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8: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时间
课题
集体议课修改
二次备课修改
学习目标
1.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演唱歌曲,感受孩子们在雪地里嬉戏时的喜悦心情。
学习
重点
能用自然地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小雪橇》
学习
难点
1.在高音演唱时的音准,以及演唱时声音的弹性。
2.一字多音、
附点节奏、
切分节奏的准确演唱。
学
习
过
程
集体议课修改
二次备课修改
一、组织教学
1.音准训练(唱音程)
二、导入
1.教师播放歌曲
《小雪橇》
,并提出:“请你听听音乐中的孩子们在干什
么,”
学生活动:聆听
《小雪橇》歌曲范唱,简述歌曲内容是:“滑雪橇”
“他们心情很高兴。
”
2.
揭题、板书
过渡语: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ー首歌曲,名字就叫《小雪橇》
三、解决难点,学唱歌曲。
1.听
(1)初听:“孩子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或“歌曲
的情绪是什么”
(2)复听,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3)再听,找出相同的旋律或节奏。(歌曲中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的节奏相同,其中第一乐句的1、2小节与3、4小节旋律相同)
2.学唱歌谱
(1)学唱单音5、3、6
(2)学唱第一、三乐句。
(3)完整演唱一、三乐句。
3.按节奏朗读歌词。
4.分乐句学唱第一段歌词。
(1)解决难点。教师示范演唱,学生模唱学习。
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问题1:
高音2音准位置不够重复的“啦”字演唱时弹性弱
解决方法:首先学习慢速有弹性的说清“啦”字,然后再演唱。
问题2:
2.i
72|
1—
一字多音的准确演唱。
解决方法:一字多音运用加入韵母并加以观察的方法解决。
(2)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5.学习第二段歌词
(1)解决难点:
3
5
3
|
2.1
7
2|
1—|
1—
拍手
哈哈
哈哈笑。
最后结尾句与第一段歌词不同,
由一字一音
,
变成
“手”
字对应两个音。
解决方法:主要是让学生独立观察,聆听旋律,教师示范解决。
(2)完整演唱第二段歌词。
6.完整演唱全曲。
四、拓展(乐器伴奏)
1.加入串铃或碰铃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音乐组集体备课评课记录表
课
题
时
间
主
备
人
主
讲
人
记录人
参与人员
评课过程记录
康巴什第二小学
音乐组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学
习
歌曲《小雪橇》描写儿童们在冰天雪地中不畏严寒、快乐嬉戏的情景。歌曲2/4拍由6个乐句组成。五六乐句是补充乐句,进一步渲染了歌曲欢快的情绪。歌曲节奏丰富,速度较快,情绪欢快活泼充满了童趣。歌曲中有几处音程跳动较大,演唱时请注意音准的把握。
教学目标:
1、用欢快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雪橇》。
2、为歌曲进行各种创编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
1、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与同学友好合作的能力。
2、在音乐表演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难点:
在学会歌曲《小雪橇》后,教师启发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特别应注意启发学生模仿马蹄奔跑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引入新课
1、我听说咱们班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回答问题,那老师问一个问题,一年有几个季节?()同学们可真聪明。那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冬天,可以玩雪)
2、好,下面老师就带领你们走进了美丽的银色世界。玩一场打雪仗的游戏。
3、我和你们一样特别喜欢这些户外运动。今天,我就邀请那么乘坐我为你们准备的《小雪橇》一起去参加一个圣诞晚会吧!
二、聆听感悟,启发诱导
1、初听:思考,滑雪橇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小歌手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请用你的动作表示——A:,优美的----举手B:欢快的-----点头
2、复听:从音乐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3、再听:歌曲描绘了你们这群可爱的孩子不畏严寒,在雪中玩耍的情景,我们大家都被这欢快的情绪所感染,那么让我们展开现象的翅膀,闭上眼睛再次亲身体验一下坐上雪橇上的快乐吧!
三、实践体验,学唱歌曲
雪橇之行带给我们快乐,我想,我们将要参加的圣诞晚会也一定能带给你快乐。如果能加上我们甜美的歌声是不是会更精彩呢?那就让我们把这《小雪橇》当做节目送上吧!
1、大家轻声跟着小歌手模唱,我们比一比看谁先学会这首歌。(放3遍范唱
)
a
:找出相似乐句,指出不同之处。
b
:模唱相似乐句;体会发展乐句。
c
:模唱全曲。
2、跟琴学唱:速度由慢到快3—5遍。
3、对比学唱歌曲:分组展示进行对比,找出不同之处,并齐唱全曲。
4、跟录音伴奏进行齐唱:注意情绪的调动。
四、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大家的节目唱准备的不错,我们的舞会上就只有唱吗?(生答:还有跳、演奏等)那就让我们跳起来,动起来吧!
