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10:1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双百工程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国外农业推广理念的启示
目前,世界上农业发达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来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美国作为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建立了以高校为主导的“赠地学院”农业推广模式,即由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体系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心是高校(赠地院校或州立高校农学院),由高校统管全州的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业务。具体而言,就是州立高校农学院负责落实联邦和州政府之间的推广协议,向联邦推广局反馈信息;协调州级农业推广、教学和农业试验站关系,与农村社团保持联系;负责州推广计划的制订和工作安排,以及推广人员的调配、管理和进修等[2]。赠地学院教师的实用技术经过试验成功后向农民推广。“赠地学院模式”实现了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的紧密结合,提高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发展,是实行以高校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成功典范。通过学习美国的“赠地学院”模式,我国可以建立专家工作站来更好地进行农业科技推广,使先进的农业科技可以更高效地服务于农民,以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城乡统筹发展。
(二)专家工作站的内涵及运作机制
专家工作站指导对接县、区、乡、村搞好产业规划,培养一批农村科技人才,提高致富带头人的素质,形成高效农业规模化,不断提高主导产业的规模和层次,推动以高校为主导的农业推广工作的开展。专家工作站站长由专家教授担任,他们负责组建专家组、科技特派团等,并为农村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由专家工作站(组)聘任技术员,由专家教授培训技术员;由专家和技术员指导示范户生产经营等。具体地说,就是培养新型示范户带头人,由技术员指导示范户,以便带动辐射户;不断推广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帮助农户成立农民合作社等合作组织,以合作组织为载体,针对农户需求,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及产品营销策划的全方位产业化服务;通过企业(农产品专业市场、农民合作组织)等为农户产品提供包括营销在内的统一服务,农户通过农民合作组织等按企业合同要求进行规范化生产,让农户的生产基地转变成企业的“生产车间”,形成“专家工作站+公司(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运作机制。为使专家工作站有效运转,专家工作站要由市县(区)及科技农业部门与科教单位共同创建,为工作站提供办公场所、设备、培训、实验条件等;组建专家工作组,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经费保障等。科教单位一方面为地方推广系统如园区基地直接提供人才,引进研发新技术;另一方面培训地方农业推广系统急需的人才。地方推广组织也要为科教单位提供研发和试验示范条件。
二、专家工作站是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模式
(一)专家工作站可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目前我国“三农”问题主要有: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备,农村人口教育水平低下,农民生活负担增大,城乡之间的差距扩大等。当前情况下,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仍然在于促进农民增收,而鼓励农户采纳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是促进农户增收的一个重要科技支撑。张玉梅[3]的调查研究数据表明,近90%的农户认为采用农业新技术是致富手段,80%左右的农户认为采用新技术后增加了收入,并且在各个地区之间农户对新技术需求差异不显著。因此,面对广大农民对新技术的迫切需求,通过创建专家工作站这么一个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可以实现专家教授带着新技术与农民零距离对接,实现农业科技直通车全方位、多角度、及时地、长效地开展服务,从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专家工作站可以实现农业技术的有效转化
当前地区农业发展已经初步形成适度规模的产业化,经营形成了区域农业生产与产业化体系,这迫切需要技术体系与相应的产业技术体系零距离对接。国家对高校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也高度重视。据统计,2006至2009年,全国大专院校获国务院批准的中央财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立项数为257个,支持金额达16545万元,重点支持领域涉及循环农业开发与绿色社区,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农业生物技术及产品等诸多领域的项目。但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大多数高校缺少适合我国国情并形成长效机制的科技创新推广服务平台、模式与体系;另一方面,一些产学研合作模式还存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科学研究相脱节等情况。在新形势下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迫切需要建立专家工作站,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三)专家工作站可以培养科技创新与推广实用人才
长期以来,我国各类涉农高校纷纷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地从事农业科研和推广活动,并在实践中涌现出一些典型的推广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大院”以示范基地建设为中心,以科技培训和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的“一体两翼”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启动了“一院带一村,辐射一个县”服务城乡统筹发展行动计划(简称“111”计划),组织学校相关教师深入若干个乡村,通过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南京农业大学通过创建“专家工作站”,积极探索如何将高校具备的“教学和科研中心、成果的产生源、人才的培养源、信息的传播源”特点,以及拥有“人才相对集中、设备先进、学术氛围浓郁、创造力极强”的优势,引入地方并与相关产业结合,形成学校、企业、农民、政府多赢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以上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研究和总结这些宝贵经验,不难发现,在服务城乡统筹发展中,创建专家工作站可以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脱离,科学研究成果不符合实际生产需要,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和体系不够健全等。
三、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工作站的实践
(一)南京农大专家工作站建设的现状南京农业大学在多年的“科技大篷车”送科技下乡以及“百名教授兴百村工程”(以下简称“双百工程”)的基础上,围绕农业产业化、城乡统筹一体化新格局,于2006年在连云港辖区四县分别建立了“双百工程”专家工作站,2007年在江苏淮安创建了“南京农业大学科技入户”专家工作站,2008年成立了启东专家工作站。自2009年12月以来,南京农大又相继在江苏、海南、四川等地建立以成果示范推广应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一体化的专家工作站,以及以粮食作物、园艺作物、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动物疫苗、肉品加工为主的六个综合试验专家工作站,在南京农业大学还建立了专家工作总站。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条例,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产学研合作,激发广大师生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积极性。一方面建设了学校在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方面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为培养实用新型农林科技人才创建了平台,同时,架起了师生“围绕农民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走,帮着农民赚”的金色舞台,初步形成了高校产学研合作服务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
(二)南京农大专家工作站取得的成效截至目前,南京农业大学已组织上万名师生到专家工作站开展教学科研推广、社会实践和学生实习活动,有效地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与升级。据连云港市统计,该市近五年来新建养殖基地32个,栽培基地38个,示范园区19个,引进新品种290余个、新技术500多项,培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农技骨干3万余人,人均收入增幅比全市农村平均水平高出14.2%,农民人均收入增幅位于江苏省前列。在全国农村科普工作会议上,中国科协党组书记邓楠在讲话中表示“双百工程专家工作站”是一种创新举措,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平台,发挥了很好的引领指路作用,是一项真正的富民工程。江苏省委农工办牵头推广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工作站的成功经验。南京农业大学也把这些做法从连云港推向了苏北、苏中、苏南,并进一步形成了服务“三农”的新模式:专家工作站+合作组织+示范户+辐射户,专家工作站+龙头企业+农户,专家工作站+农业推广组织+示范户+辐射户,专家工作站+科技园区或产业园区+农户,专家工作站+村官园+农户,等等。其中,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教授创新团队与江苏新天地氨基酸肥料有限公司建立的“创新团队+产业联盟+企业+农民”的模式尤其可圈可点。在该模式下,通过建立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紧密结合国家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生物有机肥核心技术确定企业研发领域、确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服务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创造了学生、农民、科研、企业、政府多赢的典范。
四、农业高校促进专家工作站健康运行的作为
(一)加强领导,加快转化农业高校应明确和规范相关部门和院系组织教师开展农业推广的职责,推动校地合作,统筹发展。以促进与国计民生和农民增收相关的农业科技推广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信息的集成和传播,加快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普及。
科研能力是教师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尺。同时,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和层次反映一个学校办学的整体水平。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从2005年正式创办以来,科研工作已经历了初创期,现已正式进入稳定发展期,形势喜人。
一、回顾和总结
(一)科研工作的思路明确,措施得力
2005年学校处于创办时期,刘福生董事长即明确表示“高职不比中专,一定要发动教师搞科研”,而且配合当时的校长亲自组织科研力量,抓科研申报。2006年上半年已获得湖南省“十一五”教育规划项目的两项和湖南教育厅科研项目两项的立项,而且还获得了国家重点实训室的立项。以后科研项目逐年增多,到2008年现任院长刘平娥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大力推动科研工作,到年底参加教育部办学水平评估时已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个,专著7部,教材13部,并有一批科研和教学论文,可说科研工作初见成效。
2008年,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在接受国家教育部办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称号,表明学校在办学水平上获得了质的飞跃,而且董事长已有了创办本科院校的初步蓝图,对科研工作更加重视,并正式建立了专门机构“科研处”,做到科研工作有专人管理。2010年还专门配备了科研能力强的教授担任科研处处长,并明确提出“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的理念,积极出台了《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教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教研科研项目经费配套及工作补贴计算办法》等文件,从而使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发挥了激励和导向作用,调动了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科研成果斐然
在全院教职员工的努力奋斗下,我院形成了由教授、副教授带头,全院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科研的良好局面,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
