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3:2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智联求职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是以一定的自我暗示套语调节和集中注意,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的方法。学生在考试时经常由于紧张、焦虑而导致动作变形,影响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所以,学生在考试中要使自己放松,并在心理上保持稳定,对获得优异成绩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采用意念放松法来进行放松,暗示的语句有:“我很安静”、“全身放松”、“我呼吸顺畅”、“我轻松极了”。
2.想象训练法
是学生有意识地在头脑中重现已经形成的正确的技术动作和规则要求,并用于实践中去的方法。通过想象训练,能够减少学生的焦虑,提高运动能力和更有效地对付各种应急情况的发生。比如说在进行一分钟投篮时,我们可以想象正确的技术动作、球的轨迹等情景,来提高我们的投篮命中率,也可以在考前想象一下完美考试的情景,从而树立胜利的信心等。
3.自我暗示训练法
是用词语、语言等刺激物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使其产生良好的状态的一种心理训练的方法。自我暗示的目的是调整自己的心境、情绪和意志过程,提高运动能力。比如说在运球上篮的时候,心里默念“我一定要进这个球”,同时利用平时训练的技术动作,很好的来完成这个任务。
4.集中注意力训练法
是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的目标,不为其它念头或干扰而分散注意力的一种训练方法。学生注意力的集中非常重要,在考试过程中学生注意力稍有分散,就会降低动作的成功率。每人根据自己的特点可自行设计控制注意力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方法有视觉守点、听觉守音等。
5.增强自信心训练法
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决定了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比发达国家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其中主要是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消费和相应二氧化碳排放必然有合理增长。解决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趋势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缓碳排放的目标之间的矛盾,根本出路即在于加强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发展的道路。
一、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
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安全使得低碳经济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最先由英国政府提出,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在现有的资源禀赋、技术进步程度以及能源存量水平条件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嵌入不同的价值链环节中,参与经济全球化、资源全球配置的过程。但是各国嵌入的价值链环节以及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状态并不是静止了,而是动态的,各个国家也在随着各种要素存量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以保持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低碳经济中,影响各国不断调整、不断重新配置资源的最主要因素包括低碳技术进步的发展、低碳需求的培育以及低碳市场的完善等方面。由于这些因素的不断变化,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分工地位、区段、收益分配等方面也随之不断调整,这些都为世界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带来低碳技术进步与竞争优势。低碳技术创新存在极大价值。
二、低碳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
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受到国内能源资源保障和区域环境容量的制约,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发展道路,既是应对气候变化、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核心对策,也是我国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性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我们要顺应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抓住机遇,促进先进能源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从而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低碳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Zhou(2009)曾利用环境包络分析技术(DEA),对OECD成员中的17个国家以及中国的碳排放效率指标(Malmquist二氧化碳排放表现指数,MCPI)进行了定量测算。在对MCPI指数分解过程中可以看到,导致指数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
其次,降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换的转制成本,涉及到技术方面的主要包括低碳技术的研发投资支出(包括排放技术和生低碳设备的更新和转换支出、劳动者技能的产技术等)。最后,降低低碳经济发展的机会成本。再培训支出等。低碳技术的发展程度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机会成本成反比。例如,发展低碳经济如果是以化石类能源的减少使用为基础,低碳发展则是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但是如果低碳经济是以低碳技术进步为技术的话,低碳技术进步的程度越高,在实现低碳经济的同时,经济增长的牺牲也就越小,或者说机会成本越小。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价值。
三、低碳技术创新的生态价值
低碳经济的核心理念契合了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的基本内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重大战略的延伸与扩展。首先,在推进能源经济革命,改变能源结构,以及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方面,低碳经济的发展能发挥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低碳经济不仅着力于推进化石能源的排放低碳化,而且还通过大力发展低碳与无碳新能源,构建以非化石燃料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能源结构,使整个社会生产与再生产活动低碳与无碳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经济模式。其次,发展低碳经济要求树立生态文明的技术创新价值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这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其次,低碳经济创新技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动力。以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核能及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低碳技术创新,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技术。而这些低碳技术的大规模开发和应用,不仅将颠覆以化石能源为基石的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而且将带来能源利用方式的全新革命,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建设,对生态环境存在极大价值。
四、低碳技术创新的社会价值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把新能源、新材料、新产业的发展作为重要的推力,通过一系列的东西自然地实现了低碳目标,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来看,从国家现在一些能源政策本身看,也是给了企业一些压力,十报告、十二五规划都提出了控制能源消耗的概念,作为节能减排硬性的目标提出来,自然要推动一些企业制度、设备的变革和技术的更新。这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各地雨后春笋般得开始了碳排放交易制度试点的工作,积极性很高,推动企业的低碳发展既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推力,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责任。
企业要想发展,低碳和环境友好、社会责任是很重要的方向,也是环境风险降低的有效手段。作为政府的支持部门,在环保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有一种感觉,惯于使用行政管理,制定标准,制定惩罚,解决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立竿见影。但是除了政府和企业以外,所有的民众应当都动员起来,一起为低碳生活行动起来。
五、低碳技术创新的文化价值
从严格意义上讲,制度可以体现价值观,但是社会制度并不能完全包含价值观。低碳技术创新活动所遵循的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并不是完全由社会制度来体现和承载的。技术创新带来的人们的价值理念、思维模式等观念的转变,创造出一种维持低碳技术创新社会角色的文化环境。
首先,低碳技术创新实践的过程性和系统性使企业不再是因相互利用的需要而聚集起来的群体,而是一群有着共同价值观、共同理想和情感追求的人凝聚起来的组织。企业共同价值观的确立,为企业及其员工界定了技术创新的精神文化目标。其次,技术创新的价值预设反映出社会文化的价值内化结果,它通过对社会文化中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的发现、肯定和加强,来自觉地维持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其间逐渐形成的追求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相统一的新的生活方式,完成了对以往文化的超越。最后,技术创新的文化渗透具体化为一种整体的技术创新行为导向,意味着形成了共同的文化情境。这种文化情境不仅是技术创新功能、指令的反映,而且也是技术创新赖以生存的空间。它不是作为社会制度的补充而出现的,而是一种包含社会制度在内的,从更深、更广的范围和层次上来制约和影响技术创新活动的文化环境。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之举,我们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也承担着重大的国际责任。我们要寻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将低碳技术创新进行到底,建设一个低碳化的可持续的社会,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赖小东,施骞.低碳技术创新管理研究回顾及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9):145-151.
[2]王琳,陆小成.低碳技术创新的制度功能与路径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12,(10):98-102.
