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元宵节的诗句古诗

元宵节的诗句古诗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6 16:04:1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元宵节的诗句古诗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元宵节的诗句古诗

篇1

元宵节作为一年中最热闹浪漫的传统节日,似乎与历代文人墨客的关系特别地密切,于是乎,人生况味、节日风采、民风习俗等一起糅合成元宵诗词所特有的清幽空灵之美。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元宵节,从宽袍大袖里走出来,从诗风词韵里走出来。一年一年的月光灯火,将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濡染得日渐莹润浑厚,而以平仄错落、含蓄婉约的古诗词为载体所呈现出来的诗情画意、浪漫色彩,则为元宵节注入了浓郁的文化底蕴和古朴厚重的人文韵致。

梁简文帝有《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街市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京城百姓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惟妙惟肖。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崔液的《上元夜》:“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家家户户欢乐愉快、兴高采烈的心境。宋代陆游《十二月一日》诗:“儿书春日榜,女剪上元灯。”说明宋时剪纸做灯是女性应具备的技巧,而且在早些日子就开始制作以备元宵灯节玩赏之用。坡有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生动反映了元宵佳节不仅能观灯赏景,还可以看到歌舞社戏的盛况。元代元好问《京都元夕》中曰:“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他把孩童长者的欢快愉悦兴致表达无遗。盍西村则在《江岸水灯》中写道:“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描写出了水乡元宵夜如梦如幻的感觉,令人无限神往。明代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把乡民村女在迷人的元宵之夜心花怒放的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编者提示:同样是咏元宵,因人物身份、性格各异,诗文也就各有风格了,而这正是语言的魅力所在。

篇2

1.酱缸里煮元宵————混蛋一个

2.苞米面做元宵————捏不到一块儿

3.正月十五的龙灯——任人耍;由人玩耍

4.盲佬吃汤圆————心中有数

5.挂面锅下元宵————拖光蛋

6.元宵掉进肉锅里————说他混蛋,他还心里甜茶壶里下元宵——只进不出

7.阿奶煮汤圆,阿爸撑航船————汤里来,水里去

8.卖汤圆的跌跟头————倾家荡产

9.冷水下汤圆————不起泡儿

10.干泥巴做汤圆————捏不拢;搓不圆

11.正月十五打灯笼——年年都一样

12.茶壶煮元宵————肚子里有吐不出来

13.茶壶装元宵————有货倒不出

14.半斤一个的汤圆————大疙瘩

15.庄稼佬不认得元宵————白玩;白丸

16.刀子切元宵————不圆;不愿;不圆满

17.糊涂锅里下元宵————混蛋一锅粥

18.正月十五看花灯——走着瞧

19.箩筐里摇元宵————滚蛋

20.斗大的元宵————难玩;难丸;难圆

元宵节歇后语合集2

21.卖元宵的卖棕子————学尖了

22.茶壶里的汤圆————出不得口的苦

23.苞谷糁里下汤圆————糊涂蛋

24.空心汤圆————

有名无实

25.做烧饼卖汤圆————多面手

26.棒子面煮元宵————糊涂蛋

27.簸箕里摇元宵————滚蛋

28.墨汁煮元宵——漆黑一团;一团漆黑

29.煤堆上落汤圆————吹也吹不得;拍也拍不得

30.元宵里裹爆竹——糖衣炮弹

31.柳条筐摇元宵————滚蛋

32.水壶里盛汤圆————肚里有货倒不出

33.正月十五卖元宵————抱成团

34.正月初一捧元宵————只只好;个个好

35.正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

36.墨汁煮元宵————漆黑一团;一团漆黑

37.元宵掉进肉锅里——说他混蛋,他还心里甜

38.豆腐脑儿泡元宵————日浓;日能

39.正月十五赶庙会——随大流

40.元宵里裹爆竹————糖衣炮弹

元宵节歇后语合集3

下围棋来回提子——打劫

打吃又引征——一举两得

打赢劫还是输——空喜一场

下围棋遇倒扑——难逃

先行连走两步——黑对黑

武宫宇宙流——大模大样

下棋不作记录——没谱

盘角曲四——等着死

大拇指食指夹棋子——外行

两眼活棋——正好

围棋盘内下象棋——不对路数

对方模样里做活——经过大阵势

打吃接不归——留下一条尾巴

自撞一气——找死

走棋不留变化——定型了

对杀多一气——运气真好

篇3

一次在年级老师集体备课中,有老师对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两句中,“花重”的“重”应该读哪个声调,产生了疑问。课文上没有标明声调,也没有解释,而我自己从读书学习这首诗以来都是读“zhòng”,意思理解为“雨后的花朵上有水,因而显得沉重”,所以自然也是想着教读“zhòng”。但是有老师提出疑问,说这个应读“chóng”,原因是春天花开了很多的意思。我翻阅了一些有关资料发现没有明确提到这个问题。后来在网上我看到了有关讨论帖子:“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天亮了,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吧,娇艳欲滴,整个锦官城已经变成了繁花簇拥的世界。“重”字在这里理解成“重重叠叠”更为恰当,因为只有重重叠叠的花朵才能成就锦官城繁花簇拥的景象。如果读“zhòng”,“花重锦官城”就被解释为锦官城里雨后的花瓣显得格外的湿漉漉、沉甸甸。也就是说“花重”被理解为花的重量很大。而且,从平仄的角度来看,“重”字在这句诗里的位置应该是平声,古人是非常讲究诗歌的平仄的。更重要的是,诗歌讲究意境,杜甫关于春夜“喜”雨的“喜”意不在于花瓣的沉重还是轻盈,而满城鲜花怒放,正是诗人“喜”之所在。由此看来,“重”字在“花重锦官城”里应该念“chóng”,解释为“重重叠叠”更为恰当。

