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化学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7 15:21: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化学知识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化学知识点

篇1

高中化学常考知识11、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CnH2n+2仅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

烯烃CnH2n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炔烃CnH2n-2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

卤代烃: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抓官能团的特性,比如,醇类中,醇羟基的性质:1.可以与金属钠等反应产生氢气,2.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注意,羟基邻位碳原子上必须要有氢原子,3.可以被氧气催化氧化,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氢原子。4.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5.可以与氢卤素酸发生取代反应。6.醇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醚。

苯酚: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醛:CnH2nO羧酸:CnH2nO2酯:CnH2nO2

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

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

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醛(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还原反应)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

6.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2)羧酸:(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

8.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9、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4Ag+H2CO3

反应式为: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11.

10、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H2O

11.浓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2、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

13、解推断题的特点是: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条件(即特殊性质或特征反应),如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和显色反应,醛基的氧化反应等。

但有机物的特征条件不多,因此还应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关系条件能告诉有机物间的联系,如A氧化为B,B氧化为C,则A、B、C必为醇、醛,羧酸类;又如烯、醇、醛、酸、酯的有机物的衍变关系,能给你一个整体概念。

14、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

去氢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氢叫还原。

醇类氧化变-醛,醛类氧化变羧酸。

光照卤代在侧链,催化卤代在苯环

高中化学常考知识2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

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

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

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

[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

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0C)

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高中化学常考知识3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食盐:NaCl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绿矾:FaSO4·7H2O

小编推荐: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干冰:CO2明矾:KAl(SO4)2·12H2O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NH4)2(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

: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高中化学常考知识4一、概念判断: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有电子的转移(得失)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4、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5、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与得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得电子的多少无关。

6、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7、元素由化合态变游离态,可能被氧化(由阳离子变单质),

也可能被还原(由阴离子变单质)。

8、元素价态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有强氧化性;

元素态有还原性,但不一定有强还原性;阳离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不一定是价态,,如:Fe2+),阴离子不一定只有还原性(不一定是态,如:SO32-)。

9、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0、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反应类型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中有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例、在H+、Fe2+、Fe3+、S2-、S中,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用双、单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1、双线桥:“谁”变“谁”(还原剂变成氧化产物,氧化剂变成还原产物)

例:

2、单线桥:“谁”给“谁”(还原剂将电子转移给氧化剂)

例: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

1、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1)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CuO+C=2Cu+CO2SiO2+2C=Si+2CO

2Mg+CO2=2MgO+C2Al+Fe2O3=2Fe+Al2O3

2Na+2H2O=2NaOH+H22Al+6H+=2Al3++3H2

2Br-+Cl2=Br2+2Cl–Fe+Cu2+=Fe2++Cu

(2)化合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2CO+O2=2CO23Mg+N2=Mg3N2

2SO2+O2=2SO32FeCl2+Cl2=2FeCl3

(3)分解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4HNO3(浓)=4NO2+O2+2H2O2HClO=2HCl+O2

2KClO3=2KCl+3O2

(4)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3Cu(NO3)2+2NO+4H2O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5)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

Cl2+H2O=HCl+HClO3S+6OH-=2S2-+SO32-+3H2O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6)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归中反应)

2H2S+SO2=3S+3H2O

5Cl–+ClO3-+6H+=3Cl2+3H2O

(7)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不止一种的氧化还原反应:

2KNO3+S+3C=K2S+N2+3CO2

2KMnO4=K2MnO4+MnO2+O2

2、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1)找四物: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2)分析四物中亮的关系:特别是歧化反应、归中反应、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3)电子转移的量与反应物或产物的关系

例:根据反应: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剂是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是____________;

(2)当有68gNH3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物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生成的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mol。

高中化学常考知识5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篇2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1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食盐:NaCl

芒硝:Na2SO4·7H2O(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

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甘油、丙三醇 :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2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

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

Fe3+——黄色

Fe (OH)3——红褐色沉淀

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

Fe (NH4)2(SO4)2——淡蓝绿色

Fe2O3——红棕色粉末

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

Cu2+——蓝色

CuO——黑色

Cu2O——红色

CuSO4(无水)—白色

CuSO4·5H2O——蓝色

Cu2(OH)2CO3—绿色

Cu(OH)2——蓝色

[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其他: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KMnO4--——紫色

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沉淀

S—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

O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摄氏度)

品红溶液——红色

N2O4、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

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3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

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特征反应现象: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

Fe2+(浅绿色)

Fe3+(黄色)

Cu2+(蓝色)

MnO4-(紫色)

有色固体:

红色(Cu、Cu2O、Fe2O3)

红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蓝色[Cu(OH)2]

