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医疗设备可行性报告

医疗设备可行性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7 15:18: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医疗设备可行性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医疗设备可行性报告

篇1

引 言

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合理取得医疗设备和管理医疗设备能使医院在未来保持良好的经营状态和营运能力,盘活医疗设备,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充分实现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现代综合性医院的业务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的医疗设备,这就使得医疗设备不仅是医院硬件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为此各医院在医疗设备的投资上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购置、用好和管好这些设备,以最大限度来发挥其作用,降低医疗运行成本,改变过去医疗设备在购买和使用中存在的决策不科学,重购买轻管理的现象。为了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设备在购置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科学地引导和决策医院医疗设备的购置。现结合个人的工作实际,对医疗设备购买和使用管理作浅显的探讨。

1、医院设备购置工作的具体做法及存在问题

在医疗设备的管理中,采购工作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以本院为例,我们要求各科室按年度向主管科室提出设备购置计划,并书面写出申请或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后经各职能科室审核后决定是否立项,然后对医疗设备实行公开招标制。招标会要求邀请三家以上的厂家、供应商参加,医院通知审计、纪委、财务及使用科室等。

人员出席。通过招标采购,实行公开招标,打破了传统的采购方式,使医院可根据市场行情,真正做到“货比三家”、“价比三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医院获得了价格上的最大优惠,既节约了资金,杜塞了漏洞,树立了社会正气,也维护了医院的形象和声誉。但是,尽管本院对医疗设备购置可行性论证措施已实施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设备的购置没有从实质上与科室的经济责任挂钩,使得购置医疗设备的冲动远远超出经营效益的理念,造成了少部分设备只有投入而产出低下或零产出,从而增加了医院资金的投入风险。

设备的购买应遵循的原则,笔者认为应统筹安排,精打细算,有效利用资金,避免积压浪费,不仅考虑目前的需求,同时要考虑发展的趋势。根据这个原则,为了加强仪器设备的宏观管理,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以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本院制定了有关采购方面的规章制度,同时还成立了仪器设备管理委员会。仪器设备管理委员会由主管院长领导,设备科和业务科室负责人、专家(包括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必要时聘请院外专家)以及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组成,并制定有关工作制度。对医院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决策、技术问题进行评价、咨询和质询;同时建立了设备申购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设备采购工作。要求各科室在增添、更新大型设备时必须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学科发展规划,制定本科室或学科建设中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的年度申购计划,并参照更新/新购仪器设备申请论证表的要求,提出可行性报告或专题论证报告,包括市场潜在的设备使用量、预计使用年限,设备投资回收期限等,财务科将设备折旧纳入科室成本核算。目的之一就是防止盲目跟风更新设备,克服科室争设备现象。

当然,由于缺乏经验,缺乏相应的法规和标准,现有的设备招标采购管理还存在许多不尽完善、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没有规范的招标管理体制,容易影响评标的公正性;(2)没有规范的招标专家选择方案,部分参与评标的人员根本就不了解投标厂家的设备性能和售后服务,影响招标评标的科学性与公正性;(3)没有统一的评标打分标准,容易掺杂较多的个人倾向,随意性较大,容易受人为影响[1]。

2、 目前医院设备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1 日常管理环节薄弱,缺乏控制体系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医院由于对设备的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工作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即使有制度也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同时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参差不齐,管理侧重点与财务管理要求有所不同而导致下列问题常常发生:(1)全院各科室缺乏对设备从申请、采购、入库、出库、验收、入账、淘汰报废等制度的了解及办理相关手续和程序必要性和重要性的重视;(2)财务科和设备科入账存在时间差造成设备科已入账而财务未入账,从而导致账帐不符;(3)产权意识淡薄,资产处置不规范,随意性大。使用科室对要淘汰、待报废的设备,往库房一堆,不及时办理报批核销手续,造成设备账面价值虚增;(4)存在账外资产现象,资产流失得不到严格控制,赠送给科室的设备、出国人员带回设备或科室用结余资金购置的设备不能及时入账;(5)对合并、撤销科室的仪器设备未能及时清理,造成设备归属不清,账物间分离不清楚,加之科室领导对设备交接不够重视,从而造成科室账实不符;(6)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对设备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则出现的问题就更多。有的科室因管理不善造成设备被盗、丢失、公物私用等,未及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造成有账无物。

2.2 设备长期闲置,利用率低

有的设备自领回就一直未用成为摆设,无人员操作,或因科室申购决策失误等购置的设备;出故障不及时送修的设备;缺乏经济效益的设备;需淘汰、报废、超期服役设备,不及时办理有关手续等等。医院疏忽了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使其闲置浪费,利用率低下,给医院造成巨额损失。

2.3 各职能部门缺乏必要的协调和沟通

各职能部门缺乏必要的协调和沟通主要表现在:(1)有的设备缺乏专人负责管理;(2)科室领导更换后缺乏交接手续,造成管理脱节;(3)有的科室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因资产增加而相应增加的折旧费的摊销,盲目地将设备进行淘汰和报废;(4)设备部门只管购,使用科室只管用,财务部门只管账,账务与实物相分离,加之各科室又缺乏全面的协调和综合管理,造成各部门都管而又都没管,也管不了的尴尬局面。

2.4 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在设备的购买、验收入库、领用、报废管理上制度不健全,存在许多漏洞和问题,加之缺乏监管机制,造成资产管理工作混乱,对设备使用也缺乏动态管理[2]。

3、 管理对策

3.1 加大宣传和业务培训,转变观念,强化经营意识

(1)使人人树立增强资产管理的观念,对各个科室的资产管理员应定期不定期进行培训。(2)在满足各科室开展正常业务的前提下,有计划地购置和更新设备以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同时要确保重点学科投入,对科技含量高,能推动科研工作发展的医疗设备应优先购置。(3)对基础医疗设备如监护设备、呼吸机、各类输液泵等设备,提倡科室之间的调配使用,力求做到资源共享,利益共存。(4)对某些效益不容乐观的、昂贵的大型医疗设备的投入可尝试合作经营方式,即双方签订相关协议,由供应商提供设备,医院使用,双方共同管理,实现双赢的局面。

