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体育产业市场

体育产业市场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7 15:20: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体育产业市场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体育产业市场

篇1

1我国现行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制,但随着市场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原本就不很完善、并且潜伏矛盾的现行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更加不适应新形势和加入WTO后的要求。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是设置的体育市场监督机构多、规模庞大,分工不明、权限模糊,而这些问题所引发的弊端就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条块分割、权责不明、争权夺利、政出多门、机构臃肿、效率不高。而这些问题不只存在于部门之间,就是在同一个部门的内设机构中也有类似情况。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首先是与我国正处于改革的过渡时期有关。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体育产业市场的培育和建设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体育产业市场的作用日益明显和强化,良性市场秩序的维护更是迫在眉睫。因此,相对于计划经济时期,体育产业市场监管的职能有所扩大和加强,体育产业市场监管的任务也更加繁重,于是,因事设岗造就了众多的管理部门和机构。这些政府职能部门和机构一旦设立,根据“帕金森”定律,就有天然扩张的倾向,不断膨胀已有的规模,而与此同时,在过渡时期,上下管理体系、平级管理协作体系又没有完全理顺,加剧了机构之间协调的难度。其次,这些问题的成因还有某些特殊因素:(1)监管职能的划分、机构的设置与权力分配密切相关。从深层次来讲,在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分工中带有一定权力分配的色彩,也就是说管理权的大小与部门的权力、地位、重要性紧密交织在一起。因此众多的体育产业市场监管部门、机构不仅争相设立,而且尽力争取一份在市场活动中“说了算”的权力,权力的大小、多少甚至可能成为“寻租”的基础,部分官员、部分机构将其作为权钱交易的有力支撑;(2)监管职权的划分、机构的设置与经济收益紧密相联。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机构作为国家行政体系的部分,是非盈利性组织,但它以占有资源为条件,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开展管理活动,以顺利履行其职责,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国家采取财政拨款的形式解决体育产业市场监管部门的经费来源,但它并不能解决大量的办案经费和更多的福利问题。由此,就出现了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职责与收取费用等经济利益紧密相联的现象,造成监管部门之间争权夺利,或是各自增设“创收”机构,这一来可以解决经费紧张问题,二来可以名正言顺地收取利益,避免因“寻租”带来的违纪风险。(3)监管职权的划分、机构的设置与解决“饭碗”问题相关。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不仅困扰着社会,也会反映到政府机构就业岗位的安排上来。政府机构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成了消化就业人口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转轨时期,政府维护体育产业市场秩序职能在加强,任务也更重,但监管经验、手段、装备等都明显不足,所以大量的人员涌入市场监管领域,相应地,部门的存在及岗位的设置也就与饭碗挂上钩,成为解决就业压力的劳动力安置处。而与人员膨胀相伴随的是执法人员素质的低下,直接导致市场监管工作效率的低下,监管成本的提高和编制的增加。(4)监管职权的划分、机构的设置与“对口”的做法有关,对口原则是我国借鉴原苏联的做法,是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计划实施的组织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过程中,对口原则依然被延续下来,上级设置什么机构,下级也被要求“对口”设置相应机构。这种“对口”做法仅是从主管部门便于管理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市场需要出发,“对口”扩大了政府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数目,同时又使市场监管权力、各种监管行为各自为政,该集中的没有集中,不该集中的却集中不少,造成监管效率降低和官僚作风泛滥。

2建立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监管体制的原则与相关因素

2•1建立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监管体制的原则

2•1•1统一原则对体育产业市场的监督管理是国家一项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它着眼于培育体育产业市场,维护体育产业市场秩序,以尽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体系,使体育商品的生产经营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照统一的市场规则自由地交换流通。统一体育产业市场在外延上覆盖全社会,在内涵上自由地流通,在方式上规则统一,在制度上开放竞争有序。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的要求决定了体育产业市场监管部门也必须要以统一为原则,不仅要有统一的体育产业市场监管机构,而且要制定统一的规则,真正形成集中统一的监管秩序。另外,统一原则也是为减少部门摩擦和内耗,提高监管效率而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4]。

2•1•2权威原则体育行政部门具有代表国家管理体育事业的权力,这一点在《体育法》中有明确规定,因此若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与制约措施,体育产业市场秩序就会出现混乱局面,损害体育消费者、体育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5]。尤其是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体育产业市场发育还十分滞后,远未达到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求,市场中还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如假冒伪劣商品、不正当竞争行为、经营者投机钻营等[6]。因此,体育产业市场监管机构必须强化自身的威慑力,既要有集中统一的体育产业市场管理权力,还要有强硬的制衡措施,能够切实起到打击体育产业市场不法势力、维护体育产业市场秩序的“经济警察”的作用。

2•1•3高效原则高效原则的实质是适应体育产业市场经济对效率的要求。从其内涵上看,它包括外部高效和内部高效两方面。外部高效意味着体育产业市场监管组织机构,可以准确迅速地在各种产业市场构成中发现不稳定因素并且能够及时地解决和处理,防止危害进一步产生和扩大。内部高效则是指在体育管理组织结构上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和监管效率。整个体育监管组织体系要有合理的上下层次、恰当的控制幅度、简短的工作流程,体系内部既有分工和授权,又有协调和使用。从高效原则外延上看,它也要求体育产业市场监管组织体系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这个体系能够时刻和其所处的环境发生信息等要素的互换,能够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并伴随市场的成长而成长,做到与所监管的体育产业市场达到双向促进的协同发展。

2•2建立我国体育市场监管体制的相关因素

2•2•1市场的特点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体育产业市场以及市场的构成要素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首先是体育产业市场的外延和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扩充。除传统的体育商品市场和体育生产要素市场等有形市场外,伴随着电子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进步,新的无形体育产业市场、虚拟体育产业市场也开始产生,各种体育产业市场的界限也逐渐变得模糊。其次是在各种体育产业市场环境中,体育产业市场主体、交易客体、交易行为、竞争行为也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体育产业生产要素市场中,体育产业市场客体和市场行为的多样性、复杂性已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就要求逐步提高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技术含量和专业知识含量,实现管理手段及执法手段的专业化和技术化。

2•2•2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经济安全是一个国家的资源状况、调控能力等经济要素在受到外来的或本国经济体系内在的某个风险要素的冲击时,仍能保持良好运行状态的能力。体育产业市场监管职责之一是防范外来因素及内生异化变量对本国体育产业市场的冲击,为国家经济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首先它要能够在国门设立一道屏障,进行有效的进出境的检查。其次,在国内体育产业市场监管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抵御经济风险、加强对体育产业市场抗风险能力的作用,如对体育产品交易行为的监测,对外资投向、规模的控制等。

