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1 17:59: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生物农药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2药效测定最后一次施用药剂后15d调查该种药剂的防治效果。每处理调查50株,分5点调查。计算被害株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被害株率=被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情指数=100×∑(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代表值);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被害株率-处理区被害株率)/空白对照区被害株率×100%
1.3初烤烟叶产值在鲜烟叶采收时分大区进行采收,烤后烟叶分级按照行业内相关标准执行,测算产值、产量、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均价。
1.4化验分析各处理选取X2F、C3F、B2F各2kg,平衡等级后送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测试中心进行烟叶外观测定和主要化学成分常规分析鉴定。
2结果与分析
2.1生物农药对烟青虫的防治效果最后一次施药后15d调查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0.6%苦参碱水剂后烟青虫危害株率减少14%,防效77.8%,施用1.5%除虫菊素后烟青虫危害株率减少12%,防效66.7%(表1)。说明两种生物农药对烟青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0.6%苦参碱水剂防治效果更明显。
2.2生物农药对病毒病的防治效果根据最后一次施药后15d调查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施用0.3%超敏蛋白微粒剂后病株率为4%,防效40%;施用0.5%大黄素甲醚AS(抗病毒剂)后病株率为6%,防效60%(表1)。说明两种生物农药对病毒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大黄素甲醚AS(抗病毒剂)防治效果优于0.3%超敏蛋白微粒剂,但差异不明显。
2.3生物农药对有机烟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产值、产量各处理明显优于对照,单产、产值、上等烟率、均价最高的是处理2,其次是处理4。
2.4生物药剂对有机烟叶物理性状的影响对烟叶物理性状分析表明,下部烟叶叶长、宽最大的是处理1,处理4的单叶重最高,含梗率最低的是处理2,叶面密度最大的是处理4;C3F叶长、宽最大的是处理4,其次是处理2,处理4的单叶重最高,含梗率最低的是处理2,叶面密度最大的是处理4;B2F叶长、宽最大的是处理4,其次是处理2,处理4的单叶重最高,含梗率最低的是处理3,叶面密度最大的是处理3(表3)。整体来看以处理2物理性状较好,其余4个处理无明显差异。
2.5生物药剂对有机烟叶主要外观质量的影响从表4可见,主要外观质量表现较好的处理4,其次是处理2和处理3。其中:X2F橘黄比例最高的是处理1和处理2,其次是处理4;C3F橘黄比例最高的是处理4,其次是处理1和处理2;B2F橘黄比例最高的是处理2,其次是处理4。成熟度表现较好的是处理2,其次是处理4。油分表现较好是处理4,其次是处理3和处理2。整体外观质量处理4﹥处理2﹥处理3﹥处理5﹥处理1。
2.6生物药剂对有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烟碱含量除处理3的B2F偏高外其余普遍偏低,符合有机烟叶的标准。X2F钾含量最高的是处理4,处理3和处理1次之,均超过2.0%;C3F钾含量处理2最高,其次是处理3和处理4;B2F钾含量最高的是处理5,其次是处理1。氯离子含量均<0.3%。糖碱比:X2F最高的是处理1,处理4次之;C3F最高的是处理1,处理4次之;B2F最高的是处理5,处理4次之。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高,分别超过24%和22%(表5)。整体化学成分处理3﹥处理2﹥处理4﹥处理5﹥处理1,但差异不明显。
2.7田间安全性评价观察整个大田生育期烟株生长情况,发现所有处理的烟株生长正常,无任何药害现象,选用的所有生物药剂均对烟株生长安全。同时各处理化验均无农药残留,试验的所有生物药剂均适合有机烟生产使用要求。
1.2根据病虫特点,准确把握用药时期。病虫害的发生有一定的阶段性,与茶叶的生育期、当地气候和农事操作等关系非常密切。害虫的发生一般要经过卵、幼虫、成虫、蛹四个发育阶段,卵期有卵壳保护,老龄幼虫有较厚的蜡质层保护,成虫有翅可飞行,蛹期有蛹体保护,低龄幼虫是害虫最为脆弱的时候,是防治的最佳时期。生物农药作用缓慢,可结合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害发生预报,提前2~5d施药,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如应用Bt乳剂、白僵菌等,喷药后害虫3~5d才逐渐死亡。另外,在防治茶叶病害时,生物农药所起的作用一般是协调其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必须在有害病原菌危害之前使用,效果才好。
1.3注意环境因子,掌握科学用药时间。对生物农药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温度、湿度、光照、降雨和风力等。施用时要求温度、湿度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开强光和大风天气,在有微风的时候使用,效果最好。施药温度宜掌握在20℃~30℃,如Bt杀虫剂,在低温条件下芽孢在害虫机体内繁殖速度十分缓慢,其活性成分伴孢晶体很难发挥作用,防治效果则差。生物农药对湿度极为敏感,湿度对生物杀虫剂孢子的繁殖和扩散有直接关系,湿度大微生物孢子繁殖和扩散快,易感染和杀死抑制靶标,一般情况是随着环境湿度的提高药效提高。如白僵菌、绿僵菌没有一定的湿度孢子不能萌发,药效丧失。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生物农药有着致命的杀伤作用,阳光直射30min,芽孢死亡率即达50%左右,直射1h后,芽孢死亡率高达80%以上,且紫外线的辐射对伴孢晶体还能产生变形,显著降低药效。因此,喷施生物农药应选择晴天早晚时间、阴天或雨后转晴为最佳。早晚有露水,药剂能很好地粘在茎叶上,特别是粉剂,有利于芽孢繁殖,只要害虫食到茎叶,就会很快死亡。另外,应尽量避开大雨,因为大雨会将菌液冲刷掉,药后遇大雨须重喷1次,但施药后5~6h遇小雨,有利于芽孢发芽,非但不会降低药效,反而会提高防虫效果。
1.4注意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科学混配。由于生物农药防治谱较窄,在茶园多种病害虫混合发生、集中暴发时难以迅速控制病虫害,需要合理地与一定的化学农药混用或交替使用,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在生物农药中加入低剂量的化学农药,两者相辅相成,双管齐下,可起到增效的作用。另外,当病虫发生量较轻时,采用生物农药,严重时可采用速效性的化学农药处理后,再采用生物农药进行控制。科学混配生物药剂可以提高防治效果,但混用的时候,要注意药剂的性质,不能随意混用。生物杀虫剂可以与多数低毒化学杀虫剂进行混配,但不可与化学杀菌剂混配,也不能同碱性农药混用,一旦错配,生物药剂的活性就会遭到扼杀,失去效力。多数生物杀菌剂可以和多数化学药剂、生物药剂进行混配,但不能同碱性农药混用。另外,配用时要详细阅读说明书,随配随用,一次用完。如白僵菌,配好后要在2h内喷完,否则孢子早早萌发,失去效力。
