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8: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法学学习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1—0083—01
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课程在中职学校也已正式开设。它与语文等基础学科大有不同,其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实践性强。要想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触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与探究动机,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究问题的欲望,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探究习惯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动画故事式、生活事例式、故设悬念式、拓展活动式等等。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一课是关于Photoshop图像处理的,我就抓住学生喜欢追星的特点,创设了一个“我与明星近距离接触”的情境,让学生尝试用套索工具和基本操作把自己的生活照与明星照合为一张。同学们兴趣大增,主动去探索。这样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把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掌握的内容学会了。
二、开拓创新
鼓励学生动手创作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为创作提供了许多方便。职校学生能够很容易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体会到创作的快乐,而由此所激发出的兴趣是不可估量的。在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内容是制作动态效果。课后,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自由创作。于是学生通过自己或集体的努力创作出许多有趣的作品。下次上课时,我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同学们看着一幅幅优秀的创作,欣赏着、讨论着,还不时地进行评价。不少学生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中,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三、随机提问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能总是让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信息技术课教师在上课时可随机提问,不断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比如,我上课的时候,用VB软件编写了一个随机抽取学生学号和姓名的程序,备课时先把自己所任教的每个班级的学生的学号和姓名分别输入不同的VB程序内,然后再把每个班的VB程序生成不同的执行文件来使用,并且还可以发出声音。笔者发现,每次在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都非常兴奋,课堂气氛很好。随机抽到的学生同样会觉得自己很幸运,如果随机抽到的学生在课堂上答对了题目,他自己会感觉到很自豪;如果他当时不会做,他就会想到在下一次上课时要认真一点。这样,给学生带来了一种神秘感与刺激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8
初三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主要阶段,很多的化学家以及化学相关工作者都是在初中阶段培养的化学学习兴趣,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初三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是一种变相的学习动力,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化学课程会产生好奇心,引发一定的兴趣去学习,但是这个热情是短暂的,到最后就会有一些学生对化学产生枯燥乏味的思想,成绩也会随着兴趣的消失而下降,对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把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重要目标,依据化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心理特征展开教学,优化化学学习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 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实验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学生在经过了很多理论上的学习之后会对化学实验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演示化学实验的时候要尽量做到简明和规范,同时要的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解答,避免由于学生对实验的顾虑心理致使兴趣流失现象的发生,在实验过程中,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要求,并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实践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教学多元化,激发创新精神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才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 创新导入新课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课程的开展能否产生作用,导入新课的方式十分重要,好的方式能够成功的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到课堂上来,可以利用故事、问答以及实验等等方式,例如在进行初三化学课题《氧气的性质》时,可以先讲述一些有氧气的相关故事如“着火时如果开窗就会加大火势”等,并指出氧气在故事中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进而回到课程当中讲述氧气,这样就能够很自然的把它引入到所学课程当中。
(二) 利用巧问引思来激发兴趣
在教学课堂中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创新的源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对于问题的提出要选择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热情的问题,例如在讲述了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课程后提出“主人带小狗去山洞里游玩,在山洞里小狗先晕倒了,为什么?”,这个问题相对于问“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就显得更加有趣生动,同时活跃了课堂上的气氛,学生会积极的回答问题,并想要知道答案是什么,加强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三) 课程结束后让学生作出总结
在化学课程结束后,改变由老师作总结的教学方法,换用学生自己来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加强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的重要特征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能够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进行思考,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教学的课程前,通知学生上课时要带着汽水,学生就会很好奇为什么上课的时候可以带饮料?好奇心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上课开始后对于“汽水的性质”学生们就会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接下来的课程内容,老师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让同学们自己去探究和思考,最后的得出自己研究的结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改变老师的引导地位,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做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化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其中包含的理论知识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传递给学生的,同时也会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信息教学集成了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可以学生激发的兴趣,应用到化学教学当中同样有效,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学习过程中结合对视频图像的综合应用,再配上老师的讲解,就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和实践是相互统一的,通过理论实践的结合,可以进一步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理论中的化学历史,化学历史是非常有趣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相关的化学史料融入到说要讲的课程当中,让学生逐渐萌发化学研究的欲望,增强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利用化学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中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把化学故事加入到教学课程中,故事能够很容易的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对其进行思考,从而促使学生把注意力投放到学习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学生如果在课外进行化学读物的阅读,除了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加的稳定,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抨击,进而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培养学生阅读化学书本的良好习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化学问题。
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学生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达到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万瑛.浅谈初三化学课程资源中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8):230-231.