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教师可以迅速解决研读文本时产生的疑问,寻求备课中难点问题的答案,直接获取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同时,我们还会看到,网络搜索提供了更丰富更全面的背景资料。

二、丰富古诗文课堂教学方法

开放、交互、自由的网络使基于网络的古诗文教学充满了生机。在校园网建立主题学习网站,有利于学生健康有效地学习。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古诗《寒食》,这一课是我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的一次尝试。在课内的常规教学中,学生很兴奋地表示我们之前还学过表示节日的古诗,如明代唐寅写的关于元宵节的《元宵》,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关于清明节的《清明》,唐代诗人林杰写的关于七夕节的《乞巧》等,对古诗中有没有春节、中秋节等节日很感兴趣。根据课文关于中国传统知识性较强,为课外的拓展阅读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这一个特点,在第一课时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我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基础制作成主题学习网站,进行了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我把古诗中丰富的描写节日的古诗引入课堂,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尝试自己学习、积累有关的诗句和知识。小学生是各种学习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四年级的小学生大部分都已经简单学习过使用电脑上网了,现在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网络学习显得非常便捷。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将不断提高。

篇4

大多数时候我们无法看到时光留给我们的记忆,可是我们却能够懂得那些其实都是我们难得的经验和体会。也许等到这一段时间过去之后,我们再也没有了这样的经历和机会,唯独留下的只有当时难忘的记忆。就好像过元宵节或者是过中秋节的时候,你总是期盼着一家人能够团聚一方欢聚一堂,但是在特殊时期也有很多人没有办法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他们只能举目遥望月亮,用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就好像古代的诗人那样。

其实有时候我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就感觉无动于衷,甚至没有什么感觉,就好像在高中的时候我们做古诗词填空和阅读理解的时候,我们总觉得那是别人的事情,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主要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假如在情感这方面我们能够有一定的沟通和情感共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共情能力比较强的话,也许你就会懂得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无论刻骨铭心也好,无论怎样都好。

我到现在还记得小时候会背的,第一首诗就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个时候我们只是纯粹的机械背诵,并不能把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样子的,也并不知道这首诗到底在写什么,后来渐渐地学诗句了,明白了很多东西,一开始知道了这些诗词当中所蕴含的表达感情又是什么样的体现,也渐渐的明白了,有了诗词可以说的这么美妙。

或许人生总体来概括的话,这好像是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我们一开始只是一叶障目,只是看到了冰山一角,总是以为自己什么都明白,但实际上还是那个幼稚的小孩子。等渐渐地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才发现原来之前的自己简直是幼稚的可笑,慢慢的经历也会让自己觉得其实自己本身就是如此的渺小,只有不断的去经历去学习,去学习那些优秀的人物的经验和精神,才能够不断地让自己保持在进步的路上不断前行。

然而在外出的时候没有办法归家,还是有着那些难以寄托的思念之情,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学习,他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样浪漫的思乡之情,其实也可以理解。

篇5

1.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怀。

经典古诗词一般都思想深刻、意境优美,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也是帮助其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好助手。从小诵读古诗词,能够很好地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

孩子自小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诗句,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人对自然,对生命的理解,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

3.充实小学生的记忆宝库。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格的养成,奠基在童年,及早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趁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道德价值、文化价值的古诗词,而渐渐开启其智慧,培养其品德。诵读不但可以让古诗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刍、发酵,促成其人格的健康成长,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诵读古诗词,要讲究艺术方法

1.熟读古诗,自悟自得。在诵读经典古诗词的过程中,起初不一定要求理解得很透彻,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使学生通过熟读慢慢体会诗的意境,从而由熟读、质疑、解疑最终达到自悟自得。

2.适度讲解,交流体会。古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既有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抱负,可通过适当的讲解之后,针对诵读的停顿、语速、语气及感情抒发让学生互相交流,提问题,谈认识,说感想,不断增强诵读的音乐美,感染力。

3.展开想象,悟意明理。根据古诗词的内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让学生进入古诗的优美情境中,感受语言的美。并适时写出所思所感,根据自己理解展开想象,信笔勾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三、诵读古诗词,打造书香校园

1.营造文化氛围,陶冶学生心灵。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精心设计别有格调、清新优雅、健康文明的诗意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诗的熏陶。将诗歌中的名人字画张贴于墙壁、楼栏、楹梁等地方,漫步校园犹如徜徉于中国古典文化的百花园,走进了诗词文化艺术的殿堂。

2.编辑诗意教材,丰富学习内涵。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志,读诗使人聪慧”。我校动员师生全员参与诵读古诗词活动,紧紧围绕学校的地域特点和文化传承方向,按照师生的不同特点,以适合背诵或理解的古诗词为基本内容,精心编辑古诗词诵读系列校本教材。老师读本选择一些饱含教育思想,富有哲理的诗篇。学生读本充满童真童趣,催人奋进,教人求真,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选择不同内容的古诗文编辑教材。教师读本采用毛笔正楷和行书印刷,学生读本采用硬笔正楷印刷,便于师生诵读及临帖。日积月累,在我校毕业的小学生,课外可学习到不少于300首古诗词。

3.保证学习时间,增强学习效果。

诵读古诗词重在积累,贵在坚持。诵读古诗词应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课题研究中、日常生活中,使学诗、用诗、作诗成为一种风尚。为达到相应的诗文诵读篇目,我校规定早晨早读至少用十分钟时间学习背诵古诗词,中午上课前五分钟为诗文巩固时间。上语文课前拿出两分钟吟咏古诗词,课堂教学适时融入、无缝对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每周一晨会课为新诗推介时间,每周三下午阅读活动为大诵读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为交流欣赏时间。

