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5:2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建筑监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当前的监理业务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地方,例如监理业务的转包、监理证照的挂靠行为以及系统内搞同体监理等。这就使得整个监理市场的规范性以及开放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很多主管部门利用监理权力,对下属监理企业进行蓄意的保护。
1.2监理工作的不到位
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影响到监理工作高质量运作的重要因素。从90年代以来,我国建筑项目的急剧增长,我国现有的监理人员基本素质水平和数量都不能够更好的满足工程发展的实际需要。很多单位出现监理证的挂靠行为。这就使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工作的实施出现不倒位的情况。
1.3监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偏低
监理人员的素质状况也会阻碍监理工作的实施,通过对各大企业的调查了解到。目前很多企业中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涉及到工程设计、以及施工管理等技术方面的人员。而单位的监理人员也大多数是从这类技术人员中经过短期的培训就上岗作业的。实际情况是这些人员当中,不少人员对经济管理以及法律方面的知识都有待加强,这就导致监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偏低。
2建筑工程监理的重要作用
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涉及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很多环节,是一项系统化控制的操作方式,其主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保证建设的合法规范运行
建筑工程的施工往往会牵涉到多方的利益,而监督部门往往都是通过合同的形式对工程的相关事项进行有效的规范,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监理部门的规范控制,不仅有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是可以极大程度上的保证工程能够在施工周期较长的情况下合法规范运行。
2.2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的控制是工程监理的最主要职责之一,它是项目评价工程质量的基础参照之一。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可以包含全局控制、方案的审查、协调各部门关系、以及工程验收四个方面。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监理工程师的行为也会直接决定建设工程的使用功能以及价值的实现。例如对监理工程师对进场原材料的检验、对现场施工工艺的监控工作,都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3工程进度控制
建筑工程的进度与施工单位的成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它也设计到工程时间计划控制以及现场施工管理等多个方面。监理工作可以从工程的设计、项目的招标以及施工和竣工等多个不同阶段进行综合控制。可以有效的剪短投入时间。其次,监理过程中,工程信息的管理也能够对基础信息进行更加及时、准确的把握,提高工作效率。
2.4建筑工程监理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
成本的控制,一直以来都是各企业单位所要控制的重点工作,而在保证质量与进度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的监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工程费用的控制,通过监理部门对每一项成本的统计核算,制定出合理的采购以及投资方案,避免造成更多的材料或者人力资源的投入,不仅可以提高工程效率,同时也是节约了成本。其次,对各项清单的认真审核,也可以减少工程中的附加费用。
3建筑工程监理的控制措施
3.1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作为监理工程师,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要有充足的学习能力以及扎实的监理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情况能够做出合理到位的判断与处理。其次,思想道德的培训加强也尤为重要,通过相关内容的培训,使相关人员避免出现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适用合理的竞争手段,这也关系到人员自身的修养。
3.2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理体系
不同企业和单位的内部结构都会有所不同,企业管理部门应该针对自身的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监理体系。保证每项工作都能够全面的进行监管到位。同时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条例,保证监理工作贯穿到整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监管人员也应该积极配合,严厉执行。
3.3树立正确的工作原则
监理人员应该根据合同中的工作目标,严格执行监理标准,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也必须正确处理好质量、进度以及效益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建筑工程的动态跟踪工作。对紧张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质量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进行监理。发现违约现象,也应该实事求是的妥善处理。避免情况的发生。
