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2 15:10: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感恩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感恩教育

篇1

感恩是一种情怀,是所有美德的基础。很多现象和调查表明,多数的孩子不懂得去关爱他人,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情谊以为是理所当然,对于来自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认为是天经地义。攀比心理强,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如我们学校每年都有捐资助学款,由我们老师发放到学生手中,有的孩子甚至背着家长暗地里花了一些,更没有一个孩子问到是谁捐的钱。有个孩子受助两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学生的冷漠,这些都说明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情怀。再如学校有劳动任务时,我总是闲不住和学生一起干,可有几个学生能真心的说上一声“老师,您别干了,交给我们就行了!”有的学生甚至还得老师监督,他根本没有看到老师也在顶着烈日干得如火如荼。 “别让中国现在的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必须解决的教育问题。

二、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

通过班会课、主题队会课、阅读课等途径向学生传输为什么要感恩、怎样感恩。使学生知道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知恩与图报是每个人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使学生懂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生活、对亲人、师友、社会、祖国心存感激。学会如何用正当的方式给予报答。

我校本学期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感恩教育活动。如聘请北京著名讲师,开展“感恩,我们要行动”主题讲座,《感恩父母一封家书》等,让学生接受感恩的熏陶;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举办“感恩社会、奉献爱心”等活动。让学生处处体会到感恩的情感,感受到感恩就在我们的和谐生活之中,深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并将感恩实践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建立感恩档案。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给自己的老师写感恩信,利用双休、节假日去慰问孤寡老人,并记录下来,整理进入个人成长记录袋。

三、利用节日进行感恩教育

父亲节、母亲节、妇女节、儿童节、老人节、教师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都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契机,而且,这些节日活动,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由关爱单独的个人扩展到关爱集体乃至社会。当孩子还小时,我们可以结合生活事例,讲讲这些节日的来历。孩子稍大时,可以给他讲一些感恩的故事、一起阅读此类文章,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料,以丰富孩子对这些节日的知识、深化他们对节日的了解。再和孩子一起回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例,让孩子切实感受到、体会浓浓的亲情、友情、师生情、军民情等,让孩子学会珍惜,学会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以表达感恩的心。在这些节日之前,老师可以提醒孩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如画、信、贺卡等)表达感谢、感激、感恩之情,这样,教育效果会更好。

四、教师言传身教,随机进行感恩教育

什么样的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在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位教师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特色。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感恩教育尤其如此。教师的模范榜样作用早已为人们所共识,要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教师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老师的爱,无私中透露着平凡,却又暗含一些伟大。老师是社会文化和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和老师的共处的时间长,老师的举止投足、音容笑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从老师日常生活的点滴言行中,最能够学会知恩和感恩。

篇2

感恩的情感体验理论认为感恩的核心是受惠者在收到恩惠之后产生的愉快情绪,认知情绪理论的Heider(1958)也认为,当人们得到他人的帮助时,决定人们是否感恩的关键因素是恩惠的意图,即受惠者能识别出他人是一种由衷的帮助,才能体会到感恩的心情。孤儿频繁的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但是一些慈善随着经济社会的急速发展也开始逐渐变味,不再出于纯粹的善意和慈悲心理,这些倾向于作秀式的帮助孤儿不但要被动的接受,更被要求感恩,结果适得其反。当然大部分帮助还是善意的,但是帮助孤儿不仅是为了满足施惠者的道德需求,更要注意恩惠的方式和艺术,照顾受惠者的心理。帮助也应该是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保护孤儿的自尊,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以优越者的姿态对弱势群体的怜悯,这样不仅不会使孤儿产生愉快的情绪而感恩,甚至会使本来就敏感的孤儿受到心灵的伤害。

1.2感恩教育的缺失

孤儿学校的老师表示,学校的感恩教育仅在低年级的课程中带过,流于表面,并未形成系统渗透到孤儿的生活中;另外研究者(黄春莲,2010)也发现在孤儿的感恩教育中存在一些误区,居高临下、挟恩示惠、威胁驱逐型的感恩教育因其震慑性被普遍应用,但这种感恩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2、如何对孤儿进行感恩教育