首先是科研论文数量增加,截止到今天,全校师生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公开524篇(其中被EI收录的论文8篇,核心期刊论文27篇(CSCD收录4篇,CSSCI收录2篇)。在学院的重视下,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2008年23篇,2009年29篇、2010年47篇、2011年65篇,2012年143篇,数量连年攀升。
其次科研团队已基本形成。近年来,学院一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并资助教职工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另一方面加大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力度,尤其实施“高学历工程”和“高职称工程”以来,早在2010年董事长就提出了“双百工程”,即引进100个硕士、博士研究生,100个教授、副教授,到目前已引进硕士以上学历教师158人,副高以上职称101人,极大充实了我院科研的队伍。
二、问题与不足
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毕竟仍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科研队伍的培育需要—个过程,问题和不足也就显得比较突出。
(一)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不多
主要反映在论文成果,教材和专著成果方面,在项目成果上不仅数量有限,而且缺少北大版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板、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版论文,EI核心版来源期刊的国外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国家A类期刊更是凤毛麟角。所出版的专著和教材一般层次还不高,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人民出版社、三联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高层次出版社的出版物极为稀少,所获得的课题也还停留于省级课题,而且数量不多,所获得奖项也仅停留于省级三等奖,而且数量少。
(二)整体科研水平与本科学校的要求太远
作为一个本科院校,不仅要求整体水平高、参与面要大,科研成果的数量要多,而且要上层次,上水平,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各种科研奖励成果申报,教材职称评定上处于主动地位。但在这方面差距仍很大,因此,讲师还上得不够,副教授以上职称就更少。
三、展望与期望
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自成立以来,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已走过了不寻常的9年春秋,在全国人民建设“大美中国”的大背景下,前景广阔,但仍须努力。
(一)加强科研服务,进一步落实奖励制度
为了加强对老师们的科研服务,最近调整了科技处的人员配备,科研处处长由教授兼任,除配备科研专干以外,并另配备兼职干事协助。从目前来看,调整后的科技处工作效率很高,最近几周之内,已修改了科研管理和奖励条例四个文件,增加了有突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评审和奖励办法,指导和帅选了省科技厅项目的申报,经筹备又首次召开了这次表彰大会,并组织了60多篇论文推荐发表。
1培养目标
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是从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特点和学科特色出发,合理配置学校的教学资源,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和航海技术的学科交叉基础上设立的专业。学校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立足辽宁,面向黄、渤海,辐射全国,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为国家水产和海洋事业服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宽,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敬业、专业、乐业、创业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战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任务和要求,加强海洋渔业通信方面的特色教育。在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经多方调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并逐步完善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并具备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固定通信、移动通信及船舶通信等现代通信系统及设备的研究、设计、开发与应用的,具有海洋、渔业科学背景的人才。
2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优化
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课程结构,是教学思想、教育理念的具体化,也是实现创新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提高的保证。课程设置是否科学,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按照我校建设“蓝色大学”理念,构建了通信工程专业蓝色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坚持“加强通识教育、拓宽学科基础、凝练专业方向、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原则,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构建课内、课外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依照“浅蓝、蔚蓝、湛蓝、深蓝”的蓝色课程体系,用蓝色课程元素来承载水的精神与海的文化,延伸至涉海涉水教学内容要素。(1)浅蓝(通识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外语、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体育等),公共选修课(军事理论、健康与安全教育、选修课),公共集中实践环节(军训)。通识课程虽然不一定与通信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科学的思维、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健康的心里的人才,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基于学校开展课程建设的“双百工程”,从公共选修课着手,打造了蓝色海洋类、人文与社科类、艺术与体育类、自然科学与技术类共100门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其中蓝色海洋类公共选修课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海洋知识背景。(2)蔚蓝(学科基础课)包括复变函数、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等。学科基础课是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知识结构,为专业课程提供有效的支撑,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工程应用能力,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续学习专业方向课打下坚实的基础。(3)湛蓝(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电子线路仿真、电子线路CAD、移动通信、计算机通信、DSP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课、专业任选课(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随机信号处理、电视原理与技术、现代通信系统仿真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数据结构C、扩频通信、通信工程专业英语)。通过对其他高校相同专业的大量调研,反复论证比较,通信工程专业设立两个专业方向:通信工程(程控交换技术、船舶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多媒体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专业依托海洋信息技术,在船舶通信、船舶导航、海洋渔业3S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同时,紧随时代的发展,对部分课程进行压缩和调整,开设一些学生喜爱的,又能与现实接轨的课程,如扩频通信、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等选修课。(4)深蓝(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包括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线路仿真课程设计、电子线路CAD上机、高频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现代通信系统仿真技术上机、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实习、通信工程专业实习、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等。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对培养通信专业逐步树立工程观念、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强化实践环节,培养提高创新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将实践环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构建了多层次、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较好地保证了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实践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对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所有的实践环节围绕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展开,把实践环节分成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科技创新五个模块,模块之间衔接紧密、层层推进,为学生从入门到提高再到创新夯实基础。
3.1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模块主要依托辽宁省海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为主线,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融会贯通科学知识、促进创新思维为主要教学目标。加强基础课、主干课实验;实验内容优化配合,避免重复或脱节;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形成基本实验、选做实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组成的立体化实验结构;对含有实验的课程,加大实验教学在整个课程考核中的比例;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在2013版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都有体现。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有选择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仿真实验环节,以缓解实验设备和空间的紧张情况,有效扩展实验空间和时间,节省资金。
3.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着眼点是把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初步掌握设计的程序和方法。一般以单门课或课程群为主选择题目,它是毕业设计的初级阶段。课程设计教学中压缩验证性课题,增加能够体现设计型、综合型和创造性的课题。在课程设计教学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自行讨论方案,自己组织实施,给予学生自我发挥的余地,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造能力的锻炼创造条件。
3.3实习
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平台,以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工程意识和锻炼实际操作技能为主要教学目的,并且通过接触社会,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目前,通信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2个(人民4810厂,北京尚观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合作的企事业单位有18个(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同时学校也正在积极运作与通信公司合作。到企业参观实习和请企业技术专家来校讲座,通过参观和专家公开课的形式,使学生对企业文化、船舶通信及导航设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和本行业领域的前沿技术等有所了解,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3.4毕业论文
