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汽车本科论文

汽车本科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6 16:05: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汽车本科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汽车本科论文

篇1

自新世纪以来,中国汽车职业教育走过了十年不平凡的历程,在教育部“紧缺人才工程”等一系列大政方略的引领及推动下,全国汽车职业教育从规模到水平都迈上了新台阶。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产业经过十年突飞猛进的增长,站上了世界产销量第一的位置。

最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宏观描述;因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汽车产业新一轮变革必将对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在以上大背景下。中国汽车职业教育领域的各级各类机构如何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未来。本届年会将请您与有关领导及业界权威一起“回顾与展望”。

二、年会内容

1、主题宏观报告(战略层面)

拟邀请教育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领导及相关业界权威专家围绕以下内容做主题宏观报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职业教育部分解析;

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十年展望;

中国汽车科技人才发展研究(制造、维修、营销三大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十年趋势分析,本科、高职、中职三大领域培养现状及未来十年趋势分析)。

2、专题微观研讨(战术层面)

围绕“回顾与展望”主题,从汽车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管理改革等各个方面组织研讨。和往届一样,研讨发言除安排少数专家外,大部分拟从所征集论文中选出。

3、“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赛项点评

由教育部等部委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事。广大职业院校关注大赛,积极参与大赛,希望以此推动自身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此,本届年会将安排相关专家对“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和中职组汽车赛项进行点评,为大家解惑释疑。

4、校企合作项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而自2007年会推出“校企合作项目”板块以来,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欢迎。今年年会主办方又有新项目推出。

5、书面论文交流

年会将出版论文集及光盘,供代表书面交流。与往届不同的是,今年的论文集将第一次采取正式出版方式,以杂志专刊形式推出,一方面为论文作者提升稿件价值。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年会影响。

6、考察参观

年会将组织代表考察当地学校,并安排参观上海世博会。

三、征文要求

1、论文主题

围绕“回顾与展望”主题,从微观操作层面阐述汽车职业教育各个方面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

汽车职业教育师资标准;

汽车职业教育专业拓展;

汽车维修专业实训教学;

汽车营销专业实训教学;

汽车整形专业实训教学。

2、内容要求

(1)必须结合自身实践,既有实际操作,又有理论升华。

(2)有关实训教学的论文应有一定的可借鉴性,论文中应包含至少一个实训项目教学案例。

3、其他要求

(1)篇幅最好在3000~5000字(包括文、图、表),图表要清晰美观,外交字母大小写、上下角标及各种符号要书写正确。

(2)论文书写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四、征文报送与录取

1、征文截止日期为2010年9月20日。

2、征文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报送,接收邮箱为。

3、组委会将组成专家组,对征集的论文进行评审,选出书面交流论文和大会发言论文,分别编入论文集和组织在大会上发言,同时评出优秀论文,给作者颁发证书。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有问题可与我会联系。

联系人:张宏庆、韩伟

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新常态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面临着关键发展时期,为了迎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关注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很多企业为了迎合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要求,却难以招到自身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种矛盾问题则是直接影响到我国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问题。就其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集中在我国当前的理论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这样的影响则会造成人才供给和社会人才需求存在着较为严重化的错位情况,难以符合实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对于本科院校的发展来说,考虑到其正处于这样特定的历史时期,则应非常重视如何从传统的理论型人才向培养到应用型人才的转型发展,这样才能符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才能更好体现出本科院校的发展潜力。这里结合相应的本科院校为例,通过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化的分析,在高举建设应用型大学为指导方针的要求下,重点积极探讨了如何有效进行基于合作办学、应用导向教学平台建设,以及全面提升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相关建议,希望对于广大同仁能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的作用。

1学校转型发展现存问题

结合当前本科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在相应的建设应用型大学为指导方针的要求下,结合学校的转型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2]:第一,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相应的基础设施普遍较低,经过统计,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则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开始了任教工作,这样就没有相关的工程实践经验,也难以从工程实践的角度来进行学生的辅导工作,往往在进行实训课程中,难以有效结合工程实践的特点以及要求开展重点的论述,也不利于学生掌握工程实践中的关键点。另外,部分工程实践中所涉及到的仪器设备数量比较少,存在着一定的陈旧设备难以符合实训课的教学要求。第二,本科院校的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并没有深入相应的企业来进行调研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部分课程教学活动都是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都是体现出科研型高校的特点,其中的专业基础课程所占的教学比例时间比较多,而往往忽视了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其所占比例内容比较低,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实践性能力比较低,学生动手能力差,这样就难以适应当前的工作岗位需求,在进入工作岗位前还需要较长的适应过程。从总体来说,人才培养不能符合当前的汽车行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第三,当前本科院校存在着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大部分教师则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依然采用机械化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中,主要时间则是用来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难以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没有足够的互动教学的内容,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在开展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过程中,选择题目过于陈旧以及落伍,并没有结合时展的特点来实现题目的创新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2应用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的探索

在当前的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应该充分重视如何迎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能够实现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需求。从我校的车辆工程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重点从校企合作办学、基于学科竞赛、搭建学生学科竞赛平台以及相关科研项目驱动毕业设计的角度出发,重点论述了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有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希望能全方位实现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2.1校企合作办学

利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逐步深入,应加强学生和社会进行平台搭建的机会,进一步拉近企业和学校的距离,帮助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中获得足够的支持,利用在企业的锻炼机会来全方位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化技能人才。本学校的车辆工程专业同当地的企业进行密切联系,并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再结合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需求,逐步完善相应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并积极推行校企合作教学实验班等活动。利用寒假暑假等时间,全方位支持教师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旨在全方位有效实现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并能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加强车辆工程专业中的毕业实习、毕业实践、实验室建设等项目内容,鼓励企业能够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指导等活动[3,4]。经过这方面的不断努力,签订协议的两年时间中,已经联合培养了两届65名学生。在具体的合作办学过程中,积极邀请企业工程来学校进行专业课程讲解,能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重视实践性技术细节的探索,另外,安排学生到企业开展实习过程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论文写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以便全方位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专业化的职业素质能力。

2.2搭建学生学科竞赛平台

鼓励学生从自身的学习需求出发,积极参与到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巴哈大赛等项目中,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而构建学科竞赛平台,利用竞赛方式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全面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在这种学科竞赛平台的基础上,应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实际工程设计的契机,有效实现了解并参与到毛坯制造、零件加工装配到整车组装、调试、维修等过程,这样能够结合相应的竞赛需求而获得符合要求的赛车。正是利用上述方式,一方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个人专业性知识水平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还能有助于保障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提升。在进行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巴哈大赛汽车大赛中,正是本着全方位搭建学生学科竞赛平台的教育理念,我们学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优异成绩[5]。学生利用学科竞赛活动,一方面能有效全方位保障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

