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21: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法学概论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举例法:举例通常分成两种情况即举正面例子和举反面例子。举正面例子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一般为具体使概念生动化、直观化,达到较易理解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向量空间的时候就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在解析几何里,平面或空间中从一定点引出的一切向量对于向量的加法和实数与向量的乘法来说都作成实数域上的向量空间;复数域可以看成实数域上的向量空间;数域F上一切m*n矩阵所成的集合对于矩阵的加法和数与矩阵的乘法来说作成F上一个向量空间,等等。举反面例子则可以体会概念反映的范围,加深对概念本质的把握。例如在讲解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时候就可以举这样的一个例子。试判断下列关系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吗?,,。这就需要我们对反比例函数有本质的把握。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呢?一切形如的函数,本质是两个量乘积是一定值时,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1)中y和x-1成反比例关系,(2)中y+3和x成反比例关系。定义中要求k为常数当然可以是-1,所以(1),(2)不是,(3)是。
2、温故法:不论是皮亚杰还是奥苏伯尔在概念学习的理论方面都认为概念教学的起步是在已有的认知的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授新概念之前,如果能先对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作一些适当的结构上的变化,再引入新概念,则有利于促进新概念的形成。例如:在高中阶段讲解角的概念的时候最好重新温故一下在初中阶段角的定义,然后从角的范围进行推广到正角、负角和零;从角的表示方法进行推广到弧度制,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自然过渡较易接受。又如在讲解线性映射的时候最好首先温故一下映射的概念,在讲解欧氏空间的时候同样最好温故一下向量空间的概念。
3、索因法: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具有丰富的背景和真实的原因,当你把这些原因找到的时候,那些鲜活的内容,使你不想记住这些概念都难。例如三角形的四个心:内心、外心、旁心和重心,很多同学总是记混这些概念。内心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因为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而得名内心;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因为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因而的名外心;旁心是三角形一个内角平分线和两个不相邻的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因为是三角形旁切圆的圆心而得名旁心;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因为是三角形的重力平衡点而得名重心。当你了解了上述内容,你有怎么可能记混这些概念呢?又例如: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这样定义的,过点做直线的垂线,则垂线段的长度,便是点到直线的距离。那么为什么不定义为点和直线上任意点连线的线段的长度呢?因为只有垂线段是最短的,具有确定性和唯一性。再如:我们之所以把n元有序数组也称为向量,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它包括通常的向量,作为特殊的情形;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它与通常的向量一样可以定义运算,并且有许多运算性质是共同的。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4、联系法:数学概念之间具有联系性,任意数学概念都是由若干个数学概念联系而成,只有建立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才能彻底理解数学概念。例如在学习数列的时候,我们不妨作如下分析: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是有规律的。那规律是什么呢?项与项数之间的规律、项与项之间的规律、数列整体趋势的规律。项与项数之间的规律就是我们说的通项公式,项与项之间的规律就是我们所说的递推公式,数列整体趋势的规律就是我们所说的极限问题。当项与项之间满足差数相等的关系时,数列被称为等差数列;当项与项之间满足倍数相等的关系时,数列就被称为等比数列。这样我们对数列这一章的概念便都了然于胸了。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教与学模式的改革。在教与学模式改革中,实践教学作为开放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本人根据电大系统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开放教育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并在课程教学和综合实践环节中加强实践教学,使学员将所学的理论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从而提高法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法学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教与学模式的改革。在教与学模式改革中,实践教学作为开放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作为开放教育专业之一的法学,是培养法学专业实用性人才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而,探索法学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放教育法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法学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来说,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一些地方电大仍存在偏重于理论教学的现象
我国的法学教学,多年来,重视法学理论的教学。虽然近几年来,一些院校开始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电大也不例外,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仍存在偏重于理论教学的现象
(二)实践教学应用仅限于少部分课程,有些地方电大仅限于毕业实践环节
一些地方电大实践教学仅限于少部分课程,如刑法学、民法学,更多的地方电大仍然沿袭了传统法学教育的模式,将实践环节的目的确定为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手段。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应用较少,即使是毕业实践环节,也不能真正落实。
