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自我课后总结

自我课后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6 16:02: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自我课后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自我课后总结

篇1

【江苏蜗居】: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课后反思应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来分析。从学生层面主要看学生的参与度、实效性,从教师层面看教学理念是否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法;重难点解决方法是否科学;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是否达到一定量;场地器材是否合理。

【江苏南京雨花台区眉山第一中学・李安成】:写课后反思要做到“五直”:(1)直面成功。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的措施;思维清晰、逻辑分明的讲解;动作优美流畅的示范;某些教学理念的实践过程;在教学中运用的一些运动规律和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创新。(2)直面失败。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因此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3)直面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与之失之交臂,再次需要时就会产生遗憾后悔之念。(4)直面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好材料。(5)直面“再备课”。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教学重难点有无突破;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学练方法是否得当;运动负荷、教学密度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教案”,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点评】:课后自我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上完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回顾、审视、思考,课后反思是完整教学的一个部分,也是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有关课后反思的问题还没有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足够重视,有的只停留在口头上、应付上、形式上,正如董富秋老师所言:搞的是形式主义。因此,如何撰写课后自我反思成了教师们所关注的问题。在网络讨论中,教师们踊跃发言,提出了很多想法,如记成功、记失败、记机智、记学生、记困惑、记创新等等,都是一些很好的建议,值得借鉴。

教学技能第4期网络讨论之二:课后自我反思的形式与途径

【江苏ksfengzheng】:我认为课后反思有三个途径:(1)即时反思。我们体育教师通常会进行几个班的教学,虽然是一个教学内容,但在不同的授课班级,会采用略有变化的手段,当我们上完第一个班级时就要即时反思,需要在下一班级的教学中进行改进的有哪些?短时间里怎么来解决刚上完的班级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好?简单思考之后可以在下一个班的教学中采用新的思路,这样在几个班的教学之后,也就找到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法。(2)授后反思。当一个课时方案教学完成后,就要在即时反思的基础上进行思路的整理(这一教学中哪一个手段方法是最好的,好在哪;这一教学中最让你感到棘手的问题是什么等),也就是把存在脑中的想法快速地落实到纸上。同时,如果发现自己一个人力量解决不了问题就可以拿出来与其他教师交流,以便找到更好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进行下一课时计划的调整,同时也做好了积累工作。(3)单元反思。制定单元方案和课时方案是一个预设的过程,至于一个单元的内容安全的合理性、课时安排是否足够等都是需要在教学之后才能看到的,所以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之后再进行一个系统的反思,围绕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再来把单元方案进行调整,这样就帮助我们梳理了一个教材完整的教学思路、各个阶段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以及教学最好的方法。

【金华tanglongga】:因为所教授的班级情况接近,我把这节课的反思用到下个班级的教学中,具体地做一些调整。

【衢州村姑】:课后自我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问题的关键正如邵老师所言,我们该如何进行反思、反思的内容、形式、渠道等有哪些、有没有具体可借鉴的方法等。结合自己的体会,简单的几点认识如下:(1)反思贵在坚持,养成习惯。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对待自己的课堂、职业、成长。(2)反思的内容要因人而异,且有针对性。比如年轻教师重在反思自己教学组织中的课堂纪律、学生参与兴趣、教法运用、教材理解、教育教学的科学性等问题,而具有一定经验且有意愿进一步提高的老师,反思教材教法、课堂中的创新之举、阶段性重点关注的问题、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学科理论性等更深层问题。(3)反思的内容与质量来自于常态课堂教学的规范与质量。期待从“放羊课”里获得有效的反思内容是枉然的。(4)反思的广度与深度取决于学习内驱力的大小。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补充,才能带来课堂教学的改变与课后反思的升华。(5)反思的时机。首先贵在“及时”,做完就想,边做边想,想了便及时记录,勤于动笔是以防“火花”消逝的不二法宝;其次贵在“有串联”,即反思与反思之间要有联系,后面的反思可能就把前一次的疑惑解决了,“有主题”的反思是不错的方法。(6)反思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备课本上反思、日记、博文、案例、论文等。方式如独自反思、同行讨论、阅读书籍等。“勤于反思、善于反思”――成长的必经之路!

【江苏金刚石】:我认为课后反思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其次“反思”要结合教育资源,如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体育教师的反思要尽力做到客观与体系化,不要有所遗漏。(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这点对于新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点评】:课后自我反思的意义与作用已毋容置疑,但要落到实处绝非易事,因此,我们要在了解课后反思意义的基础上,明确课后反思的各种形式或途径,切实有效地进行实施,才能达成预期的效果。在网络讨论中,老师们提出了许多的反思形式,如即时反思、授后反思、单元反思;备课本反思、日记、博文、案例、论文;独自反思、同行讨论反思、阅读书籍反思等,同时还指出了反思过程中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这些形式与建议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教学技能第4期网络讨论之三:年轻教师课后自我反思技能的培训

【温州潜泳起跑】:新教师初入课堂,会面临较多的教学疑难问题,需要反思的点也很多。我认为,新教师反思还需在老教师的指导下聚焦问题,不能“泛泛而思”。在教学实践中要针对某一问题或者某一类问题进行前段性反思,最好能达到深度反思,以求比较好地解决问题。之后,问题会慢慢得到解决,积累会逐步深化,成长就水到渠成。

