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9: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村会计履职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任务目标和范围
(一)任务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行动,清理村级财务收支、清除财务死角、理顺财务关系,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焦点、难点,以及村理财组织不能正常发挥监督作用,资产、资源管理混乱等问题。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整治范围:所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
三、整治内容
(一)村理财组织建设情况:村监督委员会是否健全,如何参加工作,是否正常履职,能否真正发挥监督作用。
(二)委托情况:村所有收入是否开据全县统一的村级财务专用收据;是否按规定上缴中心及时入账;是否存在坐收坐支、挪用或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三)资产资源情况:村资产、资源是否报告经管站建立登记台账;是否存在随意违规处置、发包集体资产、资源现象;是否存在侵占集体资产、资源现象;资产、资源发包、处置方案是否通过民主决策,方案是否进行公开、公示。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租赁、出让及村级重点工程项目是否采取投标方式进行,招投标情况是否进行公开、公示。
(四)财务公开情况:村内重大财务事项是否按程序进行民主决策;对财务收支、资产资源发包情况等事项是否在规定时间、地点向群众公开。
(五)债权债务情况:清理村集体债权、债务,对村集体债权、债务是否及时登记入账,核实发生时间、事由,并制定化解债务措施。
四、实施步骤
本次农村财务专项整治行动具体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阶段(4月20日-5月4日)
1.成立专项整治小组、制定行动方案。针对该项农村财务专项整治工作,镇政府成立由王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各负其责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经管站设办公室,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成立由农经站长为组长、各委派会计为成员的清理清查工作小组,各委派会计对所分管村资金、资产、资源清理整顿工作具体负责。各社区在本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社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辖区内的农村财务专项整治工作。
2.加强宣传,提高认识。镇政府召开由各社区书记、主任及委派会计参加的动员大会后,要求各社区立即召开各村书记、主任、村监督委员会主任及党员、群众代表参加的广泛会议,以各村目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坚持开门搞整治,详细传达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切实从严从实抓好农村财务专项整治工作。
(二)清理清查(5月5日-5月20日)
各社区书记是本辖区该项整治行动的第一责任人,社区主任是直接责任人,要全程盯紧、靠牢,协调、指导好该项工作。各村包村干部协同委派会计对所包村村级财务进行全面梳理,对未入账的收支款项在15号前限期入账,对债权、债务限期明细,对资产、资源处置情况限期自查,并要求各村书记、主任向镇经管站签署保证书,保证收入全部入账、支出真实,无漏收漏支现象,否则漏收视为贪污,漏支自行负担,漏债自行偿还。
(三)公示阶段(5月21日—5月25日)。
要求各委派会计对所管村三年的收入、支出和资产、资源处置、发包情况用大红纸书写,在村显要位置结实张贴,公示五天,接受群众监督举报,并留存影像资料备查。届时,领导小组、督查办不定期检查公示情况,对不公开、不全公开等弄虚作假、流于形式的当事人予以严肃处理。
(四)整改落实阶段(5月26日—6月5日)。领导小组对照整治内容逐村逐项清理清查,重点对来人、来电举报和长期班子不稳、财务混乱的村级财务及资产、资源发包情况进行整治。查出问题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严肃处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财务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及经管站、财政所、司法所、督察办等相关单位,要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该项工作扎实推进。
(二)明晰工作思路
(一)2019年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1、负债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2、资产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3、电子银行业务:
4、利润指标完成情况:
(二)2019年工作开展情况
1、以“党建融合”带动经营业务发展,借三代社保卡更换为契机,本人牵头,主动与13个社区党支部对接,采取上门办业务的方式,激活三代社保卡的同时,营销电子银行业务,为全年手机银行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基础。
2、10月份,为提升柜面业务技能,指导支行会计主管通过对柜员的技能进行考核,以每项技能最优柜员分别参加“业务知识竞赛”、“手工点钞”以及“传票算”,最终大家通过辛勤的付出,团结一心,在第九届业务技能比赛支行取得了团体第一名。
3、通过与担保有限公司的合作,共同去现场核实订单,从原材料采购、电缆生产、发货、开立税票等多方面进行全流程管理,完善订单贷产品业务流程。2019年共发放订单贷 19笔,15165万元。
4、充分利用节假日有利时机,主动参与开展各类营销活动,吸引客户;先后组织于春节、“三八”妇女节、端午、“六一”、中秋与中俊物业、双桥社区携手共同举办“沙龙活动”、“包粽子”等活动,活动反应热烈。该类活动扩大了我行的知名度,增加了不同年龄层的客户粘性。
二、履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党建融合工作仍需加强。对以“党建促业务经营”重视程度加深,但缺乏创新的思路和方法,部分工作仍停留在理论学习上,党支部工作特色、亮点不多。
(二)员工积极性有待提高。随着近几年无为金融生态环境较为恶劣,信贷风险压力较大。2019年支行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清收不良贷款,按照年初支行行长与董事长签订的清收不良贷款责任状的要求,虽完成了任务,但仍然有新增的不良贷款要去处理,支行青年员工的积极性和耐心受到严格的考验。
(三)零售转型路线仍需加深。虽然在2019年支行做出了努力,如与周边社区联手举办活动、与社区对接以批量社保卡的方式完成小指标;支行内外勤搭配分组营销,但支行的零售客户群体面较窄,县域知名度不高,主动走入我行的客户较少。如ETC、信用卡还是增长比较缓慢。
四、下一步改进措施
当前我国农村会计管理水平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村级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行政村作为若干农户和村民的一个集体组织,应当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建立健全会计机构,反映和监督村集体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但是,在我国农村,不按规定设置会计机构,或是会计机构名存实亡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其次,会计人员的选用大都局限在本村范围,并且选用的随意性较大,往往是根据村领导的喜好或是近疏关系来选用,因此造成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第三,农村会计制度不健全或是流于形式。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其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应当遵循一定的规范,制定相应的财务会计制度是其保障。但在一些地方,根本没有财务会计制度,更多的是,财务会计制度往往成了应付各种检查的标签,大多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第四,农村会计管理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机制,管理松弛混乱。
农村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在不少地方,已经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后果。一是财务、会计、统计信息严重失真。在农村,会计人员既是财务管理者,又是会计核算者,还是信息统计员,往往根据村领导及上级领导的意图进行报告,迎上瞒下,给数据信息的层层汇总带来很大水分。二是农村财务管理的混乱,使村干部有机可乘,乱收费,挪用提留款、扶贫款甚至贪污集体财产,在一些地方屡见不鲜。三是村干部公然违反财务制度,失信于民,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和严重的不稳定因素。
我国农村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各级组织对农村会计的管理重视不够,听之任之,习以为常,缺乏改革和解决问题的决心。第二,农村会计信息失真不会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直接的不利影响,因而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农民群众在之后,客观上与村集体的经济联系减少了,他们关心村集体财务会计信息也不如以前那么强烈了。第三,农村财务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走过场,无法起到应有的外部监督作用。第四,农村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改革不到位,造成制度性空缺。第五,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形成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与现代管理要求之间的极不协调,有关各方颇有无所适从之感。
从分析来看,当前村级组织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根源上来讲主要取决于监管和农村会计人员的素质,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大力推选农村会计委派制。
二、农村推行会计委派制的重要意义
农村会计委派制是指由乡镇统一向社会公开招聘会计人员,经择优录取、集中培训后委派到辖区内村级组织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管理体制。被委派的会计人员在业务上接受被委派单位领导,按制度独立处理村级会计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参与被委派村的内部管理。
实行农村会计委派制,使农村财务内部会计监督转变为刚性较强的外部监督,摆脱了农村会计与村干部的利益或情感方面的纠缠,保证了农村财务公开的及时、真实、完整,这样村民就能及时了解本村真实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及村级重大项目的投资、承包等情况。它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干群关系,维护所有村民和村集体的利益,而且有利于提高农村财务队伍素质,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促进村民参与对村事务的监督和管理,真正做到财务公开、民主管理。
1.有利于提高农村财会队伍的素质
按照一贯的农村财会制度,每个村乃至社都配备了专职会计,但农村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财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二是农村财会人员业务知识不强,既没有获得会计工作的相关资格证书,也没有进行系统的财会知识学习;三是农村财会人员年龄结构偏高。如果推行会计委派制度,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的会计人员将具有较好的会计专业知识,合理的年龄结构,逐渐形成一支为农村财务管理服务的专职的财会队伍。
2.有利于加强农村财务管理
长期以来,农村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主要体现在:一是银行账户多,货币资金管理混乱;二是违规账目多,会计核算及档案管理混乱;三是违规问题多,财务收支混乱。而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有利于建立“五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账簿、统一会计凭证、统一会计科目、统一记账方法、统一会计报表,将切实扭转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状况,促进农村会计工作走向规范化。
