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10: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乡村振兴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实现乡村振兴,要推动因地制宜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效益,推进共同富裕。
发展特色农业,构建品牌体系。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一些乡镇盲目效仿成功经验,跟风发展某类产业,产生了农产品产出过剩,市场价格下降,产品缺乏竞争力等问题。为避免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要从产业选择和培育上大下功夫,寻找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农业,形成产业竞争力。同时,要强化品牌意识,推动“品牌兴农”“商标富农”,从而优化品牌发展环境,加强对产业的保护,形成品牌的强大影响力、带动力。
促进产业融合,提高综合效益。单纯发展农业,存在发展前期投入大,农产品产出情况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以及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难以帮助农民实现稳定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通过产业融合,形成产业链,能够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有效降低单一发展农业的风险。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也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了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经济发达国家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上起步较早,已经取得一系列成就,积累了较多经验。然而我国起步较晚,现阶段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面临着较多挑战。在这个背景下,通过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经验来解决现存问题,实现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驱动乡村振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经济发达国家经验
(一)拥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
经济发达国家之所以在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产业取得较大成功,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支撑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产业的顺利发展。比如,意大利作为首个为农业旅游产业制定法律的欧盟国家,早在1989年就颁布了《农业旅游发展保障法》,要求欲从事该行业的农场主,需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审查,在获得认证之后,才能够进入农业旅游行业。二战结束之后,美国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开始迅速发展,为了引导休闲农业旅游产业更好地发展,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国家旅游法》《国家自然保护体系》等。日本同样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例如《山村振兴法》《农山渔村余暇法》《市民农园事务促进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在规范日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行为的同时,振兴了乡村的文化与经济。
(二)注重产品质量与服务品质的提升
经济发达国家在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产品质量与服务品质的提升,并且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品质认证制度。例如,德国对国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产品质量与服务品质的监管十分重视,德国为保证休闲农业旅游质量,成立了联邦农场和乡村旅游度假协会,专门开展针对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质量认证与监管工作。每三年都会对产业内各种休闲旅游场地进行质量评估认证,且消费者可以在协会网站上查看他们的各种信息。日本则非常重视特色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建设,采取了“一村一特色”的规划,通过加强地域特色、产品特色以及服务特色来打造独一无二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从而提高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质量。
(三)政府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纵观这些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取得较大成就的国家,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他们的政府在产业发展中都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作为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在政策与资金方面都需要得到政府稳定持续的支持。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农业领域经济效益普遍降低,美国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加大对农业旅游产业的重视,将农业地区的旅游开发作为政府工作重点。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之下,美国农业旅游产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而且美国政府设立了“农业旅游发展基金”,专门扶持农业旅游产业。在韩国,想要开设“观光旅游农园”,首先需要通过政府的审查,而一旦得到许可,“观光旅游农园”就会得到政府政策与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以约束“观光旅游农园”的经营行为。在韩国政府科学合理的支持与管理下,“观光旅游农园”产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建设上缺乏较为统一的发展规划。首先,各个部门之间没有相互配合,导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工作的各个环节相互分离。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的建设,以及“农家乐”的建设,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而各个部门分离的工作状态会直接导致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难以被制定出来。产业发展规划缺乏统一的协调,也就会造成各个地方的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极有可能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这对我国整体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建设发展是不利的。
(二)缺乏稳定的政策支持
虽然各级政府意识到了以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来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定的政策措施,使得许多区域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起步良好。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对这些具备良好发展潜力的农村地区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提供稳定的扶持政策和资金,导致这些区域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虽然起步良好,但是缺乏持续发展动力,没有后劲。
三、对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启示
(一)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发挥出了高效的引导作用,是经济发达国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国政府需要积极地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出自身引导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强对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给予稳定充足的资金投入,并不断制定出台财政补贴政策,促进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市场内虽然出现了一系列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但是项目同质化比较严重,产业结构存在一定失衡的问题。针对这种问题,需要政府根据市场情况来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从而引导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产业的合理开发与建设。
(二)完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经济发达国家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上获得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能够顺利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涉及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内容还比较匮乏,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国施行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在2013年制定出台,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方面的内容还不够完善,覆盖范围不广。对此,我国立法机构需要及时地根据现阶段我国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三)创新市场营销模式
经济发达国家在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过程中,非常注重产品的市场营销,擅长通过各种媒介来推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所以,想要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应该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经验,积极地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在借鉴海外经验的同时,充分结合中国的市场规律,遵循时展理念,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协调多方面资源,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与吸引力。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日益丰富,传统的休闲农业旅游模式与活动已经满足不了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且同质化的市场产品让广大游客失去了消费兴趣。在这种背景下,项目开发者就需要从“特色”出发,创新休闲农业旅游的模式与活动,让“独创性”成为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宣传营销的着力点,从而以特色旅游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提高市场营销的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经营者可以借助众多互联网平台来进行项目的宣传营销,项目经营者需要找准项目特色与优势,然后用网络信息化的形式将其进行进一步的包装,最后通过国内几大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营销,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推广效力。
(四)确保农民的主体定位
驱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是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根本目标,一方面要构建起完善的共赢机制,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鼓励农民积极地参与进来,让广大农民群体能够获得项目开发的红利;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的服务水平。通过对农民从业群体进行培训来提高相关产品的服务水平,在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标准服务的同时,让农民从业群体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四、结语综上所述,经济发达国家在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上起步较早,有丰富的成功经验。我国应该在借鉴这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国情,探索切实科学的策略,从而更好地驱动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谢夏冰.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探究——以福建永泰县为例[J].广东蚕业,2021,55(02):104-105.