(三)校外实践基地的效果与实践教学的目的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电大法学实践教学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校内模拟实践,如模拟法庭、案例讨论、法律咨询等。一种是到校外实践基地(如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参加法律实践。从当前实际运行情况看,其效果与实践教学的目的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实践教学
利用网络开展实践教学,是远程教学的发展方向。但在实践中,大多电大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实践教学。究其原因,一是有些电大网络不够畅;二是有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或缺乏利用网络的能力;三是有些学生不具备利用网络的能力。因而,很多电大没有利用网络虚拟社会进行实践教学,或者利用了,但参加者有限,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开放教育法学实践教学模式说明
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包括两方面,即课程实践性教学和综合实践环节教学。
(一)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
本模式主要应用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专科的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学、婚姻家庭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等。本科的合同法学、知识产权法学、证据法学、法律文书等。本模式采用“二元”教学模式,所谓“二元”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是否能经常参加面授学习为基点,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两种程度的教学:面授为主教学与网络教学为主。
1.采用模拟法庭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针对课程的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案件进行模拟法庭教学。如在《刑法学》(2)中,采取让学生课下收集有关材料,进行模拟法庭教学活动。为了适应开放教育教学的需要,我校在校内建立了模拟法庭,配备了必要的服装和设施,能够随时进行模拟法庭的教学活动,同时,在鞍山铁西法院、海城法院建立了实践基地,为同学们深入实际提供方便。
2.其他组模式方案
其他组主要是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实践教学活动,采取网络案例分析、网络虚拟模拟法庭、网络小组案例讨论等方式进行。
(二)综合实践环节实践教学
综合实践环节可采取法学专题辩论、法律咨询、观摩法院庭审、模拟法庭等形式。
1.法学专题辩论
教师选取社会热点、争议的法学辩题,将学生分成正方、反方,开展专题辩论。
2.法律咨询
组织学生开展法律咨询活动,既回报社会,又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专业水平。
3.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案例要选择与当时社会有较大影响的案件,参加者由学员自由报名,任课教师决定。其他同学必须旁听模拟法庭庭审。
三、完善和落实开放教学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进一步明确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任务和培养目标
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任务和培养目标主要表现在:一是培养学生具有从业岗位必需的操作技能;二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离不开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法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法律实践,更充分地了解司法实践,融入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运用能力和增加知识含量。
(三)加强实践基地软硬件建设,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基地运行质量
法学专业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它是法学教学的必要场所。在校内实践基地方面,一是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添置必要的设施;二是制定符合实践教学的实施计划;三是建立稳定的参加实践教学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四是逐步形成收集、整理、运用典型案件的机制。在校外实践基地方面,一是巩固和开拓实践基地;二是与实践基地签定能够调动双方积极性,实现“双赢”的协议;三是电大与实践基地加强沟通,校内实践教师经常深入校外实践基地,了解学生实践情况,在实践基地的帮助下,处理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融入司法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水平;四是及时收集实践基地的典型案件,组织教师和学生对案件进行研讨分析;五是聘请经验丰富的司法工作人员担任电大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四)完善网络建设,保障网上法律实践活动正常进行
处理功能,以保障网上法律实践活动正常进行。一是保证网络的畅通,满足网上实践教学的需要;二是建立各种QQ群,保证信息的下达;三是建立网上教学实践管理员制度,管理员由精通网络知识,又对法律知识有所了解的人员担任;四是需要有专门的软件开发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五)完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
实践教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必须建立针对整个实践教学模式的评估体系。加强法学课程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是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只有加强实践教学,才能更有力地保障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使开放教育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缅.法学教育的重新定位[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
[2]吴斌.法学教育改革之路径[J].教育评论,2006.4
[3]肖永平.《法律的教与学之革命》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3期.
[4]李力:《现代远程教育论》,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4月版.
