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6 16:05: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

篇1

本项调查以各类学校在岗班主任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倦怠量表》[1]和典型访谈法进行。调查问卷共有15题,根据对他人、对自己、对事分为“去人性化”“身心疲惫”“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答题采用五点计分制,从“总是如此”到“从未如此”分别赋予5到1分,反向题转值后计分。所得的分数愈高,表明工作倦怠感愈强。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439份,收回有效问卷406份。调查的班主任中,农村(县城以下)班主任149名,中心城区班主任257名;小学班主任230名,初中班主任122名,高中班主任54名;男性班主任103名,女性班主任303名。问卷回收后,使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班主任工作倦怠的总体状况

从班主任工作自身来看,工作倦怠总体平均分为33.61分,低于理论平均值45分(3分×15题=45分),班主任所体认的工作倦怠感并不强烈,见表1。

上述调查结果为何与一线班主任教师所反映的工作状态存在较大差距呢?我们进一步来分析各维度的具体内容,关注得分率超过3分的题项。“和学生密切接触一天后,感到筋疲力尽”,该题项平均得分为3.62分。班主任每天在校和学生一起学习生活的时间超过8小时,并且教学任务、安全责任与班级事务聚合在一起,每时每刻都不轻松。“在校外休息时间,为学生(家长)服务,感到精神紧绷”,该题项平均得分为3.24分。正是因为工作负荷重且长期累积,班主任抱怨“工作压力大、付出与报酬不相称”。同时,班主任工作需要接受公众评价,在学校领导和同事的“负面评价”下,班主任会在不同场合表达自己不愿意继续担任此工作的想法,以宣泄负面情绪。

那么,在重压之下,班主任为何没有陷入“崩溃、耗竭、麻木”状态呢?研究发现,班主任工作能给予个体积极的、肯定的情绪情感体验以及专业发展平台。在关于成就感的调查中,该维度的四个项目均为反向题,持肯定回答(选择“经常如此”和“总是如此”)的比例均在80%以上,充分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通过班主任工作磨炼,能够从中获得经验、体悟及愉悦、幸福。细化条目,“我能很有效地处理班级学生所发生的各种问题”,该题项未转值前的平均得分为3.46分;“我的班主任工作对班级学生起到了较大的正面影响”,该题项未转值前的平均得分为3.69分。这表明班主任工作虽然教师付出很多,但同时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机会。教师只有在与学生紧密的交互作用中才能读懂学生,在“忙”中找到“做”的方法,在各种教育情景中积淀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而且,在中小学坐班制的框架下,教师担任班主任不仅能获得相应待遇、晋升条件,还能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学校环境中取得优势地位。

本次调查中,倦怠程度最为轻微的是“去人性化”,表明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态度是积极的,“带着感情和责任去干好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班主任的精神面貌与工作状态。“我对学生的未来并不关心,只要现在不出大事故就行”,该题项平均得分为1.21分;“对于一些学生,我根本不在乎他们中发生的任何事情”,该题项平均得分为1.42分。许多班主任谈到“虽然心情很郁闷、憋屈,但一看到学生取得点滴进步,就把烦恼抛之脑后了”“想到班上的学生,还真不舍得放弃班主任工作”。由此可以看出,班主任所持的学生观、发展观是科学的。

(二)不同班主任群体工作倦怠的差异

1.从性别来看,男性班主任与女性班主任在工作倦怠总体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去人性化”维度上,男性班主任显著高于女性,见表2。调查发现,女性班主任比男性班主任在言语表达、情感细腻、亲和力方面有明显优势,她们更愿意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深度交流,为学生投入更多情感。

2.从年龄来看,近90%的班主任集中于26~45岁,不同年龄段的班主任工作倦怠感有显著差异:31~35岁班主任工作倦怠感较其他群体高,36~40岁班主任疲惫状态最严重。见表3。这主要是因为,31~40岁这个年龄段的班主任,事业发展处于关键期,而身体、精力状况明显下降,养育子女负担重,容易陷入疲惫松懈状态。

3.从学历来看,不同学历班主任除在成就感方面差异不显著外,在身心疲惫、去人性化等维度都存在显著差异,学历愈高倦怠感愈强,见表4。分析可知,班主任工作实践性强,岗位所要求的自身修养与专业能力是在与学生双向互动中反复磨炼形成的,而学历高的班主任更愿意从学科方向发展,这样学历高的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上优秀,就需要付出更多。

4.从任教学科来看,担任主课(中考、高考学科)教学任务的班主任与担任副课(非中考、高考学科)教学任务的班主任在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担任主课教学任务的班主任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虽然繁重,但是高密度的学科教学能够增进师生的了解与联系,有利于赢得学生与家长的信任与支持。而担任副课教学任务的班主任拥有更多时间与精力研究学生,有利于履行好班主任的各项职责与任务。两类班主任工作各有优势,任教学科并非影响班主任工作状态的根本因素。

5.从任教学段来看,初中班主任在成就感低落、去人性化维度及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小学、高中班主任。见表5。小学阶段学生学业负担较小,班主任主要关注学生行为表现及校内安全。高中学生心智发展较成熟,升学考试压力大,班主任主要任务是学法指导与成长引导。而初中生刚刚步入青春期,自我同一性混乱,发展需求多元化,师生关系不稳定。而且,初中生第一次面临甄别选拔性考试,家长期望普遍较高。因此,初中班主任需要承担学生管理、情绪疏导、学业成绩提升、帮助学生应对考试等繁重的任务,倦怠水平较高。不难发现,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愈统一、发展重点愈明晰,愈能促进班主任以积极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6.从区域来看,城区班主任总体倦怠程度高于农村班主任,尤其在身心疲惫与成就感低落两个维度上差异更为明显。通过访谈了解到,城区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大,对班主任工作要求高,评价与监督也更为全面。而且,城区班主任面对关于金钱利益、专业定向、家庭照料等方面的价值冲突更为频繁与激烈。再者,城区学校之间、师师之间专业竞争相对于农村更为激烈,班主任所需应对的人际压力更大一些。

7.从担任班主任的时间来看,班主任龄对班主任工作倦怠是有影响的。我们可将班主任龄划分为1~6年、7~12年、13~18年、19年及以上四个阶段。随着班主任龄的增加,班主任对身心疲惫、去人性化的感受会先增加再减少,但变化范围均处于中度倦怠水平;在成就感低落维度上会逐渐减少。见图1。