3.2 设备购置决策科学化,做好设备购置前的论证工作

(1)在设备购置前,要对申购的设备进行全面的论证,以避免因盲目决策而浪费资金。(2)实行全成本核算,进行医疗使用效益分析。通过全成本核算,增强医疗设备管理意识,降低医疗的使用成本,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3)建立医疗设备使用效率问责制度。对于拟购进的医疗设备要进行充分的论证,确认其必要性、可靠性和合理性,要考虑到其经费、人员、技术条件、环境条件等是否具备,在广泛收集信息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选优、经济选优、维护选优的原则实行招标购买。对于只热衷医疗设备购置,不主动开展工作或设备使用率严重低下,无法收回投入,失信于可行性论证报告的承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向科室负责人实行问责制[3]。

3.3 加强制度管理,规范工作程序

一项工作能否做好,制度是关键。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就不可能管好医疗设备。多年来,本院在改革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设备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仪器设备招标和集体采购管理办法”、“关于技术物资采购管理的暂行规定”、“计量工作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库房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另外,对原来管理程序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改进和完善,草拟了“仪器设备采购程序”、“办理固定资产入库程序”、“仪器设备报废程序”“仪器设备调拨手续”等,统一规范了审批单、维修记录、报废单、调拨单等,使管理工作日趋科学、合理、有序,从而为仪器设备效益的发挥创造了条件。

3.4 推行分级管理制度

即医院设备管理工作由主管院长、设备科和使用科室三级负责。设备科作为设备的直接管理部门,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管理全院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维修和报废,并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和维修技术人员,由维修技术人员负责设备的验收、日常维护和报废设备的技术鉴定等;财务科派会计负责设备二级账务管理,建立设备总账和明细账,负责与财务科和使用科室对账;而使用科室作为设备二级管理单位,在科主任的分管下,设专人即资产管理员参与对本科室仪器设备,从申购、审批、购置、验收、建账、建卡、使用维修、调拨、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建立该科室的仪器设备二级管理分户明细账,定期与设备科设备台账进行核对,做到账账相辅、账实相符。

3.5 进行清产核资,理顺设备账务管理

这项工作应由医院主管院长牵头,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管理台账组织人员对全院各科室的实物彻底进行清查核对,对历史遗留问题应一次性作文字性质的了结,并办理好相关的下账手续,同时协助各科室建立好科室资产账、卡,使其与设备管理台账相符。从而保证了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科室之间账账相符,另外,对报废下账的设备应实行报废登记,由设备科统一回收仓库记账管理。

3.6 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考核设备的使用情况

我们不仅要管好医疗设备,更重要的是要用好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效益,实现其增值。在实践工作中,设备科应定期组织人员对设备使用、保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检查考核,同时应学会综合利用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利润率、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率三大指标,综合设备完好率、利用率等,从大到医院,小到科室范围内进行科学考核,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奖惩制度,对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奖励,对未完成指标的科室进行处罚,造成资产流失的,必须追究个人责任,奖惩分明,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结 语

几年来,本院在加强仪器设备科学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效地改革与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来说还有一定差距。随着医院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在加强仪器设备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等管理方面还会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正熠 王 哲 崔玉海 试论医疗设备购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管理杂志 2001,8(1):63-64.

[2] 崔介何 企业物流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篇2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不仅是医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更多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错误思想严重。医院领导及财务管理人员并未认识到固定资产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医院现金及存款等流动资产的管理与使用,却忽视了对实物等固定资产的管理。在错误的管理观念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缺乏高效的运行机制,其财务部门及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各自为政,职责不明。导致对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资产移交、账务核算等工作落实不到位,致使信息数据失真、账实不符的现象产生,致使固定资产流失严重。还导致使用部门忽略对设备的维护及保养工作,经常使设备带病工作,使得医疗风险增加。

2.固定资产购置缺乏制约机制。

在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医院希望通过显示其医疗设备优势提高竞争力,因而竞相购买高端设备。然而,在固定资产的采购中,医院缺乏合理的制约机制,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未进行科学论证和效益的可行性分析,采购过程中也未严格编制采购预算,导致出现随意购置、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的现象,结果导致区域内的医疗设备过多,很多设备不得不闲置下来,大大降低了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有的医院在购置大型仪器前,对其设备操作使用的性能不了解,甚至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还未达到规范使用设备的要求,医院就购置仪器,导致利用率不高,长时间的置放,使得仪器性能弱化失去使用价值,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3.固定资产账务管理不规范、报废处置随意。

由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医院的资产管理体制流于形式,未发挥出体制规范与约束的作用。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与操作方法,医院在固定资产账务管理中缺乏统一的账目审核,导致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与管理部门存在对使用设备的数量及型号方面不相同的问题,有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甚至未入账。有些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账务管理分摊给不同使用部门,没有统一的数量及账目管理,不按规定登记、变更、核对。与此同时,在部分医院的固定资产报废处理问题中,存在较强的随意性。有的医院对于资产的维修情况缺乏了解,对于有些还未达到报废程度的固定资产人为地进行报废处置,造成资源浪费;另外,在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理中,对于其毁损、报废、调拨等缺乏规范办理,尤其在报废审批及备案环节上随意性大,不能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科学合理购置医院的固定资产。

合理购置医院固定资产,能避免出现盲目购置而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还能优化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医院购置固定资产,必须使其满足技术型、功能强及价格优的标准;采购前,医院需要对市场进行调研,并上交可行性报告和审批。对于可行性报告的分析与论证是较关键的工作,在分析其报告时,需要始终把握正确的投资方向,避免大量的设备闲置问题。在固定资产的采购过程中,则应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在资产购入后,要落实验收入库工作,并按照出入库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保管,杜绝漏报、漏记现象。

2.落实固定资产核算工作。

固定资产核算工作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固定资产的核算结果直接反应固定资产价值。因此,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尤其要重视其核算工作,资产管理部门要设置固定资产的明细项目,对资产的数量和金额进行会计核算,同时要对各部门的设备配置情况明确记载,以此对医院固定资产总额核算数据清楚的掌握。医院各部门在领用和调换固定资产时也要及时的记录资产的增减情况,并定期对使用情况进行和核对,保证账实相符。新医院财务制度在固定资产核算工作中增加累计折旧项目,财务管理部门要对医院每月增加的计提折旧进行核算,使会计报表直观真实地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价值。

