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道德水准

道德水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2 15:09:5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道德水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道德水准

篇1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并不存在绝对的道德原则,所有的道德原则都是地方性的并因此是具体的,是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工具或手段①。一旦当具体的问题发生变化时,相应的道德原则便可能会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即便是“不得杀人”这个看起来似乎不容质疑的道德原则也有一定的条件限定。例如,正义的战争中便允许杀死对手以及通过合法的审判程序后执行死刑犯。因此,手段是否合理,要通过该手段是否适宜地实现了其目的才能作出判断,离开具体情境抽象地谈论道德原则是没有意义的②。这便涉及到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即道德的正当性的基础。如果以上讨论是有道理的,即道德从根本上来说不是观念性的而是实践性的结果的话,那么,在笔者看来,道德的正当性来自于它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因此,一个道德原则解决问题的能力愈强,它便愈具正当性。

显然,如果离开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具体情境,便很难有所谓道德水准的“提升”或“降低”之说。原因在于,如果道德原则适用的前提条件发生了变化,那么通过比较不同情况下的结果来判断道德水准的高低,等于是在用不同的参照系来评价不同的两件事。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人们普遍认为,尽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生活很贫困,但当时人们的道德水准普遍高于现在,似乎物质生活越好反而人们的道德水准越低,这其实是一种严重的误解。之所以那时能够“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由当时的物质生活状况决定的。其时人们都生活在一个人员不流动的封闭性社区中,彼此非常熟悉,很容易判断谁做了坏事。如果一旦发现某人做了坏事,他便很难再继续生活在这个社区中。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基本上没有什么东西可偷(值钱的动产很少),值钱的东西大多都是公家的(不动产或是机器设备)③。之所以现在风气不正,不是因为人们的道德水准下降了,而是因为人们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偷盗者基本上是流动的,很难发现是谁做坏事,以及可偷的东西也更多了。这里的基本逻辑是,若有效比较道德水准的高低,其前提必须保持前后一致;比较的前提发生了变化,其结果就不再有效。

市场经济的逻辑

如果认为是市场经济的运作导致了人们道德水准下降,那么,首先搞清楚市场经济运作的基本逻辑就是回答该问题的前提条件了。什么是市场经济?通常认为,市场经济是与计划经济相比较而言的,并且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组织经济活动的方式而已。就此而言,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主要是通过分散的信息机制来协调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性活动,而后者则主要是通过中央的指令性经济(command economy)对生产资料的使用和分配做出统一性安排,而且就资源配置的有效程度来说,前者远胜于后者。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不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即并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孰优孰劣问题,而是因为客观上存在的信息问题和激励机制。对于计划经济而言,一方面,生产和销售活动需要大量的要素和产品信息,而仅仅依靠中央命令无法有效地收集和处理大量信息问题,从而导致很难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核算;另一方面,计划经济官僚制的组织和管理成本过高,并且由于参与经济活动的个人总是作为别人的人从而导致激励不足①。

进一步来说,市场经济之所以不存在上述计划经济的不足之处,主要由于它的价格机制的功能所在。具体而言就是,价格机制在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且以非常低的成本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非常及时快速地传递各种与要素和产品相关的信息,包括不同人们的偏好、资源的可获得性以及生产可能性等方面的信息;第二,能够向人们提供有效的激励,导致人们自行采取最为有效的资源使用方式,因为所有行为的后果都由做出决策的人来承担;第三,收入分配作用,即决定谁得到什么以及得到多少。最为重要的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彼此不能割裂的②。

人们往往赞同价格机制的前两种作用,但对第三种即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却时常保持质疑,并且这一点也是人们通常批评市场经济存在缺陷的主要根源之一。毋庸置疑,市场经济可能导致贫富差距扩大,但这并不必然发生;更何况这种差距即便有也是相对的,在绝对层面上,所有人都会因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财富增加,从而不同程度地改善生存状况③。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否定了价格机制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功能,便会导致价格机制信息传递和提供激励作用的丧失,最终将造成整个社会财富的极大缩减,而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即便是试图从结果上缩小贫富差距,也有其他可替代的政策措施,例如通过税收手段进行收入的再分配等,而没有必要事先完全切断价格机制的收入分配功能,否则,必然会产生普遍的和绝对的贫困化。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若要实现上述功能,是有前提条件的,其中至少有三项不可或缺:第一,私有产权的建立,即将资源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分配给具体的个人。没有这一点,交易无从发生,资源没法配置,因为没有人确保自己交换的经济物品是合法的④。同时,私有产权的激励功能促进了资源最为有效的使用;第二,契约自由,即人们有与谁以及如何交易的自由的权利。这一点通过有强制力的允诺(即合同法)而保证了资源总是向最有价值的方向流转;第三,有限政府,即政府必须在其权力范围内依法行使职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制定规则和保障规则的执行,只有当市场体制本身的运作成本过高时才介入⑤。

另外,上述三项前提条件本身就蕴含了这一点,即市场经济体制的运作是有制度成本的,没有不付出任何代价就能正常运作的市场经济。因此,这便意味着有很多经济活动通过市场是无法处理或是需要很高的成本才能应对的。但是,许多指责市场经济的人士却常常忘记了这一点,并将市场经济的种种不足归之于其不够完美。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完美的东西,完美的东西只存在于理想中。他们总是犯着两种不同的比较方面的错误:一种是将现实中的市场经济与理想中的市场经济相比较;另一种是将现实中的市场经济与理想中的国家干预相比较。正确的比较制度的方法是,在可行的现实制度安排之间进行选择,并且必须存在共同的比较基础。

转型时期中国的道德困境

那么,道德水准与市场经济有关联吗?如果有的话,两者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很显然,如要真正理解当代中国的道德困境,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问题是,道德作为一种一般性的社会控制制度,其运作的外界制约条件是什么?以及在中国当下语境中,道德的外部环境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试图得出这样一个推断,即究竟是这些因素的变化才导致道德水准有了不同,还是仅仅由于人自身的原因或是市场经济的运作才使得人们的道德品质发生了变化。

