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学习经验总结

大学学习经验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7 15:18:1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学学习经验总结

篇1

应用日语专业是宁波教育学院外语与经贸学院根据社会就业需求和小语种发展前景设置的一门注重语言综合素质、打造语言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无论是从基础语音教学到综合语言能力提升,还是从单纯语言能力培养到外贸应用实训设置,都严格遵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宗旨。在这其中,如何设置和开展语言实训教学对于日语应用人才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基于基础,超越基础,语言实训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广泛运用

高职应用日语专业学生起点低,绝大部分学生从零起步全新接触日语,专业基础课程在三学年的教学计划中占据很大部分。传统的外语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以教师教授语言知识为主,理论分析往往滔滔不绝,课堂操练缺乏应用性,语言的工具性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得不到应用,造成“填鸭式”的教师中心论。针对这种可能出现的局势,应用日语专业教师从一开始就进行了专业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本着“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的原则,把握“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高职教学尺度,实施语言实训。

(一)《基础日语》课程:夯实语言基础,着重听说技能的培养,强化应用实践

《基础日语》是一门综合培养日语语言素质和语言应用能力的课程,四个学期每周课时分别为八、八、八、六,这充分说明了这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为加强语言实训,充分利用宝贵的课堂学时,教师分步骤有侧重地展开课堂语言实训环节。

1.突出语音,严格训练

教师设定计划,在前四十课时中要求学生语音过关,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要求专业学生进行每天半小时晨读,任课教师进课堂辅导操练,特别强调语音、语调、停顿、语速、轻重、语气和表情。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晨读活动,缩小了学生间的差距,整体提高了新生的语音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开口说日语的良好习惯。

2.探求教法,提高实效

日语是以古代中国的吴音为发音基础的,因而日语与江浙地区方言之间有着不少的同音字。根据日语的这一特点,教师采用对比法,结合地方方言的发音特征,使学生更易掌握日语的发音。比如,对于日语中的五个鼻浊音假名的发音,让学生结合体会“外国”的“外”在方言中发音“ηa”;在起步阶段,较多同学R和N不分的情况,可以先体会宁波方言中“六”的发音“ro”等。通过这样的辨析讲解,加深了初学者对语音的分辨和理解。

3.提供舞台,加强实训

“每日演讲”是《基础日语》一个综合的语言实训项目,学生在课外做好准备,利用课堂前五分钟上台表演。教师在开学初把“每日演讲”的展开形式、具体要求、预期目标等向学生进行充分的剖析,要求学生思想重视,责任到人。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现场评论,并要求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学生从准备、呈现到吸收评价反馈,是一个积极主动应用日语的过程,不仅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提高了用日语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开放式的演讲主题丰富了教师的授课素材,有些还意外地生成了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通过师生评价,触发了学生对语言学习和应用本质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学好和运用日语,加深了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

(二)《日语听力》:以“听”带“说”,以“说”助“听”,增强学生听说能力

“听”和“说”在听力教学中是一个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师充分利用视听教室齐全的听力设备,开展课堂实训,增强专业学生的听说技能。

首先,教师收集与专业知识匹配的音像资料,利用现代化媒体,带给学生富有时代气息和专业应用性突出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扎实专业基础。其次,教师革新听力教法。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可接受性,分层次教学,根据话题难易程度,分配任务,做到课堂参与度不断扩大,使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课堂学习的成功。再次,鼓励学生建立信心。“说”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原因之一是学生缺乏信心,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外教师还在课后联系学生,疏通学生情感障碍,消除畏难情绪,使听力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三)《日语会话》课程:营造语言氛围,创设真实语境,提高表达技能

学以致用是《日语会话》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创设现实生活的交际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活学活用书本知识,有效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本课程的实训手段分为表演对话、改编对话、自编对话。

1.表演对话。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录音中的语言、语调,用流畅的语言和自然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再现交际场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表演对话时,需注意纠正初学者容易犯的一个通病,即“背”对话而非“演”对话,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把话“说”好。

2.改编对话。借助表演对话的经验,要求学生改编对话,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语言能力,使原来书本上的对话转化为属于学生自己的对话。在对话改编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所增强,同时还重温学过的知识要点,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3.自编对话。在上述两个步骤的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指导学生自编对话,场景可设置为学生熟悉的校园、超市、广场等符合高职学生发展需求的主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构思编排情节,确定对话流程。

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可结合商务贸易等专业知识,选择商务活动中的主题设计成不同的场景,使得学生走出校园参加见习实习活动之前提前感受真实的商务环境,有的放矢地练习与今后工作密切相关的商务对话。

二、扎根课堂,走出课堂,语言实训在学生活动中的充分展现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一直来是学生课堂之余锻炼综合能力、展现自我的平台,使学生既扎根课堂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展现自我风采,体现了高职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理念。实例证明,此类应用性专业技能活动,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做后盾,又有灵活的形式为载体,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提炼,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应用日语专业借此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训。

(一)组织语音语调测试

在专业基础课堂中,学生首先需要过语音关,为此,应用日语组织学生参加日语语音语调测试,以赛促练,通过对参赛者现场朗读的测试,考察学生在语音、语调、停顿、语速、轻重、语气与表情等各方面的综合表现。赛前的准备过程是学生强化正确流畅的语音语调的途径,比赛中的开口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表现能力,督促学生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

(二)举办日语卡拉OK比赛

日语卡拉OK比赛,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项校园文艺活动,既舒缓了较为紧张枯燥的专业学习生活,又为部分在音乐表演上有能力的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大舞台,体现了大学生朝气蓬勃、迎接挑战的良好精神面貌,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一批日语发音标准、音乐底蕴上佳的校园歌手脱颖而出,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学生用日语演唱,把语言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紧密了语言学习与实践应用的关系,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创办日语节

