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障碍跑教案

障碍跑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7 15:21:2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障碍跑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障碍跑教案

篇1

研究目的:在课中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能获得更多的能力发展。并且在体育课教学中,力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

课程目标:

1.通过学生的“40米内通过几个障碍物的跑”和“跑的拓展”,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及速度、协调素质。

2.通过师生、生生间互动、自主的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与娱乐中、参与与竞争中发展思维水平和实践、应用、创造的能力。

3.通过生生间的有效合作和竞争,使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及自我激励、相互鼓励的态度。

二、教学过程

主教材是40米内通过几个障碍物的跑和跑的拓展。

1.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首先应想到在跑的过程中设计什么障碍物来增加跑的乐趣?后来想到了垫子,在体育课中经常会用垫子进行一些练习,可以用垫子进行了跑、跳、投、钻、爬等多种练习,这样教师对“40米内通过几个障碍物的跑”中的障碍物就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

2.障碍跑的后面还有一个环节,让每组学生自己去设计障碍物,根据每组同学的情况,用垫子设计不同的障碍物来进行障碍跑的练习。这个环节对学生的要求挺高,既要看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又要看这组同学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分析

本课的主教材是40米内通过几个障碍物的跑和跑的拓展,从教案与实际教学过程看是有一定差距的。原因如下:

在整个教学的安排过程中,只有正确地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自主教学的安排中才能不脱离学生的实际,我们所安排的自主学习内容一定不能超越学生的实际水平,否则有可能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演变为“放羊式”教学而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一个最为实际的问题,也是自主学习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分组设计出合理的活动方案,但结果是学生对原有的设计没有大的改变,各抒己见,课堂呈现出“放羊”的状态。

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就是使学生在很多方面超出教师所布置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发挥练习,教师对学生的“自由发挥”练习,只要对学习技术有好处,对身体练习有好处,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有好处,只要是在安全情况下,就应该给予学生较多的支持与帮助,就应该鼓励学生去做。教师应该是学生自主练习的促进者与支持者。在本课主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层次较浅的“自主学习”,但教师如果能在了解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加以不断地引导,在认知的差异中使他们从多角度思考,在讨论中交流,在合作中完善,使学生的个性在交流与合作中得到发挥,并且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我想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定能体现出教师预设的效果。而本课的又一焦点问题:学生的个性过于“张扬”,也就可能会有所收敛,而这种收敛也应该是发自内心、心甘情愿的。

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1.教师的教学方法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主要是年龄特征、性别特征、兴趣特征等。

篇2

1.练习往返跑,发展腿部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敏捷性。

2. 能积极参与游戏,并体验游戏带来来的快乐。

3. 培养勇于争先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单元简8个、双单元砖8个、百变绳1套;音乐。

活动过程

热身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一路纵队沿着塑胶跑道进行走、跑交替练习。

2.幼儿站成四路纵队,教师和幼儿一起在音乐的伴奏下做热身运动:原地摆臂、原地前脚掌跑、原地后踢小腿跑、原地高抬腿跑等,充分活动四肢。

探索体验

1.通过儿歌,引出身体练习的内容。

教师说儿歌“小马小马真爱玩,摸摸小树(操场上的某一物体)快快跑回来”,幼儿分散自由往返跑。

2.动作指导:往返跑。

(1)幼儿扮演“小马”,教师介绍活动内容。

教师:小马们,我们要进行比赛了!为了在赛场上有好的表现,你们要好好练习往返跑哦。

(2)将百变绳拉直摆放在地面上,设置一个起点和终点,幼儿自由探索往返跑。

(3)幼儿站成两路纵队,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动作要领:往返跑在往返转弯时一定要提前减速,降低重心,蹬地快速、有力,迅速转身,然后借用转身的蹬力来作为转身后起跑的辅助力量。

(4)幼儿再次分组练习往返跑,每名幼儿练习2-3次,教师巡回指导。

集体游戏

游戏:赛马。

1.布置场地,创设游戏情境。

将两根百变绳拉直摆放于地面设置为起点线和终点线,相距15-20米,中间用单元简或双单元砖相隔定距离直线摆放于地面设置成两条平行行的障碍路线。

2.幼儿分组进行小组竞赛游戏。

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两路纵队站在起点线后等待。游戏开始,每组第一名幼儿"S"形跑过单元简或双单元砖,继续往前跑,。脚踩到终点线后迅速转身,再快速原路跑回起点处与第二名幼儿击掌后站到队尾。第二名幼儿出发,游戏继续,先跑完全程的小组为胜。

提示:绕障碍跑时要注意上体的前倾侧体,以及重心的曲线运动,同时运动的外侧脚前掌用力外蹬变方向,外侧手臂摆动幅度增大。

篇3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5.019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深入推进,提升课堂教学内涵已成为重要命题。在教学研究中,“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研方式被广泛推广。对于“同课异构”,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同的定义为: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讲授,比较其对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的不同,以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此外,有的学者认为同课异构还应包括:同一教师,在讲授不同专业或不同类别学生的同一课程,应采取不同教学策略。笔者就以参加南通市优秀课评比的经历谈谈体育教学中同课异构的感受。

通知要求是:本次优秀课评比内容为田径(跑类)、篮球两类项目实践课,各县(市)、区各两名选手分别选择一类项目进行准备,两类项目现场课的具体动作规格,现场确定并进行该课的设计意图与教案编写;教学对象分别为田径(跑类)高一年级和篮球高二年级的教学行政班。笔者选择的是田径(跑类)。

一 研究教材、自我异构

1 分析教材,确定方向

接到通知以后,笔者就开始准备,确定上课方向,高中《体育与健康》里面跑类提及到短距离跑、中长距离跑、接力跑和跨栏跑四类。比赛时间是12月上旬,形式是借班上课。结合比赛时间和上课形式,笔者猜测跨栏类可能性很小,因为跨栏在高一上学期应该还没有开展,学生没有什么基础,12月份天气也比较冷,不太适合跨栏项目的开展,还有一点就是危险系数比较高。所以在权重上把跨栏作为了解项目。定好大方向后,笔者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组内其他老师,请他们帮忙分析是否合理。大家经过讨论后,基本认同我的看法。得到同组教师的认可后,笔者又打电话向教研员汇报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教研员也认同。

