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5: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校武术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被广泛的推崇,我国的教学改革工作也日益深化。但在体育教学方面,素质教育的改革相对缓慢,我国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很多弊端,下面重点介绍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
1、受应试教育思想的不良影响较大
目前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少高校的武术教学仍然遵循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仅仅强调学生对武术技能的掌握,缺乏对学生武德及武术思维的培养。学生往往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这样的“实用主义”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武术能力培养,也使得学生的武术学习与终身体育的精神相背离。2、武术教学的课程内容陈旧当前多数高校的武术教学,仅是学习武术其型,教学内容传统老套,武术学习也枯燥无味。在日常的教学中,多数教师依然按照“老套路”进行学习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这样缺乏针对性的教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3、武术教学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不少高校的武术教学,往往完全按照教材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程式化,使整个武术教学变得乏味。同时,程式化的教学也阻碍了教学方法的创新,不利于各种先进教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且也容易将武术技能、武术知识及武术精神这几个方面割裂开来,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武术技术及精神的融会贯通,也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素质教育与现代武术教学的关系探讨
所谓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全方面素质及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育模式,是一种从整体和长远出发的教育价值观的体现。素质教育是我国经历长期应试教育实践而得出的一种教育改革目标,其并非否定考试及升学率等指标,而是主张对人才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并通过这种评价模式反向推动人才培训模式的变革。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其不仅讲求拥有强健的体魄,同时也要求学生体育文化素质方面的提升。而体育教学中的武术课程,不仅有武术技巧能锻炼人的体魄,也融合了哲学、美学、易学、医学方面的多种思想文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武术教学的改革之中,不仅能加深学生武术学习及武术修养的培育,也能将武术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加以传承,这是很多其他体育项目无法拥有的优势。同时强调素质化的教学,能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营造轻松的氛围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武术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武术教学改革中融入策略
1、改革传统教育理念,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
日常教学教学观念是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只有相应的教学人员改变了传统观念,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变革不适应素质教育的种种问题,否则,素质教育提倡的再多也不过是流于形式。高校及教师要充分观察素质教育理念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教学,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全面提升其各方面的素质。针对武术教学来说,要更加主动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创新,实现趣味化和多样化的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让武术学习的学习效果得以提高。
2、改善武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要促进素质教育理念在武术教学中的融入,就要针对性的做好武术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兴趣爱好,还要注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将武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层面上来。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材的选择,在实际的教学中,还要注重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注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武术的学习。另外,还要针对武术学习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如武术基本功难练和动作套路复杂,则可针对性的运用多种方法,将相关的知识加以分解,并通过组合性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武术要领的理解和学习。针对理论知识空洞的问题,教师可进行试验性的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判断其中的意义。
3、完善目前的武术教学评价模式
教学活动的改革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要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武术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完善相应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传统的应试教育之所以出现种种弊端,就是因为“唯考为大”,只重视考试不重视其他。而素质教育理念则要求教学活动应该寻求更加符合实际的评价体系。在武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评价模式,并深入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评价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武术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化的评价,具体可应用平时表现加考试成绩、教师评价加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学生的武术教学评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做好武术体育教学,就应该积极转变观念,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并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及课程特点的优秀教学方法。同时,要变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以更加全面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化的测评。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武术教学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适应这一要求,通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宁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参考资料:
[1]单锡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武术综合能力培养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02:83-85
