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9: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银行从业公共基础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考银行从业资格证需要的条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取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者学位;(大专院校以上(含大专)在校学生也可报名,但需准确填写所在院校,以备核查);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银行从业资格证的认证意义。我国银行到2012年,将基本完成现有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工作;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原《公共基础》)证书成为行业上岗标准;逐步实施专业证书分级管理。因此,早日取得资格认证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会有很大的裨益和帮助。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中职金融专业考证课程教学探析——以《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为例
收录日期:2012年8月9日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初级应用型人才。近几年,随着市场就业竞争的加剧,企业用人标准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加强考证课程的教学管理,使学生在毕业时获得尽可能多的职业资格证书,无论是从学生的培养目标还是从就业竞争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科目是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公共基础证书的考试辅导教材,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宽泛,包括中国银行体系概况、银行经营环境、银行主要业务、银行管理、银行业监管及反洗钱法律规定、银行主要业务法律规定、民商事法律基本规定、金融犯罪及刑事责任、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等,不具备一定的金融、法律基础知识是很难顺利通过考试的。另外,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足,也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学校和教师只有努力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中职学生及该考证课程特点,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本文将从该课程的具体教学管理上进行探讨。
一、教学方法
中职学生普遍对学习不感兴趣,该课程的知识面又非常宽泛,如果单纯按照考试大纲大讲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那么很少有学生能够认真听下去,因此,该课程对我们教师如何安排课堂教学,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在讲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时候,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首先给学生设定一个搜集各类银行名称及标识的任务,然后通过课堂讲解各类金融机构的区别及特征,最后结合另外一个任务,即让学生动手根据自己的喜好,绘制一张银行业金融机构图表,要求能够准确对各类金融机构进行分类。通过以上这两项任务,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就清晰形象地植入学生的脑中,这样比老师单纯的课堂理论知识灌输效果要好很多。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正确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当讲到银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通过各种案例开展教学,如可以将中行广东开平支行案等各种银行业犯罪案例制作成幻灯片,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一边听讲解,一边看图像,讲授过程的气氛就会自然活跃,有声有色,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课堂讲授相配合,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领悟洗钱及反洗钱、银行业相关职务犯罪等法律知识,使复杂疑难的问题简单化,浅显化,抽象难懂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涉及到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部分时,可采取情境教学法,该教学方法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可通过学校的模拟银行实训室,设定相关情节,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明确与客户、同事等之间的相关规定,明确作为一名特殊行业的从业人员,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
综上所述,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及课堂氛围的渲染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不只是单一的一种方法贯穿始终,教师应根据每一章节的知识特点,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实现的是各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与教学方法运用的多样性、综合性、灵活性,从而达到发挥教学方法组合的整体的目的。
二、教学安排
资格考试一般情况下每年5月、10月各举行一次。因此,学校在课程开设上应该根据考试时间做合理安排,我校从2007年开始开设这门课程的教学,根据正常的教学安排,每学期开学即3月或9月开课,一学期完后结课,这样,学生在5月考试时课程没有学完,无法参加考试,10月时已经相隔暑假,开学也没有加强训练,因为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学生的考证热情并不是很高,所以该课程应该根据考试需要,每年5月和10月保证学生刚学完课程教学内容,并且进行了短时间的强化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备战考试。
近几年,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很差,学生在初中阶段大多已经养成了不爱学习的习惯,到了中职学校后,学习的压力进一步减轻,学生更加没有了学习目标,加之中职学生在入学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专业课,所以对职业教育基本没有概念,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专业课方面的学习,因此学校在选择开设这门课程的时候,应该是学生学习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在金融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强化考证知识的训练。例如,学生学习金融基础时,可将本课程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政策中考证的知识重点强化训练,公共基础中的相关知识就更加易于学生掌握和理解。
三、重视实践能力建设
目前,绝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在开设这一课程时,都是以理论课堂为主,几乎没有专业技能课,这一做法其实严重地偏离了考取职业技能证书的本质。重视证书,更要重视能力,有些学生考证,只是为了单纯的获得证书,能力培养的主动性不够,有些学生的证书,通过突击强化训练而来,综合能力的提高受限,证书获得了,但是并不一定具备证书所要求的能力。要知道职业技能证书是一种职业技能的认证考试,是验证考试者对技能掌握的程度,接受职业教育并通过职业技能认证考试的人员,如果将考证的相关课程单纯以理论的形式进行讲授,没有结合实际操作,那学生只能是对知识“死记硬背”。所以,在开展这一课程的教学时,可以结合学校金融理财实训课程、银行柜台实训课程的学习,如果单纯将考证课程脱离实操课程来开展,会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理解受到某种程度的阻碍,不利于学生通过职业技能考试,也不利于学生对技能的掌握。
四、加强统一组织管理
有些学校对考证的重视不足、鼓励不足、组织不够,组织学生参加此职业技能考证的实施滞后于专业发展的进程,很多中职学校学生对学习的目标不明确。我校从2007年开设了该课程,但是除了计算机相关考试外,学校一直都没有统一组织过该专业学生参加公共基础证书考试,使得就读该专业的学生在3年的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目标的定位很模糊,对自己专业的学习动力严重受挫。在这方面,应该加强统一管理,使学生在选择本专业后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一个总体的计划,并努力实现。
通过上述的简单分析,笔者认为中职金融专业的考证课程教学应该结合社会需要及课程特点,加强日常教学管理,以考取技能证书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促使中职学生在中职3年学习中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成为适合社会所需的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因此有观点认为,未来社会金融人才短缺,就业前景广阔。因此,很多大学开设了金融专业,金融专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而现实是,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来临,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尤其是金融这个热门行业,更是相当严峻。为了增加就业的竞争力,考证受到金融专业大学生的青睐。
一、考证的必要性