(2)部分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素质不高以及安排的不合理,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建筑工程监理的要点之二就是注重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以及人员的合理安排。一些建筑工程监理人员对监理工作的认识不足,难以全面地履行工作。有的责任意识相对薄弱,对工作表现出一种敷衍的态度,不能对监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工作表现随便,缺乏责任感。更有一部分建筑工程监理人员在缺乏工程监理应当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不认真地对各项技术、设施以及人员的安排上进行审查,对于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发现,给整个建筑工程埋下了安全的隐患,有的虽然发现了问题,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最终酿成了大问题。此外,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对人员安排的不合理也会导致工程监理的效果大打折扣。有的施工单位安排的监理人员过少,难以有效地发挥监理作用;有的监理人员身兼数职,无法承担过大的工作压力,监理工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3)监理工作的具体履行有待完善,这是建筑工程监理的要点之三。就监理工作的具体履行而言,需要有一个具体的制度作为指导,使得监理工作的进行能够有章可循,提高监理工作的标准化水平。在实际中,很多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往往如同一盘散沙,想到哪里做哪里,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安排。对于一个监理要点,做起来无论是步骤还是程序都不符合相关要求。在具体进行监理工作的过程中,一些建筑工程监理人员往往是流于表面。没有深入细节,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具体环节进行监理。例如,就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理而言,材料应当是监理的一个重要着眼点,而有的监理人员往往忽略了对建筑材料的仔细审查,使得一些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混进来,给整个建筑的安全和质量埋下隐患,也给整个工程监理的后续工作带来麻烦。
二、相应的对策探讨
(1)提高建筑工程监理的标准化水平。任何事情的完成都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监理的标准化水平,必须要建立一项完整的监理制度,使得监理工作的每一步都能够有据可循,统一要求,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在这种统一制度的约束之下,使得监理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程序开展相应的工作。例如,监理人员在进行具体的工作之前,先根据工作的内容制定相应的标准化管理表,然后再在工作中严格依据标准化管理表来实施,使得监理工作能够按步骤有效地开展下去。
(2)要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做好人员的合理安排。一方面,工程监理工作的完成需要有高素质的监理人员来实施,并保障他们能够严格履行职责。监理单位在选拔监理人员的时候,要对其素质、知识以及能力等方面进行严格考察。与此同时,监理单位将监理人员招录进来之后要实行动态考察制度,对相关人员的资质进行相应的复查,以确保他们有承担相应具体监理工作的能力。监理单位还要对监理人员开展培训,不仅要注重监理知识和新动态的培训,还要注重对其进行经济、管理及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使其能够了解与监理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能够真正担当起监理工作的重任。在工作中,监理人员自己也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仅要对工作认真负责,完成好自己所承担的一些任务,不敷衍不拖延,严禁和其他违法行为。还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定期总结,注重自身的积累,对于之前工作中已经犯的错误要归纳经验教训避免下次再犯,同时积极与同事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另外一方面,要根据工作实际对人员进行合理安排。从监理人员的条件出发,让每个监理人员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避免一人身兼多职或者是不同施工单位监理人员分配不均情况的发生。
(3)要注重建筑工程监理的实际履行,加强对具体细节的监理。建筑工程监理的对象涉及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贯穿建筑工程施工的始终。一些监理单位在进行具体方面的监理工作的时候,往往只是着眼于宏观层面,对一些细节性的东西往往忽略。就工程质量而言,它是工程监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质量的又涉及到其他一些细小的环节。要做好质量监理工作,不仅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仔细检查相关技术人员和设备是否安排到位,还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检查。施工材料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构成,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要严格检查建筑材料的质量。因此,要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要在清楚大方向的同时做好具体细节的控制,加强对具体细节的监理。
1.2建筑工程所需要建筑材料的监理(1)应该要求相应的施工单位在建筑材料选择方面一定要加强质量的管理工作,严格地按照相关的质量要求采购那些能够符合技术要求的建筑材料。(2)工程监理人员还应该重视对其建筑材料质量的监督和把控,因为在工程中的钢筋、水泥等材料使用较多、进货的渠道也比较多,因此就要对工程中所使用的全部钢筋与水泥进场的资料进行严格检查,资料具有不齐全的情况不能允许其进场,并且应该进行材料质量的复检,只有那些通过了检验的建筑材料才能够真正使用,假如质量的检验不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坚决不能够使用。质检人员在验收后的监理人员进行进一步的验收,假如发现了材料合格属实则要进行签字确认,才能够将整个工程进入下一道程序。(3)对钢筋焊接而成的半成品质量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不符合技术标准的材料也不得使用。控制好建筑材料的质量关,才能够为今后的建筑施工工程带来可靠的、科学的质量。
1.3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理召开建筑工程的质量会议有助于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把控,在其项目正式开工前,监理单位就开工程各个部门、单位构成的质量会议,强调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性,明确其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建筑项目中的每一道程序都要严谨的实行“三检”制度,同时相应的质检人员还应该签字验收。假如施工的单位不按照其中具体的要求进行“三检”的工作或者缺少了规定质检员的签字环节,相关的监理工作人员就应当拒绝验收,才能够预防其建筑工程中出现任何的质量问题。
1.4钻孔灌注桩的监理要点
