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7:3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区调查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调查结果
1、小区后山山体坡顶未发现明显裂隙,暂无滑坡地质灾害隐患。
2、2号楼后山体裸露,与楼房距离较近,存在崩塌地质灾害隐患。
3、有居民种植片儿荒,造成水土流失。
4、水泥喷浆表壳鼓胀开裂,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苏家园小区变样了。
首先,环境变好了。原本光秃秃的泥土上冒出了充满阳光的绿色和红色。夏天气温升高时,人们给大树和花儿们浇水,给幼小的刚长出来的小芽撑起一块块黑色的遮阳布。每当夜幕降临时,人们就悠闲地在树下乘凉。
第二,卫生变好了。每隔几天,辛勤的清洁工叔叔就会来打扫楼道,有些小朋友还帮助清洁工叔叔擦楼梯的扶手。而且每个单元下都有一个垃圾箱。这些垃圾箱千姿百态,有的还有花纹呢!垃圾箱不仅使我们倒垃圾方便,而且也成了我们小区的一道风景线。
所谓“封闭式安全小区”,就是指因地制宜的将几座乃至十几座不等的楼房用铁栏或围墻围成一个封闭的小院,仅留几个出入口,建成“小院式”安全小区;大的则将整个村(居)划分為一个小区,建成“区域式”安全小区,实行封闭或半封闭式管理。出入口白天开放,晚上则按小区规模的大小减少出入口,并有保安24小时值勤,对出入车辆和可疑行人进行盘查登记。
在实施封闭式安全小区管理上,我区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想了许多办法,亦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在去年开始,禪城公安分局就结合辖区的实际提出了“积小块平安為大局稳定,积小胜為大胜”的治安工作思想,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行小区封闭、半封闭管理模式,将此项工作作為安居重点工程来狠抓落实,并採取了四项措施: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实施;二是落实层级责任,循序渐进推进。三是加强横向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四是立足宣传教育,克服创建阻力。然后,从去年中期起,结合封闭半封闭小区的创建工作,适时加大了安全小区建设力度,縝密策划建立社区警务室,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努力将警务延伸到社会,把治安专门工作与群眾路线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
目前,我区已建成的封闭式小区有124个,半封闭式小区140个(房地產公司开发的物业管理小区除外)。从公安机关反馈的数字来看,建成了封闭半封闭小区的治安面貌确实有了明显的改善,如:石湾街道的唐园和同福小区、普君街道的忠义路小区、澜石街道的南北村小区仅今年的刑事案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均超过50,环市街道的敦厚、金海花园、东升大街、东城新村等发案“重灾区”的发案亦有大幅下降,治安秩序明显好转,群眾满意度不断提高。
在目前警力不足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对全区623个治(保)安组织,7959名治(保)安员按照“五个统一”的标準进行整顿管理,使治(保)安队伍的管理日趋制度化和规范化,使我区的治安基础进一步夯实,安全小区的防控能力明显提高。
一些群眾原先对创建封闭式小区管理的措施和做法不理解,认為影响到日常生活而多次到有关部门投诉,要求拆除围栏。但通过一段时期的实践,无论是从遏制案件的发生或整个小区的生活环境来看,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群眾同时亦切实感受到封闭小区所带来的好处,有的未实施封闭管理的小区居民,纷纷要求尽快把他们居住的住宅纳入封闭管理,封闭式小区从起初居民群眾不够理解,个别甚至反对到现在多数居民群眾的理解、支持和拥护的良性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小区管理经费难以落实。(主要是社区居委会下属的安全小区经费)目前,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安全小区管理经费的落实仅靠过去上门向居民收取的方式解决,有的居民对收费问题不够理解,不主动交纳治安费,特别是财物发生失窃的住户更是拒绝交纳,造成恶性循环,有的居民有样学样,治安收费率一直很低,难以為继。
2、在开展安全小区建设过程中,部份农村村民受传统观念的约束,对封闭式小区管理情绪上有抵触,而且,原农民居住地段出入口四通八达,一旦採取封闭式管理,确实给他们的日常生活、经商带来一些不便。
3、群眾安全防范意识较差。近年,随著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摩托车、汽车数量大幅上升,特别是摩托车,就像80年代的自行车一样随意摆放,令违法犯罪分子有机可乘,造成失窃率大幅上升。
4、小区建设由於是各街道、居(村)委各自进行建设,方式、方法、规模、特点各不相同,加上建设资金投入有限,安全设施的建设都很简陋,尤其是小区围栏,用有的群眾话来说:好象“监仓”一样,有碍观瞻,影响市容环境。
三、建议和希望
我们认為,在当前治安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实施封闭式安全小区管理有其存在和发展的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是利大於弊,具有现实意义。可以说,封闭式安全小区管理,是针对一段时期的治安形势所催生的產物,尽管在实施过程中亦给部份群眾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不便,但从实施的效果看,它确实从压制各种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静化治安环境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做到面面俱到,安全小区管理亦存在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有关职能部门要与居民群眾多做沟通联係,争取群眾的支持与理解,力求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治安管理新路子。為此,我们提出
如下建议:
1、加强宣传力度。安全文明小区建设是近年摸索出来的一件新事物,我们认為,群眾拥护的事,我们就应该去做,而且要把它做好;群眾反对的事,我们坚决不做;群眾一时不理解的事,我们有责任去做工作。我们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创造条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所以,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群眾正确了解和认建设安全小区的目的和意义,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创建安全小区工作。
2、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封闭式小区建设。各镇、街要因地制宜根据经济发展、社区建设规划实际情况来借鉴和推广适合自己的做法和治安管理模式。有条件的小区要加大科技含量,提高技防设施安装率,实行保安巡逻制度;半封闭式和开放式老城区,要做好群防群治工作,实行专职与义务相结合的巡逻制度。
