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8: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师师德师风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指导思想:
人们称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自古以来就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说。面向21世纪,我将以塑造教师良好形象为方向,以关注孩子生命为己任,以关心孩子成长为目标,在不断充实、完善自我的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具体措施:
1、拥护党的领导,响应党的号召,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做到为人师表。
2、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关心国家大事和时事,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丰厚自己的积淀,使自己在业务上、思想上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能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做创新型、科研型教师。
3、为学生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创建良好班风。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我将从班级文化建设做起,带领学生一同走进环境幽雅的教师,共创班级新风。绿色象征自由、和平与安全,它将给人清新、安详、舒适之感。我将以绿色为基调为学生装扮教室。同时以“”为班风鞭策学生共同进步。
4、以诚相待,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我会努力用真情教育学生,用真爱感动学生,在帮助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本”,处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让学生在与老师相处的过程中明白“诚信”的内涵,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做事。教师一言一行都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学习负责,做学生可以信赖、值得尊敬、言行一致的教师。
5、协调家长的配合,与家长协力共同教育好每一个孩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随处可见。因此,我将利用家长会、家长沙龙等活动和家长共同探讨关于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为班主任我将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细微变化,利用家访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做让家长们认可和值得信赖的班主任。
教师师德师风个人工作计划2 教师的道德是立身之本,人民教师就是要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师德建设决定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要想把教育做好,决定性的因素是教师,而在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师德。因此,本学期我制定如下师德计划:
一、按照师德建设要求去做,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参加以'五心树师德“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
二、充实自我,学而不厌
提高业务水平,需要不断地学习。传授文化知识,教好功课,是教师的一个基本任务,也是教师对待自己的事业的态度问题,因此教师能否刻苦钻研业务,掌握丰富的知识,教好学生,也是一个师德修养的问题。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作为学生表率的教师,首先要建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思想,只有真心实意献身教育事业,才能够严于律己,把自己磨练成为称职的教师。品德端正,严于律己,是教师必须做到的。要严于律己,哪怕是微小的错误,也不能原谅自己,敢于同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作斗争。
四、教师是学生的表率,用我们的言论行动去感染学生,使之潜移默化。
五、尊重学生人格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我们的教书育人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尊重学生人格是作为新时期教师道德修养不可缺少的一项必修课。
教师师德师风个人工作计划3 一、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教师必须在自己的道德、情操、品行、作风等方面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否则,在学生面前是没有力量的。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不正之风的情况下,教师更应该把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为自觉的行动,用执著追求真理,敢于抵制歪风邪气的实际行动来教育、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工作中,我要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在课外积极学习各种师德理论,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我还利用各种案例来警醒自己,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严于律已,以身作责。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师德修养。
积极参加社会时间活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此过程中,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辩别善与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沧桑,才能真正锤炼师德。
三、积极进行自我反思。
如果一个人要想进步,就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深刻地了解自己,然后才能思考应该如何改进。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常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活到老,学到老。
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师德素质,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水平,特制定自己的个人师德修养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的具体要求,深入学习《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落脚点,以“用爱干教育,以德育新人”为核心,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标准,以“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准则,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的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班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师德培养目标
1、通过政治学习,了解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实现依法执教。
2、严格遵《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3、学习优秀教师事迹,立足岗位,爱生、敬业、奉献。
4、诚实守信,甘于奉献,做一个让学校、家长、学生认可的教师。
三、具体内容及措施
1、学习教育政策理论。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风建设十不准》等有关规定和《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 法》等法律文件,增强法制观念,加强依法执教的自觉性。在日常教学中,要热爱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心爱护学生,不变相体罚学生。
2、读一本好书。一本好书会成就一个人的一生,多读好书会使人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为此,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县局为教师推荐的《走进新课程》、《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爱的教育》、《赏识你的孩子》等系列书目,用自己的行动来书写“用情、用爱、用心做教育”的篇章。
3、加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意识,争取做一名受欢迎的教师。
4、依法从教,加强时事政治的学习。
5、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发生。
6、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学习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朱永新的《走进新教育》,掌握教书育人的先进理念,争取使自己在专业发展方面有一个新的突破。
7、全面落实学校的要求,认认真真的上好每一节课,备好每一节课,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8、认真做好家访工作,对班级中困难家庭、单亲家庭、学困生必访。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9、对相关的学习要做好笔记,认真反思、体会。
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落实计划要求,争取早日使自己成为一个让家长满意,学生欢迎的教师。
教师师德师风个人工作计划2 一、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1.加强政治思想的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十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不断开拓,明确目标,增强自我的职责感和使命感。
2.加强德育教育的学习。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东宝区十条禁令、《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并以法律法规来规范自我,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3.注重廉洁从教的学习与教育,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教师职业道德和师德规范作为标准,“不搞有偿补习”等活动。树立提高抵制唯心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自觉性。
4.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丰厚自我的积淀,使自我在业务上、思想上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能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做创新型、科研型教师。
二、教书育人,恪尽职守
1.工作中,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
2.关爱学生,不歧视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对后进生更应当异常关心爱护,进取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尊重家长,做到和气、平等友善,构成和谐共进的教育网,到达教育的目的
3.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注意自我形象,衣着、举止、行为都做到为人师表,与同事和睦相处,互相帮忙,有事与大家商量体现团结协作精神。
4.进取进行自我反思。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常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做到老,学到老。
总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地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不断创新和开拓,扎实开展工作,以谱写师德师风新篇章。
教师师德师风个人工作计划3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教师的道德是立身之本,人民教师就是要为人民服务的。新的学期开始了,我做师德计划如下:
一、思想方面
拥护党的领导,响应党的号召,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做到为人师表。 关心国家大事和时事,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丰厚自己的积淀,使自己在业务上、思想上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能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做创新型、科研型教师。
二、 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我会努力用真情教育学生,用真爱感动学生,在帮助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本”,处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让学生在与老师相处的过程中明白“诚信”的内涵,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做事。教师一言一行都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学习负责,做学生可以信赖、值得尊敬、言行一致的教师。
三、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
教师要刻苦学习业务知识,精通自己的专业,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关键和难点,讲课才能引人入胜,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精通自己的本行业务还表现为懂得探讨教学方法,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热心地投身到教改活动中去,通晓人的.认识规律,学会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本领,学会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技巧。在工作实践中,教师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不断地“再学习”。教无止境,学海无涯。教师要尽可能地博览群书,涉猎百科,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才能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教师的知识越丰富,越深厚,越能受到学生的敬重。
其次,工作协调性欠佳。总认为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不必劳驾他人,一人受累一人顶,到头来吃得苦多,犯的错多,弄得自己受屈,他人埋怨,没注意到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协调。
