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装备管理论文

装备管理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6 16:03: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装备管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装备管理论文

篇1

2.基于状态监测的设备运行管理,延长大修周期和节约维修成本状态监测方法近十年在中国发展比较快,大鹏公司在状态监测方面走在LNG同行的前列,拥有在线振动和离线监测系统,红外线监测仪器,马达状态监测、油监测和超声波状态监测仪器等,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都参加过相关培训并获得认证资格。维修管理模式有被动(事后)维修、计划定期(预防)维修、状态维修和预知性主动维修等管理模式,其中预知性主动维修是发展的趋势;大鹏公司逐步在实现从计划性定期维修逐步结合状态监测预知性维修管理模式,并积极推行全员生产维修和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完善提高。努力实现全员生产维修(TPM)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和维修管理体系。并积极推行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是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过程,全员参与为基础的生产和设备系统的维护、保养和维修体制;例如,现场关键设备都制作了TnPM设备巡检看板,规范工艺操作和现场技师的巡检;设备管理思路和模式示意图见图2。结合状态监测、失效分析和设备性能评估,优化维修策略,逐步延长了设备大修周期;例如把低压泵、高压泵、BOG压缩机、海水泵设备从厂家推荐的10000h、10000h、8000h和25000h大修逐步提高,分别达到22000h、26000h、1600h和32000h,为公司节省备件费、维修费和厂家服务费用近6年来初步估算近千万元。

二、设备管理提高效率重在提高人员素质和降低管理成本

从管理要效益方面,主要从以人为本、培养人才、降低设备运行成本与能耗和降低维修成本等方面着手。

1.提高软实力,以人为本打造过硬团队全员规范化体系是与员工的培训和成长同步进行的,即员工进步和企业发展相互作用螺旋式上升,企业的进步必须将员工能力成长纳入管理体系。大鹏公司成立至今已向同行输出大量人才,其中不少人员在新单位成为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这归功于公司对人才培养的重视。首先注重理论培训:加强内外部培训,每年给员工外出培训或者考察的机会,并在内部员工分享;定期邀请外方专家给员工讲解专业和设备管理方面的知识;多名骨干到澳大利亚参加“中澳基金”学习;注重内部培养,定期根据内部员工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内部分享培训。其次是加强实践锻炼,为了拜托对国外专家的依赖,逐步从完全依靠国外厂家大修向自主大修转变;从大修方案编写、备件核对和管理、大修后设备试车和运行状况评估等,逐步依靠自己员工,锻炼和提高了设备维修管理团队的维修技能与管理水平,减少外方专家的依赖更节约维修成本。

篇2

二、注重发展实效,打造企业管理创新的“利箭”

装备集团在推进装备产业升级进程中,始终坚持“三化一力”方向,以“敢为人先”的精神重点加强在管控体系、产权结构、经营方式、激励机制四个资源要素方面的建设,创新改革措施,强化责任,突出实效。一是强化管控流程的集约化建设。按照战略管控型体系的要求,科学进行顶层设计,在明确母公司及子公司职能定位的基础上,一方面构建“科技研发”、“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及“财务资金”四个管控平台,强化战略管控职能建设,提高管控效率;另一方面采取“生产组织调整”,通过组建产品联盟、组建专业事业部、培育特色专业化公司等措施,逐步推进内部资源整合,突出专业发展,强化成本利润中心建设,提高管控效能。二是突出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建设。装备集团为激活产业内部经营活力,率先在产业内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引入民营企业资本及社会资本,推行高管及核心员工持股,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注重经营方式的灵活性建设。装备集团结合生产经营现状及发展的需要,立足于“技术合作”与“资本合作”,主动加强对外合作交流,采取灵活性的对外合作方式,与中国矿大、山东科技大、中国煤科院太原分院等十几所科研机构建立了技术层面合作关系;引入日本株式会社、重庆川仪公司、林州重机集团、山东矿机集团等战略合作伙伴,加快装备集团发展速度和产业升级进程。四是加强激励机制的立体化建设。一方面推行经营者收入多元化,建立以经营业绩分档设置为导向的薪酬分配评价体系,鼓励持股分红等;另一方面推行职业晋级激励,对中层经营者建立以“利润”为主要考核要素的职业晋级评价标准;对技术人员建立与技能素质相对应的薪酬弹性浮动机制,提高全员劳动效率,增强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篇3