2.3基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驱动毕业论文

篇3

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内容,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本科生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发现、分析、解决企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培养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是对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和撰写论文的一个初步训练,使其掌握基本方法,为以后升学深造、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现实的本科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对财经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写作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探求改进方案。

一、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现状

课题组对保定某高校2016届财经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6%。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大致了解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现状。

(一)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

1.选题与专业的一致性。调查结果显示,83.3%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相符,16.7%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不相符。

2.选题的来源与内容。课题组统计调查问卷时,将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分为几个方面:(1)对社会某个经济现象或热点进行调查分析,例如《大学生网购市场营销对策研究》《康师傅方便面大学生市场营销对策研究》等。(2)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例如《丰宁富兴大酒店内部控制问题研究》《L公司应收账款风险及防范》《X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北京新姿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及建议》等。(3)对区域经济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例如《涉县花椒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顺平县桃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满城县草莓产业化经营研究》《宽城满族自治县板栗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等。(4)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或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研究,例如《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提升对策研究》《华谊兄弟融资问题研究》《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研究》等。(5)泛泛地对某一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例如《我国中小型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探讨》《人力资源政策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等。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绝大多数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与专业目标相一致,而且绝大多数毕业论文是对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或者实习单位经营管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而撰写的,这与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定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相符的。

(二)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1)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得途径。调查结果显示,85.4%为互联网,44.8%为统计年鉴,39.2%为实习单位,16%通过问卷调查获得,11.5%通过政府部门获得,13.9%通过亲戚或朋友提供。(2)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得难度。调查结果显示,23.3%的毕业生认为难度较大,74%认为难度不大,2.7%认为比较容易。(3)论文撰写时间的充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9.7%的毕业生时间充裕,47.9%时间够用,2.4%时间不充裕。(4)撰写论文期间哪些事情耗用了毕业生的大量时间。调查结果显示,54.5%的毕业生认为是找工作,各种考试如考研、考公务员、考银行分别为24%、25%和11.8%,20.8%的毕业生选择其他。(5)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79.5%的毕业生态度认真,17%态度一般,0.3%态度不认真,3.1%心有余而力不足。(6)论文的写作难度。调查结果显示,11.8%的毕业生认为论文写作难度很大,55.9%认为写作难度较大,31.9%认为写作难度不大,0.3%认为论文容易写。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获取实际数据资料的难度不大,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取过多地依赖互联网,撰写论文的时间充裕或比较充裕,对待论文的态度认真,感觉撰写论文有一定难度,找工作、参加各种考试等牵扯了毕业生的精力。

(三)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收获。

1.撰写论文的收获。调查结果显示,28.8%的毕业生收获很大,66%收获较大,5.2%收获较小,没有收获的毕业生为0。

2.撰写论文获得了哪些方面的收获。(1)论文编辑方面的收获。调查结果显示,90%的毕业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学会了排版,65%学会了制作图表,2%的毕业生回答没有收获,原因是自己早就会排版和制作图表。(2)论文写作方面的收获。调查结果显示,82%的毕业生学会了查阅文献资料,76%学会了拟定提纲,62%学会了写选题背景,64%学会了研究方法,15%学会了设计调查问卷,0.7%没有写作方面的收获。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有一定的收获,掌握了编辑文档的技能,掌握了查阅文献资料、构思论文提纲、收集实际数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撰写论文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为以后升学深造或者参加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财经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为了解指导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情况,课题组设置了几个问题。

1.指导教师对论文写作方法和要求的讲解。(1)撰写毕业论文前,指导教师是否讲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要求等内容?59%的毕业生回答详细讲解,40%回答进行了简单讲解,1%回答没有讲解。(2)指导教师讲的论文写作方法和写作要求对撰写论文是否有帮助?40%的毕业生回答帮助大,43%回答帮助较大,16%回答帮助不大,1%回答没有帮助。

2.教师指导论文的方式。(1)毕业论文的指导方式,74%的毕业生回答教师进行了当面指导,64%回答教师采取E-mail方式指导,48%回答教师采取电话方式指导,39%回答教师采取QQ方式指导,21%回答教师采取短信方式指导。(2)哪些指导方式效果好?85%的毕业生认为当面指导效果好,48%认为E-mail方式效果好,32%认为电话方式效果好,24%认为QQ方式效果好,10%认为短信方式效果好。

3.论文开题阶段的指导。(1)关于论文题目的确定情况,5.2%的毕业生回答论文选题是教师确定的,14.9%回答论文题目是自己确定的,79.9%回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的。(2)论文提纲的拟定情况,87%的毕业生回答论文提纲自己拟定后教师进行了修改,10%回答自己拟定,2%回答是教师拟定的,1%回答是亲戚或朋友帮助拟定的。

4.论文写作阶段的指导。(1)指导教师对论文修改的要求,67%的毕业生回答教师不仅要求学生逐字逐句修改论文,而且教师亲自动手逐字逐句修改论文,71%回答在修改论文过程中教师要求重写某些段落,38%回答教师要求修改论文标点,2%回答教师没有提出任何修改要求。(2)论文修改了几稿?6%的毕业生修改了一至两稿,81%修改了三至五稿,13%修改了六稿以上。

5.希望教师怎样指导下届同学。71%的毕业生希望教师多跟学生见面沟通,55%希望指导教师多付出精力指导论文,46%希望在拟定论文提纲时教师给予指导,46%希望教师严格要求学生,44%希望教师带领同学到农村或企业调查获取论文第一手资料,15%希望教师给毕业生指定论文题目。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工作是认真的,在讲解论文写作方法和要求、指导开题、修改论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师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指导方式,当面指导和E-mail方式的指导效果较好。极个别教师付出的精力不够,体现在不讲解论文写作方法和要求、对论文不提任何修改要求、只要求学生对论文进行了一两次修改等方面。

二、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论文选题不当。调查中发现,少数毕业论文存在选题不当的问题。有的题目太大,例如《中国化妆品行业现状与发展研究》《中国邮政物流发展战略研究》《我国餐饮企业成本控制分析》等;有的题目没有针对性,泛泛而谈,例如《中小型零售企业物流模式的管理与策略》《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等;有的题目是纯理论研究,例如《电子商务会计研究》《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计量问题》《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及防范》等。选择这些题目的毕业生一般从年鉴、互联网、知网中查找资料,拼凑资料完成论文,论文的质量不高,毕业生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究其原因,有的毕业生由于考研等原因没有去实习,无法收集资料,有的毕业生由于能力有限,收集不到资料。