在多元的“考证热”成因中,就业压力最为突出。金融专业大学生认为多一本证书就等于就业多了一条门路,希望通过考证增加就业机会。随着高校扩招,直接导致大学毕业人数剧增,就业难问题逐渐凸显,甚至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压力所在。面对人才爆炸的经济型社会,一家用人单位在招收人才时,往往希望他能够拥有多方面的技能,专业水平过硬,以减少其为培训新员工工作技能所花费的成本。但是,在单纯提问而无法深入的面试环节中,用人单位无法真正了解一个应聘大学生的真实水平,在这种条件下他们就会选择通过看应聘者的简历,看他所考的证书,来初步推断他的学习能力和自身已具备的专业技能。金融类企业在招聘时,也多有“从业资格证书”方面的要求。为了给自己更多的筹码,大学生们会选择在大学期间多考一些证书来打基础,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
另外通过考证可以提高金融专业大学生自身能力,改善和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技能、实践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将自己培养成为能够很快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大学课程的设置更加注重“宽口径”,以适应多种就业渠道。而用人单位要求你很专业,解决这个矛盾就是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有目的的考取相关资格证书。考证的过程也是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巩固专业知识,培养专业兴趣的过程。通过考证可以增强大学生就业的自信心。
基于以上分析,考证对于金融专业大学生是有益的,学校对于考证也是鼓励和支持的。但考证不能盲目,需要理性对待。
二、金融专业主要职业资格证书
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方向主要有证券业、基金业、银行业、保险业、以及企业财会类。相对于金融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的方向相对应,种类很多,有些需要有从业经验。对在校的金融专业大学生来说,主要介绍介绍以下几种职业资格证书。
1.证券从业资格证书
尽管近几年证券市场的行情比较平淡,但是中国证券行业不断推进证券公司的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拓展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多层次市场发展,将证券行业创新推向纵深发展。截止2012年底,全国共有证券公司114家,证券营业部4978家,证券公司总资产规模合计1.72万亿元,同比扩大9.55%。另外,截至2013年7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82家,其中合资公司46家,内资公司36家;管理资产合计36981.17亿元,其中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26549.04亿元,非公开募集资产规模10432.13亿元。证券业和基金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证券人才的需求。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是由中国证券业协会负责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证券资格是进入证券、基金行业的必备证书,是进入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投资公司、大型企业集团、财经媒体、政府经济部门的重要参考,因此,参加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是从事证券职业的第一道关口,证券从业资格证同时也被称为证券行业的准入证。该考试时间由证券协会每年统一确定,资格考试已全部采用网上报名,采用全国统考、闭卷方式对学员进行考核。通过协会统一组织的基础科目和一门专业科目资格考试的人员,即取得从业资格。通过基础科目和两门以上(含两门)专业科目考试的,取得一级专业水平认证证书;通过基础科目和四门以上(含四门)专业科目考试的,取得二级专业水平认证证书,考试科目分为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基础科目为证券市场基础知识,专业科目包括:证券交易、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基金行业是喜欢挑战的金融毕业生的首选。
2.期货从业资格证书
近几年,期货市场发展迅速,商品期货不断推出新的交易品种。2010年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了金融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期货市场和证券市场联系起来,交易额逐年上升。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期货人才的需求。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是期货从业准入性质的入门考试,是全国性的执业资格考试。考试受中国证监会监督指导,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办,采用网上报名,机考方式。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科目为两科,分别是“期货基础知识”与“期货法律法规”上述两科考试通过后,可报考“期货投资分析”科目。相对于证券行业而言,市场更需要既懂证券又懂期货的人才。
3.银行从业资格证书
商业银行提供给求职者的岗位要求相对于证券公司与保险公司要更高,对于专业性的要求较为明显。由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实施的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自2006年试点考试以来,得到了广大会员单位和从业人员的普遍认可与支持,建立了广泛的行业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实行计算机考试,采用闭卷方式。银行从业考试是机考,有题库,随机抽的题,形式与计算机二级考试相似。考试科目为公共基础、个人理财、风险管理、个人贷款和公司信贷,其中公共基础为基础科目,其余为专业科目。证书每两年需年检一次,证书有效期为证书颁发日期往后推两年,如2010年1月1日颁发证书,在2012年1月1日需进行证书年检。
4.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对于想从事保险行业的大学生来说,几乎所有保险公司都十分愿意接受,更有很多保险公司在网上做出高调的宣传,以高薪赚足大学毕业生的眼球,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加盟,以优化销售队伍结构,更好满足高端人群的保险需求。从毕业生的角度出发,由于就业形势严峻,一度不被看好的保险人行业,也正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关注。营销人员上岗只需持有“保险从业资格证”即可。“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是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了稳定发展保险销售从业人员队伍,落实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而设立的资格测试,是保险营销人员初入保险市场的凭证。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参考用书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保险基础知识》和《保险中介相关法规制度汇编》两本书。
5.注册会计师证书
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会计知识尤为重要。注册会计师考试(也称CPA考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设立的执业资格考试,是目前取得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必备条件。注册会计师主要承接的工作有审查企业的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的报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等。尤其是在执行上市公司审计时,注册会计师不仅要鉴定一个公司是否遵循了法律、法规和制度,而且还要判定其会计报表是否遵循了真实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原则。由注册会计师依法执行审计业务出具的报告,具有证明效力。考试内容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相较于前面几种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的考试难度较大,通过率较低。但CPA作为国内金融业的敲门砖是相当有用的,而且通过系统的学习,你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会提升很快,再通过工作经验的锤炼,券商的投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就能得心应手,薪酬也会很高。
另外,金融专业还有国外的注册金融分析师(CFA)、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北美精算师(FSA)、注册金融策划师(CFP)等多种证书,考试难度较大,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金钱,对在校的金融本科生不太适合。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考证
首先,应理性考证。面对各种证书,大学生该如何选择呢?曾经有金融专业的学生问有无必要考教师资格证,我问她,你想当老师吗,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招聘老师的重要条件里面要求有教师资格证吗?当你不了解的时候,不要盲目考证。考证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就业砝码,那么考证应从自己的专业和就业目标入手,有选择的进行考取。有意去证券行业的,应首先考虑证券从业资格证,有意去期货行业的,应考虑证券从业资格证以及期货从业资格证,有意去银行工作的,应首先考虑银行从业资格证,有意保险公司工作的,可以考虑保险人资格证。另外,考证要兼顾自己的精力与时间,切勿逢证必考,疲于应付。