进一步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四个阶段中班主任在去人性化、身心疲惫维度得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变化模式为渐变式,说明班主任工作所需的劳动付出与教师的情感投入基本恒定,与班主任工作经验无关。在成就感低落维度,不同班主任龄的得分差异显著(F=10.719,p=0.001),说明班主任龄愈长,成就感愈强。

8.从任教年级来看,起始年级班主任与非起始年级班主任在总分上无显著差异;毕业年级班主任与非毕业年级班主任相比,在总分(t=2.085,p=0.038)及成就感低落维度(t=2.689,p=0.007)的差异达到显著,毕业年级班主任具有较高的成就感,总体倦怠程度也轻微一些。

9.从职称来看,本研究分别按照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两个类别进行比较,不同职称的班主任在总分、身心疲惫、去人性化、低成就感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这说明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并非完全出于评职的考量。

三、讨论与建议

(一)引导教师全面而理性地把握班主任工作,推行全员育德

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观与教育观深刻影响班主任的工作状态与育人质量,每名教师均会结合自身利益、伦理操守、法规依据、同事比较等多种标准解释和评判班主任工作,由此形成的班主任观决定了教师从事班主任的真实意愿与投入程度。因此,学校要做好教师关于班主任工作的养成教育,引导教师从多视角、多维度探究班主任工作的内涵、性质、特点与意义,进而厘清班主任工作同自身工作与生活的联系。这一方面需要以相关政策和配套制度为保障,明确班主任的工作量、待遇与权利,充分肯定班主任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另一方面,亟须拉近班主任工作同全体教师的距离,让育人工作同每位教职员工每天的工作联系起来。实践表明,缓解班主任身心疲惫状况最根本的途径是全员育德。这其中以德育导师制、副班主任制、班级打包制[2]最具代表,改变了基于单一班主任形制下的学校德育体系。此外,建立全体教师的德育绩效档案,跟踪评价、动态考核教师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学习与表现,确保教师以正确的态度、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

(二)加强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建设,促进每一名班主任自我实现

调查发现,帮助班主任走上专业成长的道路,是克服倦怠、保持工作热情的关键。为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引导。第一,帮助教师追寻班主任工作的真正价值。目前,衡量班主任专业化水平,主要通过班会课、班主任技能、德育类论文等指标。它们能够反映德育工作者的基本能力与素养,但并不能代表班主任工作的精神内核。班主任工作的价值在于实现学生和教师更好地发展。一方面,学生的成长能给予班主任激励与肯定;另一方面,班主任工作提供教师“亲生”平台,给予教师由“经师”转化为“人师”的契机。每名班主任在努力成为学生人生导师的同时,自身在个人素养、实践性知识、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均会获得独特的感悟与提升。教师只有练好“内功”,才能在工作与生活中,有所追求,有所取舍,使自身的专业品性得以提炼与升华。第二,关注每名班主任的专业发展阶段,分类提升。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大多具有较为成功的成长与工作经历,学校需要因势利导,使每名班主任都能获得持续的成功经验。对于资深班主任让其发挥“领头羊”的作用,鼓励其对班主任工作积极创新;对于成长中的班主任,在理念上正确导航。在专业素养培养方面,找准增长点,通过专家对话、场景模拟、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途径,逐步提升其能力。对于那些工作表现还未能达到学校基本要求的班主任,不能一味责难与埋怨,要找准问题的症结,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与帮助。

(三)给予班主任更多的人文关怀,逐步营造支持、合作、分享的工作氛围

班主任对待学生需要以理解、关爱、支持作为基本的情感基调,而自身却处于学校科层制管理体系中的最底层。由于事务繁多、追求效率,校长以及各中层部门对班主任的要求大多以命令、敦促、训导口吻传达,并且班主任评优要通过班主任之间的竞争来进行。长期置身此环境中,班主任之间、班主任与干群之间关系容易异化,在对话与行动中产生意义障碍。显然,班主任在情感上需要整个行政领导体系的尊重、信任、理解与支持。宽容“失误”,给予班主任参与权、知情权与话语权,以适合的方式开展“批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在工作遇到困难时得到及时的帮助,彼此之间建立起基本的情感基础,在共同活动中开展合作与分享,有效控制师师之间的人际压力向师生传递。实践中,许多学校引进了听证会制、班主任公投制,赋予一线班主任更多的自,共同研讨绩效指标、评价奖励等关系班主任切身利益的事务,逐步建立以参与式民主为主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17-0007-04

一、引言

职业倦怠(job burnout)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洛伊登伯格(Freudenberge)于1974年首次提出,指工作本身对个体的能力、精力和资源要求过度,而导致的一种崩溃、耗竭状态[1]。教师作为工作倦怠的高发群体,其倦怠现象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焦点。20世纪80年代Maslach针对专业助人行业,提出情绪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低成就感(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三维度模型,据此编订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2],经过广泛的实证研究,该理论在倦怠的结构及测量方面比较成熟。由于经济文化、教育体制的差异,在进一步的应用中,为适应我国文化背景与多样化需求,修编教师倦怠量表一直是该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分析已有研究成果[3-5],均按照学段分类对量表进行修订与完善,能够反映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因承担的教育任务不同而导致的“衰竭”状态。

班主任作为教师群体中的特殊群体,肩负着专业的教育职能,其工作是以理解关爱为情感基调的精神劳动[6]。班主任的工作状态既是教育基础,亦是工作内容,与育人效益休戚相关。但是,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班主任的心理状况堪忧。在2007年杭州市中小学班主任的调查中,仅有42%的现任班主任愿意继续留任,75%的班主任表示“因学校安排”完成班主任工作。与此结论一致,赵玉芳在2003年的研究[7]中发现中学班主任工作倦怠程度显著高于一般教师。有鉴于此,从班主任这一工作岗位本身切入,反映班主任在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等方面的特殊性,编订符合国情校情的班主任工作倦怠问卷,不仅能为班主任工作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更能适应当前班主任培训与管理的迫切需求。

二、研究方法

(一)班主任职业倦怠的界定

关于职业倦怠的定义与描述主要有临床心理、社会心理、组织行为、社会历史[8]等四类观点,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职业倦怠予以解读。为使理论概念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应依据班主任对工作倦怠的理解情况,进行整合与界定。为此,本研究选取杭州市各学段班主任培训班学员作为被试,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包括三道题目。例:“常言‘母爱无私、师爱无疆。’班主任在工作中尤其如此,对班级学生融入了太多的情感(如爱心、好恶、期许等)。正因为如此,有时,您身边的班主任或您觉得长期和学生在一起,处于极度疲劳状态。请您结合切身的感受与体验,谈谈具体表现有哪些。”问卷共发放65份,回收有效问卷63份。经过归并整理后,发现被试多从“对自己、对人、对事”三对关系中,描述自身的感受与工作状态。该结果与Maslach的三因子结构高度耦合,既全面又各有侧重。从性质与强度的角度分析,该状态一经形成,比较持久与稳固。