黄色(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

Cl2(黄绿色)

NO2(红棕色)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4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Al3+>Mg2+ >Na+ >Ca2+ >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

(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3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

(2)配平。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

(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

(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

(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PbSO4

PbO2 +2e- PbSO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应为:

负极:Pb + SO42- -2e- = PbSO4

正极: PbO2 + 4H+ + SO42- +2e- = PbSO4 + 2H2O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阴极:PbSO4 +2e- = Pb + SO42-

阳极:PbSO4 + 2H2O -2e- = PbO2 + 4H+ + SO42-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

(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Si、SiC、SiO2=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金刚石 >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4(+4价的S)

例:I2 +SO2 + H2O = H2SO4 + 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HF、CH3CH2OH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6、离子是否共存: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 等];

(5)是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C。),;

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

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

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3-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

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

(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 HCHO —— 4Ag + H2CO3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 4Ag + 6NH3 + 2H2O

26、胶体的聚沉方法:

(1)加入电解质;

(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

(3)加热。

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2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2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29、在室温(20C。

)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31、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5离子共存问题

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凡能使溶液中因反应发生使有关离子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如生成难溶、难电离、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包括氧化一还原反应),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弱碱阳离子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如Fe3+、Al3+、Zn2+、Cu2+、NH4+、Ag+

等均与OH-不能大量共存.

2.弱酸阴离子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

如:

CH3COO-、F-、CO32-、SO32-、S2-、PO43-、AlO2-均与H+不能大量共存.

3.弱酸的酸式阴离子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它们遇强酸(H+)会生成弱酸分子;

遇强碱(OH-)生成正盐和水。

如:HSO3-、HCO3-、HS-、H2PO4-、HPO42-等

4.若阴、阳离子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则不能大量共存.

如:Ba2+、Ca2+与CO32-、SO32-、PO43-、SO42-等;Ag+与Cl-、Br-、I- 等;Ca2+与F-,C2O42- 等

5.若阴、阳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HCO3-、CO32-、HS-、S2-、AlO2-、ClO-、SiO32-等Fe3+与HCO3-、CO32-、AlO2-、ClO-、SiO32-、C6H5O-等;NH4+与AlO2-、SiO32-、ClO-、CO32-等

6.若阴、阳离子能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I-、S2-;

篇3

一、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第一册指出:“三氧化硫是一种没有颜色易挥发的晶体,熔点16.8℃,沸点44.8℃。” 对此,学生们常常感到非常困惑。既然三氧化硫的熔点低于常温(18℃~25℃),在常温下三氧化硫应是无色的液体而不是晶体。就像熔点为10.2℃的纯硫酸在常温下称之为无色的液体而不是无色的晶体一样。那么,为什么教材上仍指出三氧化硫为晶体呢?本人欲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与同行们商榷。向盛有NO2气体的集气瓶中通入SO2气体,瓶内红棕色逐渐变浅,最后褪去;集气瓶的内壁上附有无色的固体。经检验该固体为常温状态下的三氧化硫。因为N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常温下可将SO2氧化为SO3。即:NO2+SO2 = NO+SO3 为什么三氧化硫在常温下既不是气体,也不是液体,而是固体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三氧化硫的结构。三氧化硫只有在气态时才是单分子,即单个的SO3单元。三氧化硫分子呈平面三角形结构 。在固态时,三氧化硫至少有三种晶型变体。其中:α-SO3为冰状结构的晶体,以三聚体(SO3)3存在。其熔点16.8℃,沸点44.8℃。三聚体(SO3)3中硫原子是SP3杂化的,三个硫原子通过氧原子以单键连结成环状,在空间以SO4基团为四面体构成S3O9分子环;β—SO3为石棉结构的多聚体(SO3)n,熔点为32.5℃。它是具有共用氧原子的SO4基团为四面体构成的无限长链状结构;γ—SO3呈胶体状态,熔点62.6℃,其结构有待于深入研究。在液态时,三氧化硫的单个分子和三聚体处于平衡状态:3SO3 =(SO3)3,同时也存在着多聚体三氧化硫。降低温度,三聚体则增多。纵观三氧化硫的结构、性质及状态,很显然,在常温下, α—SO3为无色的液体,在16.8℃时凝固为冰状的晶体。β—SO3和γ—SO3在常温下为固体。由于α—SO3很不稳定,即转变为β—SO3晶体。因此,三氧化硫往往不能以单纯的某一晶型存在,而是由这三种晶型共存的混合晶型。使得三氧化硫在常温下既不是气体,也不是液体,而是固体。事实上,高中教材上所说的三氧化硫的熔点16.8℃,沸点44.8℃指的是α—SO3的熔、沸点。