1.4.1施工之前的监理测量定位控制,在施工之前,为保证钻孔的垂直度、孔位的精准性及控制基准面标高的精准性,施工单位和监理人员应当要严格使用适当精度的激光测距仪和经纬仪展开测量放样。通常要求桩位的误差控制在±5cm范围之内,群桩且是中间桩可按±10cm展开控制。与此同时,还应当用相邻的桩位和钢尺展开校正,查核所测的距离和计算值是不是一致。检查天轮悬吊中心、桩位中心和钻机转盘中心有没有重合,要求其最大的误差应当要小于5mm。在护筒埋好之后,监理员应当检查护筒中心的方位有没有满足施工规范的误差要求。在施工之前,应当选择比较有代表性地质层的方位展开2~3根实验试钻桩,以判断钻孔桩的技术参数,如基岩、桩长标准等。
1.4.2清孔过程的监理清孔的目的主要是清除孔底的沉渣,让孔底的沉渣厚度、孔壁泥垢厚度和循环液中含砂量与设计要求和质量相符合。通常针对摩擦桩当孔壁比较容易坍塌的时候,其需要在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沉渣的厚度不大于30cm;当孔壁不容易坍塌的时候,不大于20cm;针对柱桩,需要在射风或射水前,沉渣的厚度不大于5cm。在清孔的时候,通常可使用反循环旋转机、正循环旋转钻机、抽渣筒及真空吸泥机等清孔。清孔的时候,首先要把钻头提离孔底80~100mm的距离,使用换浆稀释法清孔,将钻孔内悬浮的较多钻渣泥浆更换出去,直到与要求相符合为止。在清孔的过程中,出水管应当适时跟进,确保沉渣面和出水管底口的距离为300mm到400mm,清孔结束之后仍然要维持孔内水位,避免塌孔。
2新时期工程监理的对策
2.1规范化管理目前,我国的施工监理依然停留在对施工进度和质量的监控,对于其他方面的监督都做得不到位。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队、监理队和业主三方要及时沟通,避免拖延工期现象的发生,监理人员要协调好双方的利益关系,做好记录。企业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按照标准化管理来进行工作,管理监理部门。对于不保质保量完成自己工作的监理人员要严惩。
2.2明确施工质量监督与管理的责任明确责任制度对于工作的进行至关重要,保证施工质量满足客户的要求和合同的规定,需要有效整改发挥监理工作的重大作用。新时期政府部门也应该投入进来,发挥社会舆论和督导作用,为建立健全一个良好的有效的公平的施工监理制度做出应有的贡献。合理规范市场秩序和企业的行为,公平公正的开展招标投标工作以及监理工作,从根本上避免豆腐渣等不负责任的工程的出现。
2.3严格监理资质管理新时期监理单位必须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只有监理单位改组为各自独立的法人实体,这样真正的监理行业才能得以形成。严格监理单位的资质管理,是保证市场良好秩序的重要措施。监理单位资格管理的法规应尽早修订与颁布。
2.4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就是指对已经完工了的工程进行比较系统的质量检验,并且有效确认其是否符合相关的设计标准,才可交付使用。工程的验收工作是整体项目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可对前面存在的所有工程质量问题进行最终的补救。一方面就可以减少其中出现的工程质量隐患,另一方面也能够便于出现相应的工程质量问题之时进行详细的原因分析。依照相关的设计要求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工作,可有效地保证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通过工程的事后验收工作就可以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质量问题,假如真的发现了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相关的监理工程师或相关的监理人员就应及时下发其工程的暂停令,并且根据有关规定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并且要求相应施工单位进行停业、整改。
2.5提高监理队伍的素质和监理能力新时期监理单位不但要配备工程技术人才,而且还应该配备和培训经济管理和合同管理方面的人才。监理单位要注意监理人员配备和搞好自身培训,要大力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政府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关,对不符合监理资质标准的不能审批,对固定人员少于60%和建制不独立的,不应再批准为监理单位。
0引言
房屋建筑是人们休息、居住、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为房屋事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对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要求施工单位不断创新施工理念和施工方式,积极引进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设备、施工工艺,从而建造出高质量、高品质的房屋建筑工程。利用工程监理,可有效保证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从而提升房屋建筑总体质量和安全等级。基于此,开展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现场质量管理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1工程概述
某房屋建筑工程,共16层,地下1层,为弱配电室,总建筑面积为4200㎡,整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对施工质量、安全等级、使用年限等有较高的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除采用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之外,也加强了工程监理作用的发挥,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值得同类工程大力借鉴和参考。
2当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现场质量管理发展现状
虽然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强了工程监理在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但受到技术、管理水平有限的限制,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很多情况下,房屋建筑的质量管理大多由施工单位来负责,但他们并不会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来开展监理工作,甚至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细节性的错误,从而延误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也不利于施工质量的提升【1】。在具体施工中,普遍存在不重视工程监理工作的问题,工程监理对自身的职责认识比较模糊,无法保证房屋建筑工程后期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无形中就增加了施工成本,使得大量资源被无故浪费。
3提升程监理现场质量管理水平的措施
