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7 15:20:5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篇1

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它与物理学和数学密不可分,也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紧密相连,化学存在复杂的元素关系和方程式,同样也是一门实验科学,高中化学是高考的必考科目,好的教学方法将会事半功倍。

1.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化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并且充满色彩与活力的学科。高中化学也是重要的高考科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接受教科书上相对呆板的知识,而老师主要采取“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并不注重学生“学”的如何,也缺少课外的延伸,只在乎学生如何死记硬背,而化学是一门有着许多复杂的实验、化学元素及化学方程式的学科,这样的教学放法并不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兴趣,很容易造成学生乏味和抵触的心理。

2.参与课堂教育的优点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老师进行互动,使老师抛开了传统教学所束缚的条条框框,使老师和同学之间形成了学习共同体,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了由“模式化”向“个性化”的重大转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良好的互动既可以使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也会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情,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有利于学业和个性的发展。

3.有效参与课堂教育的策略

3.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作为学生的指路者,就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摒弃“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老师要不断的学习和总结,并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多了解国内外知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成功人士的学习技巧,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熟练使用ppt等有助于教学的软件,培养自我创新意识,勇于探索,以便提高自身水平和文化修养,顺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

按照传统的教学观念,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学生就必须要掌握多少,老师往往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巨大的容器,不管学生是否愿意。因此,学生学到的都是课本上的呆板的知识,而对于化学这样一门生动的实验学科,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长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的坏习惯。因此,老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为学生建立信心,也要充分相信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及其他学习中,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3.3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及课后巩固,教师可为学生提前准备预习作业,采用预习提纲等方式使学生预先了解书本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预设出充足的时间参与课堂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参与更多的活动。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只要给学生们足够的学习时间,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学好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老师也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欢乐、自主、互动的氛围下接受知识。

3.4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

学生的主动参与,具体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望、敢于发言、愿意合作、尊重他人的意见,不固执己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与学生互动的想法,也要培养参与学生课堂的意识。老师应改变以往唯我独尊的形象,努力营造亲民的形象,使学生主动亲近。老师要在教材原有基础上主动扩大范围,要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生活本质相连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化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让学生体会他在日常工作、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性,才不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老师也可以找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老师也应该时刻注意同学的情绪,适当运用魔术化学来调动学习氛围。在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时,老师也可以采取“巧设问,形式活,不包办,师生同创”的方法来教学。巧设问,即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来提出有一定思维深度而有趣的问题,训练学生参与与合作的能力,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提出假设、原理设计、实验验证等方式利用起来,灵活使用,训练学生的同时丰富课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要启发拓展学生的思维。老师与学生在某些方面是平等的,可以共学习,共同研究。同时老师应该主动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解决并克服困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适当补充课外知识,让学生学了书本意外其他有价值的知识,增加学生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

4.结束语

良好的教学方法不管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有益而无害的,实践表明,学生是否积极的参与课堂,会影响教学过程。学生有效的参与可以很大的提高教学质量,而老师的配合提升着教学相长,二者相互渗透,无懈可击。在高中化学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能使老师和学生快速的融入课堂,使教师与学生均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篇2

下面,简要总结上学期工作,分析当前我校发展面临的形势,并就下学期工作进行安排:

一、上学期工作总结

关于上学期的工作,不展开讲,概括如下 :进一步加强行政领导班子建设,行政领导班子年轻化迈出新步伐,为推进改革奠定了组织基础;通过大考察促进了思想的大解放,全体教职工的改革意识进一步强化,教学改革进继续深化;克服畏难情绪,校本教材开发有了突破,编印了《弟子规》等3本校本教材;技能大赛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王xx同学、贾xx同学分别获得全市技能大赛美术技能、会计技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王艳老师获得教师组会计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并获得省技能大赛会计技能一等奖;学生军事化管理继续推进,学生文明行为养成得到进一步提升;以《弟子规》学习践行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耀武来我校专题调研,并在全县推开《弟子规》学习践行活动,《xx青年报》用4个专版进行了报道,为提升我校吸引力起了积极作用;实训楼建设、机电专业实训室建设、教工宿舍楼建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县规划委员会通过了我校发展的校园规划,实训楼今天进行招投标,近期开工建设;招生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今年已招收新生600多人,力争达到650人。在全省五星级中职学校创建验收时,专家组对我校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xx职教中心在全省县区职教中心中走在了前列,是正能量的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体教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默默无闻、尽心尽责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学校发展的形势分析

篇3

一、英语阅读教学文化参与的涵义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学科等。文化通常被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指由人主观加工改造的物质文化。第二层包括政治经济制度、文艺作品、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第三层是心理层面的观念文化,包括人的价值观、思维观念、审美方式、道德情操和民族宗教等。

