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6:5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向国旗敬礼的寄语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介绍
(一)伦理价值的经济管理思想
经济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与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是分不开的。我国经济思想的发展过程也是在我国的政治文化制度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国自古重视对伦理道德的尊重,讲究三纲五常、贵贱有序,例如儒家的忠孝节义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道家的无为、共利思想,法家的维齐非齐思想等,这种价值反映在经济管理上,形成了我国传统的伦理价值经济思想。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我国传统观念中的天人对应意识。我国传统意识中天与道、人与德是相对应的,二者构成了我国古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两大关系天道与人德,天道是万物存在与运行的本源,自然规律产生的根源,人德是人们根据自然规律办事的准则,天人合一是人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价值伦理的经济管理思想是通过道德约束进行经济管理,主要反应在经济管理中的交换、分配以及消费环节。传统经济中的商品经济和当今的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市场经济是对商品经济的规范,也是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运行的,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一种适应天道人德的道德经济。
(二)重农抑商的经济管理思想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从古至今一直是我国经济的重点产业,重农抑商的经济管理思想也是我国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
重农抑商的经济管理思想源于我国传统的国富民强的思想观念。在传统的生产要素中,劳动力被看作是最重要的,国家富强、人民安乐的关键在于有足够多的土地生产足够多的粮食,从而能够供养更多有充沛生产力的劳动力来从事国家的各项建设,故而农业有助于劳动力的增长,得到国家的充分重视,成了国家发展的基础。与之相反,传统的手工业等商业活动发展会占用稀缺的劳动力资源,会影响农业生产,而且手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和农业生产抢夺劳动力的现象发生,故而在劳动力作为当时稀缺资源的情况下,手工业等商业活动必然会受到抑制,以利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商鞅变法以来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的思想产生之后,重农抑商的经济管理思想,就对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作用,致使我国的商业经济长期得不到改善。
(三)家国同构的经济管理思想
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其经济制度是土地所有制,崇尚自给自足,政治制度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奉行君主集权制,推行父系社会的家族制和尊卑制,表现出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统治集团。在这种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的影响下,传统经济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家族企业的色彩。在经济的管理中往往和家规、族规等体制联系在一起,其管理体系一般按照宗族中的长幼尊卑来进行管理,而且往往带有继承发展性。而对于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产业也往往由统治阶级的最高层直接控制。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实践的影响
(一)传统的伦理价值经济管理思想的影响
传统的伦理价值的经济管理思想不仅能够使企业管理者形成更为正确的价值观,更有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而且职工更容易接受那些一直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能够极大的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伦理价值观念极大的影响了当今经济管理中企业价值,增强企业价值的魅力,从而极大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实现经济管理的目标。
但是传统的伦理价值的经济管理思想在当今的经济管理实践中也存在着很多的局限。传统的伦理道德管理思想往往强调个体对整体的服从,弱化被管理者的合理合法的个人权利和利益,容易使被管理者丧失改革创新的能力,只注重一味的服从,直至麻痹和麻醉,从而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而弱化了经济管理的效果。伦理纲常固然能够让企业的价值观得到广泛认可,减少了管理的阻碍,但是同样的也会导致人们思想的束缚,造成管理工作的刻板、形式化,减少了企业的活力,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
(二)重农抑商经济管理思想的影响
重农抑商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典型的经济管理思想。这种经济管理思想是适应封建经济的发展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初期对封建社会的经济管理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作为制度政策而言,重农抑商随着封建社会的退出历史舞台而逐步的被摒弃使用。但是做为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而言,重农抑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经济管理思想使得我国长期以来都坚持“农本”的观念,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广大的农民择业视野狭窄,安于现状,不敢追求商业中的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和改革精神。然而事实上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国家积极支持和鼓励创新。在当今的经济管理实践中,重农抑商的管理思想往往能够让管理者从反面意识到商业发展的重要性,经济管理也需要不断地发展创新,不断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固步自封,坚持已有的观念,要懂得与时俱进,寻找增强经济管理效率的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家国同构的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影响
家国同构的经济管理思想主要是以亲缘为核心,能够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纽带,减少管理中的摩擦,而且集中统一的管理思想有利于实现经济管理的宏观理念、全局理念,使得经济管理能够更加全面,统筹规划。这样的管理思想在当今的经济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小的家族式的企业,企业内部的和谐度较高,凝聚力较强,如果家族成员之间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往往能够迅速的发展壮大。家庭的和睦能够影响到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小家的富贵能够促使国家这个大家的繁荣发展。
但是家国同构的这种经济管理思想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必不可少的存在着一些缺陷。首先金字塔式的垂直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管理层级众多,不利于管理信息的传达,在当今的经济管理实践中往往更倾向于平面化的管理模式,能够使得管理信息迅速的传达并得到执行;其次,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往往具有排外性,通常这样的企业注重血缘关系,企业的管理层通常是关系比较亲近的关系,在管理层的安排上不尽合理,往往会出现管理者不能适应管理职位的现象,而且金字塔顶部的管理者通常具有独断的色彩,使得管理决策不能很好地达到最优;再者,家族式企业的排外性往往不利于企业吸收新知识、人才等新的软实力资源,容易封闭管理,不能及时有效地了解经济发展的变化,故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经济管理者的启示
企业的经济管理者在企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的成功与否有很大一部分与管理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中可以看出,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有道德约束的意识,从自身素养以及企业的道德责任角度出发,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开展管理工作,从而不仅能够使管理者更容易得到认可和接受,所指定的管理决策得到更好的执行,而且可以为企业建立更为振奋人心和社会认可的企业文化,得到更多社会大众的认可,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故而,企业管理者高道德标准的管理素养所展现出的管理魅力能够让自身和企业都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功。
另一方面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发展中,还可以看到,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人才也是生产力要素中的重要资源,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能够使企业的管理决策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能够使管理战略更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性,对企业的成功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都要为企业培养储备人才,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企业的管理者队伍,建设一批具有高文化、高技能、高标准的现代化的管理人才队伍。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经济管理理念的启示
企业的管理理念是企业理性发展的核心理念,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从我国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中,可以看出,企业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经济管理理念。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中的基本要素,任何生产活动的发生和发展都需要借助劳动力的力量,故而劳动力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是企业生产的关键,也是企业提高产能,促进发展的关键。故而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应该注重劳动力的需求和需要,即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企业只有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注重对人的关心和关注,能够让员工增强存在感和尊重感,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和支持度,更好的融入企业中去,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主人公意识,自觉地投入到企业的生产中去,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支持和贡献。所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能够让企业建设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尤其在当今人才流动频繁、复杂的情况下,更能为企业培养大批的具有高忠诚度的员工,降低员工流动性,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人才招聘、培养和维护成本,同时也能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增加企业的无形财富,促进企业快速的发展。
(三)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经济战略管理的启示
企业的管理战略是关于企业全局性、方向性、长远性的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故而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往往是经过较高层次的管理者经过反复的调研、探讨得到的结果。在当今的经济管理中,战略管理也总结出了不少的战略管理模式和方法。从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中,可以看到对于企业的战略管理要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根据企业管理者素质、能力的不同,肯定会出现管理层级,一个企业的发展也需要一个具有统筹意义上的集权的管理层,以便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有一个全局性的管理规划。但是企业的这一管理层需要恰当的把握好度,不能过分的集权,需要根据企业规模和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能够明确分工,也能够使战略管理得到更快更好地实现。
