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礼仪教案

礼仪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7 15:19:3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礼仪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礼仪教案

篇1

1.通过本次授课,使大家明白礼仪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会正确运用文明语言。

2.通过这次学习促进校园和-谐,提高学生素质。

3.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

礼仪修养,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2.教育学生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3.了解课间纪律及上下楼梯的礼仪。

4.向老师及长辈问好的礼仪。

5.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上场

主持人主持活动,宣布文明礼仪班会开始,导入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文化源远流长。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故事至今仍深深地教育着我们,比如,历史故事:《孔融让梨》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黄香诚心敬父母》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中国古代礼仪规范的不断发展,形成了我们的现代文明礼仪,在校园这个既庄严又活泼,既紧张又文明的环境中,我们少先队员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还要讲礼貌懂礼仪,做一个文明少先队员。

二.导入

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

1.在我们每天生活学习的教室里应怎样做。

2.课间活动,上厕所应怎样做。

3.上下楼梯应怎样做。

4.进出老师办公室应怎样做。

5.上学路上及放学路队应怎样做。

三.礼仪之花开校园

1.文明礼仪在口中: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不说粗话,要说普通话,文明话。

做文明人使用文明用语

学生讨论文明用语都有那些,应怎样使用。

同学们,都知道,礼貌用语记得牢。

见到老师同学问声好。

分离时候别忘把手招。

影响别人,“对不起”,

回答要说“没关系”

从小讲文明,懂礼貌,

大家夸我是个好苗苗。

2.文明礼仪在手中:管好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乱贴乱画,不损坏公共设施,不乱折乱踩,伸手帮助别人,弯腰捡垃圾,关灯、关水龙头。

3.文明礼仪在脚下: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不逆行,不乱停乱放,不践踏草坪,上下楼梯靠右走,不推搡打闹。站队出校门,队伍要整齐,进出校门不乱跑,

4.文明礼仪在课堂:课前黑板要擦净,讲桌物品放整齐,无粉笔尘。课间休息时入厕,准备好当堂课用的书和学习用品放课桌左上角。上课不迟到,上课铃响立即有序进教室,立即归座,等待老师上课。不能在教室内、走廊上走动。上课迟到的同学先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走进教室并轻轻关好门。下课铃响后,如果老师还没有宣布下课,仍要安静听讲。老师宣布下课,值日生喊起立,学生须面带微笑,说老师再见。坐姿端正,课堂上不东张西望,听清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认真听取同学发言,不议论,仔细分析正误,等待同学发言完后再补充。排除内心环境与身边同学的干扰,倾听与学习相关的讲话。思维跟着老师走,及时回答老师的问题。发言要用普通话,课堂不说与学习无关的内容。课堂上不交头接耳说小话,老师提问自己时,应马上起立,大声回答。发现老师失误时,不要嘲笑或使老师难堪,下课的时候向老师提出。边听边思考,边思考边记忆。一边听讲,一边做笔记,或者在书上,卷子上圈圈点点。书写时要静心,姿势正确,做到提笔就是练字,尽量少用橡皮擦。课堂上不吃零食,不喝饮料,不做与本堂课学习无关的事,未经老师允许不得随意离开教室。文具不用时放文具盒。

5.文明礼仪在家中:家中讲文明,讲礼仪。

四、倡议书歌谣

1.听指挥,别乱跑,平平安安到学校。

2.上下楼梯靠右走,不滑滑梯不吵闹。

3.过道相遇互礼让,切莫低头来相撞。

4.不踏草,不摘花,我和草木是一家。

5.课间游戏很有趣,追逐打闹不可取。

6.有纸屑,我拾起,校园环境美无比。

7.清洁卫生用心记,桌子椅子摆整齐。

8.出言吐语要文明,行为举止要得体。

篇2

1.通过这次文明礼仪活动课,使学生不仅仅是通过背诵《小学生守则》等内容了解文明礼仪在身边,更让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要靠实际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会正确运用文明用语,体会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文明礼仪修养。 