3、加强对保安队伍的素质和业务培训。针对目前保安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在日常工作当中与居民群眾发生磨擦的现象时有发生,公安及有关部门要注意加强对保安员的教育,从端正工作态度入手,增强服务意识,规范各项行為準则,避免因一些管理措施不到位而造成群眾对安全小区管理工作的误解。(俗语说:要避免歪嘴和尚念坏经)
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我国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就开始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多年来推出了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等多种类型的保障性住房,为许多城市中低收入群众提供了适宜的居所,解决了他们的住房困难。然而,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将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成为社会冲突的根源。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张掖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空前扩大,保障性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问题也逐步显现,亟待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去关注和解决。
一、国内外保障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概况
“保障性住房”,顾名思义它属于民生工程,这就决定了对保障性住宅小区实施物业管理必须是非盈利性质的。然而,与普通商品房的业主一样,保障性住房的业主同样具有享受物业服务的权力。因此,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与生俱来就是一个矛盾的载体。21世纪以来,国内外关于保障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研究正逐步展开。首先,在保障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企业的选聘上,美国约有 20%的中小型公寓实行业主自我管理。由全体业主大会选举出的业委会,代表全体业主委托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物业。其次,由于保障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非盈利性质容易导致管理人员的频繁流动,这会降低住户对小区物业管理的满意度,因此,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提到保障性住房的物业管理,90%的业主是不满意的。最后,在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的经营方面,我国有80%的物业管理企业承认保障性住房的物业管理是100%亏损的。同时,由于保障性住宅小区规模庞大,房屋产权差异大、居住人群复杂、未来保障性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任务将比普通商品房小区更为艰巨。
二、张掖市保障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现状
为了落实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各项调控政策,解决城市特困户和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2010年以来,张掖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已经大规模展开,尤其是围绕老城区以西方向(滨河新区、花儿村、胡家园子),以南方向(南关村、梁家墩镇、前进村、八一村)为主的大规模拆迁和修建正在进行。仅2014年,甘州区就建设466套公租房。这些保障性住宅小区的建成为张掖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行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然而,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张掖的物业管理行业一直处于萧条状态。普通商品房的物业管理尚且不景气,保障性住房的物业管理更是令人唏嘘。截止2014年12月,张掖市从事物业服务活动的企业仅有115家,其中,登记成立的物业服务企业有107家,外来入张登记备案的物业服务企业6家。具备二级资质的企业3家、三级资质企业102家、三级暂定资质企业10家。按地域划分的情况为:甘州城区85家(含外来5家),高台县城5家(含外来1家),临泽县城6家,山丹县城8家,民乐县城10家、肃南县城仅有1家。而张掖市六县区从事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的物业企业仅占上述物业企业总数的20%。就拿张掖市甘州区来说,城区以内的物业服务面积为782.67万平方米,物业服务覆盖率为70%,而宁和园、德和苑、安里闸棚户区等保障性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覆盖率还不到50%。而在物业企业的运营方面,张掖市目前所有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企业中95%的企业都在亏损,尤其是保障性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更是亏损到了难以维持的境地。据笔者在临泽县一个保障性住宅小区(惠民小区)的“惠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调研时所获得的资料显示,这家物业公司已经连续三年亏损的金额超过每年20万,物业管理人员的工资已经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在问及如果继续这样亏损下去最终该如何“消化”累计的亏损金额时,经理和员工都感到无所适从,坦言只能期待政府来解决。其实,不仅是这一家保障性住宅小区的情况如此不堪,张掖市其余各县的保障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企业都存在严重亏损的问题。总的来说,张掖市目前的保障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不容乐观。
三、张掖市保障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问题一:保障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非盈利性质与物业企业运营、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众所周知,保障性住房是国家的惠民工程,带有社会福利性质,具有以服务性为主而非以盈利为目的等特征。因而,对保障性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在收费标准和管理模式等方面,本应该与普通商品房的物业管理区别对待。然而,张掖市的现实是保障性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在收费标准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基本和普通商品房是相同的,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然而,笔者在走访张掖市各县区的保障性住房相关负责部门和物业管理企业时,大家一致认为这种不合理的现实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因为张掖市整个物业市场本来就不景气,95%的物业公司亏损严重,如果在收费标准方面再对保障性住宅小区的物业企业予以下调的话,那就更没有企业愿意来承担这些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了。
