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生产技术论文

生产技术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6 16:06:0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生产技术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生产技术论文

篇1

1生产条件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选择在远离工厂、医院等污染源3000m以外,水质、大气、土壤无污染的地域,能有山、河隔离带更为理想。农田灌溉水、土壤、大气、生活饮用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基地面积应大于5hm2,土地连片便于轮作,运输方便。基地选定后还应合理规划,完善排灌设施,健全田间道路网络,培肥土壤等,创造一个优质、高效、低耗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生态环境。

2细化栽培

细化栽培技术就是要根据蔬菜病虫无害化治理的要求,研究蔬菜生长发育的规律、环境调控与产量形成规律,研究无土栽培、设施栽培、节水灌溉及这些技术的应用与病虫消长的关系;研究不同科蔬菜之间轮作技术、茬口安排技术、清洁田园技术和引种试验推广抗病虫品种技术的综合,因地制宜制定(设计)出一套适合当地不同类型菜地和不同蔬菜品种的生产技术规范,供基地生产应用。

3强化应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

随着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不断演进,保护、利用天敌,苏云金杆菌、Bt与病毒复配的复合生物农药、爱比菌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的应用,灯光诱杀、气味诱杀,利用害虫对颜色趋性进行诱杀及防虫网、特种性能膜防病虫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已日益受到重视,部分已直接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今后要充分应用已有的技术成果,进一步开发、推广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力争扩大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面。

4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优化蔬菜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可大幅度提高农药药效,既控制病虫的为害,又可防止农药在蔬菜产品上的超标残留。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绝对禁止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2)加强病虫测报,掌握防治适期。蔬菜病虫种类繁多,发生复杂,要抓住主要病虫和病虫发生的主要时期开展测报,一般害虫的低龄阶段和病害的发生初期为防治适期。

(3)对症下药。据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记载,我国有蔬菜病害1133种、蔬菜虫害334种,但各地主栽的蔬菜种类和主要病虫发生种类并不很多,防治前一定要确诊后对症下药。

(4)讲究施药技术。实施化学防治时必须把农药施用到目标物上才能有效地控制蔬菜病虫的发生、发展,才能保护蔬菜的正常生长,若施药“脱靶“就会降低防治效果和造成环境污染。

(5)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控制农药的使用浓度、使用量、剂型、使用次数、使用方式和依法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5施肥措施

(1)重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充足的有机肥,能不断供给蔬菜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有利于蔬菜品质的提高。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要加入发酵剂经过高温堆积发酵,使其充分腐熟方可施入菜田。发酵时将新鲜的粪污装入塑料袋中堆放或装入缸中,加入热水封口,在15℃以上的环境湿度下自然发酵。农作物秸秆加入速腐剂可直接还田,但将其粉碎后,堆腐发酵效果更好。堆腐的方法是每100kg粉碎的秸秆加入速腐剂1~2kg,堆垛后,表面用泥封严,一般20d左右成肥。

(2)重施基肥,少施追肥。实践证明,在相同基肥条件下,追肥用量越大,绿色蔬菜生产要施足基肥,控制追肥,一般施用纯氮225kg/hm2,2/3作基肥,1/3作追肥,深施。

(3)重视化肥的科学施用。一是禁止施用硝态氮肥。二是控制化肥用量,一般施氮量应控制在纯氮2250kg/hm2以内。三是要深施、早施。一般氨态氮肥施于6cm以下土层,尿素施于l0cm以下土层。早施有利于作物早发快长,延长肥效,减少硝酸盐积累。实践证明,尿素施用前经过一定处理,还可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肥效,减少污染。处理方法为:取1份尿素,8~10份干湿适中的田土,混拌均匀后堆放于干爽的室内,下铺上盖塑料薄膜,堆闷7~10d即可做穴施追肥。四是要与有机肥、微生物肥配合施用。

(4)施肥因地、因苗、因季节而异。不同的地质,不同的苗情,不同的季节施肥种类,施肥方法要有所不同,低肥菜地,可施氮肥和有机肥以培肥地力。蔬菜苗期施氮肥利于蔬菜早发快长。夏秋季节气温高,硝酸盐还原酶活性高,不利于硝酸盐积累,可适量施用氮肥。

篇2

2朝鲜黄杨的生产技术

2.1播种繁殖方法

2.1.1播种时间:朝鲜黄杨种子成熟后寿命较短,辽宁地区播种时间为9月最适宜。秋季不能及时播种,种子必须在低温条件下贮藏,以降低呼吸耗损,把自身的养分贮存下来,为胚芽解除休眠的萌动提供物质基础。

2.1.2播种方法:条播时,播种前要进行苗床整理,施腐熟好的农家肥适量(1t/667m2),然后深翻做成宽1.2m的矮床待播。播种时每床开四条深5cm、宽15~18cm的沟,浇足底水后施适量的防地下害虫的农药,均匀撒种,覆土平整后覆盖草帘即可。撒播时,苗床做成宽1.2m、深6cm的槽型矮床,筛好覆盖土和沙子。播种前撒适量防地下害虫的农药和化肥,并与土壤充分混合。然后均匀撒种,30~35g/m2。覆盖上筛好的细土4cm,沙子2cm。最后浇水即可,盖1层草帘,以保持土壤湿润。

2.1.3苗期管理:播种后10~15d生根,11月中旬土壤封冻前盖草帘并覆细土5cm厚,以防冻害发生。第2年3月中下旬,当地温达到10℃以上时撤帘。如发现苗床干旱时,可适时适量喷水增湿。苗期应加强管理,适时除草松土,以减少土壤水分、养分消耗和病虫害传播。幼苗刚出土时适应性较差,整个苗期应注意排灌水,在天气干旱时,适时浇水,尽可能在早晚浇水,每次要浇透,保持床面湿润,在雨季应及时排水,防止幼苗发生涝害。种子采收:朝鲜黄杨在辽宁地区于4月上旬开花,7月中旬成熟,当蒴果由绿逐渐变黄、内种皮变黑即可采摘。

2.2扦插繁殖方法

2.2.1作床。在7月中下旬,选水源条件好,背风向阳,便于管理地块作床,整平后用砖砌成高20cm,宽1m,长10m的长槽,槽内又铺16cm厚沙壤土,上铺4cm厚纯净河沙。河沙可使插穗早生根且生根数量多,而下部沙壤土则可在播穗生根后,提供大量营养物质,供其生长需要。

2.2.2剪取插穗。8月上中旬,在母树上剪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半木质化当年生嫩枝,剪下后应保持其新鲜,在室内剪成长10cm左右插穗,留叶3~5片,插穗切口要平滑,以利于生根。将剪好插穗基部放到60mg/kg吲哚已酸溶液中浸泡12h,插穗基部浸入5cm即可,不可浸入过长,否则将影响上部叶生长,处理后插穗可提高生根率20%,且根长、根粗、根分布均匀,苗生长健壮。