连续两天来,县委书记陈xx分别到乌烈镇、石碌镇及叉河镇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并开展遍访脱贫户活动,进一步抓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Xx日下午,县委书记陈xx到乌烈镇白石村,与该镇乡村振兴工作队深入交谈,了解他们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和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相关部门、镇村干部及工作队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篇文章,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抓手,促进乡村振兴工作。要把握关键环节,扎实开展“回头看”工作,找准有效衔接的着力点,做好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以及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确保脱贫群体就业有岗位、劳动有收入、生活有保障,保障脱贫不返贫。驻村工作队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示范引领的作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合力推动乡村振兴。
在白石村,陈xx详细了解白石黑米的种植、销售等情况。据了解,“白石黑米”被列入县政府“一村一品”发展项目,2013年注册成地域性商标“白石黑米”,目前全村种植面积约1000亩。他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基础,要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做好产业帮扶,充分发挥白石村的区位优势,做大做强黑米产业,努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品牌,提高黑米知名度,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陈xx还遍访了片石村脱贫户符群芳。
xx日上午,县委书记陈xx到石碌镇片石村,查看村庄规划、房屋建设、人居环境,听取镇村干部汇报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详细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就业增收、村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以及当前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重点、难点等情况。他强调,要严格落实乡村振兴各项衔接政策,结合实际推动政策落地生效,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有序衔接乡村振兴。要科学谋划,找准发展路径,加快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要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要加强工作统筹,组织做好迎接国家、省考核评估工作。
在孔车村,陈xx实地调研了昌江富宝鸽子养殖专业合作社,了解合作社产业规模、经营模式、市场行情、发展前景,以及吸纳村民就业增收等情况。他强调,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政策保障和技术、资金支持,助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合作社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吸纳和带动更多群众参与产业发展,拓展群众增收渠道。要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优势产业,提振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发展的信心,增强村民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形成推进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陈xx还遍访了片石村脱贫户刘因越、刘亚出,以及孔车村脱贫户张育民。
xx日下午,陈xx到叉河镇叉河村和坎头村开展遍访脱贫户活动,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发展。
在叉河镇叉河村的脱贫户豹英娇家里,陈xx与她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其住房保障、教育资助等政策落实情况。得知豹英娇夫妇目前在昌江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务工,家里还圈养牛和猪,人均年收入约有2万元,并获得省脱贫光荣户的称号,陈xx十分高兴,鼓励她和家人要坚定信心,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勤劳的双手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在坎头村脱贫户林燕英家里,陈xx认真询问其住房、务工、子女接受教育及种养殖情况,鼓励她继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让生活越过越好。
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不遗余力的进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积极发展乡村经济。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不仅能很好的帮助解决“三农”问题,同时还能使农村的特色产品得到宣传,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涵盖面广、辐射性强、性价比高等诸多优点,乡村干部应该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推动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并积极打造乡村特色产品和产业,推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乡村振兴下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分析
(一)乡村振兴下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
自提出乡村旅游扶贫概念后,乡村旅游在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改善乡村居民生活方面贡献了巨大力量,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尤其明显。贫困地区居民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了人均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升,离脱贫也更近了一步。目前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乡村旅游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国家及政府鼓励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也通过多种方式引领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比如电视节目《向往的生活》、《忘不了农场》等都是典型的慢综艺,通过乡村独有的风景打造独特的乡村体验感,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生活感受。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要吸引游客,还要留住游客,让游客体验之后流年忘返,激发他们进行再次消费。这就需要政府及当地村民充分挖掘乡村特色自然资源,积极打造具有自身文化和特色的旅游景点和产品。由于乡村旅游业是基于乡村自然景观的产业,因而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也就是淡旺季,淡季居民收入来源减少,此时应通过其他渠道如网络销售、直播等方式进行本地特色产品的宣传和销售,一方面直接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为来年的旺季做好准备。总的来说,当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在摸索阶段,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价值,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深入探索目前阻碍乡村旅游发展的原因,并积极寻找解决措施,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早日实现乡村振兴计划。
(二)乡村振兴对乡村旅游的影响
乡村旅游对我国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作用不言而喻,随着乡村旅游不断完善发展,其影响作用也将逐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提出,为了更好贯彻实施国家方针,以乡村旅游作为切入点,能够快速有效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旅游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业,其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即旅游产业发展能够带动乡村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是实现乡村繁荣的关键途径。同时,乡村旅游还能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另外,乡村旅游需要对当地的农村风景和环境进行提档升级,需要加大农村环境的整理,提高生态宜居性,这与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高度契合。而且乡村旅游还需要较为优质的服务和精神文化风貌,所以加强乡村振兴必然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反过来推动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和三产融合,使得乡村经济发展模式出现转变,促使生产结构优化,提高乡村人民的整体收入,这些又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践行和响应。2、乡村振兴战略和有关政策奠定了乡村经济发展基础。在乡村振兴要求下,农村优先发展,要发展必然会加强农村交通建设和教育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以解决当前的乡村发展缓慢问题。正是基于此,乡村旅游发展的短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将促使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特别是当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土地承包和流转关系不变将得到巩固发展,这对于发展规模化、大型化乡村旅游设施非常有利。并且在乡村振兴要求下,国家对农民工作队伍的培养使得人员素质产生质变,保证了乡村旅游工作的人才需求。3、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紧密相关,可以有效互动。乡村振兴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政策基础,而乡村旅游则是乡村振兴的实施环节,两者相互促进发展。因为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牵引,能够加快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同时,通过旅游推广,加快了当地农村建设工作。
二、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基础设施薄弱
游客在乡村旅游中能否得到较好的体验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配套设施是否齐全,比如景区的民宿环境、交通设施、WIFI覆盖、垃圾桶设置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感受,而要保障乡村旅游的良好发展就必须首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还要规范乡村文化旅游市场体系,对商家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出现欺客行为,商家间的良性竞争能激发游客的消费潜能,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二)乡村环境破坏现象频发
当前,不论是乡村旅游所在地的居民、商家还是游客普遍环保意识不强,以至于乡村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比如游客在景区内随意乱扔垃圾、景区内居民未对垃圾进行分类就随意处理垃圾、景区内的商家如餐饮店所产生的废弃物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景区内的车辆尾气排放等都会造成景区环境污染,这一方面直接影响着景区环境,使得游客的体验感下降,另一方面严重威胁着景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对景区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要改善这一现状,必须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使人们自发的进行环境保护。
(三)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
由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处在初步阶段,乡村旅游项目及产品还比较单一,这是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普遍问题。大多数乡村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仅仅是单一的推广农家乐,并没有对乡村其他景观进行挖掘,致使游客体验得不到提升,游客在选择乡村旅游地时就较为随意,因为都是一样的项目和一样的特色,对他们来说没有本质差别,这也导致众多地方的乡村旅游经济得不到有效发展,究其原因,还是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在乡村旅游项目的挖掘中明显不足,缺乏创新,没有形成乡村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四)缺乏乡村旅游品牌
