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7 15:20:0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篇1

2构建生态城市理念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的建议

建筑产业涉及人员众多,保证其良好发展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稳步提升,与此同时,由于建筑的碳排放量比例较高,做好低碳建筑管理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所以,建立健全低碳建筑管理体系不仅仅是建筑行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生态城市建设中必须要解决的困难,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认识到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为了加快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的建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2.1以低碳建筑为突破口建设生态城市推进生态城市的理念,必须要建立低碳建筑管理体系,它是生态城市的基础,也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必然要求,对于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建筑行业涉及面较广,通常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会带动许多相关专业的发展,这也表明了建筑行业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意义重大,所以在发展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可以以低碳建筑作为一个突破口,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2.2制定符合生态城市要求的低碳建筑多元评价标准检验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的建设成果,需要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评价体系,尤其是在生态城市理念的指导下,要经常用评价体系对建筑进行评价,检验其是否符合生态城市的要求。只有建立的了一套科学、客观、符合事件情况的多元评价体系,才能保证建设过程中不偏离生态城市的大目标,在生态城市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低碳建筑管理体系建设。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不同城市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与评价指标,而且要保证评价体系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与实际情况保持同步。(见图2)2.3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政策支持是建设生态城市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不断创新是建设生态城市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的强大动力。在生态城市、低碳理念的推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需要政府进行大力的支持才能够不断的发展。因此,在进行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政府需要出台与之配套的法规政策,规范体系建设过程的同时,为其保驾护航,从而保证生态城市的建设速度不受干扰。2.4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随着环境的日趋恶化,资源的不断减少,生态城市建设与低碳建筑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发展得必然趋势,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仍旧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可以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学习其比较成熟的建设方法,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为了更好的建设低碳建筑管理体系,我国可以加强与国外的经验交流,多去外国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其发展成果,并在实践中进行推广和进一步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步伐。

篇2

随着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也逐步走向现代化,许多乡镇甚至农村都开始走向现代化和城市化。在城市化建设中,城市的道路照明设备,也就是路灯,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路灯施工的最终成效,终将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气质以及城市的发展水平,也会影响一个外地人来到此地时所产生的城市印象。就目前来说,路灯施工工程始终要坚守在其固有功能属性的基础上再来考虑以上所说的文化因素。路灯施工工程最终成品始终是与普通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一项城市基础设施,最终满足老百姓的普通日常需求。另外,路灯施工建设工程也是一项塑造城市形象不可或缺的因素。特别是依靠旅游和投资发展起来的城市,尤其要注重在城市建设中的路灯工程建设。正是因为路灯施工工程有着如此重大的意义,所以在路灯施工工程中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目前的城市建设中路灯施工工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越演越烈,短命公路,豆腐渣工程,桥梁塌陷等事件频频发生,多年以前的楼脆脆、楼歪歪、楼薄薄现象直到今天也没有减少,反而出现得更多。一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就不单单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所有的城市建设中,路灯施工工程的质量问题也是一项很值得关注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1.1管理不恰当 路灯施工管理不恰当首先就体在有些施工企业甚至没有制定一个施工工程的设计图纸,或者因为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到位,所设计的图纸深度不够,根本没有办法应用到实际的工程中来。其次,由于路灯施工工程的很多人员职业意识不够高,使得整个路灯施工中出现工序不到位,不统一的现象,在工期紧的时候还会出现偷工减料,以少充多的现象,另外,有的路灯施工工程的监管组织监管不力,没有做到有效地督促路灯施工工程的进程,甚至以身试法,为了赶进度而忽略质量,不顾施工企业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的宝贵信誉,最终所完成的工程甚至会对普通居民造成安全隐患和困扰,现象实在是令人堪忧。

1.2施工的质量问题令人担忧

在整个路灯工程施工过程中,路灯的材料和相应的机器设备是整个过程的直接物质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占有一个很大的比重。有的路灯施工企业相关采购人员,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整个企业的利益而购买一些价格昂贵但是却质量低下的施工产品,路灯的铸造工艺极差,这样做的后果不仅会使得整个路灯施工工程的整体效益大大下降,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助长不正之风,所产生的消极后果不堪设想。除此之外,因为有些路灯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跟不上,或者思想觉悟不高,造成作业水平马虎,工艺落后,甚至在电缆问题上表现出随意性,使得整个路灯工程的安全隐患十分严重。 1.3竣工程序不到位 有的路灯施工企业在整个路灯施工工程中都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施工马虎,到最后工程竣工的时候,项目验收变成了一个表面的形式,一切都只是走马观花,并未做到对每个环节仔细到位的检查,就像走过场一样,随意地签字确认。除此之外,竣工的数据材料也没能收集齐全,路灯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并不能如实反映,一切都是表面的形式主义。

2 路灯施工工程的有效管理 2.1完善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在技术人员上,首先要重整队伍,对整个路灯施工队伍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使得每个路灯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大大提升,最终提高整个路灯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另外,要加强职业道德知识宣传,加强每位路灯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使得他们在以后的路灯施工过程中能够克己复礼,为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着人类幸福生活的福祉,优质地把路灯施工工程进行下去,高效按质地完成任务。

在路灯施工过程的监管和管理方面,要成立专门的路灯施工工程管理小组,清晰明确每个环节的任务,把相应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的手中,施行责任制,确保每个施工人员都按时按量完成任务。并且管理小组要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地巡逻查看,监管每个员工的路灯施工水平,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过关。并且,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监管管理小组的人员自身要过关,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要高,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必须要有专门的培训要针对这个群体。管理小组的内部人员不仅要出外参加培训,对内还要定期举行交流探讨的会议,针对每天的路灯施工工程和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管理技术上的交流,以期能得到精益求精,在路灯施工管理上有越来越多的进步,进而应用到实际的管理中来。

2.2严格把关路灯施工工程的质量问题

篇3

关键词: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化;现状;策略

Key words: architecture;rubbish;resource;industrialization;present situation;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E99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074-02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速,建筑所产生的垃圾量也在快速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建筑施工中,每万平方米产生的建筑垃圾500吨到600吨。可以说,城市建设越快,城市的高楼大厦越多,其产生的垃圾数量和速度也会越多越快。我国目前的建筑垃圾的数量占所有城市垃圾数量的35%左右,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有专家预测,我国未来的10至15年期间内,中国的工程建设将保持在每年20亿平方米以上,与此同时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大约每6亿吨。

1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

1.1 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重视建筑垃圾处理的,当时通过了一个《城市固体垃圾处理法》,其中一条规定:“产生垃圾的部门必须交纳垃圾处理费”。直到2004年12月,才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这部法律把垃圾污染与环境防治联系起来,其中有一条规定:“工程施工单位应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并按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利用或者处置”。紧接着,建设部又颁布了《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直到这个规定的出台,才把建筑垃圾的处置和资源化、无害化拿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并明确了责任和处罚数额。尽管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所有的这些法律法规其操作性非常有限。

1.2 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落后造成资源浪费时至今日,我国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虽然取得了许多进展,也逐渐形成了以私人企业为主,以“产、学、研、用”相结合为模式的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许多建筑垃圾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而是被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填埋、焚烧等方式进行简单的处理。很明显,这种处理方法不仅使耕地被侵占,而且运输垃圾所需要的经费也是一笔不可小视的开支,同时对环境的污染也是显而易见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处理是对垃圾中的有效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一点儿好处没有,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2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的对策