故本研究对班主任工作倦怠的界定为:班主任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中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一种长期性反应,包括身心疲惫、去人性化、成就感低落。身心疲惫反映个体“对自己”身心状态的感知状况,表现为个体的精力及情绪资源接近衰竭,感觉工作压力巨大、情绪紧张等;“去人性化”反映个体的人际关系状况,即对学生和身边人员(同事及家人)表现出疏远、冷漠与麻木,易怒、易烦躁;“成就感低落”反映个体“对事”的评判与态度,表现出个体在工作中有较强的挫折感,认为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班主任工作,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对社会、对学校、对他人并没有什么价值与贡献。

(二)被试

初测被试:在杭州市各学段随机选取班主任106名,发放问卷106份,收到有效问卷102份。正式施测被试:在杭州市小学、初中、高中随机抽取17所学校共448名班主任,发放问卷448份,收到有效问卷406份,男125名,女281名,与实际构成比例相近。其中,小学184名,初中120名,高中(含职校)102名。平均年龄为33.7岁。随机抽取149份作探索性因素分析,剩余257份作验证性因素分析。

(三)统计工具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及AMOS7.0统计软件进行管理与分析。主要的分析方法是差异显著性检验、相关检验、探索性及验证性因素分析。

(四)初始问卷的编制与施测

1.文献综述

以“倦怠”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文献,再以“教师倦怠、量表修编”为内容标准作进一步筛选,获得相关度较高的文章共138篇。重点研读Maslach及Pines的职业倦怠量表,以及国内关于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幼儿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的内容与条目。

2.半结构性访谈

篇3

 班主任工作计划1

 

  本学期我将继续担任六年级班主任的工作,之前几年的磨合,我已经和学生们有了很深的默契,我想我在这个学期的工作将更加的好做,因为我已经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了,我知道了自己要做的时期了,我将更加努力的工作,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的更好,我会让我自己做的更好的。

 

  一、指导思想

 

  坚持德育为首位,以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以新的教育理念为中心,大力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我班各方面的工作有新的突破。

 

  二、班级基本情况

 

  我班共有学生29人。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个别学生迷恋网吧。很多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本期工作要点

 

  1、培养班级干部:及时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给他们工作方法,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和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时,还要求他们注意班干部成员之间的合作,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尽力在同学之间树立他们的威信,创造机会,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能力。

 

  2、重视关怀教育: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体贴他们的冷暖,了解他们的心理,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使班主任工作做的更好。

 

  3、继续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要求学生时时、事事、处处注意安全。努力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4、重视文体工作:教育学生上好所有学校开设的课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文娱活动,重视各项比赛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具体教育措施

 

  1、发挥班干部作用,提高班干部工作能力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好帮手,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不仅利于教师把更多的经力投入到教学中,更利于班干部工作能力的培养。我们班级里班干部的人数很多,但我总觉得有很多事要亲自操心,觉得这样比较放心。其实我可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一个人生来不会犯错,关键是只错就改。要多给学生锻炼自己的机会,很多事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做,让他们在失败中进步。比如国旗下讲话、布置教室、出黑板报,搞班会活动等。

 

  2、加强常规教育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会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扎实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常规训练很重要。本学期常规训练的内容我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同时结合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等,使学生无论在课堂上,出操集会上,都能保持良好的纪律,得到更多的收获。

 

  3、明确学习目标

 

  俗话说:有目标才有动力。这学期我打算让学生在期初,期中等时间拟定自己在学习、行为习惯、卫生等方面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自己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避免盲目、低效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目标拟订后,要求每个学生认真切实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将集体的动力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帮助和鼓励每个人进步,使每个人都在明显而又易于承受的压力下自觉要求自己。

 

  4、重视养成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一个人的终生发展受益非浅。因此,在班级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密切配合,本学期,将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对学生进行规律性的常规训练。重点落实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5、加强潜能生管理: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施教,加强对潜能生的辅导,课堂多关注,课后勤辅导。力争他们本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6、及时了解学情: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材施教,在重点难点上下工夫,以促进全班成绩的平稳、扎实地上升。

 

  7、家教结合: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本学期,召开家长会1次,力争把所有的家长走访一次,甚至多次。

 

  在新的学期中,我会一如既往,继续努力,使班级工作再上新台阶。我相信自己会越做越好,只是现在的我还没有将学生的情况摸的很透,我还有好很多的工作要做,但是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好的,我一定会在不断的进步中得到更多的进步,我相信我会做到这一切的!

 

 班主任工作计划2

 

  一年级是孩子进入正规教育的转型过渡时期,对孩子的后续教育甚至一生都会留下深刻的痕迹。因此大家都非常重视启蒙教育,那么班主任这个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新班主任,我愿虚心学习,用我的爱心、耐心与责任心为每一个孩子撑起一片挚爱的晴空。为了让班级充满活力与创新,为了让他们得到全面发展,特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如下:

 

  一、班级基本情况:

 

  我班共有学生32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6人。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纯洁善良可爱。但是孩子年龄小,自理自制能力弱,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与学校教育是有很大不同的。为了让孩子更快的适应校园生活,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特制定了如下工作计划。

 

  二、基本工作内容:

 

  (一)搞好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和建立班集体。

 

  1、训练小学生上各门学科的课堂纪律,保证学生尽快做到自觉遵章守纪。

 

  2、训练学生的集体意识,参加各项集体活动都能做到集合快,纪律强,效果好。

 

  3、利用大课间带学生学习跳绳,踢毽子,教他们做眼保健操,保证人人动起来,并且做好。

 

  4、建立正常的卫生值日制度,通过老师手把手地教,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打扫方法。实现班级卫生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5、培养团结协作的优秀小干部群体,发挥队干部的榜样作用。

 

  (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每周一升旗的时间,训练学生尽快的排好队,听从口令。利用国旗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升国旗,唱国歌,行注目礼。

 

  2、结合生活情境,适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育学生要诚实信用,热爱班集体,主动关心帮助他人。

 

  (三)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密切与各科任课老师联系,注意教学模式的创新,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会学。

 