1.5恰当选择喷雾器械,结合剂型合理应用配药方法。生物农药扩散性较差,在选择喷雾器械时要考虑其特性区别对待,注意喷洒均匀。传统喷洒器械是由上而下直接对作物喷施,损失较大,应考虑选择使用高性能喷洒机械。如采用弥雾法喷施,与扇形空气喷口配套的液压喷嘴,喷出的雾滴小而均匀,达到均匀喷雾的效果,大大提高防效,同时降低了应用成本。生物农药一般以胃毒为主,无内吸性,使用时应考虑剂型。对粉剂的使用,可借助空气浮力和风力分散于较大的范围,从而与害虫有更大的接触,达到防治效果。配药时先称取所用药量,加入少量水搅成糊状,然后边搅拌边加水直至所需水量;乳剂使用前要充分摇匀,量取每公顷用药量,兑水量750~l000kg,搅匀即可,在溶液中加入低浓度的洗衣粉、皂角或茶子粉作粘着剂,有利于提高喷洒效果。胶囊剂不仅有较好的防效,而且能保护其中的病原体,可用于茶树育苗、移栽时撒施。
1.6注意生物农药的有效期,妥善贮藏。目前,市场上的多数生物农药由于具有生命特征,容易受到环境因子的制约和干扰,产品有效期短、质量稳定性较差。所以,应注意阅读说明书,查看有效期,妥善选择贮藏地点,一般要求阴凉、干燥,避免受潮。如苏云金杆菌、井冈霉素、赤霉素等,它们的特点是不耐高温、不耐贮藏,容易吸湿霉变,保存期一般不超过两年。
1.1.1材料试验粮食为2013年新收获的玉米,由湖北省储备粮油管理有限公司武昌直属库提供。玉米储藏前品质情况见表1。
1.1.2主要试剂1.0%蛇床子素粉剂(武汉生产);0.5%多杀菌素粉剂(美国生产);无水乙醇(AR);酚酞(AR);邻苯二甲酸氢钾(AR)。
1.2主要测定仪器与设备电子分析天平(1/10000)、电子天平(1/10),上海生产;数显鼓风干燥箱,上海生产;干燥器(内径24cm),天津生产;JSFM-1粮食水分测试磨,北京生产;JXFM100X40锤式旋风磨,上海生产;RVASuper4快速粘度仪,澳大利亚生产。
1.3试验方法
玉米经过过筛除杂处理后作为供试粮食,1.4kg玉米作为一个处理单位,设1个空白组和6个试验组。空白组不作药剂处理,6个试验组依次标注为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试验组4、试验组5和试验组6,采用拌粮法分别拌以0.5mg/kg、0.75mg/kg、1.0mg/kg的1%蛇床子素粉剂和0.5mg/kg、1.0mg/kg、1.5mg/kg的0.5%多杀菌素粉剂,其中浓度为0.5mg/kg的1%蛇床子素粉剂[15]和浓度为1.0mg/kg的0.5%多杀菌素粉剂杀虫效果最好[12]。7组样品均设3个重复。混匀后的样品装在规格为220mm×330mm的自封袋中,自然温度下储藏,分别在4个月、8个月、10个月测定玉米的储藏品质指标,参考《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试行)(国粮发[2000]143号),设定玉米储藏品质测定指标为:水分、粘度和脂肪酸值。
1.3.1玉米水分含量的测定按照G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中的105℃恒重法测定。
1.3.2玉米粘度的测定按照LS/T6101-2002和GB/T24852-2010测定。
1.3.3玉米脂肪酸值的测定分别按GB/T20569-2006和GB/T20570-2006中的附录A执行。
1.3.4数据处理方法首先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One-WayANOVA)对数据进行处理,多重比较采用LSD检验法和Duncan法,得到空白组和试验组样品的均值±标准差,再用每个指标的均值构建矩阵,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玉米品质指标的数据储藏4个月、8个月和10个月的玉米品质指标数据经SPSS17.0统计软件(One-WayANO-VA)处理后的结果见表2~表4。
2.2储藏品质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验证
2.2.1确定评价指标矩阵玉米的3个储藏品质指标水分、峰值粘度、脂肪酸值,一定范围内水分越大越好,峰值粘度、脂肪酸值越小越好[1,16],构建评价指标矩阵x,则x=(xij)7×3=[水分(x1),峰值粘度(x2),脂肪酸值(x3)],如储藏4个月时,玉米的评价指标矩阵。
2.2.2统一评价指标的属性统一评价指标的属性,就是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17]。本文对指标矩阵x=(xij)7×3,其中xij表示第i个样品第j个指标的值,采用极差变换及线性比例变换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矩阵y和z。可得到玉米储藏4个月的综合评价值H和F,并用拉依达检验法检验7组样品间是否有显著性,再用同样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处理储藏8个月小麦品质指标的数据,得到玉米在储藏10个月中的品质分析数据,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储藏4个月、8个月和10个月的玉米用两类不同的标准化处理方法,得到的综合评分值H和F均小于2s,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相吻合,表明此方法有较高的可靠性。结果可以看出,不论储藏4个月、8个月、还是10个月,6个试验组和空白组的品质影响均不显著,即拌以0.5g/kg、0.75g/kg、1.0g/kg的1%蛇床子素粉剂和0.5mg/kg、1.0mg/kg、1.5mg/kg的0.5%多杀菌素粉剂的两种生物农药对玉米的储藏品质影响不显著。而且同一药剂不同浓度的样品之间也影响不显著。
3讨论
玉米的原始水分较高,成熟度不均匀,储藏期间易受虫、霉侵害而被污染;玉米胚部大,脂肪含量高,在相同条件下,较之其它粮食具有较强的生命活动和较高的呼吸强度,易氧化酸败,因此,玉米比其它谷物储藏稳定性差[19]。考虑到玉米品质的变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单个指标的变化还不能明确地说明两种生物药剂对粮食品质有没有影响,每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也不能明确地说明对储藏品质是否有影响。而且,在不同的储藏阶段,同一组样品中每个指标的测定结果受很多方面影响,如脂肪酸值测定就会因环境因素及人为操作方面的影响而导致检测结果偏离,引起对玉米储藏品质判定不准确的情况[20],在不同阶段的统一指标的变化规律也会受到影响。而模糊综合评价及拉依达验证分析,避免了从多方面对事物进行评价难免带有模糊性和主观性,从数据上定量地分析出多指标动态复合变化下两种生物农药对稻谷储藏品质影响的情况,为深入研究粮食储藏品质中多指标动态复合变化的规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4结论
如今,绿色农业的概念被提出来。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经验,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利用生物、生态和物理机械等治虫技术来防治病虫害,已成为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手段,也是绿色农业生产工作中病虫害防治的必然选择。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成功经验,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进一步推行,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安全,无污染,不形成抗性。
