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语言艺术论文

语言艺术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7 15:18: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语言艺术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语言艺术论文

篇1

二、教师语言的表现形式

(一)肢体语言———无声的沟通

语言是表达情感的工具,肢体语言也是一样。教师不经意的一个手势,一束目光,一种表情都会影响学生,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微妙的变化。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在向学生传递着信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讲究肢体语言的艺术。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信息的效果等于7%的文字+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肢体语言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应如何正确运用肢体语言呢?首先,面部表情要尽可能丰富。教师的喜、怒、哀、乐都体现在面部,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关注度。所以教师应不吝啬笑容,给学生一种自然、亲和、明朗、宽容的感觉。其次,眼神反应教师心境。研究表明:教师注意学生的次数,与学生注意力提高成正比例。教师常用的眼神方法有三种:一是环视,针对全班的学生。比如,起立时,教师应首先以一种标准的姿势站好,同时双眼环视全班所有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感到教师目光中的温暖和严肃,同时学生也会自查自纠自己的姿势是否标准。二是专注,这时每一位教师必备的基本技巧。人们都说:“一心不能二用。”但教师在授课时就必须“一心二用”,即授课的同时用眼角的余光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听讲状态,发现违纪行为,可用眼神注视5秒钟的方法,让他们收敛并改正。三是虚视,即似看非看法。一些平时一些表现较好的学生在搞小动作,他们自尊心很强,教师可采用看此处而言其他的方法,点醒他。最后,运用手势要适当。比如,课上气氛过于活跃,学生积极发言,开始乱说一气时,教师可用一个“暂停”的手势,来制止学生。一个“举手”的动作比千呼万唤更能传情达意。做手势动作可以遵循以下原则:(1)双臂离开身体,自然、大方。(2)不做手势时,双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3)手势应多变化,但不能太频繁,否则学生会眼花缭乱,事倍功半。(4)避免自己习惯性的小动作。总之,优秀教师要利用三尺讲台,尽情展现语言魅力,恰到好处地使用体态语言,让课堂更加精彩纷呈。

篇2

语言艺术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对于促进患者提高自身疾病的认识,促使患者配合护理工作具有积极作用。患者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以及认知能力的不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也就要求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艺术语言来改变他们的行为,为患者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提高患者病情恢复的速度以及治疗满意度。护理人员采用不同的语言艺术,对于指导病人培养健全的人格,消除对健康不利的因素,提高他们对疾病认识的正确性具有积极作用。

(2)搭建起患者与护理人员沟通的桥梁,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护士的各种愿望都是通过言语来体现的。通过与患者的语言沟通了解患者的真实病史,掌握病人的各种心理,通过语言向病人宣传卫生知识,解除病人的恐惧,焦虑心理,通过艺术的语言使病人丢掉恐惧心理。相反,如果护士说话缺乏礼貌,出言不逊,粗鲁,蛮横无礼,缺乏教养,可使病人病情加重,给心理和生理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表现忧伤,悲观,失望,大发脾气,易怒,沉默严重者可产生自我损伤的行为等。

(3)关系病人和家属对医院的信任程度,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的语言态度以及用词直接影响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自身以及医院的印象,影响患者对治疗工作的配合程度。医疗工作中纠纷案的发生大多是因为医护人员当时的态度冷淡,说话生硬以及语言不文明等引起口角甚至打架等,医护人员如采用不当的语言,不仅直接影响着医院秩序、医疗护理情绪,也给医院的形象带来影响。

2培养良好语言艺术的措施

2.1态度热情、语言和蔼: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最早接触也是接触最多的人员,由于护理人员与病患这种特殊的护理关系,护理人员的态度、行为以及仪表等都会影响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自身以及对医院的印象,关系到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感受。患者因不同的心理感受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例如患者在刚入院时会感到陌生、焦虑,护理人员要及时采用热情的态度、轻柔的动作、悦耳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医院的环境以及相关设施,加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以及对医院的良好印象。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采用轻柔的语调,若语调过高则会刺激患者,会让患者留下傲慢、生硬的印象,加重患者对护理人员以及对医院的隔阂。