调查中发现有16.7%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不相符,这影响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笔者通过访谈得知,一是毕业生实习工作不是所学专业时,选题与实习工作相结合,因而论文选题与专业方向不一致;二是本科生论文选题没有像硕士论文那样强调论文题目必须与专业方向相一致;三是财经类的某些热门专业学生人数过多,在专业教师指导不了的情况下,将学生分配给其他课程的教师指导,因而学生选择了指导教师所在专业的题目。

(二)过多地借助网络影响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调查发现毕业生过多地借助互联网收集实际数据,只有半数的学生通过实习或问卷调查获得实际数据。虽然通过互联网获得论文所需数据省时省力,但是毕业生不接触社会、不深入生产实践、不与人沟通,无法实现通过毕业论文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沟通能力的目的。

(三)就业压力大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大学的第8学期,这个时候毕业生往往为就业参加各种考试和面试。尽管绝大多数毕业生回答撰写论文的时间充裕或比较充裕,但这些事情牵扯了毕业生的很多精力,势必对毕业论文质量产生影响。调查中3.1%的毕业生持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态度,就是就业压力大造成的。

(四)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指导难度大。调查中发现,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认为毕业论文难度较大。毕业生乍一接触毕业论文,对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整理资料、选题、写开题报告等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写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摘要等,感觉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很困难。对教师而言,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要教会毕业生做这些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教师普遍感觉压力很大。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本科日常教学中没有对科研能力和撰写论文能力的培养,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缺乏收集整理资料、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训练,学生很少有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缺乏思辨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等。而国外许多一流大学非常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设立科研学分,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969年就有“本科研究机会计划”、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20世纪80年代设立了“本科生研究中心”、伯克利分校于1997年成立了“本科生研究办公室”、耶鲁大学为一年级的本科新生设立了“指导研究”项目等。对我国的本科教育现状而言,在大学三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培养学生做科研写论文的能力,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难度大、压力大是可想而知的。

(五)少笛生不重视毕业论文。调查结果显示,有0.3%的毕业生对毕业论文持不认真的态度。教师普遍反映,每年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总有一两个同学写论文拖拖拉拉,不积极想办法收集实际数据资料,不下功夫写论文,不认真修改论文,论文质量不高,教师三番五次督促也没有效果。而在论文评定成绩时,指导教师往往心软,不忍心由于毕业论文的缘故影响学生的毕业和就业,只要学生提交了论文,尽管论文质量不高也往往给予通过。

(六)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时间不宽裕、个别教师不认真。

1.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时间不宽裕。调查结果显示,74%的毕业生曾接受指导教师的当面指导,85%的毕业生认为教师当面指导论文效果好,71%的毕业生希望教师多跟学生见面沟通。调查结果说明指导教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充足。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校扩招,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多,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课程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平均指导每个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较少,教师跟学生见面的时间少。

2.个别教师不认真指导毕业论文。调查中发现,1%的毕业生回答指导教师没有讲解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要求,2%的毕业生回答教师没有提出任何修改要求,1%的毕业生回答修改了一稿。调查结果说明个别教师没有认真指导毕业论文。

三、加强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对策

笔者认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本科生撰写论文的能力,二是改进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加大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力度和监督审查力度。

(一)将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本科四年的教学。

1.课程教学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改革“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引进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增加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

2.制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计划。高校要制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计划,为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做一系列工作。一是给本科生设立科研导师,本科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与科研导师接触,协助科研导师做科研方面的工作,跟随科研导师感受课题申报、调研、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结题的整个科研过程。二是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系统讲解选题、写开题报告、查找资料、制作调查问卷、研究方法等。三是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至少参加三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自己选题、制定调查问卷、撰写调研报告。

(二)改进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

1.加强指导教师的管理。应制定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包括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条件与职责、本科毕业生分配办法、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价办法、奖惩办法等。通过这些制度,明确哪些教师有资格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每位教师分配多少学生,对教师的指导质量进行评价并予以奖惩,以此促使教师提高指导质量。

2.建立本科毕业论文各个工作环节的操作规程并实行全程监控。本科毕业论文包括选题、开题、指导与写作、提交与评阅、答辩与成绩评定、论文资料装订与归档等多个环节。首先,学校要对每个工作环节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使教师和毕业生明确如何去做。其次,建立本科毕业论文全程监控制度,学校或学院对各个工作环节定期进行检查,督促教师切实负起指导责任。

3.改变论文写作和答辩时间。由于毕业生大四阶段尤其是第八学期事情很多,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建议把毕业论文工作提前到大三放暑假前即第六学期期末,进行学生与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将毕业生分配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开始毕业论文的指导;大三暑假里,要求学生进行论文选题,与指导教师沟通后确定论文的题目;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确定调查提纲或调查问卷,要求学生利用大三暑假的时间进行调研,为撰写毕业论文收集实际资料;大四开学后的一两周内,组织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工作;安排毕业生撰写论文初稿,年末前提交;元旦后以及放寒假的两个月时间,毕业生和指导教师闲暇时间较多,指导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集中精力指导毕业生完成论文的修改;第八学期开学的一两周内,完成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

4.加大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指导与审核力度。选题是本科毕业论文的基础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毕业论文的质量。首先,指导教师要加大对毕业生选题的指导,强调毕业论文选题要与所学专业挂钩,选题要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实习单位面临的突出问题,选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要选择纯理论研究的题目,选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选题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抽象、宜限制不宜宽泛、等等。其次,学院要加大毕业论文选题的审核力度。学生选定题目后,提交给学院,学院要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选题的新颖性、实用性、可行性、深度等方面进行评审,要求选题不当的学生重新选题。

5.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实行首位参选制。每位教师指导的成绩最高的论文,应该是该教师指导的质量最优的论文。因此,各位教师指导的成绩最高的毕业论文拿出来参选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学校或学院组织教师进行盲审,这样可以确保每位教师指导的论文都有机会评优,盲审可以杜绝评优中的教师面子问题,使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优工作做到公开公正,使评选出来的优秀毕业论文真正优秀。

6.对毕业论文实行末位审核制。毕业论文末位审核制,就是每位教师指导的成绩最低的毕业论文,提交给学校或学院进行审核,学校或学院组织教师进行盲审,审核不合格的,要求学生进行修改,修改后再次审核,毕业论文审核合格后,才给学生颁发学位证和毕业证。毕业论文的末位审核制对督促毕业生认真写论文、督促指导教师认真指导、杜绝教师给“同情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7.建立本科毕业论文观摩学习制度。由于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能力和宽严程度的把握参差不齐,因此建议在本科毕业论文资料装订归档后,学院组织教师相互观摩学习,使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宽严程度如何把握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1]周志勇.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初探――以CJ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商业会计,2015,(9).