之所以将道德看成是一种社会控制制度(非正式制度),只不过是人们通常看法的另一种表述而已。概括地说就是,道德是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方式的手段之一①。并且,任何控制制度,如果要得到有效实施和执行,则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制裁和惩罚机制。一般而言,道德主要是通过个人自律(内在的)和社会舆论(外在的)两种具体途径来达到制约人行为的目的。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人们对行为对错的评价标准一致,而这需要有一个道德共同体的存在;二是人们生活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封闭性社区之中,即所谓的“熟人社会”。如果人们对某种行为正确与否的判断不同,人们便可随意按照个人认为正确的方式行为,并且当有人指责其做了错事时,他会很容易地找到各种借口来推脱自己的责任。这是由于没有一个外在的共同行为准则对其产生约束力,从而导致制裁机制从源头上失效。换句话说,人们必须生活在一个同质性很高的社会或社区中,这样以来,对众多行为的看法便容易产生相同的态度,并且因此人们也极易对某一行为正确与否达成共识。与此同时,人们如果不生活在一个流动性不大的小社区之中,那么,当其一旦做了错事,就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离开这个社区从而逃脱惩罚。如此一来,道德的制裁机制便失去了作用。

与道德不同,法律作为另一种社会控制制度(正式制度)有其本身的运作条件。法律适用对象不仅包括“熟人社会”,也包括“陌生人社会”;其适用范围也更广,不仅包括相对封闭的小型社区,还包括更宽阔的流动社会,用哈耶克的话来说就是“扩展秩序”[3]。这就要求法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并靠其垄断性的暴力措施作为实施机制,因为相对于私人或其他组织执法来说,这里存在着制裁的规模经济收益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市场经济才与法律(法治国家)紧密相关。因为不仅市场经济的前提即私有产权和契约自由是法律制度的产物,而且市场经济自身同时也是“扩展秩序”的副产品,必然与“扩展秩序”的实施机制即法律的适用相一致。而在当下中国,其所谓的道德困境之所以出现,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正处于社会的全面转型时期,即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现代的工商社会。农业社会的典型特征是“熟人社会”,人员流动性不大,人们可能一生都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封闭性社区中,并因此同质性很高,从而为道德即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的适用创造了条件。现代工商社会的特点在于其非人格化,一切个性化的特征在很多时候都隐而不现,人员处于高度流动之中,人们的交往基本上是在陌生人之间,是一个高度分化的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法律这样的社会控制制度,因为这样的条件下适用法律成本更低也更为有效。

不仅如此,当下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也就是说,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存在不少问题,这是毫无疑问的。旧的体制被打破,新的体制尚未最终形成。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过渡时期,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出现所谓道德水准下降是必然的,但要搞清楚其中真实的和真正的因果关系。如果因此将道德水准的下降归之于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实际上是犯了两种因果推理上的错误:一种是,尽管这些现象的发生与市场经济相伴随,但这并不是市场经济本身所导致的;另一种是,认为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有着种种不足,这便像指责一个孩童不听话,仅仅因为他/她是孩童一样,毫无逻辑或道理可言。

展望未来:道德市场的可能图景

综上所述可以推断出,当下的中国,适用于传统儒家伦理的社会基础已不复存在,所谓的道德共同体的神话业已破灭,从而导致原有道德体系的崩溃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4]。与此同时,处于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出现种种不尽人意的现象,甚至在短期内有加剧的可能。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地看待这个问题。所谓“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发展来解决。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现代工商社会,完全有可能发展并塑造出另一种道德图景,如果可以将之称为“道德”的话。我们知道,市场经济中的交换是以自愿和平等为基本前提的。一方面,作为意思自治的自愿能够有效地促进自我主体意识的形成,从而为个人解放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以“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马克思语)为特征的市场经济是有史以来最为平等的制度,因为它不看人的出身和其他身份特征,给每个人提供平等和充分的机会,并且拒绝特权[5]。不仅如此,作为“扩展秩序”副产品的市场经济能够有效地促成陌生人之间的分工合作,为重建信任和声誉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6-7]。

另外,人们通常只记住了市场经济中竞争的残酷和无情的一面,却忘记了市场经济的另一面,即它能够促成陌生人甚至是彼此敌对的人之间的合作,靠的就是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更为重要的是,在形成共同价值的过程中,市场制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交换意味着交换的双方对所交换对象价值的评估是不同的,即交换双方的价值观必须是不同的。如果不同人对同一样东西的评价是一样的,就不会有交易发生的可能。这样以来,交换的过程就是不同价值观协调一致的过程,交换的结果就是在不存在一致的情况下取得一致。并且原则上,通过整个市场的交换,所有参与者都将在边际上达成共同的价值观①。结果就是,人们更可能在更多的问题上达成一致。这是交易带来的间接性的也是更为重要的结果。

篇2

平安产险系统即将开展“创巨大差异、建诚信平台”系列活动,对马明哲董事长在明星高峰会上所作《百年老店,诚信为基》的报告进行结合自身实际的落实,通过活动力争使平安的四大责任转化为四大诚信,即对股东诚信,对员工诚信,对客户诚信,对社会诚信,以实现将平安产险建设成为道德标准最高的财产保险公司的目标。

此次开展的“创巨大差异、建诚信平台”系列活动,与产险1999—2000年的“强化责任意识”活动及2001—2002年“夯实基础、提升品质”活动的一种递进。此次开展的以诚信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着力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提升公司信誉度,打造平安品牌,创造巨大差异,提升核心竞争力,确保平安产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平安历来将坚守诚信作为公司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准则,近几年,平安产险业务高速增长,品牌日益提升,已步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基本确立了在国内产险市场上的领先优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守诚信。即将开展的产险“创巨大差异、建诚信平台”系列活动包括自查反思、实施落实和检查验收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产险全系统要通过自查反思,找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违背诚信的问题,并根据每一个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办法。

活动内容有岗位责任承诺制:全系统要对所有岗位的责任进行明确。对外服务岗位要明确岗位责任承诺和服务限时承诺,对内服务岗位要明确岗位责任承诺,各部门负责人及机构负责人要明确提出服务(接待)承诺并定期组织岗位责任承诺评议会,评议结果与部门、员工的考核挂钩,且专门建立岗位责任承诺档案。经评议不合格的部门、员工要限期进行整改,通过岗位责任承诺的制度化,达到每一位员工都能自觉履行岗位责任,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篇3

市民,作为一个城市的主体力量,要想发挥出城市的功能和作用,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势必需要广大市民去实现,而在这里,市民整体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到文明城市建设的程度,可以说,抓好了市民的道德建设,其实就是抓好了文明城市建设的重点与根本。以浙江宁波为例,近些年来,就以创建“美丽宁波”文明城市为契机,积极展开了市民道德提升工作,切实提升市民道德认知,加大宣传,引导市民参与到文明城市建设中,结果市民综合素质均有了一定提升。

