融资租赁的方式支付给企业集团的某成员单位。在这一模式中,融资租赁公司只是一个通道,它所起的作用是能够为成员单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成员单位根据发票能够享受税收抵扣的优惠,而融资租赁公司则凭借公司给其提供的营业税发票来进行其进项税抵扣,从而其给成员单位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成本极低,可以忽略不计。委托租赁业务的基本流程如下:第一,财务公司与租赁公司以及财务公司指定的集团成员单位三方签订《委托租赁合同》,约定财务公司将资金委托给租赁公司,由租赁公司向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或者,财务公司同租赁公司签订《委托租赁资金协议》,租赁公司按照财务公司的委托指令同集团成员单位签订《融资租赁协议》。上述合同中应体现租赁期限、还本付息方式、资金汇划专户、租赁物清单及其所有权转移确认书等基本要素。第二,财务公司按约定将委托资金划转至租赁公司设立的委托资金监管专户。第三,租赁公司按约定将委托资金划转至集团成员单位账户,同时向集团成员单位一次﹙或分次﹚收取服务费,并就收取的服务费向集团成员单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服务费的收取方式由合作三方最终协商确定。第四,集团成员单位按约定期限分期还本付息,租赁公司对租金部分向集团成员单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租赁公司收到租金后即向财务公司支付该租金,直至合同履行完毕。第五,财务公司收取租金后,对租赁公司开具符合其要求的相关凭证。第六,如遇国家政策调整等不利于任何一方的情形,三方可协商提前终止合同,集团成员单位提前将租金支付给租赁公司,租赁公司再向财务公司支付该租金。通过委托租赁模式,财务公司可以借助国家对融资租赁行业的税收政策优惠,获得大约100BP的成本节约或效益增加。可见,通过委托租赁业务模式的创新,财务公司在为集团成员单位的降本增效战略提供支持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资产收益率,从而大大增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基于咨询服务职能约束的业务创新重点

如前所述,财务公司的咨询服务职能是伴随着企业集团对专业性的财务顾问方案尤其是围绕集团战略转型的一揽子全面金融协同解决方案的需求而派生出来的,因此,为企业集团提供专业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自然成为财务公司在咨询服务职能拓展方面的创新重点。另外,随着企业集团保险业务量及债券发行量的逐年增长,保险和债券承销业务预计将成为财务公司一个较好的利润增长点,从而保险和债券承销业务也应成为财务公司在咨询服务领域的创新重点。

﹙一﹚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产品的创新当前,企业集团对金融机构的需求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贷款和结算业务,而是更为复杂、更为宏观的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综合金融服务。这就要求财务公司及时洞察企业集团金融需求的变化,利用自身对企业集团信息和金融市场信息都比较熟悉的交融优势,为企业集团提供高质量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从而以自身提供的融智型金融增值服务,为企业集团战略转型成功作出贡献。另外,从财务公司应对激烈的同业竞争市场来看,为企业集团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也应该成为财务公司下一步创新重点。面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及其他资管机构的竞争等挑战,财务公司要想争取到企业集团金融资源中的最大份额,就必须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融智+融资”的综合金融服务,尽力达到“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目标,这也应该成为财务公司拓展咨询服务业务的终极目标。只有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融智+融资”的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产品,财务公司才能真正做到想成员单位之所想,急成员单位之所急,真正将成员单位的资金或资产价值发挥到最大值。具体而言,综合融资方案,就是将包括财务公司、银行、券商、信托、保险、私募基金、融资租赁、资管公司、基金子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产品根据企业集团及其成员单位的资金需求进行遴选和优化组合,为其提供能够最大化其利益的融资工具的组合方案。