[2]江燕t.法务会计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3,(2).

[3]肖丹.亟待提升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J].商业会计,2013,(10).

篇4

人员略

(一) 选题阶段(14/15学年第一学期,9月29日-11月10日)

1、确定具有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资格的教师,结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科研课题,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和科研实践,从科研、教师自拟、学生自选等选题途径,进行申报拟指导设计(论文)选题。

2、以教研室为单位对教师的选题进行初审,学院组织专家对申报的选题严格按照《温州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进行审核,保证选题的性质、难度和分量,确保选题达到本专业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要求,防止选题雷同。

3、学院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组成审核小组,负责对学生的选题进行审核。

4、经学院教研室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审定后确定课题,并于10月30日前向学生公布。

5、11月10日前完成师生双向选题。

(二)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14/15学年第一学期,11月11日-11月20日)

指导教师根据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专业的基本要求制定任务书,任务书必须明确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分阶段完成时间和最后的工作成果、主要参考资料、调研计划等,规定毕业设计(论文)的质和量的要求。任务书请各指导老师于11月5日前上传至系统,11月10日前各教研室主任完成审核。

(三)文献综述撰写和外文翻译(14/15学年第一学期,11月21日-12月18日)

学生通过系统的国内外文献查阅,进行文献资料搜集与整理,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综合性叙述与纵横向评价的文章,要求字数2000字以上,参考文献要求10篇以上(含外文文献),并把其中相关的外文作翻译。

(四)开题报告(14/15学年第一学期,__年12月19日~__年3月12日)

学生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任务书和文献综述,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2000字左右。组织开题报告会,小组成员由具有指导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人数为4-5人,组长由学生所在教研室主任担任。开题报告会要求学生利用5-8分钟左右时间精要汇报,回答审核小组成员的提问。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作进一步修改。__年3月12日前将最终稿上传至系统。

(五)中期检查(14/15学年第二学期,__年3月13日-3月31日)

学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在中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集中检查(内容:工作进度、工作态度、纪律情况、翻译文章的原文来源等),并对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并将书面总结报教务处。

(六)实验与研究,撰写论文(14/15学年第二学期,__年12月-__年4月底)

学生进行课题的实验、设计、开发、调查研究及结果的处理与分析,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写作, __年4月30日前完成正文撰写。

三.毕业(设计)评阅、答辩及成绩评定(14/15学年第二学期,__年5月-6月)

1、成立__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

2、由指导教师和本教研室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具有指导论文资格的教师分别评阅并填写评阅书,评阅人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论文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评语,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并提出“是否可以进行答辩”的意见。5月9日前学生根据评阅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对论文进行完善。5月13日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验收和评阅工作,5月14日前教务处组织毕业设计(论文)随机抽样送校外评审工作,并对所有申请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进行学术不端检测。

3、组织学生答辩(答辩时间初步定于5

月16日、5月17日)、成绩汇总。 4、根据指导教师、评阅人和答辩小组得分情况汇总得到综合成绩,合分栏应注明各部分成绩所占的比例,总成绩处应由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组长签字确认,并加盖学院的公章,以百分制汇总,五级分制上报,成绩汇总表于__年5月27日之前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5、各专业把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及总结报告按规定时间汇总到学院,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对本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评析总结,做好论文质量分析及数据统计工作。总结报告于__年6月19日之前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6、学生第一次答辩不及格者,不准参加再次答辩,可先申请延长学业,并于下学期开学第二、三周参加补答辩。

篇5

作者简介:董非(1982-),男,江苏常州人,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讲师;尹必峰(1975-),男,江苏泰州人,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镇江21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Y200705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099-03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本科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对高校本科实践教学质量水平的检验。[1]目前,国内高校在对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时大多仍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即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是由指导老师、评阅人和答辩小组三方面成绩简单加权平均得到,对于一些很难量化的定性指标,评价时主观性过强,缺乏科学统一的评价依据;此外,在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有疑义时往往是由几位专家讨论确定,缺乏说服力。因此,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行科学、客观、统一的评价是当前我国各高校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本文根据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特点,建立工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多级评价体系,提出一种基于多级可拓的工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阐述该方法的应用过程,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进行分析。

一、工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

1.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特点

工科专业不同于其他学科专业,其毕业设计(论文)的特点通常表现[2]为“一人一题”,以工程实际或模拟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常规或现代设计方法和手段展开研究,研究内容紧密围绕学校、生产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主要成果形式包括工程设计图纸、三维CAD软件建立的参数化模型和虚拟装配结果以及用CAE软件进行的工程设计分析等。

2.工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多级评价体系

针对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特点,结合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标准,笔者制定了与其研究方法和成果形式相应的质量评价细化指标,并综合考虑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三者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审视角度不同,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工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多级评价体系。

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多级可拓模型

可拓评价[3]是以可拓学和物元理论为基础,将要评价的对象视为物元,通过物元分析确定评价的不同等级,然后利用关联函数计算和划分各待评价对象隶属等级,相对客观地实现待评价对象的分类排序,进而明确待评价对象的质量水平。可拓评价与层次分析法[4]、灰色聚类法[5]等其他评价方法相比,能够减少人为因素对评价预测结果的干预,规范性好,具有简捷、严密的特点。经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可拓评价方法在教学质量管理、命题质量综合评判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应用[6],但鲜有将可拓评价运用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中的报道。

1.物元可拓模型

在物元分析中,任何事物都可以由事物M、特征C和量值X组成,记为R=(M,C,X)。[3]

(1)待评物元矩阵的建立。对于待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系统,将待评指标的相应数据用物元模型来描述,记事物P0为待评对象;Xi为P0关于Ci的量值(i=1,2,…,m,m为指标个数)。

(2)经典域物元矩阵的建立。假设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等级分为n级,记Moj为第j级别的事物,令表示级别为j第i个指标Ci的量值域(j=1,2,…,n)。

(3)节域物元矩阵的建立。节域为各指标对应的所有取值范围,记Muj为物元系统中级别的全体,令表示第i个指标Ci全部等级的量值范围。

(4)关联度函数的构造。根据物元理论,定义待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指标i关于等级j的关联度函数为:

(1)

其中

式中,为关联度,为第i个评价指标关于等级j的关联度。

(5)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由图1可知,工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包含多个层次,且每个层次所含的评价指标很多,为此在进行综合评价时低一层指标对其上一层指标的影响作用(即权重)是不相同的。本文在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时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具体为针对子指标层中各项指标,由于其数据丰富,可充分挖掘原始数据本身蕴涵的信息,采用熵权法;对于其余各级指标,由笔者任教学校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标准加以确定,详见表1所示。熵权法是指根据各子指标提供的有用信息量确定各子指标的权重。