二、现在社会是工业、交通高速发达的社会,汽油的使用量与日剧增,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很有必要,可是课本却没有做太多了介绍。高二课本只提到《汽油的辛烷值》,而且是选学内容。所以在此本人是一名化学老师有必要介绍一下《汽油的辛烷值》。

辛烷值的测定是在专门设计的可变压缩比的单缸试验机中进行。标准燃料由异辛烷和正庚烷的混合物组成。异辛烷用作抗爆性优良的标准,辛烷值定为100;正庚烷用作抗爆性低劣的标准,辛烷值为0。将这两种烃按不同体积比例混合,可配制成辛烷值由0到100的标准燃料。按不同体积比例混合,可配制成辛烷值由0到100的标准燃料。混合物中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数愈高,它的抗爆性能也愈好。在辛烷值试验机中测定试样的辛烷值时,提高压缩比到出现标准爆燃强度为止,然后,保持压缩比不变,选择某一成分的标准燃料在同一试验条件下进行测定,使发动机产生同样强度的爆燃。当确定所取标准燃料如恰好是由70%异辛烷和30%正庚烷组成的,则可评定出此试油的辛烷值等于70。当爆震一开始出现的时候,就去比对异辛烷与正庚烷混合物的状况,如果出现爆震的状况时机,正好与97份异辛烷和3份正庚烷的测试状况一模一样,那么这个测试油料的辛烷值就是97。所以说,当我们说90号、93号、97号无铅汽油的时候,其实它的辛烷值只是一个对比值。

篇4

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1常见物质的颜色

1、有色气体单质: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O3(淡蓝色)

2、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Au(金黄色固体)、P(白磷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末)

3、无色气体单质:N2、O2、H2、希有气体单质

4、有色气体化合物:NO2

5、黄色固体:S、FeS2(愚人金,金黄色)、、Na2O2、Ag3PO4、AgBr、AgI

6、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见的黑色粉末为MnO2和C)

7、红色固体:Fe(OH)3、Fe2O3、Cu2O、Cu

8、蓝色固体:五水合硫酸铜(胆矾或蓝矾)化学式:

9、绿色固体: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化学式:

10、紫黑色固体:KMnO4、碘单质。

11、白色沉淀:Fe(OH)2、CaCO3、BaSO4、AgCl、BaSO3、Mg(OH)2、Al(OH)3

12、有色离子(溶液)Cu2+(浓溶液为绿色,稀溶液为蓝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4-(紫红色)、Fe(SCN)2+(血红色)

13、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4、不溶于稀酸的黄色沉淀:S、AgBr、AgI

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2化学的基本守恒关系

质量守恒:

①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一定不改变。

化合价守恒:

①任何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一定等于0

②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和降低总数一定相等。

电子守恒:

①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总数一定相等。

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电极的电量一定相等(即各电极得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能量守恒:

任何化学反应在一个绝热的环境中进行时,反应前后体系的总能量一定相等。

反应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为负则为放热反应,为正则为吸热反应)

电荷守恒:

①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②任何离子方程式中,等号两边正负电荷数值相等,符号相同。

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3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4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

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C2H2

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

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

H2O:104.5°;

BF3、C2H4、C6H6、石墨:120°

白磷:60°

NH3:107°18′

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 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5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篇5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22

随着全方面平衡发展要求的提出,高中化学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也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也为了让学生顺利地参加高考,教师都在不断地探索着新的教学记忆方法。高中化学拥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加以记忆,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在记忆方法上给学生更好的、更明确的指示。因而,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建议教师重视以下三种记忆方法的教授。

一、理解记忆

我们都知道理解记忆是最有效的、捷径的记忆方法。其实,在目前的教学情况中,大多数的学生都还没有掌握理解记忆的方法,他们更多地选择了死记硬背。的确,相对理解记忆来说,死记硬背花得时间更少,看到的效果似乎也更明显。但是,相较于死记硬背,理解记忆能让知识点在学生的脑海中更长久、更牢固地扎根。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用更加长远的目光看待学习化学知识点这件事。记忆知识点不是为了迎接临时考试,记忆知识点是为了三年后的背水一战――高考,也是为了在知识面上有所充实和领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强调理解记忆的重要性,当然,在教学手法上也应该明显地体现出理解记忆知识点。化学的知识点的确是比较多,但是,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连贯起来的。比如在教学钠金属时,它有许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然后就会联系着更多的化学式和化学反应式。为了更好地记忆化学式、反应式,教师就要明确地、仔细地向学生说明钠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例如在教学钠密度比水小时,就应该结合钠放入水中后的化学反应进行教学。钠会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变成小球,还有不断地旋转。这其中的原因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去理解,正因为钠的密度比水下,所以整个实验过程的现象都是在水面上。而又由于钠的活泼,与水发生反应产生了氢气,才使金属小球在旋转,最后消失。简单来说,这就是理解记忆。当然,理解记忆除了在学习新知识点时具有其重要性,在讲解试题或作业时也具有其意义。或许是由于教学的忽略或麻木,教师在讲解题集时的重心渐渐地开始向正确答案偏离,同时,逐渐地忽略了必要的解析,使得学生虽然记住了问题的答案,却无法真正理解知识点,这就导致了学生总会在相同的问题上出差错。因而,教师在讲解时更注重地应是解析的方法、步骤。让教师的解析为学生所理解,让思想的过程为学生所掌握,让知识的迸发为理解所绽放,这才是理解记忆,一种更为适合当代学生的记忆方法。

