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生物化学教学

生物化学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2 15:09: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生物化学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生物化学教学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4-0104-02

生物化学是一门很重要的教学课程,课程体系严谨,理论知识较难,发展速度很快,新知识、新成果层出不穷。由于这门课涉及许多生物学科方面的知识,内容抽象,分子结构庞大、复杂,对许多开设了生物化学课程的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讲,生物基础底子薄、基础差,掌握好该课程存在一定的难度。况且,目前化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授课时数较少,我院化学专业生物化学授课时数只有36学时,这让教学工作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既要使教学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突出化学特色,又要使学生在系统学习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及时掌握生物化学领域内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应用技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此,我们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进一步实现培养综合性应用人才的目标。

一 结合化学专业实际,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

生物化学教材较多,如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第三版)、聂剑初主编的《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郑集主编的《生物化学》,这三种教材均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是公认的比较优秀的教材,各具特色。以上三本教材虽然内容丰富,系统性强,但由于化学专业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目的、兴趣以及知识基础不同,在使用这类生物专业通用教材时,常常会感到不适应,给教和学都带来一定的难度,不太适合化学专业学生,因此,结合化学专业实际,选择适合化学专业学生用的生物化学教材是十分必要的。我院主要选择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古练权主编的《生物化学》。因为该教材是专门为化学专业而编写的,全面反映生物化学的基本内容,介绍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在阐明重要的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同时,也介绍生物技术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并且根据化学专业学生的需要和知识基础,更多地应用化学的观点和理论来讨论生命过程中的化学问题。

综上所述,化学专业使用古练权主编的《生物化学》作为教材比较适宜,同时辅以聂剑初主编的《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和郑集主编的《生物化学》作为教学参考书。

二 基于“加强基础,强调应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模式修订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对教学计划的具体体现和落实,是指导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行为的纲领性文件。不同专业要求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会有所不同。作为专业选修课来要求的化学专业,必须强调生物化学的应用性。因此,我们以古练权主编的《生物化学》作为教学蓝本,基于“加强基础,强调应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模式,编写了生物化学的教学和考试大纲及本科生物化学教师备课提纲。上述教学资料着力于优化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对本科生生物化学教学的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了详尽说明。每年开课前可根据生物化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陈旧的概念和理论进行及时修正与更新。教学时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科书作为学生的参考书,另向学生推荐一些新版专著及相关的综述文章以及生物学网址作为参考。这样,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教材“旧”与进展“新”的矛盾,保证教学内容不落伍,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不依赖教材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到生物化学前沿学科的发展现状,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加了他们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主动性。当然,这对授课者来讲要求更高,既要通晓各章节理论知识,还需侧重具体实践应用。如在讲解酶的竞争性抑制时,要联系磺胺药的发现,以及酶的抑制作用在制药行业和农药等行业的应用,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 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内容抽象、基本概念多等特点。因其涉及的理论与技术较多,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强学生对这门课的认识水平,需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1.优化教学内容和过程,抓住学科发展前沿

在教学内容上,要对生物化学一般性内容进行融合、压缩、削减和取消,保留必须的基本部分和最新的研究成果。突出化学学科特点,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素质。在授课时,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应用,重在启发学生兴趣,对在21世纪可望有重大突破的新的研究内容给予重点加强。

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向注重发展智能转变,通过正确引导,提高学生兴趣和主动性,注重启发式、参与式教学。短短的几十个学时不可能教会学生所有的生物化学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重点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知识结构,着重讲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把学生感知孤立、零散的概念纳入体系之中。

2.利用化繁为简的动画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有些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点讲解起来非常抽象,可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将呆板单一的教学内容安排转变为生动、多彩的动画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教学效果。

3.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性质,以生物化学在化工、制药、环境工程、材料学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为例,采用案例教学法,把静态的、被动的接受专业知识变成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把枯燥、抽象的理论变为生动典型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便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效果。

四 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能力

实验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但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生物化学》这门课的总课时极少,实验课更少,一般仅有6个课时,所以不能安排更多的实验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显得尤为重要。采用综合设计性实验模式开展《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工作,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试验设计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展,还能够提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科研和工作态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提高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和兴趣,培养他们的科研素质和能力。

五 改革课程的考核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生物化学是一门以理论为主、应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对于化学专业来说,生物化学课程性质为选修,加上课时较少,因此,学生对其缺乏兴趣,经常缺席,学习态度不端正。生物化学的考核不应只看期末考试成绩,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必须对生物化学进行改革课程的考核方法,进行全面考评。首先主要体现在优化考试的成绩比例上:期末考试成绩占60%、作业占20%、实践占20%。在平时作业的设置上多一些理解型、应用型强的题目,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也要适当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关于蛋白质等电点知识,可以给出三种蛋白质的混合溶液,并提供等电点,让学生设计一种简单方法分离这三种蛋白质溶液。这样的题型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1]古练权等.生物化学(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2