3.1对施工原材料的质量严格控制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对质量的要求比较高,而原材料质量是否达标,直接决定了总体施工质量,因此,现场工程监理师必须全面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而且是要充分分析和考量房屋建筑的功能、基本内容、项目监理方案等内容。并积极参与到施工图纸设计、施工方案编制、现场施工管理中来。在房屋建筑施工前期准备环节,工程监理要结合施工建设单位提供成本预算方案和台账目录,明确施工材料的质量、数量、规格、型号、性能、尺寸等参数,为后期施工材料的检验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此外,还要对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的存放和使用进行全面管理,严禁随意堆放,营造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施工材料的质量对房屋建筑的总体质量和结构稳定性等方面有很大影响,因此,工程监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入手:第一,按照施工进度计划,拟定施工材料汇总表格,从而更加清楚直观的掌握各类施工材料的施工情况和储备情况。第二,进一步提升对原材料质量和性能的审查力度,包括原材料出厂合格证、组成成分、性能等,如果发现原材料质量不达标,严禁进入施工现场,进行返厂处理。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第三,工程监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加强工程监理现场工作的责任心,端正工作态度,将监理规范和标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2】。第四,如果怀疑原材料质量存在问题,则要借助专业的检测仪器和设备进行全面系统检测,达到要求后才能使用。严禁使用质量不达标的原材料,从根本上保证房屋建筑施工质量。
3.2逐步完成工程放线测量作业水平
在具体施工之前,要派遣专业人员进行放线测量,保证放线测量的精度和准确,为后期施工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否则不利于施工质量的提升,甚至会影响后期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大量工程实例表明,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放线测量数据是否真实、来源是否可靠,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重大影响。因此,在施工现场,监理人员必须对放线测量工作进行跟进,要求他们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进行,以保证测量数据的精确性【3】。
3.3严格履行房屋建筑工程标准规范
为保证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工程监理方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必须严格遵循施工规范设计图纸中的各项标准规范。工程设计图纸是否完整、规范,直接决定了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也体现了房屋建筑工程的专业水准及职业素养。因此,作为一名专业的工程监理师,必须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进行深入剖析,掌握每个细节工作,并制定紧急预案处理方案,一旦发生应急问题和事故,立即启动预警方案,降低损失,促使后续各道工序可以正常有序的运转。
3.4严格控制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缺陷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包括:混凝土振捣不充分、发生结构裂缝和应力裂缝、没有严格落实地下室防渗工作等,一旦发生这些质量缺陷,不但会影响施工单位的信誉和竞争力,而且会对房屋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造成影响。因此,在具体施工建设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方等要相互沟通配合,相互探讨制定质量控制测量,并加对房屋建筑工程的验收投入力度【4】。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必须及时上报,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众所周知,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比较多,而且每道工序之间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涉及施工技术选择、施工材料使用、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多个参见工种相互配合等多方面工作。这就提升了监理工作的难度,所以,施工现场监理工程师,必须严格监理规范和相关条例全面系统的开展监理工作,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指出,要求施工方立即整改,并全面强化自身的职责,对房屋施工采取合理的监督管理策略,促使各道得以顺利开展。
3.5积极开展质量测评
同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市场改革还处于初期阶段,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对于工程质量监理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工程监理现场质量缺乏原则性,不具备管理规范。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高度重视书面资料,没有落实实质性的监理工作,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现存的工程监理质量管理工作,也大多仅流于强制性规范的终端检测要求,并没有发挥出过程性、工序监督重要性。
1.2管理信息不流通
建筑工程中,监理现场质量管理中,质量监理信息保持不健全,同时,由于其信息渠道不流畅,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质量负责流程与主体形态发生不一致,严重阻碍建筑质量监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1.3缺乏安全管理
建筑单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意识不足,并不全面了解施工现场场地情况、设备、条件等,安全管理仅限于安全问题解决,安全防范不到位。例如,建筑施工具有动态性,施工工序、材料发生变化,安全控制不能面面俱到,且不同施工工艺对安全管理具有不同需求,管理难度增加。此外,施工应急管理不足,由于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特点,应急管理的不足将降低事故处理能力,人员抢救、工程恢复延迟。例如,施工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应急处理组织,应急培训、演习缺失,在面对具体突发事故时,应急管理工作混乱,管理效率较低。
2建筑工程监理现场的质量管理途径