2认真落实电力生产各级岗位安全责任制

各级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监察机关或部门,应在充分正确理解《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及企业安全作业规范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特性,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按岗位安全责任制要求,将电力安全生产目标真正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确保安全责任真正落实到人,增加员工的安全忧患意思。组织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与企业相匹配的实际的、可行性高的、落实度高的班组经济责任考核奖惩制度,通过奖惩、表彰等经济措施激励,增强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安全生产观念意识转变。“让制度管人、让制度管事”,做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全面管理,从而减少或避免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的不安全事故发生。

3规范安全生产全程管理,加强现场动态管理,杜绝违章行为

要切实履行好电力生产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做到安全生产认识到位、监督职责管理到位、事故应急预防工作全面的基础上,强化电力生产全过程的服务意识、从严意识、协调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强电力生产一线班组的动态管理,组织编制简明详尽、操作性强的标准化操作指导书和管理规章制度,有效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责任心、责任感和严谨公正态度。在新市场环境电力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中,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速度、安全与稳定持续发展”等3者间的辩证关系,不断强化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技术素质水平,使各操控人员和管理人员自觉服从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手段,主动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将“安全第一”方针真正扎入每一位员工较高的思想高度。充分贯彻落实“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记录)和“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未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未受到处分不放过、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安全管理原则,并实现全方位考核,认真做好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违章行为是电力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具体表现在作业性违章、装置性违章、指挥性违章、管理性违章4个方面。违章是电力安全生产全过程中的杀手,不仅要强化作业人员的违章危害意思,还要建立集“事前、事中、事后”等为一体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有效防止电力生产设备和人身事故的发生,提高电力生产作业和管理人员的反违章意识和“四不伤害”能力。全体人员应将反违章作为日常安全生产作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常抓不懈和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电力生产安全技术水平和能力素质,认识到违章现象、违章行为和违章事件的沿袭性、潜伏性和顽固性,认识到反违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牢固树立“违章就是事故”和“反违章是员工基本技能素质”的操控理念,铲除违章作业的思想根源。坚决消除偶然性和习惯性违章,坚持安全作业规范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电力安全生产全过程各环节的“全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4加强安全技术装备的管理

严格安全技术装备和工器具的报废管理制度。要做到新上设备要合格、设备检修要精细、安全用具要齐全。要提高员工安全技术装备的安全管理意识,强化安全机具报废制度管理力度,避免存在侥幸心理,为安全事故埋下隐患。要认真检查、检测和强制报废到期的、己损坏的、检查结果不准确、技术落后的安全技术装备,并避免外流,为新市场环境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对安全技术装备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要加强安全技术装备的使用动态管理,对使用的工器具、设备材料、使用记录、修理记录和验收记录等均应做好相应的登记,做到数据资料登记完善,有据可查,责任落实。

5加强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

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应该充分结合企业已辨识的风险管理基准数据库、电能生产历史数据库、电力负荷预测数据库等,切实将其和电力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有机结合,不仅要规范电力生产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同时还要提前预控电力生产中存在的固有风险,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预测等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或降低风险。对固有风险和事故案例进行学习和预处理,确保大家熟悉电力生产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逐步在生产全过程让全员积极参与,形成一种常态的风险管理状态,使全员时常有一种风险预控、风险辨识、风险处理的意识,并不断深入研究和改革创新,杜绝不规范的工作,将高危的电力生产工作逐步科学化、常态化、系统化和标准化。杜绝风险分析和实际工作相脱离,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和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对风险和安全事故进行综合处置,以实现电力生产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

篇4

工业装备指的是为国民经济所包含的各个生产部门用于生产以及扩大再生产所提供的技术装备,按照产品和重要程度和功能划分,工业装备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重大、领先的基础设备机械,即用于制造工业装备的装备,如高精度数控机床,以柔性制造为特征的单元和系统,以及工业机器人等。二是工业发展中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的机械或基础物件,如高级的微电子器件、专用仪器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高效可靠的轴承、密封、模具等。三是用于相关国民经济部门科技研发、军事及社会生产所需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如矿山地下开采设备,大型水电、风电、核电成套设备等。