[5]周愉晴:《电大开放教育教师职业素质初探》,《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法学专业学年论文范文二:高职法学教育教学方法分析
摘要:总体上来说,高职法学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的法律人才,与一般高校的法学教育存在一定差别,高职法学教育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努力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推动高职法学教育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法学教育;教学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法学教育作为当前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对法律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高职法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出来。尽管近几年我国高职法学教育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具体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法学教育教学方法的陈旧和落后,更是给我国高职法学教育带来了严竣的挑战。在当前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的新形势下,高职法学教育教学中更要加快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确保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法律专业型人才。
一、建立有自身特色的法学教学方法
(一)在当前高职法学教学中,需要提供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将课堂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效的融合在一起,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法学专业教育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也能够更好的完成法学教学的任务。
(二)在法学教育教学中,对于教学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选择上,可以借鉴好的教学方法,但在借鉴过程中需要打造具有自身的特色,根据其现有的土壤和条件来做好移值工作。即高职院校法学教育教学方法需要重视自身的特色,不能完全的照抄照搬。
(三)在高职法学教育工作中,需要形成一套较为完善和实用的法学教育体系,确保教学方法体系的严密性、科学性和特色性,众多教学方法并没有主次之分,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分别对待和选择,并使各种方法能够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各高职法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沟通、交流和配合,做到资源的共享,这样才能进一步对法学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实行交互式教学
(一)在高职法学教育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通过一些小的法律轶事和法律案件片断来对讲解所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充分的发挥指引作用,引导学生对所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从而激发其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
(二)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高职法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则在具体教学中需要充分的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丰各中先进的教学工具已在高职学校中普遍应用,这对于法学教学方法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法学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条件。在法学理论教学中,教师要授课过程中可以能完这对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运用,从而带给学生听觉和社觉上的震撼,以生动和逼真的形象和画面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进一步对法学的深奥性进行深入研究。
(三)在交互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处于平等的地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法学教学和学习的氛围,这样师生才能共同学习和共同进步,同时还要打造交互式教学的平台,为师生提供自由交流和沟能宾机会,从而将交互式教学的优势更好的体现出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良好的法学逻辑思维能力。
(四)在交互式教学中,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使学生认识到高职法学教育对专业性和实践性的高要求,其自身具有其他普遍高等教育学生所无法具有的优势,这样才能在学习中树立明确的目标,燃起希望,使其成为学好法律知识的动力,从而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型法律人才。
三、重视实际与理论的结合,实行案例式教学法
(一)组织相关教育者编写相应的案例题库作为知识储备,与课堂教学配套使用。教育者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进行,如可以先讲授有关法学内容,然后再下发一些相关案例来督促学生的进一步深入,也可以先下发相关案例,然后启发学生从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确定。
(二)目前电视节目占各类法律节目较多,节目的案例不仅通俗易懂且具代表性,通过专家学者对其中法理的分析点评和诠释,将法律生动地展示给了观众,社会效益极大。因此在高职法学教育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以上类似法治节目的案例分析,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
(三)法学教育者可以就相关案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辩论,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讨论和辩论之后,法学教育者应该就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向学生做相应的讲解和引导,并可要求学生就案例分析情况写出相应的法律文书或法律解决意见。四、学以致用,实行实践式教学方法这里提到的实践式教学方法,类似于很多法学教育工作者口中的“诊所式教学”。法学专业的学生需要从教师指导下的实践中学习运用法律的技能。该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法学教育模式。但笔者认为这种“诊所式”教学方法应该是广义上的,包括一切实践性质的教学方法,如模拟法庭、司法机关实习、法律志愿者活动以及法律辩论赛等等形式。高职法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法学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法律应用能力,熟悉常用法律法规并能熟练地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各种纠纷,能够撰写各种法律文书,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所以,实践式教学方法是实现高职法学教育目标,培养合格高职法律人才的必由之路。
结束语
总体上来说,高职法学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的法律人才,与一般高校的法学教育存在一定差别,高职法学教育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努力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推动高职法学教育更快地发展。
经管类的开设的专业众多,而不同的专业培养的目标自然就不尽相同。故此,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有目的、有择性的制定相适应经济法教材。但事实上根本不存在这种为不同专业编写不同经济法教材的事,所以至今很多学校还是用同一种教材来教学。这种通用性的教材很容易忽视学生在接受能力上的差异,这样的做法非但不会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给学生造成学习上和心理上的压力。
(二)没有多少重要的社会实践课程
经济法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而经管类院校也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所以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格外重视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只是经济法的课程不多,学生也没有稍多法学理论基础,使得社会实践和课堂讲授之间产生冲突;课堂讲授的时间不多,就会导致学生的理论基础打不好,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如果课堂讲授的时间过长,虽然会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但会占去学生过多的时间不能去社会上参加实践活动。长期如此,会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很可能对经济法课程也产生抵触情绪。
(三)考核方式不及教学目标多样化