1、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自己的活动小组:舞蹈、器乐、演唱。
2、分组进行创编,教师巡回指导。
二、将生活的色彩融入音乐课堂
音乐中所表达的思想与生活气息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力融入更多的生活场景,使得音乐的思想和内涵更准确、更自然地表达出来,更易于学生理解。让音乐回归到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具、多媒体教室等,营造最切合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都市变奏》一单元时,教学目的主要让学生们去观察家乡有哪些变化,说一说家乡小镇的都市化,教会孩子们要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为配合教学,我自带相机回老家拍了许多照片,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并一一向同学们介绍旧貌和新颜之间的变化。学生有感而发,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说介绍自己老家发生的哪些变化。通过这样的深切感触,再结合歌曲教学和竖笛的吹奏,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设计教学活动,让课堂活跃起来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其重心不是学习枯燥无趣的乐理和识谱,不是通过音乐课培养专业的音乐家,而是旨在让所有学生全面感受音乐的魅力,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对艺术的审美。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所在,教师在设计课堂教案时,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参照,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导入和课堂教学活动,例如舞蹈表演、音乐剧、朗诵、游戏,等等。只有这样,音乐课对于学生们才是每周盼之又盼的课时,而不是一想到音乐课就觉得了无生趣。学生们有兴趣参与学习,音乐课堂才能活泼,活跃,活力无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小鬼”当家》这个单元时,学习新歌《我来当老师》之前,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故事导入:森林里要举办联欢会,可是好多小动物们不会演节目,怎么办呢?同学们如果是老师,能教给她们什么节目呢?学完了歌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来表演音乐剧,每组两名学生来搭档表演。其中一个表演唱:“我教猫咪来弹琴。”搭档表演唱:“猫咪伸爪爪呀!”接着唱下去。
分组表演完毕,由老师打分评出本场“最佳小演员”和“最佳拍档”。学生通过这种合作表演,学到了知识,体验了角色,获得了乐趣,锻炼了胆量,发展了创造思维,真正成了学习的主导者。试问,有谁不喜欢这样的音乐课堂,不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四、师生沟通,打造优质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生时代的我们多数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喜欢哪一科的老师,自然而然的就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连带着这科的成绩就好。所以,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就会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就会生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音乐课堂中,音乐便是师生的情感桥梁。
教育应该真正把“人”作为关注的核心,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生命的高度出发,牢固树立教育的生命意识,切实转变教学理念,使构建生命化音乐课堂成为可能。
观念一:音乐唤醒耳朵,耳朵唤醒心灵。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我们不能忽略“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音乐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理解和感受;懂得欣赏每个孩子心中不同的音乐形象。
在欣赏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在钟表店里》时,有的同学说在音乐中听到了各种钟表的声音、听到有布谷钟的声音、觉得音乐写的在那里的人们生活的特别快乐,有同学说仿佛看到了小动物们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载歌载舞……我尊重每个孩子的跳跃思维,使他们的收获不仅是知道这段乐曲的曲名是《在钟表店里》,而且从内心获得一些启迪和唤醒,获得一种对音乐的热忱及自信。
观念二:精神的相遇相通――真诚地倾听与接纳。奥尔夫说:“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教师的作用就是使这颗种子发芽。”因此,教师应有一种对话意识,一种呵护“种子”生根发芽的真挚感情,让孩子们在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隽逸才情和灵动思维,使课堂充满音乐唤醒与精神唤醒。
“还有不同意见吗?”倾听是一种尊重。如果我们不懂得倾听孩子独特的情感,那么教学将难以激发他们鲜活的生命力。我们不需要按照自己的思想预设去“给予”他们,去剥夺他们的成长机会,如,欣赏完《森林中的铁匠》之后,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我听到了鸟叫声”“我听到了小溪流水的声音”“我仿佛看到了铁匠打铁劳动的场景”等,大家各抒己见,对于学生不同的答案我没有力求统一,而是倾听他们稚嫩、鲜活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儿童的视角来审视音乐,建构课堂。
观念三:个性的恣意驰骋――主体的凸现与解放。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张扬学生的个性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对于孩子,音乐课首要的不是“音乐”,而是自我的流露和生活的需要,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化音乐课堂是充满着孩子的声音,洋溢着孩子的音乐的课堂――他们是课堂的主体。如,在进行二年级下册活动课《郊游》时,我尝试着打破了单一、常规性教学模式的束缚,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审美体验。课堂上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去收集春天的影子,做好记录,再集合起来小组讨论,共同合作。有的小组表演坐火车,有的小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有的小组创编了首儿歌朗诵给大家听,还有的小组以舞蹈的形式来表现郊游时的愉快心情……这样,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发展、个性探究、自主“说话”的交流空间,收到了很好效果。
二、教学行为的飞跃是构建生命化音乐课堂的翅膀
构建生命化音乐课堂,仅仅有全新的理念还远远不够,只有融入到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中才会让老师与学生都获得一种非凡的体验,让音乐真正走进每个孩子的心里。
做法一:把课堂更多地让给孩子们。实验过程中我把教学目标定在学生参与度上。首先改变了音乐授课的原有模式,不再是由老师演奏范唱之后请全体学生模仿,而是把一支歌曲先分解开来,逐句逐节地让孩子们体会、感受里面所包含的情绪与情感。老师作为帮助者,启发孩子们把自己已有的相关生活经验和情绪体验与词曲建立起初级的联系,进而引发孩子的进行交流。课堂氛围变得热闹了:有的学生用自己的动作模仿词曲的情绪;有的同学以拍掌模仿歌曲的节奏……这样,就会让孩子们自己完成自己的音乐审美构建的初步过程。
做法二:小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我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方法把所教的每一个班,都分成若干个小组。根据平时教学掌握的情况,如,班里同学谁发音准、谁乐感强、谁善于表达、谁有组织能力等,同时还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和能力大小进行搭配组合,使每个小组中都有一两位各具特色的同学,让他们带动全组同学。这样,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课堂的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被小组活动方式放大了。在教学的整个进程中,每个孩子都能够参与到音乐欣赏和自我表达的活动中来,都能体验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发展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构建生命化课堂的重要保障
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检查和修复,是教师专业成长剂。音乐教育怎样与时俱进?怎样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生命化音乐课堂?我们应以此为奋斗目标:
目标一:生命化音乐课堂是富有个性、充满快乐的课堂。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内心愉悦的体验,是一种惬意、幸福的感觉。我们应有一个明晰的认识,课堂也应该是快乐的,即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建立学习共同体系。这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平等对话,营造出师生一起成长的快乐课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小雨沙沙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多种形式表现歌曲。歌曲学会以后,我让同学们自主分成了四个组:图画组、乐器组、表演组和歌唱组,充分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体现了“师主导,生主体”的作用,让学生参与音乐体验,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张扬学生个性,诱发学生展开思维,展现自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把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表达出来。“享受艺术”的理念让孩子们精神振奋、意志昂扬、倾心投入艺术的怀抱。