秉承“院系搭台、教师指导、学生唱戏”的原则,创办日语节,这是语言实训环节中全面综合的一项活动。全体学生参与了节前的活动方案策划、经费预算、海报宣传、活动用具采购等具体环节,学生通过布置场景、临场组织、设计应急预案、进行节后总结、展示成果,全面地实施了语言实训。

以宁波教育学院外语与经贸学院首届和第二届日语节为例,活动分为“节前演练”、“现场展示”、“经验总结”和“成果展示”四个部分。

1.节前演练。全体同学分组后,每位学生明确角色,投入准备,不断演练,事先进行排演。组长全面负责,将本小组的策划过程及实施步骤以PPT演示和现场示范形式进行讲解,以便互相学习经验,提高组织策划能力。

2.现场展示。充分演练之后,学生们结合实际,将所学的日语知识、日本文化融入到八项贴近实际、形式丰富的展示活动中。“日本世情”以日本传统文化展示为主题,学生身临其境地表现了“日本插花”、“日本茶道”以及其他体育文化的内容,辅以展板和物品的呈列的,带给观众日本的传统文化的视觉冲击;“和风庭苑”以梳丸子头、穿戴日本服饰为主题,使参与者体验到了日本服饰文化;“晴偶屋”和“美味寿司”两个展位,需要学生动手制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到了动手制作日式食物和日式饰品的成就感。其余的展位有,临摹日本名著中的漫画人物、经典中日歌曲翻唱、日本知识趣味问答及姓名翻译“留下真名,带走假名”等展位,日语专业学生在向全校师生的展示中,扮演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呈现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同时增添了专业自豪感,增强了深化专业水平的意识。

3.经验总结。采取各小组总结汇报的形式,由各组负责人对活动开展的具体过程、遇到的实际困难、相对应做出的临时反应等各方面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全体同学一起共享成功的经验,共商存在的不足。通过经验总结,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促使专业教师在如何规划实训活动进程方面有所改进、有所创新。经验总结,不单纯是日语节活动的句号,更是对日语专业语言实训操作的阶段总结和概括。

4.成果展示阶段。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生提炼日语节的各项成果,利用展板,向全校师生汇报成果。展板中的各项成果的汇集使学生重温了日语节的各个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日语节作为一个既扎根理论又走出课堂的实训活动,随着不断地上规模、上档次,必将成为应用日语专业学生扩展专业知识、展示日本文化、发挥个人才能的舞台。

三、迈出校园,融入企业,语言实训贴近求职就业

国家对高职教育确立的培养目标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为达到这一目的,高职教育把见习实习作为就业前的一项重要实践环节来抓,应用日语专业的语言实训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巩固。语言实训贯穿见习及实习阶段,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原则,除通过对语言能力的整合提高外,还同时结合专业技能课程的知识,重点培养毕业生的职业关键能力。

(一)模拟日企面试,提高实战能力

日企是应用日语专业毕业生理想的就业单位,为使更多的学生能在日企面试中获得成功,应用日语专业在课堂教学中增设日企面试环节,不仅使学生的日语语言基础得到了训练,而且为学生求职就业作好铺垫。

进行模拟日企就业面试时,教师以企业为中心设置问题,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课前,教师就面试主题,把部分问题分发给学生,组织学生自行讨论;课堂中,师生展开模拟面试;模拟面试之后,教师进行专题辅导,讲解日本的企业制度和文化以及公司对应聘人员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更多地关注企业,增加对企业的感性认识。

(二)实地参观企业,加强专业学习,增重就业砝码

宁波作为长江三角洲一个重要的外贸进出跃的经济城市,市区及周边汇集了一批日商独资或中日合资的企业,例如,宁波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宁波综研化学有限公司等。宁波经济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积极寻求日本市场的本地企业和公司,例如维科纺织、戈凌蓝服饰等。通过联系这些企业,寻求合适的参观方式,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去实地见习。见习实习时真正检验学生运用语言和专业技能的方式,学生在实地见习中对应用更有感触,对加强专业学习更有深刻的认识。

(三)实习中提高认识,缩短与企业的距离

实习阶段语言实训是日语专业毕业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内容以指导教师布置实训任务,学生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查漏补缺为主。学生运用课堂内外吸收的实训技能与实际工作情况相结合,既能用现有知识辅助工作的完成,又能丰富实际操作经验。例如,学生在办公室文秘工作中,灵活运用日语会话和应用文写作的相关理论知识,能更好地迅速掌握办公室工作的要领和宗旨;学生在外贸公司的业务操作中,参照外贸日语会话和外贸操作流程的理论实践,以理论辅导操作,以操作补充理论,更好地过渡到实际工作中。

指导教师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实习动态,辅导学生注重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语言实训的成效。在实习阶段后期,根据学生反馈的实习心得和实结,制作结合实训和实习环节的问卷表,由全体同学认真填写,再由教师整理形成日语专业实践实训的经验总结,为实训模式研究和环节设计的改进提供素材。

在高职应用日语专业中设置和开展语言实训环节虽然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和设想,但实际操作已经证明多样性的语言实训环节不但加固了学生的专业基础语言知识,而且极大地培育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练就了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从而实现应用日语专业人才培育目标,推动应用日语专业的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若干意见(节选).

[2]宁波教育学院2008级高职专业教学计划.

[3]许陆华.高校日语听力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大连大学学报,1998,(6).

[4]吴丽娟.关于日语听力教学的几点思考.长春大学学报,2001,(6).

[5]任常毅.谈高职的日语课堂教学.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篇2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周期:

出版地址:

种:

本:

国际刊号:1001-201X

国内刊号:11-1450/G2

邮发代号:82-21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篇3

这里所指的数学手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写下对内容的理解和在学习活动中的真情实感,评价教师教学和自己学习的得失,向教师请教自己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等。那么在手记中该怎样写呢?