解决对策:政府有必要对保障性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提供财政补贴为了缓解上述矛盾,政府可以尝试通过税收机制改革来解决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可以采取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费和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的方式帮助其发展。第二,对政府购买物业服务成果支付给物业服务企业的资金补贴以及对企业经营性房屋出租所得,实施所得税和营业税减免。第三,对参与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企业上缴的所得税实施“先征后返”等优惠政策。这些措施可以缓解保障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资金周转问题。
问题二:整个物业管理市场缺乏应有的竞争机制
目前,张掖市所有的保障性住宅小区都只是以协议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整个物业管理行业内尚未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这一现状与物业管理自身的属性是矛盾的,因为物业管理具备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特征。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在物业管理这一行业的市场上,业主有权选择物业企业,并购买和消费其提供的服务,而物业公司则必须靠自己良好的经营和服务才能挤进和占领这个市场。而时下张掖的现实则是整个物业管理行业内几乎不存在竞争。这就势必导致物业服务企业的市场活力不够、经营动力不足、管理工作缺乏积极性、服务水平亟待提高等情况成为常态化现象,反过来又必然导致业主对自己消费的物业服务非常不满意,进而不愿意按照约定缴纳物业费,甚至与物业人员发生冲突等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产生,严重阻碍物业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损害了广大业主的权益。
解决对策:引入物业管理市场的竞争机制,激发物业企业做好物业服务的内动力
问题三:物业管理的组织机构不完善,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等基层组织机构亟待成立
张掖市90%以上保障性住宅小区的物业企业都是由该小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自己组建成立的,70%的小区物业管理的基层组织机构尚不完善,突出表现在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无法定期召开业主大会,物业管理行业协会更无从谈起。而那些已经成立了业主委员会的小区业主代表在物业管理中真正能发挥作用的不多,据调研时物业人员反映,绝大多数业主代表在参与整个小区的物业管理过程中也都只关心自身的利益,不会站在大局的角度提供特别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
进行连续5天的实地调查。
三、调查结果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3
近年来,随着广东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社区金融服务需求开始不断增加。但与日益凸显的社区居民金融服务需求相比,现有的社区金融供给总量、供给方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为了增加社区金融供给,加快金融服务下沉,广州市各大商业银行近年来均先后提出了进社区开展金融服务的思路。但由于社区金融在中国尚属新鲜事物,很多用户对其不了解,很多金融机构也未予以足够重视。为了进一步推进广州市金融服进社区,找到一种满足客户群体金融需求的经营服务模式,解决社区居民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为重点,针对小微金融用户、金融机构、社区居民等相关主体对于小微金融服务的需求展开调研,通过分析现状、问题及趋势,对未来广州市推进小微金融进社区服务提供理论参考。
一、社区小微金融服务概述
社区类金融机构是指从事社区类金融机构信贷行为。依托在地方人文关系的基础之上,从事着关系型贷款服务的机构[1]。近年来,广州社区小微金融服务机构发展较快,但也面临社区基础金融服务不均等、效率低,社区金融服务发展滞后,专营性金融机构不足、企业融资渠道少,金融机构存贷比偏低、资金供给量不足,小微企业风控难度大、银行偏好“保大放小”,信用担保体系薄弱、金融机构认同度低,社会诚信体系缺乏、企业违约风险加大等问题。
二、广州市白云区社区小微金融服务现状
现阶段,广州市白云区拥有社区金融服务站36个,农村金融服务站3个。无论在总量、规模还是服务质量方面,均难以和广州市其他区域相比。整体呈现出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在区域方面,各类不同级别的社区金融服务发展水平并不平衡,越是大型社区,金融服务站点布局越是紧密,而小区域和村镇等级别的社区,金融服务水平明显示弱,无论是机构设置还是网点设备等,呈现弱化趋势。二是客户群体方面,社区金融更多侧重于中、大型社区中的中高端客户以及白领阶层。而针对当年城市人口发展老龄化的局面,并没有太多关注体现在“一老一小”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方面。三是目前的社区金融机构网点分布不平衡,在较为繁华路段和中心商业区的金融物理网点分布较多,但在真正需要社区服务的各类社区和居民集中居住地段,配置的金融物理网点明显不足,给社区金融需求满足造成一定影响。
三、广州市白云区社区小微金融服务的问题
1.社区金融服务效率有限、整体水平不高
广州社区金融服务的诞生和兴起,是伴随着广州市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应用而生的。随着社区规模的日渐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在广州市一些大型住宅区和集中住宅区均出现了各类社区金融服务的需求。金融服务需求的内容也从原有的简单存取款过渡到投资理财、小额信贷等多种领域[2]。但从目前广州社区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现有的社区金融服务范围较小、服务效率有限,整体水平难以和江浙等同类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相比。多数社区金融服务机构仅仅具备简单的存取款一体机和1-2名工作人员,办理的业务范围也以存取款为主,多元化、深层次的业务内容尚未得到w现,不少地区的金融服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服务盲点,难以满足区域金融服务需求的基本要求,更难以通过机构网店传递服务理念,形成服务特色产品。
