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教育学院论文

教育学院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2 15:09:4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育学院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教育学院论文

篇1

所属

学习中心

通信

地址

邮 政

编 码

电话

E-mail地址

是否申请学位

设计(或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及所从事专业

联系方式

1、毕业论文(设计)内容要求(或内容纲要;字数>500字):

[主要包括选题的价值和意义,文献综述,论文的主要观点和思路,所用到的方法,预期达到的结论等。] 

2、主要参考文献、资料(写清楚参考文献名称、作者、出版单位):

期刊文献书写规范:作者,论文篇名,刊物名,出版年,卷(期),论文在刊物中的页码。

图书文献书写规范: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日期,引用内容所在页。

 

 

 

 

 

 

 

 

 

 

 

3、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安排:

起   止   时   间

阶      段      内      容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意见

 

 

 

 

篇2

1.C2C远程教育的模式。C2C远程教育的模式借鉴了C2C这一基本商务模式,教育者通过网络的方式,以视频、音频、文字等方式直接为学习者讲授知识,并进行远程学习辅导,同时,教育者直接从学习者收取报酬,并且直接对学习者负责,而不需要通过任何第三方,例如学校或者培训机 构。这样的远程教育模式指向了个人对个人的教育模式,教育者和学习者利用网络进行沟通交流,这样的模式使得教育更有针对性,类似于传统教育中的一对一辅导的家教模式。

2.王竹立的“零存整取式网络教学模式”。王竹立的“零存整取式网络教学模式”根据远程教育的学情特点,“打破原有的基于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改造,构建起以‘微课程+微测验+微学分’为主体的网络教育模式”。这种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有五大好处:

(1)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与环境限制,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式学习;

(2)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个性化知识体系的构建;

(3)方便教师对网络教学进行灵活机动的管理;

(4)减少教师辅导与答疑的工作量;

(5)改进网络教育质量,减少辍学率,提高网络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虽然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网络教育模式,但很多网络教育只是将课程以简单的课件加录像的形式放到网络上去,制作的课件很多都没有达到网络教育的目的,没有依据远程教育学生的学情或根据学生的需求采用恰当的模式。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这些先进的远程教育模式的实施需要远程教育院校在背后做出很多,不管是网络资源的提供、支持服务的保障、监控系统的完善还是学生评价系统的科学,而这些正是远程教育院校所需要完善的地方。

(二)优化原则的提出

库恩(GeorgeKuh)提出了“学生参与”(studentengagement)理念,并定义为:学生参与度是一个测量学生投入到有效学习活动中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学生如何看待学校对他们学习支持力度的概念。他认为“教育质量高低的核心要素就是学生的参与程度”,并提出从两个方面考察学生的参与状况:一是学生做了什么(whatstudentdo),包括学生投入到学习中的时间与精力、与同伴群体的相处情况、与教师的互动等;二是高校做了什么(whatinstitutionsdo),指高校采取了什么有效的措施或提供怎样的资源促进学生参与到各项活动中。现将这一原则运用到远程教育学生学习行为保障体系的优化中,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成需要一个好的学习行为,而好的学习行为的养成并不只是个体自身因素,还取决于外在体系的保障,取决于远程教育院校为他们做了些什么来促进其学习行为,从而达到学习效果的凸显。

二、远程教育学生学习行为保障体系优化探索

(一)远程教育学生学习行为保障体系优化模型

远程教育学生学习行为保障体系模型主要包括网络资源、学习支持服务、监控和评价等子系统,通过子系统来保障学习行为的进行,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理想的远程教育学生学习行为保障体系模型是提供丰富的有针对性的网络资源,提供细致、有针对性的支持服务,设置合理的监控评价系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理想的外部环境,激励其学习行为,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H大学远程教育的实践和验证

H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依托该校的学科优势,坚持“规范、质量、规模”的办学宗旨,根据网络教育和成人学生的特点,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在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技术支持服务、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逐步形成了“网上自主学习、实时直播授课、集中面授辅导、教师网络答疑、注重过程考核”的30字学习方针,构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2008年,学院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上海市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中首个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网络教育学院,2009年成功转版为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多次被评为十大品牌网络教育学院。校外教育中心工作包括四个板块,分别是招生与学生工作、学生学习支持服务工作、技术工作、教学教务工作,将网络资源、学习支持服务、监控及评价系统都包括在内。

1.网络资源系统。网络资源主要包括不同专业所需的各种课件学习;网络直播以及视频会议,学生可以通过视频与教师进行交流;数字图书馆,学生可以登录学校图书馆,查找各种资料;基于移动平台的统考辅导课件,将移动课件分为安卓版和苹果ISO版,学生可以很好地利用业余时间,用手机、平板电脑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在网络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建设中,工科的部分课程含有实验实训内容,在课程设计上分“本地实验”和“网上实验”,开创性地将远程虚拟实验室运用到远程教育中。

2.学习支持服务。根据社会需求及学校特色,H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先后开设高起专、专升本、高升本等三个层次,开设了30多个专业供学生选择,覆盖文、法、经、管、理、工等多个学科门类。目前,设有校外教育中心57个,主要开设高起专、专升本两种层次的高等学历教育以及专业课程进修等非学历教育,招生范围广泛。学院拥有集报名、录取、授课、学习、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远程教育环境平台。强大的网络平台功能,使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地安排课程学习进度、完成网上作业、接受视频答疑、参与网络讨论、下载学习资料、查询学习信息、进行考试预约等。学院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理念,针对网络教育以从业人员为主的特点,建立了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中心,实施了班主任制度,构建了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中心校外教育中心班主任的三级服务体系,通过CallCenter(呼叫中心)、电子邮件、手机短信、书面信函、电话热线、与学生座谈等多种途径,切实做好导学、助学、促学工作,解决师生分离的问题。网络教育学院还编写《校外教育中心工作指南》,详细介绍网络资源使用的技术工作,学生在学籍管理、学务管理、学生材料管理、毕业审核以及班主任工作管理等方面需注意或需了解的知识。不仅如此,网络教育学院还不定期地举行学生运动会、H大学好声音以及歌咏会等一系列文娱类活动,拉近学生与教师、学院的关系,同时学院还提供情感支持,通过谈心会等交流活动为学生的情感、工作、生活提供指导与帮助。

3.监控系统。H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着一套制度,包括招生报名及材料审核,明确招生录取工作程序,把好生源监控的第一关;教师上课及辅导,班主任工作都有明确的要求和管理,甚至制定了班主任工作条例,从师资的投入和服务这一中间环节进行监控;对学生学习结果有一定的要求;课程考试、毕业论文、答辩和学位考试也进行规范,通过全面的质量监控来实现教育质量的保障。