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时要懂得创新和与时俱进。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每天社会都在发生着变化,这需要企业的战略管理要跟上时展的步伐,无论是思想还是思维方式上都要把握时展的脉搏,使企业制定的管理战略能够让企业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都具有前瞻性和正确的指导性,保持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不能够总是停留在过去的经验和总结中,对于过去企业发展中所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做到借鉴但不能盲目的照搬,没有自己的创新力。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只有创新才能够让企业长久的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企业前进发展的方向性、指导性的战略管理策略也一定要与时俱进,体现出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刘小芳.试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当代企业管理思想的影响[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2.贾成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3(10)
3.陈勇勤.小农经济[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4.杨春伟.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实践的影响研究[J].北方经贸,2013(4)
5.江智连.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2)
6.何梦笔.正确把握和理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制度安排[J].经济研究,2007(6)
7.任雪浩.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报,1998(1)
【中图分类号】 F2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14-0093-07
一、引言
电力作为重要生产、生活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经济再平衡与产业结构再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经济发展的停滞本质上是供给不足引起的[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益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效率提升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手段与重要途径。如何通过提升区域经营绩效,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在促进电力行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是中国电力行业的重中之重。
目前,学术界针对电力效率的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成果丰硕。效率测度与效率影响因素研究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Fare et al.从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投入要素拥堵等方面对1975―1979年美国伊利诺斯州22家发电企业的绩效进行了研究[ 2 ]。Jones基于现状―原因―策略的研究范式对英伦地区的电力企业效率差异、企业技术无效率的原因与政府管制放松政策对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效率提升与管制放松政策的改进建议[ 3 ]。Lam etal.测算了1995―1996年中国各省(市、区)热电部门的生产效率[ 4 ]。Yu et al.在电力效率指搜裆辖运营费用、顾客损失、电网损失纳入指标体系,且被证明对电力企业效率有显著影响[ 5 ];同时价值型指标也被纳入电力绩效测评的指标体系[ 6 ]。电力效率研究更多地关注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率,而对更为系统的经营绩效缺乏关注。Sueyoshi et al.将经济效益纳入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率测算中,研究表明经营效益、生产效率与企业价值存在协同效应[ 7 ]。在效率影响因素方面,经济发展被认为是电力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8 ],并且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存在协整关系[ 9 ]。经济体制改革释放的改革红利也被证明对电力行业的增长有积极作用,市场竞争、产权改革、管制政策3个维度均对电力行业绩效起正向促进作用[ 10 ];同时电力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与环境规制也对行业绩效产生显著影响[ 10 ]。电价对电力绩效有正向作用,而要素价格则作用相反[ 11 ];同时电力企业的网络规模对绩效产出也有显著影响[ 12 ]。电力自足率反映的电力贸易状况也是电力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13 ]。在研究方法上DEA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是电力效率测度的主要方法,DEA方法包括NSBM-ML模型[ 13 ]、Malmquist指数[ 14 ]以及传统的BCC模型与CCR模型等。DEA方法被广泛运用可见其在效率测度上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在电力绩效测度中超效率DEA方法运用尚不普及,超效率DEA相较传统DEA模型更能反映样本的效率差异。现有研究为后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也存在需要后来研究者继续努力之处。当前研究效率测度较多但是对效率时空分异规律的关注相对缺乏,缺乏从空间视角去探索电力绩效问题。
鉴于此,本文基于电力行业发展数据,综合运用多种DEA模型对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进行测评,并运用ESDA-GIS技术对其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利用2005―2014年中国电力省级面板数据构造计量模型对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尝试提出改善建议,以期为中国电力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核算与评价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拟采用BCC-DEA模型、CCR-DEA模型与超效率DEA模型[ 15-16 ]对2005―2014年我国各省(市、区)的电力区域经营绩效进行测度。其中CCR-DEA模型用于测度技术效率(TE),BCC-DEA模型测度规模效率(SE),根据TE=PTE×SE测算纯技术效率(PTE)。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结合电力行业属性并综合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平均用工人数(万人)、线路长度(km)、发电/供电标准煤耗(g/kWh)、装机容量(万kW)、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亿kWh)作为投入指标,用电量(亿kWh)、贡献税收(万元)作为产出指标。本文所用数据均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电力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税务年鉴》。
(二)核算结果与评价
运用MyDEA软件对2005―2014年中国31个省(市、区)电力区域经营绩效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有待提升,其中21个省(市、区)综合技术效率低于0.65(表1);2005―2014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中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平均规模效率均呈现大敞口“U”型分布,其中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值围绕0.65波动,平均规模效率值围绕0.7波动;平均纯技术效率值在0.9―0.95之间波动(图1)。
总体而言,2005―2014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三大效率均值均未有明显提升,平均纯技术效率始终高于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和平均规模效率,可以推断规模效率较低是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难以得到提升的重要原因。
为进一步对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整体差异进行分析,对中国31个省(市、区)2005―2014年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进行均值处理并排序,分东、中、西三个区域进行比较。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区域差异明显,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态势。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达到最大值1。综合技术效率东部地区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略高于西部地区,位列前10位的省(市、区)有9个位于东部地区;纯技术效率东、中、西部差距相对较小,东部地区纯技术效率值分别高出中、西部0.059、0.074;规模效率东部地区也远高于中、西部,位列前9位的省(市、区)均处东部,但中、西部差距相对较小。4个省市超效率值大于1,最大值为北京的2.078,最小值为的0.269,极差率达到672.49%(表1)。
2005―2010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呈现大面积下滑趋势,安徽、吉林、天津等19个省(市、区)电力经营绩效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安徽综合技术效率值下降0.472,降幅达到47.2%;北京、上海、江苏、广东4个发达省(市)依然维持在最高水平;浙江、江西、海南、重庆、、青海、新疆7个省(市、区)的电力经营绩效有所提升,其中浙江综合技术效率值提升0.102,涨幅达到12.1%。2010―2014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状况相对有所改观,海南、青海、江西等20个省(市、区)的电力经营绩效有所提升,其中海南综合技术效率值提升0.245,涨幅达到52.69%;北京、上海、江苏、广东4个发达省(市)综合技术效率值依然为1;但是四川、甘肃、云南等7个省电力区域经营绩效有所下降,其中四川效率下降最为严重,降幅达到21.61%(图略)。
三、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时空分异特征
(一)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在对中国省域电力区域经营绩效进行综合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ESDA-GIS技术中的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对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时空分异特征。
运用Geoda1.2.0软件计算2005―2014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表2)。2005―2014年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Moran's I指数值均为正数,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z验,表明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呈现强空间自相关性,具有空间集聚特征,也称“空间俱乐部”特征,即高绩效省(市、区)与高绩效省(市、区)邻接,低绩效省(市、区)与低绩效省(市、区)邻接。其中仅有2011年Moran's I指数值低于0.4,为0.3427,表明空间集聚特征有所减弱,而2013年Moran's I指数值高达0.5031,空间集聚特征达到最大化。
(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
运用Geoda1.2.0软件绘制2005年、2010年、2014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局域空间自相关LISA集聚图(图略)。2005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高―高型集聚区域主要位于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2010年河北、山东退出了高―高型集聚区域的版图,2014年天津进入了高―高型集聚区域,2005―2014年高―高型集聚区域面积不断缩减,侧面表明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规模效应不充分,空间溢出效应较弱。2005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低―低型集聚区域由新疆延伸至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形成西北―东南走向的低―低型集聚区域走廊,2010年青海省退出低―低型集聚区域,2014年新疆也退出了低―低型集聚区域,低―低型集聚区域为四川、云南组成的西南板块。高―低型、低―高型区域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的省(市、区)较少,没有形成显著的集聚态势。
四、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中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GDP数据直接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或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得出;人口密度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年鉴》;电力自足率、环境规制强度分别根据《中国电力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得出。由于、台湾、港澳的相关变量数据缺失较为严重,因而将、台湾、港澳样本剔除,保留其余30个省(市、区)样本。主要变量的计算方法、描述性统计与预期影响方向如表3所示。
(二)计量分析
