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建筑施工组织期末总结

建筑施工组织期末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7 15:17:5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建筑施工组织期末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建筑施工组织期末总结

篇1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教学改革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以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施工技术为主线,与行业、企业专家联合按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开展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建筑工程基层管理岗位工作任务,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用5个学期完成职业基础课程领域、职业能力课程领域、职业素质拓展课程领域的知识及技能培养,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包括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第二阶段用1个学期的时间到校外进行顶岗实习。

1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现状

1.1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内容

目前,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是学生于第四学期末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为期三周的实践操作实训,主要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模板工、架子工、砌筑工、抹灰工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方法,为今后从事施工员等岗位的工作打下基础,学生按小组分别进行各工种的实训操作。

1.2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不足之处

通过往届学生的实训,我们感受到当学生穿着工作服在实训场的氛围中操作时是充满了热情,但没过多久由于工作的艰苦、单调学生中就反应出一些情绪,借口这些工种实训不是他们今后的工作,实训工作有所懈怠,最后经过指导教师的分析帮助,学生们还是按要求完成了实训工作任务,但是通过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对于下一级的学生来讲如果不认识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作用就不能认真完成该项工作任务,今后对现场施工工艺开展、施工工艺操作规范、工程质量检测就没有相应的经验,在顶岗实习时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指导教师的分析观察,发现了产生消极情绪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按照各工种实训要求开展工作,属于被动型完成任务,缺乏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二是各工种独立开展实训,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在一起,因此学生积极性不高。

2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改革

2.1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方案改进

针对以上情况,教研室成员经过企业调研及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探讨,制定了新的实训方案,方案能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能力提高,主要内容是据实训指导给出模拟工程概况,综合运用所学的《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预算》等科目的知识,分组进行模拟施工项目施工图设计、制定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因实训时间限制故模拟工程是简单化的一间房间)、工程量计算,各班实训小组成员根据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指导书的要求独立完成相应的资料并合作完成实训操作,小组长俨然项目经理,小组成员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技术负责人、施工员、材料员、监理员、预算员、安全员、测量员,他们的工作既有独立考核的部分又有合作完成的内容。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按照指导思路自己主导组织开展实训工作。最后成果由指导教师现场分析评比,建筑施工模拟实训项目由单一的工种实训转换为综合实训。

2.2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方案实施

学生从接到任务开始就充满了热情和想象,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模拟项目但是都要完成相当于一个单项工程所开展的设计、施工、验收程序,从学生对人员的精心组织安排、设计方案的反复讨论制定、实际操作的互相比较竞赛、验收时认真听取讲评及合理的争论,我们欣喜地发现这种施工模拟实训方式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阅读学生施工日记、施工总结及实训过程的指导,学生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具备了一定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相当高,对其中的设计问题、计算问题不厌其烦的查资料、讨论、咨询,对施工的开展更是你追我赶不甘人后,对操作工艺精益求精,有的主动对某些操作项目重新返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综合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图纸的绘制不规范;图纸识读不熟练;设计规范不清楚;施工工艺、工种交接、施工规范不明确;操作不正确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既反应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同时也反应了教学过程的弱点,面对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实践教学改革,相关专业课程也应思考教学改进思路。

3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进一步改革——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这种方案目前得到了认可,但通过实训反应出的问题应得到进一步解决,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综合了各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怎么让学生把这些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实训中得到应用,教师除了根据教学大纲讲授理论知识,同时还应结合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要求把对应的实训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这样在今后的建筑施工模拟实训中学生才能熟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实训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篇2

2011年随着我校实训大楼的建成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更好的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以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施工技术为主线,与行业、企业专家联合按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开展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建筑工程基层管理岗位工作任务,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用4(中专)到5(大专)个学期完成职业基础课程领域、职业能力课程领域、职业素质拓展课程领域的知识及技能培养,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包括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第二阶段用2(中专)到3(大专)个学期的时间到校外进行下工地顶岗实习。

一、建筑施工实训课的现状

1.建筑施工实训课的内容

目前,建筑施工实训课是学生于第三个学期测量放线中级工考核,第四学期末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为期三周的实践操作实训,主要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模板工、架子工、砌筑工、抹灰工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方法,为今后从事施工员等岗位的工作打下基础,学生按小组分别进行各工种的实训操作。

2.建筑施工实训课的不足之处

通过往届学生的实训,我们感受到当学生穿着工作服在实训场的氛围中操作时是充满了热情,但没过多久由于工作的艰苦、单调学生中就反应出一些情绪,借口这些工种实训不是他们今后的工作,实训工作有所懈怠,最后经过指导教师的分析帮助,学生们还是按要求完成了实训工作任务,但是通过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对于下一级的学生来讲如果不认识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作用就不能认真完成该项工作任务,今后对现场施工工艺开展、施工工艺操作规范、工程质量检测就没有相应的经验,在下工地顶岗实习时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指导教师的分析观察,发现了产生消极情绪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按照各工种实训要求开展工作,属于被动型完成任务,缺乏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二是各工种独立开展实训,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在一起,因此学生积极性不高。

二.建筑施工实训课的改革

1. 建筑施工实训课的方案改进

针对以上暴露出的不足之处,我们教研组成员经过企业调研及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探讨,制定了新的实训方案,方案能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能力提高,主要内容是据实训指导给出模拟工程概况,综合运用所学的《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预算》、《工程测量》等科目的知识,分组进行模拟施工项目施工图设计、制定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因实训时间限制故模拟工程是简单化的一间房间)、工程量计算,各班实训小组成员根据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指导书的要求独立完成相应的资料并合作完成实训操作,小组长俨然项目经理,小组成员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技术负责人、施工员、材料员、监理员、预算员、安全员、测量员,他们的工作既有独立考核的部分又有合作完成的内容。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按照指导思路自己主导组织开展实训工作。最后成果由指导教师现场分析评比,建筑施工模拟实训项目由单一的工种实训转换为综合实训。

2.建筑施工实训课的方案实施

学生从接到任务开始就充满了热情和想象,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模拟项目但是都要完成相当于一个单项工程所开展的设计、施工、验收程序,从学生对人员的精心组织安排、设计方案的反复讨论制定、实际操作的互相比较竞赛、验收时认真听取讲评及合理的争论,我们欣喜地发现这种施工模拟实训方式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阅读学生施工日记、施工总结及实训过程的指导,学生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具备了一定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相当高,对其中的设计问题、计算问题不厌其烦的查资料、讨论、咨询,对施工的开展更是你追我赶不甘人后,对操作工艺精益求精,有的主动对某些操作项目重新返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综合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图纸的绘制不规范;图纸识读不熟练;设计规范不清楚;施工工艺、工种交接、施工规范不明确;操作不正确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既反应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同时也反应了教学过程的弱点,面对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实践教学改革,相关专业课程也应思考教学改进思路。

三. 建筑施工实训课的进一步改革――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这种方案目前得到了认可,但通过实训反应出的问题应得到进一步解决,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综合了各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怎么让学生把这些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实训中得到应用,教师除了根据教学大纲讲授理论知识,同时还应结合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要求把对应的实训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这样在今后的建筑施工模拟实训中学生才能熟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实训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建筑工程技术的专业教师在熟悉各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要加强课程之间联系,认真制定理论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对于理论教学中实践教学安排要引起重视,做好安排确实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使学生在建筑施工模拟实训中能把专业知识融汇贯通获得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实际能力,为后面的下工地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如《建筑制图》课程中通过实训练习要求学生掌握制图规范、表达方法及绘图技巧;《建筑材料》课程应使学生掌握材料的性能及选用、施工现场施工配合比的确定;《房屋建筑学》通过现场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的要求、通过课程设计掌握施工图的设计、《建筑结构》通过参观、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结构施工图的设计及计算;《建筑施工技术》通过视频教学、实训场边教边学、现场观摩使学生掌握施工质量规范、操作方法、工艺流程;《施工组织设计》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步骤,根据模拟工程概况及设计图纸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建筑工程预算》课程在教学中使学生能熟练计算出各种材料的工程用量,并能将工程量汇总编制成计算书(手工或软件计算);《工程测量》能熟练计算和掌握现场定点的精度。

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际就是加强课程技能训练,主要是学生在学校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的重点内容、特色内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有基本技能、职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实践教学,形成“以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工学交替为途径,理论教学与职场训练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任务驱动与顶岗实习相结合、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四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篇3