1域外搏击项目对武术产生冲击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国文化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交融。中国人走出中国到外国去发展,与此同时外国的一些项目也进入中国。目前跆拳道在国内发展较好,其对武术在国内的发展发起了强大的挑战。在被调查的学校中,既开设了跆拳道课又开设有武术课的28所学校中有18所学校跆拳道选课情况好于武术,有10所学校武术选课的情况和跆拳道选课情况相比差不多,且跆拳道协会比武术协会办得火的学校所占比例颇大,达到有协会学校数量的85%,说明学生更喜欢去练跆拳道。
2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较多从而降低了学生对武术的关注度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逐渐提高,可供大家娱乐和观赏的体育项目也随之增多,很多时尚项目被广大高校学生所接受。相对来说,武术已经有些跟不上潮流,不能引起青少年的兴趣了。加之有些学校没有练习武术的氛围,社会也缺乏这一方面的提倡,造成了某些学生虽喜欢武术却没人练习的现状。
3升学压力增大对于武术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想解决高校武术发展的问题还要从根源做起,让孩子从小接纳武术,耳濡目染,形成练习习惯。但实际上,中小学生却没有习武的时间。文献资料表明,中小学生在业余时间除了写作业外还在上英语、数学等的辅导班,同时进行一些钢琴等艺术项目的学习,能从事体育活动的时间极为有限。青少年甚至没有机会接触到武术,更不用说喜爱了。一个对武术毫无所知的学生进入高校,不能期望他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4高校以及学生自身对于武术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目前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来看,武术课在各高校整个培养方案中的课时有限,内容比例在8%左右。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武术课,但项目很单调,学生基本是不选择武术课程进行学习的。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高校以及学生自身对于武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其中的一条主要因素。
5武术项目自身特点以及考评制度的限制
武术是以技术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并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的内容非常丰富,但是技术复杂、方向变化较多。武术课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判多为学期末的“技术考试”为主。造成学生片面的重视技术的学习而忽略的文化的传承,而对于不影响成绩的理论课程视而不见。
6对如何解决高校武术教学困境的建议
6.1加强武术的宣传包装,提高民众对于武术的认可度。想要解决武术在高校发展的整体问题,眼光必须放在整个社会。要发挥社会的引导和宣传作用,首先要提高武术在民众心中的认可度,大多数人尤其是社会的高层应该先重视武术。只有这样,武术才能被更多的人多接纳,才能在社会上发展,以致影响到高校学生。上个世纪实际80年代,电影《少林寺》的播出,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习武热,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但是今天,由于相关影视作品加入了大量的电脑艺术,反而容易让民众对武术产生误解,反而不利于武术在社会的推广。解决高校武术教学问题关键不单纯在于高校,还在于整个社会的态度。只有解决好了社会对于武术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才能解决好高校武术教学的问题。
6.2充分发挥高校武术社团的作用。高校当中形形的社团对于相应项目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团体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仅次于班级。有很多同学对于武术的学习很有兴趣,只是没有人引导往往就荒废掉了。这就要求武术社团在高校中起到了一个团结这些有共同爱好的人,把喜欢武术的同学组合到一起互相进行学习和了解的作用。不仅如此,作为一个组织,武术团体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个人都不能替代的,武术团体的集体活动,往往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他学生。
6.3武术应该推陈出新,时尚起来。新的社会环境和新的思想观念使人们对事物产生新的看法。武术在中国发展了几千年,其中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解决当前的问题,就是既要发扬又要继承。继承前人留下的经典的文化、传统、养生知识,同时为了适合这个社会的需要又要做出一定的改变,开发出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项目,加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武术的“时尚”是多方面的,武术服装,道具,背景音乐都应该大胆的改革。最后加强广告宣传,促进武术文化的培育。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与智慧结晶,不仅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培育民族精神,倡导自立自强秉性的精神载体,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高校作为多元文化思想交流交融的“集结号”,既承担着传播武术文化、教授武术技能、弘扬武术精神的的重要使命,又是学习、研究与宣传中国武术的前沿阵地。本文基于“武化”视角分析新形势下高校武术教学的核心与内涵,以探寻高校武术教学的现代价值。
1 关于“武化”的理论阐释
止戈为武,以武教化。“武化”最早是为了消停战事,以“武”所担当的文化内涵去感化或支配人,让人在身与心的修习当中,达到由内而外、心与身高度贯通、言通行达,对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具备正确认识和定位。早在远古时期,冷兵器时代,由于社会多变,战乱不绝,各国为开辟疆土或保家卫国,纷纷采取军事行动,讲武、习武、尚武的风气日胜一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习武者经历了长久的积淀与发展,通过武术道德框架的建构实现了自我规范,形成了习武者共同遵守的行业契约,这是“武化”的雏形。
文武双全,自古至今都是每个中国人的人生理想。“文化”和“武化”相辅相承、教而化之,成为人类有记载以来最长的文明史。“文以修心,武以修身”,虽然两者的教育内容与形式不同,但都是教育与教化的手段和资源。只是所走之路,所“行”之“式”不同而已,但最终的归宿与结果都是相通的。武化较之于文化更注重于对“化”的领会,学习武术的技术博弈,只是“武化”育人的基本层面,更高层面,则是包含武术修为与武术道德素养相融合的全面提升。
“武化”的“化”不在于求知欲的循循善诱、知识填鸭式的灌输,而在于通过“武”的手段达到对人生意义的“觉悟”。武化注重通过对“意志品质”的炼悟达到自律意味上的生命体征,培养武之德性,对人们的心灵进行一种全面而和谐的塑造和陶冶,要求我们的情感不能自我封闭,而是向他人、外物敞开,在追求人(对手)与物(拳理)的同时,更是在追求“知己”、“成己”,使人对万物都产生热爱之情, 并与之融为一体。
2 武化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
当前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学生选课时的兴趣、热情与武术教学效果形成鲜明的反差。一方面是,学生对武术认识片面,武术价值得不到学生普遍认可,“武术教学”体操化趋势愈演愈烈,淡化武术防身功能,降低了武术的魅力,而使武术的许多特性和价值无从展现;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武术教学已形成一个较固定的套路传习模式,再加上武术套路动作千变万化,学生对学习武术套路倍感吃力,产生厌学情绪。同时也造成学生学习内容记不住,“考完忘光”的窘境和“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的现象。
新形势下,高校武术教学应摒弃摒弃传统的武术方式,以大学课堂教育为基础,积极发挥武化对人的积极因素,传播正能量。武化作用于人,可使人的身心得到不断的完善发展。一方面,学生习练武术,可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竞技能力,实现提升人民身体素质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的人格塑造、生活情趣的丰富,健康意识的树立,竞争意识的增强,从而影响和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形成高尚的文化意识,推动社会积极健康发展。习武之人,往往在思维方式和行为处事上,更加积极阳刚,受刚劲的武术文化影响,能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导向性作用。
那么,如何为高校武术教学赋予具有时代意义的现代因素呢?