第一,引导市民坚定道德信念。对于每个市民来说,都应有个符合自己的道德坐标,故对于不同人群,对其道德提升应提出不同要求,不可不切实际的过度拔高,也不可毫无原则的降低标准,需要帮助其认识到自身道德责任、义务与人生价值与意义,进而自觉选择适宜的道德规范。如就广大市民而言,则需参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作为自身基本道德规范,而党员干部,则需在遵循该准则的基础上,自觉实践“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念。[2]如宁波就在实践中全面贯彻了《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就普通群众、青少年与党员领导干部等群体提出了不一样的道德要求,同时借助宣传图画与公益广告等方式来展开道德宣传工作。

第二,引导市民强化自身道德意志。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时甚至需要面临道德上的抉择,而这时,人们是否能够始终坚持自身道德观念,道德意志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一方面可借助必要的教育与引导工作,来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因道德意志是否坚定,同利益的获取有着直接的关系,故在生活中,需引导市民养成正确义利观,使之能够以平常心处理公共利益同他人利益、自身利益同他人利益的关系,进而在利益出现冲突的时候,做出正确的抉择。[3]同时,做好先进典型人物的模范宣传工作,通过模范形象来鼓动、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宁波就先后推出并大力宣传了诸如“乐于奉献的天使奶奶胡秀芝”、“敬业爱岗的盒饭书记俞复玲”、“见义勇为的独臂校长龚金川”等典型道德模范,给予市民强大的精神动力与道德激励。此外,要提升市民道德能力,还需充分发挥出公众监督、新闻媒体与社会舆论的宣传作用,在文明城市建设中大力弘扬道德正能量。如宁波的部分社区与农村就借助设立公德榜或公德墙的形式,来积极表扬那些好的道德行为,惩戒不好的道德行为,以此来对市民进行道德引导教育。

二、构建文明城市是提升市民道德水准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文明城市的构建,能够通过创建优美的城市生活环境,来提升市民的幸福感与生活质量,同时激发广大市民“热爱城市、保护城市环境、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主动性,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道德观成为所有市民行动的一个标准。[4]可以说,文明城市的构建,是促使精神文明建设朝着更长远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提升市民道德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一,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在实践中提升市民道德能力。在文明城市构建中,以各种生动活泼的载体,引领市民积极参与到道德实践活动中,用以全面提升其道德能力。以浙江宁波为例,在其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始终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作为核心贯彻在市民道德建设工作的各个环节,在每年都会制定“全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实施计划”,同时明确其活动的内容、时间与相关责任部门,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展开;同时,宁波连续坚持11年将每年4月份的第一周定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周”,以爱国教育为主题,展开一系列的教育宣传活动;此外,每年还利用“五一”、“十一”等一些特殊节日于阳光广场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而每年也有大量群众来参加,自觉接受爱国教育;另外,每年也会围绕着“9?20公民道德宣传日”来举办相应的广场文艺与“漫画展”等主题宣传活动,以此来引导广大市民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而且为了使宁波市民逐步形成并落实“诚实守信”道德观念,更是积极开展了“信用宁波”活动,采取知识竞猜、演讲与征文等形式从未成年人入手,狠抓市民城市守信工作。

篇4

中图分类号 B8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539(2012)04—0112—05

量化分析法因其科学、精确、便于比较分析而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目前,人们已经对股市行情、政府的清廉程度、人民的幸福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量化分析,对道德水准的量化也在个别领域开始了尝试。2001年10月,“FTSE4GOOD”道德指数正式在伦敦开盘,这是世界主要金融证券市场将道德因素以具体的、量化的、指数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次成功尝试。笔者认为,世界各国的国民道德水准也可以进行量化分析。本文试图通过国民道德指数这一概念的提出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国民道德水准的量化进行初步的尝试。

一、国民道德指数定义及指标体系构建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国民道德指数是运用数量分析法研究道德这一特殊意识形态得出的用以衡量国民道德水准高低的一个量化指标。

笔者认为,国民道德指数的度量指标应当包括一个国家的人均产值、公共教育开支总数占GDP的比例(以下简称教育开支总数)、基尼系数、清廉指数、专家评估和基础指标等六项,现分别作如下说明。

(一)人均产值

人均产值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物质财富水平,而物质财富直接关系着国民道德水准。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个社会只有当物质丰富到一定程度,人们超越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阶段以后,才能到达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阶段,才会关心道德问题。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坚实基础,两者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因此,要统计一个国家的国民道德指数就必须考查该国的人均产值。

(二)教育开支总数

物质财富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但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直接带动精神文明的提高。国民的道德水准高低和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雨果说,多一所学校,就少一座监狱,就是讲教育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性。因此,要统计一个国家的国民道德指数,就必须考查该国教育开支总数。

(三)基尼系数

财富分配得公平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民道德水准。人的智力体力、兴趣爱好、道德修养、勤劳程度和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对社会的贡献也是有大有小,这种差别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一点表现在财富的分配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衡量。根据黄金分割法则,0.618×0.382≈0.24。当一个国家的基尼系数为0.24时,该国的财富分配最为公平,人们感到自己受到公平的对待,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最有利于国民道德建设。因此,要统计一个国家的国民道德指数就必须考查该国的基尼系数。

(四)清廉指数

清廉指数考察的是一国官员为政之状态,官员的廉洁与否,廉洁程度直接影响着公民道德。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民众的行为大多是观察、模仿别人的行为,尤其是政府官员的行为,所以一个社会领导者的率先垂范作用就显得举足轻重。可以说官员道德是国民道德的指南针,清廉指数是国民道德指数的温度计。因此,要统计一个国家的国民道德指数就必须考查该国的清廉指数。

(五)专家评估

专家评估是本文设想的一个主观指标。笔者认为,在考察一国公民道德指数时,应该组织社会学、法学、经济学和伦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对某一个国家的国民道德指数进行主观上的评价。人均产值、教育开支总数、基尼系数和清廉指数等四项数据固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这四项数据本身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再考察其他相关数据,运用多学科方面的知识、经验,结合人们的主观感受对一个国家的国民道德指数进行综合评价,对以上四项数据进行补充、修正和完善,从而使得统计该国国民道德指数的结果更加客观和准确。

(六)基础指标

所谓基础指标,是对人性本质的一个基本判断。人性中与生俱来的追求真、善、美的一面是人伦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分工合作的前提条件,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而没有毁灭的底线。因此,基于人性中存在基本的善,我们在统计国民道德指数时,给每一个国家的国民道德基础指标一律评为10分。