1 生物化学与临床学科之间的联系

生物化学式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它联系着生物科学的许多分支,尤其是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一度被公认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和前沿学科。生物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与临床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疾病的病因、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还是对疾病做出诊断、寻求防治等,都能运用到生物化学的理论与技术。

2 目前专科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生物化学教学不受重视。

以山东滕州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为例,笔者发现,生物化学被定义为考察课,课时相对较少。就开课时间来看,在三年制的教学计划中,生物化学于第一年下学期开课,与生理学、病理学、病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局部解剖等学科基础课以及计算机、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同期开设。加之计算机与英语统考,生物化学的课时被很无奈的削减(约54-60学时,其中还包括实验课10-16学时)。由于课程的减少,教程的内容难以完成,其效果可想而知,更不用谈如何与临床相联系了。

2.2 教材更新速度较慢。

就目前山东滕州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所采用的生物化学教材来看,其版本远远落后于本科教材,书中缺少很多相关内容,如基因育基因组、朊病毒、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肿瘤标志物、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等等。教材的落后,导致学生所接触的知识远远更不上实际,直接影响其与临床学科的结合,影响其在临床学科上的应用。

2.3 师资队伍存在缺陷。

就山东滕州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教授生物化学的教师队伍来看,部分教师第一学历并非出自医学院校,而是来自综合、师范等大学。这导致了教师队伍中临床医学知识的缺乏,直接影响教师对教程中与临床学科相关知识的讲授,致使课程讲授的不够深入与透彻,更别谈引入更多临床应用的实例。因此,将生物化学的教学与临床学科结合显得步履维艰。

2.4 教学方法滞后。

由于生物化学理论比较抽象,代谢反应错综复杂且相互联系,大多数同学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期末考试,并不能理解生物化学的意义。而在后面几个学期学习诊断学、内科学等学科时也没有结合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来理解各种疾病与其症状及各项诊断指标的联系,进入临床实习后对生物化学的记忆更加所剩无几,以至于只知道机械的看化验单而不明白各检验指标的真正涵义。

3 改革策略

3.1 适当调整课程设置

学院应当重视起生物化学的教学地位,建立统一的大纲来对教学过程进行参照与约束,适当增大生物化学课程时间,调整其授课比例,对于学好、用好教材、完成生物化学教学目标起到保证性的作用。

3.2 快速更新教材

专科生物化学教材版本少,更新慢。由于培养方向的不同,在章节方面,专科教材应与本科有所区别,在保留传统章节的基础上,创立新的章节、补充新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就是要增加新的知识点,如基因、基因组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肿瘤标志物、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等,以加强与临床学科应用的联系。

3.3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将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与临床疾病相关知识相结合,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在讲授生物化学知识时应密切联系临床,如在讲解正常的糖代谢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可能会出现的疾病状态下的血糖变化,并针对各种不同病因提出可应用的生化指标及检测的意义。通过这种与临床病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牢牢掌握生物化学的核心内容,并是枯燥的理论趣味化、实际化,使生物化学的基础教学与临床应用达到完美统一。

3.4 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生物化学教师平时备课时要注重病例的收集和疾病相关生化知识的积累,多与临床医师进行交流,不断完善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实现生化基础与临床知识的统一。另外,要充分利用来自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师临床知识丰富的特点,采取集体备课、研讨教材、互通有无等方式达到优势互补。

篇3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1],与医学各学科关系密切。其特点为内容繁多、空间结构抽象、代谢途径复杂、知识更新速度快。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常常有畏难情绪,影响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绪论课的学习是学好生物化学的关键一步,采取“先见林,后见树”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构建本课程的框架,让复杂的生物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临床工作相联系,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系统介绍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先见林,后见树”,构建课程的知识框架

生物化学课程的教材版本较多,知识深度不同,但其教学内容基本一致,包括四部分:生物体的物质组成、物质代谢及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专题生物化学。在绪论课上,先对照目录上的章节给学生介绍相关内容,让学生“先见林,后见树”,在头脑中先建立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即见林),在后续的学习中再根据章节添加具体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即见树)。同时,介绍这些内容各自的特点,如生物体的物质组成是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较难理解的部分;物质代谢及调控是生物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部分与医学遗传学知识有交叉,这部分内容教师可进行简单串讲,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专题生物化学内容与临床医学关系非常密切,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重点讲解。

2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生物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对从未接触过这门课程的医学生来讲,如果一开始就从高深的原理、复杂的物质结构说起,难免会有畏难情绪。所以绪论课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我们尝试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比如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那么,为什么体内的代谢速度这么快?这是体内众多酶集体作用造成的;烫头发为什么能使头发卷起来?这是利用了蛋白质变性的原理等。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化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运用这些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众多的现象,生物化学并非想像中那样深不可测。把生物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现象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使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产生兴趣,消除了学生的顾虑,对以后系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做了铺垫。

