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画画教案

画画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6 16:07: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画画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画画教案

篇1

总第5课时

二年级

备课人

学习

目标

1、理解线条的丰富变化,让学生在设计思维上有突破、有跨越,创造性地进行线条表现;

2、初步掌握线条的变化,认识直线、曲线、浪线虚线、折线、粗细线、断续线等线条的基本形态;

3、能够运用线条对所表现的景物、人物进行描绘、装饰,尝试运用线条表达自己情感体验。

学习

重点

重点:线条的基本变化形式在画面中的合理应用,学习运用线条进行画面布局;

难点:线条的丰富变化及精细表现,运用不同形式的线条表现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课件,范画,相关绘画工具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反思

一、课题导入:

1、欣赏由线条制作的动画短片,引出画面构成元素的问题。

提问:画面中的小人是由什么来造型的?

2、提问:你知道的线条都有什么形状的?

3、利用课间出示线条的多种形式。表现方式方法。

4、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第三课,《用线画画》的第一课时吧。

二、讲授新课:

1、观看教学课件,让学生来总结概括线条的形式,直线,曲线,浪线,虚线,折线,粗细线,断续

线……

2、启发学生:

如果由你来创新一组新的线条,你有这个胆量吗?学生分组上黑板来演示。

3、课堂提问:线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你是怎么自由的运用这些线条呢?

4、欣赏教学课件,师生一起观看优秀的线描、白描的绘画作品。分析其中的各种线条类型。

5、课堂示范: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向同学们示范一幅线描作品的绘画过程。

6、质疑问难。

7、提出作业的要求:

1、作业要求中强调画面的绝对独立性;

2、创作材质上多种多样,黑纸白线,白纸黑线,……

3、线条的使用量要大。疏密得当。

三、学生作业:

1、学生开始观看教师的范画,进行临摹。

2、教师进行巡视、辅导学生的创作。

3、好的作业要展示和鼓励。

四、课堂总结:

1、学生作业自我进行评价,老师提出修改建议。

2、学生讲解画面表现形式、画面内容,寻找他人的画面优点。找出新的线条、新的结构。交流绘画时的想法,心情,画面故事内容。

3、布置下次课的学习用具:

铅笔、勾线

1、欣赏教学课件,回答老师的提问。

2、学生概括线条的各种形状和线条的类型。

3、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参与课堂上的互动。

4、学生进行创作。

5、评价自己的作品。

6、用笔记本记下老师的要求。

板书设计:

3、用线画画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和区别对称、不对称(随意)纹样;学会对折一次剪纸的方法,剪出角花纹样;培养学生手脑协调的能力和简约、概括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对称(对折后剪)与不对称(随意)剪的认识和剪贴方法步骤。

(2)角花的设计制作的步骤、方法

2、难点:

纹样的简约、概括、变化、虚实得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开头叙说,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板书课题)

二、插入新知。

教师传授角花的折纸方法。

(1)指导学生看书自学,教师提问:制作单个、两个、四个相同的角花分别怎样折纸?

1、制作一个角花:

2、制作两个角花:

3、制作四个角花:

(2)学习设计描绘花纹。

(3)剪制纹样。

请看老师剪。(教师示范剪)

是不是很难?你们自己剪剪看。学生试剪,教师观察,发现问题提请大家注意。针对学生在剪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边讲边示范分解步骤:

(4)、贴。在考虑好构图大小布局的基础上开始粘贴。角花最好贴在有色底纹纸上。鼓励同学们套色剪贴。

三、补充观摩。

上教师将收集的图案给学生看,稍加特色说明,引发学生的创作愿望。

四、课后作业

布置学生剪出大小形式各异的角花,剪得好而快的同学可让其粘贴在底纸上,提请注意底纸要尽可能把角花衬托明显。教师巡行指点,并不断出示剪得好的角花,加以表扬。

小学美术剪纸贴花教案二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剪纸的方法和步骤。本课学习剪动物,重点学会用剪纸剪动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简单的手法剪出动物,学会用剪纸装饰纹装饰动物。

3、情感与态度目标: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动物,激发学生对剪纸兴趣。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动物的剪纸方法。

教学难点:外形设计。

教具准备:

示范作品、各种规格的彩色纸、剪刀、刻刀和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2’)[通过这个导入,揭题]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观赏一小段动画片(1分29秒)

师:说说这段动画片和你们以前看过的有什么不同呢?

学:里面的人物和动物都是用纸剪出来的……

师:嗯,说的真不错,今天我们要上课的内容就和剪纸有关,叫做《剪纸贴花》。

二、讲授新课(12’)

[通过这个直观欣赏环节,让学生感受剪纸贴花的表现方式以及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剪纸?

学:

师: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剪纸,在中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差不多是和造纸术同时出现的。主要有人物,花卉、草虫鱼兽,以及一些吉详谐音的物象,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师:剪纸和绘画有哪些不同呢?工具、技法、形象。

师:你们知道这些剪纸都代表着什么寓意吗?出示作品。

学:

师:说的真不错。所有的图案都有吉祥的寓意。相传剪纸最早是因为古代有一只叫夕的怪兽,专门偷吃农民的粮食。后来有位婆婆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落荒而逃。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驱赶走了这只怪兽。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那是不是所有的剪纸都是红色的呢?在陕西就有一位库淑兰奶奶,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了一个梦幻多姿的世界。(出示剪纸作品)

师:看到库淑兰奶奶的剪纸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题材,造型,色彩。

学:

师:你知道库奶奶是怎么样做出来的吗?谁来猜一猜?

学:

师:先剪出外形再贴花装饰。

师:生活中同学们见过各种各样的动物吧,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动物吗?

师:猫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出示图片)

师:每只动物都有不同的形状、色彩,它的花纹就是由不同的装饰纹组成。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动物进行剪纸创作。

学:第一步我们先该做什么呢?

学:剪出外形。

师:老师这有个剪好的外形,能看出来是什么吗?

学:是只大公鸡。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学:有鸡冠,大大的尾巴

师:大公鸡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特点呢?