  3、加强对个别学习困难,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孩子的教育辅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1、对学生进行日常卫生保健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卫生意识。

 

  2、教育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4、在班级之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配合科任老师,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班风。密切注意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心理动向,进行适时教育。

 

  (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

 

  1、建立学校家庭电话互访制度。班主任留有每位学生家长的电话号码,学生每有进步或特殊情况在第一时间告知家长,使家长有“孩子就在身边”的感觉。

 

  2、通过走访和家长联系册的形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暂拟定期中考试前后完成对2位特殊学生的家访工作。争取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支持,努力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

 

班主任工作计划3

 

  一,班级组织建设

 

  1,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纪律是搞好教学的前提条件,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漫长的暑假生活使学生最初养成的一些好习惯荡然无存,因此,在新学期开学,便要狠抓纪律,并要求每位学生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纪律。

 

  2,发挥小班干部的作用

 

  班主任只有一个,不可能天天跟在学生屁股后面跑,因此,如何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是关键。在老干部已经担任了半年班级工作之后,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我在班内设置了两个周的准备表现期,两周以后进行班干部竞选,以求通过这次竞选,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学会约束自己,学会管理班级。

 

  3,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日常工作中,不断向学生灌输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思想,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力求达到通过自觉的行动,使自我得到完美的发展。

 

  二,班级教学管理

 

  1,教师要顺利的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实际中,我将努力在学生中培养竞争意识,在班内形成"你追我赶"的比学风格,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让他们在比中学,在学中比,让他们学得开心,有收获,那就是我最大的满足。

 

  2,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形成优良班风。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他们终身受益,对我而言,也是最大的收获。

 

  3,面向全体学生,顾全大局,做到抓两头,促中间,争取全员进步。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要经常鼓励,既要肯定成绩,也要不断督促,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对表现较差的学生要经常关注,及时表扬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鼓励他们跟上班级的整体步伐;中间力量尤其不能忽视,也要紧抓不放。本学期将实行"一帮一","二帮一"的学习活动,即优,差生结对子,实行学习责任小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竞争,共同进步。

 

  三,其它方面

 

  1,加强思想教育

 

  充分利用班队会,晨会,夕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每学期至少与每位学生有一次认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力争作好每位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提高认识,不断上进。

 

  2,紧抓卫生工作

 

  抓好班级卫生工作,力求责任到人。班级建立卫生值日组,建立卫生轮流制度,以小组为单位,担任一天的卫生任务。教室要一天两次清扫,每周进行一次卫生大清扫;卫生区的卫生做到天天清扫并保持清洁。班内设立卫生委员,协助班长负责。

 

班主任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路为指导,结合一年级学生个性特点,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5人。这些孩子都聪明活泼,调皮可爱,有很强的可塑性;但一年级孩子还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在本学期,我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

 

  三、主要工作及目标:

 

  作为一名新教师,接手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真是一种挑战。只有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不断的积累才能胜任这项工作。我制定班主任计划如下:

 

  1、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

 

  2、制订小干部培训计划,尽快培养一批得力助手,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培养小干部的工作能力,让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

 

  3、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才能更有效的管理好班级。所以,要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多方联系。

 

  4、重视学困生管理工作,落实他们的一对一分工帮教制度,关心他们的成绩,关注他们的成长,以心换心、热情关爱,多表扬鼓励,使他们取得进步。

 

  5、认真完成学校分配的各项任务,搞好校教导处、大队部、体育组组织的假日活动、主题教育和各项竞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四、具体工作措施:

 

  1、对于刚踏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注重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注重在班级内树立各方面的良好榜样。

 

  2、加强班干部的建设。加强班干部的能力,落实小干部的责任,并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对班级大事小事进行商讨研究,及时反馈及时处理。以此带动全体同学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

 

  3、加强班级阵地规范化建设,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设有黑板报、竞赛栏等,激励学生积极进取,促进班集体建设不断完善。同时也为良好的班风学风创造了条件。

 

  4、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多方联系,通过电访、家访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普访,使班级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配合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6、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让他们做学习的的小主人。寓教于乐,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篇4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原则,指导着全体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尤其是德育工作者,更加突出了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和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综合素质等关注和教育。而整个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如何,班主任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班主任对中小学教育实际效果的作用

班主任掌握着中小学生的日常工作,应该是熟悉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的,懂得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明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爱好特长的。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园丁”。

(一)班主任是中小学生的知“知心人”

中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都需要教师的教诲和指导,尤其是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惑时,他们能够并且最愿意求助的人就是班主任。班主任的形象逐步从过去的玻璃外的“偷窥者”转向学生的知心人,有些班主任还是学生的“知心姐姐”。主要是因为班主任工作逐步透明化,更多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前提而开展工作,班主任更多地从规范学生转为倾听学生。因此,学生愿意向班主任表达自己的想法,反映班级的问题了。

(二)班主任是中小学生的“指路人”

班主任应该向中小学生传递积极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现象,学生的家庭条件有限,在一些特长培养和兴趣爱好的发展中就会遇到经济问题,将会向班主任说明情况,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此时,班主任就是学生的倾听者和指路人。

(三)班主任是中小学生的“母版”

中小学生较为擅长模仿教师的行为,因为他们是想成为像老师一样有知识、有文化的优秀的人,他们的内心是渴望进步、存在真、善、美的。由于班主任是他们常年的陪护者,学生与班主任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最为相似。因此,班主任就是中小学生的母版。

二、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工作是随着2009年《中小学生班主任规定》的颁布而逐步走向规范化、合理化的,这一文件的公布为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借鉴,同时也对规范了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评价,促进了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提高了班主任工作地实际效果。但是,与此同时,仍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爱与责任的教育欠缺

班主任多为任课老师兼职,这样一方面能够帮助班主任了解班级情况,但是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大等问题影响了对学生的关心和引导,从而形成了对中小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而将失去和学生更多地沟通和交流,甚至有些教师对学生及其家庭情况完全不知情。这样的情境之下,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评价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校、教师的信心,对中小学生的情感造成伤害,还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积极性,最形成班主任只能强制管理班级的恶性循环的局面。

(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当今,有九成的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在几代人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备受关怀和溺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这为班主任的工作带了很大的难度。一方面,家长对班主任的托付,请求班主任关照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对中小学生的要求的执行。这两者之间存在深刻的矛盾,也是对班主任工作的考验。应对这样的情境,班主任处理得不够妥当,甚至形成不良之风。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造成学生对班主任不满;同时,学生之间的攀比之风盛行,不良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造成不良生活习惯,严重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这也是对班级管理工作造成了重大阻碍。由此,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是不合格的。