第一,为武术文化体系赋予爱国的民族意蕴和民族情怀。武术教学不仅是传授武术技术技能,而且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爱国思想。学生不仅能从技术层面上升的民族精神层面,更能让学生从更为广阔的层次上展望其理想价值,来实现自我意志的砥砺、自我能力的提高和自我内心的修炼。在武术教学过程中,通过武术技术的传授和武术理念灌输,让学生在实践练习中,深刻领悟到武化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刚劲有力的尚武精神,并能够使之逐渐成为影响自我精神世界的价值理念。
第二,把现代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武术教学。只有不断创新,武术教学才能够与时俱进。将现代体育精神融入武术教学体系,是新形势下武术发展的需要,既可进一步激发武术自身的生命力与活力,为武化注入现代性因素。要引导学生树立对生命的敬畏感,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优良习惯,让学生在身与心的修习当中,一点一滴,以实际行动,达到由内而外、心与身高度贯通、言通行达,对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具备正确认识和定位。在武术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武化的深厚内涵影响学生的为人处世,教育其在社会当中遵循社会规范与社会价值。
第三,在武术教学中探寻尚武精神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将其转化为学生在工作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动力。尚武精神的内涵有百折不挠、勇猛精进、奋勇无前等积极意义。其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体验,有助于不断提升抵御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升克服困难的能力。这也是其时代性特征的重要体现。
3 探索“武化”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交互效应
第一,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对爱国思想内容的讲授。现在武术教学的弊端是只注重对技术层面的传授和指点,而忽视对道德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熏陶。因此,要加大对武术德育和文化层面的相关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其真正的社会价值及社会角色定位。
第二,采用现代武术教育方式,提升传统武术教学。在传统武术教学体系当中,“苦练”和“机械式”的武术练习方式,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厌学、惧学的尴尬境地,从而影响学生习练武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武术教学中,要多采取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武术教学方式,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融合武术的民族精神、尚武精神与英雄主义,丰富武化教育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课堂模式与内容形式的多方面探索,要着重向学生讲解习练武术的价值与意义。把武术的民族精神、尚武精神、英雄主义等三者融合起来,让学生在习练武术的同时,还要亲身感受到武术在新形势下的本质内涵和精神意蕴。
4 结语
武化注重对“意志品质”的觉悟,培养武之德性,并与之融为一体,进行一种全面而和谐的塑造和陶冶。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实现武化内涵的更新发展,要加大对爱国思想内容的讲授;采用现代武术教育方式,提升传统武术教学;把武术的民族精神、尚武精神与英雄主义融与之中,以此丰富武化教育内涵,推进武术教学的现代化,实现武化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现代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力研.“武化”与“文化”―中国体育的土壤特征与气候流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4(4):1-10.
[2] 邱丕相.武术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60.
[4] 权黎明,王岗.传统武术文化特征的当代阐释[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9):40-43.
[5]王岗,邱丕相,李建威.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文化意识”[J].体育学刊,2009(12):83-86.
[6] 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 [J].上海体育学院
学报,2007(1):62-6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202-02
国家体育总局为进一步促进武术在全社会当中得以更好的发展,实现传统民族文化的良好传承,制定并出台了用以对全民武术锻炼体系进行规范,对习武者能力进行综合测评的等级制度,即《中国武术段位制》。这项制度自1998年制定之初到现在已经在全国各高校的武术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对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武术段位制课程教学综合了武术技能、理论、段位等于一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武术段位制》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深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武g的感知力、创造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够辅助高校武术教学达到锻炼学生身体机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在新的时期我们应当继续深化对《中国武术段位制》的研究,结合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实现对《中国武术段位制》的变革式应用和发展。
一、《中国武术段位制》在武术教学中的意义
1.促进武术文化的发展。中国武术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所以在武术教学中进行《中国武术段位制》,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武术教学的发展。(1)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武术在进行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分为几个阶段,这些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而这些特点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术精神。(2)对文化的重要传承,中国武术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武术的发展,开始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采取段位制的相关教学方式,从而能够对武术文化进行更好的传承。
2.有助于武术走出国门。为了更好地对中国武术进行传承,同时对武术进行更好地宣传和发扬,促进国内武术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在对武术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实行《中国武术段位制》,能够更好地促进武术的发展,使得武术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断地推动我国武术的传播和发展,提高中国武术的影响力。
3.能够促进学员的不断学习。学员在进行武术学习的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需要学习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武术开展《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员的不断学习。(1)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对段位进行学习,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武术的教学效果,帮助学员更快地掌握相关的武学知识。(2)《中国武术段位制》主要是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进而对武术的学习阶段进行划分,这样学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必要连续地进行学习,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时期进行学习。
二、《中国武术段位制》在高校教学中的现状
自上世纪末体育总局制定了《中国武术段位制》之后,这种制度开始在高校的武术教学中被广泛的运用,并且其运用被分为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中有着不同的现状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武术段位制》在高校实施的前期状况。在《中国武术段位制》刚刚开始提出并在高校中运用时,由于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这种制度没有经过实践进行检验,所以在高校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1)《中国武术段位制》在很多武术学校刚刚开始应用,相关的制度并不完善,所以无法更好地促进武术的教学工作开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武术段位制》在教学中的应用和促进作用都比较缓慢。(2)《中国武术段位制》在高校的武术教学中,经过几年的运用,开始暴露出原有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体育总局开始对当时的体制进行改革。
2.《中国武术段位制》在高校实施的中期状况。2002年之后,体育总局开始对《中国武术段位制》进行相关的改革,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国武术的教学发展。此后,武术高校开始根据新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纷纷对武术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国武术的发展,这一阶段《中国武术段位制》的应用现状如下:(1)一些重点武术学校开始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武术教学的发展,但是目前的教学仍然处于初步阶段。(2)除了原有的体育总局相关人员之外,还有更多的人对《中国武术段位制》进行了解,并且更好地接受其相关的思想,同时武术学员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长。
3.《中国武术段位制》在高校发展的后期状况。在这一时期,《中国武术段位制》在武术高校的教学中有着长足的发展,并且高校对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应用。但是,在这一时期依然存在很多问题:(1)虽然《中国武术段位制》已经产生并在高校的教学中使用了多年,但是依然有很多学生对《中国武术段位制》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不利于中国武术的传承和发扬。(2)《中国武术段位制》推广和发展机制不太健全,目前只有专业的武术人员,或者是高校中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普通的人员并不能深入认识《中国武术段位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武术的传播和发扬。
三、《中国武术段位制》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中国武术段位制》对于高校的武术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其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所以必须要进一步促进《中国武术段位制》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中国武术段位制》的宣传和推广。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武术段位制》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必须要促进其宣传和推广,例如:可以利用网络手段对《中国武术段位制》进行宣传,目前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和共享能够通过网络快速地开展,所以可以利用网络手段进行相关的宣传工作,能够使人们快速地了解《中国武术段位制》的相关内容。另外,还需要对《中国武术段位制》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意义进行宣传,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段位制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段位制在教学中的应用,而学生能够从内心积极地接受段位制的教学,进一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2.不断完善《中国武术段位制》的相关内容。目前,虽然很多高校在开展武术教学过程中都采用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教学方式,但是段位制的相关内容依然需要不断地完善。(1)虽然《中国武术段位制》对于武术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师对段位制的了解并不是特别深入,无法更好地利用段位制来开展武术教学活动,因此需要对这些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2)要不断完善段位制的教学体制,使得教学体制能够与段位制在教学中的意义相符合,从而更好地促进段位制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运用和发展。(3)不断优化《中国武术段位制》的考核机制。为了更好地促进段位制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才能更好地提高武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学生,从而更好地促进段位制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同时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忠杰,张竞红.传播学视角下的武术发展思路――从武举制到武术段位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08).