3.有利于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近年来,农村村社干部因涉及经济问题的职务犯罪也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多,其主要原因是一些农村财会人员没有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导致会计不能履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裙带关系严重。在选择村组干部时更多的是依靠亲戚关系,造成个别村出现担任村社干部的都是亲戚,甚至是父子或兄弟姐妹,从而使会计监督得不到落实;二是由于有的干部素质低,在工作只管记账,不管监督,认为“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造成监督工作得不到开展;三是由于村会计属于村干部编制,工作上要服从村书记或主任的领导,被领导者对直接领导者进行监督,存在很大的压力。而实行会计委派制后,将通过公开招考、选聘一批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的会计人员委派到村任职。由于受委派人员是在乡镇一级人民政府的授权下,对村级财务进行监督,工作中将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会计人员与村分离,不拿村上的工资,不分享村里的收益,从体制上保障了会计人员能够严格执法,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所以农村会计委派制度的实行,将从财务上约束村干部的,使村干部的法制观念大大增强,减少违纪违法行为。
三、当前村级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村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在全国各地农村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作为新生事物,从实施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1.缺少法律依据,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
我国目前还没有对会计委派制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推行会计委派制缺少法律依据。同时,村级会计委派制缺乏相关制度及其配套措施的支持,各种制度还不健全。有关委派会计人员的选拔任(聘)用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继续教育制度、业务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还未具体化,委派会计人员行使职权的力度缺少政策支持和法律支持。另一方面,委派部门对委派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等也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措施。
一、我镇基本情况
随着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居住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公共环境总是给我们脏、乱、差的印象,垃圾乱倒、污水乱排、道路泥泞、河水水质恶化等现象比比皆是,由于农村的公共环境卫生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不是那么明显,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改善农村环境已经迫在眉睫。
二、经验做法
(一)广泛宣传
全镇每户发放《环卫整治手册》,告之垃圾处理方式,每季度开展环卫“十佳十差”评比,营造浓厚氛围;出动宣传车,送发公开信,确保了环卫整治家喻户晓。发放连心卡片,建立沟通渠道。机关干部下村走访时,将印有自己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的“连心卡”发放到每一户村民手中,村民需要到政府办事或环境卫生出现问题需要反映,随时电话联系联组干部,拉近了干群距离,方便干部及时发现并迅速解决环卫问题。
(二)积极整治
完善集镇环卫管理模式,确保镇容整洁。为探索集镇环卫管理的长效管理办法,我镇多措并举。一方面,我镇克服财政困难,镇村共投入10多万元新增垃圾池100多个,配置垃圾清运车,镇村给予租金补助,租金由镇村每天进行验收考核后拨付。建立“两固定三统一”垃圾处置模式,保证了垃圾处置运转有力,以此实现了镇村垃圾的正常及时清运中转。另一方面,把全镇的环卫管理推向市场化、公司化。自20__年起引进专业保洁队伍对镇村区域内的环境卫生进行专业管理,实行整体承包给个人,建立“镇管办+社区+保洁队伍”三位一体的考核管理模式,即农户将垃圾每日分类入池(桶),村保洁员每1—2天上户收集、科学减量并负责运送至镇垃圾中转站或填埋场。
(三)建立长效机制
推行村级专业清扫保洁,建立长效机制。为全面提升村级环卫整治效果,今年我镇创新了工作模式。首先建立队伍。今年3月全镇以村级名义聘请村级保洁员50个,全镇优化党小组为50个,每个小组配备一名保洁员,进行每天的保洁工作。其次严格考核。镇整治办每月组织对各村进行交叉检查,实行考核评比排名,且与环卫下拨经费挂钩。制定了《环卫整治手册》,要求由联组镇村干部与村保洁员每月上户检查并填写检查情况,评出“十佳十差”,并以此作为到镇村办事的前置条件,通过这些办法,全面构建了“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的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全面整治,集镇加强了建管力度,规范了乱摆乱放,实现了街道净化、亮化、美化;全镇各村主干道路、房前屋后、坎边水边的陈年垃圾得到彻底清扫,确保了村庄整洁,让群众能够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各村大力完善了环卫设施,实行了环卫“庭院三包”制度,加强了保洁员管理,形成了镇上考核、村级担责的长效机制;淳化了民风,创建了和谐屋场,实现环卫了整体提升,排名保持全县前列。
四、存在问题
一是政府购买什么样的公共服务?从国际惯例看,主要涉及教育、公共卫生、弱势群体福利、社区服务、就业促进、保障性住宅、城市规划、环境、政策咨询及各种社会问题解决等方面。涉及面很广,如何选择侧重是个问题;另外,有的公共服务向社会力量购买了,相关政府部门是否该裁员?
二是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钱从何而来?按理说,用财政收入来购买公共服务,但是,在目前地方债务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后能否及时付款,会不会拖欠,值得关注。这是因为,政府是最强势的购买者,而一般社会组织和企业又不敢得罪政府,就容易导致矛盾或公共服务质量下降。
三是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公众能否公平分享?比如,某市对实名出租公共自行车进行试运营,但服务对象须有本市户口。这种因为户籍不同带来的公共服务不同在生活中很常见,如何打破人为设置的门槛,如何消除户籍歧视,是摆在我们前面的一道难题。
五、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文秘站-您的专属 秘书,!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积极推动相关制度法规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针对金融体系中农村金融这个最为薄弱环节,围绕“农村地区金融组织体系基本完善、社会融资总量显著增加、现代金融服务实现乡村全覆盖、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等目标,以安徽省金寨县等为代表的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相继试水。201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17号),明确提出深化农村金融机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引导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等九点意见。
考虑当前农村地区非线性非均衡发展现状,需要更多的金融服务主体参与到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进程中。国库作为金融与财政政策的有效契合点,近年来通过自身履职,有效的满足了农村地区部分支付和理财需求,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国库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上,仍缺少系统的方案和制度安排。国库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发挥国库惠农作用,加大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力度,不断完善配套制度设计,既对推进现代化服务型国库建设显得至关重要,也对统筹协调金融与财政政策实施,体现农村地区公共利益,提高金融惠农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二、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现状的调查――以金寨县为例
1.基本情况
2012年6月,在前人大委员长吴邦国视察后,金寨县启动了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在安徽省率先成为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示范县。截至2013年末,金寨县新组建了江淮、徽银2家村镇银行、1家典当行,国元农保公司、省担保集团、省产权交易中心、华安、海通证券先后在金寨县设立了分支机构。金寨县各项贷款73.7亿元,较2012年增长34.4%,增幅跃居全市之首;增量存贷比54.9%,较改革前提高了22.5个百分点。全县还设置了226个农村村级金融服务站、168个乡村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基本实现了金融服务、金融知识宣传的全覆盖。
2013年,金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亿元,较2010年增加了4.11%;财政支出30.38亿元,较2012年增加了16.89%;国库日均库存余额为5.6亿元,较2012年增长24.44%。金寨县金融综合改革虽取得了突出成效,但其国库资金收入、支出仍相对较低。可见,国库资金的运行效率、效益仍需提升,需要完善国库服务机制,加快国库资金周转,提高国库对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支持度。
2.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现状
目前,金寨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工作方兴未艾,作为重要金融服务部门,金寨县支库积极开展了实践探索,通过主动参与、拓展履职、丰富工具、推进国债“下乡进村”等方式,积极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并取得一定效果。
(1)国库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税款缴纳便利化明显增强。自2008年起,安徽省推广运行财税库银横向联网(以下简称:TIPS)业务。截至2013年末,金寨县乡镇布放POS刷卡缴税设备7台, TIPS业务占比已达98%以上,在全省县域地区名列前茅,极大方便了农村纳税人的缴税。
(2)深入推进国债下乡进村活动,满足农民理财需求能力明显提高。2014年,依托 “送国债服务下乡”活动平台,金寨县在全县226个农村金融服务站、168个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开展宣传,完善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环境。截至2014年10月,金寨县农村国债销售银行网点达到6个,占比达到1/3,较活动开展前网点数量净增加了5个,农村网点国债销售数量突破300万元,较2013年同期增长了5倍以上。
(3)推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面,农村财政体制改革进程快速推进。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金寨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基本实现了乡镇全覆盖,2013年集中支付资金总量达到6.19亿元。在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推进过程中,增加金寨县农村商业银行为集中支付银行,积极推广直接支付业务,将直接支付范围延伸到乡镇一级,集中支付总量明显增加。
(4)提高国库资金清算效率,涉农资金直接结算渠道不断丰富。2013年9月,国库数据集中核算系统(以下简称:TCBS)在安徽省成功上线,有效促进了国库资金清算效率提升,减少国库资金清算环节,实现通过支付系统直接办理各类国库资金收纳、支出、退库。特别是对涉农资金拨款业务,相关资金清算在途时间有1-3天缩短至1小时以内。
三、当前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制约因素
