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外国人学汉语

外国人学汉语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7 15:18:3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外国人学汉语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外国人学汉语

篇1

2.“反正胜败都是中国人赢……”

1983年,中国女排和美国女排在世界杯小组赛上相遇,赛后中国报纸上出现了《中国队大胜美国队》的标题。过了几天,决赛里中国队和美国队又碰到了一起,争夺冠军,中国报纸的标题换成了《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一位名叫考斯特的美国留学生看了报纸后很高兴,以为美国队赢了,并在中国同学面前显摆了一番,结果闹了笑话。考斯特愤愤不平地说:“汉语太奇怪了,胜败都是中国人赢,那还比赛什么呢?”

3.“亲爱的姑妈:”

在汉语词汇里,“娘”和“妈”是等义词,都指母亲。一位到中国学汉语的英国留学生,在校园看上了一位漂亮的中国女生。于是他给这位女生写求爱信,但一时忘了“娘”字怎么写,便自作聪明,以“妈”代“娘’,于是情书的开头:“亲爱的姑妈……”

4.“咱一起上床吧!”

汉语动词“上”与“起”有时意思是相同,如“上楼”和“起身”都是身体向上的意思。但有时意思却相反,如“上床”和“起床”就是两码事。一位美国女孩和辅导她学汉语的中国男邻居一起,应邀出席朋友的晚会。因时间太晚,又喝多了酒,就留宿在朋友家里。临休息前,美国女孩给中国男孩递来一张纸条:“明天我们一起上床吧!”她的意思是明天一道起床离开。可是这张纸条,却害得中国男孩半宿没有睡安稳。

5.“天津的王八很多!”

“同学们,你们说一说,到天津快半年了。你们对天津有什么印象?”

“老师,天津的汽车很多。”一位古巴女生说。

“老师,天津的自行车很多。”一位越南女生说。

“老师,天津的鱼香肉丝好吃!”一位乌克兰男生说。

“老师,天津的王八很多!”一位韩国男生说。

“什么?你说什么?”老师大惑不解!“你到前边来,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

韩国学生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7个工整的汉字:“天津的网吧很多!”

6.“您尽管放心,我会戴安全套的!”

一名外国留学生告诉老师,他常骑摩托车外出。老师提醒他:北京大街上车很多,你骑摩托车一定要注意安全。这位外国学生说:“老师,您尽管放心,我会戴安全套的。”当然他说的意思是“戴头盔”。

7.“我们大家都不是东西!”

一位教汉语的美国教授,在向美国学生讲授汉语课时,分析汉语“东西”这个词的词义时讲道:汉语词“东西”不仅表示方向,更多的时候指的是物品,例如桌子、椅字、电视机、眼镜,都可以称为“东西”,但有生命的动物,就不能用“东西”来表示了。――比如,你和我都不是东西。我们大家都不是东西。

8.“我方便时,你可不能来!”

几位中国同学邀请刚来华学汉语的外国男生吃饭。一名中国同学说“我出去方便一下”。外国学生不懂其意,中国学生告知:方便就是去厕所排泄。这位外国学生记住了。一天,一名女生说:“希望在你方便的时候,我到你这里来做客。”留学生听后,立即摆手说:“不,不!你什么时候都可以来,但在我方便的时候不要来。”

9.“哪里―哪里”

篇2

ChineseSkill是一款向零基础汉语学习者提供帮助的语言教育类应用,用闯关游戏的方式设置知识点,里面包括选择题、拼字题、翻译题等,用户还可以直接用偏旁部首在田字格里拼字。ChineseSkill的正式上线时间是2014年2月份,至今已经更新迭代数次。王主龙说,ChineseSkill要做中文版的Duolingo。

鼎鼎大名的Duolingo

在外语学习领域,Duolingo可谓鼎鼎大名,甚至被称为全球最受欢迎的语言学习工具。它与其他同类网站的主要不同点就在于“所译即所学”,原理可以这么解释:比如说你是一名英语母语人士,想要学习西班牙语,那么Duolingo会根据你的西班牙语水平来挑选一些句子让你翻译成英语,翻译过程中你会得到词汇等方面的帮助。不过,同样的句子不只是你一个人在翻译,Duolingo还会让其他不同水平的人翻译同样的句子。用户或者读者随后可以对这些翻译进行投票以选出最好的翻译。因此,这个众包的过程实际上可以解决两个问题:有翻译需求的人可以将一些通用的翻译工作外包给这些外语学习者,当然价格会更便宜;而外语学习者则可以在翻译的同时免费使用Duolingo的学习资源,这样就解决了学习动力的问题。

目前Duolingo已经覆盖多个语种,并先后获得了两轮大规模融资,融资金额分别高达183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不过,到目前为止,Duolingo虽然推出了中文版(支持用中文进行学习,而不是学习中文的课程),上线了中文网站并正式确定了产品的中文译名是“多邻国”,但却至今还没有推出中文学习课程。

ChineseSkill和Duolingo的区别

ChineseSkill的界面设计和Duolingo有很多相似之处。王主龙并不讳言要做中文版的Duolingo,所以,创业以来,他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如果Duolingo也做了中文课程,你拿什么去和它竞争?对此,王主龙的观点是,在Duolingo的语言体系里,汉语并不是重点:“Duolingo的做法是希望各种语言的学习都融入到它的体系中,追求的是浅显的入门级。而ChineseSkill只关注汉语学习这一个垂直领域。也就是说,Duolingo是一个横向的产品,而ChineseSkill是一个纵向的产品。另外,Duolingo采用的是众包的模式,这种方式更适合拉丁语系,对象形文字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拉丁语系的发音和字形是相对统一的,而汉语的发音和字形是完全分离的。再细究起来,汉语还有简体字和繁体字。一年多以前Duolingo就说要孵化汉语的学习课程,但到现在都还没做出来。”

其实,决定创业做ChineseSkill之前,王主龙曾给Duolingo写信,跟对方说,你们没有汉语课程嘛,那我们加入你们,我们来做。“但不知道是对方不屑于回复,还是我们的邮件被湮没在了邮件海洋里,人家压根儿没看到,总之就是没有得到回复。”

去年2月份正式上线后没多久,ChineseSkill就获得了来自云天使基金和真格基金的数百万元的天使投资。目前,ChineseSkill已经覆盖了120多个国家,积累了三四十万用户,用户主要来自美国,其次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对于用户的地理布局,王主龙也略感意外。因为考虑到地理接壤的因素,大家总是习惯于认为对外汉语在东北亚地区更受欢迎。“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崛起,对外汉语也水涨船高,美国年轻人对汉语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ChineseSkill的前传

篇3

什么人在教对外汉语?