4.评价系统。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和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考核,学生方面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考试成绩占60%,过程考核40%,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次数、发帖次数等线上线下学习交流。关于班主任工作,学院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团体和个人评优,每学年评选一次“H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优秀班主任”。

三、讨论与结论

(一)支持服务个体化

奥蒙德•辛普森提出“远程教育缺陷”这一概念,指的是远程教育中的辍学现象,他认为出现“缺陷”的原因之一是“范畴错误”,即混淆了教与学,远程教育机构过度关注(尤其是在线的)教学资源的提供,忽视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事实上,不只是辍学情况严重,学生出席率低也是一大问题。学生往往能在学校得到两个方面的支持服务:一个是如何很好地完成学业,另一个是遇到课程学习问题或参加考试等。其实有时候需要得到另外的帮助,即个人问题,这就需要从学校获得各种形式的建议,网院需针对个体提供更加个性化、主动的学习支持服务。

(二)全员参与监控

网络教育学院的监控系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帮助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进行评估,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对课程建设、毕业论文等进行专项评估;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推进教学管理质量。这样的监控系统符合全面质量监控的理念,但缺乏弹性,需建立学生监控教师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体系、教师监控学校管理体系,实现全员参与监控,完善监控体系。

篇3

前言

目前,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章尽管数量很多,但以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整体为研究对象的不多,所以难免带有一定片面性和局限性。本文基于“问题意识”,试图提出一定改进和完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一、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标准

1.1问题

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试点的启动和奥鹏中心的成立,推动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成效也十分显著。然而关于试点过程中的教学质量问题,从一开始就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质疑”,远程教育在教学质量上存在着严重问题。作为开展远程教育教学试点的68所高校,在进行远程远程教育教学的初期,对自己网络学院的定位就不明确,各高校在校外设立的学习中心,条件也参差不齐,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以及质量保证体系各不相同,致使远程教育教学教学质量得不到根本保证。

1.2建议

(1)课程设置:①发展电子学习课程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课程开发要与院校的整体战略目标和质量提升相统一;②电子学习课程要对课程学习对象有明确的了解和界定,必须考虑学习群体的特征;③要培养称职的设计、管理、运行、评估人员,包括课程管理者、教材编辑、导学教师、技术指导者和质量管理人;④要为学习者预先提供有关学习电子学习课程的相关信息,要他们了解电子学习的特点,为进入电子学习的学习状态做准备。

(2)教学方法:①电子学习课程目标符合相关的专业教学方法的目标;②电子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应体现在课程中;③课程结构应容纳多样化学习方法和多种教学方式;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是电子学习课程的主要特征,这种互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以促进;⑤电子学习课程内容与课程大纲和测评体系相统一;⑥对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及使用第三者内容等方面设定基本原则,要明确最低标准;⑦对教材定期审定,以确保它们能够始终符合课程目标和标准要求;⑧对学生作业要及时反馈,对学生问题要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⑨学习目标、学生作业和学生测评的关系应遵循一种连贯性,形成统一的框架结构;⑩测评的依据是相应的专业标准,要对实现目标有效力。

(3)基金筹划:①在发展电子学习的过程中,院校提供的资源(包括资金、软件与硬件)应符合课程设计的目标;②课程的运作、发展与资金应把握一种平衡,特别是对课程中包含的电子学习比率要做到合情合理。

(4)技术设施:①选择技术应注重技术对教学法的实用性,要从学习者和教学人员两个方面考虑;②设计电子学习应有信息技术策略,对近期使用的技术要加以描述,同时对维修和未来技术发展要有所考虑;③对技术传输系统的可靠性要给予控制,要有文字记录。软硬件服务防议要到位,从而保证运行的可靠度;④电子学习传输要采纳从最佳实践中总结的建议,充分重视科学性和可用性;⑤采用的技术应保证对内容和未来的再利用,要支持内容与信息的可持续研发。

(5)组织结构:①院校能够通过现有运行的必要基础设施支持课程提供;②院校能够对参与设计和管理课程人员的能力进行开发,并发展相应人员进修策略,特别是要重视那些参与电子学习课程开发人员的能力培养;③院校制定的有关实施电子学习课程的工作程序要非常明确,以便使所有参与者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一目了然;④院校要对一门课程进行连续的质量评估,以便使课程得到改进;⑤院校要重视学员的投诉,特别是对学员提出的有关电子学习课程中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答复。

二、教学过程监控

2.1问题

目前,远程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学员们关心最多的往往是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而对学习过程质量如何并不在意。笔者认为,对成人在职教育,终结性考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教学过程。因为远程学习者与普通高校学生有着很大差异,因而在质量控制上不能简单采用传统教育中以终端结果为准的办法,应当把过程质量和课程终考结合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向过程质量倾刹。

2.2建议

(1)入学测试:成人远程教育教学虽然属于开放教育范畴,但它却不同于自学考试等形式,入学测试是必要的。可能由于利益的驱使,部分高校为了广揽生源,从中获得丰厚经济收益,以“开放”为由,放松了入学测试环节,使入学测试完全流于形式。远程教育教学与传统教育相比,它的最大优势是学习过程中有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从现在参加成人远程教育教学的学习者看,很大一部分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并不理解,始终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知识也比较缺乏,对远程教育教学很长一段时间并不适应。因此,加强学前教育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前教育和培训,让有意参加远程教育教学的对象明确远程教育教学的特点、优势和基本学习程序,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有关网络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然后进行相应内容的考试。考试过程严格把关,不放松要求,只有成绩合格者,才能进入网络学院学习。

(2)改进、完善在线作业系统:通过作业,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我国网络课程的大部分在线作业系统还是停留多为基于某门课程的形式,实现的功能大多是单项选择题的在线作答与提交。现有的可以跨学科的在线作业系统并不成熟,使用功能也十分有限。

(3)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作业评价应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主体得到尊重,使学生更多地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在WebAssign中,学生的一份作业可以多次提交。教师从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反馈意见;学生也能从教师的反馈中,感受到教师的激励和希望,这有益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关心自身的学业提高、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

(4)提高形成性考核分值比例:远程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教学过程至关重要。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建议形成性考核成绩作如下调整:平时作业20%,参加课程学习讨论5%,学习笔记5%,实践活动10%(包括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应用课程理论解决问题方案,小论文等),这样形成性考试成绩在终结性成绩中可以占到40%,以后可以逐步提高到50%。