二、国民道德指数统计模型构建

篇5

可就在此前一周多的时间里,同样是这个发改委约谈了一些方便面和日化产品生产商,要他们“顾全大局”,不要提价,发改委还对很多白酒企业的涨价行为提出了批评。

因为在食品饮料、日化用品以及酒类生产企业中有大量非国有企业,发改委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它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性极强的国有企业提供特别保护的议论。这个话题不是我这里专门要讨论的,我想对投资者说,如果按照人们已经习惯了的看待事物的方式,哪些企业最值得投资、其盈利前景更值得期待,已经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了。那就是,那些跟政府走得近的企业、那些跟权势更大的部门走得更近的企业。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甚至令人悲哀的结论,但又是我极力反对、极力呼吁投资者拒绝的结论。如果投资者手中的资金除了有保值、增值的“私人利益”需要被尊重之外,它还有另外一个作用,那就是向这个社会提供一种“投票并裁决”的职能。那么,请投资者在行使这份职能时、投出你的货币选票时,为社会保留一份起码的公平――对如此明显的不公平的游戏说不。

幸好,中石油和中石化这两家公司并没有成为股市中的明星,相反,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错的话,它们、特别是中石油几乎可以说是国内投资者非常怨恨的公司。

“两桶油”应该算是中国资本市场中不道德的投资对象的最具典型意义的代表。在这个市场里还有更大数量的公司只是因为它们与政府的“特殊关系”而具备了某种“竞争力”,从而跻身于有投资价值的行列。对此,我想对投资者说,放弃它们,不只是因为投资行为要“有道德”,还因为我坚信“有道德的投资更容易换来令人尊敬而且数量可观的回报”。

并没有真正的学问家研究过这个学问,那就是什么样的企业以什么样的方式生存于这个市场中是更有道德的。因此,也就不会有一个可靠的类别名单,告诉人们企业的道德水准的高下不同。但我还是有一些比较个性化的看法,想拿出来与你分享。

我愿意用两对象限来评判企业的道德水准,国有与民有,政府依赖与企业自主。两对象限会出现四种组合:国有的、政府依赖的,民有的、政府依赖的,国有的、企业自主的,民有的、企业自主的。这四种组合的道德水准会依次由低到高。

篇6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74-01

一、引言

精准种植农业是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充分结合到农业学、地质学与生态学的发展规律与模型中,根据耕地区域的变化对农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精确定位与定量操作的一套完整的现代农业集成化技术,使农业技术措施和耕地区域变异达到精确匹配的目的,精确控制农田各个区域的种子、化肥与农药的施用量,在提升作物产量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程度,是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连云港地区运用此技术不但对提高粮食产量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改善此地区的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二、连云港水稻种植运用精准种植技术研究

1.连云港地区精准种植农田信息采集的可能性

农田土壤、水分、养分与生物时空地理分布信息采集和分析是实行精准种植农业的重要基础,同时是数据信息采集成本的最高组成部分。根据土壤营养成分的时空分布特点与农业作物生长特征,在定位条件下进行耕地区域土壤水分、土壤养分、作物产量与耕地气候等各种参数的信息采集。根据各个不同年度的土壤养分图与作物产量图的分布特点,分析进行耕地各部分基础数据信息采集的技术与方法。在实验区域内以一定面积为单位划分耕地区域,各个区域使用GPS的精准定位技术,而且根据区域单元采集土壤样本信息,测量土壤养分与土壤水分的数据参数,描绘出相应的土壤养分图,根据各个不同年度的土壤养分图与农业作物产量图的分布特点,分析进行耕地区域各种基础信息采集的技术与方法。连云港位区我国温带和亚热带地带,光线充足,气候温和,而且位于沿海地带,非常适合水稻精准技术的应用。同时连云港地区的优势农作物就是水稻,单产和总产在江苏省都是很突出的,农民也有种植水稻的悠久习惯。东南沿海地带的工业化程度高,科技相对发达,如果此技术能推广,由于工业化的支持,很容易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所以我们说,在连云港地区推行水稻精种植技术的条件是成熟的。

2.水稻精准种植信息处理在连云港地区应用

首先建立连云港地区耕地基本信息、气象状况、社会经济条件与生产状况等各种相关地理信息系统,为实行地理资源分布状况分析、确认实际生产目标、设置持续性地稳定生产制度与年度规划提供科学根据。把全球定位系统和连云港地区的具体地貌结合,构建土壤水分、养分、病虫草危害、农业作物生长态势、把数据信息转换成为直观形式的各种信息图表,使农业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精确地关注耕地区域的动态数据信息,同时为农业作物的生产管理策略提供实时有效的精确信。在突破技术瓶颈的时候,我们要充份的利用到连云港地区的高校群,可以和农业方面的专家合作,实现多学科的技术知识。在水稻精准种植信息的处理方面,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和农业专家共同打造一个成熟的机制。

3.水稻精准种植技术的应用对连云港的环境影响。

对于水稻精准种植技术的初期评价分析表明,进行精准种植农业能够充分地确保农业资源的有效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程度,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充分完善资源状况,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实施精准农业集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通讯和网络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可以明显提升农业产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精准种植技术的农业经济效益是长期阶段的综合效益,在短时期以内精准种植农业技术实施的耕地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其长期阶段的经济效益可以直接体现在耕地区域的空间分布状况,合理使用相应的农药化肥,不断改善耕地区域的环境条件。信息化的农业是未来阶段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信息科学技术是达到农业现代化的必备方法,然而我国的信息化农业产业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实施精准种植农业技术具有良好形式的市场发展前景,通过精准有效的农业技术和仪器设备,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经济效益,能够促进智能化农业机械、农业信息服务等一系列有关产业的实质发展。传统农业的效益有限,需要大量的耕地,这和连云港地区的当前情况不符。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连云港地区的可用耕地越来越少,而有限的耕地再不适合粗糙的传统种植方法,采用水稻精准种技术可以提高有限的耕地利用率。同时,传统的种植方法需要大量的化肥才能提高产量,使连云港地区的水质和土壤受到极大的污染,采用新的种植方法能极大的提高连云港地区的生态环境。

三、结束语

水稻精准种植技术的成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发展前景,属于应用性技术成果方面的产出环节,但是这种技术真正的在连云港地区甚至全国进行推广,形成规模化经营,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它还需要我们的技术在应用中不断的进行改进,等完全成熟后,还要对广大的农民进行一个技术推广,让水稻精准种植技术真正的在连云港甚至全国推广,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这项技术会带来更好的水稻种植前景。