1.2工业装备制造业产品特点

1.2.1高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

工业装备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随着高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等在工业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高端装备制造业将逐步迈入高技术产业范畴。

1.2.2涉及门类多,范围广,产业间互动水平高

工业装备制造业产品不仅涉及基本的机械制造,还涉及材料、配件、控制系统等配套行业。工业装备产品是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制造、发展的枢纽性产品,是保持各行各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1.2.3制造技术及市场呈现全球化融合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工业装备制造业国际间技术合作愈加频繁,两国甚至多国联合开发的情况越来越多,行业内生产以及销售网络的国际合作日趋加强,呈现出全球化融合的趋势。

2工业装备制造业销售管理模式的特点

2.1专业化

工业装备因其高技术含量和专用性,要求产品销售人员除掌握基本的产品知识外,还要对目标行业的生产技术以及核心指标进行全方位了解,销售人员一般以销售工程师的形式参与到销售活动之中。

2.2项目化

工业装备制造业产品销售所面对的市场属于企业间市场,大多数厂家通过自身营销人员以直销的方式进行。由于此类产品销售过程中具有涉及金额大、协调部门多、销售周期长等特点,制造厂商往往采取项目型销售方式,并通过提供高水平技术咨询服务的方式增加产品附加值。

2.3流程化

由于各个工业装备客户的需求不同,工业装备制造多呈现出定制化特征。为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在产品销售过程中,营销人员往往要在公司研发、工艺、制造、质保、服务等部门间按照定制流程进行多次协调,使整个销售过程呈现流程化特征。

3工业装备制造业销售管理模式分析

根据工业装备产品的特点以及销售特点,以下将从渠道管理、价格管理、产品管理、促销管理4个方面对工业装备制造业销售管理模式进行具体分析。

3.1销售渠道模式

管理工业装备销售渠道包含渠道层级和渠道幅度两个维度[1]。渠道层级是指从生产者到最终客户间的层级,有直接销售和多级销售等;渠道幅度则用于描述同一渠道层级中渠道商的数量,数量越多意味着要通过更多的渠道商进行销售。由于工业装备销售呈现专业化、项目化和流程化的特点,生产商大多采取直接销售方式,即不经过渠道商,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最终客户。这种渠道模式的优点主要有:①生产商直接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全部利润归生产商;②生产商与客户直接沟通,减少客户采购的中间商环节,并节约相关成本;③生厂商营销人员直接掌握终端客户,有利于厂商对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做出及时反应。

3.2销售定价模式

管理价格是影响交易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销售管理中较难确定的因素。由于工业装备单价高、采购方较为理性,如何合理定价是工业装备制造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工业装备生产商对定价进行管理的目的是扩大销售,增加收益。这要求生产商既要考虑综合生产成本,又要考虑客户的承受能力。在工业装备制造业中,销售定价管理呈现以下特征:①工业装备属于生产必需品,属刚性需求,销量受价格波动影响较小,可适当采取较高于其他行业的定价方案;②高差异化产品或技术领先产品采取较高定价方案,主流技术产品采取市场平均价格定价方案[2];③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生产商采取较高定价方案,保持品牌地位;新进入者采取跟随定价方案,不断进行市场渗透。

3.3产品定位模式

管理产品定位的核心是差异化,即通过对产品差异化特征的挖掘,使其差异化特征在潜在客户心目中占据有利位置。工业装备的客户具有专业化采购与群体决策等行为特点,只有通过合理定位,拉开与主要竞争对手的差异,才是实现既拿下订单又保持合理利润的关键。工业装备定位要从自身产品特性、售后服务、客户关注点等方面进行细分研究,同时关注竞争伙伴对其产品的定位和宣传方案,并据此梳理出自身产品的最具差异化的卖点,并在必要时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3]。