2•2•3改革的进展体育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一切体育产业市场主体的活动均须有法律的根据才能受法律保护。而要制定良好的体育产业市场法律法规又不能脱离现实的体育市场经济这一社会经济运行模式,体育市场经济决定了立法的市场导向,因为“法权关系”,是一种反映体育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对于建立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模式,要借机构改革契机对现有体制做一番大的调整,但又必须考虑到现行部门和机构设置,要与改革的进程、现实的客观情况相适应,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1)工商、物价、技术监督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2)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3)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机构与市场的关系;(4)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机构与市场自律的关系。

2•2•4市场监管职能作用的界定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主要职能是保证体育产业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发挥,维护良性的体育产业市场秩序,保护体育消费者、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职能的加强和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立,必须与整个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相一致,在模式建构时要通盘考虑、全局把握,防止单个部门与整体建设脱节现象的发生。

3建立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模式构想

在综合考虑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等所要遵循的原则及现实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如下:

3•1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设置框架及权限划分体育产业市场是一个复合体。从它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讲,建议机构统一与分设机构相结合。体育消费品市场与生产资料市场、众多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日常活动紧密相关,体育产业市场在监督管理方式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从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机构讲,体育消费品市场和体育生产资料市场拟成立以工商行政管理局为主体的统一机构,归并技术监督、物价、医药、文化、出版等部门,其具体职责是:(1)对体育产业市场主体进出市场的资格进行确认;(2)保证体育消费市场及生产资料市场上的交易客体的合法性;(3)保持正当的体育产业市场交易行为,促进竞争,查处并惩罚不正当经营行为;(4)保护体育消费者、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5)推动体育产业市场规则的完善,理顺其各自内部的管理体系,保证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效力的发挥。与此同时,无论是在体育商品市场,还是在体育要素市场,都需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行业管理的自律监管行为,做到政府机构的统一管理与市场自律相结合,拓展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有效性。上述各种监督管理组织都是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模式的组成部分,其最终目标都是通过推行公正健全的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制度,确保体育产业市场有效率、公平及公开。因此,各种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组织各有分工、各有侧重,但也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在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过程中既有主角,又有配角。只有这样,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效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2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名称和隶属关系体育产业市场作为精神和服务产品为主的行业特色鲜明的特殊市场,我国体育行政部门在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国务院确定的国家体育总局“三定”(定职、定编、定岗)方案,对国家体育总局在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和产业发展方面的职能作了明确的规定。统一的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机构的名称可以考虑叫“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它直属于最高行政机构———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自身实行垂直管理,设立“中央—地方—基层”3个层次的监管体系。除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外,各级地方政府不得干预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机构的独立活动(图略)体育产业要素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是在国家集中监管基础上的分设,同样施行垂直管理的3级监督管理体系,以保证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超脱性,排除各种人为的干扰因素。各类体育行业协会和行业体育组织是体育产业市场行业监督管理的组成部分,与政府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是指导监督、联系合作的关系。

3•3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内设机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集中统一地监管体育产业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其内设机构必须要与职责相适应,建议设立如下主要职能机构:(1)体育产业市场注册局,对体育产业市场主体进出市场进行资格认定;(2)体育产业市场规范监督局,对体育产业市场主体提品和服务的标准、质量、计量、价格等进行监督管理;(3)体育产业市场公平交易局,对体育产业市场进行监督,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4)体育产业消费者保护局(或协会),保护体育产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5)体育产业市场规则建设局,建立健全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制法规,对有关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法规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内设机构模式。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主要内设机构

4建立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措施

4•1转变观念,深刻认识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作用目前,随着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日益重视,以及北京申奥成功和我国加入WTO,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综观世界各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可知,没有有利的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就没有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提出建立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模式,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强化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是国家体育产业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明确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的领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统一市场,其外延和内涵已远非单纯的体育消费品的市场所能涵盖。其次,必须重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监督管理体育产业市场的经济活动。再次,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行为作为国家的行政行为,是为社会提供的一项公共产品,并且维护其公正性和权威性。所以,在建立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时,国家必须在财政上予以保证。

4•2提高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队伍的素质体育产业市场的发展使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方式方法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增强,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所以,必须改变过去应急、蜻蜓点水式的短期培训方式,注重对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人员专业基础素质的培养,提高内在的管理水平与执法能力。另外,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应开设与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相关的课程和专业,设立高层次的体育经济学位点,加速培养专业人才,不断充实优秀人才到体育产业市场监督管理队伍中来。

篇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我国体育产业蕴含的经济功能与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在市场化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的发展和运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概况

从目前我国体育发展现状来看,市场经济对体育的影响极大,从竞技赛场的商业广告条幅、招牌到闹市区各式各样的体育彩票,从公司协办球队、厂商重奖选手到体育场馆设施的营业性经营均是市场经济作用于体育领域而引起的体育市场行为。但是,从总体来说,我国体育主动介入参与市场方面,在有规划、有目的的培育、开拓体育消费领域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体育市场刚刚兴起尚属初级阶段,市场化程度还很低,且范围窄。这种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挖掘潜力对体育消费市场进行全方位的开发,诸如,在体育劳务、体育竞技表演、体育培训、体育科技、体育广告、体育信息咨询等个方面拓宽消费渠道,发展多种有偿服务经营。

二、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的影响因素

(一)消费者的体育意识与消费能力

在体育市场中,消费者是最关键的。消费者体育参与意识的强弱是影响他们体育消费水平的因素之一。另外,居民经济能力的高低是影响体育消费的另一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所带来的居民体育意识的增强,使体育消费的总量大幅度上升,从而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体育市场管理机制及人才

目前我国体育市场的管理尚缺乏高层次立法,国务院的行政法规甚至法规性文件很少。我国体育产业管理权限不明确,法律责任界定不清楚,体育市场管理不规范,有的体育项目管理还存在交叉管理。此外,我国体育市场管理人才严重不足,目前我国体育人才主要是从事体育竞技比赛训练的管理人才和体育组织的行政管理人才,而体育产业管理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却很缺乏,这严重制约了体育产业市场化的发展。

(三)体育产品制造业市场缺乏竞争力

体育产业具体表现为体育用品的生产与销售。资料显示,全球65%体育用品产自我国。但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体育用品的市场占有率很低。另外,我国体育用品有待品牌化。虽然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很快,但真正属于国际品牌尤其是世界知名品牌很稀少。近年来,在全球体育用品的销售中有85%属于品牌产品,而我国大多数体育用品企业却主要是来料加工,赚到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加工费,少数企业甚至是靠模仿或假冒某些国际品牌来获利。