运用Stata13.0软件对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为缓解交互项与多重共线性对估计结果的不良影响,提升回归的稳健性水平,将7个自变量依次放入模型,逐步向后回归。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变量的加入,模型的拟合优度大幅提升,因而选择全部变量放入模型中的回归结果进行解释(表4模型1)。为充分体现时间因素与区域因素对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影响,分别在模型2、模型3中依次加入时间固定效应与区域固定效应。因为东、中、西三大区域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也可能存在差异,因而,本文利用前文的模型与回归方法分别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电力区域经营绩效进行回归(模型4―模型6)。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在全国层面,地区生产总值一次项系数为负数,二次项系数为正数,且分别通过了5%、1%的显著性水平的检验,表明地区生产总值对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存在“U”型曲线特征。随着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电力区域经营绩效会呈现下降趋势,一旦跨过临界值,电力区域经营绩效会随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长,本次研究的地区生产总值临界值为6.526。原因可能在于地区经济发展初期电力行业基础设施投资较大,且电力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导致经营效率较低;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用电需求增多,用户网络化特征凸显,经营效率也随之提升。对比东、中、西地区回归结果发现只有中部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对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影响呈“U”型曲线特征,但中部地区的临界值要高于全国层面的临界值。东、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一次项系数为正,二次项系数为负,表明东、西部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对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呈倒“U”型曲线特征,并且东部地区的临界点远高于西部地区,但均未通过显著性水平的检验。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发挥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人口密度的大小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区域的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人口密度变量系数为正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人口密度对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中国电力普及率较高,人口密度越大,电力用户越多,电力基础投资的边际成本越低,经营绩效越高。人口密度变量在东部地区系数为正,且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但在中、西部地区均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可能是东部地区人口密集,人口的集聚效应更为明显。
工业化化水平不仅反映一个地区的发达程度,某种程度上也反映该区域的用电结构。在全国层面,工业化水平系数为正且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工业是“用电大户”,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工业化水平越高,电力需求越大,可能使得电力产出的边际成本下降,进而经营绩效提升。对比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回归结果发现,中部地区系数为正,且系数大于全国层面的系数,表明工业化水平对中部地区电力经营绩效的正向作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系数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但是系数为负,原因可能在于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拉动作用较第二产业更强。而三产比重之和为1,工业化水平越高,对于第一产业比重本身很低的东部地区而言意味着挤压了第三产业比重,因而工业化水平太高反而会使得电力区域经营绩效下降。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系数为正,但未通过显著性水平的检验。
在全国层面,城镇化水平系数为正且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城镇化水平对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城镇地区相较乡村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密度更大,用电需求更大,并且电力投资的单位成本更低,经营绩效会更高。城镇化水平对电力经营绩效的影响呈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对东部、中部具有负向影响,不过东部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对西部则呈正向影响。
无论是在全国层面还是东、中、西三大区域层面,环境规制强度的系数均为正,且系数较大,表明环境规制强度对电力区域经营绩效提升具有较为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这与变量的预期影响方向相反。原因可能在于环境规制强度迫使电力企业更多关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非效率问题[ 13 ],促使电力企业创新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缓解环境规制产生的成本压力。同时,环境规制强度有利于构建电力行业的“优胜劣汰”机制,使得环境污染大、生产效率低的电力企业退出行业竞争,优化了行业结构,有利于促进电力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而提升行业经营绩效。
电力自足率反映的是区域电力贸易状况,用电力生产与消费比衡量。电力自足率大于1,意味着区域电力生产能力过剩存在电力出口。回归结果显示电力自足率对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呈显著负向影响,电力自足率越高,电力经营绩效越低。目前,中国电力跨区域贸易最为典型的是“西电东送”工程,电力的输送不同于一般商品,需要大量的高压电缆等基础设施投资,在电力跨区域贸易相对较小时,电力贸易收入可能难以抵销其成本。故而,可能使得当前电力自足率与电力区域经营绩效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运用多种DEA方法对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进行了测评,运用ESDA-GIS技术对其时空分异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面板计量模型研究了中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影响因素的异质性,得出以下结论:
(1)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有待提升,21个省份的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低于0.65,2005―2014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值均未有明显提升,但平均纯技术效率始终高于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和平均规模效率。
(2)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区域差异明显,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呈由东向西递减的态势。2005―2010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呈大面积下滑趋势,2010―2014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状况相对有所改观。
(3)2005―2014年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Moran's I指数值均为正数,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呈强空间自相关性,具有空间集聚特征,2013年空间集聚特征达到最大化。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高―高型集聚区域主要位于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2005―2014年高―高型集聚区域面积不断缩减,侧面表明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规模效应不充分,空间溢出效应较弱;低―低型集聚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北、西南地区。
(4)人口密度、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电力自足率则呈负向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具有“U”型曲线特征。中国电力区域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只有电力自足率对各大区域均具有负向影响,地区生产总值仅对中部地区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而人口密度仅对东部地区具有影响,工业化水平、环境规制强度对东部、中部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城镇化水平则对中、西部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
(二)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9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4)08-0059-08
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及其区域差异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一、引言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引自《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3-202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过程,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从1978年的17.92%迅速提高到2012年的52.57%,据联合国开发署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也产生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其中,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学术界探讨的一个重要方向。
国外学者对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已有很长时间,主要集中在两者的相关性分析。Lampard[1]研究指出,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经济发展程度与城镇化阶段之间具有很大的一致性;Berry[2]选取95个国家的截面数据进行分析,证实了Lampard的结论。那么,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呢?多数学者认为,城镇化进程伴随着大规模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城镇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劳动力,促进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并通过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Todaro[3],Lucas Jr. [4],Ranis & Fei[5])。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认为城镇化是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比较典型的是亚洲和非洲国家(Krey et.al[6],Montgomery[7])。
国内关于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早期主要从定性角度分析。如,周振华[8]指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经济增长轴心发生转移,进入城镇化推动型经济增长阶段;胡少维[9]认为,加快城镇化步伐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一条有效途径,大力推进城镇化有利于激发农村潜在需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左小蕾[10]、龙永图[11]等也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诸多学者开始采用定量方法验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钱陈等[12]通过构建包含土地要素的城乡两部门增长模型,分析认为城镇化水平不仅影响均衡时的消费水平和农业产出产量,还可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也即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施建刚等[13],朱孔来等[14],项本武等[15],王婷[16])。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不同看法,金荣学等[17]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发现,各省区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只是初始水平居于中下水平的省份其城镇化增速与经济增长具有强相关;黄毅[18]通过分析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现实效应发现,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并不协调。此外,有学者基于不同视角对城镇化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分析,蔺雪芹等[19]认为,中国城镇化主要通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集聚推动经济发展,对知识资本、现代服务业等高端生产要素的集聚作用还不强;曹裕等[20]研究发现城镇化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来推动经济增长,城镇化水平、城乡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大多是从整体检验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城镇化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尚缺乏较为全面深入的实证分析,尤其是作为一个区域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不同区域的发展阶段和城镇化水平存在很大差异,脱离分区的实证,难以获得对中国城镇化影响的完整理解,特别是对不同区域城镇化提供科学的分类指导。鉴于此,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一个多因子计量经济模型,并分别从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实证研究不同区域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各自作用机理的特点。