2.通过这次活动课使班级里呈现出一派团结和谐的气氛,到处可见学生使用文明用语,尊敬师长,礼貌待人,使文明礼仪教育见成效。 

3.从准备活动开始就要遵循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哪些是身边文明和不文明的行为,创编文明礼仪小节目。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锻炼学生的组织、团队合作等能力。

教学准备: 

1. 在班级文化墙上张贴“班级文明礼仪之星评比栏”。

2.将班级的36名学生分成四个文明礼仪小分队。通过学生投票最后选出:张小明为文明礼仪小队长。

3.由各队队长组织本组队员搜集文明礼貌用语、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名人文明礼仪小故事、文明礼仪歌曲、儿歌等。

4.每队准备一个关于文明礼仪的小节目,活动后将节目进行评比。

5.主持人:

教学重点:通过这次活动希望学生能把校园礼仪的一些规范运用到生活学习中,文明礼仪从小事、从一点一滴,从现在做起。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像同学们知道的孔子、孔融等人他们都是尊师礼让的典范。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让我们从自己的一言一行,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吧!请同学们齐念《小学生文明礼貌歌》,用拍手来打节奏。

小学生文明礼貌歌

小学生,守规则,文明礼仪要做好。

遇师长,讲礼貌,行礼问好不顶撞。

同学间,不打骂,有难你我他互帮。

做错事,对不起,礼貌回答没关系。

爱树木,惜花草,保护环境我第一。

教室里,布置美,干净整齐心情好。

走楼梯,要自觉,秩序卫生不能忘。

长明灯,水龙头,有心常关莫浪费。

大小会,守纪律,集队要求快静齐。

勤出操,常锻炼,健康身心最宝贵。

讲文明,遵礼仪,人人争做好儿童。

好品行,一养成,终生得益受欢迎。

二、主持人:同学们读的真棒!那么今天的活动我们将要以比赛的方式进行,好么?让我们隆重请出今天的超强评委阵容:我们最爱的刘老师登场!最后将由评委评选出本次活动的最优节目。同学们加油吧!

下面就请欣赏由班长张小明率领的文明礼仪第一小分队进行表演,他们带来的节目是小短剧:《我们的身边事儿》

三、主持人:第一小分队的表扬精彩么?嗯,我也觉得他们不仅表演的好,而且能把我们身边的文明和不文明现象观察的那么仔细,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让我们再次为他们鼓掌吧!

四、主持人: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都的美称,像同学们知道的孔子、孔融等人他们都是尊师礼让的典范。接下来是由李悦溪率领的文明礼仪第二小分队的队员赵子沫为我们讲讲《孔子尊师的故事》。

五、主持人:咱班的赵子涵不仅学习好,故事也讲的绘声绘色。我们从小就要从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中汲取营养,让文明之花处处开放。下一个节目是由文艺委员刘芳竹率领的第三小分队为我们带来舞蹈《文明礼仪伴我行》。

六、主持人:文艺委员的舞蹈真是名不虚传呀!最后为我们带来表演的是由刘琪睿率领的第四小分队的小合唱:《童年》

篇3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能确定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举例说明.

3.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力的概念非常抽象,用力的作用效果去理解力的概念,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应用力学知识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人推车”“拖拉机拉犁”“磁铁吸引铁钉”等例子,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的力指的是物体对物体的推或拉的作用.然后再举例“小孩推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为了使学生更具体地认识力,课本中接着讲解力的作用效果.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和插图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通过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力是一种什么作用.

本节内容是力学知识的入门基础课,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正确理解和力的作用效果的掌握对学生后续课程的理解吸收有重要作用.

有关“力的作用效果”的教学建议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材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弹簧、锯条受力形变等事例来讲述的,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困难,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可向学生展示各种有关“力的作用效果”的视频及动画,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得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结论.

有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学建议

可以向学生提问:人在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用力?启发学生举出一些实例.再从回答中筛选出表现力的推、拉、提作用的典型例子,写到黑板上.比如:人推车、人拉锯、人提水桶等.