文化参与英语阅读教学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语篇分析理论和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理论介绍相关国家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及思维方式,使学生逐渐在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下,理解和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真正目的。让文化参与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语音、语法、词汇等基础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语言使用过程中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语言行为规范和特定的言语习惯等文化规则的讲解,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及世界意识,目的是培养具有跨文化思想的人。

二、文化参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阅读理解的准确程度与对阅读的文化背景信息的掌握程度成正比。阅读教学在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了解和习得外国语国家概况和风俗习惯及相关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更要对阅读教学的深层内涵进行挖掘,特别是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和培养,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文化真正参与到语言的教学中。

使文化参与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了解本土文化,在日后与外国友人交谈时方便介绍中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促进双方相互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加深对本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世界意识。[1]让文化参与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更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科技信息及礼仪规范,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拥有相应的跨文化知识,有助于对语言的传递信息,传播文化这一功能加深理解,有助于更加顺畅、得体地与人交流,有助于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三、文化参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构建路径

(一)深入挖掘教材,丰富课堂活动。

高中英语教材是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工具和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目前使用的高中教材涉猎的文化知识比较广博,题材多种多样,天文、地理、自然环境、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饮食文化等。教材中的文化知识有待教师的进一步挖掘,教师在讲解传统的语法、词汇时,要注重文化的参与,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背景材料,课上分组做汇报展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又锻炼了他们搜集材料、整理信息及公众表达的能力,同时还能积累大量的文化知识。著名学者胡文仲先生曾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所以教师要利用好教材这一传递文化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入挖掘教材背后隐藏着的文化知识,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促进文化参与在阅读教学中的构建。

(二)拓宽学习渠道,扩大课外阅读。

要让文化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绝对不能单纯依赖课上的教学,应拓宽学习英语的渠道,拓展学习英语的方法和途径。[2]当今社会是网络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应发现并利用互联网信息量大时代性强这个优势,营造良好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影视节目,学唱英文歌曲,使学生更加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及现实生活中的地道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英语,大量的英语学习网站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单词闯关训练,VOA慢速新闻,以及一些英语小故事,通过浏览网站拓展英语学习素材,是学习英语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订阅英文报纸杂志,如《英语世界》《英语学习》《21世纪英文报》《中国日报》(英文版),这些文章涉及很多时事政治、经济时讯、旅游信息、体育新闻、娱乐快报等,学生通过阅读不同板块可以从各个方面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扩大英文词汇量和信息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辨别中西文化差异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宽视野,增强文化意识。

(三)完善教师文化结构,提高文化素养。

对于外语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不在于在语言外加上文化知识的讲解或另开一门文化课,而在于如何将语言和文化融合起来一起教授。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在学生心中,英语教师不仅是成功的英语学习者,而且是文化的传播者和输送者;教师不仅要传播,还要为学生制造语境和“社会文化”氛围。为了保证文化参与的有效进行,教师自己要通过该广泛地阅读书籍、网络学习、出国访问等了解文化信息,提高文化素养,从而能够在学生提出疑问是给予更好的解答。[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外国文化知识,而且要传播本国的优良文化,所以教师要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文化底蕴,拓宽知识领域,做合格的英语学习示范者。首先,教师应吃透教材,研究课本上词句背后所涉及的文化知识,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自然地渗透给学生;其次,教师平时要博览群书,多读外国原版的名著,了解英美文化及文学常识,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再次,教师要利用网络媒体等手段,多听外国新闻,观看外国电影,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常识及表达习惯,积累外国文化。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在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完成的一项活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示范者、协调者、监督者,以及文化情景的创设者,应从自身出发,完善自身文化结构,提高文化素养,成为真正的文化学习者,主动发现学习外国文化过程中的问题,更好地理解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更好地为文化参与阅读教学服务。

四、结语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论是从高考和平时考试的题型分布来看,还是从专家学者对其理论的深入研究程度来看,都可以看出阅读教学一直备受关注。而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只重视词汇、句法等语言知识,对语篇的整体性阅读和其文化背景知识的关注甚少,这样将语篇与其文化背景分割开来,就违背了语言学习的本质目的。慢慢地,就会导致学生只知道一些单词的表面含义,而并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至不能真正地读懂英语,读透英语,更无法灵活规范地使用英语。所以教师应使语篇分析和文化教学参与到英语课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善于在整体语境下提取重要信息,把握文章大意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参考文献:

篇4

二、利用文献检索知识获取的中学化学教学资源

通过网络和使用各种搜索引擎可以获取大量的中学化学教学资源:

1.化学课件和课件素材。化学教师开发化学教学课件需要大量优秀的化学课件素材,化学教师可以通过文献检索,在互联网上查到所需要的资源,有很多资源是不需要花钱就能下载的,而且很多好的课件可以直接被教师所用,教师如果想让课件更加新颖、独特可以参看别人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设计,为我所用。

2.化学教学参考资料。中学化学教材把化学知识分为不同的版块,有必修有选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化学知识来选修。学生可以通过文献检索寻找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化学知识,以及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等的紧密联系,开阔视野。

3.网上化学图书、期刊等。化学教学资源还常常以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图片等形式呈现给化学教学工作者,为师生学习化学知识通过了便捷。

4.化学教育论坛。化学教育论坛和其他一些论坛一样,化学工作者和喜爱化学的学生都可以在这里上传有用的资料,大家可以分享教学经验、教学小技巧,可以敞开心扉的谈论对教学内容的意见,或者自己的好的化学教学建议,相互促进。

三、文献检索知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分析

当前我国中学化学教师文献需求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其主要问题与不足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从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中学化学教师并不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大量有用资源,这反映出我国中学化学师生没有主动去获取信息知识,没有养成自觉查询资料的习惯。

2.大多数的中学化学师生都是局限于选取一两本的教学参考书或教材配套习题集等,电子资源几乎没有师生利用,他们遇到问题查询的图书类型也只是自己所拥有的图书。

3.很多师生由于工作繁忙,学习压力大等原因,很少关注互联网、计算机等可以查询信息的途径,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更是少之更少了。

4.还有一些师生是因为不知道怎么查,从哪里查,查到后怎么下载下来为自己所用等问题,这反映出我国中学化学师生获取文献检索知识的能力还处在很低的水平。

从教师对文献检索的利用就不容乐观的情况可知,学生对文献检索知识的了解更是匮乏,更不用说利用情况了。

四、强化文献检索知识在化学教学中利用的措施

为了改善中学化学教学中文献检索知识的匮乏,可以进行如下的措施:

1.加强中学化学教师的创新教学意识

教师应该主动探究让学生更好更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寻找不同的实验教学方式,要开拓自身视野,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探索新方法。首先,作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也应当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断学习化学专业知识,不断搜集和查找该专业的最新信息,积极进取,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其次,中学化学教师要把教材内容和社会热点、生活实际、科学技术等联系起来,加强自身全面发展的意识,主动获取新知。最后,中学化学教师不能保持原地踏步状态,要重视自身的再教育,注重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并将新掌握的技术或更好的教学方法运用的实际教学工作中,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加高效的进行。

2.掌握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

如果没有掌握查找信息的技能,即使有再多的信息资源摆在你面前也是徒劳。掌握必备的化学文献检索知识是必要条件。所以,中学化学教师一定要不断实践,熟练运用文献检索的各种途径,目前还不具备这些技能的化学教师可以进行继续教育,努力做一位优秀的化学教师。

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上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文献检索的知识,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独立检索,体验查询知识的过程,从中获取成就感、满足感。

五、结论

文献检索知识与中学化学教学相结合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中学化学教师要加强文献检索知识的应用,把文献检索资源作为实际教学的一个辅助,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不同风格,更佳效果的课堂教学,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玉花,白桦.论文献检索与利用的重要性及实现途径[J].现代情报,2010,7(2):67-68.

[2]刘月琴.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9(3):95-96.

篇5

前言: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化学学习与实验不分家,从当前中学化学课程的教育现状中,化学实验中的各个环节都没有落到实处,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

1.化学实验教学无法落到实处的客观因素

1.1 新课程的设置与课程的安排

从当前高中的化学课安排现状来看,课程安排时间过短,一旦遇到军训、节假日等情况,必然会延长新课程的教育时间,一学期的课程几乎全部用来讲授新的知识,缺少充分的复习时间,赶进度的情况非常常见,导致实验课程被削减,实验研究无法估计,实验教学任务多是填表了事。

1.2 实验室的条件差

随着科学的发展,化学实验所采用的设备也在不断创新,但是受到学校自身的情况影响,很多中学都采用传统的仪器进行实验,设备落后,药品更新不及时,导致一些实验无法进行,影响教学效果。

1.3 实验员过少且素质差

很大一部分学校仅安排一名实验员,导致实验无法及时进行,而且一些实验员的综合素质不过关,导致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不足。