经济法是理论基础,但不同的专业要学习的经济法重点不会相同,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学习不同的课程,考察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但现在很大一部分学校还是让学生学同一部教材,考同一种试,同样以成绩来衡量学生和教师的水平。这种模式看起来合理,其实是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一种不公平。考试本身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手段。就好比劳动课程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写文章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广泛阅读;闭卷考试能让学生增强记忆力;写文章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广泛阅读;演讲比赛能锻炼学生的口才和逻辑思维能力等等。如果教师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用多种考核手段,一定能增强学生的专业课成绩,综合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如何展开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一)专业课程和专业需求匹配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除了要选用合适的教材以外,教师也应该创新教学计划,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实际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要因材施教。不同的专业教授不同的专业知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要讲授经济法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及时对教学计划和重点做相应的调整。像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教税法、银行发、会计法等等;国际贸易的学生要教国际贸易法、反倾销法、合同法之类的。要有针对性的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另外,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国内国际热点新闻,对于和专业相关的问题和修改、增订的法律要及时的对学生讲解,不能让教学内容和时代脱轨[2]。
(二)适量让学生去实践
课堂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终归到底还是为了让学生多多了解一些理论知识,而知识的目的又在于运用,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得让多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才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由浅入深的为学生讲解,密切联系和经济法专业相关的组织机构,在学生和机构中间架起一座桥梁,让相关的组织机构多为学生提供实习或实践的机会,也让学生的能力有用武之地。
(三)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为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需要对经济法专业学生的考核要在内容和方式上都进行创新。要打破传统的单一考核模式,建立科学、公平的评价体系,就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其一,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看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否达标,要将此成绩作为课堂成绩,以此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增强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这样做既让学生尽量多的掌握和应用经济法理论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继而巩固相关知识。其二,在期末以闭卷考试来审核学生的专业知识。主要有选择(考核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判断(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案列分析(考核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三个部分组成,旨在帮助学生多掌握知识内容,并且提升学生的记忆力,为以后学生的考试或工作夯实基础。还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考试的内容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也要根绝不同的情况进行评价。这样的考核才是公平的。
(二)教学模式单一由于独立学院创办时间不长,办学模式不够完善,办学经验不够成熟,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面照搬母体高校教学模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的权威,强调学生的接收。缺乏讨论教学、体验性教学,更是缺乏师生互动,教学气氛呆板,教学手段单一。
(三)课程内容选择缺少特色目前独立学院都是按照国家统编教材和一些示范性课程教学方案(PPT)开展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课时分布、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等方面没有充分结合自身特殊性。由于沿袭其他院校的教学内容选择方式,导致课程内容上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较少,如视频影视内容少、道德两难情景设计少、法律案例设计过少,等等。
(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独立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与其他院校一样,存在实践教学缺乏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实践教学没有制度化,没有列入课程计划;有的院校采用课外实践的方式,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缺乏知识应用的环节等等。实际上,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法律知识与法律素质、法律能力也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践教学在知识与素质、行为的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见独立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迫切需要加强。
(五)考试评价方式不科学独立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与评价方面,一般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实际上,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很难通过书面考试的形式形成科学结论的。书面考试只能考核到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法律认识,并不能很好地考核到学生的道德素质与行为能力、法律素质与行为能力。而知识与素质、能力并不一定能建立一致的关系。
二、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路径
独立学院要根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规格和独立学院学生特征,在把握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案。
(一)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独立学院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诞生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定位,这种人才的具体规格是: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好、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另外,独立学院具有与其他类型高校不同的学生特质,其优势表现在:(1)大部分学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学习十分刻苦,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学习欲望,这是独立学院学生的主流和根本性特质所在;(2)大部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较强;(3)部分学生基于家庭背景等原因使得信息接收渠道比较多,见识比较广;(4)很多学生知识面比较宽;(5)小部分学生特长比较突出。其不足之处表现在:(1)整体的知识文化基础相对薄弱;(2)部分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差;(3)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科学;(4)极少数学生缺乏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内心世界比较空虚,对自己的认识、定位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比较迷茫;(5)少数学生缺乏刻苦精神,没有很强的进取意识。针对独立学院的培养定位和学生特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政治理论课程教师队伍,对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独立学院要利用灵活高效的民营办学机制,选拔和培养一支高效精干的政治理论课程教师队伍,以适应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而且要经常性地通过教学比武、教学研讨等形式,引导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根据独立学院培养定位和特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创新教学模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必须破除传统的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多样化、新颖化的教学模式。一是要构建师生互动性教学模式,以增强教学效果。如增加讨论课程环节,就一些“道”与“法”严重冲突的问题开展讨论,激活学生思维。二是要构建案例教学模式,重点引入典型案例教学,运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带领学生总结出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便于学生学习、效仿和运用。三是构建主题教学模式。主题教学可以是针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或是针对某一敏感问题开展专门论述,或是针对某一似是而非的问题进行旗帜鲜明的思想教育,或是针对某一案例进行深层次剖析,等等。在主题教学中,教师不能回避现实矛盾,要紧紧围绕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既能明理,又能动情,还能应用。