第i项子指标的熵权计算公式为:

(2)

其中

式中,为第i项子指标的熵权,m为指标个数,n为等级数。

2.多级可拓综合评价思路

多级可拓评价基本思路为:首先计算子指标层各指标的关联度矩阵,根据熵权法确定子指标层对于指标层中各指标的权重系数ω,将ω与相乘得到指标层关联度矩阵,再由表1给定的指标层对准则层的权重α与相乘得到准则层关联度系数,依次类推,逐级计算直至目标层,得到目标层关联度矩阵。

若满足,则认为毕业论文质量综合评价属于等级j。

(3)

其中

式中,j*为目标层即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总评的级别特征值,即属于某评价等级的程度。

三、案例分析

以笔者任教学校2010级某学生毕业设计为例,介绍其多级可拓综合评价过程,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1.经典域、节域和待评物元的确定

本文将毕业设计(论文)综合评价质量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依次赋值为1、2、3、4、5;与各等级对应的经典域分别为[0.9,1]、[0.8,0.89]、[0.7,0.79]、[0.6,0.69]和[0,0.59],指标对应的节域均为[0,1]。该学生子指标层下各指标得分见表2所示。为了方便,将子指标层下各指标得分进行归一化处理。

2.子指标层指标对指标层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在确定子指标层指标对指标层指标权重时采用的是熵权法。下面以“指导教师评分”子指标层指标对指标层指标权重为例。

由式(5)和式(6)计算得知,“指导教师评分”下子指标层指标对指标层指标权重向量分别为:

注:表示指标层第i个指标下各子指标的权重向量。

3.多级可拓评价

通过计算,该学生子目标层及目标层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见,该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价为1级,属于优秀;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评价均为2级,属于良好;最终该生毕业论文质量总评成绩为2级,属于良好。表中数据为负,表示关联度不属于该质量等级以及不属于该质量等级的程度;数据为正,表示关联度属于该质量等级以及属于该质量等级的程度。进一步,由式(8)计算可知,该生质量总评综合关联度特征值j*为2.029,数值更趋向于2,表明该生毕业论文成绩更偏向良好级别。

四、结语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定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将多级可拓综合评价的方法引入工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中,建立了基于可拓评价理论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各级指标的特点采用不同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逐级计算,直至确定目标层与各评价等级的关联度,明确评价结果。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不但能评定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等级,而且能从不同的审视角度反映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优劣,提高了评判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故该方法在评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方面是有效且可行的,具有较强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孟梅等.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1):83-86.

[2]徐晓美,张永辉.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42-43.

[3]蔡文,杨春燕,林伟初.可拓工程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80-02

一、高校毕业生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差距

毕业季百万高校毕业生涌入到人才招聘市场,为谋求一个良好的工作而日夜奔走,但同时电视求职类节目中各招聘者大呼千里马难求。造成供求紊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高等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同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1,2]。大学生在接收四年的全面且规范的高等教育后,无论知识还是素质层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据多数进入企业的应届毕业生反应,对职场中的基本常识和工作中必需的职业技能缺乏了解;学院所学知识在工作应用少;理论脱离实际,动手能力差,这些束缚了他们工作后的发展。进入企业后往往需要重头开始学习。同时,企业反映毕业生能力与企业需求有差距。从校园到社会企业衔接不当,是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工科学生本科毕业设计现状调研

毕业设计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企业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如何将所学知识转换为有社会价值的生产力;缩短进入社会、企业后的适应期;为今后的顺利工作积累经验。因此完善毕业设计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点。通过调查分析整理多所高等院校的工科毕业设计情况,了解到目前毕业设计(论文)总体质量普遍较高:综合性设计在原理上创新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解决了实际问题。总体情况如下[3,4]:毕业设计(论文)分为综述类、研究类和设计类三大类。毕业设计分为开题、中期检查及论文答辩三个环节。开题包括选题、制定工作计划、调研和搜集有关资料及文献阅读。为确保毕业设计及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学院在毕业设计中期组织中期检查。同时毕业设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研究类毕业设计过分强调机械制图的作用忽略其他工程能力锻炼形式,设计类毕业设计产品设计过程单一、片面与企业需求脱节,设计类毕业设计机械制图的绘制方式过于局限。下表中列出了国内多所工科院校毕业设计中研究类和毕业类毕业设计要求对比。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增强研究类毕业设计工程能力训练的全面性。研究类毕业设计,以攻克技术难题为出发点在设计、组织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最终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难题。研究类毕业设计的工程基本训练包含实验、系统调试、工程实践、机械制图等。机械制图不是工程基本训练的唯一方式。对于选择研究类毕业设计的毕业生,今后工作用到机械制图的领域很少,而且机械制图能力在本科教学和课程设计中已经得到训练,因此,在毕业设计中将机械制图作为强化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理论分析计算、实验研究和设备使用与调试或计算机软件使用,这些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基本,也是今后工作的重心。因此研究类毕业设计应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试验台架的搭建,实验测量、系统调试、工程实践这些同样能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工作上,强化工程能力训练的全面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工作量和成果的学术意义作为工程基本训练量化的衡量标准[5]。

2.强化设计类毕业设计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性。设计类毕业设计,根据实际应用要求设计某些机构或设备实现特定的功能,整个产品开发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但是很多工科的毕业设计一般是是先按照设计要求画出图纸,然后再根据图纸写出约1.5万字的说明,这与企业产品设计流程概念相违背。现代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中采用的是V模式设计流程[6],开发过程大致包括:市场定位,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建立,系统设计,结构设计,三维实体仿真,功能测试、验证,系统测试,验证,出二维零件图,制造。工科毕业设计强化的只是产品设计中的工作图设计这一环节。学生进入产品设计领域还是零基础,需要重新学习。故设计类毕业设计应该从市场需求出发,强化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性,熟悉产品开发流程的各个环节。

现代社会掌握先进技术,富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传统应试教育下培养出的人才同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毕业设计是由校园到社会的过渡阶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缩短这一差距的必要手段。因此为了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对工科本科学生毕业设计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增强研究类毕业设计工程能力训练的全面性,研究类毕业设计应将工程能力训练的重心转移至试验台架的搭建,实验方案实施、试验系统调试、工程实践上;其次,强化设计类毕业设计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性,设计类毕业设计应该从市场需求出发,强化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性,使学生熟悉产品开发流程的各个环节;最后,提高设计类毕业设计的机械制图方式的灵活性,工科院校设计类毕业设计应灵活掌握手工绘图、二维计算机辅助绘图和三维实体造型三者的比例,提倡使用计算机绘制方式,不必拘泥于图纸的数量和形式。

参考文献:

[1]沈颂华.浅析社会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与高等学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D].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04.