参考文献

篇7

3、在对焊凹凸法兰中,采用紫铜焊丝作O型密封圈,是氧气用法兰抗燃性可靠的密封形式。

篇8

二、企业营销道德状况

我们通过采用问卷调查,面对面调查,开座谈会等调研形式,对部分企业领导者及营销人员,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干部调查了有关营销道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虽然所获资料只局限于部分企业,不能概括全国企业营销道德状况,但其中至少反映了目前存在的违背营销道德的共同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不少企业,尤其是著名的大企业的营销道德水准较高,它们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和出发点开展营销活动,如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实行优质的售后服务;重视企业形象设计及企业文化建设;重视职工素质的培养及发扬职工主人翁精神;强调领导者的奉献精神及严以律己精神等。例如,某商场提出“顾客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的服务宗旨。举办各种社会活动宣传和表彰职工的先进事迹。弘扬本企业的优秀文化。又如某钢硅片厂既重视通过抓规章制度与劳动纪律来规范职工的经营行为,又重视企业形象设计,曾多次组织职工对企业形象及企业文化的大讨论,并对企业形象、管理形象、产品形象及职工形象进行了定位,从而使企业文化融于广大职工的经营行为中。再如某汽车公司明确地塑造了其企业文化为“忠诚、务实、拼搏、创新”。他们重视对职工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所招聘的职工要具有较高学历,职工进厂后需要进行短期培训。他们狠抓质量管理,如油漆班工人对汽车外壳进行油漆,因担心脱帽子时头发掉进油漆而影响外壳的质量,在班长带动下,全班工人剃了光头,这是“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在职工中生根的生动体现。

可见,我国已有不少企业开始重视营销道德建设,以法律和道德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是我国企业经营的主流及发展方向。但必须指出,至今我国仍有不少企业尚未重视营销道德建设,其中有些企业严重违背法律与道德。主要表现在:在产品方面,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如销售劣质的“一日鞋”、使消费者致命的假酒和假药、毁坏消费者面容的化妆品、使农民颗粒不收的假种子、冒充名牌商标销售的烟、酒和冒充名牌矿泉水销售的自来水;产品包装信息不真实,如产品分量,构成成份,生产日期及产品有效期虚假;无售后服务或者虽承诺了售后服务但不兑现。

在价格方面,采用掠夺性价格、欺诈性价格、垄断价格等价格形式,这是目前我国市场上较为突出的违法与违德的价格行为。掠夺性价格主要是产品销售价格远高于产品成本,高达10倍以上。诸如以几十元成本的服装按千元以上价格销售,以十几元成本的保健品按一百多元销售。欺诈性价格主要是以虚假方式招徕顾客,如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折扣价的名义来诱骗顾客购买。垄断价格主要表现目前有些行业为了阻止市场价格下降而实行行业价格共谋,共同制定行业价格,要求同行业的所有企业按此协议价销售产品。

在促销方面,设计与播送虚假广告、误导性广告及内容与形式不健康的广告,或操纵及强迫顾客购买,在推销中实行贿赂,如送礼、拿回扣等。此外,滥用有奖销售招徕顾客,有的企业违反政府对有奖销售最高金额5000元的规定,为了推销其积压滞销的产品,不惜以重金刺激消费者购买,如购某物抽奖可赠送一套房子,或一部桑塔那汽车,或到国外旅游等。有的企业虚设有奖销售欺骗顾客,如大奖有意不投放,有的设奖不兑现,名曰奖一部小汽车,实则只奖一个小汽车模型玩具。

在分销方面,违法与违德的主要表现是生产者与中间商不履行双方签订的经营合同,或生产者不按期供货,或不如数供货给中间商;或中间商不按期付款给生产者,或生产者和中间商相互推诿售后服务的责任等。

通过调研,我们还发现,目前违背营销道德的企业,大多分布于服装、食品、饮料及医药行业。这些行业生产的产品同广大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其违法与违德行为给社会及广大消费者造成严重的危害,激起了广大消费者的愤怒和谴责,受到新闻媒体曝光及遭到政府法律的制裁。

三、影响企业营销道德水准高低的因素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影响企业营销道德水准的高低有多种因素,但可概括为两大因素即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有市场因素,文化因素及政府因素。市场因素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发育的程度及市场供求状况的市场趋势。当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较成熟和完善时,公平竞争与诚信原则获得充分发展。当市场趋势越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格局,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在竞争中的行为越是受到其他企业和消费者的监督和制约,市场因素的优化,为企业营销道德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反之,如果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不健全,等价交换与公平竞争原则则被扭曲。当市场趋势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格局,企业产品不愁销路,市场缺乏竞争,这种劣质的市场因素必将驱使某些企业凭借其对某些产品的垄断地位,采用某些非经济手段参与市场竞争,而很少考虑社会及消费者的利益。

文化因素是制约企业营销道德水准的又一重要外部因素。任何企业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生存和发展,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每个国家的文化构成又是复杂的,既存在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共有的核心文化,又存在不同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的亚文化。此外,还存在囿于各国经济交流而产生的交叉文化。例如,我国除了以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主流文化外,还存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及历史遗留下来的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主义文化,这些文化交融一起,对企业经营哲学及企业文化产生复杂的影响。有的企业领导素质高,能识别和区分美与丑、文明与腐朽、道德与非道德文化,自觉抵制腐朽文化对企业的侵蚀,吸纳优秀的社会文化,塑造企业优秀文化,提高企业营销道德水准。反之,有些企业领导者不能识别优劣文化,有甚者,吸纳劣质文化而影响企业营销道德的规范。

政府因素是影响企业营销道德水准高低极重要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政府立法调控体系是否健全,政府对企业违法及违德行为采取何种态度。如果政府立法完善,执法机构健全及执法严,这对企业将形成一种强制性的压力,使企业感到,如果不按市场法则及政府立法从事经营活动,必然遭到市场规律与政府法律制裁。反之,政府立法不健全,执法不严,必然为某些企业违法与违德行为提供可乘之机。如果地方政府对企业非法与非道德行为采取严肃的态度,即从批评、处罚到法律制裁,这将有力地限制非道德行为的泛滥。反之,如果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违法与违德行为持纵容或包庇、保护态度,这必然会加剧及扩大本地区企业的非道德行为。