2.社区金融服务网点较少,服务渠道有限
现阶段,广州市白云区专供社区服务、小微群体金融服务的专门性金融机构服务网点较少,社区居民、小微群体融资渠道严重不足[3]。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广州市白云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物理网点329家。其中,驻区商业银行共18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银行业金融机构1家,商业银行一级支行21个,银行柜员机数2175台,其中存取款一体机数约1620台,POS机数约为2973个,从业人员约4631个。此外,白云区拥有社区金融服务站36个,农村金融服务站3个(表1)。
但上述金融机构中,真正服务社区居民、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并不多。绝大部分金融机构如国有控股的大型商业银行均以大规模客户群为首要服务对象,门槛较高,其并不是专营型的针对小微金融服务群体的服务机构,致使普通居民一旦有融资需求却难以问津。如其中,中信银行服务的客户群体户均贷款额超过2000万元,建行服务的客户群体户均贷款余额达973万元。而真正如民生银行、民泰银行等村镇银行这些民营小型金融机构,其服务的客户群体户均贷款额均在100万元以下,已成为白云区当地重要小微金融服务机构。因为缺乏专门的小微金融机构,一些小型的融资群体往往在发生融资需求时转而寻找小贷公司、民间借贷等其他途径。由于民间借贷的成本较高,除了本身较高的利息支出外,企业还需要支付各种保证金、担保费、中介费等费用,使得风险不断加剧。
此外,在当前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下,各大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网点设置往往以盈利性作为基本出发点,更加关注短期利益和眼前效益,能从企业的社会责任出发,考虑长远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并不多[4]。因此,在利益和成果导向的基本前提下,各大商业银行在设立时,首选的地址均在白云区经济较发达地区。如一些商业中心、产业集聚带、园区密集地等,以便能较快实现当年设立和尽快盈利的目标,尽快稳定业务来源。因此,该类物理网点的主要服务群体以公司业务为主,间接辐射周边社区,对于社区居民的金融服务功能非常有限。与此同时,广州市对于小微金融进社区项目的扶持政策有限,即使有少量进入学校、社区等地展开金融服务网点布局的金融机构,也因资源少、成本高、业务少、利润薄等原因,难以支持,往往需要本机构其他金融业务作为补贴才能持续下去。更有一些地理区位优势不足的社区,自始至终无法进入各大商业银行网点布局的视野,社区金融服务需求与社区金融产品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3.社区金融机构认同度低
目前,白云区的社区金融服务机构以村镇银行和小贷公司为主,含部分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但由于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服务机构在广州市的发展地位尚不稳固,非业界人士对其的认同度较低,导致该类金融机构虽然在社区中设置物理网点,但却缺乏业务来源难以维系。社区居民往往倾向于选择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办理业务,但在白云区各类社区中,该类金融机构的物理网点却十分缺乏。此外,在小贷公司方面,广州白云区内注册登记的小额贷款公司共3家,融资性担保机构共2家。3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合计5亿元,2014年度投放贷款521笔,投放金额15.02亿元,纳税总额1990.44万元。截止2014年底,累计投放贷款1363笔,累计贷款金额39.5399亿元,为地区企业、居民贷款融资提供了有效补充。2家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合计3.1999亿元,2014年度合计业务收入为0,净利润-248万元。此外,近年白云区已有两家融资性担保公司退出市场。因为小微企业贷款具有少、频、急、短等特点且服务的是抗经济周期能力差的小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小微金融服务机构的自身营风险,从而加速了小微融资性担保公司退出市场的步伐[5]。
4.地方政府对社区金融支持力度有限
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予以政策倾斜,有助于小微金融机构展开金融服务、金融风险防范。在我国现行“一行三会”垂直领导的金融审慎监管体制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金融监管职权配置严重失衡,地方政府金融事权缺失。目前,区县级金融工作部门唯一有权实施直接监管的机构是小额贷款公司,对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各种类金融机构、各种金融中介机构只有协调力,没有控制力。地方政府推动地方金融改革发展的意愿强烈,但工作抓手少,对地方金融发展的推动作用仅停留在实施政策引导扶持、推动政金合作等方面,推动力度明显不足。
四、提升白云区社区小微金融服务的举措
1.进一步加大社区金融服务网点建设
针对目前广州市白云区社区金融服务网点严重不足和分布不均的局面,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加大社区金融服务网点的建设。政府可通过在政策、规划、制度等方面适度倾斜,在考核标准方面设置社区服务指标等方式,适当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科学布局,不仅仅以盈利为目的,更要根据全区金融发展的规划,在各类社区设置不同等级的社区银行、社区金融机构,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区金融服务需求。实现区域之间、社区之间的金融服务网点平衡。
2.积极创新社区金融服务产品种类
要结合社区居民和小微群体的金融需求特点,积极创新符合社区金融需求的特色金融产品。特别是商业银行,还需对小微客户进行细分,以采用不同的业务流程、量身打造金融产品、创新贷款流程及风险管理工具和理念。如针对社区金融中需求的存取业务、网络服务、投资理财、小额信贷等主要金融需求,积极开发适合不同社区层次、规模的个性化、差别化社区金融服务产品,促进金融服务不断下沉到社区、服务到基层[6]。同时要促进社区金融服务软件的提高,如积极培养社区金融服务的专业团队,培训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人才,帮助其掌握社区金融服务特点与流程、提供上门服务等。通过软硬环境的改善,切实提升社区金融服务产品质量和水准。
3.不断完善社区金融服务平台
不断完善社区金融服务的公共平台,为进一步推广和深化社区金融服务提供保障。如要针对社区居民金融业务需求的特点,从用户需求出发,为用户着想,结合具体业务,适度简化各类业务办理程序,减少社区居民和小微群体在办理业务中存在的信息不足、流程不熟等困难。同时,加强对于社区居民金融信息平台的建设,建立统一的社区金融服务公共信息平台,对不同群体展开分类管理和后续服务,力推网上银行与物理网点相结合的方式,帮助社区居民实现简单业务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复杂业务能尽快找到社区网点办理的金融需求与愿望。
参考文献:
[1]许英明,汪远航.提升城市社区金融服务的路径和机制――基于公共服务视角的分析西南金融,2013(2):13-16.