由于目前国内的旅游景点较为固定,自然风景和城市风景早已被人们所熟知,一旦离开这些资源的依托,那么乡村旅游很难拿得出叫得响的品牌,不管是省内还是全国,这种情况都比较普遍。不仅如此,还有写地区缺乏正确的规划,导致盲目投资,资源开发中存在巨大的浪费和破坏,并且开发没有结合当地特色,使得旅游资源大同小异,产品单一,无法吸引游客,甚至还出现跟风式旅游开发,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同时,某些著名景区,对附近带动效果较差,无法形成大规模乡村旅游市场和体系,比如湖北襄阳古隆中风景区,其影响区域仅限于隆中对地点,周边大量的乡村人文景观均为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五)旅游活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乡村旅游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会消耗当地的各种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生存空间和资源,对他们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太高当地的物价和交通费用,造成人们日常负担增加。另外,当地部分居民无法从旅游产业中获得经济效益,或者获利不足以弥补乡村旅游活动带来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压力,往往会导致居民产生抵触的情绪和厌烦心理,阻碍了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并且还加大了当地居民之间的贫富,激化社会矛盾等,反而不利于和谐美丽乡村建设。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措施
(一)优化基础设施与环境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首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充分保留当地的原有地貌及乡情,并在此基础上注意提升人们的视觉感受,为人们带来极具特色及吸引力的视觉体验。除此之外,还要在多方面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条件,以最大限度激发人们的旅游欲望。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旅游项目,比如游客可以通过线上种菜的方式获得对景区的初步了解,景区居民根据游客的线上操作进行线下的实际规划和布局,并将菜地及蔬菜的具体生长情况通过线上方式反馈给游客,进而吸引游客的到来。这种方式不仅较好的宣传了当地的文化环境,为当地乡村景观带来了更多的曝光,同时还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些都需要建立在有吸引力的乡村景观及服务基础上,政府及居民应该不遗余力的进行乡村环境改善,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并带动乡村经济增长。
(二)开设生态旅游产业
乡村旅游发展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严禁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为追求一时的利益而忽略了乡村环境保护及维持乡村生态平衡,乡村旅游及乡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文化及环境的相互协调基础上,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兼顾环境保护,故而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要积极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要更好的将乡村农业与旅游业、休闲业进行融合。当地政府要在旅游产业规划布局与环境保护中寻求平衡点,在充分挖掘当地旅游特色的基础上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和服务,进而增强当地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旅游业及农业结构的有利调整,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更好发展。当地政府及企业应该以生态旅居、长远发展为原则,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寻求旅游效益的最大化,进而帮助当地村民提升生活品质。这就要求政府及企业要充分了解乡村特色,可以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乡村的人文、地貌及自然景观,并将乡村特色景观进行良好的包装和宣传,同时加强景区介绍及导游服务,在此过程中融入农产品介绍及销售,以此实现各产业的有效融合,促进生态旅游产业的更好发展。
(三)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当地政府应该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乡村旅游业及乡村企业的发展,尤其要鼓励打造当地特色旅游项目、产品及服务。乡村企业应该以当地旅游文化为依托,打造符合当地人文风情的特色项目和产品,并通过不断的创新实现项目和产品的多样化,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旅游体验。比如内陆乡村企业可以依托农作物生长打造特色嫁接旅游景观,沿海乡村企业可以依托海洋资源打造特色海洋资源旅游项目和产品。总之,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当地特色,并融入创意理念,使旅游项目和产品更符合时代潮流,充分满足人们视觉及感官上的多样化需求。除此之外,当地政府及居民要从各方面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打造属于自己的乡村旅游品牌,使某一特色产品、项目或服务成为当地的典型代表,进而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以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及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更好的拓展乡村业务范围,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四)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
在全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国内乡村要振兴发展,必然要加强经济建设,而乡村旅游是发展乡村经济的关键举措,所以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产业竞争问题。所以需要加强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形象,以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另外,在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时,还需要结合当地政策和规划要求,做到充分挖掘当地的旅游特色资源,并对生态进行恢复和保持,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只要通过建设乡村旅游品牌,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占据有利地位,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进而打造高质量的旅游产业,推动乡村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的振兴。
(五)减轻旅游活动的负面影响
当地居民是乡村的主人,也是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投资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前提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如下,才能最大可能减少旅游活动给当地人民造成的负面影响,以此减缓当地居民的抵触心理。另外,政府和投资者也要提高居民的思想意识,定期开展乡村振兴知识宣讲工作,让其能够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当中,并认识到乡村旅游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鼓励其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同时,还要加强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分担”到每个居民,基于信息展示、全体决策、意见反馈和全民监督等制度,实现当地居民与旅游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避免出现旅游企业和农民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的不良竞争,政府要强化引导作用和政策扶持,保证良好的市场环境,打造运行有序的发展环境,促使政府、企业、农户三者形成和谐的合作关系,从而为游客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消除负面影响。
四、结束语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多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推进乡村旅游,与此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因为项目雷同、服务单一使得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受阻,要实现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的推动作用,必须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品牌特色,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而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目的。
参考文献
[1]梁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创新模式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20,No.312(02):52-54.
[2]韩立杰,董伟欣,周丽敏.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9,000(007):62-64.
[3]赵庆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000(019):144-145.
[4]周丹初.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No.313(02):72-73.
[5]孟庆光.乡村振兴背景下承德市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当代旅游,2019(11):355-355.
[6]周冰倩.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乡村旅游发展优化路径探析--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为例[J].农村科学实验,2021(7):3.
[7]屈学书,矫丽会.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2020(12):6.
[8]宋慧娟,陈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路径探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8(6):6.
一、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四川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其蕴含着丰富旅游资源以及文化意蕴,在20世纪80年代就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其中,四川多个乡村地区已经被开发成为农家乐旅游基地,主要负责接待游客,为他们提供当地特色产品、介绍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使得游客可以在四川乡村享受不一样的旅游服务,为之后开发更具价值的四川乡村旅游项目奠定基础。截至2019年,四川乡村旅游收入超过2500亿元,已有超过3000多个乡村地区摘下贫困村帽子,超过10万人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受益。凭借丰富的民族文化与深厚的农耕文化,四川诸多乡村地区通过旅游脱贫。中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各地区旅游项目大量涌现。这期间,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园等服务形式盛行,这一布局结构使得乡村地区的旅游得到一定发展,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且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积极意义。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也为城镇居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使得他们可以在闲暇之余到乡村放松身心,获得满足感与轻松感。四川村民大多以务农为生,旅游事业的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副业,村民可以通过出售特色产品或新鲜瓜果获得一定收入,而且这一方式在乡村旅游发展较为成熟之时,成为增加收入的主要方式。同时,随着乡村旅游产业不断发展,不仅促使农民的收入得以增加,也为开阔农民视野、解放农民思想奠定经济基础。此外,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促进了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例如餐饮、民宿、手工业以及其他服务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然而,四川的乡村旅游发展也存在淡旺季区别不大、游客活动规律性不强等缺点,这导致游客很难判断什么时间到四川乡村旅游才可以享受美好的度假时光,也增加了游客购买当地特色产品的难度。但其优点远远大于缺点,优点在于四川乡村的旅游产品及服务特色明显,地域性强,使得游客可以辨别旅游产品的好坏与真假,并理性进行购买。除此之外,四川乡村的旅游产品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例如,春之花、夏之水、秋之果、冬之收等,这既展现出四川的乡村旅游特色与文化习俗,也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为促进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综上可知,四川乡村旅游业在国家及当地政府持续支持下迅猛发展,且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意义。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成为乡村脱贫的主要支撑力量。