二、同类规律记忆

正如化学教师所言,高中化学其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这一点看法也得到了一部分学生的认同,因为这部分学生摸索到了化学知识的规律,他们也正是在按照这样的规律学习、掌握化学。教师应该让这种规律记忆为广大学生所掌握,协助学生在学习化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捷径。化学知识点的规律性明显地体现在了课本的编排上。化学知识模块其实分界很清楚,如专门学习金属的章节,学习酸的章节,学习碱的章节等等。学生在掌握知识点时,就应该从这方面下功夫。在规律记忆的过程中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同类规律,一个是区别。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总能感受到那份同类规律。例如,在学习活泼金属时,它们都能够跟水反应,跟酸反应,并且在化学反应式的书写上也是相似的。这就是一种同类规律记忆,掌握一种活泼金属的性质,就能扩展记忆更多活泼金属的性质。但是,在这种规律记忆中,教师同样得提醒学生其中的区别,而这种区别往往也是考试中的重点和切入点,也是学生记忆知识点的另一种方法。在学习金属的章节中,分为活泼金属和非活泼金属,同样也存在着过渡的金属。这些金属在跟酸、碱反应时往往又存在着各自的特性,这就是规律中的区别,例如:钠能跟水反应,但是铝、铁等则不能;铝与碱反应会根据量的不同而出现不一样的反应等,这就是区别。学习化学知识点就是这样,知识点大多数都是在类似的情况下发现、产生,但是有的又具备自身的独特。教师理应指导学生根据这种相似与独特,在化学学习中逐渐地牢固掌握知识。

篇6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

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数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

三、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 ”“”“”“”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四、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中元素具有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常见氧化剂:

① 活泼的非金属,如Cl2、Br2、O2等;

② 元素(如Mn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2、KMnO4等;

篇7

G633.8

电化学弘扬了化学的重要价值,主要研究电解原理、电解池以及原电池等的原理,在金属防护方面也有相关涉及。电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一直受到很大的重视,是化学竞赛必考的内容之一,出题较为活跃,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充分对化学知识进行拓展和挖掘,有益于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理解,与实验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竞赛中,电化学这一方面值得大家的重视。

一、命题特点与难点分析

对于新材料、新的科技产品,命题人会着重分析,通过这类事物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事情的能力。题目以新为主,灵活的运用知识点是学生必备的技能。由于电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理解能力,清楚的了解电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出题的时候,命题人还会降绿色化学融入试题,帮助强化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对于电化学的学习,至关重要的就是将知识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更好的将知识记牢以及对其深入的理解。

1.对电极的认识和确定分析

在解答电化学题目的过程中,应该对电极进行有效的认识和确定分析,在进行答题的过程中,大题的分析需要在电极的确定开始,明确的电极确定可以有效的对电化学大题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做题的效果。在题目分析的过程中,多数会以电化学的现象为提示和参考,利用出现的电化学现象来确定电极的正负,进一步对反应的发生进行系统的分析。另外在进行分析之前,需要首先确定电化学的类型,电化学的类型可以决定了反应的效果和现象。因此在进行答题分析之前,需要明确答题的基础,另外还需要对电化学反应方程式有明确的记忆,在解答题目之前需要了解反应发生过程的现象,对现象和反应前后的物质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题目中用到的电化学知识。在题目分析的过程中,对电极进行有效的认识和确定是解答电化学题目的基础,同时也是对电化学知识进行有效合理分析的前提。

2.对电解过程的了解和分析

电解过程是电化学反应的重点,对于不同类型的电极和电解质会发生不同的反应,而满足不同的需要。在对电解过程进行了解和分析的过程中,要对反应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掌握电解反应过程各种操作的目的,同时应用到题目当中。例如在对电解过程进行分析中可以发现,有些题目中电解液中有一层选择性膜,这种选择性膜的设置可以控制电解液中的离子运动,对反应现象进行相应的变动。结合不同的反应类型,电解液的选择也需要进行控制,同时电解液中的成分分析也可以对题目进行深入的解读,从而分析电解反应,有效的对电化学知识进行了解和分析。