3.实现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随着医院固定资产品种、数量及规模的增加,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单纯的依靠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代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要求。医院要不断引进和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固定资产信息化、标准化管理,以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为此,医院应该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平台,构建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存储量大和运行速度快的优势实现固定资产购置全程管理,并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为医院财务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除此之外,医院还可以增加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和独立的固定资产理软件,实现网络化的对账,确保账实相符。还可以引进时下较为流行的现金条形码技术,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领用、盘点、清理、维修及报废进行监管,使固定资产管理透明公开、准确快捷。

4.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

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需要工作人员认真遵守和执行,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成绩也需要其管理人员付出努力与责任而达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因此,医院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首先,医院要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与严肃性,培养其爱岗敬业的精神;其次,医院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通过专业交流讲座、外出进修与技能考核等方式,强化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并使其熟练掌握固定资产的管理知识,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充分结合,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通过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使医院每一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得到提高,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一个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篇3

1、中心卫生院对辖区内乡镇卫生院、二院具有不可推卸的监督、管理、指导职责。

2、中心卫生院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切实发挥枢纽作用,确保卫生系统上下协调、政令畅通。

3、中心卫生院必须及时传达卫生局下发文件及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各项工作任务,并按照要求认真抓好督导,确保各项常规工作及临时性工作得到落实。

4、中心卫生院要根据卫生局工作部署,制定辖区卫生发展规划。要及时向卫生局提供辖区内人才、设备的供求信息,以便于优势互补,发挥辖区资源技术优势。

5、中心卫生院要按季度召开乡镇卫生院、二院主要负责人会议,研究分析问题,安排部署各项工作。并按季度将辖区内所有医疗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以书面形式上报卫生局。

6、中心卫生院要加强对辖区经营管理上的监督,避免由于工作失误造成经济下滑,要帮助指导辖区内后进单位尽快扭转局面。

7、中心卫生院对辖区内卫生安全具有监督管理的职责,强化对安全“四防”、医疗隐患、矛盾纠纷的排查,避免出现重大事故。

8、中心卫生院有无偿承担辖区医疗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进修的职责,在医疗技术上应对辖区内所有医疗单位提供无偿援助。

二、中心卫生院监督、管理、指导内容要求

1、切实加强对辖区的监督、管理、指导,维护辖区的团结、稳定以及正常的工作秩序。

2、组建辖区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定期组织对辖区内各医疗单位进行检查指导,对于存在的问题,要拿出书面限期整改意见,对于存在的重大医疗安全和矛盾纠纷隐患,要及时上报。

3、认真执行财务预警制度,对辖区医疗单位的收支情况要定期向卫生局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中心汇报。对往来账款要及时清理,特别是向银行(或单位、个人)借款5000元以上的,要组织职工进行讨论,并写出可行性报告,待卫生局调查核实批准后予以借贷,否则按财经违纪处理。一经发现财经问题,特别是因各方面原因出现收入下滑、效益下降等问题,要及时上报。

4、设立专职医教科,按照卫生局要求,定期组织辖区开展“双考双评”,并负责辖区内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及技能比武等活动。

5、建立设备购置及基本建设项目逐级审批制度,除基本医疗设备外,辖区内购进5000元以上的设备及10000元以上的基建投资必须及时向卫生局计财审计股写出可行性报告,待批准后实施。

三、中心卫生院权利

1、中心卫生院有权对辖区内各医疗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及业务指导。

2、在紧急情况下(包括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安全事故及急诊急救、会诊等),中心卫生院有权对辖区内的人员、设备、药品等进行统一调度。

3、中心卫生院有权提请卫生局对辖区内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整。卫生局在对乡镇卫生院(二院)人员调动及院领导任免时,将充分征求所在辖区中心卫生院意见。

4、对缺乏责任心、事业心及管理水平差的乡镇卫生院(二院)主要负责人,中心卫生院有权提请卫生局对其进行撤换,由卫生局党委班子会研究决定。

四、强化责任,严格奖惩

1、中心卫生院院长要认真帮助辖区各医疗单位查找问题、解决问题,要真真正正地帮,实实在在地助。对于工作走形式、走过场、欺上瞒下的中心卫生院长,卫生局将对其进行调整。

2、中心卫生院院长不能利用权力干涉辖区医疗单位的正常业务开展;不能利用权力进行勒索,谋取私利。上述现象,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3、年度内,辖区卫生经济较上一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并且后进乡镇卫生院、二院卫生工作有了转机,卫生局将按照经济增长幅度给予中心卫生院主要负责人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篇4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长期以来,医院的财务管理均处于计划经济状态下,在对医院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时,通常只注重就诊率以及门诊质量,对于医院的经济效果基本忽略。这一情况的出现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缺乏相应的措施与手段,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出现重钱轻物、重供轻管、责任不清、经费管理漏洞较多以及财务秩序紊乱等情况,导致医院物资、经费出现严重浪费的情况。

(二)医院管理层的财务意识薄弱

现实中,部分医院管理曾面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欠缺必要的重视,从而导致医院管理过程中,仅仅注重对于医疗业务的管理,而忽略了医院的价值管理,由此也导致了众多不必要资源的无辜浪费,从而也直接加大了医院运营的成本。

(三)财产物质控制薄弱,资金利用率较低

现实中,医院运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消耗物资以及药品、医学材料,占据着医院大量的周转资金,在现实运作中常产生不同层次的差价问题。并且长期以往,人们对于医院长给予福利事业单位的认识,所谓的价值规律在医院中难以切实发挥作用,所以医院管理者实施管理过程中,也并未针对医院价值进行核算、管理,这就造成了材料以及药品的大量浪费,最终增加了医院的资金浪费。

(四)医院内部控制薄弱,缺乏内部审计制度

现实中多数医院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存在欠缺,涉及经济业务的众多事项具有着较强的随意性,缺少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此外,部分医院虽设有审计部门,且配备了1―2个审计人员,但其不具备独立性,且医院管理层也未赋予其相应的权利,导致审计部门形同虚设,不能充分发挥其审计监督的职能。

(五)未进行资产投资前的财务决策

目前,绝大部分医院的医疗设备以及药品采购是由使用部门或领导直接提出的,只要获得领导的批准就可以采购,而相关的投资可行性报告也是由使用部门完成的,财务部门基本上没有参与。这一情况的出现就使得相关的投资可行性报告缺乏专业性,其可信度较低,医院的投资也就因此而变得盲目,造成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此外,医院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相对较差,医院也未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从而导致医院的财务管理困难较大。