2.1建立完善的感恩心理辅导机制

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孤儿性格冷漠偏执,极度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人存在戒备心理,这些性格缺陷是孤儿感恩意识缺乏的主要原因,因此,除了常规教育之外,应对孤儿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但是有研究发现,孤儿的“无感恩意识”通常是隐性的,个人无法察觉,另外,由于孤儿对外界具有很强的防范意识,在心理上更加敏感,因此针对孤儿的心理辅导机制应该具有特殊性。首先通过心理教育课程来解决他们的普遍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良好心理品质,其次可以对感恩意识缺失严重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心理辅导,着重从人格特质的完善入手,帮助学生克服童年的阴影遗留的心理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感恩的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讲座、心理剧等团体活动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最后可以借助朋辈的力量,例如班级心理委员,改善班级的人际交往,提高班级凝聚力,在朋辈的交流与督导中,学会关心理解他人,从而善意的解读他人的行为,感恩他人。

2.2在生活和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孤儿大部分甚至全部时间都生活在福利机构,因此校园几乎就是孤儿的全部生活环境,校园文化的建设对感恩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大到教学楼的设计,小到一条标语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孤儿的人格特质,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的宣传阵地,例如校报、校园网、楼道标语、黑板报、校园广播、规章制度等进行宣传动员,例如在橱窗展示学生的感恩心得文章等。还可以以节日为切入点开展感恩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例如在国庆节开展演讲活动感恩祖国赋予我们今天的环境,在教师节感恩老师照顾我们的生活、传授我们知识等。各个学科也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例如语文、政治、历史、音乐、美术等学科,要充分运用教材中隐性的感恩教育内容,在学科教学中不露痕迹的进行感恩教育。

篇3

为将感恩教育深入人心,我校把“感恩教育”作为师德教育的切入点,开展了以“感恩教育中教师如何做学生的表率”为主题的师德论坛,观看了“感动中国”视频资料,在讨论会上,教师们都表示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要学习“感动中国”中英模事迹的感恩之心,孝敬双方父母,关爱同事,关爱邻里,要在行动上成为学生感恩的榜样。

杨立春老师和养父母生活在一起,养父母与前妻合不来,便让他和妻子出去另过,断绝父子关系。面对养育自己的沧桑父母和深爱的妻子,他选择了养父母,从而他的第一次婚姻以失败告终。他的养父脾气不好是远近闻名的,尽管杨立春身为人师,已为人父,可一有不顺心的事,养父说起就骂,动手就打,邻居看到都感到气愤。可贵的是他能以良好的师德正确地看待这一问题,用他的话说那就是“人哪有没有缺点的,儿子骂爹有人笑话,爹骂儿子,没有人笑话”。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全体教师主动捐款1万余元。学校成立了抗震救灾宣传领导小组,每天用板报的形式通报抗震救灾的进展情况,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组织的赈灾义演,开展向汶川大地震中为了学生无私献出生命的教师典型学习活动,针对汶川大地震中教师群体中出现的正反事例进行剖析,以“假如我身边发生地震后,如何对待学生”为主题开展师德大讨论,老师们纷纷表示,救助学生义不容辞,那是教师最根本的师德、最起码的良知。面对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场面及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全体教师更深刻的认识到教师的伟大与光荣,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

在教师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学校师德典型事迹层出不穷。于立山教师在数九寒冬骑车几十里路九次家访贫困学生,在他的努力下,该生终于重返课堂,考上了理想的学校。他的事迹感染了周围的人,作为师德典范,讷河电视台对于立山老师的事迹做了专题报道,学校的办学育人工作得到了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 以学生为本,开展感恩活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在以教师师德活动为基石的同时,以学生为本全面开展感恩教育。在宣传发动阶段注重营造“感恩”氛围。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开学典礼、板报、国旗下讲话、动员会、签名、悬挂感恩宣传条幅等多种传媒,全方位、多视角宣传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意义及实施步骤,着力营造感恩教育的人文氛围,下发感恩教育方案、感恩教育歌曲、格言供全体教师学生学习讨论,达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从而为学校的“感恩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感恩父母。围绕孝敬父母,敬重长辈,下发感恩倡议书及致家长一封信,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网络的合力作用。同时布置爱心家庭作业。举行主题班会:师生共同“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我校学生王某家住讷河,12岁时母亲去世,父亲重新组建家庭后,她对后母十分敌视,经常冷言冷语,摔摔打打,关系极其不睦。在生活中,花钱大手大脚,她常对父亲说:“你有钱娶媳妇,还没有我花的钱?”学校开展感恩教育后,该生不再敌视他的后母,帮自己的后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主动为其洗脚,在班级中积极主动帮助他人,被选为班长,在花销上,不再大手大脚,逐渐认识到父母的艰辛。