2 海选资料,选我所用

上课内容有了大体方向,但具体内容如何定?笔者首先在网上搜索了相关内容,把认为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下载并打印出来,此外,我们组从08年开始就合订了《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两本杂志。我就一本一本查阅,把凡是与田径跑类有关的教案、论文都找出来研究,对参考性强的进行重点研究。虽说工作量蛮大的,但这两本资料确实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两本杂志,笔者了解了近几年其他同行在上这类课时的思路以及教学设计风格的变化趋势。笔者认为这就等同于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领域的人聚集到一起来与我“异构”。

3 针对教案、精打细磨

根据通知要求,再结合同事们的建议,笔者准备了5份教案:蹲踞式起跑、弯道跑、接力跑、耐久跑、障碍跑。接下来根据教案内容开始打磨,刚开始的时候笔者没有急着整堂课去上,而是把主要内容分片段去尝试,采用男女生分开上,男女混合上,用秒表记录时间,根据上课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再做相应调整。等到自己认为课堂布局上没有大问题后就开始整堂课打磨。笔者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上课才会发现问题,不同班级的学生基本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样就给我提供了许多解决问题的预案。笔者认为这是教师在针对不同学情的情况下做出的自我“同课异构”。

二 集思广益、多元异构

打磨好教案后,笔者觉得首先应该邀请本组老师来指导,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尤其是在一些练习方法和手段上,也许稍作调整效果就不一样了。比如:笔者在设计蹲踞式起跑的教案中,设计了利用跳绳来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其中在解决学生重心前移的问题上,笔者设计了利用一人拿跳绳垂直于地面,让练习者肩顶绳,这样重心自然就前移了。笔者起初设想的是让每个同学都这样练习,本组老师就提出异议,他们认为不是所有学生都不会主动重心前移,而是少部分,可以让少部分同学这样练习,这样还体现了分层教学。通过组内同事的“异构”,我的课整体上又得到了提升。

其次,还应邀请教研员或名师来指导,这次笔者有幸邀请到了县教研员吴俊老师和南通名师祁晓建老师,他们见多识广、博学多才,能高屋建瓴地对我的课进行诊断。我从准备的几堂课里选了一节课呈现给他们,让他们先了解我上课的风格,好为我量身打造适合我的课堂,之后又把准备的其它几堂课的设计思路向他们汇报了一下。他们听了之后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又从评委的角度给我提出了一些上课时的注意点,比如说话时语速要慢,讲解时要简洁,示范时要注意站位,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听清、看清等。笔者认为名师们这种面对面的点评、指导,无疑是最好的“异构”了。

三 博采众长,精彩纷呈

俗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比赛指定的上课内容是蹲踞式起跑和接力跑,两个都在我的准备之内,所以看到内容后心里就有了底。接下来抽签决定具体内容,比赛分两天,第一天蹲踞式起跑6人次,第二天接力跑3人次。同课异构不怕异,就怕同,由于采用“没有上课的选手需回避”规则,因此序号越在后面的人越不好上。幸运的是,笔者抽的第二天的第一个签,相比第一天上课的选手,在时间上更充分,雷同概率更低。笔者就谈谈这次参赛的体会:

1.现场备课:教学方法手段不要太详细,尤其练习量,留有余地,以便教研员、名师们帮你异构。

2.模拟上课:请教研员、名师再次指导,如有条件,把模拟上课的场景录下来,等到帮你异构的时候一边播放一边讨论,效果会更好。

3.熟悉流程:大家帮你异构好之后,自己再把上课的流程写下来,包括你课堂上准备说的话,最好熟记于心,这样上课的时候就更胸有成竹了。

4.师生见面:课前如果给时间接触学生,笔者认为简单的介绍互动后,应该把上课的流程、难点告诉学生,这样就可以为你上课时的讲解、队伍调动节约时间,保证后面能有充足时间完成上课内容。

5.赛前准备:带杯温水,比赛前喝一口,能缓解一下紧张情绪,临场随机应变,以不变应万变。

6.博采众长:比赛接结束后,要认真聆听专家评委的点评,因为他们会逐一或把所有人的课结合起来点评,列举一些新颖合理的教法和练习手段,同样也会列出一些有问题的案例,所以我们要抓住最后点评的机会,纳百家之长,补己之短,促进自身成长。

四 结束语

在同课异构中,“构”是基础和灵魂;“异”则强调变化。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的客观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同”,教学环境因素和教师的个性等主观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异”,而能够体现同课异构的内涵与魅力、反映不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恰恰是“异构”。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针对同一内容,不同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策略和风格进行教学。这种风格迥异、策略不同的教学活动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1.认真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及开设讲座,向学生讲述参加中长跑训练对身体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中长跑训练对改善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有显著的作用。通过中长跑,可以有效地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中长跑训练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比较辛苦,切不可“三天打鱼,四天晒网”,训练时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持之以恒。只有在训练之前让学生充分了解中长跑对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为训练作充分准备,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进行细致的心理辅导

笔者在实践中认识到中长跑教学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当今的学生普遍怕苦怕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坚毅,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中长跑中会出现的生理、心理现象和应对的方法要重点讲解。比如中长跑过程中出现的“极点”与运动性腹痛现象,要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中长跑运动的一种正常的运动生理现象,是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从而消除心理疑虑。

“极点”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在中长跑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身体的需要,跑到一定距离时,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节奏被破坏,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难以再跑下去的感受,这种现象称之为“极点”。“极点”是能够克服的,当“极点”出现后,要勇于接受挑战,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加强呼吸,调整步速。这样,经过一段距离后,呼吸变得均匀,动作又重感到轻松,一切不适感觉都会消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极点”的出现会延迟,不适的症状渐渐会减轻和较快消除。在训练时,还会因准备活动不充分与吸入冷空气等而引发腹痛情况,此时,不要紧张,用手按住疼痛部位,减慢跑速,多做几次深呼吸,坚持一段时间,疼痛就会消失。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性腹痛的现象会很少出现。

正确认识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极点”与运动性腹痛的生理、心理现象,消除心理疑虑,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中长跑训练。

3.改进训练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中长跑常规的教学方式既单调又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如果强迫学生进行练习,学生会产生不情愿的情绪,从而对中长跑训练更加讨厌。只有通过变换“跑的方式”,改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训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中长跑”练习,才能够明显的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3.1 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运用游戏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