二、解决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此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医院管理层在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时,一定要改变对于财务部门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医院管理以及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构建与之相对应的财务管理秩序,强化医院资金及物质的管理力度,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浪费情况。

(二)提高医院管理层的财务管理意识

基于当前管理层对财务管理认识的重要性,会直接对医院财务管理效果产生影响,所以现实中医院管理人员应当积极树立起明确的财务管理意识,明白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所产生的医院持续发展意义,从而在现实工作开展中积极架构财务管理机制,由以往单纯注重医疗业务管理的视角转移到综合业务管理层面,通过强化重视,有效控制医院资金物质浪费问题,适当节约医院的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应。

(三)强化医疗物资的管理力度,提高医疗资金的利用率

篇5

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非常全面的发展,在市场的推动力之下,医院也逐渐出现在了市场的竞争行列当中。在此种情况下,在提升医院整体水平的同时,也对医院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当中,医院的固定资产属于一项相当重要的因素,是医院开展医疗、教学以及科研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近些年,我国的医院改革在不断的前进,在公立医院的运营当中,固定资产的比例也是相当大的,因此就需要对固定资产做好科学的管理,从而有效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一、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

公立医院,即为政府部门出资举办并且将社会和经济效益纳入到政府的财政预算管理当中,也可以称之为国营医院。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固定资产权属:公立医院由于本身具有的性质,在资产方面的所有权是属于国家的,但是在资产方面的管理却是属于政府单位的,在对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时候就需要按照国家政府部门颁布的管理条例来管理。

固定资产分类:在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当中,是由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以及其他固定资产四个部分的类别来组成的,但是每一个类别当中包含的设备却是多样的。

重点管理类别:在对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对固定资产的金额构成成分进行掌握,其中建筑物和专业设备所占的比重是相对较大的,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类别方面的管理,如果专业设备在固定资产的比重当中达到了84%,就是重点管理类别,如果一般的设备比重占15.5%,就是B类管理对象。

二、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在逐渐的转性过程当中,在经济体制当中,医疗体系在其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因此医疗改革在国民的生产生活具有相当的影响。医院,是一个治病救人场所的同时,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种情况下,加强我国公立医院固定管理的水平,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的医疗水平,使得公立医院在市场竞争当中取得一席之地。与此同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当中,相关的管理医院对其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可以有效的对固定资产实现合理的配置,从而降低医院本身的营运成本,最终达到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在进行投资的时候缺乏市场论证和可行性分析

在我国的很大一部分的大型公立医院当中,经常会出现对固定资产突然性的投资加大。公立医院对其进行设备方面的引进,新型诊疗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规模方面的不断扩大,都是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经济和医院的不断发展进步;但是在对大型的医疗设备进行购置的时候,对于市场方面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是缺乏理论支持的,也就是说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投资的时候,没有对相对应的前景和投入产出实行有效的绩效评估,因此很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低或者闲置的情况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

2.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权责不清,管理的责任不明

在我国的公立医院当中,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的权利和责任在很大一部分医院当中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于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分属的部门全责也处于混乱的状态当中,从而形成了对固定资产的多头管理的现象。比如在医院的设备当中,需要对专业的设备进行重点管理,对于桌椅板凳或者其他价值相对较低的设备应该归属于后勤部门来进行管理,对于使用价值不高的医疗设备的管理方面,有很大程度的混乱管理现象,比如医用病床、计算机以及打印机等设备,因此一旦出现管理方面的事故,就会很容易出现权责不清的现象。

3.处置报废固定资产的手续执行不到位

在公立医院当中,难免会出现固定资产报废的现象。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的处置方式,应该按照国有的资产处置方式来进行相关处理,如果资产出现转让、出售、置换以及报损等活动都应该按照国家的规定来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执行审批流程。在对报废的固定资产的审批处理过程当中,很大一部分医院会出现不经过主管部门和相关领导的签字审批同意,就进行私自处理的现象,在审批处理流程上出现了不规范的行为。

四、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1.加强固定资产购置的可行性论证和经营效益分析

在公立医院进行固定资产购置的时候,尤其是购置大型的医疗设备的时候,需要对市场进行可行性的分析评估,从而对固定资产的可行性论证以及成本效益进行可续性分析,并且结合医院方面的实际情况,比如经营特色、业务水平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等。在进行可行性评估的时候,避免出现盲目扩张的现象。根据可行性报告来对固定资产进行购置,从根本上减少了由于盲目扩张而出现的固定资产的资源浪费现象出现,有效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

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要切实加强对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起以“三账一卡”为基础,统一领导、归口管理、责任到人的固定资产管理原则,建立固定资产的三级维护制度,对医院的固定资产实行权责分明的有效管理,对于医院的各级各部门当中的管理职能进行充分的明确。与此同时,在医院方面,成立“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财务科―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四级管理体系,每级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参与到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的处理当中来,其中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采购以及报废等处理过程,对固定资产的采购计划进行严格的审批,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审核流程进行相关验收明确。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当中,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相关部门还要负责对资产的采购、验收以及维修等一系列工作,从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可行性的有效分析审核。与此同时,制定出各级各部门需要管理的相关设备资产,以此来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从而进行综合评价,比如总务部负责房屋、建筑物的建设和维修工作,对办公司家具进行购置和调剂等工作,财务部门需要对固定资产的总账进行核对管理,对采购资金进行筹集等。

3.利用信息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

在医院内部,还需要设立专门的人或者机构来进行固定资产的科学化管理。在公立医院当中,资产的种类是相对繁多复杂的,因此就需要对管理手续在很大程度进行简化,也就是对固定资产实行信息化的管理。采用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和条码化管理,在管理过程当中,将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登记,进行编码,并且对固定资产的详细信息进行全面的记录,比如名称、类别、使用部门、使用人以及存放地点等,有效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可以科学合理的自动计提资产折旧,实时对每一部门的资产进行成本分析,了解医院资产的状况,如新旧程度等,规范和优化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手续和流程。采用条码化管理,可以方便固定资产的盘存,数据的采集,大大节约人力、物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公立医院当中,固定资产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对医院整体的运营水平和经济效益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应该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保持高度的重视,对资产管理的管理工作做到科学有效的管理和规划,从制度以及人员等多方面来加强管理,完善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有效提升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田辉,金红春. 浅析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1(09).