关键词 运动员心理素质 训练方法
在新时代的篮球运动中运动员不仅具有高超的篮球技术,同时还要具有过硬的心里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对比赛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只是个认识问题、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个训练问题、时间问题,必须从时间上去寻找尽心训练的途径让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得到加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沈阳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的学生进行研究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文体育学术期刊和体育著作等文献,获取了近五年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借鉴其中的期刊和著作对本论文进行研究。
2.观察法
在校期间对沈阳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的学生进行观察。
3.访谈法
对沈阳体育学院的篮球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面放座谈,广发了解我院篮球运动员的信息,为本论文提供现实依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
篮球运动员专项心理训练是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竞赛的需要,对运动员施加影响,促使其能在比赛极度紧张的条件下保持与提高自己的情绪状态,具有自己调节的能力,以利发挥运动能力的心理过程。篮球专项心理训练还可以改进球队内部的相互关系,使队员团结一致向着统一的目标努力,保证了球队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在比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二)心理训练的目的和任务
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发展运动员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所需的心理品质, 克服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 激发运动员从事训练和比赛的良好动机。心理训练的任务是:适应能力,特别是比赛活动,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和适应的兴奋状态;对完成技术动作有很好的自控能力;能调节和消除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紧张状态;能在瞬间做出准确的时空判断和较好的“时机感”;有坚强的意志,在训练和比赛中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克服困难而努力。
(三)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的培养
篮球意识的形成有其独自的规律性,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得到升华。篮球运动员活动过程中都与运动员的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反应能力、战术思维能力密切相关,这些都是篮球意识活动能力的要素。可见,培养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就是要在训练和实战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使其在正确思维模式的引导下不断总结,积累实战经验,巩固正确的篮球意识。
(四)篮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
在运动动员意志训练过程中使用附加困难的方法
方法原理和主要方向 方法
使用在疲劳背景下延长训练的时间、次数(预先不告诉运动员)和有关的附加作业 1. 克服追加距离段要求,并在成组越野跑结束时超越的定向
2.在比赛训练结束时使用追加时间和阶段,带取胜的定向
3.在杠铃练结束时使用追加的次数,带极限性重复次数的定向
在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或使用不习惯的器材和设备进行训练(方向―形成技能的可靠性,培养信心)
1.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进行训练
2.在变化很大的条件下,或在山上、在松软的土地上、在使用水阻力的条件下完成周期性训练。
3.从室内转到室外场地进行训练课
4.周期性使用不同质量、重量和不同运动器材的练习
5.带重物跑或跳(铅腰带、加重鞋等)
改变行动的实际条件和空间条件,目的是提高完成的准确性和信心
1.在缩小的范围内投不同重量的运动辅助器具
2.使用狭窄的调高架和撑杆调高
3.在缩小的赛台上进行拳击练习
4.在足球和冰球场地上缩小球门进行射门练习
培养篮球意志品质的方法就是要不断的提高加大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程度的定向。培养篮球意志品质就要系统地增加难度与负荷来组织训练。
(五)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
1.赛前心理训练
赛前心理训练是为比赛做好心理准备,克服心理的不适应性,提高比赛自我调节能力,为比赛打好基础。
(1)根据对手的战术、技术、和心理状态特点制定心理训练
教练员通过假想对手所要采用的战术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结合本方的战术和人员部署及队员之间的心里默契、可承受的心理负担的实际,来确定心理训练的内容,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产生积极地心理影响,增加抵御对方心理压力的能力。
(2)根据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模拟心理训练
教练员堆在模拟比赛中暴露的心理障碍,针对性的采取心理调节加以纠正,进行弥补训练从而减少运动员在比赛中失误的次数。在模拟比赛中尽可能的记录和收集各种心理反应,用充足的时间去进行心理调节,让运动员处于最佳状态。
(3)做好比赛环境的心理训练
在比赛临近时,安排运动员到比赛相似的现场去训练是很重要的。但是仅仅靠对自然环境的消极适应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有意识的心理训练,加强自我主动地调节,以缩短适应的过程和提高运动员性格矛盾的适应度。
2.赛中心理训练
(1)比赛场上的心理调节训练
在比赛中心理训练目的就是发展和维持赛前的最佳心理状态,并根据比赛中双方心理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及调节手段。如在比赛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对方战术的变化、双方比分交替上升、比分落后太多等都会对运动员造成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针对队员内心的变化情况,并做好各种心理调节手段以备随时运用。这就需要进行长时期的心理训练,从而达到队员与教练员走之间形成一种默契。
(2)赛场身心恢复训练
在比赛中运动员体力和脑力都消耗极大,尤其是双方实力同等的情况下,消耗量就更大。因此,对原利用比赛间隙进行体力和脑力恢复对比赛的胜负是至关重要的,教练员必须采取心理调节的措施,如注意力转移和精神放松等,来加快运动员能量的恢复,这是坚持比赛并最终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保障。
(3)赛后心理训练
随着比赛的结束,运动员的情绪不会随着比赛的结束而消散,有的会延续到赛后。有的运动失败后会迁怒于人,推卸责任;有的因为胜利而得意忘形。所以解决赛后运动员遗留的情绪问题。总之,采用有意识的心理训练措施和方法,不能让运动员放任自流。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心理训练是现代化技术发展的需要,运动员心理训练就是对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教育过程,使运动员具有提高运动水平所需要的心理品质,掌握自我调整能力,挖掘心理潜力,为在训练和比赛中身体和技、战术的正常或超常发挥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做好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训练工作对篮球比赛水平的提高有非常直接的作用。良好的篮球意识和过硬的意志品质是篮球运动员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也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
3.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长期、系统、科学的训练积累而成。
(二)建议
1.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一个教育过程,应遵循自觉自愿、重视个体差异、持之以恒的原则,要根据训练、比赛的不同时期,有重点、有区别地进行心理训练。
2.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要有针对性,并且心理训练必须与身体、技术、战术等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3.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遵循一般技能训练的规律,因此,对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必须长期、系统地进行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李炽梅.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及极其训练[J].体育心理.2003.4.
[3] 刘慧丽.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28.