在中长跑的教学训练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广泛地运用游戏跑的手段组织教学。如跳绳接力跑,抱球接力跑,传递手绢接力跑,负轻物接力跑等。由于学生大部分有争强好胜的特点,而且团队意识很强,谁都不想扯团队“后腿”,于是人人奋勇争先,就会把劳累感抛诸脑后,进而积极参与教学训练项目。

3.2 利用“超人”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让学生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进行练习。

学生按照男女性别,体质强弱分组,然后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出发,每位同学都力争领跑一段距离,当一人领先时,他不能减速,后面的同学不能泄气,也要力争超过他人,然后领跑。让同学们始终在一个你追我赶的氛围中跑步,这样,无形中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了同学们的耐力水平。

3.3 利用障碍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增强学生练习的情趣。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一册中有障碍跑教案,教师可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在练习形式上,可采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越障碍计时比赛,以增加趣味性和提高难度;教师还可以发动同学利用跨栏架、标枪、体操垫、跳高架等器材在田径场中间,由同学自己创编图形路线进行障碍跑,以此激发他们跑步的热情。

3.4 利用图形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运用各种图形,让学生围绕行进路线做各种图形跑,如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种线条进行跑进,还有蛇形跑、螺旋形跑、对角线跑、8字形跑、五角形跑等各种新颖的图形,使学生感到有新意,以此调动学生练习的情绪。

3.5 利用变速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分散学生对疲劳的注意。

这里所讲的变速跑与我们普通意义上的变速跑有所区别,一般变速跑常常是固定化、程式化的,如50M快跑+50M慢跑;100M快跑+100M慢跑等,这样学生在练习中会很快地感到枯燥。而我们将此形式变化为不等距变速跑,如:50M快跑+50M慢跑;60M快跑+60M慢跑;70M快跑+70M慢跑……这样,在练习中会因距离的改变而分散学生对疲劳的注意,同时也可使学生体验到跑不同距离的练习而产生不同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6 利用“校园铁人三项赛”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为学生提供了重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

笔者从“铁人三项赛”受到启发,把它引入中长跑教学,设计成校园铁人三项赛:400M跑+150个单摇跳绳+上下5层楼梯跑。“校园铁人三项赛”对学生来说充满挑战,其中400M需要速度和耐力,跑完400M后跳绳就不轻松了,两个项目完成后跑5楼上下需要坚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力,许多学生会停下休息片刻,上下楼梯速度很慢,但绝大多数都能坚持下来。这个练习虽然艰苦,但是多数学生还是表示喜欢,它提供了重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身体是疲劳的,而精神却是愉悦的。

3.7 利用自然地形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篇5

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及开设讲座,向学生讲述参加中长跑训练对身体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中长跑训练对改善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有显著的作用。通过中长跑,可以有效地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中长跑训练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比较辛苦,切不可“三天打鱼,四天晒网”,训练时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持之以恒。只有在训练之前让学生充分了解中长跑对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为训练作充分准备,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进行细致的心理辅导

笔者在实践中认识到中长跑教学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当今的学生普遍怕苦怕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坚毅,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中长跑中会出现的生理、心理现象和应对的方法要重点讲解。比如中长跑过程中出现的“极点”与运动性腹痛现象,要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中长跑运动的一种正常的运动生理现象,是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从而消除心理疑虑。

“极点”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在中长跑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身体的需要,跑到一定距离时,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节奏被破坏,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难以再跑下去的感受,这种现象称之为“极点”。“极点”是能够克服的,当“极点”出现后,要勇于接受挑战,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加强呼吸,调整步速。这样,经过一段距离后,呼吸变得均匀,动作又重感到轻松,一切不适感觉都会消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极点”的出现会延迟,不适的症状渐渐会减轻和较快消除。在训练时,还会因准备活动不充分与吸入冷空气等而引发腹痛情况,此时,不要紧张,用手按住疼痛部位,减慢跑速,多做几次深呼吸,坚持一段时间,疼痛就会消失。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性腹痛的现象会很少出现。

正确认识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极点”与运动性腹痛的生理、心理现象,消除心理疑虑,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中长跑训练。

三、改进训练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中长跑常规的教学方式既单调又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如果强迫学生进行练习,学生会产生不情愿的情绪,从而对中长跑训练更加讨厌。只有通过变换“跑的方式”,改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训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中长跑”练习,才能够明显的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1、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运用游戏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

在中长跑的教学训练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广泛地运用游戏跑的手段组织教学。如跳绳接力跑,抱球接力跑,传递手绢接力跑,负轻物接力跑等。由于学生大部分有争强好胜的特点,而且团队意识很强,谁都不想扯团队“后腿”,于是人人奋勇争先,就会把劳累感抛诸脑后,进而积极参与教学训练项目。

2、利用“超人”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让学生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进行练习。

学生按照男女性别,体质强弱分组,然后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出发,每位同学都力争领跑一段距离,当一人领先时,他不能减速,后面的同学不能泄气,也要力争超过他人,然后领跑。让同学们始终在一个你追我赶的氛围中跑步,这样,无形中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了同学们的耐力水平。

3、利用障碍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增强学生练习的情趣。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一册中有障碍跑教案,教师可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在练习形式上,可采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越障碍计时比赛,以增加趣味性和提高难度;教师还可以发动同学利用跨栏架、标枪、体操垫、跳高架等器材在田径场中间,由同学自己创编图形路线进行障碍跑,以此激发他们跑步的热情。

4、利用图形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运用各种图形,让学生围绕行进路线做各种图形跑,如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种线条进行跑进,还有蛇形跑、螺旋形跑、对角线跑、8字形跑、五角形跑等各种新颖的图形,使学生感到有新意,以此调动学生练习的情绪。

5、利用变速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分散学生对疲劳的注意。

这里所讲的变速跑与我们普通意义上的变速跑有所区别,一般变速跑常常是固定化、程式化的,如50M快跑+50M慢跑;100M快跑+100M慢跑等,这样学生在练习中会很快地感到枯燥。而我们将此形式变化为不等距变速跑,如:50M快跑+50M慢跑;60M快跑+60M慢跑;70M快跑+70M慢跑……这样,在练习中会因距离的改变而分散学生对疲劳的注意,同时也可使学生体验到跑不同距离的练习而产生不同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利用“校园铁人三项赛”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为学生提供了重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