2.2.3扦插及插后管理。将插穗插到沙中1/2~2/3,即5~7cm,株行距4cm×6cm,插后用手将沙孔摁实,浇透水,床上搭塑料薄膜拱棚,上盖80%遮光度的遮阳网,避免强烈阳光直射,温度控制在30℃以下,当温度过高时应及时浇水或通风降温,湿度保持在90%以上。插穗经过50d后,逐渐开始生根。9月中旬可去除遮阳网,11月中旬土冻前用细雨沙土将整个插穗盖上,防寒越冬,次年4月上旬,土壤解冻后,除去盖土,浇1次透水,留床继续生长1年后分栽,成活率可达70%,当年扦插苗可生根2.5~3cm长,次年可生根6~7cm长,扦插苗经过4~5年可出圃绿化。

3病虫害防治

3.1立枯病防治

在播种前苗床每1m2用敌克松1g进行土壤消毒,同时加强养护管理。苗木感病初期向苗床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3.2黄杨绢野冥防治

(1)化学防治。可于5月下旬、7月下旬,人工捕捉缀叶中幼虫或蛹。在成虫期,利用诱虫灯诱杀成虫。在幼虫为害期,喷施2000倍液的植物源药剂烟参碱或1500倍液仿生药剂灭幼脲3号进行防治。在幼虫危害初期喷洒20%,除虫脲6000~8000倍液;或灭幼脲Ⅲ1000倍液。大龄幼虫喷洒1.2%,烟参碱乳油100倍液或其它触杀剂、胃毒剂进行防治。

(2)人工防治。在成虫危害期,利用其趋光性,采用灯光诱杀。越冬期摘除虫巢、虫苞集中烧毁;或冬季在被害树的根际周围和根冠下挖除虫茧;或翻耕树冠下的土壤,消灭越冬虫茧。3.3朝鲜黄杨其它虫害危害杨树的其它主要虫害有白杨透翅蛾、青杨天牛、杨干象。防治方法:严格检疫,防止虫源进入;选用抗虫品种造林;及时剪掉虫瘿并集中销毁;成虫羽化盛期,喷洒乐果乳油、敌敌畏、广效敌杀死等杀死成虫;用杀螟松或辛硫磷胺乳油涂抹排粪孔或虫道,毒杀成虫或幼虫。

篇3

技术效率分析

篇4

苹果双套袋技术主要是通过膜袋和纸袋的双层物理阻隔作用,减少山西省中南部常见的纸袋苹果果面失水纹裂现象,同时促进果面着色,提高商品果率,增加果品附加值。增产增效情况在山西省中南部,通过标准化双套袋技术实施,单位面积产值可提高20%~30%,每千克果实售价平均提高0.9~1.5元。技术要点膜袋的标准化使用根据山西省5月份气温上升较快的特点,膜袋的使用应在5月上旬之前完成,即在苹果坐果后10~20d内完成。膜袋使用越早,果面着色越鲜亮,同时果实接受农药等有害残留的机会越少,因此,膜袋应提早实施。套袋时,还要求带上棉质手套,不要用力触摸果面,幼果入袋时可手持果柄操作,防止人为造成“虎皮”果面。纸袋的标准化使用标准纸袋要求采用双层纸袋,其内袋为黑色或红色,外带为灰色木浆纸。同时要求在内袋及外袋的内侧涂有缓释以及无公害抑虫、抑菌药剂。套袋时,先撑开袋口,托起袋底,使2个底角的通气放水口张开,并令袋体膨起,果实在袋内悬空并近果台位置,以防止袋体摩擦果面。果实套纸袋一般在花后20~35d内完成。即膜袋完成后开始,5月下旬果园高温期开始之前完成。袋内滞留时间与脱袋时间根据山西省优质鲜食苹果品质发育特点,要求中晚熟苹果在纸袋内停留90~110d;晚熟红富士苹果在袋内停留120~130d,同时脱袋后接受日照25~30d,以提高果实含糖量,改善综合品质[3-6]。注意事项脱袋期果园昼夜温差大,为防止果实表面日灼伤,因此,应根据当地天气预报,选择在阴雨天或傍晚脱除外袋。该技术适宜山西省中南部苹果产区推广。

苹果园地面生草与管理技术

技术概述该技术依托单位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和山西省农业厅果树工作总站。果园肥力下降是山西省苹果生产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增加果园有机质含量,综合培养土壤肥力,近年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有关单位系统开展了果园生草技术研究,通过人工生草和自然生草技术的完善,逐步提高了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并减少了果园地面水土流失。增产增效情况果园生草技术并不产生直接的生产效益,但能够改善果园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果园综合肥力,是稳定果园产量、提高果实品质的基础,具有持续的潜在效益。技术要点山西省果园生草技术主要采用人工生草和自然生草2种途径。人工生草在有灌溉条件、且越冬低温不低于-15℃的苹果产区,可进行人工生草,主要推荐白三叶草、红三叶草、意大利黑麦、扁茎黄芪等绿肥草种作地表植被,这些草种生长量平缓,为匍匐或半匍匐生长,每年割草1~2次即可控制株高在20cm左右,以克服地面植被与果树根系的水肥竞争。自然生草果园自然生草就是利用现有果园的自然草品种,通过人为去除深根杂草和有害草类,限制性利用一般性草种类,逐步改变果园地面植被结构的生草技术。通常在自然生草的第1年,地面以兔尾草为主,其后逐步演变为矮冠草种类。为了避免果园生草与果树根系的水肥竞争,草种在果园地面生长高度达20cm左右时进行刈割,保持植被5~20cm高度。如此反复进行,逐渐在草生植被下方积累有机质,形成养分与水分的富集层。果园自然生草技术对土壤改良的效应虽然不及人工绿肥,但基本符合黄土高原条件下土壤养分与水分特征,加之天然草生植被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强,易于管理操作,因此,可在山西省中南部旱作果园应用。生草果园进入盛果期后,由于树冠郁闭,地面植被发育衰退,需要借助果园间伐技术提高地面透光率,进而提高果实品质[7]。注意事项在旱作果园,地面生草可能与苹果根系水分供应产生矛盾,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果园生草高度。该技术适宜在山西省中南部苹果产区推广。

旱作果园苹果节水施肥栽培技术

篇5

1选用良种

主推皖麦38、烟农19、皖麦50、周麦18、西农979等5个品种。

1.1皖麦38

该品种属半冬性,抗寒性强,中熟,全生育期230d左右。株高80~85cm,较抗倒伏。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籽粒卵圆形,白粒,角质,千粒重38g。中感条锈病(慢锈)、白粉病、赤霉病,中感纹枯病。蛋白质含量14.2%,湿面筋含量36%,沉降值51.8mL,吸水率60.9%,稳定时间9.7min。

1.2烟农19

该品种属半冬偏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叶窄长,叶色深绿,苗壮;株型紧凑,叶片上冲,株高85~90cm;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抗寒性好,耐瘠耐渍;后期活力好,熟相好;中抗白粉病、纹枯病;穗近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小穗排列紧,每穗结实30~35粒;籽粒饱满度好,角质,千粒重40~42g,粗蛋白含量13.8%,湿面筋含量37.5%,属优质蒸煮类小麦品种。