关键词 武术 教学失误 分析
武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当前发展最普及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很多高校在体育课中都开设有武术课程。许多专家学者对武术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使武术的教学得到良性的改革与发展,但是对武术教学失误方面的研究却没有。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提高,从失误方面得到的教训往往更为深刻,因此,对武术教学失误进行调查、分类、归因分析、预防措施的研究,应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一、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归纳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失误、教学失误与武术教学失误
1.失误
从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因为自身能力不足所造成的过失和错误”,在辞海中被解释为合成词,“过”,过失、错误,“误”是指错误,所以“失误”就是错误,它包括因能力不足而造成的错误。错误是针对于正确而言,正确与错误是两个相对性词语,它们以一定的标准为参照物,才可分出错误与正确,这个参照物就是评定错误与正确的评判标准,因标准的不同,错误与正确的划分也不同,这个评判标准就是合理性,科学性。合理性就是指活动效果与实际需要相吻合的程度。在教学中即指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教学需求,教育政策相吻合。
2.教学失误与武术教学失误
所谓教学失误,就是教学活动与学生教学需求与国家教育制度与教学原则,相违背的行为。那么武术教学失误就是指在武术教学中违背学生的需求,违背了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标准,违背了体育教学原则,违背了学生对武术掌握的规律等的行为,均属于教学失误。
(二)评判武术教学失误的标准
1.武术教学规律
分析武术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武术教学规律。
2.武术技术技能进成的规律
对比武术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武术技术技能进成规律来判断。
3.面向全体学生需要的原则
对比教学要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了每个学生的武术技术技能来判断教学的失误与正确。
(三)现行武术教学的教学失误
1.课时量偏少
经调查,高校大学体育课每周开设两节课,部分高校实行一学年选项一次,而部分高校则实行一学期选项一次,那么按照一学期18周计算,武术课的课时则为72或者36课时,而实际课时因新生延迟报到、国防教育占用、国庆长假、雨天停课等原因,所以实际开课时间远远不足。而且大部分学生更是没有武术基础,所以武术课很难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2.重技术学习、轻实战应用和理论学习
在调查中发现,武术教学中大部分课时都在进行个人技术动作的学习。而武术的实战内容的安排却极少。作为武术课的学生,所学的武术技术不能在实战中运用,那么学生将不会知道所学的武术技术有何作用,将会大大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影响武术的教学。而许多武术理论课的内容仅仅在术课讲解中一带而过,缺乏系统性,使学生理论知识严重缺乏,也使得学生无法更深层了解我国优秀的武术文化,影响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3.学生成绩评价不合理
一般的评价方法多为终结评价,没有过程评价,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诊断、反馈,同时也得不到鼓励和纠正。考核内容设置一般为单个技术动作的达标与技评,缺乏实战的考核。组成成绩的成份一般以出勤表现部分、理论考核部分、技评部分、技术达标部分等。在这几部分当中,有些部分的考核与考核人员的主观性判断过强,考评结果往往与实际产生较大偏差,因而使评价产生误差。
4.教学方法落后,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缺乏
传统的教学观以竞技体育为指导思想,以技术教学为中心,为了强调所谓技术上的“规范化、标准化”,教学方法陷入“一讲解、二示范、三练习、四纠正错误、五巩固提高、六运用”的渐进单一的教学过程,因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育水平提高,直至影响教学质量。现行武术教学一般都以教师亲身示范、讲解为主。而体育教学是一项模仿性极强的教学,要求直观、形象、生动得体、动作表象的建立和动作概念的形式,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教师由于受年龄、身体素质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学时很多技术动作难于做到标准规范,学生对动作表象和动作要领不能清晰完整掌握。
三、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通过对部分高校大学体育武术课教学现状的较为深入的研究,笔者认为武术教学失误现象有:课时量偏少,课时安排紊乱;重技术学习,轻实战应用和理论学习;学生成绩评价不合理;教学方法落后,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缺乏。
(二)对策
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中,及时进行理论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习技战术的同时,又掌握了这些技战术理论及相关的规则,而理论学习又有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
2.提高武术老师的专业素、职业素养
师资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提高武术老师的学历水平、职业素养、教学水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需要武术老师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教育观念新、业务能力强,以确保武术教学的质量。
3.场地、器材
高校应该根据学校的条件,安排好武术教学的场地和器材,避免因雨雪天影响武术课的正常教学,加强场地和器材的管理,在正常教学期间,不要因其他因素影响武术课的教学。
4.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克服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某些难以言表以及教师不能直接示范的动作技术等。有时一些较难的动作可以通过反复播放、慢放或定格来学习。从信息学理论来看,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反馈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客观分析和归纳,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行为动向学生反馈,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但是,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的注意力较分散,学生很难得到及时、准确的学习效果反馈,学生在练习时,对自己的动作心中没底,一旦形成错误动作定型,则不利于教学。而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可以通过教学媒体及时将信息准确反馈给学生,以强化正确动作,纠正错误动作,提高运动技术。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如摄像机、计算机、电视、录像、幻灯、投影、电影等,使教师能够根据内容选择最有效的教学媒体,通过图像、文字、声音给学生以充分的感官刺激,更充分地体现教学内容。
5.实行发展性的课程评价
武术教学中对学生的成绩评价应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能力水平发展的程度,应体现出师范素质水平和社会适应力水平,故很有必要在其评价方法、内容和标准上进一步完善,对教学效果有一个客观的度量和评价。要改革现行的考核内容、标准及方法,贯彻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的原则。技术方面,以技术评定为主,降低达标标准,强调动作规范及组合技术的连贯、协调;理论知识方面,建立练习题库和试题库,着重对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及理论表达能力的考核;能力方面,加大准备活动实习、裁判实习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
参考文献:
一、对教学要求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