其次,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注重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学生为“考证”而进行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而现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现有的知识并不能满足将来的发展需求,如果没有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很难顺应知识的更新。大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习的持续性。另外考证大部分也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曾经有金融专业的学生问,考了证券从业资格证,是不是把握证券市场的能力就比别人强,我说,不一定。“证书”并不代表综合实力和能力,对证券市场的认识,需要我们去实践,甚至去实战。考证同时应注重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用人单位一般都有对新应聘员工的上岗培训,而高额的培训费用导致了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希望应聘的大学生具有相应的实践能力,能直接进入独立工作状态。因此,证书对于很多招聘单位来说只是一个参考条件,而不是必选条件,所以,只有真正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
参考文献
[1]崔量等.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J].企业导报,2011(17):14-16.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Key words: talent cultivation mod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post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010-02
0引言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国际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复苏,世界经济势必进一步快速地发展。同样,中国的经济发展更为迅速。经济的全面复苏发展需要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相应地,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财务公司等)就需要既懂金融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和创新能力的专业金融人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针对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积极探索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建立有高职特色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全新的金融教学模式。
1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与传统本科院校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才培养目标不同,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本校金融专业的办学历史,利用处于经济开发区的优势地理位置以及一大批优质的金融行业校友资源,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办学理念,专家指导委员会在充分调研了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了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金融专业主要是培养掌握金融行业知识与技能,面向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的银行综合柜员、大堂经理、客户经理、信贷、理财、证券、保险公司业务员、会计等岗位群,通晓银行、保险、证券、国际金融、金融会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之相关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设计合理的教学课程体系
根据高职金融专业培养具有高级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应用性人才的要求,体现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制定符合高职金融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教学课程体系总的思路如下:课程体系承袭传统的课程模块,仍然设计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课程类别,着重突出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公共基础课包括毛邓理论、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素质拓展训练、计算机操作能力训练、外语能力训练等课程。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在设置公共基础课时,适当减少课时安排,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注重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设置,按照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求,不要求完整、系统的知识学科体系,但是理论知识必须以“够用”为标准,课时安排上增加金融行业如证券、保险等有关课程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学生奠定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基础。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完全按照职业化、技能化的培养要求,增加实训课时数、实训内容。并加大实训条件的投入力度。
根据课程设计思路,我们构建了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确定了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商业银行岗位为主体、同时兼顾中小企业、保险与证券岗位。专业课课程模块设计如表1所示。
3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
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重实效的立体化体系。
3.1 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实践教学型师资队伍一支优秀的实践型师资队伍是完成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条件。如果没有一支技术过硬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即使有完美的实践教学计划和一流的硬件设备,也无法培养出优秀金融职业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既精通金融理论知识又掌握金融技能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确保金融实践教学的实施。
3.1.1 成立金融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将富有金融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队伍中来,作为金融专业实践课程的兼职教师,增加高职金融专业教师中具有金融实务部门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
3.1.2 培养高技能的金融专业专职教师鼓励高职金融专业的专职教师考取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保险人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职业证书,以提高教师的金融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定期派出教师到金融机构实践,让在校教师熟悉金融机构的工作流程并学会熟练操作实际的金融业务,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3.2 开发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创办有特色的校内实训基地,如宁商实训银行,真实业务真实做。如《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操作》这门课程,引进商业银行仿真操作软件,以宁商实训银行作为校内实训基地。本课程包括商业银行柜员基本职业素质训练、储蓄日常业务、储蓄特殊业务、储蓄业务、信用卡业务、对公存贷业务、个人贷款业务、对公结算业务、对公特殊业务、商业银行柜面突发事件处理等十个学习项目,这些学习项目都按照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岗位的基本素质、基本业务、基本规范、基本操作、基本能力等“五基要求”为线索进行设计的。课程以每一项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每一工作任务模块都以相关的银行业务制度法规为基准,按照业务操作的流程顺序逐项学习各项临柜业务的操作要点,借助校内商业实训银行真实操作设备、业务操作程序、仿真业务凭证、业务印章,通过设计情景模拟、角色互换等实训练习,结合真实案例分析和演练,培养学生胜任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邀请校企合作单位的专家和业务能手亲自来给我们的学生传经送宝。这样校内老师和校外老师共同完成本门课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利用地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地理位置,与20多家银行、保险公司以及证券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校外实训,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对专业的认知有一个质的升华。同时也采取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总而言之,通过开发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就循序渐进地边做边学,通过实际训练,提高职业能力。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同步进行。学生毕业时合作单位根据学生的表现也可以可优先聘用到优秀的毕业生,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