[2]高菁.浅谈初三化学教学如何缓解两极分化[J].教育界,2009,(1):176-178.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189-02
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法现代科学正在逐步揭示记忆功能的秘密。人们一致认为,干扰是造成遗忘、影响记忆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排除干扰,减少遗忘,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1.坚定信念,锻炼记忆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妆这种自信心。人的记忆力强弱,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肌肉越锻炼越发达,人的记忆力也是如此。”
高尔基说:“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能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意志消沉,懒懒散散,遗传素质再优越,环境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
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也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说:“真糟糕,我的记忆力太差,看书总是记不祝”也有的学生平时精神饱满,但一读书就“头痛”起来。这些大多不是因疾病引起的,而是对自己记忆力缺乏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
2.专心听讲
课堂专心听讲是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我们学习要讲究效率,专心听讲就是最有效的学习,因为在课堂上,老师都会反复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而且老师的讲解一般都比课本更加详细、方法也可能比书上更好,老师还可能会补充书上没有的知识点,因此上课认真听十分钟,比我们课后自己看一个小时还要有效。
当然我们不是消极被动地听,而是主观上积极努力地听,要愿听,会听,会思考,会记录等。比如我们在听课时可对所学内容提出质疑,下课后再征求老师的意见,以便形成自己的观点。一般来说,老师在讲新课前,一般都用五分钟来复习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或者把今天要讲的材料引个头,概述讲课的目的,或者预习、概叙要阐述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很快地记下教师在最初五分钟里所讲的主要内容,那么,它将是最有价值的笔记的一部分,或许会提高整堂课的听课效率。而一堂课的最后五分钟也可能是很重要的,因为大部分教师会在这段时间总结本节课所讲的主要内容,这时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讲,与老师一起复习,对笔记进行补缺补漏。
3.浓缩记忆法
许多需要牢记的概念、理论、操作等,若要死记硬背往往事倍功半,而且遗忘快。若从概念中扣住关键词或重要信息,进行重点记忆,既加深了理解又方便了记忆。例如:溶解度的概念可浓缩为“三定一态”;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操作顺序可浓缩为“通、点、撤、停”;用固体加热制气体的操作步骤可浓缩为:“查、装、定、点、收、离、熄”;又有浓硫酸稀释的十字方针:“酸入水,沿器壁,慢慢搅动”。既有重点,又化繁为简。
4.数字记忆法
有些化学知识,若引进数的概念,采取数字记忆法,则能使问题变得条理、简捷、有秩序。如:能用一、二、三记忆的有:①过滤操作中的:一贴、二低、三靠;②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一横、二送、三直立;③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④液体药品的倾倒:一靠、二倒、三看。
5. 通过谐音,促进记忆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对推导元素的结构、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要求学生熟记1~4周期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但由于各元素的名称或符号之间既无必然的因果关系,读起来也不朗朗上口,记忆难度较大。而采用谐音就可将枯燥无序的元素名称变得富有故事情节,即元素名称:钪钛钒铬锰铁钴镊铜锌镓锗砷硒溴氪;谐音:炕台翻个梦,铁骨捏同心,假者身体(硒)休克。从而大大降低了记忆难度,使学生在会心一笑中,愉快地记住了元素的名称。
6.利用联想,提高记忆
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例如,对于酸酐的记忆方法,若掌握规律:对于一种含氧酸,它失去所含的水分子剩余的那部分就是该酸的酸酐,对于直接不能失去水分子的酸,可以扩大该酸中各元素的倍数,然后再失去水分子,所剩余的部分便是该酸的酸酐,就不必逐一记住多种酸的酸酐。只要联想到关于"含氧酸失水"的规律,就会想起好多种酸的酸酐。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分析学生的认识水平,基础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连接点,然后重新组织教材结构并拟成一个问题链,使学生的认识与问题发生作用。化学实验的现象都比较直观,利用实验的现象提出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氢氧化铝的两性时,可以先请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实验:一个是将A1Cl3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中;一个是将NaOH溶液逐滴加入A1Cl3溶液中。
二、演视实验的教育价值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知识体系形成主要是在实践、实验中得出结论,从而获取化学知识。化学实验中那些瞬息变化的各种现象令学生感到新奇和兴奋,由此产生了直接的兴趣,但是这种兴趣是短暂的随生随灭,如何使这种兴趣持续下去,使学生对化学从有趣转化为乐趣呢?这是每位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验的作用:设疑、探索、验证,应尽量利用电化手段,结合计算机操作演示来增加实验的数量,增加实验的能见度,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这样把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逐渐引发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心理研究和教学经验充分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太易太难的教学内容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浅过易的教学内容,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老师讲课没有兴趣;过深过难的教学内容同样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揣摩教学内容。