1.3皖麦50

该品种为半冬性的中筋小麦品种,生育期235d左右,比对照皖麦19早熟2d。幼苗半匍匐,叶色浓绿,叶片宽厚,抗寒性较强;苗期起身略晚,两极分化快,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株型紧凑,叶片上冲,株高83cm左右,茎秆坚硬抗倒,产量三因素协调,落黄性好。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中抗纹枯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

1.4周麦18

该品种为半冬性中熟品种。幼苗半匍匐,苗期长势较壮,叶细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型半紧凑,叶片上冲,株高80cm,根系活力强,耐旱、耐渍,抗倒伏;长纺锤形穗,小穗排列较密,大穗,结实性好;籽粒均匀、饱满、有黑胚;成穗数570~600万穗/hm2,穗粒数35~40粒,千粒重45~50g;丰产性好,抗干热风,成熟落黄好。高抗叶锈病,中抗白粉病、条锈病和叶枯病,感纹枯病。

1.5西农979

该品种属半冬性,早熟。幼苗匍匐,叶片较窄,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株高75cm左右,茎秆弹性好,株型略松散,穗层整齐,旗叶窄长、上冲。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较饱满,色泽光亮,黑胚率低。越冬抗寒性好,抗倒春寒能力稍弱,抗倒伏能力强,不耐后期高温,有早衰现象,熟相一般。中抗至高抗条锈病,慢感锈病,中感赤霉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白粉病。田间自然鉴定,高感叶枯病。

2精细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深耕,耕深20~25cm。并耙透耙匀,特别是旋耕的地块,一定要耙实,做到上虚下实,以利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同时对于地下害虫较多的地块,要采取土壤处理的方法杀灭地下害虫,可用40%辛硫磷或40%的毒死蜱4.5kg/hm2,拌干细土300kg随犁撒施。

3种子处理

播前要精选种子和晒种,并进行药剂拌种。药剂拌种:每50kg种子可用40%的甲基异柳磷或40%的辛硫磷100mL,对水2.5~3.0kg拌种,拌种后闷3~4h,再拌20%三唑酮乳油75mL,阴干后即可播种。

4平衡施肥

施肥原则: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平衡配比,氮素化肥在保证总氮量的基础上,注意落实前氮后移。高产田块底施有机肥30t/hm2以上,纯氮225~240kg/hm2(尿素487.5~525.0kg/hm2,其中70%作基肥施用,30%拔节期追施),五氧化二磷112.5~135.0kg/hm2(普钙937.5~1125kg/hm2),氧化钾90~135.0kg/hm2(氯化钾150~225kg/hm2),硫酸锌、硫酸锰各15kg/hm2,也可根据各乡镇取土化验结果,确定各乡镇肥料配方。

5适期早播,足墒下种

皖麦38、烟农19适播期10月1~20日,皖麦50、周麦18、西农979适播期10月8~20日,在适播期内尽量早播。播种时一定要做到足墒下种,保证一播全苗。6精细播种

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皖麦38、烟农19播量90~135kg/hm2,皖麦50、周麦18、西农979播量105~150kg/hm2,晚播适当加大播量,行距23~25cm,播深3~5cm,切忌播种过深。

7科学管理

7.1适时灌溉

适时浇好越冬水、起身拔节水和孕穗水。遇到连阴雨天气田间积水时要及时排涝。

7.2防冻保苗

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采取追施腊肥、灌水等措施,防止越冬期冻害和倒春寒的危害。

7.3控旺防倒

2月下旬至3月上旬,用5%的烯效唑525~600g/hm2,或15%的多效唑750~1050g/hm2对水喷雾,防止旺长和后期倒伏。

7.4化学除草

小麦越冬前或返青至拔节前开展化学除草,药剂可选用75%杜邦巨星15~18g/hm2、5.8%麦喜150mL/hm2、40%快灭灵30~60g/hm2等,对水450kg喷雾。

7.5防病治虫

重点防治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穗蚜、麦蜘蛛、吸浆虫。防治纹枯病,可选用20%的井冈霉素375~750g/hm2或30%戊唑醇悬浮剂150mL/hm2对水喷雾;防治赤霉病,可选用80%的多菌灵超微粉1.125~1.500kg/hm2对水喷雾;防治白粉病、锈病,可选用30%戊唑醇悬浮剂150mL/hm2对水喷雾。防治穗蚜,可选用10%的吡虫啉225~300g/hm2,或24%的添丰225~300g/hm2对水喷雾;防治麦蜘蛛,可选用40%的氧化乐果1125mL/hm2对水喷雾;防治吸浆虫,蛹期可用40%的辛硫磷3.00~3.75kg/hm2,或40%的毒死蜱3.00kg/hm2,拌干细土撒施,成虫期用40%的毒死蜱1.125~1.500kg/hm2,或4.5%的高效氯氰菊酯750g/hm2对水喷雾。

7.6追肥保优

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追施拔节肥尿素150kg/hm2左右。无灌溉条件的,拔节肥应根据雪雨情况,适当提前。

7.7叶面喷肥

篇6

贵州山地和丘陵面积占92.5%,种植红薯的大多是梯田、梯土和坡耕地,地块小,细碎分散,机械作业空行程多、效率低。贵州土壤以红壤、黄壤、黄棕壤为主,土壤普遍粘重。如遇多雨潮湿的天气,马铃薯机械播种时,开沟、起垄不易成型,覆土困难;马铃薯机械收获时,壅土、缠草时有发生,升运、分离、铺放等环节都会受到影响,严重时土壤、杂草、根茎等会拥堵在一起,不能作业。如遇少雨干旱天气,土壤容易板结,土块大,红薯机械收获时,入土阻力大,小机具常常不能入土,在升运、筛分过程中容易伤薯,机械作业效果差。

1.2农艺

贵州小气候特点明显,各地红薯种植习惯不一,栽培方式多样。如有净作、套作,有覆盖栽培、露地栽培,有平作、垄作,有穴播、条播,垄作有单垄单行、单垄双行等。即使是同一栽培方式,行距、行向、株距等也不尽相同。贵州红薯栽培方式的复杂多样性给机械化生产带来了很大难度,要求机械化作业技术及机具都要有较强的适应性。根据2006年以来贵州实施红薯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情况,贵州毕节西北部的威宁中西部、北部(草海、双龙、小海、麻乍、凉山、哈啦、秀水、观风海、迤那等20多个乡镇),赫章(兴发、珠市、可乐等)局部,是典型的高山平原,耕地连片成块,坡度小,土壤沙性,红薯种植分布集中连片,种植规模大,套种少或无套种,播种、收获季节少雨,红薯生产机械化作业效果好,效率高,是机械化作业适宜区,可配套中型、小型机具实行全程机械化生产。遵义、安顺大部,毕节中部(七星关、大方、黔西)、毕节西北部(威宁、赫章、纳雍局部),六盘水水城、盘县局部缓坡地春薯区,黔南、黔西南、黔东南、铜仁大部分地势较低的河套、山间坝地及水田冬薯区,红薯种植相对集中连片成规模,属机械化作业基本适宜区,可配套小型、微型机具实行半机械化生产。