【安徽铜陵县教育和体育局・戴恒年】:年轻体育教师往往忙于应付繁重的课时任务,忽略了课后自我反思,这是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关于年轻体育教师课后反思技能的培养,我想谈三个方面:(1)年轻体育教师课后反思的内容是什么?体育课后反思是在提前备课、认真上课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总结。没有备课、上课的前提就无从反思。年轻体育教师课后反思可以重点关注这些方面:体育课教学计划是否符合教学实际;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达成度如何;教法和学法的有效性怎样;场地的选择是否合理,器材的使用是否高效;体育教师示范动作、语言等是否恰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氛围的融洽等等。总结亮点,改进不足。(2)年轻体育教师课后反思技能培养的几种途径:一是自我总结。打铁还需自身硬,年轻体育教师要想在课后自我反思技能上有所提升,就得做体育教学的有心人,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养成及时总结、课课总结的好习惯,坚持写好每节课的课后小结,哪怕只是粗浅的认识或体会,坚持收集归纳、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技能水平就会提升。二是广泛听评课。年轻体育教师要学会博采众家之长。可以多听听优秀体育教师的课,以及其他学科老师的优质课,比如学习语文老师的语言组织、音乐老师的发声方法和丰富表情等,以此来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在借鉴中提高课后反思技能。三是大胆上公开课。年轻体育教师要争取机会多上公开课,无论是汇报课、展示课、研讨课还是评比课,都应在实践中成长。年轻体育教师更要正确认识公开课,精心准备,认真上课。在课后研讨中要大胆阐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汇报教学得失,说明改进想法等。在业内专家、同组教师分析点评时要虚心学习,做好笔记,用心揣摩。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总会有不同的认识,我们得明白兼听则明的道理。(3)年轻体育教师课后自我反思的几种形式:一是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一种比较常态的形式,贵在坚持。努力做到每节课后有小结,无论长短,不求大而全,但求有新发现。二是教学叙事。针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一定要抽时间思考,最好撰写成文,不断提升理性思考的能力。三是诊断反思。有些疑难问题,自己搞不明白,可以带着问题咨询专家或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也可集体研讨,这样的诊断反思会更有深度和针对性。

点滴皆学问。年轻体育教师是未来学校体育的生力军,学会做体育教学的有心人,坚持做好课后自我教学反思,今天的点滴积累必将是我们成长历程上的宝贵财富。

【辽宁・王勇】:什么是年轻的教师呢?不是年龄的年轻,我想应该是教育教学技能的生疏,所以这一部分的教师更应该注重教学反思,只有具备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个认为应该侧重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针对某一教材进行课后反思,然后根据反思的结果进行这个教材的再教学,如四年级有三个教学班,每上一节课就反思一次,多次揣摩有助于彻底理解教材进而达到运用自如之效果,当然这样会加大教师工作量,但对教师快速成长收效颇大。其次,年轻教师的教学反思应该在不足和改进措施方面多下功夫,因为年轻教师写反思的目的更多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关键在于哪些方法是有效的。比如自己的思考、同事之间的商讨、某文章的摘录,种种这些都可以写在反思中,之后通过实验来证实,进而能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浙江黄岩区城关中学・陈迎春】:教师做自我反思是提高个人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但自我反思更多的是一种自觉行为,只有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着执着而强烈的事业心的教师,才会有所坚持、有所收获。

篇2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同时他还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就说明,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仅要注意经验的积累,还要注意不断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查找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水平。那么,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教师对教学活动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呢?我们课题组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实践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就谈谈我们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教师教学自我评价的内涵

教师教学自我评价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行为、措施、方式、方法以及结果进行全面审视和分析,检讨得失、权衡利弊、系统总结,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逐渐成为驾驭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师。

二、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课前反思评价,课中反思评价,课后反思评价

课前反思

其要点是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未来的教学的设计建立在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这种反思主要是评价好以往的课堂教学,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或者借鉴别人上课的情况,结合新的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主要是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反思。具体包括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难易的程度、学生的接受状况、课堂组织、教学技能的应用、师生互动等内容。课中反思十分重要,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随时通过各种手段检查学生掌握得怎么样,反馈后迅速作出判断,作出调整。有的教师上课不管学生反应如何,只管讲自己的课,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课后反思

主要对已完成的教学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进行评估,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分析。课后反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上完一堂课后立即进行总结反思,随时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补充自己的备课设计。第二种课后反思,则是宏观的反思,即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反思的不仅仅是一堂课,而是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

三、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1.加强理论学习,培养自我评价习惯

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数学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主动探究教学的奥秘,寻找教育的真谛是成为反思型教师的关键。试想,一个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解、领会、悟性和内省,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没有对新理论和方法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和迫切需要,怎能主动有效地进行教学教育改革,并经常以批判的态度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呢?如果对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内涵知之甚少,又怎能在教学中有效开展?因此,教师应广泛培养自己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学习的途径有多种多样,如校本培训、专家讲座、网络学习等。

2.参与教育科研,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根植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升华和超越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种体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有助于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提高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把已有的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提升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有助于在教学中发现新问题、新现象,并主动去探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必须依托科研,加强教育理论的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反思型教师。