四、尊重学生,因材施教
中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他们表现出不满足于一般的见解、传统的观念、验证式的验证实验、现成的理论模式及陈旧的解决问题的新方式,而是喜欢另辟蹊径,提出新见解,新思想,谋求解决问题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并从求异创新的过程中及其结果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因此作为教师要尊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这种观念,不应打击他们,而应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鼓励他们,保持学生强烈的创造愿望。
五、提高教学艺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才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这是专家们得出的结论。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成绩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自己同样有这种经历,当你心情不好时,心理活动总不主动,这样的学习效率自然不高。反之,高兴时接受东西的速度是非常之快的。若教师能把复杂的问题放在有趣味性的游戏或玩笑中进行,那学生肯定能很快地掌握下来。例如,讲Fe3+与SCH—反应,生成血红色硫氰化铁这一内容时,通常老师们只有试管滴定进行演示实验的现象,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先在我的手上涂有少量的FeCl3,在一个较大的水槽中配好KSCN溶液,里面放一块带有数枚铁钉的小木板,表演时,用手出力向铁钉拍下,假装被铁钉钉住,用手指间夹住铁钉抽出水面,此时看到“鲜血”淋漓的手,使得好些胆小的女学生不敢看,我想这样的演示恐怕令学生难以忘记,也令学生对化学大感兴趣,令他们去思考去学习。
六、因人制宜的恰当表扬和鼓励
中小学生普遍都存在着有获得老师、他人良好评价和避免批评等动机,更有获得奖励的愿望。教师的评价艺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影响。不过,教师在“公正合理”评价的基础上也应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避免因学习评价导致学生长时间的紧张和焦虑。教师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有趣味的评价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在愉悦而高涨的学习气氛中达到稳定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态度的目的。
小学英语语法的动词时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小学英语动词时态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小学生能够在英语语言学习和交际中正确使用动词,并在其他词语的帮助配合下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行为、感情或传递某种信息。
小学英语动词时态学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学英语动词时态的学习是学好英语语言知识的关键。第二、学好小学英语动词时态,有助于小学生在语言交际中更好地与别人交流思想和沟通感情。第三、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别人的话语和思想;有助于促进和带动英语的全面学习与提高。所以英语动词的教学应该以时态教学为突破口。因此,为了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本人根据小学高年级英语语法知识薄弱以及小学英语课堂以教学活动为中心的特点,在实践和反思的基础上归纳以下几点优化小学英语动词时态教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原则。
一、创设真实的语境,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
真实的语境可以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在行动研究的热身环节“He is listening to music”就用了音乐渲染情景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来理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现在进行时态的句子结构,在汉语中“某人在某地做某事”,而英语中要表达成“某人做某事在某地”。 因为“who、what、where”正是人物、动作和地点三要素,组成了进行时态句子结构。
第一次行动研究拓展操练环节中的看图说句子是用语言描述情景。此外,还有通过实物呈现情景,通过图画描绘情景和通过活动体验情景等,通过情景,给学生大量输入包含有某个语法规则的语言,让学生对语法规则有一个全面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积极地自主建构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打下基础。如指导学生用替换法配对人称和“be”动词,然后试着造句 生:“I am a student . You are a student. He is a student. They are teachers.”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把抽象的教学难点“人称和数的变化”,通过直观的教具方式让学生理解一些固定搭配,听说读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鼓励学生小组活动,互相监督有无搭配错误,通过反复的机械操练,为今后的正确读写打下基础。教具也能说话,因为在语法课堂上教具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包括学生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对实物、图片等教具的感知,从而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
二、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规则
多样化的操练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语言的习得。对新的语法知识,操练可以分为两部分:机械操练和意义操练。机械操练要求达到模仿语音、语调和认读新单词、新句型的目的。而意义操练阶段,可以利用教学图片、卡片、简笔画,配以声音和肢体语言来创设情景,比如玩游戏和扮演脚本。在这一过程中尽量让学生从掌握单词到学会用句子表达完整的意义,学生通过听别人的对话来复习巩固语法规则,教师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多样化的机会尝试使用语言规则表达思想。另外,教师要注意利用语法的生成性,让学生用有限的语法规则表达无限的句子。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内化语法规则,使学生对语法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笔者再引导他们找出v-ing之巩固操练环节有三个活动。