二、模型、指标与数据
1. 模型设定
为研究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建立如下分析模型:
AGDPit=α0+β0Urbit+γitXit+βj×Cjit+εit
(1)
采用的时间跨度为2000~2012年,横截面地域单元为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方程(1)中,i是横截面,代表31个省份;t是时期,表示2000~2012年;εit表示横截面在时期t的随机扰动项;Cjit是第i个省份第t时期的控制变量,βj为各个控制变量的系数(j=1,2,3,4)。同时,模型中加入了城镇化Urb与非农就业、居民收入差距、外商投资及外贸依存度的交互项,通过交互项系数的估计来研究Urb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
2. 选取指标说明
(1)AGDPit:经济增长,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该数据根据历年GDP平减指数换算成以2000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
(2)Urb:城镇化水平,用人口城市化率来表示,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
(3)交互项中的Xit:
Ind: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反映工业化实际水平,由《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提出,被认为是衡量中国工业化实际水平的最优指标[21];
Tel: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采用目前相对比较科学的泰尔指数来度量,其计算公式为:
Telt=()ln
=ln
+
ln
(2)
其中,k=1、2分别代表城镇和农村地区, pkt表示城镇(k=1)或者农村(k=2)第t时期的收入,pt表示第 t 时期城镇和农村的总收入。zkt表示城镇(k=1)或者农村(k=2)第t时期的人口数量,zt表示第t时期的总人口数量。
Fdi:外商直接投资,用人均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表示(以美元表示的外商直接投资根据同期汇率转换成人民币),根据历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平减;
Dft:外贸依存度,用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反映贸易开放程度,以美元表示的进出口总额,用相应年份的汇率中间价换算成人民币。
(4)控制变量Cjit:经济增长一般被简单地概括为总产出的持续增长[22]。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提出的C-D生产函数(Y=AKαLβ),在经济学中使用最为广泛。Griliches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提出知识生产函数,即Y=AKαHβDγ,其中,Y是总产出,H代表物质资本,H是人力资本,I为知识资本,A是制度、文化、结构等其他因素。本文在借鉴以上生产函数的基础上,选取了以下四个控制变量:
Xinv:物质资本投资,用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来衡量,并采用历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平减,代表各省市(区)的物质资本投资水平;
Edu:人力资本投资,用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衡量,代表各省市(区)的人力资本状况;
Tec:科学技术投资,用财政技术支出表示,反映各省市(区)的科技投入;
Str:产业结构,用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来表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是当前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数据说明及描述
本文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和各省市(区)的统计年鉴以及CNKI《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和中国统计数据应用支持系统。对于个别指标的缺失值,本文一律采用均值法进行处理。另外,为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在进行面板数据分析时,对以上各变量进行对数处理(见表1)。
三、实证结果
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有混合模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如何选择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对于混合模型与个体模型的选择,可以通过F统计量检验。对于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Baltagi认为,一般情况下,当样本随机取自总体时,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较为妥当,而当回归分析局限于一些特定个体时,则选择固定效应模型[23];此外,还可通过Hausman检验来进行模型选择。本文虽引入了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科技投资及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不可观测和难以量化的因素与经济增长融合在一起,这些变量的缺失容易导致模型的错误设定,而固定效应模型的主要优势体现在能够有效解决缺失变量问题。同时,本文的截面单元为除了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之外的31个省份,也不宜认为是从一个大总体中随机抽样的结果。因此,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更为合适,Hausman检验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
1. 总体估计结果分析
根据前文选定的估计模型,首先从全样本分析出发,估计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设定的计量模型,以下对表中的回归结果作进一步的说明:
(1)模型1显示,在没有加入交互项的情况下,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从数值上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为0.529,即城镇化水平每增加1%,可使经济增长水平提高0.529个百分点,这说明目前,中国的城镇化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2)从模型2、3、4、5交互项系数可以看到,城镇化通过增加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拉动了经济增长;通过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抑制经济增长;通过增加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通过提高外贸依存度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模型2显示,城镇化通过增加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拉动了经济增长,即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每增加1%,可使经济增长提高0.152%。可以看出,城镇化的过程也是非农产业不断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提升的过程,非农产业的发展必定会增加非农产业的就业及比重,特别是将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快速转移,为其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利于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
模型3中,城镇化通过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抑制了经济增长,即收入差距每增加1%,经济增长回落0.058%。这说明,目前中国的城镇化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与中国特殊的二元结构及相应的政策有关,如城乡分割的户籍政策一定程度抑制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模型4显示,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经济增长提升0.02%。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化质量也随之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模型5,城镇化通过提高外贸依存度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即外贸依存度每增加1%,会导致经济增长回落0.037%。可见,现阶段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
(3)控制变量中,Xinv、Edu、Tec和Str的估计系数皆显著为正,这表明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科技投资、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都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从模型1至模型6各个变量的系数可以看出,在2000~2012年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各个因素中,产业结构的弹性系数最大,其次是人力资本投资、物质资本投资和技术资本投资。
(4)在模型2、3、4、5、6中,同时考察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果显示,城镇化的系数估计值都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即在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共同作用下,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有利于经济增长。模型6中,将四个交互项同时放在一个模型中,可以发现,城镇化通过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抑制了经济增长,但其影响并不是特别大。这说明,目前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还未深入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或者说大规模存在的“农民工”尚未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福利。
2. 区域估计结果分析
由于中国各地区城镇化水平不同(如图1),东部发达地区的10个省份在2000~2012年间城镇化水平平均值为58.32%,而12个西部欠发达省份仅为36.4%。考虑到中国城镇化水平有较大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可能对其经济增长形成不同的影响,本文将进一步对东、中、西及东北四大板块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估计,分析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根据F统计量和Hausman检验的结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模型估计结果如表3、4、5和6所示。
(1)从表2中的模型1看,在没有加入交互项的情况下,各区域的城镇化与经济增长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除东部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中、西部及东北地区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从数值上看,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205、1.088、1.317和2.292,即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则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将分别提升0.205%、1.088%、1.317%和2.292%。可见,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呈现从东部到中部、西部及东北依次提高的梯度分布。
(2)从表2中的模型2、3、4、5交互项系数可以发现:
对于东部地区(表3)来说,城镇化主要是通过增加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和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模型2中显示,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每增加1%,经济增长水平会提升0.384%;模型4中显示,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会拉动经济增长0.036个百分点。