2.导致化学实验教学无法落到实处的主观因素

2.1 校领导重视不够

实行新课程改革,提高升学率,二者之间无形中存在着矛盾,很多高校为了追求高分,对学生的素质不够重视,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课程无法引起领导的重视,解决难度大。

2.2 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从当前中学化学课程的开展现状来看,很多中学的教师对化学实验课程存在着倦怠心理,怕麻烦,怕危险,担心危害,因此很多演示实验能不做就不做,很多实验无法开展;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在实验中过于重视现场及结果,忽略了学生在实验中的成长过程;受到教学制度的限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参与机会少,学生操作能力无法得到实践,进步速度慢;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对于实验的各个环节搞不清楚,无法准确的分析实验中的各种现象,在回答问题时会出现各类错误,无法及时纠正问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得到提高。

3.中学化学实验改革的建议

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各类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贯彻中学实验教学,就必须要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找到解决的方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消除当前化学实验存在的不足,推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3.1 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一种良好途径,学生可以利用实验的现象提高自己的观察与分析能力,进而掌握有关的知识。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准确的掌握化学实验的各个步骤,要注重讲与做的结合,适当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析实验过程,得到结论,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心理。

3.2 增加协同实验的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实践能力

中学化学实验以教师演示为主,由于目前中学人数过多,很多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现象掌握不够清楚,影响教学效果,长期下期,这些模糊不清的学生对化学实验失去了兴趣。对此,中学化学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必要的情况下教师从旁辅助,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

3.3 加强探究实验的比重,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以验证性为主,最重要的步骤是模仿,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无法发现问题,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不相符,中学化学课程应该以探究实验为主,发挥学生采用科学的态度解决问题。在中学的化学教学中有一个实验,制取乙烯并分析其性质,在传统的教学中,这一实验以模仿为主,但是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则应将其转为探索性实验,在开始实验前,向学生介绍实验中所需的设备及药品,并分析反应原理,让学生自己去开展实验,观察实验的过程,得到所需的结论,依靠自我去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验后可以开展讨论,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而且提高了学生自我动手的能力,同时加强了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4 提高学生实验的管理严格性

从当前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课程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对化学实验不够重视,化学实验课中缺席率很高,主要就是由于管理不够严格造成的,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学生在观察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知道学生按照程序进行实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学水平。

3.5 提高对家庭小实验的教育

教育无处不在,我们不能局限在课堂中,从教材的内容来看,有很多趣味的小实验,这些实验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也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深化与补充,但是很多教师都是将其布置下去后不闻不问,导致很多学生并没有实验,必须要提高对这一教学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的创造与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海底花园”、“魔棒点灯”、“鸭子长毛”等趣味实验,“粗盐提纯”、“用碱面发酵面粉做面包”、“自制甜酒”等家庭小实验。这些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可以巩固课本知识,作为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兴趣培养不能忽视,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趣味教学,重视家庭小实验的开展。

3.6 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适度开放实验室

目前,很多中学实验室都是封闭的,对此,各个中学要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因地制宜,适度的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机会自我体验,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创新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资源。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化学实验教学的任务重,困难多,对此要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提高领导与教师的重视程度,增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提高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从根本上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6

崔允教授主编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改变了许多中小学教师的听评课观念和行为方式。崔教授提出的“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课堂观察框架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我们“中学化学课堂观察研究”课题组沿崔教授的课堂观察框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其中有综合观察,也有专项观察。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越发感觉简单地将“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用于化学学科教学课堂观察产生了许多弊端,首先是学科核心思想被淡化;第二是教师对观察点理解的差异导致不同观察者对相同点的观察结果量化差异过大;第三观察点过多导致结果破碎,总结往往不是偏于平淡就是失于牵强。为此我们经过反复实践论证,提出更易于让化学教师接受和操作的“教学目标下的中学化学课堂观察四

维度”。

在现行教育制度下,中学化学各年级的课程及教材稳定,教师设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大同小异,因此关注教学目标下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观察维度更切合实际。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目标能否有效达成,主要取决于知识建构途径、学习情境创设、教学媒体应用和学习方式变换四个因素:

化学是从分子、原子和离子水平研究物质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化学知识有三方面的呈现形式:宏观现象、微观构变和化学用语,要实现教学目标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合理地运用宏观现象、微观构变和化学用语,化学学科的三重表征交叉变换搭建化学建筑骨架,以达到化学知识有效建构的目的,因此“知识建构”应该成为中学化学课堂观察的一个维度。

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就是情境教学。中学阶段,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已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因此“情境创设”也应该是中学化学课堂观察的一个维度。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不断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探究微观世界方面多媒体发挥着传统模型无法比拟的作用;视频、动画、图片等能高效辅助化学实验教学。因此“媒体应用”也应该是中学化学课堂观察的一个维度。