1.组织体系存在缺陷,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缺乏落脚点。目前,金寨县改革后实际在乡镇以下的银行机构网点低于2个/乡镇。乡镇银行机构网点数量限制了国库对行的可选性,甚至会出现服务条件不足但仍不得不授予其国库业务资格的银行机构。而乡镇一级国库的裁撤,造成国库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方面缺乏落脚点。随着农村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新型城镇化发展,“强镇扩权”的改革推进,公共服务需求和公共利益诉求的提高,对完善国库组织、延伸国库服务触角、健全农村国库服务体系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
2.服务机制先天不足,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缺乏着力点。以金寨县为例,在农村地区财政集中支付改革进程中,主要突出了乡镇财政专户作用,国库被动式“清算”削弱了资金服务功能。大量的惠农资金通过财政专户发放,增加了资金流转环节,延长了资金链,无法直接到达最终收款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末,金寨县各银行机构共设置各类财政专户(含乡镇财政所)203个,其中仅农村财政管理局专户就设置了有30个,乡镇平均都设置了3个以上专户,分别对应三资管理、财政补贴等资金。
3.惠农服务工具应用创新力度不够,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缺乏突破点。一是农村税费缴纳量的增长,迫切需要国库拓展农村税费缴纳渠道。而农村社会保障推进,社保基金缴费问题也日益突出,农民迫切需要国库在村一级提供缴税(费)“一站式”服务。二是惠农涉农资金发放量的增长,农民也迫切要求资金在最短时间内安全到达个人手中,需要国库开发出更安全、高效、便捷的直接支付工具。三是受农村国债承销机构网点稀少、国债发行期设计缺陷、国债信息不对称等机制问题,农村地区“购债难”问题仍较突出。
4.国库支农信息挖掘不深,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缺乏支撑点。目前国库服务农村的信息管理上,既缺乏专门的信息统计平台,又缺乏专门的信息报告体系,造成在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推进过程中,国库缺乏直观的、准确的信息数据支撑,进而在涉农资金的监测、服务工具的拓展等方面丧失了数据来源。
5.农村存量资金收益渠道狭窄,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资金收益有待提升。2012年、2013年金寨县国库库存日均余额分别达到4.5亿元和5.6亿元。随着金融综合改革配套资金需求不断加大,迫切需要国库提高存量资金收益,通过国库现金管理,熨平国库资金波动,发挥国库协调财税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作用。
四、破解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难题的方案设计
1.加强国库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延伸国库服务触角
健全基层国库农村服务组织,特别是在城镇化政策背景下,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意见,探索并强化农村地区重点乡镇国库服务组织建设,围绕金融综合改革中“金融服务室”、“银行卡助农取款点”等新设置的金融设施,延伸国库服务触角,将国库服务向乡村一级推进,为国库在乡村履职提供落脚点。另一方面,夯实县级国库服务组织。在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进程中,注重发挥县级国库职能作用,加强基层国库队伍建设,将县级国库作为人民银行对外服务的重要抓手,将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作为县级国库履职重点予以推进。
2.完善国库惠农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协调配合
一是完善财政惠农资金管理服务机制,建立统一的涉农资金服务平台,及时为各级政府、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户提供惠农资金各类信息。二是完善乡镇一级集中支付管理机制。从降低风险、减少成本和提高效率出发,建议将乡镇一级集中支付收回至人民银行国库办理,提高乡镇财政预算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合规性,也为分散资金的集中使用奠定基础。三是完善服务机制,推广直接发放业务,保证全部惠农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直接发放到最终收款人账户。四是积极协调改革各方,发挥国库桥梁纽带作用,完善财政资源、金融资源的合理分配机制。
3.丰富国库惠农服务工具,提升国库服务能力
一是丰富农村地区税费缴纳信息化工具。在农村乡镇特别是村级金融服务室或流动金融服务网点(2)布放自助缴税(款)设备,方便农村纳税人或缴款人就近、高效、便捷的完成税款和社保基金缴纳。二是大力推广国库直接发放工具,将国库直接发放工具与农村“一卡通”工程紧密结合,实现惠农资金一步到账,在最短时间内让农民享受到国家惠农政策。三是完善国库各项退税支付工具,简化涉农退税手续,做好退税质押平台建设,积极支持农村实体经济发展,切实服务好农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四是完善储蓄国债服务下乡机制,持续推进“国债送下乡”活动,实现农村销售网点全覆盖,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购债需求。
4.挖掘国库支农信息价值,推进各项政策落实
一是加强支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推进普惠金融的基础上,联合财政部门建设涉农资金管理服务平台,发挥对涉农资金发放、运用的资金统一监督、监测作用。二是加大对乡镇一级预算执行统计分析,建立对农村财政预算资金运用专项统计制度,加大国库信息服务,提高预算资金执行效率,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三是加强国库调研分析,充分利用国库信息化优势和服务优势,掌握农村地区第一手信息资料,开展调查研究,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财税改革和金融综合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5.推进县域国库现金管理,完善涉农资金调控机制
针对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中的“资金”短板,积极发挥国库资金撬动、引导作用,在保证资金运行效率、安全的基础上,结合涉农资金运行特点,在县域国库资金开展现金管理试点,允许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区国库现金管理先行先试,提高国库资金收益。同时,通过国库现金管理,拓展农村资金来源,撬动、引导银行机构加大支农信贷投入,建立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的激励机制,扩大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效果。
注释:
(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央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方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出口退税(正数)+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皖政〔2014〕50号)明确要“实施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设立金融服务室或其他简易、流动服务网点。
参考文献:
[1] 刘贵生.现代国库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2] 黄绪江.公共服务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以国库为视角[J].金融发展评论,2013年第11期
[3] 廖伟生,钟梅,郭永明,谢新华,吴少炜.基层国库支持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武汉金融,2009年第11期
[4] 王名翔,张雪芬.推行人民银行国库直接支付的探讨[J].财政金融,2013年7月下
[5] 高兵,伦晓宇.国库服务于“三农”的现实途径[N].金融时报,2011年1月18日
[6] 王景武.基层国库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N].金融时报,2013年7月29日第10版
[7] 人民银行咸宁中心支行.充分发挥国库部门服务“三农”的作用[N].金融时报,2013年5月7日第11版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按照党的全会精神,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任务
项目计划总投资232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55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620万元(省级558万元、市级62万元),自筹资金155万元。项目共有42个单项工程,建筑工程分为21个标段,设两个主项目区,项目区安排在南新乡、蒋巷镇,完成建设高标准农田1.81万亩。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领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县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农业开发办主要负责人、项目乡镇主要领导任副组长,成员从县农业开发办、县财政局、县纪检、项目乡镇抽调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技术督导室和两个项目指挥部、监理部。技术督导室设在县农业开发办,县农业开发办主要负责人任技术督导室主任。项目指挥部设在南新乡政府和蒋巷镇政府,项目指挥部总指挥由项目乡镇的主要负责人担任,项目指挥部副指挥由项目乡镇的分管领导担任,工作人员由乡镇开发办工作人员及项目村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四、各部门职责
(一)项目指挥部:为本乡镇工程项目实施主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负责本乡镇工程宣传发动,群众调田,协调各方关系,为施工单位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协助监理督促检查工程施工进度及质量。组织项目初验,协助监理收集整理资料。参加县级验收及上级部门验收考评。
(二)技术督导室:负责督促工程施工进度,检查指导施工质量。监督检查监理人员到岗到位及履职情况。组织项目县级验收,工程决算审计,收集整理县级验收资料,编写上级部门验收考评材料以及宣传报道工作。
(三)监理部:负责协助业主对工程投资进行控制,检查、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合同和施工规范、工程技术标准、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对施工单位提出的付款申请进行审核,参与工程竣工验收,收集整理技术资料及竣工验收资料、审查工程结算,并签署监理意见、出具监理评估报告。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部署。要把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部门的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制定详细推进计划、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坚决防止推诿扯皮现象发生,大力推进项目实施。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项目乡镇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大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政策,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先进事迹和项目建设管理好、建设进度快的项目单位进行系统的宣传报道;对扰乱项目建设的行为随时进行社会曝光。
一、玉溪农村金融支付运行基本情况
玉溪市地处滇中(距省会昆明83.6公里),全市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辖1区8县(其中有3个地处山区民族自治县),全市总人口231.8万人,农业人口174.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2.27%。全市下辖7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截至2013年6月,辖区有市级银行业机构13家,县级银行机构52家,现有银行业务网点369个。其中:涉农银行机构网点282个,(县以下乡镇涉农机构网点173个)。全辖已经接入现代支付系统的银行机构59家,有184个网点已接入支付系统,其中:涉农银行机构有27家104个网点已接入支付系统,(县以下乡镇网点61个已接入支付系统)。全辖银行机构安装ATM共有603台,其中,涉农银行机构ATM安装315台(县以下乡镇涉农机构安装154台);全辖银行机构安装POS共有15766台,其中,涉农银行机构POS安装4528台(县以下乡镇涉农机构安装1959台)。2013年6月末,全辖涉农银行机构开立个人账户482.3万户,涉农银行机构网点覆盖75个乡镇(街道办),业务覆盖700个行政村,受惠社会群众206.46万人。