4.开展多种活动,奏响诗的乐章。

(1)各班结合学习实际,积极开展擂台赛、故事会、手抄报、课本剧等形式的学习古诗词活动。师生们精心布置教室,营造了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真正做到“诗情画意”溢满教室。学校举行书香班级评比,活动中有12个班荣获校级“书香教室”称号,学校也被市、县教育局评为“书香校园”。

(2)开展读诗、画诗竞赛活动。要求每生必备摘抄积累本,记录古诗原文、诗词解释,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或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画成图画,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我校各年级段评出古诗词诵读“小能人”,能背诵课标要求的所有篇目及校本教材中的50首为“小能人”。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灵感,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之功效。

篇6

一、造成气氛,激发兴趣

讲课前,利用三五分钟指导学生抄录背诵有关的诗词,不仅利用点滴时间传授了知识,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造成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使学生从心理上把语文课同其他课区别开来,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上好语文课。同时,多次这样训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学习《雨中登泰山》,抄录杜甫的《望岳》一诗或李白的《游泰山》,指导朗诵,领会意境,引起学习欲望。学习《劝学》,抄录背诵汉乐府诗《长歌行》,体味诗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纯真感情和所包含的哲理,使学生产生对课文的喜爱之情。学习《〈指南录〉后序》,背诵《过零丁洋》或岳飞的词《满江红》,激发师生对祖国的挚爱情感,造成浓厚的学习气氛。

二、补充课文,加深理解

利用诗词歌赋同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引入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以利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将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抄录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比喻说明法的特点及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还可使学生了解:古人早已对荔枝不耐贮藏有真切的认识、生动的记载,体会课文引用古诗文的准确、精妙。学习《秋色赋》,把欧阳修的《秋声赋》印发给学生。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将峻青笔下绚丽多彩的秋色同古人笔下肃杀悲凉的秋景加以对比,从而体会出课文作者写秋色的时代特征,有利于领会文章主旨。

上述两例,前者可在课文讲读后抄录补充,以印证体会;后者在讲课前印发补充,以对比认识。有些诗词歌赋,根据需要,亦可在讲课过程中补充。

三、追根溯源,领悟题旨

有些课文,涉及作者的思想渊源或人物的精神品德。这时,有必要借用诗词歌赋追根溯源,使学生从思想本质上认识作者的人格、情操、爱憎,以更准确地领悟课文的主题,体会文章的感情。

例如,学习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饮酒》,可同时学习作者的《五柳先生传》,使学生了解作者的处世态度,以尽快地把握诗的主题。唐弢的《琐忆》 以鲁迅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贯穿全文的红线,故教师可将全诗《自嘲》介绍给学生,使其认识鲁迅先生鲜明爱憎的思想根源,帮助学生领悟作品主旨。

四、联系体会,借鉴练笔

在写作教学中也可提供有关诗词为写作引用材料,使之联系所写内容,体会意境、感情,达到借鉴、练笔目的。

如布置学生写《我爱校园的绿树》,练习用比喻写景状物,描写校园里的白杨、垂柳、果树等,可提供贺知章的《柳枝词》,使学生回忆、观察垂柳的情景,体会“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境,借以描写垂柳的情态。写《春蚕赋》,练习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可提供李商隐的诗《无题》,使学生在吟诵过程中体味“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品格,将物的生物特征与人的精神品德联系在一起,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写法和主题。

五、了解民俗,开阔视野

许多诗词歌赋反映了我国民俗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情景。适逢民俗节日,可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诗词,吟咏背诵,借以了解民俗节日的情况,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吟诵的词《采桑子·重阳》和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清明之前,可向学生介绍清明的来历;讲述丙辰清明天安门广场悼念的情景;抄录杜牧的诗《清明》。

篇7

chà

dào

大路的( )(

)口上有一个村寨,这里

liáo  liàng

hóng  yàn

山歌(

)(

),流传着一个(

)(

)书

的美好故事。每当夕阳西下,牧童短笛声声,(

yān

měi

wèi

)袅袅,巧手的主妇正在煮着(

)(

)的

rán

肉羹……好一派宁静(

)(

)的山乡风光。

2.选择填空(只写序号)。(4分)

(1)下面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翻天覆地 去粗取精 扬长辟短 优胜劣汰

B 莫名其妙 连绵不绝 各抒己见 久负盛名

C 栩栩如生 行云流水 身临奇境 一丝不苟

D 南腔北调 前仆后继 东张西望 左顾右盼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

A我多么愿望与他永远不分离呀!

B百部优秀影视片重现了英雄风采。

C李夏很兴致地发问道:“噢?说说看。”

D我们班被评为文明班级,大家都感到无比高兴和荣誉。

(3)没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B 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C日初出大如车盖。

D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 像巨象, 像骆驼。

(4)使用关联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海马是一种马,还是一种鱼?

B 无论她多忙,对我提出的问题都耐心解答。

C 齐白石老先生的画不但在全世界出名,而且在中国也很有名。

D之所以我被深深的陶醉,是因为节目太精彩了。

二、语汇积累 (22分)

1.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面对四季交替为我们带来的不同的生活感受时,你胸中会涌动哪些美妙的词语或诗句?请至少写出8个四字词语或诗句。(8分)

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音不同义”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如某学校教室黑板上方写了这样四个同音字,“敬”“静”“净”“竞”。请你写出师生想表达怎样的意思。(4分)

“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正确恰当地使用成语、歇后语会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关于成语、歇后语你积累的一定不错吧! (10分)

(1)“四面楚歌”说的是项羽的故事 “煮豆燃萁”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遇到白费功夫、空欢喜的时候,人们常说“竹篮打水――__________________”。新年联欢晚会上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特长,王老师说我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古诗凭着凝练的语言表达着真挚的感情。当我们忆起母爱,报答母亲的深恩时,会自然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引用古诗句来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34分)