在武术的教学过程中,其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动作示范以及带头引导做动作为主,然后学生跟随老师进行模仿、跟练学习,这种教学的展开主要是通过集体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在教学中,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对相关武术动作有一个较为具体详细的掌握,但更加侧重于动作的准确度,并对学生的在练习中的错误动作予以纠正。但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和革新,青年的武术教学的目标更加注重实用性,所以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要求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学者在最初让学生认识和学习武术套路之后,可采取两人一组的学习模式作为课堂的主要教学方式,在老师进行讲解时,要注重对动作攻防的重点教学,一攻一防,反复对练;而在教学要求上,单练套路的过程中,要侧重于对学生“演练水平”的重视;在进行对练时,要对学生在攻防时的灵活度予以重视。另外,为了更好的适应教育革新的发展,要改变过去的课堂设计,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并权衡讲解与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例如,在一节六十分钟的武术课堂中,基本功发的学习可控制在十五分钟以内,而擒拿术可安排二十分钟;青年长拳可安排二十分钟,最后五分钟则给予学生自己来进行情绪和身体的放松。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有针对性和合理性,并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吸收。
二、加强对武术师资力量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优化
武术教师是高校武术教育工作开展的最直接执行者和组织者,所以武术教师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武术认识和学习能力高低的教学引导者,作为高校必须重视对武术教师在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教学方法和模式上的革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校的武术教学改革的教学质量和成效。因此建立一支强大而完善的武术教学的师资队伍,是当前普通高校重视并改革发展武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当前高校武术教学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发展的需求。为此作为高校,首先要完善和扩建高校中存在的师资数量缺乏的问题,并积极做好对武术专业性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并在引进和录用时要对师资质量进行把关;同时,对当前在校教学的武术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更新培训学习,并同时做好作为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师职业道路和教学业务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和更新规范作为专业武术教师的教学水准和综合素质水平,加强对武术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当前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
三、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Martial Arts Selective Sports Teaching
ZENG Hanmin
(Physical Education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gmen, Hubei 4480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rtial arts selective sports teaching in Hubei Province, thus put forward the counter measures.
Key words selective sports; martial arts; teaching model
0 引言
当前,高校实施武术选项课教学形式改变了以往硬性重复教学模式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把机会与权利公平分配给大学生,让大学生施展其才华,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借用武术运动形式以及内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使当代大学生的个性、气质、修养、需要和自我觉醒得到充分挖掘。
1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为了研究的需要,查阅有关武术教学文件和大学武术选项课教学改革的相关资料。(2)专家访谈法。通过拟定的访谈提纲,面访了本省5所高校的武术专家学者20人,其中体育部门主要负责人5人,武术教师20人。(3)问卷调查法。本研究中我们选择了开展武术选项课程的大学进行问卷调查来反映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现状。本次共发放问卷表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5 份,有效率为85%。(4)数理统计法。对问卷的原始数据用计算机进行处理,所有统计采用SPSS4.0完成,为本文提供可靠有效的参考。
2 分析与讨论
我们从表1武术选项课的课时统计可以知道,我省许多高校武术选项课,大学生跟武术教师学习相处限制在每周一次的选项体育课上,这样课时量变得极少。而由表2得知只有相当少的大学生具有课外武术老师指导或到社会机构进行武术学习的机会。因此总的来看,高校武术选项大学生极度缺少武术练习的活动机会,所以学生的武术技术水平也就无法得到更大提升。
我们从表3武术教与学满意程度表可以看出有超过了多数大学生对武术老师的教和自我的学不能很好的统一起来。而这一现象也恰好反映了大学生武术运动水平个体的差异性。据悉,许多高校大学生在进行武术选课时,每年度都要进行一次网上集中选课,这样操作就容易产生一些矛盾。例如一个大学生有可能一年级选择了网球,而二年级又选了武术。这样往往会出现在一个选项班级中学生的武术水平差距较大。
由此,在对20名武术体育老师的调查中可知他们所制定的对大学生的武术考核形式,见表4。我们可得出武术考核形式还是比较单一的。许多的考核评价形式都在一个学期末的时候,武术老师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对学习者进行分别评分与考核,本文认为只借用一种考核办法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做法并没有尊重学生和老师的学习过程。
在对100名武术选项课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可知其中有55名大学生非常后悔选择了武术课程,这占到了调查总数的70.7%,针对这些学生,可以得到原因如表5。
从表5我们可以得出,武术选项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在武术老师能力和运动项目本身两方面。在武术老师方面,中青年武术老师在整个师资队伍中占有的比例较高。各级职称的年龄差别非常大,高学历武术老师所占的比例偏低。尤其是武术教授和副教授的年龄相对偏高,特别是教授已接近退休年龄。另外,武术师资队伍的各个专项结构比例也极端不合理,从事武术教学每个分项目武术教师比例偏小。运动项目自身方面,武术是一项运动技术性要求特别高的项目而且它的分类也较多。譬如武术项目可以分为器械类、拳术类、对练类及集体项目等。而每一种武术类别技术水平又各有差别,尤其是因为采用器械来练习武术动作,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
3 对策
3.1 加强武术教学管理,逐步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当前,高校实施武术方式选项课教学拓宽了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兴趣性,但却给高校教学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因此,这就要求我省高校武术教师快速转变教学观念,顺应当前高校武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即使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妥善处理武术选项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与困难,要统筹兼顾,逐步提高武术教学管理水平。在武术选项课实施过程当中,要统筹规划武术场地设施和师资的状况,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大学生性别比例和身体运动条件等因素,要尽可能地满足大学生的武术学习需求。
3.2 加强武术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高校武术师资极为不足的情况,我们需要逐步完善武术师资队伍建设并强化他们的职后教育。第一,高校应该多提供给武术教师尤其是中青年老师进修学习和深造的机会,积极多种有效途径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第二,高校要加强武术人才机制建立、尤其要抓好武术师资队伍的配置,通过社会引导和事业指导等方式提高武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适合本校武术教学形式的可操作性考核标准。第三,还要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武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倡武术教师的一专多能,提高用人工作效益。
3.3 加强同其他高校的教学联系
我省高校武术应该强调以比赛促进武术教学。在本校以及通过各个学院之间的友谊赛、邀请赛等来激发大学生武术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大学生自发地去学习与掌握武术技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通过组织武术比赛来锻炼大学生的组织能力。最后,高校还可以积极地派武术代表队参加校际和社区以及省市组织的多种武术比赛或者以承办与协办相关武术比赛来促进高校武术社会化的发展。