(三)价值观念的教育欠缺

中小学教师为了学生升学率和学生优秀率,十分关注学生的成绩。但是,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习惯养成,尤其是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出现了偏差。有部分教师较为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缺乏帮助和引导。班主任工作中也有这样的特点,对成绩较差或者不太遵守纪律学生的作为安排在教室的最后,并且将这一小拨学生放在一起。这样就会形成恶心循环。

三、增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实效的对策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中小学的心理发展状况为根据,以中小学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和归宿。故而,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工作细致,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与责任

班主任的爱与责任的体现不是在重大问题上,而是班级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生活中的细节对学生习惯的养成有重要作用。中小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晨读时,有个别学生有东张西望的现象,这就需要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矫正。再者,在班级卫生大扫除的过程中,有不爱劳动和表现出爱劳动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真正地去教育和引导,督促其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这些细小之处就需要班主任专心关注学生细微的变化,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组织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社会、家庭和学校都是学生生活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影响较大。有九成独生子女的班级中,每个学生渴望成为小集体的中心,从而形成了自我为中心之风。因此,班主任需要及时调整这样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同学间的和睦关系。

(三)正确评价,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班主任作为班级直接的管理者,不仅需要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要协调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首先,要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评价学生,基础是班主任自身能够正确评价学生。再者,需要要求学生能够尊重教师,努力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关注问题学生的身心健康。最终实现师生和睦的关系,融洽的班级学习氛围。

总的来说,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需要在尊重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最终实现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如何当好班主任仁[M].北京: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篇5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

0011-01

目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非常重视班主任工作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但纵观农村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及工作现状,仍有许多不容乐观的地方,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班主任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大部分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在农村学校班主任一般由主科教师兼任,他们除了课程负担外,既要时刻担心学生的安全、卫生等问题,又要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组织班级活动,负责班级日常管理,接受家长来访等。因为工作量大,班主任往往是学校里最早到校、最晚离校的人,甚至有时候遇到突发事件还会使工作压力倍增。

而现在农村小学调皮生、留守儿童较多,社会、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再加上营养餐计划实施与校点撤并等导致学校的工勤人员配备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班主任变相地成了学生的“保姆”,工作量变大,管理起来也更有难度。同时,随着农村独生子女也越来越多,很多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班主任的工作方法稍有不当,或学生稍有点事,一些家长往往不问青红皂白,就闹到学校去,找班主任兴师问罪。出于以上种种原因考虑,很多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另据有关调查显示,教师的压力居各种行业第二,仅次于警察。

二是报酬低,奖励力度不大。在我们当地,班主任津贴只有几十元,这份报酬与班主任付出和承担的责任无法相比,严重挫伤了一些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有调查表明,近30%的教师乐意当班主任,30%无所谓,近40%的教师不愿当班主任。

三是部分班主任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工作方法和工作责任心,缺乏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班主任工作大多由学校安排,其结果是有些教师不愿做,有些不会做,有些不宜做。不情愿做班主任的教师往往不会主动学习,不注重提高自己,这就制约了他们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一些偏远的乡村小学,教师们由于班主任工作事务繁多,加之积极性不高,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学习一些现代班级管理理论,他们的班主任经验多数是采取“保姆式”的管理方式,只求学生平安无事就行,对于班级管理方法和理念不去开拓创新,方法简单,甚至粗暴。

一些学校只重视班主任的使用而不重视班主任的培训,对于如何组织班主任系统地学习班级管理理论、外出考察学习等没有建立相关制度。由于学校平时只注重向班主任提要求、布置任务,而对班主任在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很少给予关心、帮助和支持,甚至当出现问题时学校还把责任都推到班主任身上,这就导致班主任普遍形成这样的心理:干得好,没有相应的激励制度;干不好,却成了众矢之的。这些都使班主任不堪重负,苦不堪言。

要改变上述现状,让班主任在农村基础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适当减少班主任的工作量。上级主管部门应按要求配齐相关工勤人员,对于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应当酌情减少其教学工作量,让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管理班级。例如,随着营养餐计划实施、校点撤并力度的加大,我们当地学校中食宿管理缺员问题越来越凸显,这些工作量都转嫁到班主任和教师的头上。就拿我县某村级学校来说吧,学校有男女内宿生却没有一个女老师,人员配备不齐给女生的住宿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此外,许多班主任因为工作负担繁重而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处于疲惫状态,学校应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使他们能够健康地生活,积极地学习,快乐地工作;应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走出去”观摩交流,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篇6

(一)班主任工作量方面

班主任工作量很大。据调查,班主任经常加班者占76.4%,承担学科教学在两科以上的占81.5%,每周教学时数16节以上的占52.7%,班主任在校工作时间日均10-12小时。班主任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检测等常规教学工作以外,还要填写德育教案,同时要参加各项学习、培训、会议、劳动、学校或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竞赛,还要跟学生谈话、进行心理辅导、处理班级日常工作等。经家长问卷显示,有92.2%的家长认为班主任十分辛苦,班主任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长期超负荷工作,既增加了班主任的身心压力,也影响到了班主任的工作热情。

(二)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方面

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不是很高。48.5%的班主任喜欢或很喜欢当班主任,23.7%的班主任不喜欢当班主任。学校在分配班主任工作时,乐意接受的占49.8%,被动接受的占35.2%,争取不做的有1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相当多的班主任承担工作任务的积极主动性不是很高,这与班主任工作辛苦程度高,工作量大、待遇低、责任大有很大关系。这种被动局面常使学校无法选派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班主任工作成效。但因班主任职业的特殊性,责任心的驱使,任职后一般工作热情比较高,调查显示有55.6%的班主任热情比较高或高,较低的只有3.1%。

(三)班主任管理工作方面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能积极实行计划管理。在班级工作内容上,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和纪律教育。98.9%的班主任每学期都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并有计划地开展班级各项工作。良好师生关系正在形成。教师问卷反映,有82.4%的班主任认为师生关系融洽,有54.5%的班主任认为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是平等的朋友或是合作者。班主任能公正对待学生。学生认槠烙镏卸匝生公正评价的占95.5%,92.1%的学生认为班主任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说明班主任管理做到了面向全体。