(四)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扶持政策

以美、英等体育经济发达国家为例,政府为扶植本国体育经济的发展,都相应地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对体育部门举办的体育比赛、体育组织接受的捐赠和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不同程度地减免税收;企业出资赞助体育比赛,可以记入企业生产成本或作广告支出;修建体育场馆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优惠政策和低息贷款。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扶持力度远远不够。

(五)市场法规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善

目前我国在体育市场和产业发展的法规制度不健全,在管理上也存在着交叉、越权或不到位管理的情况,体育产业和市场中的行业标准也未出台,制度不健全,造成市场运行和调整机构不完善。不少体育企业在经营管理和时常开发上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和有远见的措施,加上经营理念和营销手段的滞后,使本应利润可观的行业变得无太大吸引力。

三、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的对策

(一)增强全民体育健身意识且壮大体育消费群体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正发生着重大变化,正确引导人们消费观念,形成全民体育健身和消费的良好习惯,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各级政府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培育和壮大体育消费群体,大力支持社区体育服务业的建设,鼓励社会投资兴办各种群体性体育组织和俱乐部。各级种类体育设施应面向社会开放,增强吸引力,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大力培养体育市场管理人才

体育市场人才是发展体育产业的基础,要推动体育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体育人才市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体育产业化人才队伍,积极、合理地推行体育人才的有偿转让机制。体育管理人才作为体育市场行为主体之一,在活跃体育市场、开发体育商业价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只有拥有大批熟悉体育经济运作的管理人才,才能满足体育事业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迫切需要。

(三)推进体育项目市场化、职业化

相关部门应大力推进我国体育项目的市场化、职业化。把市场前景好、群众基础强的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向市场,走职业化的道路,最大限度的提高我国体育项目的可观赏性和赛事水平,从而促进体育经营公司在更大市场中举办赛事。政府对走市场化道路的项目要加大规范和管理力度,同时注意同国外接轨,向国外学习先进的职业化管理经验。

(四)构建与传媒业的战略合作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产业和传媒业已形成了一种高度的互相依赖、互相支持、互相渗透的互动关系。如果没有传媒的参与,作为体育产业本体的体育赛事远不可能达到今天这样受欢迎的程度。同样,精彩纷呈的体育赛事使传媒的内容更为丰富,节目更加精彩,大大促进了媒体的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并推动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创新。体育产业要有所作为必须为传媒共同构建互助双赢的战略合作关系。特别是地处西南边陲的贵州体育事业,更应该与传媒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体系,为宣传贵州、促进贵州经济建设与发展开创新的合作运营模式,而不能长期停留在简单、公式化的宣传报道形式上。要把体育产业运营模式与传媒经营理念进行深度合作并推广营销。

(五)推进体育产业管理体制改革

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当务之急是要采取多种措施,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政策环境,制定符合体育产业发展要求的产业政策,吸引和鼓励投资者在体育产业领域的投资经营。为新兴和创新性的体育产业项目实行低息和贴息贷款;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用于发展种类体育产业。另外,鼓励组建各级种类体育产业基金组织、体育投资公司,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新格局;创造有利于发展体育产业的综合性投资、融资手段和方式,设立国家级体育产业发展基金和体育资产经营公司。政府的体育产业宏观管理部门,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支持高水平职业体育俱乐部组建股份制企业,并为该类企业的上市创造条件,为优质体育企业融资开辟新的渠道。

(六)完善体育产业相关法规、制度

在完善和改进中国体育市场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我国体育产业市场法规,及早出台各项有关体育从业的法规文件,从三个方面说出立法的出发点,第一,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其次,界定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最后,加强对体育市场的管理、监督和调控,并从宏观上制定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入体育产业。最终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经营秩序,实现竞争、激励、规范、公平、高效、扶持与协调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通过体育经济政策法规的健全与完善,打造一个良好的体育产业外部环境,使体育产业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保证中国体育产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四、结语

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的发展当前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要想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必须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当前体育产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市场化经营发展模式,探索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篇3

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消费是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三驾马车”。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投资推动型经济将受到抑制,对外贸易纷争不断,贸易摩擦对进出口将产生负面影响。唯有消费的加速增长是今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力保证。国家经济转型为消费经济增长搭台,为繁荣体育消费市场提供契机,这将成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一、北京奥运是体育消费市场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奥运会作为一项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综合赛事,它对中国体育消费市场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北京在申办2008奥运会时曾庄严地向世界承诺,要力争把北京奥运会办成现代奥运史上最出色、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并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个承办理念。从最实际的角度看,最为关键的即是在13亿中国人普及和推广奥林匹克运动,将北京奥运会办成全国人民广泛参与及普及受益的奥运会。从奥运会与体育市场的关系来看,主要表现在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从消费市场来看,筹备和举办奥运会的整个过程实质是消费需求不断受到刺激并释放的过程,也是体育消费者受教育的过程。为此,北京奥组委制定了一系列以“人文奥运”为主题的奥林匹克宣传和全民健身等系列活动。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北京奥运对于持续拉动我国体育消费市场会发挥重要而又独特的作用。据北京奥组委运用GDP模型法、消费模型法、投入产业模型等方式估算,在北京奥运会召开期间所带动的消费收入(门票收入、旅游收入、商业收入、纪念品收入、文化活动收入等)就已达到人民币300亿~400亿元。北京奥运的前后六年是历史赋予中国体育消费市场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二、国民健康投资意识将形成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人们为满足多样化体育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享用体育物质产品和接受体育服务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得以开拓和发展壮大的经济基础。体育产业在某种意义上是大文化产业,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它属于娱乐经济也属于休闲经济。体育消费动机既受制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又与个人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等经济因素密切相关,也受制于消费心理、习惯和社会文化背景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1.国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经济因素

目前我国文化市场消费越来越高,且在大城市上海、北京、广州等,其人均GDP已达5000美元,其表现为以吃穿为主的生存资料占居民消费份额在不断降低,发展与享受资料比重明显提高,商品性消费份额在不断下降,服务性消费比重呈上升的新趋势,职工、城乡居民年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都将为体育消费提供积极的经济因素。在未来发展中,中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将不断提高,以每五年提高五个百分点,即在未来15年中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5%,而中央财政收入的提高,将为居民提供更有力的社会保障,以解决居民的医疗、养老、教育等问题,这将更有效促进消费率的提高。到2020年我国消费率水平将提高至61%~65%,接近于发达国家77.2%的消费率,超过发展中国家55%的消费率。

2.我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的非经济因素

(1)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每年超过1000万农业人口涌入城镇。

(2)在中国加入WTO环境下,跨国体育产业进入我国,引申出全新的体育行销模式。

(3)科技创新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三、消费需求对体育产业的稳定发展起推动作用