[2]陆英杰,娄华.改革专业教学与社会人才需求对接[J].科技信息,2010,(5).

[3]李海志,谭海鸥,董超俊.产学合作与工科专业毕业设计,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04年01期.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46-02

1.引言

汽车产业关联性强、系统性强,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全国各个高校纷纷开设汽车类专业,为社会培养汽车人才。我校也开设了汽车类专业,并成立了汽车学院。

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为各个高校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传统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1,2]是在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进度的需要穿插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而由于目前多数实习都是到汽车企业参观,完全流于形式,学生兴趣不高,也得不到实践锻炼,长此以往,学生的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脱节,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缺乏实践创新能力,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没有优势,毕业后甚至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这给各个高校敲响警钟,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各个高校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2.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

汽车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汽车类各专业应当特别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具体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一些国内外高校办学情况,我们应当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一些重要的专业课程,增加实践环节的设置,如动手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等。并且对学生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完善实验教学条件,为学生学习服务,培养和巩固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指导老师应该重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内容的选定,摈弃传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闭门造车的方式,而由指导老师因地制宜,根据各个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来来确定课题,具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其一,以实验室现有的某一具体的车型或零部件为研究对象,由学生先动手将其结构进行拆装,熟悉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再查手册,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并利用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二维建模,甚至还可以对其结构进行适当改进,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其二,创造条件让学生到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由学生自行联系汽车企业或由学校联系企业,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和校内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题目可以结合学生自身实习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学生和两方的指导教师定期交流[3],这样不仅使得毕业设计更有实际意义,而且可以使学生提前完成由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转变[4],学生可以在毕业前就能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有利于其毕业后更快更好的进入岗位角色。另外,对毕业设计的时间也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在大四上学期就可以确定各个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然后由学生自己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自行解决考研、找工作与毕业时间冲突的问题,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3.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

汽车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尤其对于我校应用型本科来说,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更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以往的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各课程的实践环节基本基本都是简单的课程实验,且学时有限,很难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统一。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学生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提高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汽车工程实训中心可以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搭建平台,多渠道、广泛地开展创新活动和创新实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相关的大赛,如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国本田节能竞技车大赛、中国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生通过设计、制作参赛车辆,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为使学生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受企业欢迎的汽车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打好基础,同时充分体现我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要求。

4.推行“优秀本科生导师制”

由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且责任心强的教师来担任优秀本科生导师[5],采用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机制,导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特长、兴趣爱好等的基础上,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安排学生参加自己的科研工作,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校外校内的竞赛和创新大赛,如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等,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撰写科研论文或申报成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5.探索与校外企业联合培养模式

盐城乃至整个江苏的汽车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数量很多,和为了更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可采取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模式,企业可以在大三大四的学生中选定有意向的学生提前重点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样可以更好更快的适应岗位要求。学生可以利用各个假期或其它自由时间去企业实习,其毕业设计直接在企业完成,由企业根据其具体情况来给学生制定课题,采用企业主要负责、学校老师协助的方法,这样企业、学生和学校可以实现三方共赢。

6. 结束语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大学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推行“优秀本科生导师制”和探校外企业联合培养等是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始终注重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文孝霞,杜子学,孙庆. 我国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5):108-109,113.

[2]戴跃侬.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2005(8):43-44.

[3]严运兵,张光德,杨启梁. 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1(3):54-56,59.

[4]董婷婷,邢艳秋,赵树朋.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汽车类创新型人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 (2): 150-152.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060-02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是交通运输、汽车检测与维修等汽车类主打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运用性很强的课程。从内容上看,该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原理、结构,还要求学生掌握检测的操作流程以及进行检测结果的分析诊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用一本教材、一份教案给学生讲授检测基础理论、检测方法以及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只是对教材内容的复述,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尤其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目前,也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关于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案,如:理实一体化教学、情境化教学方法。但这些研究均针对职业教育,均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汽车检测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以综合性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本科对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需建立起该课程多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体系。针对汽车检测技术课程的特点,本文提出将情境教学法引入汽车检测技术课程多方法教学体系的思路。

一、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方法选择分析

大学的教学方法分类繁多,工科课程常见的有讲授教学法(讲课法)、演示法教学法、实验实习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及课题研究教学法等。鉴于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不同的功能和特点,教师有必要了解它们的作用、运用范围、运用条件、优点和缺点。只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师生特点、教学环境与设备以及教学时间等,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在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理论知识包括检测诊断的基础知识、检测原理以及各种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等内容。鉴于这些理论知识的教学主要在于理解记忆,通常讲授教学法更为合适;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工作原理,如车轮定位的检测原理、汽车侧滑的检测原理等则可以采用多媒体动画辅助讲授教学法;针对要求学生掌握检测仪器的基本构造的教学,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检测仪器构造很难掌握。采用演示教学法则能将学生感官上认识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对于一些简单的检测设备,如气缸压力表、闪光正时检测仪等,则可采用实物演示;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检测设备,如底盘测功机、前照灯检测仪等,除了实物外观演示以外,还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将其复杂的内部结构以生动的多媒体三维实物图展示出来;检测步骤及方法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一些简单的检测步骤及方法,如发动机的检测、电控系统的检测以及底盘部件的检测等,可以采用实验法,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然后再换学生进行操作。而整车检测方面,则可以通过实习的方式,让学生进入综合检测站实习参观,教师在现场对每一步骤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毕业论文是大学四年学习的总结性作业,也是汽车本科专业接受科研训练的主要途径。教师可以运用研究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应的与汽车检测课程相关的论文题目,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强。

二、情境教学法融入汽车检测技术多方法课程教学

情境教学最初由Brown在1989年提出,是一种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主动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融入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本科教学,最主要的是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创设该课程知识的情境,将汽车检测技术课程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知道所学知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是有价值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情境让学生不断地去感受、体验和思考,使教学从教师强迫灌输式转换到学生自主探究的模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汽车检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搭建情境教学平台需要考虑到该课程的教学特点、教学目标及现有教学条件。

1.构建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在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各种检测原理和方法,可以通过构建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探求。例如针对发动机功率的检测原理教学,可创建现实生活中针对两台不同发动机进行空载加速的场景,并提出为什么两台发动机进行相同的操作,其加速过程不一致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进入情境中,结合前期所学知识分析讨论,通过质疑探究的方式,获得无负荷测功的原理。