3.规避试题中的误区和易错点

在对电化学知识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电化学知识较为复杂且多样化,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顺序性,这样才不会发生疏漏。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细致的审查题目,对题目中的条件进行分析和了解,对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罗列,对电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熟练的掌握,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错误,进而提高解题的效果。在对题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试题中会存在一些易错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会成为大题解题的误区和陷阱。有效的规避这些误区和陷阱才能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在题目的考察上也会有一定的开放性题目,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与生活进行联系,这样才能提高题目的得分,从而对电化学知识有一定的应用意识,进而真正掌握相的电化学知识。

二、高中化学竞赛试题化学知识点案例分析

在解题过程中当遇到信息生疏、思路障碍、概念模糊时,要自觉运用转化思维,化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形象、化繁杂为简单,化含糊为明朗,从而拓展解题思路。转化思维就是思维变通,条条大路通罗马。转化形式可以是概念转化、组成转化、物质转化、表达方式转化等,目的是信息等价替换,降低解题难度,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数形转化、司马光砸缸等都是转化思维的典例。

【例1】由乙炔、苯、乙醛组成的混合物、已知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0%。试求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题思路】可将乙炔、苯、乙醛三种有机物进行化学式组成的变形转化,即:C2H2、C6H6、C2H4O(CH)2、(CH)6、(CH)2・H2O(CH)n+H2O,碳元素的质量分数“CH”的质量分数“H2O”的质量分数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72.0%×13/12)×16/18=19.6%

【例2】将固体MnC2O4・2H2O放在一个可以称出质量的容器里加热,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相对原子质量:H 1.0,C 12.0, O 16.0,Mn 55.0 ),纵坐标是固体的相对质量。 说出在下列五个温度区间各发生什么变化,并简述理由: 0~50℃;50~100℃;100~214℃;214~280℃;280~943℃

【解题思路】图示、图表信息丰富,答案尽在图表中显现,故挖掘图表内涵,转化图表信息,是解答图形图表类竞赛题的关键。本题计算的基础是如何将图中相对失重的信息转化为解题依据。

【解】转化0~50℃时的图示:图像线段基本水平,说明是MnC2O4・2H2O稳定区域,MnC2O4・2H2O未分解。

转化50~100℃时的图示:图像线段下坡,说明Mn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179)逐渐失水成为无水物MnC2O4(相对分子质量143),

MnC2O4・2H2O==MnC2O4+2H2O 143/179= 0.80

转化100~214℃时的图示:图像线段基本水平,说明是MnC2O4 稳定区域,MnC2O4未分解。

转化214~280℃时的图示:图像线段下坡,说明MnC2O4逐渐分解成为MnO(相对分子质量71),MnC2O4==MnO+CO+CO2 71/179 = 0.40

转化280~943℃时的图示:图像线段有点上坡,说明固体增重,分解生成的MnO被O2氧化, 可能反应为3MnO+1/2O2==Mn3O4 (229×1/3)/179 = 0.43

三、结语

高中化学竞赛试题中电化学知识的考察是重点,同时也是现阶段学习的难点。在对电化学知识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正确认识化学反应前后,了解相关应用知识,都可以提高电化学题目解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曾凡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的思考.《科学咨询》.2015年4期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074-02

多年教学实践表明,许多大学新生在刚进入大学时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常表现出自学自治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较为欠缺,这反映了当前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严重脱节。对于药学类专业,化学类课程学习显得格外重要,而“化学学困生”占相当大的比重。我校药学院每年都对入学新生进行化学知识摸底测试,结果基本一致,测试成绩高的可得90多分,大约占20%;低的只得20来分,不及格率约30%。通过了解高中实验课发现,有的学生来自省重点高中,化学实验开得全,实验动手能力很强;有的同学来自偏远地区,高中三年只做过几个实验;还有的同学只靠观看演示实验或实验录像了解实验操作,实验基础很差。因此,搞好大学化学与中学化学教育的衔接,降低大学化学与中学化学的学习台阶,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化学的教学特点和学习要求,就成为大学化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总体来说,大学化学与高中化学的一个明显的区别是教学内容的“量”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高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而辅导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这对大学新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知识点的介绍方式及深度与大学化学有所不同,所涉及的范围也远不及大学化学广泛,知识的系统性和化学思维的形成也有待学生在大学化学学习中进一步完善、提高。由于中学化学教学内容体系本身的问题或中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学生在进入大学时有些化学问题还比较模糊,这样势必影响大一化学的教学质量。而大多数学生对上述转变心理准备不足,学习方法和能力还停留在高中的层面上,不能适应新起点的学习。