对于中部地区(表4)而言,城镇化主要是通过增加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和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抑制了经济增长。模型2中显示,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每增加1%,经济增长降低0.284%;模型3中,城镇化通过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抑制了经济增长,即城乡收入差距每扩大1%,经济增长回落0.16%。中部地区作为农业大省,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从业人员过多,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速度较慢,非农产业就业的增加还未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从西部地区(表5)看,城镇化通过增加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产生正面效应、通过提高贸易依存度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效应。模型4中,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会带动经济增长上升0.011%;模型5中,外贸依存度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将拉低经济增长0.054%。
对于东北地区(表6),城镇化通过增加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提高贸易依存度、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抑制经济增长。模型2显示,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每增加1%,经济增长将提高0.419个百分点;模型3中,城乡收入差距每扩大1%,经济增长将回落0.125%;模型5显示,外贸依存度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会导致经济增长降低0.038%。
(3)控制变量中,东部地区的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着显著影响;对于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科技投资的估计系数都不是很显著,但上述地区产业结构(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估计系数都十分显著,且数值比较大。这表明在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突出,而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
(4)在各个地区的模型2、3、4、5、6中,同时考察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果显示,大多数模型中城镇化系数的估计值都为正,即在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共同作用下,不管是东部,还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积极推进城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综上可见,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城镇化通过增加非农就业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且非农就业的效应远远大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效应;东北地区也已形成城镇化通过增加非农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且足以抵消通过贸易自由化和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而西部地区虽然也能有效地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来促进经济增长,但还不足以抵消外贸依存度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中部地区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要么不显著,要么是抑制。这表明,近年来虽然中西部地区也在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但受资源、经济、制度、政策等因素制约,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尚未形成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有效传导机制,城镇化所产生的经济促进效应并不是很明显。
四、结论及政策含义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中国31个省份的城镇化及其与就业、收入差距、投资、贸易等因素的交互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第一,通过对总体样本分析发现,中国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达0.529;从影响机理看,城镇化主要是通过增加非农就业和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提高外贸依存度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可见,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城镇化尚未发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拉动内需的作用,城镇化质量亟须提高。
第二,从区域角度分析,中国各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且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也呈现从东部到西部依次提高的梯度分布。从影响机理看,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城镇化通过增加非农就业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且非农就业的效应远远大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效应;东北地区也已形成城镇化通过增加非农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且足以抵消通过贸易自由化和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而西部地区虽然也能有效地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来促进经济增长,但还不足以抵消外贸依存度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中部地区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要么不显著,要么是抑制。
第三,现阶段,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科技投资、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有力的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但从区域角度看,东部的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而对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科技投资的估计系数都不是很显著,但上述地区产业结构(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估计系数十分显著,且数值比较大。这表明在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突出,对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则作用有限。
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发挥城镇化对扩大内需和投资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增加非农就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吸引外商投资等。针对各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协同作用,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措施,大力推动相关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各地区的城镇化质量。
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而释放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根据各地要素禀赋条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通过积极发展非农产业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以扩大非农就业比重来加速城镇化进程。
二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各类城镇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制度,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逐步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积极推进城镇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重点解决已在城镇就业但户籍在农村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就业、保障、医疗、住房)的问题。
三是建立因地制宜、分类引导的区域政策体系。尤其要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如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扩大中西部地区的开放程度,加大对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升级、教育、医疗、环保等方面的投入,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群,推动城镇化建设重心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参考文献][1] Lampard E E. The History of Cities ine Economically Advanced Areas[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955(2): 81-136.
[2] Berry B JL. City classification handbook: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M].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1970.
[3] Michael P Todaro. 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9(59): 138-149.
[4] Gustav Ranis and John C. H. Fei. A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1(51): 533-565.
[5] Gustav Ranis and John C. H. Fei. A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1(51): 533-565.
[6] Volker Krey,Brian C. O'Neill, Bas van Ruijven, Vaibhav Chakt-urvedi, Vassilis Daioglou, Jiyong Eom, Leiwen Jiang, YuNagai, Shonali Pachauri and Xiaolin Ren. Urban and Rural Energy Use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Asia [J]. Energy Economics 2012(34): 272-283.
[7] Montgomery, M.. The Urban Transformation of Tthe Developing World [J]. Science,2008(319):761-764.
[8] 周振华. 增长轴心转移:中国进入城市化推动型经济增长阶段[J]. 经济研究, 1995(1):3-10.
[9] 胡少维. 加快城镇化步伐促进经济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 1999(10): 40-45.
[10] 左小蕾. 城镇化是新的经济增长点[J]. 上海国资, 2010(3):14-14.
[11] 龙永图. 城镇化和工业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J]. IT时代周刊, 2010(6):12-12.
[12] 钱陈, 史晋川. 城市化、结构变动与农业发展――基于城乡两部门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J].经济学, 2006( 1) : 57-74.
[13] 施建刚, 王哲.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 城市问题, 2011(9):8-13.
[14] 朱孔来, 李静静, 乐菲菲. 中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统计研究, 2011(9): 80-87.
[15] 项本武, 张鸿武.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2): 47-54.
[16] 王婷. 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化[J]. 人口研究, 2013(5):53-67.
[17] 金荣学, 解洪涛. 中国城市化水平对省际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 2010(2): 167-168.
[18] 黄毅. 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4):147-151.
[19] 蔺雪芹, 王岱, 任旺兵, 刘一丰. 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J]. 地理研究, 2013(4):692-700.
[20] 曹裕, 陈晓红, 马跃如. 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统计研究, 2010(3) : 29-35.