﹙二﹚保险业务的创新保险业务是财务公司咨询服务职能得以发挥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财务公司混业经营优势的一种体现。财务公司保险业务的主要创新方向是开展企业集团成员单位商业保险的统一管理业务,即财务公司凭借保险兼业的金融资质,将企业集团的保险需求和内部资源进行专业化整合,通过集中设计企业集团统一的保险方案、条件和价格来实现规模优势,从而帮助企业集团实现降本增效。考虑到当前我国企业集团成员单位的投保业务现状,财务公司对集团成员单位保险业务的宜采纳“集中管理、分包采购、分别投保”的统分结合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能够尊重和保护集团成员单位的保险需求、利益和投保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利用财务公司的专业优势和集团的规模优势来有效克服保险公司在专业知识、经验、实力、信息、议价能力、谈判能力等方面的相对劣势,从而帮助企业集团以最低保险成本支出获得最大的风险保障,实现企业集团保险效益的最大化。在该模式中,“统”是指企业集团明确财务公司作为集团的保险管理职能部门,统一制定集团保险管理办法,统一确定投保险种的范围、统一制定保险服务标准。“分”是指集团所属各企业可在集团统一保险的框架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投保,以使保险与风险匹配,最大限度满足各单位的实际保险需求。且考虑到多数企业与现有保险公司的常年合作关系,投保企业可按统保条件优先选择原承保公司,若原承保公司无法接受统保条件,再由财务公司与投保企业协商进行保险安排。

﹙三﹚债券承销业务的创新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债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大企业发债,中小企业贷款”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常态。当前,发行超级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可持续含权中期票据、企业债及并购债等各类期限的债券产品业已成为企业集团获取大额度、低成本资金的最佳融资模式,这无疑也给财务公司的债券承销业务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财务公司在债券承销业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财务公司作为内部人对企业集团的产业特性、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的理解上更为专业和到位,更能够了解企业集团的现有发债计划,并能主动挖掘企业集团的潜在发债需求。其次,财务公司作为资金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对金融市场信息的掌握也较为充分,从而拥有企业信息和金融信息的交融优势。再次,财务公司与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高度一致,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债券承销业务的交易费用。无疑,财务公司在债券承销服务过程中,能够从企业集团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努力为企业集团承销最适合的债券品种,确定最恰当的发行额度,选择最好的市场发行时机,通过与投资者谈判争取到最低的发行价格,从而通过自己的专业化咨询顾问服务,为企业集团的战略结构调整及降本增效战略作出应有贡献。当然,与商业银行等承销机构相比,大部分财务公司在人才资源、承销经验、市场人脉及包销能力等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鉴此,财务公司可以先从企业集团债券承销的财务顾问角色做起,通过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步稳妥地将业务范围拓展到分销、副主承销、联席主承销乃至主承销等领域。需要指出的是,财务公司针对企业集团开展债券承销业务,并不意味着外部金融机构的完全退出,实质上财务公司与外部金融机构存在着既竞争又合作的相互依存关系。财务公司在具体的业务运作过程中要从企业集团的总体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将自身优势和外部金融机构的相对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从而为企业集团债券发行的成功作出应有贡献。

篇10

为达到上市条件,这些模拟编报的财务信息就需要作为股份公司发行上市三年又一期(以下简称“报告期”)会计报表的组成部分,在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后作为招股说明书的一部分。由于股份公司在三年前是不存在的,在会计主体不存在而又要为其编报财务信息,如何编制就成为证券市场中公司能否发行上市的关键问题之一。遗憾的是,直到现在,监管部门未制定出相关的编报指南和审计准则,导致证券市场在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财务信息的编制与披露方面缺乏规范,财务信息缺乏可比性。这几年证券市场存在的“虚假上市”等问题或多或少与此有关。