2.1了解施工进度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在进行监理质量管理工作时,对于监理人员,要在施工中经常到现场实施质量抽查与监测,及时的了解施工进度,注意观察潜在质量隐患问题。针对那些相对隐蔽的建筑施工,可以根据承包商报送隐蔽工程,监理人员强化监督,同时,还应该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工序监督,注重事前、事中监督以确保施工质量。对建筑工程中的关键部位与关键工序,安排旁站监理的检测手段,特别是在建筑中的基坑开挖施工、基坑支护施工、防水工程以及混凝土浇筑养护施工中,能够应用旁站监理措施,避免发生偷工减料,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对于施工单位,可以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建立现场对施工单位“三检制”;并建立质量分析会,协调解决施工问题。
2.2及时抽样监测
(1)开工前的监测。
在建筑工程开工前,工程管理监理现场治理管理中,工作人员就必须深入了解监理项目基本情况与参数,掌握全局,可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解决质量问题。并且施工前,监理人员需要对各种材料进行试验,确保施工材料具备质量报告,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并可设置专人负责材料抽样,可以根据《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与管理规程》进行试验检验,只有合格后才可以使用。按照委托监理合同约定以及工程质量管理文件,根据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四个原则,确保建筑档案的质量目标,并采用平行检验以及取样抽检的方法,验收材料;同时,没有经过监理人员验收,以及验收不合格工程材料,不得将其应用到建筑工程中,应该将不合格材料撤出现场。
(2)施工中的监测。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监理人员,应该及时对工程中的放线与高程进行抽样控制、调查,避免测量误差。对于每个监理人员,应该强化质量预控,做好事前控制。可依据现行的政策、法规进行监督检查。在监理中,可以根据住建部相关部门“关于印发《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的通知”,对涉及结构安全建筑施工的检测范围、数量以及程序,按照具体规定,进行见证取样,确保见证取样与送检比例不低于取样数量的30%。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并可以随时抽查一些建筑施工项目,对于发现施工质量不合格时,不准施工进入下道工序,并上报检测并重新返工,以确保建筑工程监理现场施工安全。
(3)施工后的监测。
对建筑工程进度、质量以及施工安全、经验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总结,预测后期建筑工程情况,分析监测其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从根本上施工中的质量隐患。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评估,给出建筑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做好建筑竣工验收期的质量监理工作,只有在自检合格,才可以把建筑工程的有关验收资料,将其汇总形成施工自检报告。在建筑工程施工监理中,可以根据建筑监理现场中不同试验检测内容,应用合适监理方法,加强监理资料档案管理,随时汇报质量情况。对于监理机构见证人员,确保其具备建筑施工试验知识,并具备见证取样证件,提升其专业性。对建筑进行施工试验,竣工抽样试验,由第三方单位完成检测报告,确保其具有法定资质,保障建筑施工检测程序、方法以及数据的规范性与有效性,提供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数据支持。
2.3做好现场安全监督
监控施工现场突发事件,监测对象包括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危险源、应对过程等,组件应急小组,并在突发事故发生时,及时与医院、救援部门联系,先对人员就救治,确保人员安全,然后处理施工现场,查找事故原因,与多部门沟通,追求有关部门责任,制定施工改进措施及施工恢复计划。在现场安全防护方面,应严格按照安全管理规定使用安全帽、安全带、脚手架,配置齐全的安全防护装置,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机械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并严禁机械带病运转,同时,做好配电、设备安全标准工作。例如,遵守安全用电规范,做好电动机械漏电保护措施。并专门的工具箱收纳高空作业设备、工具,严禁施工时向下投掷物件,在钢丝绳机械使用中,严禁用手套接触运转中的钢丝绳,在钢丝绳拖主梁时,人员远离钢丝绳。此外,在存在火灾隐患的工程施工中,设置消防车道,并确保消防水管直径大于100mm。又如:舌质红安全宣传设施,如黑板板、违章警告栏、警示牌等,及时通报批评违章人员,强化安全意识。同时,在此基础上,优化施工现场平面布局,合理选择办公区、生活区,确保办公区、生活区与作业局区保持安全距离,并避免在垃圾站、有害场所附近设置食堂,且将集体宿舍设置在施工地意外,避免因建筑不安对人员造成伤害。
建筑装饰论文参考文献:
[1].冯兴国.探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环保节能设计[J].门窗.2012(05)
[2].胡素艳.建筑节能与节能门窗推广措施[J].辽宁建材.2011(03)
[3].郑博;杨杨.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
[4]李文雅建筑装饰中的绿色节能理念分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12)
[5]陈秀英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与节能的探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1)
建筑装饰论文参考文献:
[1]冯任军.现代建筑中的传统装饰手法[J].文艺研究,2009,(10).
[2]赵志文.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8).
[3]彭璐.浅谈建筑装饰设计从传统到现代的传承[J].科技信息,2009,(36).
[4]冯任军.现代建筑中的传统装饰手法[J].文艺研究,2009,(10).
[5]刘毅.浅谈“四节一环保”理念在建筑装饰工程中的有效应用[J].科技资讯,2015,(16)
[6]龙源,李瑄,李怀玉.对重庆地区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技术路线的探讨[J].重庆建筑,2013,(02)
建筑装饰论文参考文献:
[1]程立峰.小议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的关系[J].民营科技,2007(09).
[2]汤玉峰.浅议建筑装饰设计中的文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7).
[3]王涛.当前我国建筑设计民族传统的传承及问题[J].华中建筑,2011(07).
[4]糜莹.浅谈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的相关问题[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10).