“请问想、要、能够、会这几个词既然都是能愿动词,它们用起来都一样吗?”问话的是一位已经有一些汉语基础的韩国人。被问的则是正在教这个韩国人汉语的小林。小林每天从早上起来到晚上10点,在不同的时间段,教不同的外国人学习汉语。这些外国人有些是零基础,有些则有一定的汉语基础,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韩国、日本、美国、法国。对于这些学生,小林针对不同的语言特点教授他们汉语。小林已经教了5年对外汉语了,作为一个在这个行业里“资深”的汉语教师,他的生源不断。大多是学生之间的介绍,也有些是他的同行介绍。

小林是学英语出身的,由于毕业的学校并非名校,出来只不过在合资企业做一个小职员。后来公司做一个项目的时候,派他做了几天翻译工作,认识了在中国做生意的英国人Tom,Tom在和小林接触了一段以后,觉得小林实在又能干,于是特意找到小林,希望跟他学习汉语,主要是商务汉语。小林最初只是随便教,觉得教汉语有什么难的,谁知随着Tom的汉语水平越来越高,小林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他特意找来汉语教学的书籍自修,慢慢开始了自己的正规教学。Tom后来给小林介绍了很多来中国做生意的朋友,这样,小林开始利用工作之余做起了汉语教学。随着学生群的壮大,小林觉得自己的汉语水平真的是不足以应对。两年之后他找到了一家培训对外汉语教学的机构,通过学习,他了解到教汉语是一件极为复杂而颇有难度的工作。毕业以后,他辞职专门教外国人汉语,学生群从欧美学生扩大到了日韩学生。因为从事的早,生源又多,小林每天的时间排得很满。作为资深教师,虽然是一对一教学的教师,他的收入颇丰。“比起很多现在刚开始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来说,我收入很稳定而且很高。我教学的对象多数为到北京来发展的外国商人,他们对汉语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因为是口碑宣传介绍,给的报酬也高,每课时可以到150元左右。但是我也知道,很多现在从事汉语教学的中国人每课时50元左右就不算很低的了。”

目前在北京教外国人学汉语的人都有哪些呢?第一类就如小林一样,入行早,生源稳定,收入颇丰,主做一对一教学,使用学生母语(如英语、日语、汉语等)和汉语互补来进行教学,不属于任何机构,纯粹自己打拼。能像小林这样收入不错的进行一对一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师,数量并不多。第二类是一些觉得自己就是中国人尤其还是北京人,普通话没问题,于是通过低价来吸引外国人学习汉语。这类人把教汉语当兼职,是正职的补充,他们满足了一些外国人并不想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只追求能与中国人沟通的愿望,所以也很有市场。他们在教学中与小林一样,但多数只选用一种本身擅长的第二外语作为汉语教学的补充,学生来源比较单一。但是由于会说普通话和简单英语、日语、韩语的人太多了,竞争很激烈,收入低,大概每课时30元左右。经过一段时间后放弃的也不在少数。第三类,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机构的学习,进入中介机构,在机构中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他们多数人的第二外语可以达到熟练的程度,这类人中小语种的更受欢迎,如第二外语是西班牙语的中国人,他们在机构中教学,由机构来支付工资,工资的多少跟所处的机构本身有很大关系,目前一般的价位在每课时50元左右。当然也有些机构比较“黑心”,利用中国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压低工资,有些甚至低到每课时20元的水平。第四类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支柱,他们是一些从正规大学学习对外汉语教学毕业,并最终从事了这个行业的人们。他们主要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有些本身就留校教授外国人汉语,有些则在新近开设对外汉语教学的大学里教课。他们的主要教学法采用的多是以汉语教汉语的方式。英语只作很少量的对比和补充,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多数是面对不同国家的外国人一起教课,而不是一对一的教学。这些老师专业水平很高,有院校为依托,所以收入不仅颇高而且相当稳定。

“这些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很热门,外国人来中国经商的,学习文化的人很多。现在有很多中国人认为自己会说普通话就可以教外国人汉语,其实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北京语言大学的韩教授说。“中国人自己平时说话说习惯了,在不同的场合不会用错用语,但是外国人对于这些词语在什么场合下使用很难深入了解,常常会造成歧义。任何语言都不是单纯交流这么简单,都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的。”推广汉语,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并不是只要会说就会教。当我们在感慨一些带着方言的外国人不负责任地教给中国人不地道的英语的同时,不要自己也去做同样的事情,专业的语言培训是每个教外国人汉语的中国人必须经过的阶段。“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有很深的中国文化底蕴,并且要善于处理中外文化差异,要有一定的解决对外事务的能力。”

什么人在学对外汉语

什么人在学对外汉语?不言而喻,外国人。但是很多来中国的外国人,通过在生活中接触中国人浸泡式的自学了汉语,虽然不准确,但也不是特别影响交流,很多人并不会特意学习汉语。那么什么样的外国人会选择学习汉语呢?