第三,平时不注意自身形象,不拘小节。说话随口无心,想说就说,不分场合、对象,谈话不注意方式方法,易与同事造成一些隔阂。
第四,要求学生过于严厉。偶尔对学生小施惩戒,还认为是对学生的关爱。
第五,与他人的谈心交流、沟通较少,做了许多自认为是不错却得不到别人理解的事。
第六,情绪易激动,言行有时过激,自控能力不强。
我一边学习,一边反思自己,觉得自己从教九年来,在很多方面做得还不够,尤其是以上六点,现结合自身实际作以下整改措施:
1、更新教育观念,彻底改变以往那种惩戒学生是为学生好的错误思想,改变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态度,主动、积极地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热爱学生。
2、树立几个意识:
(1)牢固树立“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的意识,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坚决要做到。
(2)牢固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作表率”的意识,以教书育人为本职,作学生、教师的表率。
(3)牢固树立“宁守清贫,不损师德”的意识,发扬教师高风亮节、“红烛”精神,廉洁从教,维护自身“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执着追求、探索创新”的美好形象。
(4)牢固树立“以德治校、以德治教、以德服人”意识。
(5)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6)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以校为家,以教为业,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3、积极调整心态,正确对待当前人事制度、工资制度改革,明确自身的“责、权、义”,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名利和道义之间的关系。
4、发扬“人梯”精神,指导、带动青年教师,争做一名师德优秀、业务优秀的人民教师。
5、求真务实,狠抓教育教学。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严格教导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理解信任学生,多进行换位思考;善于评价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评价观;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公正、客观、发展的评价学生,要做到多表扬、少批评,要对后进生多鼓励。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要发现学生特长,积极组织开展切实可行的课外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发展特长,不抹煞学生个性。
6、牢固树立顾全大局意识,团结合作、诚心待人、善意待人。
7、发扬优点,努力克服自身缺点。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要以身做则,积极配合各科教师做好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我国公办高校(以下所述高校均指公办高等学校)教育资金的来源渠道可归纳为“财、税、费、产、捐、基、科、贷、息、联”十种,但在扩招发展的同时,巨大的债务负担严重阻碍了高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从高校的性质、办学主体、债务形成原因、形成过程来看,政府都在其中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因此,政府需要开展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研究背景
2009年9月,《财政部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地方高校化债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财教〔2011〕309号)表明国家对高校负债问题的热切关注,并将通过奖补方式支持高校化解债务。2011年3月,国务院以“明电〔2011〕6号文”部署,由审计署统一组织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单独设计报表对高校债务予以风险测度。青年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要获得更广泛的资金支持,就必须动用财政资金,帮助高校化解部分债务风险,靠学校提升的竞争力和开拓办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减轻中央高校财务负担。各方高层已经开始广泛关注高校的债务问题,为高校财务风险的化解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高校债务风险化解的具体做法
(一)政府加大经济投入
1.完善财政拨款方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各高校正在探索建立一个适应公共财政、利于内涵发展的新预算模式——“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绩效支出预算”,进而为政府提供准确的预算数字,以便于财政拨款的及时性、准确性、连续性。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在债务综合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专项财政预算,把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绩效因素作为专项拨款的重要参考依据,经过财政专家来构建一个涵盖多方政策参数的拨款公式,利于拨款额度的计算和精确,强化财政投入的激励效应,积极引导高校逐步化解债务。
2.加大财政资金扶持
我国中央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非常明显,而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升反降。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政府投入责无旁贷,国家必须保证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我国政府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资金扶持:
(1)政府适当资助。在扩招背景下,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平均拨款标准,并提高评比的透明度。加大专项资金监督力度,促进各高校内涵的深层次、纵向发展,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也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还可以适度实行财政贴息、补息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开展一系列的优惠条件,进而有助于高校专心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积极发展。
(2)政府外汇储备注资。我国国家外汇储备急剧增长,储备规模总量超过万亿,位居世界首位。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政府可以动用国家外汇储备对高校进行注资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用知识和技能改变民族的命运,不失为一个战略举措,也是完全应当的。购买国外先进教学、实习、科研仪器设备生产线,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和技术,把我国高校的教学设施匹配以国际化的水平,从硬件和软件上完善教学环境,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腾飞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3)其他财政手段。开征地方教育费附加是政府筹措教育资金的一种长效机制,以使高校债务风险处于合理水平。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收益稳定特点的高等教育产品适合发行中长期债券,虽然法律规定地方政府不能自主发行地方债券,但可以建立中央转贷国债资金制度,由中央发行教育国债,然后再转贷给地方,进而起到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利于解决高校的长期发展。
(二)政府推行制度创新
在高校负债风险规避中,政府应该起到应有的监管作用,出台相应政策,积极推进高校转制、完善产权及治理结构、加强监督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对化解债务的奖励力度,严格遏制高校资不抵债的势头。
1.积极推进部分高校转制
高校“转制”主要是指为了丰富公办高校办学形式,采用民营化的理念,对部分公办高校着重于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乃至学校所有制进行转变,以提高办学效率和质量,形成多种体制共同发展的良性竞争的基本格局。政府集中力量办好一批优秀高校,在“国有民营”“全额转制”和“股份制”等方式中,选择最适合的一种方式,让一部分高校转制,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债务问题,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2.完善产权治理结构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要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按照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原则,减少政府对高校的直接干预和行政审批,增强高校对各项事务处理的灵活自主性,让高校在竞争中研究自己的新路子,不断创新、探索,从而得到深层次的发展。政府应该更多地运用统一的法规、政策等手段,为高校塑造良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环境,强化高校在债务化解等方面的责任约束。
3.加强监督和预警体系建设
教育部门审定高校发展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控制贷款规模的最大限度。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高校综合评价方法,在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负债上限,确定贷款的合理规模和安全系数,积极防范贷款风险,及时揭示隐性问题,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预警预报。
(三)法律、政策保障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国家法制化的基石。只有坚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才能保证中国真正的强盛。同样,依法治校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之一。鉴于目前高校负债有蔓延的趋势,财政部门应会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高等学校贷款管理办法》,完善债务的各项管理办法,势必将债务危机从源头上遏制。
1.建立高校债务风险控制的立法
通过制定《学校法》,适时修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完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实现高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民主治校,规避高校贷款的风险。还应该建立严格的高校贷款问责制度,政府要加大对高校贷款数额、使用等方面的监控,金融机构要加大对高校资产状况的风险评估,坚决抵制不良的投机贷款。政府应通过完善的法律机制和规章制度,建立高校债务风险控制体系,并通过建立高校债务偿还长效机制化解现有债务,限制和规范高校的贷款行为,防止新的债务出现。
2.规范高校财务核算制度的立法
政府应通过严格执行《预算法》,适时制定《教育投资法》,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从源头上规范高校借贷行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企业单位普遍应用的权责发生制不同,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来确认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但是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在成本管理上具有笼统性,它也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制度根源。加强政府审计力度,完善对经费执行情况的监控,从制度建设方面强化债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3.鼓励全社会资助和捐赠的立法
越是经济发达国家,全社会越重视高等教育,捐赠也越多。严格贯彻执行《高等教育捐赠法》,去吸引更多爱心人士的教育捐赠资金,去规范和鼓励对高等教育的捐赠,让捐赠者得到更多的税收优惠,进而鼓励将捐赠范围逐步扩大,让捐赠人士从捐赠的行为中得到名誉与经济上的回报。进而保障教育的经费来源,拓宽高等教育的来源渠道,帮助高校走出债务危机。
(四)加强与外界的合作
1.创新型大学的构建
高校拥有很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而高校中的科学研究可以与工商产业相结合,创造出价值,从而进一步支持大学的研究和发展,扩充大学的科研经费,为高校负债危机的化解起到减缓作用。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推进学校创业风气的形成,大力发现学生中的精英人才,加大支持力度,正确引导他们走向属于自己的成功。坚持“产学研”创新的教育模式,作为企业需要在技术支持的教学发展,教学为科研的发展奠定基础,研究成果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促进教育理论与具体的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一种高校联合办学模式,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加快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到实际生活的使用速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2.国际合作办学
通过吸引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来高校的医学、会计、汉语等专业深造学习,有利于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还可以增加高校的资金收入。国际合作办学不仅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有利于减少高校财政的开支,并从某种程度上增加收入,达到双赢的效果。高效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有助于培养国际型、外向型、创新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如南京大学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共建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就是可以效仿的一个模式,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利于学生知识文化的拓展,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有助于提高看问题、办事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韦法云,袁文,程雁雷.安徽省高校建设性债务化解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2-8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R].2010.