三、网上学习效率

3.1问题

(1)学习时间利用率低: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网络学员上网条件一般都能保证,但学习者在上网的这段时间里又有多少能够做到有效学习?!他们经常是一边观看网络课程一边聊天,网络课程的讲授有时成了他们聊天、看小说或打游戏的背景声音,娱乐成了主题,学习却成了“见缝插针”或“走马观花”的事。

(2)学习资源利用率低:在远程远程教育教学中,学习资源主要指网络学院(或其它机构)提供的网络课程(课件)、教学服务信息、课程练习、教学大纲、学习进度指导、BBS,E-mail信息、其他Internet资源等。看似内容非常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的“魅力”似乎没有发挥作用,学习者对这些资源并不感兴趣,所以许多资源还是被白白地浪费。

(3)学习成效低:许多学员只为能够轻松拿到文凭才参加远程学历教育,学习目标低、缺乏学习动力。他们不会主动地充分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去认真系统地学习,关心的只是网上的期末考试复习题或模拟试题。

(4)自我评价低参加远程教育的在职学员,一般对自己的学习评价都不高。他们对自己目前学习的方式、所处环境和学习现状并不满意,认为这种选择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从来就没有高要求。

3.2建议

(1)学习者方面:①从学习者来源即生源方面严格把关。远程远程教育教学并不是适合所有求学者的教育形式。学习基础较低,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习者,仍然需要采用以传统面授为主,辅之以网络学习的形式;②强化学习动机,确立科学学习观。心理准备、思想准备、技术准备,是引导学生参加远程教育教学的前提。在心理准备阶段,让学员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在思想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撰写学习心得,转变学习观念;在技术准备阶段,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测试,要求人人过关;③多方引导、全员指导、全程督导。多方引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引导,引导的内容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着重从远程教育教学的优势进行引导;全员指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主要包括技术指导和学习指导两个方面;全程督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督导;④培养学习者学习策略。远程教育教学机构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习者这方面的训练和指导,学习者自身也要通过学习相关理论,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

(2)学习环境方面:①设计探索性学习环境,基于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观念,它强调“把学习过程放置于有典型意义、综合运用知识的情景中”。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理解和掌握内含在问题中的知识点,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形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②建立答疑辅导与防作学习环境,现代网络教学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缺乏学生之间的防作气氛,致使教师不能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控,也不能获得调整教学方案的信息反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BBS系统进行非实时交互;通过聊天室的文字、语言实现在线实时交互;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求助专题解答,进行异步交互。

四、校企结合,开展职业教育和实训教育

4.1问题

去年引发学者争论的“成人教育偏离本义面临转型之痛”,在远程教育领域引起强烈反响。教育部在普通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启动时就明确提出:“在试点阶段以非学历教育为主,同时举办少量的成人本、专课的学历教育,以及研究生专业学位的非学历教育”。然而,现在我们的远程教育教学,绝大多数网络学院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始终存在着一种过于注重学历教育而忽视职业技能培训的现象,与企业合作越来越少。

4.2建议

在远程教育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中,校企合作应该是最主要也是最实际的一种办学模式。继续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形式。校企合作办学的具体模式有:①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用人单位根据企业自身需求情况,向远程教育学院提出订单,并与学院签订培养防议。学院根据培养防议从社会上组织生源进行培养。学员学成后,主要协议单位就业;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一起指导和培养学生。这种校企合作培养方式有利于培养有针对性的高素质、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③工学交替式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防议,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把整个培养过程分为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技能和流程。培养完成后,学生最终还是进入防议企业或同类企业工作;④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既降低了远程教育的教学成本,又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使学校、学生、企业以及政府都满意。

参考文献

[1]陈东.开放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篇4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5-0226-02

0 前言

目前,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章尽管数量很多,但以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整体为研究对象的不多,所以难免带有一定片面性和局限性。本文基于“问题意识”,试图提出一定改进和完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1 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标准

1.1 问题

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试点的启动和奥鹏中心的成立,推动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成效也十分显著。然而关于试点过程中的教学质量问题,从一开始就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质疑”,远程教育在教学质量上存在着严重问题。作为开展远程教育教学试点的68所高校,在进行远程远程教育教学的初期,对自己网络学院的定位就不明确,各高校在校外设立的学习中心,条件也参差不齐,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以及质量保证体系各不相同,致使远程教育教学教学质量得不到根本保证。

1.2 建议

(1)课程设置:①发展电子学习课程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课程开发要与院校的整体战略目标和质量提升相统一;②电子学习课程要对课程学习对象有明确的了解和界定,必须考虑学习群体的特征;③要培养称职的设计、管理、运行、评估人员,包括课程管理者、教材编辑、导学教师、技术指导者和质量管理人;④要为学习者预先提供有关学习电子学习课程的相关信息,要他们了解电子学习的特点,为进入电子学习的学习状态做准备。

(2)教学方法:①电子学习课程目标符合相关的专业教学方法的目标;②电子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应体现在课程中;③课程结构应容纳多样化学习方法和多种教学方式;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是电子学习课程的主要特征,这种互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以促进;⑤电子学习课程内容与课程大纲和测评体系相统一;⑥对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及使用第三者内容等方面设定基本原则,要明确最低标准;⑦对教材定期审定,以确保它们能够始终符合课程目标和标准要求;⑧对学生作业要及时反馈,对学生问题要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⑨学习目标、学生作业和学生测评的关系应遵循一种连贯性,形成统一的框架结构;⑩测评的依据是相应的专业标准,要对实现目标有效力。

(3)基金筹划:①在发展电子学习的过程中,院校提供的资源(包括资金、软件与硬件)应符合课程设计的目标;②课程的运作、发展与资金应把握一种平衡,特别是对课程中包含的电子学习比率要做到合情合理。

(4)技术设施:①选择技术应注重技术对教学法的实用性,要从学习者和教学人员两个方面考虑;②设计电子学习应有信息技术策略,对近期使用的技术要加以描述,同时对维修和未来技术发展要有所考虑;③对技术传输系统的可靠性要给予控制,要有文字记录。软硬件服务防议要到位,从而保证运行的可靠度;④电子学习传输要采纳从最佳实践中总结的建议,充分重视科学性和可用性;⑤采用的技术应保证对内容和未来的再利用,要支持内容与信息的可持续研发。