[4] 朱林凯,王静妍.大学生篮球运动员比赛心理素质培养与训练[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12.6(25).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五人制足球;核心力量
1.2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 通过访问美国体能协会相关专家、俄罗斯、德国、挪威等体能训练专家以及北京体育大学核心力量训练方面相关专家,为本论文提供理论基础。
1.2.2 文献资料发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广州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结合相关会议论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关支持。
2 结果与分析
2.1 五人制足球运动中核心力量的作用
五人制足球是十一人制足球的缩小版,与九人制、七人制足球都要不同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上场的人数不一样;第二,场地大小,场地的地板要求不一样;第三,比赛规则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同,等等。五人制足球要求运动员具有快速的奔跑能力,还要有迅速做出急转急停与改变方向的快速跑动,并且在最后射门时还要有抵抗对手对自己射门位置的抗干扰能力,保护有利的射门角度与时机。因此五人制足球对运动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平衡性、爆发力、以及灵活性,这样才能使得运动员创造良好的运动成绩。
2.1.1 提高平衡性与稳定性,加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
成绩的稳定性是以动作的稳定性为基础的。身体核心部位肌群的肌肉起到的正是这种关键作用。核心部位的深层肌群例如膈肌、多裂肌、腰方肌、盆底肌等控制着身体的稳定。如果这些深层肌肉缺乏力量,那么身体的稳定性就会降低。
由于五人制足球场地狭小,很多的动作都是在非稳定状态下完成的,比如,头球、一脚传球、快速跑动的传球、背对防守队员的传球等等,如何在不稳定的条件下有效率协调的发力,是五人制足球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例如在头球过程中,当身体离开地面后,身体会绕额状轴和矢状轴向各个方向转动,核心部位的肌肉的工作特征是两端无固定的工作,这就要求核心部位的肌肉能够控制身体的转动,从而保持一个良好的姿势让四肢解放出来更好的参与运动。在此过程中,则需要核心区域数块和很多肌肉群共同参与才能完成核心的稳定与平衡,从而提高神经对机体肌肉的控制。
2.1.2 提高能量的利用,减少能量浪费
核心部位拥有的肌群是整个身体最大的,并且产能的能量也是最多的,由于肌肉多,所以储能也是最多的,核心肌群就像汽车发动机里面的一个汽缸,腹部肌肉在前,背部和臀肌在后,横膈肌作为气缸的盖板,盆底肌和环绕髋部的肌肉群为气缸的盒底。运球员在快速跑动的过程中的伸髋鞭打扒地动作,还是快速的急转急停中,看似脚对地面的作用,而实则为来自于腰髋肌群的原动肌群的发力,并通过闭合式的动力链向下肢形成有效的动量传递。肌电研究表明,协调能力好,核心力量强的运动员在高速跑腾空的过程中摆动腿骨后肌群肌电放电较少,而核心力量差的运动员腿部骨后肌群放电量增大。通过肌电变化可以发现核心力量好的运动员的腿部肌肉可以在短暂的腾空时间里得到放松,为下一次收缩做好准备,以此来提高对能量的利用。
2.2 五人制足球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
训练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运动成绩,那么提高竞技成绩须对运动学有清晰的掌握,这是基础。在空间上,有能力去感知身体和肢体的位置叫做运动肌肉感觉。运动学的关键点就是对动作的维度的介绍,动作的简单与复杂都离不开维度的分析,动作的一维、二维、三维、多维角度囊括了动作的运动范围,所以,要针对其运动员的动作进行科学的维度分析是必要的。
根据核心力量练习的特点,研究出很多针对核心肌群的练习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按肌肉的收缩方式上分为:静力性练习(等长);动力性练习(等张)和静――动组合练习(等张――等长)。按练习的方式分为:垫子或地面上的训练;悬吊训练;震动训练三类。而在这些分类中又衍生出很多具体的练习方法,归纳如下:
2.2.1 克服自身重力的单人练习。此类练习适用于核心力量练习初始阶段,目的在于使运动员深刻体会核心肌群的用力和有效的控制身体,这种类型的练习得到了大多数专家的认可和肯定,普遍认为是最基础的核心力量练习的手段。此类练习有很多,如仰卧挺骸、仰桥、单臂俯撑控腹、腿臂交叉两头起等。
2.2.2 运用器械进行的练习。如瑞士球、平衡球、平衡板、力量练习器械等。在这种练习方式中,运动员通过一些器械,使身体处于不平衡状态下进行的力量练习,有效的动员躯干部深层肌肉参与运动,并在动作过程中控制躯体始终保持正确的运动姿态,从而摒弃了传统力量练习中借助外力来支撑躯体的弊端。这种练习方法可以根据核心力量掌握的情况逐渐加大难度和复杂性,也可运用多个器械进行组合练习。
2.2.3 以健身为目的的普拉提练习法。普拉提是一种健身休闲的运动,它强调“身体轴心”也就是腹背的强化,练习中保持腹部和背部集中适当的力量,让肌肉能够支持脊椎{引用}。有力的腹部肌肉形成支持脊椎的“力量区域”。当你正确地挺起腹部和背部并加强其他肌肉的用力时,整个身体就达到了自然和理想的状态。这是一项融合肢体和心灵的运动,训练以意志力去控制身体动作,用心去体会每一块肌肉的延展、收缩与控制,目的是加强人体核心肌群的力量,以提高身体稳定性及全身姿势的正确性。
2.2.4 在同伴协助下进行的练习形式。这种练习形式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动态条件下的核心控制能力。例如,在平衡球或平衡板上的专项练习,模仿同伴动作练习,皮带牵引等练习。
3 结论
3.1 核心力量训练是近几年各国学者比较关注的研究领域,核心力量的训练在五人制足球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识。
3.2 核心力量训练对全面均衡的提高五人在做足球运动的力量素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有效的力量训练方法,应该成为五人制足球体能训练的一部分。
3.3 核心力量训练与运动生理学、生物力量、神经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最终的运动形式是他们综合的结果。
3.4 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多样,主要是根据项目特征与预防伤病来选择适合本项目的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7-0070-02
一、发展腰腹力量为主的组合练习
1.快速两头起+前掷实心球。学生分为若干组,第一名学生先在垫子上做快速两头起[1][2],8~10次后起身,掷实心球,听教师哨音后跑出,将球捡回后到队尾,后一名同学在前一人结束两头起后立刻接上,依次反复,保证练习的完整性与密度。学生在投掷过程中应感受收腹发力,力的传导应该从下往上,收腹后快速顶肩,上臂跟进,然后出手。该组合的练习重点是体会与掌握腹部发力,带动上肢出手。(图1-1,1-2)
2.俯卧背起+前掷实心球。该练习的主要方法与组织同上,8~10次两头起后起身掷实心球,让学生在掷球过程中感受腰部的拉伸与支撑,结合收腹,提高出手的力量[1][2]。单人无法完成的学生可由后面学生压住腿进行练习。(图2-1,2-2)
3.跪姿掷(气不足的)篮球+前掷实心球。学生两人一组,每人一个篮球和一个实心球,两人相对跪立在垫子上,距离15~20米,女生可以近一点(距离可以避免被篮球砸中即可),双手持篮球跪坐在垫子上,臀部后靠,听教师哨音后统一挺髋,做出背弓后收腹掷球[2],相互捡对方的篮球后继续练习。在练习6~8次后,起身换实心球听哨音进行统一练习。采用气不足的篮球可以避免投掷过程中的弹跳造成意外,同时方便捡取以提高练习密度,该练习还可以采用跪姿掷实心球来提高难度。(图3-1,3-2,3-3)
二、发展出手速度为主的组合练习
1.快速前挥长棍+前掷实心球。学生以投掷实心球的姿势站立,双手握紧长棍,听哨音统一前挥,5~6次后,将长棍交给后面同学,然后立刻进行前掷实心球。此练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一定要确保学生处于安全距离才能进行练习。为提高练习效率,可以连续掷球3次后一起捡回,或者两组学生在保持安全距离后,相对进行练习。该组合练习侧重于提高学生掷球时的出手速度,同时通过挥棍可以提高手腕的力量。(图4-1,4-2)
2.快速直臂牵拉橡皮绳+前掷实心球。该练习的组织形式与练习方法同上,但相对安全,两名学生前后站立,一人在后拉紧橡皮绳,另一人以掷实心球姿势握住橡皮绳做快速直臂前拉[2][3],6~8次后做前掷实心球。学生应尽可能的保持前拉橡皮绳的速度迁移到掷实心球上来。(图5-1,5-2)
3.掷1kg实心球+掷标准实心球。学生分组相对站立,保持在安全距离之外,每组可多准备几个1kg实心球和2kg实心球,以提高练习的密度。听教师哨音统一练习,先掷1kg实心球3~4个,然后掷2kg实心球,通过减负荷训练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但必须保持适宜的兴奋度,因此在练习中避免疲劳,重复次数不宜过多。(图6-1,6-2)
三、发展腿部蹬伸为主的组合练习
1.背人蹲起+前掷实心球。男女生分开,前一同学将另一同学背起,被背的同学用胳膊搂住背他同学的脖子,背人的同学要背好背后的同学,手挽住背后同学的“腿腕”,做蹲起练习10~12次,然后前掷实心球,该练习需要提醒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避免受伤,下蹲的时候要慢,蹲起的时候要快,重心控制在两腿之间[4]。在蹲起后掷球,要体会腿部的蹬地发力,结合腹部、上肢等的练习,将力的传导完整连贯起来。(图7-1,7-2)
2. 单腿屈膝跳+前掷实心球。分组后第一名同学听教师哨音后向前做连续单腿屈膝跳,到指定位置(10米左右)后,换一条腿跳回,然后前掷实心球。与上述练习相同,重点体会腿的蹬伸发力,完成后捡球交给下一同学,回到队尾。(图8-1,8-2)
通过不同的组合练习,分别侧重不同的教学重点,并最终都与完整投掷结合起来,将练习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学练结合。教师应注意的是在每一项练习开始前要让学生明确该练习的侧重点,让学生带着目的去练习,同时运用合理的分组以及紧凑的队伍调动,适当多一点的器材,提高课的练习密度,则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价值链呈现全球化的趋势,本世纪初,格雷菲等人逐步建立了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的概念及其理论框架。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继而提出全球价值链是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及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它包括所有参与者和生产销售等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分配等[1]。