工程施工实习实训主要包括施工技术的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的操作性实训和现场管理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两大部分,它是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关键必修课,是实践性、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有别于其他选修类别的课程。然而,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类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滞后于现行规范、工程实践。土木工程施工教材内容陈旧,技术落后,没有与时俱进,紧跟现行法律和规范,贴近工程实践,没有形成较好的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有层次的互动式的施工类课程教学体系。例如,2009年国家出台了《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尽管是推荐性规范,但是在《土木工程施工》教材中讲述的仍然是50年代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2.在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由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和理论跨度大等特点。施工课基本是采用课堂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非常陈旧,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一般较差。尽管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收集大量的图片、动画资料,然而,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也很难观察到施工的全过程。

3.施工生产管理实训方法和手段方面。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效果的好坏对毕业后学生适应社会工作及动手操作能力尤为重要。现在全国高校土木类院校的培养方案实习分为施工生产实习3周,毕业实习3周,条件好的学校有3周的实训,以老师根据教学安排事先联系好实习单位,在规定时间内集中组织学生到工地去参观、见习,由现场技术人员和老师对工程概况及施工技术进行讲解,然后由学生自己去寻找实习单位,这种放羊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实践环节流于形式,效果极差。

4.在实习实训教学环境方面。实习实训教学资源的不足是长期困绕《土木工程施工》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难题。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实验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种趋于个性化的教学,需要占用更多的实验、实习实训教学资源。而这种矛盾可通过仿真技术的应用得以缓解,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软件,可模拟环境情境,学生通过仿真实习实训后,对实训的整体到局部建立起直观感性认识,学生可不受实际实训条件和时间限制进行实验、实习实训方案设计。虚拟仿真技术和实际情境实验结合的模式可合理有效配置教学资源,解决实践课时少的问题,改善教学条件,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环境[4]。

二、土木工程施工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和方法

针对以上土木工程施工教学的现状,对土木类学生进行市场调研,采取一系列教学措施,利用仿真技术在施工实习实训中的3D技术和教学调研取得的成果带到课堂上,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以实践技能教学为主线,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是提高学生综合执业能力和技能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1.加快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2003年我系申报了我校教学科研项目《以软手段模拟硬设备开展多媒体辅助混凝土结构实验教学的研究》,现已获批。该项目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研制一个适合土木工程专业实训教学的实验教学软件,越来越注重虚拟仿真技术实训教学的应用研究。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具有人机交互,寓教于乐,直观形象,便于记忆,实现互联网,场景逼真体验等优点,规范化、标准化的实训教学引入虚拟现实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的渴望和好奇心,避免传统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机械、沉闷的现象[5]。

2.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施工安全控制。由于土木工程施工过程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建筑企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安全意识差等情况已经成为建筑企业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施工、安全管理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土木类施工实训实习多数高等院校都是把实习生安排到与建筑施工企业校企结合的工程项目。而工程项目现场安全隐患较多,一般建筑企业都不愿意学生在现场实训过程中的亲自动手操作,加上目前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最害怕实习生在建筑施工现场出现安全事故。目前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应用在课堂讲解演示与试验实践教学环节中,而利用它进行施工过程安全控制,规范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标准化安全管理,这也是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安全管理的基础[6]。

3.注重VR系统设计和实训师资培养。虚拟仿真技术(Virtualreality,简称VR)又称灵境技术,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界面。VR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讲授土木工程施工这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除了需要系统的专业理论外,还要有一定的施工实践经验。而培养出既熟悉工程施工专业知识,又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实训指导教师是开展虚拟仿真技术的必要条件。开展虚拟仿真实训实验,在实训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进行实训教学科学周密的策划设计过程,更需要实训指导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上具备创新能力。利用学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培训机会,首先安排拟讲授施工课的青年教师到施工企业信息管理中心兼职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年,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与此同时,可考虑与企业合作进行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开发和设计,力争构建具有工程特色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师队伍,即双师型的施工课教师队伍,以满足施工授课的需要。

4.实习实训前做好充分准备。施工生产实习实训前由教研室充分论证做好实施方案,采用集中和散点方式,时间安排从大三第六学期末的倒数第三周开始,至第七学期第二周结束,其问包含一个暑假,共计十周左右时间,学生可在此期间灵活安排完成生产实习任务。在实习之前,除了实习指导教师会安排学生按照实纲的要求完成实习各项任务外,土木工程施工任课教师还会专门为学生布置部分工作,即要求每个实习实训小组(3~5人),根据自己的实习内容制作一份多媒体课件,内容主要是在施工实习过程中,学生认为比较新的施工材料、工艺以及施工管理方法和措施。开课前提交给任课教师,并随时准备在土木工程施工理论授课时讲授。通过此种形式锻炼了学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学生提交的多媒体课件还丰富了任课教师的教学素材和内容,及时更新的案例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

篇4

一、引言

由于我国钢铁产能过剩,而钢铁企业上游产品价格上涨,钢铁产品销售不畅,钢材价格在低价位上,致使企业成本压力增大。本溪钢铁(集团)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钢路桥公司),是本钢所属的建筑施工企业,由于本钢资金匮乏,形势严峻,影响到本钢路桥公司企业经营效益。施工企业如何在困境中求生存,求发展?本钢路桥公司经过认真总结长期的生产经营经验,和深入进行建筑市场调研,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资源利用潜力及规划设计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经过综合思考,提出了改变过去单纯追求提高施工产值的做法,而要与时俱进,眼睛盯在降低企业成本上,功夫下在企业成本核算上。企业要走低成本效益型发展道路,就必须抓住成本核算,咬住企业成本降低目标不放松,凝心聚力抓落实。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这是所有建筑施工企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笔者撰写本文,试图立足于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实践经验,来回答这个课题。

二、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原则

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原则,是指企业开展成本核算工作,进行成本管理活动的方法、规则和需要遵守的有关规定,本钢路桥公司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实行公司和工程队、项目部两级成本核算原则。工程队、项目部,要严格划清各单位工程的收入与成本,认真做好单位工程施工成本的核算,按月向公司提供本单位及各单项工程成本核算报表。公司汇总核算全部工程的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二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成本核算。凡是当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应计入当期成本,凡不属于当期成本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计入当期成本。三是按照实际成本、实物盘存制的核算原则,对各类物资材料的购进和消耗进行核算,物资材料的购入和消耗一律按实际价格计价核算。数量消耗要在期末认真盘点核实库存的前提下按时进行,以保证工程成本和存货的真实性。四是按规定严格控制未完施工成本挂账原则。要求各工程每月按实报量,严禁虚报和瞒报。各工程队、项目部,要按实核算各项成本费用,不准以待批预算的名义,将已发生的工程成本转作未完施工成本挂账处理,以确保工程成本和效益的真实,桂绝浅亏问题的发生。转年工程未完施工成本挂账严格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竣工销号工程不准有未完施工成本挂账。五是及时办理预算决算和财务决算手续。无论是本钢工程,还是市政工程,在竣工交付使用的同时,都要与甲方办理预算决算和财务决算,核对清往为账目,核准工程报量,同时办理完外欠劳务费、材料费、机械费及其他各项应付款的结算,以确保成本、费用、债务的真实和债权的完整。六是实行施工预算管理的方法,全面加强成本的过程控制与管理原则。凡新开工程都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编制施工预算,制定详细的劳动力使用、材料预算用量和机械作业计划,按施工预算精心组织施工,严格控制住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七是实行单项成本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原则。本钢路桥公司按经济责任制对各工程队、项目部成本实行综合考核的同时,对各单位工程成本按施工预算单独考核,对单项成本的节超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开展成本审计,对渎职、违规、违纪造成成本严重亏损的,要查明原因并追究责任。八是实行成本与工资分配挂钩考核制度原则。本钢路桥公司按成本考核方法,每月对各工程队、项目部及各单项工程成本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奖金分配的依据。

三、成本对象的确定

根据本钢路桥公司施工组织的特点,承包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加强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工程成本核算对象。一是各工程队、项目部为公司内部独立核算单位,并与公司签订年度经济承包责任状。因此,本钢路桥公司以各工程队、项目部及其承担的各项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二是各工程队、项目部,应以每一独立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三是一个单位工程由几个工程队共同施工的,各工程队应以同一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各自核算自行完成的部分。四是同一工程项目,由同一个工程队施工、同一施工地点、同一结构类型,开竣工时间相接近的若干个单位工程,可以合并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五是承担维检的零星工程,可以将开竣工时间相接近,属于同一个工程项目的各个单位工程,合并为一个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四、工程预算成本核算

对工程预算成本各项费用的测分经过测算,拟采用百分比的方法进行划分。一是各单位工程预算成本为工程预算总值扣除按规定应计交的税金和按综合系数应上交本钢路桥公司管理费用的余额。工程队、项目部各工程预算成本的合计为各单位的工程预算,各核算单位预算成本的合计为公司总的工程预算成本。二是各成本项目预算成本实行百分比的方法进行测分。预算成本按费用项目划分的目的是为了与工程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