3.撰写教学后记, 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在教完一节课或进行一个阶段教学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应进行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即为教学后记。数学教学后记主要报括:记精彩之处、记遗憾之处、记学生的高见、记自己的教学机智和写再教设计等。写教学后记,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长期以往,必有收获。4.通过观摩与交流 ,提高自我评价水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学观摩是常见的、也是很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单纯的自我反思,通常比较模糊,难以深入。虚心向同行学习,通过与同一题材的课堂教学情况的比较来对自我课堂教学作出评价,是教师自我提高的一条捷径。在上完课后,我们可以找一些同课题的录像课资料来观看、剖析,然后与自己课堂教学的环节作比较、找差距,通过不断地切磋、琢磨,最后完成总结经验、获取教训、不断完善的反思性过程,达成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反思的理想境界。?也可以主动去听教研组中其他教师上这同一课题的课,然后进行参照对比,对自己比较成功的做法要及时加以总结和优化,对双方不同的做法要客观地加以分析,要实事求是地提出来和老师开展讨论、交流、沟通,切忌固执,要虚心、耐心、诚心。特别是针对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要谈得深刻、彻底,决不能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应作为自我评价的一个重点来看待,要死抓不放,要一抓到底。只有这样的教学评价才是深刻的、有效的,才能促进教师的迅速成长。

5.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拓宽自我评价渠道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情感体验,对自我的课堂学习情况的评价更能准确地反映出教学的有效度,反映出作为共同学习体的师生双方的参与态势和互动效果。所以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课堂参与评价表的反映情况来作出分析、评价、反思。通过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对评价中呈现的一些具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教师可间接地了解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和感受,可间接地来审视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从而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能对教学活动自觉地进行自我评价,要对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研究和反思,以便能更优化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形成一种有意识地进行研究的良好习惯,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自我评价策略。只有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发展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教育智慧,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成长和发展,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师。

篇3

整堂回顾就是给一节课打一个基本分,产生一个总体认识,是满意、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通过小组讨论,小组间互相提问达到学习本节知识的目的。通过这样的回顾小结,为下节课调整教学提供了一些参考。

其次,课堂总结有助于我们总结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

所谓“得”,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较好,自我感觉较满意的环节和片段。“得”有的反映在教师热情高,训练精彩、得法之处;有的反映在学生学习主动性强,思维活跃之处;有的反映在师生双边活动到位之处……,课后就该细细体味: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运用了哪些教学手段?是怎样找到突破口的?采用何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等。

课堂教学中的“失”是指授课不得法或语言点拨欠妥,影响学生的接受,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之处,应该说这部分更值得重视。为此,课后就应该抓住它大做文章,探究出最佳的教学方法,转败为胜,为今后再讲此课时打下良好的基础。“失”在哪里?是错误地估计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是教学设计不切实?还是对教材钻研不透,无法满足学生的质疑?出现这类情况,也不要懊丧,应细细研究“症结”形成的原因,然后设计改进意见,及时找出弥补的方法或降低要求,或分步解决难点,把这些教训及产生的原因和今后的预防措施记下来及时自省、吸取教训,就能吃一堑、长一智,变教训为经验。从而变本节课的“失”为下节课的“得”,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点点滴滴感受都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成绩。

第三、课堂总结为以后的教案修改提供了依据。

教师讲课往往是以教材为依据,但有些教材也存在着某些不成熟或有缺陷的东西,这样在不适应教学需要的情况下,老师可通过小结的方式,在实践中不断用心探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应用教材,并把实际教学效果写入课后教学小结里,这样更有利于教学工作。课后及时小结,目的是为了提高授课艺术和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在分析、总结每堂课的基础上及时修正教案,使教案精益求精,更加符合教材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补短。

篇4

备课是教学的设计和准备;上课是教案的实施和体现;后记则是教学的回顾和总结,三者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师本人对自己的经验分析则会带来重大的收获。” 课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行动能力和教案等方面及时做出分析总结,就能了解教学中的得失利弊及缘由,便于吸取失败的教训,积累成功的经验,从而调整和弥补工作中的过失和不足。许多优秀教师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这与善于不断及时做课后分析总结是分不开的。但我们往往忽视这一环节,不重视写教学后记,课完就完。其实写教学后记好处很多,它能帮助我们积累教学经验,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一般说,新老师没有教学经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而教学后记就是积累最好的方法。教学后记把得失记录下来,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否则很快就会遗忘。通过认真思考总结,把这些得失记下来,加以分析研究,以后碰到此类问题就心中有数,失误或不当就能避免。从而帮助我们积累教学经验,也促使我们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教学后记能为教学研究积累资料,是我们个人教学业务档案的重要内容。

写教学后记,可把零散的教学经验,教学偶得集中起来,经过系统整理,就会是较高质量的教学经验。把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理论的东西,将会更好地指导我们教学实践。而写教学后记就会为我们搞教学研究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料。同时,每一个有志于教育事业的青年老师,都应建立起自己的教学档案。它的内容包括教案、习题选、试卷、辅导资料、作业练习、试卷批阅记录、学生成绩等,作为教案组成部分的后记,则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写好教学后记,这对现在成长,将来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我们练笔,是我们练笔的好形式。老师整天忙于各课、改作业,对练笔之类往往无暇顾及,写教学后记则是最好的练笔。教师不练笔,久而久之,文思就会枯竭,作文章时,便不能表情达意。对一个语文老师来说,练好笔是迅速提高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写教学后记来促使练笔,则是一种好方法。内容丰富,不拘形式,有话可写,得失体会,杂感随笔,均可信手写来。

一、教学后记的内容

教学后记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有关教学的什么都可录,什么都可记,什么都可写。对于师范生来说,大致可从自我感觉、学生信息反馈、评课意见三个方面的内容着手,分析记录总结以帮助我们写好教学后记。