目标二:生命化音乐课堂是富有想象、动态生成的课堂。我们经常讨论:课堂上,老师关注的焦点在哪儿?是学生?知识?还是教案?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将精力放在了教案上,尤其是在优质课、公开课上害怕节外生枝,为了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展示教案的精彩设计,常常去赶环节,以至于使学生精彩的发言和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自生自灭。教案仿佛是一只无形的手,支配和牵动着教师与学生,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旧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生命化音乐课堂关键还在于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学生的信息,并做出准确判断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从而使教学过程得以生成和推进。
一次,在教延长记号时,对学生说:“延长记号的作用是在延长记号下的音可根据歌曲的需要适当延长。”之后问学生:“你们看它像什么呀?”此时同学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学生说:“老师,它多像眼睛”“老师,我觉得更像眉毛”“老师,像换了方向的小括号”“像帽子下面有小眼睛”……忽然有个学生说:“老师,我用了一首儿歌就能记住它了。”顿时,学生兴致高涨,仔细聆听他的儿歌――“眉毛弯又弯,眼睛亮又亮,要是遇见它,歌声要延长。”果真,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而且兴趣盎然。于是就有了“大大嘴巴朝上张,要在这儿换气啦――换气记号”“两粗两细四根线,中间圆圆四个点,歌声到此要反复――反复记号”“大大嘴巴朝左张,音要唱得重一点――重音记号”“看见黑黑倒三角,音要唱得跳起来――顿音记号”。通过编儿歌不仅清楚地了解了音乐记号的作用,而且便于记忆,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精彩源自“生成”。充满生成的音乐课堂将成为师生自由的精神殿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奇迹将在这里诞生。
目标三:生命化音乐课堂是富有创意、充满意境的课堂。教师的智慧体现在哪里?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学内容的处理、导语的设计、板书的技术、提问的时机等都是教师展示“创意”的对象。教师在课堂上体现不出“创意”,教学就不可能新颖、与众不同,整个课堂就不可能彰显出“教者的个性”,更不可能成为课堂教学“艺术”。
一次音乐课,我给学生进行节奏练习。可能是节奏练习枯燥乏味,学生们积极性不高,甚至连最基本的节奏都拍打不准。正当我一筹莫展时,突然有个迟到的学生敲响了教室门:“砰砰砰,砰砰砰。”我去开门时,便听见有学生在拍凳子“砰砰砰,砰砰砰”,听到他们拍凳子的声音,我就对大家说:“不错嘛!”与此同时,我将学生拍出“XXX,XXX”的节奏型写在黑板上。忽然有个学生说:“老师,我会在门上敲出不同的节奏。”还没等我回应,其余学生纷纷说:“我也会……”如果我对他们的想法加以否定的话,他们会很失望。于是,我拿来一块小黑板作为“门”,让学生想出各种敲门节奏并上来展示。在不知不觉中,他们把几个难点节奏问题也解决了。把枯燥的节奏练习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增强了学生对音乐节奏的亲近感,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音乐。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音乐,进而生成智慧,促进发展,提升音乐价值。
个性和快乐,让音乐课堂走向愉悦。
想象和生成,让音乐课堂走向灵动。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普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即在上课之前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备课,在课上给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授。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对学生音乐课重视的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音乐器材和专业性的音乐指导教师。这种音乐教学现状根本不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很难提升学生的音乐乐感和音乐鉴赏水平。在新阶段,必须践行小学音乐新课改的精神内核,培养学生的整体乐感。本文通过分析三种培养小学生音乐乐感的教学与鉴赏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引进“翻转课堂”模式,促进学生思考
在新课改下,“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引进来。所谓的“翻转课堂”,具体来说,就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变传统单调的“讲授”课为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课,进而转变课堂的讲授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想进行一堂完整的“翻转课”,必须要协调三个内容,也就是合理的网络环境、自觉的学生和充足的时间。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人教版)《可爱的家》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本首歌的音乐节奏,通过练习歌曲的乐谱,使学生掌握曲子的升降节奏,不断培养学生的乐感。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列出一系列的问题,即“关于‘家’的歌曲你们能想到有哪些吗?本课中的《可爱的家》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在看曲谱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课本上的音乐乐谱,同时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这首歌,使学生进行深刻体会。学生分析过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即“用什么样的声音最能表达这首歌的情绪呢?模唱时候应注意什么事项?”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这些问题,完成本课的音乐教学目标。
二、引进“微课”教学,促进学生理解
“微课”主要是采用视频讲课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录制几分钟的短视频,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课程内容。它改变了传统的教案设计模式,直接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删去不必要的讲课内容,便于学生学习。采用“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很轻松地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给学生点明正确的学习方向,有了新的学习动力,不再是没有头绪地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人教版)《少先队员采茶歌》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可以用纯净、优美的声音去演唱本首歌曲,并指导学生分析具体的音乐节奏和律动特点,培养学生的乐感。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一个小视频,在小视频里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阐述,即“五度音程的音准问题,圆滑线的唱法,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问题,顿音的演唱技巧”等,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着教师再带领学生分析具体的乐谱和音乐节奏,使学生跟着多媒体进行练习,顺利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微课”教学促进了学生的理解,提升了学习效率。
三、设置合理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学习能力各有差异。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置合理、具体、可观的音乐情境,使学生在可触摸的、可见的音乐情境中学习音乐乐曲,感受音乐的真实魅力,同时不断培养音乐乐感,促进高效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人教版)《童趣》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唱歌曲《打花巴掌》和《蜗牛与黄鹂鸟》,掌握这些体现童趣歌曲的重要节奏,配合身体的律动,从而提升学生的乐感。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播放学生看过的动画片《樱桃小丸子》《三只小熊》的歌曲,从而给学生渲染一种“欢乐童年”的氛围,使学生跟着音乐进行演唱,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之后教引进本课的音乐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先跟着录音进行模唱,之后给学生讲述演唱技巧和歌唱节奏,促进学生的理解。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机制体制,引进新型的教学手段,如“翻转课堂教学法”“微课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乐感。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新音乐教学模式,以现代的新型信息技术去激发学生的音乐乐感,从而构建良性课堂,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感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所谓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基本是指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逐渐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本领、合作意识和自主能力。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信息技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被引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展示动态的图画、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的视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促进了学生的高效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布谷》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本首歌的乐谱,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对唱,掌握音准的高低,不断培养学生的乐感。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布谷》的音乐视频,从而给学生渲染一种欢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给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乐谱,重点给学生讲述“五线谱中的五线四间,sol,mi两个音符在五线谱中的具置及其唱法,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的具体唱法”等,使学生理解这些最基本的音乐教学内容,从而顺利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从而促进了有效教学。