为配合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扭亏为盈,1997年以来,证券监管部门允许上市公司二次发行股票(以下简称“增发”)。问题是,在试点的六家纺织企业中,有些上市公司历史财务报表是亏损的,但公司也成功增发了,这似乎与《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发行股票的条件之一是公司连续三年盈利的规定不合。但是,这些公司在二次发行前,大多进行了规模较大资产重组,证监会实际上是默许上市公司按重组后的架构模拟编报财务信息的,并以模拟后的会计报表为考核基准。上市公司进行大比例的资产重组后如何编报财务信息,监管部门未制定相关的指南,结果是首批六家公司增发时所公布的会计报表的编报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缺乏编报标准,监管部门个人、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意见相当不一致。这就导致,对于进行过大比例资产重组的公司,二次发行时的财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较不规范,投资者也就无法从过去的历史信息来判断公司未来的财务情况。

另外,上市公司发生大规模的购并时,如何编制和披露财务信息也未有相关的规定。有些公司发生吸收合并时,并未编制模拟会计报表,吸收合并发生在不同的年度、不同的公司其财务信息的披露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上市公司发生购并时,如何通过财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来反映事项的影响程度,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监管部门尚缺乏编报的指南。

但是,在缺乏首次发行财务信息编报指南和相应的审计准则的情况下,有1000多家公司通过改制为股份公司并发行股票,并大多模拟编报了报告期前两年的会计报表。对发生大比例资产重组或购并的公司,也编报了模拟财务信息,并作为二次发行的材料。可见,在特殊情况下,公司的改组上市和增发是离不开模拟编报的财务信息的。本文拟结合与模拟编报财务信息有关的问题,谈一谈个人的认识,同时对证监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申报财务报表剥离调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一些意见。

二、模拟财务信息的含义

何为模拟财务信息,有关文件并未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按照美国证监会(以下简称“SEC”)的说法,模拟财务信息是相对于历史财务信息而言的。美国SEC在其RegulationS-XArticle11中提到模拟财务信息(proformafinancialinformation),是指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某些特定交易影响的信息,即这些交易在早些时候发生,对历史财务报表产生影响。模拟财务信息的编报一般在仅仅依靠历史财务报表不能满足投资者决策需求时进行。SEC为模拟财务信息的编制和报告制定了详细的指南。

我们认为,模拟财务信息可以这样来定义:假定公司现在的架构在报告期初已存在且无转变,按报告期各年实际存在的公司各构成实体,按公司现在执行的会计政策来编制和报告报告期各年度的财务信息。这个定义可解释为:

1.模拟财务信息不是主要财务报表,仅仅是对历史财务报表的一种补充;既可以是申报财务信息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历史财务信息的注释。

2.在编报时,实际包含了这种假定:各种资产或业务产生的业绩在重组入(或置换入)公司前是实际存在的,不是人为虚构的。编报时,仅仅为其移动了一下位置,放在公司的名下。若原来的业务是直接面向市场的,则原来的数据直接作为财务数据的来源;若当时是内部结转的,则根据生产数量或劳务数量,按当时的市场价格模拟计算作为财务数据的来源;若当时的资产未能产生活动,则没有可以作为财务数据的来源的业务。若在改组为股份公司前发生了资产剥离、资产重组,可以按剥离和重组后的架构来编制以前的会计报表;若上市公司发生了兼并、收购、大比例的资产置换(或买卖),可按兼并或置换后(买卖后)的架构来编制以前的会计报表。

3.架构的假定应该包括公司的结构、资产情况、业务情况、执行的会计政策等;假定纳入会计报表范围的公司或子公司从报告期期初就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若实际不是,应按该会计制度进行归口调整。

4.模拟财务信息编报所覆盖的期间各国规定的不一样,我国一般指二年。首次发行要提供三年又一期会计报表的审计报告,大比例资产重组也是三年又一期。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模拟编报财务信息的目的在于利用历史信息,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加工,使拟上市公司三年又一期财务信息在一致性的基础上进行表述,为投资者分析目前状况下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未来一年盈利预测数据的需要提供相关的信息。我们知道,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除了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外,信息的相关性也很重要。只有通过比较过去可比期间的财务信息,才可预测将来的可能情况。所以,在制定模拟财务信息编报指南时,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信息的相关性这一质量特征,而不是可靠性。