(设计)以学院各类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平台,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资料检索和收集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上有较大提高。为切实保障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①精心设计备选题目,组织开题报告。学生选题后,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查阅文献和撰写文献综述,并精心组织好开题报告,以保证毕业论文的先进性、可行性;②加强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以保证毕业论文在有限的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③建立毕业论文答辩规范和质量标准,在毕业论文答辩期间开展“毕业论文检查周”活动,有效提升了毕业论文的质量。④学校出台了《大连海洋大学本科生学位论文学术规范检测暂行办法》,针对毕业的本科生的学位论文进行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有效地杜绝了学术不端行为。
3.5科技创新
以各类兴趣小组和科技社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科研实验室为平台,学生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学研究等活动,使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低年级的学生专业基础还比较薄弱,鼓励他们参加兴趣小组或者科技社团,以增加学生对创新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创新的兴趣;高年级的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的竞赛,使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目前,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在教师有针对性的训练下,参加了“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结语
大连海洋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作为涉海高校的“非特色”专业,在复合性应用型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和挖掘自己的优势资源,发挥地方特色、行业特色;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身心素质培养的同时,主动适应国家和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新需求,抓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核心,对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使之更好地符合学校的定位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松松,郭显久,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51-52.
[2]刘冬,石焕玉,等.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5(29):72-73.
[3]江海,田春艳.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10(3):159-160.
江苏是中国的经济大省。2009年全省GDP为34061亿元,居大陆第二;全年人均GDP突破6475美元,与浙江并列全国第一。工业发达、城市密集、人多地少、南北差距大,是江苏新农村建设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而向农业之外找出路,向农业本身要效益,走“三化”发展“三农”道路(即以工业化化农业;城市化化农村;市场化化农民。特别要提高乡村规划水平,增强农村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把城市的文明成果向农村扩展。),是江苏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江苏的新农村建设有着自己的现实坐标:通过有效地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使农民逐步跟上城市生产、收入、消费、文明水平的步伐。
1.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农民增收难度增大,农业生产效率不高,是江苏“三农”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难点,也是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江苏的做法主要是大力发展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转移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通过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让高效农业帮助农民增收;放宽政策发展多种类型民营企业,增加农民的经营性和资产性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的标准,通过农村社保扩面增收。
苏北是全省“三农”比重最大、比例最高的地区,从人口、土地资源等要素看,盐城和宿迁一直是传统农业大市,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无疑更为艰巨。在实践中,两市在市场竞争主体与农民利益联结上探索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模式,如“一次收购、两次分配”的东台富安茧丝绸模式;“按股份分红,交易返利”的宿迁江鹏合作社模式等等。对苏北来说,今后还要以特殊的政策、创新的机制,吸引“三资”直接参与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工程。
目前,盐城市的高效种养业“双百工程”已开始启动(100个500亩、亩效益2000元高效种植业示范区、100个年效益10万元规模养殖示范户),同为苏北地区的宿迁市的全省首家外向型农业示范园区也已经启动建设。论文参考网。
高效设施农业的典型金坛市地处苏南,近年来,在江苏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的各项政策扶持下,在实施“近商、亲商、为商、富商”等各项招商措施下,农村食用菌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带动农民、社会生态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8年,全市食用菌总产量达2万多吨,生产面积超150万m2,产值1.2亿元,带动农户1500多户。生产有双孢蘑菇、高温蘑菇、金针菇、草菇、秀珍菇、杏鲍菇、茶树菇等10多个品种,生产模式有季节性生产、周年化生产、工厂化生产等。生态农业的核心形成了一条以双孢蘑菇生产为核心的农业废弃物降解链,使金坛农业内物质与能量实现了循环利用。金坛市双孢蘑菇生产年消耗水稻秸秆、畜禽粪便近4万吨,相当于8万亩水稻秸秆生产量,不仅有效地减少了秸秆焚烧和田间废弃现象的发生,还为水稻生产增加收入400元/亩,合计增收1600多万元。蘑菇生产废弃物含有较多的氮、磷、钾和有机质,还田又可减少近2000吨化学肥料的投入量,有利于对地力的培肥和农产品品质的提高。一般1亩大田可搭建双孢蘑菇集约菇棚1100 m2左右,平均亩产值达4万元左右,效益达2万元以上,是水稻生产的40倍。
2.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制建设,主要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同时大力做好法律宣传工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
江苏高度重视农村的法制教育与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知识。近年来出台并落实一系列保障农民利益的相关政策,群殴、暴力、集体上访、倚权仗势侵害百姓利益、侮辱人格等事件发生率大幅下降。论文参考网。普遍实行的村委民主选举,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今,纠纷、矛盾先由乡村2级司法人员调解,调解不成再对簿公堂,已成为群众的共识。和谐之风荡漾江苏大地。
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江苏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近年来,农村各级政府努力引导富余起来的农民、企业家、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利用传统的与现代的各类文艺形式,结合市场机制展示自我,愉悦乡邻,陶冶情操,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江苏高考录取率一直居全国省区第一,随着全民教育和群众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动了乡风文明,这也是农民素质提高的反映,体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眼下的江苏新农村,村道硬化、道旁绿化,外墙白化,村容整洁,初步实现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4.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
江苏以空前的力度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强化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公众愿望。
目前,江苏已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列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畴。重点支持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数次调高了农村医保报销比例,普遍加强乡镇卫生院(特别是苏北地区)的更新和设备改造,大力培训乡村医务人员,省市级医院的医疗卫生队伍分批深入到基层一线。
“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是人们的“戏言”;而“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则是许多农村随处可见的现实窘境。近年来,全省加快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步伐,积极开展以清理垃圾、粪便、秸秆、河道、工业污染、乱搭乱建和建立相应管理制度为重点的“六清六建”工作,把农村作为环境保护的主战场。论文参考网。水利部门则抓紧推进以水系环境整治为重点的河道疏浚、以解决因洪致涝问题为重点的区域治理、以改善山丘水资源条件为重点的水库除险加固、以节水增效为重点的农业灌区改造、以提高农民饮水质量为重点的饮用水安全等五项重点工程。
5.农民靠天吃饭的命运有望改变
江苏农业保险的试点险种范围不断扩大,涉及玉米、水稻、生猪、奶牛等种、养殖业。
根据保监会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方案》,本着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和自愿投保的原则,苏南常州市人保和中华联合财险公司推出的农业险,采取专业账户管理,保费补贴和大灾风险基金补贴制,面向全市范围内的农民提供专业的保险服务。该试点的种植业险种中,主要参保品种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玉米5种类,农户参保品种的推进面不低于全市种植面积的30%,财政保费补贴不低于60%。保险责任涵盖了我市发生较为频繁和易造成较大损失的灾害风险,如水灾、风灾、雹灾、旱灾、冻灾、雨灾等自然灾害以及流行性、暴发性病虫害和植物疫情等。
(二)课程体系、教学指导团队体系的构建为了建立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外实践综合创新平台,在水产养殖专业原有的生物类课程实验教学新体系的基础上,参考刘焕亮、赵文、何洁等人研究,在学院一级开展的工作就是组建水产专业学科课程的教学团队及构建水产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以学科课程为主干,每一学科课程由几门相关运行课程组成课程体系,如把水产专业相关运行课程整合成11学科课程,如水产增养殖学课程包含:内陆水域增养殖学、池塘养殖学(双语)、水簇动物养殖学、淡水养殖学、名特水产养殖学、海藻栽培学、海水鱼类养殖、淡水观赏鱼养殖;水产疾病学课程包含:水产动物病害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水簇动物疾病学、鱼药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包含:水产微生物学、水簇动物防疫检疫、水产动物免疫学、水产品检疫检验;水生生物学课程包含:水生生物学、饵料生物学、水簇观赏动物学、水簇观赏植物学;鱼类学与鱼类生理学课程包含: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鱼类生理学、鱼类学;渔业资源与捕捞课程包含:淡水捕捞学、渔业资源与环境、水生经济植物栽培鱼类行为学;渔业管理课程包含:水族产业经营管理、水产标准化、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休闲渔业、渔业经济管理;生态与景观工程课程包含:水簇馆创意与设计、水簇景观生态学、水质净化与处理技术、水产养殖工程、水簇工程设计、鱼类生态学;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课程包含:鱼类遗传育种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水产基因工程;科技论文写作与专业英语课程包含:科技论文写作、专业英语;生物统计附实验设计课程。
每一学科课程由一位老师作为负责人,运行课程则基本上由两位老师组成,这既加强了该课程的教学力量,也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为该课程的持续和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不同老师互相组成教学团队对教学内容上的融会贯通和避免重复能起到一定作用。教学指导团队体系的建设除了在课程上组建教学团队外,另外重要的是实行导师制和校院两级关工委的组建和运行。导师制是在2008级开始在新生入校时实行,主要是对每一位新生在入学时指定一位导师,从专业思想、学习方面、就业发展、科研实践等学生可能需要的各个方面给予学生及时帮助和指导,可以让学生参加导师的科研工作等。而校院两级关工委主要是由本专业和相近专业退休的有丰富教学经验且认真负责的教师组成,有一些还是同时担任学校关工委的专家。这些关工委专家在学校和专业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把关,成为学校开展教书育人的宝贵财富。