头部:椭圆形,有山形鸡冠

身体:长长的,有羽毛

尾巴:弯弯的,色彩很丰富

脚:有力的

是的,当我们在剪外形时应抓住特征,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剪了什么。

师:如何让这只大公鸡更威风呢?

学:剪些花纹贴在大公鸡身上

师:老师这也准备了些花纹,要怎样拼贴、组合才可以让大公鸡变漂亮,谁来试试!

学:我来……

师:别急,老师这还有一张,再请个同学上来试试。

点评[师生互动]两位同学都贴的真不错。

[通过三个连续问,让学生明白剪纸贴花和画画一样也可以是有场景的,并且从生活中找题材]

师:因为运用的花纹不同,拼贴、组合的方法也会不同,所以两大公鸡各有各的美。现在请大家再想一想,她可能在哪?再做什么?周围又有些什么?

学:……(学生说,我也同时剪出来,并进行组合)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谁来说说看

学:……

师:是的,想法不同,就有了不同的画面,虽然这幅作品的主角是大公鸡,但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题材,你们看(课件播放)

师:大家都迫不及待了吧?让我们先小组讨论下你们要剪的题材,然后剪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大家动起来吧!

学:开始制作 (20’)

三、评价 (4’)

篇3

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化学平衡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化学平衡的建立,这是本章教学的重点。第二部分为化学平衡常数,在最新的高中化学教学大纲(2002年版)中,该部分没有要求。

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教材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采用图画和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教材以合成氨工业为例,指出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速率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化学平衡。建立化学平衡观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会趋于相等。教材以蔗糖溶解为例指出在饱和溶液中,当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并进而以的可逆反应为例,说明在上述可逆反应中,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这样层层引导,通过图画等帮助学生联想,借以

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教学难点。

教材接着通过对19世纪后期,在英国曾出现的用建造高大高炉的方法来减少高炉气中含量的错误做法展开讨论。通过对该史实的讨论,使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化学平衡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充分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等启发学生联想,借以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教学可采取以下步骤:

1.以合成氨工业为例,引入新课,明确化学平衡研究的课题。

(1)复习提问,工业上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2)明确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并提问可逆反应的定义,强调“二同”——即正反应、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强调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对任一可逆反应来讲,都有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3)由以上得出合成氨工业中要考虑的两个问题,一是化学反应速率问题,即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高合成氨的产量;一是如何使和尽可能多地转变为,即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以及各种条件对反应进行程度的影响——化学平衡研究的问题。

2.从具体的化学反应入手,层层引导,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如蔗糖饱和溶液中,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的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

又如,说明一定温度下,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可逆反应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反应无论进行多长时间,反应混合物中各气体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有何特征?让学生讨论。最后得出: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此时化学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并指出某一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

3.为进一步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可以书中的史实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在一定条件下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增加高炉高度只是增加了CO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并没有改变化学平衡建立时的条件,所以平衡状态不变,即CO的浓度是相同的。关于CO浓度的变化是一个化学平衡移动的问题,将在下一节教学中主要讨论。从而使学生明白本节的讨论题的涵义。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和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本节的教学,系统性较好,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接受。

本节重点: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难点: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因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内容,不仅在知识上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其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可迁移用来指导学生进行本书的学习。所以本节教材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当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同时指出,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平衡状态不变,而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如向提高反应物转化率的方向移动,由此说明学习本节的实际意义。

教材重视由实验引入教学,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结论。反之,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并在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材中采用对合成氨反应实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材在充分肯定平衡移动原理的同时,也指出该原理的局限性,以教育学生在应用原理

时,应注意原理的适用范围,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熏陶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建议

本节教学可从演示实验入手,采用边演示实验边讲解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充分讨论,由师生共同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

新课的引入:

①复习上一节讲过的“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强调化学平衡状态是建立在一定条件基础上的,当浓度、压强、温度等反应条件改变时,原平衡的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着改变,从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②给出“化学平衡的移动”概念,强调化学平衡的移动是可逆反应中旧平衡的破坏、新平衡的建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一直在变化着。

③指出学习和研究化学平衡的实际意义正是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旧的化学平衡破坏并建立新的较理想的化学平衡。

具体的教学建议如下:

1.重点讲解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观察上一节教材中的表3-l,对比第1和第4组数据,让学生思考:可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2)从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里应明确,溶液颜色的深浅变化,实质是浓度的增大与减小而造成的。

(3)引导学生运用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展开讨论,说明浓度的改变为什么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讨论时,应研究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讨论后,应明确浓度的改变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增加某一反应物的浓度,会使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进行调整;新平衡建立时,生成物的浓度要较原平衡时增加,该反应物的浓度较刚增加时减小,但较原平衡时增加。

2.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应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并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也是从实验入手。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出压强和温度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勒夏特列原理的教学:在明确了浓度、压强、温度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以后,可采用归纳法,突破对勒夏特列原理表述中“减弱这种改变”含义理解上的困难:

其他几个问题:

1.关于催化剂问题,应明确:①由于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增加正、逆反应速率,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②使用催化剂,能改变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2.关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应明确:①平衡移动原理对所有的动态平衡都适用,为后面将要学习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作铺垫;②平衡移动原理能用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但不能用来判断建立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教育学生在应用原理时应注意原理的适用范围,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熏陶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3.对本节设置的讨论题,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提问学生回答,这是对本节教学内容较全面的复习和巩固。

4.对于本节编入的资料,可结合勒夏特列原理的教学,让学生当堂阅读,以了解勒夏特列的研究成果和对人类的贡献;可回顾第二节“工程师的设想”的讨论,明确:欲减少炼铁高炉气中CO的含量,这属于化学平衡的移动问题,而利用增加高炉高度以增加CO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的做法并未改变可逆反应的条件,因而是徒劳的。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化学平衡的概念与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极其特点;掌握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与综合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结合化学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什么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2molSO2与1molO2反应能否得到2molSO3?