文段一

[材料一]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材料二]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根据你阅读的情况填空。(9分)

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文体来看,它们都是____________,并且用了同一个___________,所描写的对象都是______。但词的思想内涵不同。陆游词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心情。在读陆游咏梅词后,却反其意而用之,表现了______________精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胸怀。

2.读了这两首诗词,请你结合诗词意境,描绘出一幅梅花图来,并用一、两句话来描述自己的心境。(3分)

文段二

那年那天那首小诗

那年我十三岁。早上,我在妈妈的目光注视下,撕掉了昨天的日历,然后面对妈妈噘起了嘴。妈妈并不明白这一天对我的意义,仍忙忙碌碌地收拾屋子,我只好失望地走出家门。

我朝热闹的公园走去,边走边在心里写着一首忧伤的小诗:

一朵离枝的小花

被风吹出花园……

在公园里,我躲在亭柱后面,眼泪汪汪地盯着儿童游乐场。一队队身着五颜六色服装的“花朵”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尽情地享受着“六一”节的欢乐。我的心继续作我的小诗:

……在这小花的节日

一个角落

一个被鞭打的梦幻……

一位叔叔走向我,关心地看着我。我低下头又扬起头,看游乐场。我听见叔叔自言自语地说:“花朵的节日!”“不是我的!”我说。叔叔笑了笑问:“你在思索这个节日吗?”我点了点头。叔叔说:“你思索着的时候,这节日便真正属于你了!”我不太懂,但觉出叔叔很了解我,便对他讲述了自己因家贫而辍学的故事,还说出了我心里未写完的小诗。叔叔沉思了良久,问道:“冬天有花吗?”我愣住了,不知该怎么回答。叔叔递给我一张名片,笑着说:“把诗改好寄给我。”然后就匆匆地走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我琢磨着叔叔的话回到家里,看见妈妈正呆坐在床边看今天的日历。我走近妈妈,妈妈一把搂住我说:“妈对不起你!”我偎紧妈妈问:“冬天有花吗?”妈妈声泪俱下地说:

“有……有……你的名字不就叫小梅吗?”我也忍不住哭了。那天我终于改好了那首小诗:

一朵枝头的小花

始领报春的风寒

这也是节日

一种清冷的思索

会融进不远的春暖

我将改好的诗寄给那位编辑叔叔,它成了我第一首发表的诗作。后来,我成了作家。

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仍难忘当年那首小诗并想对每一位少年朋友说无论你身处怎样的境地只要能昂起头来思索奋进成功就一定在你的前面

1.填空。

“噘”是个( )结构的字,如果不认识它,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解决问题,首先查( )旁,再数( )画。(3分)

2.在作者的小诗中“一个被鞭打的梦幻”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文章最后一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并写出你读了这一段话的体会。(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小女孩前后写的诗比较一下,说一说有什么不同(至少写出两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习作实践(28分)

1.根据下面提供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写话。(2分)

费俊龙、聂海胜叔叔乘坐着“神舟六号”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凯旋而归,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1)工人日报记者说:“以美好的姿态去拥抱蓝天,去享受自由飞翔的快乐,去探索宇宙无穷的奥秘,是人类诞生以来就有的梦想。”

(2)天津钢管公司工会主席张福林说:“看着神舟六号快速升空的潇洒英姿,胸中涌动的自豪感也节节上升。”

(3)红其拉甫海关关长刘苏静说:“我们在共享快乐。”

我想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好的祝福让人身心愉悦,我们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对不同的人表达自己恰当的祝愿,你愿意试试吗。(6分)

⑴节日期间,你想对坚守工作岗位的叔叔祝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今天妈妈生日,你想对妈妈祝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奶奶生病住院了,你会怎么祝福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习作。(20分)

从下面的两个内容中任选一个:

(1)你有过没有作业的星期天吗?你向往过没有作业的星期天吗?请你自拟题目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或想法。

(2)在魔法学校学习的哈利・波特,最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想体验一下在中国过节的乐趣。小朋友,你们家乡是怎样过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哪些经历体验最有意思?请写一封信告诉哈利・波特,向他发出邀请。

要求:真实的校名和姓名用假名或“××”代替。字数在400~500。

小学毕业复习数学综合

评价题(三)参考答案

一、认真填一填(22%)

1. 1又3分之一, 3.03 2. 4, 6, 12.5, 1

3. 1/5,3/5,3/10,3/5,4. 1295330000, 13

5.长方形,三角形6. 19457. 1478. 0.36

9. 9810. 898 11. 第二盏灯亮,2 12. 2991421

二、慧眼辨真假(8%)

1.错2.错3.对4.错5.错6.对7.对 8.对

三、请精挑细选(10%)

1.B2.A 3.C 4.B 5.C 6.D

四、计算小天地

1.略

2. 9 8又4分之3 10 2

3. 5.5 8 38 19.2

五、观察与思考

1. 0.785平方厘米

2.以AB为轴113.04cm3 以BC为轴56.52cm3

以AB为轴旋转得到的圆锥体积大. 大56.52立方厘米

3. 285厘米 2355平方厘米

六、数学与生活(24%)

1. 黑色12块 白色20块

2. 744平方厘米4个

篇8

乙:欢迎你的收听。

甲:我是_____

乙:我是_____。

甲:再过10天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里我们预祝全校师生中秋快乐,合家团圆,万事如意!

乙:中秋节一直以来被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人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时节对亲人的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当一轮明月高高挂起的时刻。 甲:考考你,你知道为什么要叫中秋节呢?

乙:这个可不难,在我国,农历的7、8、9三个月为秋季,农历8月15——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正好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甲:那为什么有人又称它团圆节呢?