[2]刘敬华. 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04).

[3]杨玉芹. 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07).

篇6

医院的固定资产分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图书、其他五类,专业设备反映了医院诊疗服务能力,并且其在医院资产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医用仪器和设备的检测功能不断的提高,购置成本也越来越高,开展医院专用设备的使用效益审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确定审计评价思路

首先确定审计目标把握好审计重点,医院经营管理的目标是以较少的耗费,取得较大的医疗服务效果。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医院的积累扩大医院的生产。

因此设备效益审计的目标不仅要分析设备的投入产出间的经济利用关系,还要促进制度改革对经济效益的内在长期推动作用。设备效益审计应该以产生经济效益的资金运动和经济管理活动为审计主线,以资源利用分析为重点,以适当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核心,以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为总体,以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目标,来实施经济监督、鉴定和评价活动。

二、明确审计评价主要内容及构建原则

医院的专用设备使用效益审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审查设备购置的真实性、合规性,看设备购置是否进行了政府采购或招投标,资产核算是否规范,看设备的使用部门和数量与账面是否一致,科室之间调拨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经过有关人员验收,确保资产的真实完整。

审查固定资产的利用效果,挖掘设备利用的潜力,检查是否有长期搁置不用或使用率显著过低的现象。对不使用的设备,查明原因,提出审计建议,进一步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在考核经济效益方面,一是确定已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主要是确定所实现的业务收入、业务利润、资金利润率等各项经济指标水平;二是审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是将实际数与计划数、目标数相比较,确定完成程度;三是通过与其它单位、同行业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明确方向。

在构建医院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在规划评价体系时,应考虑医院发展规划、支出管理的决策机制等影响效益的因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系统化方案。

(二)可操作原则。评价指标不仅要科学合理,而且要简明扼要、通用可比、易于操作、不存在分歧,所选指标便于横向与纵向的比较研究。

(三)典型性原则。被选项目的经营状况在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审计评价方法

如何评价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资源闲置和浪费,尽可能满足医院发展需要,以资金使用是否节约,物资资源利用是否合理,经济效益质量上是否达到一定标准,数量上是否达到最大化要求为的工作思路,通过比较分析、因素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制定相关的指标来准确评价资产使用的效益及效果。

审查效益发挥情况,将实际与可行性报告对比,与计划指标对比、与同行业对比,看项目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发挥情况,并对资金运用情况进行总体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四、审计评价指标的选择

(一)诊疗人次增长率

该指标主要是评估设备完成检查情况的优劣,如果发现降低或者增幅过高,要审查分析原因,找出改进措施。

诊疗人次增长率=(本期医疗设备诊疗人次-前期医疗设备诊疗人次),前期医疗设备诊疗人次x100%

(二)检查阳性率

检查阳性率考核设备诊断是否恰当。

检查阳性率=检查阳性人数,受检总人数x100%

(三)设备收益增长率

设备收益增长率主要是评估医院医疗设备创收和管理情况。

设备收益增长率=[(本期医疗设备收益-前期医疗设备收益),前期医疗设备收益]×100%。

(四)投入产出率

投入产出率指标反映的是投入资金与其所创造价值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单个资产的投入产出比率,也可是全部资产总的投入产出比率。

投入产出率=某项资产的总收入/所投入的总成本x100%

(五)设备利用率

设备利用率反映的是机器设备的利用情况,可以是单个设备的利用率,也可以是全部设备的利用率。

利用率=实际使用(台)数/实有(台)数x100%

(六)设备完好率

设备完好率考核被检查专用设备管理状况。

设备完好率:(完好+基本完好件数)/设备总件数x100%

(七)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反映设备投资效益情况,回收期越短,投资效益就越好,它与设备投资回收率互为倒数。

设备投资回收期=(年单机收入-年经营费用)/设备投资x100%

(八)设备周转率

设备周转率反应了资产的利用程度。比率越高,说明利用率越高,管理水平越好。

设备周转率也称设备利用率,其公式为:

固定资产周转率=医疗收入/固定资产净值

如果设备周转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偏低,则说明对设备的利用率较低,可能会影响医院的获利能力。

使用设备周转率指标时应注意:

1 这一指标的分母采用固定资产净值,因此指标的比较将受到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的影响,应注意其可比性问题。

2 当固定资产净值率过低(如因资产陈旧或过度计提折旧),这一比率就可能没有太大的意义

(九)设备资产增长率

设备资产增长率衡量资产使用效果。

资产增长率=本年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x100%

其中: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末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

该指标用于衡量资产增长速度,资产增长率越高,表明一定时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越快。

另外还有参考设备收入构成比、专用设备时间(能力)利用率、设备投资效果系数等指标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李波,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方向[J],安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蔡清福,李淑花,浅议高校国有资产管理[J],经济师,2007.(4)

篇7

二、实行公开招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一)明确招标采购是提高物资采购效率、实现质优价廉的方法

首先医院设立由审计、财务、药剂、设备专家、分管领导组成的采购委员会,负责采购药物和设备。尤其是药品、大型以及小型医疗设备应根据医院资金状况、覆盖人群和服务对象,讨论合议后进行招标采购。招标采购是引入市场运行机制,降低采成本,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章办事、规范操作。招标采购必须有三家以上报价后,坚持审批制度,货比三家,才能降低采购成本,有效杜绝舞弊和回扣现象。招标范围有药品、医疗器械,一次性卫生材料,检验试剂、低值易耗品、食堂原材料和办公用品,招标工作深入推进,不断进展。标书的内容、报价、汇总、现场开标、唱标、公开评估结果,要严格操作程序,招标前要先进行粗略的市场调查,拟定底价,严格审定,招标采购成效显著,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透明度,药品零售价下降,能更好地减轻病人的负担,为大众报务。调查论保证医疗资源利用最大化,促进医院资源的优化配置;医院项目投资无论大小都要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既避免投资的盲目性、降低投资风险,防止投资失败,减少投资损失,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对基建工程、医疗设备购置、新技术和新项目开发人才引进等重大投入是必须经有关科室写出可行性报告,要等集体研究讨论后才能实施。当然医院最后决定投资与否还要从医院的整体出发,果该投资方案财务不可行,但投资方案的实施能带动其他相关业务的增长,并使医院整体受益,也可以投资该方案。对病源少、产出低、效率差的仪器设备严格控制购置,有效遏制设备闲置和资源浪费,保证投入有效益,业务有发展,技术有提高。这样就使各科室不再苛求医院高端设备,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促进医院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后勤社会化