(5)组织结构:①院校能够通过现有运行的必要基础设施支持课程提供;②院校能够对参与设计和管理课程人员的能力进行开发,并发展相应人员进修策略,特别是要重视那些参与电子学习课程开发人员的能力培养;③院校制定的有关实施电子学习课程的工作程序要非常明确,以便使所有参与者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一目了然;④院校要对一门课程进行连续的质量评估,以便使课程得到改进;⑤院校要重视学员的投诉,特别是对学员提出的有关电子学习课程中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答复。

2 教学过程监控

2.1 问题

目前,远程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学员们关心最多的往往是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而对学习过程质量如何并不在意。笔者认为,对成人在职教育,终结性考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教学过程。因为远程学习者与普通高校学生有着很大差异,因而在质量控制上不能简单采用传统教育中以终端结果为准的办法,应当把过程质量和课程终考结合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向过程质量倾刹。

2.2 建议

(1)入学测试:成人远程教育教学虽然属于开放教育范畴,但它却不同于自学考试等形式,入学测试是必要的。可能由于利益的驱使,部分高校为了广揽生源,从中获得丰厚经济收益,以“开放”为由,放松了入学测试环节,使入学测试完全流于形式。远程教育教学与传统教育相比,它的最大优势是学习过程中有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从现在参加成人远程教育教学的学习者看,很大一部分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并不理解,始终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知识也比较缺乏,对远程教育教学很长一段时间并不适应。因此,加强学前教育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前教育和培训,让有意参加远程教育教学的对象明确远程教育教学的特点、优势和基本学习程序,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有关网络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然后进行相应内容的考试。考试过程严格把关,不放松要求,只有成绩合格者,才能进入网络学院学习。

(2)改进、完善在线作业系统:通过作业,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我国网络课程的大部分在线作业系统还是停留多为基于某门课程的形式,实现的功能大多是单项选择题的在线作答与提交。现有的可以跨学科的在线作业系统并不成熟,使用功能也十分有限。

(3)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作业评价应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主体得到尊重,使学生更多地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在Web Assign中,学生的一份作业可以多次提交。教师从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反馈意见;学生也能从教师的反馈中,感受到教师的激励和希望,这有益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关心自身的学业提高、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

(4)提高形成性考核分值比例:远程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教学过程至关重要。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建议形成性考核成绩作如下调整:平时作业20%,参加课程学习讨论5%,学习笔记5%,实践活动10%(包括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应用课程理论解决问题方案,小论文等),这样形成性考试成绩在终结性成绩中可以占到40%,以后可以逐步提高到50%。

3 网上学习效率

3.1 问题

(1)学习时间利用率低: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网络学员上网条件一般都能保证,但学习者在上网的这段时间里又有多少能够做到有效学习?!他们经常是一边观看网络课程一边聊天,网络课程的讲授有时成了他们聊天、看小说或打游戏的背景声音,娱乐成了主题,学习却成了“见缝插针”或“走马观花”的事。

(2)学习资源利用率低:在远程远程教育教学中,学习资源主要指网络学院(或其它机构)提供的网络课程(课件)、教学服务信息、课程练习、教学大纲、学习进度指导、BBS,E-mail信息、其他Internet资源等。看似内容非常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的“魅力”似乎没有发挥作用,学习者对这些资源并不感兴趣,所以许多资源还是被白白地浪费。

(3)学习成效低:许多学员只为能够轻松拿到文凭才参加远程学历教育,学习目标低、缺乏学习动力。他们不会主动地充分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去认真系统地学习,关心的只是网上的期末考试复习题或模拟试题。

(4)自我评价低参加远程教育的在职学员,一般对自己的学习评价都不高。他们对自己目前学习的方式、所处环境和学习现状并不满意,认为这种选择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从来就没有高要求。

3.2 建议

(1)学习者方面:①从学习者来源即生源方面严格把关。远程远程教育教学并不是适合所有求学者的教育形式。学习基础较低,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习者,仍然需要采用以传统面授为主,辅之以网络学习的形式;②强化学习动机,确立科学学习观。心理准备、思想准备、技术准备,是引导学生参加远程教育教学的前提。在心理准备阶段,让学员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在思想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撰写学习心得,转变学习观念;在技术准备阶段,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测试,要求人人过关;③多方引导、全员指导、全程督导。多方引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引导,引导的内容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着重从远程教育教学的优势进行引导;全员指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主要包括技术指导和学习指导两个方面;全程督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督导;④培养学习者学习策略。远程教育教学机构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习者这方面的训练和指导,学习者自身也要通过学习相关理论,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

(2)学习环境方面:①设计探索性学习环境,基于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观念,它强调“把学习过程放置于有典型意义、综合运用知识的情景中”。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理解和掌握内含在问题中的知识点,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形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②建立答疑辅导与防作学习环境,现代网络教学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缺乏学生之间的防作气氛,致使教师不能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控,也不能获得调整教学方案的信息反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BBS系统进行非实时交互;通过聊天室的文字、语言实现在线实时交互;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求助专题解答,进行异步交互。

4 校企结合,开展职业教育和实训教育

4.1 问题

去年引发学者争论的“成人教育偏离本义面临转型之痛”,在远程教育领域引起强烈反响。教育部在普通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启动时就明确提出:“在试点阶段以非学历教育为主,同时举办少量的成人本、专课的学历教育,以及研究生专业学位的非学历教育”。然而,现在我们的远程教育教学,绝大多数网络学院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始终存在着一种过于注重学历教育而忽视职业技能培训的现象,与企业合作越来越少。

4.2 建议

在远程教育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中,校企合作应该是最主要也是最实际的一种办学模式。继续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形式。校企合作办学的具体模式有:①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用人单位根据企业自身需求情况,向远程教育学院提出订单,并与学院签订培养防议。学院根据培养防议从社会上组织生源进行培养。学员学成后,主要协议单位就业;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一起指导和培养学生。这种校企合作培养方式有利于培养有针对性的高素质、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③工学交替式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防议,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把整个培养过程分为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技能和流程。培养完成后,学生最终还是进入防议企业或同类企业工作;④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既降低了远程教育的教学成本,又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使学校、学生、企业以及政府都满意。

参考文献

[1]陈东.开放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评价[G].外国教育资料,2005,(2).