(三)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外综合实践平台之基地体系建设对于专业综合实践平台之基地体系建设分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展开。两个方面主要是指校内和校外,三个层次主要是指教学实习层次、科研实践层次、社会实践层次。校内综合实践基地方面,水产养殖专业的校内基地有面积103亩,其中有大的成鱼池、亲鱼池、苗种培育池、科研池,也有孵化环道及实验室与相关房屋设施,交通方便。近两年为了更好地开展科研陆续地扩建和添置了许多循环水处理实验槽。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方面主要有按照学校相关制度正式签订协议的水产养殖专业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如:湖南常德湘云生物公司、大通湖天泓渔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鱼类原种场、洞庭水殖公司、东江水库、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长沙市水产局等。以及多年来科研、教学等各方面有着深浅不同关系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如:湘潭水产科学研究所、宁乡水产局、常德市畜牧水产局等。教学实习层次是在校内基地和校外各实习基地及各实验平台内完成的。
科研基地方面主要是由专业老师的科研而建立的合作,如大通湖生态有限公司、益华水产公司等;学校双百工程基地也是当仁不让的成为专业教学、科研创新基地,如安化柞系溪水库等,每年基地都会安排专业学生到基地开展实习、科研等活动;科技特派员基地是近两年出现的新事物,为加速科技下乡和对贫困地区的扶持,湖南省及市、县都开始在学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挑选科技人员作为特派员的形式,进驻比较贫困或有一定发展实力的企业,来推动和加速其发展,目前水产养殖专业共有六位成员成为省市科技特派员(有三位湖南省省级特派员,三位长沙市科技特派员),这样他们所联系的基地同样成为专业的教学科研基地,为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科研提供了新的平台。社会实践层次主要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行在学校安排的地点、科研实习基地及家乡进行。每年寒暑假开展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则根据情况的变化,主题和形式有一定的变化,如有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和双百工程基地为主题的等等,都很好地为专业水产养殖学生提供了创新实践的平台。
(四)创新实践体系的建设创新实践体系建设方面目前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开展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以各种知名专业企业赞助和命名的创新班。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学校每年都进行,学院和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都会积极申报和投入,并每年都有一定项目获得学校立项;而以各种知名专业企业赞助和命名的创新班由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首创,一直都获得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好评。
(五)水产养殖专业本科学生实践创新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水产养殖专业本科学生实践创新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方面目前实行了毕业论文的考核细则,在专业技能和创新综合能力方面的考核评价体系由于涉及的部门和环节很多,目前还处于调查和讨论之中。
二、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外实践平台综合创新体系的创新和管理的初步成效
(一)教学生产实习在生产实习中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和创新事迹。例如,2012年2009级水产养殖学生李伟在湖南澧县竹天湖渔场进行生产实习,在实习期间把渔场的卫星地图、地形图、渔场的进排水系统画出来,一一进行了优劣对比分析,并对鱼苗的孵化培育程序进行剖析;另外在同升湖实习的学生将匙吻鲟胚胎发育全过程制成标本,做成ppt材料;还有几位学生一毕业就自己筹集资金,在长沙城边黄金乡一水库下方承包40多亩水面,进行观赏鱼繁殖开发、经营工作,目前进展相当不错;另外许多同学毕业实习期间由于专业技术掌握到位,每月可以获得2000-4000元不等的薪水,并得到所在实习公司领导的好评。
(二)专业技能教材建设水产养殖专业为建立校内外实践平台综合创新体系,针对每门专业课程都加重或重新设计了创新和综合实验,并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水产养殖技能学》一书。
(三)考研率、免推生近3年来水产养殖专业的考研成功率达33%以上,2013年考研率达52%。自2007年学校开始实行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政策以来,水产养殖专业已有11位本科生获得这样的机会。而报考其他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学生,只要上了分数线都会被录取,因为往届湖南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以其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高而被认同。
(四)大学生创新项目近几年来,水产养殖专业学生都会积极地申报学校的大学生创新项目,而且由于选题多与专业切合很好,并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成功申报的多。
(五)企业调查学院在2007、2008年对用人企业的随机调查中对毕业生专业知识和综合业务能力也展开了调查。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水产养殖专业对专业素质的要求较高,毕业生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在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方面,用人单位对我院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很满意,评价很高,在知识面和知识自我更新能力方面总体评价也较高。在文化素养的各项调查中,素养较好的毕业生均超过90%,其中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毕业生更是达到了100%。近年来,水产养殖毕业生的综合业务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较高,在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上达到良好以上的毕业生均超过了90%,其它各项指标也大多超过80%。
(六)毕业学生调查与发展1.毕业生认为现工作岗位能否发挥毕业生的才能如图1所示,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自己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只有极少数毕业生(6.7%)认为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才能。其原因可能跟毕业生定位、所处岗位有关。很多毕业生都认为可以通过现工作岗位合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充分发挥好自己的才能,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同时,部分毕业生已经进入相关科研单位、事业单位从事科研、管理工作,但大多数毕业生还是就职于企业,从事工作主要还是以营销、生产为主。这种就业状况与社会人才需求和相关企业的项目分布规律及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相联系的。2.毕业生对学校专业建设的评价从图2可看出,毕业生普遍对我院专业建设评价较高,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都较合理。毕业生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的评价为合理或较合理的分别占97.8%、93.4%、95.6%和93.3%。只有6.7%的同学认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不合理。3.毕业生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效果的评价从图3可知,有95.6%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教学的改革措施比较得力,能够适应发展的需要,仅有4.4%的同学认为学校教学改革措施不得力,不能够适应发展的需要。
(七)就业率尽管这几年来大学生分配日趋困难,但我校的水产养殖专业的就业率都在97%-100%间,一般每一个同学都有3-5个就业选择机会。有的学生甚至在签订毕业实习协议时就基本落实了就业单位,在毕业实习时就已经获得了较高的工资,开始了正式的上班生活,即便有没立即就业的,那也是因为要继续考研、手里已经有多个选择的单位拿不定主意或者期待有更好的选择。
三、存在问题
尽管我校的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外实践平台综合创新体系的建立与管理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目标的达成还有一定距离,而其中主要在政策、资金和观念等方面更需要花大力气和进一步深入开展工作。
(一)政策方面政策方面来说,主要是在目前的学校教学管理等过程中,政策的制定和人事、财权等集中在学校层面,学院的政策、人事和财权等比较少,更不用说一个专业了。因此,许多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和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措施和方法都难以开展。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就是,学生毕业前怎样来综合考核学生的创新和综合素质,并且这个考核的方法和成绩对学生有怎样的影响,怎样与学生的毕业评价和成绩联系等,这些都需要政策的支持。一个值得欣慰的事就是目前学校正在试行校、院二级管理,学院的自要比以前更大,这对后续的改革和试验很有益。
(二)资金方面在改革中许多措施和方法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有时候即使有政策支持而没有资金的配套,那么政策也就不能被执行,只能被束之高阁。如水产养殖专业在生产实习中,因为不同的鱼繁殖和孵化时间不一致,在实习中实习内容比较难兼顾,一个实习小组一般只能开展一类鱼的实习环节;实习时间的安排尽管已经考虑到了气候、季节因素,但实际操作中仍然还会出现需要进行课程调整等情况。目前,我校在实践环节一个不容忽视的事情就是,生产实习经费和毕业实习经费近20年来都没有变化,生产实习经费为80元/人,毕业实习为110元/人,分配到每位学生身上时还要扣除学院和系一级的管理费用、教师指导等费用,到学生身上所剩无几。这样数目的费用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是适合的,但目前物价已经上涨了十几倍以上,由此可见,资金方面的缺乏是相当严重的。当然这种情况在同类院校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三)观念方面一些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还是值得商榷的。他们的观念中认为办学就像办产业一样,办学中投入的费用要在短期内获得实实在在的产出,最好是低投入高产出,就像文科类专业一样,新办一个专业并不需要多少投入就可以获得很好的回报。而传统的农业类专业要很大投入,产出也并不能在短期内见效。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外实践平台综合创新体系建立教学改革项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政策方面学校甚至教育部可以考虑给予一些专业在培养目标、质量要求等重要事情上确保的前提下,对如何达到这些目标和质量要求的教育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给予一定的自由和权限,就像目前部分学校可以采取自主招生一样。
(二)资金方面学校应与时俱进,增加在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的投入,这样像水产养殖专业这类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可以在内容和时间上更充裕地进行安排。如学校和实习地的指导教师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相关专题的讲座和交流,实习学生或小组应该带着一些调查报告、观察和小实验等项目进入实习单位等。
一、宁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特点
(一)宁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宁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1980年兴办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起,目前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据统计,截止2004年底,宁波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9153个,总投资371.60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l1.8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9.6亿美元。外商投资成为宁波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二)宁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