二、引进“微课”教学,促进学生理解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录制几分钟的短视频给学生播放,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课程内容。它改变了传统的教案设计模式,直接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删去不必要的讲课内容,便于学生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春意》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小鸟小鸟》《致春天》的演唱技巧,并学会用不同的曲调和表现手法去展示这首歌,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一个小视频,在小视频里面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阐述,即“切分音的歌唱模式,拍子及其拍号的特点,演唱过程中的自然表达技巧”等,使学生对这两首歌的基本模式有一个了解。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给学生进行实际的具体分析,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微课”教学使学生把握了课堂的重点和难点,从而促进了学生的理解,提升了音乐专业素养。
三、引进“翻转课堂”,促进学生思考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就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变传统单调的“讲授”课为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课,进而转变课堂的讲授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想进行一堂完整的“翻转课”,必须要协调三个内容,也就是合理的网络环境、自觉的学生和充足的时间。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人教版)《家乡美》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从《杨柳青》《大雁湖》@两首歌曲中掌握南北两地民歌的演唱风格,从而学习民族歌曲的音乐节奏,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出一系列的问题,即“在大家的印象里,南方和北方的民歌有什么样的区别呢?本课中的这两首歌的歌曲拍子各是什么样的?表达的情绪各有什么样的不同?”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聆听这两首歌曲,试着寻找合适的答案。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又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即“《杨柳青》歌曲中的切分节奏,拍子节奏是什么样的?《大雁湖》歌曲中怎么样歌唱才能体现乐句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之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乐谱进行分析,从而解决学生的疑惑,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从而促进了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在小学音乐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创新教学模式,把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贯彻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好语文,语文教师应该在构建有效课堂方面潜心钻研,让课堂成为提升学生能力的主阵地,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学生张扬生命的舞台。
一、了解学生
要想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师就要善于把教学的重心从课堂教学移到上课前对学生和教材的解读。对学生的解读包括对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的了解,教师了解了哪些知识点是学生早已掌握的,是不用教的;哪些是部分学生会的,部分学生不会的,可以请会的学生教不会的,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试想一下,如果一节课下来只有教师一人说教和提问,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互动;只有教案的完整呈现而没有学生能力的提升;只有教师的思维整合,而没有学生的思维形成过程,谁能说这节课就是一堂好课呢?总之,一个心中有学生的教师不仅应在备课前能够清楚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在课堂上能够和学生平等地互动交流,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而且对学生在各个年级阶段的特点也应该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教师在备课前还要预设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某一个环节可能产生的歧义和困难,那么,教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开这些症结,促进课堂上的互动生成,体现个性化的教学特点呢?
二、解读教材
对教材的解读包括对课程标准和课本的解读,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条就是倡导教师在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不应只抱着教参备课,还应该拥有自己解读教材的能力,并有一定的深度。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很自然地把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带进课堂,以自己的理解促进学生的理解。这样的新基本功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挑战,所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素质已成为了当务之急。
三、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学习和思考必须结合起来才有收获,有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所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也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必须细细揣摩,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四、建立结构体系
课本知识是有一定结构体系的,一个智慧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善于教会学生一个个知识点,而且还会巧妙地把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结构体系。当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清楚的知识结构了,他们就能用这种结构体系来学习类似的知识。例如,笔者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的《寓言两则》时,先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先板书课题,释题后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问,然后整理出这样五个问题:那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那个人怎么揠苗助长?揠苗助长的结果是什么?揠苗助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的道理?然后,笔者告诉学生这节课只要能解决这五个问题,就能学好这则寓言,目标明确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已经顺利地解决了这五个问题,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第二课时中,笔者试探着问学生:我们怎样来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呢?思索片刻后,有的学生举手说:“我们可以用学习第一则寓言的方法来学习第二则寓言。”笔者高兴地点点头表示支持,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问题,再以两人为一小组合作解决这些问题,最后集体交流汇报。因为有了第一课时的学习经验,学生把在学习第一则寓言过程中形成的结构体系用来学习第二则寓言,感觉学习的内容简单了,目标明确了,学习也更加主动了。
五、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教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六、让学生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在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学生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笔者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七、学会反思
小学班主任特别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个复合性角色。当孩子们需要关心爱护时,班主任应该是一位慈母,给予他们细心的体贴和温暖;当孩子们有了缺点,班主任又该是一位严师,严肃地指出他的不足,并帮助他改正。于是,我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既艰巨而又辛苦的工作。说其艰巨,是指学生的成长,发展以至能否成为合格人才,班主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说其辛苦,是指每天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以外,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纪律、卫生、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等情况。尽管这样,下面我就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主要工作和成绩
(一)班级管理方面。