活动1:开火车。让5位学生轮流上讲台表演做动作,每做一个动作,我问全班“What is He/She doing? ”,全班回答“He/She is…” 开始时,全班学生不知道问他们什么,我重复了两遍,并用手示指向做动作的学生他们才明白“What is He/She doing?”的意思。接着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练习这句型。
活动2:两人一组,一问一答,其中一个做动作,当全班问:“What are you doing”时,另一个同学猜“ I am……”猜对时,全班再重复他的话。这个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也让学生在对话中感受现在进行时的一些句法结构,学生都能理解句子的意思,并都能描述他人正在做的动作。
活动3:归纳现在进行时句子的构成规律。我先让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有v-ing形式的句子,并利用幻灯片演示图片内容在黑板上,然后找几位同学说出每句话的意思,接着划出“am”、“is”、“are”三个词,问他们这是什么类型的词。有个别同学知道这是be动词,之后再要求他们观察be动词前面的词,他们能总结出am跟I,is跟第三人称单数,are跟you和复数,再次提醒他们看be动词前面的主语,他们能说出这些词表示人或者事物,这就是句子的主语。学生知道了be动词前是表示人或者事物的主语,当被问到be动词后是什么时,他们都说后面有时是一件事情,作宾语,表示(做)什么,这样他们就总结出了现在进行时的构成:主语+be+v-ing+宾语。接着让他们把黑板的句子套入这个结构,找出相应的部分。学生能把主语、be动词、现在分词找出来。
拓展操练环节有一个活动:说一说。让学生利用黑板上现在进行时的句式,结合课件的内容图片,并让学生看图说句子,让全班一起描述图片时,在我的引导下他们似乎都能说出完整的句子,但是当要求个别学生说句子时,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只能说出句子的某个部分,以前学过的很多单词都基本忘记了,像“play game、watch TV、fly a kite”等,这阻碍了学生表达英语的流利性,给他们造成对发言失去信心,基础差的学生连套用句子的意识都不会,被提问时一站起来就说“不懂”。
三、培养学生注重语法形式和规则,正确表达语言
学习任务包括听、说、读、写和听力练习,它促使师生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并激发有益的互动反馈的基础。例如在听讲故事活动中,我给学生布置听并写下关键信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后来学生基本能顺利输出信息,并能复述整个故事。又如我利用课件展示一张图片,图片里有一支钢笔、几本书、一个书桌、几张椅子等物品,让学生利用“there is/are…”这一句型来表达图里有什么,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顺利输出语言。这类型的任务指向有意义的交流,把注意与输出结合,让学生在理解语法知识后完成语言输出型任务。如果学生发现自己表达不出想要表达的内容,会重新关注语言形式,追求更高的准确度。这样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并学以致用,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法能帮助实现交际目的的基础。要想真正地掌握和利用英语语言,就必须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所以小学英语语法的学习是必要的,学习英语语法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地运用。本人结合新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法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知、理解和运用语言规律,如何在教学中兼顾语言的形式与意义,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规律,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但是本人所教的班级是一个大班,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以致用,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很少有学生按照“时间表”去学习。学生们说,即使他们为自己拟订个时间表,他们也不会按它去做,或者不得不经常改动它。因为他们不可能预料到以后将做什么事情。
然而,从气质上讲,无疑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倾向于有规律的生活。很多人不愿让每周的时间表约束自己,也不喜欢使自己被束缚在某种固定的工作程序中。很多有能力的学生声称,他们的学习活动是一张一驰的:在他们对某个题目感兴趣时,就一次集中工作三、四天;而在其它几天里,他们则什么也不干。必须承认,对于学习动机这个复杂的东西,我们还并不完全了解。在二十五岁以上的人当中,大多数都已经适应了某种工作习惯,而且大多数在工作上真正有成效的人,都把每天的固定时间用于比较重要的工作。凡是“扎实勤勉”的工作者,通常都会非常讨厌这种观点:即认为只有在灵感的感召下靠一时冲动才能将工作做好。那个精力最为充沛的作家A·特罗洛普(A·Trollope)写道:“有那么一些人认为,有创造力的人在工作时可以等到灵感的到来再去做。当我听到人们宣扬这种思想时,我就很难控制我的轻蔑之感。”
并不是很多人都能得到特罗洛普那样充沛的精力和强壮的身体的。然而他的这一论点肯定是对的:即如果一个人将他的日常工作看作是他正常的生活条件,并使自己形成了习惯,那么他就总是能够胜任适合于他的那项工作。事实上,很多有创造力的作家,就曾训练自己去按时完成每天的工作定额。意大利伟大的剧作家阿尔弗里(Alfieri)甚至让佣人协助,用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来约束自己。
那些相信只有在情感适合时才需要工作和学习的人,其错误既表现在他们对自己天资的看法中,也表现在他们对“自由”的价值的看法中。他们认为从抑制和纪律中得到的自由,导致的是不愉,而不是“自我实现”或“个性发展”。我们的社会要求具有常规的习惯、遵守时间和不误期。不管我们愿意与否,如果我们想在社去上取得成功,就必须遵照它的要求。我们并不需要将计划和时间表订成僵死的条文,但计划是必须有的。不然的话,我们的努力就会被浪费,时间就会因达不到任何目的而悄悄溜走。一种有意识的工作习惯,非但不会损害自发性或创造性,相反,这样做在实际上将使单调的生活活动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在实际上为创造性工作孕育着最好的条件。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喜爱某位老师,就会连带着也喜爱这位老师教的课程,这大概就是爱的“迁移”吧。学生喜爱的老师一进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课堂气氛就会活跃愉快,师生之间就会发生积极的教学反馈。凡是受到老师关心和信任的学生,往往具有一种良好的心境,较强的学习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老师所期望的学习效果。