T集团在全球家具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企业发展愿景与现实的经济环境和内部管理问题构成了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一方面集团致力于成为世界第一家具制造企业的目标已经设立并逐步实施;另一方面2007年以来接单价格竞争、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北美为主的家具市场持续萎缩,从美国市场开始的信贷危机演变的金融危机影响了集团的发展。
为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经营困难,T集团着手进行全球价值链的整合,在原材料生产、加工、运输,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进行配置优化,以最大的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获利能力。因此T集团着眼全球林业资源,先后在远东、东南亚建立了木材基地,并在越南、印度尼西亚建立了制造基地,与中国大陆的生产基地组成了全球的生产网络,利用优势的物流体系,满足欧美市场需求,并进一步开拓国内家具市场。面对这一全球化价值链整合的动作,如何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发挥企业文化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中用,解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问题,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企业作为一种以人与人的组合为基础的经营活动主体,其经营行为必然最终都要人格化,也就是说,企业是人格化的企业,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都要靠人来执行。正是因为如此,企业的制度创新,企业的经营战略的创新,最终都必然会体现在人的价值理念中,也就是以企业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2]。美国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文化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一个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的文化现象[3]。”
这意味着企业文化创新的过程,是调整企业发展中人与人,人与团队,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使企业文化建设适应企业发展。T集团企业文化创新,正是基于全球价值链整合视角,不仅仅是理念上企业文化的整合,更重要的是要形塑一种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和有利于推动企业不断创新的文化。
一、T集团的企业文化历程
T集团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永续经营”,它的核心是创新,是在企业多年发展历程中逐渐产生和形成的文化体系,是其创始人对自己事业的期望,是作为家具企业生命力的体现,更是集团对事业的无限追求。
1.初创期的企业文化
T集团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程。1990年集团前身是台湾一家小家具工厂。这一时期的企业还在为生存而拼搏,产品仅仅是模仿,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采取的也是跟随策略,所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为了适应发展需要当时提出一些关于产品质量、服务意识的口号,这些口号成为贯穿于当时企业经营的价值理念。虽然是文字性的经营理念的阐述,但因其是在其经营中自发地无意识地积累而成的,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故零碎而不稳定。是带有一般性、模仿性、缺乏个性和适应性的浅层企业文化。
初期的T集团文化具有浓郁的功利性,带有强烈的利益最大化的倾向,是以领导者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此时的企业文化还不够成熟,但是不能否定这个时期企业文化能够给企业发展带来的聚合效应。文化的聚合和认同带动了这批创业者爱岗敬业,拼搏自强,积极向上,形成了最初的创业氛围。
2.成长期的企业文化
1996年,企业从台湾来到广东落脚,用了十几年的时间,逐渐成为世界前几大的家具制造集团。这一时期是T集团家具事业的快速成长期,利用大陆良好的招商政策和投资环境,实现了企业由一定规模后进入了新的投资领域阶段,即资本运营阶段。从文化的角度而言,这一时期着手开始系统地企业文化构建,即行为制度文化,其表现内容为系统的文化工程,如在确定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的基础上,还要使其丰富起来,提出经营宗旨、行为规范与准则等。在这一时期,公司提出了“永续经营”的口号,引入了规范的生产管理制度,建立了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重新构建了企业组织,加强了对企业的实际管理强度。这一时期的企业文化由浅层文化向中层文化过渡,一方面对企业的每个员工的心理、价值和思想、行为的取向起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对企业的整体心理、整体价值和整体思想、整体行为起导向作用。
3.成熟与再发展期的企业文化
2002年,T集团成功上市,一跃成为全球垂直整合家具批发商和制造商,集团在这一时期已经成为全球家具行业的佼佼者,其规模和专业化程度已经达到领先。这一时期企业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在企业经营决策的知识化、企业运作的创新化、员工行为的规范化等方面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按照一般观点,这一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应努力为企业营造一个团结、和谐、良好的氛围,进而体现出文化的约束与激励功能。然而现实中,T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并没有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没有发挥企业文化应有的效用,加之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疲软,国内劳动力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生产效率与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经营效益出现下滑。
二、T集团企业文化创新的问题
面对全球价值链的整合和构架,T集团本身在推动企业文化创新的步伐相对缓慢,存在诸多问题。
1.T集团企业文化的发展阶段问题
企业的生命周期大致都遵循相同的发展规律,即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蜕变期四个阶段。按照这一划分,T集团正处于成熟期。与企业生命周期相匹配,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文化类型。初创期企业不具有竞争优势,企业求生存是其基本的目标,那么围绕企业目标建立起来的就是保守型的文化模式。企业进入成长期,知名度扩大,优势突显,企业开始赢利,企业的目标就是要发展,所以迎合企业当时的特点就应用而生了稳妥型的文化模式。企业进入成熟期,整个操作流程都在规范化,利润达到最高点,此时,企业行为都具有竞争性。最后是企业进入衰退期,利润下滑,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要再生,在这种形势下诞生的企业文化就是风险型的企业文化,它具有绝对的超前意识和忧患意识。T集团企业文化的建设综合各方面的评价目前只能属于稳妥型,只是初步具备了文化的体系,尚缺乏实际的竞争特征。
2.T集团企业文化创新的现实问题
首先是决策层对企业文化创新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将其整合到企业战略中,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长期规划系统管理。在形成初期的企业文化架构后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再创新,以至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的构建出现不良状态:各部门协同作战能力差,企业的各项决策和执行缺乏企业精神的引领,没有形成整合,发挥合力的作用;企业精神开掘深度不够,没有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理念。没有深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许多职工包括职能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对企业文化的宗旨及内容存在模糊认识。
其次是高级管理层和中下层管理层、普通员工出现断带。集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与其国际化程度相差甚远,企业的高层(经理级以上)全部来自台湾地区,少数技术管理人士由外籍人士担当,大陆员工不能得到更大的升迁机会。这就造成了管理层断带,割裂了企业文化的整体。企业文化不能得到基层员工的支持是没有生命力的,更谈不到创新,只变成了少数人的企业文化,体现少数决策者的价值观。企业文化不能在企业内部有效执行,下属员工对企业文化不能准确理解,企业文化不能有效分解到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低层员工的工作行为上,难以在企业内开展与传播,企业文化只是挂在墙上的口号。
再次集团没有形成完善的企业文化创新体系。随着集团规模的快速扩大,更重视和关心的问题是如何维持生存和突破发展瓶颈,追求短期的利益和业绩增长。直接导致企业文化建设被忽视,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增长长期的推动作用被逐渐降低,企业文化建设不能随时保持更新,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甚至部分管理层认为企业文化与业绩没有直接的关系,与其建设企业文化,不如创造更多经济效益。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领导文化、员工文化以及其它小团体文化。