基于学生的教学才可能是有效的教学,以学生为本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愉悦学习。听讲、思考、讨论、练习、回答、实验、观察……巧妙编排学生学习方式,各学习形式时段有适当的长度才能避免出现学生生理疲惫和心理疲惫。因此“学习方式”也应该是中学化学课堂观察的一个维度。

中学化学教学目标之下的课堂观察维度与观察要点

“教学目标下的中学化学课堂观察四维度”在课题研究的后期应用于高中化学技能培训的效果显著,受训学员不仅能很快掌握课堂观察和评价的基本思路,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也有明显提高。

篇7

在新课标中,中学化学教学要求应该考虑学生的心智特点,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特点、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化学知识和化学奥秘。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压力,有些中学化学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重讲授、看结果,轻技能和创造过程,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

一、中学化学问题导学的内涵及原则

1.中学化学问题导学的含义。中学化学问题导学是指在中学化学教学活动之前,故意设置一些“问题陷阱”,在中学化学实验或探讨过程中,有意引导学生发现课前设置的“陷阱”,让学生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探析问题与课本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剖析问题,运用课堂所学形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案。

2.中学化学问题导学的原则。中学化学问题导学原则遵循课程组织和策略指导的统一关系原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问题缺陷原则。在中学化学问题导学过程中,要注意问题设计的缺陷性,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观察发现问题,否则问题就可能成为误区,适得其反。

第二,教师指导原则。在问题导学设计和引导过程中,中学化学教师应该注意从认知方面给予学生指导,不能代替学生发现问题,也不能忽略既定问题的解决,既不回避问题又不代替学生解决问题。

第三,评价全程原则。评价不仅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还对问题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从而为下一阶段的问题导学提出、设计提供基础。

中学化学问题导学一般分为链接问题、设置框架、探究问题、反思问题等基本步骤。

首先,链接问题,中学化学老师要根据中学化学教学目标和章节教学内容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问题情境创设目的不明确,不考虑问题情境的可行性,甚至抄袭别人的情境创设案例,失去问题情境的客观环境;二是问题情境创设没有针对性,重点不突出。“每一节课上都以生活情境引入,使得课堂时时有情境,处处有情境,学习气氛热热闹闹,并且把“温故而知新”教学方法及传统教学理念摒弃得无影无踪,这样一来不但使教学质量下降,还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①

其次,设置框架,“在这一框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各种主意,记下学生已知的有关问题的事实(学过的知识,看过的书籍,及其中生活经验中知道的),把心中各种疑问提出来,这些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学习课题,并罗列同学们将要进行研究的各种活动及可能涉及的实验、书、网络、专家,等等。”②

再次,探究问题,中学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和个人探究,帮助学生成立问题小组,主动探究问题。教师在探究问题过程中要善于观察,总结问题和经验,对学生提出的方案要及时肯定和表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的热情。

二、中学化学问题导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中学化学教学相对枯燥,利用问题导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功能,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团队意识和科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是有益的。

1.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提高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化学课堂兴趣不高,是造成部分同学厌学、怕学的重要因素。只有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才能提高学习主动性才能成为一种可能。问题情境的创设满足了学生学习的认知需要,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主动学习能力的形成。

2.有利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学习的迁移是学生学习活动成效的表现,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发散思维的体现。知识迁移对学科之间的知识理解、知识结构等都有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利用问题导学,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背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化学学科应用能力。

3.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中学化学有许多概念、理论都比较抽象,加上学生知识储备不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造成部分学生对化学概念、方程式、化学规律难以准确理解,无法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导学,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难易适中的化学情境,让复杂的化学问题融入到问题的发掘中,既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使得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概念、掌握规律。

三、中学化学问题导学应用

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学情分析,掌握学生化学知识水平、分析问题能力、其他学科进度等。还要考虑问题创设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学生生活接近,等等。

1.用生动故事创设问题导学。中学化学很多现象和规律在生活中都有“痕迹”,比如在讲述中学化学中元素周期表,就可以结合门捷列夫发现周期表的故事,增强课堂趣味性,有效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引导学生学习本章节奠基。

2.利用化学性质创设问题导学。在生活中化学物质和化学性质运用是非常普遍的,如纳米技术、石墨等。比如,讲乙烯的用途时围绕“白色污染”创设问题情境:拿出白色塑料袋,让学生观察,分析白色塑料袋在人们生活中的好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白色塑料袋的化学成分,在自然环境中的分解情况,引导学生发现“白色污染”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危害;讲卤代烃时围绕“无氟”冰箱、“臭氧空洞”等很容易创设问题,让学生回家观察冰箱的图标标志,发现冰箱的工作原理,自己探究“无氟”和“有氟”的区别。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同时,明白生活中的诸多“为什么”,提高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