三、需要编报模拟财务信息的情况

财务信息的编报是有成本的。只有在编报财务信息预期收益大于编报成本的情况下,财务信息的编报才有意义。根据这一约束条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要编制模拟的财务信息。

在我国,编报模拟财务信息虽然没有统一的规定,但归结证券市场发生的各种案例,需要编报模拟财务信息的条件应包括:1.在发生吸收合并时,要编制模拟财务信息。现在上市公司在发生吸收合并时,要公布合并方案,但如何编制和何时编制未见到相关规定。2.在首次发行时,对于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公司,允许其在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前的业绩模拟计算,独立运行一年后可申请股票发行,包括:①对原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或非相关的经营性资产和相关负债、损益剥离后,以一部分经营性资产设立股份公司,则这部分经营性资产和业务对应的前两年的业绩可模拟计算;②几个发起人以经营性资产出资(包括股权),则这些投入的个别资产和对应业务的经营业绩也可以相加,作为股份公司前两年的业绩。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若是整体改制为股份公司,则有限公司的前两年的业绩可模拟计算。3.上市公司发生重大的购买或出售资产的行为,且购买或出售的资产占上市公司总资产70%以上,其重组前的业绩可模拟计算。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由于企业上市改组中或上市公司的资本重组方式不同,公司是否需要模拟编报财务信息,应视情况而定:

1.考虑到编报财务信息的成本和对信息的影响程度,规定重要性的定量指标就很重要。美国SEC规定的相对重要程度是50%。我国对重大资产重组的重大是指对总资产、净资产或净利润而言,也可以对收购或出售资产的价款而言。在购买或出售资产占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总资产的70%,还可以模拟计算业绩,其余没有规定。我们认为,对重要性指标不要硬性规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影响程度由公司判断决定,并以50%作为重要性指标。

2.上市公司在收购或合并其他企业时,以及发生大比例资产剥离、出售或置换时,应编报模拟的财务信息,并作为临时报告予以公告,而不仅仅在有增发的需求时编报。

3.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应对其前两年会计报表按现行会计政策进行追溯调整,并作为申报会计报表的一部分。

4.非国有企业首次发行时,只要规范改制我们认为也可按照改制方案模拟计算其前两年的业绩。

5.编报模拟财务信息的角度应是投资者,而不是监管部门的需要。模拟财务信息是为投资者的需要而编制的,因而应强调信息的可比性,监管部门应根据投资者的需要制定编报方法。现在,往往是根据监管部门的意见来编报模拟财务信息,比较强调可靠性,信息的横向可比性较差,不能为投资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

四、模拟财务信息编报所覆盖的期间及何时编制

由于模拟财务信息是假定资产重组交易在早些时候发生从而对历史财务信息所产生的影响,因而必须确定模拟财务信息编报所覆盖交易发生前的期间,覆盖的期间取决于信息的有效性。美国SEC规定:在编制模拟利润表时,可采用财务预测,所覆盖的日期至少应该包括从交易预计完成日期开始的12个月。

在我国,由于《公司法》规定公司发行股票的条件之一是公司连续三年盈利,所以三年应该是法律规定的限制条件。证监会规定公司必须改制为规范的股份公司,并运行一年以上才可以申请发行,所以,我们认为可以以公司购并后或资产剥离或资产置换后的公司架构为基础,模拟编报前两年的财务信息,并在招股说明书中公布。因为仅模拟合并基准日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基本看出合并后公司的财务状况,但看不出公司的盈利水平和趋势。以三年为窗口,观察一个公司的发展,历史信息就会有预测价值。上市公司发生大比例置换、收购或出售资产时,监管部门并未要求编制模拟财务信息,仅是公司可以在重组完成一年以后提出配股或增发新股的申请,其重组前的业绩可以模拟计算。所以,上市公司发生大比例置、换收购或出售资产时,可以模拟编报二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信息。