[3] 章仙踪,李伦娥.湖南省筹资50亿元并出台相关政策化解高校债务[N].中国教育报,2011-02-25.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保护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环保政策也在逐步推进。当前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是新世纪工业的必然选择,“绿色化、清洁化”成为炼油、石化、煤化工、化肥、冶金等行业追求的目标。
二、应用WSA制酸技术的必要性
公司一期设计年产干全焦100万吨,煤气净化车间脱硫采用PDS栲胶工艺。该工艺缺点是操作环境差,硫磺产品质量低,销售困难。废液量大,每天产生约40吨的脱硫废液,污染环境。
公司二期工程设计年产干全焦160万吨,在煤气净化车间真空碳酸钾脱硫工艺后,配套了建设了丹麦托普索WSA湿法制酸工艺。WSA制酸工艺是一种催化工艺,将煤气中的硫化氢回收,生产98%的商业级浓硫酸。制酸过程无废液外排,尾气中的SOx、NOx、H2SO4酸雾含量控制在国家排放标准之内,环保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三、WSA制酸工艺及原理
WSA制酸工艺流程图见图1。
真空碳酸钾脱硫工段真空泵后的含有H2S的酸性气体进入WSA制酸工段焚烧炉主烧嘴。与空气鼓风机送来的空气充分混合后燃烧,转化为SO2;HCN及少量NH3、烃类等组分转化为N2、CO2和H2O。
焚烧后的高温过程气~1000℃,经废热锅炉回收热量后,温度降至约400℃。回收的热量产生约5.8MPa的蒸汽经减压后并网使用。
H2S + 3/2 O2 H2O + SO2 + 518 kJ/mol
由于焦炉煤气中含有大量HCN,在焚烧炉中生成氮氧化物NOX,氮氧化物在后续工段可能催化产生硝酸,腐蚀设备,所以要先脱除氮氧化物。从废热锅炉出来的过程气进入氮氧化物分解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过程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分解为氮气和水。
NO + NH3 + 1/4 O2 N2 + 3/2 H2O + 410 kJ/mol
NO + 2NH3 + NO2 2N2 + 3 H2O + 377 kJ/mol
脱除氮氧化物后的过程气进入SO2转化器。转化器内填充有V2O5催化剂床层。在转化器内,过程气中的SO2被氧化为SO3。由于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在转化气内部和出口设置有床间冷却器和过程气冷却器,回收的热量用于加热锅炉水。
SO2 + 1/2 O2 ? SO3 + 99 kJ/mol
从SO2转化器出来的含有SO3和H2SO4的过程气进入酸汽冷凝器。在冷凝器中通过空气对其进行间接冷却,冷却后水合生成高浓度的H2SO4。WSA冷凝器是一个垂直降膜冷凝器,装有耐酸并抗震的玻璃管。气体在玻璃管中向上流动,通过将冷却气体吹向玻璃管外表面,使硫酸蒸汽在玻璃管内表面冷凝成一层薄膜,硫酸在向下流动过程中浓度逐渐增加。
SO3 + H2O ? H2SO4(气)
H2SO4(气) H2SO4(液)
酸汽冷凝器下部冷凝浓缩的硫酸流进酸中间槽,经酸泵输送到板式热交换器中冷却到30~40℃,部分送回酸汽冷凝器底部酸管线,对流出的硫酸继续冷却,部分送至酸贮槽用于硫铵生产。
图1 WSA制酸工艺流程图
四、工艺特点
1.采用丹麦TOPSOE公司生产的具有较高活性的VK型专用催化剂和合理的温度控制来获得较高的SO2转化率,硫的回收率可达99%以上。尾气中SO2的浓度控制在国家标准(960mg/m3)以内,无需再进行二次处理;
2.采用先进的酸雾控制技术,无须干燥,湿法催化制酸,保证过程中SO3和H2O直接冷凝生成硫酸。
3.生产98%商业级浓硫酸,产品价值高,且可全部用于硫铵工段作为原料使用;
4.设置了废热锅炉回收大量的工艺热,为其它装置提供蒸汽;
5.装置布局简单,设备少,结构紧凑。整个装置采用DCS自动控制,操作简单,可以和其他装置结合起来联动运行,不需要单独成立运行车间。
五、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
1.硫酸管线腐蚀
随着硫酸产品温度的升高,特别是高于40℃后,硫酸管线腐蚀速率明显上升。硫酸产品中含有硝酸根离子也会加速管线腐蚀。设备和管道保温效果不好,也会腐蚀管道。
2.焚烧炉衬砖裂缝
生产过程中要严密监视焚烧炉内温度变化,升温和降温速率要小于50℃/h,防止耐火砖出现裂缝或泥浆脱落。
3.酸雾控制
生产过程中,酸雾浓度很难控制,给操作带来很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降低气体的冷却速度,减少酸雾的生成数量和增大酸雾的颗粒尺寸,使酸雾便于从气体中分离出去。
六、经济效益分析
焦炉煤气中H2S含量按7g/m3计算,每天可产浓度98%的硫酸约50吨,年产硫酸16650吨,98%的硫酸按500元/吨计算,年销售收入达832.5万元。同时副产蒸汽112吨/天,年产蒸汽37296吨,蒸汽价格按120元/吨计算,年销售收入达447.6万元。合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280万元,除去人工、水电气等费用270万元,年可创效1010万元。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06805一、包豪斯教学模式
包豪斯(Bauhaus)是德国魏玛市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在两德统一后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包豪斯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一)教学内容
包豪斯学校学制为3年6个月,新生入学后,学校先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基础课训练,使学生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和工厂原理与实习等课程,同时让学生在实习工厂中了解和掌握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形式特征。
经过这段训练,校方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与特点将其分别送入适宜的实习工厂,接受为期3年的“学徒制”教育。在此期间,学生以学徒身份学习设计,试制新的工业日用品,使之符合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二)基础课程
包豪斯对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基础课程,最先由伊顿(1888—1967)创立。基础课程分为“实用的”和“正式的”两大类。“实用的”课程包括材料研究(study of materials)和工作方法(working processes)。“正式的”课程则划分为观察(observation)、自然与材料的研究(the study of nature and materials)、绘图(representation)、几何形研究(the study of geometry)、结构练习(construction)、制图学(cartography)、模型制作(model making)、构成(construction),以及体积、色彩与设计研究(the study of volume,color and design)等。
每门设计课程均由1位“造型教师”和1位“技术教师”共同讲授,使学生同时接受艺术和技术教育。两者合而为一,形成艺术与工业结合的初步基础。(三)工作坊式教学
包豪斯最大的特色在于工作坊式教学方式,学校先后开设了家具、金工、广告、摄影、纺织、陶艺、壁画、舞台、建筑等多个不同专业的工作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工作坊的教学人员由作坊大师和助教组成:作坊大师作为负责人和导师,负责工作坊的教学和运转;作坊大师从学生中选择较为熟练的学员担任助教,负责一些具体的操作和指导工作。
为使工作坊的实践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包豪斯学校还与一些工业企业形成了密切联系,这样使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能够紧密合作,结合实际工业生产进行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包豪斯认为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应避免把自己的认知强加给学生,而要让学生亲自寻求解决办法,同时强调集体协作,打破艺术教育的个人化模式,为协作工作奠定基础。
(四)教育成就
包豪斯开创了一套极为有效的“做中学”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现代设计教育很大程度上受包豪斯教学模式的影响,这种教学模式几乎成为全世界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通用模式[1]。
二、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学科特点
风景园林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历史从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为职业立名算起不过100余年(奥姆斯特德于19世纪中叶根据已有的名词Landscape Architecture风景园林,将自己的职业称为Landscape Architects风景园林师)[2],由于研究领域和执业方式的特殊性,风景园林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
(一)综合性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可以概括为规划设计、工程技术与管理、设计艺术与表现、自然基础、社会基础5 大类基础专业知识。
第一, 规划设计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风景园林竖向设计、风景园林场地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等。
第二,工程技术与管理:材料、工程技术、工程管理、概预算、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
第三, 设计艺术与表现:色彩、形体、构成、艺术设计、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
第四,自然基础:园林植物、生态学、地质、水文、气象及其应用等。
第五,社会基础:园林史、建筑史、大众心理及行为、公共政策与法规等[3]。
可见,风景园林专业涉及的知识甚为庞杂,并且与其他专业知识交叉性很强,要求风景园林师掌握多种跨领域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成为杂家。因此综合性是风景园林学科的基本特征。
(二)实践性
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性强,风景园林师的工作对象是多变的自然空间。对不同场地、不同尺度、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客户而言,风景园林实践的复杂性差异巨大,这种情况迫使风景园林师必须从具体的场地和背景出发,通过具体的分析、设计和建造过程,完成对自然的改造利用,满足人类需求,从而实现其工作价值。因此,实践性是风景园林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三)协作性
随着行业的拓展,风景园林的执业领域已经从中小尺度的花园和公园扩展到更大、更宏观的范畴,如城市景观系统、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工业废弃地、水系甚至流域的规划等。这些扩展的领域所涵盖的知识量和复杂性已经完全超出了个人所能达到的极限,这就要求风景园林师必须采取开放式的工作态度,与生态、地质、水利、经济、社会、规划、建筑等相关专业人员通力合作,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团队,综合探索多方面的问题,并且统领团队形成全面的解决能力。由此可见,协作性是新时期风景园林的又一基本特征。
三、包豪斯教学模式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学的启示
中国的风景园林教育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经统计,截至2006 年,设立风景园林学科的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和研究院共449 个,其中本科专业点达到140 个[2]。
随着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的发展,其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课程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培养薄弱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严重影响风景园林教育事业发展。
(一)建立符合学科综合性特点的基础课体系
1.基础课学时向专业课程倾斜——增比例