3.3 课程创新,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挂钩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也可以看到开设了证券从业资格考证、保险人考证、会计从业资格考证等课程。要求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相符合,鼓励学生一专多能,通过职业资格考证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针对考证要求,聘请保险、银行专家来校上课。如开设《保险业务操作》、《个人理财》等课程,由校外专家和在校老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4 毕业论文与顶岗实习相结合顶岗实习和完成毕业论文的期限定为一学年。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校内指导老师要与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保持进行沟通,首先在实习开始之前,共同制定学生的顶岗实习计划,合理安排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在实习过程中,随时随地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顶岗实习结束以后,校内指导老师与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一起对学生的实习情况作出一个总的评价,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毕业论文的设计也是围绕顶岗实习岗位来成。主要针对实习岗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实习工作的投入,让学生获得了将来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综合职业素养合职业能力,真正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用人单位就对其进行考核,学生不仅可得到相应报酬,而且增加了就业机会,甚至还能为企业出谋划策,提出宝贵的意见,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三赢”。
3.5 设置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晒晒常见的从业资格证书
就目前的考证热而言,职场人士以及高校学生考取的证书主要有3类:一类是传统的与取得学位有重要关系的资格证书,比如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证书;另一类是与自己所学专业或所从事工作有关的证书,比如会计专业考生考取会计职称证书,法学专业考生考取司法考试证书等;还有就是学生为了就业、扩大知识面或出于本人兴趣而考取的其他从业资格证书,职场人士参加此类考试无非是为了充电,增强自身竞争力。目前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会计类、证券类、银行类和法律类资格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这是具有一定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证书。考取该证书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必经之路。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该考试是目前报考人次规模最大的一类从业资格考试。
北京地区每科收取考务费20元(初级会计电算化45元),培训费每科200元左右。因此证是从事会计工作的最低要求,所以对于有志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来说具有较高含金量。另外,会计人员需求量大,且工作、收入较稳定,这也是含金量的一个有力体现。
证券从业资格证书 据统计,证券从业者是近几年薪水最高的人群,平均月薪近万元。而按规定,证券中介机构不得聘用无资格证书的人员,因此对于立志从事证券业的人来说该证含金量很高。该证书考试难度不大,在校大学生,尤其是财经类院校的大学生大都会报名参加。但由于证券行业较辛苦,而且具有一定风险性,对员工素质要求较高,仅凭此证很难立足。
该考试为全国统考,报名费为每科70元,培训费每科200元左右。分为基础和专业科目,基础科目为证券基础知识,专业科目包括证券交易、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通过基础科目和一门专业科目,即取得从业资格;通过基础科目和两门以上(含两门)专业科目,取得一级专业水平认证证书;全部通过取得二级专业水平认证证书。
银行业从业资格证书 该证书也是职场人士以及高校学生喜欢报考的一类。开展时间较短,但颇受银行从业者青睐。2006年开始试点,2008年步入正规,在全国范围内向社会公开考试。考试分公共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其中专业科目包括个人理财、风险管理、公司信贷、个人贷款。考生可自行选择任意科目报考,但是通过公共基础考试是获取专业证书的必要前提。
每科报名费100元,培训费用为每科200元左右。中国银行业协会推出此考试主要目的是改善银行从业人员素质,为银行从业者提供一个可以被银行和消费者认可并接受的标准,也为中国银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个可比的规范。随着中国银行业的不断完善,相信该证书含金量也会逐渐凸显。
司法资格考试 该考试是目前公认的难度最大和参考人数较多的一类职业资格考试。从2008年开始,由于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司法资格考试在报名条件上做了新的调整,允许在校本科(大四)学生报名参加,同时还将原来全国统一执业的司法资格按地区做了分类,对民族自治地方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考生,在报名学历条件、考试合格标准等方面采取适当的优惠措施。
报名费用为220元,培训费用较高,一般在1000元以上。考试内容包括:理论法学、应用法学、现行法律规定、法律实务和法律职业道德。目前分为四份试卷,必须一次性通过。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和取得律师资格必须通过司法考试,此证书含金量可见一斑。
除了上面列举的4类,还有保险、评估、税务、拍卖、医疗、房地产、审计、统计、出版等领域的从业资格证书的参考人员也都在逐年增加。
考证要与职业规划挂钩
考证热不断升温,一些职场人士和高校学生开始迷信职业证书,有的人甚至认为证书越多工作就越好找,还有的人认为收入高的职业,其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就一定高。这些认识其实不完全正确。
资格证书要专业对口
加强职业准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后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这一点是明确的。职业资格制度打破了传统的论资排辈的用人制度,为许多有才华的年轻人施展抱负提供了条件。还有许多职场人士因为职业资格制度的实行,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职业资格证书也在找工作时使不少毕业生如虎添翼。
参加专业对口的职业资格考试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是有一定帮助的,比如法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司法资格考试、会计专业的学生参加会计类职业资格考试、保险类学生参加保险类职业资格考试等等,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在毕业就业时确实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迷信资格证书越多越好,盲目跟风考证热是不值得提倡的。有些学生在校期间,为了考证,不安心本专业的学习,虽然考了一大堆证书,但却因专业考试不及格连毕业都成了问题。
上海、天津、广州、成都、长沙、深圳、宁波、新余等地结合地方特点,推动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取得突出成效;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邮储银行发挥大行优势,率先实施金融IC卡战略,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努力按要求履行责任,根据自身特点推进金融IC卡工作;中国银联高度重视与金融IC卡应用相关的基础设施工作,在转接清算、受理环境、风险体系、产业资源以及产品创新等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支持保障措施。
李东荣强调,推广金融IC卡应用要始终坚持利国利民的工作目标和方向。一是在投入问题上,要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意识,对金融IC卡应用实施资源战略化倾斜,在迁移改造以及公共服务领域的快速小额消费应用要合理先行投入,努力消化成本,避免产业升级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二是在发卡上,要坚持主要以金融IC卡加载行业应用的方式开展合作,避免形成“一人多卡、一事一卡”的局面。三是在受理上,要坚持开放、通用、多家行参与,不另设门槛,不增加新的行业壁垒。四是在服务上,要强调保证质量和应用安全,不盲目追求规模,防止配套服务措施的脱节,同时,要继续加强对现有磁条卡的风险管理。
业内专家认为,在诚实守信的前提下,一切有利于包容性增长的金融活动和金融服务,都应该受到尊重和鼓励。
从银行业1995年就开始初步尝试“触网”,开展网上银行、银行电商等业务,到第三方支付也在2000年后迅速发展,到人人贷P2P的崛起,互联网尝试绕开银行金融体系,利用网络用户聚合和高速传播特点,为用户提供直接投融资服务。再到今日互联网金融多点开花,余额宝引得活期宝、收益宝、现金宝等相继发展,微信新增支付功能后,华夏基金等各家基金公司纷纷推出“微信理财”服务,同时人人贷P2P正在蓬勃发展,在线信贷逐渐成为大型电商平台的标配。再到通过与互联网嫁接,传统保险和基金销售渠道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互联网金融不仅本身取得强劲的发展,而且对传统的金融行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传统金融行业和互联网金融已形成相互博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态势,构成了中国广义的金融体系。