篇5

近些年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异军突起,教学改革如日中天;然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还较稚嫩,还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独立的科系。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针对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如何进行学科定位,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设计人才,是我们高职美术教育工作者探究的重要问题。本人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对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几点思考。

首先高职艺术设计学科定位至关重要。

就从一个学生的求职遭遇说起:两年前,杨明毕业到一家广告公司去求职,先是拿出一大堆证件:毕业证、学位证、广告设计师证等证书摆放在经理面前。经理用手推开证书,淡淡的说:“我不看证书,电脑里有份设计文案,你根据设计要求把它做出来,我就录用你。”这位曾让我引以自豪的“高材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达到企业的要求。经理说:“我公司对面有家设计培训公司,你去学学,再来应聘,那儿学的比较实用。”

杨明的事例比比皆是,毕业生的如此尴尬冷遇深深刺痛了我,我们的教育与市场严重脱节,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就业当中很难派上用场,理应由学校完成的教育,却由企业或公司所代替,企业或公司成了培训基地和人才储备库,我们费时费力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步入社会却是“残疾”,这不能不让我们的高职教育感到汗颜。

痛定思痛,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和就业困境,我们高职艺术教育该如何确定人才规格,该如何进行学科定位,我们该教些什么呢?如果方向错了、基础方法错了,将会误导一代人。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就目前而言,主要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科学历教育。那么,艺术设计学科,应本着以“用”为本的原则,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根本”作为落脚点,进行准确定位;目前,有些高职基础课程缺乏实用性,专业课程设置也有许多重叠和交叉的现象,课时的比例也欠佳。社会在发展迅速,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促使专业领域和设计观念不断拓展和更新,我们怎么能按部就班地酿制陈年老酒?必须与时俱进。

课程体系与职场跟进的路还很长,要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打破原有模式,构建一个贴近经济、贴近岗位、符合艺术设计专业职业实际、助推职场驱动的课程体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深入探究。这是我们的期待,更是我们的责任,而且任重道远!

其次,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必须变革。

高职教育要跟紧职场需求,本着以“用”为本的培养目标,不仅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面要改革,而且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本人谈几点自己的教学实践:

(1)变革课堂,组织教学别开生面。课前师生互动,进行肢体及呼吸训练、调动学生注意力。高职生基础差,求知欲望低,学习倦怠;激发其浓郁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保证。为此,我采用包豪斯教学方式,课堂上利用肢体及感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每次上课从松弛、呼吸和集中精力的身体训练开始。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深深呼吸,然后用手指在空中画出一个几何形体,再然后依次分割,并产生想象。这种为了集中精力而做的身体训练,可以使学生手指、手腕、胳膊乃至整个身心做好绘画准备。经过长时期的肢体及呼吸训练,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感受到了其中的意味,就能兴致勃勃地进入到课堂设计学习之中。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从具象到抽象让学生展开联想,比如让学生用嘴模拟风的呼啸,老虎咆哮、脱缰野马的嘶鸣,赋予情感和动感的想象。这样的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学生体验到了动感,感受到了韵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而且学生的设计作品更生动、更具有生命力。

(2)把人文情感渗透到美术设计技能技巧教学中。美术设计不单单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且是一种文化学习。学生技能的获得更多的是要靠老师的言传身教,通过教师示范,敞开心扉,以画说画,从而激活学生的潜质,学生可以获得多种感官刺激。把人文情感渗透到美术技能技巧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设计技能、技巧,而且要引入相应的文化知识理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领悟理解,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艺术创造能力。

(3)在设计创作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就像“文如其人”一样,“画亦如其人”;同样的事物,表现不一;有的典雅,有的粗犷;有的灰暗,有的热烈;有的重色彩,有的重造型。在绘画设计创作中要根据学生的天赋及个性进行引导,实施不同的方位创作训练。在设计色彩创作中善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不但有利于激发其创作欲望,而且有益于扬长避短,避免雷同,形成创作风格。要使学生具有艺术表现的主动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觉力,教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对象,把握对象,发现美和表现美。艺术表现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视觉媒介传达感情的过程,艺术的发生需要有观察对象时产生的某种感触,学生通过色彩和线条把这种感触尽情地表现出来,从而赋予作品以生命的活力。

(4)运用“产学结合”法,加强实践性教学。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就业,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必须与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走高校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产业化道路,将教学与应用、艺术设计和企业生产完全融合为一体,教学直接为应用和生产服务等,建立“学用结合、活学活用、急用先学”的教学模式。反复进行“实战演练”,培学生掌握过硬的设计技能。

高职教育伴随市场需求在迅猛发展,坚持以“用”为本,开辟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新路子,实现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探究的问题还很多;但因篇幅受限,本人认识受限,只是谈了关于学科定位、教法运用几个简单的构思框架,就算抛砖引玉吧;至于其他,诸如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双师型队伍建设、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学历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等一系列重要课题,还有待于我们去深入探寻研究,并亟待于我们去努力解决。

参考文献:

篇6

二、加强资源整体化构建中的双核思想

根据教学中的双核思想,在设计课程资源的时候要注重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资源,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和使用,从而实现资源间的互补效用。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向宽带,多媒体和高速的方向发展,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也更加的快速,便捷,从而使得教育信息更具人性化。大量的实验证明,媒体都受自身因素的限制,从而使得学习者在学习中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主动性严重缺乏。所以需要把教育资源融合到多个媒介资源中,例如电视,互联网,印刷品,录影带以及VCD等,有效的发挥各个媒介的实际效用,从而更好的把信息方便,快捷的传递到学生和老师的手中。虽然教学媒体的特点,效用有所不同,但实际没有明显的区别,主要就是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多媒体,因为课程不同,条件不同,学习者的特点不同,所以使用的媒体种类也各不相同。实际上,远程开放教育资源整体化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学习者为主要内容,根据辅助体系,其中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课程老师,工艺专家的相互配合和支持,有效的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全面的,多层次,全范围的传播知识和学习技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资源建设经济性为基础

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区域之间的差距是我国现实教育的主要特点,开放教育的范围比较广,覆盖面积大,能够有效的结合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经济性适用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主要就是,能够使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来清楚的阐释教学内容,不需要太过复杂的模式;可以使用印刷媒体来表达教学信息,就可以不用使用电子媒体。相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区域和少数民族区域,需要坚持实用的原则,适当的使用文字资料,视听资料(广播电视,VCD光盘)等资料,逐渐建立计算机网络情歌大复活,加强使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相关的教学资源。不论任何地方,印刷媒体现在都是比较方便和基本的学习工具,适合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但是现在还是需要加强投入力度,构建更多适合众多教育者的独具个性的印刷媒体。经济性原则不但需要开发教学资源,还需要根据学习者的承受能力,进行相应的选择和配置,其中有经济方面的,心理方面的,使用方面的和主观意愿方面的。如果学习者不愿意使用或是经济条件有限,即使教学资源制作比较先进,模式比较新颖,类别更加繁多,最后都会成为摆设,不能有效的发挥其中的价值。换句话说,如果新技术,新媒体不受学习者的欢迎,资源构建的过程都会受到阻碍。