(三)精选教学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涵盖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知识,内容非常庞大,如何精选教学内容成为改进教学的关键所在。独立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既要全面兼顾(核心价值体系、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三观”、“三德”、法律基础),又要重点突出。如在职业道德知识模块的讲授中,要重点突出大学生求职心理、求职技能。在法律基础知识模块中,要突出劳动法律法规。作者在担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就专门用两节课时间讲授《劳动合同法》,让学生掌握如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本领。如何统筹全面性和重点性两者的关系,我们认为,教师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通过细小的知识点推及到大道理、大主题、大方向。此外,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要格外注意突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促进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素质的完美结合。在这方面,必须要充分突出法律与道德的联系及区别。如在讲授法律与道德的互补关系时,作者经常运用“大义灭亲”(违反法律关系)和“见死不救”(违法道德关系)的案例来论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与区别,使学生能深刻体会到“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传统的环境法强调对环境污染的控制。此种污染对于人类而言,根据经验是可以预见和估计的,即具有一种盖然性。也只有在此种盖然性之下,国家采取行动才是正当合理的,这就是一种危险防御。如果国家对不可预见的行为进行恣意干涉,就会丧失其正当性,不为法律所允许。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环境威胁正不断增加,如气候变化、新化学物质所引发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环境风险。此类风险对于人类而言,无法通过经验进行判断,具有预测不可能性、作用不可逆性等特征,在归责方面难以确定。在危险防御理念之下,国家不能对其采取措施。但如果国家放弃,而将人民置于环境风险的威胁之中,同样是不合理与不正当的。所以,风险预防理念由此产生。
2.从目的二元到保护优先
我国原来的《环境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了其目的在于保护和改善环境以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说明我国环境法在立法目的上存在二元性,即在要求环境保护的同时又强调经济建设。此种设置使得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产生冲突的时候,环境保护往往让位于经济建设,致使环境形势不断恶化。对此,我国去年修改了新的《环境保护法》,将“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修改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强调“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目的二元的理念,强调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发生冲突的时候,环境保护能获得优先考虑。
3.从环境治理到生态文明建设
传统环境法在环境保护路径方面通常强调的对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治理,较多地使用被动的措施应对环境污染与破坏。并由此形成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制度体系,对于环境保护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这些制度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用。这其中或有制度设计不合理、实施不到位等因素,但根本性的因素在于没有将环境保护融入社会发展之中。党的十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由此,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环境法发展的一个根本理念。
二、环境法理念变革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1.环境风险规制理论
环境风险已然成为现代社会环境问题的重要特征,环境风险规制也就成为现代环境法的重要内容。在法学范畴内,风险通常与危险相对而言。对于危险领域,基于制定法和基本权保护义务,国家有责任必须介入,以达到保护个人法益之目的,公民亦可要求国家保护。对于风险领域,除了在客观上完全不能克服的风险外,因国家行政资源有限性以及社会因素的限制,使得国家仅能在一定范围内规制风险,其规制界限在于一国的环境保护政策水平。另外,为实现环境风险最小化,在环境风险国家行政规制之外,还需要社会力量对环境风险进行规制,即自主规制。通常是企业自己设定环境保护目标,按自身特点制定对策,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优点在于企业能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找到低成本高收益的环境对策。环境风险规制理论包含了行政规制与自主规制,两者的结合必然可以实现环境风险的最小化目标。
2.统合性环境政策
在环境法领域内,关注整体性环境问题成为一种趋势,即超越环境媒介和部门对环境问题进行规制。过去对于不同环境问题由不同的部门规制,或者按照环境媒介如大气、水、土壤等来规制,此种规制模式会导致在解决一种环境问题之时而形成对另一种环境问题的放任。所以,如果能从整体上解决环境问题,无论是从环境法的角度还是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比起个别的、非全面的规制方式更有优势,这就是统合性环境政策。统合性环境政策需要程序上的整合,即在程序上、组织上的整合,实现环境行政决策一体化,简单来说就是由单一管辖机构在单一程序内做出单一的决定。实体整合方面,要求环境法相关许可的要件事实的实体性审查或决定一体化,在环境媒介之间应注意其相互作用以及环境污染的转移,时间上应注意产品的生产流程以及使用后废弃的各个阶段,尽量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小化、循环化。统合性的环境政策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体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不仅是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制度与措施,加强环境污染与破环的治理,更是要建立新的制度,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之中,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环境法理念变革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1.加强环境问题意识的指引
我国环境法教科书的体例几乎都是从理论到法条的讲解。从环境法的概念、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环境法律责任、环境法律体系、环境保护基本法、单项污染防治法、自然环境保护法、中国与国际环境法等方面对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论述,但总体上存在一种“就法论法”的阐释法学方法,难以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实效。对此,在环境法学教学过程中,应针对现实中的环境问题,强化环境法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面对某一环境问题之时,能从多角度和用多学科的方法对该环境问题进行剖析,考察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干预。这一过程中,具体的环境问题成为教学的指挥棒,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也不再局限于法律文本层面,而是随着问题的深入不断采取多学科交叉的方式予以应对。
求知欲和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索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在引入概念教学时,应充分运用感性材料(直观教具)或生活经验,创设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知识的、具有引力的教学环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所学问题的注意和兴趣,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在教学“体积”概念时准备一个透时杯子,里面盛半杯清水,让学生观察实验。学生发现:放进一块小石头,水面升高一些,取出小石块,水面隆低到原处;再放一块大一些石头,水面比第一次升高多一些……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经过思维的深化很快得出:“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小的物体占空间小,大的物体占空间大。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的体积。”