4 结语
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方式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大趋势,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而通过我们的武术教学实践,研究这种武术选项课程学习形式,使武术选项的课堂教学得以扩大,大学生学习空间也逐渐得到延伸,这样有利于调动大学生武术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
一 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华武术的发展史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华武术根植于中国文化这片土壤之中,它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形式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存在。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武术文化仅仅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分支,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到武术文化的渊源流长,而传统文化也为中华武术文化打上生命的烙印。由此可见,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也是融汇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
1 高校武术教学对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
中国自古就有“以文治国,以武安邦,方能兴我中华”之言.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中华武术更是国人保家卫国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习武者们奉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立世之本,更是将“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的处世原则,充分发扬了爱国主义的情操,为了正义,他们要不断的习武,敢于抗争,甚至不惜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堪称为那个时代的脊梁。
高校开设武术教学课程,正是让这种坚守正义、崇尚气节的思想精神能够对培养当下大学生优秀、健康的民族品格,以及使得大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品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还能激励时下大学生敢于同有损国家及人民利益的恶势力行为作抗争,当民族遭遇危难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中华武术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通过在高校开设武术教学课程,既有利于当下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还能使得大学生们更注重个人对社会及他人的无私奉献,以及为民族、正义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同时,也能增强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 高校武术教学能有效向大学生传递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在《周易·乾》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告诫我们:君子之处事也应效法天,力求进步,永不停息,乐观向上,奋发有为。而正是源于这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才培育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并在习武者们的不断练习中得到发扬光大。而在高校中开展武术教学,让大学生们在长期的武术练习中,既能提高自己的武术技能,强身健体,也让大学生们养成坚持不懈的刚毅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高校开展武术教学,在不断提高其武术技能的同时,也磨练了大学生的意志力,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竞技,也鼓舞了其斗志,培养了大学生们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和自强不息的优秀精神品质,从而使得他们在踏入社会后,具备敢拼敢闯、不断创新、永不服输的可贵精神。
3 高校武术教学对传统道德礼仪的传承
随着东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西方文化已全面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而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礼仪已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因此,在高校中开展武术教学课程,藉以不断重视和加强对武德教育的传承和发展已迫在眉睫。武德是传统道德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分属于体育道德这一范畴。它既是人们参加武术活动所要遵循的公共体育道德,同时,也是习武者们在从事有关武术教学和训练工作,以及各种竞赛活动中所要遵循的伦理规范。又因为武术与其体育活动的不同,它与民族道德息息相关,并相互渗透,因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道德规范,即武德。而在我国传统的武德内容之中,又尤以“仁”为核心。
习武者奉行的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敬习之道,先重师礼”的人生观念,从中可看到,武术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世人传承尊师重道的道德礼仪。在高校中开展武术教学,能有效通过武德教育激发大学生的民族大义精神,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时下大学生将最初维护个人利益的狭隘道德观,发展到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实现尚武与崇德的有效融合,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努力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 在高校武术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1 营造良好的武术教学氛围
目前,我国大多高校或多或少均开设的武术教学课程,其武术教学内容也多以五步拳、太极剑、太极拳、初级剑等一些相对简便易学的课程为主,而一些高校的体育课程,甚至还将太极拳作为本校大学生的必选科目之一。上述的种种做法对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直以来,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经常提到文武兼修,精武精神等,都是鼓励习武者或对习武者的赞誉,其中更注重的是习武的内在思想,即文化内涵以及其中的精神和气节,习武修身,提升素养。因此,在体育中的武术教学,不仅仅限于对学生武术技能培养,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文化内容和精武精神,教师要在文武兼修方面引导和指导学生,从而让学生强健体魄、增强气质和修养。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拓展教学内容,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在传授武术技能过程中,把传统文化与武术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使武术所具有的文化底蕴让学生进行学习和继承,并认识到中华武术中文化精髓的重要性,并潜下心来进行学习、感知、实践、感悟、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华武术的爱好和兴趣,并成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同时,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德育素养,也提到很重要的位置,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华武术与其是一脉相承。因此社会各界要支持和关注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武术的环境。可以从学生的小时抓起,开展武术操、少年拳等,打下基础。在大学时代重点发扬武术精神,进行武术技能培养,同时可以成立武术协会,各个大学开展武术俱乐部,开始专业的武术课程,为高校武术教育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武术活动,武术比赛、武术节等,利用学校广播、武术讲座、课堂教学、校刊、海报等进行对武术的宣传和展示,其中包含武术的历史、武术文化、武术思想等,让大学生了解武术,指引正确的方向,从而推进武术教育在高校迅速发展。
2 加强武术师资队伍建设