2.构建实物情境。大学本科汽车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检测仪器的基本构造。对于这一教学目标,实物演示和教授法是主导教学方法。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多媒体技术以及动画等实物演示,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但这还是以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将这些实物放入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进入情境,是实物演示法的一个提升。如在讲解底盘测功机这一复杂检测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实物图、运用多媒体动画详细讲解其各组成部分的功用和结构特点,再设计一个虚拟装配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研究这些部分如何装配才能实现总体功能,使学生学习如临其境。

3.构建应用情境。构建应用情境最为常见的方式就是角色扮演。在汽车检测课程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是指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角色,老师和学生假扮检测人员、车主、故障分析人员等角色,运用前期所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掌握知识。汽车检测课程教学中有关检测步骤和诊断分析的教学内容,则可以首先对检测车辆设置一个不良技术状况,如将一辆动力性不良的车辆进行车辆动力性能检测,发现车辆动力性能不足,由教师扮演车主,学生扮演故障诊断人员。学生在询问教师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有关汽车构造、汽车原理、发动机原理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诊断,分析产生汽车动力性能不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并依次逐级分析,形成产生动力性能不足的故障树。

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汽车检测课程的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将课程内容有效融入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自我探究分析,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符合本科教学的思想与要求。

参考文献:

[1]丁继斌.《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1,(3):41-43.

篇9

学生:在中国面临加入WTO的今天……

老师:out!面临??

老师:你已经找到工作了?

我:是的。

老师:多少钱一个月啊?

我:3……3000多一点,试用期。

老师:不错啊,说不定以后我们还得给你打工呢!

我当年答辩的是c++的孔斯曲线和贝塞耳曲面算法,巨难。答辩前很恐惧。

答辩时,一老师问:哪位老师的课题?

我答:某某某。

“噢……下来吧!”

通过。

我进场,挂好图纸,呈上论文,然后开始自叙。规定说5分钟的,我说了30秒就没话了,然后传说中的那位院士说了句:用cad出的图很清爽啊,明年的毕业设计应该规定他们都用cad。其余的老师随声符和,然后其中一个老师对我说可以走了,就这样就可以走了?!靠,整个过程没人理过我,晕!

师:螺杆转速低时电动机功率怎么样?

生:这个问题没有考虑到,请老师指教。

师:是这样的……(讲了20分钟)

答辩完毕。拿了个良,上面的是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

我同学拿着写了25页的关于USB技术的论文上去答辩,老师开口就说:"请你用一句话介绍一下USB技术。"同学立即怒曰:"一句话?一句话可以说清楚我写25页干嘛?一句话可以说清楚我站在这里干嘛?"整个答辩场集体沉默了2分钟。

老师:今年不答辩了!大家都良吧!

然后跟边上的老师说:优的名额怎么办啊?要不抽签吧!

毕业论文是个有关电梯的东西,他什么都没做过,论文是抄的。答辩的时候老师问什么他都不知道。最后老师急了,问道:那么你知道什么?他说:我知道电梯按向上的按钮它会上去,按向下的它会下去。

老师吐血,给60分让他走人。

先自我陈述了几分钟,然后提问。结果老师之间起了争论,谁也不服谁,把我晾在一边。几分钟后答辩结束,我一个问题也没回答。

我一强人同学上台答辩,介绍自己的设计时叽里咕噜地说了半个小时,台下一老师不耐烦了,大手一挥说:你给我下去,胡言乱语胡说八道。

我的一个女同学巨牛,规定答辩时间是20分钟,等到了20分钟时老师还在继续问问题,只见她看了下表,说了声时间到了,然后就收拾东西走人。

我一个同学答辩,在最后一个部分时致谢,其内容基本上叙述了指导老师一生的事情,还深情地说自己很喜欢和老师讨论问题等等事情。但致谢还没有读到一半,导师唰的一下站起来,面容扭曲地说:"我不是让你删掉这些吗!?"

全场在一阵沉默后,爆笑!

师:请解释一下原理。

生(不耐烦):说了你也不懂。

师:哦,那算了,下一个。

老师:你的论文怎么这么多错别字?

学生:没办法,我用的是紫光输入法。

下面笑倒一片。

我答辩时,老系主任第一个问题:你吃早饭了吗?我说:吃了。他说:好了,我问完了!

我倒! :)

老师:你的电动机怎么没有保护啊?

同学:这个......这个不在我设计的范围内。

老师:那么电动机电流过大,我们就任由它烧掉了?

同学:嗯……很抱歉,看来我们只好任由它烧掉了。

答辩时老师问:"工作找到了?""找到了。"

"在哪里啊?""××市。"

"啊!?那是我的家乡哎!那里……"说了约五分钟后,"不错不错,到那儿好好干,出去吧。下一个。"呵呵,本来每个人是10分钟自述,20分钟提问的。

上学期系里一个答辩,老师问我班一个同学:请你说说××的主要原理。

我同学很惊诧地反问:老师,这您不知道啊!?

老师狂晕!

答辩的时候一位同学说了一下自己设想的方案,老师指出了他的方案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给他提出新的方案。学生说:老师,你这个方案非常不错,在适当的时候我可以考虑考虑。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of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for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Specialty under “3+1” Mode

YIN PengZHANG Hongfei

(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Henan 463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gional, practice-oriented” running orientation of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he paper, consider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uanghuai University, discuss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s and management reform from practice teaching goal system,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and practic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under "3 + 1" mode.

Key words: practice-oriented; “3 + 1”Mode;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引言

在黄淮学院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整体发展思路下,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结合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着重从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方式及教师队伍、课程教材等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及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环节进行阐述。

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与管理的改革着重从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三方面展开: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1. 调整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汽车服务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经调整,实践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创新。

(2)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汽车服务的素质和能力。这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2.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制定以实验、实训为主体、理论课程依附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培养方案。

(1)以地方产业需求为导向,科学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我校的“地方性、应用型”办学特色,本着服务驻马店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结合省内汽车服务类人才需求情况,具体制定了《汽车服务工程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方案》、《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构架》、《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纲》等教学文件,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2)建立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把培养熟练掌握汽车服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一线生产和经营的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专业人才作为质量标准,以精品课程建设、教研项目为依托,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3. 修订实践教学计划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系院的的实际情况,修订实践教学计划,使其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避免重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轻实践教学质量的倾向。

4. 制定实践课程标准

实践课程标准应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时间(课时)安排、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设施、考核办法等做出明确规定。在制定实践课程标准时注意各课程内容的优化配合,避免重复或脱节;增加实训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习的比重,使实践课真正发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作用。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将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配置,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1. 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