二、抽象概括,建立概念
抽象概括是人脑对事物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是感性向理性转化的桥梁,也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飞跃的纽带。因此,在引入概念时,教师必须让学生通过归纳,概括,准确地把事物的本质,抽象出概念,如:“教师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依法贴出红花的集合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感性上认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什么意思,并知识可以用乘法算,接着增加相同加数的个数,个数越多,算式越长,长的算式学生会感到计算麻烦,而用乘法计算就比较简便,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概括出乘法的意义:“求几个机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建立了乘法的概念。
三、运用比较法,理解概念。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是培养人的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本质上就要求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学生服务,有四个方面含义:一是生活服务。从学生生活、安全、健康着手,为学生提供饮食、医疗、安全、救助等多方面的服务。学生管理应更多地从人文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以生为先,把学生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办学生之所盼,解学生之所怨,真正把对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二是教学服务。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搞好教学服务,必须树立两个“零距离”思想,即: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实现在校学习与岗位需要零距离。做到不仅要“对口”,更要“接口”。三是成长服务。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培育浓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办大学应有良好的氛围,在美的环境熏陶下,人的情感、道德、意志会受到润物无声般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使学生对校园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校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是就业服务。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出口畅,才能进口旺。就业服务重点要做好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和跟踪服务,为学生走向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创造条件。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高职教育的“三个转变”
200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高职教育的“三个转变”,不断增强高职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实现“三个转变”,即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
办学思想的转变,即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明确高职教育的定位和方向。高职教育的定位有四层含义:一是人才定位,即高职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高职教育人才怎么培养。三是找准高职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定位。四是科学地确定学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找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即和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学校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高职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向以就业为导向转变,教育资源的配置要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优势专业倾斜。近年来,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均推出了许多突出重点的举措,如重点建设一批有影响的高职院校、具有先进水平的品牌专业和示范性实训基地等建设项目。对于学校来讲,要突出重点,集中财力,重点投入,建设一批实训基地,精心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形成学校的亮点。
办学模式的转变,即按照“订单培养”的要求推动学校运行机制的改革。首先要找准就业市场的需求。要做好市场调研,加强市场预测,积极与用人单位配合。其次,要按照就业需求配置教学资源。就业市场需要什么,就办什么专业;办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课程、配备什么师资,这样才能有效集成资源,办出优势。
办学机制的转变,即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高职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化。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推行学分制和模块式教学,加快建立“学分银行”的试点;优化整个教学过程,降低文化课的比例,提升专业实践课的比重,按“必需”与“够用”的原则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和岗位技能证书“双证书”制度,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
高职教育推进产学研合作有四层含义:一是充分利用社会的物质资源;二是充分发挥社会智力资源的作用;三是实施“双证书”教育,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四是拓展学校的功能。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打通产学研合作的途径,可以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
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①开展市场调研。主要是专业建设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和人才需求调研。②成立学校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学校聘请大集团、大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学校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参与对学校发展战略的咨询和研究,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建立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巩固。咨询委员会的运作,可以赢得企业对学校发展的支持,形成良性运作的“产·供·销”经营网络。③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行业、企业技术部门的负责人、学者和专家组成,为学校专业改革、课程改革、产学研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决策咨询。④成立科学研究所。学校以系部为单位成立若干研究所,重点进行应用技术项目的开发,加强校企之间深度合作。⑤聘请企业人事主管为客座教授,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和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⑥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每个专业都要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聘请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负责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指导工作。