1.以供给带动需求,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

由于体育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一直以国家投资为主导,这种投资需求的持续增长,对繁荣国家的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稳定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投资需求具有“名为当期供给,实为下期需求”的两重性,只是一种相对意义的“最终需求”,它在维持体育产业的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发展我国体育产业,不完全也不同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进行体育工作,不能长期依赖于政府支出,必须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恢复市场经济自身的活力。供给和需求都是潜在的,要从根本上创造有效供给、带动需求,使之形成供给―需求―消费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实现公众满意的体育消费服务需求。

2.体育消费需求推动中国逐步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市场

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四千亿美元,并且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在1%~3%之间,并且年产值排在各国国内十大产业之列,与此相比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落后于整个第三产业的增长趋势,目前全国各体育产业的营业额为2000亿元。按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体育发展要约》,力争到2010年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达1.5%。中国2007年度GDP总量已达18万亿元,按《十一五规划》要求,预计中国2010年的GDP总量将要超过20万亿元。由此看来我国体育产业的成长空间巨大。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消费的增加以及消费结构的调整,必然对体育、文化的消费提出新的需求,目前,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只占GDP的32%,远低于世界平均64%的水平,未来服务业的增长有着巨大的潜力,而作为新型服务业的体育产业,应该而且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未来几年我国居民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为体育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2008北京奥运,对我国体育产业在积极引入新的服务方式、服务理念和服务产品方面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四、让体育消费唱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角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我国体育产业应从传统的制造业为主走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育产业必须延伸其价值链,拓展生产(主要包括金融、贸易、商务、中介等)和非生产业(主要包括文化、信息等)。开拓体育产业的利润面,使体育产业的制造业价值与服务业繁荣互筑“双赢”,从而更大程度地适应与满足国内体育消费市场的需求。

1.让消费唱好主角――体育产业应改进服务观念

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看,体育产业同其他各生产部门一样,它为社会提供体育服务产品和精神产品。再从市场学对消费品的分类来看,体育产品属于发展消费品和享受消费品,是人们用于发展体力和智力所需要的消费品。体育产品不同于生存消费品,可属无品牌产品,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在于产品价格的低廉,体育企业的发展其根本在于建立品牌。

2.让消费唱好主角――体育产业应积极引入新的服务方式

利用体育积累财富,让人们感到体育运动的快乐,同时也能从中收获财富,如何利用体育营销,使体育产业的内涵更加突出,体育营销并不是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认识的电视广告。体育营销更应被理解为是一种服务,是一种新的服务方式,其应表现为与产品的互动性,是人们感受到以自我为核心的消费体验。中国的体育产业虽然并不成熟,但中国的体育营销正在向成熟的国际化方向前进。体育营销将会出现新的营销方式,会使用很多新的科学技术来吸引消费者,而这些都将会为中国的体育营销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3.让消费唱好主角――体育产业应提供新的服务产品

体育产业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可理解为一种商品或一项服务,也可理解为商品与服务的两者结合,体育产品实质是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提供“一揽子可选择的利益”,同时产品又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维持体育产业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应正确理解体育产品观念,使体育产业能够提供给市场以引起人们注意,让人们获取使用或消费从而满足人们的某种体育欲望或需要。一旦服务产品离开了产品的整体概念,不以消费者为中心,就不可能真正贯彻营销观念。随着体育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消费者需求日趋复杂多样,体育企业必须用动态的眼光正确认识产品的整体概念,勇于创新改革,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

作者单位:上海电机学院

篇4

【关键词】

市场经济;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体育产业是指通过体育项目展开的形式来取得经济的一系列的活动。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体育大国,然后在体育产业的建设和发展上成就并不显著。高校作为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拥有众多的产业化发展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作为一项活动,其作用远远超出了局限在促进人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范围,它对经济的发展也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近年来,我国对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在提高,也加大了对体育项目的投入,体育产业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并且逐渐形成了系统的体系。然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问题,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体育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必要性

(一)发展高校体育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纵观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体育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已经将其列为第三产业,并且加以高度重视。近年来,体育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更加迅猛的势头,高校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一大重要平台,需要承担起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任,不断地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做出贡献。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校的体育人口在全国体育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较高,并且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从而刺激了体育消费的增长。高校的体育人口以学生为主,在他们的意识中体育消费要比其他群体超前得多,极大地促进了体育经济的增长;高校中另外一批体育人口就是体育老师,他们热爱体育运动,并且收入很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体育消费。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十分重视体育锻炼,因而体育消费不断提升,其中高校的体育人口占据着主导地位。在社会上,体育物质基础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屡见不鲜,设施设备相对欠缺,这对高校体育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好机会。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充分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

(二)高校拥有良好的体育产业化发展资源

高校的体育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拥有着十分优越的发展条件,已经成为了体育产业中的一大推动力量,在不久的将来,高校体育产业将会成为我国的龙头产业。从我国高校的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首先其在人才上拥有其他领域所不具备的优势,包括高水平、高学历的体育相关的任教人员以及科研人员,他们在在体育事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次,高校拥有充足的硬件设施资源,包括研究的器械、实验室、资料室等等,这些有利的物质条件使得高校在体育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所研发出来的体育产品无论在技术含量上,还是在经济的附加值上都是其他所无法比拟的。对此,高校稍加利用,便可以将其转化为先进技术,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新体育产品的研发,或者将其应用于教学中,将会给其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最后,高校还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如设施齐全的体育馆,通过在一定的时间内来进行体育馆的对外开放,以吸引更多的外界人士进入高校内部进行体育消费,这不仅对高校的体育经济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有利于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二、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化健康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政府的扶持力度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政府在体育产业的投入上力度明显增大,高校需要努力抓住这次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有利条件,以为自身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另外,在政府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中,还不能仅仅局限于资金的支持上,还需要加大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持力度,主要体现在为高校的体育教学输送优质的人才资源,这是体育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动力。最后,政府需要随时保持对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关注和指导,以确保其健康地发展。

(二)校企合作,大力拓展体育市场

高校的体育发展,除了依靠自身的师资力量之外,还需要不断地扩大资源,其中企业就是一大重要的资源。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可以充分地调用高校的体育人才、技术、知识等各个方面的资源,在为企业开展运动会以及培养专业的体育人员的同时,帮助企业进行宣传,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知名度的途径,对高校来说又是拓展市场的有效方法,从而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雷,张颖,赵宇.关于高校体育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5)

篇5

高校体育产业化势在必行。体育产业化的实质是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符合现代体育运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开发体育的基本功能,把体育和经济紧密结合起来, 以增强体育自身的造血功能,建立体育经费的补偿机制,形成体育事业良性循环发展。改革 开放以来,随着体育产业化的推进,许多竞技体育项目通过走向市场,不仅扩大了社会影响 ,使群众更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而且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样的例子很多, 如中国足球甲A联赛等;江苏省五台山体育中心每年上缴利润超过500万元,南京市体育馆上 缴利润超过200万元,并为社会提供了近千个就业机会。

高等学府汇集着年轻一代的精英,他们是未来社会消费的主体,其整体素质必将影响到 未来社会的体育素质。为了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推进高校体育的产业化将成为促进高校体育 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高校体育产业的潜力首先来自于其较完备的体育设施。据初步统计,全国近千所高校有 室内体育馆的占60%,而广东、上海、江苏等地则达到90%以上,部分学校甚至一校多馆; 田径场拥有率达95%以上,游泳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网球场地的普及率都达到50%以 上。随着全民健身的不断普及与深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 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体育消费将会出现持续增长的局面。

高校体育产业化的重点在哪里?