[2]樊大志. 强化创新社区金融服务[J].中国金融,2012(21):21-23.
[3]罗剑. 大型银行的金融创新实践――成都武侯区社区金融案例分析[J].西南金融,2011(11):44-45.
[4]蔡宁伟.社区银行的内涵特征、历史沿革与模式创新――基于中外社区银行的内容分析与案例研究[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15(3):46-49.
[5]郭明奇,刘书钢,果蕾,等.社区银行机构发展研究[J].华北金融,2014(3):47-50.
不难想象,美好的爱情是懵懂年幼、追求浪漫的学生们最渴求向往的,一首周杰伦的《回到过去》很好得表现出了这样的情感。“想回到过去,紧紧把你拥在怀里,羞怯的脸带有一点稚气”,多么美意的句子啊。十几岁的青春年少,男女同学彼此都有淡淡的好感,在美丽校园里的相遇相知,不知得发生多少清新浪漫的故事...
二,十年。
1校园整体状况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位于徐州市南郊,位于云龙湖的小南湖南端,占地面积191hm2,建筑面积67万m2,绿化率为63.4%。清流溪从校区中间穿过,长度约为2.5km。原址多为荒地和零星的村落以及部分农业用地。该校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17°14',北纬34°12',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4.2℃,7月平均气温27℃,极端高温40.6℃,1月平均气温0℃,极端低温气温到达-18.9℃,年平均日照数为2445h,年蒸发量为1789.9mm,年降水量为847.9mm。截至2014年11月,中国矿业大学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5000余人,各类硕士、博士研究生11000余人,留学生18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294.2hm2(文昌校区103.6hm2,南湖校区190.5hm2),校舍建筑面积130余万m2。
2环境景观总体概述
校园的绿化景观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矿大南湖校区景观丰富,层次多样,在教职工和学生的日常工作学习中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矿大主要景观节点有北门博物馆景观节点、东门景观节点、校友公园景观节点、公共教学景观节点、不显山景观节点、图书馆景观节点、镜湖音乐台景观节点、专业教学区景观节点、镜湖大讲堂景观节点等。各个景观节点贯穿校园环境始终,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校园和谐统一,多元共生又各具特色的环境景观。
3具体景观节点调查———镜湖大讲堂
3.1景观节点环境认知
镜湖大讲堂周边景观是矿大景观节点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该景观节点位置处于公共教学区域,学生宿舍区,食堂,绿地公园4个区域的交汇处,此处的景观对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具有很大影响。该处景观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处理手法,结合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围绕镜湖大讲堂为中心,沿清流溪布置大面积多层次绿化,铺设砖石曲径,架起虹桥和廊桥两座小桥,分别通向人造小岛和学生生活区。
3.2人流量与实际情况
由于调研时间为周5、周6,基本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有课和无课状态下人流量和场地的使用情况。人流量大多为从学生公寓为起点,且经过该区域的一般是来自竹苑和梅苑的学生,经过校园公路到达公教区或者镜湖大讲堂时,会经过该景观节点中的廊桥,或是博雅桥。博雅桥便和这片景观起到了分流的作用,在上下课期间,廊桥的人流量巨大,如下图所示;当休息日或者上课时,人流量则相对较小。部分同学会从小岛或者岸边休闲,但一般来说,逗留人数较少,一来因为天气寒冷,二来该景观空间过于开敞,没有与景观相配套的服务学习空间。
3.3目标群体与潜在使用者的行为特征
该片景观区域的主要目标群体为师生,是部分同学上下课,听讲座的必经之路,除此之外,退休职工及带领的儿童,大多在游园中散步,闲谈,拍照,逛景,有些退休员工也会到此进行晨练,跑步,早起的学子会到此晨读、朗诵,也会有情侣在此谈情说爱,朋友在此畅谈心扉。
3.4场地功能分析
根据本次调查分析,该场地承担着交通通路,人流疏散,休闲娱乐,生态调节四项重要功能。首先,该场地的位置决定了它作为连接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通路,绝大多数同学1周内都至少要经过这里1~2次,从公教到达镜湖大讲堂,到达快递点,到达三食堂,到达部分宿舍,这里都是最快通路。在上下课人流量庞大的时刻,这里多种道路起到了有效的分流疏散作用。该场地景观丰富,环境优美,植被充裕,也是教职工同学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也起到了对整个校园的环境净化调节的生态效果。
3.5景观使用情况分析
3.5.1虹桥。虹桥作为该景观节点的组成部分,起着美观兼具实用的功能,作为景点,虹桥强烈的空间韵律和色彩给人带来较大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吸引游客的驻足观赏,同时也作为岸边绿地与小岛的唯一地上联系通道,将人群引导到对面小岛上去。平日里,来到这里的人群相对于廊桥较为稀少,人群也往往不愿意过久停留,经过观察思考,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该处位置较为偏僻。非人流必经之地;(2)景观设施较为陈旧。景观绿化还有待优化改进;(3)小岛上缺乏休闲座椅等服务设施。3.5.2廊桥。廊桥将公共教学区与校园公路连接起来,作为教师生上下课的重要交通枢纽,工作日人流大幅增加,从学生公寓前往公教、镜湖大讲堂、以及前往其他景观区都可能会经过此节点。此桥不仅具备鉴赏景观的观景桥的作用,还成为师生重要的交通通道。3.5.3亲水平台。在该景观节点的南侧区域有一个供人们休闲娱乐的亲水平台,作为校园南侧的重要观景平台,在春天或是盛夏,是一个绝佳的欣赏校园风光的观景场所。宽阔的水域和平整的草地为人提供良好的视线,平台与对面的虹桥和小岛遥相呼应,带动了活跃的氛围,自然岸边曲线给人亲切平和之感,虽然现在天气寒冷,依然有人愿意在此处活动,放松心情,欣赏岸边美景。