3.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导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些模型、化学图解在黑板上演示既费时又费力,效果不好,有效利用多媒体声像并茂、直观形象的特征,能有效填补这一空缺: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化学世界的惟妙惟肖,学习效果显著。

注释:

①邓冰洁.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

篇8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根据化学新课程理念,在化学教学中,为了鼓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做实验,从实验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让每个实验成为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态度的良好环境,从而不要忽视学生的科学实验态度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生活化和生活中的化学。 关键词:实验;教学;探究;中学化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359-01

新课程理念是当前教学的主旋律,对理科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只有真正运用理科探究式实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才能应对当前课改潮流,也才能焕发理科课堂的生机和活力。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观念,使学生从实验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实验创新能力。这些理论我们从教材中就可以看出,教材讲的内容少,活动和探究多,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记录实验现象自己分析得出结论,来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化学实验使学生们体会到化学其实就在身边,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我对教材中部分实验做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实践证明,这样可以增强实验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设计家庭小实验,延伸实验到课外。此时,家庭小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完成教材安排的家庭实验外,有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家庭实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绿色化学也能充分体现化学实验的生活化, 绿色化学就是环境友好化学,它的核心内涵是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现在很多人一提到化学,都有一种是污染环境的意识,那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也可能给社会和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对环境的污染等.那如何解决这些负面的问题呢?其实化学本身就具有一种本身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中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的知识和接触社会的机会有限,我们就通过实验来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可说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一、研究实验的基本方法

明确实验目的、内容和要求;认真研究实验原理,分析实验误差原因及其影响程度;确定实验关键;对实验装置、器材和实验条件提出要求并进行选择;明确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学生对实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兴趣为主的。初中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他们就愿意去思考如何进行实验进而考虑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药品,实验仪器以及实验步骤。当然教师在这里要起到引导作用,原理的正确性,确切性,可行性是必须保证的。实验方法是依据一定的实验现象、规律和原理,创设特定的环境和条件,观测相关现象或量的变化、研究量之间关系的手段。实验方案是根据知识结构、实验教学要求建立实验模型。实验方法和实验方案中仪器装置简单明了,易于搭配和制作。现象清晰,效果明显,易于操作,安全可靠,重复性好。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学生容易接受。

二、探究分组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确立目标。新课程理念指出,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分辨哪些是重要的问题,整合问题,提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分辨整合,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问题。联系生活让学生预习实验,搜集并整理与实验相关的生活情景,并与全班分享;让学生根据情境,记录重要的信息,提炼并整合,提出问题,确立目标;让学生审视自己的问题,让他们尽量从生活实际的材料中精辟、简洁地提出自己的问题,确立目标。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在互动中会生成新的问题,这种问题是真实的,结果是未知的,学生有兴趣,想探究,由此可引发新的探究活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发展。

2、合理猜想,构想假设。根据生活经验和直觉思考提出假设,要求用精练、精辟的字句记录下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假设,把大多数学生认可的猜想假设展示出来,供大家参考;让学生自主选择要检验的猜想假设。

3、制定方案,进行实验。要求学生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由组长牵头合理分配实验和交流时间,做好每个组员的记录,得出实验方案;鼓励小组之间竞争。

4、取得证据,分析论证。让学生根据自己记录的证据进行思考以逻辑图的形式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得出结论。

5、表达交流,获取知识。让学生相互陈述自己的结论和得出结论的理由以及过程;让组长展现小组结果,供大家参考。大家进行交流、互补、完善,总结出结果。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8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国中学化学的教学方法有着非常大的改变,教师也逐渐的把新课标的教学思想深入到中学课堂中,但是另一方面,中学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还有一些问题。本文对人文教育在中学化学中的渗透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

人文教育就是把人文思想融入到教学课堂中,努力建立起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传播人类累积下来的智慧和精神,以此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关于食品和用品安全的事件,很多商家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择手段,失去了其应有的伦理道德,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中学化学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利用各种真实客观的资料,使学生能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其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从化学的视角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使得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学习兴趣。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渗入人文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二、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方法