2.2运用礼貌语言,加强沟通:护理人员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为患者提供相关的护理工作,如何在工作中恰到好处的与患者交谈也是一门重要的语言艺术。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初次接触时可以采用微小、点头等来表示与患者的友好,促使患者与其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采用礼貌的语言表示自己对于患者的赞赏,如患者在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接受注射时可以说一声“请积极配合一下,这样我打起来才能更准确”,治疗结束时可以说一声“谢谢”,对患者表示出他们配合自己工作的赞赏,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而如果因自己操作技术不熟练或其他原因给患者进行二次注射时要及时表达自己的歉意,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让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对他们的尊重,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搭建起良好的沟通桥梁。

2.3加强艺术语言的训练以及心理学的学习:语言艺术在护理工作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要想做好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首先得培养热爱本职工作,忠于本职,立志献身护理事业的崇高理想,其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语言训练,要把讲究语言艺术当作提高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通过讲究语言艺术,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和改善。还要具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对病人的深切同情,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语言对于患者的重要性,体会到语言美的价值,自觉做到言语充满热情、温情以及感情,才能在工作中轻声音、柔语言、慢速度,充分显示出护理人员的端庄大方、温文尔雅。要加强学习心理学,生理学等有关知识,观察病人的一举一动,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病人在想什么,想干什么,需要什么,最喜欢什么,最讨厌什么,只有了解他们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也只有了解他们,才能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

篇3

二、唱词是唱腔的基础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水断,勉强挤出几滴来,也是烂泥浆。生活就是源头活水,生动充实,生活语言丰富,写起来自然会滔滔滚滚,淋漓酣畅。写戏曲唱词如此,写其他文章亦如此。可以这样说:一个戏曲作者,如果生活底子厚,对人的了解深,他的剧本语言至少不会是空洞无物的。即或是音律上、音韵上有值得推敲之处,但总会比满纸陈词俗调,堆砌陈腐字句要强得多。因此,生活是写好戏曲唱词的基础。

那些好的、成功的唱词绝不是作者关起门来冥思苦想而编造出来的,它必须是那些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在作者的头脑中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出来的。没有深厚的生活基础,怎么会了解人?不了解人,如何熟悉人物的性格?如何会有生动的性格化语言?至于哲理性的语言,那更是非得从生活中提炼不可。这种高标准的语言,凡是搞创作的人,无不以其要求自己,但真正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并不是很多。我们应该提倡戏曲作者首先努力向生活语言的目标靠近。当然,这不如性格化、哲理化的提法动人,但这样的唱词一目了然,不拐弯,不生涩。它要求作者必须到生活中去淘金。我想,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好,性格化、哲理化的东西就会不求自来,就会在你的胸中笔下逐渐显现。这种必须从人物身上迸发出来的东西,不是一个作者冥思苦想所能够得到的。

戏曲演员都知道,要想更好的表达剧意,必须有好的唱词做基础。当你沉浸在人物的感情深处,与之同呼吸,共命运,在翻腾起伏的感情浪潮中,凝练出一句精美、准确的语言时,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创作境界啊!在传统的戏曲唱词中,很多大师为我们留下了这方面的宝贵经验。例如关汉卿的《单刀会》的第四折:关羽乘着小舟,单刀赴会,船到中流,周仓说:“来到大江中流也!”

篇4

二、严谨准确,体现信息技术专业性

小学信息技术有众多概念、原理,教师需要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加以陈述,才能传递给学生正确信息,帮助学生强化理解。教师要在备课时就做好语言设计,对关键环节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技术准备,反复推敲相关概念的内涵,找到突破点。在语言阐述时,要注意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学生能够在教师讲解后,获得确切信息,并建立相关学习信息体系,形成认知基础。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接触众多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术语。教师面对这些难以理解的概念时,要注意对技术要领进行重点突破,强调技术关键环节。可以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尽快启动思维。在学习《插入图片》时,要让学生在文档中插入图片,还要掌握设置图片与文字的环绕方式,学生大多会感觉难度较大。我在进行相关指导时,主要是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建立相关认知。先打开“插入”菜单,对相关内容进行解释;找到“图片”并对下拉选项进行解读;示范操作演示,讲解示范过程;学生实际操作尝试练习;教师针对性指导点拨纠偏。由于教师讲解示范比较到位,课堂教学比较顺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自行进行相关操作,教学效果良好。