一方面,教师要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因为老师是学生的“偶像”,也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注意加强师德修养,认真塑造好自己的形象,成为学生学习的表率。另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注重教学互动,不歧视差生,同一尺度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的情境,形成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在课下,跟学生和谐相处,让学生敢于倾诉心声,同时老师对他们在生活上给予关怀,学法上给予指导,思想上给予帮助,真正地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二、巧用活动,以动激趣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新授内容时,是深入每一个细节不停地讲,学生无须动脑,被压迫着听,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感到淡乏无味而逐渐对它失去了兴趣。特别是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如果让他们坐着规规矩矩地听课是不可能的,即使坚持听完一节课,也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认为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课堂上设计不同的活动,积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
1.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
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并在操作时要求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因为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如:我在教学“100以内的退位减法”“35-8”时,首先问学生:“你们会计算吗?”学生回答不上来,我就让他们动手操作,想办法感知思路。通过摆木棒,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说:“把35分成20和15,先用15减去8得7,再加20。”有的说:“把35分成25和10,先用10减去8得2,再加25。”还有的说:“把8看作10,先用35减去10得25,再加2。”等等,通过学生这样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使退位减的算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再找出最简便的计算方法,这样做,学生学得快,掌握得牢,教学效果好。
2.生动有趣的竞赛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我除了游戏比赛,我还设计生动有趣的比赛,如速算比赛、过河比赛、抢答比赛等等。如“抢答比赛”,我在黑板写出所需要的数,再请各组的代表上来比赛。我选择说黑板上的题,各组的代表按铃,哪个按得快,就给哪一个回答,并给他们所在的组加分。为了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在参加比赛的同时,让其他学生做裁判员,看哪个代表按铃快,哪个说得对,给哪个组加分,决定要加多少分。如果代表答错的,给底下的同学回答,再送点纪念品表示鼓励。这种比赛,如同一场足球比赛,每一个学生在紧张的氛围中投入比赛,学生情绪高涨,从而起到激起他们浓厚兴趣的效果。
三、通过实际操作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即“做”中学。例如,小学阶段学习的几何初步知识,主要让学生通过拼拼摆摆、折折叠叠、量量画画等实际操作认识图形的某些特征。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对所学知识掌握牢固。
一、利用实验多角度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直接兴趣
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具有化学实验这个特性,尽可能多的创设教学情景,通过大量化学实验的演示、参与、操作,从而使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趣”激“疑”,由“疑”导“想”,由“想”得“知”,大大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操作中,可通过增加演示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家庭自制小实验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化学世界中,感受到真正的兴趣。如化学中讲解碘的性质时,可穿插一个小故事:曾在狱中用米汤给鲁迅先生写过密信,你们知道鲁迅先生是如何观看的吗?随即教师出示一张预先用米汤写过字的白纸,让学生观察晾干的白纸,看不出任何字迹。当最后老师用毛笔蘸取碘酒,轻轻的涂到白纸上,马上“珍惜今天,把握明天”几个蓝色大字呈现出来,使学生兴奋不己。
二、利用化学史、化学家故事,创设教学情景,进行学习化学的目的性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许多内容涉及到化学史及化学家的故事,这些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兴趣。例:在有关“化学材料”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展示我国古代的石器、瓷器、青铜器、铁器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具有了高超的生产工艺,从而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也为自觉学习化学知识奠定了情感基础。另外,如在“金属与金属矿物”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大量数据、图表告诉学生,由于我国解放前化学工业水平的落后,连铁钉、煤油等基本物品都需大量依赖进口,从而激励学生要学好化学知识,将来报效祖国。此外,教师还可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着名化学家们的成功事迹,让这些科学巨匠们身上所具有的种种宝贵品质去深深感染学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起学生探求化学世界奥秘的兴趣和愿望。这方面的素材是很多的。如教师可介绍着名化学家居里夫人,讲述她不怕危险不畏艰辛数十年如一日研究放射性元素,最终硕果累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还可以讲述她身居国外却念念不忘祖国的爱国之情。此外,教师还可以举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我国化学家侯德榜等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激励。