笔者从“铁人三项赛”受到启发,把它引入中长跑教学,设计成校园铁人三项赛:400M跑+150个单摇跳绳+上下5层楼梯跑。“校园铁人三项赛”对学生来说充满挑战,其中400M需要速度和耐力,跑完400M后跳绳就不轻松了,两个项目完成后跑5楼上下需要坚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力,许多学生会停下休息片刻,上下楼梯速度很慢,但绝大多数都能坚持下来。这个练习虽然艰苦,但是多数学生还是表示喜欢,它提供了重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身体是疲劳的,而精神却是愉悦的。

篇6

二、教学设计流程

三、教学设计分析

1、这堂《健美操 障碍接力跑》体育教学课。从上课的效果和教案编写特点明显,体现了“一三六”高效课堂所提倡的“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本次课教师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创设情景,运用“图形跑”、“小组合租”、“游戏”等形式多样的练习方法来贯穿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充分感受自主与合作的乐趣。所设立的教学步骤,思路清晰,引导学生“练一练,创一创,评一评,乐一乐”。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亲自体验各种活动的感受。

2、教学设计开始部分就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新的教学模式思路来完成准备部分的练习。首先是利用图形跑来完成热身,通过图形变换跑提高学生练习兴趣,使跑步变得生动而不枯燥,既能让学生热身还能提高学生注意力及反应能力,让学生在图形变换中享受运动的乐趣。

徒手操也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徒手操是学生自己创编的动作,针对下节课的教学任务及导学案的内容,教师提前布置任务(体育课与文化课不同,导学案的内容学生可能看不明白,所以教师在前一节课都会把下节课的内容演示一下,为学生搜集资料做准备所创编的徒手操不脱离所学内容),课下值日小组集体创编,通过大家集思广益,搜集资料(可以网上查询)完成徒手操的创编任务(4--6)节课上值日小组出代表指挥领操。

3、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掌握健美操所学的内容,应用所学的健美操进行创编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和创新意识。在学习方法上,运用了自主学习方式,通过创新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动作和拓展能力。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自我展示,就给了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空白时间带”。以往强调教学组织的严密性,纪律的严格性,对学生进行统一学习和“注入式”方法的教学模式,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主能力及帮扶意识。展示交流又能叫学生看到别人的长处,知晓自己的短处,取长补短让自己更进步。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能找出别人的优缺点,做到诚信评价。教师在教学中展示自己的创新,让学生看到老师的才华,佩服老师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中以老师为榜样。

篇7

随着“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上全面铺开。围绕教案、学案进行的课题研究变得如火如荼。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学案进行教学,那么,如何发挥学案优势,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这个问题和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设计语文学案要做到有针对性。在设计学案前,要备好学生,备好教法,备好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确立好对学生训练的重点。语文知识浩如烟海,涉及的方面不能太多。否则会把弄得学生眼花缭乱,影响学习效果。设计的问题,还要注意要有一定的梯度,这是分层教学的需要。我们的目光,要面向学生的全体。既要让优秀生学好,又要兼顾中等生还有差生的接受能力。

让“学案”上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索,去探寻,设计的问题还要有代表性。要能“以点带面”,让学生“举一反三”。这种有代表性的问题,既能促进学生的知识快速的累积,又能有效的防止教学思路跑偏。同时,我们平时的考试题,也大多出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这样,我们也能够确保学生考试成绩的巩固与提高。另外,学生研究这样的问题,一旦有所突破,也会很有成就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有了,愿意主动探索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就会慢慢得到提升。

其次,要让学生做好预习,提高预习质量,我们设计学案的问题一定要精当。尤其是老教师,教学时间愈长,知识储备愈多,手头的资料也愈丰富。如果我们对学案的问题不进行精心的选择,就可能造成学案容量过大,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当“学案”被学生当成一种负担,即当成练习题来处理,它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我相信,大家是不希望看到,自己辛辛苦苦设计出来的学案,被学生随意的涂鸦了事的。其实,有些事情,也不能只怪学生,我们当老师的,也要多从自身的角度找找原因。我们把学案设计的简单明了,脉络清晰,学生的预习效率肯定会大大提高的。

篇8

在短跑教学中,笔者感到,虽然短跑的运动强度在跑步运动中相对较高,但由于其成绩提高十分艰难,使一部分学生对短跑失去信心。因此,学生不断地突破自己短跑成绩,提高运动素质成为短跑教学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根据人体协调性设计教学方案,即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加强学生下肢力量,尤其注重下肢爆发力的练习。采用了各种跨步跳、多级跳、提踵跳、高抬收腿跳、短距离快速蛙跳等形式练习。另一方面,注意加大上肢练习的比重,如利用各种形式的俯卧撑练习、举重物练习、哑铃操、徒手或持拿轻器械的快速摆臂模仿练习等,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及摆臂频率,促进两腿的交替频率和步幅。另外,短跑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因此,又增加了伸展性练习,如摆腿动作、俯卧撑时高抬腿动作、原地或行进间做交叉步转髋、原地触胸跳、分腿跳、前后弓箭步跳、压腿、提踵、跪坐向后倒体或做负重伸展练习。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提高学生短跑速度及运动水平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在耐久跑教学中,笔者感到学生对耐久跑的畏难情绪更大。耐久跑的运动量大。持续时间长,又必须有一定的速度,因此,运动难度确实很大,为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笔者从多角度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第一,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和利用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宣传耐久跑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耐力素质对其身体、学习、生活、事业的近期作用和长远作用。

第二,注意学生的心理训练。速度、力量、耐力三种素质的发展都必须经过不断突破个人的能力极限,而不断提高。训练极限所产生的生理反应是常人所难以忍受的,但却是提高成绩的必经之路,因此在耐久跑教学的同时,笔者注意结合心理训练。笔者经常带领学生一起跑完全程,学生的反应是热情高涨,积极性大大的提高,而且学生对教师产生浓厚情谊和依赖感。在这种良好的关系和情绪下,讲解训练极限的意义及克服方法,激励学生在耐久跑中磨炼自己,培养不畏艰难、勇于挑战困难的心理和敢于战胜自我的勇气;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提高其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从苦和累中找到乐趣,从成绩不断提高中找到自信,从而增强对跑步训练的热爱。学生开始努力适应训练极限的生理反应,并主动追求、迎接这必然的生理反应,随着反应强度的不断提高,不断地进行由不适应到适应的反复训练,学生的顽强意识也不断提高。