三、生动幽默,激发学习信息积极性

篇5

二、优化教学语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它的学习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抽象思维是借助语言实现的,学生正确表达正是其大脑思维的梳理和条理化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和要求学生表述有条理,给学生足够大的思维空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想象,共同探究,在教师和自己互动中去思考、去感悟,并在问题讨论中各抒已见,展示自己的个性。帮助学生把别人的话听懂加上自己理解,然后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师要学会用幽默化的语言批评学生,避免学生的逆反心理

教师批评学生时,语气要尽量婉转,语调要轻柔,结合具体问题淳淳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在幽默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在讥讽他。这样,避免了学生的抵抗情绪。例如:有的学生上课爱搞小动作,你可以这样说:“小心,不要丢了东西哟。”如发现有学生打瞌睡,可以问:“你梦见吃没堡了吗?味道怎样?”这样,课堂气氛在教师的调动下,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再进行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肢体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性语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篇6

讲究教学语言的“形美”,就要做到:

1.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对偶、排比、拟人、反复、夸张、顶真、互文、摹状等修辞格,对于这一点,大家应该很重视,也很清楚该怎样做,我就不再赘述。其实我们语文老师还可以从相声、小品、快板、演讲、辩论、旁白、解说词等这些重语言表达的艺术门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以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

2.多种句型句式的运用。语文教学语言句式应富于变化,灵活多样,绝不能一成不变,单调乏味。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主动句、被动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反问句、长句、短句等等,都可以运用。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时,教师可能会经常说:“同学们一起读!”偶尔这样说无可厚非,但一直用这种固定的习惯句式就不好,可以换成“来,一起读,一、二!”“我们一起读,开始!”“预备起,开始!”等等,长句变短句,就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如:学生回答问题时虽然经过认真思考,但还是答错了,教师这时就不要说:“你的答案是错的!”“你简直是胡说!”而最好说:“是这样吗?再想想?”“我不太同意你的意见,再思考思考?”这样把感叹句变成疑问句,句式不同,语气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

(二)音美所谓“音美”,就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节奏美,音乐美。

篇7

流通馆员每天面对大量读者,在服务中应恰到好处地运用好热情、礼貌的服务用语,是展示馆员风采的一面镜子,也是树立馆员形象的重要体现。当读者来到流通部门馆员应对读者微笑点头致以欢迎,做到来有迎声。对新读者,由于不了解图书馆的藏书结构,面对浩瀚的图书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馆员应主动上前用自然、亲切的语气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引导帮助他们查找所需的图书资料,并详细介绍图书的种类、各类图书的分类方法及借阅图书方法和借阅规则。当读者离开时,一句请“您把书拿好”、“慢走”、“,欢迎您再来”之类的话,会使读者倍感亲切、心情舒畅,从而提高了读者来图书馆的积极性,使图书文献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读者要借的书不在书库时,馆员的一句“对不起,您要借的书借出了,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书一有立即通知您”。这样可以减少在借阅过程中的矛盾,树立馆员的形象,使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反之,如果馆员对读者冷漠待之、冷言粗语,会伤害读者的感情,使读者感到失望,从而减少来图书馆的次数、降低了图书的利用率。服务质量得不到提高。

实例二

有的读者未办理借阅手续将书带出阅览室。

1分析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般情况下读者可能确实是忘记了办理借阅手术,另一种情况确实有少数读者就是故意不办理借阅手术,故意将书私自带出图书馆。在处理者中问题的时候,要会用委婉的否定语言应答。应说:“这位同学!您是否办理借阅手术了,请您给我到借阅台补办一下好吗?”这样的语言避免避免了读者的尴尬,不但维护了读者的自尊,又达到了教育读者的目的;即坚持原则,又维护了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体现了图书馆工作人员良好的文化素质,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