(四)班主任健康状况方面。

班主任处于健康的占36.3%,处于亚健康的占48.4%,较差的占15.3%。42.9%的班主任在晚10-12点休息,导致睡眠不足。班主任心理障碍发生率达50.3%,69.7%被检测出自卑心态严重,76.6%感到职业压力很大,60.4%觉得工作中烦恼多于快乐。班主任没有充裕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而当学生成绩与愿望有差距时,又要承受来自家长、学校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由此引发班主任焦虑、紧张、敏感等不良心理和情绪。班主任的身心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班主任工作时间长,压力大,付出与收入不等同的问题十分突出。二是班主任的成长与发展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班主任研修机会少,考核制度不科学、不合理,培训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三是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存在不足。班级工作重点把握不准,了解和研究学生心理的能力不足,解决新形势下的学生问题的方法匮乏。四是班主任工作困扰多。首要压力是学生、家长、社会对班主任的高期望;难度最大的工作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难处理的关系是学生之间的关系;最强烈的需求是进修学习、提高待遇、减少一些教学、班级管理以外的工作。

三、几点建议

篇7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这句话含义颇深,把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定准了。确实,班主任不仅是传授课业之师,更是人生德行之师;班主任不仅是课业上的尖子,更是德行方面的楷模;班主任不仅要自己课业拔萃、品德超群,还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让他们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尽管所有的主修课程中都涉及到知识、素质和技能方面的教育,但是,班主任所承担的辅导工作显得更为集中而持续。进一步说,他们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会迈向更高的阶段,将会更投入地从事指导性工作,更有效地协助学生,并且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理解和操作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包括:充分考虑男孩和女孩,还有来自不同文化和民族背景的学生的不同兴趣、经历和成绩,并帮组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还强调,“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以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班主任和所有教师约定俗成的权利。《规定》以条文的方式明确,这便是法律授权,对于班主任行使教育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不过,对于“适当方式”还是有必要明确,一者避免班主任滥用权利,二者避免班主任不好掌握。

篇8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1―0031―01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以及全体任课教师的协调者,更是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和导师。社会价值多元化的今天,赋予班主任角色新的内涵。研究新时期中小学生的新特点,正确定位、准确把握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对做好班主任工作大有裨益。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确立一个地位

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建设一个学习气氛浓厚的班集体是每一位班主任的追求和工作动力。中小学班主任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信念,要始终把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放在育人工作的首位,始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班主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树立全面发展和人人成才的思想,要有多样化人才观和科学的质量观。加强教育新理念的学习,围绕落实素质教育战略主题,对中小学生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及安全防范主题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生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汲取有益养分,使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培养学生形成正直的秉性和良好的修养,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引导他们从小拥有善心、树立善念、实践善行、积善成德,让学生懂得感恩,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生活。

二、保证一个关系

新n程倡导“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要牢固树立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拥有健康的心理,以高尚的师德和挚爱的情感,平等对待学生,实现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构建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班主任应该学会与学生沟通,成为伴他成长的引路者和解惑人。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与生活的快乐,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特别要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班主任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成长经历,倾听学生的心声,体察他们的心态,鼓励学生乐于与班主任交流和沟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班主任必须尊重、相信自己的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他们一定的自,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会做人做事,自觉融入社会。教育过程实际上是被教育者的人格完善过程,这种完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自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所以,班主任要用渊博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宽广的胸怀感染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折服学生、以榜样的示范影响学生。中小学班主任不仅要在讲授自己所担任的课程科目时实施课程育人,还要通过班会、各类活动和对学生的帮扶等活动中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篇9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是联系家庭、学校的纽带,是国家教育方针和学校办学思想的具体践行者。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最基础的工作。社会是飞速向前发展的,每一个生命都是鲜活而独特的,每一届学生都是全新而不断变化的。因而,新时期,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

一、打工热潮与留守儿童教育的矛盾

如今,随着此起彼伏的打工热潮,农村青壮年可以说是“倾巢出动”,“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随之出现,愈来愈多,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非常突出。尽管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营养计划”等政策,为农村孩子上学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等组织进行特别的教育,但孩子的家庭教育是空白的,亲情之爱是缺失的,心理状态和人格发展难以健全。这样,班主任,既当老师教书育人,担当学生“父母”的许多责任,做家长的工作,操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安全、心理……忙得一塌糊涂,但教育的效果甚微。

二、教学成绩与品德、心理教育的矛盾

多年来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目前农村,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的标准依然主要是考试成绩——直观、鲜明、易操作,这样,考试“指挥棒”的威力依然很大,很自然将新课程又引入了应试教育的轨道,无怪乎人家都说农村是“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千中心万中心,教学永远是中心;千条线万条线,教学质量生命线”,而“学生中心”、“全面发展”往往是一种口号。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也失去了往日的清静,加上影视、网络等进入农村生活,农村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也日渐凸显。而单一的评价机制,单纯抓教学、一味抓成绩,导致学生的品德教育空洞,心理教育缺失。农村学校非但没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和心理咨询机构,就连教师对心理知识也知之甚少!一切言行都不离其“心”,“心”对了,一切都对了!如果农村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高度的重视,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一切教育都无从入手。

三、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开发匮乏的矛盾

新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教科书不再是课程的全部,仅仅是教学的依托或参考。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教育者对现有的资源认识不到位或能力不足而未能开发,导致教学还是大一统,地方、校本课程大多是空白。这样让课程与学生脱节,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的生活脱节,无经验的支持,无趣味的吸引。这样,班主任的工作也如同空楼阁!

四、网络学习与网络游戏的矛盾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人们立身和发展之本,有人说以前的文盲是不识字,现在的文盲是不懂计算机,将来的文盲是不懂网络。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查阅资料,了解社会,交流互动……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不遵守网络规则,抵挡不住诱惑,就会反受其害。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时,往往会掌控不住自己。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在虚幻的时空不能自拔的大有人在。在农村,有学校的地方,一般就有网吧,经营业主就是冲着学生来牟利,这就给班主任工作出了一道新的难题。

五、理想教育与现实影响的矛盾

学校是圣洁的殿堂,是一方净土,可是社会是一个大染缸,无奇不有,良莠不齐。学生在学校好长时间学到的东西,到社会上一下子就变了味。比如,小学生在学校拾到东西就交公,看到垃圾立马拣掉,可一出校门,看到的有小偷小摸、有随地扔垃圾,孩子要做好事,大人却说是“管闲事”……理想与现实是如此的反差。还有,在打工热和就业困难引起的新的“读书无用”思潮下,有些学生竟然小学未毕业就走出校门,投身浩浩荡荡的打工大军之中,留住学生已成为班主任的第一要务。