产学研合作符合WTO的基本精神,即“双向介入、紧密结合、互利互惠”的原则,能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产学研一体化教学,不仅能使高职教育培训出的学生很快胜任企业专业化的特定需求,而且能不断根据企业需求调整培训的重点,从而提高高职教育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总之,高职教育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一定能够办出特色,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二)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具体表现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来促进高教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培育出具备科学发展理念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切实坚持以人为本这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学会关心、尊重受教育者,不仅要确保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而且还要关注它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指数以及潜能,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2培养具有科学发展理念的高素质人才对高等教育而言,它承担着培育高素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以及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服务的重要任务。要坚持培育学生的发展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坚持育人为先,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和基本技能,从而培育出会做人、会做事、会与人相处、有着完善的人格、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不足
第一,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例如教育地区差距十分显著,群体差距较为明显,教育的类别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第二,教育投入不足。不仅基础条件十分薄弱,而且教师的发展理念不足。第三,教学质量差,就业率低。因为大幅度扩招,生源质量出现了下降趋势,不仅导致了师资教学设施的严重短缺,还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教育成本比较高。第四,高等教育需要较高的个人投入。高等教育需要花费较高的投入,但是通常情况下也不会对就业问题有所帮助,或者不能得到较好的预期收入,再就是不同学校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不能很好地符合经济、社会以及人民群众的多方面发展要求,使得人们对高等教育教改严重不满。
三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高等教育需缩小教育差距1制定教育均衡发展系数这样就能够为教育差距提供最为及时的预警。可以参考基尼系数的相关做法,拟定出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指标和标准,确定教育差距的警报规则。确保对同类学校进行排队,还要将同样多的机会、资金以及政策给予不同类型的学校。2政府要落实标准一致的教育政策要对全部高校都坚持平等无差别的“国民待遇”,这样才能更好地助推高等教改的和谐发展。根据不同学校、不同的专业性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开展院校的专业化建设,体现出教育公平原则。
(二)处理好各类关系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来统领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切实处理好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均衡与不均衡发展;不同类别和层次之间的关系等;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民办与公立高校的协调发展,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社会需求与学科结构等多方面的关系等。
(三)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从我国高等教育来看,投入不足依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说,不但要进行教育改革,而且也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
(四)高等教育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培养创新人才涉及到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高等教育机构作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以及推动知识创新、和加快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骨干力量,要切实解决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新问题,对自身不足进行认真反省,借助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法,通过教育创新,完成创新教育的重任。
(五)贯彻以人为本精神,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和水平在此过程中,要强化教育主体和受教育者的创造性活动,切实将他们当初高校教改和发展的主体。要大力开展师资队伍建设这个根本任务,贯彻好“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服务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出色的教师队伍、干部队伍以及后勤队伍。抓紧学科建设,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师的自和发展权。
(六)完善和健全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制要组建具有权威性、公正性的教学教育评价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教育管理部门。教育管理部门要对高等教育质量高度重视起来,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等教育全面、持续、协调的进步和发展。
四统筹兼顾,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水平
高等教育属于非常庞大的系统,涵盖了多层次以及多形式的教育内容,为了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要在高等教改发展中兼顾下列若干方面。
(一)发展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要大力发展包括大专和高职在内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本科、硕士、博士教育等。它们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对象都不相同,使命也有巨大差异,因此要相应地发展它们。从当前来看,下功夫举办好高职技术教育,培育出在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当务之急。
(二)发展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多种多样,不仅要管理好层次多样的全日制教育,还得尽可能地处理好业余成人学历教育,例如,夜大、函授、网络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及自考等,不仅要注重成人学历教育,也得处理好社会生产生活所亟需的多种培训班、非学历成人继续教育以及研讨班等。
(三)发展不同类型和隶属关系的高校为了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是为了尽可能地提升全民族素质,赶超国际先进的科技水平,国家需要拿出相当部分的财力,构建一批有着较高水平的大学。这就要全面地发展部委所属高校,省、市属的地方高校,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大学以及专门学院等。对我国而言,这些高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当前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
(四)协调地发展东、中、西部的高等教育在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是强劲的推动力。反过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要依赖经济实力的强力支撑。从西部地区来看,它们的经济还处在欠发达水平,不能强力地支持高教改革和发展,出现了缓慢的高教发展现象,反过来也相应地导致了西部比较匮乏人才,使得它的经济不具备较好的竞争力。国家为了加快西部的全面发展,提出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进一步强化在西部的基础设施投入。在此过程中,也对西部的高等教育事业和西部高校加大了投入。所以,国家在区域高等教育投入方面的投入,既不是原先的“基数法”,也不是完全依据国家重点学科的数目和实力来投入,而是出现了政策性倾斜。但是,在此过程中,也提出了要进行竞争性投入,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高等教育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院校投入少、实力弱的西部高校,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积极性,获得了更多的财政资金,很好地增强了西部高等学校的竞争力。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性高教的协调全面发展,要进一步强化针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机构的大力扶持,而且还要将提升对西部高校的投入幅度,当成国家在开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主要部分之一。
转变教学方式. 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把药剂学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 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中心,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式,开展课堂讨论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师生角色互换. 选择适宜内容,让学生上台讲课,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备课、上课、总结和归纳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学会备课、制作课件,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授课能力. 采用对比法授课.