2建议用谦逊委婉的语言用语

运用谦逊委婉用语。对各种违反规章制度、不和常理以及过分指责需求的读者进行委婉的否定回答,既坚持原则,又照顾了读者的面子和情感,不会使读者恼怒而导致纠纷。例如:当发现读者将书架上的书乱翻,就应上前对读者说:“同学,您需要借什么书请到检索机上检索,再根据书架的类别来架寻找,不然乱架后,就更难找了,也给其他读者带来不便。”这样对读者既给了具体的帮助,又指出了乱架的坏处,读者就会乐于接受意见,还会在以后的行动中加以注意。对于个别行为较为恶劣的读者,也应冷静对待。馆员要照顾他们的自尊心,决不可当众指责,更不允许讽刺、挖苦、训斥,应充分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诚相待,防止读者对正确的意见也产生反感。

实例三

(1)图书超期。特别是一些教师,借的书大部分是教学用书,需要长期备用,再来借新书,电脑会出现“有超期书未还,借阅被停止”,如果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老师:“你有超期的书,不能再借了。”这样教师就不容易接受。这就需要馆员用文明的语言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设置借阅限期只是为了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如果确实需要,请把到期的书先还再重借。”或特殊处理,道理讲清楚了,教师会理解和支持的。

(2)建议运用解释性语言。由于读者的层次不同,对文献资料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个别读者在其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容易产生急噪情绪、甚至恼怒心理,从而把怨气撒在馆员身上。遇到这类情况,就要求馆员有良好的修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礼貌的解释性语言对读者进行安慰,消除读者的不满。比如个别读者在借不到自己所需的图书时会发泄地说“什么破图书馆,连想借的书都没有”,这时馆员应做客观解释:“我帮您查一下,如果库里没有此类图书,我们会把信息反馈给采编部门。”这样也便于根据读者需求精选藏书品种。如果发现图书已全部借出,就解释到:“对不起,您要的书暂时全部借出,请留下您的联系电话,等有书还回,我们通知您”。这些非常礼貌的解释用语,不仅可以消除读者的误解,也彰显了图书馆员良好的综合素质,在与读者沟通中化解隔阂,拉近双方的距离。

实例四

一位读者认为自己未借图书,可是电脑上却出现记录。馆员认真听完读者的一番强硬叙述,正要调取他所借图书的详细记录,电脑突然死机,这时馆员最好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说到“您的声音太有震撼力了,连电脑都吓得死机了”,一边马上开机,一边安慰读者“别着急,如果是电脑上弄错了,我们一定马上改。”结果在事实面前,读者尴尬地说:“我可能记错了!”这时馆员应报以善意地一笑:“没关系,连电脑都能死机,何况人脑呢?”使用这些幽默委婉的语言,既不仅维护了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又消除了与读者之间的误会和纷争,使馆员与读者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达到管理的目的。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幽默是馆员与读者沟通的剂,是图书馆员才学、智慧和灵感的结晶,它不仅能使语言闪耀出绚丽的光芒,还能使服务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实例五