从产业划分来讲,原本是以体育服务为主要产品的产业,属第三产业范畴。如今一、二 、三产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现象日益明显,因此,将体育产业仅仅界定为与体育服务有 关的产业已不够准确。我国目前存在的体育包括健身娱乐业、体育用品业、体育赞助业、体 育旅游业、体育彩票业、电视转播业、体育空间业、体育经纪人业与体育竞赛表演业等。结 合高校自身特点,分析现有的体育市场,高校体育产业化现阶段的重点应放在健身娱乐业比 较适宜,辅以咨询、人才与科技业、体育空间业和体育赞助业,待时机成熟亦可进入体育用 品业。

健身娱乐业是高校体育的重点发展方向。

篇6

体育产业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历史已愈百年。当今,它被誉为“本世纪最赚钱的产业”,它所刮起的新兴产业旋风风靡全世界。当今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在满足了公众精神娱乐需要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之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学术界对体育产业的构成尚未有统一的认识。一般定义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将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来认识,是基于它对国家经济发展所做贡献的特殊方式,即所提供的特殊产品:体育运动本身或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产品。

一、我国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体育产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体育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健身服务业还没有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有的重视;国家对体育服务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政策体系,缺乏定位、规范和管理;国家对体育服务业在投融资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没有相应的优惠和扶持;体育产业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对于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规模小,市场发育不成熟

一方面,核心产业滞后,竞争优势弱。核心产业滞后是指相对于体育用品业的发展,健身娱乐业和竞赛表演业发展的速度相对迟缓;另一方面,体育消费数量不足,增长速度缓慢。体育消费包括两部分:一是体育行政事业部门消费;二是居民体育消费。经抽样调查,目前我国有67.8%的家庭在体育方面有经济投入;年投入在20元~50元之间的占有体育投入的家庭的67.4%,在69元~80元之间占21.4%,在100元以上的占9.5%。也就是说,目前我国还有32.6%的家庭根本没有体育消费。而且有体育消费的家庭,大部分也不过在20元~50元。相对于人们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体育消费的费用可以忽略不计。

2.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一方面,运动项目产业开发不平衡。在国际上,动项目的竞技水平、观赏性、普及程度和取得成绩的含金量还是存在较大差别的,这就使得产业资源价值、市场容量和效益存在较大差别,比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网球和田径的个别项目等市场开发已有一定规模且带来一定效益,但除此之外的其他项目难以进入市场。

另一方面,地域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城乡之间和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由于受经济、文化、思想观念和资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的东部特别是沿海的大中城市如上海、广州等,体育消费水平较高,但体育产业已成为本地区的投资热点。而西部地区如宁夏等,体育消费投入微乎其微。仅以体育彩票为例,2005年广州39.1亿元,甘肃2.5亿元,可见地域发展的极度不平衡。

3.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律化、规范化程度亟待提高

规范、有序的市场是产业稳步和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目前,我国在体育市场上的管理还缺乏高层次的立法,国家的行政法规,甚至法规性文件一项也没有,在现实的体育市场管理中,部分体育经营项目存在着权限交叉,也就是说有的部门在越位,同时有的项目管理又存在不到位的情况。越位和不到位都会造成体育市场管理混乱,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对广大体育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不力的现象,进而都不利于体育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因此,尽快出台国家层次的体育市场管理的专项法规就有着特别迫切的实际需要。

4.缺乏高素质体育经营人才

我国体育人才一直是遵循计划经济的模式来培养的,即按照竞技、教练、教育、科技、裁判等体育人才计划进行划分,而熟悉金融、财会、税制、营销、策划和中介等方面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稀缺,目前尚无一所体育高等学校能承担这方面的培养任务,另外体育人才链的封闭性,其他领域的人才很难进入体育产业领域。目前缺乏的经营人才主要有三类:一是负责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规划、监管职能的行政干部;二是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体育经纪人;三是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

二、我国体育产业在市场经济下的发展模式解析

1.培育完备的体育产业市场体系模式

体育产业的发展,一要巩固原有的市场;二要积极开拓新的市场;三要研究和引导体育消费,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多元化市场需求和大众体育消费需求来增强产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使体育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具体的做法:

第一,挖掘产品内在潜力,提升国际竞争优势。目前,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经营已完全不能适应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集约化经营是体育用品业经营的趋势。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打破所有制、区域、行业等各个方面的限制,去鼓励企业的强强联合,并通过投资、控股及兼并等方式,使有限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在企业重组的过程中,向着优势企业和区域集中流动,最后形成若干个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龙头企业。同时,国内企业还要注意大力培育国产主导品牌,应该利用自己的知识产权、科学技术,利用我们的无形资产,走“品牌战略”的道路。

第二,扩大体育消费群体,提高体育消费能力。对于一个有实际意义的体育市场来说,体育人口、体育消费欲望,以及体育消费水平是决定体育市场大小的三个基本要素。一般说来体育人口越多。体育消费欲望越强,体育消费水平越高,那么这个市场容量就越大。因此,要努力培养体育市场消费主体,积极提倡和鼓励群众从事体育消费。具体地,一是从三个主体入手,培养学生、中年、老年体育消费群体;二是,引导居民家庭体育消费;三是开发“经济实用”型的体育用品消费和健身娱乐市场,增加健身娱乐场馆面积。

2.建立有效的体育产业运行机制模式

第一,建立有效的训练体制。应当实行体育局、企业、公司、行业和高等院校根据自身条件设置优秀运动员训练点,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训练体制,在社会上形成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体制。

第二,实行俱乐部制。对一些群众喜欢的项目实行俱乐部制。对俱乐部国家应给予必要倾斜政策,如减免部分税收,俱乐部队参加比赛可以门票按收入比例分成,队员收取出场费、广告费和电视转播费分成。允许俱乐部发行彩票,出版刊物,接受正当赞助,建立球队科研所等。