1.1虫治虫
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称为以虫治虫,其中包括益螨的利用。利用天敌昆虫是生物防治应用最广、最多的方法。按天敌昆虫取食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⑴捕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其中效果较好。常利用的有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虫虻、以及捕食螨类等,这类天敌一般食虫量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吃掉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虫体才能完成发育。因此,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的猖獗作用十分明显。
⑵寄生性天敌:这类天敌寄生于害虫体内,以其体液和内部器官为食,使害虫死亡,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
1.2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以及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是今后农药产业中的朝阳产业。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新型生物农药等几大类。
⑴物农药:指利用具有繁殖能力的活体微生物或活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制成的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立克次体等。
⑵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农抗120、中生菌素、浏阳霉素、链霉素等,已经广泛应用的产品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井冈霉素,高效、广谱的杀虫、杀螨剂阿维菌素等。
⑶物源农药:植物性药物源有鱼藤、烟草、除虫菊、鸡血藤、雷公藤、苦树皮、黄杜鹃、百部、艾、穰、蒜、葱、韮、、牡菊、苍耳、芫花、巴豆、苦参、附子、茶叶等。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植物源农药的开发也成了时尚,是绿色生物农药的首选。
⑷物源农药:指动物体的代谢物或其体内所含有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动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以及调节昆虫的各种生理过程的昆虫激素、昆虫信息素如棉铃虫性诱剂、甘蔗条螟性诱剂及天敌动物农药等。
⑸新型生物农药--转基因农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病、虫、草转基因作物。
2.生态控制
病害虫的生态控制,是指通过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虫繁殖、蔓延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避免或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⑴适时播种: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都有一定的最适时期和环境条件,在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播种期,可避开病虫害侵染和为害的最适时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
⑵合理布局及轮作:合理品种布局可以限制病虫害的蔓延与扩散、推迟或减轻病虫危害。轮作不仅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而且可以减少土壤里的病源积累和单食寡食性害虫食源,特别是水旱轮作效果显著。
⑶抑病士利用:对许多病害的研究表明,抑菌土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开发利用抑菌土是病害。
⑷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栽培品种的多样化,能发挥天然防护壁垒的重大作用,不仅节省了土地,而且也牡绝了害虫与传染病的大规模侵袭,使农作物免遭灭顶之灾。
⑸稻鸭共育(共作)技术:稻鸭共育是利用鸭在稻田中不断觅食活动,起到捕虫、吃(踩)草、耕耘且刺激水稻健壮生育等多功能效果。
3.物理机械防治
⑴物理机械:常用的是人工用简单机械如竹竿、扫把、网兜等,利用害虫的假死性、群集性等习性来消灭害虫。
⑵套袋栽培:套袋蔬菜无病虫为害、无农药污染,品种优良,产量高,效益好,如果品、黄瓜套袋,可直接阻隔病虫为害,有利于维生素C的形成,保鲜期长,耐储藏,且增产10%以上。
⑶诱杀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性将害虫诱到一处,集中杀灭。
⑷覆盖防虫网、薄膜等直接阻止害虫为害:覆盖塑料薄膜、遮阳网、防虫网,进行避雨、遮荫、防虫隔离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蔬菜覆盖防虫网后,基本上能免除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豆野螟、瓜绢螟、黄曲条跳甲、猿叶虫、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多种害虫的为害,控制由于害虫的传播而导致的病毒病的发生,还可保护天敌。
⑸人工防治:人工防治是最古老、沿续至今仍在采用的有效病虫害防治办法,是一种省工、省钱、无污染、切实可行的途径,包括人工捕捉、摘除病虫枝及清扫田园枯枝烂叶等项措施,以压低病虫害发生基数。
4.结束语
发展绿色农业可以保障农业生产能力、保障食物安全、缓解生态恶化、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形势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可行之策。随着人们对化学农药弊端和发展可持续农业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均有符合人们要求的标准,推广和加强有害生物无污染治虫技术势在必行。"绿色农业",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扩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赋予新的更加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王爱军,袁丛英.绿色生物农药研究现状及发展,河北化工,2006.
[2]刚毅.生物农药研究进展,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O3.
[3]世平,产祝龙.诱导抗性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植物病理学报,2004.