中学与大学化学教学内容的衔接,通常认为是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所承担的任务[1,2]。也有学者[3]主要关注大学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衔接问题。然而,随着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一些大学化学知识被纳入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的教学体系,相关知识点广泛涉及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甚至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等诸多课程[4]。

2003年4月,教育部制订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新课标)。目前,全国各省市已陆续开始执行。新课标将高中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其中“必修”部分为全体高中学生均需学习的课程,而“选修”部分则包括6个模块。如果在高考中,学生不参加化学科目的考试,则选修“化学与生活”或“化学与技术”模块;如果参加化学科目的考试,则须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模块中的2~3个。

这样的课程设置,基本上为大学化学做好了铺垫,但是,高中化学和大学化学的知识点仍然存在一些衔接问题。因此,教师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必须对这些概念加以澄清和重视。

一、大学化学中新出现的知识点

在大学化学中,有部分内容是高中化学没有涉及的,主要集中在化学原理的相关章节,总结如下:四大平衡部分:质量摩尔浓度的概念、稀溶液的依数性、缓冲溶液、溶度积的概念、电极电势及其影响因素、配位平衡的移动、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部分:电离能与电子亲和能的概念、离子极化理论和键型的过渡。

上述这些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高度重视,作为难点讲解,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认识。

二、大学化学进一步深入学习的知识点

在介绍酸碱理论时,高中化学只讲解了酸碱电离理论,给出了传统的酸、碱、盐的概念,大学化学是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酸碱质子理论,拓宽了酸、碱的定义,提出了两性物质的概念,扩大了酸碱反应的范围;在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时,对于高中化学中的元素的化合价概念,大学化学给出了更加科学的定义――氧化值;在讲化学反应速率时,高中化学用平均速率来定义,而大学化学在高等数学微积分概念的基础上以瞬时速率来表示。

高中化学往往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但追求严格的定义与解题训练。大学化学则要求对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物质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强调灵活运用化学思维和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5]。比如不能光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能级交错,还应明白该现象是由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造成的;不仅应了解甲烷分子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还应弄清这是原子轨道sp3等性杂化的结果。

三、大学化学实验与高中化学实验的衔接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一般不独立设课,大多数实验为演示实验,教师边做边讲,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要求学生认识和安装一些最基本的仪器,理解实验的原理、方法及步骤,从而帮助学生揭示有关化学现象和规律,巩固所学知识。因为每个实验都建立在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较好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实验记录表格是设计好的,最后的实验总结也由教师来做,所以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较低,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而大学化学实验是与理论课并行的课程,具有独立的教学内容。由于内容多、信息量大,一般要求学生在实验前预先自学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为实验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教师仅起主导作用,讲解实验的重难点,学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并于课后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写出较为完整的实验报告。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在实验前要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弄清原理,了解步骤和注意事项,写出合格的预习实验报告,以便实验时能及时、全面地获得需要的信息,顺利完成实验。课上教师只需用少量时间对实验的原理、方法和要求进行简明扼要的串讲,而将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动手。之后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进行巡视,着重注意仪器的布局、调节及正确使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原理、方法等的认识,就学生出现的普遍问题组织现场讨论,耐心帮助不合格学生分析原因,并给予他们重做的机会。采用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一般都能主动地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四、结语

当前学生化学知识参差不齐的现实使得他们接受新的教学信息的能力不同,如果让所有学生接受同一教学目标的教学,难免会出现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并挫伤他们强烈的求知求新欲;而基础差、能力欠佳的学生又会“吃不消”,从而打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我们应根据生源的差异化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形成教育目标的多层次和教学方法的多类型转变。依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进行分层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视并服务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状态向主动掌握的角色转化。

参考文献:

[1]杨华.例说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22):106.

[2]黄双路,蒋智清.浅论大学医学化学课与中学化学课的衔接[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4):353-355.

[3]程春英.试论大学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衔接[J].实验室科学,2010,13(1):5-6.

[4]罗群兴,廖婉莹,纪敏.谈新课标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的相关性[J].化学教育,2011,32(7):20-22.