在学时分配方面,由于包豪斯学校类似职业培训学校,3年6个月的学制全部为专业学习时间,其中基础类公共课程仅以1/7的学时来进行必要知识的铺垫,而后6/7的学时全部用于各专业工作坊的实践教育。这种学制将有限的学时高效利用,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必要的专业训练。
国内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本科教学中政治思修类、英语、数学等与专业关联性不强的课程课时比例过高。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本科为例,政治思修类占384学时、高数占120学时、英语占400学时,这些课程总学时为904学时,占该专业本科4年总学时的34.8%(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本科4年全学程为2 592学时),而最核心的基础课——风景园林设计课仅为354学时[2]。这种现状导致专业课程学时被压缩,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与其他专业相比,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综合性非常突出,知识面广,知识量巨大,需要相应的专业课程来完成知识量的积累。因此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在学时分配方面需要进一步向专业基础课程(表1)倾斜,增加专业基础课程的比例,降低公共基础课程(如政治思修类、英语、高数等)的比例,保证学生的专业训练强度。
2.构建宽广的基础课程体系——宽底子
包豪斯学校比较注重艺术类通识教育,这体现在为期6个月的基础课程培训上,所有专业学生必须通过形体、色彩、构成、绘图、模型、工作方法等课程训练,在建立艺术设计基础知识体系之后,才进行细分专业的培训。
反观现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的院校,按院校特色可以概括为农林、建筑和艺术设计三大类,在基础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各院校大多依据自身学术特色和师资配备有所偏重。如农林院校重植物、生态类课程;建筑院校重构筑、空间类课程;艺术设计院校重美术、表现类课程。这种情况导致大部分院校课程设置有偏科现象,而偏科带来的负面效应明显体现在毕业生的能力上:农林院校学生植物方面的知识强、空间弱、设计表现弱;建筑院校学生空间和设计感强、植物方面的知识弱、设计表现弱;艺术设计院校学生艺术表现强、规划设计弱、植物方面的知识弱。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量大,要培养合格的风景园林师,必须构建宽广的基础课程体系,建立由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风景园林艺术与表现、风景园林自然基础、风景园林社会基础共同组成的基础课程体系,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与协调解决问题能力打下宽广的理论基础。
3.降低基础课程内容深度——浅深度
包豪斯学校的基础课程虽然涵盖了艺术类基础知识的大部分内容,课程深度却相对较浅,因而其基础课程教学在6个月之内就能全部完成。这种浅深度的基础课程设置非常适用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因为这种具有综合性倾向的专业涉及的知识量巨大,若在前期入门阶段涉猎过深,将牵扯学生过多的精力并且容易偏科。因此,包豪斯的基础课程阶段只进行浅深度的艺术类通识教育,待学生专业分配之后,才进入各专业学习阶段。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专业基础知识的储备,为下一步根据个人能力和志愿深入学习作准备。
目前许多国内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设定过深,如一些院校的园林工程课设立了专门的给水排水、电力工程、喷灌和喷泉工程的管路系统设计内容,这种设计牵扯到繁琐的水电专业计算,在现实项目中也是由专业厂家配合完成,完全超过了学生基础课程的深度。
针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面广量大的特征,在进行基础课程内容设定时应根据课程重要性相应降低深度,淘汰过时和不必要的内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类、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类和风景园林艺术与表现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是专业素养形成的基石,降低此类课程深度,能够相应提高重要内容的教学强度。风景园林自然基础类和风景园林社会基础类非核心基础课程的内容相对庞杂,却是远期职业拓展的铺垫,课程内容应以介绍性、引导性为主,教学目标以了解基础知识和简单原理应用为主,不应过分强调深度。
4.基础课程间相互衔接形成网状知识结构——结合部
由于包豪斯早期师资不足,1名教师往往担任多门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如伊顿(Johannes Itten)本人就同时教授色彩、形体、构成、材料等课程。这种教学状态使多门相对独立的课程经由同一教师融会贯通之后再传授给学生,无意中打破了课程间相互孤立的状态。
国内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本科教学,由于许多课程内容相对独立,教师的教学行为类似各扫门前雪,普遍缺乏交流与合作,导致学生获得了大量缺乏衔接的知识片段,难以将知识贯通起来,极大影响了综合能力的形成。
为避免这种情况,应该通过在课程间建立“结合部”的方式将各门基础课程综合起来。同类别的课程,注意调整课程的先后顺序,使前一门课成为后一门课的铺垫,课程间应设计相互衔接的内容,引导学生将同类课程串联起来,建立五大知识主线。而后再通过规划设计课的训练,综合运用多门课程内容,将五大知识主线融会贯通。这种基础课程设置方式,能够促进教学从局部走向整体,促成不同课程间的渗透和叠加,提升学生对复杂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最终形成网状知识结构(表2)。
(二)建立符合学科实践性与协作性特点的工作室教学方式
1.工作室教学方式
“做中学”是包豪斯教学的座右铭,包豪斯学校通过工作坊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当学生经过前期的基础课训练并掌握一定的必备知识之后,既进入各工作坊跟随教师进行为期3年的实践研究和生产工作,从实际操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真实环境中体会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成功地塑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
而目前国内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教学仍以灌输式为主,多数课程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教学中实践课所占比例甚低,学生很少接触实际项目,许多实践课程以假想题目为主,严重脱离实际场地、设计要求和业主需求,设计过程和结果“空对空”,缺乏依据。这种现状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匮乏,沟通、协作能力极为欠缺,团队意识淡薄,用人单位需要付出大量成本对学生进行二次培养。
因风景园林专业的实践性与协作性特征,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必须强调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强度。如果借鉴包豪斯的工作坊教学模式,则可以建立由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和教师工作室实践教学组成的教学体系。这套教学体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课程学习,要求掌握由五大知识主线组成的专业知识内容,作为实践学习的铺垫,完成综合性培养目标。第二阶段是工作室学习,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工作室进行实践学习,完成实践性和协作性的培养。
2.教学工作室设立的目标与机制
教学工作室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协作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基础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
根据课程内容,学院可下设多个教学工作室,单个教学工作室可由教师个人或几名教师共同组建,教师负责工作室的教学和实践运作。教师可以选派有能力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负责指导本科生具体操作。本科生根据实际情况组成实践小组,各小组有不同的分工,从而形成一个互补的工作团队。
3.教学工作室的类型与相互关系
根据课程的特征和重要性,教学工作室可以分为核心工作室和辅助工作室两大类。
核心工作室是教授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的工作室,如风景园林规划工作室(研究大中尺度)、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室(研究中小尺度)、风景园林建筑工作室、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工作室、风景园林工程工作室、风景园林工程管理工作室等。每类工作室可以根据师资情况设若干平行的教学工作室。
工作室之间可以依据项目流程相互衔接,如规划工作室先介入,而后设计工作室和建筑工作室介入,最后由植物景观工作室和工程工作室介入,如此可以利用单个项目使各工作室形成链式体系,形成以实际项目为中心,各专业工作室轮换学习的教学方式。各工作室也可以根据实际项目的情况独立进行实践教学。
辅助工作室是为核心工作室服务的专业工作室,如打印工作室、模型工作室、计算机辅助分析工作室、材料工作室和图书资料室等。辅助工作室的规模应与核心工作室的需求有机衔接,由学生轮换值日,形成对核心工作室的补充(表3)。
4.工作室教学流程
由于教学工作室专业分工不同,因此需要依据各自专业特点制定教学流程。另外,工作室的教学方式应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以形成各工作室鲜明的特色。以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室为例,根据其设计程序可以形成如下教学阶段:第一步,教师通过学院指派或其他途径获得实践项目,设计项目经过教研室讨论通过后,即成为工作室的教学课题。第二步,教师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开设专题讲座,介绍项目基础条件、类似案例和工作方法等。第三步,组织学生进行项目调研和考察,完成项目分析和主题策划。最后,根据学生特长分组,将项目拆解成不同部分交由各组设计,工作小组在教师和研究生指导下定期开展内部讨论,小组之间通过互补与协作,不断修正方案形成最终成果,完成方案设计阶段内容。在以上过程中,辅助工作室为设计实践提供图书资料、计算机辅助分析、模型制作、效果图输出和成果打印等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实践流程。
四、结语
从1919年至今,近一个世纪时间,教育界对包豪斯教学模式一直争议不断。但是,其扎根实践,一切从实践出发的教学思想,依旧闪烁着光芒。
对于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本科教育而言,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毕业生拥有职业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潜力。而这样的能力应来自对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从风景园林的学科特征出发,借鉴成功的教育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为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杭间,靳埭强.包豪斯道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
[2] 李雄.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设置与探讨[J].中国园林,2009 (1):15-18.
[3] 刘滨谊.现代风景园林的性质及其专业教育导向[J].中国园林,2009 (2):34.
[4] 高翅.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之断想[J].中国园林,2008 (1):20-23.
[5] 李建伟.中国规划设计专业教育的根本问题[J].中国园林,2007 (5):14-16.
[6] 林广思.关于规划设计主导的风景园林教学评述[J].中国园林,2009 (11):59-62.
Bauhaus teaching mode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FENG Xiao