然后对例子进行分析:人推车时,人施力,车受力;人拉锯时,人施力,锯受力;人提水桶时,人施力,水桶受力.其中,推、拉、提是力的作用.从而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样使学生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逐步理解什么是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最后明确指出:一个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有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教学建议

教学中应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力的相互作用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施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受力)物体.

以上内容应通过实验、事例加以说明.

例一:让学生用力拍桌子,问学生:手有什么感觉?(感到痛)为什么手会感到痛?让学生思考.

分析:手拍桌子时,手对桌子施力,同时手也受到桌子的反作用力.

例二:让一个学生穿上旱冰鞋用力推墙.问其他学生:为什么这位同学自己会向后退?

分析:人推墙时,人对墙施力,同时人也受到墙的反作用力.

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1)人推车,人是否也受到车的推力?

(2)人拉锯时,锯是否也拉人?

(3)拖拉机拉犁时,拖拉机是否也受到犁的拉力?

(4)划船时,用浆向后划水,船就向前进,这是为什么?

有关新课引入的教学建议

可用本节课文大问号后面的一段文字叙述引入力的概念.指出“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义.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有确切的物理含义.引入新课.

也可使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请一位同学把一个大铁块拿到讲台桌上.

学生前来拿起铁块.

教师可提问:有什么感觉?

总结学生的回答:因为东西很沉,拿起它用了很大的力.

引入新课:可以说“力”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但是在物理学中到底什么是“力”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

教材重点、难点分析

1.力的概念教学

力的概念是十分抽象的,对初中学生来说真正地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以及今后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突破.

(1)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首先力是由物体产生的,因此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力的作用必然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孤立的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这种作用,对任何一个力来讲必有其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

第二,通过力的相互作用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施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受力)物体.

以上内容应通过实验、事例加以说明.

(2)进行必要的反复.

抓住本节课知识体系,抓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反复论证一个概念,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对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从力发生至少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等不同深度反复强化,使学生初步建立力的概念.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本节教学难点,如果处理不好会给以后二力平衡的教学造成困难,因此对这段教学内容除应列举大量事例外,应精心设计实验,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板图或者投影,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力.

2.通过观察磁块与铁间相互作用的实验,通过亲自体验两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认识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观察并讨论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以及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现象认识到力的作用效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磁铁、铁块、大头针

教学设计示例

(一)引入课题

方案一:教师请一位同学把一个大铁块拿到讲台桌上.学生前来拿起铁块.教师提问该同学“有什么感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因为东西很沉,拿起它用了很大的力,可以说“力”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但是在物理学中到底什么是“力”呢?引入新课.

方案二:可用本节课文大问号后面的一段文字叙述引入力的概念.指出“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义.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有确切的物理含义.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人将大铁块拿到讲台上感觉很费劲,这是人对力最早的认识,从肌肉的紧张感觉中得到的.

1.力的概念的教学

用投影仪打出人举起杠铃、人推车、人提物体的幻灯片.幻灯片表现了人用力举起杠铃,人用力推车,人用力提东西.

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这三个图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总结:人举起杠铃,人对杠铃用了力;人推车,人对车用了力;人提物体,人对物体用了力.在这里举、推、提……我们可以称之为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不是只有人才能对物体施加作用呢?

用投影打出的幻灯片,画面显示出压路机压路面,拖拉机牵引收割机,起重机吊起重物.

请同学们说一下,画面中是谁对谁用力?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压路机压路面,压路机对路面用了力.拖拉机牵引收割机,拖拉机对收割机用了力.起重机的钢丝绳吊起重物,钢丝绳对重物用了力.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压、拉、提、吊……我们可以称之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请同学概括力的概念.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说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分析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打开投影仪,打出前边的六幅图.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六幅图有什么共同特点.

引导同学们总结六幅图的共同特点:有力发生至少有两个物体.

通过对力的概念的分析请同学们考虑一下,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在产生力时,两个物体所起的作用一样不一样?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六幅图总结归纳出: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在这六幅图中人、拖拉机、压路机、起重机的钢绳施加了力,称为施力物体,杠铃、小车、收割机、地面、预制板,受到了力,是受力物体.