总之,通过化学史、化学家故事创设教学情景,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使学生把学好化学与远大理想联系起来,与祖国的需要联系起来,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间接兴趣。
三、联系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许多内容都与我们周围世界紧密相连。通过化学与自然、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来创设问题情景,可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好奇”,使学生感到化学离生活很近,学化学很有用。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介绍世界上一些环境污染的重大事件,如1984年的印度博帕尔毒气渗漏事件、2000年欧洲蒂萨河化学污染事件等,并可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关于环境污染的影像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自然界中一些千变万化的现象如“溶洞奇景”、“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还可介绍学生身边的水质污染、煤气泄漏等化学现象。同时还可以跟学生介绍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生活小常识,如“冰箱除臭”、“热水瓶除垢”、“铁制品防锈”等。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并利用已学知识展开有针对性的讨论,从而既提升了兴趣,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在讲矿物燃料和水资源时,可组织学生辩论“常用的几种燃料中,哪一种最理想”、“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净化水质”等。同时教师还可有意识的联系实际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习主题,如“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调查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在生活中的应用”、“调查当地的水资源污染情况,提出一些治理意见”等。通过这些调查活动,学生的兴趣会变的更持久更内化。
四、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电化教学媒体创设情景
利用直观的教具及影、像、声、动画综合呈现的现代电教媒体来创设情景,可突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积极有效地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间接经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能以积极活跃的态度参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如我们讲到水电解产生氢气与氧气时,可将该过程制成Flash课件。用一大球表示一个氧原子,用一小球表示一个氢原子,用一大球和二小球构成的V形表示一个水分子,用二个小球并肩构成的“小双球”表示一个氢气分子,用二个大球并肩构成的“大双球”表示一个氧气分子,然后演示水分子分解出原子,原子重新构成分子,整个过程一目了然,学生反映非常热烈。在我们教材中许多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及一些复杂晦涩的内容,我们都可以用这种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如催化剂的性质、干冰的生产和使用、铁的冶炼等,这样不仅分化了难点,更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当然,我们在用多媒体进行创设情景时,也应注意不能出现一些科学性的错误,应确保给学生一个完整正确的学习情景。
总之,良好的学习情景,能最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才能卓有成效的进行,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学会通过各种手段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景,从而激发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5―0034―02
学习动机是人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倾向或能力。即使那些看似丧失了学习动机的学生,也可以重新获得这种能力,并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洞察缺乏学习动机学生的心灵世界,探索克服学生消极情绪和行为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
研究表明:一个不知道学习目标和意义的学生,很难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当学生明确了学习的具体目标和意义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学习生物是比较枯燥的,教师可向学生阐明综合治理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学好生物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当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之后,就能够把注意力转移过来,并会针对自己如何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制订学习计划,学生的积极性就发挥出来了。
下面就介绍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情境法
情境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设置悬念,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由此产生矛盾、困惑,从而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病毒”时,可向学生展示番茄发病的景象:叶片浓绿、淡绿相间,新叶变小变窄、扭曲畸形,下部多卷叶,植株矮化,果实小且品质低劣。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会感到疑惑,于是便会产生诸如番茄到底得了什么病,如何防治这种病等的问题。学生产生疑问后便急欲解决这些问题,获得有关这些问题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画廊法
画廊法是指教师准备很多图片,让每位学生从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然后教师给出一个主题,学生由图片联想到主题,并围绕主题阐述选择这张图片的理由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记者游戏法