1.引言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够检测和监督各项经济活动。财务人员可以在财务风险管理中设定一个风险范围,当风险大小超过设定的范围时,财务人员可以及时反馈给企业的管理层。这种方式可以将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降到最低,进而增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2.集团财务风险模式下的财务风险分析
2.1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下的财务风险分析
集权型财务管理风险的主要来源于过度集权,在集权型企业集团中,如果预算管理规定子公司必须按照母公司的所拟定的预算来执行下一年的运营计划的话,就可能出现母公司不能完全考虑子公司的实际情况,极易形成风险隐患。子公司与母公司是一体的,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子公司存在财务风险,那么势必会给整个集团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一旦集团出现财务风险,由于整个集团公司的决策高度集中在集团的高层,所以高层向下属公司传达应对策略时,就会费很多的时间,进而使得下属公司无法针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及时做出应对举措。
2.2集分权相结合财务管理模式下的财务风险分析
集分权相集合的财务管理,其财务风险没有高度集权与高度分权的那样多,主要有以下两个:集分权并用的集团,在进行分权和集权的过程中,会考虑到什么情况该分权,什么情况该集权,分权后的权责又如何划分等等。如果集团在这些事情上处理不当就会出现职责疏忽、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进而为集团带来风险;在集分权并用的集团公司中,很多均是以事业部型作为管理模式。这种方式容易产生信息不对称、决策失误等情况,进而引发资金短缺的风险,最后影响整个集团公司的信誉和生产经营。
2.3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分析
集权公司由于将权利下放,所以当下属公司权利过大时,其管理者就会牺牲集团的整体效益而追求内部人员的利益。并且子公司在权利过大时,可能会投资一些风险较大的,收益高的项目,进而使子公司的发展与集团的整体发展有所冲突。当集团将整体决策下达时,子公司可能会有监管不利的情况出现,进而发生任务无法及时完成的风险。在分权集团中,集团下的各个子公司会自行筹资资金,在资金的筹集过程中会涉及到信用等级等问题。而当信息不对称之时,子公司或集团公司就会因此产生很大的财务风险,最后造成因重复担保而产生债务的大量累积。
3.基于财务风险视角下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3.1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
实行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的一般都是大型国有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具有行业垄断的性质,其业务相对单一。这种类型的公司在财务管理模式上大多实行统一的资金管理模式、统一的人员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缺乏灵活性,很难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动。如何优化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完善产权管理和投资管理机制,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对财务杠杆风险进行防范;提高上下级之间政策调整的灵活性,利用信息共享渠道传播信息并进行决策;充分利用人员集中的优势,对信息的反馈机制进行完善,以防止决策效力不高的情况出现;定时定期召开财务预算大会,以便避免子公司预算与总公司预算不相符合的情况出现。并且集团公司应当要求子公司在总公司下发财务预算之前将自己的财务预算上交,以便让总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拟定预算和决策;利用信息共享渠道,是上下级的沟通更加简便和快速,进而能更好更灵活的应对市场危机。
为了能更好的应对市场风险,集团公司可以建立一个重大事件信息反馈决策渠道,这个渠道可以直接跳过子公司的领导层,直接与子公司的下属单位对话,以便减少不必要的传达流程。集团公司由于集权,所以其财务管理缺少分权型财务管理的优势,为此想要弥补这个,就必须建立变通的沟通渠道,以便在面对变化的市场时,能及时反馈,及时决策;利用信息化的方便,加强对信息真实性的检验。在检验的过程中,应当从各个方面进行着手,从而避免信息因失真而产生决策失误的风险。
3.2集分权结合型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是当前很多集团公司普遍采用的管理模式。其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明晰责任,对权责模式进行划分,对每个集权漏洞和分权漏洞加以填补;加强对子公司的监督监控,建立贯通母子公司的财务监控机制;完善信息决策机制,避免信息失真所造成的决策风险;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确保每项资源都得到充分的使用;充分利用会计点算化,增强信息的分享能力,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实现降低资金成本和实现规模投资的目标。在集分权集团中,各个部门可能会因为业务的不同而缺少沟通交流,所以当公司的规模很大时,总部就很难了解到子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这是非常危险的,一旦担保链条断裂,其集团的整个运营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集团方面应当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让各个部门相互合作,公平竞争。并在了解信息状况的情况下,利用集团化的担保信誉优势,将资金成本降至最低;与中国银监会进行沟通,在严格依照《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建立财务公司。从当前的情况上看,大部分公司仅是建立资金结算中心。这资金结算中心,可以实现资源统一分配,规避子公司资源浪费风险、控制资金流失的目的,不过它不能进行资金的存贷工作。所以,为了能更好的进行资金的存贷工作,集团公司应当依照中国银监会管理制度,建立一个财务公司,进而实现降低财务成本的目标。
3.3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型的优化
选择分权型财务管理的公司一般是受业务发展或当地实际情况的制约而选择此种模式的。其财务管理模型的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完善和监督检查机制,从而可以防范内部人员利益强化所造成的危险,进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出现;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加强集团内部的沟通与交流,避免出现因执行力不强而导致的风险;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利用有效的沟通机制对企业的资金需求和发展需求进行了解,以便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盲目扩张的情况出现;加强下属单位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道德素质的培养,以便避免因实施多元化经营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在实际情况中,多元化的经营方式是企业实行分权式财务管理的一个原因之一。不过这种方式弊端重重,可能会出现决策不当和资金压力大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集团公司应当统一进行债务的融资和资金的调度。
4.结论
在集团公司中,选择好合适的财务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实现集团稳健发展的前提条件,以财务风险的视角优化财务管理模式,促进集团公司健康、有序、和谐发展。(作者单位:中国联通山西分公司财务部)
参考文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和谐生态环境的渴望,给景观园林规划设计行业提供了很大的市场需求空间。风景园林的建设不再局限于街头绿地、大小公园的建设养护上,而随着大地艺术的兴起,生态环境系统的营造,旅游经济的崛起,风景区建设,古城再开发与保护等工作也随之增加。此外,不断加速的城市建设也拓宽了园林景观设计师的业务范畴,如居住新区的外部环境设计,城市公共生活空间规划,生态园区建设,已成为很多风景园林设计师展现各自设计才华和风格的舞台。随着现代人对风景园林的审美标准不断提高,设计师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而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需要教师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渗透并融入到实验课程的全过程,努力为国家培养出色的创新型人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创新方法如下:
一、适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
研究型教学法与传统型教学法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它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教学过程,它能够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教师注意的不再是知识的简单复制、粘贴以及对学生的机械灌输,而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安排、组织、实施过程中体现出知识的再发现,再整合,学生注重的也不再是简单地从书本上找出现成的结果,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思考,努力探究,创造性地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与此同时,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才能也得到运用、巩固和提升。
此教学法是发展学生应付新情境的首创精神,不是以牺牲学生的理解力为代价来培养机械技能的教学法,所以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就需选择与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任务关联度高,复杂但又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难易程度适度的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内容。这样的内容学生容易感兴趣,容易操作,也比较容易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避免设计的难度太大使研究教学举步维艰,耗时费力达不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在师生平等、宽松、融洽、愉快的气氛中自始到终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勇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使用,提供创新平台