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建立优质高效低耗的后勤系统,减轻医院负担,利用物业公司把社会责任交还与社会。医院与物业公司签合同,将清洁、保安、洗衣等后勤部门推向社会。水电、车辆维修费用采用院内定额承包方式。后勤社会化改革有效减少了后勤压力,制约了后勤物资使用中的铺张浪费。

(三)全员参与、全成本管理

1.全成本核算、全员参与,全科室成本核算,全过程成本核算,做到人人有意识,人人参与,牢固树立成本意识,全员自觉行动。

2.将所有开支打入科室成本,包括医疗业务、用房、仪器设备折旧、工资,福利奖金、公务费,卫生材料费等,通过用多少,领多少,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和积压,减少了医院的资金投入,减少了过期变质的浪费。健立健全控制和考核体系,合理安排和保障必要支出,尽量控制和压缩非必要支出。同时要与职务、职称晋升直接挂钩,促进全员成本控制自觉行动。

3.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制定定额成本,实行成本费用包干制,通过全员、全程、全科室、全方位的管理科室成本核算工作,使医院向着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对节约有奖励,超支罚款的措施,最终使医院整体增收节支、提高绩效。

4.完善医院的激励机制,促进全成本管理。推进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制度,完善奖惩制度。医院要促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定岗定编,减员增效,合理控制人力成本,职能科室竞争上岗,减少管理人员,建立严格的临时聘用制度和考核机制,逐级聘用,或实行全员聘用制、压缩或合并职能科室,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率。制定绩效考核机制最大收获在于能全面对不同个体的经济效益进行考核,最终目的是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包括限定各科室支出、分摊、消耗、奖惩有别的管理方法。对各科室费用汇总和收集,明确成本项目和金额,绩效考核就是医院内部的微观经济管理手段。对于超出医院既定目标的科室,还应额外奖励,多劳多得,充分引入激励机制。

篇8

从当前现有状况来看,我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以至于固定资产价值不能够得到有效发挥,进而带来资产的无形流失。在新形势之下,如何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

在当前的医院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当中,需要一个团队整体协作进行,也正是因为如此,内部工作人员才会存在着依赖的心理,总是认为,自身的工作效率与团队工作效率似乎没有直接的关系。由于缺乏责任感,再加上医院有的时候疏忽了关于固定资产核算人员的培训,使得核算人员内心产生惰性,也不愿意为之付诸努力,间接造成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受到了不良的影响。

1.2盲目购置,利用率低

从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一家医院成立时间越长,相对应的固定资产问题就会越复杂,主要表现就是,一方面不能够对于老旧设备进行更新,另一方面却依旧购进大量的设备。这种现象所带来的直接的后果就是医院当中固定资产结构比例失调,存在一种盲目购置的现象,设备的利用率也并不高。此外,医院在对于新型设备进行购置过程当中,很少能够对其进行市场分析,没有考虑到其价格因素,或者是需求与供给方面的因素,因而带来了医院固定资产结构的混乱。其他配套设施与服务也并不能够发挥价值与作用,由此带来了严重的资产浪费现象,极大地降低了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而从医疗设备本身来看,其是需要进行定期维护的,如果前期采购环节都没能做好有条理,那么后期维护方面也会带来比预期更高的费用,给医院资金运转增添了负担。

1.3管理体制不完善

从表面上来看,医院的管理部门分门别类,在资产账目上有明确地记录。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受到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系统化管理受到了限制,医院的规章制度也单纯流于形式。正是因为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医院管理系统,所以不能够明确各个部门的财务审核,以至于医院的固定资产使用在登记账目管理方面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甚至在有的时候还存在着设备购置无账可查的情况,严重阻碍了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2.1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

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必然离不开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支持,而良好的固定资产成绩也离不开管理人员的努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提升上来。所以,对于医院来说,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强化固定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使得内部管理人员的能力与水平都能够得以提升。具体来说,应当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感,通过职业素养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培养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其次,医院应当重视业务技能方面的培训,必要的时候可以开展专业性的学术讲座,或者是外出进修、技能考核的方式,达到强化管理人员业务技能的目的。这样一来,能够引导工作人员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紧密结合,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2.2科学合理购置医院的固定资产

对于固定资产进行合理购置,能够有效避免资源浪费现象,其还能够有效优化医院对于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将管理效率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层面上来。医院在对于固定资产进行购置的过程当中,需要满足技术型、功能强和价格优等方面的标准。在采购之前,医院需要派出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市场进行调研,然后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市场调研情况上交可行性报告以及审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可行性报告的分析与论证是一项较为关键的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应当把握正确的投资方向,避免出现设备闲置与浪费的现象。在采购过程当中,需要秉承着公开透明的原则;设备采购之后,应当进行验收入库的工作,按照入库相关规章制度,对于固定资产进行分类保管。

2.3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和其他行业相比较,医院固定资产规模较大,种类繁多,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医院有必要针对当前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变,从而有效优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将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提升到一定程度上来。对于医院管理部门来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执行监督机制,强调医院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既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监督的关系。此外,医院当中的各个部门应当明确划分责任与权利之间的关系,明确自身的工作范畴,从而使得固定资产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保证整个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健全。

3结语

总的来说,在医院现阶段的管理工作当中,深化固定资产管理是关键所在,其对于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要转变管理理念,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从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邹广文.浅析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4(33):225.