【引入】得不到2molSO3,能得到多少摩SO3?也就是说反应到底进行到什么程度?这就是化学平衡所研究的问题。

思考并作答: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SO2与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因此得不到2molSO3。

提出反应程度的问题,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

结合所学过的速率、浓度知识有助于理解抽象的化学平衡的概念的实质。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2molSO2与1molO2反应体系中各组分速率与浓度的变化并画图。

回忆,思考并作答。

【板书】一、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见课本P38页

【分析】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研究的范围,达到平衡的原因与结果进行分析、归纳。

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平衡前提:温度、压强、浓度一定

原因:v正=v逆(同一种物质)

结果: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准确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提问】化学平衡有什么特点?

【引导】引导学生讨论并和学生一起小结。

讨论并小结。

平衡特点:

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定(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动(动态平衡)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

讨论题: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平衡的标志是()。

(A)混合气颜色不随时间的变化

(B)数值上v(NO2生成)=2v(N2O4消耗)

(C)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减少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增加的分子数

(D)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篇4

知识目标:

1、了解计划的含义、种类和特点

2、掌握常用的计划的写作

能力目标:

通过计划的学习与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

树立做人做事要有“计划”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计划的写作格式和要求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PPT课件

【教学时间】:6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报告的概念和特点

2.报告的写作要领

二、导入新课

关于计划的谚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三、讲授新课

(一)、计划的含义

计划,是单位、部门或个人对未来一个时期的工作,或对将要开始的工作项目事先作出安排的一种应用文。

计划不属于正式公文,通常是单位、部门或个人使用。计划是一个统称,按目标远近、内容详略、时间长短、成熟程度、创新要求等标准综合分类,可使用“规划” “纲要” “设想” “要点”“打算”  “方案”“安排”  “策划书”等不同的名称。

(二)、计划的特征

第一,预测性。计划不是对已然事实和状况的描述,而是在行动之前对行动的任务、目标、方法、措施所作出的预见性设想。但这种预想不是盲目的、空想的,而是以上级部门的规定和指示为指导,以本单位的实际条件为基础,以过去的成绩和问题为依据,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之后制定的必要的、科学的、可行的目标措施;既用来指导工作实践,也有待于工作实践的检验。

第二,明确性。计划的目标、任务、要求、步骤、期限、方法、措施等都要十分具体而明确,这样才具有可操作性,才能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第三,可行性。计划目标必须切实可行,既不能过高,又不能过低,否则都会使计划失去意义。    

第四,约束性。计划一经通过、批准或认定,在其所指向的范围内就具有约束作用,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必须按计划的内容开展工作和活动,不得违背和拖延。当然,执行过程中还要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修订,所以,制订计划要留有余地。

所谓准备,除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准备之外,最重要的首推智力准备,而计划就是最基本的智力准备。制订计划,是工作有序、协调、高效运行必不可少的程序和措施。

(三)、计划的结构与写作要领

计划一般包括标题、正文和落款三个部分。

1.标题

由单位名称、时限、内容及文种名等构成,如“××技工学校××年度学生工作计划”。有的计划也可以省略单位名称、时限等内容。如果计划处于酝酿或讨论过程中,或者还没有批准通过,应在标题后加括号注明“初稿”  “草案”或“征求意见稿”等字样。

2.正文

计划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采用条文式、表格式,还可以采用条文表格结合式。条文式计划,主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分条列项地表述内容,形式比较灵活;表格式计划,主要是用表格的形式体现计划的项目和内容;条文表格结合式计划,主要是以表格为载体,辅以简要的文字说明。

(1)前言。主要说明制订计划的依据、目的、指导思想及有关背景,回答“为什么做”和“能不能做”的问题。前言要简明扼要,表述时常用“为了……”“根据……”之类的介词结构起句,最后用“为此,特制订计划如下”等过渡句转入主体部分。

(2)目标和任务。目标和任务是计划的灵魂和核心,回答“做什么”和“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要求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和重要指标,如数量、质量、进度等。计划要对计划期所要完成的总目标、总任务进行科学分解,使各项任务既有质的规定,又有量的要求,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要求清楚。

(3)措施和步骤。“措施”是为保证任务目标的实现拟采取的举措和办法,包括如何组织领导、如何安排人力物力财力等。如需要创造什么条件,组织哪些人力、物力,每项任务怎样分工,哪个部门主管,哪个部门协同以及责任人等,都要具体明确,回答清楚“怎么做”的问题。“措施”必须针对实际,具体可行,便于落实。“步骤”是执行计划、开展工作的程序和时间安排以及要求等,回答“何时做”“什么时间完成”的问题。步骤要符合实际,合理有序,可操作性强。

目标、措施、步骤是计划内容的三要素,目标任务明确,措施办法得当,步骤安排合理,才便于执行。

(4)结语。可以提出执行计划时的注意事项,或强调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环节,或展望计划实施的前景,或提出希望和号召,也可以不写。

3.落款

说明计划的制订者和制订计划的日期。如果标题已写明制订单位名称,那么署名也可省略。单位计划如需呈送上级机关,一般要加盖公章。

(四)、计划写作的注意事项

1.要符合政策

制订计划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为指导,全面贯彻上级指示精神,把这些政策和精神落实到计划的具体内容中,服从大局,这样才能确保计划的正确性。制订计划的指导思想和依据通常都在计划前言中明确写出。

2.要从实际出发 

把全局需要同本单位或个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分析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有利的因素和存在的困难,合理制定目标,不搞花架子,不脱离实际,做到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3.要具体明确

计划规定的任务一定要重点突出,具体明确,有主有次;同时要有明确的要求,要规定清楚数量、质量、工作步骤和时间进度,决不能模棱两可,责任不清,要求不明。要针对任务提出具体措施,提出实施计划的具体办法和力量部署,保证计划完成,便于执行、督促和检查。计划主要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说清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怎么做、什么时间做(完)等问题,不议论,不抒情,不描写。

4.要留有余地

篇5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每组滑轮二个、铁梁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老师听说咱们五年级1班的同学们非常的聪明,而且还乐于助人。最近我在生活中遇到点麻烦。

2.老师居住的宿舍楼的房顶漏雨了,打算用点建筑材料维修一下,可是如何将沉重的建筑材料运到楼顶上去的呢?同学们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出出主意吗?