通过我国有关建筑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可以看出,长方形垃圾资源的处理及利用已经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尤其是近几年,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和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了科学处置和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对于节约资源、美化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看到了潜在的市场前景。相继开始对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进行了许多探索性研究和一些有益的实践。但是,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笔者阅读了大量的国外有关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方面的参考资料,认为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2.1 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需制订执行性较强的法律法规前文中笔者已经介绍了我国目前有关建筑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操作性较低的情况,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尽快制订并完善建筑垃圾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法律法规,使其各条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只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还不够,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垃圾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指标性的管理及监测体系。各指标要有量化的标准,没能够监测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如何不打折扣地按有关的法律法规去操作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在执法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坚决杜绝建筑垃圾大量排放、随意排放和低水平再生利用,使建筑垃圾资源化由行政强制逐渐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2.2 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亟需编制出全国性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书建筑垃圾虽然会各有不同,但是整体来看其主要成份是大体一致的。有关部门可以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和区域性建筑材料的共性特点,组织专业人员编制出全国性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书。各地区再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按照指导书给出的方向性指导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当地特色的切实可行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规划。通过这一指导书及当地的规划书,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2.3 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需做好归口管理工作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层面。一般要经历产生、清理、运输、存放、分拣、分类处理、形成产品、市场推广等一系列环节,涉及范围广,处理周期长,牵涉部门多,需要考虑法律、政策、技术、管理、经济、环境、社会等诸多问题。所以,仅是靠简单的自觉,靠某部门兼职性的管理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归口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将责、权、利三者更好地统一起来,才能够更好地做好各方面的整体协调工作,才能够更有利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的全过程管理。

2.4 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需从源头控制做起凡事都有源头,把源头控制住,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建筑垃圾的源头控制得当,才能够实现减量化,减少垃圾的产生就是减排,就是保护环境,就是减少资源浪费。

源头控制首先要从工程设计、材料选用等环节做起,通过科学而合理的设计及材料的选择减少垃圾的产生和排放;其次通过施工管理减少垃圾的产生和排放,比如通过质量管理提高建筑的耐用性能,提高使用年限,避免频繁建设而产生的建筑垃圾,同时还可以通过质量管理减少返工现象,减少维修工作、加固处理等环节,更可以通过质量管理避免重建;再次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废料一定要想方设法应用到现场建设中;最后是通过采取国内外比较先进的施工工艺,来尽可能地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放,减少或避免废料的产生和转移。

2.5 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需走产业化发展之路许多国外的先进经验都告诉我们,要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一定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而要走好产业化发展之路,首先是通过建筑垃圾市场化达到建筑垃圾产业发展的目的。利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推向市场。市场化不仅有利于调动企业经营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参与建筑垃圾的产业化经营。其次是需要政府的扶持。通过政策倾斜、价格合理定位、减免部分财税以及奖励等手段加以扶持。同时,政府的一些工程项目更要带头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产品,这样做不仅是在行为上支持了垃圾建筑垃圾处理企业,而且百姓通过政府带头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产品行为,能增强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产品信心与热情,从而保证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的经济利益有所保障,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化的发展。再次是做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示范工程工作。这些示范工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单位对垃圾资源化产品的使用率和使用信心,所以必须做好。

2.6 加强国内外的技术和经验的交流与合作由于我国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起步比较晚,所以许多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还不能与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因此,要做好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工作,首先要向国外的先进再生技术学习,加强与国际的技术和经验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引进一些比较先进的再生设备,从而有力地推进我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发展进程。其次,要注意不能一味在照抄照搬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还要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精神,研究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建筑垃圾特点的再生设备和技术,并组织有关的经验交流会,从而加快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产业发展速度。

3结束语

目前,我国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及其应用都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要达到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独具慧眼的企业参与到建筑垃圾产业化经营中来,需要有关方面的技术研究人员及专家的积极投入其中,更需要政府的相关扶持。同时,要切记不可闭关自守,固步自封,要多走出去请进来,多交流多合作。从而使原材料合理、高效、持久、循环的被使用,减少废物的排放,减少资源的浪费,并把对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篇4

 

[前言]园林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我国古代园林艺术风格与结合现代西洋艺术的基础上,,人们越来越普遍的关注城市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否采用生态宜居园林绿化植物物种。在进行科学的富有辽宁地域特点的设计和精心施工的基础上获得理想的生态宜居园林效果,是我们从事园林建设追求的根本目标。由于辽宁省处于半干旱地区,气候复杂多变,园林植物的种类、特性等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加之满汉文化的差异和设计理念的不同,不同城市的园林建设水平不尽相同。辽宁省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常年平均温度偏低,气候半干旱、干旱及寒冷是其基本特征,适用于辽宁省园林绿化的植物种类相对偏少,同南方地区及黄河流域相比,缺乏植物物种资源优势。论文大全。根据多年的实践,分析了辽宁地区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园林建设事业的发展要符合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一、城市园林建设难以解决的问题;

1、园林植物种类不多,缺乏城市园林建设物种资源 ,植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从植物分布规律的角度看,北方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这与北方干旱、寒冷的气候、海拔有关。长白山植物区系有高等植物1千余种,但是能适用于城市园林绿化的种类不过5百余种,缺乏适宜的常绿植物,大多数种仍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很难人工栽培成苗木。低纬度的园林植物在辽宁省栽培都很难适应寒冷的冬季,也适应不了春季较长时间的干旱,引种成功的很少,即便能够成活,通常也改变了原有的生长特性。城市的园林植物种类少,构成的园林景观显得色彩单调,宏观效果难以达到城市园林设计的高层次需求。以往规划设计理念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景观大同小异内涵不丰富,缺少大型绿地建设。沈阳作为一座中心城市,首先应做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精心设计好每项城市园林工程。虽然受城市建设历史、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沈阳老工业基地城市建设正在突破“改造发展型”旧模式。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及施工正摆脱低水平状态,景观单调、呆板,观赏价值不高的状况已经成为过去;城市的园林绿化面积已经达到城市总面积的60%以上,沈阳市城市的环境质量率先达到了“国家森林城市”及“园林城市”标准,即城市广场建设要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率达到60%以上,植物配置要乔灌草相结合,建筑小品、城市雕塑要突出城市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当然规划与设计功不可末。

2、苗木培植质量难以保障

苗木规格主要体现在胸径、枝下高、株高、冠幅、分枝数、土球直径、苗龄(树龄)等几个特定指标上。因此,各工程使用的苗木规格不尽相同,绿化效果亦有很大差别。合理的苗木规格在施工结束后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选用的苗木规格较小,成活率虽然高,但短时期内显现不出突出的绿化效果。国家重点投资的绿化项目或住宅小区绿化项目,使用的苗木规格较大,绿化效果显著,但养护管理跟不上则死亡率较高,不得不大量补植,剩余树木生长势弱,易感染病虫害,达不到理想的绿化效果,造成了资金和园林资源的浪费。近几年来,大树移栽这种高难的特殊种植技术,过去用于名木古树或具有一定价值的园林大树因城市道路拓宽、绿地重新规划的保护性移栽,随着如今在初始的绿化工程建设中就使用十几厘米的大树。树龄大其发生新根的能力较弱,新根系不易形成,吸收功能减弱,蒸腾大于吸收,树木体内水分易失衡,成活率降低, 随着园林科技的进步,在重点绿化工程还是可以应用大树移栽技术的。论文大全。但是采用在林区采挖的方法获得大树是不可取的。根据经验交流移植树木的直径控制十厘米以下还是可行的。沈阳市园林绿化大树移栽现象十分普遍,移植树木的直径达十几厘米,随着园林科技的发展,养护水平的提高,移植树木的直径的增加, 短时期内显现出明显的绿化效果。2009年5月7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沈阳市为“国家森林城市”及“园林城市”。城市园林绿化大树科学移栽,精心养护是主要因素。近几年试点栽种的大乔木类的法桐、国槐、白蜡、千头椿、速生柳、垂柳、金丝柳、镘头柳、栾树、五角枫、速生杨、107杨、毛白杨、刺槐、香花槐、红花槐、江南槐、榆树、合欢、龙爪槐、黄金槐、柏树、梧桐、复叶棫、龙柳龙桑、火炬、臭椿、桑树、山楂、山桃、山杏、李子、泡桐、紫穗槐、七叶树、红叶椿、云杉、雪松、白皮松、樟子松、油松等品种经过十几年筛选已经选中一批适合沈阳地区的树种。沈阳市园林苗圃的数量较少,苗木生产储备不足,每到园林工程施工的黄金季节,施工单位到处购苗,导致苗源较杂,良莠不齐,苗木质量得不到保证,造成有些苗木的适应性不强,降低了成活率;尤其要注意的是病虫害检疫失控,检疫的覆盖面减少,针对性检疫力度不够,致使病虫害蔓延流行。建立长期苗木生产及供给基地势在必行。