1、采用小组积分制的办法来管理学生。我班41个学生,我把他们分成10个小组,根据每组每天的表现给他们积分。每周我都会把各组的积分在班会课上公布,扣分最多的四个组,有两个组打扫教室,两个组打扫卫生区。组长还要写扣分日记,在日记中他们分析自己组扣分多的原因。这样,既助于他们学会反省自己,又有利于他们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调座位采用轮换制度。在座位问题上,许多家长都要求自己的孩子坐前排,为了使家长放心,也为了防止孩子的眼睛近视,本学期,我始终按照两周推磨换一次座位的方法:本周坐一二组的同学,下周坐三四组;本周坐三四组的同学,下周坐五六组;本周坐五六组的同学,下周坐七八组……依次类推。这样,既满足了家长们的心愿,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公平的。
3、搞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本学期,我带领着全班学生阅读了《小猪唏哩呼噜》(上下册)《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月亮,生日快乐》《逃家小兔》等10多本课外书。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高涨起来。下学期,我还要继续引领他们阅读更多的书籍。
4、改变了学生放学站队秩序混乱的状况。以前,我们班的孩子放学站队的速度非常缓慢,不是逗留在教室玩耍,就是在校园中你追我打。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本学期我采用让孩子喊口号、背诵儿歌的办法,使这种状况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从老师宣布放学的那一刻起,班长就喊"一二三",全体同学喊"出教室";到了外面,班长喊"四五六",同学们喊"站好队";站好队开始出发时,班长喊"七八九",学生喊"背儿歌"。于是班长起头开始背诵儿歌。每周复习相同的10首,一学期下来,学生把上学期和本学期背诵的所有儿歌都复习够了一遍。
5、全班三分之二的学生学会了《童心舞动》的校园集体舞。下午的第三节课,我们全体学生跟随着大屏幕上出示的视频,一起学习校园集体舞,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观看、模仿,终于记住了校园集体舞的所有动作。再加上我请教了教音乐的翟楠楠老师给予指导,现在多数同学能把校园集体舞做了下来。
6、积极响应年级组中的古诗韵律操排练工作。开学初,我们二年级就开始着手排练古诗韵律操。我精心地在我班挑出该方面的人才,在时间上、精神上以及行动上都给予最大的支持。致使古诗韵律操能够顺利地排练,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教学工作方面:
我始终按照语文学科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响应学校的教学文娱工作,切实做好一切教学常规工作,并坚持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每项常规检查都得到肯定。
1、做好备课工作。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预先备好课,课前再重新复习一遍教案的做法。在教学中我归纳了以下几点备课原则:扣大纲,抓重点;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能围绕本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复杂的内容进行变换,取其精华,有取有舍;环节齐,有后记等等。
2、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能做到:教学目的明确,能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突破重难点,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能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体现分层教学,各类学生主动地发展。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等。
3、作业布置做到合理,习题精练,有代表性和启发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复死板的作业少做,能及时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并做好成绩登记。
4、抓好培优扶差工作。我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优扶差工作至关重要,只有把优生培养好了,优秀率才能升高,班级才有榜样;也只有把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合格率,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扫清障碍,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我坚持做到有计划、有效果、有记录、有辅导、有鼓励、努力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5、加强学生成绩管理,使用好成绩册。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提问效果、课前准备等等表现都做出公正、准确的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进步。通过教学,我所带班级成绩稳中有升,学科学风良好。
二、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学生发展不平衡,我班的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一个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是理想的课堂教学,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的教学思路不是一成不变,而应根据学生的学情由教师灵活地调整,努力生成出乎意料的教学流程,让课堂教学能处在灵动不断生成的过程中,做到顺学而导。
一、在预设中蕴藏生成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课前的预设是可以为n堂的教学生成奠定基石的,没有课前精心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生成的精彩。课堂有了生成,就会有生命的气息,就会有撼人心魄的感动。但是没有预设教案的准备,我们的追求必然成为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要求教师通过精巧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精心设问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智慧,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所以也有人说,预设也是一种生成,一种意料生成。一个普通的棋手能够预想后几步棋,专业的棋手能够预想后几十步棋,大师级的棋手从一开局就能看透整个棋局。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精心的教学预设,只有充分的预计,才能运筹帷幄,临危不乱,决胜千里,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成的环境。
巧妙的导入,不仅能明确提出本课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说明所学知识的重要性,而且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知识的到来。
如,二年级上册课文《北京》课前的导入:
师:同学们去过北京吗?
生:没有。
师:能说说你对它的认识吗?
生:我在电视里看过,北京很美很大!
师:是呀!我也听说北京这座城市特别美丽,每年都要吸引无数的中外游客来旅游观光,老师也特别想去看看,你们想去吗?
生(异口同声):想。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一个免费的北京之旅,看看她到底美在哪里,好不好?
生:好!(特别兴奋)
师:那咱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出发吧。(播放北京美好风光的课件,教师配以激情旁白介绍美好风光,学生一边观赏风景,一边情不自禁地发出阵阵惊叹声。)
……
你看,导入时就这样寥寥几句轻松谈话和借助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对北京的无比向往之情。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感悟北京的美丽奠定了基础。接下来的整堂课,孩子们在兴趣盎然中感悟到了北京的美,学习不仅轻松,而且开课就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做到了有的放矢。在课前老师没有对这一导入环节进行精心预设,那肯定收不到这样好的教学效果,因为生成、创造就蕴藏在预设中。
二、在质疑中捕捉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追求一种理想的境界,那就是让学生自己去积极地发现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质疑应该是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基点之一,课堂上必须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能做到引导学生自主读文质疑,接着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如在《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教学中,有学生自主质疑:“我们每个人都像生活的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它茁壮成长。我们像不像叶子?哪些地方像呢?”孩子的话音刚落,老师就把问题的“球”立即踢还给了学生,于是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了。
生1:是呀!真像,叶子一片片,无数片,我们人一个个,也是无数的。
生2:每一片叶子大小不一、形状不同,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在世间根本找不到,我们人也一样。
生3:无数叶子结成一个整体,我们也是一个整体。我们的班级就像一棵大树。在教室里的我们每个人就像一片片叶子。
……
对问题的思考,孩子们的想法是多元化的,多么富有个性和童真!生成问题的课堂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
三、在对话中探究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应是互动、平等的过程,它是对话者之间思想的碰撞、信息的沟通、情感的交融。它不同于过去教学中的谈话。因此,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学会用心地、真诚地听,努力发现他们思想和语言的闪光点,以便及时把握生成的精彩瞬间。
如,教学课文《珍珠鸟》时的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文中的人与鸟是如此的互相信赖、和谐共处,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小组讨论之后,代表反馈)我会对文字的作者说,您能放了这几只鸟吗?鸟儿们都希望能在辽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不愿意被人关在笼子里受到束缚当,这是对动物生命的不尊重。
师:“你可厉害了!对‘笼中养鸟’这个问题竟然能从‘尊重生命’的高度去思考。接下来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有趣的问题吧!”