3.6提高空间品质建议
经过本次实地调研考察分析,并结合当代景观的设计要求,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建议增加该景观区域内公共服务设施的种类和数量。如在净心岛上增加座椅、廊道、景观亭,让师生可以再次驻足,乃至起到遮阳、避雨的作用,增加私密空间的数量,吸引人们到此休憩。可以在净心岛上设置景观带与人行硬质铺地小路,方便学生使用,防止泥土粘在鞋上带入教室。②建议加强后期管理,保持植物正常的生长与发展。该节点处部分草坪生长过长,已变的杂草丛生,部分道路石阶已被破坏,部分道路被过于茂盛的草木遮盖。修剪景观带花草树木在一定程度确定局部隐秘性同时能有视线的畅通性。③在远离通向公教的桥处,可以在水体中增设石头踏步,来减轻桥的交通负担,同时也提高水中景色的利用率,虽然水中的石头踏步不能作为主要的交通动线,但是对交通效率来说可以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可以减少主路边的石凳,同时增加植被的茂盛程度来增加分隔休憩空间与交通空间,避免行走的人对休憩空间的直接影响,减少视线直接到达休憩空间的范围,营造一个安静的小空间。④建议在该景观节点处选择合理位置,增设雕塑小品。该景观节点在全校师生的日常活动中具有重要影响,是部分学生上下课的必经之处,也是教职工及广大同学休闲活动的好去处。增设小品雕塑可增加该景观的空间层次和特点,具有文化内涵的小品雕塑更是会对学生学习生活产生深远积极影响。⑤建议在亲水平台处增加茶室,加强外环境的处理设计。茶室可以解决老师同学的餐饮、交流、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在园区内设置茶室,可充分利用水景景观。解决该处景观过空的问题的同时,也营造了视觉焦点,从而吸引人群进入景区。且该亲水平台面积较大,可以通过对外环境的丰富起吸引人群,增加空间趣味性的作用。
调查涉及亚太地区11个主要国家的11000位消费者,内容包括受访者的购物方式和地点、对购物体验的看法和评价,以及对未来本地区购物的展望。此次调查发现,亚太地区消费者对整体购物体验有较高期待,包括更完善的餐饮设施和更大的店面。而在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中,迎合消费者偏好量身打造购物场所对零售商的成功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亚太地区消费者有着十分相似的偏好,即在所有年龄段的消费群体中,可负担、清洁和安全都被排在各种因素的首位。同时,便捷性需求也应受到商场业主和零售商的关注,因为消费者们认为交通便利和停车场也十分重要,特别是免费停车,约80%的受访者倾向于前往30分钟内能到达的地方购物。
该份报告还表明,中国消费者往往青睐商家数量超过50家的大型购物中心。“相对小型购物中心和商业街而言,中国有66%的消费者更青睐大型购物中心。这也证实了该地区的消费者高度重视整体消费体验以及大型购物中心提供的多样化服务。”世邦魏理仕亚太区研究部董事许育诚表示。
另一方面,低收入和年轻消费群体更偏好本地的主流商业街,22%的中国受访者喜欢在较小规模的购物中心消费。由此,世邦魏理仕认为小型购物中心仍有未来。世邦魏理仕亚洲零售品牌代表负责人乔斯称:“如果它们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对其所在区域的消费者进行深度分析,做出合理的价格定位,并考虑将重点放在食品和小区服务的业态组合上。”(来源:CBRE)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编制闲置和紧缺现象并存
按照教师编制核定的标准,虽然机构编制部门对县直各学校和各乡镇学校核定了人员编制数,配备了人员,但人员编制紧缺或闲置现象在同一县区,甚至同一乡镇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是县城周边乡镇或边远乡镇人员编制闲置。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县城周边乡镇的学生就不可避免地转入教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区学校就读,周边乡镇的生源逐年减少。同时边远乡镇的教师想改变工作环境,虽进不了城区学校工作,但县城周边乡镇学校也是不错的选择,导致周边乡镇教师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这样就造成教师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成反比例增长的恶性循环,人员编制就相对富余,致使教职工人员编制闲置,如我县的文峰乡、上庸镇。部分边远乡镇农村学校规模小、设施落后,很多优秀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愿到这些边远学校任教,造成部分校学师资力量薄弱,学生流失严重,形成教职工人员编制闲置,如我县的大庙乡、深河乡。这种现象的产生给人员编制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若是一味按学生数量的增减调整人员编制,更是加快两极分化,不利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给农村孩子特别是贫困家庭孩子的上学带来不必要的困难;若是不及时调整人员编制则造成部分学校人员编制的闲置,浪费了教育资源。二是县直学校和部分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学校人员编制紧缺。近年来,城区人口数量和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在校学生数急剧增长,而教师编制核定情况没有发生变化,人员编制控制较为严格,教职工的编制显得缺口较大。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和部分距城镇位置比较近的一些学校成规模,生源充足,发展较快,教职工编制紧张,致使部分学校超编借用教师或雇佣少量临时后勤人员。