二、四川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
四川作为全国旅游大省,乡村旅游产业是其发展与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四川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做较系统和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促进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
(一)Strengths优势
四川乡村旅游之所以可以发展壮大,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政策优势。四川组织村民到外地学习与交流,使得四川农民可以接受到先进的思想,学习到先进的旅游观念,为促进四川的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当地政府扶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安排专业人员下乡进行指导与管理,以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第二,资源优势。四川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其别著名的当属文化遗产与名胜古迹,特别是大熊猫、都江堰等,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发展基础。加之,四川多个乡村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使得乡村旅游发展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第三,产业优势。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由之前的单纯接待型转变为产业型,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发展条件日益成熟,产业优势逐渐凸显。四川交通建设不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方便游客进入乡村地区,促进了四川乡村旅游产业迅猛发展。
(二)Weaknesses劣势
四川乡村旅游虽然发展较快,但其存在的劣势与不足也非常明显。四川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但其旅游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没有物质基础与财力支撑,且没有合理规划旅游资源,加之诸多乡村的地理位置偏远,配套设施相对落后,无法带动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同时,四川入境旅游指数较低,在全国排名较为靠后,导致进入四川乡村旅游的人员大部分来自于国内,国外人员相对较少,缺乏对四川的整体认识,也就无法使四川乡村旅游事业取得更好发展。此外,四川乡村旅游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尚不完善,具体表现为多地乡村的旅游部门职权并未完善分开,也没有相对应的管理能力与调控能力,很难及时对旅游产业进行全面管理,进而导致乡村旅游事业发展缓慢。近年来,虽然四川村旅游事业取得了一定进步,旅游市场有所改善与规范,但一些乡村依然存在拉客、骗客、抢客的情况,这一现象不利于旅游市场良性发展,也不利于乡村旅游事业发展。
(三)Opportunities机遇
四川乡村旅游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世界市场的开放与支持。近年来,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国家明确放开了三个领域,以带动旅游产业发展。首先,国家放旅游经济开了国际市场的金融业,使得境外游客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支付与现金转账,这可以有效增加乡村旅游人数,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其次,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网络技术与网络销售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游客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旅游带来的好处,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而到当地进行实地旅游与考察。游客还可以通过微博、公众号或其他方式评论当地旅游情况,这为其他游客提供便利旅游信息的同时,也为促进旅游运作现代化奠定基础。最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百姓的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更多普通百姓开始热衷旅游,这为旅游市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资源与优势。加之,国家实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也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优势。中西部地区成为新型旅游产业发展的基地,实现中国向旅游大国迈进的第一步。
(四)Threats挑战
近年来,四川乡村旅游产业得以快速发展,除了当地拥有旅游资源优势外,还离不开政府以及游客的支持。随着人民生活质量逐渐上升,国家愈发重视旅游产业,消费者对于旅游产品与文物保护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实现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进步,必须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这一过程中必定会造成乡村原有生态风貌的破坏,使得乡村旅游不再具备当地特色,而是大众化的旅游场所。同时,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外相当多的旅游企业纷纷瞄准四川这一宝藏之地,开始在乡村进行旅游布局与发展。由于四川乡村旅游资源还不够丰富,且旅游市场起步较晚,与国外市场存在一定差距,这影响了四川本地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此外,随着国内外旅游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旅游企业之间由之前的价格竞争转为服务竞争,使得诸多企业为获得更多资源与游客不择手段,破坏了旅游市场环境,无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结论:通过对四川乡村旅游SWOT分析,得知四川乡村旅游发展事业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四川乡村旅游产业要想取得良性循环,应采取在发展中寻找机遇的策略,紧紧抓住一切可发展的机会。例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时,应将四川乡村存在的劣势变为优势,提高四川乡村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三、四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一)深化四川乡村发展内涵
要促进四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深入挖掘乡村发展内涵,以保障乡村旅游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在旅游事业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文化建设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将文化保护作为第一原则,并积极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弘扬当地特色文化,以促进四川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四川乡村旅游发展实际上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需深入挖掘乡村资源,将乡村风土人情与村民心路历程纳入文化发展中,以促进当地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乡村发展内涵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特色、一个农村的风俗以及当地村民的风情,所以,实现四川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乡村内涵的支撑,更离不开坚持保护的这一原则。
(二)完善四川乡村旅游管理体系
由于地形与气候等诸多因素影响,四川乡村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造成四川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且乡村农家乐一般离市区较远,极大阻碍了游客到乡村农家乐游玩。为了将四川旅游资源发挥到极致,使游客享受到良好的旅游服务,相关部门应尽全力保护当地旅游资源,并合理进行统筹与规划,使四川的旅游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同时,当地政府还应改变旅游发展模式,由之前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为集约型发展方式,为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此外,相关部门应完善并优化乡村旅游管理制度,促进四川乡村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三)创新四川乡村旅游产品与服务
四川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应依靠产品与服务创新,进而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在于不断迎合消费者需求,不断创新当地特色产品,进而以特色产品与服务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消费,同时也可以避免恶性消费现象的出现。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已然成为当代人的个性化追求,特色产品与良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方式。与此同时,相关旅游部门应创造更加吸引消费者的服务与产品,并对相关导游人员进行培训,以促进乡村旅游事业发展。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乡村旅游要凭借自身市场收集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最终实现以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四)传承四川本土文化
本土文化与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社会文明发展的体现,也是吸引游客到乡村旅游及当地村民乡情乡愁的重要载体。本土文化、习俗与制度也是提升当地村民精神文化建设、凸显村民主人翁地位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要素。所以,首先应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建设中,使村民认识到自身在乡村旅游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断为乡村旅游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地政府与相关机构应组织村民开展交流与学习,激发当地村民对于乡村旅游的认同感与满意度,进而提高外来游客对于四川乡村旅游的满意度,营造“远方游客来,当地村民悦”的良好旅游氛围。其次,相关部门应选择适当的时间与地点,组织当地村民外出学习其他地区发展良好的乡村。学习并借鉴其优势之处,增长村民见识的同时为提高其素质涵养与专业意识奠定基础。当地村民还可以自发组织活动,积极开展特色旅游服务,这在提高村民整体服务意识的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建设向好发展提供动力。此外,政府应根据当地旅游发展情况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与村民达成合作互助协议,共同传承并创新乡村旅游文化、服务,促进四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霞.乡村旅游收入、旅游年投资额与农民收入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四川省乡村旅游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5(04):997-1001.
[2]帅婉.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财讯,2019(09):108-109.
[3]王丽莹.浅谈四川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J].明日风尚,2019(07):196.
[4]陈岭.基于互联网+的四川省乡村旅游的探讨[J].环球市场,2017(12):45-46.
[5]罗正琴.基于精准扶贫的四川省乡村旅游驱动力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06):222-227.