(一)对涉农金融机构支付系统管理与建设的基本评价
目前辖区银行业涉农金融机构在加强支付体系建设上,一是积极推进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延伸服务。2012年末,玉溪市银行类金融机构网点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达184个,占全市金融机构网点总数49.32%,其中农村地区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达82个,占全市金融机构网点总数44.5%。县域现代化支付系统作用日益凸显——如通海县2010年以来新增6个金融机构网点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截止2012年,全县共有16个营业网点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其中农业银行5个乡镇网点全部直联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这为辖内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拓展支付服务“三农”提供了有力支撑。2013年,该县信用社计划7个乡镇一级网点全部加入支付系统,届时现代化支付系统将基本覆盖通海县县城以下农村地区,将为农村地区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金融服务,为农村地区资金流通开辟一条高速公路;二是积极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建设,并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内控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对支付业务工作落实管理职责,其中:辖区农业银行系统由个人金融部负责,农村信用联社系统由会计信息部负责,认真履行好对本机构支付业务的推广和运行,并规范执行人民银行在支付管理方面的相关要求;三是积极参与人民银行组织的各种支付宣传工作和支付体系建设推广工作,如银行卡市场建设、非现金结算工具推广(特别是惠农支付服务点)建设,以及推进烤烟、甘蔗农产品收购电子结算工作等。但由于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有所滞后,更多的是传统的柜面存贷款业务,尤其是在支付业务方面,基层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有待提速,农村新型结算工具宣传推广工作、服务维护工作以及业务监督工作还需待加强。
(二)对农村地区推广新型支付手段和结算工具的基本评价
目前,辖区农村地区新型支付手段、工具以及金融服务产品主要包括:银行卡、ATM机、POS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通。特别是伴随着银行卡受理市场的不断拓展和延伸,银行卡业务承载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拓宽,银行卡业务在非现金支付工具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使社会公众用卡意识大幅增强,从辖区运行看,以惠农卡(借记卡)和惠农服务POS机为载体的面向“三农”推出的创新产品,赋予惠农服务POS机具备小额取现、转账、查询、缴费、消费等功能,非常适合在农村大量推广。截至2013年6月30日,玉溪辖区共设立惠农服务点538个,从广度和深度上已基本覆盖全辖行政村,随着惠农服务点的纵深推进,逐步消除了农村金融服务盲点,农户“足不出村”就能支取小额现金,实现余额查询、刷卡缴费、办理转账等业务,深受百姓的欢迎,极大地方便了农村地区农民金融服务需求。与此同时,为了把服务“三农”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提升金融支付服务效率和质量,玉溪市从2010年开始启动推进农产品收购非现金结算工作,通过人民银行统筹协调,在当地党委政府及烟草公司的支持配合下,辖区银行机构立足烤烟收购全局,突出金融支付体系主渠道作用,大力推广烤烟收购电子支付结算工作。2012年全辖102个烤烟收购点全面实施了烟叶交售款电子结算工作,在全年度烤烟收购23亿元总额中,电子结算金额达22.57亿元(比上年增加19.51亿元,增长6.4倍),电子支付金额占全市烤烟兑付总额比例达98%,金融支付工作成效实现了政府、烟草公司、农村信用社及烟农“四满意”的良好效果。元江县探索推进甘蔗收购款电子结算取得明显成效,2011-2012榨季共向农户电子兑付甘蔗款1.48万笔,金额1.01亿元,自2008年以来,连续5年实现了全县甘蔗款兑付完全电子化。
(三)对县域金融支付服务工作与外部环境作用影响的基本评价
1.政府部门的作用影响。随着金融服务作用的日趋凸显,地方政府对支付环境建设的理解和支持亦愈显加强。2012年以来,玉溪全辖各县(区)在推进惠农支付业务建设、银行卡市场建设、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建设等活动中,地方政府均给予积极参与和支持。通过基层人民银行加强协调沟通,形成政府统一领导、人行牵头推动、银行和支付机构组织实施、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商户)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如2012年华宁县推广惠农支付服务业务中,当地县、乡政府针对金融支付环境建设给予了积极支持:一是政府出台促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的配套支持政策。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以考虑,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支付结算产品,合理配置资源。二是地方财税部门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在农村增设营业网点,扩大覆盖范围。对金融机构在农村投放ATM、POS等设备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三是通讯运营商应对农村银行卡特约商户、惠农取款服务点、转账电话等支付机具布放给予调减通讯费用的优惠,以减轻运营机构和商户的成本压力,增强其积极性。
2.重点企业的作用影响。随着农村产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金融支付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助推作用日趋凸显。当前,在农村地区依靠烤烟生产带动农民增收,是玉溪涉农产业发展的重要格局。为此,烟草企业通过主动加强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合作共赢的良好效应。2012年峨山县在当地党委政府及烟草公司的支持配合下,立足全县烤烟收购全局,突出金融支付体系主渠道作用,大力推广烤烟收购电子支付结算工作。2012年全县8个乡镇,12个烟点收购站,全面启动烟叶交售款电子结算工作后。全县12个电子支付点对烤烟收购站共计直接办理电子支付14.64万笔,电子支付金额达2.49亿元,完成烟站收购兑付总额的比例达95.61%(2011年占比为77.3%)。其中,峨山县农村信用联社2012年烤烟收购现金投放仅为859万元。
3.农村地区的作用影响。为顺应农村经济与农村社会发展的新需要,特别是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服务三农”的政策过程中,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缺失、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基本金融服务需求问题,已成为基层金融服务“三农”工作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因此,玉溪市在推进惠农支付服务业务过程中,通过特定授权的POS机具,积极拓展农村支付建设的有效途径,将填补金融机构缺失的村委会的金融服务空白,使农村行动不便的老、妇、残等客户,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得到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体现出明显的社会效益;同时,随着惠农支付覆盖面的不断扩展,惠农点可广泛承担对持卡人兑付新农保、老党员补助、复退转军人补助、困难居民补助、农林牧渔补助、家电下乡补贴等业务,为实现银政合作、互动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与此同时,惠农点还能满足农民在烤烟、蔬菜、花卉、甘蔗、养殖等农副产品收购非现金结算收入的基础上,解决基本金融(转账)支付服务需求。此外,通过惠农支付平台,基层人民银行还积极做好“新农保”、“新农合”等惠农政策的宣传,以及银行卡知识宣传、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宣传、人民币反假宣传、反洗钱宣传和征信宣传等,较好地实现了惠农支付业务宣传带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
(四)对基层人民银行履行农村支付管理工作的基本评价
当前,辖区人民银行立足工作实际,不断完善履职管理,有效增强金融管理工作的能动性。一是围绕“一创两建”工作,大力推进并强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通过引导涉农金融机构业务网点建设,促进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接入现代支付系统;通过加强农村重点产业发展与金融支付建设的融合,不断提升金融支付服务效能;通过扩展银行卡在农村地区推广运用,进一步增强了现代支付工具对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变革和影响。二是围绕推进“两管理、两综合、一保护”工作,有效落实对金融机构日常监测、非现场核查和推进现场检查工作,提升金融管理和服务成效。2012年,全辖认真落实加强对地方法人机构执行金融法规管理情况的综合评价,其中突出了规范金融支付运行的导向性。同时,针对辖内4家涉农县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综合执法检查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基层人民银行监督管理职能;三是围绕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创新工作机制。2012年玉溪中支在红塔区、江川县、澄江县等三个区县先行试点,通过完善制度,理清流程,明确职责,积极创新,建立起了金融维权的工作架构,进一步拓展了基层人民银行的履职范围和手段,促进金融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四是围绕农村金融服务环境,积极搭建支付建设新平台。2013年,全市新增3条县级刷卡无障碍示范街、新增设惠农服务点276个,有效扩展农村支付领域。江川县2013年针对农村居民“持折多、用卡少,用现多、转账少”状况,加大统筹管理,通过与地方财政、电力、烟草、社保、信用社等方面沟通协作,精心选址试点“多折归一卡”金融业务,着力搭建农村支付新平台,使之前最多拥有8本各种“折”归集到一张银行卡上,有效推进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建设。
二、现阶段农村金融支付管理与建设工作存在问题的基本分析
(一)涉农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农村支付业务面临的困难
在柜面业务方面:一是农村地区遇赶集日时,来办理金融业务的人员较多,柜面压力大,而其他时间人员又较少,业务办理忙闲不均,并且柜面业务中现金量大(农村群众普遍存在“现钱为实”的观念,加之农村商业交易多数为现金结算),转账方式交易的极少;二是农村地区的老年人自身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办理业务时需重复解释,办理一笔简单金融业务需占用较长时间,影响柜面服务效率,并且,对一些老弱病残者无法亲临柜面办理业务,银行工作人员针对一些不得由人办理业务往往难于操作;三是存在农村客户对密码保管不当,遗忘密码现象突出,在办理业务时常常忘记或者输错密码造成交易失败,给柜台带来较大工作压力;三是不少农村客户不会使用银行自助终端设备;四是由于新型农村支付业务在网络支持和资金清算方面还不够成熟,造成入账不及时、单边账等情况。
银行卡业务方面:一是农村地区持银行卡人员较少,用卡意识不高;三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地区更愿意使用看得见数字的存折,习惯使用存折(能直观看到账户发生额和余额),对普遍存在对银行卡不了解、不放心、不信任;四是由于使用银行卡较少,农村地区老百姓经常出现忘记银行卡密码情况,由于忘记银行卡密码后又不得不挂失,增加了持卡费用成本,进而更不愿意使用银行卡;五是由于农村大多数人员知识水平有限,风险防范意识较为薄弱,不能熟练掌握银行卡的使用方法,使用银行卡的过程中存在泄露账户密码和账户信息的风险隐患;六是农村地区用卡设施缺乏,可用机具、网点及新业务平台有限,没有配套设施的跟进,没有ATM的投放,没有POS等辅助机具(或者POS辅助机具数量极少),银行卡方便、快捷的功能在农村地区难于发挥积极作用。