……
这样一来,把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了,孩子们议论纷纷,争得耳红脖子粗,各抒己见,他们思维的火花得到不断的碰撞,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与体验也得到不断的加深。这种生成的平等对话使得“教学相长”,在这里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多元对话中的有效生成。
四、在拓展中把握生成
在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的背景之下,语文课堂不光要走进文本,而且还要走出文本,走向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加深情感的体验。语文新课程提倡课堂开放并要充满生命的活力。由于孩子们各自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不同,情感体验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合理预设拓展体验的内容,在拓展体验中把握生成点。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3》时, “绿蜡笔,画竹子……要问我们画什么?画我祖国好河山。”老师领着学生们一遍遍读着,细细地品味着,学生们简直欣喜若狂。于是,老师顺势引导他们:“我们也来试着写写美妙的诗句,好吗?”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的笔下就呈现出了:
红蜡笔,画太阳。
蓝蜡笔,画大海。
绿蜡笔,画小树。
要问我们画什么?
画我美丽的好家园。
……
五、在想象中升华生成
培养语言感觉和创造力的必备条件是想象力,想象力又是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丰富情感的重要纽带,也是学生精彩生成的基点之一。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的诗人,因为儿童时期是最富有梦想的季节,在语文教学中最适宜发挥这一特点。学生的想象力,尤其是学习诗歌散文时不能离开孩子们的想象力。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首儿歌时,老师引导学生朗读“我想变成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看着插图绿叶上的雨滴,展开想象,然后说说“我”为什么要变成雨滴。
生1:雨滴像晶莹透明的珍珠,绿叶像妈妈的怀抱,雨滴睡在妈妈的怀抱里多么舒服呀!
(苏州市吴江区松陵小学 苏州 215200)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更多的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中,根据现在小学的基本情况,一般采用“英语角”, “英语歌曲”等方法。但作为上课伊始的自由式会话这一环节,不失为一个最有效的方法。自由式会话以日常会话为主,而我们的研究也主要是围绕在日常会话中的一些问题展开。
所谓自由式会话是口语学习中常用的一种训练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口语会话能力。在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通常也有这样一个环节,只是这一环节更多的时候只是流于形式而未能真正起到作用。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最好的角色是引导者,启发学生的思维,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自由地说话。英语课上的Free talk要突出“talk”这一功能。教师要巧妙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各类话题,并加以延伸和拓展,鼓励学生用现有的语言材料随时进行对话和表演。自由式会话只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不可能也不可以代替英语教学的其他环节。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现有的水平来确定自由式会话的内容和形式,而不只是单纯的去为了完成这个教学部分而去胡乱得进行自由式会话。以下是我在平常英语教学过程中对自由式会话中的形式,经过自己对本校四年级的五个平衡班级做的听课与课堂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小学中自由式对话的形式有以下几种困惑: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自由式会话存在的问题
(一)“老三句”的困惑
在我们平时的听课中发现,不管是同学间交流还是师生交流,经常听到的对话就是“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at day is it today?” 和“What date is it today?”等问题。我们称这样的现象为“老三句”现象。首先,“老三句”在教学中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这样的形式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无聊,甚至对这样的自由式会话反感;另一种情况是,让学生觉得这样的问题太简单,根本不用“脑子想”。由于长期的仅限于这几个问题,学生已经达到条件反射的状态,不用经过大脑思考,答案就可以脱口而出,这样根本起不到锻炼思维的目的。自由式会话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训练口语。可是,每次的对话就只有这么几句,根本起不到训练口语的目的。另外,平日里自由式会话中有很多基本常识的错误。其中问“How old are you?” 就犯了与外国人交流中的大忌。而类似于“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也是因为错误的思想,认为外国人在交流总喜欢问天气的问题,就像中国人在打招呼的时候问“吃了没有”一样。至于,其他的提问也是一些相当“傻”的问题。通过对我们所在四个小学,六年级教案的统计,发现其中有82%的课堂上会有类似问题。而在对五六年级的学生抽样调查中,学生提出也提出了一些看法,例如:“为什么老是在问这几个问题?难道外国人就只有这几个问题可以来谈嘛?我觉得这样的问题特别傻等等”。学生特别是觉得“What’s your name?”这个问题,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问,现在六年级了还在问,而且问的对象都是好多年的同学,有时候觉得很无聊。由于长期的“老三句”形式,已经让学生失去了兴趣,甚至对老师失去了兴趣,老师一张嘴他们就知道要什么话了,这对整个教学是非常不利的。这样的“老三句”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起不到训练口语,锻炼思维的目的。
(二)自由式会话不等于背诵课文
在自由式会话中另一种形式就是复习上堂课的词组或是句子。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老三句”问题,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但是,这种形式过于呆板,更像是复述课文,学生放不开,起不到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心情的效果。在我所执教的小学,对五六年级作了调查:其中68%的学生认为这是在背诵课文,而且让他们觉得这三分钟很难熬。虽然他们在课堂上开口说话了,但却让他们有了“说”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感觉不到轻松和自由。他们只是在努力地追忆课文中的内容而不是在进行展开思维的对话。这让我们一直在禁止的“哑巴”英语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反而加剧。我在小学四年级的课堂上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全班38名同学,在上个单元中学习了 “Thank you very much.” “Not at all.”这句对话。我逐个用“Thank you very much. ”来问他们,但绝大多数同学都用“Not at all.”来回答,而不用我们以前所学的“You’re welcome”或是“That’s all right.”来回答。这个很简单的试验就证明学生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被禁锢了,达不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最初,教师可示范复述,或以提问的方式提示学生或给出关键的词句,然后逐步过渡到独立根据课文内容复述。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创造了浓厚的语言气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促进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那为什么会存在以上两种问题呢?我想应该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造成:
二.影响小学英语教学中自由式会话的原因
(一)师资
现在的小学英语老师师资不够强大。譬如,现在江苏省的小学,一般学校都开设近30个班级,一年级到六年级都分别开设英语课,英语老师平均有十名,所以差不多每个英语老师需要带三个班,备课,批作业等一系列的事情使得教师没办法每一节课都精心去准备课前的几分钟的自由式会话。这一原因导致了这一环节比较容易被忽视。
(二)学生的自觉性
现在大部分学生的自觉性普遍不高,一些口头回家作业根本无法认真完成。由于大部分的自由式会话中的内容需要学生回家去准备,所以少了学生的准备,单靠老师的精心安排,之间互动不起来,彼此的兴致就提不起来了。这就导致了自由式会话精彩不起来的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我分别在自己所教的班级作了以下尝试,并觉得一下几种形式内容比较适合小学生。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自由式会话的对策
(一)音乐的感染。