3结合临床应用,分析生物化学对临床工作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生物化学涉及疾病的发生与体内的生物化学变化,与临床应用息息相关。人体大部分疾病的发生都可能是体内生化改变引起的,如有些疾病是因为细胞的结构发生变化,有些疾病是代谢过程中酶发生改变引起的。在绪论课的讲解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临床应用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其认识到生物化学知识能促进对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提高对疾病的正确判断能力。如抽血检验血脂项目为什么要求空腹?是因为进食可影响血脂含量;严重糖尿病患者呼出的气体为什么有烂苹果味儿?这是糖代谢障碍引起的酮症酸中毒;临床上为什么要在低温条件下保存疫苗等生物制剂?这是为了防止蛋白质发生变性。通过与临床应用密切相关的例子,能使学生体会到生物化学知识对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认识到该课程对临床工作非常重要。生物化学知识也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密切相关,学好生物化学可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也涉及大量生物化学知识,在该课程学习中牢固掌握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生物化学考点,可以大大提高考试成绩,为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4简介生物化学发展史,融入德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4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生物化学课程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课堂上的教师讲解,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课后布置作业以及每个章节进行小考等教学形式实施课程教育。在实践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进行实际教学。1.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提问或讨论中,将学生的积极性发言或回答问题记入平时成绩,作为总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方式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性,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开拓学生眼界。2.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式学习。学生自主学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比任何一种教学形式都明显,自主学生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对知识的深入学习完全由自己掌控。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去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查找中外文献,将当前生物化学某一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写成自己的小论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拿出自己的论文读给全班学生听,通过学生们的讨论,最后让论文的作者自行解答,提升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今后毕业撰写论文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业余的科研活动,学生通过深入的研究学生,对于书本知识有了较为真实的实验认识,业余科研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识意,提升其创新能力。3.计算机多媒体(CAI)辅助教学,优化组合教学手段。将生物化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后,一方面能利用大量的彩色图片,使抽象死板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学生不仅容易理解,学习也更为主动积极;另一方面与黑板教学相比,能大大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播放教学录像等,使生物化学中很多原本抽象不易理解的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设备,让学生下载,避免了学生上课忙于记笔记而忽略听讲理解的弊病,方便学生复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4.考核方式多样化。除期末考核外,重视平时考核,主要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验、小测试、科技论文写作、课堂考勤等等多种形式,真正的将课程的成绩考核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成绩的比例为平时成绩及实验占60%,期末考试占40%。

篇5

生物化学是生物工程专业、食品专业、植物专业等众多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其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广泛,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到生物大分子的代谢过程,覆盖面大,知识点繁多,在以往的教学中虽然也尝试启发式和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避免课堂“满堂灌”的弊端,但学生仍然存在被动学习、被动参与的情形[1]。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移动设备可以任意地访问网络,同时“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开创了“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2]。因此如何在“互联网+”模式下进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的质量。生物化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多媒体辅助下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这种隶属于“传递式”的教学模式中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非是自觉性很强的学生,否则一般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且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也无法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多元化教学,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还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对生物化学的课程教学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大多基于网络,利用网络优势完成部分教学任务。翻转课堂就是借助于网络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制作精美的教学相关视频,方便学生学习,促进教育模式的革新。翻转课堂中的视频不仅限于教师创作,也可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的[3]。教师创作的视频,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定,可以自我安排,学习地点不定,可以在图书馆、宿舍等非教室区域学习;学习次数也可以自我把握;另一种由学生制作视频的方式,则是在教师的帮助下,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作为课题,如DNA的双螺旋结构、氨基酸的分类、维生素等章节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后查阅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制作视频;在上课时还可选取代表上台讲解,最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知识的补充和延伸。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师由传统授课中的主导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将学生扶持为学习的主人翁,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加强了学生与教师间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配合。慕课这种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学为主,以教师上课为主,时间长短也往往在45分钟左右,讲授的知识量与普通教学中1学时的全部内容相当,但它是相对于以前较为封闭的教学环境而言提出的一种在线开放式课程,任何人都能通过网络访问这些课程[4-5]。开放课程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学生和自学者,他们希望通过开放课程完善自己的知识背景、学习一门新课程,因此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高校课程资源的共享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生物化学这门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二上学期,也就是说要学好生物化学,学生必须具备系统的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回顾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如在静态生化部分,大多偏向于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进行介绍,在其中就有很多涉及到化学结构的部分,此时在慕课制作时,就可以偏向于对基础知识的回顾,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微课即微短课程,它是围绕某个核心概念制作的、运用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平台方便学生学习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现如今,我国微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根据我国实际国情来看,微课尚不足以完全取代课内传统教学活动,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资源。微课时间短暂、内容碎片化的方式也恰好满足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枯燥繁多、知识点分散的特点,在生物化学的每一章节中选取一两个典型的重难点内容,结合现今的学科前沿,精心制作1-2个微课视频吸引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核酸化学这一章中,就可选取核酸变复性质作为微课视频的内容,除了介绍本应掌握的知识外,还可介绍分子杂交技术在转基因作物检测、疾病诊断等方面的应用;在酶化学这一章中,尤其是在介绍酶的抑制作用时,可以从一些中毒现象的机理和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法入手,制作微课视频。这种辅助教学方式设计好了教学内容后,最好还要设计一定的课后练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最好也附上答案和详解,使学生能够反思,在反思中汲取经验。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选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采用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氨基酸的性质”为例,遵照生物化学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将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分离出来即氨基酸的两性解离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两部分,以此作为微课的主题,收集相关资料设计和制作微课视频和课件。教师将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和制作好的微课内容在荆楚理工学院生物化学学习网站上,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材料。同时,有目的性地设定好学习任务,并将学生分组指定组长,由组长细化任务分配到组员。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列出每个部分的知识点,如两性解离性质中等电点的定义、氨基酸在等电点时具备的特点、等电点的计算等,学生按照每个知识点查找资料进行学习。然后,回归到课堂上,学生按组推选代表讲解,教师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和点评。最终,将相关的学习资源及教学重点内容再次以“微课”的形式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并补充适当的习题,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二差异化教学