21世纪又被称之为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国有企业又该如何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是一项值得探讨的课题。基于此,笔者结合实践体会,作以下探讨与分析。
一、知识经济对国有企业管理产生的深远影响
国有企业的发展,总是处一定的内外部环境之中。因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管理活动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资源、技术、市场主这三个最突出的方面:
(一)资源环境的变化对国有企业管理的影响
国有企业的发展,首先依赖于一定的经济资源,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知识等诸多无形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可以减低对经济资源的依赖程度。
(二)技术环境的变化对国有企业管理的影响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获得发展动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其产品和服务必然增加知识技术因素,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上的难度也就相应的加大;最为直接的表现,诸如企业管理网络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加快国有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
(三)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国有企业管理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顾客对所需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停留产品本身,有时候更多地是购买一种服务。那么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如何改变传统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不足,强化服务意识,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必然选择。当然,激烈的竞争导致企业、供应商和顾客的合作不断扩大,合作竞争将成为企业新的价值取向和企业经营战略新的核心。
二、知识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管理的创新内容
针对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所带来的影响,国有企业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需要变革的内容和方向,进而采取相应的策略。具体来说,知识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管理的创新内容应涵盖以下几个主要方向:
(一)管理思想的创新
管理效益首先取决于管理思想和理念。因此,知识经济时代之,国有企业管理要获得理想的效益,就必须首先从思想方面具备与时俱进的理念。要积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管理思想,结合自身企业实际不断进行调整,进而树立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理念和指导思想。
(二)管理组织的创新
企业的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下执行实现的,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组织就有必要进行改革,构建符合时展需求,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最优化组织结构。从而达到优化配置,合理分配资源的目的。
(三)管理方式的创新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国有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资本密集型,管理方式上为垂直的、专制型管理模式。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管理方式上逐渐向扁平化组织结构,参与型管理模式过渡。从而获得更理想的管理效益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管理技术的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在某些角度来看,表现为海量的信息处理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智能化手段。国有企业要适应新形势要求,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管理技术的创新,从而提高管理效益。
三、知识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应对策略
(一)实行人本管理,树立人本观念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企业的发展始终是在每一个员工的努力下,共同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因此,任何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都应坚持以人为本,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看作是最高目标,充分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作为根本手段。也只有在获得广大员工的认可的前提下,企业的管理才会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实现刚性组织的管理向柔性组织的管理转变
知识经济发展带来了信息和通信革命,给企业带来许多发展机会。不远的未来,企业将变成信息化、网络化、虚拟化和灵敏化。因此企业在管理组织上的进行创新将变得迫在眉睫。只有不断更新变革合适的组织形式,才可以使企业发展更快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知识经济发展。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组织及创新形式变革趋势,应从过去刚性组织状态变为柔性组织状态。它不仅可以更好地使企业处在不败的竞争地位,还能形成更加灵活多变的组织网络型结构。
(三)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是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保障
引入更好的新制度就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在实质上也仍旧是企业管理的问题。国有企业必须建立起科学管理、政企分开、产权清晰和权责明确并且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当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还要求企业必须在管理经营中改变过去不科学、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使得在职员工可以在新的制度下快速形成新经营理念,提高效率,更好地为企业创造效益,抓住机会。
(四)技术创新是新管理的重要特征
在提倡节能环保,科学发展的理念下,较少影响环境,高效低耗是大多数技术创新的特点。国有企业建立期新型的管理体制,就必须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只有当企业各种要素得到优化配置,才能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从管理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实现提高生产速度,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正在由物质化转向信息化,宏观层面上的经济态势转变必然带来微观上的企业管理内涵的深刻变革。国有企业只有认清这一变革,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得长远的发展。
Initial Report: Evolution of Chinese Terrestrial Biotae in Relation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Since 400 Million Years Ago
Zhou Zhonghe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Keywords】 anesthetics, local; cervical plexus; nerve block; QT interval; QTd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局麻药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其对QT间期和QT离散度(QTd)的影响. 方法:60例ASA Ⅰ或Ⅱ级拟在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罗哌卡因组(Ⅰ组),布比卡因组(Ⅱ组),罗哌/利多卡因组(Ⅲ组),布比/利多卡因组(Ⅳ组),各组分别用3.75 g/L罗哌卡因、3.75 g/L布比卡因、3.75 g/L罗哌卡因/10.0 g/L利多卡因及3.75 g/L布比卡因/10.0 g/L利多卡因20 mL行颈丛神经阻滞,观察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麻醉前(T0),麻醉即刻(T1),麻醉后10 min(T2),30 min(T3),1 h(T4)及手术结束即刻(T5)的HR,MAP,SpO2,RR,PetCO2,同时记录各时间点的QT, QTd及校正后的QTd(QTcd). 结果:Ⅰ,Ⅱ组;Ⅲ,Ⅳ组麻醉效果相似(P>0.05),均能满足手术要求;各组对抬头肌力的影响: Ⅱ组强于I组(P0.05). 各组患者HR,MAP在麻醉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均在临床安全范围;SpO2,RR,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QT间期、QTd, QTcd麻醉后均延长,其中以II组延长最为明显(P
【关键词】 麻醉药,局部;颈丛;神经传导阻滞;QT间期;QT离散度
0引言
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为单纯的左旋异构体,在结构上类似于布比卡因. 与布比卡因相比,其毒性较低,作用强度类似,低浓度时感觉、运动阻滞分离更趋明显. 人体对罗哌卡因的耐受性良好,随剂量增大,可导致QTd及QRS间期延长,心律失常的发生明显增加. 本研究拟通过对低浓度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及其配伍利多卡因用于颈丛阻滞时麻醉效能、对运动神经及QTd影响的综合对比,探讨颈丛阻滞时各种局麻药及其配伍的优劣性.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随机选取择期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患者60(男21,女39)例,ASA Ⅰ或 Ⅱ,年龄21~63岁,体质量45~80 kg,术前检查无严重循环及呼吸系统疾病,无甲功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罗哌卡因组(Ⅰ组),布比卡因组(Ⅱ组),罗哌/利多卡因组(Ⅲ组),布比/利多卡因组(Ⅳ组).
1.2方法术前30 min肌注长托宁0.01 mg/kg,地西泮0.2 mg/kg,入室后平卧位,常规用三点法进行双侧颈浅丛+单侧颈深丛神经阻滞. 在乳突尖端与锁骨中点连线,此连线中点平候结水平为C4横突位置,于此点与皮肤垂直方向进针约2~3 cm,遇坚实骨质感后,设定神经刺激仪刺激频率为2 Hz,脉冲时程1 ms,刺激电流1 mA,当颈丛分布区域出现相应异感,表明穿刺定位正靠近颈深丛神经,回吸无血及脑脊液,分别给予3.75 g/L罗哌卡因、3.75 g/L布比卡因、3.75 g/L罗哌卡因,10.0 g/L利多卡因及3.75 g/L布比卡因,10.0 g/L利多卡因3 mL,同法行同侧C3及C5阻滞,每点3 mL,随后在双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及颈外静脉交界处穿刺阻滞颈浅丛(用相同浓度的配伍药物6 mL). 术中均肌注氟哌利多(0.1 mg/kg)及杜冷丁(1 mg/kg). 若术中SBp>180 mmHg,适量给予乌拉地尔控制,若心率>140次/min,分次给予艾司洛尔1~2 mg/kg,总量不超过3 mg/kg. 记录麻醉前(T0),麻醉即刻(T1),麻醉后5 min(T2),30 min(T3),1 h(T4)及手术结束(T5)的HR,MAP,SpO2,RR,PetCO2. 用HP CMC4219695型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分别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2),麻醉后30 min(T3)的12导心电图. 测定方法:QT 间期测量从QRS 波群起点至T波与等电位线的交点,若有U 波,则至T 波与U 波切迹处,测量导联不少于8个,每导联连续测定3个心动周期的QT 间期,取其平均值;校正QT 间期(QTc) 根据Bazetts公式计算(QTc=QT/RR1/2);QTd为不同导联最长与最短QT 间期的差值;QTcd为不同导联最长与最短QTc的差值.