心理学家认为,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类。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它不但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而且也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因为课堂气氛会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表情或动作而暗示他人。积极的课堂气氛除了能统一学生的行动外,又能引导学生摆脱原先的学习状况,甚至具有创新功能。所以我会选择在上课后放一段音乐,但尽量避免较难的歌曲,可以选择同学们熟悉的歌曲,或者是一些简单易懂琅琅上口的歌曲,听一两遍学生就能跟着唱。然后接下去可以问一些有关于歌曲的问题,问问同学们的想法或是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喜欢的歌曲,同时也可以延伸开来说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最好是可以选一些与上一课的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这样可以顺带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当然,也可以选择与新内容学习有关的歌曲,以便更好的导入新内容的学习中。例如,在小学牛津英语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Unit6 Let’s count”中,要让学生们学习数数,从7-12.在一年级时,他们已经学习过1-6.所以我会选择《Five little monkeys》这首歌谣,歌词比较简单,节奏轻快,学生学得很快,很好得复习了1-6个数字。然后再导入新课时的教学,这样整个过程不会显得呆板,同时,起到了复习内容,放松学生心情,练习思维的目的。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就是找不到那么多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歌曲。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教师可以自己根据熟悉的旋律来编一些短歌,或是顺口溜。他们在课后也会自己尝试去编顺口溜来背单词和词组等。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教育的真正目标就是教会学生怎么去学习。
(二)情景表演的乐趣。
其实在自由式会话活动中,孩子们并非渴望从中学到多少知识,而是喜欢那种环境中真正各抒己见,轻松交流的畅快心情。像类似于报告一般的一对一对话只是学生一个人或俩个人的表演,会让其他学生容易开小差。所以小组形式的情景表演则是展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我们一般把全班学生分成四到六人一组。在一个小组中,实行座位就近原则,但也可以适当调整,一般包括1至2名尖子生,中间穿插1到2名学困生。小学三四年级一般是课文内容表演,相当于角色表演,有能力的组在熟练的基础上,可以对会话内容进行扩展。而五六年级,我们则可以要求他们能根据课文中的对话内容,利用主要句型,自己编写对话,并且尽可能地创设出真实或虚拟的情境,增加表演的可看性。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大都能放得开,尽情地展示自己。而且每个学生为了能在表演中获得一个角色,会非常注重自己的语音、语调等说英语的技能,往往在课后练上好多遍。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表现对话内容,同时也复习和巩固了单词的读音,句型的表达等多方面的语言能力。
(三)融入生活。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融入生活的适当的拓展。课外让学生通过搜集与话题有关的素材,利用自由式会话的时间进行成果汇报,并进行评比,如讲food and drink时,要求学生搜集有关Western food and Chinese food 的有关资料,在自由式会话时进行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教师还可利用这段时间给学生进行文化讲座。以前美国人也不好意思把在饭馆吃剩的菜带回家,怕有失身份。所以有的人就会对服务员说: “Waiter, could you please wrap up the rest of this meat for me ? I'd like to take it home for my dog.”尽管带回家的东西是给人吃的,但是doggy bag这个名称也就成了日常用语。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就有关内容进行提问。就像这样的生活英语小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采集也可以老师用英语报告给学生听。这样可以激发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让他们有话可说也敢说。曾经听过一堂“Let’s go home”的示范课,老师拍摄了同学们放学回家的场面,在课件中呈现出来的时候同学们都沸腾了,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然后又出示了一些自己或是同学在家中的照片,作为同学们对话的提示,有此复习了上堂课的“What is/are he /she/they doing now?”的句型,我看到学生在下面谈论的很开心,而且我听到他们延伸到了爸爸妈妈等家人的问题,甚至还问到了家里的宠物。课堂气氛非常融洽。老师随后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中。整堂课引人入胜,课堂活跃。
(四)恰当的反馈。
自由式会话的训练形式灵活多变,而且不受课本限制,内容丰富,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新的挑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自由对话,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又结束了“哑巴”英语。所以在这过程中,老师不必太去计较学生所犯的语法错误。如是有严重的情况出现,老师也不要打断他们的对话,可以在他们对话结束后提出,但是不可因为他犯了语法错误就否定他们的对话,要以鼓励为主,让他们大胆的说。在自由式会话中,老师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倾听者,适当的给同学回话中的一些建议。
总之,“自由式会话”是一种极为有益的促进学生口语训练的方式。教师加强引导示范能够促进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说,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让自由式会话帮助学生学会用英语交流,而不是仅限于一个课堂上的形式。[8]并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以创新思维为主的对话教学,一定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也一定会有极大的提高。
政治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阵地和场所,其教学就是在寻求一种恰当的形式来反映政治课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从而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新理念条件下,从政治课堂的创新入手,探讨思想、政治、道德、法纪教育的新模式是我们政治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近年来,我们根据科尔格的“道德两难法”德育思想,尝试运用活动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实践,深入进行新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也总结了一定的经验。我校思想政治教学开展的“模拟法庭”活动,把“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就是活动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新探索和创新实践。
一、“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的特点
“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模拟法庭”的“法庭辩论与判决”使其在教学效果中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模拟法庭”活动片断化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着与活动教学和案例教学共同的特点和功能,但同时,又具有它们无法比拟的优势作用与特征。
1.趣味性
活动教学和案例教学,有很大的局限性,案例教学虽然能使学生置身其中,但不如“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因而只有少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对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弱势的学生的教育作用不大;活动教学,要求教师精心组织,它对学生素质要求较高,没有一定社会经验和观察,分析、综合能力,是很难达到目的的。然而“‘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活动,它揉合了活动教学和案例教学的优点,真实、直观、趣味、参与、思考、应用等等,通过引进“法庭辩论和判决”片断,让学生进入角色,亲身“实践”,以获得“直接”经验,进行自我教育,这种教学新颖别致,富于吸引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较为鲜明的感性认识,是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为此,我认为“‘模拟法庭’片断化”能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既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能达到教学教育的目的。