央行副行长刘士余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非常巨大的技术基础,目前已经建立的基本形态是互联网支付、P2P和众筹融资,证券和保险也推出了新的金融业务活动。
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已经突破8.1万亿元,网络零售额已经突破1.3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
互联网金融是广义金融的一部分。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的同时,互联网金融监管也成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在保证投资者资金安全和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尊重互联网业务的自身发展规律,做到“既守住风险底线,又鼓励行业创新”,是监管部门和业界未来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
“创新和风险总是相伴相生的,互联网金融在实现创新的同时,还需强调防范法律、信用风险。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对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来自支付行业的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但互联网金融怎么监管、谁来监管,还需要做大量调查和研究。”
采访中,专家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监管提出的挑战紧迫且复杂:首先,互联网金融呈现的业态十分复杂,相互交叉渗透的模式比较常见,分类比较困难。要实现有效监管,首先应厘清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界定,从而明确监管主体,消除“监管不确定性”的行业发展风险隐患。
其次,应出台相关制度规范互联网金融服务,开展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设施认证,建设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金融监管体系和互联网安全防护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加强对网络用户的信息保护,通过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监管提供好的基础。
关键词: 金融从业资格考试;缺陷;优化
Key words: financial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defect;optimizations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3-0183-02
0引言
金融从业资格考试是被国际公认并广泛应用于规范金融行业,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行业监管,规避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实施将近二十年的金融从业资格考试为快速发展中的中国金融业储备了大量的金融人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现行的金融从业资格考试体系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金融岗位,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从业资格认证体系,主要包括保险中介从业资格考试、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期货从业资格考试和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等。
1主要金融从业资格考试概况
1.1 保险中介从业资格考试保险中介从业资格考试包括: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资格和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1.1.1 保险人从业资格考试中国保险人考试最早于1996年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命题。1999年起改由中国保监会组织,由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承担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组考工作。2014年转为中国保险业协会负责。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参考用书为《保险基础知识》和《保险中介相关法规制度汇编》。
1.1.2 保险经纪人从业资格考试保险经纪人考试于1999年5月开始举行。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命题范围包括“保险原理与实务”和“保险经纪相关知识与法规”两部分,其中保险原理与实务占60分,保险经纪相关知识与法规占40分。
1.1.3 保险公估人从业资格考试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包括“保险理论与实务”和“保险公估实务(包括相关法律和保险公估案例分析)”两部分,其中保险原理与实务占60分,保险公估相关知识与法规占40分。
1.2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中国证券业协会1999年首次举办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考试科目包括基础科目《证券市场基础知识》,专业科目《证券交易》、《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投资分析》和《证券投资基金》。通过基础科目及任意一门专业科目考试的,即取得证券从业资格,符合《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规定的从业人员,可通过所在公司向中国证券业协会申请执业证书。
1.3 期货从业资格考试2000年1月9日中国期货业协会据《期货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举行了首次全国期货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考试科目为《期货基础知识》与《期货法律法规》。单科成绩有效期为两个年度,两门考试成绩均合格后取得成绩合格证书,成绩合格证书长期有效,实行电子化管理。取得成绩合格证后,考生如到从事期货业务的经营机构任职,可由所在机构向中国期货业协会申请从业资格。
1.4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2006年中国银行业协会制定了《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暂行规定》,在全国推行银行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同年11月18日,中国银行业协会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考试共设五个科目:《公共基础》、《个人理财》、《风险管理》、《公司信贷》和《个人贷款》,考生可任意选考。取得成绩合格证后,考生若到银行等金融机构任职,可由所在机构向中国证券业协会申请从业资格。
2金融从业资格考试缺陷
2.1 考试目的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当前金融从业资格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论知识,对业务技能考核较少。大多考生参加金融从业资格考试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及格,拿到从业资格证书,这一方面与《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目的是不相符的,另一方面也不能为社会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实务技能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2.2 考试方式主要为计算机闭卷统考计算机闭卷考试偶然性大,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不仅对考生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阻碍考生创造力的发展,还容易导致考生不注重平时学习,临考前突击复习,学习考试目的纯粹是为了过关,限制了考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3 考试题型多以客观题为主通过分析金融从业资格的考试题型可看出,除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有综合分析题外,其他从业资格考试使用的题型多为单选、多选和判断等客观题,客观题的题型强调题目的标准化和答案的唯一性,留给学生实践创新的机会少。由此而得的成绩主要反映考生的记忆能力和对一些基本理论掌握程度,很难反映出考生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2.4 考试内容侧重指定教材纵观历次金融从业资格考试,可发现考试内容几乎全在指定的考试教材中,考生背一本指定用书就可应付考试。记忆力较强和准备时间长的考生通常比记忆一般和准备时间短的更易取得好成绩,有时考生的成绩反应的是辅导机构的水平而非考生的实际水平。
3优化措施
3.1 转变观念, 考试目的逐步转向以提高考生技能为主相对于发达国家完善的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我国的职业资格考试起步较晚,完全打破现有金融从业资格考试制度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只能逐步更新观念,逐渐改变现有的考试模式,考试目的逐步从考查考生的理论知识转向以提高考生的技术和能力为主。先从加大技能考试开始,逐步过渡到以实际工作场地为主的考试,从单一的考核向全面的考核评估过渡。