乡村振兴概念股
梅安森:乡村振兴战略第一股。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与其他国家战略并列。公司多次中标智慧农业项目,并且与智慧乡村科技公司成立联合体,中标重庆,河北等地的乡村环境治理项目。还与保定国兴签署战略协议进军保定农村环境治理业务。
隆平高科: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是一家以“光大袁隆平伟大事业,用科技改造农业,造福世界人民”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湖南省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星光农机:公司秉承中国农业文明传统,致力于中国现代农业装备的推广与应用。公司拥有从事农业机械研究和开发三十余年经历的资深高级工程师,多位专业的高级技师和一支技术型员工队伍,因此在农业机械的研发、制造等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
(来源:文章屋网 )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农村低保保障
一是全面加强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年初,按照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全国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全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要求,我市及时印发《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的通知》,并及时召开专项治理动员会和政策培训会,大力排查整治农村低保领域的各类不正之风和违规行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农村低保工作作风建设。
二是严格落实动态管理。按月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对象纳入困难群众兜底保障范围,把因病、因残及其他临时困难返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作为重点,实现了“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动态管理”。每月保障金按时通过一卡通发放平台发放到位。三是及时上调保障标准。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时制定《市民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关于调整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将我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XXX元调整为每人每月XXX元,调整后的标准从20XX年X月X日起执行,更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20XX年X月,我市在册农村低保保障对象XXXX户,XXXX人,其中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XXX人,占全部农村低保人数的XX%。全年农村低保保障金累计发放XXX人次、XXXX万元,其中为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发放保障金XXXX余万元,切实发挥了农村低保兜底保障作用。
(二)临时救助。
为切实提高临时救助效率,我市于20XX年建立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截至目前分3批共下拨XX万元临时救助备用金到各镇街道,启动紧急程序和人均救助金额不超过XXX元的由各镇街道动用备用金及时救助。人均救助金额超过XXX元的由按月及时审批,通过一卡通发放平台及时发放救助资金。截至目前,20XX年共审批临时救助XXX户次,支出临时救助金XXX万元,户均救助达XXX元;其中救助农村户籍XXX户次,支出农村户籍临时救助金XXX万元。为切实提高临时救助效率,我市建立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20XX年分两批共拨付给各镇街备用金XX万元,确保各镇街有充足的备用金及时救助基本生活陷入困难的困难家庭,20XX年累计支出临时救助金XXX万元。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北部,绵阳市东南部,辖区幅员面积2659.38平方公里,辖13个乡、49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932个村、110个社区,全县户籍总人口141.4万人,是全省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
囿于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规模,三台县农村人口占比较大,全县城镇化率为37.5%,低于全省12.9个百分点,相当比例的农村地区人均占有资源少,产业基础薄弱,交通不发达,脱贫攻坚任务较为艰巨。2014年全县共识别贫困人口超过8万,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40个。同时,三台县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全县范围内南北差异、东西差异较大,约30%的贫困村、贫困人口聚集在南路乡镇。
近年来,三台县针对南部贫困区域发展滞后、诉求多元、问题交织,靠单兵突进、单点改革难以奏效等实际情况,抢抓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市丘区农村扶贫攻坚示范区(简称综改区)建设契机,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主动探索,集成实施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定向颁发经营权证、“三变”改革等15项省市县改革试点,着力探索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互促发展新路子,实现了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融合互动。综改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7600元增长至2018年的15166元,保持年均13%的增速,9个贫困村4862名贫困人口提前实现脱贫摘帽,相关改革经验被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专题报道。
二、做法
(一)构建“双区”叠加推进机制,形成市县联动、三方共建的工作格局
坚持综合改革与脱贫攻坚“双区”叠加、互促互动,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群众三方作用。
一是市县齐抓共建。建立市、县、乡、村、社齐抓共建,五级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市、县分别组建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和前线指挥部,落实2名县级领导任副指挥长常驻前线指挥部一线指挥,选派3批170名市县机关干部到指挥部挂职或村任第一书记(副书记)和乡镇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
二是社会各方支援。明确社会投资、群众投入等以奖代补政策31条,策划包装项目180余个,引进铁骑力士、可士可、牡丰、梓商等农业龙头企业18家,累计吸纳社会投资3.2亿余元。与清华大学、中国农大、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院校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和远程教育培训基地,成功纳入中国工程院“村镇规划建设重大课题”调研点,形成专家咨询与技术支撑的“区校合作”新模式。
三是群众主动参与。县财政设立300万元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基金,吸引65名在外务工人员回乡成功创业。制定《综改区项目推进办法》,对村民筹资修建村社道路、维修塘库堰渠、自建农业设施等分别按照一定比例予以补助,明确“村民筹资额度达到项目总投资30%以上的,可采用村民自建方式进行”。
(二)构建“双轮”驱动建设机制,形成规划引领、建管同步的发展态势
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同步,实现“输血”“造血”双轮驱动。
一是多规合一。坚持“丘区风貌、新村功能、农家情趣、现代品质”于一体,聘请清华大学、中国农大等规划机构,同步编制示范区总体规划和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4个专项规划及11个镇乡的总规和控规,明确城镇、产业、生态三类空间布局。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加快构建“乡—村—社”三级管控体系,推动规划落实。
二是整合项目。坚持资金用途、管理权限、实施主体“三个不变”,采取“一个部门牵头、一张图纸设计、一个标准验收”,授权综改区指挥部“双审双签”全程把控。3年累计整合实施各类涉农项目46个、资金9.96亿元,建成县乡道路74公里、村社道路355公里;整治渠道450公里,新建山坪塘90口、蓄水池60口,新建高标准农田近万亩,实现水网、田网、路网、电网“四网配套”。
三是创新服务。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土地“三权分置”,探索定向颁发土地经营权证500余宗,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新培育家庭农场、专合社148个,连片建成甜橙、藤椒等基地3.5万亩。探索“互联网+定制农业”,建成1个区域电商创业孵化中心和20个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实现电商交易额516万元。开展政府购买水稻植保公共服务试点,作业面积2万余亩,亩平直接创收92.1元。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试点,组建农村资金互助协会5个,累计发放借款260余万元;与农商行合作创设“产业扶贫贷”,落实300万元分险基金,由银行放大10倍进行放贷,撬动社会投入1.8亿元,带动农户1000余户,被评为2017年“四川省十大金融创新案例”。
(三)构建“双带”同步受益机制,形成多方合作、长期共赢的脱贫路径
坚持“带动贫困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通过“产业+扶贫”,推动精准脱贫、同步收益、多方共赢。
一是四方分成互惠共赢。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组建甜橙种植专合社,引进可士可公司发展甜橙产业。专合社委托公司代建代管基地三年,盛产后由专合社统一经营管理,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并按1元/斤保底价回收,收益按照农户、公司、专合社和村集体四方“7:1:1:1”分成。目前已建成甜橙基地2000亩,入股农户1200户(贫困户172户453人),盛产后可带动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二是股权量化精准扶贫。采取土地、资金入股等方式组建水产养殖专合社,发展台湾泥鳅净水面养殖。探索创新财政支农方式,整合财政补助资金量化到合作社成员,整合扶贫产业周转金和社会帮扶资金作为贫困户集体股本,集体股本收益80%由贫困户按人分成,20%建立脱贫巩固基金。目前已发展泥鳅养殖和稻鳅共育基地350亩,带动6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三是代养代管无本增收。与铁骑力士公司合作,在试点村建立以贫困户为主体的合作社,通过综改区“产业扶贫贷”和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解决合作社代养场建设资金,公司提供鸡苗、饲料、设备、技术,合作社负责鸡苗代管代养,鸡苗成熟后由公司按3.15元/只支付代养费,优先安排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参与管理,促进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并实现“无本增收”。目前已建设金鸡代养场6个,出栏土鸡80万只,代养收入252万元,带动农户220户(贫困户200户),户均增收7800元。