篇7

二、提供教学服务,培养学习意识

针对广大农民学员知识水平偏低,缺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和相关知识,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比较差等特点,学校本着“一切服务学员”的办学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努力办好农民远程教育。

1、提供学习资源与课程学习服务

由东北农大负责向广大学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各科目主讲教师的讲课视频、教学课件、习题与作业、经典课程等,学习中心专业教师负责为学员进行网上学习与操作的讲解,通过电话、短信、QQ群、辅导教师和校园网等形式督促学员上网学习,按时完成了作业。辅导教师对各门课程进行辅导答疑,包括课程难点的讲评、学习重点的汇总和课程作业的讲解等,确保了学员的课程学习效果。

2、及时进行信息与咨询服务

学习中心配有专业的咨询服务人员,咨询渠道畅通,记录完整,能够及时与东北农大网络学院沟通,解决学员的问题与困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电话、E-mail、QQ群、学校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学员和传达各类辅导信息,确保了网络教学工作各环节的正常开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

农民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取决于本身学习态度和能力、学习中心的组织和管理、教师的“导学”“助学”。学校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员自主学习意识:一是注重“两个教育”的组织。新生开学前及时进行入学教育,包括端正学习态度、网上学习指导、各项规定、学习任务等,使学员尽快适应网络教育这种学习方式。此外,加强毕业前教育,对学员进行守法守纪、职业道德、学以致用、岗位奉献的教育,为社会做出新贡献。二是加强远程教育教师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助学”、“导学”功用。学员可随时通过电话、网络等手段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每学期均安排面授辅导,及时对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指导,引导学员自主学习。

三、强化教学管理

保证教学质量农民学员时间和精力主要都放在田间地头和家庭上,学习时间比较少,管理者和学员面对面接触时间少,教学管理难度大。学习中心采取各种规范化教学管理手段,促进远程教育有序、持久、健康发展。

1、教学与教务管理有序

严格执行各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程表,面授辅导安排合理,特别加强了辅导环节管理。一是辅导教师聘用坚持责任心强、辅导经验丰富,每门课均有辅导计划和课程要求;二是开设开篇辅导和期末的面授辅导;三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员面授辅导的出勤率,如学员每次参加辅导时数计入平时成绩,对于不足规定时数70%的学员不允许参加本门课程的考试,只能补修补考;四是加强对面授辅导的检查与跟踪,了解辅导的具体情况并做出及时处理;五是督促学员进行上网自主学习并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完成情况、网上学习记录与参加辅导情况组成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篇8

当前,中学教学体制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在课程课时、教材选用、教与学等诸多方面均有待改革,而高中语文教改工作的开展更是缓慢,面临着教与学、学与考严重脱节的局面,拿不出切实可行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有力措施。本着一颗敬业敬职的心,下面我谈谈“学院式”教学的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学院式”教学的理论依据。首先,从目前国家教委规定的学制看,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完成青少年语文双基能力的培养,而高中三年完全可以和现有的大学院校一样,都属于基本能力提高和术业专攻的阶段,从而演变为大学的初级阶段,即“准大学”或“准院校”的性质。其次,从高中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的成熟角度看,如今的青少年较过去的同龄人在生理、心理发育成熟的年龄上,平均提前2~3年。现在的高中生在生理、心理上的需求就相当于过去的大学生。他们有足够的自觉性,自我安排生活和学习,也有足够的耐性坐在教室里听课和思考,敏锐地判断和解决问题……这样不妨仿效“学院式”的课程课时安排,将45分钟/节变为50分钟/节,并且两节连着上。在同等工作量下变短课为长课,变零散为集中,以满足高中生的求知欲。再次,从高中的教与学角度看,“学院式”教学,教师花同等的精力而学生的收效却大大超过了传统式教学。显而易见,“学院式”教学的效率高。

选择教材编排类型要从实际出发。(1)选择恰当的教材为我所用。教材是教学的根本,若在选择教材类型上不从教与学的实际出发,必将导致偏颇和盲目。为了同步于“学院式”的高中教学课时安排,教材上也应有相应的变化。纵观建国后40多年的语文教学的变革和发展,教材体系主要有合编型(传统教本)和分编型(实验教本),笔者认为分编型更适合讲座。目前已经在试用的分编型教材有:《阅读》与《写作》,《语文》与《作文》,《阅读》与《表达》,《文言读本》、《现代文选读》、《文学读本》、《文学作品选读》、《文化读本》、《文化著作选读》与《写作》。此外,还可采纳《作文》分编型,如“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教材等。总之,跨入90年代以后,分编型实验教材以其特有的灵活性与系统性被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所看好,并有望成为正式课本。(2)可在教材之外,选好并补充与时代联系较紧的教学材料。我认为,在不偏离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各盛市、地教委可组织人马,编采临时教材,以活跃语文课堂。可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大胆地、适当地添补教材内容。学生对课外新知识的好奇心强于课内,好奇心便是驱动力,应顺着他们的好奇心,尽可能快地采编有吸引力又积极向上的临时教材,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焦点访谈”、“新闻评论”等都是极好的可采编成临时教材的素材。这样,课堂紧紧维系着时代与学生,让他们在完成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同时,又知道是非曲直、善恶美丑,从而更加明确自身的责任感和不足。

改革师资编制,改善教与学的效率。语文科看似零散,实则是一门极系统化的学科。诸如语基、文言、现代文、文学作品、写作等等都是语文这一“整体”下的若干子系统。试想,若能让这若干的子系统个个过硬,那么“整体”也就过硬。再想,如何使它个个过硬呢?只有“承包”,也就是让每个教师承包下自己认为有把握的子系统,然后上大课(两小班合并或更多合并),即“学院式”的教学。如此做来,有以下几点好处显而易见:教师守业和敬业,因为“承包”就意味着责任;可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真正做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更易教出“专长”,学出“专长”,因为“讲座型”的教学,教师挖掘得深,学生学得也深。

变革的时代呼唤观念更新,呼唤教育者们大胆地投身当前的教改实践中。相信运用“学院式”教学的模式,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走出一片新天地。