在心理训练的同时,还采取更多科学的而又有趣的训练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训练,提高运动成绩。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能够在可适应的运动强度下实行训练,笔者对素质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训练形式方面,采用定时跑、追逐跑、接力跑、各种变换路线跑,蛇形跑、螺旋形跑、“8”字形跑、花瓣形跑、多角跑、对角线跑、变换动作跑: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前后摆腿跑、并腿跳、单换跳、跨步跳、深蹲跳;各种障碍跑:跨越跑、跳越跑、翻越跑、绕越跑、钻越跑;折返跑、变速跑、让距跑、放松跑、越野跑和与游戏相结合的跑,如运球跑、换物跑、模仿鸟飞、兔跳、游泳、划船等动作跑。这些灵活多变的训练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另外,笔者还尝试把节奏明快、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音乐用于耐久跑的教学中,使学生在优美、雄劲的乐曲中,忘却疲劳,达到训练目的。

篇9

授课教师:侯云婷

指导教师:郑世海

邹朝晖

授课班级:701班

二O一五年五月二十六日

《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授课年级:七年级

教学

内容

1.起跑。2.起跑后的加速跑。3.途中跑。

4.终点冲刺跑。5.接力跑,折返跑。6.快速跑综合。

教学

时数

6

单元

教学

目标

1.掌握快速跑的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及接力跑的技术要领在生活实际中加以有效应用。

2.掌握增强体能的自我锻炼方法。提高安全运动能力。

3.通过多种方法的快速跑练习,发展无氧运动能力,增强协调性,提高心肺代谢能力,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

4.培养果敢、顽强的意志;通过小组合作练习、研讨、竞赛等方式,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课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策略

1

了解快速跑对身体的锻炼价值,初步掌握各种起跑动作,发展反应能力和灵敏素质。

反应快,蹬摆有力、迅速。

快速启动体验、快速启动的运用练习。强调控制好身体重心及动作的协调性。

2

初步掌握加速跑动作技术,发展力量、灵敏等素质,培养果敢意志品质。

上下肢蹬摆配合。

叫号起跑,追逐跑。

3

初步掌握途中跑动作技术,发展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蹬摆有力、协调,自然放松。

定距跑,让距追逐跑。

4

初步掌握终点冲刺跑动作技术,发展速度、力量、灵敏等素质,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不减速地冲过终点。

慢跑做上体前倾撞线动作。

中速跑做撞线动作。

采用比赛的方式进行全程跑练习。

5

合理运用快速跑的动作技术,发展基本身体素质,培养拼搏、向上的意志品质。

传接棒方法、时机。

接力跑,折返跑等

6

提高快速跑动作技术,并应用于实际,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步幅大、步频快。

传接棒时机。

分组障碍跑,拓展接力跑等。

《接力跑,折返跑》课时教学设计

——快速跑单元第5课时

一、设计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程标准,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实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与合作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身心得到发展。

二、教学对象分析设计

该班(701班)学生共24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2人,便于分组练习。总体速度素质基础一般,但该班学生好胜心强、喜欢集体活动及游戏,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三、教学内容设计

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原则,教师起组织、启发、引导作用,将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通过思考、类比、体验、分析、验证、归纳,使学生了解正确的接力跑方法和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为快速跑技术动作的应用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设计

1.学习立棒式传接棒方法,了解下压式、上挑式传接棒。通过迎面接力,正确掌握立棒式传接棒动作要领和方法。

2.发展和提高学生快速奔跑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理运用快速跑技术,并且以此为契机,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养成主动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协作、配合,相互鼓励、共同提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激发动机 思考、类比、体验、分析、验证、归纳 合作达成目标 体验成功 身心恢复

六、组织方法思考

本课采用游戏法、竞赛法练习法,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形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使课堂气氛活跃;在体验成功活动中,分成男女混合分组同场竞技,增强竞争性,符合七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可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七、教案

教学内容

接力跑,折返跑

授课班级

701

课次

5

1.学习立棒式传接棒方法,通过迎面接力,正确掌握立棒式传接棒动作要领和方法。

2.发展和提高学生快速奔跑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理运用快速跑技术,并以此为契机,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养成主动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协作、配合,相互鼓励、共同提高的能力。

重点

立棒式传接棒方法与跑的方法

难点

传接棒的时机

教学顺序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组织与要求

10′

11′

1.课堂常规

2.徒手操6节:

(各2×8拍)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相互问好。

3.老师宣布本课主要内容和任务。

4.安排见习生

1.带领学生做徒手操练习。

2.提示学生一定要充分活动开,并注意动作幅度由小到大。

3.学生随老师一起活动各关节。

组织:四列横队

1.队列如图示

×××××××

×××××××

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

2.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认真做操,充分活动。

2’

3’

4’

3.快速反应游戏

(小鸡快跑)

方法及要求:学生分组排号后沿篮球场边线慢跑,当听到报号后,号码符合的学生就近快速跑至篮球场罚球区。

4.快速跳方格

方法:在格子内快速颠步4~6步,练习步频。

教法: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语言或信号指导学生模拟演练 提示指导学生快速跑到安全区点评

学法:主动思考 积极回答

利用所处场地位置听到信号做出快速反应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总结提高

要求:

1.动作快速。

2.反应灵敏。

3.注意安全。

组织:

1.学生分成4组,每组六人。

2.由小组长带领,按次序依次进行。

3.练习认真,发挥潜能。

6’

7’

,

16’

18’

学习接力跑传接棒技术

1.了解接力跑有三种传接棒方式(立棒式、上挑式、下压式)。

2.小组探究学习接力跑立棒式传接棒技术(如何传、如何接、如何快速传接不掉棒)。

3.组织学生展示探究性学习成果,并观看如何合理进行传接棒(传接有没有交错、有没有预跑、传接棒人的手型等)。

教法:提出要求

相互观察跑的动作

体验练习(提示学生并点拨) 师生共同探讨、归纳要点

验证练习 掌握正确技术组织展示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相互观察、帮助、纠错 提高动作质量

交流、探讨 互评

积极参与展示

1.教师适时语言提示与激励,巡回指导、个别辅导。

2.组织:分成六组

12

34

56

3.要求

细心观察,

认真体验,

积极思考。

15’