我们以往的教学形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是承载知识的硬盘,教学以语言文字等符号为媒介,教学楼是教学的主要场所,符号化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学过程中,培养的学生能力不够突出,学习主体也不能体现,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能力低下,不利于下一步的就业和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院大胆引进国内外成熟的教育模式。作为影响全球教育的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就成为我们发展首先借鉴的模式。“双元制”是指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培训目标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它所强调的是岗位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学以致用。这正是我们平日教育里所缺少的,也是学生们所困惑的,他们总是想:“学完了大学课程我们能做什么?”为此学院加强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如重视扩建植物园、青梅实习实训基地等,把课堂搬到实习现场去。大一、大二学生的认知实习,参观实习,综合实习都选在这些基地进行,并适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不仅使基地的“教学性”得到充分发展,而且也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由此体现了实习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的物质基础,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包括自主创新能力的理想场所,也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三、在校企合作的顶岗实习中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我院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开设本课程之前,学生一般已经学习了?园林美术?、?园林制图?、?园林植物?、?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待学完本课程之后又学习了?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设计?等课程,学生利用两年学完这些课程后,就进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是我院走出办学形式较为封闭单一,行业企业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形成职业能力的局限,所迈出的坚实一步。在岗位能力的要求下我们积极探索多方位学习与实习,增强岗位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所做出大胆的创新改革。近年来,我院本专业与天津、青岛、哈尔滨、大连、北京、厦门等城市的园林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2011年与哈尔滨大恒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凤河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委托培养协议,2012年对济南平安花卉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大恒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委托培养协议,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感受真实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项目、企业管理、市场化评论标准等,不仅满足了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职业素养熏陶的要求,实现理论与实践,学与做的高度统一,更是使学生在真实项目的历练中,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资源整合能力、学习能力、科技信息运用能力、个人素养包括进取心和责任感,安全意识、应变能力、灵活变通能力和工作习性上的培养,再加上以学促用,以用促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和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利用手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利用电脑绘图软件设计绘制的图纸比较逼真,且效率较高,使得许多教师要求学生从草图方案到设计成品,一概利用电脑绘图软件,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手绘素材的积累,更是阻碍了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手绘作为一项基本技能,是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人员表现设计意图的一种图形语言。设计师借助手绘将自己的设计思想,场地的空间特性表现出来。手绘表现有助于设计师设计素材的累积。设计师随时记录下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以及各种空间特定印象,这不仅能使设计师的表现手法日趋娴熟,而且还能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庞大的素材库,这样在做设计的时候,才能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整合大脑已储藏的表象等信息,做出能充分体现设计师个人风格的,更具原创性的,更加灵动的效果图。同时也培养了空间思维能力,对场景的认知能力,及对场景的表现能力。可以说手绘是表现设计师空间、形象思维的过程,是记录灵感延续与完善的发展过程,这一切都是电脑绘图无法比拟的。
通过以上的改革创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而且还使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大幅度提高,毕业与就业基本同步,优化了师资队伍,节约了成本,使得我院在创业教育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 籍建东 研究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职教论坛》,2011、5
[2] 王贵斌 孙峰 高职顶岗实习过程中融入关键能力培养探析,《职教论坛》,2011、6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200-02
1 问题提出
技术创新一直都是企业竞争的至高点。纵观全球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历程,就是一幅技术驱动产业发展、引领企业竞争的历史画卷。近些年,随着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国内煤化工兴建了众多项目,投入规模和产品规模连创新高(裴云鹏,2011)。但与国外相比,国内煤化工产业,尤其是传统煤化工仍存在着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等明显不足,关键的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国外先进企业手中(如美国Eastman、南非Sasol等),技术上受制于人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改变。
技术创新从来都是一柄“双刃剑”,企业技术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谢科范,1999)。一项研究表明,新技术开发项目的技术成功率、商业成功率和经济成功率分别只有60%、30%和12%,也就是说依次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失败率高达40%、70%和88%,最终能获得市场成功的技术创新比例只有2.16%(Carl.Pritchard,1999)。针对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结合国内煤化工发展实际,如何系统地识别技术创新过程的风险因素,揭示风险产生的机理,回应实践发展的呼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2 煤化工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风险分析
风险经济学认为,任何一个风险事件都不会无缘无故发生,事件发生的背后都会有支配性风险因素的存在,风险分析可遵循由“源”到“因”再到“果”的逻辑过程,建立一个由技术创新目标、技术创新必要条件、技术创新风险因素和技术创新后果等四个部分构成的煤化工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分析模型(见图1)。
2.1 从技术创新目标到技术创新必要条件 技术创新目标是煤化工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欲达成预期目的和标准的事先规定,而其必要条件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够顺利实施、完成目标所必须需具备的客观条件与要素。从确立目标与实现手段之间的关系来看,煤化工企业确立的技术创新目标不同,所要求实现目标的客观条件与要素也就不同,因而这些条件与要素具备与否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目标的重要保证。煤化工企业在选择技术创新模式时,尤其是在选择自主创新模式时,要特别注意自身实力和外部环境是否具备,实现目标过程的风险控制是否到位,并不是目标越大越好,一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2.2 从技术创新必要条件到技术创新风险因素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万事万物的发生都是事先由其中原因严格决定了的,煤化工企业技术创新风险也不例外。由于技术创新目标下企业资源条件与要素“战略缺口”的普遍存在,很难保证煤化工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必要条件能随时随地地满足一切合理要求,因此,技术创新所需每一个必要条件都会随时随地有可能“自然”地转化为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当然,从技术创新必要条件到技术创新风险因素这一过程中并非只有“自然力”的影响,人们可以针对风险因素采取一定的“反转化”措施来影响风险的产生和形成,从而为技术创新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提供了可能。
2.3 从技术创新风险因素到技术创新风险后果 煤化工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后果大致可分为三类:生存风险、竞争风险和成长风险。生存风险是指煤化工企业技术创新之后由于绩效下降和财务恶化所产生的企业资不抵债与破产关闭的可能;竞争风险是指煤化工企业技术创新后,由于竞争力下降,在经营领域竞争排名落后于竞争对手的可能;成长风险是指煤化工企业技术创新后,增长速度下降,企业丧失长期可持续性增长的可能。显然,众多风险因素的存在是造成上述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后果的内在的本质原因。
3 煤化工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与防范
3.1 做好技术创新的研发风险防范 首先要重视对创新信息的收集工作。提高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尽早建立风险预警和监控体系,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最大程度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研发风险,减少风险损失。其次,要以自身技术开发能力为导向且与市场紧密结合,获取高效的创新成果,加快在市场的推广,较快地获取高额的经济效益。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1.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当今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增强要靠人才的推动。各国普遍达成了一个共识:未来国家之间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因此,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是当前十分迫切的任务,提高教师队伍水平的重要内涵是师德师风的优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国家、一所学校培养人才的基础。师德师风建设应当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我们必须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