3.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演示实验一:用磁铁吸起铁钉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可让学生亲自到讲台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在总结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发言基础上总结:在这个实验中,磁铁与铁钉没有接触就被吸起来了.说明物体之间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请同学举出这方面的例子.

地球周围的物体受到地球施加的力的作用,但是它们并不一定非要接触.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演示实验二:磁铁、小车相互吸引

步骤一:请同学观察磁铁吸引铁块,铁块也吸引磁铁的实验,先验证铁块无磁性.把铁块、磁铁都固定在小车上.

步骤二:手按住固定有磁铁的小车靠近固定有铁块的小车,小车向磁块方向运动过来.

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指出:在第一步操作中,铁块被磁铁吸过来了.磁铁是施力物体、铁块是受力物体.在第二步操作中,手按住固定有铁块的小车靠近固定有磁铁的小车,固定有磁铁的小车向铁块运动过来.铁块是施力物体、磁铁是受力物体.

演示实验三:穿旱冰鞋的同学用力推桌子

在学生中找一名同学,让其穿上旱冰鞋用力推桌子,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总结:穿旱冰鞋的同学向后推.

教师对两个实验进行总体归纳:以上两个实验告诉我们,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同时也受到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同时成对出现.

引导学生举些例子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

划船时,船到岸边,人用力推岸,对岸施加力作用的同时也受到岸施加的力的作用,船离岸而去.

用鸡蛋敲碗边,鸡蛋对碗施加力作用的同时也受到碗对鸡蛋的作用,所以鸡蛋就破了.

老师:这些现象说明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

演示实验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师用磁铁吸引静止在光滑桌面上的一个小铁球,铁球在磁铁的力的作用下改变运动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教师继续用磁铁吸引小铁球,小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教师放映幻灯片,举一些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实例.

老师:在这些现象中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以及运动的快慢、运动方向的变化都叫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所有这些事例中,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由此可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演示实验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形变)

请同学到讲台上亲自拉弹簧、用力握小橡皮球、用力弯锯条,教师再举一些物体受力发生形变的实例.

在学生总结实验现象的共同点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在这些实例中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我们称之为物体发生了形变.所有这些事例中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所以力不仅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三)总结、扩展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力的概念,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推、拉、提、压的作用,也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一个物体也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加力作用的是施力物体.不存在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加了力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同时向对方施加了力,也同时受到了对方施加的力的作用,它们同时产生相互作用于对方的力,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即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教师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力学方面的物理学家和力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学知识的兴趣.

探究活动

【课题】研究力的作用效果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

【活动流程】

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力的作用效果的网上信息;力的作用效果相关实验记录.

篇4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通过亲历“磁场”概念的建立过程,进一步明确“类比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的确立

重点:磁场的概念。

难点:磁场和磁感线。

四、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风力演示仪(自制)、条形磁体、磁针、铁屑、实物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手端着磁针,站在远离讲台的位置,磁针指向南北。

【问题导引】: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已经知道,磁体具有指南北的性质,现在请你们判断:教室的哪个方向是南?

【实验演示】:教师把磁针放在讲台上,磁针立即发生了偏转,不再指南北了,在学生惊诧目光的注视下,教师把讲台上的报纸揭开,发现讲台上有一个大磁铁。

【问题导引】:磁针在刚才的那个空间里能够指南北,到了磁铁周围的空间就不再指南北了,那么磁铁周围的空间与其它空间有什么不同呢?

在磁铁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磁针偏转,这种物质叫做磁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磁场。

(二)新课教学

【问题导引】: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磁体周围的磁场是什么样子的?

结论:磁场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无法直接观察。

【问题导引】:看不见摸不到的现象怎样研究呢?