“药剂学”中的许多剂型既有差异也有相同点,采用对比法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剂型的特点和要点. 如在讲气雾剂、粉雾剂和喷雾剂等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法讲授;在讲散剂、颗粒剂的特点、概念和质量评价等内容时,则可借助对比(和片剂对比)法,更便于记忆.
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是一项整体的改革,它包括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一系列改革,其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的数学教育观点(即:1.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教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从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2.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不单指数学知识的教学;3.数学现代化教学并不是现代数学,而是指数学的现代教学,用现代教育理论改革数学教学),加快了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一些新的数学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如尝试教学方法、引探教学法等。
一、小学数学教育方法分类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可分为基本教学法和综合教学方法两大类。基本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阅读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参观法等;综合教学方法包括发现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反馈教学法、自觉辅导教学法、引导发现法、模型教学法、模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基本教学法和综合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构成了一个最优化的组合整体。
综合性教育方法的出现是教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过去我们是孤立地研究某一种教学方法,这是片面的,也是不切实际的。而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的各项活动又是可以控制的,可以互相配合的。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必须从整体上,用互相联系的观点,考虑如何把几种基本方法构成一个最优化的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法的改革方向
在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强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视和研究学法指导,面向全体师生,以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要求做到五转移--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移到以培养能力和发展思维为主;由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教与学要最佳结合;由忽视非智力因素转移到重视非智力因素;由注入式教学转移到启发式教学;由局部性改革转移到整体性改革。
三、可推行的教学新法
1.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是华东师大附小邱学华教师提出的,是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教学法。日本阪市大学佐藤三郎教授还把它编入《世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一书中。
尝试教学法的一般步骤是: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这五个步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节课进行新课这一环节中的五个步骤,而不是一节课的全过程。在新课结束后,还需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以便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使知识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尝试教学法采用的课堂结构一般有基本训练、导入新课、进行新课、尝试练习(巩固练习)、课堂作业以及课堂小结六个阶段。尝试教学法的五个步骤就是在第三阶段(进行新课)中进行。
2.发现法
发现法也称探究法或问题解决法,是美国教学论专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布鲁纳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教学法的特点在于:不是由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由教师设计适当的问题或某些比较巧妙的教学安排,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发现以前未曾认识的各概念的异同和各种关系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由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探索新知。发现法的教学进程可分为以下六步:
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素质教育对当前高等教育的要求,在教学目标的追求上更进一步地追求整体性目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今后《婚姻法学》的教学目标应该一方面努力传授给学生以婚姻法学方面的基础性知识和相关的技能,使学生能够系统性地掌握婚姻法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知识性的目的,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进行婚姻法学的传授过程中要更为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升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灵活处理各种突然事件、临时事件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和某些律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婚姻工作的复杂性,创造条件参与部分婚姻案件的诉讼工作和处理工作等,增强学生的实际处理能力等,这应该成为今后婚姻法学教学目标的大方向之一。
2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更加重视婚姻法学教学内容的时代性、选择性和综合性,增强婚姻法学课程内容和社会实际生活的联系,让课程要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尤其是要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随着教育的全球化不断加剧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今后教学内容的选择将会更进一步重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全球性视野,因此,《婚姻法学》在今后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一方面重视反映婚姻法学发展的新的趋势、新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要兼顾全球婚姻法的发展情况,进一步丰富现有的婚姻法学的教学的内容,更好地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的现代化。
3教学方式方法上
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讲求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新颖性,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婚姻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重视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及时更新,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必会逐渐降低,最终影响到这门课程的最终的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今后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从进一步加强教学吸引、加强学习反馈、增加教学实践等措施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逐步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接受式教学方式,不断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在教师引导下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自主学习,努力超越婚姻法学过去的那种单一的知识接受式教学,从而使其成为一种具有活动性、合作性以及反思性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这既因该成为今后《婚姻法学》教学方式改革的前进方向,更是世界各国进行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