感恩老师。通过学习名人尊师的例子,读古今中外人们尊师的好书,开展“感谢您,我的老师”系列活动:举行主题演讲征文活动。开展以“五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为主题的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尊师的意识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学生懂得了:感恩老师并不需要我们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它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老师一声热情的问候,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完成每一天的作业,给老师写一封感谢信,向老师承认以前所犯的错误,和老师沟通交流,正确面对老师的批评,这便是感恩老师。就在这些点滴小事的背后,正是你对老师的尊重和肯定。

感恩同学。大力倡导同学之间友爱互助之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我为他人作好事的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通过开展“我为他人献爱心”活动,我校师生先后多次为有困难的同学捐钱赠物,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我校8(3)班一位同学身患眼部疾病,多次去外地求医,家庭经济十分拮据,班上的同学自发地为其捐款,接到同学们的心意时该同学感动地热泪盈眶。当她病愈之后,她处处关心同学,在学校发动的捐款活动中。她总是第一个参加,老师考虑她家困难,拒绝她的捐款,她说:“别人关心了我,我也要关心别人。”这难道不是感恩的种子已在她心中生根发芽了吗?

篇4

2、我崇拜伟人、名人,可是我更急切地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普通的人――我的老师您。

3、啊,有了您,花园才这般艳丽,大地才充满春意!老师,快推开窗子看吧,这满园春*,这满园桃李,都在向您敬礼!

4、用满天彩霞谱写颂歌,用遍地鲜花编织诗篇,也表不尽我们对老师节曰的祝贺!

5、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祝您教师节愉快。

6、园丁——崇高的称号。看那枝头绽放的鲜花,是您辛勤的汗水灌浇。祝福您: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7、您为花的盛开,果的成熟忙碌着,默默地垂着叶的绿荫!啊,老师,您的精神,永记我心!

8、如果没有您思想的滋润,怎么会绽开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啊,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谁不在将您赞扬!

9、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在您的节曰里,我要把一份崇高的敬意献给您。

10、踏遍心田的每一角,踩透心灵的每一寸,满是对您的敬意。

11、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感谢您,老师!

12、您推崇真诚和廉洁,以此视作为人处世的准则。您是我们莘莘学子心目中的楷模。

13、对于您教诲的苦心,我无比感激,并将铭记于心!

14、您用火一般的情感温暖着每一个同学的心房,无数颗心被您牵引激荡,连您的背影也凝聚着滚烫的目光……

15、海水退潮的时候,把五彩的贝壳留在沙滩上。()我们毕业的时候,把诚挚的祝愿献给老师。

16、我们从幼苗长成大树,却永远是您的学生。在您花甲之年,祝您生命之树常青。

1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8、怀念您,亲爱的老师!在我心中珍藏着您明眸的凝视,它们像两眼清泉,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19、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希望,播种幸福。老师,您就是这希望与幸福的播种人!

20、身为世范,为人师表。

21、“桃李满天下”,是教师的荣耀。——值此曰丽风清、秋实累累的园丁佳节,敬祝老师康乐如意,青春永葆!

22、您因材施教,善启心灵。我们捧着优异的成绩,来祝贺您的胜利!

篇5

最刺激的恐怕要数空中抓栏了。我毛骨悚然的看着11米高的正摇摇晃晃的柱子,差点就要打退堂鼓了,最后还是咬紧了牙关穿戴好安全服赴死般的踏上征途。那铁柱子除了摇晃以外还挺好爬的,我顺利的到达顶端。站在不平衡的小平台,恐惧到了极点,发抖,眩晕,脚软,差点就直接掉下来了。我在上面不敢动作,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最终打消了放弃的念头。在飞身一跃的一瞬间,我豁然开朗,纵使没有抓住铁环,但我超越了自己,我迈出了自己认为不敢迈出的那一步!