篇9

口语交际比听话说话的内涵更加丰富,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更加全面,教学任务也就更加多元。其主要任务包括指导学生运用口语进行交际实践,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学生的对白语言和独白语言,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技能,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以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等等。与此相应,口语交际课必须使:

1.教学目标多元化。《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交流”见诸课程标准的目标,而不现于原大纲。“交流”有两种情形:一是每个人轮流独自说(读)一段事先准备好的长而连贯的话,一方“表达”,一方“倾听”,因“倾听”“表达”的主体互相转换,彼此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对方,自然而然形成了“交流”。二是交际双方就共同的话题进行对话,不断根据对方说的内容随机应变地作出言语回应。

前者是活动的形式,过去的听话说话课,不乏这种“交流”。学生轮流“倾听”和“表达”,“交流”便因此形成。这种“交流”为培养“倾听”、“表达”能力服务,是在班级授课机制下培养“倾听”、“表达”能力的必然途径,我们不妨称之为“形式的交流”;后者既是活动的形式,也是应对、应变的能力。语文课标将“交流”与“倾听”、“表达”并列,可见其与“倾听”“表达”一样,是一种能力,都是我们培养的目标,这个“交流”,当属上述的后一种。对应于前者,我们可以称后者为“能力的交流”或者“目标的交流”。

2.交际形式多元化。口语交际课不能采用单一的“独白式”或单一的“对白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独白”、“对白”两种方式兼顾,并加以合理调配。其一,交际内容和教学计划要统筹安排,既要有“独白式”训练,也要有“对白式”训练。其二,话题对交际方式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有些话题更适合于进行“独白式”训练,而有些话题可能相反。对“独白”为主的课堂,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穿插一些“对白”训练;反之亦然。两种方式穿插起来,不仅能使多种交际能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且两种方式之间互相启发,彼此铺垫,互相促进购成一种互动的关系。“倾听”、“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独白式”口语交际训练来实现,其中“形式的交流”必不可少。而作为“能力和目标的交流”,则必须通过“对白式”口语交际才能练就。

3.交际角色多元化。交际对象的不同,语言的遣用也不同。在口语交际课中,应赋予教师和学生多重的角色身份,并不断实现转换。指导点拨时,师生之间构成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在参与课堂交际活动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构成了交际关系,他们都是交际者。

就学生来说,一方面,学生是口语交际的学习者,课堂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合作者:当教师传授必需的口语交际知识时,他是知识的接受者;当其他同学展示他们的交际过程时,他是欣赏者、评价者。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交际者,他与老师和其他学生互为交际对象,必须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与交际对象展开对话、交流和沟通。

就教师来说,教师既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指导者,应承担起指导者的所有职责;同时作为交际者,应该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4.评价视点多元化。评价视点既有听说还有交往,既要关注语言因素也要关注非语言因素。在语言因素方面,不仅要继承听话说话课的一贯做法,借助评价激活学生语言储备,规范口头用语,还要借助评价,培养学生语言的应变性和得体性。在非语言因素方面,要把交往态度、习惯、方法、沟通能力、处事能力等也置于评价的视野,以全面完成口语交际课教学的任务。

二、生活化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教学要“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生活化的策略,就是以学生亲历的或熟知的生活为口语交际素材,以生活的实际需要为交际目的,让教学的过程成为实现某种需要的生活的过程,完成“有实际意义的”生活任务是课堂活动的明线,完成学习任务则成了暗线,两线交融,完成学习任务蕴藏在完成生活任务的过程中。

如“打电话”,上课伊始,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打电话,接着教给学生打电话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练习打电话。在这过程中,学生始终都意识到自己是在完成学习的任务。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则先让学生听一段天气预报,从中得知第二天要下雨,原计划的登山活动因此要取消,班主任李老师正在校外开会,不知道这个消息,他还打算当天下午上山做相关的准备工作呢。怎么把活动取消的消息告诉李老师呢?让学生选择各种办法,大家一致认为打电话最可行。接着,才让学生两两组合,轮流扮演李老师,练习打电话,教师简单交代打电话应注意的问题。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借助评价,把有关打电话的方法渗透其中。之后,再挑选两位学生,到学校办公室给李老师打电话。这就是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教学,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几乎不认为自己是在完成教师分派的学习任务,而认为自己是在完成生活的任务,淡化头脑中的课堂和学习意识,仿佛不是在学习口语交际,而是在日常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与同学、老师和其他人进行平常的交往和沟通。

采用生活化策略,要做到:

1.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这是使交际任务具有“实际意义”的前提。首先要求话题具有现实性,但具有现实性的话题未必适合于学生。因现实生活涵盖了学生的生活,可靠的做法是从学生的生活中去寻找交际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是学生口语交际活动得以产生的物质基础,可以触动学生的所思所想,保证人人有话可说,能激起学生倾吐的冲动和交流的欲望。

为保证话题与学生生活的贴近,必须活用教材。口语交际的教材与阅读教材不同,后者是学习的范本,而前者只是提供一个话题。总体上,教材安排的话题,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乐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是,学生生活阅历或环境不同,知识经验也不同,教材中的某些话题可能贴近了部分学生,却难免远离了另一部分学生。课程改革提倡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口语交际教材的特点,便给教师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留下了更大的空间。

提倡活用教材,不全是鼓励教师对教材另起炉灶。教材的安排有特定的意图,任由教师,随心所欲,难免陷入随意性和盲目性。有些教材稍加改造,就可能成为一个贴近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如,人教版教材一上“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这样做不好”,教材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插图画的是几个小孩在草坪上踢球,一位戴红领巾的小姑娘前来制止;另一幅插图画的是妈妈洗菜时浪费了自来水。总体上,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但不是所有学生都目睹这样的生活。一些农村学生,根本没有见过草坪,他们所知道只是,草是庄稼的对头,或者是喂养家畜、烧火做饭的原料。这样的生活阅历,不可能有爱护草坪的经验和意识。以这样的插图为内容进行交际活动,这部分学生也就无从说起。教学时,我们不应拘泥于插图,最好能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同类的事例取代图中发生的事,如,本校同学或者校外小孩经常折断了学校的花草树木,或者街道公路两旁的树木经常遭受破坏;有些同学没有及时关上学校卫生设施的水龙头。对那些在周边有草坪的环境中生活的学生,也可以用现实生活中有人不爱护草坪的事例来替代图中的内容。课前可以带学生实地看看,有条件也可以拍下录像、照片,课堂上再现给学生,让学生就此展开交际活动,这样就可以实现话题与学生的零距离。