3、种植条件与养护质量

城市园林植物是在城市生态条件下由人工种植的植物群落,而城市土壤多是被破坏了原生结构的回填土壤,固体建筑垃圾充斥其中,比森林植被土壤条件相差甚远。城区内新建住宅小区建设过程中, 固体建筑垃圾被当作回填土壤回填在建筑物周围,深度达数米,根本没有园林植物生存的条件, 施工单位不得已只得换土,但是只能换表层土壤,不解决根本问题。多数施工单位在种植环节上不规范,种植坑穴尺寸不足,不换土及基本不施底肥,建筑垃圾清理得不彻底;种植时苗木根系没有舒展开,窝根现象普遍存在,浇水量不够或不及时,致使成活率降低。另一方面,工程责任期结束后的常年养护管理不到位,持久天旱时不及时浇水;病虫害预防工作做得不细致,由于树木生长势弱,极易感染病虫害。对感病株与发病枝没有进行及时清除,既影响了绿化效果,又形成了新的病菌传染源。

二、城市园林建设问题解决的办法

立足本地乡土资源,积极慎重引进域外种,促进园林植物多样性;沈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决定了园林植物资源相对缺乏的客观事实,我们应遵循植物分布规律和植物适应性规律,选择园林植物的种类,促进城市园林植物的多样性,为景观设计提供物质基础。立足本地乡土资源选择园林植物。论文大全。积极慎重引进域外种源,科学利用外地资源。引种是丰富当地植物种类最直接的途径和手段。沈阳市引种首先要考虑寒冷、干旱这两个生态因素;其次,应采取逐步有效的人工驯化措施。从距引种地最近的种源区选择引进苗木,或采取逐步迁移引种的方法,或适当采用防寒措施,以提高引进材料的抗寒性和适应性。例如,银杏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在沈阳以北不宜栽培,要将其避开风口、种植在建筑物南侧即可安全越冬;科学分析引进苗木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采取的措施得当,有些黄河流域植物还是可以在沈阳落户的。规划设计理念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资源虽然有限,但设计空间布局、景物搭配、构图造型、视觉效果等还是千百万化的,即用不同的材料,在有限的空间里把山水、花木、建筑融为一体,把自然美、人工美、艺术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设计人员应善于发掘沈阳的地域特色,提高设计水平,多出精品,丰富景观艺术效果。植物景观的配置设计应根据绿化材料的特性、绿化场地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具体来说可以列植、群植、孤植,空间结构要合理利用,使乔、灌、花、草搭配错落有致,给人一种自然群落的视觉。

统一苗木规格,控制来源,严格检疫;苗木规格直接影响着园林绿化效果,达不到或超过标准的苗木应禁止用于园林绿化。尤其是乔木树种更应作出硬性规定,超大径级的大树移栽严格控制,以免浪费资源。笔者认为,大树定植时的胸高直径以5~8cm为宜,一般不能超过10 cm。这样规格定植的材料新根发生较快,缓苗时间短,缓苗后长势强劲。严格控制苗木来源,确实需要从外地调运苗木,则应从生态条件相近的产地调运,凡是调运的苗木均应进行现场检疫,发现病虫害时不能调运,带病虫害的苗木则应就地销毁。

规范种植,精心管护;“三分栽、七分管”,要按技术规范进行种植施工,植苗穴必须符合规格,要精心栽植,不得窝根;若土壤中有较多的建筑垃圾,则必须进行客土;若栽植的材料对立地条件要求苛刻,喜水肥,或土壤十分瘠薄,则应施入适量的有机肥作基肥;无论栽植的是大树还是小苗,都必须浇足水,如果天旱少雨,则应经常化反复浇水,以确保成活。工程责任期结束后的管护工作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旱天的补水,持续干旱应加大补水量和补水次数,二是病虫害的防治,应加强防控,特别是检疫的对象,一但发现应即刻就地销毁,防止其蔓延。此外,要及时清除园林的枯枝及病死株。

近几年,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区的范围也在加大。必须做好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绿地的面积应服从规划设计。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在城市的主干道建设街路枢纽绿地广场,少建设硬铺装广场,合理布局公园,以方便人们休闲游玩,在大型公园里,建设一定面积的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的森林景观,将森林的气息和元素融入城市。在城市的近郊应建立环城绿色屏障,沈阳市已经建成的环城绿化带及西北部地区以l28公里长、l公里宽的康平县辽蒙边界防护林阻沙带为主体,延伸至法库、新民以及辽中县的沈阜、沈锦边界,建设了300公里长的沈北第一道生态屏障。

[结术语]我们要用持续发展全新的理念,来建设我们共同的城市。城市园林虽然只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但他的作用是其他任何物质也代替不了的,城市园林事业同样要跟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精心规划、设计、建设好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城市;必须解决城市园林建设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和借鉴先进的园林管理方法,将沈阳建设成美丽的大花园、把沈阳融入浩瀚的大森林之中,真正实现生态宜居园林城市。

[参考文献]

[1] 《城市绿化条例》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

篇5

关键词 企业档案;管理;解决对策

档案工作是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兼职档案员作为企业档案管理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负责部门内部档案资料的日常收集和保管工作。目前一些企业中兼职档案员工作问题突出,严重制约档案工作的持续开展,主要表现在:企业缺少投入、个人能力差异和监管措施乏力。

一、当前企业兼职档案员队伍现状

(一)在认识上,对档案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兼职档案员档案知识匮乏、档案整理技能生疏、缺乏工作兴趣,在部门内档案工作开展时间短、工作少、人员参与率低,全员档案意识不强,档案资料滞留个人手中,遇到部门职能调整或人员岗位变更,容易造成档案资料散失。

(二)在宣传上,企业投入低、宣传少、实效差。企业是以生产经营为主体,很多企业档案宣传组织乏力、形式单一、宣传面窄、频次较少,业务人员对档案工作缺乏深刻认识,难以建立本职工作和档案工作之间的联系,档案交流和档案移交与兼职档案员缺乏共鸣。

(三)在人员素质上,个体差别较大。兼职档案员一般由部门负责人指定,对兼职档案员的入职条件要求较为宽松,因此兼职档案员在意识、技能、协作和学习等方面个体差别较大,一些人并不具备完全承担档案工作的能力。

(四)在培训上,兼职档案员缺乏指导性和针对性。当前档案知识的更替更为频繁,但一些企业对专兼职档案员的学习培训缺乏有效计划和组织,档案培训缺乏持续性、连贯性和渐进性,兼职档案员将主要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忽视提升档案的综合知识和技能。

(五)在团结协作上,人员之间工作相对独立。档案工作相关人员缺乏密切联系,专职档案员、兼职档案员和部门业务人员信息渠道不畅通、传递不及时。而档案无论是从文件到档案的进程上,或是从部门业务人员形成到向档案部门移交,是一个不间断的传递过程,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归档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针对以上问题,要从企业和个人两方面入手,从营造宏观环境和提升个人能力两方面创造出档案气氛浓厚、各司其职、各当其责、协同配合的档案工作条件。