17’

10′

12′

折返跑接力

方法:每组第一人持棒跨(越)、绕过障碍,折返平跑将棒交第二人,依次进行。先完成的组获胜。

男生适当让距与女生。

教法:

1.教师讲清方法、要求

组织竞赛

激励评价

2.适时点评。

3.适时参与学生活动。

学法:各组根据组员实际自定棒次 达成目标,体验成功

组织:分成三组,在一块篮球场中进行。

要求:

1.积极练习。

2.注意安全。

3.遵守规则。

10′

12′

3-4’

1.放松

2.小结

3.下课

1.集合放松,放音乐教师领做瑜伽操,学生跟做。

2.小结讲评

3.布置课后练习

4.安排值日生收还器材

5.师生再见

1.四列横队散开

2.充分放松身心

3.自评

4.值日生收还器材

3′

4′

场地

篮球场

器材

接力棒4根

标志物若干

小体操垫3块

预计心率

最高150次/分

平均110次/分

篇10

根据“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要实现小学体育的“生活化教学”,首先应该制订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以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为基础,建构学生的可能生活作为教学的根本。同时还要考虑两点:一是学生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需要的整合,使学生通过特定课堂学习生活的熏陶,逐步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批判意识的人;二是人类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及人生价值实现的整合。简言之,制订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应以《标准》中的目标为基础,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认识起点,以现实课堂生活为条件,以学生的可能生活为根本。以教学的实效性为着眼点,从全人的角度构建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走出“竞技”,观照“生活”

以江苏省第四届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一等奖、教学创新奖的课――《爬行游戏》为例。

设计意图:攀爬能力是人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学习内容是手脚并用膝盖不着地的快速爬行和爬行游戏。教学设计重点放在通过语言、器材、小动物爬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创设各种宽松的爬行生活环境,使学生欢快自主地进行练习。教师从婴儿爬引入手脚并用膝盖不着地爬行;接着学生尝试练习各种姿势爬行,教师不对模仿动作作具体规定,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互相模仿、比较和讨论,琢磨在各种爬行姿势中膝盖不着地爬行最快的方法;学生在体验中得出结论:降低重心。膝盖不着地是爬行最快的方法。

教学片段: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但要练习快速爬行,还要自己布置场地、角色分配等等。寻求到有效的快速爬行方法后,以接力的形式进行传统游戏“钻山洞”和“钻隧道”、“蜗牛爬”。学生需要更多的参与、合作与竞争,不但发展了体能与技能,还促进社会生活能力的提高。

教学启示:在培养学生最基本生存能力时,教师要从生活中提炼教学素材,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学生间的自主合作与竞争总结得出技能、技术的有效方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保护自己。

强调课程内容的观照生活,其意义就在于改变以往课堂不重视学生直接经验,使教学过早地陷入了符号化、抽象化、竞技化的怪圈。教学内容选择要超越科学世界以及竞技运动世界的束缚,更加关注生活世界,要有选择性的将生活化情景,科学地、合理地再现到体育课堂教学中。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另外,教学内容不仅要有现实感,还要有理想性。实践表明体育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经验,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越紧密,学生就越有兴趣,就越能体现体育教学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体验生活,活化教法

在前滚翻教学中,学生最容易产生的错误动作是团身不紧、滚翻时不低头。我从生活事例出发运用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方法1――猫抓老鼠:通过“猫抓老鼠”这一生活现象,展开游戏活动能够解决前滚翻教学的难点问题。

游戏玩法:将小垫子竖立起来。当“猫”要抓“老鼠”时。“老鼠”迅速地躲到垫子后面,学生只有深深地低头,团紧身体才能不被“猫”抓到。

方法2――跳动的小皮球:“跳动的小皮球”是在学生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细微细节,学生对此有完整的概念并能在教师的诱导下快速、准确地做出模仿。

游戏玩法:学生低头下蹲,两手抱紧小腿,大腿贴紧胸。教师说:小皮球!学生说:跳跳跳。跳几下?教师说:跳2(3、4等)下。

此外。我还将“小刺猬”遇到危险、“不倒翁”等生活现象灵活运用到前滚翻教学中。

通过观摩各类体育比赛课、公开课,我们看到了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灵活运用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们运用了生活中的交通规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投掷教学中,教师们运用直尺的弯曲和反弹来引导学生成“满弓”;在攀爬教学中,教师们诱导学生模仿小动物的爬行,促进学生生活能力的提高。等等。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法、系统性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如:主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启发诱导法、创造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评价激励法。这些教学方法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行主题化、游戏化、情景化的创编和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生活化教学方法成为一种隐性内容贯穿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法之中,也被更多的体育教师所接受。

四、场地器材:拓展生活物品,走进生活场地

传统的体育教学器材是建立在竞技体育思想基础上配置的,其中有许多器材不适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也很少真正得以使用。通过对这些生活中遗弃、废弃、不起眼的物品进行体育器材化的改造,从理论上设计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多种游戏并运用在多种体育教学内容中。

2007年以来,我校开展体育器材化改造生活类物品并在实践中运用的研究。以鞋盒在小学《障碍跑》教学中运用为例,将鞋盒等间距地放在一条直线上,快跑中安全地跑过障碍;将2到3个鞋盒横放在一起,等间距放在一条直线上,在快跑中安全地跨过障碍;将3到4个鞋盒竖放在一起,等间距地放在一条直线上,在跑动中安全地跳过障碍;将4到5个鞋盒重叠起来竖着,在跑动中安全地绕过障碍;用4到5个鞋盒摆成城墙,再将竹竿搭在鞋盒上就变成城门。学生依次排到离城门大约20米左右的地方,当跑到障碍物前约1-2米处时。根据障碍物的高度,可采用屈膝团身或屈膝侧身的方法迅速钻过障碍物,也可以用膝盖着地或不着地的手脚并用的爬行爬过障碍。

此外生活物品的器材化改造还有很多,比如:各种汽车的轮胎、板凳、课桌、报纸、饮料瓶等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生活类物品作为体育教学器材,可以做到“一材多用”,“一材用到底”。生活类物品体积适中,轻便不坚硬,作体育教学器材时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一般不会发生运动损伤。场地布置简单易操作,同时教师可以抓住器材本身的环保因素,有机渗透环保教育。