汉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汉语对于外国人,尤其是字母文字的欧美人来说更是困难重重。来自美国的Giza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半年,她始终只会一些极为简单的汉语,比如“你好、谢谢”,对于汉语复杂的发音,她始终有畏惧心理,虽然很多人认为她极具语言天分,因为她不仅在美国是教英语的教师,同时熟练掌握俄语、法语。汉语的声调和文字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对于她来说,每个语素都要发出不同的音调是她很难克服的障碍。Giza来北京依然从事的是英语教学,她初来时惊讶于中国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很多孩子都可以主动用英语来和她打招呼,她之前对于在中国教学无法与中国人沟通的顾虑实在是有些杞人忧天了。这样的环境造成了她对她所畏惧的汉语知难而退。学汉语的热情实在不高!可是,当有一天,她在网络上收到一条信息,对方称只要30元一课时就可以教她汉语时,她在惊愕之余不禁心动了。她去询问她的一些英语说得不错的中国好朋友“Why(为什么)”,怎么会如此便宜呢,在北京,30元钱能干什么呢?发信息的人不会是骗子吗?当她了解了在北京学汉语真的可以这么便宜时,她彻底心动了。

像Giza这样的单身来中国工作的外国人不在少数,除非个人对中国文化有特殊的兴趣,他们满足于简单的中文交流,不需要对中国文化和汉字的学习,这些人对汉语学习要求低,在低价的诱惑下选择学习汉语。

小方的职业是在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他的学生主要是一些外国企业的职员,这些人在本国没有任何汉语基础,到中国工作后被所在企业派到北语(北京语言大学简称)来学习汉语。小方的汉语教学对象随着这种短期培训班的结束而不停变换,这些人可以说是目前学习汉语的重要人群。随着来北京做生意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类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短期培训一般面对的都是企业的中高层职员,培训的目的是能通过短时间内(如三个月、半年)的集中学习,迅速提高中文水平。而那些更高层的企业决策者或者来京开办小型贸易公司的外国人,由于工作忙碌,所以多选择一对一式的教学。他们感兴趣的多为商务汉语,因此对于汉语学习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不会满足于低价格的教学,希望学到更多文化知识,能够对他们在中国做贸易有所帮助。

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广汉语,陆续推出了很多积极的政策上的优惠措施,很多年轻的外国学生正是在政府的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开始了汉语的学习。目前在京的年轻外国人,只要在本国的使馆进行学习汉语的申请,就可以得到中国政府的奖学金,可以说是免费进行汉语的学习。当然申请的人是有年龄限制的,同时也不是短期的学习,而是需要有至少4年的时间用于汉语学习才可以申请。对于20多岁的外国人来说,有着优厚的奖学金作为基础,他们在北京的学习生活可以说是一件很“欢乐”的事。这些外国人毕业以后,回到本国,对于汉语的推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经过4年的汉语言文化的学习,对于中国文化在世界的推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学生中,尤其是一些欧美学生,在拿着中国政府的奖学金学习汉语的同时,还能在北京的各种需要外国人来“充门面”的机构里兼一份职,可以说学习、赚钱两不误。在北语教学多年的赵老师说:“我的一个美国学生今年18岁,在北语学习的同时,还在外面的一个网球培训机构教中国孩子学网球。她也就是会打网球,在美国根本就不是什么专业网球运动员,但是你们知道她教一小时网球的课时费是多少吗?”赵老师伸出一只手比画着:“500元!你们说中国父母的钱是不是太好赚了!”赵老师感慨地说:“我现在也在一些机构教授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我常常对我的中国学生说起这个事,因为我的这些学生很多都是准备去国外教授汉语的。所以我常对他们说,我的愿望就是你们到了国外,一定要用汉语去挣外国人的钱!”

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为谁敞开?

“用汉语挣外国人的钱”,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颇有难度。除非你本身是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毕业的,有多少人能轻松地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呢?

王伟民是3年前去的英国,他的专业是土木建筑,在英国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类工作多数都被英国本土人占据,华人很少能涉及其中。生活所迫,抱着尝试的心态,他这个北京人利用普通话的优势,在英国一个学院找到了一份教汉语的工作。这个学校的汉语教学比较像国内的课外班,而不是中国汉办与英国的大学合作的孔子学院。一半以上学生都是华人的后代,在英国出生或者很小就随着父母移民到英国的孩子。王伟民教学的课时费只有20英镑,薪水也就够他在英国维持基本的生活。后来回国探亲的时候听朋友介绍了北京的一些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听说这些机构在短期(十几天)学习后,可以拿到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他格外兴奋。在英国的教学生涯让他了解到欧美国家对于职业资格培训证书的重视程度,证书是提高薪水的重要手段。于是他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探亲时间里,报名学习了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并参加考试取得了高级教师的资格证。回去以后,他把那张英国大使馆认可的证书递交上去,不出所料,他的课时费由20英镑升为了70英镑,工资涨了2倍多,生活宽裕了起来。可以说这张证书是他提高在英国生活水平的重要工具。

“我们的学生多数都是打算出国教汉语的中国人!”某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的负责人刘老师说,“他们中很多都是特意请假回国来学这个证书的,也有一些是留学生利用假期来学习。证书在国外学校的重要性,是和薪资的多少挂钩的。如果想要在国外学校里教授汉语,有证书肯定比没有证书的更容易被学校选中,同时薪资也是不同的。除了这种证书以外,如果你还能拿到普通话标准考试的证书就更好了。”

篇4

我们认为,对外汉语专业所培养的师资,是既有扎实的汉语功底,又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课程内容的构架和布局将直接关系到该专业优秀师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从汉语角度,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必须掌握汉语语言学知识,包括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及古代汉语知识,对汉语不仅要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文化角度,它是一个动态的复合概念,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是遵循汉语作为外国人第二语言和习得的规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围绕影响外国人学习、理解和交际的种种汉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本文主要从对外汉语本科教学中汉语与文化两者关系入手,结合我校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试图对汉语与文化在教学中脱节所涉及到的几个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1、教师对中国文化重视程度不够