二、加强兼职档案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全员档案意识是前提。专兼职档案员要深入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对能够反映企业历史进程,视觉感强烈的内容进行档案展览,特别是要挖掘同职工个人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通过宣传广播、LED屏、条幅、国际档案日宣传等形式多频率、宽领域、受众多地进行宣传,同时举办档案专题辅导、培训班、答题等多种形式,宣传档案工作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二)明确人员岗位职责,加强团结协作能力。对部门业务人员而言,作为文件形成的主体,要实现文件到档案的平稳过渡,首先要在归档时积极配合,做到资料齐全完整,保持材料的继承性和一致性。二要根据部门职能的变化或具体业务的变化,及时向专职档案员反馈归档条目信息。兼职档案员要注重日常的勤于收集和积累,有效分解工作量。对专职档案员而言,要加强对兼职档案员和业务人员的业务指导,主动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疑惑和难题。要增强接触业务人员的频率,主动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提升档案工作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三)加强对兼职档案员培训和交流、指导。通过举办档案培训班,聘请专家讲解有关档案知识,让兼职档案员掌握归档要求、归档范围、规定方法和整理流程。积极创造条件为兼职档案员提供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定期组织召开兼职档案员经验交流会,邀请工作出色的部门介绍先进经验和做法,组织兼职档案员到先进单位档案馆(室)参观学习。

(四)完善监管措施,凸显监管效果。一是建立专职档案员、兼职档案员和部门具体经办人员层层衔接的沟通机制。在档案收集移交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建立专职档案员、兼职档案员、各部门业务人员传递及时、表意准确、沟通流畅、反馈有效的档案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形成以制度规范行为,以行为提高效率、以效率展现态度、以态度成就自我的良好自觉行为风尚。二是发挥部门负责人的监管职能。部门负责人要将档案工作列入部门工作计划,将档案职能列入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在项目结束或工作阶段节点,及时督促各相关人员向兼职档案员移交文件资料,禁止私自留存档案。三是加大考核力度和范围。档案部门每年对档案收集情况进行总结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追溯机制,确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求提出整改方案及时督促改进,避免今后类似事件的发生。对档案工作有亮点、有贡献的部门和个人,要予以积极鼓励和推广。

参考文献:

篇6

Abstract: the bridge engineering scienc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directly affect the urban transportation cause smooth and orderly, high quality management maintenance to control the engineering cost, convenient people travel, ensure the bridge engineering, durable and increase the service life of service. This paper how to bridge engineering science discusses maintenance management, to establish the significant benefits, promote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level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 bridg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U44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桥梁管理养护存在的问题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与日俱增,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加大,长期服务的桥梁工程其承载能力已无法充分满足新等级荷载的要求,令其老化速度日益加快。一些桥梁工程由于修建质量水平较低,形成了先天不足的缺陷,有较多数量桥梁基于建设资金短缺、施工设计标准较低,加之管理技术薄弱,无从保证施工质量,一些桥梁在投入服务使用后不久便很快成为危桥。由于钢筋腐蚀、设计考虑不全面、碱集料反应、冻融破坏与化学物质影响侵袭、环境条件作用等令桥梁结构的综合承载力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持续下降。其中由钢筋腐蚀引发的桥梁耐久性破坏则成为十分显著的灾害性问题。桥梁工程建设应用材料通常也包含较多缺陷,在荷载循环作用下会令一些微缺陷成核发展并逐步合并为损伤,在材料中则会成为宏观裂纹。倘若其得不到良好控制便会引发结构、材料的脆性断裂。日常服务中桥梁工程普遍存在超载现象,这对于某些路段较为突出,一般分为两类情况,即桥梁的早期修建令其存在超龄或超负荷运营等弊端,另一类情况则为客观存在的车辆超载状况引发桥梁的超负荷运行。产生前一类情况的成因在于日益增加的交通量、设计规范的不断变化以及重载车辆的持续发展所导致,该类现象是无可避免的,后者则主要由于使用车辆者无视运输交通法规所引发的超载,该现象在我国公路运输事业中极为普遍,会令桥梁的裂缝与损伤持续加剧,甚至会由于过载形成破坏结构事故。另外在雨雪风霜等恶劣自然环境的污染侵蚀下会加剧桥梁自身的破损老化程度,令其衰老日益加快并令服务使用寿命不良缩短。

2、强化桥梁管理养护的科学策略

2、1定期实施桥梁工程检查

为尽早发现桥梁工程存在的不良隐患问题、衰老迹象、承载力下降趋势,养护工程师应定期组织工程状况检查,并不定期针对特殊部位进行细化检查,应结合内部自查、相关管理部门复查的科学养护管理方式,认真填写记录表进行归档整理并上报检查报告,依据相关养护管理技术规范进行分类。对于二类之下的桥梁应开展预防性、针对性小规模管理维修养护,对三类桥梁则应制定中型或大型维修方案建议并上报有关部门审定,对于四类桥梁则应由公路处实施检验,明确改造加固科学方案。进而系统科学的掌握工程技术状况,尽早发觉异常状况及缺损现象,并制定合理的养护维修措施,确保桥梁工程的持续正常服务使用。

2、2强化管理养护认识、细化落实责任,提升桥梁养护管理质量

桥梁的科学改建加固与良好日常养护管理可显著延长其服务使用寿命,确保交通运输事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科学强化养护管理认识,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制定养护工程师工作职责,分批开展养护人员综合技术培训,令其全面掌握桥梁检测、检查、日常养护与加固科学方式。另外还应定期开展参观学习、经验交流,令养护人员及时洞悉行业养护管理趋势动态,进而全面引进养护管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显著提升桥梁养护管理质量水平。

2、3优化养护管理、及时预防病害,完善档案建设与动态化控制

养护管理实践中为优化控制效果,桥梁工程师应发挥带头作用带领养护管理人员对所辖区域涵洞、桥梁、防护构造物进行逐个细化检查,科学细致制定维修方案计划,创设修复处治措施,并进行及时维修。养护技术人员应深入现场跟班作业,确保桥涵维修优质性与安全畅通,强化对检测、检查设备的良好配备管理。检测桥梁应对其附属构造、上部结构进行测量、观察,较多工作需在空中作业,因此应对其配备专业的仪器设备,对三类与四类桥梁应加大其安全隐患监控力度,提升车辆超载治理处罚力度,配备并维护限载限速标志,进而确保桥梁工程的持续、健康与安全应用。另外我们应履行一桥一档科学规范,完善构建桥梁工程数据档案,对其实施动态控制管理,结合定期桥涵检查结果依据桥梁管理数据系统模式进行基础数据更新,全面录入桥涵结构数据、识别数据与病害数据等,进而优化数据库系统对桥涵现实技术状况的综合评定,为后续适应性制定维修养护加固管理措施创设科学参考依据。

3、结语

总之,基于我国桥梁工程养护管理现状,我们只有科学探析养护进程中包含的各类现实问题,全面把握新时期养护管理桥梁新要求,探索切实可行的养护管理途径,才能全面提升桥梁工程使用效益,延长其服务使用寿命,并营造顺畅有序的交通运输管理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不断攀升,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为城市照明提供了新技术、新力量以及新创意,成为了城市展示经济实力以及个性的表现手段。城市照明包括街道、广场、小区、旅游建筑等地点。城市夜间生活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城市照明的地位也显得举足轻重。城市照明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保证交通的安全出行,对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的美誉度,为城市的旅游业、投资业也能够做出巨大贡献。我国的城市照明发展相对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城市的逐渐壮大,经济越加繁荣,设计者的优秀创意,城市夜间照明景观也随之发展迅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 城市照明景观的发展

(一)发展历史

照明之初是在于对光明的追求,从历史发展来看,人们追求的第一缕“光明”来自于大自然的篝火,随着人们意识的苏醒与进步,逐渐发展为火把、蜡烛直至18世纪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在我国古代,夜间照明最鼎盛的时期是唐朝,这一盛世王朝,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夜间照明主要用于商贸和夜市的大力兴盛,另外也用之节假日的点缀。从历史发展经验得出,远古时期对于照明本身更注重外观的设计,对其装饰、构造比较在意,这种传统至今被我国保留,无论是对设计者还是民众来说,影响都较为深远乃至深刻。由于我国对照明的使用都是集中在比较热闹的地方,这也往往造成民众潜意识对照明景观的欣赏情趣摆放在节假日上面,追求浓厚的戏剧性和舞台效果,而并不是视觉的舒适感受和审美品位。