3.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到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的两个好朋友,也帮老师想了两个好办法,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出示视频

4.在这两种方法中,用到了什么

装置?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种轮子有什么显著地特点?

5.教师出示定义:像这种边缘有槽,可以绕中心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滑轮!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滑轮的作用

1.在刚才的这两种方法中,滑轮有什么不同?2.你能根据这个特点,给它们起个名字吗?3.教师出示定义。4.老师的朋友们之所以选择使用滑轮,肯定是有一定的原因。你认为滑轮起到了什么作用?生猜测,教师板书有研究意义的猜想。如:省力、方便;5.究竟使用滑轮能不能省力,仅靠猜想可以吗?5、实验之前,老师提醒大家注意两点,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下?6.下面请开始实验。教师分发测力计和实验记录表。7.下面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记录。8.教师总结:

定滑轮:不能省力,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不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三)、生活应用

1.滑轮的这些作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在生活中滑轮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

2.同学们找一找, 下列这些物体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它们属于哪一种滑轮?

(四)、拓展

1.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各的优点,我们能不能把二者的优点合二为一,让我们在使用滑轮时既能够省力,又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

2.多个滑轮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滑轮组。想不想自己动手组装一个滑轮组?教师分发滑轮。

3.总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找到了组装滑轮组的方法,但是 ,滑轮组还有很多的组装方法等待着我们课下去研究,相信只要大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也一定会收获更多的科学知识!

教学反思

滑轮这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这节课的操作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而且涉及到对比试验,而且还把难度提升到滑轮组的组装,所以对学生要求比较大。但讲授后,发现学生对着节课的掌握还是比较好的,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但还有几个地方暴露出教学的不足:

篇6

教学目标

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物质,掌握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查阅资料和讨论等活动,学会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通过学习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合理安排饮食的意识,增强自我保健和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难点:了解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活动一探究人体营养素包括哪些方面?

情景导入:提问: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见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所吃的食物通常包括哪些呢?

小组交流:列举生活中的常见食物和饮品的类别。

观察:(多媒体投影)教材P88图12-1、P91图12-7、P92图12-9、P93图12-10。

小结:人体生命的生存和健康离不开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物质,通常称之为人体营养素。

活动二学习竞赛

主题:“我”的风采我展示。

设疑:这些营养素对人体来说,究竟分别有什么其他物质不可替代的作用呢?

指导阅读:(分四大组,分别指定阅读教材上关于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内容介绍,结合教师课前布置查阅的有关资料,组内合作,讨论并限时完成下面的任务:以第一人称手法写一份自我介绍的文段,题目自拟。要求:简要介绍某类营养素的基本情况,重点陈述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组际竞赛:各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演讲。(根据演讲的口才、表情及内容质量,由学生评委评分)

活动三应用实践

辩论:偏食习惯好不好?

设疑:我了解到我们同学们中有的同学喜欢吃这种食品而不喜欢吃那种食品,即存在所谓的偏食。这种饮食习惯好不好呢?

(正反方辩论)

小结:偏食影响身体健康。特别是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旺盛时期,更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

阅读与讨论:

阅读:P90、P92“资料”。

讨论:a.有人用甲醛溶液来浸泡水产品并出售,这样做有什么危害?

b.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

c.为什么霉变食物绝对不能食用?

d.运动会上的长、短跑赛进行中,为什么有的同学感到很累?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赛前服用一些葡萄糖?若改食一些花生或者麦食品,效果好吗?

知识拓展(多媒体播放):

a.“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婴儿”的相关报道。

b.“毒大米”危害介绍。

c.吸烟的危害分析。

活动四课堂计算竞赛

①一女运动员可以在60s秒内跑完400m,她的最大氧气吸入量为4L/min,而肌肉在工作达到极限时,每公斤体重每分钟需要氧气约0.2L,如果该女运动员体重为50kg,她将缺少多少氧气?

②花生米含糖约24%(质量分数,余同),油脂约39%,蛋白质约26%;小麦含糖约76%,油脂约2%,蛋白质约11%;50g花生和50g小麦在体内完全氧化放出的能量各是多少?

课题小结:经过本课题的学习,在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和对化学学科的情感方面,你分别有哪些收获?

活动五课外调查

我们是一所农村中学,大多数同学家住农村。请在课外做一个调查,对于家中(或亲友、邻居中)发生霉变的食物是如何处理的?这种处理是否科学合理?我们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对此应做哪些工作呢?调查报告于一个月内完成。

点评:整堂课以四个主题活动展开,层次清楚,意图明确,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第五个主题更是结合农村的实际,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研究,让学生感悟到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对社会常见的“偏食习惯”采取目前流行的深受大、中学生欢迎的“辩论”形式,而不是“答辩”形式,有其新意。但是课中如何把握,则对学生的课前准备和教师的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点评:湖北省枝江市教学研究室易章和

背景资料

①22名小学生吃玉米糊中毒,已有一人遇难

本报讯(记者刘振雄特约记者龙桥通讯员杨兴炳)我省郧西县一所小学11日突发食物中毒事件。至昨日,22名中毒学生中已有1人遇难,两人紧急转院抢救。

事情发生在邻近陕西的郧西县景阳乡泥沟中心小学。11日下午5时30分左右,该校五、六年级数十名寄宿学生吃了晚餐的玉米糊后不久,出现呕吐、恶心、头晕等症状,立即被校方送入当地卫生所抢救。

昨日上午9时50分,该校五年级女生12周岁的何莹莹经抢救无效身亡,12岁的男生孙文林、陈华登被紧急转送至郧西县医院抢救。

事发后,十堰市副市长胡仲军、郧西县副县长张惠莉等赶到事发地指挥抢救,调查原因。据郧西县疾病控制中心介绍,初步怀疑系玉米霉变引起,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