第三,开发无形资产。要加大对体育竞赛转播权、体育产品专利权、体育广告制作权、中国奥委会标志,以及全国性综合运动竞赛的会徽、会标、吉祥物等体育无形资产进行商业开发的力度,使体育产业在开发项目上实现本体化、多样化。

第四,其他方面。对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及一些辅助设备,如健身房、棋厅、台球室、舞厅等,逐渐办成经济实体,使它们具有法人资格,有用人、用物、分配资金等一切权利。放开手脚,让它们到市场中竞争,逐渐完善体育职业化、体育产业化。建立有利于体育市场的各种中介组织,如体育市场咨询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公证处等,这些中介组织不仅为进入体育市场的各单位服务,同时保护它们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

3.建立规范的法规保障体系模式

当前,从政府部门到社会大众在体育产业方面的法制意识还较淡薄,体育产业发展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没能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来对待。因此要加快制定符合WTO要求的相关的法律制度的步伐,建立规范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政府部门应加强宣传,以法律为准绳,强化体育产业相关的法制意识,加大立法和执法的力度。

4.建立富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作为知识资产的载体,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体育产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首先,采取切实措施,拆除“地域化”围墙,吸引大批其他产业的优秀经营人才共同发展体育产业,形成海纳百川格局。其次,增加体育经济和经营管理专业,调整教学内容。现阶段可在体育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开设体育产业相关专业。重视普通高等教育中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要重视体育产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加快体育产业MBA等类型高级人才的成长速度,满足体育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

三、结束语

体育是人类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体育产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体育社会化、产业化是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外资本市场无不青睐体育产业,而我国的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的质量有所改善,产业的效益也明显增高。

参考文献:

[1]桂志炼: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1)

[2]杨新生 王跃华 熊 强:从产业发展理论角度谈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06)

篇7

1前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中,体育产业伴随体育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将对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增长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进一步加快体育消费的市场化程度,将会让潜在的、巨大的体育市场催生出一个繁荣的体育产业。为此,在研究市场经济与体育产业互动化的基础上,既通过刺激体育需求的政策与策略,也采取增加体育供给的政策与策略,实现培育市场、激活体育产业,推动市场经济增长的目的。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体育产业

2.2研究方法:文献法本文检索并参考了吉林人民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社,暨南大学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成都体育学报等刊物有关体育产业、体育经济方面的研究文献与报道。

3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进程

从2001年广东省举办的全国第九届运动会可以看出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在运动会前广东省和广州市政府各投入20亿和18.5亿元,新建主要场馆11个,改建、维修场馆45个,共为九运会提供122个比赛、训练场馆,完成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场馆建设工程。本届全运会在运作方式上打破了长期以来福利型、国家对体育事业统包统揽的供给型模式,在场馆建设、大赛运作上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在资金筹集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多元化市场之路。

4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生存条件

4.1体育产业的现状

我国现阶段体育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吸取其他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之后,还存在一些问题:

1.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由于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于西部内陆地区,这就导致了体育产业发展的失调。据统计,体育经营场所资金投入额,东部明显高于西部。

2.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具有本质功能的体育健身娱乐业明显落后于体育表演业,体育娱乐业,其他部门没有得到协调发展,部门之间的关联也很低。目前我们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产业机构,确立各部门的发展次序,发展规模,这才会使我国的体育产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4.2生存条件

4.2.1国家政府的重视与支持,这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近几年,国家在普及全民健身,政府已将全民健身计划看成是社会福利事业的一部分,在社区、公园等一些公共场合大建一些休闲、健身、娱乐的体育设施,在政策、经费、指导人员和场地建设与使用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和扶助,这必将激发人们参与健身活动,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4.2.2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体育产业的基础

多年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只强调国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国家对出国参加大型比赛拉赞助,从来都回避创收的动机,并没有把体育定位在一种商业活动的格局上;对体育的消费也仅停留在福利型的低层次消费上,而没有将其引向市场化的高层次消费。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商品意识日益浓厚,体育市场化日趋明显,体育有着特定的生产过程和消费形式,构成体育生产和消费的各要素,只有通过市场机制的合理配置,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应。

5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

5.1体育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相关行业发展迅速

2002年,郑州市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娱乐服务、体育彩票营销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年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约为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占全市GDP的1.7%,体育产业初具规模,全民健身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体育产业结构中,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注重发展最能体现体育活动本质功能、市场需求最大、与体育产业其它部门关联度最高的体育健身服务业(包括健身娱乐服务、健身技能培训、健身辅导与咨询、体质测试和评估、体育康复和医疗等)。

2002年郑州市体育供给水平又有了大幅度提高,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娱乐服务、体育彩票营销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使体育健身服务业成为体育产业中的主体产业。

6加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途径

6.1更新观念

调整体育发展战略,政府职能由办体育产业向管体育产业转变。

6.2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发展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化就是让体育逐步走向市场,实行经营化管理。这是改革完全依靠国家拨款的计划型体育体制的一项重大措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的全面实施,将对体育经济工作,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制定体育产业规划,以保证体育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就成为一项非常必要和急切的工作。

发展体育产业有赖于一支高水平的,懂经营管理,熟悉各种法律、法规、国际惯例及财务结算,又懂体育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队伍,有赖于一支能开发设计新产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跟上国际体育产品发展趋势的工程设计人才队伍。

6.3加快体育立法步伐,把体育经济纳入法制轨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建立在法制基础上,体育产业发展也要纳入法制轨道,这将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证。

通过对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的体育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意识到我国的体育产业还存在种种不足和问题,如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域差别大、发展不平衡、资本运作能力不足等等。在国家在宏观政策上,把国家办和社会办结合起来,发掘多种资金来源渠道,使体育经费来源多元化,加大与国外企业的交往合作,大胆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在国际体育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竞争.

篇8

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从广义上理解包括体育产业证券市场、体育产业风险投资市场、体育产业基金市场、体育保险市场、体育信贷市场、体育产业赞助市场,以及体育彩票等诸多融资渠道。综观世界各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没有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就没有现代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是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体育产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活跃程度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是环境条件。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与环境的活跃程度呈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受到环境的制约。从2003年北方五环退市的原因看,一方面是由于北方五环创业能力不强、创业技能缺乏,同时也与北方五环创业环境的制约紧密联系。对创业体育企业而言,培育一个良好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环境是保障其顺利进行的关键。