最后是集团的管理层与企业文化的创新要求不一致。企业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企业文化的载体、文化理念、文化制度以及文化执行方式等。然而部分决策者、高级管理层墨守陈规,自身的认识、态度与行为导致了管理政策不能匹配企业文化的建设,包括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各种战略发展规划等等。少数高层管理者在制定管理政策往往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是不一致的,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一方面是忽视企业文化与管理政策相结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没有把制定管理政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的意识,使组织中的成员对企业文化产生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
三、T集团企业文化创新的方向
T集团的全球价值链构造充分利用了经济全球化提供的空间,按照最优的资源配置条件将自身的结构进行分解,因为运输、通信和信息技术已经为跨国经营提供了快捷和低成本的服务。集团把研发和设计中心放在美国,把生产车间放在中国大陆地区,原材料采购则深入到中国内地和俄罗斯、斯里兰卡等周边国家。产品的装配还有相应的工厂协同配合。这就对全球化的T集团提出文化创新与整合的基本方向。
1.以保证企业经营战略为方向
企业发展战略是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的规划,它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进程。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发展战略要适应全球市场的竞争,要将经济全球化的总趋势作为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总的参照系,使企业能够在适应新的形势变化的过程中不断发展。T集团当前的战略是要改变企业的竞争态势,实现企业转型与升级,抢占国内庞大的市场,这就要求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包括企业经营理念、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的创新,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使企业能够适应各种条件的竞争,适应各种文化环境。
2.以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为需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在员工价值理念上的反映,反过来,企业文化也会对企业制度的安排以及企业制度的选择有一种反作用,因为人的价值理念支配人的选择及行为。正是因为如此,企业文化的创新必然会带来员工价值理念的创新,而这种价值理念的创新,会推动企业制度的创新。T集团运营的规范准则是要求员工能够很好地遵守和贯彻企业制度的安排及企业经营战略的执行。因此集团建立了良好的生产管理制度、确立了严格的标准化流程及管理文件。但是人有自己的思想,行为主要受个人思想的支配,思想是人的根本约束。现实情况是员工的行为与规范相差甚远,因此T集团需要一种内在的规范,能够去不断实现对员工的思想施加影响,造就具有强烈的使命感、高度的责任感,价值观念与公司安排和企业战略相统一的优秀员工。这种内在的约束的形成,能够促进员工在价值理念上对企业制度安排和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认可,能内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在这种内在约束起作用的条件下,企业才能最终保证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效实行。
3.以实现全球价值链跨文化管理为根本
全球价值链整合过程中,来自全球各地的员工组成了集团国际大家庭的背景,这就需要解决跨文化管理的问题。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每个员工都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形成了内部管理过程中的文化冲突,这些冲突有时表现为一种沟通方面的障碍,有时表现为价值判断的差异,但更多的时候则是表现为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观念和方式的不同,这些文化差异和冲突的存在是企业决策过程中的重要障碍,是降低企业效率、增加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这就客观需要推动企业文化创新,在文化管理的过程中,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逐步灌输到员工的头脑中,使员工将企业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
跨文化管理就是在尊重各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通过企业文化来整合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别,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来统一各种文化价值,用规范的行为方式来约束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行为,用新的文化理念来推动企业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必定有助于企业全球价值链的整合和发展。
参考文献
[1]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eting through Innovation and Learning-the focus of UNIDO’s Industrial Development.2002/2003[R].Vienna,2002:107-116.
2在物流管理中应用新科技、新技术
有效的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是供应链物流管理改革成功的关键。如今是一个网络化的世界,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是互联网上的一个元素。一旦不加入这个网络化的世界,那么这个企业不仅不能够在国家化的市场中求得生存,还会被这个社会所抛弃。因此,就应该进行网络化的供应链物流管理,通过网络信息掌握整条供应链上的各种有效信息,从而使企业能够全面的、准确的把握趋势,让自己以更为积极的姿态投入这个环球化的世界,参与市场竞争,获得利润。对于信息化的供应链应用,一方面,就可以建立网络销售,以及网络宣传,从而使供应链的范围更为广阔,获得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建立技术型的物流管理,通过电子化的办公、信息的网络化以及财务管理的电算化等等,通过各种高科技术,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上的行政效率。
3促使供应链物流管理环保化
相对于传统的产品供应链的产生过程中,往往一些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其社会效益,于是,企业就在生产产品时,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所以,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就应该在各个供应链环节,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从而形成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链管理师在1996年应环境可持续发展而提出来的,它不仅强调保护环境是企业供应链中的责任与义务,更强调企业在供应链物流管理的过程中要把可持续、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观念深深扎根于物流管理的具体行动与思想之中。从而使企业能够在供应链物流管理时融入环境保护观念,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具有绿色优势,并通过各种途径研发企业绿色制造的核心竞争力,生产出消费者信得过的产品。最终把企业形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有机结合。
4建立全球性的战略发展
报告的初步结论首先强调开放和高效的服务业市场的重要性。服务业占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工业发达国家的GDP的三分之二,但按附加值算对出口的贡献率仅为50%,在中国不足30%。换句话说,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没有充分发挥其优势。这里揭示的信息是,在以全球价值链为主体的世界中,要想提高生产率,保持国际竞争力,就需要进口高质量的中间产品和服务。
报告分析了运输器材2009年的出口态势,指出世界主要制造商出口的运输器材中,30%至50%的价值源自国外进口。按出口毛值算,德国出口比美国高25%;按附加值算,德国只高5%。这说明德国产品内含高得多的进口中间产品和服务。电子产品出口情况类似。中国和韩国是2009年的最大出口国,两国的出口电子产品中含进口成分约40%。
总体而言,大多数国家进口的中间产品约三分之一都用于生产出口产品,中国纺织业的中间品进口,近85%用于出口加工。一国进口中也可能包含进口国自身的成分,美国进口含5%的美国成分,中国含7%的中国成分。
由于上述原因,各国当前按传统方式的双边贸易平衡数据,包含大量重复计算,完全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报告以争吵多年的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为例。如按增加值计算,中国对美国顺差高估了400亿美元即25%以上,因为中国进口品中含有很高的美国成分;另一方面,中国出口品中含有三分之一的进口成分,美国对华服务出口顺差达150亿美元之巨。由此可见,中美贸易不平衡争端根本就是一个庸人自扰的伪议题,被某些人用来做政治炒作,干扰了中美之间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