学生因基础知识或自我要求的差异,在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一部分基础较好或是有考研需求的学生,他们对于生物化学知识的需求是更深一层次的,而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学习生物化学基础知识时都会存在很大的障碍,目标就是达到考试要求。因此,由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的需求,学习所需要活动的知识量也是不同的,要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就要为学生提供课堂以外的差异化教学。[6]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如此便捷的条件促使我们也建立了生物化学学习讨论的QQ群、微信群和网站讨论组,教师可以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在线沟通,为他们进行疑难解答、知识点回顾等,这种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在学生之间掀起一股“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情。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生物化学”是生物类专业的非常重要的学位课程,学校对于学位课程的要求高于其他专业课程。以往传统的课程考核形式就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块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主要由出勤、作业质量构成,有些不认真的同学因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也有可能拿到较高的平时成绩,加之每个教师所带学生较多,并不能完全做到平时成绩给分公平、公正的要求,这无疑会使学生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考核一门课程应该从多方位、多层次进行综合考评,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我认为可以增设平时测验环节。平时测验环节测验时间、测验地点可以不固定,可利用网络平台开发组建在线测试系统,在测试的过程中会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进行考题组合,并自动进行成绩测评。如在“蛋白质”这一章教学结束后,可以录入90道选择题,按照难、中、易三个等级归类,每个等级30题,每个学生测试15个题目,每类中随机抽取5个,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完成,这样既避免了测试题目的抄袭现象,也检测了学生平时的学习效果。在平时成绩中加入此项,不仅使平时成绩增加了其公正性和准确性,也可以达到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互联网+”正在颠覆所有的传统行业,“互联网+教育”也应运而生。“互联网+”为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它可以为教育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更为便捷的交流途径,然而也要求充分合理的利用好这个平台。在新模式下需要将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兴教学模式结合传统模式应用到“生物化学”教学中,并注意差异化教学,改革考核方式,使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发展的更完善,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

作者:张婷 徐艳 陈晗 马丹 单位:荆楚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玲,畅丽萍,徐永杰.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若干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2014,31(6):71-73.

[2]周雨青,万书玉.“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10-12.

[3]邵颖,陈宏伟,曹泽虹,等.“微课”与“翻转课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9):200-202.

篇6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生物化学教学 运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但专业知识水平要达到一定的程度,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要进行创新。一方面要教会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启发式教学即是这样一种教学方式。

一、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原因

通俗地讲,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运用各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那么在生物化学课堂上为什么要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占用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只是停留在较浅的层面,无法得出更深刻的东西,而且容易对较难的知识产生厌烦情绪。启发式教学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引导作用。教师运用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思考的能力,最终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掌握知识。如,教师在讲解脂代谢的时候,可以联系其他两大代谢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总结其中的异同以及联系。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二)能够化难为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生物化学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让很多学生茫然不知所措。特别是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这三大代谢部分的内容,对许多学生来说是天书。因此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拿氨基酸代谢来说,教师可从人体健康的角度来分析,由浅入深,化难为易。例如,教师可询问学生在植物性食物中,如果只吃玉米和大米,会造成什么结果。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造成营养不良。但具体是如何引起营养不良,可能学生并不是很清楚,教师可就此进行解说。因为有些植物性食物中的氨基酸种类不全,如玉米中蛋白质缺少色氨酸、赖氨酸等。而氨基酸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如果蛋白质合成不能进行,就会导致身体缺乏营养。教师可用此种方式,从生活中的实际出发,循循善诱,由浅入深,化难为易,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知识。