读者抱怨时要言为心声、善于倾听。如在流通服务过程中,馆员对读者抱怨文献资料缺乏时,应将注意力集中在读者所说的内容上,不抢话题,给读者一个畅所欲言的空间,表现出馆员一种认真、耐心、虚心的态度。同时通过歉意的微笑或体态等作出积极的反应,表现出对读者的尊重,然后耐心细致地做出解释和回答。对于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耐心地向读者说明,并反馈到相关部门。如读者对藏书结构、品种等提出合理建议时,馆员应给予不时地点头示意,表现出对说话内容的兴趣和赞许,或者用自己的语言重复读者所说的内容。在倾听中找出读者的优点,显示出馆员内心的赞叹,给读者以总结性的高度评价,使读者在倾述中变得轻松愉快,并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彼此的理解,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因而使馆员与读者的关系更加和谐。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以同情和理解的心情倾听别人的说话,是维系人际关系、保持友谊的最有效的方法。”作为馆员在服务工作中,语言是一门艺术,而善于倾听则是艺术中的艺术,以上几个实例充分说明有声语言艺术在流通阅览服务中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作,无声语言艺术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微笑服务,微笑是人最好的表情,友好和谐的微笑在流通阅览窗口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员若始终面带微笑,则可以大大缩短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以和悦、微笑的表情赢得相互的信任。例如面对一个优秀的读者,工作人员的微笑应是肯定、赏识、欢迎和鼓励;而面对有违规行为的读者,工作人员的微笑略有责备,但那是善意友好的,更多的还是一种包容和大度;当我们的工作出现差错时,工作人员的微笑则表示一种歉意,希望能获得读者的理解。切忌神情冷淡地面对读者;或表情一般,漫不经心,使读者产生受冷落和恐惧心理。再比如当读者在阅览室里旁若无人地大声接听手机时,做一个请到阅览室外面去的手势,以维护阅览室的宁静环境;再如有读者穿着拖鞋进入图书馆,馆员不妨指一指他的脚,再做一个幽默的手势,读者看到馆员的手势,不好意思地笑了,也许以后就不会这么做了。

篇8

1、谜语导入。学生喜欢猜谜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歌曲内容或者题目设计有趣的谜语,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需要注意的是谜面的难易程度,太简单,学生会感到很幼稚;如果太难,当学生猜了半天都没有结果时,学生会泄气并对此失去兴趣。

2、故事导入。讲故事是吸引儿童的最好方法之一。如:笔者在教唱一年级歌曲《小红帽》时,先给学生讲了童话故事《小红帽》,孩子对这个故事非常感兴趣,因而也对这首歌曲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情景导入。幻灯机、VCD、DVD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直观、形象的创设情境,是有效展示教学内容、扩大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例如:笔者在教授集体舞《小牧民》时,让学生首先观看电视中的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骏马奔驰的威武、膘悍的形象和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可以提前从电视中录制),并播放《骏马奔驰保边僵》与《草原之夜》的音乐和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蒙古族牧民“双手勒马”、“单手勒马挥鞭”、“挤奶”等动作,并加以体会,模仿音像制品中的蒙古族儿童舞蹈。这种方法能烘托课堂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其效果必然比枯燥乏味的注入式教学要好得多。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无论是哪一种导入,教师都要在自己的教学语言上下功夫,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为了解决学生歌曲气息的控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用时尚的,略带魔幻的声音,对学生发出指令:“看,这是魔术师的手”;“现在你们的声音都在我的手上”;“它可以让声音变大,也可以让声音变小”;“接下来,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恰如其分地应用了这句流行语及“魔术师的手”,整个教学环节的导入用时不到2分钟,在魔术手的指挥下,慢速、弱音、渐强、渐弱……表现歌曲轻柔的、甜蜜遐想的意境。学生稚嫩天使般的声音以及在教师魔术手之下认真专注的表情,音乐的美加上魔术的梦幻渲染,让学生始终处在音乐审美的享受过程之中。从现场学生的反馈看,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可见,在关键的“导入”阶段,教师充分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绪铺垫好以后,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做到游刃有余。

二、以准确优美的语言艺术,引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因此,教学语言必须科学准确、生动形象。教师必须准确地掌握知识,并通过清晰的语言,准确地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同时,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轻松愉快的接受音乐知识,享受愉悦的音乐课堂气氛。

1、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所谓准确,就是用最确切、恰当的词语和句子表述概念和判断,使之准确无误地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意义(即反映所讲授的内容)。教学语言中最忌讳的是概念不明,这容易引起条理混乱,学生听后不知所云;或曲解含义,误人子弟。教学语言中的这些毛病很可能在讲课中造成逻辑混乱,使讲课内容失去科学性,影响知识信息的有效传递。教学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它离不开知识性这一原则。只有饱含知识的教学语言,才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因此它要求教师自身对知识的掌握要准确,表达更要准确,如果用词不当,逻辑混乱,语法不规范,就会造成词不达意、语无伦次,从而影响知识信息的有效传递。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如“节拍”与“节奏”,“山歌”与“小调”,生活中的“快节奏”与音乐中的“节奏紧凑”等,教师一定要咬文嚼字,不能相差一个字。言之无物、似是而非的语言是不受学生欢迎的。