【实验演示】:拿出风力演示仪,引导学生研究怎样确定是否有风、各点风的方向。

【问题导引】:你能否把风力演示仪中的风的状况描述出来?能利用图表示更好。

结论:我们可以用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风的状况,每一根曲线的方向都代表风吹动的方向,在一些漫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

【方法启迪】:如果看不见、摸不到的事物能够对某些对象施加影响,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对象来认识这个“神秘”的事物。在物理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这种方法。磁场能够对磁针发生影响,我们就可以通过磁针来认识磁场。

【实验演示】:把磁针放在磁场中的A点,观察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在A点放置不同的磁针,观察磁针的指向。

【问题导引】:观察实验现象,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结论:我们发现:磁场很有“个性”,它把放在A点所有磁针的N极都“吹”向同一方向(见图1)。

【方法启迪】:如果风把纸片吹向东方,我们就说风是向东吹的,同样,放在A点的磁针N极都被磁场“吹”向图示方向,在物理学中就把这个方向规定为磁场的方向。

【问题导引】:我们利用磁针确定了A点的磁场方向,那么磁体周围B点、C点的磁场方向又如何呢?

【实验演示】:在磁场的B、C点都放置磁针,观察磁针N极所指方向,每个磁针都显示了该点的磁场方向。

【问题导引】:怎样让磁针更小,显示的点更多呢?

【实验演示】:铁屑撒在磁铁周围,观察铁屑形成的图案。

【方法启迪】:铁屑撒在磁铁周围被磁化成一个个细小的磁针,磁场“吹”动每个铁屑的N极,形成了奇妙的图案,这和风吹落叶的景象多么相似呀!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也可以把铁屑排列的图案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表达出来,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

【实验演示】(或图片展示):各种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条形、碲形、同名、异名)

【问题导引】:观察各种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结论:从N极出发回到S极等。

【问题导引】:磁针受力转动是磁场作用的结果,那么磁针在世界各地都能够指南北又是谁的磁场在施加作用呢?

你能说出地球的南磁极在哪里吗?

介绍地磁场、磁偏角、沈括的贡献。

【问题导引】:你认为地磁场是怎样产生的?

(三)课堂小结

1.知识梳理(略)

2.方法概述(略)

(四)巩固练习(略)

(五)作业

思考题:在物理学中,把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规定为磁场方向,如果我们把S极所指方向规定为磁场方向,本课中的哪些说法会有所改变?你能否按着新说法把这节课重新讲述?

篇5

车企运营状况:前身金蛙集团破产被收购,南京长安生产项目未正式启动。

曾生产车型:“金蛙”牌7Y系列三轮农用车。

交易方式:集团内部划拨。

完成情况:基本确认。

事件回顾:

去年年底,长安汽车酝酿将昌河汽车的轿车生产资质转移给长安马自达,以期可以获得有关部门的审批,完成长安福特马自达的最终拆分,但该决定遭到了昌河汽车方面的强烈反对,终因昌河汽车爆发大范围的罢工事件而被迫搁浅。为了实现最终拆分,长安集团拿出了南京长安公司的整车生产资质将其划拨给了长安马自达。

湛江三星

车企背景:成立于1990年的湛江三星,原属广东三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03年被湛江开发区新月发展有限公司全资收购。这个曾被誉为“粤西骏马”的当地最红火企业在2000年时陷入全面停产。

车企运营状况:背负巨额债务,2000年全面停产。

曾生产车型:湛江三星轻客、道奇旅行车等。

交易方式:兼并重组。

完成情况:已完成。

事件回顾:

2010年初,一汽-大众把目光投向了广东当地早已停产的湛江三星汽车公司,并经过与各利益方长期的磋商谈判最终敲定了借壳湛江三星的方案。

三江雷诺

车企背景:三江雷诺是法国雷诺和中方三江航天集团在1994年斥资9800万美元组建的商用车项目,曾作为航天系统最大的民品合资项目以及雷诺在华唯一的轻型客车合资企业引来各方瞩目。但由于中法双方在合作上的不和谐等,8年时间内才销售客车4000多辆。此后中方股东两度易主,但最终也未能挽救三江雷诺,公司于2004年停产,至今未能复产。