信息是有时效性的。信息公布晚了,信息的作用也就弱。对于何时编报模拟财务信息也是应该考虑和解决的。对于公司的改制,应根据改组的方案来编报模拟财务信息,并在申请为股份公司时编制。对于公司的合并,应模拟编报生效当日的合并财务信息,并随合并公告书一起公布。合并完成后,应该对合并发生年度以前三年的报表进行追溯调整,并公告。上市公司发生大比例置换、收购或出售资产时,应在签订计划时而非完成交易时,编制模拟前三年的财务信息,并公告。

五、编制模拟财务信息所采用的方式

以美国SEC规定的条例为例,模拟财务信息由引言、简化的模拟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及注释等组成。引言应该对交易和所涉及的主体以及编制模拟财务信息的目的加以说明,注释应该详细说明编制模拟信息所涉及的假设与相关的数据。模拟财务信息是对历史财务报表的补充。允许在模拟利润表中进行财务预测,并要求计算模拟的每股收益。

我国以IPO为例,模拟财务信息的编报是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第9号中规定的(一直未公开过,被最近的指导意见所代替),内容可归纳为:

1.模拟会计报表作为报告期历史财务报表的一部分(但本身在报告期发生了重大重组,需要再模拟的情况除外)。

2.模拟财务信息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注释。只需要编制设立日的资产负债表,要编制设立日前两年的利润表。

3.在注释中披露所涉及的交易主体、交易的资产和方式,模拟会计报表编制的基准、依据等;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以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收入和成本配比为主要的编制基础。

4.不可采用预测信息。

5.要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假定在报告期的期初就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追溯调整原会计报表。

6.对原来会计报表存在的会计差错作出恰当的会计调整。

7.编制设立前各会计期间财务报表时,应以改制方案为依据,对设立前原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收入、成本与费用进行划分。同一账项在报告期内各会计期间或时点采用的剥离调整方法应保持一致。若是多个经营实体发起设立股份公司,则各经营实体对同一账项所采用会计政策和剥离调整方法应保持一致,各经营实体之间的交易或事项必须予以抵销。

8.以模拟财务信息计算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

六、模拟财务信息编制的具体原理与方法

对于如何编制模拟财务信息,美国SEC规定,要以计划或完成的资产重组交易为基础,对交易发生前的历史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或合并后编制。在编制时,具体的规定较为弹性,以使模拟信息能适应于各种个别事实和情形。在编报模拟利润表时,要求对交易的一次性影响持续性影响要加以明显区分,并将一次性影响项目(中止经营、非常项目和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等)排除在模拟利润表外,但要在注释中加以说明这种排除。

证监会了IPO的指导意见。对上市公司发生大比例资产重组、吸收合并的情况尚未有具体规定,但公司会比照指导意见执行。针对该指导意见,我们认为,IPO时,模拟财务信息编报需要讨论的几点是:

1.对于模拟财务信息的编报,我们必须强调信息的相关性,而不是信息的可靠性。该指导意见非常强调信息的可靠性,会导致信息的相关性减弱,甚至不可比。比如,由内部产品或劳务转移所形成的部分,原企业会计核算中采用内部价格计量的,应以报告期实际内部价格为基础。这种规定导致的结果是,为了强调信息的可靠性,三年利润表的编制采用了不同的计量标准,改制后的公司收入的计量以市价为基础,而改制前基本上以成本为计量基础,这样,编报的各年度的财务信息就不可比。实际工作中,企业制定的内部价格,往往未考虑管理费用,有的企业的内部价格甚至弥补不了费用,也不是真实的内部价格。我们认为,模拟财务信息是在假定一定基础上编制出来的,改制前二年的收入应比照同期产品或劳务的市场价格来模拟。在无法寻求同类价格的时候,应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毛利。再如,按指导意见,设立股份公司时债权人承诺放弃债权或债转股的,划分财务费用时,不应追溯调整股份公司设立以前年度已入账的相关财务费用。按这种规定来编制三年的会计报表,对财务费用这一信息来说就没有可比性。