3.4产品促销模式

管理工业装备因其产品的专业性、专用性特征,导致工业装备的采购决策较为理性,一些对于快消品有较好效果的销售促进方式对工业装备并无明显效果。针对工业装备对可靠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的高要求特征,采取以下方式往往可取得较好效果。①工业性试用:常用于当生产商研发新品或进入新行业时,出现由于缺少实用案例,导致客户为了避免风险拒绝使用的情况;②融资租赁:常在客户对产品无力一次性购买时使用,这种方式有利于降低客户资金压力和提高自身市场占有率;③技术交流会:主要针对采购方的技术决策者和使用者进行,用于展示产品技术特性和打消客户疑虑。

篇5

二、云计算研究背景

云计算是由网络存储、分布式计算、虚拟化、负载均衡

等信息技术融合而成的技术集合,它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大型服务器集群、存储服务器和宽带资源为支撑,按照用户需求动态提供可伸缩的应用服务,为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先进、可靠的发展模式。云计算包含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三大服务模式,这三个层面的服务凸显了云计算的特点。

(一)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

云计算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是对所有设施的利用,用户不必管理或控制任何云计算基础设施,就能控制操作系统选择、储存空间、设备部署等应用。云计算中心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网路、数据环境和存储空间,用户可以灵活地根据需求购买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带宽等基础设施,大大节约了时间、经济、人力成本。同时分布式数据中心提供了数据存储在地理意义上的隔离,提高了容灾能力,提高了云服务的稳定性。

(二)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

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可以将开发语言和开发工具部署到云服务器上,用户可以控制部署操作系统、存储及应用程序,也能配置应用程序的托管环境。用户还可利用云计算提供的开发平台,根据自身组织机构、管理流程、业务操作的特点开发组件,建设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系统和应用服务,并快速部署到云服务器,这种定制应用开发平台为用户提供了高效的开发环境。

(三)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

云计算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是运行在云端基础设施上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在PC、移动设备或电视机等各种智能终端上通过浏览器等客户端界面应用存储在云端的服务,提高了数据的共享性,为深度数据挖掘提供了基础条件。云计算以开放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提供安全、快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适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一站式管理应用,以及安全可靠的数据服务。

三、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

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应依托云计算架构,开发建设装备基础数据库、管理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服务,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在省域范围内的覆盖。

(一)基础设施建设

应用IaaS服务模式,加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基础实施建设,建设省域统一的数据中心、服务器集群、存储资源及安全保障体系,云端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安全保障等服务,各地依托云端服务器、存储及网络资源进行应用、开发,重要的数据及业务执行都在云端进行,用户端工作在浏览器上实施,云端采用可靠性高的磁盘阵列和数据备份技术,保障数据应用及存储服务的安全可靠。

(二)系统开发

应用PaaS服务模式,在云端构建统一的数据环境,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装备管理指标体系,建立统一的教育管理部门、学生、教师、设备等编码体系,建立装备资产分类数据库、配备标准数据库、仪器代码数据库及实验目录数据库。基础数据库采用集中整合的数据架构,通过整体数据规划,明确基础数据来源,落实组织与管理,理顺各部门业务间的数据关系,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关联性,建立省、市、县和学校四级基础数据库,实现基础数据的集中、统一和各层级数据的共享、同步。

(三)应用服务

运用SaaS服务模式,构建覆盖省域,纵向贯通、横向关联的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对全省教育装备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精细化管理,涵盖理、化、生、小学科学等各学科装备标准、配置情况、教学计划、实验开展、装备需求等内容。教育主管部门可利用平台通过对图书流通分析、仪器设备缺口及处置报废情况的实时统计分析,提前为各学校做好预算,安排资金,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可通过云计算数据存储,借助数据存储及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监测评估,实时获取区域内生均逐年实验室、信息化、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均衡性对比,为教育规划、教育监管与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篇6

2、信息智能分析与控制技术

所谓信息智能分析与控制技术,即是通过对先进软件技术的应用对各种物联网信息进行快速处理与海量存储,并且将处理的结果及时的反馈于物联网的各种控制部件当中。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模糊意识、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技术等都能够满足物联网的海量信息处理需求。