国家汉办把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描绘成“语言的信鸽,文化的使者”,无论是语言类课程教师还是文化类课程教师都有责任保障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对民族文化知之过少,很大原因是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重视不够,由于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的限制,教师只能专心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教学内容的传授,文化的导入自然变得很少。汉语教学无疑是主体和基础,对学生所学汉语的政治、经济、外交、社会、历史等文化有较广泛地了解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需要,因此,对外汉语专业实际是应用型文科专业,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汉语课程设计上有所突破,采取系统的教学方法保证汉语和文化互有联系,互相支持,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目前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仍属于年青的队伍,业务素质不高

我们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目的是教外国人学习汉语,并为其了解中华民族,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与这个东方民族进行交流,所以外国人学到的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在什么时候说合适,什么地方用何种方式,对象是谁表达的更恰当、合理,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广阔的文化视野。近几年来,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硕士、博士是刚刚培养出来的,实际教学经验不足,另外很多教师基本来自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等专业的班底,于是文化知识在教学中自然一带而过。实际上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要求具备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交际学、中国文学史等多门功底的复合型教师。教师根据民族文化的背景和语言表达习惯,指导专业学生如何教外国人使用汉语,防止文化差异遭成交流的困难。如果一个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只有单纯的字、词语、语法等的汉语基础,是无法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就象我们过去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其真正语言交流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学的是“哑巴”英语,所以汉语的学习如果与文化脱节是十分可怕的事情,也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一直困扰的问题。

3、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利用不够

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好与坏受到教师教学手段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尤其刚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生,基本上是模仿原来教师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对多媒体和网络的利用率很高,自然学生将来的汉语推广开阔得多。我们要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习空间,如汉语教学中历史文化生活习惯、人文地理、风俗习惯进行的立体化教学渗透,生动展示汉语是如何生动展示中国文化的教学过程,将会激发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文化并热爱自己的文化。学生在将来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更深入的传授自己的文化,充分体现自己民族的价值观,是与教师革新单一的教学手段分不开的,因为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这也是我们培养面向国际的新型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相吻合的。

4、受传统的语言学观念的影响

汉语言领域分解的很细,迫使学生认为修辞是一个领域,语法也是如此,于是把文化单独设为一个领域,把汉语学习和文化看成是两回事,然而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汉语教学应该是互动性质的汉语的传播者,重在培养外国人的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侧重广泛阅读、课外活动以了解中国文化知识为主,最好是汉语学习中真实地展现中国文化的内容,引导对外汉语专业学生阅读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作品,更深入理解中国成语、歇后语、惯用语等。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将会为汉语的推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由于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超凡复杂的整体,作为一名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掌握到全部文化的内容是不可能的。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改变传统的语言学的负面影响,不能超越学生对文化的接受能力,即要有一个由浅入深的科学的文化导入过程,避免随意性和主观性。

5、对外汉语专业语言课程至今仍没有体现此专业特点的教材

很多院校仍在使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这种教材理论研究性强,而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课程中应是关注中国文化的人际关系、风俗习惯、社会结构、人文价值观念的渗透,甚至习语、谚语等的掌握能力。可以开设课程“汉语与中国文化学”,这样的教材编写应是汉语言知识系统化、交际化等,语言示例材料的选取要有典型的中国文化主流的各种题材和风格,用现当代活生生的文化现象,特别是学生所关注的现当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其中的名家名篇名句当然也是不可或缺的,教材要有真实的语境,涉及知识面广泛,建议中国文化示例要增加注释与西方文化的差异。

总之,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在汉语教学中同时把文化的丰富内容贯穿于教学当中,提高学生汉语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汉语学习的实践性,只有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汉语和文化的坚实基础,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

篇5

我们认为,对外汉语专业所培养的师资,是既有扎实的汉语功底,又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课程内容的构架和布局将直接关系到该专业优秀师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从汉语角度,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必须掌握汉语语言学知识,包括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及古代汉语知识,对汉语不仅要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文化角度,它是一个动态的复合概念,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是遵循汉语作为外国人第二语言和习得的规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围绕影响外国人学习、理解和交际的种种汉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本文主要从对外汉语本科教学中汉语与文化两者关系入手,结合我校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试图对汉语与文化在教学中脱节所涉及到的几个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1、教师对中国文化重视程度不够

国家汉办把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描绘成“语言的信鸽,文化的使者”,无论是语言类课程教师还是文化类课程教师都有责任保障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对民族文化知之过少,很大原因是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重视不够,由于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的限制,教师只能专心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教学内容的传授,文化的导入自然变得很少。汉语教学无疑是主体和基础,对学生所学汉语的政治、经济、外交、社会、历史等文化有较广泛地了解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需要,因此,对外汉语专业实际是应用型文科专业,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汉语课程设计上有所突破,采取系统的教学方法保证汉语和文化互有联系,互相支持,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目前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仍属于年青的队伍,业务素质不高

我们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目的是教外国人学习汉语,并为其了解中华民族,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与这个东方民族进行交流,所以外国人学到的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在什么时候说合适,什么地方用何种方式,对象是谁表达的更恰当、合理,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广阔的文化视野。近几年来,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硕士、博士是刚刚培养出来的,实际教学经验不足,另外很多教师基本来自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等专业的班底,于是文化知识在教学中自然一带而过。实际上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要求具备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交际学、中国文学史等多门功底的复合型教师。教师根据民族文化的背景和语言表达习惯,指导专业学生如何教外国人使用汉语,防止文化差异遭成交流的困难。如果一个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只有单纯的字、词语、语法等的汉语基础,是无法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就象我们过去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其真正语言交流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学的是“哑巴”英语,所以汉语的学习如果与文化脱节是十分可怕的事情,也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一直困扰的问题。

3、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利用不够

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好与坏受到教师教学手段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尤其刚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生,基本上是模仿原来教师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对多媒体和网络的利用率很高,自然学生将来的汉语推广开阔得多。我们要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习空间,如汉语教学中历史文化生活习惯、人文地理、风俗习惯进行的立体化教学渗透,生动展示汉语是如何生动展示中国文化的教学过程,将会激发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文化并热爱自己的文化。学生在将来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更深入的传授自己的文化,充分体现自己民族的价值观,是与教师革新单一的教学手段分不开的,因为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这也是我们培养面向国际的新型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相吻合的。