2、教学语言的生动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他曾记叙在乌克兰一所学校里发生的一件趣事:有位校长去听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上课,在课堂上,他的思想完全被教师的讲解迷住了,以至于教师向学生问道:“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时,这位校长举起手说:“我!”可见,课堂教学语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利工具。因此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能牵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眼睛随着教师转动,大脑随着教师的问题去思考。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对此也深有体会。在一年级节奏教学中,三拍子教学内容对很多教师来说都是很难把握的。教学中常用的“”节奏图谱,可以准确划出歌曲的节奏,可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很容易因为没有变化而走神。于是,笔者再次运用这样的语言:“声音看不见,摸不着,今天魔术师要通过魔法的手把它画出来,请看!”“大家千万要看清楚了,不要慌,接下来是见证奇迹的时刻”。通过魔术师这一角色的扮演,改良传统的节奏图谱,选用与歌曲相协调的“”图谱,并在课件中应用KTV中歌词跟唱波浪线跟随的动画表现形式,学生有了发自内心的欢呼,也让所有的学生和观摩的教师都跟随她的“魔术棒”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

三、以赞美尊重的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最好方法。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运用赞美尊重的评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赞美的语言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的确,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动力,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参与热情,教师在课堂评价中应该运用恰当的措词、热情的语言给予学生鼓励。教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对学生的语言要有情感投入,要爱护、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可用“请”、“让我们一起来”、“你能行”、“你唱得跟小鸟一样动听”等亲切的语言,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用真诚、和蔼的语言与学生交流,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友好、认同的亲切情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既能营造宽松而又自信的氛围,又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强调建立多元主题、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教师的课堂评价除了肯定学生的表现之外,更多的应该是要在肯定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方向、方法。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斯塔弗所言:“评价的目标不是在于证明,而是在于改进。”也就是说,教师的评价是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肯定的同时,又明白自己哪方面还存在不足,怎样改进会更好。如:“某某表现的真不错,如果再自信点就更好了!”“某某的歌声真让老师感动,如果加上表情会更加感人!”这样的评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篇9

二、报纸新闻修辞的作用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增加报纸新闻语言的表达效果。利用比喻、引用、夸张、假设等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是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并强化其真实感和画面感的有效表达途径,好的新闻语言表达效果甚至可以帮助读者塑造事发的真实场景,让人体会身临其境的立体感觉。另一方面,新闻修辞的表达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修辞的着手点可以围绕语法层次,包括音韵学、形态学等,也可以围绕句法层次,在语句表达上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修辞手法。

(1)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修辞手法的具体形式,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成功将读者带入新闻发生的真实场景中来,生动的将复杂、抽象的事情报道得简单、具体化。例如,某新闻关于“恋爱结婚和企业合作”的报道描述中,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达成战略合作比喻成两者联姻,把企业间战略合作的进程比喻成两者恋爱的进程表,编辑者成功将复杂、枯燥的企业战略过程形象化,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比拟。比拟是通过抓住表达对象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点,将物人化或人物化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和耐人寻味是这种修辞手法的优点,并能够成功给读者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例如,某新闻报道中提到,“住建部正酝酿新一轮刺激楼市刚需政策的传闻,使得市场对房地产调控政策或将放松的猜测不绝于耳,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有关房地产救市的猜测只是房企的‘单相思’而已”。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深化了主题,还通过将没有情感的“一厢情愿的猜测”比拟成是具有情感的人的“单相思”,让报纸阅读者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编辑者所要阐述的思想内涵。