篇6

一、工作措施:

(1)按照学校要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A、要求同学们认真听取学校举行不同阶段(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大自然)的感恩教育动员大会并通过日记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感想、体会。

B、发动学生多渠道搜集感恩教育的标语,使他们初步认识感恩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C、以感恩为主题,出刊黑板报。每次我们的黑板报内容真实,版面新颖,都能取得名次。

(2)积极开展以感恩、报恩、施恩为主题的班级活动,要求同学们“永怀感恩之心,常做感恩之事。”

以感恩教育为核心积极组织鲜明的主题活动,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亲身体验、获得感动,收获感悟,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以班级为主体,定期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开展了“孝心献给父母”活动,如为父母洗洗脚、捶捶背、倒一杯水;对父母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等活动。每完成一个亲情行动,就让他们谈谈体会,从而感受到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和不易,继而弘扬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传统美德。只有了解父母辛劳的孩子,才会理解父母为了自己成长所付出的一切代价,才会用感激之心来看待父母。

为了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我班经常组织开展“真情献给老师”活动(写一封信,赠一张亲手制作的贺卡,献一束鲜花,送一句祝福话等),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要求学生讲文明用语,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问好;教师节,道一声“老师辛苦了”,组织“感谢师恩”感恩贺卡制作比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明显感受到我们的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多了,师生关系更融洽了。

我班还开展了以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为内容的“友情感化伙伴”主题班会,同学们纷纷交流自己得到伙伴帮助的感人情景。通过活动,同学们进一步懂得了:得到帮助时心存感激,就会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与人发生矛盾时心存感激,就会想起往日他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于是,同学们开始向身边有困难的小伙伴伸出了双手,主动为他人、为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掀起了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爱心化成友谊的桥梁,连起了彼此的心房。

篇7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 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西方的感恩节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会少了许多怨天尤人的不平。

    首先,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恩爱。近日有一则新闻说:来自张家口的67岁的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东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亲在街头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竞毫不知情。赵老先生这种默默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

    其次,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篇8

1、老师是孩子的榜样。要让幼儿学会感恩,教师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因为幼儿能从老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正确运用移情方法,让幼儿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绪情感,控制消极行为而做出互助、分享和谦让等积极行为。如幼儿在撕书时就对他说:“你把书的衣服撕破了,他多难受啊。”幼儿在揪小鸟的羽毛时就说:“小鸟哭了,你在揪它,它就不和你做朋友了。”用这样的方法比训斥、责怪、打骂效果要好得多,并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

2、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育不一定是在学校里的教室里进行的,社会上处处是学校,生活中到处有老师。但是,对孩子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这样的老师是最亲近,也是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老师。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经常的,而且是十分深刻而又牢固的。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孩子在父母的关怀抚爱中逐渐认识世界,在父母的行为中潜移默化,接受人格和行为的陶冶,孩子对父母是信赖和尊敬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家长的都应该牢记这句话。

二、注意细节,引导幼儿感恩

1、感恩从学习说谢谢开始。说一句“谢谢”简单吗?你一定要说,很简单呀。教小孩子说,也很简单呀,每一次你提醒他们,他们一定会说。可是,我觉得挺难的。不是难在发音,才短短2个字,谁都学得会说。难就难在使用上。让孩子们主动使用“谢谢”,这不是一件一天两天就能做好的事情。在孩子面前主动向帮助你的人表示感谢:从出租车下来的时候,你会对司机说声谢谢;在饭馆吃饭的时候,你会对服务生说声谢谢;去存包处领取包裹的时候,你也会对服务人员说声谢谢。让孩子知道当别人帮助了你,你就应该表示感谢。除此之外,孩子还要学会感谢自己的父母和老师,这是十分必要的。大多数父母都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对其他人说声“谢谢”,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鼓励孩子对父母表示谢意也是同样的重要。毕竟,这是父母应得的,并不是受之有愧。然而,多数父母的观点是,他们认为自己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他们的责任。这种观点和态度将使孩子们知道父母的给予很重要,但是却不知道他们向父母表示感谢同样的重要。

2、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学会感恩。教师可以围绕感恩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大班小班的孩子是教会他们生活中的礼仪;中班让幼儿学会关爱、学会分享等相关课程。如感恩父母。利用节日,组织部分幼儿到妈妈岗位为妈妈送贺卡和鲜花,给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并表演节目。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妈妈的工作,激发幼儿尊敬妈妈、阿姨及热爱妈妈的情感。 从而更加地关心、爱护自己的妈妈。再如感恩他人。适时组织幼儿清明扫墓、慰问特殊学校的哥哥姐姐、开展捐助等活动,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三、创设机会,引导幼儿报恩

1、让孩子记住家人的生日、重要纪念日等。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日历上圈上这些日子。让孩子在体会全家人为自己过生日的幸福的同时,也在家人的生日时能自动手做一些感恩卡片,学唱一些感恩的歌曲,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让孩子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报恩。