3、在通信装备管理中的应用

3.1库存通信装备管理

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下,人们通过对各种技术与设备的利用,有效的实现了对通信装备的识别、定位以及跟踪等。而如果将其应用在库存管理中的话,不仅能够实现对每一个装备的高效管理,同时还能够有效的管理与监控通信设备的入库与出库等具体的环节。具体而言,在入库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其装备进行信息的采集与录入,并且通过软件的利用,可以在固定的位置存储装备。而在出库时,则可以对其进行登记,并实现对整个装备存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达到了预防丢失、保证安全性的效果。显然,在这样的环境下,针对于通信装备管理的水平必然将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3.2通信网络管理

无线网、有线网以及计算机网等,即是现代通信网络的主要内容,其所涉及的装备种类不仅数量多,而且技术体制极为复杂,配置也高度分散。基于这样的情况,通信网络的管理俨然较困难。那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以更加透彻的感知、更加深入的智能化以及更加全面的互联互通方式来对各类通信网络进行管理。所谓更透彻的感知,即是通过嵌入在通信装备中的RFID技术与各类传感器的应用来对通信频率、数据流量、温度以及误码率等信息进行实时的感知,并对其进行快速的分析与处理[2]。所谓更加深入的智能化,即使指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来对复杂的装备运行数据信息进行良好的处理,并依据预设的参数来对各类管理以及警告信号进行自动的传递,从而形成决策,在联动相应处理预案的同时,第一时间通知相应的装备维护管理人员对通信网络的运行进行合理的干预、对突发故障进行紧急处理等。所谓更加全面的互联互通,即是通过互联网系统来实现各通信信息的分析与处理、交互与共享以及实时的监控。同时,还能够对在网运行通信设备进行远程调度与远程管理。

4、制约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

4.1标准体系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物联网技术得到了积极的研究与应用,但对其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物联网技术的利用价值就很难得到广泛的认同。同时,因为物联网标准体系不够健全,致使针对其的研发工作缺乏规范性,而对其的使用也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存在着移植困难的现象。显然,只有进一步完善物联网的标准化体系,才能够让物联网技术在更多的领域中将自身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

4.2承载网的实现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目前我国很多领域都逐步建立起了专用的信息网络,但从本质上来说,大多数信息网络依旧属于单一的IP网。显然,这样的网络根本无法满足物联网对承载网“资源可知、安全可信、可控、可管”以及支持多种技术模式的要求。因此,应该充分对新型分组交换技术的下一代网络(NGN)进行实际的部署与应用。只有这样,承载网无法满足物联网要求的问题才能够在根本上得到解决。

4.3军事安全问题

众所周知,物联网技术拥有极强的信息获取能力,能够实现对任何信息的扫描、识别及阅读。显然,目前很多领域在信息安全工作的开展上并不够完善,其信息很容易被泄露,而一旦泄露出去被不法分子所利用,那么通信的安全必然将受到严重的威胁。而诸如政府、部队等政治性领域而言,其军事通信安全如果受到了威胁,则很有可能对社会、国家的安全带来严重影响[3]。因此,必须不断的提高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旨在让通信安全得到有力的保证。

篇7

设备管理的解决措施

篇8

二、推进抢险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为了满足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装备保障需求,有必要探索研究军队抢险救灾装备新的管理方法,利用当今发达的信息技术研制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抢险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加速抢险救灾装备的体系化建设,实现科学化、正规化、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抢险救灾装备的保障效益。加强军队抢险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建立科学的抢险救灾装备分类标准,为抢险救灾装备的信息化管理铺平道路;二是制定统一的抢险救灾装备管理标准,为抢险救灾装备的信息化管理提供规范;三是构建合理的抢险救灾装备评价指标体系,为抢险救灾装备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依据;四是按需搭建抢险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抢险救灾装备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手段。