(2)有些监理单位的监理人员专业能力较低;
(3)建筑监理人员在监理的过程中存在违规等情况。总体来讲,建筑节能施工的监理工作必须要根据建筑设计图纸来进行,但同时又不能一味地被建筑图纸束缚,需要充分地发挥出监理的主动性。
2在建筑节能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的主要工作
在建筑节能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切实履行监理职责,严格按照建筑节能条例及管理规定、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节能标准及施工图设计文件等开展工作,从施工准备环节、施工环节及竣工环节入手,做好建筑节能质量控制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确保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合格,从而确保整个单位工程质量合格。具体如下:
2.1建筑施工准备工作
在节能建筑的施工准备阶段,作为建筑监理单位来讲主要需要通过以下对施工的准备工作进行严格管控。
2.1.1作为节能建筑的施工监理单位,其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节能建筑施工方的施工资质进行审查,以确保施工单位有能力满足甲方的要求,同时可以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
2.1.2作为节能建筑的施工监理单位,需要对节能建筑项目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且对设计图纸进行评审,并且还要依据施工的图纸进行审查;并且作为建筑监理单位来讲,需要对实际的建筑施工队伍提出明确的要求,在施工前期避免由于施工单位雇佣非专业的劳务人员对整个工程产生不良的影响。
2.2施工环节
2.2.1对原材料及施工设施设备的进场严格把关。对所有原材料及设施设备的规格、品种及质量等各方面内容严格审核,以保证其能满足节能的目标。材料及设施设备在进场前,需接受检测机构的检测,并要求出具检验报告。
2.2.2规范节能工程项目验收工作。建筑节能监理方应根据建筑施工方的节能施工方案及验收质量准则对项目进行验收。
2.3节能建筑的竣工环节
对于工程的施工验收工作来讲,是由很多有序的步骤所组成的,当项目建设完成以后,由总监理工程师带队,对各建设工程进行验收以及审核,并且在进行项目验收的过程中要求节能建筑的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员都要参加,并且对建筑的建设质量进行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同时还需要注意在进行项目验收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填写节能建筑的验收报告。对于建筑监理人员来讲,还需要认真地做好建筑节能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工作,同时将施工过程中的资料、文件进行分类整理,并且为今后的建筑监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负责落实环保部门的环保要求及环保措施,加强环境管理,防止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应有的破坏。
很多建筑企业的管理工作未能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正常的开展,企业的管理要考虑企业的运行成本、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安全教育,然而在这些项目的实际运作中,却存在一定的缺陷,很多都与国家的管理体制不相匹配。没有做到管理到位、有责必究,安全责任制和施工责任制没有得到好的落实。导致企业发展没有长远目标。
2工程监理程度不够
做好工程监理工作,是建筑企业完成好某一项目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目前,很多建筑企业聘请的监理人员学历普遍比较低、资历低,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很大一部分都没有达到工作要求。监理技术员或者是监理工程师一定要全程跟踪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将标准和施工图纸执行到位,但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监理人员很难做到这些。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工程都成了豆腐渣工程。影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浪费了国家的能源,损失了国家的财产。
3工程项目管理权责脱节
我国部分施工企业的分配、用人、劳资制度改革滞后,常常存在有责无权、权责脱节等现象。传统的计划分配形式使得责权利没有统一性的机制,责任和利益不对等。这是建筑管理常见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4施工机械、材料质量不合格
一些建筑商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在原料的采购上随意的降低采购标准,完全不顾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将一些不合格的原材料应用到建筑项目中去。同时,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一些合格的原材料也不能够合理的使用,很大程度地影响到了工程质量。很多建筑企业在对建筑机械的使用上不能够严格把关,引进了一些陈旧和淘汰的施工机械,甚至一些新的先进的施工机械都不能合理有效的使用,更做不到及时的检查和维修,严重的影响了施工进度和质量。
二建筑管理的相关措施
1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众所周知,安全工作一直受到国家和企事业单位高度重视,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直接与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相挂钩。但是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企业亟待解决的一项工作内容。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要从基础抓起,每个施工环节都要监督到位,施工前,一定要排除各种安全隐患,施工人员要做好防护措施,包括劳动保护用品的佩戴、安全教育工作的培训一定要落实到位,安全员或者是安全工程师一定要亲临现场。
2制定合同管理制度
建筑企业的要有自己的法律专员、合同专职管理者,在进行某一项目的施工前,建筑企业要与项目使用者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合同所规定的内容一定要体现双方的合法权益,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签订,施工方一定要派专人进行合同的管理工作,并严格按照合同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施工。同时要将项目所签订的事项报请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核。
3培养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
工程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我国工程建设人员多为普通农民工,缺乏基本的知识培训。多数的工程建设单位没有对新招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职业培训,导致技术人员和工人都不懂得施工现场的基本常识,这给施工质量控制造成了许多的麻烦。倘若要提高施工的质量,就要严格的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做好工程职业素质培养,才能让现场施工人员基本了解施工中的状况,快速处理,杜绝隐患。
4开展环保施工
现在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的严重,一定要按照国家环保法的规定进行施工,尽管选择环保型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严控施工机械、材料的质量
施工时做好材料的选择、进场验收、保管和周转材料方面的工作。材料根据自身的品种、型号分区的堆放,设置标识和编号,建立台账。根据施工的流水段,划分好材料的计划用量,实施分批进场,避免积压周转材料造成经济损失。及时清理用完的材料,并加以归类,去除多余的材料。根据施工工艺选定施工机械,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布设。购买的机械要选择经济实用型,注重运行的质量。使用大型机械,要注意安排操作人员定期检查并填写资料表。
学习并研究一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同时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将对我们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教材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建构主义简介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
1、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
同化(assimilation)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由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顺应(accommodation)是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当学习者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
平衡(equilibration)是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2、建构主义的发展历史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J.Piaget)、科恩伯格(O.Kern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卡茨(D.Katz)、维果斯基(Vogotsgy)。