2适宜贵州红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

目前贵州试验示范成功的红薯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有全程生产机械化技术和分段(半程)机械化技术两种模式。

2.1全程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以机械化种植和机械化收获为主体技术,以机械化深松整地、中耕施肥培土、植物保护等技术相配套。其生产技术流程为:施有机肥机械耕整地机械施肥播种机械中耕培土机械植保机械割秧机械收获。这种方式适宜于地势平缓、地块成型、壤土或细沙壤土的红薯栽培。机械化施肥播种作业涉及工序多,要选择好种子和肥料,结合后续作出规划好线路。整地后及时播种。播种机宜选用单垄双行或双垄双行联合播种机。第一次培土可用红薯上土机培土,第二次培土宜选用小型中耕培土机培土。植保首择背负式喷雾器,也可选用与拖拉机、微耕机配套的喷雾器或高地隙植保机作业。收获作业根据单行垄宽或播幅选择挖幅适宜的红薯挖掘机收获。

2.2分段(半程)机械化技术模式

该模式的主体内容是以机械化整地和机械化收获为主体技术,以人工施肥播种和中耕相配套。其工艺流程为:机械耕整地人工施肥播种机械或人工中耕培土机械植保机械收获。这种方式适宜于地块小、坡度相对较大,土壤粘性、砾石多,又要施农家肥,联合播种机作业效果差,甚至不能作业的红薯栽培。机械耕整地可用培土机或开沟机先开沟,施肥播种后再覆土起垄,也可以先起垄,垄上开沟,施肥播种后再覆土成型。培土、植保、收获作业按。

3贵州红薯机械化生产作业的技术要点

3.1机械化耕整地

红薯机械化耕整地是指使用各种机械进行耕地和整地,以改善土壤结构,为播种和薯苗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的作业过程。耕地作业包括翻土、松土、掩埋杂草等;整地作业是指耕后播前对表层土壤进行的松碎、平整、镇压、开沟、作畦、起垄等作业。耕整地应适时进行,要结合土壤干湿度和种植季节综合考虑,以保证土壤含水率(12%~15%)和农时。贵州大部分薯区可采用秋冬季铧式犁深翻越冬、播种前整地的方式耕整地,以利于土壤熟化保墒,并达到杀虫、灭草和抢农时之目的。耕整地可单项顺序作业,也可采用联合作业机具一次性完成多项作业。薯田机械化耕整地作业方式主要有铧式犁犁耕、旋耕机旋耕和起垄(培土)机起垄等。犁耕是用各种铧式犁对耕层土壤进行的耕翻作业。铧式犁深翻犁耕能增加耕作层、覆盖杂草、灭茬灭虫、渗水透气、保墒保肥,使下层土壤熟化、上层土壤恢复团粒结构,利于红薯根系发育。铧式犁翻耕后的地表常留有墒沟和垄背,土壤不够细碎,还需经过整地作业才能达到播种要求。机械化犁耕要求耕地相对平缓,机手要有一定的操作技术。双向犁(亦称翻转犁)可左右翻土,机动性好,窄地块也能有效作业,应优先选用。旋耕是用各种旋耕机对耕层土壤进行的松碎作业。旋耕机旋耕能细碎疏松土壤、混拌土肥、细碎杂草、增加有机质和肥力、平整土壤表层,为机播红薯创造条件。旋耕对耕地适应性相对较强,操作简便,效率较高,但耕深相对较浅。培土成垄作业称为起垄。对于壤土和粘性土,垄作可提高红薯品质,增加产量。当采用半机械化播种或人畜力播种时,可先用起垄机、培土机起垄;用联合播种机播种时,不必先起垄。机耕时要选择好作业路线,要综合考虑作业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效率等。一般提倡选择掉头少、易掉头、顺坡的作业路线。对于疏松的熟土,播前直接整地,以减少耕作环节;对于生地,一般要求先犁耕,播种前整地。

3.2机械化播种

贵州红薯机械化播种作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联合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下种、覆土、起垄、镇压(覆膜)的联合播种。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小、效率高,株距、行距稳定,能保持垄体均匀一致。缺点是不能施农家肥,易漏播。另一种是分段式半机械化播种。这种方式是开沟、覆土、起垄用机械(培土机)作业,施肥、播种由人工作业。特点是可施农家肥,株行距、播种量、施肥量能灵活掌握,漏播、漏施率低。分段式播种又分先播后垄和先垄后播。先播后垄是先用培土机、开沟机等机具开沟,然后由人工播种施肥,再用培土机或起垄机覆土起垄。这种方式行距、株距不稳定,垄型较差。先垄后播是先用起垄机把垄起好,垄上开沟,人工摆种、施肥后覆土合垄,这种方式垄形好、稳定,行距标准,株距不稳定。不管用哪种方式,红薯机播最好选择顺坡、长向作业,便于操作,保障质量,也利于后续作业。

3.3机械化田间管理

红薯机械化中耕的主要内容是机械锄草、追肥和培土。贵州气候多雨潮湿,抓好田间管理,及时培土、锄草、排涝,有利于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薯块发育生长,避免薯块青头。作业方式及技术要求。中耕松土深度、培土高度及厚度要视具体情况按农艺要求进行。对于垄作,要求垄帮、垄顶都要有一定的厚土层;对于平作,薯苗周围应适量覆土。机械化收获红薯机械化收获作业量占红薯生产作业量的30%~35%,是红薯机械化生产的重点环节。红薯机械化收获一般是利用薯类收获机具一次性完成挖掘、升运、分离、铺薯等作业工序,联合收获机还可以进一步完成薯块收集、装运等作业。贵州薯区适宜采用单一的挖掘机完成薯块的挖掘、分离、铺放即可。

4贵州红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需解决的问题

4.1强化对红薯机械化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

受山地条件限制,贵州红薯种植地块小,投资机械利用率低,回收成本周期长,导致贵州红薯生产机械化起点低,发展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力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农村土地流转,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主体,促进红薯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种植。另一方面,出台促进红薯机械化生产的奖励(补贴)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特别要强化农机购置补贴向红薯适宜机械化生产区的倾斜力度,提高红薯生产机具的补贴比例。

4.2强化对红薯机械化生产机具的引进开发

贵州山多,地势不平,土壤多数为粘度较大的黄土,对农机具性能、质量要求较高。但市场上销售的大多数机型与作业条件不适应,性能不够稳定,价格昂贵。例如,四行红薯播种机作业效率高,但山地坡度大,播种不均匀,很多时候不得不弃而选择双行播种机;一些振动式红薯收获机焊接不过关,作业中常有开焊现象发生,影响作业效果;近几年,贵州虽尝试引进了一些成熟机型,但几乎全部要进行改良,符合生产需求的机具较少。红薯机械化要走“技术引进一二次研发———推广应用”的道路,先引进外地成熟先进的机具,再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进行二次研发,重点在生产工艺、制造材料上下功夫,既降低研发成本,又提高工作效率,以尽快研发制造出符合贵州生产实际的红薯机具,满足红薯生产对适用机具的迫切需求。