六、安全管理与活动开展的矛盾

近几年来,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安全成为一切工作的首要任务。孩子要全面发展,就还得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参加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可是,许多领导和教师为了预防安全和维护稳定,索性不敢开展什么活动。不少农村中小学就是连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也没有正常开展,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体质为一句空话。有的学校没有举行过朗诵比赛、绘画比赛、书法比赛、拔河比赛;也有些学校从来没有举办过文艺演出和运动会;许多学校没有举办过大中型的校外活动,如参观、访问、春游、秋游、野炊等……生命安全与全面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矛盾。

新时期,新矛盾,对班主任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们只能与时俱进,分析新形势,面对新问题,化解新矛盾,创造性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促进班级的和谐健康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家校联系,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一要明确和靠实家长的重任。不能因为一时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和前途。《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父母有让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政府部门和学校必要时要动用法律武器,强行让孩子的家长履行监护和教育孩子的义务,为下一代,为民族的明天负责,确保家长不缺位,家庭教育不缺失。二要借住妇联、团委等机构整合一切社会力量,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在经济上不困难、物质上不缺乏、教育上不缺位、情感上不缺失……三要充分发挥“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功能和作用。

二、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让学认识到自己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太多太多,以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回报社会。要创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丰富内容,采取多种形式,让学校德育工作走出真空,落到实处,富有成效。

同时,要在所有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中开展心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普及教育心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教师们的教育能力;同时,还要尽力在学校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必要的心理辅导课程,经常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以防患于未然,引领学生顺利跨过一道道坎;另外,有条件的话要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个别咨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教育教学才能畅通无阻!

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利用农村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资源,带领孩子走进生活,有效开发利用;结合农村的生活,开展内容广泛且切合实际的劳动技术教育课;利用农村的传统活动,开展体育艺术活动,在各类活动中进行技能教育、安全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日渐加浓,综合素质会逐渐提高。

四、改变教育理念,改善班级管理方式

农村班主任,不要以单一的“分数”评价学生;要细心发现“不起眼”的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有信心;要充分、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教育教学上要分类分层,照顾学生的差异,尤其是给孤苦无助的学生多一份热情,多一些关爱。

另外,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学会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让孩子自由飞翔。

篇10

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将逐步试行班主任持证上岗制度,而班主任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也标志着对班主任工作专业性的认可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农村中小学的班主任工作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经验、感觉、惯例仍然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依据,高压政策和行政命令等科层管理的方式成为最常见的班级管理方式。造成农村班主任工作这种局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把班主任工作看作是教书的“副业”,既不看重这项工作,也不注重业务水平的提高,“兼一兼”、“代一代”、“熬一熬”、“帮一帮”的情况还相当普遍,导致广大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

为了彻底改变目前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低水平徘徊的状况,农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当把班主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出台的《意见》和《通知》两个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班主任队伍管理。当然,更重要的是,中小学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意见》和《通知》两个文件精神,重新认识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增强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意识,提高班主任工作的专业素养。

所谓专业意识和素养,是指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做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为理论武器,去教育解决千差万别的“这一个”学生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和本领。比如,学生迟到了,不是青红皂白地训斥一顿,扣上一堆“自由散漫”、“不受纪律”、“破坏集体荣誉”等一罗帽子,然后责令“下次不准”、“如若不然就请家长”云云,而是弄清学生为什么迟到,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主观原因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有意是属于心理问题还是违纪问题,然后,从学生进步发展的目的出发,用不同方式去解决。有的很简单,有的要复杂一点,最后达到学生心悦诚服,改正不足的目的。这便是用专业意识处理问题。这说起来似乎很复杂,但如果我们处处事事用这种思维方式、这种专业意识去思考、去操作,久之就纯熟了,熟能生巧、习惯成自然了。如是,我们的工作水平、教育效益会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的发展、进步也可提速,同样我们自身的工作水平也会大大提升。

2 提高班主任工作专业化水平策略的思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如何增强专业意识,提高专业素养,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呢?根据本人多年来担任班主任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条思路,仅供班主任参考。

2.1 涵养师德,加强班主任职业道德

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应是学科性与教育性、学术性与师范性、学科专业知识能力与道德教育专业知识能力的统一。因此班主任专业化素质的内容应当包括对其职业道德的要求。

新时期加强班主任职业道德,首先应当以同志对教师提出的四点希望为依据,切实加强师德的自我修养。2007年第23个教师节前夕,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同志在讲话中对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这四点希望实际上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基础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是广大教师加强自我修养的基本依据。概括起来第一是爱岗,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第二是勤奋,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第三是创新,要勇于创新,要奋发进取;第四是乐业,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爱岗、勤奋、创新、乐业是国家对教师的期望,也是教师自我修养的准则,广大班主任理所当然应当以此为依据,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其次,作为班主任,和一般科任教师相比,其职业道德素养应当更加充满关怀生命的人文精神。班主任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老师,包括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学习、心理、道德,等等。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关怀学生就是关怀生命。班主任是全面关怀学生生命发展的主要的教师,即包括关怀学生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包括价值生命)。精神关怀内容是很广泛的, 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关怀情感的基本表现,也是学生基本的精神需求,因而也是班主任专业劳动的基本内容;因而学会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学生,是对班主任专业化的必然要求。

2.2 狠抓理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

提高班主任专业知识技能是实现班主任专业化素质的关键环节。从了解和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来看,班主任比一般科任教师要更加广泛和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德育原理”、“班主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需要基本掌握“班级管理学”和“班主任工作行为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逐步运用到学生教育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之中,形成自己的班主任工作风格。

从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方面来看,班主任要比一般科任教师更超前,更熟练,班主任应该具有熟练地运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

从专业素养结构方面来看,班主任要比一般科任教师更加深入地、更加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知识和技能;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知识和技能;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知识和技能;学习理论与学法指导知识和技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知识和技能;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知识和技能;教育政策法规知识和技能。

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的惟一方法是理论学习。几乎所有优秀班主任的成长历程,都反复证明,善于学习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提高班主任工作专业化水平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3 在实践中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结构

专业知识不等于专业能力,但二者密切关联。合理的专业能力结构,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保障。

篇11

在人的交往中,个体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下判断而形成第一印象后,对后来的信息就较不重视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这是班主任在新接班的起始阶段,对某个或某些学生所得到的最初的信息因素所引起的心理效应。