1.自我感受

自我感受主要是记录自己感受最深的那些内容,及时把每一堂课最主要的得失回顾记下来,以便抓住主要的经验教训,概括总结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诸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目的是否客观,重点难点是否抓准,教学环节是否安排合适,预习、自学:复习、提纲、导语、结束语、板书等设计是否恰当,以及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手段方法,教学的应变,教学的效果等方面的感受都是记录分析总结的范围。

2.学生信息反馈

主要指学生的表情变化,是否专注,注意力是否集中稳定,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和谐,师生情感交流是否融洽正常,学生发言是否积极,教学效果是否满意。一般说来,成功的课堂教学,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发言,反之则学生精神不振,昏昏欲睡,紧皱眉头,气氛沉闷。学生的这些信息反馈,课后及时记录下来,总结经验,分析原因,找出对策。还要分析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训练能力的情况,学生是否能按预定的要求,在知识技能诸方面获益,教学任务是否圆满完成,目的是否达到等等,都是了解分析记录总结的范畴。

3.评课意见

主要是倾听听课老师、指导老师以及听课的学生的意见,及时地把他们的意见记录下来,根据他们的意见,帮助自己分析归纳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除上述三方面外,要记的内容还很多,特别是教学中的点滴之见,即除教学共性以外的属于个人独到的见解,个人水平发挥的个性的东西更要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丰富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经验;教学过程中的失误,无论大小,都应整理记

录下来,以便今后改进、弥补;学生中的闪光点,也是记录的重要内容,如课堂上学生的问题、答题及课后作业练习,都可能会有不少独特的见解,特别的做法,把它们记录下来,做分析整理,将会有助于拓宽教师的思路,改进教学。这些也都是教学后记应记录分析整理的、非常重要的内容。

二、教学后记内容的来源途径

教学后记的内容,来源途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自我回溯、反思作出分析

执教者本人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情况,能力及成败的感受,体验最敏感,最真切,最深刻,每次教学都会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丰富的感性材料。这就要求我们每次课后,都有必要坐下来仔细地追忆,体会和分析,这是我们教学后记内容来源的主要途径。

2.广泛收集意见,加以分析整理

篇5

本文从理论依据、学案的设计、实施过程、反思四个方面探讨学案教学法应用于高三《机械基础》复习课中的可行性。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究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教师只是意义建构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为学习者提供建构知识所需要的帮助,以使学习者的理解进一步深入。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家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内容包括:认真编写教材,便于学生自学;提出现实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供可选择的各种学习条件、目标和情境;允许学生自己确定各种学习内容、计划和目标;分组教学,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成果。

(3)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原则是:如果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在其现有发展区之内,就应该让他们通过自学来解决;如果学习的内容超过了其现有的发展区,那么就需要教师帮助和引导了,或者需要学生一定时间的自我探索。

二、学案的设计

根据实施本课题前的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机械基础这门课程主动性不强,接受知识比较呆板,不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些问题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会培养出创造型人才。通过学案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能力。学案如何编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以下是本人对学案编写的思路。

(1)学案设计的原则。①课时化原则。对复习内容采取分课时处理的方法,保证一个小专题学案为1~2课时。这样,不仅有利于将本课时学习的知识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而且加强了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利于更好地实现既定的课时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②问题化原则。将课本知识点转变为具有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探究、释疑、激思,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素质。③参与化原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学案教学最根本的目的,从想要学习到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④方法化原则。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学案设计将“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同时关注学习方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⑤层次化原则。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如认知水平的高低,学习能力的好坏等,在编写学案时应注意将复习内容处理成富有阶梯性的、层次的、符合不同学生认知规律的学案,从而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一定的收获,每个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更有信心学好本课程。

(2)学案的组成部分。学案基本组成:学习目标、课前基础知识回顾、课堂探析、知识链接、拓展训练、课后练习、课后反思。①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②课前基础知识回顾。让同学们对本学案中要求复习的内容进行自主复习,增强学习主动性。③课堂探析。学生事先完成学案中的题目,通过做题能知道自己的掌握程度,对有质疑的问题做上标记。在课堂上,就题目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探讨。④知识链接。知识链接部分是与课堂探析部分相关的知识点的延伸部分,也是新旧知识链接的部分,有助于学生做好知识的归纳总结。⑤拓展训练。通过前面的知识的讲解,进一步巩固练习并适当拓展知识。⑥课后练习。通过课堂的讲解,课后学生做适当的作业检验这节课的掌握情况。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业也要有一定的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课后作业中,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能力的锻炼。⑦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包括两个方面:学生反思和教师反思。学生反思是学生对照知识点、考点的要求进行认真反思,自我检查。比如:是否已全部掌握知识点和考点,学习之后有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存在的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反思之后,通过自己或者寻求老师帮助将问题及时解决。通过这种自我反思的方式,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总结,自我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教师反思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反思这节课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学案中哪些设计不太合理,还需改进,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过程

我们的学案大都包含“课前基础知识回顾、课堂探析、知识链接、拓展训练、课后练结”等环节。由于学案的编制还不是十分完善,因此,在使用学案时要因材施教,不断总结、反复修改,使学案逐步趋于完善。

(1)提前发放学案,学案中明确学习目标,指定复习范围。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完成课前基础知识。因为本学案是用在复习课上,所以学案中课前基础知识练习题是考察的基础知识,高考中的题型都离不开基础知识,在后面复习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忘本。学生自主复习过程中,可以自己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为后面自学做铺垫。