篇7

2机械化生产技术

2.1选地,整地

选择中性或偏酸性(pH值小于7.8)的沙壤土地块,并且避免与豆科植物或向日葵重、迎茬。为确保播种质量,小豆机械化生产要求进行精细整地。要采用35马力以上拖拉机进行秋季深翻,耕翻深度为25~30cm。春季及时机械耙、耢、拖平、起垄。机械起垄采用轮距为120~130cm的25马力以上的拖拉机,垄距为60~65cm。机械起垄同时,在拖拉机上加装喷药罐及喷施装置,一边起垄,一边喷施氟乐灵除草剂1500~2000mL/hm2。结合春季整地起垄要施足底肥。可采用拖拉机加带的施肥机进行施肥作业,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农家肥15000kg/hm2以上)。有条件的应增施根瘤菌和磷钾肥。

2.2精选种子,适时播种

种子处理经过精选加工的种子晒种后,使用多福克和精甲铬菌氰等进行种子包衣,或者使用EM活菌剂加入含有中微量元素镁、铁、钼的微肥浸种处理5~10h后,捞出种子放在阴凉处自然风干,预防苗期病害。适时精量播种吉林省小豆主产区适宜播种期为5月10日至6月10日。采用豆类精量播种机进行垄上机械开沟精量点播,播种、施肥、覆土、镇压一次完成。覆土深度一般为3~5cm,并根据土壤墒情,于播种后的1~3d再适时机械镇压1次。合理调整播种量,控制种植密度采用豆类双行精量播种机进行垄上双行(穴)精量点播时,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播种时期合理调整播种量,控制种植密度。一般每hm2适宜播种量为20~40kg,种植15万~25万株。土壤肥力较高、播种较早(5月10-20日)适宜稀植,每hm2播种量为20~30kg,一般种植15万~20万株;土壤肥力较低、播种较晚(5月20日至6月10日)适宜密植,播种量为30~40kg,一般种植20万~25万株。

2.3施足种肥,接种根瘤菌

采用播种机自带施肥装置在播种的同时施入种肥。根据土壤肥力条件、播种时期和品种特性合理控制施肥量。一般每hm2用磷酸二铵150~180kg、硫酸钾100~120kg、尿素90~110kg作种肥。可任选如下1种方法接种根瘤菌(1)上一年将在小豆田中选择的健壮植株根系挖出,放于阴凉处,风干后供种植小豆时接种用。一般每hm2的接种用量为200~300株的根瘤。接种时将根瘤捣碎,用温水调匀,均匀拌在种子上即可。(2)将市场销售的根瘤菌用清水调匀后,均匀拌种,一般每hm2用量为0.5~1kg。

2.4及时中耕除草

在小豆播种、出苗至开花前期,根据土壤墒情和田间杂草情况,在杂草3~5片叶之前,从如下3种方法中选择1~2个方法,及时进行1~2次的除草剂机械喷施作业,再结合2~3次机械中耕除草(趟地)、松土作业,即可有效地控制杂草危害。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在播种后的第2~4天,小豆出苗之前机械喷施氟乐灵和苄嘧磺隆等进行封闭除草,使用量为1500mL/hm2。第1次中耕除草5月25日至6月25日,在第1片复叶完全展开之前,进行第1次机械中耕除草,中耕深度15~20cm;在中耕之前3~5d,根据杂草情况和除草剂使用技术规程酌情喷施除草剂氟磺胺草醚和高效氟吡甲禾草灵等。第2次中耕除草6月15日至7月15日,在小豆分枝期至现蕾期进行第2次机械中耕除草作业,中耕深度20~25cm;在中耕之前5~7d根据田间杂草情况和土壤墒情,并参照绿豆除草剂使用技术规程酌情喷施丙草胺等除草剂。

2.5叶面追肥

开花前期结合封垄(深度10~20cm)一起进行机械喷施叶面肥。一般叶面喷施0.4%的磷酸二氢钾液加含有镁、铁、钼等元素的多元微肥,喷施用量为500~1000kg/hm2叶面肥水溶液,增产效果较明显。

2.6病虫害防控

在小豆出苗至开花期要注意小豆根腐病、叶斑病和病毒病的预防与控制。一般要在将要发病的初期提前喷施多菌灵、恶霉灵和农用链霉素等杀菌剂进行预防控制。开花前期要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豆象等虫害。可采用喷施吡虫啉等1~3次防治虫害。禁止使用高毒或高残留性农药。

篇8

香菇多糖(lentinan,LNT)是从伞菌科真菌香菇(lentinasedodes)的子实体或经香菇深层发酵菌丝体中分离得到的一种β-1,3-葡聚糖,20世纪60年代日本科学家首先证明其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经临床验证,因而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已在国际市场上推广应用。香菇多糖的生物活性主要表现在:免疫调节活性、抗感染作用、抗肿瘤作用、降低胆固醇、抑制转氨酶活性和血小板凝集等的作用。香菇多糖的毒副作用与通常化疗药物比较,由于轻微可忽略不计。香菇多糖目前除了作为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外,还有许多其他作用,如抗辐射、抗糖尿病等,还有报道香菇多糖的硫酸酯化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HIV活性,也是重要的功能性食品基料。

香菇多糖纯品一般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对光和热稳定。在水中最大溶解度为3mg/ml;能溶解于0.5mol/lNaOH,溶解度可达50~100mg/ml;不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中。香菇多糖具有吸湿性,在相对湿度为92.5%的25℃室温环境中放置15天,吸水量可达40%。香菇多糖是极性大分子化合物,其特定的结构与免疫活性有密切关系。因此香菇多糖的提取和制剂过程中大多采用不同温度的水和稀碱液,并尽量避免过于酸性条件下操作,因为强酸性能引起多糖苷键的断裂。

随着现代生活节律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即食、方便、全营养高能组合食品以其实用和携带方便、快速补充能量和体力、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美容等而备受人们的青睐,香菇多糖就是能满足人们这一需求的生物活性物质。

1香菇多糖片

1.1香菇多糖片处方的确定

1.1.1填充剂的选择

填充剂可以增加片剂的重量和体积。香菇菌多糖原料质地疏松,可压性差,筛选处方时,首先对填充剂进行选择。对常用的填充剂淀粉、糊精、微晶纤维素和甘露醇,以及无机盐类填充剂磷酸氢钙、碳酸钙和硫酸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淀粉、糊精、微晶纤维素和甘露醇对糖测定有干扰;磷酸氢钙、碳酸钙对糖测定虽无干扰但可压性差;使用硫酸钙作填充剂,对该片剂质量指标的测定无干扰,颗粒可压性好,片剂表面光滑美观,而且具有较好的硬度和崩解效果。