在当今的武术师资队伍中,武术教师有一定基础,但对武术文化和精神做研究的不多,主要是传授武术技能,从而忽视了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没有把武术中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发扬。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榜样,教师只有具有精湛的武术技能和良好的武术文化修养,再加上合理的教法,才能更好的搞好武术教学。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武术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武术蕴含的文化和知识,因此要加强武术理论的学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和思想,并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注重传统文化在武术教学中进行渗透,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从而提升学生武术修为,让学生感受到习武的意义,进而培养其兴趣。因此,武术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特别是武术文化的学习和研究,进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自己内外兼修,完善自我。让自己在武术技能、武术文化,武术教法上进行有机结合,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提升武术教学实效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武术方面的教材也是过多强调的是竞技动作,弱化传统文化,因此要加强教材的修改和整编,以提升教材质量,形成标准的教学课标和实用的教材,让专家、学者、武术教师、习武者能够参与课标和教材的编写,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武术教材中,编成突出传统文化思想的、高质量的武术教材,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武术教学中传播、继承与发扬,让大学生了解武术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根源,体会武术健体修身的意蕴。让每个学生在习武中达到锻炼身体、提升体质,并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
3 培养大学生竞争和拼搏的意识是武术文化教育的根本
武术的技击性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武术的本质属性。武术动作都具有攻防含义,而攻防格斗技术也就是指的技能实战,来源与实践。武术刚开始是军事训练的手段,在古代与军事斗争是分不开的,是对抗和战术的手段,非常讲究其实用性。其目的是打伤或击毙对手。在冷兵器时代,将帅会进行讲武,武术作为军事斗争的主要手段,鼓励士兵积极习武,以提升战斗能力和气势,同时进行习武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宣传,否则就会成为战场上牺牲品。
当今的武术教育也要讲究竞争和拼搏意识,虽然不像古代的士兵那样拼个你死我活,但同样要进行竞技,其教育的根本也是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思想。武术的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就目前学习最多的就是散打和套路。散打是对抗性项目,着重实用技击方法,对抗性强;套路运动由攻防格斗动作组成,形象逼真的攻防动作,主要是进行表演,给人美的享受。武术运动集中体现了攻防格斗的特点,如太极拳中的以柔克刚等。而器械也有不同的方法,实战搏击又有多种的打法。如棍打一大片,枪扎一条线,各拳种在技击方法和技击原理上都表现攻防的特点。中华武术作为当今体育运动主要形式,其技术上都也是遵循了攻防的规律,将技击寓于散打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因此,大学生通过习武能培养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从而提高防身自卫能力。
总之,高校武术教育要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武术的学习,让学生从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领悟武术蕴含的武术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德育修养。在接受武术技能学习的同时,达到文武兼修,即武术技能与传统文化的教育,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2结果与分析
2.1阻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阻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多发方面的,但是主要因素是运动场管不足且质量较差,这已成为目前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对武术的了解主要来自电影,武术侠小说和书籍杂志,说明大部分同学没有武术基础,因此在进行武术教学时,特别是在教材的选择,教材的要求和进度的安排上必须考虑这一因素,做到因材施教。
2.2高校武术教学的安排武术是中华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历史悠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论是徒手还是拳脚动作,还是使用器械的技巧,都包含有跑,跳,闪,躲,滚,翻,拳打,脚踢等基本技能,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统一,武术运动中的套路演练能够全面提高人体各项素质,但是目前绵阳市高校武术教学内容依然以初级拳(械)和简化太级拳为主。
2.3高校武术选修课学生对武术教师的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名好的教师不但能授业解惑,而且能教会学生如何自我学习,目前高校武术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水平,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表示不满意,这是一个敏感但是又不能回避的问题,同时,还发现许多高校虽然开设武术选修课,但是,却严重缺乏专业的武术教师,出现一名教师身兼数个项目的情况,虽然目前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还比较满意但高校武术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2.4武术的“技击”本质体现不充分教师在教授武术的过程中武术运动的本质特点踢,打,摔拿等技击动作,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现行教材中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技术的教学占据绝对比重,教师教授内容以套路居多使颇具技击实效的武术动作向肢体练习的“舞武”演化,最终使学生失去对武术的学习兴趣。
3分析与讨论
3.1学生武术基础较为薄弱,水平不均衡学生的武术基础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是安排教学进度以及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从调查可知,3%的学生学过武术基本功和武术套路,武术基础较好外,大部分学生武术基础薄弱水平不均衡,这就为武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分组学习。
3.2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的愿望,突破原有的武术教学模式框架,与时俱进,敢与思考,勇于摸索积极实践,大胆放弃学生不想学的内容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如教学设备,学生男女比例构成及教师的教学专长等,谨慎挑选教学教材努力钻研教材,熟悉掌握教材,思考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为教学改革做好业务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
3.3采用多种形式,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尽情表现并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在切磋中根据个人的“实用”需要突破教材的框架,对所学的内容作适当的改变,同时,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启发学生思维,比如,让某一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他们的创新动作,鼓励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动作进行评判,思考,改进,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学习是一种民主的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主动,气氛更和谐,身心更愉悦,教师在课堂上要主要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调整努力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要把武德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始终,重视学生人身安全,防止伤害事故发生,使学生在相互尊重的友好氛围中进行学习和提高。