记者游戏法是教师布置一项工作任务,学生先两个人合作,其中一个人扮演记者,对另一人提出2~3个问题,另一人回答问题,然后再采访另两个人,最后把3个人的共同观点找出来写在卡片上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提问能力,又有效地开发了学生潜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调查蔬菜病虫害的防治要点时,两个学生合作,一个人扮演植保技术员,另一人扮演农民,农民对植保技术员询问2~3个问题,植保技术员回答问题。然后再询问另外两个人,最后把他们3个人的共同观点找出来写在卡片上。
搭档拼图法
第一阶段,一名同学拿到文章后与一名搭档一起研读文章并检验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然后制作关键词概念卡片,凭借它的帮助为知识传授做准备;第二阶段拼图搭档A和B相互交换信息,然后使用关键概念来描述;第三个阶段A和B互相复述对方所讲的内容,以检查学习效果。这种方法不仅能增强学生发掘问题的能力,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第一阶段让学生研读美国白蛾综合防治方法(A)或苹果瘤蚜综合防治方法材料(B)。读完后,与一名搭档一起研读并检验对材料的理解,制作关键词概念卡片,凭借它的帮助为知识传授做准备;第二阶段拼图搭档A和B相互交换信息,然后使用关键概念来描述并做学习储备;第三个阶段A和B互相复述对方所讲的内容。
多媒体法
多媒体应用于生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解决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教师正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时,能更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力,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例如,对树木进行农药喷洒的教学可通过多媒体演示,而不必去现场观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正确、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
评价法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不要只关注考试的成绩,更要看学生平时的表现,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可以为每一位同学建立一份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如平时的作业情况、昆虫病害标本的制作情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任务完成情况等,学习档案的填写由各小组的成员轮流完成,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作业,除了打分数和划等级外,还要针对学生答案中的优缺点添加恰如其分的评语增强学生的信心。学生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反馈法
反馈就是指接受者对发出者的信息回应。学生如果将失败结果归究于能力差、任务太难等稳定性因素时,就难以克服造成失败的内部条件,对未桌会失去信心。反之,将失败归究于能力不够等不稳定因素时,则会使学生相信改变未来是可能的,成功的期望会增强。及时对学习结果进行反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力。
竞赛法
在竞赛过程中,获得成就和声誉的动机表现更为强烈,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使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但是竞赛的结果只是少数人获得名次,多数人为失败者,失败者必然遭受一定的打击。因此,过多的竞赛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失去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举行竞赛,多开展学习小组之间的竞赛;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竞赛,从自己的进步中获得学习的动力,争取这次成绩比上次好,今年成绩比去年好,从而不断地得到提高。
【中图分类号】O6-0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209-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在培养学生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理念强调化学学习方式的特征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本文重点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与实施,针对不同的实验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和具有启发性。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呢?
1上好绪言课,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成功,即行为者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或获得了预期的结果。行为者一旦取得成功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化学教学中,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或是一种信任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教师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更要注重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有趣,是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有趣即化学教学富有趣味性,它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化学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授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趣并不等于兴趣,因为有趣不属于人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仅属于对形成兴趣起作用的对象和动作的品质。鉴于有趣对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激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节化学课尤为重要。因此,把第一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培养起来。