如果说外部因素是决定企业营销道德水准高低的前提条件,内部因素则是决定性条件。内部因素众多,这里主要分析领导者的经营哲学,企业文化及企业职工素质。

企业领导者个人哲学对营销决策的道德水准起决定作用。这是由于企业领导者是企业的法人代表,企业经营决策往往由领导者作出。他们不仅具有最高经营决策权,而且肩负着企业发展和不断改善职工生活与承担各种社会责任;企业领导者是企业的人格化,企业的头脑和心灵,其个人哲学必然融入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与实施中。如果领导者具有正确的经营哲学,在制定营销决策中,才能既考虑企业的利润目标,又考虑消费者及社会的利益,而体现出企业营销决策的道德性。反之,如果企业领导者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损害社会与消费者利益,营销决策必然会偏离道德的轨迹。

企业文化是直接影响企业营销道德的重要内部因素。企业文化是企业处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道德标准、企业传统、风格习惯、企业经营哲学及经营战略等。企业文化内容很宽泛,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民主、企业制度及企业道德等。企业文化对营销道德水平的影响表现为:首先它制约着营销决策的动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而企业价值观引导着企业的经营行为,规定着企业领导者及广大职工的决策动机;其次,企业文化规范着营销决策的内容,如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目标为企业营销决策指明了发展方向。企业文化中的规章制度对企业主体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使营销决策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及道德化;此外,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有利于营销决策的实施。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即通过企业文化所塑造的共同价值、共同意识,把全体职工凝聚一起,对实现企业目标,提高营销道德水平起重要作用。

企业职工素质的高低深刻地影响企业营销道德水准。调查表明,企业职工的文化、业务及思想素质高低同企业营销道德水准呈正相关的关系。当企业职工文化水平高,有正确的义利观,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时,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营销道德标准的提高,反之,便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并促使营销道德处于较低水平,甚至出现违德的局面。

四、几点结论

从上述可见,要提高我国企业营销道德水准,必须不断完善外部因素与内部环境。

1.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国的买方市场建立在高度发展生产力基础上,使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更加完善,以便为企业营销道德水准的不断提高,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篇9

一、引言

会计是一个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职位,同时也是保证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就需要会计在工作中除了遵守相关的法规外,同时也必须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但仍然有部分会计在披露财会信息时弄虚作假,导致财会信息失真,最后酿成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鉴于此,本文立足于会计人员社会职业道德水准现状,并探讨提高会计社会职业道德的相关策略。

二、会计人员之职业道德水准现状研究

1.缺乏事实求是的职业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在经济活动的的地位日益凸显,真实的财务信息是预测经济趋势的重要参考数据。客观反映经济事实的财务信息无论对国家而言还是对于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信息。只有掌握了真是的财务信息,才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也能帮助企业掌握经济走向做好决策。但是根据研究发现,现目前我国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的操作十分普遍,虚假财报严重影响了经济数据的真实性,这不利于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通过隐瞒收入抑或推迟收入申报时间已换货利用手机收入的时间差的获利,和修改利润计算方法减少税款的行为都是缺乏会计职业道德的举措,应该得到矫治。

2.法律意识淡薄

为了配合会计人员培养需求,我国颁布了《会计法》以此指导会计人员的培养方针。事实上我国现目前,虽然全面实施了会计入职需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措施,但是其门槛相对而言仍然较低,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考核的项目也仅仅是基础的会计知识,而缺乏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建设,正是因为这样不规范的教育,致使我国会计人员道德水平常年来无法提高。部分“元老级”会计人员虽然有较高的资历和丰富的业务经验,事实上他们获取会计从业资格的门槛,较之现在则更加宽松要求十分低,自然的这部分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就更加淡薄。

3.得过且过,缺乏专研精神

现代社会总是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市场经济形势也是瞬息万变,会计工作也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也应该不断的得到提升以此契合时展与时俱进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就现目前会计行业形势来看,虽然对用人机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却仍然没有突破“终身制”的人力资源陷阱,因此一般情况下会计人员是可以捧着铁饭碗过日子的。因此这就使得许多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没有与时俱进,在工作中仍然按照老套路办事缺乏专研精神,所以在工作中也往往拖拖踏踏,在自身修养上也没有过多注重,随波逐流,因此严重淡化了职业道德的约束力。加之会计队伍的“老龄化”现象也十分严重,老员工安于现状的思想致使安于现状,不思提高业务能力,在工作上也不思进取,这样的现状严重影响了会计行业的稳定发展。

4.自律性不高

根据有关报告显示,我国的经济犯罪案件中譬如偷税漏税等,大多数都与会计人员有着莫大的关系。因为会计人员是掌控公司财务信息重要职务,经济犯罪的实施自然也需要会计人员的配合。造成如此现状的主要原因即是会计人员的自律不强,面对上级领导的威逼利诱往往不能坚持立场,做到诚信为本。当然这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处于公司一个特殊的职位,是操控财务信息的主要人员,某些企业管理人想通过非法手段减少纳税,就需要会计人员的协助。部分会计人员在起初还能够恪尽职守遵守法律约束,但是随着上级邻导的不断施压,就渐渐随波逐流,监守自盗。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不能单方面归咎于企业管理者的贪婪,这与会计人员的自律性也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会计人员能够坚守立场,积极与领导沟通劝阻领导,或许犯罪行为也未必会实施也未可知,但是面对这样的考验,大多数会计人员都选择了同流合污,这就说明了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的确存在很大的问题。

三、影响会计职业道德因素

一般的会计在入职伊始基本上都能秉持一定的办事原则的,但是为什么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计人员的工作原则却丧失了呢?笔者通过学习与研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影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关键因素。

1.利益驱动

自古以来利益都是拷问良知的利器,许多人面对利益诱惑时都不免被其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利益诱惑仍然是大家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但是会计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质,就必须要具备抵御诱惑的能力。加之会计人员工作的重要性,他们是掌握财务信息的关键,因此许多时候都会面临巨大的利诱。加之,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大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似乎日益增长,许多会计人员为了满足私欲都会趋利而为。这样的窘境一方面是由于社会风气所致,但是从本质上讲这也是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堪忧的情况的外显。

2.忙于应酬缺乏对会计法规的学习

就现目前会计人员工作的现状分析而言,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在工作之余的应酬也较多。并且还有部分会计人员,总是觉得自己平日的工作比较繁杂,因此疲劳感较强。加之会计工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业务变化也不大,诸多原因综合起来,就导致会计人员在在工作之余没有及时的充电,也就没充分的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仍然按照陈旧的思路,没有积极的探索新的工作策略,也没有及时提升自我。这样的现状就导致大量会计人员首先没有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这样就缺少了一定的法律约束力,久而久之连同原本不是很强的职业道德也逐渐被蚕食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计人员也就丧失应有的职业道德意识。