(一)利用科学家作为榜样进行化学教学

有关心理研究表明:成功优秀的榜样人物能够使学生产生更高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得学生对学习有着更高的积极性。学生也能通过榜样的力量,树立起坚强的毅力和高尚的人格,培养出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强烈兴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述居里夫人研究科学的精神,通过几年提炼出0.1克的氯化镭的事迹,使学生向榜样学习,对学生坚强意志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推进作用,还有我国的化学家侯德榜对制碱技术的精心研究,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此技术的垄断地位,为我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教师利用这些科学家努力钻研的事件,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使其能够以榜样为力量,建立起刻苦学习化学知识的决心和高尚的情操,加强对其进行人文教育。

(二)发现化学中的美

化学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学科,很多自然现象的产生都能用化学规律进行解释,化学中蕴含着很多的美感,中学化学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备,通过播放一些有关化学生动美丽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反应现象的美,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到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色彩美和画面美,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既能使学生产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陶冶中学生喜欢美的情操,从而使学生对化学产生热爱,融入个人的真实情感,使得化学教学更加具有人文气息。举几个例子,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这个化学反应,根据这个化学原理,可以产生非常多的现象,比如巧夺天工的钟乳石、石笋等其反应都是依据这个化学实质;比如金刚石的美丽,宝石和水晶等的光彩夺目、晶莹剔透等都能给人带来直观的美感,还包括石林的突兀奇峰等自然景观,都是由于化学原理产生的;再比如利用通过磷可以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烟雾的实验现象,氯化氢和氨气等一起反映出好看的彩色喷泉,使学生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的喷泉景色,这样美的实验现象能推进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

(三)使化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

化学学科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中学化学的教师,就更要使得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参与到化学的学习中,在生活中也能了解化学知识,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比如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大自然和社会产生了很多突出的矛盾,人类面临着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能源危机对人类的生存也有很大的威胁,中学教师在教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更应建立起学生肩负起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光荣使命,明确科学技术发展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了解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建立热爱自然、关心自然的意识,懂得保护大自然。化学教师可以用和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来导入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引导语:“杨利伟是我国伟大的航天英雄,同学们知不知道他在太空船中是怎么生存的呢?他呼出二氧化碳气体该如何处理呢?”,以此来满足学生们好奇的心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发生在生活中的实事能极大的调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更愿意探索和理解化学知识,也能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增加其学习化学的成功感和自豪感。

(四)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更需要创新型的人才,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渗透人文教育,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化学问题有着更强的钻研精神,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分析化学反应的时候,一般都是联系其内因和外因之间存在的某种辩证关系,从而实现化学反应的发生;化学平衡中有着正反应和逆反应,都是在一个系统的内存在的,但是他们既互相依赖又相互对立;化学是一个非常遵循规律的学科,比如元素周期律等元素的性质都有着一定的相似和递变性,也能论证自然科学中的一些事物变化规律,所以学生在学习化学中,不能死记硬背,而是要从本质上掌握了学科的规律,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来看待事情,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有利于人文教育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得到好的渗透。

结束语:

中学化学教育中,教师不能仅仅注重对科学知识的教育,同时要加强渗透人文思想,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也要努力的贯彻新课标的思想,改变教学理念,使学生发现化学学科的奥妙,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我国培养出更为优秀的科研人才。

参考文献:

[1]蔡智慧.中学化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1(61)

篇10

前言

目前,环境保护是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我国的环境已严重受到污染。绿色化学理念则是在研究环境问题过程中提出的新型的名词,其主要是利用化学技术和化学方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因此,为了加快环境保护的进程,我国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环境保护观念,并在化学教学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化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在日后能尽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做贡献,改善生态环境。

1关于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现状分析

环境污染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如不能及时治理环境污染,人类将会面临巨大的灾难,因此,要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中学化学教学中,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却很难将绿色化学理念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环保观念,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老套、教学模式陈旧,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就不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所以,学生无法理解教师所教授的绿色化学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理念非常不利。而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将教学方法创新,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化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才能将绿色化学理念渗入到教学过程中,并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真正的作用[1]。

2关于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作用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理念主要为了让中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理念,并让中学生能用化学知识保护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准确的绿色化学理念贯彻在课堂教学中,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有基础的了解,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用绿色化学思维思考化学教学内容,学生也会接受教师的教学。只有将绿色化学理念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学习化学知识,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熟练的化学学习技巧和培养自身的人文情怀[2]。

3关于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提出的策略

3.1大力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宣传绿色化学理念: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将绿色化学理念渗入人心,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理念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让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有基础的认知,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学校也要积极配合化学教师的教学,在校园内放置一些花花草草美化校园环境,并设计关于环境保护的板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内阅读其相关内容,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心中形成环保理念。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利用网络查阅关于环境污染的案例,并让学生在课堂中对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这时学生就会踊跃的发言,表述自己对案例的看法,从而在此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3]。