4、受传统的语言学观念的影响

汉语言领域分解的很细,迫使学生认为修辞是一个领域,语法也是如此,于是把文化单独设为一个领域,把汉语学习和文化看成是两回事,然而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汉语教学应该是互动性质的汉语的传播者,重在培养外国人的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侧重广泛阅读、课外活动以了解中国文化知识为主,最好是汉语学习中真实地展现中国文化的内容,引导对外汉语专业学生阅读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作品,更深入理解中国成语、歇后语、惯用语等。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将会为汉语的推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由于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超凡复杂的整体,作为一名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掌握到全部文化的内容是不可能的。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改变传统的语言学的负面影响,不能超越学生对文化的接受能力,即要有一个由浅入深的科学的文化导入过程,避免随意性和主观性。

5、对外汉语专业语言课程至今仍没有体现此专业特点的教材

很多院校仍在使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这种教材理论研究性强,而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课程中应是关注中国文化的人际关系、风俗习惯、社会结构、人文价值观念的渗透,甚至习语、谚语等的掌握能力。可以开设课程“汉语与中国文化学”,这样的教材编写应是汉语言知识系统化、交际化等,语言示例材料的选取要有典型的中国文化主流的各种题材和风格,用现当代活生生的文化现象,特别是学生所关注的现当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其中的名家名篇名句当然也是不可或缺的,教材要有真实的语境,涉及知识面广泛,建议中国文化示例要增加注释与西方文化的差异。

总之,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在汉语教学中同时把文化的丰富内容贯穿于教学当中,提高学生汉语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汉语学习的实践性,只有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汉语和文化的坚实基础,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

【参考文献】

[1]邓佑玲《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中的汉文化教学》 《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2]张映光《论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师资型人才的培养》《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年4卷3期

篇6

今日中国:“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已经举办了四届,西方人也会喜欢这类语言大赛?

阿克曼:我是第一次作为评委参加大赛。感觉很惭愧,很快就被“淘汰”了。有很多成语并不常用,我绝对不知道。

一个外国人对汉语是否掌握,这在中国人看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学中文意味着进入另外一种文化,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特殊性感情较深,特别在乎。西方人却不怎么上心。他们会觉得,OK,你德文很好,又怎样?

汉语是一种依靠idiom(惯用语、成语),而非语法的语言,中文几乎没有语法规律,比如说:来了你。人们不觉得有语法错误,可是用拉丁语法无法解释这一结构。英语里绝对不可能这样使用。西方有一个比较固定的语法结构,即使不知道其中的单词,也常常可以猜出整句话的意思。而中文什么方式都可以用。一个词的位置在意义上,而不是结构上。比如看唐诗,没有任何语法规矩,所以中国诗对外国人来说比较难理解,是否知道一个词,决定了能否理解这句话。

今日中国:在您眼里,方块字和字母文字在语法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阿克曼:拉丁语是西方语法的基础,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所有西方语言按照这一模式来解释自己的语法。但是对于汉语来讲,却不合适。拉丁式的语法不符合汉语的结构。中文词汇不区分这些词的语法,而是从意义上来区分。比如,我们都学过动词、名词、形容词等等,在汉语里,其实这些并不存在。比如,“他高兴了。”“你高兴吗?”“我喜欢他的高兴。”一个词可以在动词、形容词、名词之间随意转换。一个词,“忽焉在前,瞻之在后”,特别灵活,中文特别擅于表达微妙细致的感情。西方人用他们自己熟悉的语法来学汉语,结果变得很糊涂,感觉到处都不对。

语法结构帮助你把每个词用好,但它本身也是一个监狱,因为你离不开这些结构。至今,还没有一个针对外国人,能完全解释汉语语言结构的使用语法,也还没有一个不靠形式结构,而是靠意义结构来解释中文的语法。

今日中国:您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又是汉学家,当初学汉语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阿克曼;我1975年来北京,当时学汉语,用的是《人民日报》的社论、的语录,特枯燥。呵呵,我逃课,到处走走看看。那时中国人没有接触过外国人,见到我们特别害怕,不敢随便聊天。我们学汉语的环境不理想,教学法是中国的老方法,每天背诵30个新词,没有上下文,只管背下去。在教学法上,这是最不好的方式。跟今天的教学法相比,更重要的是,跟今天中国的交际环境来比是完全不一样的。

今天,中国越来越多地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脑筋,而不只是老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这些留学生的交际能力比我们当年要高得多。

当年,我们来中国的留学生几乎都是汉学家,而现在的学生则有各种不同的专业。语言只是他们的一个工具,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知识可能比他们厚重一些。

世界对汉语的需求突然变大

今日中国:您很喜欢中国文学,中国作家中偏爱阿城、刘震云、莫言等,您是如何对他们感兴趣的?

阿克曼:阿城是中国后,或者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我试过翻译他的东西,但是失败了。因为阿城相当大一部分魅力在他的语言上。他讲的故事很简单。中国当代文学语言历史很短,五四之后才有,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其中有鲁迅的实验,从语方面来说,鲁迅失败了。比较成功的是巴金和茅盾这些作家,他们把中国话西方化了。我们特别爱读巴金,为什么?因为对于西方人来说,很容易读。他的语言结构很大程度受了西方的影响。是西方化的中国文字。从语言方面来讲,鲁迅并不容易懂。

阿城做了一种实验,他把今天中国完全现代的日常语言和古文的精神结合起来,不像鲁迅那样半白半古。他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属于中国20世纪最好的文学。其实,中国这方面有两种主流,一种是像鲁迅、阿城,用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来做当代文学。另外是老舍那类的,接近街头用语,是真正的老百姓语言。过去有老合,今天的代表是王朔,王朔也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作家。