(二)发展条件

在18世纪80年代,我国上海开创电灯使用先河,也随之开启了我国路灯发展的新时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发展规模越加蓬勃,充满活力,也为城市照明景观的设计条件和技术水平提供了先决条件。再随着商业经济竞争的加强,各大城市建设都相继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此吸收外来投资、制造商机,巩固城市实力与地位。在这种情况的驱使下,城市照明景观便有了自由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城市规划者多把照明景观设置在城市的重点位置,如商业圈、步行街、中心广场、河滨公演、旅游胜地以及标志性建筑等地。城市照明景观的发展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政府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丰富娱乐生活,在社会各界赢得知名度和认同度,赢得投资机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城市自身实力的增强,加之政府强大的实施力度,为城市照明景观带来了充足的资金保障,至此,城市照明景观便进入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三)发展理念

我国城市照明景观发展之初,一些城市曾一度追求“越亮越好”的观念,致使很多城市不断的增加灯的数量,照度水平远远高于国家标准之上,浪费了大量资金的利用。另有一些城市过分注重照明景观的欣赏性,强调色彩繁复,在外观上苦下功夫,各种五环八门、色彩鲜艳、忽明忽暗的灯饰造型粉墨登场,反而忽视了照明的最主要目的。在这种错误发展理念下,城市照明景观变成了城市的面子工程,臃肿无趣、华而不实。直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时代到来,人们生活与国际接轨,加强了经济、文化、科技以及政治的沟通,开拓了视野与眼见,便渐渐对国内俗气的灯具表演产生了审美疲劳,越加追求富有新意以及能够彰显个性的照明景观。在此,城市照明景观设计师与国外知名专家及时进行经验交流,再结合本土实际情况深入钻研,逐渐推出“绿色照明”、“文化品位“等照明理念,但是,目前从我国城市具体的实施来看,情况还不容乐观,很多城市依然只停留在表面理解基础上,操作也过于浅薄,如对龙凤、十二生肖的使用就代表具有文化内涵。另外在技术上也比较简单化,认为只要LED的使用就代表绿色照明等。

2 城市照明景观的规划发展

城市照明景观不仅能够美化城市,清晰城市结构,更能够促进经济繁荣,提升消费水平。整体看来,我国城市照明景观的规划是在一步步摸索中前进发展,从最开始的普适性规划和海量概念设计,再到如今结合我国国情,城市底蕴特征,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合理的科学设计,逐渐走向特色化发展道路。

(一)普适性规划

我国城市照明景观在各大城市开始流行之际,只要少数的研究人员与少量的经验文献,照明景观规划师更是甚少,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的支持,采取的都是普适性规划。在这种相似于产品说明书的引导下,各大城市根据照明需求从中找出要素分类,例如街道、广场、桥梁以及建筑物等。再根据实施步骤以及列出的最佳方案,应用于城市照明景观建设。虽然从内容的细致以及位置分布来看,这种规划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具体城市的实施策略却没有作出相应指示。由于我国城市各有其风土人情、地理地貌以及历史渊源,因此城市照明景观也该突出差异,突出特点。普适性规则不但不利于突出城市的文化特征以及发展形态,更是从宏观上难以把握城市的总体照明景观部署。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细作规划,对于城市还没有建设或将要建设区域,却是不错的选择。

(二)海量概念设计

由于我国国情发展需要,经常都要求城市照明景观在规定时间完成,且常常时间十分紧促。如此一来,便造成很多城市的照明景观没有景观专业人士的深入计划、决策以及制定实施,直接通过供货商和施工队提供的设计,交由上级领导审核,经同意后便进入施工阶段。但俗话说:术业有专攻,领导往往由于攻读工程不同,对照明景观不甚了解,便依赖视觉感受作此决定。因此,海量概念由此而生,造成上至百张的众多单体方案不断叠加。因为管理部门层次较多,时间紧促,不能一一对每个城市的照明景观作具体深入的研究,挑选出最优设计,也不能据此制定出改善方案。所以,在实际操作时,问题百出,造成施工效果与设计目标差距太太甚至不得不在中途竣工的情况也是有的。同时,这种概念设计不能够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对于街道这样的小型区域修建十分受用,城市管理、尺度照明就不那么适合了。

(三)特色化发展

根据中国城市照明景观的总体规划,在未来,我国城市照明景观将以特色化发展道路,围绕着视觉欣赏、城市的蓬勃活力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建设。首先,城市照明规划将充分挖掘自身城市的特点特性,如风土人情、文化模式、历史渊源、标志性建筑以及旅游胜地等,以人的需求为上,将照明功能放在民众的舒适度、安全感方面。并要具有审美情趣,充满艺术创造力。其次,将城市的活力以及现代放大,借鉴国际先进照明景观设计,以时尚、潮流以及生机为先,展现城市的经济实力与城市夜晚的璀璨。最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重中之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节能将是未来城市照明景观的关注点所在,根据环境和建筑物需求,确定夜景亮度及光照范围。充分利用节能技术与材料,风能与太阳能灯自然资源,调整城市照明景观的规划。

参考文献

[1]荣浩磊.中国的城市景观照明规划——以广州城市景观照明规划为例[C].//2010年中国(天津)第三届光文化照明论坛论文集.2010:62-64

[2]乔文黎.城市夜景观照明规划的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7,(9):79-82

篇8

2011年,曾在北京大使馆工作过的Peter Potman再次来到中国,担任荷兰王国驻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总领事。荷兰历来注重引导企业及其他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尤其自2010年“欧洲企业2020”倡议为主题的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年会召开以后,荷兰在推进社会责任理念探索和实践推进方面明显提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Peter说,他和领事馆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将荷兰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经验带到中国,让荷兰的企业更好地与中国共同发展,所以一定要以身作则。

以大带小、以政府带动企业

《WTO经济导刊》:荷兰驻上海领事馆推进的社会责任工作目前有什么进展?

Peter Potman:对于从事国际贸易以及在本国领土以外经营的荷兰企业,荷兰政府一直大力宣传并支持本国企业在商业行为中应尽最大努力履行本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各企业的供应链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一直以来,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荷兰驻上海领事馆的工作重点之一。目前,在领事馆的牵头下,荷兰企业有两个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小组,一个是由荷兰的8家大型跨国企业组成的“荷兰可持续增长联盟上海分会”,成员有阿克苏诺贝尔、联合利华、飞利浦、帝斯曼、喜力啤酒、壳牌、美素佳儿和荷兰皇家航空公司;这些荷兰跨国企业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较早,专业程度较高,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且他们也都在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评比中名列前茅。另外一个工作组则是由在华中小型荷兰企业组成,很多从事生产及纺织类业务。

《WTO经济导刊》:为什么要按企业的规模设两个小组?它们之间如何协作?

Peter Potman:两个工作组都有不定期的经验交流活动,鼓励企业分享经验和遇到的挑战,并互相学习;并且两个活动组之间也会依据企业的要求进行互动,同时也会根据荷兰企业提出的问题,聘请中国专家来进行针对性的专题介绍。

领事馆希望通过以大带小、以政府带动企业的模式帮助荷兰在华企业更加了解中国国情并更好地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增强他们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透明度,从而更好地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监督和审查,并且能够强强联合,共同将在中国供应链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和执行水平提高。

供应链上的责任

《WTO经济导刊》:在组织协调各方推进社会责任工作的过程中,领事馆重点关注的领域有哪些?