在非现金工具运用方面:一是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创新和推广支付服务产品的动力不足,并且,针对农村地区开展支付结算宣传的工作滞后,导致在广大农村、山区以及边远民族地区支付结算知识缺乏,对非现金支付工具认知度低。不少农村客户甚至不了解银行卡还具有转账、消费等功能;二是相关结算知识的宣传过于强调专业性,很难得到农村客户的认同和接受。并且其他非现金结算工具(除银行卡外)对使用者素质要求较高,使用比较复杂,难于在农村地区推广,更无法接受和使用各类票据结算;三是银行卡的年费和工本费,以及使用银行卡产生的相关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办卡、用卡的积极性;四是用卡设施不足,相关维修和服务滞后,制约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使用。由于感到操作复杂,农村客户对新兴的支付工具往往不知道用、不会用、不敢用。五是结算收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客户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相较低收入的农村客户为节省费用,往往选择使用无结算费用的现金,而舍弃更安全、快捷的非现金支付工具。
金融机构履职工作方面:一是由于系统管理以及内控约束,各金融机构的一线业务机构,缺乏对部分业务系统的直接查询权,在数据、信息共享方面的及时性和便利性上存在不足;二是部分金融机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在经营策略、工作职责、内部管理以及政策执行等方面存在的欠缺和不足,较大程度地影响着支付结算及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影响着人民银行推进支付环境建设工作的贯彻落实、影响着金融支付建设对经济社会(特别是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如针对现代支付系统延伸推进工作,玉溪辖区2013年6月末县以下(乡镇、街道办)农村金融机构接入现代支付系统网点为61个,占全市金融机构接入网点总数33%,比乡镇(街道办)以上金融机构接入网点比例低34个百分点,比乡镇(街道办)以上涉农机构接入网点比例低24个百分点;三是各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反馈信息的力度太弱,致使人民银行对一些与支付结算有关的领域的工作情况掌握不全。比如在银行卡品种和服务推广方面,各金融机构及少主动向人民银行报告;四是金融机构针对农村地区支付渠道延伸、支付工具推广等方面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发展轻服务的问题,特别是在银行卡运行机具维护方面存在滞后性。
(二)基层人民银行履行金融支付管理职责存在的困难
现实履职局限性的问题:县支行支付结算管理这一职责的履行主要归属于基础业务股,但基础业务股目前的工作重心主要是组织开展会计核算和经理国库,大量人力和时间放在了日常业务经办上,重服务、轻管理的现象很突出;同时,支行基础业务部门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能力不足、岗位制约、工作主动性差等问题,由此制约着管理能力的提高。
日常手段方式问题:县支行近些年很少自行组织开展对辖内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管理检查,就算组织开展外部检查,也往往受自身能力水平的制约,使检查的最终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在日常的非现场监管中,多局限于督促各机构按时报送相关报表材料,且报表材料的质量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析研判的质量和效果。
数据统计管理问题:从实际工作中来看,普遍存在对数据信息的收集效率低以及统计资料整合难的问题,而在真实性、有效性的核实上更是难上加难。比如非现金结算工具的统计、刷卡消费金额的统计、原材料收购数据统计等,不仅仅需要金融机构的配合,还需要企业、商户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才能如实地全面地将相关情况反映出来。在实际工作中,一是主要体现在企业和商户等不直接与人民银行打交道的群体上,其主要的顾虑往往与商业秘密、个人财富隐私,或与纳税等相关联;二是县支行目前获取信息数据的主要方式较为落后和被动,方式无非是靠各金融机构手工报送、靠上级行按期提供或咨询相关人员,导致各类数据零敲碎打,真实性有效性大打折扣,支行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辖区情况。
跨区域银行卡监管问题:当前,基层人民银行机构工作人员对于跨区域发行的银行卡管理上,特别是针对非本地设立分支机构的外地发卡银行在本县域大量发行银行卡,并且贷记卡信用额度通常高于本地银行发行的贷记卡,基层县支行往往连最基本的数据都掌握不了,监管更是无从谈起。
——基层工作人员素质问题:近些年,随着各种新的支付手段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不断推出,基层人民银行员工由于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操作实践等问题,目前在业务素质以及管理能力方面难于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三)农村地区在支付环境运行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农村地区开展非现金结算、推广新型支付工具仍须努力。目前,国家惠农政策涉及部门较多,扶贫惠农的“项目池”多涉及新农保、新农合以及相关扶持政策——有老党员补助、复退转军人补助、困难居民补助、高龄补贴、农村低保,有林业、农业补贴、农机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等,往往各项资金出自各相关部门,形成一家农户拥有4、5本存折,造成柜台压力大,效率低。因此,要实现“多折合一卡”,在农村地区推广非现金工具运用仍须努力。
农村支付运行环境管理亟待加强。调查反映,在商贸流通相对活跃的部分县区,随着银行卡发行量逐年增大,利用银行卡套现行为、特别是针对银行卡盗取资金以及实施诈骗等情况屡有发生。而在农村地区,老百姓识别这些行为和手段的知识能力不足,警惕性也不够,一定程度加大了对农村支付环境管理的工作难度。
对惠农支付点的管理没有完全到位:一方面,金融机构在惠农支付服务点的退出管理工作未能有效落实。辖区少数县惠农服务点中,出现个别服务点连续三个月交易量为零或接近零的情况,此类情况本应受到收单机构的关注并实地查明原因。但在这个过程中,收单机构并未严格履行尽职管理,特别是针对惠农支付服务点长期连续无交易发生问题,未能开展核查、预警、提示以及并对其给予业务指导、直至实施推出管理。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在回访机制的执行上远远不到位。从对部分商户的实地调查情况及对收单机构的询问结果来看,首先是收单机构未严格按规定的时间、规定的频率回访;其次是收单机构即使有回访纪录,回访纪录也是流于形式(比如仅仅记载“正常”字样),无法核实收单机构人员是否真正回访过、是否发现了问题、是否帮助解决了问题;第三是收单机构上下级之间对回访发现的问题沟通反馈不到位,致使惠农服务点在技术、网络等方面的问题困难迟迟得不到解决;第四是未形成回访纪录或报告反馈人民银行。
银行卡联通性问题对业务运行的制约。据调查反映,惠农支付服务点发生农行卡转信用社卡的跨行转账时有出现单边账问题,给客户带来困难。并且转账手续费和缴费服务手续费银联返回速度慢,对POS商户的积极性带来较大的影响。并且,由于惠农支付服务平台清算系统不够通畅稳定,有商户多次反映,在农行和信用社的卡之间办理转账交易经常失败,增加了商户、客户对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不信任感。此外,系统转运机构(如银联公司等)的后台维护、技术更新与系统升级,也存在较大的滞缓问题。
(四)银行机构业务管理对金融支付建设的影响问题
一是边远地区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偏少,网点分布不平衡。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分支行和经营网点进行收缩和撤并,导致涉农金融机构网点数量锐减,网点在乡、镇分布不均,特别是对于行政村、自然村基本空白,对偏远地区支付服务点的管理比较困难;二是农村金融支付结算工具不足,支付结算工具偏少,支付手段还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现金支付仍是农村最主要的支付手段。同时,农村支付结算安全防范薄弱。一些农民缺乏支付结算知识,对支付结算方式不了解,不知道支付安全防范,根本无法使用和接受各类票据结算,对现金支付结算安全性较低,假币的识别能力也较差,现金结算给农户造成的损失时有发生;三是涉农金融机构农村金融存在服务履职以及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一方面,POS商户在使用过程中,因人为操作导致硬件损坏、一般性故障排除、以及设备系统升级操作等情况时,特别是在边远山区和民族地区,山高路远,加上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相关管理人员不足、管理成本高、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往往产生后期服务缺失问题;另一方面,对新型支付工具,特别是农村地区新型支付手段和工具(如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开通),农村地区评价高,但由于此项业务在起步阶段,银行机构面对惠农点面广分散的实际,普遍存在“重推广轻服务”的问题;四是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一般网点只配备了2~3名的一线临柜人员,接受过系统业务培训机会较少,操作人员专业素质的缺乏,使用现代化支付工具效率低下。
三、工作建议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
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支付环境建设,是新形势、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建设的新需求,是金融支持和服务“三农”发展的重要基础。做好农村金融支付服务工作,仅仅依靠人民银行从支付结算履职角度来牵头推进尚难取得预期实效,同时,仅仅由金融机构参与也不可能完全实现既定目标。因此,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努力推进金融支付环境建设健康发展。一是要解决好政府主导的关系。推进农村支付工作关键在地方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是关系服务广大群众的惠民工程,通过加强与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与汇报,真正达到重视支持、共同参与,形成由各级政府主导推动、人民银行牵头管理、涉农金融机构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并使之纳入基层政府机构效能考核,加强督导力度,增强执行效能;二是切实增强法规政策的执行效率。多年来,党和国家围绕支持“三农”发展问题明确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而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作为一项惠农便农、扶农强农的重要基础工作,需要夯实政策和法规基础,特别是应当明确界定农村地区支付运行各方的履职要求,以此为进一步完善农村支付管理与建设工作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三是建立健全政策扶持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投入。建议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努力增强在税收优惠、资金投入以及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扶持作用。对于在农村地区增设金融机构网点的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对于在农村地区布放POS机和ATM机给予财政补贴,对于参与惠农支付业务的商户给予必要的财政扶持,对于农村地区使用银行卡的业务收费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支持金融机构支付网络与工具向农村地区延伸,拓展农村支付服务空间,增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功能。
(二)多措并举,扩大宣传