这项研究给贸易政策决策者和相关国际组织提供了发人深省的启示。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世界就尝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苦果,为什么到如今还有人津津乐道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而且还竟能被某些政府主管部门采用?应该引以为戒。据报道,瑞士的一则研究报告指出,欧盟制裁中国光伏产品得不偿失。对中国制造商征收惩罚性关税,仅德国就可能在三年内减少8.47万个工作岗位,受保护产业所创造的工作岗位仅相当于其他行业因此而失去的工作岗位的五分之一。这是名副其实的得不偿失。光伏案的始作俑者是美国,欧盟紧紧跟上可能是担心贸易转向,也就是说怕美国关了门,中国产品转流到欧盟。其实,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惩罚性关税也同样只是保护了个别缺乏竞争性的制造商,伤害了大多数消费者和贸易商的利益。
抛开此案不说,中国在制订贸易政策过程中,应深思进口高效中间产品和服务对出口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它不仅仅关系到特定产品的成本,也关系到宏观贸易环境的可持续性。中国产品一定要在全球价值链中同其他国家互利共赢才能保障市场准入的可靠性。新兴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对中国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意味着更广泛的市场选择,但同时也面临更复杂的竞争环境。
对中国产业部门来说,首先要考虑的是加快服务业的升级,不仅要服务好生产和消费,更要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对制造业来说,进出口要通盘考虑,进口未必是坏事,过多的出口未必一定是好事,进还是出,最终取决于是否能最大限度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不要依赖政府出台产业保护政策。我们想要一个开放的全球市场,就不可能关闭自己的市场。中国产业欣欣向上,方兴未艾,当然要选择一个开放的全球市场。
链接
关于全球价值链:从组织规模看,全球价值链包括参与了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性活动的全部主体;从地理分布来看,全球价值链必须具有全球性;从参与的主体看,有一体化企业、零售商、领导厂商、交钥匙供应商和零部件供应商。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三批(专项)立项课题“体育有效教学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开展的研究”(课题编号:ZC133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6-0017-03
一、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特点
心理训练是现代竞技运动训练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影响、制约着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改善和体现,可以促进运动员心理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篮球运动是开放性的同场对抗项目,运动员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以控制球为手段,通过与同伴配合,突破对方的防线,从而达到将球投入对方球篮的目的。熟练地控球、精准地远投、默契地配合、激烈地对抗等,篮球运动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篮球运动不同于其它体育项目,运动过程的心理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 专业特征的思维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在比赛中,篮球运动员面临着无数需要解决的问题情境:如何摆脱,何时切入,面对防守是投篮、突破还是传球及如何防守,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均需要运动员迅速地做出决策和行动,这些决策是运动员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运动员的头脑可以看作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加工系统,运动中的思维决策过程可以概括为一个以信息加工为核心的行为控制系统。该系统由决策的环境、决策的人和决策结果3个要素构成,三要素之间是密切相关的(见图1)。
运动员在环境中获取信息,通过信息加工确定策略,付诸行动后产生决策结果。在这个系统中,运动员的决策行动受环境和决策结果反馈的影响;决策结果是不确定的,并非只由决策行动决定,也取决于环境的变化;决 是由意识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包括:坚韧性、顽强性、果断性、自控力、目标清晰度和自信心。篮球运动员的意志品质突出地表现在攻守激烈对抗中能否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篮球比赛过程复杂多变,运动员运用技术过程的条件不断变化,意想不到的困难与障碍层出不穷,所以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对比赛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运动员能在比赛落后时不气馁,失败时不泄气,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敢打敢拼,始终具有充足的信心和清晰的目标;而意志品质薄弱的运动员在比赛双方比分紧咬、体力消耗大的情况下,会变得信心不足,情绪不稳,甚至忙中出错或表现失常。总之,篮球比赛中所要求的各种心理能力都会通过意志行动表现出来,意志品质的作用不言而喻。
3. 复杂情绪的调控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映,体育竞赛中的情绪稳定是运动员最佳心理状态中的核心内容,是训练水平正常发挥的保证,所以,情绪稳定是运动员的主要心理因素。由于篮球比赛紧张激烈,运动员的整个身心都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伴随产生的强烈而鲜明的情感体验也是丰富的。尤其是在势均力敌的比赛中,运动员的情感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运动员的情绪必然会直接影响技、战术的发挥,从而影响比赛的结果。因此,优秀运动员要具备良好的自我情绪控制和调节能力,要善于根据场上情况适当调节情绪水平,避免产生过于兴奋或消极的情绪。
二、中职篮球运动员在心理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篮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篮球比赛的对抗越来越激烈,人们对篮球比赛制胜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从开始的注重身体发展到注重技术、战术的训练。到今天,人们开始认识到在高水平的对抗过程中,运动员在身体和技、战术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比赛制胜的关键因素在于队员的心理能力,而心理能力的好坏自然取决于心理训练水平的高低。
1. 在理论认识上重视心理训练的作用
篮球心理训练的理论误区表现为对心理训练的狭隘理解,有些甚至是错误的理解。尽管多数体育教师(下称“教练员”)和运动员自己也承认,心理因素对竞赛结果起着重要作用,但对心理训练的认识仍处在感性A段。一些教练员尤其是从事青少年训练的教练员认为心理因素在运动竞赛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只有在高水平的比赛中才表现得比较突出,所以心理训练只是针对高水平运动员而言的。殊不知,运动员在高水平的激烈竞赛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心理失常等就是早期的训练和竞赛中未进行或未重视心理训练所留下的隐患。一些教练员认为自己的队员没有心理问题,因此就不需要进行心理训练,而一旦队员表现不好,就武断地归因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差”,时间一长,本来心理问题较小的运动员也会因此产生心理障碍。调查还发现,运动员往往是在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后,才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学专家的帮助,并认为这就是“心理训练”。这种“亡羊补牢”式的训练只是心理训练的一部分,而且也不是心理学专家的专利。实际上,教练员才是进行心理训练的最佳人选。
篮球心理训练中的另外一个理论误区是,篮球意识概念的滥用。且不说篮球意识概念本身的科学性如何,它毕竟是一个被篮球界所接受的约定俗成的概念。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现实的最高形式,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有组织的反映。篮球意识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反映特定事物的集合体,涵盖了篮球比赛的方方面面,很显然,它不是一个一般层次的心理学概念,也不能把它与意志、情绪等心理过程并列为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因此,使用笼统的篮球意识这一概念并不能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
2. 在实际训练工作中加强心理训练