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是通过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的功能来完成的,是通过高校的学风和校风彰显的。高校“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奉献,良好的师德师风为高校“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有小部分人开始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这一现象的出现更突出了高校教师秉承优良传统、发扬奉献精神的重要性,高校教师保持优良传统有利于高校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为高校学生和社会人员树立典范;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同时,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象征着一所高校的精神风貌和办学风格,影响着高校的学风和校风。因此,师德师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提高的重要保证,没有优良的师德师风,也就没有优良的学风和校风,高等教育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二、贵州师范学院概况
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一批批新建普通本科院校应运而生,我校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成功改制,并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建校(贵州教育学院),办学30多年,为贵州基础教育培养了10万余名中小学教师和其他应用型人才。2008年开建乌当新校区,占地623亩,同年十月搬入。 200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制为普通本科高校(贵州师范学院)。我校现已基本形成了以文学、理学、教育学为主要学科,经济学、管理学、史学、法学等为拓展学科的学科框架。
贵州师范学院学生数、教师数统计表
单位:人
注:该表统计时间为2011年5月30日,年龄段按2011年6月1日止计算。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校现有学生9242人,专职教师309人,学士128人、硕士160人、博士21人;30岁以下的有97人,31-40岁的有131人,40岁以上的为114人。加上行政人员、辅导员246人,今年新进人员99人中,大部分都是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我校教师编制为1000余人,还需大量引进或招考,我校教师队伍逐渐扩大,青年教师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加强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成为我校发展的重要任务。我校领导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上虽然也非常重视,在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我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更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价值取向。我校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高度重视,在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上采取了许多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诸多主客观复杂因素的影响,我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扎实的理论修养,思想政治意识淡薄。有些青年教师从未读过马列经典著作,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不深入,不能合理地理解现实中的不良现象,进而把自己的错误理解带入课堂,对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缺乏清晰的思想认识,对自己工作定位不准确。青年教师不能很好地把理论教育和德育相结合,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辅导员、专业课教师,而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专业教师的事情,而忽视了在自己的辅导或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3.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功利思想严重。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地完善,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多元化。有些教师开始放松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把本职工作仅当做谋生手段。少数教师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走所谓的学术“捷径”,不但造成科研学术成果的含金量下降,甚至出现了一些学术不端的行为。有些教师利用学校教师时间支配自由度较大的条件,在校外担任多重职务,或者自己办企业,过多地从事与教书育人无关的牟利活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校良好的学术氛围,也损坏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4.缺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有些青年教师思想僵化、观念陈旧而又不求进取。教学只是照本宣科,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枯燥单调、沉闷乏味,所教理论的说服力不佳。
5.不能做到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明确自己的地位,对自己要求过低,常常仪表不整、举止不雅、语言粗俗,有的甚至随意中断教学,随便吸烟,在课堂上接、打电话。
四、加强我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策略
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建立与学校教师职业特点和时代特点相适应的师德师风体系,使青年教师明确师德师风的基本要求。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自律是关键,他律是保障,只有在自律和他律的内外因相互作用下,才能保证我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修养得到提高。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规范机制。当前我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缺乏规范的机制,不能很好地规范教师的行为。对此,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规范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严格实行进入前的“政审”制度。青年教师不仅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传播者和维护者,更是学生的活榜样。因此,关注青年教师在入行前的“德行”,是确保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前提。目前我校青年教师的准入制度还不够完善。虽然为了引进人才,把高学历放在引进或招考条件的前面,但德行是不能通过学历反映出来的。试想如果一名青年教师在学历、学术方面有非凡的成绩,然而在德行上却是不合格的,那么将会什么样的恶劣后果?因此,应该不断完善青年教师职业准入制度,加强进入时的政治审查制度,更加注重其道德素质。
第二,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考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师德现状,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师德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对此,制定一套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考核制度,是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所在。首先,要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统一实施考评,并设立专门监督建构来监督考评的具体实施。其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在制定考核制度时要广开言路,最大限度地征求全校师生的意见,并采纳其合理的部分。最后,必须要保证考评的客观、公正、公平。只有做到客观、公正、公平地考评,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和约束教师,从而使其更好地遵守这一考评制度。
第三,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奖励和惩处制度。建立科学的师德师风奖惩制度,就是要做到对师德师风表现良好的老师进行表彰、奖励、宣传,对师德师风表现不佳的甚至师德师风败坏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并给予相应的惩处;就是要将师德的考评结果与教师的聘任、晋升、工资、评优等直接挂钩,切实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分发挥师德的导向功能。
第四,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制度。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是不断变化的。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各种名利的诱惑、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惑等都可能使教师动摇当初对教育事业的选择,都可能使教师为了一时的名利而做出不利于师德师风建设的事。因此,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要不断地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尤其是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学校不仅要在平时的教师培训中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育,还要更加关注他们的生活,使青年教师时刻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工作热情,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校的教育事业。
2.加强自我修养,建立青年教师的自律机制。自我修养是自我要求、自我改善、自我陶冶、自我提高的活动,是对自身自由、欲望、利益的限制。尽管自我修养往往或多或少要有一定的牺牲,但这种限制和牺牲只是暂时的。高校青年教师不仅肩负着传递统治阶级思想的任务,也肩负传播文化知识的任务。这就要每位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树立自尊意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要建立师德师风自我评价系统,使教师不断地自觉校正自身行为,调动其提高自身师德师风的主观能动性;要不断更新自我观念。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树立长远的教育目标,用全球化的思维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合格教师。
总之,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是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对于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我们必须引以高度重视并力求从他律和自律两方面来加以解决,从而增强我校青年教师参与师德师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我校充分发挥培养人才、引领潮流、服务社会的功能。
参考文献:
[l]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刘铁芳.走在教育的边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朱永新,袁振国.中国教师:专业素质的修炼[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李爱萍.对高校加强师德建设的必然性及措施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7).