五、工程实际成本的核算

工程实际成本同预算成本一样,由直接费和间接费组成,应当设置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五个成本项目分别对其进行核算。一是成本核算内容:

1.人工费:指一线生产工人,包括外雇劳务人员,按完成的工程实物量和市场劳动单价计算应得的计件工资和辅助工资。辅助工资是指一线生产工人学习、培训和按规定休假探亲期间的工资。

2.材料费:包括在施工过程中所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流态砼、结构件、半成品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其他辅助材料以及周转材料的摊销费和租赁费。

3.机械使用费:包括施工过程中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所发生的折旧、大中修及维护修理费,使用外单位的机械台班费、租赁费,以及按照规定支付的施工机械进出场费。

4.其他直接费:包括施工现场直接耗用的水、电、蒸汽等费用,施工现场发生的二次搬运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外阜施工津贴、特殊工程施工技术培训费、检验试验费、临时设施摊销费等。

5.间接费成本:指工程队、项目部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工程队、项目部管理人员工资、奖金及按规定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按工程队、项目部全体人员的工资总额计取上交的养老、工伤、医疗等各项保险,工会经费、教育经费、住房公积金等。工程队、项目部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及各项修理费和低值易耗品摊销费、油料消耗费、养路费、高速公路费。工程队、项目部管理用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财产保险费、劳动保护费、工程保修费、施工噪音费、排污费及其他相关费用。二是成本费用的归属与分配,计算工程成本,必须将发生的施工费用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采用合理的方法,分别按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归属和分配。

1.人工费的分配:对一线生产工人和劳务工按工程实物量分配的计件工资,可根据施工任务单和单位工程人工费结算凭证,直接计入各单位工程成本。对一线生产工人的“辅助工资”可按各单位工程计件工资比例进行分配,计入各单位工程成本。

篇5

1教学分析

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重在培养学生运用投影原理、建筑制图知识正确识读建筑施工图的能力,识图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顶岗能力。本课程涉及三个专业,分别是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那么在工作后的地位也略有不同,对于工程技术专业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检查监督工作;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能通过识图准确计算工程量,确定工程造价;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能依据图纸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现场管理。综合而言,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为学生实际工作奠定基础。1.2课程承接《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是大一基础课程,是很多课程的先导课程,它后续课程有建筑构造、建筑CAD、建筑力学与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实例工程图纸综合实训及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等。因此本课程是很多专业课程的基础。1.3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及工程造价专业大一学生,他们热衷于网络,团队荣誉感强,乐于动手,对于几何模型有一定的认识,但空间想象力较弱,对建筑构件了解少,从而成为学习本门课程的障碍。1.4培养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确定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掌握现行国家制图标准;掌握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图示方法与识读方法。(2)能力目标:能够按照国家现行制图标准进行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绘制;能够熟练识读一套完整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能用建筑专业术语与客户进行交流。(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简单来说《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这门课就是通过平面绘图能力能将三维模型绘制为二维视图,还能通过空间想象力将二维视图,在头脑中形成三维模型。1.5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建筑工程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原理及投影图和建筑专业图,其中正投影原理及投影图包括点线面投影、平面曲面立体投影、轴测投影和组合体投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共48学时,在大一第一学期开展,本部分是课程的基础,开发学生空间想象力;建筑专业图包括建筑形体剖面图断面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及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本部分共42学时,在大一第二学期学习,是课程的重点,学习工程图识读,是所有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也在学生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课程考核采用30%平时成绩加70%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日常考勤和作业。

2教学资源

2.1教材使用教材采用刘军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参考教材采用赵建军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2.2几何模型上课教具有点、线、面投影模型、楼梯剖切模型、房屋空间布置模型,激发学生空间想象力,还有筏板基础配筋模型、独立基础配筋模型及楼板配筋模型等,提升学生识读配筋图能力。2.3实体工程施工半成品模型学院行知楼C建有二层楼施工半成品模型,有楼梯构造、板配筋、多种基础配筋模型及梁柱配筋等,帮助学生高效了解实体工程钢筋构造,提升学生识图能力。2.4智慧职教-网络课程平台根据使用教材建有配套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在线网络课程平台,这个网络平台现在已为学生开通,它有手机客户端,只要有WIFI,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同时,对书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十分钟左右的微课、图片、动画及练习题,大大的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5实训条件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遇到难点,带动学生跟老师一起绘图,做到做中教、做中学,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绘图能力。

3教学策略

3.1教学设计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是:(1)课前复习:课前通过5分钟对上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单复习;(2)新课导入:通过几何模型或建筑构件对新课程进行引入;(3)新课讲授:在讲新课时抓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练习:每节课内容讲完后,留学生练习时间,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自己知识欠缺点;(5)老师讲评;(6)课堂小结。3.2教学方法对于理论环节和实训环节运用多种信息化工具,如微课、云班课、翻转课堂及微信公众号等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课堂上通过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环节的兴趣,对于实践环节通过演示法并分组合作提升绘图识图能力。3.3教学手段具体教学手段有(1)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引入课程,激发学生兴趣,再通过PPT图片提升学生空间想象力及对二维图形识读能力;(2)板书教学:对于较难的复杂图形,仍然通过板书绘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采用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独立完成练习;(3)信息化教学:通过微课简短的说明知识点内容,通俗易懂,是学生课前复习课后预习的法宝。3.4教学要点为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上要多提问多互动,学生充当小老师给同学讲知识,在课后积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喜爱上这门课。3.5教学效果针对本课程,每年都会举办校内建筑制图识图比赛,学生积极性很高,每次报名过百人。从学校比赛中选出一等奖获得者,参加全国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今年学生取得了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以赛促教。

4教学总结

本课程通过图片动画、教学视频和几何模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老师讲授及实体半成品展示突破重点难点,在实训中进行分组讨论、小组竞赛实现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课后以网络课程平台及云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良林.关于《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项目化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1(25):132-133.

[2]牟明.关于高职“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170-171.

篇6

2.实习同学要参与工地上一定的生产劳动,熟悉劳动技能,虚心向工人师傅学习,培养劳动感情,锻炼操作能力,为从事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现场有利学习条件,了解熟悉单位工程的基础、主体、屋面、装修等主要分部工程的构造与施工方案。

4.利用实习机会,就近进行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的参观学习,以扩大知识领域。

5.施工阶段是把图纸变为建筑实体的关键阶段,只有弄懂图纸有关构造,才能组织安排施工活动。要求学生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做到熟图、识图、懂图。

二、实习的内容

1.了解、熟悉、掌握所在工地的施工组织设计。

2.图纸、实物相对照,看懂图纸,熟悉图纸变成实物的具体做法。

3.了解工程项目构造、使用要求、施工方法、质量保证措施等。

4.深入了解各种结构体系定位放线、轴线引测、标高控制、沉降观测的操作方法。

5.熟悉、掌握所在工地新用材料规格、性能和施工方法。

6.熟悉了解所在工地施工机械性能参数、操作要求、使用方法、生产能力等。

7.了解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安全措施等。

8.参加学习图纸会审、工程技术交底、任务单签发等工作。

9.参加学习竣工验收程序步骤,了解竣工验收主要资料内容。

10.了解、熟悉施工过程中的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内容。

11.了解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和方法。

12.了解、参加工程质量和安全检查及有关事故分析、处理等工作。

13.积极参加工地上分项工程实际操作,勇于接受工地上所交给的具体任务。

14.了解工长、材料员、技术员职责范围、工作方法。

15.了解项目经理部的设置、项目经理部的结构形式、项目经理部的作用。

16.了解项目管理、建设监理的管理方法和有关事宜。

三、实习的方式与管理

1.继续坚持分散、集中两种实习方式。但要加强指导与管理,指导与管理机构由施工教研室全体教师组成,建工系统一领导,并设实习秘书,由白润山、王立军担任。

2.分散实习的同学要联系在三级以上施工企业三级以上项目工地实习。尽量选择框架、排架、基础、主体施工工地学习。分散实习同学要把联系工地情况在实习开始前提交(可邮寄)给指导教师,填表格式见附表

(四)。对不符合要求的,指导教师将不予批准并通知学生(可邮寄),要求其重新联系或返校参加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开始日期不得早于此信发出日(邮戳为准)。实习时间不得少于28天。实习结束离开工地时,必须写信向指导教师报告。此信发出日(邮戳为准)不得早于实习结束日。