(二)教师队伍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一是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一些地方前几年补充教师盲目,没有很好地结合人员结构和学科需求,造成一些学校虽然教师总体上不缺,但某一科或几科教师偏多,而有些学科专业教师匮乏。主要表现在:小学段语文、数学教师比较充足,体育、音乐、美术、英语专业教师缺口大;初中段语文、化学、地理、历史教师富余,音乐、美术、体育专业教师缺口大。部分学校增加相关专业人员的呼声较高。二是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从调查的农村学校来看,由于近年来人员编制控制严格,年轻教师补充较少,年龄在30岁以下的仅占10%,31岁-45岁的占46%,46岁-50岁的占12%,51岁以上的占32%。呈现出倒金字塔式结构,学段越低班级教师年龄越大,位处越偏远、规模越小的学校教师年龄越大,专业基础差、工作激情锐减的“爷爷”教孙子,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小学的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将要退休的教师人数逐年增加,人员青黄不接的情况尤其突出。
(三)现行中小学教职工核编标准有待完善。城市和农村中小学开设课程一样多,而城市学校教职工核编标准却高于农村,影响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另外,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输出,留守儿童愿意寄宿学校的也越来越多,寄宿制学校数量不断增加。而从中小学生自身特点来看,自理能力差,防范意识薄弱,初中及小学阶段后勤管理服务不宜实行社会化。现行教师编制,基本上只能满足学校教学的需求,校医、保卫、餐饮、寝室管理等工作只能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兼管或聘用社会人员,工作质量难以保证,极易造成工作疏漏,寄宿制学校因需充实后勤管理人员要求增加编制呼声较高。
二、对策与思考
为有效利用编制资源,合理整合教育力量,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的意见》(鄂发[20__]8号)要求,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动态调控机制,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增有减”的要求,合理调整人员编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机构编制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校设置。综合考虑交通、环境等方面因素,按照划片分区、就近整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完全小学在校生应控制在150名以上,尽可能减少教学点。这样既有利于节约教育资源,也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均衡城乡教育发展,更有利于教师队伍人事编制管理,使现存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二、 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银行消费者金融产品和服务使用情况
2、了解银行消费者对金融知识的了解水平和对金融教育的需求
3、了解银行消费者识别金融风险的能力
4、了解银行消费者对个人权利的诉求
(二)项目执行情况
本次调查历时一个月
此次调查的范围是山西吕梁地区,被调查者为来银行网点办理业务人员。
调查实施时间为12月7日至8日,调查全部采取银行机构网点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由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村类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5大类机构,在全市13个县(市、区)采取银行机构网点发放问卷调查方式,全面开展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数量509份,回收有效问卷数量500份。
(三)样本分布情况
在500个有效样本中,分布情况为:按受访者年龄,18-22岁的55份,占11%;23-60岁的417份,占83%;61以上的28份,占6%。按受访者教育程度,高中(含)以下的183份,占37%;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的317份,占63%。按受访者目前就业状况,全职/兼职的246份,占49%;自由职业/暂无职业的205份,占41%;退休的49份,占10%。按受访者所从事行业,学生54份,占11%;国家公职人员/企、事业单位员工261份,占52%;个体工商业人员106份,占21%;农民80份,占16%。按银行机构类型,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120份,占24%;股份制银行分支机构80份,占16%;城商行分支机构80份,占16%;农村类金融机构170份,占34%;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50份,占10%。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消费者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情况
1、储蓄业务与银行卡是主流金融服务产品。500份问卷中,受访者正在使用的银行产品和服务中,“一般储蓄业务”为370份,占到74%,;“银行卡”为90份,占58.6到18%。
2、现金仍是消费者支付日常支出的主要方式。500个受访者中,通过“现金”方式支付日常支出的有382人,占到76.4%;通过“借记卡”的有76人,占到15.2%;通过“信用卡”的42人,占到8.4%。
3、账户变动短信提醒业务受到多数消费者欢迎。此次调查问卷中,开通了账户变动短信提醒的受访者达340人,占比达到68%,超过多数。
4、消费者合同意识总体较强。调查显示,在办理银行业务时“会仔细阅读”的受访者有258人,占比达51.6%;“根据银行工作人员的介绍挑选自己认为主要的内容仔细阅读”的135人,占比达27%;“不会仔细阅读”及其他的107人,占比为21.4%。
5、电子银行受到消费者普遍欢迎。在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愿意使用电子银行的410人,点比高达82%。不愿意使用电子银行的,主要理由:一是电子银行使用复杂,界面或流程不易操作;二是容易泄露个人信息,不安全;三是担心网络诈骗或黑客,对账户资金有危害;四是与电子银行相比,在银行网点柜台办理业务令人感觉更踏实。