一、区别数学手记的种类,让学生分类记载数学手记

课堂手记:写心得体会,学生在学数学、上数学课后或做数学作业时有什么想法、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启发、有什么发现等,都可以在日记中写上通常会记录下学生在上课时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听讲情况、合作情况、思维情况、创新情况、应用情况。

思维手记:要记录学生上课、作业、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

合作手记:主要记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与同学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况。

生活手记:主要用来记录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感兴趣、并有亲身体验的有关数学的情景,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感手记:主要记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发展变化的情况。

考试手记:主要记录学生在数学考试前的应试情况,考试中的做题情况和考试后的经验总结情况。

二、明确数学手记的写作内容,让学生学会写数学手记

数学体会。学生在学数学、上数学课后或做数学作业时的想法、体会、启发等,写下来与老师交流。

疑惑难题。学生在学习数学、做数学题时碰到疑难问题不能解决时,可以把这些疑惑不解的问题写在日记中,与老师共同分析解决。

意见建议。学生对数学老师的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试评价等方面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写在日记上;对数学老师另有看法,或者有什么心里话要对老师说,也可以写在日记上。

创新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什么新发现、新想法、新主张、新创意等等。

有内容可写了也需注意写流水账,应付公事,有什么就写什么,不拘格式,如同聊天,字数不限,篇数不限。

三、及时品读学生手记,让学生从中获取老师的信息反馈

品读与研究。教师仔细品尝这回味无穷的“麦拉鸡翅”,品读着学生的数学手记,对学生写出的内容要深刻研究,看看哪些需要老师解答或个别辅导,哪些需要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改进的,哪些需要老师在全班进行辅导或表扬鼓励的等。

整理与归类。看了学生的数学手记后,要对学生所写的内容进行大致整理和归类。看看学生提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意见和建议,有哪些想法是有创新的,有参考价值的。

批语及时。对学生在日记中提出的问题,可以面对面的回答,也可以在学生日记后面写批语,以示老师对学生在日记中写的心得体会、意见建议等加以肯定或否定。

指导与鼓励。老师看了学生的数学手记后,对写得好的要加以表扬鼓励,对写得不够好的要加以指导,对写得有创意的要加以总结提高。

三、勤写数学手记,是提高数学素养的捷径

一是让学生兴趣高涨,爱上数学。数学手记作为数学作业的另一种形式,很容易的被学生接受认可。形式单一的训练作业,没有把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因为可怕的不仅仅是学生不喜欢数学作业,更可怕的是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厌恶,逐渐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鼓励学生撰写数学手记,使他们的课外作业更富有个性色彩和人情味,并通过数学手记这个桥梁,沟通老师与学生的联系,通过数学手记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二是可以让学生再现生活、体验生活。数学手记就是生活日记,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在教学新课时我们常常会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生写数学手记首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激发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

三是可以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及时反思。我们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通过学生的数学手记,沟通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真正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从学生写的数学手记中了解到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看到学生的解题思路、推理过程、数学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还存在的问题,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以帮助,更有利于提高教师自己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把握能力以及教学调控能力。

篇4

关键词:学前儿童;责任感;述评

一、学前儿童责任感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学前儿童责任感概念的研究

从幼儿责任感的概念看,可以视其为一种社会品质。刘艳红对幼儿责任感理解为:幼儿责任感是指幼儿对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在道德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负责行为的认识。另外,“幼儿责任感”一词也可用“责任心”来替代。从《新华词典》中得知,“责任感是指自觉地把份内事做好的心情,也说责任心。”刘丽在对幼儿责任心的研究中指出,责任心是个性心理的重要品质,是指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

(二)关于学前儿童责任感研究主体的研究

当前研究幼儿责任感的主体多数以一线幼儿园教师为主,高校教师也有参与。蒙台梭利提出,“教师应帮助孩子自觉地发掘心灵、精神和个性。”除家庭外,幼儿园教师是最近距离接触孩子的人,教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在生活中,幼儿园教师实施科学保教原则,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教师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建构经验。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发现幼儿在责任感,包括责任意识、责任能力方面的缺失。因此教师结合实际经验,将幼儿责任感缺失的现状做了研究,旨在加强培养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责任感。

(三)关于学前儿童责任感研究方法的研究

1.一线幼儿园教师以经验总结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所谓经验总结法,就是对自然状态下的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或认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客观规律及作用。王贤芳(2010)的研究中发现,在小班小朋友喝完水,杯子就随手一放;午睡时,脱下的衣服扔的乱成一团;游戏后玩具变得七零八落,满地都是。”这段描述典型反映了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责任感缺失的现状。

2.高校理论研究者以实验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幼儿是研究对象,故而又以教育实验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所谓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庞丽娟、姜勇在幼儿责任心的研究方面,根据幼儿责任心的主要维度编制了幼儿责任心发展的问卷,并对北京市部分幼儿园进行整群抽样,对318名幼儿进行了测查。

(四)关于学前儿童责任感内容的研究

1.问卷调查。庞丽娟、姜勇的幼儿责任心发展研究采用自编“幼儿责任心发展问卷”。该问卷主要包含幼儿自我责任心、任务责任心、他人责任心、集体责任心、承诺责任心、过失责任心等六个维度的责任心表现:如“玩完玩具后该幼儿能否主动地收拾整理”、“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或答应了别人的事能否记住并努力去做”、“不小心把别人的东西弄坏了能否主动向人道歉”等。

2.对照实验法。胡中天(1995)的研究是对幼儿园大班进行实验研究。本实验选取幼儿情况和教师水平相仿的两个班级,分为实验班和对比班,每班35人。实验目的为:了解5至6岁幼儿的责任感现状,分析教育的可行性;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培养幼儿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实验过程分三步:前测、教育实施、后测及分析。