宁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起了很大的作用,并呈现出以下特点:(1)投资规模:外商实际投资稳步增长,尤其是2000年开始,宁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呈现新一轮大发展的态势。大项目投资又有新突破,2004年l—9月份新批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17项。(2)投资方式:已由中外合资经营为主转向以外商独资经营为主。2003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合资项目520个,合作项目14个,外商独资项目达到674个。(3)资金投向:外商投资行业集中度仍然较高,但产业结构有所优化。第二产业吸引了绝大多数的实际外资。200年宁波外商投资项目共1209个,其中第一、第二产业为1154个,第三产业为45个。与此同时,外商投资可持续发展理念日趋显现。(4)资金来源:以亚洲国家和地区为主,近两年,日本和韩国对华投资项目和投资金额增幅明显。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欧洲的德国、英国,北美的美国、加拿大等,增长较快。(5)地区分布:南北差距比较明显。鄞州、余姚、慈溪、北仑、镇海等县(市)、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要大于南区的奉化、宁海、象山。(6)引资方式:重新整合、利用民企的闲置厂房和土地资源正成为宁波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宁波民营经济发展快、竞争力强,借助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市场机制和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可以提升产业层次,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而民企的不断壮大,产品、市场的不断成熟和稳固,也可以吸引境外企业与民企合资合作,这是“双赢”。
二、宁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苏州的比较
(一)总量比较
宁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总量上与苏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2003年宁波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7.3亿美元,虽然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排名第五,但与排名第一的苏州的68.05亿美元相比,差距达近51亿美元之大。1998年到2003年6年苏州累计合同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为1616.9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232.22亿美元,而宁波这两项指标则分别只有96.5亿美元和53.55亿美元,不及苏州2003年一年的合同及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可以看出与苏州相比,不管是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还是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宁波总量偏低。
(二)外商直接投资构成、投向比较
无论是苏州还是宁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以亚洲国家和地区为主,欧美国家为辅。以2003年为例,在两地投资处于前十位的国家或地区,有七个国家或地区相同,说明两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结构单一,外商直接投资来源过度集中。同时宁波和苏州的外商直接投资投向也较为一致,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
(三)外商直接投资的幅射影响、带动力比较
从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的贡献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在缓解两地建设资金短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经济的参与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宁波与苏州相比,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宁波市经济的贡献度还不高,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大。一在涉外税收占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上,1997年以前,两地比重差不多,但1997年以后,无论是在绝对值上还是在比重上,苏州都高于宁波。二在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上,宁波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徘徊在15%左右,2003年也只是17.17%,而苏州这几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在45%左右,说明宁波投资增长中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明显不如苏州。三在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比莺上,宁波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比重偏低,长期徘徊在30%左右,而苏州外商投资企业自营出口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出口的比重从1996年开始就达到60%以上,2003年更是达到86.3%。这说明宁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发展外贸的拉动作用也明显不如苏州。四在三资企业从业人数上,从三资企业从业人员在城镇从业人数中的比重来看,宁波和苏州两地的比重差不多,近几年都在40%左右,这说明两地通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带动就业的作用都差不多。
三、宁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面临的困难
宁波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相对落后,这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错综复杂的主、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够高
对利用外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全局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政策措施不力。长期以来,宁波对利用外资的作用的认识主要停留在解决建设资金不足这一点上,而对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出口创汇和产业创新等方面的认识不足。不仅领导重视程度明显偏弱,而且支持、鼓励利用外资的地方性法规、政策少,与周边省市相比,往往落后一个节拍。
(二)配套条件不够强
宁波生产力布局比较分散,生产要素积聚程度较低。外资项目,特别是一些大项目的进入,一般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当地有没有大量的可用人才,信息是否灵通,企业配套资金能否保证,相关行业是否发达,市场潜力和辐射能力有多大等等生产要素供给方面的问题。而宁波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工业布局呈现“低、小、散”的状况,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地区布局分散。1988年财政体制改革后,浙江实行了“省管县”的财政体制。这种体制虽可调动各县的积极性,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加剧了生产力布局的分散局面,各县(市)产业结构雷同、低层次竞争,不利十生产要素集聚。加上全省城市化进程慢,小城镇数量过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如2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广东有31个,山东有27个,江苏有22个,浙江仅有8个。这样,必然造成浙江工业企业布局重复雷同、生产配套半径过大、生产成本过高,不利于质量的控制和要素的集聚,一些大型外商投资项目难以落户。
(三)工作体制不够顺
宁波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翼,包含在上海经济圈范围内,但是长期以来没有做好接轨上海的文章。全市的外商直接投资工作机构不够稳定,专业招商队伍力量不足;管理体制不够统一,项目管理、招商工作、外企管理都比较分散;招商水平还不高,招商引资的成本较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招商网络不够健全,招商方法不够灵活,大项目批准难,公关手段少,变通方法少。
(四)投资环境不够优
有关政策的科学性不够,透明度、稳定性不高,可操作性不强,政策编纂不及时,优惠政策承诺随意性过大;法律制度还难以满足外商对投资保障的心理要求,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监督不力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外商的税外乱收费现象仍时有发生,涉及外商的经济纠纷发生频繁,外商投诉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增多。
在服务机构建设上,除宁波开发区、保税区外,其他各县(市)区、各级开发区都没有建立完整的投资服务机构,市里虽然成立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但服务、协调的制约很大。各地重招商、轻服务,不能为外商提供咨询、注册、建设、经营全过程、全方位专家式服务。服务工作不够深,服务效率不够高。
(五)舆论宣传效果不够明显
与沿海其它省市相比,广东的招商重点为港澳,福建为台湾,上海为欧美大公司,江苏为新加坡,山东为日本、韩国,目标均比较明确。而宁波始终没有在招商的重点国别上有明确的定位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部分招商队伍走马观花,打一枪换个地方,钱花了不少,效果却寥寥。在招商项目准备方面,宣传资料十分简单,引不起外商的注意;项目资料也难以集中。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和部门协调等方面的原因,符合浙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导向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库,喊了多年始终没有建立和完善起来。国家级新闻媒体对宁波的宣传力度与大连、青岛、苏州等城市比相去甚远,宁波主要媒体很少有外语节目或宣传国外先进技术信息的专门栏目。
四、宁波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一)宽领域有重点地利用国际资本。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投向传统农业改造、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农产品加工、水产品养殖加工等特色农业领域;重点吸引外商资金投向电子信息、现代医药、石化、纺织、服装等五大标志性产业,交通运输设备、先进装备制造、新型金属材料及制品、造纸业及纸制品、家用电器及设备、食品arms0造等六大成长性产业;抓住我国开放服务业的契机,加大科研服务、管理咨询、工业设计、现代物流、金融租赁、教育培训、文化传媒等现代生产型服务业和房地产、医疗保健、休闲旅游等新兴服务产业领域的引资力度。
(二)做好跨国大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作。目前宁波的企业建设中,港澳台中小企业存量投资已经很大,今后引进国际资本的重点应放在跨国大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上,争取更多国家的大公司、大集团来投资设厂,并促进已投资跨国公司积极增资扩股。要制定更为完善合理的激励政策,促进国外高技术企业来投资,以提升宁波的工业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优势。
1引言
中国加入WTO后,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卷烟的“百牌号”战略,到“两个‘十多个’”战略,通过联合重视和严格的市场管理,来重点培育一批强势品牌,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但与国际卷烟品牌相比,中国卷烟品牌在规模实力和市场集中度等方面仍然差距很大,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急需提升。
本文在分析中国卷烟品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就品牌培育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并以安徽中烟“黄山”品牌培育为案例进行了分析。
2中国卷烟企业品牌培育现状
2.1中国卷烟行业现状
中国卷烟行业呈现出良好的整体发展态势,为中国卷烟品牌培育提供了良好的行业政策和市场环境。
首先,烟草行业成为国民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中国烟草加大改革和整合力度,出现了以上海烟草、红塔烟草、红云红河烟草、湖南烟草为代表的烟草巨头,烟草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在不断提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烟草行业为国家税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烟草行业全面导入品牌战略。烟草行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行业品牌的集中度日益提高,烟草行业关注的问题已经从如何“做产品”变成如何“做品牌”,如何进一步“做大品牌”和“做强品牌”以及如何进一步“培育品牌”和“维护品牌”。“中华”、“云烟”、“玉溪”、“芙蓉王”、“双喜”、“利群”、“黄山”等全国性重点骨干品牌得到较好的发展,烟草企业生产经营主体实力得到增强。
第三,烟草行业新型工商关系逐渐建立。国家烟草管理部门对新型烟草工商关系提出了要求:建立新型的工商关系,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以提高中国烟草总体竞争实力为主要任务。目前,烟草行业工商协同营销的新型工商关系已经初见成效。以安徽烟草为例,2007年,安徽烟草共同实施黄山品牌“双百工程”,工商协同,共同推进,黄山品牌全年销售黄山品牌卷烟105.5万箱,单品牌实现调拨销售收入超过120亿元。
第四,烟草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从目前的烟草品牌管理工作来看,为了局部利益,地方工商企业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现象还依然存在,对卷烟产品全国范围内的正常流通和卷烟品牌的健康成长设置了障碍。区域性的限制和保护不仅无法培育大品牌,反而将使一些烟草品牌因为地域优势而降低市场竞争力。