3.财务水平较低,缺乏敬业精神

根据有关报道显示,我国100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中,大部分都属于初级职称,而具有高级职称的只占不到20%的比例。相对而言,我国会计人员的平均水平的确处于比较尴尬的形势。而职业水准低就难免会造成业务上的挫折,部分职业水平较低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都会遇到诸多问题,久而久之就逐渐丧失了对职业的热忱。在工作中仅仅是应付了事,缺乏一定的敬业精神,同时也不能有效的解决工作的问题,不能抵抗工作压力。最终导致职业道德被蚕食,在单位随大流,没有独立思想。

4.上级的压力

会计是企业管理财务信息的重要职位,那么会计的工作性质终究是服务于企业与单位的。换言之,会计人员在企业中必然也是被管理的对象。因此从本质上讲,会计人员仍然属于被管理者行列,这就意味着会计人员在工作也必须服从领导安排。因此在工作中倘若企业的领导思想不正,行为不端,就会逼迫会计人员做扭曲客观事实的非法操作,面对这样的压力会计人员的确很难拒绝并加以制止。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是取决于其管理的职业道德修养的。

四、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前提条件

1.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正所谓上层建筑决定主流意识形态,换言之社会的道德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有关的职业道德水准,会计人员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道德水准自然也会受到社会道德水准的影响。因此为了全面提高会计职业道德,首先就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会计人员才能够不断的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所谓见贤思齐,如果整体道德水准都较低的情况下,在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窘境下,想要会计人员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也实在有点理想化,因此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首先就应该营造起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建立完备的道德教育体系

从本质上讲职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矫治错行为就需要较长的时间,随之还要构建起新的职业道德意识,最终才能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系。因此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会计人员持之以恒突破自我才可以达成良好效果。因此为了培养起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就要建立其一个完备的道德教育体系,并且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逐渐渗透职业道德思想。

3.加强行业监管

虽然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增速,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现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职业素质建设机制也刚刚起步,至今还不够健全。提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不能仅仅依靠其自发性,适当的监督也十分必要。因此财务部门应该对加强财务审计监督力度,对各个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实时监控,不定期抽查,以此敦促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中恪守“诚实为本”的职业操作,在财务管理中做到实事求是,绝不弄虚作假。对于违法会计职业准则的人员,财务部门要严厉惩治,依法追究其责任决不能姑息养奸。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法律的公信力及科学性,立法部门应该结合社会实际不断完善《会计法》中的法律法规,在执法过程中也要保证公平公正做到执法必严。对于违法的会计人员,执法部门要追究到底,不能因为有关人员遁逃而降低执法标准,也不能因为上级行政干涉而放弃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的追责。对于情节严重的必须交由司法机关处理,使其充分认识到违反法律的严重性。

五、培育和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对策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诚信观念

职业道德是约束会计行为关键因素,也是会计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为了引导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恪尽职守,做到“以诚信为荣”,就需要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因此各个单位应该加大诚信教育力度,积极宣传“诚信为本”的工作思想,促进会计人员树立起“诚信”观念。在企业管理中,管理着要认清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切入点,积极落实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并积极鼓励在职员工踊跃参加有关的教育活动,帮助在职人员认清自身职责,在日常工作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绝不僭越法律法规,并实事求是放映企业财务情况。

2.强化教育培训

正所谓,人非生而知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教育,为了保证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持续提高,在引进会计人才时,企业及单位首先应该对其职业道德水准进行一定的考量,考核达标才能入职。此外,由于会计工作性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工作中受到的压力较大、诱惑较多,为了促使会计人员铭记初心恪守原则,企业及单位也应该时常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教育,保持及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3.践行职责,发挥效用

为了确保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实效性,那么就需要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努力践行职业道德准则,不能让职业道德建设流于形式,在工作中会计仍然我行我素。因此在工作中,上级领导要积极敦促会计人员遵守会计相关的职业准则,以“诚实守信”作为工作的准绳,在工作中绝对不能弄虚作假。此外在工作之余,也应该积极组织会计员工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学习,促使会计人员积极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并在工作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六、结言

综上所述,随着我经济的迅猛发展,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行业也出现了贪污受贿、弄虚作假的现象,导致如此现象的根本在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缺失,为了确保会计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Ⅱ.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2):46-.50.

篇10

    市场营销道德是用来判断市场营销活动正确与否的道德标准。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市场营销道德和社会责任两个概念虽然有一些区别,但二者之间在实质上又有很紧密的联系。一般而言,企业不遵守市场营销道德标准就很难履行其社会责任,而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又必然违背了市场营销道德标准。

    一、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违背市场营销道德的原因

    在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经济人”和“社会人”身份之间经常发生冲突,这就导致许多企业在经营、营销中只考虑自身利益,持有“利润先于伦理”的观念,而很少考虑营销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这一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以下这一些原因导致的:

    1.企业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强

    我国1993年末开始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2001年末才加入世贸组织,由于市场透明度和开放性不是很高,加之信息的不对称性,这就使得企业自身对营销道德方面不重视。我国的市场经济虽然已经实行了10多年的时间,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短,所以对市场营销道德的建设还是比较落后。这就从大环境上未给企业提供良好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的平台。

    2.生产的外部不经济的存在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是指生产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此时生产者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

    目前生产的外部不经济现象在我们国家比较多。如一些印刷厂、造纸厂、炼油厂等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顾环境的污染情况,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对这些污染的企业征收环境保护税,而只是象征性的征收排污费,这样这些企业为自己的污染行为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远远小于治理其造成的污染所花费的社会成本,因此由于外部不经济的出现,使得一些企业成为“免费乘车者”,其自然而然不会考虑营销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了。

    3.市场营销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范围不明确

    道德标准不同于法律规范,它没有国家的强制力作后盾,所以我国许多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合法,因为合法的企业就不会受到处罚,至于是否合乎营销道德水准、是否履行社会责任,企业认为不需要考虑太多,因为我国目前没有比较明确的营销道德标准,这就导致企业不重视营销道德标准的制定,不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的事件屡屡发生。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的出现,我国目前企业的市场营销道德意识比较差,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比较少,要想使我国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在国内竞争中形成良性竞争,必须要采取一定的对策来提高企业的市场营销水准和社会责任意识。