3.经验总结。作为一线教师,更多的是从生活视角来观察幼儿责任感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田蜜(2010)的研究以午餐为契机,对小班幼儿吃饭中的几种不良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责任。她将存在的现象分为四个方面:挑(偏)食、吃得慢、浪费粮食、边吃边玩,并以实际事例来讲述存在的问题。

二、学前儿童责任感研究展望

(一)扩宽研究主体,力求促进家园社区共同协作

1.加强家庭责任感培养研究。家庭教育主要划分为两种形态即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和祖辈家长对孙辈的隔代教育。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一种对秩序的热爱;秩序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快乐;儿童感兴趣的是在该在的地方找到东西。”很多家长认为“以幼儿发展为中心”就是在家庭中可以以孩子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没有约束,实则是把这一理论偏离正轨。但关于幼儿责任感研究的主体方面,少有以家长的视角或是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观察研究。因此,除了一线幼儿园教师和部分高校理论研究者以外,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家长及家庭对幼儿责任感的研究。

2.加强集体责任感培养研究。马卡连柯主张进行责任感教育,他写道:“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没有责任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工作。”集体责任感是相对于个人责任感而言更宽泛的概念。集体责任感通常会与集体荣誉感相呼应。爱家、爱班级、爱幼儿园、爱社会、爱祖国,这些内容都包含在集体责任感中。因此,对幼儿责任感的研究主体还可扩宽到幼儿园保育员、保健老师,或是社区学前教育工作者。只有真正做到家园社区共同协作,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责任感这一社会品质的形成。

(二)进一步加强实证性研究,力求解决幼儿责任感缺失的问题。

从现有研究资料可见,目前从理论上对幼儿责任感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多,多以一线教师经验总结为主,而从实际进行研究的文章相对较少。从实证性研究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是用问卷调查法、对照实验法为主,以庞丽娟,姜勇(1999)为典型。对于实证性研究,还可以借鉴国外幼儿责任感的研究。我国目前主要以责任感维度进行研究,如果参照美国孩子家务清单中明确规定的3-6岁儿童应做家务,我们可否尝试以行为记录法或是个案研究法进一步深入研究,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责任感缺失进行实证性研究。

参考文献:

[1]肖明.多途径促进幼儿责任感的养成[J].教育教学论坛,2011.

[2]朱金卫.幼儿健全人格教育的目标与内容[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4).

[3]刘红艳.浅谈幼儿责任感的养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4]刘丽.3-6岁幼儿责任心和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4).

[5]王贤芳.多渠道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N].幼教园地,2010.

篇5

一、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分析

在420篇有关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论文中,运用传统研究方法的论文388篇,比例高达92.3%,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运用量化研究方法的论文19篇,约占4.6%;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的论文13篇,约占3.1%(见下表)。就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运用现状而言,总体还处于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偏重于中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辨,少有实证研究、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成果,往往建立在对二手文献以及翻译文本的解读基础上,同质化研究较多。这说明目前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尚不成熟,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方法体系还未建立起来。

1.经验总结法居首位,实用主义倾向较为明显

经验总结法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方法。近20年来,使用经验总结法的论文数量不断攀升,所占比重在43.5%~60.4%之间波动(见图1),平均占论文总数的51.9%(见表)。这些研究成果题名大多包含启示借鉴思考探析等词汇。研究方法服务于研究目的,经验总结法的突出地位反映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实践取向和应用性特点--立足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获取域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吸收借鉴相关的理论和经验,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完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领域,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质言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以借鉴和应用为主要目的,以服务实践为落脚点。这对于解决我国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然而受借鉴模式自身的束缚,存在缺乏理论深度的现象,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实用主义取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有其自身的知识特性;同任何应用学科一样,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研究离不开学术性指导,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然而已有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对外国具体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介绍及学习,鲜有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进行系统思考与探索,这使得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某种程度上缺乏方法论指导和方法自觉。

2.传统思辨方法仍占优势

思辨法也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较为常见的研究方法,比例为32.1%,居第二位(见表),如果对经验总结类文章进行细分,其中多数论文均具有思辨的成分,即使是划入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文章,也渗透着思辨法的身影。由于学界传统的学术训练以思辨为主,因此较容易得到研究者的认同和采行,在其他研究方法上尚难有较大突破。有学者在总结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时认为,运用归纳的理论化方法进行体系建构,在这一致思路径下,多数学者立足文献证据,致力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梳理、介绍和阐释以及对各国实践经验、规律、趋势的调查与追踪,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定义、对象、方法等抽象概念的认识.通过逻辑推理的思辨研究抽象出基本的概念和范畴并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非常倚重的方法,但如果研究者只乞灵于逻辑思辨,忽视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缺乏对现象形成的脉络、根源和背景的实证研究,就可能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3.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开始采行

自1994年以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的文章在每个时间段仅有零星数篇,总共只有19篇,所占比例为4.6%(见表),但不可否认的是,运用经验总结、思辨、历史等传统研究方法的文章也可能包含着学者对各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调查和实地考察。即使在19篇量化研究的文章中,也存在通过文本研究、已有数据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现象。通过对量化研究文章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使用调查研究的作者大都来自高校,多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对国外某一院校通过短期的参观考察开展学术活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得到新的发展,不能仅仅通过书本和网络来进行,必须深入到别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中参观调查、感受,获得更多的一手资料,形成若干具有原创性的成果,避免低水平重复化的研究。当下很多学者提倡质性研究方法,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质性研究应用还非常少,共有13篇(3.1%),其中12篇文章为个案研究,代表性论文有《美国公立大学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与启示--以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敦分校为例》、[2]《美国高校就业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研究--以全美大学和雇主协会为例》、[3]《国外对阅读与儿童道德成长关系的研究及其启示--以〈哈利波特〉系列为例》。[4]