这些由学生主动收集、开发的器材,发挥了它的潜在功能,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热情,体现了废物开发利用的环保思想和“一物多用”的节约型经济思路。这样的尝试和探索活动,激发了师生的聪明才智,提高了

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解决了学校小型、活动型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体现了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生活化的理念。这样不但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能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生活中。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参与运动、享受运动、热爱运动,进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最终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五、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的误区

现象1:一位教师在教立定跳远时,先让学生两臂向前上方摆动,比喻成大象甩鼻子;接着再模仿小白兔双脚跳,最后归纳为“把大象甩鼻子和小白兔跳的动作结合起来,就是立定跳远”。

现象2:教师在教授“前滚翻”时,为了突出“前滚翻”在生活中的运用,用垫子设计成了“一座山”,让学生从“山顶上”采用前滚翻动作向下滚动。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0-0051-03

一、新课标下的全过程体育动态备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都在不断改变和发展,浙江省教研员余立峰提出了一个新的单元构建的思维方式,即“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视角下的单元构建思想。这间接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要求。全过程体育动态备课是适应时展需求,在体育动态备课的基础上,以新课改理念为大方向,提出的贯穿教学始终的备课方法。它更多地注重在变化中因势利导,在尊重学生学情、场地、天气以及教师本身的条件的基础上,结合体育教学培养方案、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计划、课堂教学以及教学完成的过程上,随着时间以及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不断地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实现调整、改进和完善,具体表现为围绕一个教学内容展开的一节或多节课的备课过程,要求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

二、全过程动态备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一个传导机理

备课本身是一项计划,计划是思路性的,属于意识范畴,而具体的实践却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仅仅按照计划实施课堂教学而不重视具体实践的变化来应对,那么有可能使得计划与实际相违背,而如果以具体实践的变化为因由而轻视了备课,那么从长远来看,就容易使得课堂教学偏离教学目标,或者因为无法满足阶段性的教学目的而降低教学效果。全过程动态备课讲究的就是计划与实践的统一,因此,全过程动态备课所遵循的一条基本哲理就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计划指导下开展实践,在实践应用下改善计划。

一般以为,备课仅仅是课前的准备工作。从字面看,备课即准备课堂教学,但在全过程动态备课的视野下,这个层次的备课偏于狭义,全过程动态备课贯穿了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大过程。课前需要充分的准备,课中需要精心的实施和调整,课后则需要及时地总结和反思。

首先,课前的备课是基础性的工作,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安排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方案,这是一项思路性的工作,为后面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大框架。脱离了这项工作,后面的教学实践将失去准绳、无据可依,就容易使得课堂教学无的放矢、缺乏效率以至于偏离教学目标。

其次,课中的教学实践需要因变而变。拘泥于一成不变的备课内容将使得课堂变得僵硬、缺乏生趣,严重的甚至可能与事先制定的教学目标相违背。其原因在于,受体育课程的教学特性影响,学生是活的,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场地虽然是死的,但也容易受到季节、天气、施工等影响,因此也容易变成活的,而教师当然也是动态的个体,也受到个人的情绪、身体条件等影响。因此,在大框架不变的前提下,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因时易势,以变制变,遇到未料情况发生时,需要适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最大化达到教学目的。

最后,课后的教学总结与反思是教学提升的关键。在将计划应用到实践中时,或许会感到有那么些闪光点,或许也会感到有那么些瑕疵,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及时地总结和反思,把好的做法或想法及时保存下来,把遇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并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案,那么在以后的备课中就可以得以更好地完善。

在这样一个自我修复式的全过程动态备课中,备课的成熟度将越来越高,而课堂实践经验也将越来越多地反映到备课之中,问题也将随之减少。假设完全达到教学目标为100分,那么随着螺旋式上升的全过程动态备课,实践教学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将不断趋近于100分。

图1 全过程动态备课

三、全过程动态备课在体育课实践中的运用

1.“动”在课前,考虑全面,制定合理教案

相较于其它学科,体育与健康的教材省内外不统一、参考教材少,室外活动课易受天气、场地、器材等多种因素制约,需教师备课具有更强的灵机应变能力。

第一、教案要考虑天气情况。一节室外广播体操课在温度20°左右的天气和在寒冬里上课,其在教案的准备活动教学环节设计上要存在区别。前者,教师可以低强度运动作为课前活动,就能达到让学生热身、舒活经脉的作用,而在寒冬里,就需要安排趣味跑等运动强度大的热身活动,达到热身效果。

第二、教案还要考虑场地、器材。以 “奔跑吧,兄弟”里的撕名牌游戏环节为例,改编并设计一节体育追逐课。在操场人不多、场地宽阔的情况下,即使大量学生自由奔跑,也可以确保安全,开展效果也不错,但如操场已是人山人海,这样的练习活动就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无法开展,因此教师就必须调整教学环节,甚至改变教学内容。同样的,排球课若没有充足的排球,羽毛球课无充足的球拍和羽毛球,也都无法开展正常的体育教学。因此,场地、器材对一节体育课的备课都非常重要,教师应将其考虑其中。

2.“动”在课中,“案”随课改,打造适宜教案

体育实践课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学生课堂表现、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的个体差异等都会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最后的呈现形式。以浙教版水平二《跪跳起》一课为例。

课前、课中的案例:

(1)备课教案

(1)热身激趣,语言导入

①垫上操,引入脚背拍垫 ;

②游戏:红绿灯(利用膝盖进行红灯停、绿灯行的四面转发,让生体会腿部离垫,腿部发力)

(2)技能掌握,体验乐趣

①无臂起跳练习

②带臂起跳练习

③起跳摘物

④完整跪跳起练习

⑤组合练习:跪跳起+燕式平衡,跪跳起+挺身跳(选择其一)

(3)恢复身心,放松结束

实施教案一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问题一:原以为游戏红绿灯比较具有趣味性,却在实施中发现学生在转至身后时,看不见教师的红绿灯牌,而转身会影响腿部发力和起跳。

改进措施:练习一次后,立刻改“红绿灯”游戏为“撑垫跪跳起”。

问题二:原想通过有无手臂练习让生体验手臂制动用力的作用,而课堂实践证明,无臂练习,学生根本无法单单靠腿部发力,而且导致学生身体重心不稳。

改进措施:不再进行无臂练习环节,而是通过尝试―集体练习等形式增加摆臂起跳的练习次数。

问题三:组合练习安排了跪跳起+挺身跳,发现这个练习相对更受男生喜欢,女生不但不好完成这个练习,也不喜欢。

改进措施:增加一项组合练习,并让男女生自由选择其中一项练习练习,让学生在对比实践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组合项目。相对来说燕式平衡更适合平衡性好的人练习,而挺身跳更适合腿部力量和腰腹力量好的学生选择。