一、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环境框架

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核心是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环境资源的需求和环境资源的供给所具有的有机联系。可以把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看成一个组织,它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外部环境可以保证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在自身资源不足时获取其所需要的资金资源,而这就要求与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外部环境能提供这些资源的主体建立密切的关系,才能保证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顺利创建和发展。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是各种环境资源的需求方,外部环境是这些资源的供给方。对某种环境资源来讲,如果环境资源的需求大于环境资源的供给或者环境资源的供给大于环境资源的需求,这两种状态都没有达到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如果外部环境对环境资源的供给较好地满足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对这种环境资源的需求,则实际上达到一种均衡状态,也是一种较好的理想状态。另外,从环境资源的整体来看,如果各种环境资源都达到了有效的配置,外部环境对各种环境资源的供给较好地满足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对各种环境资源的需求,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想状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就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环境资源需求和外部环境资源供给而言,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外部环境的资源供给来满足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环境资源需求,同时在既定的环境资源供给状态下, 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应及时地调整资源需求以适应外部环境。依据上述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环境构建框架,如图1所示。

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环境框架主要包含四层涵义,即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发展战略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创业体育企业资源需求;依据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环境资源需求分析,并比较现有环境资源与资源需求之间的差距,从环境中寻找弥补资源缺口的途径;环境主体与环境要素存在一定的映射关系,环境要素所体现出对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影响是环境主体所提供功能的外在表现,功能是分析研究环境要素和环境主体之间关系的关键所在;环境对战略目标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应依据所处环境调整战略目标并创造适合自身需要的环境。

二、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战略目标与资源需求

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是一种集金融、创新、科技管理与体育市场一体的资金运作模式,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在世界上已经盛行了几十年,她催生了无数的体育产业企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体育产业企业奇迹。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是一个动态的联合体,具有实体企业的完整功能,因而无论其生命周期长短,都与实体企业一样存在战略管理问题。技术、资金、人才是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必备的三种初始资源。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必然对这三类初始资源有需求。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资源的来源渠道实际上是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考虑自身资本结构的融资战略问题。同时我们也看到,技术需求往往影响到资金需求和人才需求,比如说创业体育企业在早期要通过自主研发来获得技术,它必然会对资金和研发人才有大的需求。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从资源的自身属性特征和资源的获得途径两个角度来分析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资源需求。通过对体育产业资本市资源需求分析及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现有的资源,就可以确定体育产业资本市场需要从外部环境获取的资源。三类资源的需求分析(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看出,三类资源需求分析的共同点在于都可从获取途径的角度来考虑,同时资金和人才需求分析还须从需求量来反映,而技术类型和人才类型分别是分析技术和人才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资源需求与环境要素资源

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要想从环境中顺利获取必要的资源,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外部环境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第一,能供给这些资源;第二,能够保障资源的获取。依此,我们把提供资源的环境称为直接匹配环境要素;把保障资源获取的环境称为间接匹配环境要素,这两类环境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之中(如图3所示)。在图3中,技术、资金及人才环境要素是直接匹配环境要素,它们直接提供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所需的资源;政策法规、中介服务体系、文化、市场、信息化等环境要素是间接匹配环境要素,它们保障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所需资源的获取。我们认为技术环境要素包括技术研发环境和作为技术转移和扩散的技术市场环境,一方面,研究开发主体直接影响着技术创新活动的数量、频率和水平;另一方面,科技成果的生产能力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还有赖于技术转移与扩散,它决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率。融资环境要素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对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所需资金的供给。人才环境要素对风险体育企业人才需求的供给主要体现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为主的人才储备。文化环境要素主要指社会对风险体育企业行为和价值所持的认同和倡导的态度,以及由此形成的鼓励、推崇创业,容忍失败的氛围,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是风险体育企业的灵魂,保障创业体育企业资源的获取。政策法规环境主要包括政府出台的与创业体育企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及其执行。创业体育企业扶持政策的出台和有效执行保障了创业体育企业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的获取,有效地促进了创业体育企业的创建和成长。政府颁布的政策法规分为三类:人才政策法规、技术政策法规和融资政策法规。

图3 直接匹配环境要素和间接匹配环境要素对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作用图

四、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环境要素与环境主体

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环境要素是融资过程外部影响因素的集合,而环境主体是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环境的承载者,环境要素所体现出对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影响是环境主体所提供功能的外在表现。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环境的构成要素对环境要素与环境主体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即:(1)环境要素和环境主体之间的映射机理;(2)环境主体的构成体系;(3)环境主体提供的功能及功能之间的关系等。我们认为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环境承载主体主要包括大学及科研机构、关联企业、融资机构、中介机构及政府。它们都发挥各自的功能,其中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及科研机构可通过教育培养人才;二是大学及科研机构能够创造和扩散技术机会。关联企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创造和扩散技术机会上。融资机构主要包括银行、证券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它们主要的功能是为体育资本市场提供所需的初始资金。中介机构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人才交易中心、技术交易中心、企业融资信用担保机构,它们主要的功能在于便利创业体育企业对人才、技术和资金的获取。

五、结论

1.良好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环境对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战略目标的设计产生积极的影响,保障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所需资源的获取需要培育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但是在一定时期内既定的外部环境中,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应及时调整自身战略目标,主动地去适应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环境,我们可以把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环境要素归为11个方面,既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支持、教育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和专业基础设施、进入壁垒、有形基础设施、文化与社会规范、密集的社会网络、开放的人才市场。也就是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应依据现有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环境调整战略目标,并创造适合自身需要的环境。

2.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与环境呈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受到环境的制约。本研究找到了对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环境研究的一个理论突破口,构建了以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环境资源需求和供给为基本关系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环境研究的理论框架,在分析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战略目标和资源需求之间的关系基础上,探讨了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和环境要素之间的作用机理,同时以环境主体为创新点提出了研究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环境实质问题的新思路,同时把环境要素和环境主体结合起来研究,使环境问题具体化、环境研究系统化,也为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政策扶持找到立足点并保障其可操作性。环境主体的研究,尤其是环境主体与环境要素之间的映射机理、环境主体提供的功能,以及功能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未来对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环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钟霖付强任保国: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研究[J].体育科学,2003,23(5):21-25,32

[2]李建臣任保国: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470-1472

篇9

体育产业是指以体育项目为基础获得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我国作为体育大国,近年来开始注重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但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策略使教师只重视体育技能的传授,而缺乏体育比赛的组织能力,不利于体育产业的形成。

一、市场经济下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一)观念落后

由于高校无法认识到体育的终身性,因而始终将体能的提高和技能的培养作为主要内容。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无法形成,也就无法将高校体育发展成产业。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仅仅限于技术动作,而对于竞赛的重视程度不足,虽然目前体育产业项目众多,但真正由高校学生组成的体育竞赛群体并不多。另外,体育设施的不足是其无法形成产业的重要原因。对于与体育产业相关的听见等投资上缺乏认识,体育教学很少考虑其市场因素,不但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也无法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无法扩大高校体育的影响力。实施上,我国整体上对于体育产业的认识并不深刻,这是导致体育产业无法形成的根本原因。