三、抢险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的初步探索

(一)在深入研究现有装备的基础上,对抢险救灾装备进行科学分类

抢险救灾装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存在着部队装备与地方装备、在编装备与非在编装备、独立系统与大型部组件共存的现象,与武器装备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和差异,至今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和目录,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此,要深入研究装备的现状与特点,梳理当前抢险救灾装备情况,研究制定抢险救灾装备的分类标准,按照性质和用途,确立抢险救灾装备的分类依据。按照装备用途把抢险救灾装备划分为:军需、卫生、营房、油料、工程、通信、运输、供电、供水、供暖;按照装备来源把抢险救灾装备划分为:部队现有、上级编配、地方动员;按照装备性能把抢险救灾装备划分为:新品、堪用品、待维修品和报废品等等。并结合抢险救灾装备现行管理模式,在现行装备目录的基础上,建立各级各类目录,既保持与部队装备的一致性,又体现抢险救灾装备的特殊性,为抢险救灾装备的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

(二)在系统分析抢险救灾装备保障特点的前提下,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

目前,抢险救灾装备管理还没有统一标准可参照执行。国家和军队相关管理部门虽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办法,但是标准各异,不便于管理,统计复杂、查询困难。为提高管理效益,要总结各抢险救灾装备管理经验,综合考虑现行各类装备管理规定,系统规范抢险救灾装备的管理流程,制定一套管理标准,为实现抢险救灾装备管理流程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提供规范。

(三)在综合考虑应对灾害类型和等级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装备评价指标体系

抢险救灾装备是指为应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自然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洪涝、干旱、海啸、极端恶劣天气等),而配发或调拨的,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最大可能减少灾害损失的应急装备。因不同的灾害类型所需的抢险救灾装备种类不同,不同的灾害等级所需的抢险救灾装备数量不同,不同的灾害地区所需的抢险救灾装备类型不同,不同的装备技术状况所需的维修经费比例不同,及时掌握抢险救灾装备的专业满足率、承训任务能力、装备当前技术状况等情况,才能做到按需调拨、及时维修保障,确保抢险救灾的顺利实施。因此,必须构建合理的抢险救灾装备评价指标体系,为抢险救灾装备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篇9

2系统功能设计

本设计方案系统功能按用户权限,在Web浏览器可分成3种功能:一是普通用户(可以不登陆)可以实现气象技术装备许可证查询功能,查询生产厂家信息,气象装备目录信息,气象装备用户信息,气象装备许可证颁发记录档案;二是注册用户可实现基本气象技术装备许信息查询功能外,还可以进行可证申请和办理进度查询;三是系统管理用户进行数据录入、修改和变更,确保系统信息准确可靠,实现对各种气象技术装备许可证信息录入、修改、变更知识库的管理。系统功能按知识库和系统管理设计,可分为知识库管理管理、知识库查询和许可系统管理3个功能模块。系统模块设计包括:创建信息录入模块、信息统计模块、评估分析模块、到期自动提示模块和信息存储管理模块;设计许可证管理信息表;设计特定名称自动索引功能,特定名称索引不少于10种以上;设计许可证信息的快速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模块;设计装备许可证相关材料的打印功能模块。依据上述系统的功能设计方案,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分为以下3个专题。

(1)创建气象技术装备使用许可证评估的知识库。主要从气象装备性能、业务运行率、观测数据质量、厂家的生产能力、市场占有率、售后服务、维修能力、技术升级情况等多方面对以往许可证评估管理的技术文档统一收集,集中管理,长期保存,归档整理,形成一套适用于现阶段使用许可证评估业务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现有使用许可证评估管理的业务需求进行分类深入研究,实现各类技术文档的无纸化归类管理,电子信息化管理。

(2)创建气象技术装备使用许可证信息检索系统。支持强大、灵活的信息检索功能,可以自定义信息检索、组合条件信息检索、快速定位查询检索及模糊查询检索,以图表产品的形式显示查询统计、分析评估的结果。

(3)创建自动判定许可证有效期的关键算法,设置首页自动提醒功能。形成各类气象装备使用许可证评估的知识库,集中展现和反映各设备厂家的整体研究实力和水平,供技术人员共享,提高自身水平;创建自动录入、查询、统计和分析评估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监督透明度;实现许可证有效期自动判定算法和提醒,提高装备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3系统数据库表设计