(2)课堂探析部分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体现形式。在本教学环节中,学生针对学案中设计的题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3)知识链接部分是与课堂探析相关的知识点的延伸部分。我们不能就本节内容讲解有关的知识,前后要有一定的连贯性。因为我们现在是复习阶段,练习的题目都是综合题,它把很多知识点都融入一道题中,一幅图出现过很多次,但每次我们可以考察不同的内容。而我们的学生做题往往正确率不高,其原因是学生对基本知识不够熟悉,没有总结题型的能力,没有思考的习惯等等。这就需要教师从中指导,让学生逐步按照老师的设计,思考所涉及的其他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思考的习惯。

(4)拓展练习的设计应与对应课时的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相关。在设计拓展练习时,应注重多设疑,使学生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由未知到有知、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从而增强学习能力。学生须当堂完成拓展练习题,通过练习不仅能消化、巩固知识,还能及时为教师提供直接的教学反馈,以便教师对练习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相应指正,做出正确评价。

(5)课后练习,是学生用课后的时间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课后练习中有两类题,第一类是与例题相近相仿的题型,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第二类属于提高型的题目,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挑战一下,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课后练习的布置体现了分层原则,就是对不同基础差异的学生布置不同能力水平的作业,使作业的能力要求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互适应。

四、反思

教有法,但无定法;学有法,贵在得法。学案教学法的重点在于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本人在教学中,对学案进行精心编制。运用学案教学法一段时间以来,得到一些体会。

(1)教师投入的精力很多,但很值得。因为在实施学案教学法之前,必须自己编写学案。在编制前要做许多准备工作,让学案能起到高效的作用,不需要再浪费时间花在学生已懂的问题上,重点落在普遍存在的问题上,这就切实提高了课堂效率。

(2)一个良好的氛围十分重要。创设轻松平等的氛围,创设利于学生思考的氛围。创设平等、交流、合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学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学会聆听和理解他人的想法。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部分内容,课堂上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和交流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能,使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充分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内容。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预期设定的发展,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这也是继续研究的重点。

(4)尊重并善待不同学生。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认知方式不同,思维策略不同,认知水平差异和学习能力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鼓励并提倡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关心与帮助。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充分发展他们的潜能。

(5)学案教学的实践,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在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案教学模式使教师主动走出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将教师的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学生的以“学”为重心上,将教师的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上,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所有这些,都促进了教师研究意识的增强和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光,陈启胜.构建学案导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山

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裴亚男.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

科学版),2007(4).

[3]孟献华,李广洲.教案与学案的对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2).

篇6

一、课堂教学过程

1.课前积极参与

所谓的课前参与其实就是课前自学并完成相关试题,这是本堂课能否顺利并成功进行的首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他们所具备的相关能力。精选试题,不仅要让学生在复习和回忆中完成框图推断题,还要让他们在完成试题的过程中,及时总结自己在解题上的困惑和心得。

2.课堂反馈总结

进入课堂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将课前完成的推断进行展示,并由小组进行相互评价是否正确。学生课前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存在的疑惑,所以当部分学生把在推断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呈现出来后,马上就会有学生进行解答并提出自己在推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有学生所不能的解答的,教师在一旁做好引导和解答,及时化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学生进行展示交流时,教师适时进行反馈总结,并对学生的观点和小结进行合理的评价。通过这样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对于无机框图推断题的特点、解题关键、解题“突破口”以及正向、逆向和统摄等多种推理形式都有了很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教学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3.课堂能力拓展

在前面的环节中,学生呈现并解决了无机框图推断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总结了解答无机框图推断题的关键就是找到“突破口”或是“题眼”,也清楚了推断的方法。在这样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来自主编制框图推断题,完成后再作展示,由其他小组来完成推断,最后小组间再相互探讨试题编制的优缺点,在这样的“编题-解题-评价”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化学知识,学会了如何正确分析解决问题、合理地评价问题,同时还学会了如何合理运用化学知识。

4.课后评价反馈

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推断题的解答、质疑、总结和编制,课后让学生相互交流。“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你认为要能正确解答无机框图推断题,你要具备哪些化学知识和能力?”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但培养了学生养成对每一节课进行总结的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对这类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学会了自我反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解答此类题时还存在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特点

通过认真观察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可以用三个字“等、实、活”来描述课堂特点。

1.“等”――师生关系和谐而平等

细看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而和谐的新关系。在学生的展示、交流和互评等个环节中,教师站在一个倾听者的角度,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分析学生的每一个思想火花,并给出合理的评价和建议;在学生编制试题和进行展示时,教师站在一个学习者的角度,认真观察学生的编制过程,分析他们的思路,和他们一起讨论如何设计问题才能将无机框图推断题编制得更为合理而巧妙。所以在这样轻松、和谐而平等的氛围中,师生间的互动变得频繁而有效。这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 “我的课堂”能顺利推进的前提保证。

2.“实”――课堂教学实而不华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都会观摩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课堂教学,但是,在这些课堂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某些课堂表面上看似学生活动较多,但是仔细观察分析会发现这些课堂教学只图于表面的热闹,单纯追求形式,却忽视了教学的实质,使课堂教学变得华而不实。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要从他们的长远发展去考虑,每一堂课都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去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细观本节课,可以发现,学生的活动、思考、讨论和互评等各个过程,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在积极参与,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并不是哗众取宠的“作秀”;在课后的自我反思中,小组里每一个成员都做了认真而仔细的课堂总结和自我分析,所以说课堂教学实而不华。“实”是“我的课堂”教学的根本所在。