车企运营状况:停产。

曾生产车型:塔菲克客车。

交易方式:收购合资公司中的单方股权。

完成情况:尚在进行中。

事件回顾:

在英菲尼迪国产项目最终落地后,雷诺日产联盟旗下提及国产时间更早的雷诺品牌显然也不愿再等下去了。目前,该雷诺国产项目的基地选址已经确定,唯一缺少的就只剩下“准生证”。而来自东风集团内部消息,由于三江雷诺停产已久,而其又拥有雷诺国产所需的生产资质,目前三方正就收购三江雷诺的可行性进行接触。据悉,东风集团欲收购三江雷诺中三江航天集团的股份,直接达成与雷诺合资的目的。

北京中华

车企背景:北京中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万泉寺638号,始建于1994年。公司总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可单线年产汽车3万辆。但由于市场环境不佳,以及企业自身一直未能推出有市场影响力的车型,这一企业长期基本处于停产状态。

车企运营状况:长期基本处于停产状态。

曾生产车型:CHB600型22座车、CHB6401T型子弹头、QCJ7090型轿车等。

交易方式:出资购买。

篇6

2案例教学在动物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

2.1选择案例的原则

案例是进行教学的基本素材,需要精心选编;因此,在选择案例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1)案例要有科学性。这是保持案例强大生命力的源泉,也就是说在选择案例时要慎重,一般可以选择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一些学术论文中的典型案例;此外,已经出版的相关专业书籍中的案例,也可以作为案例的来源。2)案例要有针对性。教师所选的案例内容必须与课堂所讲授的内容密切相关,并且最好还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将其与要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既能顾及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又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4],如果只是为了课堂气氛的生动、活跃,毫无选择地讲授与课程内容无关的案例,容易使学生顾此失彼,只记忆了个案中的若干特殊情景,却不能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达不到教学目的。3)案例要有启发性。教师应尽可能选择那些富有吸引力的、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这也关系到案例讨论的效果,对于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会积极投入,认真思考,主动发言,探究的热情高涨,教学效果就好;如果所选案例不能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即使教师拥有很高的组织技巧,学生不愿身临其境,也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4)案例要有完整性。在使用案例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一个完整的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就会出现较大的偏差,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2.2案例教学的实施

2.2.1作好案例讨论前的准备案例讨论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首先,任课教师应该充分熟悉案例的内容,并对重要的内容准备出相关问题[5],同时要拟订案例教学提纲,以使自己能够很好地引导和把握整个教学过程;其次,在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时,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展开讨论;最后,要科学合理地确定案例教学环节中的评分体系,传统教学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80%,在案例教学中应建立了一套包括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的评价体系,考核应加大案例讨论内容的比例[6],这种考核体系可以督促学生提前认真收集、准备文献资料,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2.2案例教学法在动物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笔者经过6年的动物营养学教学实践,收集了许多与各章节内容联系紧密的案例,但由于专业学时的限制,只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8个案例应用到动物营养学的教学环节中,案例涉及氨基酸平衡、理想蛋白质、限制性氨基酸、维生素矿物元素缺乏等方面,现将一典型案例介绍如下:某养殖场饲养肉用雏鸡,为降低饲养成本,养殖场自己配制饲料饲喂,所用原料为玉米、麦麸、豆饼等,饲养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啄肛现象,2005年5月份接雏5000只,因啄肛死亡412只,占总数的8.24%;2005年6月份接雏5000只,因啄肛死亡284只,占总数的5.68%。整个鸡群表现为生长缓慢,精神沮丧,无生气,羽毛蓬乱。农垦科学院的专家对这个地区产的玉米、豆饼、麸子进行化验,结果表明养殖场所在地区各种饲料成分中氨基酸含量偏低,后经专家建议在饲料中添加了0.1%的蛋氨酸,啄肛症状明显减轻,生长发育趋于正常,精神状态良好,羽毛变得有了光泽。请讨论分析啄肛产生的营养学原因,并要求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篇7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我校按照小学部德育处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学德育常规管理与检查的意见》,通过向社区派驻社区“文明礼仪”之星,让“文明礼仪”之星走进大社区,使未成年人在道德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推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2008年,我校向基层居委会派驻“文明礼仪”之星,让“文明礼仪”之星走进社区,拓宽了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资源共享、互动的渠道,搭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平台,使未成年人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篇8