虽然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目前还稍显薄弱,但是也开始逐渐进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并呈现增长趋势。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之间不是对立的,完全可以在不同的方法之间构筑桥梁,以服务于研究目的为原则。部分研究者除了采用质的描述性和分析性资料以外,同时引用了统计图表和分析数据,方法的采用相互弥补、相得益彰,实现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互补耦合。

4.历史研究尚显不足

从统计结果来看,仅有35篇文章使用了历史研究法,约占论文总量的8.3%(见表)。从图2可以看出,历史研究法所占比重偏低,历年来波动幅度也较大,最低为4.7%,最高为11.0%.历史研究法应用较少,侧面反映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对民族性和文化性关注不足。历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看清问题产生发展的过程,有利于从历史中找寻解决当前问题的办法,从事物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中去探索本质和规律。历史与现实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历史研究法的缺席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对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理解与阐释,若脱离历史和文化的背景,忽略重要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无异于盲人摸象。以高峰、傅安洲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历史研究方面进行了探索,特别是对于美国品格教育、战后德国政治教育状况,以及中德、中美德育比较,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和研究。例如,《对美国品格教育的深层透视--兼论中西方德育的理路分野》[5]一文对美国品格教育的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渊源进行了剖析,厘清了不同历史发展时期西方德育的历史主题,并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比较分析中提出对美国品格教育所蕴含理念的借鉴和反思;《战后德国学校政治教育课程发展及启示》[6]一文梳理了德国学校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发展、完善的过程,揭示了德国学校政治教育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历史研究法可以用来反思既定理论,避免只接受既定的概念和话语体系,而不追问概念和话语从何而来;不但可以修正流行的一般性概念,甚至还可以丰富和发展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前瞻

研究方法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学科的健全程度与理论深度,影响甚至决定着该学科的研究趋向。通过对20年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使用情况的梳理,我们发现,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以研究方法为利器,促进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展。

1.实现研究方法的多元整合

多元整合研究,顾名思义是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综合化以及多种研究方法的整合与平衡,以改变目前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失衡的状况。这种整合不是各种方法的简单集合,而是各种方法之间内在联系、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有机整合。打破某一种研究方法一统天下的局面,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空间,消解不同研究方法的对立状态,为既定的研究目标择取最佳研究方法,扩大研究方法的库存,并致力于发展一种跨方法的对话。

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在科学的整合作用下也能相得益彰。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和反思传统研究方法的同时,还要积极吸取和借鉴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并将它们合理地加以综合运用,在此基础上对日益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分析和把握,摒弃单一的传统研究取向,实现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突破和创新。

2.提高研究者的方法论意识

方法论指导的缺失、研究方法的单一导致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理论深度上踟蹰不前。要扭转这种局面,一方面需要强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方法论意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以国外经验的借鉴和应用为落脚点无可厚非,但若缺乏科学方法论的支撑,必将制约其向纵深处发展。学科的发展诉求要求研究者必须对研究方法、论证逻辑给予高度的关注,在研究范式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和思考。只有使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才能让方法论的研究既能很好地服务于实践,同时又能在具体的研究活动中实现方法的不断更新与超越,从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博士生研究方法的专门训练。缺乏有效的研究训练就难以做到准确、合理运用研究方法。高校是硕、博士的主要培养单位,也是高级研究人才的聚集地,尤其应当注重研究方法的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研究方法意识,培养出既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又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的后备人才。

3.注重对历史文化的观照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描述和引介为主,所使用的方法多是建立在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基础上,单纯依赖文献资料进行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隔离的,被研究者成为同质化的、悄无声息的客体。由于缺乏相互的交往与对话,难以产生对被研究者内在精神生活和意义世界的洞察、理解和反思。研究者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及其实践活动,才能对所研究的问题有较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为了更好地把握一个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有必要以历史的视角,兼顾对民族文化和传统的观照。相比借鉴,我们更强调理解,提倡细致深入地探究发源于不同社会内部的异质文化自我演进的动因、背景、过程和机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事实与其特定的经济基础、文化背景、社会结构以及价值体系等联系起来进行整体地考察,且充分考虑其流变性特征,[7]唯有如此,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栾天.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2]乔学斌.美国公立大学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与启示--以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敦分校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3(7)

[3]田辉,王显芳,葛玉良.美国高校就业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研究--以全美大学和雇主协会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4(1)

[4]徐萍.国外对阅读与儿童道德成长关系的研究及其启示--以《哈利波特》系列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06(23)

[5]高峰.对美国品格教育的深层透视--兼论中西方德育的理路分野[J].思想理论教育,2014(8)

篇6

摘要: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建立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不应仅仅停留于经验总结式的层面,应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论剖析和理论建构。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为例,试图说明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的依据,并具体分析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教学模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19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2—0042—02

项目:吉林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4—10—18

作者简介:王丽荣(1964—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成城(1984—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艺术学院动漫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是将社会要求的政治观念、价值观点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内在品质的过程,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担负着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既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又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近年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则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实课题。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有助于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然而,目前关于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探索依然比较薄弱,许多研究基本停留于经验总结式的探讨,缺乏较为深入的理论剖析和理论建构,其表现出来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方面,硕士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没有明显的难度差异,相近专业的课程之间存在着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1] 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本科教育的“灌输式”模式。[2]因而,探索出一套适合研究生教学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当然,不可否认,一些学者也已经开始关注研究生教学方式的改革。吴金光建议改变目前研究生一门专业课每周授课的“一阶式”教学方式,改用“三阶式”教学模式。[2]赵忠双认为在研究生课堂上有必要引入探究式教学法。[3]这些对教学模式的相关探索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结合国内外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在教学实践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以期能够为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探索尽微薄之力。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建立的依据