2.股份公司在报告期发生了重大资产置换,股份公司应以置换后的架构重编会计报表,而不是仅仅编制和披露备考财务信息。指导意见的做法是,在发生重大资产置换时,还是按原来的方案编报财务信息。对于首次发行IPO来说,若在报告期发生重大资产置换,则三年的财务信息不是在同一资产和业务的基础上编报的,披露的信息不是在同一资产和业务产生的,因而反映不了实质内容。所以,根据重组后的架构编制的财务信息不能作为备考的财务信息,而应该作为历史财务报表的一部分。

3.在报告期发生吸收合并或控股合并时,要区分支付方式,选择合并基准日前各会计期间应按合并后或合并前公司架构编制。在发生吸收合并或控股合并,并以现金方式购受企业的情况下,上市改组企业的会计报表应包括自合并日起被购企业的经营成果。在以换股方式购受企业,上市改组企业整个报告期内应包括被购企业的经营成果。但是,对被购企业于合并日之前的资产负债表则不应作模拟性调整,因为审计基准日的资产负债表已为投资者提供了最为有用的财务状况信息。

4.对于我国企业存在特殊性的地方,在模拟编报财务信息时要有所考虑。如,原企业免费使用的土地、商标、专利权等,在模拟编报财务信息时,应假定在报告期初就有偿使用,并考虑使用费用计入模拟利润表。

七、模拟财务信息的审计

模拟财务信息在对投资者公布前是否需要审计,各国的规定是不一样的。以美国为例,1988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了题为“模拟财务信息的报告”的鉴证准则(ReportingonProFormaFinancialInformation)。鉴证准则的无疑为模拟财务信息的审查、评价和报告提供了指南,是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类似业务时必须遵循的标准。必须注意的是,这一鉴证准则并不适用于按会计准则在会计报表或在会计报表注释中编报的模拟财务信息。显然,注册会计师要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其遵循的标准仍是审计准则。

在我国,模拟财务信息被当作历史财务信息来看待,需要按历史财务信息的要求进行审计,这就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篇11

就国家主体而言,财务政策是国家以财务规则、制度等形式对企业财务方面所作的规范,它是一种强制执行性的财务政策。其基本目标是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配合,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规范和限制。从财务政策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资本金的来源形式和管理的规定、现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规定、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规定、利润及其分配政策的规定等;从财务政策的表现形式上看,主要是《企业财务规则》和各行业的财务制度。

就企业主体而言,财务政策是企业在国家财务政策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现实要求所制定或选择的一套自主的理财行动指南,它是一种自主选择性的财务政策。其基本目标是配合企业经营政策,调整企业财务活动和协调企业财务关系,力求提高企业财务效率。从财务政策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风险管理政策、信用管理政策、融资管理政策、营支资金管理政策、投资管理政策和股利管理政策等;从财务政策的表现形式上看,它是一套自主的、灵活的内部财务制度。

2财务政策选择的外部影响因素

(1)经济周期因素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为市场经济主题的公司被推向市场,不仅要自主经营,同时要承担盈亏责任。市场经济不同于以往计划经济,她有着一定的周期性,即必然要经历复苏、繁荣、衰退、萧条这四个阶段的循环。与此相对应,上市公司在不同阶段所选择的财务政策也不同。一般来说,在繁荣期,市场需求旺盛,市场供给也成上升趋势,投资政策选择上应增加投资以扩大生产,同时要在短期内筹集资金来满足投资需要;在萧条期,由于整个宏观环境不景气,市场需求减少,可能给上市公司造成大量产品库存,企业现金流不畅,并且难以找到新的可行性投资项目,促使企业采取紧缩的财务政策。