3.2 考试方式多样化,加强金融实务技能测试增强技能测试可有两种设想:一种是由各金融行业协会每年指定一些在业内发展较好证券机构作为实训基地,对于通过计算机考试的考生要求其到指定的证券机构从事一段时间(时间多少由金融机构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的实习实训,期满合格者发给实习实训合格证;另一种思路是根据专业性质以及实际工作需要;由金融实务部门对专业课教材进行知识分解,把相应知识点融入技能操作中,设定技能操作考试题,让考生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模拟测试。
3.3 适当增加考试题型,提高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避免部分考生凭猜测试题也能过关的现象,建议在金融从业资格考试中适当增加案例分析、计算应用等主观题,以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的设计既要让考生对理论知识有深层的理解,又要将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甚至可考虑在考试中增加自选题,即兴智能题和无标准答案题,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给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4 考试内容理论和实践结合,知识和技能并重考试的核心应放在考试内容的改革上,重点考虑以下三点:一致性,考试内容改革力求与社会整体发展在价值标准上一致,与实际工作要求一致;代表性,减少题量,选择具有明确代表性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大量的试题应经过考生分析整理,归纳总结才能作答;灵活性,增加考试内容的灵活性,可把除文字之外的多媒体形式,如图片、声音以及动画和影视等,通过计算机呈现在考生面前,从而可改变考试面貌,丰富考试内容,提高考试质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47(2016)01-0045-04 DOI:10.3969/j.issn.1672-1047.2016.01.11
笔者在常州某职业学院从事会计从业资格的教学与培训工作,但是近几年的考证情况并不理想,尤其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为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将从课程定位、教材分析、教法探索、学法建议、课程展望5个方面来探索该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课程定位与教材分析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常州某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会计法律意识,提高会计道德素养,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对会计基本技能教育与训练、出纳实训、企业环境与会计认知、基础会计等专业课程进行了系统学习。后续还将深入学习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税法实务等课程。江苏省从2008年开始试行会计从业资格的无纸化考试,第一批试点城市包括常州、扬州、镇江。从无纸化考试以来,考试题型、题量、时长不断变化,考试要求不断在改革。从2014年起,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时间由每年1次变为每年两次。因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新版)正处于对接和测试阶段,故2015年上半年仍延用旧版的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2015年下半年开始使用新版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在教材上,我们使用的是根据最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编写的,于2015年4月出版的教材。这本教材并不适合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作为考试用书过于理论和书面化,没有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运用能力,这是课程团队需要改进的地方,后续会征订适合五年制高职的教材,并配备考试习题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主要有两大知识体系:一部分为财经法规,包括会计法律制度、结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财政法律制度,培养学生的会计法律意识。另一部分为会计职业道德,从道德层面规范会计行为。教学过程中,我们强化每个知识点的训练。除此,学生利用手机也可以进行学习,关注的有关会计类的微信平台,让他们时刻能了解财会动态,也能进行习题的训练。2014级会计专业五年制高职班的学生正备战明年上半年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授课过程中也给学生推荐了几本习题集,可以在本学期课程结束后的寒假期间作为考前的强化训练。但是,不断变化的考试,对学生的应变能力要求比较高。往往教材上新增和变化的内容,还没有配套更新的习题资源。所以课程团队也在自编相关的习题资源,供学生练习。
二、教法探索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如笔记本电脑、ipad)、实物教具、微课视频等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在教学方法中,课程团队主要运用案例法、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提问答疑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几种方法也可以相互结合。(一)案例分析法例如讲授税收法律制度中的税款优先原则时,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自学后,自行找出案例的结论并总结成表格,如表1所示。(二)任务驱动法在任务驱动方法下,课程团队主要通过“讲解演示、现场实操、检查指导、案例练习、展示点评、学生评价”等过程展开教学,还可以辅助微课等工具,也可与翻转课堂结合在一起运用。(三)翻转课堂在授课过程中,课程团队还会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比如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有组长。由课代表建立“财经法规讨论群”,每个组长都是群里的成员。老师在上课前提前布置下节课的任务,学生在课后准备,组长将组员成果拍摄成图片或视频,在课堂上通过QQ汇报本组成员完成情况,展示学习成果,反馈出任务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由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点评,进行教与学的互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严格控制手机QQ的使用,只有组长才有使用的权利,汇报结束后必须和其他同学一样,将手机放入黑板旁边的手机袋。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例,该项票据是商业往来中一项重要的结算工具,通过支票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票据的填制有了基本的了解,如何举一反三,运用于银行承兑汇票,是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团队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施教学:1.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教材银行承兑汇票的相关内容;(2)模拟银行承兑汇票使用过程中的人员角色,将班级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一位组长,组内设立5个角色: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企业A,承兑银行B、收款企业C和被背书人D及其开户银行E。过程中由出票企业A填写,并交B银行承兑后交由收款人C,C又转让给被背书人D,D最终向自己的基本存款开户银行E提示付款。(3)印制任务材料(案例、空白票样、各类章)2.课中实施(1)提出任务。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通过银行承兑汇票最常见的使用流程,提出本节课的总任务——学会银行承兑汇票的填制与使用,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学习任务进入学习情境。(2)实施任务。利用“翻转课堂”模式,引导学生自行填制银行承兑汇票。学习小组内分角色相互讨论、分析,尝试根据任务材料互助完成填制和流转银行承兑汇票,教师巡视各学习小组练习情况。(3)反馈任务。在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教学中,通过组长汇报本组成员完成情况,组长通过QQ把每组填制的银行承兑汇票上传至QQ讨论组,反馈出任务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点评,进行教与学的互动。3.课后反思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理想,个别小组在填制过程中会出现日期没有按照规定的方式填写、金额错误、选错章、印章模糊不清、背书不连续的情况。而部分小组在填制过程中发现自己填制错误后,使用修正液、胶带纸等不正确的修改方式,这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强化和提醒学生注意的。(四)提问答疑最后一个方法也很重要。“提问”其实就是阶段性的考核,比如(1)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舞弊,2年内不得再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2)被依法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自被吊销之日起5年内(含5年)不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3)因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终身不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4)对于伪造学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资历证明,或者在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期间有违纪行为的,由会计考试管理机构吊销会计专业技术资格,2年内不得参加考试。把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内容中所有不能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内容归纳在一起,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提问,起到复习和强化的效果。“答疑”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主要解答学生在阶段学习中的疑惑,根据他们反馈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三、学法建议