统计学处理:各组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和方差分析,P
2结果
Ⅰ,Ⅱ组和Ⅲ,Ⅳ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手术时间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麻醉起效时间为,Ⅰ组(3.12±1.05)min,Ⅱ组(3.05±0.93)min,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 组(2.85±0.95)min,Ⅳ 组(2.73±0.83)min,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四组阻滞平面均为C2~C5. 麻醉效果:Ⅰ组优4例、良10例,优良率93.3%,Ⅱ 组优3例、良10例,优良率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Ⅲ 组优5例、良9例,优良率93.3%,Ⅳ 组优5例、良9例,优良率93.3%,无统计学差异(P>0.05). 患者在麻醉期间产生的呼吸困难、声音嘶哑、霍纳氏综合征、牵拉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在Ⅰ,Ⅱ组和Ⅲ,Ⅳ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但Ⅱ组对抬头肌力的影响要高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本组病例中未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
表1患者并发症情况(略)
bP
四组患者HR, MAP在 T1~T4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 SpO2, RR, PetCO2在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 麻醉后5 min及30 min,各组QT较麻醉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QTc麻醉后各时间点较麻醉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Ⅱ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QTd 和QTcd在麻醉后与麻醉前比较均有升高,其中Ⅱ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布比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临床上广泛地应用与神经阻滞及硬膜外麻醉,大量的研究发现,布比卡因具有一定的心脏和中枢神经毒性.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为纯左旋式异构体,理化性质与布比卡因相似,实验与临床研究结果均已证实,其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都比等剂量的布比卡因小,在较低浓度时表现为感觉和运动神经分离[1-3],用于对肌肉松弛要求不高的甲状腺手术尤为合适. 利多卡因是一种中效酰胺类局麻药,起效快,弥散广,其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明显低于布比卡因. 据报道[4-5],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致惊厥剂量之比约为5∶1∶2, 致死量之比约为9∶1∶2.
表2患者不同时间点QT间期和QT离散度的变化(略)
aP
本研究采用3.75 g/L罗哌卡因和相同浓度布比卡因,以及3.75 g/L罗哌卡因/10.0 g/L利多卡因和3.75 g/L布比卡因/10.0 g/L利多卡因用于颈丛阻滞,通过其麻醉效果、并发症以及对QTd的影响来综合考察其优劣性以及药物配伍是否合理. 结果显示,相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以及相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在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平面以及麻醉效果方面均无明显差异,都可以很好的满足手术的要求,且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无明显差别,但在术后颈部活动度方面,罗哌卡因组低于布比卡因组,而罗哌卡因/利多卡因组低于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组,这是因为虽然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对感觉神经的阻滞效果相似,但在对运动神经阻滞方面,罗哌卡因要明显弱于布比卡因,因此,从此点考虑,罗哌卡因更适合用于颈丛阻滞. 四组患者在麻醉后各时间点HR, MAP均明显升高,组间比较无差异,其中有2例患者收缩压>200/120 mmHg,乌拉地尔控制不理想,需静滴硝酸甘油. 有关颈丛阻滞后血压高、心率快的原因,已多有探讨. 可能因为颈动脉窦及迷走神经被局麻药阻滞后致使交感神经相对兴奋所致. 也有人认为颈丛阻滞不能完全拮抗对手术的应激反应,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浆内皮素分泌增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合成释放减少,动态平衡失调,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失调,血管收缩反应增强,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6-7].
有学者[8]正式将同步记录的常规心电图上12导联中最长与最短QT间期的差值命名为QTd,并提出QTd直接反映了心室肌水平上的空间复极差异,是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量化指标. QTd的正常值为20~50 ms,其数值受到多种生理或/和病理因素的影响,当心室肌发生缺血、缺氧、损伤、坏死或处于低K+, Ca2+等情况下时,QTd可明显增高,QTd增高是致命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危险因素[9] . 本研究发现,各组患者在麻醉后QT间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但无显著性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系颈丛阻滞后心率增快所导致,去除心率影响因素,校正QT间期(QTc)则较麻醉前延长,其中以布比卡因组最为明显. QTd,QTcd在麻醉后较前均延长,其中以布比卡因组变化最为明显,而罗哌/利多卡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布比卡因组有3例患者QTd超过50 ms,但均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可能与本研究中无高危病例有关. 颈丛阻滞时交感神经相对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相对缺氧,使QTd, QTcd延长,其中布比卡因对心脏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延长幅度最大,存在潜在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对心功能良好患者影响不大,但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建议慎重. 因此,在颈丛阻滞时,应加强心电监测,必要时可监测QTd,及时了解心肌复极情况,以便于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Knudsen K, Beckman M, Blomberg S, et al. Central nervous and cardiovascular effects during intravenous infusions of ropivacaine, bupivacaine and placebo in healthy volunteers[J]. Br J Anaesth, 1997,78(5):507.
[2] Feldman HS, Arthur GR, Pitkanen M, et al. Treatment of acute systemic toxicity after the rapid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ropivacaine and bupivacaine in the conscious dog[J]. Anesth Analg, 1991,73(4):373-384.
[3] 陈绍洋,熊利泽,王强,等.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应用罗哌卡因3. 75 g·L-1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 23(15):1376-1378.
[4] Nancarrow C, Rutten AJ, Runciman WB, et al. Myocardial and cerebral drug concentrations and the mechanisms of death after fatal intravenous doses of lidocaine, bupivacaine and ropivacaine in the sheep[J]. Anesth Analg, 1989, 69(3):276-283.
[5]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 现代麻醉学[M]. 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632-633.