(3)反问。反问是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已经肯定了或否定了的思想观点和强烈感情的一种修辞方式。反问修辞通过抓住人们好奇的心理,充分体现了新闻的核心内容,它能够在作者的构思方式上,通过制造悬念的方式来吸引读者的眼球。问句的形式可以帮助读者自己来思考并体会到文中所要表达的含义。

三、报纸新闻语言的表达要点

对报纸新闻的用词、用句、用法特点反复推敲才能形成好的语言表达效果,与此同时,要想从根本上增加语言表达的魅力,突出它的“魂”,需要新闻工作者努力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水平。新闻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的表达方式,这体现在报纸新闻语言具有高度概括性,新闻编辑者通过对事实的全面分析,对事件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逐步分析,充分还原事实的真实面貌,真正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扎实工作水平。为了真正做到上述的新闻报道思想内容准确无偏差、形式生动有内涵、语句简明篇幅短、形象生动吸引人,需要新闻工作者具有多方面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首先,新闻工作者需要对哲学的一定的理解,了解辩证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逐步在新闻工作中形成具有新闻报道特色的思维能力。其次,新闻工作者要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加强自身的语言文字能力,懂得用各种表达方式来叙说,避免单调和乏味的新闻报道。换言之,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需要新闻工作者从学好语言入手,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来获取灵感,培养优秀的语言表达技巧,并将学习到的方法和技巧应用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再反思自己的不足。

篇10

21世纪的学生大多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其生活的环境致使其自尊心较强,在学校尤其重视自身形象。因此,教师在进行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时,批评语要尽量减少和杜绝语言暴力。在大庭广众下进行批评的行为,不仅会伤害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产生怨恨情绪,也有损教师的形象。因此,新时期的批评教育,教师应该选择人少的场所和课间、午休的时间以聊天的方式和学生推心置腹,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发挥批评语言的教育实效性,从而达到以德服人的效果。

2.教师批评要公正合理

学生犯错,教师以批评的方式引导学生是一种科学的教育途径。然而,在实际批评教育中,有些教师易受个人感情因素的影响,将工作与生活中的不快发泄在学生身上;有的教师还在批评学生时,依据个人对学生的固有印象进行判断,把对其错误的批评转变为对学生个人性格的责难,造成了不合理的批评行为,丧失了批评教育的公平合理性。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将客观事实与主观因素理清,公平合理地批评学生,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二、提高教师批评的语言艺术的建议

1.保持沉默,进行“冷处理”

学生在犯错的时候,教师使用批评用语的方式提醒并引导学生改错是最为常用的教育方法。然而,部分教师却未使用亲和开导式的语言,而依靠责备的语言镇住学生,并强调其改正错误。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一旦受到教师严厉的批评时,容易产生怨恨心理,而不会去反省自己。相反,教师如果发现学生犯了错误时,保持沉默,只需一个眼神也能足以让学生感到紧张与不安,并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保持沉默的“冷处理”方式反而会让学生反省自己的错误。这就要求素质教育实施的大背景下,各教育阶段的教师都应该尽量合理避免正面的批评教育,积极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教育学生。

2.注重批评场合,维护学生自尊心

学生在犯错的时候,教师的批评教育非常重要,然而批评的场合选择对于批评教育的成效则更加重要。教师在进行批评教育时要讲究场合,对于较为固执、不能及时认识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在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对于自尊心强的学生,则应该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例如校园花坛、操场等,以聊天的形式使其认识到错误。以学生上课迟到为例,当学生迟到较长时间,教师可以在下课后找该学生亲切地问一句:“是家里出了事呢?还是身体不舒服?导致你上课迟到。”当学生否认这些原因后,教师可以说“那你就是路上贪玩啦?”以设问诱导的语言,缓解了学生紧张害怕的情绪,既能问清迟到的原因,也能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积极改正。