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40%,保证学生充分进行实践能力训练。

理论教学将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将有关知识和技能综合成公共课、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方向课三大模块。这三大模块既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围绕着实践性环节有机地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的整体。

2.“三课堂”联动

第一课堂:除实验、实训外,还包括课程设计、课程论文、专业综合能力实践(含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第二课堂:学生社团、体育俱乐部、各类培训、考证考级、自主实践、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等。

第三课堂: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

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三课堂”中,并共同纳入学分制管理的轨道。

3. 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应用和创新技能三大模块构建。基本技能侧重操作性,专业技能注重技术应用性,创新技能强调综合实践性,注重创新制作和新技术应用。

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架构

在整个体系中,保持实践环节不断线。旨在构建突出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呈现工程实践性特色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体系分层进行:

基础层:以训练基本技能为主,使技能提高和理论理解相互促进;

专业应用层:通过以应用设计为主的设计性、综合型实践训练和以专业技术为主的系统级综合设计,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5-0094-02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成为企业用人的趋势。传统的大学教育通常存在教育与产业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使教育过程不能很好地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导致了人才培养过程与人才需求不相适应Ⅲ。物流工程专业相对其它传统专业来说是个比较新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来说更显滞后。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校内学习与企业现场实践相结合,这就需要实践教学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

一、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场地和设备不足

物流企业使用的设备有很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场地,目前高校实验室中很难得到满足。在相关专业课程涉及到的设备包括了物流运输设备、搬运装卸设备、仓储保管设备等,要让学生在实验课程中接触到与物流企业使用一致的物流O备,学校能够提供的实验场地和经费都明显不足。若仅限于在校内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则会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实践时间分散,连续实训的时间较短

本科院校相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更加注重理论教学,但是对于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般地方性本科院校,应该增加连续的实训实践时间。如我校物流工程专业现有的培养方案中,专业实习实践通常有认识实习、物流工程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除了认识实习的1周以外,其它每个实习课程有2~3周的时间,实践时间分散、连续实训的时间较短,不同的实习时间课程具有一定的交叉性。由于实习时间次数多,完成所有的实践教学需要多次联系实习单位,而由于每次实习延续的时间较短,实习单位不好安排,也不太愿意接收。

3.毕业设计环节偏重理论

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基本上是由专业教师结合课题拟定题目或者自拟设计题目,多为理论性、研究性的题目,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题目偏少,企业参与毕业设计的仍为少数。

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要改变普通本科院校物流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就要在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加强校企合作。

1.实习实训

(1)改进培养方案

将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比较分散的几个实习实训进行整合,如我校的物流工程专业的实习中,可以讲生产实习与专业实习合并成―个专业实习,总周数定位4周,安排在第七学期期末,利用假期刚好与第八学期期初的毕业实习有一定的连贯性,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学生的就业意向,则在实习安排的时候就可以连续进行,以便实习实训更深入地进行。

(2)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建立实习基地

选定有实力并且有联合培养学生意愿的物流企业,协商建立实习基地,并签订合作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责任。根据双方协议,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资金赞助,共建实习基地;或者由企业提供场地和大环境,学校根据经费大小购置部分实验设备,基地平时归企业管理和使用,学校有学生的实习需求就安排学生进场实训,企业派出相关人员进行指导,同时学校指定教师进行监管,共同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评定考核。

(3)依托行业培养物流人才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柳州市已经成为国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全国七大汽车产业示范基地之一,也是全国唯一拥有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企业的城市。2015年全市汽车产量近230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超过2200亿元。我校物流工程专业定位坚持地方性办学特色,依托柳州西南汽车城的工业背景,依托学院汽车专业重点学科,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坚持“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这一点与柳州五菱物流公司的需求高度一致,并签订了校企合作的相关协议。物流业飞速发展,依托汽车产业的物流人才需求旺盛,为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环境和就业舞台。

2.毕业设计

(1)合作企业选择

合作企业应该是签订了实习基地的企业或者与学生签订了就业协议,有意愿和能力与学校合作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企业。优先考虑与学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大中型物流企业进行试点合作,积累经验,逐渐形成常态化的实践教学合作教学模式。确定选择的单位,要与学校签订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合作协议,规定双方的权责,形成有效的规章制度。

(2)合作培养模式

合作指导毕业设计要求至少指定两位指导老师,一位是企业指定的指导教师,一位是学校的指导教师。设计题目可以由企业结合实际项目拟定,也可以与学校的指导教师共同拟定。对于采用校企合作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模式的课题,学生主要在企业进行实习获取相应数据资料并从事毕业设计的一系列工作,毕业设计工作量的考核要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进行,确保符合学校本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按质按量完成。

如本专业的一名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在签约单位完成毕业设计,依托签约单位的工作内容,撰写了题为《集装箱海铁联运优化方案研究》的毕业论文。整个过程中,学生对所选的课题兴趣浓厚,平时与员工一起上下班,下班后还查阅很多的相关资料,所做的科研活动既与工作相关,又是毕业论文的内容,工作学习两不误。由于在企业获取了第一手相关资料,论文写作过程顺利,论证丰富可靠,并且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见解和方法,同时也提前积累了工作经验,用人单位和学生本人都感到满意。

(3)监管方式

在校企联合指导模式下学生毕业设计的监控难度较大,容易出现监管的“真空”,当学生外出,既不在学校也不在企业的时候,学校的指导教师以为学生在企业,而企业的指导教师则以为学生在学校,造成了对学生的管理和监控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教师无法实时了解学生的毕业设计进程,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对学生的监管非常必要。

对纪律和工作态度的监管,本专业设计了“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管理表”,含学生用表、校内指导教师用表和企业指导教师用表,学生每离开或到达学校和企业均同时记录在学生用表和教师用表上,实时记录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动态。通过以上跟踪管理表,掌握W生的行踪,保证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纪律及安全。在执行的过程中,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之间也要互通信息,当签字同意学生离开后,应及时通知另一位指导教师,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到另一位指导教师处签到,学生要主动跟教师联系并说明原因,否则教师须及时联系学生,了解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教育批评。毕业设计结束后,学生及两位指导教师的三张表要回收核实,确保考核内容的真实性。

对毕业设计质量的监控,要分成三个阶段进行检查:前期检查、中期检查和后期检查。检查工作由学生、指导教师填写相应的检查表,再由院系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汇总分析和监督,再由教务处检查小组进行检查备案。

(4)考核方式

联合指导的毕业设计,要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考核。企业指导教师负责考核学生在企业期间的科研活动成果和实践动手能力,并按照学校提供的考核表填写相关考核内容。

三、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