到达美方代表家里之后,他开始了习惯性的中国式的谈话方式,为了拉近双方的距离,他一开始就问美国代表:你的脸色看起来不太好,是不是昨天晚上没有休息好?还详细追问是不是生病了,还是其他的原因,后来感觉到美方代表的脸色不是很好看才停口。为了表示自己的品味高他又问美方代表:你的房子装修的很漂亮,应该花了不少钱吧?

拜访结束后,美方代表说合同具体内容他还要仔细考虑一下,然总经理先回去等他的消息。这位总经理回去不久,美方代表就派人通知总经理取消合同。理由是美国代表觉得这位总经理不尊重他,对总经理的合作诚意产生怀疑。

追根究底主要原因是总经理犯了美方代表的交谈禁忌。在中国,双方相互交往时习惯询问和别人相关的事情,比如身体状况、居住坏境等。从古到今,中国人见面时经常说的就是你家里人都还好吧,替我问候令尊,以此来表示双方的关系比较密切,拉近双方距离。但是在西方人看来,你所问的都是他的个人隐私,打探隐私就是不尊重他。

我们在涉外商务活动中一定要注意交谈礼仪,由于地域和历史传统的不同,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使得我们具有自己的名族特色和国家特色,但是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我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并很可能造成沟通障碍。

中国人在见面时最常问的一句话是你吃饭了吗,在中国这只是一句寻常的问候语,相当于西方国家的HELLO,但是如果你这样问一个外国人,他会认为是你想请他吃饭。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涉外商务礼仪中的交谈礼仪,避免因为说话不当而导致生意失败。

篇9

知道什么是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关系,并使学生尝试运用实验、归纳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价值。

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学习方式:探究式启发式

二、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钩码、玻璃板、毛巾、几支圆杆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我在上学校的路上拾到了几个脏兮兮的小玻璃球,老师用水给它们洗干净了。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从容器中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但不易夹出)

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太滑,摩擦力小。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

关于摩擦力,你了解多少,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

你认为怎样能产生摩擦力?请同学自己感受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感受摩擦力,并体会摩擦力是帮助物体运动还是阻碍物体运动?

学生设计实验并实践感受: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并请学生回答。

总结:我们的手、脚运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的哪些现象中存在摩擦的作用?这些摩擦中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学生思考回答。

显然,我们需要增大有益摩擦,

教学设计

减小有害摩擦,为此,需要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探究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们大胆猜想。

(1)学生预测。

(2)教师点拨: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注意实验过程中要匀速拉动木块,并思考:若要证明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哪些条件应该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可以变化的?想好以后,如果你需要什么材料,而桌子上没有的,可以由组长上前面来拿需要的材料。

(教师提示学生控制变量的方法)

(3)各组学生分别汇报准备进行的实验方法。

(4)学生以组为单位,安排好每个人的实验分工。

(5)学生按照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反馈实验现象,并说明原因。

教师总结,并板书。

3、了解摩擦力的存在和应用,讨论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并回答。

例:人走路a、哪里存在摩擦?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c、轮胎上为什么有花纹?

例:滑雪比赛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b、怎样减小摩擦力?

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又如何减小摩擦?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并板书。(略)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学生对自行车指指点点,讨论非常热烈。

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

学生回答。

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三、布置作业

科学论文:没有摩擦的世界

查阅资料,了解气垫船、磁悬浮列车是如何减少摩擦的。

课后反思:

本节课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还引入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的例子,进而启发学生去猜想哪些因素影响了摩擦力,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追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让学生认识到猜想要有依据。然后组织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我们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进行探究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接着就是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引导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如果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