3.集中实习由指导教师带队统一安排、按时指导,负责指导学生实习的全过程。

4.实习时间安排。生产实习时间为四周,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分散实习可在年月日至年月日期间选择连续的4周。实习期间共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约2天):熟悉工地,熟悉施工图纸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技术文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工长或技术人员指导下拟定个人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内容可包括:了解工程项目概况、了解学习施工技术与管理、参加工地实际工作、进行专题调查研究等。

(2)深入实习阶段(约三周):深入学习施工技术与管理,参加技术或管理工作或工种劳动操作,积累第一手资料,进行专题调查研究等。

(3)总结与考核阶段:首先整理总结实习收获,写出实习报告,并离开工地,约2天;然后返校准备答辩考试,参加答辩或考试,约2天。

四、实习的准备

1.建筑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在建工系领导下,由施工教研室负责具体实施。

2.由施工教研室白润山、王立军同志任生产实习秘书,负责生产实习全面安排。施工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生产实习。

3.生产实习动员由建工系领导负责动员。阐明实习意义、目的和要求。施工教研室负责实习同志详细讲解生产实习组织与管理办法。这份工作安排在第六学期第8周进行。

4.施工课主讲教师,把分散实习有关事宜,要求在第六学期初通知学生,让学生提早准备联系施工单位。

5.实习的施工单位应是三级以上的施工企业,实习的项目应是三级以上的施工项目。凡不符合上述要求者,不得前往实习。联系不上实习单位的同学或家居山区的同学可返校参加集中实习。

6.施工课任课教师要及时向学生发放联系实习介绍信。(见附录)

7.分散实习的学生,必须把联系结果按实习项目单详细填写,反馈给主讲教师。主讲教师把分散与集中实习学生人数根据附表(四)统计报实习秘书处汇总。

8.实习秘书编制实习计划、经费计划,指导教师外出检查计划,集中实习安排计划。

9.参加生产实习的教师由生产实习秘书安排做好如下的准备工作:

①实习资料准备,(印刷、下发、上报有关实习需要的各种表格及实习指导书、生产实习组织管理工作细则等文件)

②实习动员,施工教研室负责具体讲解实习指导书有关内容。

③编制详细实习计划,检查指导学生实习、借款等有关事宜。

④学生联系工地情况汇总、审批、复信。

⑤在第六学期末与本市实习基地联系,并落实实习项目。

五、实习的实施与检查

1.集中实习学生由指导教师与实习基地的施工单位联系,统一安排实习工作,并落实施工项目。

2.集中实习由指导教师组织每周一召开实习小组长碰头会,各组汇报一周实习情况,指导教师安排下周实习内容。

3.分散实习的学生,联系好工地后按要求向主讲施工教师回信,在信中说明施工单位、实习地点、乘车路线、工程概况、工地负责人姓名、实习计划(起止日期),便于指导教师审批检查。分散实习开始日期不得早于回信日期(以回信邮戳为准)。

4.分散实习学生实习结束后,要向指导教师回信,并备好工地评语、工地考勤等,结束日期、回信日期仍以邮戳为准,实习时间不得少于28天。

5.检查实习的教师,要检查学生实习日记,听取工地负责人的反映,并在学生实习日记上签字,返校后向实习秘书及教研室汇报检查人数、地点及对实习看法o

6.集中实习的学生接受指导教师随时检查,指导教师要坚持下工地检查辅导,解决学生实习中的疑难问题。

7.检查期间,如发现学生在规定实习期间无故不上班、不参加实习连续二天者,以成绩不及格论处。

8.学生实习过程中,不遵守校规违反实习纪律,指导教师有权停止实习,并把有关学生情况报告实习秘书及系领导。

9.指导教师按实习秘书安排检查计划名单,分赴实习地点,有目的有内容有计划地进行施工检查工作。10.实习教师,严肃认真地填写检查实习记录(见附表)。市内市外、集中分散实习都要填写。

六、实习的要求

1.严格遵守纪律

(1)每个学生必须遵守国家法令、政策、学生守则和学习单位规章制度,不准酗酒,不准斗殴,不准游泳。

(2)遵守工地作息制度,按时出勤,不得早退、迟到和旷工。实习期间一般不得请事假,病假应有医生证明。缺勤超过实习天数1/3者,按未参加实习论;旷工两天者实习成绩不及格,旷工一天者实习成绩不能评为“良”,旷工半天者实习成绩不能评为“优”。出勤情况由个人认真填写考勤表,格式见附表(二),实习小组长或指导人负责检查。

(3)实习结束离开工地时,交还借用物品,向工地指导人员致谢、告别、并把办公室打扫干净。

2.写好实习日记

(1)实习日记是实习成绩考核依据之一。实习前统一发给实习日记本,不得他用。要求天天写日记,认真写日记。实习日记内容可包括:工地概况,每天参加实际工作情况,心得体会,看到的施工文件摘录,资料积累,工地上的问题,自己提出的改进意见,现场施工方法,节点构造,材料的选用,施工机械类型、性能参数、使用操作要求,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实验成果,工地管理等。

(2)做到文字工整,图文详细,技术含量高。

(3)认真填写实习日记摘要表,填写内容主要为每天参加实际工作情况,包括向工地提出改进意见,为工地解决实际问题等。格式见附表(一)。

3.认真写好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是检验学生实习效果的主要依据。在实习结束前根据实习及实习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整理出技术含量较高的实习报告。其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1)工程项目概况。实习报告要写明工程结构类型、规模、占地面积、施工工期、工程造价、工程座落、地形、工程地质,地下水位、冻结深度、气温(最高、最低、平均气温)、施工单位技术力量等。

(2)施工技术与管理概况。包括分项、分部、单位工程施工方案(顺序、方法、机械选择、流水施工情况、组织技术措施等),冬雨期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组成及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范围,质量保证措施,监理工作的开展情况等。

(3)参加实际工作情况。包括技术工作、管理工作、劳动操作、为工地解决实际问题等。

(4)专题报告。有关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单位工程预算、各种结构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深基础施工、施工管理等内容的专题调查研究报告。

(5)实习报告一律用设计说明书用纸,用工程字书写,两侧留出1/10余量。

(6)插图用白纸铅笔绘制剪贴在实习报告上,如有较大插图可用8开纸绘制后与报告书一起装订。

(7)实习报告扉页为实习概况(实习报告摘要)表,格式见附表(一)。报告的封底为实习考勤与实习日记摘要表(附表(二))、实习工地对学生的评价用表(附表(三))。

(8)实习报告一律按装订线侧向装订并加封面,在指导书后附有统一封瓦实习报告的装订、卷面、绘图、文字书写也是考核内容之一。

(9)实习报告不要面面具到,要对某一二个问题写深写透。好的实习报告,经指导教师批阅后可推荐到院刊发表。

4、实习的安全要求

实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安全是完成实习任务的保障。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实习前、实习中学生必须受工地、指导教师的安全教育。建立安全组织,实兼任安全员。随时检查有关安全事宜。

(2)注意社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社会公德。保管好个人财物。敢于向坏人坏事做斗争。维护校风、校誉。

(3)女同学不要单独行动,实习期间男同学有照护好女同学的义务。女同学是重点保护对象。

(4)实习进入工地首先熟悉工地安全规章制度,熟知所在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同学问相互关照,严格遵守。

(5)进入现场一定要戴安全帽,穿不易打滑的硬底鞋,不允许穿拖鞋、凉鞋、高跟(>2㎝)鞋进入现场。

(6)高空作业脚手架上严禁打闹,随时注意头上、脚下,防止碰撞、扎脚、滑倒、跌伤,严禁踏踩探头板,防止坠落发生。

(7)注意饮食卫生,爱护身体,减少疾病。

(8)同学问要结伴同行,晚上按规定时间返回驻地。

七、工地对学生实习的评价

实习结束时,由工地负责人或实习指导人根据学生的实际实习表现,给予真实客观评价,填写实习评语并评定等级,评价结果由学生带回附在实习报告封底处,评价用表格式见附表(三)。

八、实习成绩考核评定

1.“一管两式”实习考评是保证实习质量,完成实纲要求的主要措施。必须严格考评,才能促进学生实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2.考评的依据: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工地评语考勤,实习答辩或考试。实习答辩或考试成绩占40%,实习日记占20%,实习报告占30%,实习工地评语考勤占10%。

3.实习日记本统一发给,只准记录工地实习情况,不得他用。

4.实习报告,一律用设计说明书用纸书写工程宇字距、行距按规定要求书写。实习报告要求图文并茂,绘图符合制图标准,大图长边13(]Vl,小图长边6.5GVI,白纸上墨。实习报告一律用钢笔、圆珠笔填写。不得用铅笔抄写、绘图。