1.1.2粘合剂的选择

粘合剂在制片中具有使固体粉末粘结成型的作用。以硫酸钙为填充剂筛选4种粘合剂: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淀粉浆、糊精、聚维酮(PVP),并与水作为润湿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前三者对糖测定有干扰,PVP对分子量测定有干扰,而水则无干扰,易被物料迅速吸收,且能满足压片要求。

1.1.3崩解剂的选择

崩解剂是能促使片剂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成小粒子的辅料。以常用的崩解剂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交联聚维酮(PVPP)、羧甲基淀粉钠(CMSNa)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它们均对糖含量测定有干扰。以硫酸钙为填充剂所制片剂,在水中能很快崩解,崩解时间为2min左右,因此不用加入另外的崩解剂。

在以上处方筛选的基础上,选用硬脂酸镁为剂,对本品的处方进行综合筛选,结果为:香菇菌多糖10g,硫酸钙290g,硬脂酸镁3g,水适量,欧巴代薄膜包衣材料适量,制成1000片。

1.2制备工艺

由于香菇菌多糖原料为灰黑色,主要辅料为类白色,压片外观颜色不均匀,因此本品用淡黄色薄膜衣改善外观。

将香菇多糖与硫酸钙按处方比例混匀,加水制成软材,16目筛制粒。50℃~60℃干燥,16目筛整粒,按照处方比例加入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即得成品。2香菇多糖胶囊

2.1空胶囊的制备

2.1.1原料

制备空胶囊的主要原料是明胶,以骨、皮混合胶较为理想。为增加坚韧性和可塑性,一般加增塑剂甘油、山梨醇、羧甲基纤维素纳等;为减小流动性、增加胶冻力,可加琼脂等;为避光,可加遮透剂二氧化钛,用量2%~3%。为矫味和便于识别,可加矫味剂和着色剂,如乙基香草醛、柠檬黄等;为防腐可加防腐剂尼泊金酯等。

2.1.2空胶囊制备工艺流程

溶胶蘸胶制坯干燥拔壳截割整理。生产环境要高度整洁,温度10℃~25℃,相对湿度35%~45%,一般由自动化生产线完成。

2.2香菇多糖的填充

本品选用0号胶囊。将香菇多糖常温下过100目筛,装胶囊每粒100mg,封口辐照灭菌包装,制成的香菇多糖胶囊,室温可放置一年。

3香菇多糖口服液

口服液是在汤剂的基础上改进和发展而成的,它具有中药汤剂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如克服了汤剂临用时制备的麻烦,浓度较高,剂量较小,加入芳香矫味剂后,口感好,便于服用、携带和贮藏。口服液多灌封于易拉盖瓶中,质量相对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因此口服液的研制与生产逐年上升,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剂型之一。

3.1香菇多糖口服液配方

以1L口服液计:香菇多糖10g,乙酸锌0.03345g,白砂糖39.14g,蜂蜜106.4g,柠檬酸1.000g,黄原胶0.5g。

3.2香菇多糖口服液生产工艺

取适量的香菇多糖粉溶于水中,将研细的乙酸锌缓慢加入,边加边搅拌;加完后用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6.2~6.5,搅匀后使其自然沉降,冷却过夜。次日过滤,得澄清的香菇多糖液,在该清液中加入用柠檬酸酸化的蜂蜜、白糖,加热搅拌均匀,趁热过滤,再向清液中加入适量黄原胶和溶解好的山梨酸钾,精滤,罐装,封口,1150C灭菌20min。检验,包装。产品呈淡黄色,略有焦糖香,味感协调柔和、酸甜适口,体态滑润,澄清透明,无沉淀,无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

参考文献

[1]黄益丽,廖鑫凯,李清彪,等.香菇多糖的生物活性[J].生命的化学,2001,21(5):371-373.

[2]林楠等.香菇多糖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5):174-176.

[3]姜军平,唐俊昌.实用生物化工技术[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278-283.

[4]张国喜,荣融,周兴伟.香菇菌多糖片处方筛选及制备工艺优化[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6,14(6):352-354.

篇9

1、溶液聚合工艺

1.1技术状况

60年代初实现工业化,经不断完善和改进,技术己成熟,为许多新建装置所使用,是工业生产的主导技术,约占FPR总生产能力的77.6%。

该工艺是在既可以溶解产品、又可以溶解单体和催化剂体系的溶剂中进行的均相反应,通常以直链烷烃如正己烷为溶剂,采用V一A1催化剂体系,聚合温度为30~50C,聚合压力为0.4~0.8MPa,反应产物中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一般为8%~10%。工艺过程基本上由原材料准备、化学品配制、聚合、催化剂脱除、单体和溶剂回收精制以及凝聚、干燥和

包装等工序组成,但由于各公司在某部分或控制方面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因而各具独特的工艺实施方法。代表性的公司有DSM、Exxon、uniroya1、DuPont、日本三井石化和JSR公司。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DSM公司,它不仅是全球最大的EPR生产者,而且在荷兰、美国、日本、巴西所拥有的四套装置均是采用溶液聚合工艺,占世界溶液聚合工艺生产EPR总能力的1/4.下面将以该公司为例进行说明。

DSM公司采用己烷为溶剂,乙叉降冰片烯(ENB)或双环戊二烯(DCPD)为第三单体,氢气为分子量调节剂,VOCL3一1/2AL2Et3CL3为催化剂。此外,为提高催化剂活性及降低其用量,还加入了促进剂。催化剂的配比用量、预处理方式、促进剂类型是DSM公司的专有技术。反应物料二级预冷到一500C,根据生产的牌号,单釜或两釜串联操作。聚合釜容积大约为6m3.聚合反应条件为:温度低于650C,压力低于2.5MPa,反应热用于反应器绝热升温。在碱性脱钒剂和热水作用下,聚合物胶液中残留的钒催化剂进入水相,经两次转相过程被彻底脱除。未反应单体经二次减压闪蒸回收并循环使用。此时向胶液中加入稳定剂等助剂(生产充油牌号时加入填充油)。汽提蒸出残存的乙烯、丙烯和大部分溶剂

后撇液送至两台串联的凝聚釜进行凝聚,并进一步蒸出回收残余己烷溶剂循环使用,JC胶粒浆液脱水后进入干燥系统,然后压块或粉料包装。含ENB的废热空气送至焚烧炉焚烧,含钒污水送至污水脱钒单元,在脱钒剂的中和絮凝作用下,钒进入钒渣中,定期送堆埋场掩埋,经脱钒的污水排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DSM公司EPR溶液聚合工艺技术成熟,比较先进,有下列优点:

(1)投资低,工艺最佳化。反应器的优比设计能满足反应物料混合要求,能准确控制聚合反应工艺参数和产品质量,聚合物胶液浓度高而循环溶剂量少,聚合釜体积小但生产强度高,原料和循环单体不需要精制,催化剂效率高,三废中钒含量低,生产弹性大。