3.1数据库表需求分析

我国气象技术装备主要包括地面常规气象观测仪器,高空探测设备及其探空器材,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自动气象站,闪电定位仪,土壤水分观测仪,气象卫星,大气成分观测仪等等。所有这些气象装备均有确定的名称、规格、型号,气象装备生产厂家也相对固定,气象装备的建设标准、业务使用规定和考评方法都有标准规范,因此可以将这些信息归类到相应的字典表里面。系统主要实现对所有气象技术装备许可证申请、审核、发证、续期申请、终止的全程跟踪管理,必须将每次申请材料和审核批准文档详细记录在许可证信息表,形成每一种气象技术装备的详细行踪表。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气象技术装备许可证都有使用期,本系统数据库还需要设定气象技术装备续期申请数据信息表。

3.2气象技术装备数据库表的组成

(1)气象技术装备字典表:用于记录所有气象技术装备的详细信息,包括装备设计功能信息和简捷业务说明等,可按天基、空基、地基和海基分类;也可以按遥测、遥感和接触分类。

(2)生产厂家信息表:记录气象技术装备生产厂家的详细信息。

(3)气象技术装备用户表:登记所有用户的信息。

(4)全国业务台站站点表:记录气象技术装备业务使用站点信息。

(5)气象技术装备许可证行踪表:记录每一个种气象技术装备申请、审核、批准、终止详细文档信息。

(6)气象技术装备表:记录该装备身份信息(含名称、型号、仪器号码等)、生产情况,销售情况、业务运行数量、仪器性能状况、业务质量情况、故障记录、检定情况、装备评估。

4系统实现

本文设计的系统开发语言环境基于当前主流的Microsoft公司的可视化编程VisualStudio2010开发环境和面向对象,运行于.NETFramework之上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VB或C#。系统软件开发使用Microsoft公司提供的可视化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采用中间件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数据图表等成熟的软件开发通用技术,进行功能模块编程,最后系统编译联调,实现气象许可证评估信息的自动化录入,按需进行检索、查询、统计、分析、打印等功能。本文在对全国气象技术装备许可证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基础上,利用SQLServer2000数据库和XML格式表建立装备许可证信息管理系统的服务器端核心数据库,管理装备许可证所有数据信息和装备一般属性信息(包括厂家、名称、型号、定型材料、应用评估等数据),以Web为平台在网络上所有气象技术装备许可证信息及一般属性信息,从而实现全国气象技术装备使用许可证息管理的网络化共享服务。

5结束语

本管理系统设计与原有的气象技术装备许可证信息管理相比,有以下5个方面的改进:

(1)实现各类技术文档的无纸化归类管理,电子信息化管理,大幅度提高了自动化管理水平;

(2)系统中各类气象装备使用许可证评估的知识库,集中展现和反映各设备厂家的整体研究实力和水平,供技术人员共享,可大幅度提高自身技术人员技术水平;

(3)使用电子化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气象装备质量监督透明度,规范化管理使用许可证评估业务,提高业务水平;

篇10

2主要特点

系统的建成,深度融合教育装备“建、配、管、用”业务,促进装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主要特点如下。提供科学快速的决策支持建立起全省统一的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资产、人员、标准等装备基础数据库,确保全省基础数据的集中和统一,提高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客观性。建立起全省统一的装备标准化评估分析管理,提升装备管理的决策能力水平。利用信息化的数据查询、统计与分析手段,为教育决策者提供丰富准确数据统计报表,使决策更加快捷、更加准确和科学。创建现代装备管理规范体系实现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管理手段,形成资源节约型、办事高效型、业务联动协同型的管理模式。解决了教育装备家底不清的难题,摸清全省中小学教育装备配备现状情况;解决了教育装备实时、动态、预警、监管的难题,能够实时、方便、快捷地呈现教育装备动态变化情况与预警提示,同时实现学校教育装备电子台账的规范管理;解决了标准化建设管理的难题,通过装备现状与标准匹配自动得出达标情况、缺口差距以及达标率,为市、县区、学校按照标科学测算、准科学规划提供信息系统和技术手段支撑;解决了年年装备统计难的问题,学校通过装备基础数据库自动生成教育部“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统计”报表,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通过系统建设与应用,实现教育装备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降低了基层装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烦琐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有力促进了管理的规范化和人员的能力提升。