(《楚天都市报》2003年11月13日)

②大量服用维生素E有害健康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10日电(记者曲俊雅)维生素是一种抗氧化剂,大多数人认为补充维生素E可以帮助他们延缓衰老。不过,最新研究发现,服用药物大量补充维生素E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危害身体健康。

研究负责人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埃德加·米勒博士说,大多数复合维生素片一般含35~40个国际单位维生素E,这对健康也许会有些微小的“益处”。但如果能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维生素E,服药补充毫无必要。坚果、食用油、全谷食物和绿叶蔬菜中都富含维生素E。

此外,美国心脏学会早已指出,维生素E没有预防心脏病的作用,而最近研究还表明,维生素E和降胆固醇药互相冲突。

(《三峡都市》(周末)20*年11月12日)

③野生珍稀、特殊功效、“生猛”刺激安全饮食必须革除三种陋习

据新华社南昌11月10日电(记者冯丽)专家认为,要确保饮食安全首先要革除三种饮食陋习。

不少人认为物以稀为贵,放着肉厚味美的畜肉不吃,偏吃肉少味寡的蛇、鼠、猫、虫,以为野生、珍稀的动物更有营养,其实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无论从组织结构、化学组成还是消化利用来看,它们都没有任何优势,不少野生动物还极易引发人类疾病。

我国传统习惯有一些糟粕和迷信也影响了部分人的饮食喜好。如从“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推理,相信吃乌龟肉能长寿;从老虎的雄健敏捷,推理出虎骨酒能治跌打损伤;认为动物生殖器可以滋阴壮阳等等,甚至把“驮峰”“熊掌”“蛇肉”“牛鞭”传得功效神奇,美味无比。这些动物肉不仅保健功效毫无科学依据,即使从味道讲也毫不足取。

“活猴脑”“蛇胆”“乌龟”“活鱼”“醉虾”等,这些近乎野蛮的吃法,不仅伤害人们对动物的爱怜之心,而且极不卫生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教学目标

了解钙、铁、锌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及查阅资料,了解人是如何摄取这些元素的。

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健康方面的重大贡献。

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难点:正确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调查与研究

1.查阅资料并整理填表:

(可从网上、报刊、杂志、医学书籍,调查访问医生、父母、身边的病人等途径获得)

*

2.调查市场上有哪些补钙、补锌、补碘、补硒和补铁等的保健药剂或营养补剂出售,查看它们的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

3.收集几种不同品牌和不同产地的食盐包装袋、牛奶袋。

4.将学生分成四个竞赛小组,每组选组长一名,各组分别命名为钙铁、钾钠、锌硒、碘氟队,并以自己的组名为题,自编、自演一个节目“我们的作用大”,形势可以是小品、相声、顺口溜、替换了歌词的歌曲等。

教学设计

导入

贵州某山区盛产芭蕉,一外地人问卖蕉人怎么卖?答:1角钱3只。4只行不?答:不卖。2角钱卖一串(少的也有十多只)行吗?答:行。这个卖蕉人数学概念为何这样差?原来他在婴儿时期因缺碘而得了呆小症,智力缺陷。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板书课题)。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一:知识抢答:(记分: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题目:

1.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多少种?(50多种)

2.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多少种?(11种)

3.人体含量较多的元素约占人体质量的多少?(99.9%)

4.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的元素是哪几种?(C、H、N、O)

5.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的元素总量不超过人体的质量的多少?(4%)

6.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的元素可以分为哪两类?(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7.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素是常量元素吗?(是)

8.钙是微量元素吗?(不)

9.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多少种?(20多种)

10.哪些元素是微量元素?(Fe、Zn、Se、I)

师投影知识网络图: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

过渡:已知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全部加起来也只有体重的0.05%,可谓是“微不足道”,真是这样吗?

活动二:特长展示

各队表演节目:我的作用大。(记分办法:其余三组无记名投票,以票数记分)

过渡:你们对人体的作用真是功不可没,但在人体内的含量是不是多多益善呢?

活动三:真情表白(记分,能说记10分,分队陈述摄入过多的危害)

活动四:挑战对手

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钙、铁、锌、碘的重要作用,要求通俗上口、特点鲜明、字数少。

(答对记10分)

例如:碘:不仅仅是“智力元素”锌:多种酶的激活剂

钙:参与构成人体的硬组织铁:造血的主要原料

过渡: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都很棒,下面进行最后一轮竞赛,以决胜负。

活动五:智力陷阱

(规则:第一名与第二名,第三名与第四名互相挑战。四道题分别以“合”“作”“创”“新”为题号。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合:谈谈你从加碘盐包装袋上获取的信息,并就此自编一道考题。

作:谈谈你从牛奶袋上获取的信息,并就此自编一道考题。

创:芳芳同学长期食欲不振、发育不良,患上了佝偻病,经医院检查还患有贫血,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推断芳芳可能缺乏哪些元素,并对她的食谱提建议。

新:俗语有“多吃五谷杂粮,身体壮如牛”的说法,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小结:评价竞赛情况,表扬优胜小组。

反思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以致用

“关爱长辈,倾注亲情”,建议陪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去医院检查一个体内的含钙量,必要时向老人推荐几种补钙的保健品,当然要向他们说明你的理由。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板书: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一

师: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99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投影展示学生表格的填写并汇报讨论结果。

师:我们将甲烷、乙醇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而氯化钠、硫酸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化合物。

flas演示:石油中跳出一个个乙烯分子,乙烯分子连成链状。

师:有机物中碳原子间可以连接成碳链或碳环,因此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像乙烯这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称为小分子,由有机高分子合成的材料称为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二

师: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学生实验:

*

小结:链状高分子都具有热塑性,加热软化后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也可制成纤维;网状高分子加热后不会熔化,具有热固性,这种塑料一旦加工成型后,不能通过加热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

幻灯片展示:

1.“塑料王”聚四氟乙烯制品。

2.具有热固性的尿素甲醛制品。

3.电线的包皮聚氯乙烯。

4.聚苯乙烯制成的灯饰。

5.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制造的全塑汽车。

活动探究三

师: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纤维织成,实验台面上的三种不同颜色的毛线都是纤维制品。

学生实验:燃烧不同颜色的线

线的颜色

*

师: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

生1:根据燃烧时的不同现象判断。

生2:可以看服装标签。

幻灯片展示:服装标签

师:穿不同布料的服装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1:涤纶衣服挺括,不易皱,易洗易干。

生2:棉纶衣服弹性好,耐磨,烫后会变形。

生3:棉织衣服吸水、透气,感觉很舒服,但易皱。

活动探究四

幻灯片展示:人工割胶图

师:树木最忌割皮,人们却常常在清晨割这种树的皮,它是什么树?