2.动机来自生活需要。活动的动因来自于动机,动机又来自于需要。采用生活化的策略,就是要使学生交际动机的产生不仅是为了满足得高分的需要,不仅是为了完成老师指令的需要,不仅是为了获得老师表扬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生活本身的需要。

揭示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是呈现生活情境。做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呈现真实的生活情境,即在课堂上直接呈现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或者走出教室,直接介入社会生活,引发交际的需要和动机,以真人为对象,以真事为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真实的交际活动。这样的交际活动,同时就是学生亲历的真实生活,生活与教学完全融为一体。于老师的“打电话”就属于这种情形。二是创设虚拟的生活情境。根据生活自身的逻辑和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精心设计某种生活情境,让学生投入交际活动;或者根据社会生活的需要,比照现实生活的场景,设置虚拟性的情境,让学生以他人、成人、社会化的人的身份参与交际,比如,扮演记者、售货员、推销员、导游,尝试他们不曾经历过的生活。如,人教版教材三下“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介绍家乡的景物”。对多数学生而言,特别是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家乡的每一处景物,几乎都为全体学生所共知。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许多场合需要我们向他人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但同乡人互相介绍彼此都熟知的家乡景物,却不需要,这样的交际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存在。在班上直接让学生互相介绍,失去“实际意义”,很难激发学生的交际动机。如果创设适当的虚拟的生活情境,交际活动便可能成为生活的实际需要,从而产生相反的效果:上课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自己有位外甥女(或者其他什么人),是某地(一定要外地)某学校三年级(同龄人便于沟通)的学生,还没有来我们这里玩过。这次她给老师来信说,今年暑假她要来我们这里玩,问我们这里有什么好看好玩的景物。老师想让同学们向她介绍介绍,因为你们是同龄人,由你们介绍,在她听来更加亲切。接着让学生先在小组练说,然后在大组说,甚至可以煞有介事地给学生在大组所说的话录音,告诉学生要把带子寄给自己的外甥女。由于创设了具体的虚拟情境,使本来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成为现实生活的需要,具有了“实际意义”,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交际动机。

三、历练策略

篇10

教师除了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之外,还是一个非常好的德育资源。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与情感陶冶的过程,教师形象和教师身上散发出的气质与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教师得体的着装,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老师的亲和力都会让学生感觉到这位老师看着舒服,听着开心,学着轻松。学生就会愿意与这位老师接近,也会不知不觉中就把这位老师作为学习、模仿的标杆。对待学生出现的失误或错误,老师就应该做到严肃对待,一丝不苟,有错必纠,老师这种认真的教学态度就会给学生一种有错必改的心理暗示,可以培养学生敢于承认,敢于承担的性格情感。老师的课堂表现时刻影响着学生,所以老师就应该时时注意自己形象,时时注意提升自身素质修养和教学艺术水平,充分利用好自己这个德育教育资源。

篇11

二、幼儿园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质量,就要明确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分析出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进而分析出教师自身音乐素养的缺失。只有从学前教育师资音乐素养培养这一源头抓起,才能有效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质量。

(一)教学目标设定方面的问题表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应着重关注幼儿对美的感受,为幼儿提供机会,并为幼儿表现美提供必要的技能上的帮助。而实践中,一些教师简单地认为音乐教育只是唱唱跳跳。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注重唱歌技能的教学,而忽略了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和充分利用身体各种感官去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能力的现象。教师过分强调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幼儿内心的感受,造成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出现了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的局面。

(二)教学内容设定方面的问题表现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在幼儿园音乐教学及活动中,一方面可使幼儿熟悉的少数民族音乐、歌曲自然地融入幼儿园教学级生活中,保证幼儿学习的初始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幼儿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与传承。但大多数教师们却忽略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本身所具有的少数民族歌舞方面的生本资源。为幼儿设定的单一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活动陷入了呆板、乏味的境地,不能够很好地提起幼儿进行音乐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方式设定方面的问题表现

音乐教师思想和行为的模式化,影响着幼儿创造力的发挥。教师上音乐课往往只想到要教给学生什么内容,而忽视了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习得的音乐、舞蹈的现有水平,以及幼儿在此基础之上的进一步需要及兴趣。由于没有对这些要求进行评估,采取较合适的教学方法,也就不能够给予幼儿自己自由活动的条件,让其自己去思考一些问题。模式化的教学不仅成了定式,而且禁锢着教师的思想和教学行为,阻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四)教学评价方面的问题表现

教学评价是教师发现、分析、研究、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本地区多所幼儿园的教学中,大多数幼儿园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价的积极性不高,而主要是以教师互评和自评为主,极少与外请专家、家长参与评价相结合;而在评价内容方面,主要围绕教师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水平,以及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调查。而忽略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本身所具有的少数民族歌舞方面的基础并对此进行培养的评鉴,这样相对单一的评价手段及内容标准的设定致使教师只能关注到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而不能对幼儿一生可持续的发展做全面的认识和分析。

三、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从源头抓起,将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元素有效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应着眼于研究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音乐素养的培养内容本土化,改善教学策略,优化培养途径与方法等问题。从培养思路与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和技能培养等方面加以研究,达到使该专业教师具有较好的且能够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音乐素养及能力的培养目标。具体为:

(一)培养思路与目标方面的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如果仅仅定位于适应现实的幼教实践,完成一般教学常规要求,是有局限的。在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应是基于幼儿园教师实际工作要求,进行的创新幼教实践②。其核心问题是:树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念,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中,这是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应有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看:该专业的学生音乐技能培养应与当地民族的音乐、文化、生活相结合,注重幼儿所具有的生本资源,在教学中融入学生更加熟悉的本土化的音乐、歌舞、戏曲等音乐元素,以更利于学生学习、掌握;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出发,融入或创新学生所熟悉的本土化的音乐元素,以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更加能够潜移默化地增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完成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训练内容设置方面的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之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培养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整合性”的体现。③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同样也应该遵循面向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际需求这一原则开展,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重适切性与互补性结合,④精选、梳理利于幼儿熟悉的音乐曲调、形式、表现手法等音乐元素。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生活、习俗等特点,将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元素(包括少数民族歌曲、器乐、舞蹈、戏曲元素等四类元素)合理融入该专业学生教学、训练内容中。通过这样的积累,其目的是使得该专业的学生在职前就有较熟悉的,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教学技能得以掌握,以利于学生今后在民族地区能够更顺利地、有创造性地展开教学活动。

(三)教学方式方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