篇9

普通高中教育是与义务教育相衔接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高中一年级是连接的重要阶段,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化学教育。

但有一个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是,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形,经过中考选拔上来的优秀学生中,初中化学成绩很好,高中入学时化学单科成绩很高,然而经过高一一年时间的学习,许多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缺乏后劲,成绩下滑很快,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有的学生甚至高一第一学期化学学习就出现了掉队现象。造成这种现象有多种因素。

高中化学教学内容遵循认识规律,按照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顺序编排。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穿插编排,使理论教学在一定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同时也使元素化合物知识能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

笔者对人教版高中《化学1》、《化学2》(必修)两本教材及其配套教师教学用书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及有机化学五个角度将知识难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高中《化学1》(必修)

二、元素化合物

高中《化学1》(必修)

三、化学实验

高中《化学1》(必修)

四、化学计算

高中《化学1》(必修)

交流中发现,许多高中教师反映初中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高一学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普遍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

通过表格我们不能发现高中化学学科内容、知识体系的特点。难点多、难度大、概念抽象难理解,例如基本概念知识;知识体系的逻辑性、系统性强、对思维能力的要求高,例如基本原理知识;内容多、知识点多且还有些零散,例如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教学经历的教师都能体会,表格中所列出的一些知识难点往往都是学生学习中的分化点。

笔者作为中学教师,有着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的化学教学实践经历,针对以上知识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提一些思考和建议。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必修)教学要做到: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对新知识点的教学要准确定位,找准教学的起点和落点。

第一,立足起点,准确定位。教师在教学前应对本知识点进行思考,分析高一学生学习该知识点需具备的知识储备,同时要熟悉九年级化学的知识结构体系,这样教学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中该复习应复习,该补充应适当补充,使知识具有连贯性、系统性,避免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健全,教学跨度太大,学习产生分化。例如,在进行强弱电解质教学时,就必须将九年级化学中没系统介绍过的电离、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等内容进行补充,否则教学很难顺利进行。

第二,准确定位,找准落点。教师教学中又必须找准落点,对一些知识点不能过度地拔高要求,加深内容。要按照课程标准,该讲解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例如,把必修课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原理、常见的有机物等,讲的过深过难,超出了课标要求范围,学生接受不了,反而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教师受旧版本教材的影响,对新课程理念掌握不够,对新教材整体性把握不够,教学中常常出现超前现象,如进行“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教学时,把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都讲完了,然而学生没这方面的知识基础,仅是死记硬背老师讲的,对知识体系模模糊糊,结果适得其反。其实,这些内容到选修模块中进行教学,学生完全可以正常接受。甚至还有些教师进行一贯地应试教育,教学中依然坚持“一步到高考”的教学原则,对教学内容深度的把握和例题、习题的选择都是一步到位,由于多数题目综合性强且超前过难,多数学生做错或不会做,即使老师费劲讲解,学生仍稀里糊涂,这种教学显然违背了基本的教学规律。

第三,把握好教学进度。明确把握适当的教学进度,是提高教学目标准确性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不超标、不贪多、不超前、不过难;要按照课程标准重基础。紧扣新课程理念,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实现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郭志东. “问题解决”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的应用 [J]. 化学教与学,2013,(1)

篇10

全日制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普通初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学校是为社会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工厂,对广大学生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具有深刻的影响。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理性的思考习惯、严谨的办事风格、独立自主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提出并分析了化学新课标新增知识点加入高考后学生的适应状况,以及它给高中教学带来的启示。

一、化学新课标新增知识点加进高考后学生的答题情况

(一)对于“盖斯定律”的出错点的分析。

1.学生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不到位

以某地理科综合高考试题为例,通过对试卷的抽样分析,发现有接近71%的学生没有答对试卷中考察“盖斯定理”的考题。在71%的学生中,近一半的人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有偏差。

2.吸热和放热的概念界定不清晰

以同年同地的理科高考综合试题为例,通过对试卷的抽样分析,发现上文提及的近71%的错答学生中有48%的学生只知道放热时H为负值就能够轻易得出答案,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对于吸热和放热反应的概念混淆不清。

(二)对于“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分析。

以某地的理科综合高考试题为例,题目的考点包含考生对于pH的基本认识、对溶度积常数概念的理解程度等。从题目中可以很直观地发现出题人没有就概念的理解给学生设过多的陷阱,是一个十分基本的计算题。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结果有些出人意料。题目的平均分甚至没有达到该题总分的1/4,超过75%的学生得了零分。这反映出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这方面的知识理解不到位,还需要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强调该知识点的重要性,随时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

二、高考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化学老师教学的启示

(一)加强过程教学,教学生学习方法。

高考中大部分题目都是将书本知识结合客观实际,并不是单一地将知识点孤立考查。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化学的相关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对象,老师要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将课程用阶梯递进的方式层层推进,一步步加深课程难度,让学生慢慢适应。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独立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根本上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树立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化学中的探究性试题本身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由于没有一个固定的解题模式,反而能客观反映学生平时的积累情况。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一部分从课堂上老师的授课中获得,还有一部分通过课堂之外的其他渠道获得。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所以胆大心细的学生在探究性试题的解答过程中占有极大的优势。因此,老师要致力于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价值观,关注生活点滴,从生活中寻找化学知识,同时也灵活地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三)放手让学生做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高考试题中化学实验研究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倡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正确高效地学习。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的常规化学实验,让他们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规范实验步骤,记录实验结果。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己的实验成果,互助学习,共同进步。这些自主探究性实验不仅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深刻记住了实验中的细节,将来可以将实验成果运用于试题的解答中。