四是内股外租保底分红。农户以土地入股成立旅游度假股份合作社,引进四川牡丰公司发展油用牡丹产业,集中打造“九龙山•牡丹谷”乡村旅游景区。利用农村土坯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采取统一规划、政府补助、众筹集资、入股招租等方式,将农户闲置房屋流转整合,建设集休闲、旅游、居住为一体的客栈式居民点或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业。公司支付入股农户400元/亩保底租金,并将当年景区收益的30%按照入股农户、村集体、贫困户“7:2:1”的比例进行二次分红。目前已带动入股社员人均增收1390元。
(四)探索“双盘”联动合作机制,形成资源整合、创新利用的发展模式
坚持“盘活农村资源要素、盘活群众参与意识”,全面开展“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试点。
一是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在综改区36个村组建集体经济、土地、劳务、旅游(度假)、置业等5大股份合作社110个,吸纳21000余名群众入社。其中,土地经营权入股4500户、25000亩;劳务合作社入社7400余人,承揽藤椒、麦冬、蔬菜、油用牡丹种植采收和泥鳅养殖等劳务业务,实现劳务收入500万元、带动人均增收3134元。
二是激活农村内生动力。以盘活集体资产资源为着力点,建立公司制、股份制、合作制等不同类型的集体经济组织,探索资产运营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产业带动型、土地经营型等发展新路径。依托五大股份合作社,以“百企帮百村”为契机,投入帮扶资金物资近1200万元,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股东)”模式,吸纳困难群众就近就业9300人次,通过入股分红“找钱”、有偿服务“挣钱”、盘活资产“生钱”三种方式,增强农村造血功能,实现村企共建、互利共赢,逐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三是规范产权交易机制。构建以“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核心、“镇村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为基础的“1+N”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制定农村产权流转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完善交易规则和流程。开展省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设立300万元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资金,发放产权抵押流转收益贷款1540万元。依托产权(股权)交易平台,将资源向全社会推介,综改区流转交易土地11万亩,实现股份制、规模化经营耕(林)地6万余亩。
三、启示
三年多来,综改区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取得了区域发展历史未有的巨大进步,在基础设施、环境改善,特别是产业发展上有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破题丘区脱贫、助力乡村振兴的三个核心方面:
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和“魂”,它不但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柱,而且为乡村振兴始终沿着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定位导航。没有乡村的文化振兴,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作为与地方经济发展最紧密联系的高职院校具有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势,高职院校每年暑假都要组织数量庞大的学生开展“三下乡”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其中送文化下乡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发动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繁荣乡村文化的各种途径,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一、乡村文化振兴的内涵
关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界对此进行多方面的探讨,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如范建华、秦会朵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乡村文化振兴是在继承原有优秀乡土文化基础上,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作出贡献的具有中国特色乡土的文化。李军明、向轼认为乡村文化振兴是对原有乡村文化进行重新整合构建成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新型乡村文化。孙喜红、贾乐耀、陆卫明从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角度出发提出乡村文化振兴是满足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需要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现实需求。沙垚、王昊从主体、空间、时间、实践的四维框架出发认为乡村文化振兴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文化、能够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文化、能重新钩连历史和当代的文化、也能超越职业化的文化实践。从上述所列的内涵可以看出,学术界对于乡村文化振兴内涵的表述虽然不同,但是他们所表述的都体现了共性的东西对原有文化的重新构建。综上观点,笔者认为乡村文化振兴是对原有传统乡土文化的重新构建,在重构的过程中通过剔除其不合时宜的传统乡土文化因子,顺应时展潮流,融合现代优秀文化因子,从而把乡村文化打造成具有独特韵味的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优秀乡土文化,从而使传统的乡土文化得以振兴。
二、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意义
(一)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价值引领。乡村振兴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组织、生态五方面统一协调发展的全面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在乡村振兴中起价值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形成乡村文化产业拉动乡村产业振兴。我国在几千年的农业耕作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各有特色的乡土文化,这种经过长期改造、传承和发展积淀而成的文化资源形成乡村文化产业,以此拉动乡村产业振兴。二是通过挖掘乡土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生态理念,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生态振兴。三是通过挖掘传统乡村社会中长期形成的治理智慧,如乡规民约、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淳朴民风等促进乡村组织振兴。四是通过挖掘古代商人长期在外闯荡过程中形成的“注重诚信”、“敢于打拼”、“勤俭致富”等的优良品质激发农民创业活力促进社会振兴。(二)乡村文化振兴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总书记强调:“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1]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漫长的农耕社会所积淀的农耕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的农耕文化是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和源泉,是中华文明流传至今生生不息的灵魂,传统的农耕文明在凝聚乡村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代表传统文化传承的农耕文明不断受城市文化的冲击,广大乡村地区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不复存在,淳朴、敦厚的民风逐渐衰落,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且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乡村的逐渐流失。因此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三)乡村文化振兴是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内在要求。总书记强调指出:“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民对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期盼有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步伐滞后,跟不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改变落后的农村文化面貌,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期盼和需求。
三、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途径
(一)助推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乡村文明水平。思想道德建设在乡村文化振兴进程中起着引领和指导作用。因此,乡村文化振兴首先要大力推进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提高广大村民和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高职学生可以利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借助于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优势,积极参加到乡村思想道德的建设中去。一方面,高职学生可以通过挂职锻炼等方式与深入各乡镇党支部,并与之结对共建,还可邀请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他们作新时代党的最新方针政策的专题报告,提高村民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和政治理论素养。另一方面,高职学生通过参与举办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帮助广大乡村群众树立正解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明辨是非,在传承优秀地方文化的基础上去其陈观陋习,全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跟时代步伐,真正做到“听党话,跟党走”。(二)助推拓展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乡村基层文化机构的建设与发展,这给乡村文化带来了新的活力,为乡村文化建设开启新征程,但还存在着文化资源缺乏、文化内容单一、文化建设可持续性不强的问题。高职学生社会实践的加入,可以拓展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一是高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文化资源,给予乡村文化建设的直接的帮助。二是高职学生通过开展以乡村文化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深入农村并协同乡村文化人员共同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增厚地方文化底蕴,增强地方文化自信。