生:橡胶树。

师:对!树皮是它的产胶组织,流出的汁就是天然橡胶。

学生实验:

拉扯橡皮筋,你发现橡胶具有性。

用砂纸打磨网球鞋底,你发现橡胶具有性。

燃烧车轮外胎碎片,你发现。

实验桌面上铺了一层橡胶,是因为。

幻灯片展示:汽车、飞机、轮船、垫圈、运输带等。

师:轮胎主要由天然橡胶制成,弹性好,外胎由丁苯橡胶制成,耐磨;飞机轮胎由顺丁橡胶制成,弹性好,耐磨;轮船利用了橡胶的防水功能;垫圈多由丁腈橡胶制成,耐油、酸碱;运输带由氯丁橡胶制成,耐油、耐高温、耐老化。

小结过渡:

1907年世界上第一个合成高分子材料──酚醛塑料诞生,20世纪30~40年代合成了许多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此后合成高分子工业发展迅速,同时废弃物的剧增也带来了环境问题。1984年,在意大利东侧亚德里亚海打捞上来一头死鲸,解剖后发现,该鲸竟是吞食了50多个塑料袋窒息身亡。

辩论

幻灯片展示:塑料垃圾对大自然的污染。

师:由于塑料废弃物多白色,我们将此称为“白色污染”。

学生小组辩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

师:使用塑料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如何解决白色污染?

学生讨论

幻灯片展示:

1.医用可水解的手套。

2.加了淀粉可生物降解的饭盒。

3.塑料包装制品的回收标志。

欣赏录像

录像播放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师:未来社会离不开有机合成材料,新型材料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篇7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82-02

一、教材分析

《学画农民画》这一课是人教版美术第八册的一节色彩课。它是在学生学了《生活中的暖色》与《生活中的冷色》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造型表现领域的课,需要学生尝试运用写实、夸张、抽象、装饰等造型元素与对称、均衡等形式原理进行创作与表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这一课我已上过好几次了,但学生老是对学画农民画有畏难情绪。经过反复实践,我发现首先要设法降低本课的难度,由原来的创作一幅农民画改为添画或改画一幅农民画。我带领学生充分分析了农民画后,总结出了其装饰图案生活化,以人物、动物、植物为主,造型夸张、变型、概括,色彩对比强烈、艳丽,以原色、间色为主,构图饱满的特点。我还让学生初步尝试用5分钟的时间完成一张未加图案、色彩的农民画小稿。之前先提问:如果让你为这幅画添加图案与色彩,你想怎样添加?然后通过展评学生作业,发现图案过小、单一、散、没有中心,色彩对比不强烈、不艳丽、杂乱等问题。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我又进行了示范,并让学生发表意见参与图案与色彩的添加。如在添加图案时注意对称与均衡,涂色时出示色相环多用原色与间色,注意色彩冷暖与深浅的搭配。如:深红配浅绿、紫色配浅绿或浅黄色、橙黄配深绿色等。这样一来,学生再一次进行艺术实践时,他们的造型表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创作激情极其高涨,所创作的作品也避免了初次实践时的种种弊端,产生了一批像样的农民画。于是,经过我的反复修改,形成了以下的教学设计方案。

二、《学画农民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农民画作品,了解农民画的定义、特点与装饰方法。

2.通过欣赏、讨论、尝试、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添画一幅教师提供的农民画作品。

3.感受农民画的艺术特色,了解艺术源于生活,热爱民间艺术。

教学重点:了解农民画的艺术表现形式,运用农民画装饰手法添画一幅农民画作品。

教学难点:添画图案的内容、方法、主次以及色彩的艳丽、夺目。

(二)教学过程

1.欣赏农民画,初步了解农民画。课件出示《山间蜜糖果》、《舞龙》、《猴吸烟》、《喂鸡》等四幅农民画作品,学生带着问题欣赏。设问:这些画描绘的都是什么内容?(1)学生观看作品,分析,总结,汇报:画面上所表现的都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内容。(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总结: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农民画顾名思义就是农民的画,是以描绘农民生产生活为题材的画。

2.分析总结农民画的特点。(1)按小组发放一组户县农民画作品,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农民画的装饰图案与造型有何特点?主要用了哪些颜色?是如何搭配使用的?与生活中的颜色有何区别?农民画的构图如何?(2)预设回答:①农民画的装饰图案生活化,以动、植物为主,借鉴了国画、剪纸等民间艺术,造型夸张、变型、概括。②农民画主要用了原色与间色,冷暖色搭配使用,比生活中的色彩艳丽夺目,感觉农民很快乐,无忧无虑。③农民画的构图饱满,画满了各种装饰图案。(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指导,总结,板书。农民画特点:①装饰图案:生活化——以人物、动物、植物为主;②造型:夸张、变型、概括;③色彩:艳丽——原色、间色;④构图:饱满。

3.学生初步实践,发现问题,突破难点。(1)出示一张未加图案、色彩的农民画小稿,提问:如果让你为这幅画添加图案与色彩,你想怎样添加?(2)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完成作业。(3)展评学生作业,发现问题,预设问题:①图案过小、单一、散、没有中心。②色彩对比不强烈、不艳丽、杂乱等。(4)教师总结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4.教师示范,进一步突破难点。(1)教师示范添画一幅小稿,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参与绘画。(2)总结:装饰图案应主次分明,点、线、面相结合;色彩可以一种原色或间色为主,再搭配其他颜色。