在实践过程中,也有一些教练员在自己的训练中采用过一些方法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多数还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发地采用心理训练,或遇到问题后才想起进行心理训练,表现为短视、被动和缺乏系统性。还有些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心理训练方面仅仅做了一点点努力就想收到明显的效果,有些运动员只尝试了几次训练或上过几次心理课就放弃了,因为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们甚至怀疑心理训练的作用。然而,心理能力的形成也有其自身的规律,良好的心理技能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的心理训练才能形成。实践中的另一误区是,把心理训练独立于身体和技、战术训练之外。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有些教练员机械地安排时间进行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尽管体现了对心理训练的重视,但训练效果不佳。事实上,心理训练与体能及技术训练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应将心理训练融于技术和战术训练之中,而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要把心理训练与技术及体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以全面发展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三、中职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很多教练员认为,心理训练是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单独进行的,所以不知道如何进行心理训练。事实上,心理训练不是独立的过程,它可以体现在训练的每个环节中,脱离体能、技术、战术的心理训练也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至于心理训练的方法,只要正确认识了训练的构成及心理训练的原则,方法可以是多样的、甚至是创造性的。
1. 结合体能的心理训练
现代篮球运动的激烈对抗和快速攻守转换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越来越高,体能训练受到高度重视。而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增加体能不是唯一的目的。体能训练就是要通过系统地增加负荷或难度提高运动员的身体能力,这与培养意志品质的方法特点相同。通过加大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来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在所有的手段和方法中是最有效的。在训练中,有目的地提高练习难度,包括环境条件、人为设置的障碍、疲劳状态、消极情绪等,要求运动员有限制地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当运动员在此过程中主观感受到战胜困难的喜悦,就会增强信心,训练的情绪也会更加饱满。
2. 技术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篮球是技术性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技术训练是任何时期都不可缺少的训练内容。高度发展的专项知觉需要长期、不间断的训练作保证,而目标设置训练是保证技术稳定提高的有效方法。在技术训练过程中,可把长期的目标分解为具体、可实现的目标,逐级达到最终目标。同时,技术训练过程也是提高运动员个人思维能力和表象能力的过程。关于目标设置训练以及表象训练等具体方法在运动心理学中是较为成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可以参考相关专著或文章,但重要的不是方法本身的套用和模仿,而是在对专项技术发展规律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应用。同时,还要引导运动员掌握心理训练的方法,使心理训练为技术训练服务。例如,在训练投篮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置如下目标(见图2):在投篮距离上设置由近及远的目标;在难度上设置由易到难的目标;在训练要求上可以要求提高命中率或在提高难度的基础上保持命中率,如未达标可以实施一定的惩罚措施,这也是提高学生情绪稳定性的方法之一。
结合技术的心理训练关键在于对技术和心理训的深刻理解,理解技术本身对心理素质有何要求,理解心理素质如何对技术发挥作用。投篮是一项基本技术,它对运动员的专项运动知觉要求很高,而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它对情绪稳定性要求更高。反之,同一种技术练习,由于要求不同,所训练的心理素质也不同。无压力的自由投篮是对专项运动知觉的训练;有压力的投篮是对运动员情绪的训练;一次投篮练习100次以上实际上是意志力的训练。
3. 战术配合的心理训练
篮球战术训练中包含最重要的心理训练内容就是思维训练和团体凝聚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训练可以从个人思维训练和集体思维训练两个角度进行。个人思维训练结合个人战术行动进行训练,主要培养队员根据本队整体战术的需要和对方攻防的特点以及临场变化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技术的能力,强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集体思维训练则结合全队和局部战术配合训练进行,主要培养运动员对全队战术目标的理解和队员间同步思维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应重点强调战术行动的共同原则,多进行战例的集体分析和讨论。实践证明,设立集体行动目标,增强队员间的相互了解是集体思维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集体凝聚力的有效手段。
另外,规则的要求与限制也是心理训练条件,比如,时间上的限制,24秒进攻、8秒进前场,限时进攻,这些都可以作为心理训练的手段。
四、结论与建议
1. 心理训练不是独立的教学过程,应体现在日常训练的每个环节中,要在训练过程中把心理训练和体能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相结合,从而使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符合实战的需要。
2. 心理训练是篮球训练任务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应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教学训练中应把心理训练和技术、战术、身体训练等同对待,把心理训练融入技战术和身体训练之中。心理训练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心理训练的手段选择应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心理训练的内容应该贯彻在常规的教学与训练中。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王青,杨玉霞.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心理控制点特点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3):37-38.
[3] 董建平.心理训练技术在篮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3):59-61.
[4] 邱伯聪.增城市体育术科高考生考试焦虑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7):84-85.
[5] 陈坚达.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及其赛前心理训练方法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0,(4):149.
排球比赛,不仅仅是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战术的竞争,还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心理训练与技术训练、战术训练、身体训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训练体系,它是发挥潜力,保持和提高成绩的重要因素。在小学阶段的排球比赛中经常会出现由于运动员比赛心理的不稳定而导致比赛失利的情况,丢了不该丢的球,输了不该输的比赛。教练员往往把责任推卸于运动员心理素质不过关的原因上,而在日常训练中又没有针对性地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因此,了解小学排球运动员心理活动的规律,尤其是把握运动员在竞赛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小学生排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不少小学都组建了排球队,而且把排球项目作为自己学校的体育传统项目。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学校排球队的训练工作,结合历年的日常训练和比赛情况,针对学生在排球训练与比赛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以下应对之策,供大家探讨。
一、训练要沉着,比赛莫怯场
排球是一项必须长期有规律训练的体育项目,赛前的突击训练是无法完成训练目标的,因此,各个学校的排球队都进行长期有规律的训练,运动员对训练就像吃饭一样的平常,训练的方式转变也就像每天换了菜吃一样,对运动员来说很熟悉,对心理没有什么多大的刺激,最多只是体力上的消耗。而在比赛场上,则消耗的不仅仅是体力,还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思想、精神上的疲劳更甚于身体上的疲劳。日常训练面对的是天天见面的队友和教练员,比赛时面对的往往是第一次见面的对手。面对的对象不同,产生的心理作用也不同,这种情况就如同小孩在家和在陌生环境的表现。如果对手的气势、身高、水平都明显占优的话,紧张、怯场的情绪就会更加明显。
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日常的排球训练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校内,还要走出学校,与其他排球队多进行教学比赛和交流,使运动员与运动员交流切磋,教练员与教练员探讨交流,让运动员多了解对手,使对手不再神秘、陌生。走出去、请进来,这将大大缓解运动员比赛时紧张怯场的心理问题。
二、区域内要自信,区域外要信任
在比赛场上,往往有运动员不接球与抢球的情况出现,这就是很典型的不自信与不信任。场上的六名运动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与防守的区域。不接球的运动员是因为自己水平不高,感觉别人接会比自己接得更好;抢球的运动员水平比较高,担心别人接不好球,所以干脆抢着接。两种心态截然相反,一个不自信,一个不信任。这两种心理状态的表现就会导致在比赛场出现几个人打球、几个人看球的现象,而不是一个六人组成的团队在比赛。因此,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就显得很重要。