    二、提高企业市场营销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对策

    导致企业营销道德缺失以及社会意识比较淡漠的原因很多,既包括外部的大环境,又包括企业内部的小环境,因此提高企业市场营销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对策也主要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的转变和外部环境影响的加强。

    1.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营销环境

    解决营销道德缺失以及社会意识淡漠的首要方法是营造良好的市场营销外部环境,政府、媒体、舆论应在这一方面起主要作用。政府应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高营销道德意识,对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自觉遵守营销道德、履行社会责任;媒体应不定期的宣传遵守营销道德、履行社会责任比较突出的企业,并对一些违背道德、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曝光。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使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而遵守营销道德,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2.转变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哲学

    市场营销管理哲学是指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在处理企业、顾客、社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时所持的态度、思想和观念。因此,要想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自觉遵守道德标准、履行社会责任,必须使企业的营销观念提升到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这个层面,即营销者在制定市场营销政策时,要统筹兼顾企业利润、消费者需要、社会利益这三个方面。

    3.加强市场营销道德规范的制定

    实现法治的前提条件是拥有良法、依法而治。同样实现德治的前提条件是拥有良好的道德标准、依照道德标准来治理。因此,政府应从宏观上制定营销道德标准,给企业提供最基本的营销道德依据,促使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并结合政府的道德标准制定适合企业的营销道德准则。政府应明确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将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作为考核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标准。政府从宏观上强调了营销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而企业应该从微观上进行操作。

    4.提高企业的不道德成本,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许多企业由于生产的外部不经济的影响,导致其不道德决策的成本比较低。因此政府应提高企业的不道德决策的成本,迫使企业在决策时考虑相关的利益群体以及社会利益。如使用“污染者负责”的方法降低企业的污染程度,使用环境标志督促企业自觉维护环境,使用重罚强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等。通过这一些方法,企业的不道德成本将大大增加,企业在决策时会更多地考虑社会利益、社会责任等问题。

    企业的市场营销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是一个持久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努力才会逐渐的取得一些进展,因此应将这些问题作为持续问题,常抓不懈,这样才会使我国的市场营销环境慢慢趋于文明。

    参考文献:

    [1]郭国庆:市场营销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版

    [2]王能民孙林岩汪应洛:绿色供应连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篇11

市场营销道德是用来判断市场营销活动正确与否的道德标准。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市场营销道德和社会责任两个概念虽然有一些区别,但二者之间在实质上又有很紧密的联系。一般而言,企业不遵守市场营销道德标准就很难履行其社会责任,而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又必然违背了市场营销道德标准。

一、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违背市场营销道德的原因

在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经济人”和“社会人”身份之间经常发生冲突,这就导致许多企业在经营、营销中只考虑自身利益,持有“利润先于伦理”的观念,而很少考虑营销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这一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以下这一些原因导致的:

1.企业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强

我国1993年末开始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2001年末才加入世贸组织,由于市场透明度和开放性不是很高,加之信息的不对称性,这就使得企业自身对营销道德方面不重视。我国的市场经济虽然已经实行了10多年的时间,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短,所以对市场营销道德的建设还是比较落后。这就从大环境上未给企业提供良好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的平台。

2.生产的外部不经济的存在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是指生产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此时生产者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

目前生产的外部不经济现象在我们国家比较多。如一些印刷厂、造纸厂、炼油厂等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顾环境的污染情况,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对这些污染的企业征收环境保护税,而只是象征性的征收排污费,这样这些企业为自己的污染行为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远远小于治理其造成的污染所花费的社会成本,因此由于外部不经济的出现,使得一些企业成为“免费乘车者”,其自然而然不会考虑营销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了。

3.市场营销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范围不明确

道德标准不同于法律规范,它没有国家的强制力作后盾,所以我国许多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合法,因为合法的企业就不会受到处罚,至于是否合乎营销道德水准、是否履行社会责任,企业认为不需要考虑太多,因为我国目前没有比较明确的营销道德标准,这就导致企业不重视营销道德标准的制定,不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的事件屡屡发生。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的出现,我国目前企业的市场营销道德意识比较差,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比较少,要想使我国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在国内竞争中形成良性竞争,必须要采取一定的对策来提高企业的市场营销水准和社会责任意识。

二、提高企业市场营销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对策

导致企业营销道德缺失以及社会意识比较淡漠的原因很多,既包括外部的大环境,又包括企业内部的小环境,因此提高企业市场营销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对策也主要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的转变和外部环境影响的加强。

1.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营销环境

解决营销道德缺失以及社会意识淡漠的首要方法是营造良好的市场营销外部环境,政府、媒体、舆论应在这一方面起主要作用。政府应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高营销道德意识,对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自觉遵守营销道德、履行社会责任;媒体应不定期的宣传遵守营销道德、履行社会责任比较突出的企业,并对一些违背道德、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曝光。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使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而遵守营销道德,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2.转变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哲学

市场营销管理哲学是指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在处理企业、顾客、社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时所持的态度、思想和观念。因此,要想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自觉遵守道德标准、履行社会责任,必须使企业的营销观念提升到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这个层面,即营销者在制定市场营销政策时,要统筹兼顾企业利润、消费者需要、社会利益这三个方面。3.加强市场营销道德规范的制定

实现法治的前提条件是拥有良法、依法而治。同样实现德治的前提条件是拥有良好的道德标准、依照道德标准来治理。因此,政府应从宏观上制定营销道德标准,给企业提供最基本的营销道德依据,促使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并结合政府的道德标准制定适合企业的营销道德准则。政府应明确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将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作为考核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标准。政府从宏观上强调了营销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而企业应该从微观上进行操作。

4.提高企业的不道德成本,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许多企业由于生产的外部不经济的影响,导致其不道德决策的成本比较低。因此政府应提高企业的不道德决策的成本,迫使企业在决策时考虑相关的利益群体以及社会利益。如使用“污染者负责”的方法降低企业的污染程度,使用环境标志督促企业自觉维护环境,使用重罚强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等。通过这一些方法,企业的不道德成本将大大增加,企业在决策时会更多地考虑社会利益、社会责任等问题。

企业的市场营销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是一个持久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努力才会逐渐的取得一些进展,因此应将这些问题作为持续问题,常抓不懈,这样才会使我国的市场营销环境慢慢趋于文明。

参考文献:

[1]郭国庆:市场营销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版

[2]王能民孙林岩汪应洛:绿色供应连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