篇10

1、以后我叫长安,你叫故里,可以说是一个表白的梗,在这里长安故里是两个名字,这句话的完整版是:以后我叫长安,你叫故里,因为长安归故里,故里有长安。这句话看起来很意境,情侣间喜欢用这样的词来做情侣名。长安属于故里,而故里之中有长安,也就是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确是很有逼格的秀恩爱的情侣名。如果你的对象给你发这段话,你千万要理解是什么意思,别只把长安和故里当成地名,小心被拉黑。

2、以后我叫长安,你叫故里这个梗完整的最初是出现在百度贴吧,后来网易云音乐《杨花落尽子规啼》的热评中有网友回复: 知道我喜欢哪个情侣名吗?哪个?长安与故里 为何? 因为长安归故里,故里有长安。由此这个梗渐渐火爆起来,不少抖音快手网红都在录制这个梗的相关视频。其中长安归故里目前来看应该是来自某本小说。故里有长安则是来自一首 小曲儿的原创歌曲《却邪》,其中有句歌词是唯望来日纵不还,故里有长安。目前这个梗热度很高,相关视频播放量和点赞量也很高,看来网友还是比较喜欢这个古风的表白梗。

3、对于这个梗,网友们也是举一反三。比较有悲伤的回复主要有长安尽头无故里,故里从此别长安、后来长安失故里,故里无长安。也有衍生梗以后我叫绵绵,你叫远道,因为绵绵思远道。比较搞笑的就是以后我叫春风,你叫江南岸,因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我叫无理,你叫闹,因为无理娶闹,又或者是我叫井水,你叫河水,因为井水不犯河水。总之,我国古代不少诗词歌赋都可以套用这个梗,毕竟沙雕网友的脑洞你是无法想像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1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截然不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只是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与案例按部就班地给学生讲出来,再稍微延伸一下就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加大了教学的难度,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内容,而且还要学习如何将知识点融入到案例中。因此,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政治教学中,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政治教师的教学水平。2.有利于活化知识。政治学科知识理论性比较强,教师若只是满堂灌,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则难以形象揭示并深入理解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政治学科知识显得非常晦涩难懂,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则可以活化知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解。3.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虽然说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却早已不放在教师的讲授上了,这样也就无法激起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热情。而应用案例教学法,能给予教师与学生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让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探讨案例。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会集中,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1.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案例。在新课改背景下,政治学科的教学仍然需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选取合适的案例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探究欲望,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从小到大父母非常宠爱孩子,但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甚至限制孩子外出活动及进行人际交往的案例,并告诉学生:面对这些情况,作为子女,应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耐心地、心平气和地与父母进行交流。父母对子女严格要求的背后也是一种爱。应用与教材内容贴切的案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政治学科知识无处不在。2.合理应用典型案例,加深学生的印象。政治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在教学中,教师应用典型的案例,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可以通过榜样的作用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在应用典型案例的过程中,应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案例进行解析,切不可以自己的思想左右学生的思维,应注重让学生形成个人的见解。如在学习“身边的诱惑”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有关网络的典型案例。首先,讲一讲网络产生、发展的背景。然后,告诉学生:构建网络的初衷其实是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更好的交流,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也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衍生了很多腐朽的文化思想。如近年来“王者荣耀”“吃鸡”等游戏的盛行,不少青少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由此可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我们生活、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不可否认地会带来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网络游戏,自觉抵制不良诱惑。3.选择贴近生活的案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政治教师来说,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要应用与生活有关的案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并以此引出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如何跨越代沟”的内容时,笔者在给学生讲完教材上的内容后直接引入了生活中的案例:我的邻居与自己的女儿一直相处得很好,原本这位邻居以为自己与女儿并不存在代沟。但是女儿在进入初中后,就寄宿在学校,母女俩的沟通越来越少,女儿也很少主动与母亲说自己在学校的事情。为了能了解女儿的心思,这位邻居偷看了女儿的日记。女儿知道这件事情后哭闹了很久,母女俩陷入了“冷战”中。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母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跟女儿承认错误,最终母女俩和好如初。通过这一案例的引用,让学生明白了沟通的重要性,为了深入地了解与之相关的内容,他们则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