乙: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人们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甲:还真难不倒你呀!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亮的圆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你知道哪些有关的诗词吗?

乙: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甲:你知道得可真多!那你知道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吗?

乙: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甲:哇!还有神化故事呀!那你给我们讲讲吧!

乙:好!我给大家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王母娘娘也赐给了他一包长生药,他把不死药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趁后羿不在家,他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在危急之时,嫦娥当机立断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成为月亮中的神仙。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甲:听完了如此凄美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关于中秋节的歌曲吧!

《花好月圆》

甲: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国外中秋节趣话吧!。

乙:中秋节并非中华民族所独有,许多国家也有类似中国传统习俗的形形的中秋节,而且非常奇特有趣。泰国人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称为“祈月节”。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用甘蔗扎拱门,在拜月方桌上供奉观音菩萨和八仙的图像或塑像,八仙桌上的供品主要是寿桃而非月饼。

甲:日本人称中秋节为“月圆节”,而且这样的节日有两个,除农历八月十五日外,九月十三日也是。节日这天,成千上万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吟唱吆喝,扶老携幼,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孩子们还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装饰家门,迎来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摆上瓜果、米团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赏月,聆听老人讲述关于月亮的神话。

乙:朝鲜的中秋节称为“秋文节”,也叫“秋夕”、“嘉徘”。这一天,他们以松饼为节日食物,家家蒸食并互相馈送。松饼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内馅是豆沙、枣泥等,因蒸时垫有松毛而得名。到了晚上,一边赏月,一边进行拔河比赛、摔跤比赛,或者表演歌舞。年轻的姑娘们穿上色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欢聚在大树下做“布伦河”游戏(即荡秋千)。

甲:伊朗称中秋为“麦赫尔干节”。这天是伊朗太阳历七月十六日。节日期间,人们都以品尝各种丰收果实为乐,隆重的庆祝活动持续6天方才结束。

乙:老挝称中秋节为“月福节”。每逢中秋节到来时,男女老少也有赏月的风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达旦。

甲: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中秋的习俗吧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吃月饼呢!

乙:说到吃月饼,我口水都流出来了。那你知道我们如何在赏月、品尝月饼的同时注意健康吗?

甲:专家提示:月饼应与清茶搭配,清茶有助消化,又解油腻;若与汽水、可乐或果汁搭配,则不利健康。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即使是“无糖月饼”,仍然不能多吃。专家还指出,老年人和婴幼儿消化能力较差,过多食用月饼会加重脾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等。而肥胖的人,一般都有潜在的糖、脂代谢异常和动脉硬化问题,也要像糖尿病人一样,少吃月饼为宜。

乙:哦!谢谢你给我们讲的的月饼健康吃法。相信大家会注意的。中秋佳节快来了,我们将要欣赏到皎洁的月光,品尝到香甜的月饼,最后,我们再为老师、同学们送出祝福,怎么样?

甲:好!请听我们的美好祝福吧!

齐:送一个圆圆的饼,献一颗圆圆的心,寄一份圆圆的情,圆一个圆圆的梦。祝老师和同学们中秋节快乐!

甲:时间过得真快,又到说再见的时候了。

乙:希望你们能喜欢我们的节目!

甲: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说再见吧!

三、音乐欣赏

现在将为您送上的是一首由古诗改编的歌曲《水调歌头》

篇9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0-0143-03

一、中国旅游材料英译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中国是一个具有长久历史、绚烂文化、绚丽风光的国度,有着许多美丽的景点和历史遗址,壮观的古建筑群。中国的自然天文条件变化多样,东西南北风光各异,高山大川蕴藏着丰厚的动植物资源,如此优越的天文条件构成了无数自然景观。中国又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度,各民族不同的风俗和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另加浓郁的宗教文化,吸引着世界人民的兴趣和脚步。当今的世界全球化和中国的“入世”为弘扬中国旅游文化提供了机遇。为吸收更多的外国游客来华旅游,对中国旅游业和旅游资源有更分明的理解,展开大范围的国际旅游市场推广活动,把“中国的世界遗产――21世纪的世界级旅游景点”的品牌作为中国的拳头产品推向国际旅游市场,以旅游促开放、促开展,把开展旅游作为入世后的经济增长点。[1]这就凸显出最重要的媒质――旅游推广材料跨国界、跨文化翻译的迫切性、重要性,故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和不可缺少。

二、旅游英语翻译中的问题

然而,目前旅游推广英语翻译中不规范、不正确的翻译和中国式的英语随处可见, 授人以笑柄, 其所传达的信息不准确,也不完整, 旅游资料翻译质量不高。这不仅会对各景区、景点、旅游地乃至整个中国的对外形象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也会给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害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2]

(一)拼写及语法错误

在旅游热情高涨的背景下,各大旅游城市和景区都配备相关的英文或其他文字的翻译,笔者在各处游玩时,发现多处英语译文出现错误,如:单词拼写错误,“restaurant(餐馆)”写为“rsetaurant”,“agency(机构)”写为“anency”,“jade(玉器)”写为“gade”,“commercial(商业)”写为“coammercial”;冠词、词性及时态误用,“请勿攀登”译为“Don’t climbing”;语法错误也比比皆是, 伊犁地区“奴拉赛古铜矿遗址”在博物馆的译名为“The ancient site of Nurlasai mineral”等等。[3]

(二)生硬直译

翻译时不注重内涵,生硬直译。一些知名景点、道路英文标识被翻译得很离谱。大雁塔被翻译成“大野鹅塔”曾被炒得沸沸扬扬。

(三)表述不准确

湖北省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钟祥明显陵, 建筑极具特色, 其英语翻译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极不匹配。陵园服务区入口的显陵游客中心被译为“XianLing Tourism Service Center”。另外,苏州狮子林园林入口处的指示牌上将园内景点冠云峰翻译成“The Cloud-Capped Peak”等等。