5.学生再次艺术实践,教师辅导。为学生每人发放一幅16开纸大的光有轮廓的作品。第一组为一条大鱼,第二组为一只蝴蝶,第三组为一个花瓶,第四组为一件上衣。

作业要求:请你运用农民画装饰手法添画一幅农民画,并涂上艳丽的色彩。

6.展评学生作业。评价要点:(1)装饰图案是否生活化,以人物、动物、植物为主。(2)图案造型是否美观、紧凑,具有夸张、变型、概括等特点。(3)色彩是否多用原色与间色产生出艳丽夺目的效果。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7.总结与拓展。随堂测试: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它具有( )的想象力、( )的表现手法、( )的色彩和( )的构图。

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与我国的民间刺绣、国画、剪纸、木版年画等传统民间艺术共同构成了我国灿烂与悠久的民族文化,我们要让这种艺术永远传承下去。

下去后,可尝试画一幅4开纸大的农民画挂在自己家中,美化我们的生活。

篇8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二、重点:过滤和蒸馏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复习提问: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由什么元素组成的?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新授:

提问:什么地方存在水?

学生思考回答: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

提问:有没有同学看到黄河?(电视上也行)黄河水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答:很浑

提问:能不能说一下原因?

学生:因为含有大量的泥沙

提问:那么你说黄河水是纯净物还产混合物呢?

学生:是混合物

提问:捧起一捧海水是否是清澈透明的?尝一下是什么味道?为什么?

学生:是,是咸的。因为含有食盐

提问:那么,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学生:是混合物。

总结:自然界的水都或多或少的含有象泥沙这样不溶性杂质还有象食盐这样可溶性的杂质,因此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如何除去这些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这就是水的净化问题。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怎样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请同学们看书参照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总结一下可以采取哪些操作来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

1.沉淀演示实验:观察混浊的水的静置,并比较颗粒大的和小的沉淀的快慢,从而得出加絮凝剂的作用:使小的颗粒凝聚成大的颗粒,加快沉淀。

2.过滤:我为什么能从教室出去,再进来?拖拉机能进来吗?为什么?同学们还能想出哪些类似的问题?

原理:小的走,大的留。

3.吸附:衣服可以吸有很多灰尘,还可以吸收异味。是什么变化?哪个同学家使用净水器?你知道里面有什么吗?

问题:上述操作哪个净化效果最好?

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水已经是澄清透明的了,这些水是纯净的吗?

学生答:不是,还有可溶性的杂质。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提问: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喝矿泉水好呢?还是喝纯净水好呢?为什么?

学生答:矿泉水。因为矿泉水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

总结:这就是说,水中的这些可溶性杂质有些对我们来说是有益是,这些不需要除去。但有两类可溶性的化合物,如果水中含得太多,将会对生活和生产造成很多麻烦,请同学们找出来看是哪两类化合物?这样的水叫什么水?

学生答:钙的化合物、镁的化合物,叫硬水。

提问:能带来什么样的麻烦?请同学们看书。

提问:你能鉴别硬水和软水吗?

学生:用肥皂:起沫的是软水,起渣的是硬水。

硬水的软化:有哪此操作?

学生答:煮沸水蒸馏

提问:在家里做饭时,开锅时,如果你掀开锅盖,你能看到锅盖上有什么?怎么来的?你能说一下蒸馏的原理是什么?

提问:同上面的几个操作相比,蒸馏的净水效果怎样?

练习题:56页1、2、3。

下面咱们重点学习一下过滤的实验操作。

三、过滤

“一贴”

“二低”

“三靠”

练习:基础训练

小结:请学生总结都学到什么?

作业:一课三练。

检测

板书水的净化

水:化学符号,组成;构成。(纯净物)

自然界的水: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混合物)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三、过滤操作

1.沉淀(加絮凝剂)“一贴”

2.过滤:小的走,大的留“二低”

3.吸附:物理变化“三靠”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1.硬水:含钙、镁的化合物较多

篇9

二、活动宗旨

齐心协力、共创奋进教室、发扬教室文化。

三、主办单位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团委学生会。

四、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号晚。

五、参赛对象

经济管理系全体学生。

六、比赛要求

1.教室的文化主题鲜明、创新、积极向上。

2.教室美观大方整洁有序。

3.视觉效果简单且具有深刻性。

4.能调动同学们积极情绪促进教室和谐氛围。

七、比赛制度

实行百分制(教室卫生共五十分,教室装饰共五十分)。

八、人员设置

本次活动由经管系学生会负责,具体比赛人员安排如下:

1、纪检部负责教室卫生评比成绩。

2、生活部和学生会指定人员负责评比装饰成绩。

篇10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3.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

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要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突破策略: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启发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设问

烈日当空,久旱无雨,为了解决旱情,在过去人们摆起香案,祈祷龙王爷恩惠,然而滴雨未下;而现在,派出几架飞机在高空投撤了一些固态物质,顷刻间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问:“这种固态物质是什么呢?它变成了什么?为什么会有雨形成?”引起学生兴趣,激发热爱科学、破除迷信思想。

2、导入新课,猜想

a.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b.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c.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

(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

3、设计实验

①出示装在烧瓶里的几粒碘,让学生观察碘的状态、颜色,问:给碘加热,碘会变成什么状态?颜色会变吗?停止加热,又会变成什么状态?颜色又会变吗?让学生猜想,将有代表性的发言写在一边。

②由学生设计实验,包括器材。

对学生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共同筛选出较优的方案。

4、学生实验探究

让一名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其余学生注意观察,用酒精灯加热,过一会儿,让学生观察。

问:你看到烧瓶中有什么现象?

(颜色由黑变紫,碘由固态变成气态)

问:此时有没有液态的碘产生?你如何验证?