3.“活”――课堂气氛和学生思维活跃

在平等的师生关系前提下,师生间多向的、可变动的、多中心的交互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再仔细观察本节课,学生在课堂上多感官的参与,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如展示、交流、编制试题及相互评价这些细节,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大大提高,不仅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还活跃了他们的思维。

“等”、“实”、“活”是“我的课堂”教学的前提、根本和提高,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做前提,实而不华的教学为根本,才能将课堂气氛和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夯实基础和活跃思维的情境下去追求自主创新,这才是“我的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课堂教学反思

1.“我的课堂”需要学生发挥主人翁意识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发挥聪明才智,展现并提高自我能力的平台。本节课中,学生一直积极参与其中,如课前的解题质疑,课堂的作业展示与互评、困惑呈现与心得体会的总结、试题编题与评价,课后的交流与自我反省,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我的课堂”理念。从整个课堂氛围来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如在总结解无机框图推断的关键点,学生不但提出要找到“突破口”,而且还细化了具体的“突破口”:可以是物质的特征性质,如颜色状态:黄绿色的气体是Cl2,红棕色气体是NO2,唯一的碱性气体是NH3,淡黄色的粉末可能是Na2O2也可能是S;“突破口”还可以是特征反应条件,如高温高压催化剂反应条件是合成氨反应,放电条件是N2和O2的化合等。在自主编制试题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高,每一个学生都在认真编制,希望自己的试题能难倒其他同学。之后的试题编制评价中,学生也是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想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所以细看这些课堂细节,深刻认识到:只有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动力,让他们认识到课堂是他们的发挥聪明才智,展现能力的舞台;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也真正体会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2.“我的课堂”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执行者,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压制。真正体现学生心中的“我的课堂”,教师就应该是课堂的研究者、合作者和反思者。作为研究者,在本节课前,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情况,不仅要精选试题,而且要对整个课堂的结构和实施进行规划和预测,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作为合作者,进入课堂后,教师对于学生的个别活动和小组活动,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评价,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广度并加深学生的认知深度。作为反思者,在课堂结束后,要对课堂上出现的预料中和预料外的细节进行反思,总结成功与不足,这样不仅利于以后的教学而且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修养,首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教师要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对学生的小组活动作出正确的指导,对他们的课堂表现作出合理的评价;其次要有较强的课堂管理能力,不仅能对课堂作出细致的规划与安排,还要能及时并正确处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能顺利推进层次性的教学任务。

3.“我的课堂”需要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都是课前预习、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巩固,课堂内容的呈现多以知识的讲解传授为主, “还原”课堂本质后,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呈现则变得多样化。在本节课中,首先是让学生课前进行复习和回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并完成相关试题;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作业自我展示、相互评价,接着学生呈现解题疑惑并讨论解题方法与技巧,之后让学生编制框图推断题再相互解答并讨论试题编制的优缺点;最后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反省。所以本节课采用了课前参与、课中展示、交流、合作、讨论、总结和课后反思等多种教学方法,我们发现当把课堂“还给”学生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非常充裕,他们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敢于质疑,愿意和同伴交流发表不同见解,并变得乐于表现自我,所以“我的课堂”需要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4.“我的课堂”需要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篇7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育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改革。教育改革强调教师对其教学实践的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一种反省,一种自我监督、检查和提高,是对备课的再认识和再创造,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后反思就是在上完一节课后对教案进行加工、调整、修改的过程,是对教学实践进行回顾、总结的过程,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课后反思在优化课堂结构、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课后反思的功能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提高的过程。课后反思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对课堂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的反馈。它有以下几种功能:

1.课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且也是教师自己不断提高与自我完善的过程。通过写课后反思,透过学生的“学情”,教师既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又看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不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迅速克服缺点,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使自己走向成熟。我们要不断纠正、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不懈的钻研中达到“常教常新”的境地。

2.课后反思可以实事求是地评价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因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时间都在课堂上度过。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能做到精心备课,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而往往忽视课堂教学的“善后”工作,即书写课后反思。一堂课会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只有认真总结,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3.课后反思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接受知识能力方面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可以在课后课堂反馈、总结时进行记录,并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逐条分析,总结规律。

二、课后反思的内容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任何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听课效果的相关内容都是值得记录的。

1.记得失: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写成的教案,不管怎样精心设计,都是用文字绘写的教学蓝图,拿到课堂上付诸实施必然会出现许多课前估计不到的情况。是“得”是“失”,还是“得”“失”兼而有之,都可作为改进今后教学工作的总结。

(1)记成功之处:就是记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期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在教学句型What’s ... plus/minus ...? It’s ...时,我设计了一项小组间的造句比赛,给出一个数字,让学生根据这个得数说出不同的算式,学生争先恐后,在竞赛中学习、巩固新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我就把这段反思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失败之处:即使是再完美的课堂教学设计也难免有疏漏和失误之处,如在时间的分配、游戏的组织方面等,把这些教学中的“败笔”记录下来,进行回顾,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及时吸取教训。如在教学Shopping一课时,在巩固练习中笔者设计学生分散到各个点购物这一活动,课前,笔者自认为这个活动设计得很好。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课堂一片混乱,学生兴奋得以至于忘形,大家都往玩具店去买东西,而冷落其余购物点,口语操练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课后笔者反思,主要原因是笔者没有考虑学生的喜好,也没有强调好活动的秩序。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变教训为经验,相信今后再有这样的活动,笔者会组织得有条不紊。