Peter Potman:根据荷兰/欧洲企业行业和城市的分布,目前,领事馆社会责任项目关注的主要是企业供应链,主要分布在纺织、电子、食品、化工等行业领域。而针对这些企业和行业,我们也希望能将我们的工作重心放在食品安全、节能减排、提高工厂管理水平及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

《WTO经济导刊》:具体来看,领事馆主要通过何种方式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Peter Potman:领事馆多次举行研讨会,圆桌讨论,邀请专家进行培训,并为由荷兰驻北京大使馆编写的“荷兰企业在华企业社会责任指南”出谋划策,并负责此指南在领事馆行政区域内的分发。由领事馆领头建立的“荷兰绿色建筑平台”,包括20多家荷兰尖端的建筑、规划、工程管理企业及高质量的绿色建筑产品供应商。此平台倡导推广真正一体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城市发展,领事馆通过积极组织及参与各种绿色建筑及城市规划方面的研讨会、展会及交流活动,推荐荷兰企业及专家分享他们的经验,与中方专业人士在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水的运用和管理、生态城市建设、城市能源网络管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方面进行交流,希望促进中荷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在相关领域更多的合作,为可持续发展尽微薄之力。同时,领事馆的医疗卫生课题负责人也组织荷兰的相关尖端企业就医疗设备、医院设计、母婴保健、医疗及养老住宅等课题与中方相关企业及政府部门进行多次深入交流,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在荷兰国家形象宣传活动中,通过各领域内的荷兰企业,向中国消费者展示荷兰企业形象以及他们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比如,领事馆在上海举行的“荷兰日”活动,通过搭建一个小型的“荷兰村”来展示荷兰的各类产品及风土人情,让中国消费者可以从时尚、文化、艺术、科技、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全方位地了解荷兰。

2013年年底,由荷兰外交部资助,领事馆负责的针对荷兰/欧洲企业在中国供应链上的为期三年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帮助荷兰/欧洲企业更好地发现其在中国供应链上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问题,在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专家和专业机构的介入下,通过讲座、培训、经验分享、实地走访等方式帮助这些企业寻找供应链上社会责任问题的解决方案。

2014年1月15日,领事馆和上海欧盟商会合作,在上海举行了该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第一次吹风会,邀请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商务社会责任国际协会等机构部门的企业社会责任专家和荷兰/欧洲在华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者共同商讨目前中国供应链上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开展这个项目。

在吹风会结束后,领事馆通过和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探讨,由业内专家专门编写了初期项目调查报告;目前正在根据初期项目调查报告准备后续项目进行的具体方案。

着眼物尽其用 提供参考思路

《WTO经济导刊》:在这些企业推进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有哪些给您留下深刻印象,且具有推广意义的典型项目或企业案例?

Peter Potman:很多荷兰企业在中国进行了非常适合中国国情而且有意义有效果的项目。比如:飞利浦联合气候组织及中国华侨基金会、荷兰纺织企业Vision Textiles针对纺织行业的污染问题,启动了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创举――生产真正的环保产品。作为一家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专业公司,帝斯曼一直在对工人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以及废水和废物处理方面在行业中起着典范作用。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联合利华,一直致力于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很多消费者及其家庭享受美好生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企业。2010年11月,联合利华推出全球可持续发展计划,旨在通过全球产业链管理实现“至2020年,将公司规模扩大一倍的同时,使单位产品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一半,帮助超过10亿人改善健康状况,且100%农产品原材料可持续采购”的战略目标。这些努力使得联合利华成为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最佳实践者之一,为上下游企业及所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综合性解决思路与示范意义。

《WTO经济导刊》:社会责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领事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主要有哪些?

篇9

中图分类号: S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园林绿化管理的内涵

钱老说:“要让园林包围建筑,而不是建筑群中有几块绿地;应该用园林艺术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园林绿化主要研究其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园林绿地的规划和功能分析,并对定额指标分布原则和园林工程管理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项公共活动,由政府组织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掌控,森林城市、绿化城市就是为了给人们提供舒适且生态的生活环境而提出的,旨在造福民众。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顺应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尊重自然、道法自然、师法自然。

2、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园林绿化管理有着深刻的理论价值,是一项最基本的公共活动,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是完全通过政府财政支付来实现的,政府针对这项支出是需要取得极好的社会效益。园林绿化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民生工程,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生态生活环境的需要而形成的,这就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体现了国家和社会的文明化程度,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国家的软实力状况。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应该从设计规划、实施和维护管理等几个层面出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满意的园林绿化效果。一般情况下,园林绿化工程规模较大,所涉及的内容和施工工艺多样化,为了更好的满足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的要求,这就需要制定一个既定的管理目标,使园林绿化工程在各个层面上的管理有章可循,因此园林绿化建设工程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

3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园林绿化管理直接涉及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因此建设生态城市改善城市园林的生态环境成为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重点,但就园林绿化建设工程管理的现状来看,其专业性程度不高,没有创新性,管理人员本身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化管理的效果[1]。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园林绿化管理人员力量不足,不能充分的体现设计思想

大多数从事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的人员是风景园林专业和园林园艺专业科班出身的极少,而且具有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经验的人更是不多。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专业性强,还需要有审美能力,但是大部分人认为园林绿化不过是种树、种花、种草等简单常见的工作,又由于当前园林绿化工程的利润极为丰厚,所以市场上一些不入流的个体队伍争先恐后的加入了这个看似简单的工程中,他们在施工的过程中,完全照搬图纸(有些连图纸都不大会识别),与实际情况相脱离,使完成的工程大大的脱离了规划时的设想,一个有艺术创新的园林绿化作品需要设计者和管理者共同完成。又由于甲方委派的参加管理的人员大多数是从相关部门抽调组成,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更无经验可谈,对于施工方照着图纸施工的过程,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或者自己根本就不懂,所以建设方和承建方所委派的管理人员由于对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了最后完成的工程效果不佳。管理人员除了专业技术知识不够,还存在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的情况,这也就形成了现场管理的混乱,施工方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在施工现场对植物造型偷工减料,且所提供的植物也达不到设计的要求,为了现场过关,产生寻租行为,贿赂现场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存在着极大的道德风险。

3.2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备

园林绿化建设工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若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工期也未必不予拖延,现场管理秩序也将一片混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特别是施工过程的控制体系,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存在随意和混乱的现象。我国目前的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的法制体系就 92年国务院所颁布的《城市绿化条例》,对于此,各级政府在实施的过程中力度不统一,实施也不到位,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从不同的地方性特征出发,制定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规范园林绿化市场。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并且监督机构很是薄弱,在我国很多城市的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都未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有法不依,管理者法制观念不强,执法人员也有执法不严或谋私的情况。

3.3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科技发展水平和造价管理水品滞后,维护管理不足

现阶段,在园林绿化建设工程管理的过程中,人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园林绿化工程管理要依靠科学技术的理念没有深入,人们解决技术难点的能力不强,参与园林绿化管理的工作者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不够透彻。园林绿化市场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增高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比较新而且利润较高的行业,工程造价管理不仅仅是关于经济方面的问题,还集技术与管理于一体,是一项综合性的学科,从事园林绿化建设的人员不仅要懂得最基本的造价知识,还要懂得用软件制图和测绘,在整个园林绿化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造价人员缺乏长期性的入驻现场,导致最后的结算审计变成被动的静态审计,影响造价的最终控制。到目前为止,由于造价管理的缘故造成园林绿化工程停工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对造价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园林绿化工程建成,后续的维护管理措施跟不上,一片生机盎然的园林绿化景观在数年后已经萎靡不振,奄奄一息,当然在管理措施落后的基础上也缺乏相应的维护技术人员,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后续养护管理措施。

4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应采取的措施与建议

在园林绿化建设工程的全过程中,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效果和成本,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工程在进行中出现一定漏洞,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因此必须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以最少的投资收获最满意的效果,介于此笔者特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

4.1 提高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对参与管理的人员本身要求极高,特别体现在德、能两个方面。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很强的工作,参与各方应委派高素质人员进行管理,各方派遣的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管理起到的重大作用,认真学习合同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就是加强施工工艺的学习,特别是学习园林绿化的专业知识,培养识图能力。