今日中国:跟其他国家的语言教学比,您觉得中国的汉语教学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

阿克曼:总得来讲,水平还不错。汉语的发展跟中国的发展一样快。汉语确实很热。在德国,学汉语的人数增加了很多,甚至在一些中学也开设了汉语教学。

我感觉,现在中国有些跟不上,没有足够质量好的老师,教材和教学法也是一个问题。因为这一切都发生得突然,世界对汉语的需求突然变得很大,全世界都很想学汉语。不过,对外汉语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比方说,假如100个人想学德文,一般来讲,这些人目标会很明确,要么是到德国留学,要么爱上了德国人,要么就是要跟德国人交流、做生意,一般都有清楚的目标。很少有人只是为了玩儿而学德文,他们开始学就准备学到底,直到能够应用。

汉语热却有相当大的“时髦”的成分。现在很多外国人学汉语变成了一种时髦,这种时髦一遇到困难就会退转,热一阵就过去了。这是孔子学院面临的问题。

至于能克服一定的困难,把汉语学到确实在中国可以和人交流,可以看报纸、看书的水平,这样的人还不是特别多。

文化交流是一个反对概念化的过程

今日中国:在您眼里,汉语教学方式应该具备什么特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存在哪些问题?

阿克曼:不存在一个百分之百理想的教学法。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能力、目标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一个老师最好把自己的教学法和具体的情况协调起来。比如在澳洲,一般讲用互动性的教学法比较合适,可是在印度或者拉美就不太合适。因为他们有另外一种学习方式――可能更接近中国的学习传统。一个好的老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法一定有自己的灵活性,他会明白,我这个学生,怎么教,他最擅长用哪一种方式来学。

今日中国: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一直是热点,你怎么看中西之间的文化交流,彼此之间如何?

阿克曼:我觉得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交流不好,甚至会变成一种威胁。比如伊斯兰和西方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冲突。那些的主要人物并不是没有去过西方的农民,他们其实都是阿拉伯的知识分子。在西方生活过,大部分人会说英语。可是他们有一种被忽略被歧视的感觉,以至于把文化交流变成了文化冲突。用这种方式来煽动对西方文化不了解的人,很容易。

文化交流是一种真正的交流,真正的合作,这也是一种摸索,不是人人都高兴的事情,非常不容易,但是非常必要。

今日中国:您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中生活了这么久,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您比较偏好哪一种?

阿克曼:依我自己的性格来讲,比较偏于道教。我希望自己能变成一个无为的人,或者发展成一个无为的人。老子主张有一个超越个人和社会的原则,比较符合我对生活的理解。就是你按照这种大原则,按照“道”活着,会很自在。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自在。这个我很喜欢。

西方跟中国的文化各自不是一个整体,不能说中国文化如何,西方文化如何,这很容易变成一种偏见,也很容易概念化。其实,孔子当时的思维方式我们今天已经无法了解,各种各样的研究都是今天活着的人来看那个时代。你不能拿一个中世纪的西方人跟一个现代的西方_人比,他们思维是完全不同的。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自身的历史、发展和变化。中国―直到元代基本上是一个佛教国家。今天的中国跟佛教有多少关系?当然还是有。

中国的新儒家,宋朝朱熹的儒家跟孔子的儒家肯定不同,讨论问题应该说得具体些,尽可能避免任何一种概念化。我们的文化交流就是一个反对概念化的过程。

跟中国一样,西方什么都有,也有跟儒家相似的思想,当然有一种主流式的东西,起着主要作用。不过,你越分析研究西方文化,越会发现,其实,这种文化里生什么都有,就像中国文化一样。

每一个孔子学院都是一个跨文化机构

今日中国:孔子学院的运作和歌德学院有什么不同?

阿克曼:孔子学院是一个主要教授汉语的机构,但是现在语言跟文化很难分开。我对孔子学院的模式非常感兴趣。我们歌德学院,和其他类似的机构: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法国的法语联盟都是本国机构,属于本国管理。孔子学院却不一样,它的总部不是一个领导单位,不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孔子学院有一个中方院长,一个外方院长。外方(多半是大学)提供场所,中方派老师和教材,每个学院可以通过项目申请经费,他们的收入是自己的学费。这是一个很有创造性的模式,我很感兴趣,这种模式比较符合跨文化的交流。

有人把孔子学院看做中国软实力的工具,并不是这样。实际上,每一个孔子学院都是一个跨文化的机构。这一点我非常佩服。中国不是去某某国家创办一所孔子学院,而是在北京等人家来申请创立,我觉得特别聪明。

假如孔子学院确实能够成功实现这一跨文化的模式,则先进于其他所有类似机构。这种探索非常有意思,在其他国家还没有过。我觉得孔子学院到了要稍微停一停的地步,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协调。

今日中国:作为汉学家,您认为国际上汉学研究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篇7

我在T国教授汉语期间,曾听到过不少学习汉语的笑话。有时候,我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也常常感到较尴尬。

先讲一些我的外国学生因语音语调而闹出的笑话。有一次,我到T国某大学上第一堂课的时候,一个学生主动热情地跟我打招呼:“你嚎(好),扔死你(认识你)很高兴。”他一开口我便吓了一跳。

接着在课堂上,一个女同学又举手问我:“老斯(师),我可以吻(问)你一下吗?”

下课后,学生们围住我不放,他一言你一语热闹极了:“老斯(师),下流(下楼)小心流体(楼梯)。”

学生还常常生搬硬套词典中的词义,因词义选择不当而闹出不少的笑话。有一个学生说:“我爷爷是一个土里土气的人(paysan)。”(农民)

在法汉词典中,paysan是土里土气的人、农民的意思。

“昨天是星期日,我们参观(promenade)吗?”(散步)

在法语词典中,promenade是闲逛、散步的意思。

有时候,还常常因为理解错误、用词不当而闹出一些笑话。

例如:“今天早晨,我6点钟就出家了。”(从家里出来的意思而非当和尚的意思)

“我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妹妹和一条小女狗。”(母狗)

有一次,当我给学生们介绍中国12生肖属相的时候,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是属于狗的。”(属狗)

有一个女学生唱中国歌《茉莉花》唱得很好,同学们为她鼓掌,她很感激地说:“谢谢你们拍我的马屁。”(夸奖)

还有因文化习俗差异而闹出的笑话。

有一次,当我介绍中国人过春节贴“福”字时常常把“福”字倒着贴,表示“福到了”的喜庆意思。有一位学生便问我:“中国人结婚时贴‘喜’字,过生日时贴‘寿’字,为什么不把‘喜’字和‘寿’字倒着贴呢?”