2.记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灵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时不时会迸发出瞬时智慧火花、点滴感受,如巧妙、有创意的教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妙想,引起学生的共鸣,不同的见解等,课后教师应及时记录下来。这些灵感往往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并非备课所能备出的,具有生成性。突发的灵感是瞬间的,这是课堂教学实践中难得的宝贵财富,需要及时做好记录。

3.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分析其原因,设法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突破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应及时纠正和总结,对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解题时所提出的新见解,比如:对同一问题能做出不同解法,对同一现象给予不同解释,对同一原理的不同运用,我们都应该认真总结。教师将教学中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记录在自己的课后反思中,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使其专业能力日臻完善。

三、课后反思的案例

下面以四年级的一节关于问候他人英语课为例,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课后反思。

设计的教学步骤是这样的:(1)学生听录音,感知课文;(2)听音,识图;(3)听音,重复课文;(4)分角色朗读课文。

上完课笔者发现学生非常的听话,总是被笔者牵着走。老师让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中,可是这样的学习是不会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教案做了重新调整,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在热身复习之后,笔者交代了本课的学习任务,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多学一些礼貌用语。我们要开展评比“礼貌星”的活动,看谁能获胜。任务的明确,给了学生一个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有明确的目标,他们的积极性就高了。

当笔者组织学生参加“找朋友并问候你的朋友”的活动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他们拍着手,兴致勃勃地去交朋友,用英语问候朋友。学生除了问:“Good morning/afternoon”、“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等,还谈论到“colour、hobby、family、schoolwork”等,范围较广,联系实际,效果较好。这种活动的设计正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思考、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当然,在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环节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如: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鼓励学生平日里多说英语,让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更好地突出语言教学的语用性和交际性。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他从收集事实、分析事实、研究事实,到最后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创造性地研究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课后反思既能促使教师在教学艺术上“常教常新”,教学水平方面逐步提高,又能使课堂结构得到优化,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使教师在专业上更快成长。

篇8

反思教学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能力发展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反思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激发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先进的专业知识、实践效果、学生的反馈等多角度地对生物教学进行理性反思和实践探索,不断提升自身的生物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教学魅力。

一、反思在生物教学中的意义

在生物教学上,教师要想不断提高自己的生物教学能力,就必须认识到反思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教学反思是适应生物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反思教学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后隐含的背景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验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而生物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既能使学生探索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心智,也能使教师实践教学设计,实践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以及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更应该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生物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二、反思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教学反思源于教学实践,生成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不注重总结和反思,就找不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功和收获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在哪里。而反思性教学以具体问题为起点,针对该问题展开探究与反思,最后解决问题并将改进的计划付诸行动。

1. 课前反思,就是要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决定教师如何教?教什么?学生如何学?学什么?作为教师,就是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备好课。备课是教师为上课而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师有效上课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合理运用教材,大胆实施创新。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学生对生物标本、模型、活动挂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具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如在讲解不同对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子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这样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良好的作用。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发挥主体优势。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确定切合实际的教学深度和难度;才能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情况的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课中反思,就是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及时发现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一,要创造有效的课堂设计。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创造有效的课堂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以及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达到有效教学目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以问题为线索,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提出的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与讨论。首先利用“问题探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激发探究欲望。其次引导学生模拟参与到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中,分析杂交实验的结果,由表及里地提出问题,如生物性状的遗传为什么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如果不应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会发现3:1的性状分离结果吗?在规律性的遗传结果中蕴含的遗传本质是什么?使学生在模拟科学家发现问题―推理假设―实验验证的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篇9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思维方式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阶段。小学生思维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们没有进行复杂反思活动的能力。因此,小学生的反思活动主要是对自身的思想、行为认识和理解思考的过程,更多地集中于对自身的认识上面,这也是反思活动的基础。学习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应着重通过以下几方面对小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行培养。

一、课前反思

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见解、经验来到课堂,并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先前的学习,来建构新知。先前的见解、经验就是学生反思的起点,学生初步形成知识模型、找到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见解之后是学生反思的契机。教师应找准学生反思的起点,抓住反思的契机,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使学生学会反思。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是在套用常规思路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而是在充满疑惑和问题并积极赋予探究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的。为此,我们通常在每堂新课之前,都设计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进行自我目标的达成,为自主探究创造条件。学生能够提出与学习有关的问题,表明他们对学习任务有了自我意识,产生了“内在需要”,因而产生主动探索学习的愿望。学生通过参与课堂学习目标的制定,更有了自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以振奋、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为主动的参与探索。

二、课堂反思

课堂上,学生通过动眼、动手、动脑、动情,感受生活,再现生活,激发真情实感,增强主观能动性,从理解走向实践,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反思就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结论等。在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反思能力,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在操作中讲求反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可以对某些思考策略进行揭示,组成结构性的“问题链”,尝试让学生全面了解问题的整体,再将问题分解为前后具有逻辑关系的几个问题,步步推进,反思知识的内在联系,组成学生学习内容的主线。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从而反思知识的内在联系、内在规律和形成过程,达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交流后注重反思