教学模式(Model of Teaching)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Weil)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教学模式实质上是关于课程、教材选择及教学活动指导的一种范型。综观其后30多年来国内外各家学者的不同观点,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三种,即程序模式观、结构模式观和方法模式观。程序模式观重视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是一种策略体系;结构模式观则强调教学结构,认为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方法模式观更倾向于教学方法,认为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模式并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学系统内外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下确定下来的。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随着人们教学价值观的确立,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之下,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教学经验探索,逐渐物化下来,才能形成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的建立并非只是教学实践的简单总结,也并非是教学经验的简单堆砌,它应当符合以下几大依据:

(一)教学价值观。教学模式的形成要受特定教学价值观的支配。教学价值观是一种对教学的基本因素及各因素间相互影响的总体看法。也就是说,教学模式是一定时代的教学价值观的直观反映。

(二)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教学模式的基础。教学模式的建立离不开稳定的教学目标,而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依据相应的教学理论。所以,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一种外显形式。

(三)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建立既要考虑到教学目标,也要重视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也是建立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依据。

(四)教学实践。教学模式有效性的检验需要对教学经验加以总结和进行教学实践。因此,教学模式的生命力来自于教学实践。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典型教学模式

(一)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

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一方面着眼于充分挖掘人的理性认识、间接经验对掌握知识技能的作用,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迅速掌握较多的信息;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加工能力。传递—接受式教学并不只是教师呈现知识、学生进行记忆这种死板并且低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传递—接受式教学也可以是有意义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讲授要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

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复习旧知识,以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讲授新知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掌握较多的信息;巩固运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检查评价,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的理念最初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在1916年引入到教育实践之中的,并在其论著《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进行了系统的论证。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并自由表达观点,最终解难释疑的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模式通常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是,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获取知识。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开放课堂,以发掘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适时点拨,以诱导学生探究的方向;合作探究,以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外延伸,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三)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并通过教师对问题的巧妙设置和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达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它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抛锚式教学就是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针对某一问题,自主完成设计规划和材料的收集整理,进行互动交流或实际操作,最后形成成果并使问题得到解决。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学习需要;确定问题,以激发学生参与互动式学习的主动性;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索取者和知识结构的建构者;交流与协作,促进学生的反思与升华;总结与评价,对学生形成反馈,以使其明确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协作过程中的贡献以及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寅生,于书洁,史长丽.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农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4).

[2]吴金光,曹燕萍.论向研究型大学转型中的研究生教育改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

篇7

一、“三风”建设

1、在“班风”建设方面,本班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在学院,系部的领导下,积极贯彻为提高我班各同学的思想道德素质,开展了一次“创先争优,树立良好学风”的主题班会。各班委协调一致,分工明确,活动准备工作充分,现场气氛热烈,整体上实现了预期的效果,在同学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为配合11月的校风校纪建设月,各班委尽心准备,同学积极参与,现场气氛活跃,不断。

2、“学风”方面,本班上课出勤率保持在98%以上(除请假并批准的),无迟到、早退现象。但下午上课情况相对较弱,规定的晚自修出勤率不十分理想

,有待进一步改进。除此之外,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早自修认真朗读英语、普通话,背单词。晚自修安静看书,做作业。我班保持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和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在课堂上不断吸取讲师所传授的文化知识,课堂下阅读相关书籍加以巩固和深入。部分同学参加全国计算机培训班

3、“寝室文明之风”方面,同学们进入大学也已经一年了,基本上不存在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了。内务状况、寝室卫生也有下滑的趋势,寝室内看上去不是那么整齐了,桌上放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但所有寝室还是保证了基本的卫生条件,所有同学都折叠了被子,鞋袜没有乱丢乱放,垃圾尽量没有倒满拾纸篓,但这些总是不够的,为了更好的学习,寝室必须舒适卫生,这样才对学习有利,所以内务我们会常抓不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男生有的宿舍在收集塑料瓶,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减少了浪费。还捐到我们学校的爱心社里!这点值得鼓励!。

二、关于班主任的评定

本班班主任老师十分认真负责,待人亲切,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从开学初,认真做好班委选举工作,尽量让每位同学满意。之后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校外活动等并给予总结。督促班委工作及同学学习生活。学习方面,系统得向我们介绍大学的学习方法,让我们确定奋斗目标,指导我们如何练字,如何写读书笔记,读哪些书。生活方面,走访各个寝室,了解生活情况。在班委工作方面,找班委谈话,鼓励并支持班委工作。我们对班主任没有意见,非常满意。

三、班委自评

本班班委在竞选后产生,深得老师同学的信任。在近一学期的锻炼后,工作能力均有提高。班级各项活动积极配合,尽心尽力,努力做到最好,得到同学的肯定,班级凝聚力较强,同学们对班委工作支持,参与的积极性高,班级同学和谐相处,学习兴致浓厚集体荣誉感强。各位班委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班级各项事务正常有序地运行,及时做好同学与老师间沟通的纽带作用,热心解决同学遇到的困难,得到同学的信任。但仍存在不足,不够严以律己,有松懈现象,某些方面工作不够细致,班级特色还未全部挖掘。相信我们会从幼稚走向成熟,再接再厉,争做更好。

四、活动方面

(1)同学们不仅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还活跃在校,院等组织的活动中.积极配合我系学生会纳新工作,鼓励本班有能力的同学积极地报名参加我院学生会。最终,一些同学以优异的表现成为其中的一员,担任学生会副部长、干事、系团委里的一些职位等职务。在学生会,团委中经常看到本班同学活跃的身影.同学们都积极向上,通过这些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更加完善自己.