3.注重含蓄幽默,触动学生心灵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注重批评的语言艺术,较多时候都能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这里的语言艺术尤其要注重语言的含蓄与幽默,达到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目的。含蓄的批评语言能让学生在接受批评时保持自尊,幽默的批评语言则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教师应该将幽默的语言巧妙的运用在批评教育中,以此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缓解尴尬的气氛。例如,教师在检查某教室的清洁卫生工作时,当用手摸到地球仪上,发现了较多的灰尘,教师说了句“为何这里落满灰尘?原来我摸的地方正好是撒哈拉沙漠。”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以此也间接批评了当日的值日生清洁工作未落实到位。从此教室窗明几净,整洁有序。可见,批评的语言艺术是一门大学问,更是教师应该广泛学习和培养的艺术。

4.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我觉悟

教育家陶行知针对顽皮学生王友进行批评的“四块糖果”故事告诉我们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育人。当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应能够心平气和地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我觉悟,这样比严厉地批评,督促其改正错误的效果更明显,最强之处还在于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教师要学习多样的批评教育方法,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必要时需要以表扬替代批评,让学生自我觉悟。例如,课间有故意使坏的学生在黑板上将教师板书的内容添加或删减文字,造成句子句意混乱,教师发现后,可以不露声色的对该学生说,“是不是以为老师弄错了,漏掉了或添加了字,所以就帮助老师完成了。”这样的话语,能让学生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自觉进行改正。

篇11

二、教学语言要有可接受性

教学是一种教育信息的传递过程。教育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便是教学语言。教员教学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和传授知识、技能的质量。而要想将教育信息的传递效果提高上来,首先就要将三种关系处理好:一是要将教学语言输出量和学生能够处理信息的限度的关系处理好。如果教员使用了大量的教学语言,且表达的速度很快,教学对象一学员就会应接不暇,出现“吃不了”现象。反之,教员的输出量过小,语速过慢,学员又会感到节奏松散,感到“没有吃饱”。在教学过程中,教员一定要将这种关系处理好,表达的速度既要适中,输入又要保持平衡,恰到好处。二是教员要想选择正确合适的教学语言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就要结合教学对象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在教学语言的具体运用上,教员输出的水平一般要略高于学员的理解水平。无论教员的教学语言水平比学员的水平高还是低,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三是要将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方言的关系处理好。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是保证教学语言可接受性的前提。只有规范的教学语言,才能全面体现教学内容和语言表达的科学性,从而确保教学效果。然而,我们的教员和学员来自五湖四海,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土语,如果不用一种统一规范的教学语言实施教学,教学效果是可以想象的。因此,教员要以标准规范的字、词、读音进行教学,不能说方言土语和半通不通的文白混杂语,不能生造名词术语,更不能把日常口语中粗俗的语言搬上讲台,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最高要求就是具有启发性。这是由于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要靠外界的刺激才能产生,而且学员的智能发展也要靠外界刺激去促成。教员在教学中的启发诱导就是一种外界刺激,而启发诱导主要是靠教学语言来进行的。怎样才能使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呢?

1.要具有感染力。也就是教学语言要表达得清晰顺畅,有条理,有激情,充满讲述人的感情,可以将问题的关键点抓住,可以让学员感同身受,有共鸣感,进而能够使学员有想学的欲望。

2.要保持含蓄。也就是教员不可以全部将所教内容和所展示的意境表达出来,要将适当的“空白”留给学员,让他们可以通过这一“空白”去发挥想象、去自己体验其中的意境。与此同时,这种含蓄要得体,既可以将“空白”留给学员,也可以让学员得其解,使学员能够思而得之。这样才能起到启发的作用。

3.教学语言要有引发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要能够使用教学语言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出来,能够带领他们去探寻问题的根源。为此,教员应当在适当的教学阶段采用引发性的语言,营造能够引起悬念的问题情境,激发学员探寻问题答案的积极性,进而使他们积极地思考。

4.教学语言应当富有点拨性。要想将点拨性语言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教员就应当在关键处、朦胧时将点拨性语言运用起来,将点拨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比如,学员的思维处于困惑状态时,教员可以进行一些提示,这样就可以给学员提供思考的线索,开阔学员的思路,使其豁然开朗。但在使用点拨性语言的时候,要注意适可而止,起到点拨作用即可,给学员的思维留出自由奔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