(四) 一地多译

中国很多旅游景点英译名存在着一地多名现象, 一地多名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严重影响了各地区的形象和对外交流, 困扰外国游客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便。如:塔里木盆地被译为“the Tarim Basin, the Talimu Basin, Talimu,Taklimakan Desert,the Tarim Pendi”等。

三、造成旅游翻译质量低劣的原因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各自表达方式和接受习惯的不同,使得英文翻译中难免出现一些小错误,这也是造成译者和受众之间理解失真的主要原因。旅游景区英文翻译存在的种种不规范现象除了语言文化方面的因素外,主要有:

(一)景区外部因素

主要是翻译体制不健全和译者水平低。目前我国对旅游翻译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翻译体制不健全,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翻译标准和旅游翻译规章,致使很多景区内部地名、路标等公示牌的英文译法不一。此外,翻译资格认证考试体制不完善,使一部分人轻易取得了本不该拿到的资格证书,影响了翻译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使翻译水平优劣不一。而且有些翻译者缺乏严谨的学术态度,在翻译中忽视了不同语言交际中的关系规范和交际规范,违背受者的接受度和接受期待,致使出现许多翻译错误。

(二)景区内部因素

首先,景区管理者对景区发展缺乏战略性思考,主要体现在外语导游岗位设置上。管理者不应该因为外国游客少而不招外语讲解员。其次,管理者对景区宣传资料、公示牌等制作人员的工作监督不够,也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拼写失误、大小写不规范等现象,这也浪费了景区管理成本。另外,管理人员自身英语水平不高,很难形成个人领导魅力,也会降低其对景区英文翻译的重视程度。[3]

四、改进旅游翻译的对策

旅游材料的宣传不只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交流,其翻译则是跨国界、跨文化、跨社会的宣传活动。翻译工作者起着无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又面临各国文化与言语差别所带来的各种艰难,加之旅游材料属“召唤煽动”类型的文稿,有宣传煽动、增强影响的功用,它的英译不同于其它文体的翻译,译者需具备言语、社会文化、民俗、美学、心理学、市场经济学、广告原理等多方面的学问,翻译时必需变通手法表现原语功用。

(一)了解中国旅游景点文化的多样性

翻译国内的旅游景点的人名、地名和历史不仅需要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更要求清楚地了解中国旅游景点多样的文化。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译员, 首先是站在景区文化立场, 做他们的文化代言人, 多看、多听、多想。

(二) 政府的组织、监督

政府可以组织高水平的译员指导和解决国内旅游景点的翻译问题, 邀请精通英、汉语言翻译方面的行家进行监督,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修改, 避免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同时, 组织翻译专家定期培训从事旅游翻译的译员, 逐步提高中国旅游景点的翻译质量。

(三)旅游管理者加大管理力度

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规范旅游景区的翻译。加强景区基层人员的管理,如定期对在职员工进行英语培训,并实行阶段考核;举行外语导游服务技能比赛,提高员工学习英语的热情与积极性。 加强对景区宣传物的监督管理,聘请英语专家指导监督英文印刷品及公示牌的制作过程,严格核查、校对以减少英语翻译错误;成立景区翻译临时小组定期对景区门票、导游手册、标识牌的英文翻译进行整改。

五、旅游英语翻译的正确方法

旅游资料是一种大众化的通俗读物, 目的就是要让普通游客读懂看懂,并喜闻乐见, 从中获得相关的自然、地理、文化、风俗方面的知识,其功能主要是传递信息和诱导行动, 因此其语言必须表达准确、通俗明了、富有吸引力, 利于不同文化层面读者的理解和接受。准确地传达旅游资料中的文化信息,让外来游客了解中国旅游景观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创造我们的旅游品牌,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4]

处理文化因素时,要遵循两个原则:以中国文化为基准,以译文读者为向导。以中国文化为基准就是说要尽量保留中国文化信息,尽量多地宣传中国文化,从而促进文化交流;以译文读者为向导是指在翻译时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拘泥于原文,要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对信息做适当调整,让读者易于接受,好读好懂。以译文读者为向导,是在不损害原意的基础上,调整旅游资料的信息量和篇章结构,让译文读者能从译文中获取所需的中国文化信息,增加旅游兴趣。[5]

(一)音译法与音意兼译法

音译法是根据汉语读音,将旅游景点名称直接用拼音标注,目的是尽可能保留原风景名胜、旅游饭店的原汁原味和鲜明特色。景点名称多涉及本民族文化的专有名词,单纯的音译不能传递任何实际信息。这类名称应该在音译的基础上另作释义,对音译进一步做出解释。完全音译适用于对地名的翻译,这一般不会引起游客的理解障碍,如北京“Beijing”, 上海“Shanghai”等。在景点和景区的翻译中,音译加意译的方法更为常用。如:城隍庙“ Chenghuang Temple”、民族饭店 “Mingzu Hotel”、海南景点鹿回头“Luhuitou (turn-round deer scenic spot)”、天涯海角 “Tianya-Haijiao (the end of the earth and the edge of the sea)”、中山陵“Dr Sun Yat-sen’s mausoleum”、苏州著名园林拙政园“Garden of Humble Administrator”等,这样能使旅游者更好地把眼前的景色和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相结合, 增加游览兴致。

(二)意译法

有些景点名称文化含义丰富,而直译又不能把相应的文化含义翻译出来,此类名称翻译时要突出其内在含义或相应典故与传说,便于游客理解、记忆。对此类名称多采用意译,即用意义相同而形式不同的词语来译。意译的特点在于能够填补文化空缺,消除文化差异。如“兵马俑”译为“Terra 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十三陵”译为“Ming Tombs”,“故宫”译为“the Imperial Palace”, “颐和园”译为“the Palace Museum”。

在旅游翻译中,有些名词、术语是该国家或该地区特有的,如果直接按字面翻译,游客根本听不懂, 这时就不得不改变说法。例如,在成都武侯祠的介绍中有这样的句子:

刘备章武三年病死于白帝城永安宫,五月运回成都,八月葬于惠陵。“Liu Bei died of illness in 223 at present-day Fengjie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and was buried here in the same year.”