农村支付结算工具推广运用率低的原因之一在于宣传力度小,农村百姓对支付结算服务知之甚少。因此,一是要建立由人民银行牵头、各金融机构参与的支付结算宣传活动长效机制,制定辖区整体宣传规划,加强辅导检查,确保宣传工作的落实。要积极组织金融机构切实加强支付业务宣传,做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知识的宣传工作,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做不同的宣传产品,告知有哪些支付结算品种,哪些支付结算产品适合他们,与现金结算相比有哪些好处,如何使用等,要让老百姓用的安心、用的可靠。同时可以在营业网点设立咨询台或设立咨询电话,方便群众咨询,帮助他们了解和使用各种支付结算工具,使支付结算知识宣传工作长期化、制度化;二是要积极扩展农村地区金融支付业务的宣传途径。农村金融机构可联合政府部门以及乡、村管理部门,充分挖掘农村生产生活以及农业重点产业推进的各种有利资源和条件,深入农户、田间、地头、集贸市场,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支付服务宣传,积极推介支付工具,提高农村群众对现代化支付结算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努力营造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使用的良好氛围。同时,金融机构网点还可通过在营业场所悬挂标语、张贴海报,在窗口向客户免费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支付结算知识;三是要加强统筹宣传管理,强化工作推进力度。一方面要重点从人民银行内部不断提高员工的政策和业务素质,加强培训工作力度,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宣传解释口径不统一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重点解决各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在推进农村地区支付管理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采取举办专题培训班或业务讲座以及把推进农村地区支付管理工作纳入涉农金融机构网点准入设置、金融重点执法检查、金融机构综合评价、班子考核(或高管人员)考核等方面的重要管理内容;此外,针对各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地区支付管理工作的宣传工作,还应重点关注其内部相关部门以及人员的履职效能,并督促要求各金融机构把每年的宣传和培训经费的5%用于开展农村地区支付管理宣传和培训工作,保证每年宣传工作的人员、费用和时间到位。四是要加强金融安全知识宣传,防范支付风险。特别是加强银行卡用卡安全知识宣传,通过商户回访、送教上门、发放安全用卡宣传页等多种方式,积极向广大农民朋友宣传讲解个人客户信息数据如何保密、如何防范银行卡欺诈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农民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其正确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增强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信心。
(三)创新服务,突出实效
该市现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和16个乡镇(其中2个乡镇隶属于工业园区),设4个财政分局和14个财政所,目前在岗119人(含12名集体人员)。
1.工作任务重。在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所一般还有10项主要工作:一是负责组织编制乡镇财政收支预算,指导单位的预算编制并审核、汇总;二是负责乡镇预算执行,并定期向政府和人代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三是负责乡镇财政集中收付改革工作;四是组织财政收入,努力完成各项收入目标任务;五是加强乡镇非税收入管理,实行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六是加强各类专项资金管理,认真做好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折通”管理发放工作;七是负责编制乡镇财政总决算,指导单位决算的编制并审核、汇总;八是负责监督乡镇范围内各单位的财务活动,组织对乡镇企事业单位执行财政税收政策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九是负责乡镇辖区内会计管理工作,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十是完成上级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拆迁补偿等)。在这10项工作任务中,新产生和最为繁重的是“一折通”管理发放和乡镇财政集中收付改革工作。以“一折通”发放为例,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该市每年经过“一折通”发放的项目就有农业、民政、社保、卫生、村级补贴及农业保险赔偿等共计40多个,资金超过3亿元,每一项补贴必须要经过信息录入、信息维护、审核上报、补办存折等程序,而且发放时间不固定,有的一个月内几个补贴项目,工作量大,任务重。
2.岗位设置多。财政所一般需要设立所长、副所长(兼)、总预算会计、银行出纳会计、单位总账会计、单位出纳会计、农村财务专管员、票据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员(兼)、档案管理员(兼)等9个岗位,有的财政所还需设信息维护员或网络管理员,所有财政所还要负责一个村的管理指导工作。
3.人员偏少。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该市目前人员最多的是城关镇10人,有5个财政所6人(含1个园区财政分局),有4个财政所5人,有3个财政所4人,3个财政所只有3人,其中1个所编制数为7个,现在实有3人,还有1人已57岁,加之相继成立了3个工业园区财政分局,从财政所抽调了6人。很明显,现有人数难以满足设置岗位的需要,无奈之下,有的财政所所长本人一兼几个岗位,有的财政所人员兼岗3个以上,还有的财政所只好通过政府借用农经站或其他单位人员,财政所内部相互制衡的要求难以落实,财政所的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
4.业务能力不足。从基本情况看,在现有的财政所人员中,助理、初级以下人员占到了总人数的66.4%,55岁以上人员占到了总人数的13.4%,学历不高,人员年龄偏大。财政所人员中,32.3%的人不会操作电脑,其中有4个财政所的总预算会计不能操作电脑。
二、存在的现实问题
1.职能定位不清,影响财政工作开展。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打破了乡镇财政收支的原有格局,乡镇财政工作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怎样做好当前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促进转型升级,就成了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大课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合理定位乡镇财政职能势在必行。如不及时从制度上规范与管理乡镇财政工作、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乡镇财政职能存在的“缺位”、“空位”、“错位”等现象,不利于贯彻落实农村各项财政经济政策,不利于乡镇职能的有效发挥。
2.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增加。由于乡镇财政处于财政管理体系的末端,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面广,服务项目多,补贴兑付工作程序和标准要求较高,致使任务十分繁重,工作量与税改前相比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增加。一些财政所长反映,由于涉农补贴涉及到农民个人的直接利益,发放工作做不好,影响较大,发钱比收钱还难。随着国家支农资金的投入加大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直接面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资金及各种财政补贴越来越多,乡镇财政的工作量也将会进一步加重。
3.人员少,资金风险大。乡镇财政人员不足,远远不够岗位设置要求,一人兼数职、一人几个岗位的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做到管理与监督相分离,账户与印鉴相分离,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能有效建立,形成财政资金的潜在风险。
4.缺乏业务培训,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江苏省实行财政直管县体制后,省、市很少组织对乡镇人员的业务培训,乡镇财政人员的培训主要由县级财政部门负责,培训大多是有针对性的工作培训或单项业务培训。由于县级培训在师资、经费等方面存在不足,投入不够,层次不高,乡镇财政所人员的培训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
三、对策措施建议
1.落实文件精神,归位性质身份。江苏省人事厅、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和财政厅于1997年5月22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在乡镇机构改革中财政所机构和人员编制问题的通知》,要求“在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财政机构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并规定“乡镇行政编制总额中包括乡镇财政所的人员。财政所为行政机构,使用行政编制,执行公务员制度”。为此,针对目前财政所机构性质不同、人员身份复杂的状况,切实增强文件执行力,严格按照文件精神,明确财政所为行政机构,在职在编人员为公务员,使不断扩大的事权与机构性质和人员身份相匹配,以利于财政所更好地履行职责。
2.创新工作思路,组建财政分局。目前,国地税、国土、工商等部门在乡镇都设立了分局。随着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面对财政所人员严重不足的现实状况,可借鉴上述部门的做法,在坚持预算管理权、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前提下,合并财政所组建财政分局,分局长由财政局择优推荐,报请市政府考察任命。分局下挂所合并原财政所牌子,保持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主体不变,按原有乡镇单独核算,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支付、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分局的设立,既有利于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和非税收入管理,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增强基层财政协调管理能力,更有利于整合财政所人力资源、有效解决人员不足与工作量大的矛盾。
3.招录人员,充实队伍。做工作、干事业,人是第一要素。应补充乡镇财政所人员,每年安排一定的人员指标,不断充实乡镇财政所队伍,满足岗位配备需要,优化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激发工作活力,确保基层财政工作正常进行,确保乡镇财政所职能履行到位。
4.加强交流,互补共进。在人员的使用上要打破固有的人事限制,加强上下、左右的交流,力求实现人力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从机关选派部分年轻干部到缺编严重的财政所挂职工作,尤其以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为主,既可以解财政所人员缺少之急,充实财政所力量,又可以锻炼机关年轻干部,提升其实际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相互交流,遇到全系统的中心工作或突击性的工作,如“一折通”、中国农民补贴网等电脑操作,可从财政所抽调部分业务骨干,分片组成“突击队”,相互支持,相互补位,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同在。在执行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勤奋工作和共同努力下,我市预算执行和国库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财政收支任务均超额完成,我市2008年度预算执行分析在全省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2007年度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分别被省厅评为先进单位。
1、预算执行工作科学有序。一是积极组织收入,均衡财政支出。2008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居全省第××位,比上年增长××%,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完成了省定××%的奋斗目标,为市委市政府履行职能提供财力保障。2008年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支出××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超额完成省定××亿元的奋斗目标。二是不断拓展预算执行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密切关注财政经济运行态势,准确预测财政收支趋势,特别在一些关键时点提前汇总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切实提高预算执行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及时为领导提供最新的财政收支信息。三是提高决算编审质量。2007年我市部门决算数据显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总收入82.59亿元,较上年增长6.9%;总支出81.59亿元,较上年增长6.6%;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占国有资产总量63.39亿元,较上年增长10.9%。四是积极配合审计工作。市审计局、上级审计部门先后对我市2007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协调局业务科室和相关部门,逐项落实审计中提出的问题,拿出具体的整改落实措施,年终共清理回收暂付款××亿元、清理入库暂存款××亿元。