(2)产业政策因素的影响。

产业政策是国家制定的关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方针和策略。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上市公司要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这就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原有一些受政府保护的传统产业受到冲击,而依靠新技术优势发展起来的高新企业日益壮大,这种产业结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资源的转移,毫无疑问,不同的上市公司面对这些政策性导向,会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财务政策。一般来说,对于受政府保护的传统行业,它们积聚了大量国有资本,在政府逐步放开管制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融资、投资、资金营运都应采取较为谨慎的财务政策,以便成功适应转轨时期,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减少经营风险;而对于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优质企业,应顺应国际形势,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寻找最佳突破点,合理选择各项财务政策。

(3)金融环境因素的影响。

随着政府行为的减少,外资金融机构准入限制的逐步开放,上市公司融资渠道、方式呈现多样化,金融市场,金融货币政策、金融体制等金融环境的变化,制约着企业投融资政策的选择。如作为企业投融资场所的金融市场,其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逐步完善,为企业投融资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组合方式,上市公司不仅可以在国内市场上融资,也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融资,融资工具的日益丰富,既可以单独选择股权融资或负债融资,也可两种融资方式并用。相应的,这就加大了金融风险,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对不同的融资方式所产生的资金成本进行比较,选择资金成本较低的渠道来融资。当然。除了资金成本外,还应考虑融资渠道的资金潜力、约束条件、风险率的大小以及公司本身的资金结构、投资方向,不要从事高风险的投融资事宜,以免公司资不低债,甚至破产。

(4)财税政策的影响。

财税政策作为收入分配政策,对上市公司资金供应和税收负担以及生产经营和财务效益有着重要影响,若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税赋增加,其利润必然减少,因此财务政策的选择离不开财税政策的影响。一般来说,当国家紧张时,有可能会增加税收,公司就应当采取适当的投资方式和规模,由于无论投资什么形式的公司或是何种项目及业务,都不可避免的要面临不同的税收政策,这时上市公司可以选择投资国债,因为购买国债的利息可以免税,在融资政策上,可以采取负债融资,因为负债融资的利息费用可以税前扣除,在股利分配政策上,应处理好积累和分配的关系,既要满足再生产的需要,又能保障股东的基本利益;而当国家财政宽松时,税收的减少使公司财务政策选择更为灵活。此外,应根据国家财税作好纳税筹划,这有利于选择出最佳的融资方案、投资方案、资金营运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

(5)法律环境因素的影响。

法律环境主要是指影响企业理财的各种法律因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依法治国的思想逐步形成,国家对企业的干预由原来的行政手段转变为经济、法律手段,特别是法律手段正不断增强。如今,我国已制定了很多经济法规,从各个方面对企业财务行为进行了规范,同时也为企业正常的理财活动提供保证。因此,在这样一个法制环境中生存的上市公司,其财务政策的选择必然受到影响。一般来说,只有充分认识法律环境,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从事理财活动,避免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才能使上市公司持续发展。比如税法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公司地处不同的地区,经营不同的产品,属于不同行业,其承担税赋各不相同,如何通过各项融资、投资、利润分配组合以达到企业税赋最轻,是进行财务政策选择时需要研究的。此外,还应不断增强财务政策选择过程中法律、法规意识,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其利益。

(6)外部利益相关者因素的影响。

①政府。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和公共规划、提供优化信息指导、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公共设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支持,这就要从企业的剩余中获得税收。不可否认,政府是影响企业财务政策选择的最重要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一般来说,企业在选择财务政策时,除了要实现企业自身的经营目标,还应关注企业的社会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②债权人。债权人向企业投入了债权性资本,也要从企业剩余中获得利息。但与股东相比,债权人对企业剩余的要求权是固定的,具有定期、定额和定率的特点。尽管如此,由于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目标不一致性,信息不对称性和风险偏好不平等性以及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就会使债权人也存在着收不到本息的风险,因此,企业财务政策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债权人的利益,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率,采取较为稳健的财务政策,以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实现企业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