5.实习答辩,实习后全体学生都要准备,答辩时随机点名,答辩人数按每班约10%左右。

6.成立实习考评委员会:

主任委员:

副主任委员:

委员:教研室全体教师

秘书:

7.答辩的学生首先向答辩小组成员提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工地评语、工地考勤四项材料。

8.答辩时间:自我介绍10分钟左右,答辩小组成员每人提出三个问题,提完后当场让学生回答。考评委员会中答辩小组分别给分确定成绩。

9.参加指导实习教师,认真审核学生的实习日记,实习报告,阅毕后要写出实习报告及日记的小结。

10.学生实习报告内容见实习指导书,但实习报告的扉页要附附表(一),封底要附附表(二)、(三),缺一不可。

11.每年十月中旬,由实习秘书将实习成绩汇总,报告教学秘书、教务处。

12.生产实习成绩考核比例分配:优占15%;良、中占65%;及格,不及格占20%。

13.实习秘书实习后写出生产实结,在教研室宣读讨论后报院系有关部门存档。

九、实结

1.各指导教师带部分学生去集中实习各工地进行答谢。

2.指导教师整理各种报销票据,由实习秘书汇总提交系领导审批。

篇7

0引言

毕业设计是本科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阶段,是学习深化、拓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设计期间训练学生严谨、细致、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为将来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出色地完成任务打下基础[2]。结合本人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经验,学生独立性差,习惯机械地照搬例题和应用设计软件,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识体系紊乱,设计成果漏洞百出。因此,如何提高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学生的设计水平,提高学生的设计实效,是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探讨的问题。

1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特征

1.1毕业设计课题的共性与个性

从近几届的毕业设计来看,毕业设计课题具有如下共性:大多数毕业设计课题均来源于工程实践或模拟工程实践,如教学楼、办公楼、宾馆、公寓、大型商场、高层住宅、图书馆等,其结构型式为多层或高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建筑方案设计、结构计算和施工图绘制等基本任务。但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毕业设计课题具有其个性:选题方式、课题的深度、指导模式、质量控制等各有特点。如我校毕业设计个性鲜明:老师按照1∶1.2的比例提供课题,并上传至教务处网站,课题按难度分A、B、C三个等级,学生在四年一期期末进行网上选题,并分阶段自主选择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利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自主选择学生,师生双向选择;同时制定质量控制手册统一成果评定标准,按环节评分确保全过程质量控制。

1.2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是以班级为单位分派3~4位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协商排好值班表,确保工作期间的每个时间段均有老师值班,值班老师负责全班同学的答疑和指导,由于每位老师指导的面广、时间有限,对单个学生的设计成果缺乏系统的了解,最终所取得的毕业设计成果内容不完整,深度不足,远远达不到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基于此,我校打破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指导模式,全院范围内分阶段师生双向选择,结构方向的老师指导建筑结构阶段,施工方向的老师指导施工组织和清单工程量计算阶段,优化了老师的资源配置。每位老师限额指导15~20位学生,全过程一对一的指导,指导老师可现场答疑,也可远程指导,全方位监控学生的设计过程。

1.3毕业设计指导效果

多年的实践证明,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效果明显,学生的设计成果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毕业设计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发现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较差,资源共享的理念缺乏,对问题的考察、论证能力较差。部分学生照搬书本或设计范例,过度的依赖结构设计软件和相应程序,依赖老师,既不对具体问题加以探究,又不对设计结果加以分析、校核,习惯于就某些数据或公式的来源提问。指导老师疲于回答这些表面的问题,有时甚至于一个问题重复回答10来次,耗费了老师们大量的精力而无法深入疏通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优化结构模型。为了能扫清这些普遍性的问题,留出更多的时间针对每个学生的课题特点进行特性指导,我们引入了毕业设计微课堂。

2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微课堂的架构与实效

2.1毕业设计微课堂的架构

为了让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且能融会贯通,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向来是“假题真做”,其内容包括建筑方案设计、全套建筑施工图设计、一榀框架的结构手算、结构电算、全套结构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清单工程量计算七大部分。多年的指导经验告知,设计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学生的结构概念缺乏,建筑方案的结构体系紊乱,建筑施工图空洞、结构施工图不完整。其最大的问题在于手算一榀框架的内力和配筋,学生盲目地照抄范例,机械地照搬计算过程,不探究内容的对与错,对整个知识体系无系统的了解,结构计算书杂论无章,答辩时一问三不知,设计效果差。如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疏通知识体系,使其尽快的融于工程实践,毕业设计指导课题组的老师们针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和解题困惑,精心制作了20个毕业设计微课堂,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学习,掌握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的要点。在微课堂的架构设计中,每个微课堂对应一个知识点,授课教师详细地阐述了其要点、各计算环节关键问题的处理,制作了学习任务单、进阶练习题,微课视频及微课课件,并上传至湖南微课网,学生点击“注册”,待身份审核通过后,即可在线学习、提问、进阶练习,每天安排一位老师在线解决学生的问题。

2.2毕业设计微课堂的应用实效

微课制作完成后,安排了5位老师对学生集中授课,详细讲解了微课的学习要点,指导学生按微课排列顺序进行学习。要求每个学生上网独立完成20个毕业设计微课堂的学习并评价,且做完全部的测验,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在线提问,有错即改,直至满分。整个结构设计阶段按100分计算,微课学习占20分。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督助学生学完了20个毕业设计微课堂,整个设计期间学生的微课点击数达到23000多次,完成了521在线答疑。通过学习,学生对结构设计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结构计算中的一些基本问题通过自学微课解决了,老师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性指导,优化其设计成果。大部分学生的手算计算书条理清晰、内容完整,计算结果合理;答辩时思路清晰、问题回答较正确;设计成果深度完全满足本科毕业设计阶段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设计效果较往届有较大程度地提高,微课的应用取得了实效,值得推广。

3结束语

文中通过研究毕业设计的特征,探讨了毕业设计的共性与个性,从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的内容安排、毕业设计的指导模式、师生的资源配置、毕业设计的指导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指出传统的设计指导模式不利于优化教师资源。为了能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性指导,优化其设计成果,引入了毕业设计微课堂,微课堂系统地阐述了结构设计理念,针对学生设计中容易出错或遗漏的问题、各计算环节关键问题的处理等进行了详细地讲述,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设计中的共性问题。微课的应用,既提高了指导老师的指导效率,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结构概念,取得就较理想的毕业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德发,赵全振,江平.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9.

[2]郭晓燕.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东南大学学报增刊,2012(11):260.

[3]张亦静.基于团队协作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3):107.

[4]孙文彬.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沙大学学报,2006(9):101.

篇8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就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施工单位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如优化施工图设计、施工方案等)经济和管理(如现场施工组织管理)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赢利的目的。施工企业对项目成本管理的主要环节和内容包括:成本预测、期间考核及调整、成本核算与控制、成本终考核等四大环节。下面就成本控制模式逐一阐述,并对各个环节所采用的方式方法进行举例,方便指导操作。

1项目目标成本的预测

1.1目标成本的制订

每一项目在投标前必须成立项目投标小组(成员必须包括:技术方案编制人员、造价人员)。投标小组应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认真做好标前分析,提高项目的中标率。工程项目中标后,公司应尽快组建项目经理部,确定项目的生产组织形式及技术方案、可行的施工工艺流程。在此基础上造价人员严格按施工图纸、工期要求及项目所处地域编制项目目标成本预算书。对成本组成部分的材料消耗量、措施费、现场管理费的支出一定要根据内部定额数据库合理确定;对劳务分包、设备租赁及大宗材料供应价格一定要通过竞价择优选择供应商,确保项目能在低成本、高效率下有序运行。同时由于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不可预见因素的发生,应考虑增加相应的风险系数供项目部调整,原则上风险系数控制在目标成本值2%以内。造价人员要与项目部及时沟通,了解现场情况,力争使各项成本费用制定更趋合理。同时造价人员要通过项目考核,归纳总结一些常用施工工艺的有价值的数据,以便在后期同类型项目投标报价时或制订目标成本时参考。比如旋挖钻机在不同类型地层中成孔混凝土充盈系数、钢筋用量损耗、钢筋笼加工用电的范围值以及各种专业分包、设备租赁的最低优势价格。这些都是在不断探索中搜集总结出来的经验数据。同时还能对现场发生的不确定性计价因素及时提供计价帮助,提高项目收益率。

1.2项目目标成本的决策

项目目标成本制订好后,要组织项目经理、工程技术人员、造价人员等相关业务人员对项目目标成本预算进行会议评审,对有异议的部分重新核定,以期制定出可控性强的目标成本计划书。