如今,绿色农业的概念被提出来。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经验,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利用生物、生态和物理机械等治虫技术来防治病虫害,已成为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手段,也是绿色农业生产工作中病虫害防治的必然选择。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成功经验,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进一步推行,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安全,无污染,不形成抗性。
1.1虫治虫
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称为以虫治虫,其中包括益螨的利用。利用天敌昆虫是生物防治应用最广、最多的方法。按天敌昆虫取食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⑴捕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其中效果较好。常利用的有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虫虻、以及捕食螨类等,这类天敌一般食虫量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吃掉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虫体才能完成发育。因此,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的猖獗作用十分明显。
⑵寄生性天敌:这类天敌寄生于害虫体内,以其体液和内部器官为食,使害虫死亡,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
1.2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以及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是今后农药产业中的朝阳产业。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新型生物农药等几大类。
⑴物农药:指利用具有繁殖能力的活体微生物或活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制成的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立克次体等。
⑵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农抗120、中生菌素、浏阳霉素、链霉素等,已经广泛应用的产品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井冈霉素,高效、广谱的杀虫、杀螨剂阿维菌素等。
⑶物源农药:植物性药物源有鱼藤、烟草、除虫菊、鸡血藤、雷公藤、苦树皮、黄杜鹃、百部、艾、穰、蒜、葱、韮、、牡菊、苍耳、芫花、巴豆、苦参、附子、茶叶等。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植物源农药的开发也成了时尚,是绿色生物农药的首选。
⑷物源农药:指动物体的代谢物或其体内所含有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动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以及调节昆虫的各种生理过程的昆虫激素、昆虫信息素如棉铃虫性诱剂、甘蔗条螟性诱剂及天敌动物农药等。
⑸新型生物农药--转基因农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病、虫、草转基因作物。
2.生态控制
病害虫的生态控制,是指通过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虫繁殖、蔓延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避免或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⑴适时播种: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都有一定的最适时期和环境条件,在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播种期,可避开病虫害侵染和为害的最适时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
⑵合理布局及轮作:合理品种布局可以限制病虫害的蔓延与扩散、推迟或减轻病虫危害。轮作不仅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而且可以减少土壤里的病源积累和单食寡食性害虫食源,特别是水旱轮作效果显著。
⑶抑病士利用:对许多病害的研究表明,抑菌土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开发利用抑菌土是病害。
⑷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栽培品种的多样化,能发挥天然防护壁垒的重大作用,不仅节省了土地,而且也牡绝了害虫与传染病的大规模侵袭,使农作物免遭灭顶之灾。
⑸稻鸭共育(共作)技术:稻鸭共育是利用鸭在稻田中不断觅食活动,起到捕虫、吃(踩)草、耕耘且刺激水稻健壮生育等多功能效果。3.物理机械防治
⑴物理机械:常用的是人工用简单机械如竹竿、扫把、网兜等,利用害虫的假死性、群集性等习性来消灭害虫。
⑵套袋栽培:套袋蔬菜无病虫为害、无农药污染,品种优良,产量高,效益好,如果品、黄瓜套袋,可直接阻隔病虫为害,有利于维生素C的形成,保鲜期长,耐储藏,且增产10%以上。
⑶诱杀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性将害虫诱到一处,集中杀灭。
⑷覆盖防虫网、薄膜等直接阻止害虫为害:覆盖塑料薄膜、遮阳网、防虫网,进行避雨、遮荫、防虫隔离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蔬菜覆盖防虫网后,基本上能免除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豆野螟、瓜绢螟、黄曲条跳甲、猿叶虫、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多种害虫的为害,控制由于害虫的传播而导致的病毒病的发生,还可保护天敌。
⑸人工防治:人工防治是最古老、沿续至今仍在采用的有效病虫害防治办法,是一种省工、省钱、无污染、切实可行的途径,包括人工捕捉、摘除病虫枝及清扫田园枯枝烂叶等项措施,以压低病虫害发生基数。
4.结束语
发展绿色农业可以保障农业生产能力、保障食物安全、缓解生态恶化、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形势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可行之策。随着人们对化学农药弊端和发展可持续农业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均有符合人们要求的标准,推广和加强有害生物无污染治虫技术势在必行。"绿色农业",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扩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赋予新的更加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王爱军,袁丛英.绿色生物农药研究现状及发展,河北化工,2006.
[2]刚毅.生物农药研究进展,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O3.
[3]世平,产祝龙.诱导抗性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植物病理学报,2004.
近年来随着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大,蔬菜品种的增多,保护地蔬菜病虫种类越来越多,发生面积越来越大,为害损失日趋严重,防治难度加大,已成为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重要障碍。在防治工作中,要搞好预防,综合运用农业、生态、物理、生物及化学等防治手段,才能切实控制好保护地蔬菜病虫害。
一、农业防治
1、及时清园、晒土及土壤消毒。冬季种植蔬菜之前清洁保护地前茬植物残体及杂草,消灭枯枝落叶及杂草上的病菌和虫卵,通过日光暴晒消灭在土壤中越冬的虫卵。搞好保护地土壤消毒措施,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原物、害虫等有害生物,能很好地控制病虫为害。土壤消毒重点是苗床,可用电热消毒,即用电热线温床育苗时,播种前升温到55 ℃,处理2小时。也可用甲醛、棉隆、福美双、多菌灵等药剂处理。大面积土壤消毒最好是在高温季节,棚室拉秧后利用太阳能进行日光消毒农业论文,对各种土传的真菌、线虫等病害有很好的防效。
2、尽量选用抗病虫品种。虽然目前的抗病虫品种远不能完全满足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需要,但黄瓜、番茄等蔬菜已有相当数量的抗病品种供选用,应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针对性的选用抗病虫品种,发挥抗病虫品种的作用。
3、搞好种子处理。多种病害可通过种子传播,种子处理可消除种子上附带的病菌,减少初侵染源。种子处理的方法有干热处理、温汤浸种、药剂浸种、药剂拌种等。如防治番茄早疫病,茄子褐纹病可用0.3%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30分钟或用退菌特600倍液浸种20~30分钟,捞出后用温水冲洗5~6次。
4、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如实行用地与养地的综合体系,合理轮作、间作、套作。长期连作会导致作物产生自毒作用,如黄瓜、豌豆、大豆、番茄自毒作用较强,一般连作易引起土传病害加重。轮作时禁止相同科、属的作物轮作,协调用地与养地的关系。大蒜、小葱根系分泌物质具有杀菌作用,可在休闲期种植小葱、大蒜。