(三)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

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意愿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还会结合一些最新的学术动态、研究成果等,提出一些发散学生思维的问题及要求,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如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促进学习行为的最大动力。尤其是对于比较难的生物化学课程来说,更是如此。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遇到学习瓶颈时毫不退缩。如,教师在刚开始讲解生物化学时,可让学生先认识中国生物化学的开拓者之一、世界最长寿的教授和世界最高龄作家、我国著名的营养学奠基人———郑集教授,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到郑集教授110岁人生的传奇以及他对国家所作的贡献。当然仅仅这些是不够的,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一些其他的元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学会提问

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除了为学生讲解知识外,还要善于提问,启发学生从问题出发,寻找答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理论知识,更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教师可对学生提这样的问题“生物化学中的静态生化和动态生化各是什么?”教师可先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讲解生物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静态生物化学时期、动态生物化学时期和机能生物化学时期,使学生从这些时期的发展特点中得出,静态生化主要讲的是基本物质,如糖、蛋白质、核酸、酶等;而动态生化则是这些基本物质的代谢途径。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明白要掌握后面异常复杂的动态生化,就必须先对静态生化有深刻全面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无论是对学生掌握知识,还是发散思维,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不仅要在生物化学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而且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应该大力推广这种方式,使教学相长,达到真正的学有所得。

作者:张凤莹 单位: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篇7

现在,长江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以郭蔼光主编的《基础生物化学》为主要教材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系统之间的联系并辅之以相关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抽象、知识更新快、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密集、信息量大,难于理解和记忆,学生学习起来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如何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将抽象的、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具体形象、简单易懂的知识系统,则需要结合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创新

学生大量学习时间是在课堂,少数时间用在课外学习。因此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选择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课堂教材,并且补充课后教材或学习资料,课后教材应该具有总结性、系统性。

除此之外,还应丰富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环节上更新教学内容,精简教学内容。把最基本的原理作为讲授的重点,把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生命科学发展动态以及先进的生物技术结合在教学中。

2.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论语》中说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生物化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学习。比如在新陈代谢中可以先提出疑问“人能长生不老吗?”“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为什么人要吃饭?”由此引出新陈代谢,然后再接下来讲“新陈代谢是什么?”“新陈代谢的构成”,等等。这种引导式的方法,逐渐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成为新的教学模式。

类比式教学方法能加深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的理解。例如讲到DNA合成的章节时,我们可以把这个复杂的合成体系类比成大厦的建设,DNA相当于设计图,是整个工程的模板;A、T、C、G这4种碱基相当于工程的砖和水泥,稀有碱基相当于其他一些用量少的填充物;拓扑异构酶相当于把设计图拆解成一个一个小单元;DNA聚合酶相当于搬运工;引物相当于老师傅带头, 带领年轻工人工作;碱基错配相当于用错砖头或者水泥,大厦就不稳定,甚至会倒塌。这样一来学生们的记忆和理解就加深了。

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可以设计4~6人一组,围绕教师给出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与前面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呼应。现在大学生基本是90后,课堂上面活跃度比较高,讨论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参与到讨论中。小组讨论后,各小组要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性回答。最后通过讨论过程达到认识问题、明白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还可以增进学生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PBL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且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幕后主导人。PBL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自学;课堂上分组讨论;教学评价。在PBL教学中需要选用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案例。在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是作为一个学习的主体,容易获得自我肯定和自我欣赏,从而提高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3. 考核方式进行创新

期末成绩不应当仅仅停留在期末的一张试卷中,期末考试应该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因此我们对知识的考核形式应该更加的多元化,不仅题目的灵活性应该相对加大,而且应该加入设计实验题目。在考核形式上,一方面增加口试,另一方面,增加实践课成绩,这里的实践课成绩为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方法的活跃度成绩,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方法的积极性。

二、结语

生物化学教学就是要解决“教什么与学什么”“怎么教与怎么学”和“教到什么程度与学到什么程度”三个问题,而激发学生兴趣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发展趋势。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学习效果。因此,结合教学的目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并且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最终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这也为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提供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篇8

生物化学是一门发展很快的专业基础课,而且是发展非常迅速的前沿学科,由于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生物化学的研究日新月异,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产生,它的研究范围很广,涉及整个生物界,只要有生命存在,就有生化的过程,我校所学的是医用生化,它集中了动物生化和微生物生化的知识,生化的发展促进了医学的发展,是医学课程中很重要的课程,由于生物化学是从有机化学和生理学中脱离而发展起来的,其内容比较抽象,缩写符号多,代谢反应错综复杂且相互联系,理论点多、面广,因而师生普遍反映生物化学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因此,如何将这些深奥难以理解的生物化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是我们每一位生物化学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问题。通过多年教学,我觉得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集体备课,激发群体思维