(2)生产操作费用低,装置年操作时间长,原料和催比剂的消耗低,采用先进控制系统对生产进行控制。

(3)产品质量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产品中催化剂残渣含量低,生产中次品少,产品牌号切换灵活,切换废品量少,产品特性能够按用户要求进行调整,产品牌号多,门尼值可在20~160宽范围内调节,质量稳定,重复性好,产品规格指标变化幅度窄和产品加工性能优异。

1.2技术特点

技术比较成熟,操作稳定,是工业生产EPR的主要方法;产品品种牌号较多,质量均匀,灰分含量较少,应用范围广泛;产品电绝缘性能好。但是由于聚合是在溶剂中进行,传质传热受到限制,聚合物的质过分数一般控制在6%~9%,最高仅达11%~14%,聚合效率低。同时,由于溶剂需回收精制,生产流程长,设备多,建设投资及操作成本较高。

2、悬浮聚合工艺

2.1技术状况

EPR悬浮聚合工艺产品牌号不多,其用途有局限性,主要用作聚烯烃改性,目前只有Enichem公司和Bayer公司两家使用,占EPR总生产能力的13.4%.该工艺是根据丙烯在共聚反应中活性较低的原理,将乙烯溶解在液态丙烯中进行共聚合。丙烯既是单体又兼作反应介质,靠其本身的蒸发致冷作明控制反应温度,维持反应压力。生成的共聚物不溶于液态丙烯,而呈悬浮于其中的细粒淤浆。又可分为一般悬浮聚合工艺和简化悬浮聚合工艺。

2.1.1一般悬浮聚合工艺

Enichem公司采用此工艺:以乙酰丙酮钒和AlEt2Cl为催化剂,二氯丙二酸二乙酯为活化剂,HNB或DCPD为第三单体,二乙基锌和氢气为分子量调节剂。视所生产产品牌号的不同,将乙烯、丙烯、第三单体以及催化剂加入具有多桨式搅拌器的夹套式聚合釜中,反应条件为:温度一20~20oC,压力0.35~1.05MPa.反应热借反应相的单体蒸发移除。反应相中悬浮聚合物的质量分数控制在30%~35%,整个聚合反应在高度自动控制下进行,生成的聚合物丙烯淤浆间歇地(10~15次/h)送入洗涤器,用聚丙二醇使催化剂失活,再用NaOH水溶液洗涤。悬浮液送入汽提塔汽提,未反应的乙烯、丙烯和ENB分别经回收系统精制后循环使用。胶粒一水浆液经振动筛脱水、挤压干燥、压块和包装即得成品胶。该工艺特点是聚合精制不使用溶剂,聚合物浓度高,强化了设备生产能力,同时省略了溶剂循环和回收,节省了能量。

2.1.2简化悬浮聚合工艺

该工艺是在一般悬浮聚合工艺基础上开发成功的,主要是采用高效钛系催化体系,不必进行催化剂的脱除,未反应单体不需处理即可返回使用。通常用于生产EPM,这是因为闪蒸不易脱除未反应的第三单体。其工艺流程为:反应在带夹套的搅拌釜中进行,采用TiC1、一MgC12一A1(i一Bu),催化剂体系,催化剂效率为50kg聚合物/g钛,反应温度27C,压力1.3MPa,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33%。反应釜出来的蒸汽物料压缩到2.7MPa并冷却后返口反应釜。聚合物淤浆经闪蒸脱除未反应单体,不需精制处理,压缩和冷却后直接循环到反应釜使用。脱除单体的聚合物不必净化处理即可作为成品。产品可以为粉状、片状或颗粒状。近年来,Enichem公司采用改进后的V一A1催化体系,催化剂效率提高到30~50kg聚合物/g钒,省去了洗涤脱除催化剂工序,同样简化了工艺流程。

2.2技术特点

EPR悬浮聚合工艺的特点是:聚合产物不溶于反应介质丙烯,体系粘度较低,提高了转化率,聚合物的质量分数高达30%~35%,因而其生产能力是溶液法的4~5倍;无溶剂回收精制和凝聚等工序,工艺流程简化,基建投资少;可生产很高分子量的品种;产品成本比溶液法低。而其不足之处是:由于不用溶剂,从聚合物中脱离残留催化剂比较困难;产品

品种牌号少,质量均匀性差,灰分含量较高;聚合物是不溶于液态丙烯的悬浮粒子,使之保持悬浮状态较难,尤其当聚合物浓度较高和出现少量凝胶时,反应釜易于挂胶,甚至发生设备管道堵塞现象;产品的电绝缘性能较差。

3、气相聚合工艺

3.1技术状况

EPR的气相聚合工艺是由Himont公司率先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实施工业化的。UCC公司则于90年代初宣布气相法EPR中试装置投入试生产,其9.1万吨/年的气相法EPR工业装置于1999年正式投产。目前,该工艺占EPR总生产能力的9%。UCC公司的EPR气相聚合工艺最具代表性,它分为聚合、分离净化和包装三个工序。质量分数为60%的乙烯、35.5%的丙烯、4.5%的ENB同催化剂、氢气、氮气和炭黑一起加入流比床反应器,在50~65C和绝对压力2.07kPa下进行气相聚合反应。乙烯、丙烯和ENB的单程转化率分别为5.2%。0.58%和0.4%。来自反应器的未反应单体经循环气压缩机压缩后进入循环气冷却器除去反应热,与新鲜原料气一起循环回反应器。从反应器排出的EPR粉未经脱气降压后进入净化塔,用氮气脱除残留烃类。来自净化塔顶部的气体经冷凝回收ENB后用泵送回流比床反应器。生成的微粒状产品进入包装工序。

3.2技术特点

与前两种工艺相比,气相聚合工艺有其突出的优点:工艺流程简短,仅三道工序,而传统工艺有七道工序;不需要溶剂或稀释剂,毋需溶剂回收和精制工序;几乎无三暖排放,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但其产品通用性较差,所有的产品皆为黑色。这是由于为

避免聚合物过粘,采用炭黑作为流态化助剂之故。虽然开发成功了用硅烷粘土和云母代替炭黑生产的白色和有色产品,但第一套工业化生产装置仍然只能生产黑色FPR.