甲乙双方常对工程管理人员做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管理人员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情操,经得住各种诱惑。在此基础上,管理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相关单位定期送管理人员到培训机构接受培训学习,进行经验交流。要打造一个优秀的工程,必须要有一支技术过硬,道德高尚的管理团队,正确执行相关规范,认真监管工程质量目标。因此在整个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采取项目经理管理责任制,并配备一支良好的管理队伍,持证上岗,强化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4.2 建立健全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制度,坚强和完善工程合同管理

制定切实可行的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制度,加强和完善对合同的管理,理顺管理体制,促进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建设。建立园林绿化工作长效跟踪管理,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扩张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的张力。其次,完善管理部门的责任机制,由于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工作极其复杂,涉及面广,需要很多部门通力合作,各部门明确管理的责任权利,细化管理目标。只有制定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这样甲乙双方所委派的工程管理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就不会盲目,有法可依,按章程办事,使整个管理过程紧张有序,这样政府投资所建成的园林绿化工程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法律法规要规范园林绿化市场,对参与承包和施工的单位进行严格的审核,具有相应的资质,且从事园林绿化施工的施工员一定要有园林绿化工程职业资格证书和之前所施工项目建设单位的推荐书。

4.3 切实加强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管理,提升园林绿化的后续管理水平

成本管理在整个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体现了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做好项目的储备工作,保证前期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对整个园林绿化工程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聘请具有相关资质的造价公司介入前期的管理规划工作中,认真比选最为经济合理的方案,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斟酌,只要不改变设计理念和效果,尽量选择新材料、新工艺,保证降低工程损耗,节约资金。在施工过程中,全方位参与现场管理,尽量减少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严格审核费用的支出,同时督促施工工艺的实施程度,避免返工和停工现象的发生,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采购质量好价格低的工程材料,确保优良工程的建成。建立一支具有优良技术水平的园林绿化工程维护队伍,采用先进的管理措施,确保维护后续工作到位。

5 结束语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园林绿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问题也会随之产生,园林绿化管理也将更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我们应该创新管理,确保园林绿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篇10

引言

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是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体现,是我国提前进入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燃气工程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由于燃气具有易燃易爆以及有毒性、易挥发的特性,导致城市居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所以必须重视燃气的安全管理工作,这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1 城市燃气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1.1 管道施工质量不满足要求

施工质量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管道防腐层的施工质量以及管道的焊接质量,在对防腐层进行施工作业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三种类型的问题,分别是防腐层材料的质量相对较低、防腐层与管道外壁之间连接不紧密以及防腐层破损问题,这三种类型的问题都会使得管道外壁的腐蚀速率加快,进而对管道的运行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由于城市燃气管道的走向以及结构都相对较为复杂,所以焊接点的数量远远超过了长输管道,如果焊接质量较低,则管道的承压能力也将降低,管道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进而影响管道的使用安全。

1.2 城市燃气安全管理不够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剧,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带来更多机会的同时也带来更多隐患。但是我国目前的城市管理还存在很大的漏洞,管理制度不健全,权责不清,出现问题时无人去解决,也并不知道如何解决;另外对于燃气管道工程也没有详细的管理规章,无法保证燃气管道的质量;最重要的是由于施工单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建设过程中影响管道的质量,而某些施工单位存在的违法违规操作问题,更是影响城市燃气工程的质量。

2 加强城市燃气管理的对策建议

2.1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深化燃气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

从分析燃气事故的原因中不难看出,即使是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仍无法确保燃气用户在使用时不出现问题。所以,燃气企业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深化燃气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燃气管理人员应该立足于当前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现状,明确当前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问题,积极结合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及要点,全面深化自身的安全管理意识与安全管理素养,定期参加安全管理培训、技术经验交流、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高度重视燃气用户用气安全。每次安检除检验燃气器具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安全工作外,更应注重提醒燃气用户正确使用燃气,如建议用户平时加强自检,保持室内通风,使用完毕及时关闭气源阀门,避免火灾和中毒事件的发生,切实为城市燃气用户提供稳定、安全的燃气供应服务。

2.2 提高管道设计质量

在进行管道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完全根据设计规范内容对管道进行全面的设计。首先,城市燃气管道必须与其他设备和建筑物之间保护合理的距离,如果地下设施的分布较为密集,工作人员无法根据安全距离对管道进行设计,则需要对燃气管道添加安全保护设施,以防止建筑物或其他设施对燃气管道的运行产生影响;其次,如果城市内非常容易出现内涝问题或者其他类型的地质灾害,则设计人员需要加强燃气管道防腐方面的设计内容,同时尽可能提高管道材料的强度,全面保障管道运行的安全性。

2.3 立足于可靠性展开维修管理工作

燃气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要立足于设备的可靠性和设备故障后果,制定行之有效且系统性较强的维修策略,通过全面分析和评价设备故障,来制定一个既经济又安全的维修策略。对于故障后果的评价包含:第一,潜在的设备故障,目前不会影响社会安全运行,当故障发生后会造成巨大危害;其二,安全故障;其三,运行故障;其四,非运行故障。而诊断上述故障的方法有:结合设备性能检测、人的感官检测以及状态检测等。除此之外,上述故障的维修办法有应用检查诊断技术,确定开展预防维修工作;定期维修或者是检查之后运用的维修方法,用在视情维修方法的延伸;故障之后维修,应用在不重要的设备上。立足于可靠性的维修管理策略,相关人员结合故障程度,全面分析各设备的故障就功能,系统研究出每台设备的针对性维修方案。

2.4 完成材料的质量检验

由于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的特性,燃气管道材质在选择上必须有所重视,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所以在燃气管道工程施工前首要进行的就是做好材料选购和质量检验工作,确保所选购的材料其规格和性能指标能够保证施工的各项要求,并具有相关的质量认证证书。在施工材料进场前还需对建筑材料进行二次复检。其次,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一定要做好保存工作,避免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对材料造成损害。最后,在进行施工作业时,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最为适宜的回填槽材料,延长燃气管道的使用寿命。

2.5 加速改造老旧燃气网

由于燃气管网十分庞大以及年久老化问题,单单通过维修管道来解决老旧燃气管网损坏的问题十分困难,并且会造成很大的工作量,比如在燃气管道漏点排查方面,所以只有加速改造老旧燃气管网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大多数老旧的燃气管网多数都发生在老旧城区,改造的方面不仅仅局限于燃气管道,各类城市基础工程的多次维修给燃气管道实际的改造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障碍,所以相关单位应该事先做好老旧燃气管网的线路梳理工作,整合整个线路中需要改造的方位,并且提前做好风险管控工作,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另外,在管道线路整合完毕后,应该事先报告给相关部门,最后由政府相关部门统一规划实施整改工作。

2.6 积极向燃气使用用户进行宣传教育

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积极向燃气使用用户进行宣传教育,不仅可以让用户可以合理且安全的运用燃气设备,还能慢慢的提升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维护管理观念,从而有效规避和预防安全事故出现,确保用户生命财产安全,为社会安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最近几年发生的燃气事故,多半都是因为用户欠缺安全应用意识,和没有认识到城市燃气设备维护管理的现实意义。无法第一时间发现设备异常情况以及损坏部位,致使燃气发生泄漏情况,另外盲目的运用电器,导致明火爆炸事故屡见不鲜。从此能够看出,积极向燃气使用用户进行宣传教育势在必行。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向用户普及正确且安全用气的知识、燃气设备维护管理的知识等,让社会群众都能做到正确且安全的运用煤气,减少煤气事故发生率,保证社会安定。

结语

总而言之,一切燃气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管理不严导致的,所以必须加强城市燃气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完善的、确实可行的安全管理体系应尽早提上日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后面的各个环节。燃气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十分细致,虽然这个任务很艰巨,但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管理办法,不断地总结完善,攻克这个难关。

参考文献

[1]王洪章.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及安全生产运营管理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 ,4 (6 ):161-162.