篇9

案例分析与措施:

对待这样的孩子是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我观察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并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了解了一些情况:他是在蜜罐中长大的,家族中就这一个男孩,从小受宠,在溺爱中长大。当有一天家长发现他变“坏”时,说服教育已经不管用了,现在只有父亲的大棒政策还有点效果,可是好像也快要失去作用了。而他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更是僵化,无话可说。

其实,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两代人的沟通历来是家长忽视的问题,小时候觉得孩子可爱,什么都不懂,所以无限纵容,当有一天孩子不好的行为习惯已经养成时,又没有耐心去采取积极态度解决问题,所以弄成现在的局面。我想:一定是他父亲先爱后打的这种教育方式才让他如此叛逆。解铃还须系铃人,于是我从改善他们父子关系作为突破口,采取了以下措施:

血浓于水。其实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是深厚的,只是他们都疏忽于对这种情感的表达和沟通,家长也很少低下身子和孩子交流,长期这种状态下,亲情就被漠视了。于是我针对这些特点开展一次有关沟通与感恩的体验式班会活动。活动之前我做了一些铺垫,邀请小博的父亲来参加这次班会并写下了孩子在生活中做的最让他们感动的事情,当然孩子并不知情。在其中一个环节,我让一个孩子读了小博父亲所写的这个事情,然后让大家猜一猜这个让父亲感动的孩子是谁,当大家知道是小博时,给他送去了热烈的掌声,掌声中小博的父亲出现在他面前,小博又意外、又惊喜、又感动,他的父亲对着儿子深深一鞠躬,“儿子,对不起,爸爸以后再也不打你了,我会改变我的做法”。小博这个最顽皮、最叛逆的孩子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爸爸,我会努力的,看我的行动吧。”随后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这一跪,深意无限……父子俩抱头痛哭,他们在彼此的拥抱中消除了隔阂,两颗心贴得更近了。

此后,小博稳重了很多,每天回家都很开心。我和他聊天中发现他改变了很多。慢慢地我还发现他一个优点,就是关心班级,所以我决定对他委以重任,我放手把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都教给了他,并适当从中加以指导。学习上经常找他批作业,当然给他批改的卷子都是中等左右的,让他自己做完答案再批改,并告诉我他们都错在哪里。现在的小博,成绩稳步提高,做事井井有条,凭借他很好的交际能力和人缘,成了班级最受欢迎的人。这个昔日年级的“老大”彻底变了个样子。

案例反思:

篇10

模拟婴儿刚抱回来时,还处于“休眠”状态,薇薇安小心翼翼地把它抱回到她的卧室,放在特地为它准备的婴儿摇篮里。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放亮,模拟婴儿就自动“苏醒”了,它哇哇大哭起来,把睡得正香的薇薇安吵醒了。薇薇安揉着惺忪的睡眼,嘴里不断打着哈欠,她翻看了一下老师给她预备的育儿知识手册,意识到可能是婴儿饿了。于是,她按照育儿知识手册里提到的方法,去给模拟婴儿冲奶粉,然后给婴儿喂奶。婴儿吮吸着奶水,马上停止了啼哭。婴儿吃过奶后,可能是吃得有点急,不时地打着嗝儿,于是,薇薇安又把婴儿身子竖立起来抱着,一手抱着婴儿,一手在婴儿的背上轻轻地拍着――她在给婴儿拍嗝呢。吃饱奶的婴儿便冲着薇薇安咧开小嘴笑了。

篇11

第一招:忆苦思甜

每顿饭,女儿碗里总要剩下不少饭菜。起初,我们总是把剩下的饭菜攒到一堆,命令她吃,可她往往只扒几下。

于是,我们改变策略,创设情景让她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教她背诵唐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字一句给她解释,并编成小品,大家分角色表演;给她讲“米的由来”,让她知道收获每一粒米都要经过播种、栽插、施肥、收割、晾晒等环节,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让她看与“忆苦思甜”、“贫困交加”相关的电视剧,并与现实对比。

在耳濡目染中,女儿吃饭时碗里“剩一点”的习惯得到了彻底改变。

第二招:学会感恩

女儿喜欢模仿,没有做过的事情总喜欢尝试。我们抓住这个特点,适时引导。

开始,我让她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比如起床后自己叠被子,做完作业后自己整理文具、收拾书房,弄脏了地板自己打扫等,让她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对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