(二)政府部门对高校体育产业扶持较少

政府的资金、政策支持都决定这高校体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就目前看,政府对于高校体育产业的扶持较少,一旦行业遇到瓶颈,国家和相关部门无法对其进行及时的帮助,高校与其它体育俱乐部不同,资金来源不足,无法促进其体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体育产业形成初期,我国国情决定了其对体育产业的投入较少。因而在具体的扶持中,无论是结构、技术还是资金均不足,使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缓慢。近年来,我国逐渐成为体育强国,高校体育受到更多的关注。但涉及高校的体育项目依然很少。也就是说,政府无法为学校提供必要的支持,使其具有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机会,也就无法满足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对于校内体育生的培训也无法为其生活提供必要的支持,政府对于体育生的选择权过少,使得体育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大,使体育发展不具有连续性。这一问题在近年来得到改善,但依然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三)不完善的体育产业体系

要形成体育产业,为国家带来经济效益。首先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供需链。高校体育教学在经济背景下其供需关系则显得十分脆弱。从高校这一供应方来说,无法形成规模,资金不足造成其经营方式更新慢,对于市场需求的预判不准确。而对于市场需求方来说,一方面是否愿意投资到体育行业,受到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程度的影响。全民体育阶段,应加大社会对于体育经济的认识,使这一观念不断深入人心。

二、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一)拓展管理观念

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因此对于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来说,首先应摒弃传统的体育观念,体育不仅是一种学科或者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精神,是学生工作和依托必须掌握的技能。终身体育观念有利于体育产业的形成。在教学中应综合考虑经济因素,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并且将体育教学对象进行扩展,使更多人喜欢体育,进行体育锻炼,这样才能够为体育产业的形成提供条件。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扶持在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政府的每一个相关政策都将决定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加大了对政府对于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高校应抓住这个机会,打破传统理念,不断的发展体育产业,适应国家政策需求。另外,要求政策不仅要对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还应注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其输送专业的教育团队,并通过合理的政策干预和宣传使高校认识到政府扶持的作用,使其坚定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最后,政府应随时关注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动向,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其能够操作正确的方向发展,在这一基础上给与其必要的支持,以促进其发展。

三、总结

体育产业概念的提出使得高校认识到对其体育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全民体育时代,高校不但要重视体育技能的提升,还应从多个方面努力和获得支持,将体育发展成为一种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纯一定的贡献,使更多人认可体育。我国体育产业起步晚,仅在近年来发展迅速,这与国家的扶持政策有直接关系。不可否认,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这造成了体育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依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为此,高校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体育产业形成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发展的力度。(作者单位:新余学院体育学院)

篇10

[23] 智研咨询.2016―2022年中国体育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EB/OL]. (2016-04-29)[2016-10-28].

.

[24] 周爱光. “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内涵探析[J]. 体育学刊,2009,16(11):1-4.

[25] 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

(2016-05-05)[2016-10-28]. .

[26] 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 (2016-07-13)[2016-10-28]. .

[27]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EB/OL].

(2015-09-18)[2016-10-28]. .

[28] 胡祖才. “十一五”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26.

[29] 杜德军,杨越.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 调研世界,2016(2):36-40.

[30] 张林,黄海燕.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83.

[31] 搜狐财经. 健身行业市场研究报告[EB/OL]. (2016-01-06)[2016-10-28]. .

[34]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16年中国体育服务行业发展情况预测[EB/OL]. (2016-04-12)[2016-10-28]. .

[36] 周爱光. 从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审视政府的地位和作用[J]. 体育科学,2012,32(5):64-70.

[37] 李博. “供给侧改革”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基于新供给经济学视角[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2):52-58.

[38]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EB/OL]. (2016-10-28) [2016-11-08].

篇11

1.研究目的

    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体育产业更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作为体育事业内容之一得高校体育,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体育的产业化使得体育事业蓬勃兴起,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来源,促进了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人们在看到体育产业化给体育事业发展所带来的诸多益处的同时,也在思考能否借鉴体育产业的一些做法,对长春市高校体育产业现状进行研究,将长春市高校体育里可以产业化的部分推向市场,挖掘高校体育市场商业价值,开发高校体育市场,使长春市高校体育产业不断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长春税务学院、、吉林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中医药大学、吉林艺术学院等12所高校的体育产业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有关普通高校体育产业的文献资料,了解现阶段普通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2.2.2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长春税务学院、农大、吉林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中医药大学、吉林艺术学院等12所高校发放问卷共12份,回收问卷12份,回收率为100%,问卷有效率为98%,并请有关的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检验。

2.2.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3.0软件包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长春市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高校体育资源闲置和不足并存

    在本文所调查的12所高校中,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体育场馆和田径场。人均面积能够达到4.3㎡,场馆基本不能够满足需要。在所调查的12所高校中,只有一所高校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其余的体育场馆都是封闭式的,只对本校的师生开放,而且有时间的限制。这就产生了体育资源的闲置,其主要表现在场馆、器材设施的闲置。在场馆、器材设施闲置方面主要表现在设施面积最大的田径场使用人数不多,利用率不高,明显资源利用不足。此外还有些学校不允许学生随便进入一些健身房、网球场、游泳馆等投资相对较大,维护费用较高的场所。而这些场所处于无偿耗损和闲置状态。在器材闲置方面,大多数学校没有对器材设施实行对外有偿收费使用。特别是在晚上及寒、暑假期间,高校的场馆大多是闲置不用的。

    长春市高校体育产业总体来说经营项目、经营内容比较单一,路子窄、办法少,经营的项目仅仅停留在体育场的租凭、承办和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其服务对象主要以本校教师、学生为主,其组织行为也主要局限在校园内,缺乏与社会体育的交流与合作,高校体育仍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

3.2普通高校体育产业缺乏资金。

    长期以来,普通高校体育大都依赖上级部门的拨款,这种依靠拨款以获得经费支持的状况使高校体育的发展举步维艰,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高校体育市场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费筹划缺乏市场意识,只依赖上级有限的财政拨款缺乏积极的开拓精神。一些校内收费培训班的服务内容单一、规模小、短期行为较大。

4.结论与建议

4.1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市场化意识和服务意识,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其需求,最大限度的提高利用率,多渠道、多形式的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特别注重提高晚上及寒、暑假的利用率。在体育设施方面,应尽量利用其开展各种有偿服务项目,可适当对外租赁,以提高其利用率。

4.2增强普通高校体育产业自身的造血机能

    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员、运动队及成立大学生健身俱乐部,提高体育竞赛的观赏性,形成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改变单一的运营机制。美国高校体育就是通过引进高水平的运动员来参加比赛,例如NBA、足球、橄榄球等。来增加比赛的观赏性,通过出售门票来增加高校体育的收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