当我介绍中国的计划生育是“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时,学生们也会问我:“老师,如果中国人生了双胞胎或多胞胎怎么办呢?”

篇8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和利用这一特点,是所有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使外汉语教学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集中地。各种不同语言和文化在这里直接面对、相互撞击。深入地进行跨文化研究,承担起跨文化传播的任务,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不可回避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日益全球化、一体化的现实世界使得人们必须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使得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也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胡文仲认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无论是汉语教师到国外去任教,还是留学生到我国来学汉语,教师和学生总有一方处于异文化环境中,汉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都是跨文化交际。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看,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的交际能力,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交际时,具有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善于识别文化差异和排除文化干扰并成功地进行交际的能力。吴为善、严慧仙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将“跨文化交际”定义为:跨文化交际是指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因此,师生的课堂交流也是跨文化交际。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等文化特征。第二语言学习是学习一种语言,更是学习一种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表层因素,文化习俗是深层因素,沃尔夫森说过,“母语国家的人在与外国人交谈时,对外国人的发音和语法错误往往采取宽容的态度;相反,对违反谈话准则的行为一般则认为是态度无礼。”

跨文化交际研究视角下,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存在两个基本结合点: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汉语教师自身的重要素质;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作为汉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和创建富有的课堂交际文化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二、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双方理性对待文化差异,缩短文化震荡

一个人长期生活在自己的母语环境中,与享有共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十分自然,不可能因为文化问题产生交际障碍。但是跨文化交际发生在不同的文化之间,不同的文化会有差异、有冲突,在差异严重的文化之间形成的偏误,甚至会引起矛盾和冲突。对新文化了解的缺乏和对新文化环境的不适应,会导致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频频发生,进而产生文化休克。新来者受到文化休克的严重困扰,易于感情用事,对新文化和新环境容易产生对抗或逃避的态度。跨文化研究能够帮助学习者了解文化差异,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避免消极回避的态度,减轻挫折感,缩短文化震荡期。

2、有利于教学双方突破对异文化的成见,减轻文化不适。

人们自出生就受到母语文化的熏陶,往往形成对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优越感。由于难以摆脱母语文化的影响,人们在处理问题时习惯于自觉不自觉地从母语文化的角度去观察和对待其他文化。在实际接触到异文化之前,人们对异文化会有一些间接的了解,容易对异文化形成偏见、成见。一旦身临其境,发觉异文化并不是自己想的那个样子,便会引起文化不适。跨文化研究能够帮助学习者对比母语文化与异文化,了解异文化与母语文化在语言结构、语用规则等方面的异同,能够逐步理解并接受不同于母语的使用规则。随着跨文化知识的增长、对新文化的熟悉和与新文化的人交往的增多,开始适应和理解目的语文化,产生主动了解并积极适应的愿望和要求对第二文化能采取比较客观的态度,减轻不适感。

3、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在讲解语言知识和语用和规则的时候适当引入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学生学习的不止是机械的句型和干瘪的语法。讲解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根源,有助于激发学生了解目的语文化的愿望,培养学生理解目的语文化的积极心态。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运用所学,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的文化冲突。在学习环境中,师生实现文化趋同,使教学更加有效。

篇9

福建省司法厅公证管理处:

你处(91)闽司笺证字第131号《关于公派自费留学人员申办出生公证事的请示》收悉。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1.对公派(包括国家公派和单位公派)留学人员,无论其留学费用由谁负担,在办理有关公证事项时,均应视为公派留学人员。

2.公派留学人员因在国外结婚而申办有关公证的,公证处经调查属实,可予办理。

3.关于当事人陈小萍的出生公证申请,根据《公证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法律行为或事实发生地的公证处均有管辖权。如公证申请人住所地的有关证明材料比出生地更齐全、更准确,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陈小萍出国前最后住所地公证处管辖。

篇10

中图分类号:H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1(C)-0248-01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趋提高,世界各国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增进与中国交往的需求日益加强,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据统计,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100多个国家超过25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近年来,短期速成汉语教学有了大幅的发展。教材的数量呈激增趋势,类型更为多样,更加符合科学性和实用性。本文拟对近二十年来出版的部分速成初级汉语教材作概览性评述,通过考察,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这类教材编写的大致概况。

一、20世纪80年代教材编写概况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一些短期速成初级汉语教材相继问世,1984年由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三百句》,是专为短期汉语培训班的外国学生而编写的汉语教材,也是较早的一本短期汉语口语教材。该教材取材侧重于日常生活用语,全书共30课,每一课围绕一个话题,以对话形式展开。《汉语口语900句》于1984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既方便学生自学又适用于短期汉语教学。该教材容量较大,内容涉及到基本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尤其是设计了有关办理签证和入境手续等方面的常用汉语表达方式,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1987年出版的《汉语速成》受到功能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以功能为纲,全书选编了初到中国的外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最急需的功能项目,教材中还增加了一些公用标志、常言或俗语等。书后附有语法现象一览表,使学生在掌握功能的同时,对汉语最基本的语言知识能有一个初步了解。20世纪80年代的短期速成汉语教材编写工作还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编写者们努力借鉴外语教材的编写经验和模式,教材设计也逐步由以结构为主而向以功能为主的方向转变。