4、培育壮苗,减轻病虫危害。采取的措施有:①异地或客地育苗。②护根育苗,可采用营养钵、穴盘、营养土育苗等。加强苗期管理,提高幼苗的抗病抗虫能力,移栽时淘汰弱病苗,保证壮苗定植。
5、推广嫁接防病技术。对于冬春季保护地难以防治的瓜类枯萎病、茄子黄萎病等可采用嫁接的方法控制病害。嫁接育苗主要是预防土传病害,增强植株的长势,提高抗寒、抗旱能力。如用黑子南瓜等做砧木嫁接,防治黄瓜枯萎病;用葫芦、超丰F1等做砧木嫁接西瓜,防治枯萎病;用云南野茄、山西野茄等做砧木嫁接,防治茄子黄萎病。
二、生态防治
合理调控设施环境,使之不利于病害的生长,有利于蔬菜的生长从而达到防病高产的目的。
1、保护地土壤温湿度和空气湿度调控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利用保护地的特殊环境,采用放风、闭棚等措施来调控温湿度。覆盖地膜,加强通风可提高土壤湿度,降低空气湿度。加上充足的光照、利学的通风透气等措施,不打药或少打药就可控制多种病害发生为害。如高温杀菌抑菌,黄瓜棚变温管理,可控制霜霉病蔓延等。
2、保护地内气体调控。保护地蔬菜有机肥不足时,可施二氧化碳肥,作物生长需二氧化碳浓度在800×10-6~1000×10-6。因此,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应打开通风口使空气流通,把保护地内的有毒气体如氨气、乙烯、二氧化硫等放出去,以免蔬菜受气害。
3、光照的调控。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适时揭棚进行光照调控。
三、物理防治
1、利用温度如温汤浸种、高温土壤消毒等措施。如用50~55℃温水进行温烫浸种10~20分种,可杀死粘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
2、根据害虫具有特殊的趋性诱杀害虫。如用黄板诱杀粉虱、斑潜蝇和蚜虫等。
3、人工捕杀。在田间农事操作时发现蔬菜上害虫所产的卵及刚孵化的幼虫应及时摘除。
四、生物防治
包括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农业论文,人工养殖释放天敌,从外地引种利用及施用生物制剂等。目前比较成功的生防技术较多,如释放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广眼蜂防治棉铃虫、菜青虫等害虫;用Bt乳剂、青虫菌等防治各类鳞翅目幼虫;用浏阳霉素防治各种害螨;阿维菌素防治各种害螨、斑潜蝇、小菜蛾、菜青虫等害虫;用农抗120防治各种蔬菜白粉病、炭疽病、西瓜枯萎病;用83增抗剂防治茄果类蔬菜病毒等。
五、化学防治
由于在保护地蔬菜上病虫害种类多、为害重,化学农药使用量大,如果用药不合理,不仅影响防治效果,而且增加蔬菜上的农药残留,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冬春季保护地使用化学农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严禁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
2、根据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即使用药也选用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或用生物农药,以达到减少污染或无污染的目的。而且要控制用药次数和掌握用药时间,如常用于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的托布津和防治锈病、霜霉病和叶斑病的百菌清,整个生育期最多用药次数不超过3次,最后1次用药时间距采收应不少于15天。用于防治害虫的敌百虫、辛硫磷和溴氰菊酯等农药,全生育期最多用药次数也不能超过3次,最后1次用药时间距采收应不少于7天。
3、掌握科学的施药技术。加强保护地病虫情况调查,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适时防治,切忌盲目打药。正确掌握农药使用剂量和浓度,注意轮换、交替用药,防止单一使用一种农药,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大力推广应用烟剂、粉尘剂等高效剂型。
1901年日本学者石度繁从患猝倒病的家蚕幼虫中分离到第1个产生晶体的芽孢杆菌。10年后Berliner从德国苏云金地方一家面粉厂染病的地中海粉螟中分离到一个相似的菌株,并正式定名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t)。4年后,一个叫克林诺的科学家发现,在这种细菌的细胞中可以形成方形或菱形的晶体,可惜这个发现并未被重视。直到40年后的1953年,一位叫汉纳的生物学家证明了这种晶体是有毒的蛋白质晶体,才揭示了粉螟死亡的原因。在1920~1930年间,Bt作为微生物杀虫剂主要用来防治玉米螟。1938年第1个商品制剂Sporeine在法国问世,从此拉开了生物杀虫剂的序幕。以后相继发现了对鞘翅目、螨类、同翅目、膜翅目、直翅目昆虫、动植物寄生线虫、鞭毛虫、变形虫、吸虫、绦虫有毒杀作用的Bt菌株。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Bt是革兰氏阳性菌,另外,它可寄生在一些蛾类和蝶类的幼虫上,甚至是植物表面。
苏云金芽孢杆菌分泌出的由Cry基因编码的、有杀虫活性的δ-毒素(或被称为杀虫晶体蛋白)的蛋白结晶构成了内孢子。Cry蛋白对鳞翅目(如蛾与蝶)、双翅目(如苍蝇、蚊子)和鞘翅目(甲虫)有很大杀伤力。因此,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发酵生产制成高效生物杀虫剂,或用Cry基因制成防虫害的转基因产品。
1.2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杀虫机理
苏云金芽孢杆菌(Bt)之所以能够杀虫,是由于它们的细胞内存在着一种有毒的蛋白质,叫做伴孢晶体,昆虫吞食后就会中毒而死。而这种活细胞及伴孢晶体对环境无毒无害。因为在动物的胃肠道内,酸性环境下蛋白质晶体不能溶解,从而对人畜无害。所以它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生物杀虫剂,可用来杀灭多种农作物害虫。苏云金芽孢杆菌(Bt)杀虫机理主要是:昆虫取食苏云金芽孢杆菌后,杆菌在其胃肠道内产生蛋白质晶体内毒素(δ-内毒素)、热稳定毒素(β-外毒素)、叶蜂毒素(α-外毒素)及Bt-γ外毒素。这些毒素能侵蚀昆虫肠道细胞,破坏肠道内膜,并进入血淋巴组织,使害虫因饥饿而出现败血症最后死亡。苏云金芽孢杆菌的防治对象是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多种害虫,其药性的持效期可达7~10d左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苏云金芽孢杆菌(Bt)及其制剂对蚕具有很高的毒性,桑园必须禁用。另外,勿与碱性杀菌剂混合施用,晴天的傍晚或阴天施药效果最佳。
2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研究现状
2.1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子水平上
过去Bt是作为一种制剂应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现在已对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蛋白质和相关基因作了深入而透彻的研究,也就是说在基因的水平上对它有了更多的了解。研究发现,在其体内具有一种Cry基因,正是这种基因编码产生的蛋白质对上述昆虫具有极大的毒性,所以这种基因的结构和特性就影响到它本身,也影响到它的杀虫范围。当然某一基因的长期应用会刺激昆虫产生抗体。因此,现在对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分子水平上。
2.2国内主要研究成果
中国现在在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剂的商品化生产和防治农林害虫的系统工作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有:研制和生产质优价廉的Bt悬浮剂和高效价的粉剂,实现了中国Bt杀虫剂的商品化生产;建立了以生物测定为基础的产品毒力效价测定的质量标准化技术化系统;研究了助剂及贮存条件对Bt的影响,为助剂的筛选和有效存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大规模推广应用Bt杀虫剂以防治棉、粮、果疏及林业害虫,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研究中研制和生产的适合中国的优质廉价的Bt悬浮剂,已在农林害虫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Bt粉剂的毒力效价和防虫效果,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以棉铃虫和小菜蛾为标准昆虫,建立了中国Bt产品质量标准化测定技术系统,为国产Bt杀虫剂的行业标准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与Bt杀虫剂国际质量标准接轨提供了保障。
3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3.1主要问题
苏菌基因的表达会发生变化。例如,如果温度不理想,就可能降低毒素的产生,使植物易受侵蚀。更加严重的是,试验证明毒素减少的晚季植物会形成启动子的DNA甲基化。另外,毒素的持续使用会使普通害虫演化为抗性虫。试验发现,小菜蛾对苏菌毒素的喷雾形式就已产生抗性。
苏菌毒素的运用还有一些可能的危险,如:如果转基因玉米与变异野草杂交,苏菌基因的抗性就有可能因食物链来到食草动物群落中,蜂群衰竭失调(CCD),也可能跟苏菌转基因作物有关。
3.2解决的思路
(1)有抗植株与无抗植株间种。减少害虫抗药性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将有抗植株与无抗植株间种,目的是减少抗性基因频率,牺牲少量无抗植株保证产量。美国和欧洲的某些区域已经立法要求使用上述方法种植。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假设抗性基因是隐性的。依目前来看,这种方法应该可以延迟害虫对苏菌的抗性;另一方面,假如产生了多种苏菌毒素的农作物可以完全灭绝害虫,抗性基因的存在也就不可能了。不过,至今为止,害虫灭绝的情况还未出现。