最后,中国烟草企业面临严峻的国际化竞争,WTO和WHO的影响日益增强。目前,世界烟草业的发展呈现以下几大趋势:一是世界烟草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企业规模越做越大;二是世界高端烟草科技和人才成为未来烟草行业竞争的焦点;三是兼并重组、整合再造、改革创新成为世界烟草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世界烟草企业正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跨国经营方向发展。在WTO、WHO的既定框架内,如何参与国际化竞争,将是中国烟草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2.2中国卷烟品牌培育现状
在行业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引导下,通过卷烟企业对卷烟品牌的不断培育,中国卷烟市场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卷烟品牌,并且中国卷烟企业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中国卷烟品牌培育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品牌发展“强者趋强”,重点骨干品牌持续扩张,高端品牌加速发展,对行业发展的贡献度越来越大。
受市场竞争、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的综合作用,卷烟品牌数量不断精简压缩,品牌集中度持续提高。2008年,国家烟草专卖局首次提出了确立全国性重点骨干品牌的品牌培育思路,同年7月3日,《全国性卷烟重点骨干品牌评价体系》出台,在百牌号的基础上评选出中华、云烟、芙蓉王、玉溪、红塔山、苏烟、利群、黄鹤楼、七匹狼、黄山、南京、双喜等一批重点骨干品牌,对这些品牌实施重点考核。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卷烟品牌的集中,这些重点骨干品牌对行业发展的贡献度将越来越大,支撑作用也将越来越强。
与此同时,高端卷烟品牌也加速了发展的步伐,“华溪楼王”是中国高端卷烟市场的代表。“中华”、“玉溪”、“黄鹤楼”、“芙蓉王”是中国高端卷烟市场的主导力量。各大品牌近两年销量见图1所示。高端品牌的加速发展引领了烟草行业的品牌发展趋势,对行业的贡献度持续加大。
(2)与国际卷烟品牌相比,中国烟草品牌在规模实力和市场集中度等方面差距很大,国际竞争力亟待提升。
国内烟草企业,就盈利能力而言,中国烟草远远高于跨国烟草公司,但这是以专卖体制保护和相对较低税负水平为前提的。很多发达国家的卷烟销售税收率(各项税收占卷烟零售价格的比重)已经超过了70%,以中国卷烟品牌目前的成本控制状况,如果卷烟税收提高到发达国家水平,绝大部分品牌将出现大幅亏损。
当今世界烟草市场基本上被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和日本烟草三大公司所把持,三家公司的卷烟产量已占到世界卷烟总量的41%。中国烟草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仅为16%,而美国该指标达到96%。近年虽然中国一批重点骨干品牌竞争实力显著加强,但与国际卷烟品牌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以国内烟草的佼佼者“红塔山”和“中华”两品牌为例,2007年数据显示,“红塔山”的市场集中度为2%,而世界第一品牌“万宝路”的市场集中度为61%,且前者的年产量还不到后者年产量的10%。2006年“万宝路”的销售收入超过300亿美元,“中华”的销售额为39亿美元,仅为“万宝路”的12%左右。
2.3中国卷烟企业品牌培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卷烟品牌培育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中国卷烟品牌导入时间较短、长期的烟草专卖、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导致中国卷烟企业在品牌培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1)在品牌规划层面,中国卷烟品牌的定位意识非常强烈,存在的真正问题是“定位”理论的滥用和误用。表现为定位更换频繁、定位同质化和定位不清,盲目开发形象品牌等,从而导致品牌个性在市场和消费者心目中难以建立较为稳定的品牌形象,投入巨大,收效甚微。
(2)在品牌体验层面,许多卷烟企业都已经开始借鉴关系营销、事件营销的策略,但是中国卷烟企业具体执行层面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烟标设计无法真正凸显品牌个性。随着《公约》对烟草企业宣传渠道的制约,烟标成为烟草品牌传播最有价值的媒体。虽然一些具有品牌意识的中国卷烟企业越来越注重烟标设计对于塑造品牌个性化形象的重要作用。然而,通过烟标设计传达个性和内涵的卷烟品牌仍然不多。
其次,事件营销、关系营销缺乏长期性、系统性科学规划。中国卷烟企业实行体育营销不乏成功者,如红河找到了与其品牌核心“刚毅、永向直前、现代男人魅力”高度吻合的运动——赛车,赛车“刺激、惊心动魄、男人的梦想、现代感”的体育内涵可以更好地传达其品牌核心价值,塑造其品牌个性。但是大多数卷烟品牌的体育营销都较幼稚,缺乏长期规划,无法实现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
(3)在品牌管理层面,卷烟企业已经具有了品牌培育的初步经验和知识,但是很多卷烟企业缺乏长期品牌资产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忧患意识和战略思想,片面追求知名度。
目前,在国内卷烟品牌也出现了如中华、玉溪、芙蓉王、黄鹤楼等在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两方面都有杰出表现的案例,但仍然有不少卷烟品牌片面追求品牌知名度。品牌发展困境重重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品牌资产内涵的认识不清,对目标消费者、对于品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大多数烟草企业的短期销售目标、不断扩张产品线等销售行为也导致品牌资源分散,品牌目标市场界定不清,品牌忠诚度下降,模糊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
3中国卷烟品牌培育策略
3.1运用“品牌原型理论”塑造品牌个性
所谓“品牌原型”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玛格丽特·马克和卡罗·比尔森提出,是指某一品牌要打造的专属形象,并让这个形象成为满足目标受众内心渴望的符号,品牌原型能够引发消费者深层的情感,让一个品牌能够在消费者心中“活起来”。
玛格丽特·马克将品牌原型分为四类12种,向往天堂(天真者、探险家、智者)、刻下存在的痕迹(英雄、亡命之徒和魔法师)、没有人是孤独的(凡夫俗子、情人和弄臣)、立下秩序(照顾者、创造者和统治者)。
品牌原型是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褪色的,它们来自人类深层次无意识的原始记忆。关于品牌原型理论如何构建品牌个性,笔者将在安徽中烟“黄山”品牌培育的个案中进行详尽分析。
3.2个性化烟标设计和构建品牌形象识别系统
品牌形象塑造主要包括两种:个性化设计和构建品牌形象识别系统。
个性化烟标设计是设计与目标群体个性特征和审美取向相符合的烟标。这能让消费者清晰把握视觉形象所传达的品牌个性特征和产品特征,可以迅速引起共鸣和认同,从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为了达到烟标设计构建和传达品牌个性的目的,烟标设计要遵循的原则是:
一是与品牌形象和品牌格调相吻合,实现品牌形象视觉的统一性和丰富性。
二是要提供文化附加价值。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消费者提供超越物理属性的文化附加价值。
三是符合现代审美要求。包装设计要把握21世纪消费者的审美趋势,通过个性化设计引领一种时尚。
另一个品牌形象塑造方式是构建品牌形象识别系统。个性鲜明的品牌形象识别系统,是品牌形象资产的一部分,是消费者对品牌的第一印象、第一概念,也是品牌能在众多同类品牌中能够一眼就被识别的清晰面孔。个性化品牌识别系统包括品牌视觉、品牌行为、品牌声音等几个部分。其中品牌视觉识别系统的建立是重中之重。品牌视觉识别系统,以品牌标识为核心,由品牌视觉基本元素、品牌视觉应用要素、再生资源等构成。
3.3盐模式品牌传播和360度品牌传播
在品牌体验层面,采用盐模式品牌传播和360度品牌传播模式。
品牌体验方式一:盐模式品牌传播。盐模式传播是体验营销的一部分,产品通过该模式传播以后,相应的品牌信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使得他们会很冲动地去买你的产品,事件营销是盐模式的主要载体,对于烟草品牌来说,盐模式品牌传播是值得探索的品牌传播新途径。
品牌体验方式二:品牌360°传播。品牌360°传播由奥美提出,是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的深入和延展。360度品牌传播从解决问题入手,用量身定制的方案解决问题。针对“品牌挑战”,很可能解决方案根本不是“广告”,而是员工培训、公共关系或更好的销售渠道。在烟草品牌的传播过程中,通过运用360度可以很好地明确传播目标,界定传播信息、选择传播手段、深入与消费者沟通互动,实现品牌传播面的扩大和消费者沟通的深入。
4案例:安徽中烟工业公司“黄山”培育之路
在中国烟草行业大规模的工业企业重组和品牌整合运动的时代背景下,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先后完成了蚌埠卷烟厂、合肥卷烟厂、滁州卷烟厂、芜湖卷烟厂、阜阳卷烟厂的联合重组。2007年1月1日起,皖烟、迎客松作为子品牌,联合进入黄山母品牌,实现黄山与皖烟、迎客松的“三合一”。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对大“黄山”品牌进行了精心培育,以下将从品牌规划、品牌形象、品牌体验等几个方面进行案例分析。
4.1品牌规划层面:挖掘品牌原型,创造品牌个性
黄山品牌的广告语“一品黄山,天高云淡”,着眼点依然更多放在黄山的自然境界上,而在新品牌核心价值的提炼中,安徽中烟从“大黄山”的视野和格局出发,将黄山放在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河流中,将“黄山”放在东西方文化的特征和比较上,探索到“黄山”不仅仅是山之极品,美之图腾,更是民族图腾、东方象征,浓缩了东方智慧。
在品牌核心价值的创意上,超越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黄山物质层面的一重参悟,挖掘到黄山人文和精神层面之真谛,构建起由“自然世界”、“人文世界”和“精神世界”三大维度构成的黄山本质认识和参悟系统。
在重新探索黄山本质的基础上,安徽中烟应用了“品牌原型”理论来进行“黄山”品牌核心价值提炼和品牌个性塑造,即将“黄山”品牌人格化。在“品牌原型”理论提及的12种原型中,安徽中烟基于对“黄山”的本质认识,从“智慧”、“君子”、“感悟”等抽象词汇出发,赋予“黄山”以“智者”的品牌原型,并且对“智者”的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黄山”所象征的“智者”是有大智慧、宽怀,对人生具有本真的感悟,并实现着生命超越的人,清晰界定了“黄山”品牌形象的内核。
从“智者”品牌原型出发,品牌广告语升华到自然、人文、精神三者合一的智者境界——一山一世界,一座山悟出了一种境界,一座山启发了一个世界,一座山凸显了万千世界。
4.2品牌形象层面:规范品牌形象,彰显品牌个性
品牌形象塑造一:推出黄山新视界。
黄山(新视界),是黄山品牌诞生50周年之际,安徽中烟公司开发出黄山品牌巅峰之作,是安徽烟草最高端的一包香烟。
黄山(新视界)在开发过程中,安徽中烟采用最佳优质烟叶,采用最好的技术力量,选用目前最高的技术平台和加工平台,突出体现产品的自然味、醇和香,黄山(新视界)同时采用“低温慢烘”的柔性醇和工艺,保证产品香气高雅而醇正。
黄山(新视界)的设计,遵循“简洁”、“大方”、“强化品牌识别”的现代设计思维,紧扣黄山品牌“一山一世界”核心品牌价值。黄山(新视界)也是一个文化符号,体现尊崇和华贵,同时凝聚着黄山品牌的升华和创新,黄山品牌深刻内涵的文化符号。
品牌形象塑造二:出版《黄山世界》品牌杂志。
安徽中烟定期出版《黄山世界》品牌杂志,《黄山世界》杂志丰富和传达了黄山品牌内涵和个性,成为联系品牌与消费者、渠道商、终端的桥梁和纽带。
4.3品牌体验层面:举办体验活动
品牌体验层面,举办“2008年黄山杯斯诺克国际对抗赛”,进行盐模式传播,让消费者体验“黄山”品牌个性。台球运动不仅是体力技术上的运动,同时也是智力上的竞争,香烟在此时此刻真正成为了智慧引擎,思维的动力。而黄山品牌以“智者”为原型,智慧、进取、成功诠释了黄山品牌的深刻内涵。因此,台球运动是黄山品牌在搭建体育营销传播平台上绝佳的载体。
他,就是西城小学书记、中学高级教师____。一位立足乡村教育二十余载,在三尺讲台、半亩方塘里书写了二十多个春秋的小语教师。一位出类拔萃,成果辉煌的乡村教师代表——
____市中小学特级教师
____市优秀教师
____市特级教师献课先进个人
____市骨干教师
____名师
____市十佳班主任
____市小学语文赛课获____市一等奖
……
先后荣获全国、省市、区县级各种奖励100多次,编写国标本教参、发表文章40余篇(或本),用观摩课、示范课、专题讲座、单独或合作指导等形式培训教师近20000人次,辅导学生在参加镇级以上组织的各种学生竞赛中有100多人次获奖,多篇学生作品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唤醒自我,弹奏乡村情怀的小调
1988年,那个夏末秋初的下午,天空湛蓝湛蓝的,清澈悠远。18岁的____老师挑着简单的行囊,沿着弯曲的乡间小道,崎岖的山间小路,经过3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缓慢而艰难地来到了条件艰苦的乡村小学——____小学。
到达目的地之时,人虽已疲惫至极,全身骨头像散了架似的。但想到终于能养活自己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感油然而生。此时,学校前面山峰上那一轮孤独的夕阳,正静静地燃烧着。血色黄昏中,一群归雁下面,一片片错落有致的田块,三两个、七八个庄稼汉子正在抢收稻谷,“梆梆梆”的打谷声隐隐约约。好宁静啊!这就是他工作的第一驿站!
白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功课,玩老鹰捉小鸡,算是留住了所谓的“喧嚣”;夜晚,万籁俱寂,一支烟,一杯茶,一张过时的报纸陪伴他;春暖花开之时,和孩子们春游、爬山、斗鸡;冬天来了,和孩子们一起躲在墙角里挤“油渣儿”,嘻嘻哈哈在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
天冷了,热情好客的乡亲请去喝两杯老白干暖暖身子;杀年猪了,淳朴憨厚的家长请去吃一顿丰盛的刨猪汤;天寒地冻时仍到学生家中去家访,和他们一起吃红苕饭、喝包谷酒,烤青杠碳火、看黑白电视……
从农村走出来再回到更加艰苦落后的农村,袁老师也犹豫、彷徨、迷茫、失落,渐渐地人也松懈,激情不再,游戏乡野,垂青田园,河边垂钓,寄情山水,用时光消遣人生,消耗自我……
然而,特级教师蒋家彬的一次送教下乡活动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那是90年的阳春三月,蒋老师用一张小手绢作为唯一的教具、玩具,与四年级的乡下孩子一起玩手绢、绢,整节课教师教得轻松,孩子们学得愉快,在和谐、融洽,充满童真童趣的愉悦氛围中,在谈笑间,师生合作完成了一次非常精彩、十分完美的习作课。随后,蒋老师的专题座《特级教师的成长之路》都深深地震撼着他的心灵。他猛然发现,原来课可以上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原来乡村孩子可以这么纯真、这么可爱!原来乡村的田园可以充满这么多的睿智,这么多的情趣!原来特级教师就是这么走过来,这么炼成的!他似乎有所悟,自己为啥不可在这乡间田园有所作为呢?