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章节采取集体备课,在备课时要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开展以他们为主讲人的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前主讲人要广泛收集教学素材,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成功的集体备课能让所有生化老师群体受益,取长补短,相互启发,互相促进,从而保持教学多元化。

二、授课时多结合临床病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是学生感到生物化学枯燥及学习被动的主要原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力求认识事物的心理倾向,激发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学内容要侧重于将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临床工作联系起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生物化学课程与后期临床课程和临床实践的密切配合。如在讲授酶时,把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概念和高烧对人体的危害、冬眠疗法、高温灭菌、低温保存生物制品等医疗工作措施联系起来。在讲核酸和蛋白质生物合成时,联系一些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和抗癌药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机理,在讲述糖代谢时,可列举糖尿病病例,利用糖代谢知识分析糖尿病“三多一少”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理论不再空洞,加快其领悟,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实施趣味引导式教学

生物化学中有许多原理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如果采用传统的直接讲授方法,学生必定会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若在教学中讲述一些有趣的见闻、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及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深奥的理论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呼吸链抑制剂鱼藤酮的抑制原理时,可以先讲古代日本渔民打鱼趣闻,他们用生长在海边的一种藤条状的植物在水中浸泡,鱼就会自然死亡,后来研究发现鱼的死亡是由于呼吸链被抑制,细胞缺氧而死亡,就把这种抑制剂称为鱼藤酮。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知识点。又如,在讲解三羧酸循环时,把循环过程比喻为操场,草酰乙酸比喻为运动员,乙酰辅酶A比喻为矿泉水,运动员沿着操场跑步,每跑一圈喝一瓶矿泉水,然后总结三羧酸循环的特点,每循环一圈,消耗一分子乙酰辅酶A,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这些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既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化解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逐步启发学生,引导探究,层层深入,直至学生能主动地领会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生化教学质量

篇9

2.W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中的教学设计

我们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通过“课前预先-课堂讲解-课堂协助-课后延伸”进行教学设计。

2.1课前预习

生物化学它是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基础生命科学,包含了生物与化学的各种知识,对于刚入学的学生特别是文科类学生可能要比较难理解一些,学生可在课前预先自学完成课程学习及,有疑问可以标注出来,留在课堂进行提问。(1)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学生入学成绩,文理科等情况进行高低搭配,把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2)做好“提出问题”,课前思考题的合理设计很重要。思考题的设计紧紧围绕三方面进行设计:①“教学导入思考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性问题;②“课堂提问思考题”与教学重点有关的课堂提问;③“互动案例”:与本章节相关的供学生讨论互动案例。(3)课前预习的内容除了课本和配套习题外,学生还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网络资源,通过课程网站提供的微课、教师课件、以及建立的QQ群、微信群等方式进行线上学习;(4)教师可以通过网站平台、QQ群、微信群等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进行“分析问题”。

2.2课堂讲解

利用教室多媒体,通过可播放PPT课件以及教学短片,以及各种教学模具等,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节谈论和讲解,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1)通过教师讲解“教学导入思考题”进入课程。(2)课堂上对每一章节,特别是重点章节进行讲解后,通过点名提问“课堂提问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的记忆与理解。(3)在教学课中,围绕“互动案例”,由各组推荐的1名同学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进行修正和补充。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和启发作用,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必要的点评。

2.3课堂协作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讲解过程中,通过教学互动讨论,学生演示和学生独立讲解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学习。2.4课后延伸教师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与互动,在进行线上答疑的同时,接受学生的教学反馈;学生对未掌握或模糊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和提问,并完成配套习题。2.5WPBL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教学效果的观察主要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随机从学校生物化学题库中抽取一份试卷让两个班学生作答,通过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在课程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篇10