(2)通过接合构建新菌株。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的特定质粒可以自行转移,这些质粒可以通过接合来构建新菌株。例如,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鞘翅目)是北美最具破坏性的马铃薯害虫,欧洲玉米螟和土豆块茎蠕虫,对马铃薯也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从自然界中分离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没有一个菌株对所有这些昆虫都具毒性。然而,通过质粒转移杂交,现在已经构建出对3种害虫都有效的新菌株,田间试验表明,该菌株作为广谱的马铃薯杀虫剂很有前途。
4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农药是21世纪农药工业的新产业,代表着植物保护的方向,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克服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并减少农药在农副产品中的残留量。同时,在推广微生物农药应用过程中,农副产品的品质和价格将大幅度上升,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事关重大。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环保型、节约型农业,微生物农药将为农产品优质安全生产和降低有毒物质残留提供技术和物质保证。微生物农药研究与发展,将有效地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安全生产,提升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扩大我国农副产品外销市场,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所有这些均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繁荣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喻子牛.苏云金芽孢杆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2]蔡鸿娇,侯有明,尤民生.应用Bt控制鞘翅目害虫的研究现状[J].武夷科学,2002(1):259-265.
[3]吴继星.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药性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1992(1):60-61.
[4]谢道昕,范运六.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导入棉花获得转基因棉株[J].中国科学(B辑),1991(4):367-363.
[5]袁志明,蔡全信,AndrupL,等.苏云金芽胞杆菌肠毒素基因的PCR检测[J].微生物学报,2001,41(2):14.
[6]金莉莉,王秋雨.ERIC-PCR技术鉴定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7):879.
1农业面源特点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农业、畜禽粪便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分散性和隐蔽性。与点源污染的集中性相反,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的特征,它随流域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地形地貌、水文特征、气候、天气等的不同而具有空间流动性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排放的分散性导致其具体污染发生的位置不易识别,因此很难从某点进行治污。
(2)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很多,随机影响很显著。例如,农作物的生产会受到自然的影响,因为降雨量的大小和密度、温度、湿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化学药品对水体的污染情况。
(3)广泛性和不易监测性。由于面源污染涉及多个污染者,在特定区域内的排放又是相互交叉的,加之不同的地理、气象、水文条件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影响很大,因此很难具体监测到单个污染者的排放量.[1]。
2农业面源来源
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生活废物,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和处置不当的农业畜禽粪便;二是污水灌溉以及多种激素的使用.[2]。
3农业面源存在的问题
(1)农民施用肥料不科学。虽然测土配方施肥已经在我国农村进行了试验推广,但还没完全为广大农户所接受,普及使用率不高。
(2)合理施用农药有待提高。农药的施用不当是导致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控制农药的施用,但还是有一部分人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滥用禁止施用的农药或者假冒伪劣药品以及农民施药不当导致作物和环境的污染。
(3)秸秆利用率较低。目前我国农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很低,绝大部分的农作物秸秆都被野外焚烧,同时还有部分农作物秸秆乱置乱堆,造成面源污染。
(4)缺乏对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控制的监督体系和奖惩措施。对于面源污染,源头控制的监督体系和相应机制的完善十分重要。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对各项农业环境技术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主要通过政府专项拨款,依托当地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代行这一职能。而在我国,无论是重要的水源保护区还是水污染已很严重的流域和高污染风险地区,目前均无源头控制的监督体系和相应的奖惩措施,对农民和农村农资供销专业户不规范的生产、经营行为缺乏指导和监督.[3]。
(5)部分农民面源污染防治意识欠缺。虽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些农产品安全生产标准,但由于部分农民面源污染防治意识欠缺,科学施肥、施用农药等还有待提高。没有形成有效的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环保意识。
4农业面源治理防治对策
4.1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提高化肥的有效利用
测土配方施肥应该说是最科学合理的施用肥料,按“缺什么补什么”思路进行施肥指导,既可以保证肥料最高利用率,充分发挥肥料的效益,又可以在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情况下,最低限度地使用化肥,避免浪费和污染。
4.2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推广生物农药和有机化肥
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及其基因产生或表达的各种生物活性成分,制备出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杂草、鼠害以及调节植物生长制剂的总称,具有高效性和无害性。目前,国际上已商品化的生物农药有30余种,约占农药销售额的30%.[3],我国也将逐步用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农药。
4.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通过秸秆还田,可以补充土壤养肥,培肥地力,避免浪费和污染,实施免耕覆盖沃土技术、堆沤发酵或过腹还田等方式处理农作物秸秆。推广稻田秸秆覆盖连续免耕技术,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逐步提高秸秆能源化利用水平。或者通过利用秸秆进行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等干净能源。
4.4农田废弃物收集处理
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基础建设加快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进程,提出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案。将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业投入品包装袋(瓶)和地膜、塑料、育秧盒等废弃物集中分类收集、处理。
4.5建立管理政策体系
科学制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布局的有关政策,制定科学、全面的面源污染检测指标,并进一步完善监督体制;通过媒体积极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尝试建立许可证制度,建立信息公开和交流制度,尝试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如财政转移支付、补贴、税收等,并且确定政策细节,如财政转移支付的比率,补贴程度、补贴操作方式,税率征收对象、征收方式等.[4]。
4.6加强宣传引导
一是加强面源污染危害和原因的宣传,开展农村面源污染倡议活动,增强全民生态环境意识与参与意识;二是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的建设,发展农业种植业专业户,提高种植业效益,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并启动面源污染控制新技术的研究和示范。
参考文献:
[1] 胡心亮,夏品华.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6):211~215.