2.实效性
由于案例形象生动,独特、真实,学生观看并参与“模拟法庭”的“法庭辩论和判决”后,既形象地理解体会了活动的乐趣,又体验了情节中人物情绪,因此,能够更好掌握知识、把握自己的行动等。这种教学帮助了学生理解和思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机,使学生学到的理论得到了实践,知行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强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追寻高雅生活》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讨论了哪些方面不能有好奇心,正确运用从众心理、不盲目好奇之后,我把“模拟法庭”的片断引进来,提出辩题“兴趣广泛是一件好事”,进行“法庭辩论和裁决”,教师对辩论做适度点评并做好小结。通过辩论让学生认识到发展情趣不能仅仅停留在兴趣广泛的层面上,而应在此基础上确定符合自己特点的有发展方向的志趣,培养高雅情趣。
同时“法庭辩论和裁决”要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以保护当事人的利益,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和国家行为。“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教学中的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客观而公正的分析中,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知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增强公民意识,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尊重他人和保护自己。
3.实践性
“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的教学是实施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它既让学生学知识、又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学习和思想中的疑难问题,纠正错误认识和行为,“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的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的备课,组织教学、课堂管理,“法庭辩论和判决”,课堂小结等活动都是教师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将理论学习与亲身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让学生增长了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例如,我在教学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的《人生自强少年始》这一内容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案例:潇潇是初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突出,兴趣爱好广泛,能歌善舞。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她发现左腿经常性疼痛,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是患了骨癌。医生告诉他的家人,为了保住生命,必须截肢。问题:潇潇及其家人将作何决定?她的未来人生之路将会是怎样的?然后,“模拟法庭”的成员通过辩论和裁决,决定截肢并通过心理辅导来帮助她认识到自强的作用,接受现实、走出阴影,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二、“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的实施
1.根据教学内容设计
“模拟法庭”活动片断化引进课堂教学,与学生一道共同研究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思考中调动和运用大量的“库存知识”,分析并找出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同时,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案情分析和辩论中很自然、明确地掌握本节的教学内容或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2.精选有针对性的案例
“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教学法的突出特色是以“模拟法庭”的“法庭辩论和判决”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方法,学生也主要是通过“法庭”对案情的分析与辩论、裁决以及教师的评析来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并以此增长社会实践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为保证上好每一堂“模拟法庭”的“法庭辩论和裁决”课,教师一般提前两三节或三四节课的时间布置、或和学生一起收集、精心编选教学案例,以切实保证教学质量。但是,案例编选设计,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出发,不同班级案例不同,要贴近学生实际,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存在争议性,有一定的代表性。例如,在教学《身边的诱惑》这一内容时,针对普通班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游戏机的诱惑”的案例。在讨论归纳了身边存在的两种诱惑之后,就“游戏的利与弊”问题,我把“模拟法庭”的片断引进来,用教材83页《小兆的事例》作为案例,进行“法庭辩论和裁决”,学生清楚了游戏这种诱惑到底给我们带来的是放松与智力的锻炼,还是沉迷和无法自拔,关键在一个字“度”上。小兆是没有把握好这个“度”。这就使学生能够在“控、辩”双方的辩论中了解、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判断能力,增强义务感。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的教学,虽然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案例或情节进行“法庭辩论和裁决”,但可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本课教学,比如把导入课题、案例和答案做成CAI课件,并适当配上背景音乐,在课堂上先把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法庭辩论”,在庄严的音乐声中进行“裁决”。之后听听老师的分析和归纳,最后把参考答案展现在屏幕上,供学生参考。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到“法庭辩论”课中,会使教学生动形象而富有实效。
4.“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我主要做好三个主要环节,即引入课题,课堂教学即“法庭辩论和裁判”,课堂总结。
(1)引入课题
教师可以通过漫画、动画、短片或歌曲来导入,也可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或其它的情景导入课题,讲清或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状态,并做好课堂的控制,包括学生的情绪调动或调节、教学的进行、辩题的出示和引导等。
(2)课堂教学即“法庭辩论和裁判”
投影出示案例和辩题后,把它交给“模拟法庭”进行“法庭辩论和裁决”(裁决也可以是班级的班委会),教师要适时做好引导。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要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提炼材料的能力,要注意引导、锻炼学生发现和抓住关键问题,避免偏差,导致错误的结论,从而损害当事人的利益,或者对某种事物和现象有错误看法或观点。例如,在教学《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时,设计了案例:14岁的莉莉父母离异后,随爸爸和奶奶生活。但爸爸经常赌博,还经常打她。她决定上法院告爸爸。奶奶却说,家丑不可外扬,打官司也不光彩;她会求爸爸不要再打她的。
1)让学生先思考:莉莉会听奶奶的话吗?应该听奶奶的话吗?之后引导出“家丑可不可以外扬”交给“模拟法庭”进行“法庭辩论和裁决”。
控方:爸爸侵害了莉莉的合法权利,经常赌博也是违法行为……这种家丑应该外扬
辩方:莉莉是爸爸的女儿,告了爸爸就是不孝,爸妈已离婚了,爸爸很可怜,赌博是可以理解的,这种家丑不可外扬
……
控辩双方针锋相对,非常激烈。
2)在辩论中,老师适时告诉学生(出示投影):当奶奶跟爸爸说了以后,爸爸却变本加厉,莉莉“旧疤未愈又添新痕”。莉莉在绝望之时,无意之中发现了奶奶的安眠药……问:她会把药吃下去吗?为什么?(“旁听者”及时补充,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互动)
生:会的,因为不能告爸爸,没有别的办法。
生:不会,她会偷偷地让爸爸吃下去,她恨爸爸,奶奶又不让告。
生:会,她不仅会自己吃下去,还会让爸爸也吃下去,一了百了。
生:不会不会,她想到了奶奶,想到了妈妈,想到……
……
3)当莉莉因被爸爸一顿暴打给打醒时,莉莉可以怎么做?
“旁听者”非常踊跃出谋献策,教师引导“法庭裁决”给莉莉法律援助,通过合法途径来讨回公道。
教师要把法官判决(或班委裁决)结果,及时地通过多媒体显示出来。
(3)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