(四)严抓主干知识,突出学习中的主要矛盾。

高中化学学习的起点要低,不能开始就增加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畏惧心理,使得化学学习停滞不前。老师课上要着重强调基础主干知识,确保主干知识的得分率。在高考试题中,基础知识占了大部分,简而言之,基础知识是整张试卷的得分保障。老师要在保证学生都掌握了主干知识的前提下,注重课后习题的讲解,挖掘出新课程标准教材中考试的主要题型,逐个击破,提高学生的得分几率。

(五)增加情景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比例。

化学探究性试题的情景多是从生活实际中得来的。这就表示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要同时兼顾学术性和时代性。化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运用于生活中。化学学科与社会相融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化学、社会和学生三个因素和谐相融,达到强化知识的整体功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化学新课标中新增加的部分知识点学生掌握的情况并不好,这为化学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就化学中新增知识点对高考学生的答题情况做出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帮助老师就此现象对教学活动的改进办法。化学这门基础性的学科只要掌握了方式方法,则学习起来并不像学生想象的那样困难。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将化学融入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魅力;鼓励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性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情景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篇11

陕西省新课程改革三年以来的高考试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既充分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又突出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思想,也是对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全面的检测,本人认为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若以初中相关知识点为背景展开,学生就会对化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达到综合发展的目的。那么,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进行复习?

1.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夯实基础

新课改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知识的发展,螺旋式上升。备考过程中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是学生能整体上把握知识。如在对离子反应发生条件复习时就应该先从初中的复分解反应入手,了解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发生条件为生成气体、沉淀和水;然后复习高一知识中复分解型的离子反应发生条件;再到水解反应中条件扩展为生成难溶物质,弱电解质,易挥发;最后到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中沉淀的转化的生成更加难溶的物质,不断地对同一个知识扩充,最后提出某一个反应能发生的条件为使得某离子的浓度减小的结论,使学生从一个比较高的高度去俯瞰知识,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再比如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同样的先复习初中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然后进一步提出氧化和还原是同时发生的,挖掘深层的规律――反应中必然有化合价的升降,最后复习氧化还原的本质――电子的转移,是学生感受到有得必有失,氧化和还原不可分割,分析反应时从任何一种物质入手都可以计算电子的转移数目,在知识发展中使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所在。

2.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减少失误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检测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和文字叙述的精准表达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一直是近年来考查的重点,而2013年高考大纲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对化学用语有明确要求“了解”“理解”“以及正确书写”三个等级[1],在高考试题中电极反应式、化学式、结构简式、电子排布式的表达占一定分值,非选择题中也多处要求书写化学用语。在初中学生为了应付中考,甚至用背单词的方式记忆初中所学化学符号,方程式写法,化合价,原子结构等知识点,学生无法掌握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所以高三复习时先要将以前的错误做法纠正过来,给学生解释清楚每一种化学用语的来源,发展,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规范的使用方法。其次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一丝不苟,规范化书写,对于某些屡次“犯错”的学生,老师要不厌其烦,多回顾反思,不能急于求成,有必要时做到一对一订正,在平时模考中对于学生的不规范书写要做到绝不姑息[2],避免学生养成思维定势,而造成因思维的不严密、不深刻、不灵活而造成的错误。

3.掌握基础实验答题技巧,提升得分

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的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3],这是课程标准吐出来的要求,在高考命题中化学实验也是必考题目,近年高考常用教材典型实验派生、发展出来的内容进行命题,然而从统计结果来看,实验题的得分偏低,所以在复习化学实验的时候,最好做成专题形式,渗透初中有关知识,基本实验操作、连接、定量、离子检验分离推断等都可以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实验在新课程中有地位和功能。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一个热点的话题,复习时从氢气的制法、检验、收集、净化入手,实验仪器的组装,操作顺序,强化装置图连接顺序意识、操作意识和细节意识,到观察描述实验现象。最好学生现场操作,通过师生间讨论,达到识别仪器,掌握操作,注重实验细节的观察,突出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体验实验过程,沉淀实验能力。

总体上说,高三的复习工作以初中所学知识为依托,构建知识框架,使学生跳出知识点观察化学,做到面对某一个点能联系知识主线,进一步认识知识网络,这样的全面复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取得更好成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