2项目目标成本的期间考核

2.1项目期间考核

主要通过项目的周报表及时关注项目的进展态势。项目部可以根据前期工作的进展情况,提出成本调整申请,造价人员对项目部提出的成本调整计划书进行核准,使成本测算更趋合理。期间考核工作由造价人员对项目进度目标、材料消耗控制指标及其他各项费用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并出具期间考核成果书。对项目各项控制指标完成情况与目标偏离做出分析,以便项目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偏,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

2.2项目预算成本的调整

1)由于岩土工程施工的特殊性,项目成本预算编制结果与实施情况常常存在一定偏差。有下列情况时,项目成本可做调整。a.因地质条件的变化,需进行施工工艺的调整。b.因非项目部原因造成工期延误,并取得甲方对工期延误签证的。c.因设计变更、政策性调整而造成工程量或各类消耗发生变化。d.发生承包范围外的工作内容及施工现场各类签证、非承包人原因发生的索赔,且必须有甲方签字认可的。e.不可预见的各类情况的发生。2)对于工期延误的成本调整,仅局限于人工费、相应管理费及设备租赁费的调整;因工艺发生变化可依据生产组织形式,按相应技术工艺调整相关费用(包括劳务分包费用);对于设计图纸发生变化的,可调整相应的人工费、材料费等;对于不可预见产生的成本变化,造价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调整。3)造价人员编制成本调整书,经审核批准后执行。

3项目的财务核算及控制

1)项目的现场核算员,负责及时、准确归集项目部的各类成本费用支出,并按时准确填报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现金流量表,了解项目经济运行状况(见表1)。2)造价人员要及时对现场核算员填报的周报表及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现金流量表按进度对预算成本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及时提出需要纠偏的费用内容供项目部提出整改意见。

4项目目标成本的期末考核

4.1项目终考核

1)项目现场完工10d内,核算员应将项目成本发生情况分类汇总填报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现金流量表,并应完善工程量完成情况及外协单位完成工作量清单。2)造价人员按《项目目标成本预算书》和期间成本调整说明书确定的内容,按项目实际完成工作内容及工作量,核实项目最终目标成本,并将实际发生成本与目标成本对比分析,得出项目完工成本考核结论。3)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竣工结算完成15个工作日内,开始对项目进行终考核。终考核在完工项目考核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竣工验收及结算时出现的问题对实际发生成本进行补充和校正,出现下列情况应将成本发生费用计入项目成本。a.因工程质量问题进行修补而增加的费用;b.因工程质量、工期延误等造成的扣款;c.因其他原因发生的各类扣款。4)涉及到可能产生质量问题的分包商,在工程验收合格前,不得办理结算。不涉及质量问题项目的分包商及材料供应商、设备租赁等可挂账待付。5)严重超支的项目要进行成本审计,公司应根据审计结果决定对项目部、项目负责人的处理。在汇总完工考核及竣工时发生的所有成本费用的基础上,造价人员出具项目成本考核结论报告,并根据结论对项目部及相关责任人兑现奖惩。

4.2项目的奖励兑现

按照公司在项目实施前与项目部约定的目标内容及工程回款率,视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兑现:1)项目成本有节余,且公司与项目部约定的内容已完成,按成本节余提成奖励办法对项目部予以奖励。项目部内部分配方案由项目部自己协商制定。2)项目成本有节余,项目部办理结算内容或工程回款率没有达到与合同约定的指标,公司视完成情况按比例给予兑现,通常和回款率一致,剩余部分待全部指标完成后一次性兑现。3)设立综合效益奖。设置综合效益奖,即经考核评比,对实现目标成本各项指标、提前或按期完成任务、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工程款回收率达90%及以上的项目,按工程结算总价的1%提取奖金奖励项目部。4)对合同外签证收入,原则上奖励项目部签证部分的5%。5)项目管理中的质量目标、成本目标、安全目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即上述三项目标全部通过考核后,方可兑现项目奖励。

5结语

项目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综合性的科学,如果一直延用老的成本控制方法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引入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协助公司高效管理项目成本等各项管理工作,并不断在实践中完善和改进,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我们仍需不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谭石忠.浅谈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J].建筑经济,2013(2):156-157.

[2]丰献萍,邹坦.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篇9

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包括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建筑设计以及建筑构造,课堂讲授以民用建筑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为主。[1]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土建类非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的第一次独立建筑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建筑的实践认知能力为目标,使学生独立运用理论知识及使用技术标准、设计规范等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2]如何通过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建筑素养,巩固房屋建筑学课程与制图课程所学知识,为后续专业课学校打好基础,成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现状

课程设计作为房屋建筑学实践性教学环节,既是学生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理论的全面体现,同时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建筑设计理论、了解建筑设计步骤、学习建筑设计规范的重要环节。[3]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基本都开设在大二上学期或下学期,任务为绘制一栋房屋的完整建筑施工图,是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各高校课程设计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虽然综合了之前的制图类课程内容,但与后续课程关联小。设计采用手工绘图或者先用CAD绘图再手工描图的模式,工作量大,耗时长,很多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钻研设计内容。尤其在选题一致的情况下,设计缺乏深度和新意,雷同率高,还有学生直接从网上下载图纸试图蒙混过关。

(2)教师指导工作量大。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土建类专业招生火爆,一个标准班的学生有40人,一名教师至少要指导两个班的学生。整个设计过程中教师至少要对每个学生的建筑平面方案、建筑立面、建筑剖面进行三次指导,这么多的指导工作让教师分身乏术,力不从心。

(3)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课程设计的时间有两种安排,一种是在房屋建筑学理论课程结束后,在期末专门安排一周时间让学生在指定教室进行设计绘图。此时期末考试临近,学生应考压力大,难以集中精力进行课程设计,教师也无法一周全天守在教室监督学生。另一种是设与房屋建筑学同步,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寻找教室或者在宿舍里进行绘图,教师在授课间隙对设计进行指导。这种安排模式的缺点是教师指导时间无法保证,很多学生等到最后要上交图纸前再赶工,设计质量低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的兴起,为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改革带来了新的方向。

2 结合BIM的课程设计改革探索

2.1 BIM概况

BIM是通过三维数字技术,建立集成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对工程项目全过程数据进行详尽表达。[4]BIM技术将传统绘制二维施工图的过程,变为建立三维立体模型的同时生成二维图纸,软件使用者在交互界面的每一个操作都能直接在二维图纸和三维模型上同步体现,设计完成的建筑模型再结合时间的概念,构成4D模型对工程进行综合管理。[5]我国高等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将BIM技术融入课程的教学改革,现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将课程中书面文字转换为生动立体的可交互式施工现场模拟场景,[6]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可视化的三维立体建筑信息模型对建筑设计过程及施工现场环境产生直接深刻的感性认识。[7]

2.2 结合BIM技术在课程设计教学

将BIM技术融入教学体系后,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因为紧跟制图类理论课程,开设时间早,作为学生第一次运用BIM技术进行完整建筑设计的实训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枢纽作用,其在课程体系中位置如图1所示。

在开始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学习时,先安排学生按照毕业设计要求选题,然后在课程设计中完成毕业设计的建筑设计部分。课程设计先使用BIM建模软件Revit绘制建筑方案,经教师指导后绘制三维建筑模型,然后根据三维模型生成的二维图形,结合制图规范的要求修改为标准的施工图,打印出来作为作业上交。

课程设计在房屋建筑学理论课程中平面设计内容讲解完毕后的第6周开始,设计过程采取机房集中指导与学生业余时间绘图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教师需要每周在机房指导2节课,其余时间开放机房让学生自行学习,进度安排如表1所示。

布置设计任务后,将机房在课余时间开放8周,变为设计教室。教师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去机房检查学生阶段成果,对学生个人疑问进行单独指导,对在设计中普遍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落实。设计时间在第6周-13周,各门课程都还没有结束,学生没有备考压力。教师指导时间充裕。

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建立的BIM模型,在结构设计课程上作为进行手算和计算机分析的依据,之后再根据结构计算结果补充BIM模型的配筋,调整建筑设计不合理的地方。BIM模型还可以被土木工程施工中使用的管理软件Navisworks及工程经济学课程上使用鲁班、广联达等造价软件直接读取,用于检查模型构件是否存在碰撞冲突的情况,模拟施工进度,自动生成工程量,进而以此为基础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和造价文件。

3 结语

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引入BIM软件Revit,使课程设计与BIM系列软件在课程体系的应用教学紧密联系到一起。作为设计成果的建筑模型可以用于后续专业课程和毕业设计,让他们更加重视课程设计。新颖的设计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符合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值得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廖荣.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5):99-101.

[2] 王秀珍,刘丹.浅析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中的管理控制――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5-97.