纵观以往考证失败的原因,没有合理安排时间,准备时间不足是主要原因。建议学生增强信心,课程的难度并不是让人高不可攀的,既然决定了考,就做好吃苦的准备;重视学习资料,教材、习题册、光盘;关注错误,重视弱点,温故而知新;重视学习方法,会看书,带着思考学习,善于归纳总结,利用口诀法和联想法科学记忆。(一)善于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把重难点的知识归纳成表格进行记忆,如表2所示。(二)口诀法在掌握会计法律制度中13种违法行为相关责任主体应承担的罚款金额时,可以将其归纳成三大类,第一大类10种,单位三、五(即三千到五万),个人二、二(二千到二万);第二大类2种,单位五、十(即五千到十万),个人三、五(三千到五万);第三大类比第二大类多了五、五(即五千到五万)。通过口诀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联想法在掌握会计人员回避制度的内容时,即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担任出纳工作。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直系亲属进行理解和记忆。出纳不能从事的工作以及记账人员不能兼任的工作也可以用相同的记忆方法。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物流金融是指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这些资金活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物流业与金融业的有机结合,是现代物流业与金融业共同创新的结果。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互为商机。从世界范围看,物流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已被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实。推动现代城市金融创新,实现物流产业跨越式的发展,物流金融服务在现代城市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对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结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宁波是我国著名的港口城市。多年来,宁波坚持“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国际贸易和航运物流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发展主旋律的当今,宁波市加快发展物流金融对促进宁波市物流业转型升级、强化金融服务对物流业发展的支撑以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等方面意义重大。
1 宁波市发展物流金融的SWOT分析
1.1 宁波市发展物流金融的内部优势
(1)宁波航运物流业实力雄厚。宁波港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南北海运航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T”形交汇处,是江海联运和国际远洋航线的紧密结合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经过多年的发展,宁波航运物流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基础。截止2011年,宁波港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港口货物吞吐量4.3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 451万标准箱,排名全球第6位,宁波港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远洋干线港和大型综合性枢纽港。当前,宁波以东部新城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等为依托的航运服务集聚区正在加速推进,将成为宁波航运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2)宁波市有着良好的金融基础。宁波已形成以银行为主体,包括证券、保险、信托等在内的多样化金融体系。目前,全市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8家,证券期货业金融机构77家,保险业金融机构45家。全市有各类金融网点2 367个,金融从业人员5.16万人。近年来,宁波市积极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强沪甬金融合作、增强同城化效应。同时,宁波银行业围绕打造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的发展战略,将银行的业务系统与宁波“四方物流市场”平台对接,共建“网络物流银行”,重点打造四方物流“结算平台、融资平台”,积极推动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
1.2 宁波市发展物流金融的自身劣势分析
(1)宁波物流金融专业化水平较低。从总体上看,宁波市物流金融的发展尚处于自发、分散的初级阶段,业务规模不大、品种单一,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专业化水平较低。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缺乏合作的意识。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间缺少有效沟通平台,导致银行对企业的需求知之甚少,金融产品设计缺乏个性。金融机构精心设计的物流金融产品,物流企业也不了解,银行找不到合适的客户。
(2)高素质的物流金融复合型人才缺乏。现代服务业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物流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需要既懂金融又精物流运营的人才参与。目前宁波市物流业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没有接受系统的物流管理及金融知识教育,多数是从其他相似行业转入。商业银行从业人员对物流金融也比较陌生。与国内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较,宁波市在精通物流和金融以及法律和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数量上差距很大,人才的缺乏势必将制约宁波物流金融业务的拓展。
1.3 宁波市发展物流金融的外部机会分析
(1)宁波积极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提出了加快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战略举措,这对新形势下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都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宁波作为长三角地区亚太国际门户的主要城市,积极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宁波将依托上海,全面加强金融合作,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区域金融市场,共同参与国际航运和国际贸易领域的金融试验探索。充分发挥优势打造平台载体,全面强化沪甬在国际航运和物流领域的合作。
(2)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于2011年2月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该《规划》明确提出将浙江省建设成为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将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浙江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这一战略背景下,宁波市发展物流金融业务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3)宁波市对发展物流金融的政策支持。为支持宁波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宁波市政府2010年7月出台了《关于加快航运物流金融发展促进宁波市现代航运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宁波物流金融业务,加大对航运、物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发展以动产质押为基础的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应收款、专用设备等资产支持的信贷业务,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完善航运、物流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培育第四方物流市场的支付结算和融资支持功能,大力发展航运、物流保险。该指导意见还提出六项政策和举措来完善航运、物流金融发展配套保障体系,政府还将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加大对航运、物流金融的财税扶持力度。
1.4 宁波市发展物流金融的外部威胁分析
(1)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宁波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城市之一,经济结构中外向型经济比重大,因此易受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蔓延等影响,宁波外贸进出口呈现增长乏力的态势。2012年上半年宁波市进出口总额473亿美元,同比仅增长1%。与外贸密切相关的航运物流业也大受影响,工商企业对物流需求和物流融资的需求将萎缩。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物流金融服务作为物流业与金融业的业务创新,必须迎接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挑战。