三是高职学生可以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帮助乡村建立电子图书馆,集合网上文化资源,这不但实现高职院校与乡村基层文化机构可共享图书资源,而且还能引领村民健康学习,拓展网络文化资源。四是高职学生利用自身社会活动面广和活动能力强的优势,向社会各界宣讲乡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向乡村文化机构捐赠、捐购其所需要的书刊资料,联系城市各类文化组织给乡村基层文化机构传经送宝,不断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三)助推开展乡村文化活动,提升乡村文化品位。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乡村文化活动进行,因此乡村文化活动是乡村文化发挥作用的主渠道、主阵地,对于提高乡村群众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文化活动具有天然优势。一是高职学生既可以为乡村文化活动出谋划策,也可以出人出力,协助乡村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具有朝气活力高职学生的参与不但为这些活动增光添彩,而且大大增强活动效果。二是高职学生发挥高职院校自身文化优势,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独立为村民举办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宣传活动。三是提升乡村文化活动品位,促进乡村文化活动繁荣发展,从“送文化下乡”到“种文化下乡”,发挥高职学生较高的文化活动能力,通过言传身教,帮助乡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提升组织和参与乡村文化活动的能力。(四)助推创建乡村特色文化,培树乡村文化品牌。乡村特色文化,既是乡村文化品牌的源泉,也是乡村文化中的精华,更是乡村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挖掘和创建乡村特色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高职学生可以借助本校具有文化研究资料和自身人才的优势,在开展社会实践时,协同乡村文化干部和当地有较高文化修养的行家里手,从历史、地方、经济、人文、区位等方面入手,挖掘或策划乡村文化品牌,寻找可以打响乡村文化品牌的路径和内容。具体可以通过查阅当地乡村文化的历史文献资料,通过文献资料疏理并挖掘当地乡村文化的特色和亮点,着力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名片。也可以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相关人物,深入了解乡村特色文化传承,形成相应的调研报告,为创建乡村特色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加强宣传推广,实现乡村特色文化与文化旅游、文化产品相结合,打造响亮的乡村特色文化品牌。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前景广阔。为了进一步地发挥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还需要高校、地方政府与乡村的通力合作,进行无缝对接,资源共享,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18-9-23(1)
[2].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4
二、创新内容
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主要围绕“三农”领域中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短板进行创新,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一是开发更多为农民创收的金融产品。围绕农村中的低收入群体和脱贫户,加大农村金融服务方面的支持力度,开发更多利率较高、风险较低的特色化金融理财产品,由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入户推广,不断提升农村贫困人员的财产性收入。二是扩大农村资产抵押、质押物品范围。逐步将农业生产设施、农民自住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活体畜禽、圈舍、养殖设施、特色农作物等纳入抵押、质押物品范围,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切实帮助农民提高融资能力。三是建设数字人民币惠农场景。加快推动农村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数字化服务水平。围绕农村的金融服务、日常消费、教育医疗等具体场景,搭建数字人民币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设立数字化支付钱包,在日常经营、消费中使用,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的金融支付环境。四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强研发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围绕我国农村地区的各类资源条件,加大农村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治理合同收益权以及基于碳汇数据的金融产品,设立农村碳交易服务平台,加大碳产品的交易力度,支持农村地区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乡村融资对于乡村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乡村振兴不是乡村自身就可以进行的,没有社会资本和政府的支持,乡村振兴就是一纸空谈。政府和社会资本需要针对乡村振兴策略制定新的政策,改革融资制度,增加对乡村经济团体的融资力度,为乡村经济发展积累经济实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发展进度。
一、乡村融资方面的概念
农村金融和城市金融共同组成了我国的金融体系,农村金融是指农村经济中资金的流动和融合活动,也是农村货币、信用、银行活动的总称,关于农村金融的研究主要是在研究这些活动的规律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农村货币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管理,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运作和各种民间经济活动运行。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农村是先于城市进行发展的,这是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最开始的体制改革也是从农村开始的,从改革开始,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富裕起来的农民手中也有了闲置资金,但是后来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都忽略了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出现了大量的乡镇企业,这些企业对于资本的需求很大,为了顺利经营,这些企业开始进行市场融资,完善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体制和规模。农村融资涉及到资金提供者和资金接受者两个方面,融资的意义是加强融资双方的联系和沟通,将闲置的资金重新进行分配,加快资金流动,促使资金带来更多收益。融资的前提是资金接受者有对资金的强烈需求,所以对于农村融资研究就要从资金需求入手,对于资金的需求也是根据经济主体的规模和目的进行分类的,按照这个条件可以将资金分成政府资金需求和非政府资金需求。农村非政府资金需求是指除了政府之外的各种经济组织为了顺利经营与金融市场和非政府组织之间进行资金流动的一种经济活动。农村非政府资金需求受到市场条件的影响,是一种客观的需求。但是政府资金需求最先考虑的是社会效益和成本。党和国家要求政府的一切活动都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并存、区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要求,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为准。因此政府的投资是充分考虑社会效益的,和企业从利益角度出发是不同的。政府进行的每一项项目都要评估社会成本和收益的平衡,这里的成本是指进行这个项目消耗的资源以及附带影响,效益是指这个项目可以给社会带来的效益,进行每一项乡村建设活动的时候,都要充分考虑成本和效益的关系,既保证对乡村的影响降到最低,还要达到乡村收益的最大化。一般政府对于乡村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水电设施、环境建设方面,这些设施都是大型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和人力,仅凭乡村自身的能力很难进行建设,政府投入资金可以极大程度上缓解乡村居民的压力,加快乡村振兴建设步伐。在融资方面,融资是资金提供者和资金接受者之间为了实现资源和资金方面的互补,进行的资金流动行为的总称。农村融资是农村方面接受社会或者政府资金支持的一种经济活动,通过融合大量的资金加快农村建设和发展,在融资方面也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1.互利性原则:农村融资坚持互利性原则,可以保证投资双方都得到预计的利益回报,资金提供一方通过提供资金获得一些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而接受一方通过获得资金和技术,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2.合法性原则:农村融资的过程中,要确保融资双方按照法律规定的流程进行融资活动,在政府和法律的监督下进行合作,确保整个过程合理合法,没有不正当的利益输送。3.公平性原则:在进行农村融资的时候,签订的条款需要保障双方的权益,确保双方可以通过融资活动得到利益,不能只实现单方面的利益。4.风险管理原则:任何的融资活动都是存在风险的,农村经济活动主体的抗风险能力相对比较弱,在进行融资活动的时候必须注意风险规避,需要在融资合同里充分标明风险措施,加强农村经济团体面对风险时的能力。在进行农村融资方面,我国的主要融资形式是银行信贷融资,银行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为农村提供资金的主体。在银行信贷融资这一方面,有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两种,是农村振兴发展比较常用的融资形式。随着农村商品化、市场化、货币化的深入,除了银行信贷之外还出现了资本市场融资这种形式。资本市场可以通过发行农业相关的股票债券等,对农村项目进行融资,还可以建立农村投资基金,为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募集资金对农业进行扶持,增加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可以帮助农村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发展,改变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得比例。
二、乡村振兴在融资方面存在问题