对于同一道题目,不同的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做出不同的解答。交流中他们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这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最好体现。这时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思维,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学生能多学到一些解题方法,有利于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

篇10

2012年的开学季,北京教授饶玉川带着“三育九养”的课题研究成果走进了我们内蒙古赤峰实验中学。其主旨在于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这种方法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在新课标的要求“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观念。 为此,我校结合“三育九养”相关理论开展了“读、思、练” 三元教学法。而这一方法怎样运用到每一科教学中,就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主要围绕政治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 小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性。

“三育九养”、“读、思、练”教学法要求的是充分的发挥全班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那么在这种要求的情况下,以小组的形式则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因此可将班级分成6―10个小组,现就小组讨论的优点做一些个人的见解。

首先,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其次,小组成员之间会对所设计的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学生会自觉的将与问题有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从而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答案甚至是一个完全准确的答案。 一个小组做不出来,可以号召其余的小组来帮助,积极的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课堂总结时,可以让不同的小组就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教师做一个系统性的总结,从而帮助学生就课堂所学的内容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充分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性的知识网络结构。

“读、思、练” 三元教学法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而小组讨论则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学习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并充分发挥学生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所以说小组讨论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让学生主动学习”。

二、“读、思、练”三步走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基于这种认识,我试着运用“读、思、练”教学法进行政治课堂教学,初步收到一定良好效果。读:就是读书、自学。指导学生读政治教材,要求学生能概括基本内容,思考重难点,提出疑难点。读分为:领读、齐读、自读三个形式。读的程序为:课前粗读,课上细读、精读、深读,课后反刍读三步。教师导读常用:目标、提纲、递进、归纳等方法。学生的自读方法有:圈读、查读、参读。思:就是思考、理解。思考的启动,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问题,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思考也可以分槿步走:课前读后思考疑难点,课上合作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之道;课后思考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先去发现论证,让其经历知识形成的历程。教师之思在于一方面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另一方面考虑怎样调动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找到解决的途径。练:就是针对知识点进行练习。可分为课前预习练、课上随堂练、课后巩固练三步走。这样就可以通过课前的“读、思、练”使得学生预习课文,提出疑惑;通过课堂“读、思、练”突破重点、难点;通过课后的“读、思、练”可以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及时巩固。既摆脱了单调乏味的“一言堂”,又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和兴趣。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解读:

关于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认识

先学: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未开讲之前紧紧围绕本课时学习目标,按照老师的自学指导所进行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主学习。这种先学不是要求学生堂堂课前预习,因为课前预习也有一些困难:如难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按要求做到、有时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无教师指导达不到相应的效果,流于形式等。而课堂中的先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课时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追求目标;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这种先学是有序的,非放羊式的;学生的自主学习也非自由学习,而是围绕学习目标进行独自学习、有针对性学习,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制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

后教:在先学的基础上,师生就学生在先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相互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的互动过程。学在教之前,教在学之后。

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理解。是为了达成目标所进行的又一次自我探究、自我学习的过程。当堂训练,象考试一样训练。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做到“堂堂清”。当堂训练的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堂堂清”的内容清的就是必做题。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以训练为主线,分为三个环节、九个步骤:

先学结构:激学;包括激态和激趣。即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前学生状态和教学内容设法调动学生。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的激发;导学:教师尽快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和相关练习以引导学生自学;自学:学生依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完成课后相关练习和教师安排的练习。

篇11

我从优化教学设计入手,从教学设计到实施落实“六环”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再对每一个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听课、评课总结其高效之处及存在问题,深化教学反思提升教师自身素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改变学生学习习惯。通过一些探索和实践,就如何优化教学环节,构建高效课堂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找到了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课前:重点定位过高。部分教师忽视了对《课标》与《新课标教学要求》的认真学习与细心研究,教学设计时拔高教学要求、增加教学内容也就随处可见。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育思想仍以传授、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学目标以大纲和教材规定了的目标为目标。

2.课堂:重教学内容传授,轻学习方法指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重教学内容传授轻学习方法”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仍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仍把学生看作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教学过程程序化、机械化,教师依然扮演着主体地位,教学手段单一、陈旧。

3.课后: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没有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即是部分教师有反思的习惯也仅限于口头反思,不做反思记录。教案中的反思了了几句,并且课课几乎一样,短短几句也不能写出教学的得与失及改进方法,只是为了应付学校领导的检查。反思不能起到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的作用。

二、优化教学环节的有效策略

1.加强业务学习,提升教师素养

为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全体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改进,在改进中前进。因此,全体教师要加强自修,围绕自身专业和兴趣,博采众长,加大“才、情、学、识”的积淀;积极学习并领新课程理念,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唯有教师自觉学习、不断精进,转变才能实现,因为“人是可以改变的,具有可塑性,但是要靠自己”。

2.建立“三段六环导学”模式

“三段”指围绕课堂中心,为落实“先学后教”,强调三个阶段:课前师生准备、课堂导学互动、课后巩固反思。意在突出课堂中心,但不局限在课堂,课前师生的准备和课后师生的自我反思、自我完善都是课堂的必要延伸。从学生主体角度看:课前,学生借助教师指导进行自主学习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必要前提;课后,学生通过拓展练习延伸巩固课堂成果、通过反思总结提升,是促成下一次互动的基础。从教师主导角度看:课前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堂上千方百计搞活气氛;课后教师个体反思精进,日积月累渐成风格,是教师成就自我、成就学生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