(2)物流金融业务风险加大。物流金融服务关系到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货主等多方利益,在具体运作中常伴随着资金、货物、单证等的流动,因而存在运营风险、市场风险、安全风险、法律风险和信用风险等各种风险。尤其是近期国内经济增长趋缓、企业亏损面扩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及其所拥有的大宗商品、存货以及应收账款等担保品的市场风险加大,进而增加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
2 宁波市发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对策和建议
2.1 重点发展以动产质押为基础的物流银行业务
未来几年,宁波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重点是以动产质押为基础的物流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存货质押、仓单质押、保兑仓、统一授信、融资担保等增值服务。当前,宁波市政府有关部门应扶持本地物流仓储企业做大做强,为标准仓单质押业务的开展创造前提;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仓储企业的诚信水平,降低非标准仓单的提货风险。鼓励仓储企业依靠自身的有利条件,开展仓储货物质押监管业务,并对现有第三方监管企业给予适当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将动产质押监管业务延伸到中小企业。完善物流企业融资担保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与物流行业龙头企业及同业组织加强合作,发展物流企业联保、互保贷款业务,探索组建行业性融资担保机构或专项担保资金。
2.2 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通过将核心企业与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结合动产,提供有针对性的融资、担保、结算、账款管理、风险参与及风险回避等金融服务。宁波块状经济发达,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具有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有利条件。商业银行应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理念,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将银行与供应链的关系内部化,实现供应链金融的交易管理向关系管理转变。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一般借助核心企业信用,通过掌控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交易中产生的现金流,为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通过供应链金融,可以稳定产业链各成员之间的生产、购销关系,帮助其建立战略性联盟;可以节约各节点企业的资金占用,有效降低经营成本,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2.3 完善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机制
在发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同时,不能忽视的是对物流金融风险的控制。首先,宁波市政府应尽快从地方性法规、政策制度等方面人手,完善物流金融业务的外部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制定相关地方性法律法规或提高现有法规执行力度来规范惩罚违约行为。其次,建立物流金融参与各方的公共信息平台。物流金融参与各方的公共信息平台有利于各方实现畅通的信息沟通与信息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便于银行和物流企业对业务的监管,便于客户对服务的跟踪,提高物流金融的整体效益。
2.4 培养物流金融专业人才
现代物流金融人才的缺乏是宁波市物流金融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宁波市应积极整合在甬本科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资源,打造航运、物流金融高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也可以在完善员工福利机制的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从上海等地引进高端物流金融人才。宁波市的金融机构也要善于向已成功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同行学习,通过派遣工作人员到其单位观摩学习等方式培养自己的物流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 夏露,李严锋. 物流金融[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一、金融IC卡概述
金融IC卡是具有转账结算、现金存取和社会管理等多应用功能的银行卡,将金融IC卡工作与地方政府城市信息化工作相结合,在社会各个行业特别是公共服务领域实现一卡多应用,为金融服务民生、服务“三农”、建设智慧型城市提供手段是当前金融IC卡发展的趋势,金融IC卡应用将成为强化政府公共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推动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发挥其具有的标准性、安全性、多应用性和创新性优势,能够方便群众在交通、医疗、小额支付等方面更加快捷地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办理各项社会事务;用金融IC卡逐步取代社保卡、公交卡等,可以推动部门之间资源共享、协同服务,实现不同公共服务的统一管理和供给,减少重复建设,降低建设、运行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2008年,人民银行确定宁波市为金融IC卡试点城市,由该市政府牵头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人民银行组织各商业银行积极参与的市民金融IC卡将民政、劳动、医疗卫生、公积金、公安、工商、税务、教育等政府服务项目与交通、公用事业等商业服务项目整合在一张IC卡上实现了在城市管理、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共交通、公用事业、便民服务等多行业领域的初步应用。随后,全国各地逐步开展了多种模式的金融IC应用探索,成都、贵阳、铁岭等城市已将金融IC卡应用于公共交通领域,市民可以使用金融IC卡乘坐公交车、地铁;在江西新余,市民能在水、电、气、通信等行业一卡通用;在天津、银川、深圳等地,金融IC卡均已在医院应用,为缓解排队难、挂号难等问题提供了有益探索。
二、欠发达地区金融IC 卡推广应用面临的困难
(一)政策引导不够,社会各界缺乏认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IC卡还比较陌生,对其安全、快捷、便利的用途和使用范围还不甚了解,政府各部门对金融IC卡推广与城市信息化的关系理解有偏差,对金融IC卡推进的引导作用没有有效发挥,相关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协调配合程度不高,多渠道宣传推广金融IC卡的局面尚未形成,统筹推动金融IC卡应用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行业壁垒阻碍较多,制约金融IC卡应用。推广应用金融IC卡的关键在于跨行业应用,特别是在公交、医保等公用事业行业。一方面,当前很多公用事业行业推行了行业卡并具有相当规模,金融IC卡要进入这些领域,需要对行业卡进行整合,势必对现有利益格局形成冲击,行业应用阻力较大;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之间也存在行业壁垒,比如,某家银行经过前期合作和投资,加载了某行业应用,为了自身利益,是不愿意别家金融机构介入的,从而导致金融机构之间也存在行业壁垒,制约金融IC卡应用。
(三)经济基础薄弱,电子信息化水平较低。在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政府投资行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有限,导致一些行业电子化水平低下,缺乏自身结算系统,无法实现联网通用,金融IC卡应用无法惠及此类行业。
(四)投入成本较高,金融机构积极性不够。目前,金融IC卡的成本远远高于传统磁条卡,大规模发行,金融机构难以承受;同时,发行金融IC卡面临着银行卡系统升级、受理环境升级改造,投入成本较高。金融IC卡加载行业应用,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加之发行金融IC卡实际经济效益短期内不明显,致使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
三、政策建议
(一)强化政策引导,统一推进金融IC卡应用。金融IC卡多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工程,需要统筹规划、统一推进。在欠发达地区,必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地位,使政府认识到推进金融IC卡应用是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手段,提升城市信息化的需要,从而制定金融IC卡应用规划,出台鼓励金融IC卡应用的政策措施,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与金融机构积极配合,形成多渠道、多领域推动金融IC卡应用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宣传培训,营造金融IC卡推广氛围。建议人民银行总行制定统一的金融IC卡应用宣传材料及素材(如动漫宣传片、宣传手册等),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大力督促金融机构做好培训宣传工作。一方面,开展金融IC卡知识培训,促进从业人员和特约商户对金融IC卡知识的认知度;另一方面,利用金融机构网点或报刊媒体广泛开展金融IC卡知识宣传,举办知识竞赛、宣传活动月等活动营造良好地宣传氛围,促使广大群众了解和接受金融IC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