3.2采用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教学方法创新,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时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这样教师就能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对教学方法创新,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这就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化学课堂教学中。例如:化学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化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时激发自身对化学教学的思想情感,从而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学生就能加深对绿色化学理念的理解,并在课堂中认真的学习化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教学材料,引发学生的思考。只有教师不断对教学方法创新,学生才会学习到丰富的化学知识,并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3.3积极开展化学实验,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化学教学内容:

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也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实践活动中。因此,教师在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时,教师应积极开展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理解绿色化学理念的含义和作用,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按照实验要求严格操作实验器材,并节约使用化学试剂,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适当的指导,但不要全面干涉学生实验,从而使学生能合理规范的进行实验。例如:学生在大量使用化学试剂时,教师应及时对其教导,让学生意识到化学试剂存在的危害,并让学生养成良好实验操作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十分重要,只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理念,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才会做到环境保护,并积极主动的学生化学知识,利用化学知识改善环境问题。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提升自身化学素养和思维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能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余世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意识[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4):23-34.

篇11

关键词 :专题教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8-0053-01

在全面了解中学化学教材内容的选编和编排体系的基础上,明确基本概念和理论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掌握概念和理论的一般教学方法及策略,并运用到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中。

一、化学基本概念专题教学

学好化学的关键在于准确而透彻地理解基本概念,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化学基本概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并设计有效的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

1.化学基本概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概念往往是通过对实验及其现象的分析,再由个别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由分散到集中,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抽象、归纳起来的。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从最初阶段的得氧、失氧分析,到化合价升降的分析,再到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得失的分析逐步升级,不断完善,这种认识过程对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2.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策略。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就是要使学生从大量同类事物的具体例证中,以辨别、抽象、概括等形式得出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

(1)启发讲授,激疑解惑。化学基本概念的种类很多,在教学中要根据概念的种类考虑和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启发讲授是非常重要的,在讲授中应根据感知不断提出疑点让学生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得出科学的结论,解决学习中的疑惑,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启发过程中,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正确的描述,采用精练、准确的语句,把握和突出概念的内涵,抓住本质进行对比、启发,从而得出概念的处延,清晰、正确地形成概念。

(2)归纳演绎,系统深化。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归纳和演绎互为条件、互相渗透,在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中,使用归纳和演绎的手段符合“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感性”的认识过程,使来自实践的知识经过科学的抽象而形成理论,并使该理论得到系统和深化。

(3)加强运用,融会贯通。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必须辅以相应的练习,以督促学生运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多角度对比、归纳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揭示概念的外延。

在练习中通过对概念的运用,找出某些规律,既可巩固知识,又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深刻理解概念的本质,明确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化学基本理论专题教学

本节从化学基础理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内容及体系和教学策略来研究中学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

1.化学基础理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化学基础理论教学在中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原因如下:

(1)加强化学基础理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零散的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系统地连贯起来,找出规律,理解记忆。

(2)对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可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运动的对立性,以及量变引起质变,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等现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化学基础理论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化学基本理论的主要体系。随着科学、社会的发展,中学化学教材经过多次修改,无论是知识的起点还是内容的更新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新版教材用现代的化学基础理论来武装学生的头脑,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调整,强调“理论化学”与“元素化学”分量的平衡,有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3.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策略。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要处理好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关系,要用具体的实例来归纳、演绎,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实质。

(1)分析归纳,总结概括。在中学化学理论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科学研究的能力,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再从一般到个别总结概括,使所学理论能与其他相关理论联系起来,构建起理论体系。

(2)直观形象,生动比喻。由于化学基础理论往往抽象、难懂,在教学中要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图表、实验和恰当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比喻,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想象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电子云模型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配以形象的比喻来解说,使学生领会和初步建立电子云概念;而像焰色反应的教学则要通过实验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从宏观现象去分析和想象微观粒子的变化实质,从微观的想象去理解宏观的现象,从而建立起科学的理论知识体系。

(3)结合实际,培养观点。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总是要根据具体的化学现象经过严密的推理和论证而得到,许多化学理论都是与辩证唯物主义论紧密联系的,在教学中要注意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思想,使其能更好地理解理论内容。例如,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观点;学习元素的周期律,建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同时,还可以通过优秀化学家事例的介绍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讲解居里夫人发现镭的经过,使学生了解科学家克服困难,坚韧不拔、勤恳、严谨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良好学风及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

化学概念和基本理论专题教学要教会学生“对比、分析、应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布置适当的习题,让学生经常练习,然后抓住典型错误进行分析、纠正,还可以布置学生制作模型或编成顺口溜等多种形式,以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克.关于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与讨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