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另外,对于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实验。化学实验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还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如果说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那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但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理论,可将学生的分组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目标确定后,师生双方要围绕目标,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教师对实验内容要反复预试,掌握与实验成功有关的条件和关键,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订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实验注意事项,做好巡回指导计划,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其放置有序。最后,实验结束后,教师一定要做好小结。通过实验小结,指出问题所在,鼓励做得好的学生。事实证明,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但动手能力强,化学实验做得很好,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这样,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倍增。
现代教学认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注重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的姿态接收教学信息,这样,教和学都能得到和谐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
一、激活教材是前提,引导学生走进多彩的化学世界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实验科学,科学家为之奋斗的故事不胜枚举。根据教材实际巧妙设计实验质疑、实验应用质疑、科普故事质疑等提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善于抓住教学中的每一个亮点,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究、感悟,使学生在心中引起共鸣,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使学生的兴趣得到诱导和培养。
要达到对教材的灵活应用,教师应:一要对教材进行选择,使之具有典型性。二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三要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展,举一反三。
二、激活学生是核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施教之法,重在启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指导,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导”的关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一个积极、创造的状态,而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巧用实验,激发兴趣
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变化现象,可以引起学生对化学直接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观察实验,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使化学变化重现出来,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兴趣,进而对化学实验现象产生原因的探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稳定性兴趣和概括性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利用实验设计的开放性,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能确立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观念。我们应倡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学会学习,学会应用。
2.以新颖的教法刺激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化学课教学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程序和模式。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形式多样化的教学,使课堂情境不断推陈出新,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创新带来的学习乐趣。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必须因时间、内容和学生、教师的实际而异,不能生搬硬套。
3.语言生动、形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化学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还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幽默的语言,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刺激学生大脑保持兴奋的状态,调动其积极思考、能动求知的自觉行为,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增长才干。
4.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展现创新能力
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利用身边的物品完成某一个化学小实验;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结合课本,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或结合校情、乡情,让学生考察周围环境在近几年来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指导学生通过上网、看电视、查资料等方法查找与生产、生活相关信息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学习力。
三、激活教师是关键,促进师生双赢局面
1.师生关系融洽
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便会以积极的情感回报,当这种情感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