2根据化学教育专业特点整合生物化学教学内容

由于化学教育专业中开设生物化学课程的学时有限,知识点要求又多,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按照不同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5]。首先,教学内容的直接体现形式就是教材,教材的选取关系到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实现。我们选择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南开大学黄熙泰、于自然等主编的《现代生物化学》(第3版)作为授课教材,原因是:(1)生物化学知识体系全面完善,化学和生物学部分并重,适合和有利于化学教育专业对基础生物化学的教学要求;(2)更新内容,主要增加了生物化学相关新发现、新进展的内容,能够适应生物化学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的飞速发展。其次,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可以通过组成、结构来分析判断化合物基本性质、反应类型,由反应机理探讨反应方向以及影响反应的因素等,因此生物化学中糖化学、脂化学、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的组成和结构、维生素化学、激素化学等学生有基础的部分可以简单介绍,重点讲解与生物学功能相关的生物分子结构特点等新知识。而对于化学专业学生生物学基础薄弱的特点,则要有意识地随时补充和铺垫相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由浅入深,重点讨论生物代谢等生物化学学科的主体内容,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此外,在教学中选择性地介绍典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在对课程内容的调整和优化的同时仍然保持生物化学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会学生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符合专业特点、应用性较强的生物化学知识体系。通过对整个生物化学教学体系、内容进行科学组织、内容选择和科学安排,力求教学内容做到少而精、精而新。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反映,这些整合后的内容增加了许多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原来化学学习中没有学习到的知识,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使学生充分认识并体会到化学学科未来发展中学科交叉与交融的重要性。这对他们将来无论是从事师范教育、化学化工相关工作,还是考研深造都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3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优化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课程尽管进入了化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堂,但其对化学学科发展和化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性还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再加上生物化学本身又是涉及多个领域的交叉边缘学科,是一门“教”与“学”两难的学科[6],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接受起来肯定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一定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采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技巧和方法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1通过框架等建立脉络清晰的课程体系

生物化学课程的知识涉及面很广,并且有些概念相当抽象,尤其是错综复杂的代谢途径很容易让学生烦恼,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就更会觉得枯燥无味,并且难理解、难记忆。采用归纳概括,利用框架图示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脉络分明,层次清晰的思路。比如第一堂课讲授绪论时就要先对整个课程所讲内容进行一个全景式的介绍,将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分为3部分:生物分子的结构与性质、生物分子与能量的代谢过程、遗传信息的传递及表达,这样学生很快就对这门课程的内容有了一个清晰的印象。在对每一章节的教学中,也要有一个层次分明的逻辑体系,让学生先有一个简明、清晰的框架,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掌握具体细节。这种方法在讲解物质代谢时显得尤为重要。在介绍每一种代谢途径时,都要先把所有代谢步骤图示出来,比如三羧酸循环过程(图1),可以把繁杂的代谢步骤分几个阶段,还可以把重要步骤的特点标示出来,这样记忆起来更简单,还能很快掌握重点与难点。而且,如果对每一个代谢途径都能及时地归纳小结,并将不同代谢途径之间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就会把复杂难懂的知识简化,学生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点内容。一开始是教师归纳,逐渐地启发学生自己对代谢途径和每章节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以作业或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在这过程中,学生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还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通过及时地归纳和小结,庞大的代谢途径网络不再复杂,学生可以跟上教师的思路,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前后呼应,期末复习也不再是一种负担。

3.2通过知识点的对比与比较快速把握知识重点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中,有些知识是相对的或是相平行的概念。如果对这些内容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7]。例如解释教材中概念相近的名词,如底物水平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其相同点是ATP的生成都是由ADP磷酸化得来,区别是磷酸基团的来源不同,底物水平磷酸化的磷酸基团直接来自于底物,氧化磷酸化则要依赖于线粒体呼吸链的氧化作用;在介绍生物氧化特点时,则是与化学教育专业学生熟悉的体外氧化过程进行对比和比较,通过列举相同点和不同点(表1),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储备迅速抓住了新的知识要点。在对相关的生化反应过程的学习过程中也少不了比较的教学方法,如糖酵解与糖异生、糖代谢与脂代谢等物质代谢的合成与分解过程,DNA的复制与RNA的转录等。经常通过对比和比较,可以将生物化学里这些相对或相平行的重点内容简单化、条理化,便于学生掌握。

3.3通过形象的比喻轻松理解知识难点

比喻教学法能使所描述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使复杂的问题更加简单。在教学中运用比喻的方法虽然已不新鲜,但对于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在生物化学这样一门“难学”的课程中,多使用比喻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比喻可以使微观的问题宏观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比如在阐述血红蛋白的变构效应时,当氧与血红蛋白分子中一个亚基的血红素辅基的铁结合后,即引起该亚基构象的改变,一个亚基构象的改变又会引起其余亚基的构象相继发生改变,亚基间的次级键被破坏,结果整个分子从紧密的构象变成比较松散的构象,易于与氧结合,使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速度大大加快。就这样讲,学生可能理解得不透,但如果把血红蛋白的4个亚基比喻成4张连在一起的邮票,第1张邮票撕下时要撕开2条边,费力最大,第2及第3张只撕开1条边就可以,费力小些,到第4张时已与另3张分离了,就不必费力了。再加上生动的插图就可以形象地揭示出血红蛋白氧合过程中各个亚基间的正协同性了,学生印象非常深刻。生物化学中这些较难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通过比喻显现于眼前,容易使学生产生实感,引起共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比喻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了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的融合。