广州高校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通过对广州市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当前广州市高校武术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枯燥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时数安排不合理等现象,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严重的影响着武术教学的普及与推广,阻碍了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对以上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总结前人的经验,提出了新颖的高校武术教学策略。
关键词:广州 高校 武术 套路教学 改革
作者简介:朱琳,1976.2, 籍贯:山东,单位: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研究方向:军事武术,职称:讲师
1.1 适应时展的需要
时代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我们国家的经济文化快速发展,高校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计划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而制定的。在全民健身理念背景下,高校武术教学改革以适应今后的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去培养人才。学生在学校学好技能和理论,并且把学的东西运用到社区锻炼和生活当中,带动身边的人一起锻炼,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人人了解运动,人人参与运动,这就需要改革要紧紧跟随我国颁布的重要纲要和重大文件实施。总的来说,进行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让传统武术的优秀文化融入到当代生活当中,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
1.2 多元发展的需求
普通高校的武术教学在技能和理论两方面,教师更侧重于技能教学,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教师往往会忽视武术对培养人体育精神的作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强调,高校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体育思想的培养和教育,学好技能的同时,也不忽视理论的学习。全民健身时代背景下,为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那么高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也因此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将会越来越具有针对性,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才能使学生多元化发展,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理念落后
现今,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理念一直在沿用传统教学理念,仅维持当前的教学现状即可,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而武术相比球类运动更加难以使学生接受,武术运动本身的特点就不太具有娱乐性,再加卜教师传统的武术教学理念,武术课就变成一节非常枯燥乏味的课程
2.2 重技术教学,轻武术理论知识传授
目前,普通高校的武术教学比较注重武术技能的教学,缺乏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只能片面地学习武术的“形”而体会不到武术内在的“神”,所谓形神兼备就是指不仅具有外在的姿态而且还要具备内在的神韵。缺乏理论的学习,就会对武术了解单一。武术作为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它除了可以展现它优秀的健身价值,更应该能体现出它的文化内涵。武术课中缺少理论知识学习,是高校武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2.3 课程内容不够丰富,缺乏新颖性
当前的教学大纲以三路长拳为主再加r.}}}初级的器械套路,另外开设的还有二十四式太极拳和四十二式竞赛太极剑套路,内容较为枯燥乏味。一般的学生学着学着就会失去兴趣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练成多高的水平,也不是为了拿武术冠军,而是通过武术套路的练习,了解更过的中国传统文化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选不卜其他课程,被迫选修的武术课,这种被动地学习,再加卜武术项目的运动特点入门较难,教学内容繁琐,就会不由自主让学生感到无味,缺乏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的动作和套路
2.4 缺乏武德的传授
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仅仅进行技术的教授,很少向学生进行武德的传授。这种纯技术教授的方式和武术课的考核方式也有很大的关联,大多数高校武术的考核方式,以本学期学习的一整套套路或者器械进行技术考核,考核内容并不牵扯到武德,就连武术最基本的抱拳礼,很多学生也只是能做出来造型,并不了解其中的内涵。所以,考核方式是限制武德传授的一个重要方面。
3 全民健身背景下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策略
3.1 创新教学理念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太适合当前教学发展的需要。在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武术教学要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发展,能够让学生脱离课堂后,在社区、在家里也能进行武术锻炼,这样对武术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手段,对带动周围人群锻炼起到很大的效果,由此也能够促进全民健身的发展。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和兴趣爱好等一些方面,制定良好的教学计划,要清楚教学目标,这样不仅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参与武术的热情。再者,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不同的,从教师入手,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最先进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理念。
3.2 加强武术理论的学习
目前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大多数教师以教授学生的武术技术动作为主,忽略了理论的学习。武术作为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除了发挥它的健身养生价值,也要注重它的文化内涵,对武术运动了解的更深,就越能看到它的健身作用,所以武术文化的学习至关重要。学习武术,我们要先学习武德的内涵,继而学习武术的攻防含义,俗话说: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由此我们可知武德在整个武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去健身去锻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武术理论的学习,教授学生可以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
3.3 丰富武术教学内容
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武术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要改变期末考核的方式,注重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转变,真正让学生去学习武术的本质内涵,武术的健身价值,武术锻炼在我们今后生活中的作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武术,传承中国文化。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内容太过复杂,不易于学习,学生本身对武术课的积极性就不高。因此,直接影响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教一些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例如增加一些武术的器械套路,像刀、棍和九节鞭这类的器械。在练器械的过程中,器械本身的发出的声音就会让人感到很有成就感,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武术。同时,还应教授一些离开学校后也能经常锻炼的内容。在今后的生活中,也可以使用器械进行身体锻炼。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竞赛,设立奖品,竞赛的内容简单化。高水平的武术比赛,一般都是四段套路,那么把套路简单化后,可以进行一段或两段的武术套路竞赛,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4 注重对学生武德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