(2)课中教案

(1)热身激趣,语言导入

①垫上操,引入脚背拍垫

②游戏:撑垫跪跳起

(2)技能掌握,体验乐趣

①弹弹弹练习

②起跳摘物

③完整跪跳起练习

④拓展组合:跪跳起+燕式平衡,跪跳起+挺身跳(选择其一)

(3)恢复身心,放松结束

3.“动”在课后,多次打磨,形成优质教案

课后动态调整的案例:

全过程动态备课不仅要求在课前精备课,根据课中生成调整教案,还要在课后不断磨课改进,最后形成优质教案。以笔者参加台州体育教学大比武《体育与健康》水平二的跳跃单元第四课时为例,立定跳远是主教材,重点为双脚用力蹬地,难点是摆臂与蹬地协调一致。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围绕重难点,进行了体育教案的设计,并对这一教学内容不断调整完善,最终形成了一次体育课的动态备课,呈现的教学课堂广受好评。

(1)课后教案一

(1)快乐热身

①图形跑,边跑边模仿边做伸摆练习

②热身操

(2)游戏引导

①顶绳比远:直体顶绳比远、半蹲顶绳比远

②手摘仙绳:直体顶绳比远、半蹲顶绳比远

③悄悄落地:原地跳起轻落、向前跳起轻落

④双跳双落

(3)探索合作:飞越彩绳

(4)收获喜悦:小组比赛

(5)恢复身心,放松结束

实施教案一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在跑动中做伸展练习出现断续性,笔者将其改为提示中的图形跑,为下面的队形变化作铺垫。

问题二:第一次试上课后就明显感觉这套操对学生有点难,动作不够简单。而作为比赛课,没有学生的提前接触,操一定要编排得易操作又能与立定跳远相关联。

问题三:对于顶绳比远环节,发现绳子难放置,但又一时找不到更好方法。同时发现直体顶绳根本无法发力,改为取消这一教学环节。

问题四:看似形式多样,但立定跳远完整练习的教学环节缺失,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够好。

问题五:第二块副教材缺失。

一节课中出现这么多的问题,课堂效果是不会好的,教案一的实施没有能完成教学目标。发现问题,及时修改调整教案并将其再实践运用。

(2)二度调整教案

教案二:

(1)快乐热身

①图形跑,跟随师跑出L型、S型、O型和三角形

②热身操,音乐舞曲 - Rise And Fall(ClubMix)

(2)游戏引导:

①半蹲顶绳比远

②手摘仙绳:直体上摆摘绳、半蹲上摆摘绳

③悄悄落地:原地跳起轻落、向前跳起轻落

④双跳双落

(3)探索合作:

①立定跳远完整练习 ②飞越彩绳 ③小组比赛

(4)收获喜悦:趣味爬行

(5)恢复身心,放松结束

实施二度调整教案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热身操音乐过于成人化,动作及音乐无法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怎样挑选合适的歌曲,并结合音乐编排动作是急需改进的关键。

问题二:在顶绳比远环节,无论学生怎么用力顶,还是顶不远。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双脚用力蹬地发力的感觉,为何不考虑蹬地比高?

问题三:在向前跳起轻落环节,由于没有目标,学生也失去动力,这一环节仅仅比轻而没有在此基础上的比远,因此在下一教案里要设置目标物。

问题四:双跳双落与完整立定跳远有类似,这一双跳双落可以有机结合到完整的立定跳远中,让教学环节变得更加紧凑。

问题五:副教材不够有新意,也不适宜四年级学生,思考一个既有合作性又锻炼学生双臂、腰腹力量的练习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针对以上不断出现的问题,笔者再次对教案进行修改调整。

(3)三度调整教案

教案三:

(1)快乐热身

热身操,音乐舞曲 - Rise And Fall(ClubMix)改为音乐舞曲 《小苹果》,动作里饱含立定跳远的蹬摆动作

(2)游戏引导

①顶绳比远改为弹簧发射:原地屈腿蹬伸跳、半蹲顶物比高

②手摘仙绳

方法:前后两人一组,一人作持桃者,一人作摘桃者,相互交换(举挑者可根同伴水平调整桃子的远度和高度),增加学生的选择度和灵活度,去除多余的直体上摆摘绳

③悄悄落地:原地跳起轻落(听声音辨轻) 、向前跳起轻落(前方设置1、2、3分数线)

(3)探索合作

①立定跳远完整练习:一步立定跳远、连续跳两步

②飞越彩绳(四人一组,其中两人用彩绳设置一掌高的障碍线,另两人进行练习,依次):自我调整、挑战同伴

③摆设造型

(4)收获喜悦

①素质练习:“一秒钟马路变拱桥”:第一人做仰卧成拱桥,另一人钻爬;第一人做俯卧于地面,另一人则跨过

(5)恢复身心,放松结束:《荷塘月色》放松操

实施三度调整教案出现的问题:

到此刻,教案已经进入细节的修改中,如何让教案更加完美,让问题考虑更全面,是最后阶段需考虑的,也因此有了最后的教案定稿诞生。

(4)四度调整教案

对于“弹簧发射”环节,头顶跳绳始终觉得不够理想,因此改跳绳为带有摩擦性的特制小竖条。同时将素质练习从简单的学练到1分钟计时,以钻爬、跳跃数量多者为胜,这大大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和队员间的合作性,进一步考验同伴间的配合能力。

四、结语

在这种全过程动态备课的模式下,可归纳出三大特点:

一是对于学生。在“学为主体”思想的引领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动态备课围绕学生转,有利于根据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实施,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二是对于教师。教师对教学全过程的思考与探索有利于锻炼教师的总结归纳能力,也有利于教师积累课堂实践教学经验。

三是对于课堂教学效果。动态的根本目的是因变而变,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在全过程动态备课模式下,有利于不断趋近于100%的教学目标,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余立峰.“技术・体能・运用”视角下的单元构建研究[J].体育教学,2014(06).

[2]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07):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