当前,无公害蔬菜已成为蔬菜市场上的一大亮点,倍受消费者青睐。然而,制约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因素很多,致使无公害蔬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如何在蔬菜生产中正确选用农药、科学防治病虫害,已成为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关键问题。
1 科学选用农药
1.1 首选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
微生物农药或生化农药(农用抗生素)和植物源农药既能防病治虫,又不污染环境和毒害人畜,且对农田自然天敌安全,害虫也不会产生抗药性。如苏云金杆菌制剂(Bt)、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农用链霉素、农抗120、喷可杀、蓖麻油酸烟碱、绿神花宝等。
1.2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1)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农田自然天敌杀伤力小的化学农药,且限量使用。如敌百虫、杀灭菊酯、辟蚜雾、克螨特、功夫乳油、波尔多液、DT、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代森锰锌、乙磷铝、硫酸锌、磷酸三钠、弱病毒疫苗N14、高锰酸钾等。
(2)有针对性地选用中等毒性农药。在使用低毒农药无法扑灭暴发性病虫害的情况下,可以选用中等毒性农药,但使用这类农药必须注意2点:一是要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程要求施药,不能随便增加药液浓度和施药次数;二是要选择其中毒性相对较低的药剂,如杀虫双、好年丰、巴丹等。
(3)严禁选用高毒、高残留、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两高三致)的化学农药。如甲胺磷、呋喃丹、1605、1059、3911、氧化乐果、杀虫脒、杀扑磷、六六六、DDT、甲基异柳磷、磷化锌、久效磷、氟乙酰胺、有机汞制剂等。有些农药虽然低毒,但是在土壤和作物中残留时间长,也不宜在蔬菜上使用。如三氯杀螨醇等,其成分分解慢,施药1年后作物中仍有残留。
(4)选用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如灭幼脲、农梦特、伏乐得、抑太保等,这类农药的杀虫机理是抑制昆虫正常的生长发育,使之不能化蛹繁殖,从而发挥很高的杀虫作用,且对人畜毒性很低。
1.3 要推广土农药
利用自己配制的而非工厂化生产的、且非药剂性物质来控制病虫的发生危害。如800~1 000倍的尿洗合剂溶液(1份尿素、0.2份洗衣粉、100份水混合而成)、石灰烟草水(石灰2份、烟草0.2份加水100份浸泡一昼夜过滤而成)等,对蚜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用100~150g碳酸氢铵加水15kg喷雾,可防治黄瓜霜霉病;喷施1.5%~2.0%的过磷酸钙液可防治辣椒、棉花等上的棉铃虫、烟青虫等;将自然死亡的菜青虫、棉铃虫等鳞翅目昆虫幼虫捣烂加水稀释后过滤,喷雾可防治菜青虫、地老虎等多种鳞翅目害虫;将20~30g大蒜洋葱头捣碎成泥状,加10kg水,取过滤液喷雾,对蚜虫、红蜘蛛等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 科学施用农药
2.1 准确诊断,对症下药
在正确诊断农作物所发生的病害和虫害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农药的性能和使用方法,选用合适的农药类型和剂型。如扑虱灵对白粉虱若虫有特效,而对同类害虫蚜虫却无效;劈蚜雾对桃蚜有特效,对瓜蚜则效果很差;甲霜灵(瑞毒霉)对各种蔬菜霜霉病、疫病等高效,但对白粉病几乎无效。在防治保护地病虫害时,为了降低棚内湿度,可选用烟雾剂或粉尘剂。高温条件下使用硫制剂防治瓜类蔬菜叶螨、白粉病,容易产生药害。
2.2 把握关键,适期用药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危害规律,严格掌握最佳防治时期,适时用药。如蔬菜播种或移栽前,应采取苗床和棚室消毒、土壤处理及药剂拌种等措施;当蚜虫、螨类等点片发生,白粉虱发生密度较低时采取局部施药。一般情况下应于上午用药,夏天应于下午4时后用药。
2.3 控制药量,调适浓度
不同蔬菜种类、品种和不同生育阶段的耐药性常有差异,要根据农药的毒性及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结合气候、苗情等,严格掌握用药量和配制浓度,防止造成药害及对天敌的杀伤,只要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即可。如防治白粉病,对于抗病品种或轻发时只需用粉锈宁45~75 g/hm2(有效成分),而对于感病品种或重发生时则要105~150 g/hm2。此外,提倡运用隐蔽施药(如拌种)或高效喷药(如低容量细雾喷施)等施药技术,并且提倡不同类型、种类的农药合理交替和轮换使用,可提高药剂的利用率,减少施药次数,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从而降低用药量,减轻环境污染。
2.4 科学混配,兼治病虫
采用混合用药技术,达到一次施药控制多种病虫危害的目的。但农药混配要以能保持原药有效成分或有增效作用,不产生化学反应并保持良好的物理性状为前提。一般各种中性农药之间可以混配,中性农药与酸性农药可以混配,酸性农药之间可以混配,但碱性农药不能随便与其他农药(包括碱性农药)混用;微生物杀虫剂(如Bt)不能与杀菌剂及内吸性强的农药混用,以免降低甚至失去药效。
2.5 有效间隔,确保安全
最后一次用药时间距蔬菜采收日期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天数,防止蔬菜产品中残留较多的农药。一般夏季至少为6~8d、春季至少为8~11d、冬季则应在15d以上。
参考文献
[1] 张谦,胡有志.无公害蔬菜生产新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9):5.
[2] 李林峰.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农药选择及使用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05(3):23.
[3] 林美华,余家和,林弟纵.城郊实施无公害蔬菜生产经验浅谈[J].上海蔬菜,2005(6):8-9.