篇11

一、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推动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全面开展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多数村庄都包围在城区内,有些还地处中心区。同时农民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劳动就业也逐步从一产向二、三产业转移,生活形式上已实现了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但是,农民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和陈规陋习难以马上随之改变,农民居住区内脏乱差现象仍十分严重,与全区城市管理工作和建设徐州现代化特大城市远远不相适应。为此,区委、区政府从年初以来,把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纳入了全区城市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制定了试点工作和争先创优方案,加强了农村的管理工作。各涉农街道和居委会,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不断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立健全村内环卫管理保洁组织网络,创新机制,狠抓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移风易俗,全区涉农居委会容貌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明显提高。特别是金山、茶棚、姚庄、十里、吴庄、杏山子等村在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农村的城市化管理工作树立了典型。总结今年以来的试点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一是各级组织高度重视,推动了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各涉农街道、居委会把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质量,推动农村城市化管理作为加强村民精神文明创建,全面提高村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质量,真正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项实际工作;作为提高投资环境综合指标,发展区域经济的一项基础工作,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专门部署、专人落实,保证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重视村民素质的提高,为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针对部分村民环境卫生意识不强,陈规陋习多,少数村民素质较差的实际,各涉农街道、居委会把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倡居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作为一项基础工作,通过广播、板报和宣传材料、标语等形式,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了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和生活环境的良好氛围。同时,有些居委会还开展了“五好家庭”、“双学双比”等活动,树新风、除陋习,引导村民接收城市生活理念,促进了村民向市民生活习惯的转化。

三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为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为完善农村市政基础设施,各涉农街道、居委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硬化了村内的主次干道和街巷,修建疏导了排水管、沟,新建了水冲式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垃圾房,绿化美化了环境,在硬件方面为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提供了保证。

四是综合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使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各涉农街道、居委会围绕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多次开展集中整治,彻底清理了村内积存垃圾、乱堆乱放杂物及各种卫生死角,拆除了违章搭建亭棚,清理了违章摊点和墙体野广告,解决了一些城市管理“老大难”问题。同时,把长效管理作为巩固综合整治成果的重要措施,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成立了专兼职协管和保洁队伍,健全组织网络,严格实行定人、定岗、定奖惩工作机制,并实行挂牌公示和监督考核制度,推动了农村环境卫生的长效化管理。

虽然我区在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要看到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与当前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相比还有不少薄弱环节。一是少数单位对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把农村纳入城市管理的总体工作。二是“重建轻管”甚至“只建不管”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成片改造的村民居住区仍沿习农村的粗放式管理。三是宣传教育工作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传统思想、观念、习惯的改变和村民素质的提高仍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这些问题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克服。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搞好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前,我区涉农居委会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了,无论是地理位置、居住条件、就业生活方式都融入了徐州这座现代化的都市。抓好村庄的建设、改造,管理将成为今后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重要组织部分。各涉农街道、居委会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搞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㈠开展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是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发展的目标定位是争做江北两个率先的领头羊,而我区要在实现两个率先目标中市内城区争做排头兵、江北城区进位争先。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城市管理要现代化。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现代化,没有占我区“半壁江山”的原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现代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因此,要把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纳入全区城市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全面实行农村城市化管理,提高全区城市管理整体水平。

㈡推动农村城市化管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加快实现小康的基础性工作。城市管理也是生产力,城市环境也是招商引资的资源,这一点大家都已形成共识。市政设施不配套,垃圾遍地、环境脏乱差,使一些本该谈成的项目,就因为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一些小问题,结果功败垂成。在这个方面,正反两个方面都有深刻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在当前,我区农民已几乎没有耕地,招商引资,发展特色农业、二、三产业将成为当前和今后农村工作重点。高水平的城市管理和容貌,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综合素质的真实体现,也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招商引资竞争力。推动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其目的就在于要努力营造一个这样的环境,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率先达要小康的标准,创造一个好的条件。

㈢实行农村城市化管理,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环境卫生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得益。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生活质量和环境卫生水平整体还比较低,传统旧意识、旧习惯使得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还不高,乱倒垃圾、乱仍杂物、违章搭建,随意堆放物品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同时,农民关心环境、热爱家园思想意识越来越浓厚,对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开展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在改善村庄环境面貌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培养农民的现代意识、开放意识和文明意识,增强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热情,加快农村城市化的步伐。

三、整治环境,完善设施,全面提高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要突出环境卫生的整治、管理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两个工作重点,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㈠大力治脏,反复治乱。要突出整治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是村庄管理的重点,也是影响管理水平的关键。各涉农街道、各涉农居委会要认真分析垃圾积存、保洁制度不健全、保洁不及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案,全面清理村内各处卫生死角和积存垃圾,建立环境卫生管理、保洁责任制,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不积存;对于乱倒垃圾等行为要采取监督检查、批评教育、行政处罚等办法,确保不再出现新的大堆垃圾积存。要从严治乱。全面清理村内的乱堆乱放,取缔村内占道摊点、拆除违章亭棚;对村民未经批准,非法建房的行为,各街道、居委会要切实负起教育、监督的责任,并按照市、区政府通告和有关法规,及时协调有关部门,坚决制止乱建房屋的现象;要加强农贸市场和经批准设置摊点群的管理,坚决取缔马路市场。要加强美化、绿化工作。全面清理村内墙体野广告,修补残墙断壁,定期粉刷墙体;增修花坛、绿地,广植树木,进一步美化村容村貌。

㈡加大投入,完善设施。要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及生活服务设施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修建村内道路、街巷,创造好的通行条件;要加快村内公厕旱改水工作进程,新建公厕一律要建成水冲公厕,同时要分期分批改造现有公厕;要加快村内垃圾中转站规划选址和建设工作,尽快实现村民生活垃圾定点倾道,集中转运,彻底解决垃圾长期无序倾倒,污染周边环境的问题。同时,各涉农街道、居委会要充分利用村内闲置土地和房产,建设配套服务设施、体育健身场所和文化娱乐场所,完善村级卫生防病设施,全面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各涉农街道、涉农居委会在道路、公厕、垃圾中转站、排水设施等改造、建设中要根据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树立超前意识,合理布局和规划各项建设,为今后的发展留下空间。

㈢创新机制,完善制度。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长效化管理工作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创新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完善各项制度。全面建立环境卫生管理、保洁专职队伍和协管队伍,按照城区管理的工作标准和要求,认真落实各项责任制,实行定人、定岗、定职责、定报酬和监督检查、严格奖惩等各项制度,提高日常管理水平。要积极探索村民公约、村民自治在村内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形式,参照“门前三包”等办法,动员村民维护主次干道、房前屋后、庭院内部的卫生和秩序,人人为环境的改善尽责。

四、加强领导,强化落实,确保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是一项政府综合管理行为,也是一项需要广大群众参与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各涉农街道和居委会要切实把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列入整体工作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落实,确保各项管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要切实加强领导。各涉农街道、居委会要高度重视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结合各居委会实际,认真找差距、查问题,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工作总体规划、分步实计划和工作目标,健全机构,明确人员,加强监督考核,严格兑现奖惩,真正把农村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区城管局、执法局要发挥组织、牵头、协调、检查、指导的职能,进一步完善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方案和检查、考核、评比标准,协调好有关部门的关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协作一致,共同管理的城市管理工作新局面。

二是要搞好宣传发动工作。各单位要坚持把宣传发动和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各项管理工作的始终,积极采取多种宣传工具,各种宣传形式,将农村城市化工作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市容市貌管理的法规、政策,向群众广泛宣传,大造舆论氛围,形成强大声势,引导全体群众人人动手,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有声有色地把这项活动全面推向深入。要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充分认识到村民多年生活习惯转变的艰巨性、长期性,循序渐进,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对各种不文明的现象注重引导,教育为主,以良好的环境、先进的典型去影响他们,避免出现一些工作方法粗暴引起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