[6]张惠选.继承传统注入高校师德新内涵[J].思想教育研究,2008(6).师资建设
摘 要:随着高校规模不断的扩大,国家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以及财政部门对高校教育投入的加大,使得高校的招生规模和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基于此种社会形势,高校的教师队伍数量和规模只能够不断的扩张,这样才能够逐渐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青年教师的比例在不断上升.由于高校教师结构在不断的变化,青年教师的注入虽然为高校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元素,但是在某种方面影响了整体教师结构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青年教师的各种方面的特点使得青年教师在师德师风等建设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某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高校教师队伍的发展.当前,我们国家内部的教育部门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度在不断的提高,这是因为现在高校的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同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要求不相符,所以就必须逐渐的构建和完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机制.这也是改变当前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现状的重要手段.本文将重点论述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意义,不断解决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通过分析当前存在的现象制定相应的师德师风建设对策.
关键词 :高校教育;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30-02
青年教师总体上讲具有时代赋予的新特点,普遍拥有较高学历,基本上是硕士,知识结构新,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与大学生心理距离近.[1]就现在的现状来说,高等教育院校内部的学生数量在不断的扩招,致使高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比例不断提高,高学历、不是师范专业教师的比重渐渐上升.根据有关部门的基本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们国家内部的高等教育学校里面的教师团队年龄逐渐年轻化,年龄低于45岁的教师比重高达80%,年级低于35岁的教师比重为47%.此种现状充分的表明,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内部的教师结构逐渐年轻化,教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在不断的增多.虽然这种情况比较可观,但是仍然会有部分的青年教师在师德建设和师风建设等方面有所欠缺,性格方面不适合教育行业、教学不严谨等等.这些不良的行为都会影响高校教师队伍的严谨性,严重的情况下会损害高校的整体学校形象和信誉.所以,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此种情况下愈发重要.
1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性
1.1 高校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
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在不断的发展,这就为各种类型高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仅如此,经济实力的上升以及国家财政政策的支持,都为高校规模的扩大和教师队伍的壮大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说,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在逐渐的凸显出大众化的趋势,此种局面下.各高校的教师队伍年龄逐渐减小.许多年轻的教师没有经过专业性与系统性的师范教育培训就直接入高校担任教师,而且在高校教师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这些年轻教师的年纪较小、学历较高、知识比较新颖、反应能力较快而且发展的潜力巨大,但是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存在着些许的缺陷.
1.2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师德师风是指教职员工在从事教学、管理、服务等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及其行为体现.[2]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质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高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学校内部的学习风气等等,体现着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才气的统一性,严重的影响着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不单单是这种情况,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的地位愈发的突出.师德建设与师风建设的基本情况已经影响到各界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态度,同时也影响了高校为社会提供的服务质量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师德师风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方向,关系到高校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实现,是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3]
2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
2.1 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等同高校发展不相符
由于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较为迅速,使得高校内部的许多青年教师在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许多青年教师在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上的趋向有所不同,在怎样处理竞争关系、功利关系等方面稍有偏颇.而且,存有大部分的青年教师伴有严重的自我主义、拜金主义等方面的思想错误.在工作生活遭遇不快时,会将自身放在首位,以自我发展为中心,缺乏对国家、社会的使命感以及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服务的事业心.[4]
2.2 青年教师在工作与日常生活等方面合作意识较差
团队精神是一种群体内驱力,体现着团队的协作精神和战斗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创造团队业绩的重要条件.[5]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呈现竞争化,加之许多青年教师在家中属于独生子女,这就愈发的促使青年教师功利化和自私化.教师同教师的竞争性加强,反而其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比较薄弱.有的教师为了展现自我,无视与别人的交往,缺乏与他人在教学上的探讨,导致教学过程脱节孤立、学生掌握的知识支离破碎.[6]不仅如此,还有的教师的性格比较孤僻,容易沉浸在自我世界中,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甚少,忽视了合作的重要性.
2.3 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方面缺乏端正的心态
由于时代的发展较为快速,教师对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以及教书育人工作带有一定的浮躁情绪,这就使得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叛逆心理.在教学中态度不够严谨,对待自身的教学工作保持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投入力度较少.有的时候没有遵守教学计划和学科特点开展授课工作,在课堂上随便的应对、照本宣科等.在学术研究方面,急功近利,只顾完成研究任务,轻视了教学工作的严谨性.
3 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的对策
3.1 积极转变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
有关师德师风的理论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提炼,也是人民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锻炼的指导思想.[7]高校青年教师要积极学习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指导青年教师的行为,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价值观念.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才会有意识的改变自身的心态,逐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力度,将优秀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者作为自身的发展榜样.
3.2 高校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进而引导青年教师工作
高校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帮助青年教师转变自身行为与态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建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觉悟和行为意识,利用科学的舆论导向来抵制不良师德师风的出现.对于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以此来鼓励青年教师奋发向上.
3.3 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工作
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规划、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制度,对师德建设目标、组织实施、保障措施、考核评价、奖励办法等提出明确要求,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使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8]积极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来激发青年教师的建设工作,完善相关方面的考核制度,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
4 结论
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不断的加大,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伴随着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的提高而提高.青年教师逐渐的在教师中比重的加深,显示着我国的高校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而且高校教学队伍也在不断扩大,教学队伍逐渐呈现年轻化.所以,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质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沈岚,边丽.关于高校青年教师的现状及培养的思考[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4):11-13.
〔2〕张宝梅.初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原因分析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电力教育,2014(02):230-233.
〔3〕谢丽娴.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引导[J].高教探索,2011(04):70-73.
〔4〕王炳杰.关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121-123.
〔5〕楚颖惠,刘京娟.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