(2)值圣诞节、元旦节之际,本班组织举办了班内集体英语圣诞晚会,班内同学经过分工,各自为晚会的举办做准备工作,包括采购物品、当晚布置场地等;在整个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积极参与,各展其能,当晚气氛十分活跃,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了集体大家庭的温暖。让充满活力的青春在大学校园里燃烧、释放出强烈的光和热!

篇8

一、“三风”建设

1、在“班风”建设方面,本班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在学院,系部的领导下,积极贯彻为提高我班各同学的思想道德素质,开展了一次“创先争优,树立良好学风”的主题班会。各班委协调一致,分工明确,活动准备工作充分,现场气氛热烈,整体上实现了预期的效果,在同学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为配合11月的校风校纪建设月,各班委尽心准备,同学积极参与,现场气氛活跃,不断。

2、“学风”方面,本班上课出勤率保持在98%以上(除请假并批准的),无迟到、早退现象。但下午上课情况相对较弱,规定的晚自修出勤率不十分理想,有待进一步改进。除此之外,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早自修认真朗读英语、普通话,背单词。晚自修安静看书,做作业。我班保持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和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在课堂上不断吸取讲师所传授的文化知识,课堂下阅读相关书籍加以巩固和深入。部分同学参加全国计算机培训班。

3、“寝室文明之风”方面,同学们进入大学也已经一年了,基本上不存在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了。内务状况、寝室卫生也有下滑的趋势,寝室内看上去不是那么整齐了,桌上放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但所有寝室还是保证了基本的卫生条件,所有同学都折叠了被子,鞋袜没有乱丢乱放,垃圾尽量没有倒满拾纸篓,但这些总是不够的,为了更好的学习,寝室必须舒适卫生,这样才对学习有利,所以内务我们会常抓不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男生有的宿舍在收集塑料瓶,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减少了浪费。还捐到我们学校的爱心社里!这点值得鼓励!

二、关于班主任的评定

本班班主任老师十分认真负责,待人亲切,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从开学初,认真做好班委选举工作,尽量让每位同学满意。之后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校外活动等并给予总结。督促班委工作及同学学习生活。学习方面,系统得向我们介绍大学的学习方法,让我们确定奋斗目标,指导我们如何练字,如何写读书笔记,读哪些书。生活方面,走访各个寝室,了解生活情况。在班委工作方面,找班委谈话,鼓励并支持班委工作。我们对班主任没有意见,非常满意。

三、班委自评

本班班委在竞选后产生,深得老师同学的信任。在近一学期的锻炼后,工作能力均有提高。班级各项活动积极配合,尽心尽力,努力做到最好,得到同学的肯定,班级凝聚力较强,同学们对班委工作支持,参与的积极性高,班级同学和谐相处,学习兴致浓厚集体荣誉感强。各位班委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班级各项事务正常有序地运行,及时做好同学与老师间沟通的纽带作用,热心解决同学遇到的困难,得到同学的信任。但仍存在不足,不够严以律己,有松懈现象,某些方面工作不够细致,班级特色还未全部挖掘。相信我们会从幼稚走向成熟,再接再厉,争做更好。

四、活动方面

(1)同学们不仅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还活跃在校,院等组织的活动中.积极配合我系学生会纳新工作,鼓励本班有能力的同学积极地报名参加我院学生会。最终,一些同学以优异的表现成为其中的一员,担任学生会副部长、干事、系团委里的一些职位等职务。在学生会,团委中经常看到本班同学活跃的身影.同学们都积极向上,通过这些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更加完善自己。

(2)值圣诞节、元旦节之际,本班组织举办了班内集体英语圣诞晚会,班内同学经过分工,各自为晚会的举办做准备工作,包括采购物品、当晚布置场地等;在整个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积极参与,各展其能,当晚气氛十分活跃,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了集体大家庭的温暖。让充满活力的青春在大学校园里燃烧、释放出强烈的光和热!

篇9

针对以上问题,我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发现国内学者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课堂教学气氛、从学校和家长等方面系统地对现阶段普遍忽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他们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因而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

基于以上做法和经验,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有:

1.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2.大胆放手操作,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如能把学和玩有机地结合起来,则既能满足学生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开发智力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教内容的特点,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

3.加强合作交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

课堂中尽量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合作交流,在相互交谈中探究新知。只有不断地交流、反馈,思维相互碰撞,才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逐步形成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不如教他们以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研究对象、内容及目标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我校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1)调查与研究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现状

(2)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3.研究目标

(1)教师方面

①教师要做学习内容的驾驭者。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②教师应是学习方式的设计者。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考虑如何克服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和盲目性,养成遇事进取、独立钻研、勇于负责、大胆创新的良好个性。

③教师应是学习时空的提供者。教师应把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

(2)学生方面

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总结经验法。

1.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教学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2.调查研究法

以本校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文献研究法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他人的成功教学经验,借鉴外地的教改成果,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总结经验法

不断探索与总结,对实验学生进行学习进步的总结,一阶段一总结。总结其成功,总结出不足,择其善而从之,取其精华,修正不足。

四、研究的计划安排

本课题研究时间确定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1月~12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讨论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安排。

第二阶段:问卷调查阶段(2015年1月~2月)

制订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全面问卷调查。(1)问卷调查;(2)数据统计;进行课题分解,分工合作开展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5年3月~5月)

课题组成员交流实验情况,研究布置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并分阶段开展以“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总结交流情况,做好教学反思和小结。

第四阶段:课题阶段性总结(2015年5月~6月)

收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反思撰写阶段性总结。

第五阶段:再实验阶段(2015年7月~10月)

结合前期实验,修改实验方案,再实验。

第六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5年11月)

进行反思总结,交流经验,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效果

1.研究的预期成果

问卷调查报告、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经验总结(随笔论文)、课堂研究报告。

2.研究的预期效果

(1)学生方面

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能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教学,课外也能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教师方面