3下一步研究方向

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的建设已经完成,投入运行后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定问题。如各地管理标准和管理模式不一致,个性化需求比较普遍,应用深度推进艰难,数据基础不准、不全的现象,对推动后续装备日常管理、实验教学活动管理、数据统计等带来严重制约,部分学校不愿花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各地新业务管理规范,因此需要在后期做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下一步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各地管理标准和管理模式的兼容性、个性化与共享化的融合性、基础数据校准和完整性、业务管理模块可视性和可读性,以及实验教学管理功能的完备性等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篇11

云制造最初是由制造网格发展而来的,其目标是各制造行业服务提供者共同打造共享平台为整个制造行业提供服务,建立标准的体系结构,开发出一个云平台来统一管理制造资源服务。物联网是一个基于Internet、传统电信网等信息载体,让所有具有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通互联的网络。物联网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普适服务智能化、自治终端互联化三大特性。物联网作为云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目的是为云制造平台提供可感知的设备节点。

2云制造物联系统介绍

制造企业物联系统融合云制造的思想,基于现有的制造资源,其体系结构分为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云服务支撑层和综合应用层,如图1所示。感知识别层:感知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连接信息世界和网络世界的一条纽带。根据具体应用,可通过各种传感器、RFID、ZigBee的设备对系统数据进行感知。网络构建层:该层主要的作用就是把感知识别层感知采集到的数据接入到互联网供上层的使用。主要分为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两个部分,其中有线接入包括传统的以太网、电力线、光纤接入等方式,无线接入包括利用WiFi、3G、无线传输模块等接入方式。云服务支撑层:主要管理从下层传输过来的数据,结合高性能计算技术,海量存储技术,统一管理数据为上层应用提供云服务支撑平台。综合应用层:各行业基于下层提供的数据和服务,开发出自己所需的应用软件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本系统根据各物联装备企业提供的服务开发资源管理平台。

3制造装备资源服务

在云制造体系中,资源包括对产品的设计、制造、生产的管理、产品销售、物料等资源。其中制造资源中又包括装备资源、软件资源和人力资源。本文主要以制造装备资源为对象,以制造企业生产装备为实物对象模拟为制造装备资源原型。将制造装备资源服务可划分为设备查询匹配服务、设备状态显示服务、设备任务查询服务和用户管理服务。3.1设备查询匹配服务

主要包括制造装备的查询和匹配两个部分,其中制造装备的査询主要是基于装备属性的一些分类(如按车间分类,按机床种类分类等)查询方式,而匹配部分则是基于用户给定的条件(关键字)搜索得出来的结果。

3.2设备状态显示服务

该服务主要提供制造装备的实时运行状态,显示装备的一些实时信息。

3.3设备任务查询服务

设计该服务主要是为用户提供装备制造任务进展情况,通过甘特图,用户可以看到该设备任务分布情况,任务的进度也能动态的显示到甘特图中,为用户提供实时的参考曲线

3.4用户管理服务

包括用户注册,与用户登录两个部分。这里的用户是指制造装备资源服务的提供者。通过用户管理服务,用户可以将装备资源相关信息注册到系统中,也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即时的变更。

4基于WebService的制造装备资源服务

4.1WebService的体系结构

WebService是一种新的Web应用技术,它具有自包含,自描述,模块化等特点,可用通过Web进行服务的、搜索査找与调用。作为一种通用的技术标准,开发人员通过对业务过程的封装,将资源以一种服务的方式,其他用户可以通过搜索服务达到用户之间信息交换的目的。WebService以本身具有的松散耦合特性给用户带来了极大便利,在幵发人员进行Web应用程序开发的过程中表现出众多优势。该技术之所以能够广泛推广,还得益于另外WebService的另外一个特性:平台和语言的无关性。在解决异构系统的融合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优势。

4.2装备资源服务

WebService服务的系统选择比较流行的Axis2作为WebService容器,Axis2是一个重量级的WebService框架,准确来说它是一个SOAP、WDSL引擎,是WebService框架的集成者。。在服务器端WebService—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先设计WDSL,然后再写要的代码;第二种是先写的服务代码,设置成WebService,然后再成WSDL。表1显示的服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