4、各种生产工艺的技术经济比较

在FPR的各种生产工艺路线中,溶液聚合工艺投资和成本最高。投资高是因为流程长,高粘度散热难,设备生产强度低,反应后聚合物流浓度太稀(仅为6%~14%,悬浮聚合工艺为33%),单体、溶剂回收需较高的费用;成本高主要是因为公用工程费、折旧费、固定成本费用高。这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消耗较高的电和蒸汽所致。超级秘书网

悬浮聚合工艺的投资与成本工艺分别相当于相同规模溶液聚合工艺的77%和88%,具有投资少、原料消耗和能耗低、生产成本低、三废处理费用少等特点。

气相聚合工艺的投资和产品成本最低,分别相当于同等规模溶液聚合工艺的42%和68%。

篇10

传帮带式教学,即老师先教部分学生,部分学生再带动其他学生。老师先教会部分学生,然后再根据这些学生的特长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有选择性地将某些教学活动实现由教师主导型转变为学生主导型。教师只需及时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让一部分学生先行成长起来,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必要机会让这些学生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素质得到实质性提高。本课程组成立了乳制品科技创新小组,利用校内生产实训设备、场地和人力资源的优势,模拟创建公司,将校园当商场,实现自主盈亏,以生产性的科技创新活动带动学生的实验实训等教学活动。本课程还实施毕业生带在校生(即返聘在乳品企业、行业一线工作的本院毕业生和能工巧匠回校兼职教学)的教学方式,利用校友和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也是维系感情的纽带,利于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师哥师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1.2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引入鲜活的案例来优化教学设计,乳制品生产技术案例教学是选择与乳品相关的案例来构建课程内容,并由此设定特定的情景融入相关知识和理论,根据乳品成功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并付诸行动,帮助学生从案例中认识、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如将娃哈哈和宗庆合作为成功的典型,并将营养快线系列产品作为案例,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和准备材料,动手实施其自拟的各项计划,进行该产品的试制任务,做出来刚好可以与市售产品进行盲比,即将学生实训的产品与市售产品放在只标注序号的杯子中,让不知情的食品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品尝,严格按照食品感官评定的程序和标准,对产品的各项感官指标进行现场评判,找出各自产品的特点和不足,确定改进的方向,努力使产品达到预设目标。此外,还可以利用超级女声选秀节目的高知名度安排和实施“酸酸乳”的教学活动和实践任务,如此种种,电视和网络媒介上关于乳品的广告宣传不胜枚举,任何一款产品都能在生产和市场实际中找到原型,自然也就可以进行比较。因此,案例教学的内容要具有典型性和可比较性,具体实施时还应考虑其可操作性。

1.3创业、技能大赛型教学

大学生是一类青春活力的群体,他们年轻、富于激情,内心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期待得到同学和师长认可,因此只要引导得当,可以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大学里,各种创业创新和技能大赛种类较多,可选择余地较大,任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踊跃报名,成立创新和创业团队,跨专业构建创业小组,由点带线、由线带面,以小组创业活动带动课程教学,调节并改善学生的学习风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敢于担当的成人胸怀,不但开拓自己的视野,增进对市场、社会和人情世故的了解,也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塑造和养成创造积极机会。他们在创业和技能大赛中得到了锻炼,洒出的是辛劳和汗水,收获的却是成功和喜悦,更是对教师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也是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积极利用学院和更高一级的平台,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各个层级的创业项目和技能大赛,用于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和业余生活;有针对性地精选内容,根据学生情况,尤其是跨专业的项目团队,妥善安排,编制计划方案,教师做好辅导和监督工作,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应人尽其用,发挥学生个体的最大潜能,反过来推动班级正常的教学活动,更为这些学生奠定创业梦想和服务社会的愿望提供了支点和可能,有些同学在校或毕业后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因此这是一种独特的可操作的教学方式。

1.4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第二课堂教学

篇11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北方地区

无公害蔬菜是指没有受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是集安全、优质、营养为一体的蔬菜总称。现根据北方地区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实践经验,将其生产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生产条件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选择在远离工厂、医院等污染源3000m以外,水质、大气、土壤无污染的地域,能有山、河隔离带更为理想。农田灌溉水、土壤、大气、生活饮用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基地面积应大于5hm2,土地连片便于轮作,运输方便。基地选定后还应合理规划,完善排灌设施,健全田间道路网络,培肥土壤等,创造一个优质、高效、低耗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生态环境。

2细化栽培

细化栽培技术就是要根据蔬菜病虫无害化治理的要求,研究蔬菜生长发育的规律、环境调控与产量形成规律,研究无土栽培、设施栽培、节水灌溉及这些技术的应用与病虫消长的关系;研究不同科蔬菜之间轮作技术、茬口安排技术、清洁田园技术和引种试验推广抗病虫品种技术的综合,因地制宜制定(设计)出一套适合当地不同类型菜地和不同蔬菜品种的生产技术规范,供基地生产应用。

3强化应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

随着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不断演进,保护、利用天敌,苏云金杆菌、Bt与病毒复配的复合生物农药、爱比菌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的应用,灯光诱杀、气味诱杀,利用害虫对颜色趋性进行诱杀及防虫网、特种性能膜防病虫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已日益受到重视,部分已直接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今后要充分应用已有的技术成果,进一步开发、推广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力争扩大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面。

4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优化蔬菜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可大幅度提高农药药效,既控制病虫的为害,又可防止农药在蔬菜产品上的超标残留。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绝对禁止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2)加强病虫测报,掌握防治适期。蔬菜病虫种类繁多,发生复杂,要抓住主要病虫和病虫发生的主要时期开展测报,一般害虫的低龄阶段和病害的发生初期为防治适期。

(3)对症下药。据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记载,我国有蔬菜病害1133种、蔬菜虫害334种,但各地主栽的蔬菜种类和主要病虫发生种类并不很多,防治前一定要确诊后对症下药。

(4)讲究施药技术。实施化学防治时必须把农药施用到目标物上才能有效地控制蔬菜病虫的发生、发展,才能保护蔬菜的正常生长,若施药“脱靶“就会降低防治效果和造成环境污染。

(5)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控制农药的使用浓度、使用量、剂型、使用次数、使用方式和依法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5施肥措施

(1)重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充足的有机肥,能不断供给蔬菜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有利于蔬菜品质的提高。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要加入发酵剂经过高温堆积发酵,使其充分腐熟方可施入菜田。发酵时将新鲜的粪污装入塑料袋中堆放或装入缸中,加入热水封口,在15℃以上的环境湿度下自然发酵。农作物秸秆加入速腐剂可直接还田,但将其粉碎后,堆腐发酵效果更好。堆腐的方法是每100kg粉碎的秸秆加入速腐剂1~2kg,堆垛后,表面用泥封严,一般20d左右成肥。

(2)重施基肥,少施追肥。实践证明,在相同基肥条件下,追肥用量越大,绿色蔬菜生产要施足基肥,控制追肥,一般施用纯氮225kg/hm2,2/3作基肥,1/3作追肥,深施。

(3)重视化肥的科学施用。一是禁止施用硝态氮肥。二是控制化肥用量,一般施氮量应控制在纯氮2250kg/hm2以内。三是要深施、早施。一般氨态氮肥施于6cm以下土层,尿素施于l0cm以下土层。早施有利于作物早发快长,延长肥效,减少硝酸盐积累。实践证明,尿素施用前经过一定处理,还可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肥效,减少污染。处理方法为:取1份尿素,8~10份干湿适中的田土,混拌均匀后堆放于干爽的室内,下铺上盖塑料薄膜,堆闷7~10d即可做穴施追肥。四是要与有机肥、微生物肥配合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