[3 安巧霞,孙三民.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下旬),2016(11):109-110.

[4] 齐岳,张俊华,赵文军.结合BIM技术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6):147-149.

篇10

1.1教学对象多样化需要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产生共鸣的过程。高等教育的教学对象个体差异性很大,教学对象来源复杂,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程度也不尽相同,即使同一学习内容,学生在接受能力、接受程度和学以致用的能力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别。如,在结构力学的教学过程中,作者2安排全班学生对“静定结构弯矩图的绘制”部分进行了课前预习,但上课时发现学生的预习效果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学生只能回答出弯矩的基本概念,有的学生则能够回答出弯矩图绘制的基本方法,少数同学竟能回答出多种绘制弯矩图的方法。于是他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其中对静定结构的定义、弯矩图的定义等基本知识,采取启发讨论式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讨论,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激发学生第一课堂外的学习兴趣;对弯矩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弯矩图绘制的注意事项、弯矩和荷载关系等核心知识,采取讲授式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对弯矩图的绘制举例部分,采取讲练结合式教学,让学生在听讲中进行练习、在练习中长知识,并布置了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对所讲知识进行巩固,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1.2教学手段多样化需要多样化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教学手段也不再局限于粉笔和黑板,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学等新型教学手段也日益被广大师生所接受。新型教学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直观性不强、容量小、师生互动效果不明显等缺点,大大减少了教学工作量,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如,作者1在建筑工程CAD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再采用机房里“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而是主动将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设施、红蜘蛛多媒体教学软件等)运用到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阶段教学、讲练交叉、视频教学和远程答疑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图形绘制及编辑命令的应用为基础,逐步过渡到平面图形的绘制,最终完成建筑施工图的绘制,每个阶段都将电子邮件、飞信文件等网络平台作为教学手段,架起了师生之间的桥梁,便于给学生布置大量练习题,保持学生的“学习饥渴感”。这样,既简化了教学过程,又融洽了师生关系,赢得了学生的好评,该课程也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2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条件

2.1做好学生学情分析[4],增强多样化教学方法的针对性

学情既包括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习内容的态度及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等,也包括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学习习惯等。教师可以运用以下方法有效掌握学情,“知己知彼”,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1)观察归纳法。优秀的教师应善于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捕捉学生有关学习的信息,做到认识学生,熟悉学生,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心中有数,并通过合理的引导,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到学习上来。作者1在讲授建筑工程CAD课程时,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过于贪玩,有上课打游戏的现象,就及时调整了这部分学生的座位,把他们分散到学习踏实的学生中去,让周围的学习环境去改变他们;并绘制不同类型的建筑构件,让学生明白枯燥的命令能够变成生动真实的建筑构件,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地从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资料分析法。在上课之前,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既有资料,如档案、考勤表、平时成绩单等资料,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效果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投其所好”,改善教学状况。作者2课前认真备学情,上课时能够直接喊出学生的名字,进行沟通。这样,学生从心理上就认可了教师,愿意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一个学期下来,结构力学这门学生公认难学的课程的教学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期末考试90分以上的学生达到23%,在学生评教中,教师成绩也不错。(3)课程改革法。课程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新形势下,单纯的说教式、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培养的需要,需要对课程进行改革,给学生学习的激情,把学生带回好好学习的轨道上来。针对当前高校存在的学生学习倦怠现象,不少高校通过课程改革,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关注的事物结合在一起进行授课,让学生在探索自己感兴趣事物的同时完成课程的学习。如中山大学一门名为“哈利•波特与遗传学”的选修课就是讲遗传学,被誉为“神级选修课”[5]。这样的教学内容既生动又“与时俱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4)询问沟通法。上课前,授课教师可以与辅导员、学生代表及为该班授过课的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学生所期望的教学方法及学习需求,同时传递自己对学生的要求及该课程合理的学习方法。这样,在上课前就完成了教师、学生、课程的“交底”,教师既掌握了学情,又在无形中积极影响了学情。采用这种方法,使我们很容易变成了学生的知心人,方便快捷地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始终处于有利地位。

2.2完善教学条件,净化教学环境,增强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教学条件包括教、学的场地,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制度等内容。良好的教学条件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也是教师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免受外界诱惑,积极主动学习的助推器。如,作者1所在学校有两个校区,老校区在市中心,附近有南阳市中心医院、多处大型超市及游乐场所,人流量和车流量都比较大,教学活动经常被街道上突然响起的鞭炮声、音乐声所干扰;教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比较老化,可供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多,学生课余学习时间利用率不高,复习及预习质量不易保证。而新校区在市郊,附近干扰因素少,教学条件比较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多功能演播厅等教学实施,为教师实施多样化教学提供了平台,学生课余时间也乐意到教室、图书馆等场所巩固所学知识,能够积极配合教师提出的各种学习要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高,教、学活动都比在老区容易开展,而且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3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打造尚学务实的教师队伍,保证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在新知识、新理念不断涌现的今天,教师作为学生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向导,唯有树立“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理念,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作者1,2平时十分注重向周围教师、尤其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得体的教学方法和高超教学艺术,为建设建筑工程CAD院级精品课程创造了条件。作者2于2011年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结构力学课程培训,通过培训,加深了对结构力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进一步理清了教学思路,掌握了更多的教学方法,为教好结构力学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施

3.1探索验证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专业课往往是行业发展成果的浓缩,不乏大量枯燥的理论推导和规定,学习难度大、短期内不易出学习成果,因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探索验证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归纳法、公式推导法、经验总结法、演绎法和反导法等,是根据行业发展和科学规律的发现及验证过程来设计教学过程的,在科学思维过程中完成课程学习及职业能力培养,旨在使学生从“接受者”变成“探索者”,逐渐养成探索型、研究型学习习惯。

3.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根据课程特点,适时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评价、学生归纳等环节完成教学。在问题的提出、讨论、解决、归纳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如作者1在建筑工程CAD课程教学过程中,先向学生展示出一张建筑平面图,告诉他们,这张图是由CAD软件绘制而成。再由学生分组讨论该图形绘制需要用到哪些命令、绘图顺序和步骤是什么等。教师再进行点评。最后,由学生独立进行绘制。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方法。

3.3阶段划分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备的课程。教师将课程内容进行分解和重组,找出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再将原本复杂的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学生易于接受的部分,让学生“各个击破”。如,作者1在建筑工程CAD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内容划分为3个部分:平面图形的绘制及编辑、建筑工程图样的绘制及编辑、建筑工程图样绘制实训。其内在联系就是AutoCAD软件的应用。首先绘制矩形、正多边形、圆形等平面图形,其次绘制门、窗、散水等建筑构件,然后介绍建筑施工图的绘制方法,最后让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独立绘制一套建筑施工图。随着学习进程逐步增加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惧学”情绪,每次课都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教、学就变得容易了。

3.4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工程建设监理概论、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与其他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将教学内容与工程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知识,寻找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再与工程师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找到不足,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学过程变就成了教师、学生、工程师3方互动的过程。这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理念不谋而合。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测量专业采用了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以新购置的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等教学器材为基础,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联合进行授课。在授课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进行,让学生参与到工程项目中,并通过邀请企业员工与学生进行技能比赛、参加国内测绘大赛、校企合作完成工程项目等形式,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四方共赢[6]。

篇11

摘 要:文章以农林院校园林、风景园林、园林艺术设计、建筑学、土木工程专业为背景,立足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从工程能力培养与工程施工类课程的关联入手,阐述了工程施工类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并提出“融合不同专业施工课程交汇点内容、整合施工课程规范、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小组制和校内外结合”等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工程能力;农林院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6-0008-04

农林院校一般以农学、林学专业为主,兼顾其他专业。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农林院校的综合性越来越强,学科门类越来越完全,工学专业与工学学科越来越成为农林院校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之一。由于学科之间的交叉日趋明显,工学专业在努力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在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但限于学科发展时间短、学科人才紧缺、中微观发展环境的限制等因素制约,农林院校工学专业人才培养如何更清晰地体现工程人才的培养需求,工学学科如何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进一步提升等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农林院校中园林、风景园林、园林艺术设计、建筑学、土木工程专业为背景,立足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讨论如何通过此类课程(课程群)的教学改革,有效提升上述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素质。

一、工程能力培养与工程施工类课程的关联

“工程能力素质分一般性工程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一般性工程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包括工程推理能力,综合运用技术、技能和现代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和批评性思维的能力,对职业道德、伦理和责任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团队组织、协调和融合能力,有效的人际交流、沟通和表达能力”等[1]。专业的工程能力需要依赖于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内容。工程能力培养的目标是让学生具备工程师的素质和知识储备。工程能力培养包括与现代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设计、生产、运行、施工、开发、管理等素质的培养。