6、消费者安全意识较强。如,“使用网上银行业务时,在私人电脑上进行,采取高级别的加密措施,并积极更新防病毒软件”的受访者达291人,占比58.2%;在“需要输入密码时有意识遮挡密码,并对可疑的人群或ATM等银行自助机具上可疑的附属设备保持警惕”的受访者高达403人,占比高达80.6%;“在办理完银行业务后注意保存好收据、回执、凭证、对账单以及多余的个人身份证件复印件”的受访者多达380人,占比达到76%。
7、新兴网络金融产品正在被消费者所接受。受访者中,301人正在使用或考虑使用支付宝等新兴网络金融产品,占到60.2%。而认为“效益好,使用便捷,所以积极接受”的有215人,占到43%;“等这些产品更加成熟后再说”的有145人,占到29%;“不安全,抵制态度”的57人,占到11.4%。
(二)消费者对金融知识的了解水平和对金融教育的需求
1、消费者金融知识了解水平总体较低。在此次调查中,受访者认为自己金融知识的了解水平“一般,应付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金融问题有时会存在一些困难”的有204人,占比40.8%;“不太了解,通常需要别人的帮助”的有105人,占比21%;“了解很少或基本不了解”的39人,占比7.8%。而自认为“了解,足以应付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金融问题”的仅有140人,占到28%。另外,会计算复利的仅为255人,占51%;能够清楚银行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仅有259人,占52%;对大额分期贷款的还款方式选择没有明确的目的性;知道“了解个人信用记录的作用并知道查询个人信用记录的途径”的仅有230人,占比为46%,尚不过半数; “了解客户在A银行的不良信用记录会对他在B银行办理贷款业务产生影响”的仅有289人,占比为57.8%,刚刚超过半数。
2、消费者获取金融知识的渠道主要来自宣传。受访者中,获取金融知识的主要渠道为“专业渠道,如所学专业与经济金融相关”的77人,占15.4%;“银行渠道,如银行网点发放的宣传材料、店堂告示或银行组织的讲座或培训”的221人,占44.2%;“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互联网或报刊杂志宣传介绍”的168人,占比33.6%。
3、消费者金融教育需求强烈。认为“很有必要”将金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受访者有369人,占到74%。而受访者最希望了解的金融知识,按比例从高到低排列为:基础性金融知识、个人贷款业务(含消费信贷业务)、银行卡业务、银行理财业务、如何防范金融诈骗保护自身财产安全、如何进行理财规划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电子银行业务、自助机具使用。
(三)消费者识别金融风险的能力
消费者识别金融风险能力有待提高。如,面对“假设您在超市的ATM机上取款时银行卡被吞。此时您注意到ATM旁边张贴了一张打印出的告示,上面说明:‘本设备如果发生出钞、吞卡故障,请拨打手机13XXXXXXXX要求立即协助’”的情况时,选择“立即拨打告示上的电话寻求帮助”的竟然有170人,占比高达34%;选择“不去管它,反正银行员工会来机器上取卡,过几天去银行网点取卡就行了”的123人,占比24.6%。
(四)消费者对个人权利的诉求
1、消费者对辖区银行网点柜员服务水平总体评价不错。认为“业务效率高,服务热情,能够主动、细致地回应我的询问和要求”的有334人,占比达到66.8%;“服务态度积极,但是业务水平有待加强”的有79人,占比为15.8%。在最近两年里,没有与银行产生过争议或进行过投诉的受访者为431人,占比高达86%。对于银行的投诉受理渠道,认为“能够容易地在银行网点、官网找到电话、网络、信函等投诉渠道;受理渠道畅通、方便”的有269人,占比为54%。对于银行的投诉处理结果,感觉“银行认真、公平地处理了我的投诉,我对投诉最终处理结果表示可以接受”的达288人,占比达58%。
2、消费者对银行提供的合同文本感到过于复杂。受访者对银行提供的合同文本的认为“复杂,内容多,需要花较多的时间来掌握一些必要的信息”的299人,占到60%。
3、消费者对银行各项业务收费标准披露告知总体满意。认为“能够较容易地在银行营业网点发现办理业务的收费信息;办理业务时,柜台人员会及时告诉相关收费项目,总体感觉不错”的受访者有330人,占比达到66%。
四、小结与建议
(一)加强金融消费法律机制建设。首先,应在法律上应明确定义金融消费者这一概念。既可扩大解释消费者的权益,也可在该法中对金融消费者保护进行专章规定,包括对金融消费者的界定以及保护范围、特殊权利、保护原则、保护机构的职责和纠纷解决途径等。其次,应明确规定金融产品购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制定修改相关法律过程中,可借鉴日本在保护金融消费者方面的成功经验,强化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义务,规范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销售行为,着重维护金融消费者等弱势群体的权利。 再次,应对金融法规进行不断修改。由于金融产品具有更新速度快,消费人群各异等特点,所以需要国家立法机构,应定期召开听证会,依照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和修改金融法律,以做到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金融消费纠纷处理机制建设。由于金融业专业性较强,维权情况各不相同等特点。普通维权机构难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针对性的维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需要专业的法律力量来维护处于弱势地位的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建议在金融机构内部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争议解决程序,成立金融消费者保护局专门负责受理金融消费者行政投诉等保护工作。同时还应鼓励民间金融维权团体的出现,以防止政府机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贪污受贿等与侵权金融机构相勾结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