(三)增译法

增译是指为了使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某些字、词、名而增加一些相关资料,对旅游资料中的一些人名、地名、朝代、历史事件以及典故等做出背景资料的增加和说明。由于地域不同、历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有些内容在原语国家可能尽人皆知,但外国人却一无所知。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在介绍文物古迹的时候, 总会联系到大量的历史事件和朝代名称, 而国外游客对我国的历史朝代并不熟悉, 因此最好补充一个朝代的公元年份。在翻译国外游客不熟悉的历史名人时, 可以添加相关的背景资料, 补充这个人的身份、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功绩等, 以增加国外游客对此人的了解。

元宵节那天,大红灯笼高高挂。“During the Yuanxiao Festival, also called Lantern Festival, which falls on 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red lantern (Lantern Festival exhibition began in the Han Dynasty, about 2,000 years ago, some people believe its origin to be related to Buddhism) can be seen everywhere.” 这份旅游资料中对“元宵节”和“灯笼”的补充解释,便于外国游客对元宵节有较为透彻的了解。

清朝乾隆年间, 可译为“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 (1736-1795)of the Qing Dynasty(1644-1911)”。这样的翻译才能使外国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历史人物及朝代。

林子的边上原来有一个洞,传说白娘子曾经在这里修炼。“Near the forest there once was a cave which was said to be the very place where Lady White, the legendary heroine of The Story of the White Snake, cultivated herself according to Buddhist doctrine.”

(四)省译法

中国人在描写完一个景色之后,常会引用一段名人的话或者中国古诗作验证,这样会让读者或听者加深印象,并从中得到艺术享受。可是这类补充性信息对外国人和译员来说,却往往是不大不小的负担。甚至有时候这些描述不但对原文理解没有帮助,还会让游客更觉糊涂。在旅游翻译时,如果没有特别目的和要求,这样的文字常可删去。

关于华清池有这样一段文字描写:

华清池内有一贵妃池, 相传是杨贵妃当年沐浴的地方。唐代名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诗句。

译文:“Inside the Huachingchih Spring, there is a bathing pool called Kueifeichih, which is said to have been the bathing place of Yang Kuefei. ”原文不过是想陈述华清池内有杨贵妃当年沐浴的贵妃池。如果逐字翻译原文的古诗,对英文读者说, 从这些诗句的译文中得到的仍不过是杨贵妃曾在此沐浴这个信息, 译文把汉语中的古诗全部删除,但并不影响译文读者对原文其他部分的理解。

(五)直译

忠实地传达原文信息,无需做任何变通。如: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部,面积565平方公里,人口100多万,是国内外旅游胜地之一。“Located in the north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Guilin is one of the tourism attractions famou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an area of 565 square kilometers and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1 million.”

结 语

近十年来,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备受全世界的瞩目, 为游客们提供准确的旅游英语翻译是我们即将从事旅游英语翻译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旅游景点介绍也就是一种宣传资料,对这类“诱导型”文本的翻译,笔者认为,翻译景点介绍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我国历史文化背景和他国旅游者的理解限度,根据翻译要求对原文内容和形式做相应灵活的处理,决定原文文本信息的选择以及译文的表现形式,做到语言精练、通顺易懂、句子优美,才更能吸引游客。

旅游英语翻译是一种注重实用效果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旅游英语翻译应该在全球化视野的指引下,遵循语用等效原则, 灵活处理因不同文化背景、 语言表达习惯等因素造成的交际障碍, 有效实现双方的交流与沟通。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2] 洪捷.浅谈旅游景区标识的英文译法及其规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S1).

篇10

为了更好的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以下的尝试: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文化内涵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语文教材每册书中,都安排了不少于七篇的优秀经典文言文,课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

在教学这些文章的时候,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充分挖掘其思想内涵,对他们进行爱国教育,热爱家乡的教育,亲情教育,友情教育等,使之受到感染,进而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让古诗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

二、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

(1)教室布置:在班内建设文化长廊,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每天一首古诗,一句名言,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亲近,学习传统文化

(2)精心设计导入情节: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在教学《荔枝图序》时,我为学生展示了苏轼的《惠州一绝》里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学生追问苏轼为什么会如此喜爱荔枝的兴趣下,抓住契机自然地导入新课,在好奇心的驱使学生有进一步领略了古文的魅力。

三、把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活动中

(1) 诵读积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法宝,也是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用诵读的方式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经典可积累的内容很多,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七年级学生主要背诵我校中华传统文化校本教材《三字经》和《国学经典诵读》,每天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校园。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读,以至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这个诵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

(2)情境解读,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厚重的,时代的变迁使有些诗词句的内涵显得深奥,学生不易接受,针对此种情况,我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讲述“二十四孝”的故事,文化名人的故事“凿壁借光”“程门立雪”等,自主趣味解读《三字经》,搜集成语故事,古代名人轶事……他们听了故事,了解了历史,体味了诗词的蕴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了文化底蕴。