农学、林学、园林学、风景园林学作为农林院校的优势学科,学生培养的目标是农学学士、管理学学士、文学学士等,学生培养的能力素质主要表现为作物育种、栽培与耕作,森林培育、监测,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工学学士培养在农林院校中所占比例较小,导致工程能力培养通常不被列为农林院校学生培养的重点目标。例如园林专业培养“具备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等部门和相关企业从事城镇各类园林绿地、风景区、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园林植物的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等工作应用型技术人才”,授予农学学士学位。风景园林专业培养“能胜任风景名胜区、公园绿地、居住区、广场、传统园林等各类风景园林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授予农学学士学位。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中都未重点提及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然而,无论是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还是园林、风景园林、园林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却有相当大程度是去做工程。工程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决定了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空间。

学生的工程能力素质中设计能力反映了学生的创造力,是学生工程能力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工程人才必备的两种基本能力之一[2]。与设计能力培养相对应的设计类课程是当前农林院校园林、风景园林、园林艺术设计、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重点。从课程设置情况看,土木工程、建筑学、园林、风景园林、园林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类课程无不在课程体系中占有绝大多数学分的课程地位,课程门数也多。然而受学位类别的影响,园林、风景园林和园林艺术设计专业在设计类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定位与课程内容安排中又往往脱离了工程背景,使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受到了限制。从中国当前的工程建设实践上看,也鲜有工程设计大师出现。另一方面,土木工程、建筑学、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未来都极有可能走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这条路,注册执业资格对于学生的职业前途非常重要。与以上注册执业资格相对应的课程更多的是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工程建设实践的重要环节——生产环节中则缺少大量技术能力强、管理能力突出的专业人才,为施工企业提高企业生产水平和管理效率服务。这反映了学校学生培养与生产实践人才需求脱节的现象。学生培养的重点与学生就业的重点极不相称。

要提高学生的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技术、技能和现代工具解决问题的工程能力,必须有效依托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施工技术课程培养学生掌握不同专业不同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施工管理课程培养学生掌握不同专业现场施工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的各项要求和法律规定。这两类课程对提高学生在工程生产环节从业的技术能力非常关键,也对学生未来考取注册执业资格证书有莫大益处。从基本建设的流程看,工程项目从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这五阶段流程中施工流程是产品形成的关键阶段,人工、材料、机械设备流转复杂,需要的专业知识综合而广泛。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恰好为满足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专业技术人员良好的知识储备、规范意识和工程生产建设的认同感。此外,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也为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和竣工验收阶段针对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咨询单位提供了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所需的管理能力与法律法规意识。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教学在适应工程项目基本建设各阶段不同单位主体的人才需求中影响重大。在本科阶段,如何通过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该类课程的教学水平,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加强学生施工技术、工程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能力培养紧密关联。

二、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的地位

当前农林院校园林、风景园林、园林艺术设计、建筑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存在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科目少、学分小、课程重要性不明显等特点。

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除专业核心课“园林工程A”及“园林工程A生产实习”共7学分外,专业限选课“园林管理”是2学分,专业任选课“工程概预算”是2学分。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专业限选课“园林管理与园林法规”是3学分,“工程概预算”作为任选课程(见图1和图2)。考虑到任选课存在学生经常不选或选课学生人数不足以开课的现象,作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限选课的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在两个专业中皆不超过10个学分,这在160学分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微乎其微。园林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中专业核心课“园林工程B”与“园林工程B生产实习”共5学分,专业限选课“园林管理”2学分。建筑学专业将“建筑施工”“建筑经济管理与法规”放到了专业任选课中(见图3和图4)。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从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其人才培养体系中“土木工程施工”属于专业核心课,“施工组织计划”“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工程项目管理”“运筹学”“工程项目经济原理”属于工程管理方向的专业限选课,“建设法规”属于大类限选课。由于开设了工程管理方向,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占了开设课程的绝大多数,学分也占了大头(见图5)。

以下是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的课程设置情况。

专业核心课:园林工程A(学分:6)、

施工技术及施工 园林工程A实习(学分:1)

管理类课程设置1专业限选课:园林管理(学分:2)

专业任选课:工程概预算(学分:2)

三、工程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工程能力教育和工程科学教育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诸多知识的交叉和综合,而后者强调某门学科的深入分析;前者强调实践性,后者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前者着眼于解决工程问题,后者强调说清原理”[3]。园林、风景园林、园林艺术设计、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专业授予学士学位的类别不同,人才培养的目标有差异,但学生就业的方向上却有一致性,虽然分属于工程建设不同的专业类别,却大多在工程建设领域中从业。如何在当前课程设置的重要性较之设计类课程低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能力素质,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研究课题。整合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优化课程结构,理顺规范及法规,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提升并改善单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等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跨学科融合的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体系构架

针对不同的专业,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名称不同、教学大纲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差异。然而,在工程建设实践中同一个工程往往同时涉及建筑、结构、水电、园林等不同的专业。如何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将不同专业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理论有侧重点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不同专业的施工课程突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专业的技术要求,做到课程内容全面、翔实,生动、具体。再将工程材料、力学、结构、管理等相关知识融入课程教学设计中,做到课程知识体系前后有序、融会贯通。强调学科知识间的交叉和综合性。帮助提升学生专业知识领悟力和应用能力,并激发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兴趣和志向。

“课程内容和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承纲领性的课程目标,下启多样化的课程教学实践,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学科理论体系与课程价值相融合的明确表达,所以是落实工程能力培养的着力点”。图6反映了土木工程、园林(风景园林、园林艺术设计)、建筑学专业及相应学科在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教学设计时可以产生的教学内容交汇点。不同专业对交汇点内容的设计并讲授,让本专业学生对相近专业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知识了解并掌握,可以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使其具备足够的发展潜力。

(二)基于规范整合的教学设计

规范、规程是工程技术应用的基础和依据。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需要的规范、规程、工法多种多样,种类繁杂:包括各类工程设计规范、规程,各类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规程,各类勘察规范、规程,各种先进施工工艺的工法等等。一般课程通常只需要参看一至两本规范即可,施工类课程需要参看的规范、规程多至十本或十本以上。如何把多本规范、规程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融入教学环节,做到课程内容有规可依、有据可查,是强化工程能力培养的工程施工类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表1是土木类、园林类、建筑学类专业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需要用到的规范集锦。通过对规范的总结与提炼,提升课程教学的水平和层次。相应地,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也能有效提高。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课堂是师生交流、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舞台,师生应该共同参与。改进课堂教学包括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多媒体课件的优化,增加工程施工环节的图片、录像、动画等内容,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工程施工工艺的感性,让课程更生动、更活泼。尤其是图片、录像、动画等更符合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类课程的特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使该课程的重点、难点均能通过具体形象的动画、视频和音频等手段得到强化,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增大了内容容量,又使相对枯燥的施工课程教学变得直观、生动。”[4]

另一方面,“课程设计是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可以加深对本课程教学内容及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5]。“课程设计题目应该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题目应该具有综合性”[6]。通过井点降水课程设计、单层工业厂房课程设计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设计等课程设计的布置和安排,使课堂教学手段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使课堂教学空间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的直观判断力和工程经验,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建立牢固的工程概念和工程意识,实现从科学意识向工程意识的思想转变。相应地,课程在考核评价时提高课程设计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并拟定详细的课程设计评分标准,包括文本方案、图纸表现和总体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等。而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则适当降低。

(四)实施分组教学,将校内外教学结合

在课程设计阶段把学生分为小组,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学生小组的讨论与工作分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钻研问题、探究创新的兴趣和能力。同时,课程增加了学生的工地参观环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在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相互沟通并改善团队精神的能力,提升授课教师的教育理念及综合业务能力。图7反映了跨学科融合、规范整合、改进课堂教学与考核以及小组制、校内外结合等教学改革措施的逻辑关系。

农林院校园林、风景园林、园林艺术设计、建筑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与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紧密关联,该类课程与学生就业方向的契合度高。在当前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类课程较之设计类课程重要性程度低、课程学分少、课程门数少的背景下,通过不同学科施工课程交汇点内容的融合、不同专业施工课程相应规范的整合、改进课堂教学与考核以及小组制、校内外结合等教学改革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林院校与工程相关的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志趣和工程使命感。提升工程专业的层次和水平,改善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戴波,纪文刚,刘建东等.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建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

[2]李红梅,江志斌,郑益慧.强化工程能力培养的高校课程体系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

[3]刘昌明,张济生,唐一科.正确定位培养目标,切实增加工程能力——工科本科生工程能力教育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