皮亚杰(J.Piaget)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在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的基础上,科恩伯格(O.Kernberg)对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R.J.sternberg)和卡茨(D.Katz)等人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Vogotsgy)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维果斯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维果斯基区分了个体发展的两种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即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关于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2、关于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也叫“内部协商”与“社会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争辩什么是正确的;相互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
建构主义所蕴涵的教学思想主要反映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等6个方面。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2)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是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叫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2)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因此,学习,不是象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那样。
(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4)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相互交替,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1)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
(2)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
(3)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的不可避免,学习者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经常是千差万别的。其实,在学生的共同体中,这些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现象资源。建构主义虽然非常重视个体的自我发展,但是他也不否认外部引导,亦即教师的影响作用。
4.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
(1)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他们不仅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激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多重观点,这显然是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宗旨紧密相吻合的。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教师必须保证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保持平衡。教师必须提供学生元认知工具和心理测量工具,培养学生评判性的认知加工策略,以及自己建构知识和理解的心理模式。教师应认识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过程。
(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3)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建构主义要求学生面对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并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因而,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加工策略,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比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教师应当注意使机会永远处于维果斯基提出的“学生最近发展区”,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辅导。
学生要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善于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联系和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它最好的效果是与协商过程结合起来。
5.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
(2)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协作在一定的意义上是协商的意识。协商主要有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反复商量什么是比较合理的;相互协商是指学习小组内部之间的商榷、讨论和辩论。
(3)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比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的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4)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6.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
(1)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的学习中。
(2)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
(3)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的特征。就是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日常的活动或实践整合多重的内容或技能。
(4)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从事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
(5)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教师应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6)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
(7)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的观点。
(8)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四、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⒈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Instruction)
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支架原本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在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教学方式:儿童被看作是一座建筑,儿童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着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儿童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建造新的能力。支架式教学是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维果斯基认为,在测定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支架教学中的“支架”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支架作用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⒉抛锚式教学(AnchoredInstruction)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
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⒊随机进入教学(RandomAccessInstruction)
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为克服这方面的弊病,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显然,学习者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将能达到对该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这种多次进入,绝不是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是为巩固一般的知识、技能而实施的简单重复。这里的每次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都有不同的问题侧重点。因此多次进入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
随机进入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