二、20世纪90年代教材编写概况

进入20世纪90年代,对外汉语教育蓬勃发展,教材的编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涌现出一批富于创新和特色的教材。其中有《外国人学中国语》(王福祥、杨天戈编)、《速成汉语》(何慕编)、《最新实用汉语口语》(张军编)、《30天汉语通》(陈如等编),等等。《汉语会话301句》是一本普遍受到好评的短期速成教材。该教材将现代汉语中最基本的语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语境展现出来,使学习者能较快地掌握基本会话301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替换与扩展练习,达到与中国人进行简单交际的目的。1997年出版的《速成汉语》也是一本将话题与语法结合得比较成功的教材。编者力图达到既注意语言材料的实用性,也注意语言知识的系统性的编写原则。这本书在以话题为纲编排教材内容的同时,以HSK的甲级语法点为安排语言知识的依据,同时也注意了与乙级语法点的衔接和过渡。1993年出版的《外国人学中国语》根据同一底本分别编出了包括英文、俄文、日文等8种不同文本的教材,可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初学汉语使用。这套教材除了分别用不同语对课文进行翻译、注解外,还着重从语音系统、语法体系和国情文化背景四个方面对汉语和学习者的母语进行比较,以减少目的语和母语之间的负迁移。

三、21世纪初教材编写概况

2000年以来,对外汉语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态势。各种类型的汉语培训班和速成班不断涌现,教材的需求量激增。教材编写者的视野和思路更加开拓,设计理念也更具有创新性。随着国内外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对‘学’的研究是对‘教’的研究的基础”。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很多教材编写者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汉语入门》完全以拼音代替汉字,全书除了生词表里的词语在注拼音的同时也出现汉字以外,所有的句型、会话甚至阅读材料以及练习等都不使用汉字。全书分上下篇,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学完上篇,学员即可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下篇的语言和内容和语言则更为生动,还包括了少量成语。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事业的迅猛发展,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语言教学和教材编写中逐渐得以广泛运用。2006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推出的《汉语900句》,融DVD、MP3、视频动画、网络等为一体,同时以“点读笔”代替传统的录音带,实现了汉语教材编写与科技手段的结合。

四、总结概述

综上所述,在近20多年来的速成初级汉语教材建设过程中,人们在努力运用语言教学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来指导教材的编写,并逐渐形成了与其它类型的教材所不同的独特编写理念,教材内容有所拓展,时代特色更强,适用面更广。对外汉语教材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了,初级阶段教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都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对外汉语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没有发展成熟,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法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

作者简介:湛欣(1987.05― ),女,汉族,湖南岳阳人,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2009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生。

参考文献:

篇11

但最让霍普夫引以为豪的是他的学校在集团中第一个开设了中文课程,同时还是全巴登州第一个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

当记者急不可耐地问他为什么要选择开中文课时,霍普夫并不急于正面回答,而是幽默地反问:“为什么不能开中文课?现在不开,更待何时?”尔后,给出了一串他的观点:“汉语是目前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随着全球化、多元化的浪潮,汉语还将继续普及。现在德中两国在许多方面是合作伙伴,但德国人还缺乏对中国的了解,语言是一大障碍。5-7岁的孩子学语言最快,我们让孩子从这个年龄开始学中文,直到高中毕业,这对他们的今后将大有好处。中国越来越开放,我们不想落伍于这个潮流。”  基于这种理念,学校开办第二年,霍普夫就在小学开设了中文课程,并请来一位留学德国多年,有良好德中两种语言功底的中国人担任中文教师。目前,小学一、二年级有两个班,共33名学生把中文作为必选的选修课,每周90分钟课时。

由于是当地第一家开设中文课的学校,此举开始也招来一些非议和嘲笑,认为多此一举者有之,认为难以成器者亦有之。“万事开头难”,忆及此,天性乐观的霍普夫摇头轻叹,用了这样一句中国成语。

汉语教师被称为“蛋糕上的奶油花”

霍普夫回应非议和嘲笑的办法是潜心提高中文教学质量。他与学校中文教师根据德国孩子的特点,摸索出一套个性化施教,注重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教学方法。每堂课,教师并不使用统一的教材,而是根据全班同学的特点准备多种不同教案,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象形教具、电脑卡通片,等等。这样,原本艰涩的汉字让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学习效果也随之蒸蒸日上。

有努力就会有回报。渐渐地,POLIGENIUS的汉语教学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和好评,一些家长也跟着学起中文来。学校要求学生回家必须说几句中文,没几天,家长们到学校竟也用中文打起招呼来,有些家长深以孩子是家族中第一个学中文的而自豪;还有的家长甚至嫉妒孩子赶上了好时候,能有机会学中文。

随着声名鹊起,乌尔姆市越来越多人要求送孩子来校学中文。2009年,学校汉语班计划招收20名学生,竟有60多人前来报名。

“尽管多招生就意味着更多收入,但我们为保证教学质量,还是进行了严格的入学考试并最终只录取了20余名学生。”霍普夫告诉记者。

现在,霍普夫把汉语课视为POLIGENIUS最得意的特色课程,汉语教师也被他形容为学校里“蛋糕上的奶油花”(德国谚语,掌上明珠之意)。

目前,POLIGENIUS中文课程使用的是中国某大学编著的对外汉语教材。经过实践,该校中文教师对这套教材并不满意。认为教材没有充分依据外国人学中文的特点,而是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来教外国人,缺乏由浅入深的引导,也缺乏形象直观的表达,并不适合没有任何基础的外国孩子学习。这也是迫使学校钻研改革教学方法的一个外部原因吧。霍普夫和他的中文教师期待中国能够出版更多质量上乘、适合外国人的对外汉语教材。是与中国同行开展文化教育交流。他准备先与北京一所开设德浯课的小学建立起友好学校的关系.而后在恰当时候让该校学汉语的同学去中国与友好学校师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亲身感受中国的蓬勃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到目前,霍普夫还没有去过中国。但该校另一位校长到过中国并参观游览了北京、上海、广州等许多大城市。同事的经历让他羡慕不已,也更加坚定了一睹东方古国今日采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