3.4通过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率

生物化学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的一门科学,它在分子水平研究和探索生物大分子及其生命活动的规律,很多知识缺乏直观性,大多内容都表现出抽象性和微观性,对于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显得更为复杂,难以理解和记忆。生物化学课程中存在着众多的分子结构式、化学反应式、循环途径、代谢通路等,如果还停留在“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根本无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就更别提好的教学效果了。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搜集素材,采用图像、声音、动画、色彩、文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特别有必要。比如蛋白质、核酸分子的空间结构,酶的催化作用机制,细胞的信号转导机制,物质代谢、能量代谢过程和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及其调控机制等,如果用图片、三维动画的方式展现出来,就会更加生动、形象和直观,不仅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主动学好生物化学。此外,适当地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询、讨论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7-8]。例如,将蛋白质和核酸的英文数据库网站介绍给学生,并教他们检索的方法,比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CenterforBiotechnologyInformation,NC-BI)和联机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Medline);以及Swiss-Prot蛋白序列数据库和蛋白质三维结构数据库ProteinDataBank(PDB)等。当课堂完成蛋白质、酶和核酸等内容的讲授后,以作业的形式给出几个题目,由学生分小组在网站上检索课程相关的一些酶的核酸序列、蛋白质序列以及它们的高级结构等。这种形式既帮助学生熟悉了生物化学的数据库网站,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3.5优化考核制度提高学习效果

课程考核方式是反映学生掌握课程的情况,教师讲授课程好坏的直接体现。为了能够让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在化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更具实际应用价值,一改传统授课为主,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因此将学生平时书面作业和课堂讨论情况以较大的比例(40%)计入总成绩,既避免了一卷定成绩的弊端,又对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综合能力有了真实的体现。考试结束后,教师要对试卷及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考核标准和学生成绩考核经验。这2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也有了显著提高,专业视野不断开阔,创新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篇11

2中职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学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知识并不是空想产生的,它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对生产生活具有很大的帮助。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简单地传授给学生相关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生物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种生活与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高血糖和低血糖”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采用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学生都会遇到或听说过某人高血糖或者低血糖,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高血糖和低血糖人群,以及血糖异常带来的人体损害。根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7000万人,处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占总人口比例达15%,也就是说我国高血糖者的比例达四分之一”。而血糖过低则会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等症状,对人的身体健康都是有害的。通过这一问题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如果掌握好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就可以为这些人提供建议和帮助。通过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并激发他们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不断开拓思维,增强创新能力。由于生物化学课程的性质使教学过程充满了复杂的化学知识和理论分析,导致很多学生不喜欢该课程。作为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特别是对这门课程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要认真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想法,倾听他们在学习中的难处,帮助他们走上学习正轨。另外,还要鼓励学生主动与教师联系,特别是遇到难以理解和抽象的知识时,要及时询问老师,及时解决问题,否则越积越多,学习更跟不上步伐。

2.2采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是最近几年较为流行的教学方式,它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网络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采用网络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进行补充丰富。例如,当前非常流行的网络交流工具QQ,教师可以在上面建立群,并开展网上视频教学,并在上面开展提问、答题等教学活动。网络教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及时为学生解决困难问题。例如,“酶的结构与功能”这一知识,通过网络动画和多个角度展示,有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师和学生不用直接面对面,减轻了学生的紧张感和压力,有助于活跃思维和拓展想象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说教式教学,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当前,多媒体教学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得到重视,应当说,多媒体对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多媒体具有形象生动化的特点,能够将单调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对学生来说较为容易接受。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减少教师的板书时间,当然,这也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课件,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此外,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形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对问题举一反三,对问题进行延伸理解,从多个角度寻找问题的答案,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2.3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自学能力

生物化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操作较多,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问题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特别是实验结果,一般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实验要素,分析能力对实验结果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在学习“血糖的测定”知识时,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学生密切注意来进行结果分析。如抽血测定前病人是否空腹、试剂是否稀释或浓缩、质控值是否在质控范围以及检验结果与病人是否对应等。良好的问题分析能力是学好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因素,对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帮助。良好的自学能力也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在新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可以自己预习,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标注,积极思考并在学习过程中向教师请教。具有自学意识和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效增强了学习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学习,不要害怕困难,要善于思考和分析,并与同学、老师及时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2.4加强实验课程中学生操作教学

在进行实验课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其中。首先,在实验准备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实验药品和仪器的准备,并对实验操作技术和难点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做好预习准备,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实验过程和仪器操作,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危险。其次,在实验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对实验进度和实验资源进行掌握,如延长实验室使用时间,开放更多的实验设备给学生使用,让学生开展自主实验活动,例如让学生自行完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设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意义,同时监督学生实验过程并进行指导,避免学生做无用功,浪费时间精力,提高每个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在完成实验之后,应当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查缺补漏并分析实验结果的正确性,确保实验课程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