篇9

(二)固定资产购置存在盲目性。部分科室紧追潮流添置新设备,不调查研究,不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设备盲目购入后,由于病人少,无法开展工作,导致设备闲置;有的设备即使使用了,由于没有加强维修保养,坏了就买新的,即使可以局部维修再使用,也不维修,根本不考虑资产的使用效益,“不计成本”的投入加大了医院医疗成本开支,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导致医院固定资产利用率低。

(三)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不规范,资产流失严重。各科室负责人调动、离职时,没有执行严格的移交手续(又加上由于原使用科室没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台账,移交没有确实的依据),对于科室公共财物的转移使用缺乏专人监督和管理制度,往往“物随人走”,资产流失;医院在应对突发疫情时,增设临时应急科室,待疫情缓解后,调配的科主任、护士长都回到原科室,资产管理科室在接收应急科室资产时没有与原应急科室管理人员办理资产移交,可能导致资产流失。

(四)固定资产重采购轻管理,利用率低下。近年来,医院为了发展的需要,购置了大量的医疗设备,改变了设备陈旧的状况,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设备采购中,医院管理层重视资产的采购,轻视管理,只要是临床提出的,在不充分考虑利用的基础上购买,没有对整体医院资产进行全盘管理,申请购买设备是否属重复购买,能否各科室之间调剂使用,没有进行完整的分析研究,导致购置资产占用大量资金,设备利用率低下,同时资产损耗不能从收入中补偿,形成恶性循环……。

(五)会计核算方法不完善,报表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失真。医院会计报表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为固定资产初始建造或购置价值,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固定资产的磨损在加大,资产的实际价值在减少,由于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资产的损耗无法从收入中得到补偿。旧会计制度下,医院是按照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由于结余少,往往无法按照规定比例提足),提取修购基金计入净资产反映,不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所以医院固定资产直到资产完全报废前,会计报表中资产价值一直保持不变,无法准确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导致会计报表固定资产反映失真,医院管理层和主管局无法对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以适应新形势下固定资产管理要求,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高效:

(一)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加强对固定资产购入的控制。医院应成立专门的资产领导管理小组和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从论证、决策、构建、安装、交付使用、清理的全过程进行管理,财务科负责固定资产总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一级明细账,资产使用部门建立二级明细账,资产管理小组负责固定资产购进的审批,资产管理部门掌管全院的资产分布和使用情况,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全院所有固定资产购置及入账均需先通过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购置论证制度,特别是对大型医疗设备的购进,应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组织相关人员对本地医疗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写出可行性报告,报资产管理部门审核,资产管理部门报请资产领导小组审批,资产管理小组组织相关专家人员对报告进行评价,充分考虑设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防止盲目购置;进行公开招标,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实行公开集中招标制度,任何部门不能私自购买,采购部门要和使用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一起严把质量关、价格关,保证固定资产采购过程开支的公开透明。

(二)转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医院属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年财政拨款只占人员经费开支的4%,医院大部分开支属自挣自吃,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是临床医技开展诊疗服务的物质基础,医院管理层要转变过去“重采购、轻管理”、“重货币资金、轻实物资产”的错误观点,管好用好实物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能够节约资金、减少设备购置支出,同样会给医院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回报,因此医院管理层要转变观念,把固定资产管理和临床诊疗服务看得同等重要。

1、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流程中不相容岗位的设置,即同一部门和岗位不得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岗位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审批与执行;固定资产购进、验收与付款;资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

2、建立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制度。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设备技术档案、维修报告制度,设立专门技术人员负责资产的日常维修和维护工作。对于固定资产的大修和技术升级,要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按程序申报给管理部门,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论证和经济效益分析后,报请资产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进行;固定资产处置应由资产管理部门会同专业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共同审核鉴定后,提出处置申请报告,报告医院管理层审批,同时报同级财政部门和主管局批准后才能办理处置手续,对于大型设备要进行招标处置;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大型设备的全过程监管制度,定期进行收支效益评价,并把评价报告汇报给医院管理层,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以提高设备的营运收益。

3、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固定资产清查是资产管理的常规工作(过去医院虽有制度,由于是多头管理,责任不清,没有认真确实的执行盘点制度),医院应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由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部门、审计部门共同参与进行清查工作(资产盘点以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为主,审计和财务部门参与监盘),对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原因,报请医院管理层或主管单位批准及时做账务处理,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确保会计报表反映的真实性、完整性。

篇10

【关键词】

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医院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现行的医院会计核算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医院核算体制的发展,出现了局限性,特别是在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方面。作为医院工作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成为衡量医院经济规模及实力、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新时期医院会计核算对我国医疗行业的影响,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并努力学习,加强对新制度进行有效领悟,准确认识财务状况,完善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制度,明确固定资产核算模式,使其可以更加客观、更加真实的反映新时期医院财务状况及经济能力。

1 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概述

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需要兼顾医院自身的经营特点,将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损耗部分转移到医院日常经营成本中去,这种将固定资产的自身价值转移到医院服务的过程,即形成固定资产折旧。在医院建立累计折旧科目及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对相关内容进行核算。

2 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优势

医院固定资产是我国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我国医院固定资产的投入不断增加,它已经成为我国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研究的重要内容,具有一定的核算优势,如:提高了我国医院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提高了固定资产核算准确度及残值计算,并对无偿捐赠业务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2.1 累计折旧的增设提高了新时期医院会计算标准

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借鉴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将资产损耗价值反映到新时期医院日常经营过程中去,解决了原有会计核算方式的缺陷,准确的反映了医院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完善了固定资产的监督与管理。

首先,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重新分类,确定其折旧范围、固定资产的提取时间、并确定合理的折旧方法,如:医院机械设备CT,由于其价值高,技术更新速度快,可以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法进行会计核算。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核算方法一经选择,该计提折旧的方法不得随意变更,并且在财务报表中及时予以说明、披露,根据我国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相关核算方法,努力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及时、准确的反映我国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并作为分析的重要依据。

2.2 增加减值准备及残值的会计处理

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并未对其减值、残值进行规定,当科技技术不断进步,各种电子设备价值不断快速下降,此时新时期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并且出现加速贬值的情况,甚至可能接近报废,而医院固定资产的报废审批过程非常复杂,医院的管理者通过申报,就可以很容易的重新购置固定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做相应的计录,同时,固定资产的数量不断快速增加,使医院固定资产账面数量、价值与实际的数量、自身的价值不相符。当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严重不符时,就需要对期末的资产价值进行估算、对可能发生的减值予以计提减值准备,使其核算过程出现弊端,因此,医院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当各种原因出现,使固定资产的回收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这部分差额直接计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中去,并同时合理确定预计固定资产净残值。

3 新时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

3.1 在医院建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科学购置固定资产

针对当下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必须在医院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管理部门,避免权责不清给医院会计核算带来的复杂情况,规范医院固定资产的购置程序,并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充分调研固定资产购置可行性及必要性,一般程序是:由使用部门向采购部门提出采购申请,经过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可行性报告及相应的解决方案,由医院领导申批后即可以进行固定资产采购。医院固定资产的采购过程必须确保公开性、公正性及规范性,因此,需要在医院建立管理部门及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专门负责企业医院固定资产的采购、售后及最终报费工作,避免了医院内部多头管理而产生权责不清的现象,坚决杜绝假公济私、暗箱操作的情况,保证新时期固定资产资金流向安全,固定资产的购置价格合理。