于是,乡村生活让他洗去浮华,面对现实;让他更加顽强与坚毅;让他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不敢苟且;让他又开始了新的教育之旅……
熔铸师魂,奏响乡村师爱的旋律
在乡村小学,袁老师既要当班主任,又要当辅导员,他捧着一颗爱心,无私洒向孩子,以自己的品行为学生做榜样,乐于当好“娃娃头”,甘为班集体灵魂的塑造者和领路人。谁有困难他总是热情相助;谁生病住院,他总是带头看望;谁思想有了疙瘩,他总是耐心引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情的流露,情感的沟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家长着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普遍都较差,那时几乎每个学期开学,班里都有几名家庭相对更为困难的学生交不上学费,他当时的工资只有八十几元,每学期头两个月的工资几乎都替他们交了学费,一共交了多少,他自己也说不清了,但他爱人曾说过这样一件事,教了四五年书的老公,结婚时存折本上只有3.18元,也因为没有积蓄,他们没能请客吃饭,更不说举行什么仪式了,扯张结婚证、两床被子抱在一起就算结婚啦!学生周存华父亲早亡,母亲年事已高,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为了让周存华好好上学,袁老师为他送钱送物,无私相助,帮助其完成学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家长有的思想观念仍很落后,认为女孩子无需读书。有一次,一位女生崔长莲缀学,他沿着崎岖的山路,在泥泞的羊肠小路上一步一滑地走了二十余里去家访,了解到孩子是因为家庭困难,母亲又只认“我没读书不也照样活了四十多岁?”这个死理。他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给崔长莲交上学费,并用自己真诚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家长。她母亲表示:有你袁老师,我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送毕业。____报曾在“名师风采”栏目以《师德标兵》为题介绍了他的优秀事迹。
在班队工作中,他开辟的“校园热点”、“道德竞跑 日记接力”、“新闻快餐”等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为学生开展的“金秋十月话家乡”、“小小艺术节”、“辩论赛”、 “家庭小报”、“书香伴我成长”、“一歌一享一提醒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提供了宽广的舞台。他一贯坚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他认为细节是一种无声的示范,对小学生来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像弯腰捡起一张纸屑、主动回答学生问题、整理好自己的办公桌等,都是“道德教育”的教材,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你丢掉的是垃圾,我捡起的是品质”成为他和学生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他创造的班主任工作“‘严、情、公、勤’四字经”;他在班队工作中奉行的——“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他宣扬的“爱学生要有爱的能力”……取得很好的效果并得以在教师中推广。如,在____区新教师上岗培训、____区班主任区级集中系统培训中得到广泛推广。为此,他被____市人民政府评为“____市十佳班主任”。
发掘智慧,书写乡村教育的乐章
特级教师蒋家彬的成功犹如一盏明灯,点亮了____这位乡村教师的成长之路。他以自己执着的追求、超人的毅力努力地提高自己。为了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这门艺术,他长期坚持 自学与进修。在自修专科、函授本科毕业后,还积极参加研究生的学习,时时处处注意抓住时间、抓住各种机会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他一边加强普通话、三笔字、简笔画等一般基本功的训练;一边深入地与教材、编者对话,认真设计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在此基础上,他在微薄的工资里,挤出一部分订阅教学杂志。如《小学语文教师》、《教师之友》等。他每次“赶场”都挤时间去逛书店,购买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有一次,为购买三本自己梦寐以求的教育专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卢梭的《爱弥儿》、E阿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他把自己的午饭钱和回家的车费都用完了,只好饿着肚子,步行二十余里走回学校……
功夫不负有心人,其貌不扬、先天不足的袁老师却在乡镇的各种比赛中屡屡夺魁。99年的金秋,不曾相识的苏小勇校长主动相邀,把他优选进了白沙双槐树小学,这可是该校多年来破天荒的呀!
到了双槐树小学,学校让袁老师参加____市小学语文电教优质课竞赛。他带着感恩之心接受了这个任务,可咋办呢?不会电脑呀!看着电脑的键盘,他也不敢轻意去按那些“钮儿”,因为担心把它按坏了,自己那点工资又赔不起噫!犯难之余,他还是硬着头皮向微机老师请教,像“跟班”似的跟着学……真心地付出必有收获,在____市的比赛中他获得了第一名,并将代表____市参加____市的比赛。他的任务似乎完成了,可以向厚爱他的校长、学校交差了。可苏校长的一番话让他愣住了:“兄弟,这可是省级的比赛哟!好好干!”是呀!省级的比赛,这可是袁老师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呀!于是,他为了把字写好,翻出了字帖,把要书写的字一个一个的练,为了写快,别人休息不在校的星期天,自己悄悄地来到教室里,快速地写完后,又跑到教室后面去远观,研究怎样写才更美,如此反复地练习。为了让自己“平凡”的体态有些“光彩”,他对着镜子练习自己的动作和手势,怎样才大方得体……坚持不懈地磨练终于有了收益,这位乡村教师居然在____市的小语赛课中又出乎意料地获得了____市一等奖。
于是,这位“乡村明星教师”被____教委先后邀请到涪陵、大足、奉节、忠县等片区上____市级的观摩课,介绍教学经验等,受到各级专家、领导和教师们的高度评价,观摩学习教师上万人次。他执教的《秋娃娃》获得了全国小语会常务理事周光弦的高度赞扬,她说:“他在全国听了这么多课,男教师上低年级的语文课,像袁老师上得这么好,这么富有男性魅力,实属罕见。”____教科院的小语专家乔华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创设的适合乡村教育的随文识字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各级专家的认可,并得以推广。2004年,他指导易娟老师运用这个教学模式教学就获得了____市总决赛的第一名。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小语“常态教学”“平实新课堂”要做到——“平中有味、简中融智、真中生情、实中见效”的思想,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浅谈平实的小语新课堂》荣获国家级一等奖,《也谈平实的小语新课堂》发表在《今日教育》上。近几年,他运用自己课堂教学的理论指导青年教师教研、教改课获得成功就有100余次,说课、赛课获奖:镇、片区一等奖70多人次,____市、____区一、二、三等奖30多人次。他所任学科的教学成绩非常出色。每期开学,校长的办公室真是门庭若市呀!家长总是想方设法,托人找关系来读他那班。
享受课改,谱写乡村教改的华章
在2002年的课改浪潮中,他是一个弄潮儿。作为一线乡村教师,他率先走入了西师教材,在西师教材未通过教育部审订通过以前,就多次参加西师教材的讨论;为教材能在教育部审订通过,他受西师委托,曾制定并组织教师问卷调查200余份,进行抽样分析,写出《西部的创造 播种西部未来的希望》等材料,在教材审订时,一同送到了教育部;审订通过后,仍然是西师小语教材讨论、编写的骨干力量,参与了小学语文1—6年级(西师版)课标教材讨论和部分编写工作。曾先后参加了小学语文(西师版)教材《教师用书》一、三、七、九册的编写,是一、三册的编委之一;每学期都为西师提供了各年级教材的修改意见;参加了小学语文(西师版)教材自读课本《语文新阅读》课文的搜集、整理、讨论,是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的选编者之一;参加了小学语文(西师版)练习册(《小学语文同步练习》)的编写,是一、七册的编委之一;参加了小学语文(西师版)第七册《寒假乐园》的编写。为此,曾被评为____市课改实验“先进个人”;《微笑为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妙用媒体,提质增效》、《妙哉!作文接力》、《浅议动态的、开放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也谈平实的小语新课堂》、《浅谈农村村小的口语交际教学》等教学论文、文章也先后在《师资建设》、《电教世界》、《小学语文教学》、《中国教育资讯报》、《中国教师周刊》、《少年先锋报》、《今日教育》、《现代小学德育课程研究》、《新课程研究与实践》等省市或全国性的刊物上发表……
现代政府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政府作为行使公共权力的公共机构,其基本职能就是“为了规定和保护财产而制定法律的权利,判处死刑和一切较轻处分的权利,以及使用共同体的力量来执行这些法律和保卫国家不受外来分割的权利:而一切都只是为了公众的福利”[1]。政府的职责和功能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社会公共需要,是人类社会共同体解决所面临的社会公共问题的共同需要。近代的民主政府皆秉持这一信念,通过宣告为大多数人谋福利这一目标而获得政权的合法性。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政府的管理触角伸到了越来越多的领域。但它的职能仍大致规范于“纠正市场缺陷,提供公共物品,维护公共秩序”三个方面[2]。政府职能的履行它必须符合社会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也就是运用公共权力,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
公共政策是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依据。在公共政策研究中有许多基本理论,其中之一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即政府为什么要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国内外绝大多数学者都赞同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的观点:“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3]。从公共政策的本质看,它是政策依据特定时期的公共政策目标,在增进与分配社会公共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对政府目标和手段的选择及其相互转换的过程,即利益调整的政治过程和技术过程。政府治理效率的好坏高低,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更要看政府实行的公共政策以及对产权的保护。
我国的科技管理部门主要承担以下职能:一是加强科技立法,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科技产业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制定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高新技术发展规划和计划,引导和带动全社会研发事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立和规范科技资源市场,通过对市场的调控实现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在新的形势下,科技查新作为科技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被赋予新的特色,应当继续发挥科技查新的重要作用,注重查新工作在科技管理中的创新性应用和增值延伸,更好的服务于科技管理工作。
1 科技查新与科技管理工作的内涵
科技查新是在科技文献检索和科技咨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科技信息服务业务。国家科技部颁布的《科技查新规范》(2004年第1版)中定义[4]:查新是科技查新的简称。是指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按照本规范操作,并做出结论。具体而言,科技查新咨询工作是由具备一定信息资源基础与相应查新咨询资质人员的科技信息咨询机构,通过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等途径,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的方法。为评价科研成果、科研立项等的新颖性提供文献查证结果的一种信息咨询服务工作,是建设公共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内容。科技管理[5]就是对科学技术活动的管辖、控制与治理,是科技活动过程中,所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功能的统称。科学技术管理是管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包括科研开发管理、科技人才管理、科技信息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科技立法与管理(知识产权、专利制度、技术合同等)等诸多方面。科技查新作为科技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为科研立项,科技项目评估、验收、奖励,专利申请,技术交易与入股等提供客观评价依据,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 科技查新服务于科技管理工作的现状
科技查新工作的实质是为政府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提供决策依据的情报服务。科技查新工作将科技信息部门与科研工作有机结合,既推动了科技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又在科研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提高科研立项和成果奖励的严肃性、公正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国家科学技术部对成果鉴定评奖工作做了许多规定,把科技查新工作纳入了科技管理的范围,成为科技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2.1 为科研立题、立项提供依据
科技查新工作既可避免重复立题或立项,及低水平的立题、立项研究。又可以避免重复和无效劳动,节约资金。缩短科研周期。也就是说,科技管理部门根据查新报告可了解所申请课题在国内外是否有相同或相关研究、是否具有先进性;而对科研人员来说,通过科技查新可了解其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动态、研究热点和空白点,即科技查新对科研人员选题、确定研究方向起了指导作用[6]。
2.2 为科研成果鉴定、评估、报奖等提供依据
科技查新能保证科技成果、报奖等的新颖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可靠性。传统的成果鉴定中就是由各行业的专家来完成的,专家评审主要是依据专家本人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对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所了解的专业信息,对被评对象的创造性、先进性、新颖性、实用性等做出评价,但具有一定程度的个人因素。尤其当今科技迅猛发展,即使专家也难以完全获得国内外的科技信息,因此必然会影响到鉴定结果的客观性。科技查新是文献检索和情报分析相结合的情报研究工作,它以文献为基础,以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为手段,以检出结果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进行情报学审查,写出有依据、有分析、有对比、有结论的查新报告,也就是说查新是以通过检出文献的客观事实来对项目的新颖性做出评价。因此在科研成果鉴定中,高质量的科技查新报告结合专家丰富的专业知识,便可保证鉴定、评估报奖等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2.3 基于科技查新项目提供专题情报服务