2、国库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一是加快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建设。2008年6月底将国库支付系统连接到全部市一级预算单位,为市委、市政府各委办局开通了网上申报用款计划、预算执行查询、对账等管理功能。二是继续深化县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开展调研,及时出台了《继续深化县区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县(市)区继续拓宽国库改革范围,推动县区国库改革向乡镇推进,建立完善的市、县、乡、村四级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在坚持改革的方向和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不变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会计集中核算、乡财县管和国库集中支付有效融合的新途径,保证了全市改革的规范、统一和高效。三是加强资金监管,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积极推进中央专项转移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将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纳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和支付范围,尝试市财政将涉农、惠农等资金直接支付到农户或基层用款单位。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规范资金审拨程序,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按照时间进度审核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用款计划,加强项目资金审批拨付事前监督,保证财政资金的专款专用。截止12月底,财政国库累计集中支付资金××亿元,其中直接支付××亿元,直接支付比例为××%,有力保障了部门预算的顺利执行。
3、财政国库基础管理进一步强化。一是加强国库会计基础工作。4—5月份,对六县(市)四区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国库改革情况进行调研。对会计岗位设置、拨款印鉴管理、资金拨付程序作出具体规定,建立完善的总预算会计岗位责任制,加强和规范对财政各项资金的核算,建立了严格的资金对账制度和总预算会计信息报告制度,为财政管理、领导决策提供了决策依据。二是抓好内部稽核,推进国库管理规范化。进一步规范完善业务科室的工作流程管理,加强与人行国库、银行和相关单位会计对账,保障国库及财政专户资金运行安全高效,做好会计服务工作,巩固提高了国库管理水平和会计工作质量,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三是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坚持做好市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审批、备案建档等日常管理工作。联合市人行、会计委派管理中心等部门,开展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查工作,强化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监管。开展了县市区财政专户清理撤并和集中管理活动,进一步适应了深化财政国库管理改革的现实要求。四是全面提升财政统发工资透明度。2008年,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顺利完成机关公务员清理规范津补贴和事业单位增加地方补贴审核工作,建立完善了统发工资数据库,按月及时在政府网站更新工资数据,开通投诉监督热线,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2008年财政统发工资系统累计向市直预算单位发放工资16.54万人次,财政应发工资总额3.76亿元,累计代扣住房公积金2108万元,累计代扣个人所得税243万元。
4、认真落实预算执行“大办制”,努力建设统一规范、管理有序的公共财政收支体系。通过财政部门、税务机关、国库之间建立横向联网系统,在确保安全、准确、快捷、高效的前提下,简化纳税缴库程序,实行税收收入电子缴库,税收资金实时划缴,实现财政部门、税务机关、国库的信息共享。根据我市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按照“预算执行归口管理、收支信息同源采集”的管理原则,初步建立了以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为内涵,预算执行各环节相互衔接为外延的“大执行”财政管理模式,在规范收入缴库程序,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5、积极推进公务卡结算方式试点工作。根据财政部和省厅推行公务卡有关会议精神,充分借鉴其他地方改革经验,以“积极稳妥”为试点原则、以“先进实用”为建设标准、以“广泛认同”为实现目标,大力加强公务卡改革社会宣传工作,增强社会各方面对改革的认知度和主动性,“小卡片做出大文章”。2008年,两次组织到郑州、上海等地参观学习,初步确定四家银行为公务卡银行,选择市审计局等四家单位为公务卡试点使用单位,稳步推进公务卡改革试点工作。12月4日,第一笔公务卡消费款划入公务卡个人账户,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结算制度正式运行。通过建立公务卡制度,不但能有效地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提升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而且对于强化现金管理和财政预算执行监督,深化公共财政改革,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建设“阳光财政”具有重要意义。
二、队伍建设方面
对执行局职能进行重新定位,进一步加强团队整体执行力建设,努力实现由传统的执行向新时期科学执行的转变。
1、开展“三新”活动,构建服务财政。以“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活动为契机,认真开展“公共财政改革创新”系列学习和实践活动,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主动保持与预算单位的联系,想其所想、急其所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为预算执行工作的开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
2、开展创建活动,塑造形象财政。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争创活动,以效能为抓手,以团结协作为重点,进一步强化“一盘棋”意识,科室间分工不分家,重要工作齐上阵,形成了团结和谐的干事氛围,得到了广大预算单位的充分肯定。2008年4月执行局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3、强化绩效考核,打造效能财政。对年度综合绩效考核办法进行修订完善,科学设定年度和阶段性重点工作目标,规范各个岗位的职能、职责、目标与标准,建立起长效激励机制,做到奖优罚劣、赏罚分明,激发大家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绩效考核“考”出竞争力,执行局每个干部都在合理的工作程序中科学地执行每项工作。2008年,执行局多篇调研文章发表在国家期刊、分获中国财政学会和市社科联奖项。
三、个人素质和廉政建设方面
1、增强理性,提高自身学习力。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来认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做一名学习型、创新型领导干部。一年中,我能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执行局撰写了多篇调研文章,分别获得省厅科研所和市社科联优秀成果奖。
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同在。在执行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勤奋工作和共同努力下,我市预算执行和国库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财政收支任务均超额完成,我市20*年度预算执行分析在全省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20*年度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分别被省厅评为先进单位。
1、预算执行工作科学有序。一是积极组织收入,均衡财政支出。2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居全省第××位,比上年增长××%,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完成了省定××%的奋斗目标,为市委市政府履行职能提供财力保障。20*年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支出××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超额完成省定××亿元的奋斗目标。二是不断拓展预算执行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密切关注财政经济运行态势,准确预测财政收支趋势,特别在一些关键时点提前汇总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切实提高预算执行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及时为领导提供最新的财政收支信息。三是提高决算编审质量。20*年我市部门决算数据显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总收入82.59亿元,较上年增长6.9%;总支出81.59亿元,较上年增长6.6%;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占国有资产总量63.39亿元,较上年增长10.9%。四是积极配合审计工作。市审计局、上级审计部门先后对我市20*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协调局业务科室和相关部门,逐项落实审计中提出的问题,拿出具体的整改落实措施,年终共清理回收暂付款××亿元、清理入库暂存款××亿元。
2、国库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一是加快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建设。20*年6月底将国库支付系统连接到全部市一级预算单位,为市委、市政府各委办局开通了网上申报用款计划、预算执行查询、对账等管理功能。二是继续深化县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开展调研,及时出台了《继续深化县区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县(市)区继续拓宽国库改革范围,推动县区国库改革向乡镇推进,建立完善的市、县、乡、村四级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在坚持改革的方向和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不变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会计集中核算、乡财县管和国库集中支付有效融合的新途径,保证了全市改革的规范、统一和高效。三是加强资金监管,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积极推进中央专项转移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将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纳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和支付范围,尝试市财政将涉农、惠农等资金直接支付到农户或基层用款单位。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规范资金审拨程序,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按照时间进度审核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用款计划,加强项目资金审批拨付事前监督,保证财政资金的专款专用。截止12月底,财政国库累计集中支付资金××亿元,其中直接支付××亿元,直接支付比例为××%,有力保障了部门预算的顺利执行。