通过研究,教师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以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教育关系民族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发达。小学教育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数学概念又是小学数学理论学习体系的基础。所以小学数学概念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系统全面地探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加深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大有裨益。

一、小学数学概念

1.小学数学概念的特点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习深度的加深,很多概念会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和修正,因此小学概念相对而言比较简约。为了衔接生活和知识的过渡,小学数学概念是抽象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且以具体性为主。同时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小学数学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如图形辅助式、字形结合式、定义式等。

此外,虽然小学数学概念经过了简化,但是数学概念是有较强抽象性和概括性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却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影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2.小学数学概念学习的经验来源

在概念化阶段,有专家学者研究了圆锥形底部结构的经验来源,并认为经验的不足是导致概念出错的一个重要因素。有老师将经验分为生活经验和积累活动经验,积累活动经验又包括直接数学教学活动经验、间接数学活动经验和专业设计的教学活动经验等。不同类型的经验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当其中一种经验出错时,另一种经验可以对其进行纠正,多种经验共同作用,从而形成概念。

二、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

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

概念获得的来源有经验和学习。个人的经验是有限的,并且个人的经验总结并不完全是正确的,通过学习,可以纠正经验获得的概念知识。有学者指出,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修正学生生活经验所获得的错误概念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将常见的错误概念纳入教师手册以供教师参考的重要教学建议。

此外,有些概念无法或者较少在生活中接触,此时学习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学者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分数学习进行调查分析后得知,学生计算错误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理解数学概念,而一味地背口诀来解题。强调教师的教学作用,优化教师的教学策略是有效弥补生活来源不足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的重要意义所在。

2.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

(1)概念同化法

教师在讲解概念时,应注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可以借助图像、数形结合、比较分析、预先设置错误、理清概念、精选习题巩固概念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魏勇提出了数学概念定义应注重直观并展示普遍性,这和雒晓霞的数学概念类知识的可视化研究本质是一样的,皆是强调通过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

(2)APOS理论

此理论建构过程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操作或活动(Action)阶段―过程(Process)阶段―对象(Object)阶段―概型(Scheme)阶段。各阶段的操作步骤和特点如下表所示:

APOS理论教学模式表

针对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有学者对其进行了探究和实践,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在操作阶段,以刚性材料为基础,注意适度性、典型性和有效性;过程阶段,运用问题串引思维深入;对象阶段和概念阶段则应以多元化的操作,丰富和完善概念。

目前,关于该理论较少运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仅有少数的文章运用该理论分析小学数学概念的编排研究。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要向探究性学习转变,该理论目前在中学、高中和大学的课程教学研究中较为丰富,在目前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加深对APOS理论的实践都是有益的探索,能够弥补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空白。

参考文献:

[1]闫天灵.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2]郑小龙.小学数学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的数学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4):37-38.

[3]张景媛.数学文字题错误概念分析及学生建构数学概念的研究[J].教育心理学报,1994(27):175-200.

[4]方文邦,刘曼丽.对我国小四年级数学低成就学童在分数学习的迷思概念、错误类型与成因之探讨[J].科学教育月刊,2013(358):20-35.

[5]魏勇.数学概念定义应注重直观并展示普遍性数学思维方法:以极限概念定义为例[J].大学数学,2014(30):36-41.

[6]雒晓霞.初中数学概念类知识的可视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篇11

对轻负高质的讨论,与其纠缠于“要不要作业”,还不如致力于“如何提升作业效率” 的研究。因此,作业增效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一向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作为《教学月刊・中学版》的编辑,笔者经常读到中学教师的关于作业设置研究的论文。在这众多的研究中,像裘志平老师这样做得深入且自成体系的,非常少见。

裘志平老师针对传统作业的弊端,进行了长达8年的反思性作业研究。裘老师的所谓反思性作业,是指学习者主动地对作业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习者在校对订正后,对发现的问题和作业的过程进行反思,具体包括对错题的错因分析、解题思路的描述、经验要点的提炼、认知情感的体验、自我评价以及学法感悟等内容。概括地说,反思性作业就是学习者对作业进行分析、评价和调控的再次认知加工活动。如图1所示是裘老师向我们展示的反思性作业的整体概观。

从裘老师对反思性作业的概念界定,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这一研究基于对元认知理论的运用。“反思”在认知心理学中属于元认知的概念范畴。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就是指在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再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简而言之,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结构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调控。其中,元认知知识是反思的基础,为反思提供对象;元认知体验有助于提升自我效能感,为反思提供动力;而通过元认知调控则可对学习行为进行监控调节,及时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反思的根本目的。裘老师认为,这一三元认知结构框架为揭示反思性作业过程的内在思维机制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即反思性作业的结构和元认知结构具有良好的匹配性。由此,裘老师构建了反思性作业的认知模型(如图2所示)。

那么,和传统作业相比,反思性作业在价值取向上有什么不同呢?裘老师认为,反思性作业要求学生以自己的作业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作业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其基本目的是为了主动发现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系统总结经验和彻底解决问题。通过错题订正、错因分析、思路阐释、经验总结和整体反思,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促进学习者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学习效能,增强学习的责任心、主动性、批判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实现学习者的自我改进、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从而促进素质的全面提升。所以,反思性作业和传统作业相比,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作业的价值取向上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作业注重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做题上,而反思性作业则注重把时间花在反思上,两者在作业的数量观、习题观和评价观上,都有显著的差异,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反思性作业和传统作业价值观对比

在明确了相关理论问题的基础上,裘老师又确定了实施流程和实施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践。

反思性作业的实施流程包括8个连续的环节,即复习整理、独立作业、红笔订正、问疑讨论、错题分析、整体反思、上交师批和下发登记,具体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