在班主任与学生首次接触时,双方相互观察比较仔细,注意比较集中,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师生的信赖程度和交往深度与第一印象有直接关系。但第一印象只能作为对人知觉的起点,而不能作为终点。也就是说,初次接触,师生不可能互相作出全面的评价,难免有主观性和片面性。第一印象常常会在班主任的心里固定下来,形成心理定势,成为以后对待这个学生的主要依据,使班主任在教育活动中出现不应有的失误。如有位年轻班主任,开学初发现某学生在书桌桌面上涂写,就始终认为该生不爱护公物。克服“首因效应”的办法是,不以貌取人,不凭印象下结论,设法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情况。

(二)“马太效应”及预防

“马太效应”源于《马太福音》,原意是让富有的更富有,让贫穷的更贫穷。由于人们的期望和积极的情感反应,会使所期望的对象向更符合期望者期望的方向发展,即对对象有激励和鼓舞作用。

这一心理偏差可能由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称罗森塔尔效应、期待效应)引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对某个学生的认知而形成一定的期望,促使该学生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而最终使预言成为现实。古希腊神话中的皮格马利翁迷恋自己精心雕刻的一尊女神像,他的深情期望果真将雕像激活成人,他如愿以偿地和女神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心理学家借用这个神话说明:教师的期望足以影响学生的行为,并产生神奇性教育效果。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在班主任工作中,这种现象也时常发生,如“好学生”处处受到优待,而“后进生”往往丧失许多机会和条件。克服的办法是,应以“每个学生都是可教的”为指导思想,不以标准化测试的成绩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应以每个学生每一方面的充分发展为评价基础。班主任工作以尊重和热爱学生为核心,公平、公正、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可持续地发展。

(三)“晕轮效应”及预防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当月晕出现时,我们在月晕的扩展、遮挡下常常看不清月亮。照像时,镜头进光太多,主体影像会出现晕轮,主体反而变得模糊不清。晕轮效应是指由对一个人的整体印象,直接影响到对其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极易导致个人偏见。如对某一学生有好感,觉得他一切都好,否则,觉得他一无是处。这种以某一方面优点(或缺点)代替全部优点(或缺点)的倾向,在班主任工作中是时有表现的,并且会产生不良后果。克服的办法是,班主任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认识学生,经常多个角度考察、了解学生,既要看到长处,又要了解不足,不能仅凭学生某一方面的表现而做出终结性的鉴定。特别要努力消除“晕轮”的影响,全面、冷静地评价问题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诸多“闪光点”,并给予适当引导,不以偏概全,就可以避免“因寸朽而弃连抱之材”的情况。

(四)“定型效应”及预防

“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生活在同一地域或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常表现出许多相似性,人们在社会认知中便将这种相似的特点加以归纳、概括到认识中并固定下来,形成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一旦形成不仅很难改变,而且人们会用它去“同化”某一个体,即只要某一个体被“同化”到群体中,对群体的刻板印象自然也适于认识这个人。类别化在社会认知中可以加快信息加工速度,简化人的认识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但是,类别化常常导致社会认知出现错误,因为过分简化会隐没了某些个体身上独特的东西。群体中的有些个体虽属于某个群体,但其特征并非与群体特征一致,在这种情况下,类别化就会导致过度概括的错误。当前人的社会经济活动领域、思想观念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如果仍拿以前形成的社会刻板印象去认识人,往往会出现错误。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实事求是地看待学生,以发展的、动态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学生,决不能仅凭刻板印象主观地给学生下评语,更不能人为地将学生随意地划归到某一群体中。

(五)“求全心理”及预防

“求全心理”是指班主任在心目中往往有一套理想化的评价学生的标准系统,这一系统由于过分追求完美而忽视了班级学生的发展实际和现实差异。作为班主任,把握好评价标准理想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度”是非常重要的。过高的要求固然好,但是与学生的实际有距离,学生怎么努力都有可能达不到,会使学生失去自信心。求全心理更不利于班主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当后进生有了微小的进步,本应受到肯定和表扬,但在求全心理支配下,班主任则不予重视和鼓励,会影响后进生发展的积极性。克服的办法是,班主任要潜心研究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适度、适当地提出教育要求,并引导学生不断地发展。

(六)“文饰心理”及预防

班主任在认知他人的过程中,常常无意识地将自己的个性倾向推衍到学生身上,以此解释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这种投射常常能敏感觉察到学生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但是由于班主任与学生处于不同的地位,认知、兴趣、态度、愿望、思想、个性、生活背景不同,因而这种以己度人的认知方式,也会带来认知偏差。班主任可能会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行为,往往寻找一些关系不大,或根本没有关系的理由来搪塞,认为班主任做的事都是为学生好,都是正确的,即使做错了,也碍于情面、脸面,不能当面向学生承认错误,否则会失去威信。克服的办法是,班主任组织班级活动时,不要自作主张,要放开学生手脚,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发挥其想象力,冷静地思考问题,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和学生的言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七)“失控心理”及预防

“失控心理”常发生在班主任面对突发事件或问题学生的时候。有的班主任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或暴怒斥责,或讽刺挖苦,或横眉冷对,或喜怒无常。感情失控,不利于班主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不但谈不上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连自身的威信也会随之降低。克服的办法是,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修养、道德修养和性格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情绪情感、达观的人生态度,加强自我调控能力。

(八)“代偿心理”及预防

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成熟,虽然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但总体发展水平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互补性和协调性。如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长发挥达到部分补偿,即人的精神力、意志、情绪情感能帮助人战胜残缺与不足。

但是代偿心理过度,班主任可能因为观察能力不太强,而过份相信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一定会替代观察能力,如语言能力或直觉等等。同时,有可能班主任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出于“代偿”转移心理,他们寄厚望于学生完成自己的愿望,对学生提出过高、过多的要求,希望学生一味攀登自己没有达到的人生高度。这一心理影响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目标作出正确的选择。班主任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清楚地了解自己、客观地分析自己,充分利用自己所具有的优势,科学合理发挥代偿作用。

(九)“餍足心理”及预防

新上任的班主任,尤其是青年班主任,踏上工作岗位伊始,工作热情很高、劲头十足,时间一长,由于班主任工作的复杂、单调、压力大,就会产生倦怠感。“餍足心理”是指班主任对工作和对学生爱的情感的“餍足”,抑制了其对工作和学生的投入,使工作激情不再、热情衰减甚至使工作陷入瘫痪的僵局。克服的办法是,努力培养工作兴趣和自身发展的欲望,勤思考、多学习,向书本和学生学习,工作中追求创新的乐趣和喜悦,把学生的进步当作自己最大的成功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