(2)随机进入学习--取决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而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不同侧面特性相关联的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
(3)思维发展训练--由于随机进入学习的内容通常比较复杂,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涉及许多方面,因此在这类学习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社会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作出反映。
(5)学习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五、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
1.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近年来,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力图建立一套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尽管这种理论体系的建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并非短期内能够完成。但是其基本思想及主要原则已日渐明朗,并已开始实际应用于指导基于多媒体和Internet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使用的教学设计原则如下: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即和自身争辩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然后再相互协商(即对当前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4)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学习应当被促进和支持而不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支配;学习环境则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在建筑设计中,要求设计者将自然环境因素充分考虑到其中。只有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人类社会才能在和谐中发展。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收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任何一项工作都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生态建筑设计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和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大自然的朋友,建筑工程不能对自然产生破坏。
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自然同建筑的完美结合
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有限的自然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这种充分的利用并不是说去对自然资源进行一味的索取。指的是在具体的建筑工程的设计中,要对建筑场地内的空间资源等因素进行有效利用,可以将其作为建筑的一个部分。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要进行一定的规划和设计,在此过程中就要对地上资源和地下资源都有所考虑,将自然合理地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同时设计师要对建筑的节能减排功能做到一定的认识,以便在施工中有所注意,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到建筑和自然地完美结合。
3、认真考虑相应生态环境地域特点
建筑工程必将对一定的土地资源进行一定的利用,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等因素进行有效的掌握,对其能源分布和文化特点进行调查。在具体的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对这些因素产生破坏,才能在总体上实现建筑和环境的完美统一。
二、生态建筑设计理论应用于建筑设计
1、通过科技手段解决生态问题
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找出影响生态平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在通常情况下,一些先进的技术会被广泛的应用。一般来说,对于建筑材料技术和物理技术方面来说,可以将自然界的风能和太阳能等无污染的能源资源进行有效地转化,成为人们常用的资源。同时还要将新能源和施工技术和施工手段等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达到生态建筑理论的要求目标。
2、进行因地制宜的建筑设计
第一,保障施工质量。建筑工程监理人员最基本的职责是控制施工质量,并对项目进程进行评价和调整,主要内容涉及全局控制、协调合作关系、审查方案和工程验收四项内容。全局控制需要有执行效果强、详细的监理规划和细则;审查方案是针对开工条件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设计方案合理性进行的审查,包括承包商资质条件等内容;而在验收工程工作中,监理人员以施工合同和技术标准为基本把关和验收工程各关键部位和隐蔽性工程,客观行使质量验收权。第二,控制建筑施工进度。监理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进程进行跟踪,根据内部要求的多变因素,以及业主方资金投入、建筑市场材料价格、自然天气和建筑施工法律法规等可变因素相应的调整,平衡建筑施工各项内容进度,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完成。第三,协调工程参建方关系。参与建筑工程的人员多,会涉及到不同的利益组织,监理人员工作之一就是协调多方利益关系,以及妥善处理施工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正确解决问题,配合相关部门调查,从而保证施工现场工作人员人身安全,促使建筑施工稳定、协调进行。第四,控制建筑工程投资。建筑工程投资内容成本费用和造价,监理人员对工程造价评估、费用跟踪和调整需要贯穿于施工投资整个过程中,保证建筑工程进行,还要达到“绿色施工”目标,高效益控制投资成本,这也是间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路径。第五,管理工程建设资料。根据工程规模不同,建筑工程建设设计施工设计图纸、资金流和各方协议等资料,监理人员应该妥善保管资料,明确建筑施工各方义务和责任,通过这些信息资料,相应的调整建设细节。
1.2监理工作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经济利益主要涉及施工方、使用者和开发商,监理工作职责就是保证工程施工结果满足各方利益,业主方完成预期施工目标,提升企业效益;施工方顺利完成建设,确保自身利益;使用者获得高质量建筑,满足居住要求。监理工作贯穿于建筑工程各个环节中,是工程建设基础性管理工作,需要高度重视。
2建筑工程监理控制措施
2.1整体提高监理人员素质
监理单位在确保工作精准度的同时,还要提高业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获得业主方信赖,提高行业信誉和地位,才是监理单位积极作用的体现。提高监理人员素质水平,是企业获得良性发展始终是要依靠人才,选拔出管理和技术兼得的复合型人才,是行业顺利发展的基础。对此,国家着力培养和管理专业性强、高素质人才,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建筑行业提供更多的储备管理人才,促进整个行业发展。另一方面,我国政府直接对建立人员进行垂直管理,对人才流动和市场培养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但由非政府机构进行管理,就会避免主体在责任缺失问题,或者采用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结合方式进行管理,对监理行业发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2.2妥善处理利益关系
建筑工程业主和监理单位的关系本质是平等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实属合同关系,同时也是责任授权和被授权、委托和被委托关系。监理工作合同一旦具有法律效力,就代表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合同一旦生成,未经双方同意或协议,单方不可随意撤销或修改。监理单位在形式合同中的权利过程中,其工作应该是独立进行的,业主或者是施工单位是完全干涉的。而监理制度作为建设管理的基本制度,需要与时俱进的完善和深化,强化监理工作重要性,切实提高监理工作地位和影响力,使监理行业走出瓶颈,促进健康的、健全的监理环境。
2.3安全控制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会使用辅机械设备。因此,建筑施工中辅机械设备检查和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塔吊,由于其零部件多,安装危险系数高,监理难度会相对较大,故监理工作应围绕塔吊安装周期、正常运行安全。除此之外,施工现场的施工电梯也需要实施监理工作,重点检查提升机钢丝绳安全度,如果发现部件老化或损坏,应该要求施工方及时更换,吊篮处于工作最低位置时,也要确保三圈以上钢丝绳,做到小事也安全。
2.4优化经营结构优化和转换
建立经营机制和结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本质要求,监理单位明确企业经营地位,才能促使自身成为市场独立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合理选择工作内容。另外,监理单位需要根据自身实力和硬性要求选择全程或者是部分监理,在不断提升竞争力过程中,选择面再逐渐扩大。重视培养和引进咨询服务人才和风险控制性管理人才也会非常必要的,从而更新监理保险制度,对合理转移责任风险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5工程竣工的监理控制
监理工作的最后一项环节是验收工程,确定施工质量,并通过审核信息进行竣工验收评估报告和档案记录,并在竣工报告中签署监理工作的评估意见,附带一份完整、全套质量评估验收报告,这也是建筑使用的证明文件。承包商在对工程质量验收报告内容进行整改之后,监理单位应进行部分的、二次审核,做好验收结束准备,完成监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