1发生特点及原因
高邮市黑大豆品种主要是丹波黑大豆和乌皮青仁豆,其病害相对较轻,虫害比一般大豆品种要重。大豆病毒病由种子带毒形成病苗,一般在单叶期显症,呈花叶、纵卷、扭曲畸形或倒三角形。1~2复叶叶片均呈皱缩、淡浓绿相间、卷叶、黄叶,有的沿主脉出现疤斑,或叶脉坏死,在某些品种可形成枯顶。病株都表现出矮化。病株结的种子上常产生放射状或云纹状斑驳,颜色同脐色,褐脐豆上形成褐斑,称为褐斑粒或花脸豆。通过近几年调查发现,病毒病零星发生。
大豆卷叶螟在我市1年发生2~3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老熟幼虫在枯枝卷叶内化蛹越冬。以8~10月发生量最大,11月前后以老熟幼虫在枯枝卷叶内化蛹越冬。大豆卷叶螟以幼虫卷叶、缀叶、食害叶片危害豆类作物,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严重时全株有50%的叶片受害,影响结荚的饱满度,降低大豆品质。由于2005~2006年均为暖冬气候,导致冬后基数量大,大豆卷叶螟偏重发生,尤其是2005年,严重田块卷叶率达到80%以上,甚至有部分田块出现了绝收。
斜纹夜蛾在我市1年发生4代左右,有世代重叠现象,多在7~8月大发生,一般以老熟幼虫或蛹在田基边杂草中越冬。初孵幼虫具有群集危害习性,3龄以后则开始分散,初龄幼虫啮食叶片下表皮及叶肉,仅留上表皮呈透明斑;4龄以后进入暴食,咬食叶片,仅留主脉;老龄幼虫有昼伏性和假死性,白天多潜伏在土缝处,傍晚爬出取食,遇惊就会落地蜷缩作假死状。由于我市斜纹夜蛾2004年大发生,2005~2006年轻度发生,而2007年中等偏重发生,所以我市部分虫源可能是从江南等地区迁入。大豆蚜虫在我市1年发生20多代,以卵在枝条上芽侧或缝隙中越冬。6月下旬至7月中旬进入危害盛期,7月下旬出现淡黄色小型大豆蚜,蚜量开始减少。主要吸食大豆嫩枝叶的汁液,造成大豆茎叶卷缩,根系发育不良,分枝结荚减少。此外,还可传播病毒病。近几年均轻度发生,危害不大。
2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充分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依据病虫害的防治指标、用药标准,实施病虫害综合治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不使用对作物、天敌、环境不利的农药。一是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如Bt、阿维菌素、抑太保等;二是有限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如啶虫脒、锐劲特、安打、吡虫啉等;三是严格限制剧毒农药的使用,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实施农药交替使用,严防害虫对农药抗性增强。
2.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品种;黑大豆抗病毒能力弱,要防治蚜虫传播病毒,田间发现病株即时拔除;大豆采收后翻耕晒土或灌水,及时清除田间枯株落叶、杂草,集中焚烧,以破坏或恶化害虫化蛹场所,有助于减少虫源基数和越冬幼虫数;在害虫发生初期,查摘豆株上初孵幼虫,带出田外集中处理或随手捏杀,以减少虫源。
2.2物理防治
(1)点灯诱蛾。利用成虫趋光性,于盛发期点黑光灯诱杀。
(2)糖醋诱杀。利用成虫趋化性配糖醋(糖∶醋∶酒∶水=3∶4∶1∶2)加少量敌百虫诱蛾。
1发生特点及原因
高邮市黑大豆品种主要是丹波黑大豆和乌皮青仁豆,其病害相对较轻,虫害比一般大豆品种要重。大豆病毒病由种子带毒形成病苗,一般在单叶期显症,呈花叶、纵卷、扭曲畸形或倒三角形。1~2复叶叶片均呈皱缩、淡浓绿相间、卷叶、黄叶,有的沿主脉出现疤斑,或叶脉坏死,在某些品种可形成枯顶。病株都表现出矮化。病株结的种子上常产生放射状或云纹状斑驳,颜色同脐色,褐脐豆上形成褐斑,称为褐斑粒或花脸豆。通过近几年调查发现,病毒病零星发生。
大豆卷叶螟在我市1年发生2~3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老熟幼虫在枯枝卷叶内化蛹越冬。以8~10月发生量最大,11月前后以老熟幼虫在枯枝卷叶内化蛹越冬。大豆卷叶螟以幼虫卷叶、缀叶、食害叶片危害豆类作物,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严重时全株有50%的叶片受害,影响结荚的饱满度,降低大豆品质。由于2005~2006年均为暖冬气候,导致冬后基数量大,大豆卷叶螟偏重发生,尤其是2005年,严重田块卷叶率达到80%以上,甚至有部分田块出现了绝收。
斜纹夜蛾在我市1年发生4代左右,有世代重叠现象,多在7~8月大发生,一般以老熟幼虫或蛹在田基边杂草中越冬。初孵幼虫具有群集危害习性,3龄以后则开始分散,初龄幼虫啮食叶片下表皮及叶肉,仅留上表皮呈透明斑;4龄以后进入暴食,咬食叶片,仅留主脉;老龄幼虫有昼伏性和假死性,白天多潜伏在土缝处,傍晚爬出取食,遇惊就会落地蜷缩作假死状。由于我市斜纹夜蛾2004年大发生,2005~2006年轻度发生,而2007年中等偏重发生,所以我市部分虫源可能是从江南等地区迁入。大豆蚜虫在我市1年发生20多代,以卵在枝条上芽侧或缝隙中越冬。6月下旬至7月中旬进入危害盛期,7月下旬出现淡黄色小型大豆蚜,蚜量开始减少。主要吸食大豆嫩枝叶的汁液,造成大豆茎叶卷缩,根系发育不良,分枝结荚减少。此外,还可传播病毒病。近几年均轻度发生,危害不大。
2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充分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依据病虫害的防治指标、用药标准,实施病虫害综合治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不使用对作物、天敌、环境不利的农药。一是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如Bt、阿维菌素、抑太保等;二是有限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如啶虫脒、锐劲特、安打、吡虫啉等;三是严格限制剧毒农药的使用,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实施农药交替使用,严防害虫对农药抗性增强。
2.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品种;黑大豆抗病毒能力弱,要防治蚜虫传播病毒,田间发现病株即时拔除;大豆采收后翻耕晒土或灌水,及时清除田间枯株落叶、杂草,集中焚烧,以破坏或恶化害虫化蛹场所,有助于减少虫源基数和越冬幼虫数;在害虫发生初期,查摘豆株上初孵幼虫,带出田外集中处理或随手捏杀,以减少虫源。
2.2物理防治
(1)点灯诱蛾。利用成虫趋光性,于盛发期点黑光灯诱杀。
(2)糖醋诱杀。利用成虫趋化性配糖醋(糖∶醋∶酒∶水=3∶4∶1∶2)加少量敌百虫诱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