3、财政国库基础管理进一步强化。一是加强国库会计基础工作。4—5月份,对六县(市)四区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国库改革情况进行调研。对会计岗位设置、拨款印鉴管理、资金拨付程序作出具体规定,建立完善的总预算会计岗位责任制,加强和规范对财政各项资金的核算,建立了严格的资金对账制度和总预算会计信息报告制度,为财政管理、领导决策提供了决策依据。二是抓好内部稽核,推进国库管理规范化。进一步规范完善业务科室的工作流程管理,加强与人行国库、银行和相关单位会计对账,保障国库及财政专户资金运行安全高效,做好会计服务工作,巩固提高了国库管理水平和会计工作质量,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三是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坚持做好市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审批、备案建档等日常管理工作。联合市人行、会计委派管理中心等部门,开展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查工作,强化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监管。开展了县市区财政专户清理撤并和集中管理活动,进一步适应了深化财政国库管理改革的现实要求。四是全面提升财政统发工资透明度。20*年,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顺利完成机关公务员清理规范津补贴和事业单位增加地方补贴审核工作,建立完善了统发工资数据库,按月及时在政府网站更新工资数据,开通投诉监督热线,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20*年财政统发工资系统累计向市直预算单位发放工资16.54万人次,财政应发工资总额3.76亿元,累计代扣住房公积金21*万元,累计代扣个人所得税243万元。
4、认真落实预算执行“大办制”,努力建设统一规范、管理有序的公共财政收支体系。通过财政部门、税务机关、国库之间建立横向联网系统,在确保安全、准确、快捷、高效的前提下,简化纳税缴库程序,实行税收收入电子缴库,税收资金实时划缴,实现财政部门、税务机关、国库的信息共享。根据我市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按照“预算执行归口管理、收支信息同源采集”的管理原则,初步建立了以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为内涵,预算执行各环节相互衔接为外延的“大执行”财政管理模式,在规范收入缴库程序,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5、积极推进公务卡结算方式试点工作。根据财政部和省厅推行公务卡有关会议精神,充分借鉴其他地方改革经验,以“积极稳妥”为试点原则、以“先进实用”为建设标准、以“广泛认同”为实现目标,大力加强公务卡改革社会宣传工作,增强社会各方面对改革的认知度和主动性,“小卡片做出大文章”。20*年,两次组织到郑州、上海等地参观学习,初步确定四家银行为公务卡银行,选择市审计局等四家单位为公务卡试点使用单位,稳步推进公务卡改革试点工作。12月4日,第一笔公务卡消费款划入公务卡个人账户,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结算制度正式运行。通过建立公务卡制度,不但能有效地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提升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而且对于强化现金管理和财政预算执行监督,深化公共财政改革,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建设“阳光财政”具有重要意义。
二、队伍建设方面
对执行局职能进行重新定位,进一步加强团队整体执行力建设,努力实现由传统的执行向新时期科学执行的转变。
1、开展“三新”活动,构建服务财政。以“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活动为契机,认真开展“公共财政改革创新”系列学习和实践活动,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主动保持与预算单位的联系,想其所想、急其所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为预算执行工作的开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
2、开展创建活动,塑造形象财政。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争创活动,以效能为抓手,以团结协作为重点,进一步强化“一盘棋”意识,科室间分工不分家,重要工作齐上阵,形成了团结和谐的干事氛围,得到了广大预算单位的充分肯定。20*年4月执行局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3、强化绩效考核,打造效能财政。对年度综合绩效考核办法进行修订完善,科学设定年度和阶段性重点工作目标,规范各个岗位的职能、职责、目标与标准,建立起长效激励机制,做到奖优罚劣、赏罚分明,激发大家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绩效考核“考”出竞争力,执行局每个干部都在合理的工作程序中科学地执行每项工作。20*年,执行局多篇调研文章发表在国家期刊、分获中国财政学会和市社科联奖项。
三、个人素质和廉政建设方面
1、增强理性,提高自身学习力。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来认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做一名学习型、创新型领导干部。一年中,我能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执行局撰写了多篇调研文章,分别获得省厅科研所和市社科联优秀成果奖。
市委、市政府的准确领导下,过去一年。带领党组一班人,动员和组织全市财政干部职工,按照某和某市两级党委、政府的要求,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以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为手段,全力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全力支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促进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各项财政工作受到上级财政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多项表彰。年月,本人被某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市直一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先进个人称号。
一是全力以赴支持扩内需保增长。年。争取上级财政部门的支持,全年争取到位上级财政专项资金61704万元,可比增长36.3%其中新增中央投资资金7913万元,同时争取地方债券资金3000万元、世行贷款1976万美元等。按工程进度快速拨付中央新增投资资金6552万元,支持56个扩内需项目开工建设,拉动社会投资5.8亿元;为30家企业担保办理贷款7905万元,向9家企业投放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6500万元,增强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投入财政资金35757万元,支持新农村、三大工业园区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市域经济加快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足额落实和发放各项惠农补贴7959万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兑付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1696万元,兑现农机具购置补贴906万元,拉动农村消费约1.5亿元;全面落实国家减税减费政策,累计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1.4亿多元。
二是千方百计组织财政收入。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和税收征管形势。真实掌握税源和税收征管情况,做到税收收入应收尽收,确保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完成财政收入征收入库任务。年实现财政收入101316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0199万元,比上年增长19%按照清理后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出台《涉企收费项目目录》和《某市级政府非税收入类别及收费项目标准工作手册》加强土地出让收入、国有资产(资源)经营性收益等非税收入征管,实行以票控费、以票管收,全年完成非税收入72898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19648万元,增长19.8%同时,负责征收入库参合基金2273万元,农民参合率达94.5%参合人数比上年增加2.5万人。
三是突出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有保有压。比上年增长22.5%,重点保障了干部教师和社会民生领域投入。按政策兑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和退休教师生活补贴,按预算均衡拨付中小学校公用经费,全面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剩余10%部分,足额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家庭困难学生资助补助,加快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全年义务教育支出达36722万元,比上年增长50%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居住、基本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全年投入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达56570万元,比上年增长34%认真落实政法经费保障政策,全年投入公共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支出达10234万元;巩固和完善农村公益新机制,拨付农村“以钱养事”经费1633万元;保障对文化、体育、计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促进了社会公共事业协调发展。
四是不断完善财政体制机制。深入推进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改革。全年完成政府采购14879万元,节约财政资金1653万元;开通运行新的非税收入管理系统,按月将“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归集的资金分类缴入国库或清算专户,收缴、罚缴、收支三分离工作不断规范;建立惠农补贴市级直达农户新机制,将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安全、及时、足额发放到户。
五是扎实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实施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财政管理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创新财政资金运行机制。
六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财政队伍建设。结合“作风建设年”能力建设年”活动。精心组织了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针对收集到109条意见和建议,按内容整合为三大类19个整改项目,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整改,截止目前已整改到位或得到基本解决的事项有10个,收到明显成效。根据开展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需要,4月份组织全市财政干部系统学习科学发展观和财政业务知识,9月份分两批组织100名财经所业务骨干重点培训乡镇预算业务和村级会计委托业务,多次组织财经所微机操作员开展电脑操作技能培训,财政干部履责能力和执行能力进一步提升。注重在系统内部建立能上能下的科学用人制度,着力培养年轻干部,调整优化干部结构,财政队伍活力进一步增强。始终强调财政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被各级领导机关和新闻媒体分别采用宣传信息及采纳调研成果80多篇,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到财政改革与发展新动向、新成果。组织机关干部扎实开展“三进农户”双联双帮”等活动,深入到仙女山国光村和韩集乡倪集村等联系点,帮助解决帮扶对象的生产生活困难,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财政形象。
二、个人思想和廉政情况
与局党组成员一道工作,年月底调财政部门工作的七年多来。虽然担子重,但心情感到舒畅,大家很抬举我也愿意听取同志们意见,包括反对的意见,通过认真学习,刻苦学习,虚心学习,努力把全市财政工作做好。
(一)个人思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