所以在场上,我要求运动员,球落在自己的区域内不让别人接,直线、斜线、吊球、拦网,每个人的分工都很明确,接不好不处罚,不去接、抢着接都要受到相应的处罚,让运动员知道,自己的阵地自己守。有的运动员在场上很紧张,担心关键球自己处理不好,影响了整个队伍的成绩,有了这个思想负担,很容易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这时,我安慰运动员,告诉他们比赛就是考试,是来暴露问题的,回去后再针对问题进行训练,使自己的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如果你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怎么检验你训练的成果?我教育运动员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中的努力。对于那些抢球的运动员,我告诉他们,要帮助别人,不是帮别人做,而是提醒别人怎么做。在场上“好发”“扣”“好球”“接好”等鼓励性性的词不应仅仅由教练员喊出,运动员之间的提醒、帮助最可贵。
三、领先不轻敌,落后莫气馁
在训练中,我给不同的运动员创造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经常让新运动员顶替老运动员,使老运动员有危机感,一个为了上岗而打好每一个球,一个为了不下岗而打好每一个球,这样就把运动员体内的竞争意识激发了出来。在日常的训练中,我还邀请社会上的排球团体来学校陪校运动队打对抗,在比赛中大比分领先后“放水”给校运动员们,让队员们体验顽强拼搏换来的成功喜悦,磨炼队员们勇敢顽强的意志。
四、训练时多沟通,比赛时要乐观
有些运动员在训练时,总和别的队员比较疏远,比如小季同学,我在讲解动作时,她总站得很远,休息时也不和别的队员在一起,总一个人。而且孤僻的她很难和别的运动员成为朋友,即使有矛盾,也没有人去安慰她,致使她一个人在一旁哭,或者跑出去哭,好几次我都叫整个排球队员出去找她。这个时候我们的教练员就要关心、爱护我们的运动员,多和这些运动员交流,与他们做朋友,让他们接受别人。因此每次她哭的时候,我就“威胁”其他队员,必须把她逗乐,否则会……。同时,教练员也要关心队员的文化成绩、家庭生活。小沈同学的家长管教很严,经常打骂,导致孩子和大人之间没有沟通。对于这样的小孩,我一边和家长沟通,一方面做些事情去关心她,经常询问她的学习成绩,周末、假期训练时排出她和其他运动员的作业时间、复习时间,六年级时还请老师帮她补习。她很感动,训练也很刻苦,在那一年的比赛的决赛中,她一口气连得8分,最后本队完胜对手,夺得冠军。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建立与队员之间的友谊,这样,出现问题后,教练员才能对症下药,解除他们在训练时的担忧,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日常的训练比赛当中去。
以上四点是我对小学排球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应对对策。优异运动成绩的创造、激烈运动比赛的获胜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保证承受大运动量的生理物质基础,而心理素质是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战术应用充分发挥的内部动力,所以教练员们要重视心理素质的训练,学习心理训练的目的、作用、意义、方法、特点等,因为知道心理训练在排球训练与比赛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教练员们必须转变教学训练观念,完善训练体系,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这样才能推动排球运动的发展,培养出优秀的排球运动员。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1 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喜欢听故事吗?(电脑演示)在一片小树林里,小动物正在开会呢!
大象:小动物们,你们工作非常出色,大家辛苦了,今天要奖励大家,大家说说要发什么奖励啊?
(小动物们争先恐后说着自己要的奖励,但是又各不相同。)
大象:这可怎么办呢?
教师:小朋友帮大象爷爷出出主意。
学生:发钱,发钱。
(2)谈哪些地方需要用到钱。
(3)那小朋友知道现在咱们中国人用的钱叫做什么?(板书:人民币)
(4)揭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部分人民币(板书完整课题:认识人民币)
[评析:教师创设了小动物们开会讨论发奖励这样的情境,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小动物们对于想要的奖励不一样产生了矛盾,大象爷爷的为难,都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从而得出统一的结论,那就是发钱,水到渠成地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2 认识人民币的面额
(1)桌上盒子里就有人民币,如果你认识的话,向同座介绍介绍。
(2)汇报展示介绍1元:谁来做光荣的小老师,介绍给大家听。
①介绍1元并说说是怎样看的。
②(国徽放大)介绍国徽,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
③谈谈怎样做才是爱护人民币。
④小朋友桌上就有1元,举起来(介绍纸币和硬币及新版1元纸币。)
(3)认识1角。
师:小朋友们看大屏幕(电脑出示1角)老师这儿还有1个1元(教师自信地说)
生:(不由自主说)1角。
师:(困惑不解状)啊?1角,不是明明有数字1吗?
生:因为后面还有一个角。
师:(恍然理解状)哦!因为后面还有一个特殊的字:角(板书角)它也是人民币的单位,刚才老师看错了,小朋友们真厉害。1元和1角尽管都有1,可是单位不同,差得可就远了。
[评析:教师的一个预设的错误,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故作不解状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发言,也突出了元与角这两个人民币的单位。]
(4)认识其他1元以内的人民币。
3 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1)认识1元=10角
①(电脑动画演示小猪手拿一个红包)
师:大象爷爷给每一个小朋友都发了一个红包。
小猪:(得意地说)哈哈,我有好多张呢,我是大款啦。
小狗:(哭状)呜呜,我只有一张。
师:(走近屏幕摇手状)小狗别哭(面向学生)咱们小朋友一起帮他看一看,好不好?
(电脑演示从中抽出一张一元)师:这是一张多少?
生:1元。
师:猜一猜,小猪的信封中一共有几张1角?(学生猜)
咱们一起大声数一数,1角,2角……10角。
教师:多少?
有学生说:10角。有学生说1元。
②师:哦!(电脑屏幕上的信封变成了1元,1元和10角间有了等于号)
1元和10角怎么样啊?
生:一样的,相等的。
③教师板书:1元=10角
(2)巩固:1元=10角
①(电脑回到小猪小狗手拿红包图)师:小狗还在哭呢,小朋友安慰安慰它,小狗小狗,你的钱……谁来安慰它?
生1:小狗小狗别哭啦,小猪的钱和你一样多, 1元=10角(学生和在场的听课老师都笑了)。
生2:小狗小狗别哭啦,小猪的钱和你一样多。
[评析:设计非常新颖,情境既延续了导入时所用的情境又很贴进学生的生活,小猪得意的笑和小狗伤心的哭大大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发学习兴趣,小朋友帮忙数两个小动物各得的钱数后,使情况发生转折,学生的已有经验告诉他们1元就等于10角。所以之后学生自然就想到了安慰小狗的话,使教学轻松愉快又富有爱心。]
②练习2个5角也是1元
③练习5个2角也是1元
④填空练习
(3)认识1角=10分
4 巩固练习与实际应用
(1)(小狗银行画面)练习简单的人民币的加减。
(2)(小猪超市画面)师:小猪有了钱要买棒棒糖,棒棒糖5角钱一个,怎么付5角?
(3)模拟购物。
(4)小结(电脑播放)三个小动物,小猪的钱用完了;小狗把钱放入储蓄罐里,整天抱着过几天还数一数;小猴用钱开了一个小商店。
师:你喜欢哪一个小动物,回家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总评]
老师尊重了学生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体现了数学学习生活化的新课标教学理念。
课堂的和谐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平等,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理解学生的想法;发自内心地欣赏和赞美学生的敢于发表自己不同意见的行为,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平易近人的,和蔼可亲的,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另外和谐的课堂还体现在教师注重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格品质的培养。
本节课中,老师关注了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情境,并将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开始的故事导入到新课的教学及后面的巩固练习都在这样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完成。学生整节课都处于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去感悟数学,发展数学。
有效的交流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成果共享的过程。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智慧的火花也不断闪现。老师在本节课中,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1元以内的人民币,老师让学生先同桌合作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另外对于付5角钱怎么付,对于学生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为学生构建了合作交流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老师采用了小猴银行存钱,小猪买棒棒糖,文具店买东西等练习,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应用意识,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本节课最大的特色就是,老师巧妙地将情境、数学、生活自然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化“严肃”的课堂为“火热”的课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