1.乡村优质项目少,管理成本高。乡村经济发展项目很多无法带来高额利润,一些基础的项目甚至无利可图,例如那些特色乡村还有搬迁乡村的经济发展项目虽然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但是在经济效益方面比较低。想要振兴乡村经济,需要加入很大农业科技成果,创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虽然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斐然,但是在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方面还比较薄弱,推广力度也不够,想要通过农业科技改革方面振兴乡村经济,需要投入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和资金,但是进行农业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投入大量的资本在短期内并不能取得收益和成效,农民对这些科技成果也不能充分驾驭,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很低。在提高绿色农业水平,进行绿色乡村建设方面,推行农业清洁生产项目,也无法取得很好的收益。对这些农业项目的管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成本,成本与收益失衡,融资方会面临投资失败的巨大风险。2.乡村担保资源匮乏,风险较高。乡村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时候存在困难,银行向乡村信贷需求者进行借贷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银行内部考核机制、风险承担机制、财政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经过综合评定,一般会选择拒绝给农村经济团体贷款。因此,在进行借贷活动时,银行会要求农村经济团体进行担保抵押,但是农村经济团体的资产积累比较差,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很多农村经济团体进行的是轻资产经营,没有银行要求的等价抵押品,导致农村经济团体很难进行贷款申请。银行即使给农村经济团体进行贷款,也会面临很大的风险。一旦出现不可控因素导致农村经济动荡,就会造成农村经济团体经营崩溃的现象,银行也无法收回贷款,造成银行方面不良资产积压,出现不良投资的现象。
三、探讨乡村振兴融资改革的思考
1.融资改革的必要性。农业生产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在资金投入和回收方面都是有季节性的,在进行生产投入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个时候就需要金融市场的补充,农村融资改革可以有效调节农业季节性资金状况,稳定农业生产情况,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想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但是推动农业科技的普及需要大量的资本,这种资本不是农民可以自己承担的,巨额的资本投入只能透过借贷的方式来进行,如果没有资本投入,农民只能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这样就会严重阻碍农业科技的进步。没有农业科技加入到农业耕作,就实现不了农业现代化。实现不了农业现代化,就会导致农产品市场受到冲击、竞争压力大等问题,对于我国国家发展也是存在不利影响的;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存在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两种,经济风险主要是价格变化或者国家政策的变化,自然风险则是指自然灾害等。农业生产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很低,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是致命的打击,农民收入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农民一般无法抵御自然灾害,这个时候农村融资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得到大量资金的支持,农民可以弥补损失,并且进行新的农业活动,农村融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农村比起城市,在基础设施方面还比较落后,很多农村目前还没有自来水,甚至有些还在使用落后的供电设备等,因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越发达,农民的生活水平就会越高,也就会有更充分的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不能只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进行建设,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还可以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消化使用,提高居民的收入增长,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政府的资本有限无法对所有的农村进行产业调整,这个时候就需要金融资本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本,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问题。农村融资在增加银行收入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虽然农业拉动经济增长的进度缓慢,但是总体来说农业生产总值是在不断上升的,农业贷款基本也是呈现上升趋势,对于银行和经济的贡献率也是在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农业贷款对银行业务来说是呈现积极影响的,也可以调整完善银行的经营模式,对于银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融资改革的途径及方式。在融资改革方面,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加强网络化手段的运用。通过加强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提供金融服务保证信息分布的广泛性,方便借贷双方可以有效迅速地搜集到信息,这样可以在降低宣传成本的同时给更多城乡居民提供消息来源,扩大金融服务的客户层次。乡村振兴也需要依靠互联网的渠道才能有效实现,互联网平台可以发挥数据的优势,带来更多的信息资源。银行也在不断加深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将金融业务网络化、便捷化,在乡村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可以提高乡村金融服务的电子替换率,降低服务成本。银行也要加快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步伐,和各大互联网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推进大数据金融服务,满足乡村居民电子支付的需要,进一步推动乡村现代化建设。
四、乡村振兴融资改革问题的应对方式
1.继续大力支持粮安工程。农业政策性金融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的目标,加大对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的支持力度,全力支持粮棉油收储。支持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积极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大田托管等农业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促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带动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收致富。政府要加大粮安工程的实施力度,在粮食储备方面给农村经济团体更大的支持力度,建立粮安工程基金,增加农业资金投入,促进农业现代化、科技化升级,提高粮食产量,贯彻粮安工程内涵。2.创新服务模式。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乡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合作化的态势,也出现了“企业+农民”“企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农民”“社会服务组织+合作社+农民”等新的产业模式,农村产业结构得到完善,为金融产业链的结构调整奠定基础,这样的产业模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为现金流提供服务,促进乡村企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是信息化和数字化,农村金融想要展现互联网信息化优势,就必须进行农村金融创新。3.多元化融资,降低融资成本。乡村振兴过程中还是需要政府的参与,政府需要主导发展规划、以及资金投入规划等,离开政府的作用就没有办法进行乡村振兴工作。各级政府需要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资金投入,规划一定的资金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提高乡村的自我再生能力,而且对于一些投资时间长但是收益比较少的项目政府要主导项目计划,这些项目很难吸引到社会的投资,由政府进行主导规划,才能帮助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在一些投资时间长、投入资金大的项目上,除了政府支持还需要向金融机构进行贷款,拓宽金融支持领域,解决农村融资难的问题。金融机构需要简化贷款手续,放宽贷款条件,给更多的乡村经济团体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团体进行投资;除了政府和金融机构之外,乡村振兴也需要农民参与建设,农民才是农村的主人,只有农民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工作,想要加强农民的参与程度,需要提高村集体和村民的经济收入,村集体的收入规模决定了乡村建设的规模,村集体需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立乡村集体企业,这样才能发挥村集体的作用,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为乡村建设提供经济基础,在进行乡村建设的时候,必须加强村集体的集资效能,创新集资方式,建立乡村经济活动基金,进行乡村经济项目建设。4.建立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和风险分担机制。在进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的作用,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企业的参与程度,简化担保流程,放宽担保条件,给更多乡镇小微企业获得担保借贷的资格,并且简化小微企业的担保审核手续,出台更多小微企业的担保产品,提高小微企业的政府性融资担保质量。政府也需要加强关于政府性融资担保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担保流程,给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提供法律依据。政府性融资担保企业也需要和银行建立合作关系,签订风险共担协议,实现风险共担、互惠共赢的模式。政府性融资担保企业和银行之间也需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建立审查小组,共同对申请贷款的企业进行资质审核,降低担保风险。通过风险共担协议,避免小微企业贷款方面的不良风险,对出现的不良资产进行按比例分配处理,实现政府性融资担保企业和银行在处理不良资产方面的联动作用,深化风险共担机制。
五、结语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加大对乡村经济的扶持力度,占据乡村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制定更多适合乡村发展的政策,同时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工程的资金投入,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企业的作用,扩大乡镇小微企业贷款渠道,放松贷款条件,使更多的小微企业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本,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乡村经济团体也需要发展自身经济,积极争取社会资本进行投资,为乡村振兴助力。社会资本需要加强对乡村经济的重视程度,积极推动融资改革,为乡村经济发展搭建更多平台,给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便利性条件,进行现代化金融改革,实现金融信息化,加快乡村金融信息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