[6] 许国忠,刘风,许勇,等. 颈丛神经阻滞后血浆内皮素、降钙素相关浓度的变化[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 23(3):218-219.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切实做好我校学生网上签名寄语活动,特制定此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加强我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以欢度国庆佳节为契机,组织我校学生开展网上签名寄语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增进广大同学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充分展示我校学生心向党、跟党走的精神风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活动时间:9月30日至10月12日
三、活动内容
组织我校学生上网面向国旗敬礼签名,抒发感言,表达心声。培育广大同学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的道德品质。
四、活动安排
1、召开全校班长、团支书会议,大力宣传和布置本次活动。
2、校园广播站开辟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专题宣传栏目,对各班参与签名寄语情况进行广播。
3、各班开展一次主题班队课。
4、本次活动将纳入班级量化考核。
五、活动要求
1、留言寄语内容要主题突出、健康向上,反映真情实感。
2、也可在家中进行网上签名寄语。
3、没有网络的同学,可将纸质寄语交给本班教师,由教师安排有上网条件的同学帮上网签名寄语。
4、各班班委和同学要做好上网签名寄语活动的拍照记录。
5、各班于10月12日班会课,将本班每位同学的签名寄语汇总表上报大队部
六、投票办法
1.登陆中国文明网
2.进入 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专栏
3.填写地区、学校、班级、姓名和寄语并点击提交
向国旗敬礼活动方案二:
一、活动目的
贯彻落实省、市文明办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国庆期间重要节日活动为载体,以网上签名寄语活动为形式,引导砂小学子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增强爱国意识,激发爱国情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xx日至10月xx日。
三、活动内容
组织我校学生上网面向国旗敬礼并签名、寄语,抒发感言,表达心声,使他们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学生们可以个人名义,也可以采取小组、团队、班级或家庭等方式进行签名,同时留言寄语。留言寄语内容要主题突出、健康向上,反映真情实感。
四、活动安排
1.各班班主任在活动开始前要利用班会课时间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活动方案,说明活动的意义,并提出具体要求。
2.从9月xx日至10月xx日起,各班班主任要督促学生利用班会时间、放假休息时间进入中国文明网开设的签名寄语栏目进行签名寄语,并注明学校、班级和姓名。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early activities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ZHU Ying-yan1 LI Shu-ying2 ZHANG Shu-juan2
1.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People′s Hospital of Raoping County,Guangdong Province,Raoping 515700,China;2.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People′s Hospital of Raoping County,Guangdong Province,Raoping 5157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ostoperative early activities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myomectomy.Methods A total of 158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were selected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7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81 cases) and control group(77 case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ceived routine postoperative care,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ceived early ac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pain score,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time,complication incidence and patients′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pai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 days after surgery,the anus exhaust time and first feeding time were earli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satisfa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Early activity;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Laparoscope;Myomectomy;Rehabilitation effects
子?m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育龄期女性,给患者的生殖健康带来严重影响[1-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在子宫肌瘤手术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4-5]。由于受到术中二氧化碳气体及麻醉药物的影响,术后患者往往存在胃肠功能紊乱、肩部及膈下疼痛等问题[6-7]。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相关疾病知识,担心肌瘤复发或影响生育,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研究显示,术后早期活动有利于促进腹腔内残留的二氧化碳排出,从而减轻腹胀和疼痛,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8-9]。本研究将早期活动与心理干预相结合,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住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10],并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②患者意识清楚,能用语言或文字沟通交流;③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者;②患有严重的心、肝、肾或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7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8~57岁,平均(37.6±3.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或中专23例,大专或本科49例,硕士及以上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0~61岁,平均(38.2±4.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或中专27例,大专或本科40例,硕士及以上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疾病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护理、手术实施、麻醉方式等方面均无差异。对照组患者术后按照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护理常规进行,??患者进行病情观察、治疗护理以及相关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活动,并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术后早期活动 术后常规给予患者去枕仰卧位6 h,当患者下肢逐渐恢复感觉时,帮助患者行床上踝泵运动和抬腿运动,每小时2~3次,5 min/次,以患者不感觉疲劳为宜。6 h后协助患者翻身并拍背,并指导患者行双上肢活动,并逐步鼓励患者坐起。术后第1天鼓励患者床边站立,适应后可床旁活动,循序渐进,注意加强监护,避免患者跌倒。告知患者早期活动对减轻疼痛和促进康复的意义,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2.2心理干预 术后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与患者亲切交谈,了解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和顾虑,而有针对性行心理干预。担心影响生育的育龄期患者,告知在术后1~2年可妊娠,需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孕前检查。担心肌瘤复发或恶变的患者,给予相关疾病知识,并告知子宫肌瘤的预后良好,术后加强随访可以预防。还可采用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帮助患者减轻术后不适,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消除患者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对患者的丈夫也进行相应的疾病知识指导,鼓励患者丈夫给予患者支持和理解,以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
1.3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术后3 d的疼痛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从0~10分别表示“无痛”和“最痛”,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越剧烈[11-12]。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用排气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问卷在出院前1 d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共10个条目,各条目从“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分别赋予1~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3 d疼痛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3 d的疼痛评估得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满意度得分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排气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均晚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得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一、营造氛围,积极响应
为喜迎中国成立67周年,加强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推进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以欢度国庆佳节为契机,组织广大未成年人开展网上寄语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生动具体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展示心向党、跟党走的精神风貌,为喜迎中国成立67周年营造良好氛围。
我校利用升旗仪式举行了向国旗敬礼网上寄语活动启动仪式,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改革开放和民族团结教育。马校长做了宣传发动讲话,并将活动方案发到每个班级。通过升旗仪式、班会课、思品课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有关向国旗敬礼的大力宣传,组织学生收集具有民族文化的素材,交流心得,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墙报、橱窗等宣传媒体,介绍这次活动的方式、目的、意义,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二、落实主题活动,增强教育实效性
1、组织了网上签名寄语活动。9月22日至10月10日期间,组织学生登陆网站进行网上寄语,抒发感言,表达心声。
2、各班以向国旗敬礼为主题开展了一期主题班会,并做好宣传,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提高。
3、开展了一次征文活动。征文主题为向国旗敬礼,为学校添彩,学生们积极参与,全校36年级学生100%的参加了本次作文比赛。
爱
国情感,
开展了
“迎中秋、庆国庆”主题文化活动。总结如下:
一学校开展了“向国旗敬礼”活动,全校师生整齐列队,面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庄严的举起自己的右手向国旗敬礼。孩子们登陆中国文明网开展“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表达对祖国深深的祝福。
二是组织一次队会活动。
以班队会的形式,组织
同学
互相交流、讨论,开展了“迎中秋、庆国庆”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三是组织了一次“迎中秋、庆国庆”主题板报刊、绘画比赛活动。
各班出一期黑板报专刊,在中、高年级学生中还进行了手抄报、绘画比赛。
四是开展征文活动。
学校开展了“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征文活动。
此次活动让学生在充满欢乐、竞争、和谐的氛围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培养了学生高尚的爱国品质,同时丰富了学生的
爱
国情感,小学
开展了
“举国同庆,情满月圆”主题文化活动。总结如下:
一学校开展了“向国旗敬礼”活动,全校师生整齐列队,面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庄严的举起自己的右手向国旗敬礼。孩子们登陆中国文明网开展“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表达对祖国深深的祝福。
二是组织一次队会活动。
以班队会的形式,组织
同学
互相交流、讨论,开展了“举国同庆,情满月圆”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三是组织了一次“举国同庆,情满月圆”主题板报刊、绘画比赛活动。
各班出一期黑板报专刊,在中、高年级学生中还进行了手抄报、绘画比赛。
四是开展征文活动。
学校开展了“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征文活动。
此次活动让学生在充满欢乐、竞争、和谐的氛围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培养了学生高尚的爱国品质,同时丰富了学生的
校园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