3.2 完善并健全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流程,推进信息化快速发展

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建立符合医院自身经营发展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流程,防范医院经营风险的发生,结合新时期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控制医院固定资产的运营全过程、完整反映其自身的经济价值,使用年限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将固定资产细分到每个科室,明确各分配科室的资料信息管理责任,指定专人对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及相关信息进行管理,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将固定资产进行重新分类,如:固定资产的规格、型号、机械设备的数量等进行重新整理,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的档案管理机制,定期对固定资产的入库情况、出库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并定期进行核对,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在医院各部门建立网络数据连接,通过内部固定资产的资源共享,来解决由于当前我国医院固定资产过于分散的瓶颈现象,积极提高我国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操作水平,确保我国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良性发展。

4 总结

当前我国医疗管理水平、会计核算水平都在不断的提高,因此,人们对于医院可以提供的优质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结合新时期医院自身的经营特点,在医院内部建立各项工作联系,充分认识新、旧制度下的核算差异,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正确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立足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做好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核算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加强医院预算管理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医院财务行为、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的需要,也是卫生主管部门对医院实施科学化监管的需要。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预算应经医院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后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对医院预算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稳妥性等进行认真审核,汇总并综合平衡。该制度明确了主管部门在医院预算编制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对如何审核医院预算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因此,卫生主管部门对医院预算不应只作简单的任务分解和需求汇总,而应认真审核、全面考量、综合平衡。本文对主管部门如何做好医院预算审核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抛砖引玉,以促进卫生系统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完善制度管理

卫生主管部门应加速推进预算管理基础工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对医院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等环节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与实施细则,既方便各医院按照执行又便于主管部门考核,加快医院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进程。

二、建立卫生主管部门预算审核机构

对医院的预算审核不应只由卫生主管部门的财务人员参与,而应由卫生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组织财务、医政、设备、信息等相关处室负责人和专业人员并聘请财政、规划等部门相关专家构成预算审核机构,以确保预算审核的严肃性、公证性与权威性。

三、卫生主管部门审核时的具体要点

1.审核医院预算的合法性

(1)卫生主管部门应以《预算法》、《医院财务制度》、《医疗机构内控规定》等法律法规为基准对医院预算进行审核,以确保其充分体现国家方针、政策。

(2)审核医院的发展是否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整体要求,区域卫生规划是一定时期内政府对本地区卫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主管部门对医院预算进行审核的重要依据。

(3)在对甲、乙类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预算进行审核时应着重审核其购置是否符合《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要求,是否已取得卫生部、省厅核发的配置许可证。

2.审核医院预算的真实性

(1)审核医院人员、床位的编制数和实有数、各项资产数据是否真实,使用状态是否相符。所预测的门诊人次、住院人次等是否有可靠的依据。各项医疗收支与医院工作量是否吻合、是否做到精细分析、合理测算,是否与本地区近年来疾病走势和病种统计资料相协调;财政补助收入、科教收入预算是否符合实际,要充分考量医院的能力和财政补助的可能。

(2)以成本控制为核心加强医院预算管理。医院成本核算能为医院编制预算提供详细的资料,同时反映了医院工作的数量与质量,也是主管部门审核医院支出预算、确定医疗服务合理补偿标准的重要依据。卫生主管部门可通过对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制定出同等条件下的标准成本,以审核医疗支出预算的合理性,促进医院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3.审核医院预算的完整性

医院预算不因只是简单的院级收支预算,而应包括详细的收入预算、支出预算、项目预算、设备采购预算等。主管部门应审核医院是否将租金收入、食堂收支等非财政性资金的收支按预算管理的要求纳入预算;项目支出预算内容是否完整、连续,是否经过认证,有无有明确的方案、科学的调研报告和实施的可行性报告。

4.审核医院预算的科学性

(1)关注编制方法的科学性。目前医院基本采用以去年的基数加本年增减来确定年度预算的“基数法”,卫生主管部门应鼓励和组织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预算项目采取固定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不同预算编制方法,科学地编制。

(2)推进医院预算编制与审核的信息化。医院预算的编制与审核不仅要求有财务数据,而且需要大量的医疗业务数据、成本核算数据,因此卫生主管部门应统一组织本地区医院预算软件的开发与设计,建立完整、规范的预算编审系统,统一预算编制与考核指标,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和统一,实现信息化编报与审核,提高预算编审的质量和效率。

5.审核医院预算的稳妥性

(1)注重审核医院收入预算的稳妥性。卫生主管部门应审核医院预算是否符合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不得编制赤字预算的原则,审核医院是否有盲目高估化验、检查收入的行为。

(2)注重医院的财务风险。当前不少医院盲目举债扩大建设规模、竞相购买高新设备、违规对外投资,因此主管部门应通过对医院预算的审核,加强事前控制,禁止公立医院利用集资和擅自贷款等手段借入债务;严格控制医院对外投资的范围,加强对对外投资项目的效益评价与可行性分析。

6.审核医院预算的社会公益性

医院的财务预算编制往往只注重经济和服务指标,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主管部门对医院预算进行审核必须考虑其社会公益性,通过对平均门诊人次诊疗费用、平均出院人次诊疗费用等指标进行预算审核,促使医院合理收费,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从而使医院的经营活动不脱离社会公益性,加强其社会责任感。

四、做好医院预算的综合平衡

卫生主管部门应在合理地配置和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增强基层服务能力,促进城乡卫生服务优质均衡发展的角度上做好区域内各医院预算的综合平衡,避免医院间的恶性竞争与重复建设,当各医院预算有冲突时,应重点保证边远薄弱专区及基层医院的发展,以促进公共卫生资源的均等化。

五、卫生主管部门要完善对医院预算考评机制

将医院预算执行情况纳入卫生主管部门对医院的考核体系,是促进医院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手段。主管部门应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对医院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及所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并将结果作为对医院管理决策层进行综合考核、实行奖惩的重要依据。从而加强对医院的科学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和成本核算,优化医疗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