演示:将瓶塞取下,烧瓶倒立,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有紫色气体逸出,无液体流下)

移去酒精灯,盖上瓶塞,烧瓶倒立,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颜色由紫变浅,逐渐变黑,瓶壁上有细小的冰粒形成,无液体流下)

演示人造“雪景”:在封闭烧瓶中插有小树枝,内放一些卫生球粉末,微微加热后停止加热,让学生观察树枝上出现了什么?是如何形成的?

5、学生交流结果,处理信息。

实验结果表明,碘可以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此时要用酒精灯加热;也可以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此时没有用酒精灯加热,而是对外放热。

6、学生举例,交流,评估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或自然现象中的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师生、生生共同交流,统一看法,对学生的举例,积极参与给予鼓励,同时教育学生要留心身边的物理现象(如雪、霜、冰雹的形成,冰冻衣服也会干,积雪未熔化,但一天比一天少,卫生球逐渐变小、消失、有气味等)

7、知识应用

让学生解释“生活物理社会”中讲的人工降雨,教师作出评价并统一观点,指出干冰易升华吸热还可用来给食品降温,在舞台上制造“白雾”等。

8、巩固练习,创新迁移。

①用久了日光灯管(或灯泡)为什么会变黑?

②“潮湿的衣服干了”与“寒冬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否一样?

篇11

重点难点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验、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仪器:试管、镊子。

药品:新铁钉、铁粉、细铁丝、薄铁片、锌粒、镁条、铜片、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其它:投影仪、投影片、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实验。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投影]彩色图片;钢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如:车、船、机械、桥梁、房屋等,人体中也含铁。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进行识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我国钢铁发展简史引入课题阅读课本117~118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展示]新的细铁丝、薄铁片的样品

[介绍]铁的密度、熔点、沸点

[板书]一、铁的物理性质观察:纯铁的颜色、光泽、状态、硬度、思考、铁的延性、展性及导电、导热性、学习铁的物理性质。通过对铁的实验观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做练习一巩固铁的物理性质的知识

[提问]在已学过的知识中,哪些涉及了铁的化学性质?

[提问]上述瓜的条件、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化学方程式

[板书]二、铁的化学性质

1.铁跟氧气的反应

(1)铁能在氧气中燃烧回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思考并回答问题

书写化学方程式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展示]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试管实验

[提问]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板书]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跟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比较]铁燃烧和铁生锈的条件观察:铁在干燥的空气中;铁在纯水中;铁同时与水和空气接触的三种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事实,分析讨论铁生锈的原因。

领悟:铁与氧气的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的产物不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能力

进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思想教育。

[引导讨论]根据铁生锈的原因,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呢?列举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防锈措施。培养理论联系实验学风

[投影]课堂练(见附2)指导学生做练习做练巩固铁与氧气的反应及铁的氧化物的知识

[演示实验]投影实验6-2

两个表面皿中分别放入铁钉,再分别倒入稀盐酸、稀硫酸。

[演示实验]投影实验

另取三个表面皿,分别放入锌粒、镁条、铜片,再分别倒入稀盐酸。

[引导讨论]实验室制氢气选用哪种金属与酸反应最适宜?为什么?观察铁钉表面有什么变化?反应后溶液的颜色有何变化?

观察:锌粒、镁条、铜片的变化。

通过不同金属与酸反应速率不同,做出判断。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学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打下基础

[板书]2.铁跟酸的反应

[提示]铁元素在置换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书写两个化学议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标出铁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提高原有知识的水平

[投影]课堂练习三(见附3)

指导学生做练习做练习三巩固铁与酸的反应和置换反应的知识

[演示实验]实验6-3

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两个试管里分别放入洁净的铁钉和铁粉。

[板书]3.铁跟硫酸铜的反应。观察:铁钉和铁粉表面有何变化?

观察:反应前、后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认识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提高分析问题和书写方程式的能力

[指导阅读]介绍湿法治金阅读课本120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投影]课堂练习四(见附4)指导学生做练习做练习四巩固知识

[课后小结]引导学生小结小结:铁的物理性质和三点化学性质,理解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提高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

[投影]随堂检测完成检测题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下列关于铁的物理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铁是热和电的导体(B)纯铁是银白色的固体(C)纯铁的硬度很大(D)铁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

2.盛放在油罐车内的石油产品,震荡时可产生静电,易引起火灾,所以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地的铁链,这是利用铁的

A.延展性(B)导电性(C)硬度小(D)熔点高

3.纯铁不适合制造机器,因为纯铁

A.铁的密度为7.86克/厘米3(B)纯铁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C)纯铁的硬度很小(D)铁的熔点和沸点都很高

附2:课堂练

4.铁在的条件下易生锈,为防止铁器生锈,应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铁制品的表面.

5.铁在氧化物有、、,其中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多。

6.某+3价的金属R在其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是70%,则R的原子量为。

附3:课堂练习三

7.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指出不产生可燃性气体的反应是

(A)铁与稀硫酸

(B)铁与稀盐酸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大理石与稀盐酸

(E)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木炭层

(F)加热高锰酸钾

8.将m克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铁粉,瓜后得到溶液质量(大于、小于、等于)m克。

9.等质量的锌、铁、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附4:课堂练习四

10.除去硫酸严铁溶液中混有的硫酸铜杂质,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充分反应后,再用方法除去。

11.11.2克的铁粉与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反应,可得到铜克。

12.将4根质量相同的铁钉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稀硫酸(B)稀盐酸(C)硫酸铜溶液(D)纯水并隔绝空气

13.7克含杂质的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0.2克,则铁中所含的杂质可能是下列金属中的

(A)镁(B)铝(C)锌(D)铜

14.含相同质量的铁元素的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为

(A)1:1(B)2:3(C)160:232(D)30:29

附5:课堂练习答案

1.(C)2(B)3(C)

4.潮湿的空气清洁干燥涂上一层保护膜5.FeO、Fe2O3、Fe3O4FeO

6.56

7.化学方程式略(C)(D)(F)8.大于9.镁、铁、锌

10.铁粉边滤11.12.8.12(A)(B)13、(D)14(D)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