科技查新为科研立项和成果鉴定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极大地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发展。然而,科技查新工作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查新报告不是某一项目的信息服务的终结,而是其专题信息服务的开始[7]。专题情报服务是一种互动式的服务,课题研究人员能否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占有信息资料的质量。在实际检索过程中,信息服务人员同课题研究人员要不断进行信息交流,以其需求作为信息开发的价值尺度,尽量保证资料的查全和查准率,并自始至终地深入到研究人员之中,及时
了解反馈信息,跟踪本课题的现状,明确现存问题、课题研究的具体成果和预期结果、课题服务安排进度等,随时提供国内外的最新信息、动态,制作专题索引和文摘,分阶段提供专题综述、图书评述等,在必要的时候要调整专题服务计划,直到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完成。专题情报服务完成之后,将本次的所有检索结果及信息服务成果存档,并录入专题服务资源数据库。由于情报人员通过整个专题情报服务过程能够详细了解课题的核心内容,而且与用户建立了沟通渠道,因此再做有相关领域的查新服务和专题服务工作时,就会针对性更强、检索速度更快,检出的文献会更符合实际需要。这样既加强了本部门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也为以后同学科的查新工作和专题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专题情报服务能带动科技查新工作,使查新工作得到延续和增值。
3 我国科技查新工作的发展及趋势
3.1 科技查新工作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科技查新工作规范化历程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0年10月8日原国家科委(90)国科字800号《关于推荐第一批查新咨询科技立题及成果管理的情报检索单位的通知》开始,科技查新机构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扩大[8]。1994年lO月26日,原国家科委颁布《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第18条第4款把“经国家科委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科技信息机构出具的查新结论报告”作为申请鉴定的必备材料之一。1997年7月30日,原国家科委《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和评审工作的补充规定》,第8条指出:“未授予发明专利的,须按照有关规定提供对项目创新内容的查新报告”。1997年10月29日,原国家科委会同七个部委共同《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管理办法》,第12条第3款把“国家一级查新单位或相应查新单位出具的查新检测报告”作为申报所需材料之一。2001年1月1日起,为了加强对科技查新的管理,规范查新工作,国家科学技术部并实施了《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和《科技查新规范》(国科发计字[2000]544号)。科技查新法规的颁布执行。结束了10年来科技查新工作无章可循的局面,为今后的科技查新机构依法开展科技查新业务提供了法规保障。
从科技查新工作的发展可以看出我国的科技查新工作是有关部门为了提高科研立项和成果鉴定与奖励的严肃性、公正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弥补专家评议的不足,通过相关政策的强制性规定,在原文献检索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在其发展初期和中期,带有一些我国的特色。但我国的科技查新工作在本质上与国外的一些情报咨询与决策工作是相同的,只是在称谓、表现形式等方面有所不同,结合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看,我国的科技查新工作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以目前的形式存在和发展。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将得到较大改善,情报意识将不断增强。到条件成熟时,我国的科技查新工作将发展为科研机构或科技人员自觉要求进行的文献信息咨询与决策,与国际信息咨询业接轨。
4 利用科技查新服务于科技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过去的近20年中,科技查新工作作为一项深层次的情报咨询工作,对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管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科技查新行业在获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有碍自身发展的问题,特别是2002年国务院取消了《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和《科技查新规范》以后,出现了管理空白、混乱和无序状态。影响了查新工作开展、队伍成长和质量监控。面对这些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开展科技查新工作,如何让科技查新更好地为科技管理工作服务,我们认为应当作好以下几点: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成立科技查新行业协会。科技查新机构的建立需要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较高的业务素质人才、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和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现代化信息网络和设备条件,为此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机构进行查新机构的审批和管理、人员培训和资质审定、业务工作规范。国家科技部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应对查新的管理工作进行妥善安置和处理,科技查新人员除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查新管理外,也企盼建立自己的学术团体来开展学术、业务交流。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各级科技行政部门应积极支持查新机构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组建科技查新行业协会。行业协会以会员制为组织形式,以促进科技查新的规范和健康发展为宗旨,建立行业自律制度。协助科技行政部门开展一些管理、组织、培训、宣传工作。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查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查新机构的意见和建议,成为联系科技行政部门与查新机构的桥梁和纽带。政府应对行业协会的自身建设和相关业务的开展予以指导和监督,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导向性作用,推动查新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
二是重视立项查新。立项查新指对准备列入国家、省、市等组织实施的科技计划的科研选题进行查新咨询,以了解本课题的原有历史基础、现状、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研究的水平[9]。立项查新可以有效地避免科研中的重复浪费、节约科研经费、缩短科研周期,其地位和作用正日益显现。我们认为立项查新正是科技查新的生命力所在,是科技查新今后发展的方向,今后的科技查新工作应该着重围绕科研立项而展开。虽然我国科技成果管理部门硬性规定:凡是参加申请国家科技立项和成果鉴定、评奖等的科技项目都需有科技查新证明,对其项目的新颖性进行客观评述。但在实际别是省市级的立项查新中,很多行业专家和科技工作者仍不重视科技查新,把查新工作当作走过场者大有人在。一些用户把查新工作想得很简单,只通过电话或传真提供简单的委托内容,要求随便找几篇文章比较并马上出具查新报告,甚至有的用户根本没有立项查新的意识。就南京市科技信息研究所2006年的182项科技查新课题而言,立项查新25项,仅占14%。这是因为立项查新只对选题提供文献方面的依据,不象成果申报查新直接影响到成果是否通过评审,因而没有引起科研人员的重视,加之科技管理部门对立项查新要求不严,未经查新的课题同样可以申报立项,导致一些研究项目在课题鉴定验收时,才知道所研究的课题已是重复劳动,造成了大量人、财、物力的浪费。这显得很不正常,因为科技查新工作的效益和意义更应当体现在立项查新方面,通过立项查新,将一些重复性的课题筛选下来,增加了申报课题的中标机会,同时查新人员为科研人员提供经过查新的文献信息,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可行性建议,能确保重点课题的主攻方向的正确。
三是增强情报分析能力,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科技查新工作的实质是为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提供决策依据的情报服务。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查新已成为继资金、技术、人才之后的第四大生产
要素。在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作为科技管理基础工作的科技查新的作用日趋重要。在科技查新工作中进行竞争情报服务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服务方式。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的研究,竞争情报是在情报研究的基础上注入竞争意识,通过把信息数据存取、报告、分析和预测等历来被认为是彼此不相干的功能综合起来,为决策者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情报产品。一般说来,一个竞争情报的生成过程总是包括规划与定向、信息收集、信息加工、情报分析、情报传播五个主要步骤,而科技查新机构在信息收集与加工、情报分析与传播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科技查新工作中进行竞争性情报服务,依靠期刊、报纸、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公开文献信息资源,运用先进的情报分析理论和方法进行信息深加工,这是科技查新工作增值延伸的有效途径。科技查新机构自身的信息源优势、设备优势、人才优势和用户优势等多方面的资源优势,可以为开展深层次的竞争情报增值延伸服务提供坚实的物质和智力基础。通过对区域行业的技术发展动态,技术起源和未来发展预测进行调查分析,可以为确定重点技术领域、优先发展行业提供技术资源,为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制定技术政策提供详细的技术依据,为决策者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情报产品,为本地区的科技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服务。
四是以新为本,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管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之魂,高新技术产业[10]是以高新技术为主体发展起来的产业。2004年南京市政府认真贯彻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大会精神,提出了南京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思路,一是围绕工业第一方略这个全市经济发展中心,实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产业发展战略:二是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手抓应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三是突出三个新的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软件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形成市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四是着力建设南京软件园、电力自动化、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四个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五是培育壮大五类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百工程”。加快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各级政府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和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科技查新工作的立足点就在于一个“新”字,因此科技查新工作在高新技术产业管理中可以发挥重要的把关作用。在具体工作中。一个产品是否为高新技术产品,一个企业能否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首先要进行科技查新,有了权威性的查新报告作为依据,才体现了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认定的客观、公平、公正。南京市科技信息研究所2006年进行了182项科技查新,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认证查新113项,占总量的62%。对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管理,增强科技创新意识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英]洛克.政府论(下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毛寿龙,李梅等.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陈庆云.公共政策十大理论问题再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1999(12):34―36.
[4]谢新洲,腾跃.科技查新规范(2004年第1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5]孙岗.科技管理学(1997年第1版)[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7.
[6]隆新文,朱晓慧.科技查新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及思考[J].现代情报,2006,26(3):162―163,166.
[7] 沈洪杰,沈洪伟.基于科技查新项目的专题情报服务[J].图书馆学研究,2006(6):66―69.
[8] 张星明.关于我国科技查新及其发展的探讨[J].科技与法律,2003(1):26―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