(3)趣味训练 ,钟情传统文化

训练是语言学习的手段,也是文化传承的手段,尤其是那些富有情趣的训练内容,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美妙。针对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组织学生寻找文字的起源,知道了汉字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了解了汉字的发展过程,讲述了关于汉字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如《杨修巧解字》《欧阳修追字》《神奇的“打”字》《“马虎”的由来》等,同时透过汉字还可以看到祖先的生活,学生感觉汉字很神奇,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写字不再随随便便,而是用心写字,错字逐渐在减少。学生在活跃有趣的气氛中领略了中国文化,掌握了字词。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运用一些有趣味的训练内容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使学生了解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语言训练的趣味性以及诗与词之间的区别。如:读一读山海关外孟姜女庙的这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些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

(4)节日熏陶 ,追寻中国传统文化

篇11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正月(zhēnɡ)

掺和(cān)

翡翠(fěi)

水浒传(hǔ)

B.骡马(lǘ)

似的(shì)

藏戏(zànɡ)

吞咽(yàn)

C.搅和(huo)

汤匙(chí)

嘟囔(nɑnɡ)

哄堂大笑(hōnɡ)

2.读拼音,写词语。(8分)

北京的春节真热闹!腊八这天,家家都会áo

zhōu

(

)。除夕夜家家dēnɡ

huǒ

tōnɡ

xiāo(

),

biān

pào(

)声日夜不绝。yuán

dàn(

)这天,男人们午前到qīn

qi(

)家、朋友家bài

nián(

),而小孩子最喜欢逛庙会,因为庙会上有sài

jiào

chē(

)和sài

luò

tuo(

)的。

3.选字组词。(6分)

水(

)

(

)刑

(

)洁

(

)索

搅(

)

陪(

)

凉(

)

牵(

)

元(

)

(

)售

云(

)

(

)夜

4.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5分)

万(

)(

)新

(

)(

)不同

万不(

)(

)

(

)灯(

)彩

(

)(

)分文

两(

)三(

)

(1)春节到了,中华大地上到处____________,显出一派____________的气象。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____________,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少数民族和汉族的饮食风俗虽然____________,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大团结的心是相同的。

5.在下列句子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1)过新年,小孩子(

)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玩意儿,(

)可以放鞭炮。

(2)这(

)粥,(

)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3)今日腊八粥的颜色(

)是深褐色,(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

(4)春节(

)很快乐,(

)一眨眼工夫就过去了。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生仁儿的红色外皮没有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11分)

7.日积月累。(8分)

(1)你知道下列古诗与哪个节日有关吗?这些节日有什么风俗习惯?请连一连。(4分)

《寒食》

春 节

赏月、吃月饼

《十五夜望月》

七夕节

禁火、吃生食

《迢迢牵牛星》

寒食节

贴对联、贴年画

《元日》

中秋节

穿针乞巧

(2)根据语境填写诗句。(4分)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我还能写两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寒食》一诗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明了这一点。

③传说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能会面。《迢迢牵牛星》一诗中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语言实践。(3分)

过年的时候,许多同学都收到了不少压岁钱。有人拿钱去买烟花爆竹玩。请结合当前我市禁燃烟花爆竹的规定,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直通车(8分)

9.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________。本文按________顺序介绍了老北京春节的风俗。

(2)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藏戏的开山鼻祖。

(3)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腊八粥》的作者是__________,课文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件事。

(四)

阅读检阅台(19分)

(一)

【材料一】

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材料二】端午节,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

“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所包含的三条信息。(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你在正确理解【材料二】画线句子的基础上,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端午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的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的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

500响鞭炮。

12.文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________,涉及面之________,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度端午节的__________。(3分)

13.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能否换成括号里的?为什么?(4分)

(1)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摇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语言很精练,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当时的情形。(4分)

(1)正面描写龙舟竞赛时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习作百花园(30分)

16.我们祖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相信这些节日一定曾留给你许多美好的回忆。请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把节日中发生的某件事写下来。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1.C

2.熬腊八粥 灯火通宵 鞭炮 元旦 亲戚 拜年

赛轿车 赛骆驼

3.饺 绞 皎 绞

拌 伴 拌 绊

宵 销 霄 宵

4.象 更 截 然 得 已 张 结 身 无 面

(1)张灯结彩 万象更新 (2)万不得已

(3)截然不同

5.(1)不但 而且

(2)不是 而是

(3)之所以 是因为 (4)虽然 但是

6.(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2)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

(3)示例: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

(4)在外边做事的人,

除非万不得已,不会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二、7.(1)

(2)①不知秋思落谁家

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8.示例:燃放烟花爆竹虽然能营造喜庆的气氛,但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同事燃放烟花爆竹还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我们不如将过年的压岁钱攒起来买一些有用的书籍,也可以捐一些给有困难的人。

三、9.(1)老舍 时间

(2)活化石 唐东杰布

(3)万事如意年年高

(4)沈从文 等粥 喝粥

四、(一)10.(1)中小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娱乐和学习。

(2)大部分学生10岁以前就开始“触网”。

(3)超过八成的中小学生每天都上网且大部分上网时间

较长。

11.示例:乐乐,手机确实很好玩,但是我们不能过度玩手机啊。那样既影响了学习,又伤身体,还会淡化亲人间的情感,甚至可能还会误入歧途,你说呢?

(二)12.多 广 盛况

13.(1)不能。“撑”的速度没有“划”的速度快,且“撑”这个动作的发出者应是站在船上的,而龙舟竞赛的桨手是坐在船上的。因此用“撑”这个动词不恰当。

(2)不能。“摇摆”的幅度大,且没有节奏感,“挥动”有节奏感,用“挥动”写带头人的动作符合他的身份特征。

14.主要写了出城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三个

场面。

15.(1)示例:船头的带头人,挥动着手中的小令旗,嘴里大声地叫喊:“一二,一二……”桨手们齐声应和。锣鼓声、呐喊声,响彻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