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行政村科普工作计划

行政村科普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7 15:21: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行政村科普工作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行政村科普工作计划

篇1

介绍基本情况(略)

一、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现状

2000年10月,按照市委、市府的统一要求,我们认真实施行政村的撤并工作,由个村撤并为个行政村。目前现有个行政村,其中最大的行政村是村,由于行政村的撤并,且部分村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使得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普遍存在小、旧、危、偏的状况,经过几年的努力,尽管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发展不够平衡,办公场所面积最大的行政村有1000多平方米,而面积最少村只有90平方米,基本上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办公条件好,有村民活动中心(室)、会议室、广播室、宣传栏、党员活动室等,能较好地满足村民需求。这一类我们采用了新建、改建、优惠转让、无偿调拨的形式,其中新建办公场所的村8个;利用原乡政府办公用房和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舍,有5个村,。

第二类,办公场所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但是办公条件一般,从长远来看,还不能满足办公和村民的需求。

第三类,办公条件较差,急须改建或新建村办公场所。如村,该村办公场所面积只有平方米,已很难有效满足村级各类组织日常办公、会议、服务、活动等的需要,迫切需要解决。

二、因村制宜,多措并举,认真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针对部分村级组织办公场所现状,镇党委政府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立足于巩固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坚持上下联动,有的放矢,切实有效改善行政村办公场所。

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镇党委、政府认识到,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必须把解决党员干部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基层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按照市委提出的“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因村制宜、注重完善功能,分步分批解决”的工作思路,建立了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明确了党委主要领导作为具体责任人,分解落实工作责任,提出分批解决方案和相应办法。坚持把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纳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行政村区划调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和“十村示范、百村整治”等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对阵地建设的指导督促,使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得到了有序推进。去年,我镇结合第二、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有关加强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的精神,逐村开展排摸。据统计,个行政村平均办公场所面积为平方米。

2、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近年来,我镇坚持因村制宜、节俭实用、统筹安排、拓展功能四大原则,努力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方式为行政村改善办公条件,完善功能提供便利。据统计,从年开始,镇党委政府共为个行政村的办公楼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配套设施共投入补助资金达万元;给个行政村无偿调拨办公场所,同意个行政村以优惠的价格购买原乡政府办公用房。

3、加强监管督促,确保工程质量。在保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资金的同时,我们切实落实监管措施,对资金的使用、管理、建筑材料的购买以及工程的施工、安全等问题提出严格要求,保证工程质量,确保资金用到实处。镇纪委、镇城建办全程介入,对工程招标、建设、验收进行全程跟踪;充分发挥村民主理财小组、财务监督小组在阵地建设资金使用中的监督作用,并将预决算情况在村务公开栏上张榜公布,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4、提升服务功能,加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为完善行政村配套措施,鼓励引导各村加强村级服务阵地建设,把加强村级组织教育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完善村级组织阵地服务功能的重要内容来抓,采取多室合建,一室多用的办法,不断加强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近年来,全镇共投资多万元用于文化阵地建设,到2005年为止,有只村文化活动中心(室)通过验收,占行政村总数的63%。同时,我们还结合先进性教育,开展“百企联百村”活动,通过企业联村结对,由企业对村级基础、文化设施等建设给予帮助,如村在百企联百村活动中,共得到捐助多万元。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村级卫生服务站、农村文化示范户建设,全镇共建有只村级卫生服务站,农村文化示范户户。

三、下阶段工作计划

回顾几年来,我镇在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发挥各类阵地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愿望,我们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村与村之间还存在不平衡,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不断改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完善功能。

篇2

我乡地处县东南部。全乡辖9个行政村,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008人,耕地面积355公顷。2008年农业总产值6034万元,人均纯收入1831元,牛存栏430头,猪存栏1800头,羊存栏2200只,三融肉鸡55万只,板栗1万亩,苹果4千亩。

二、科普工作现状

近几年来,乡党委、乡政府,乡科技组织,组织全乡开展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及各类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培训了一批骨干,农民依靠科技意识有所增强,乡成立了科委、种种科技组织,建立了乡土人才档案。三融肉鸡养殖、果树栽植在我乡已经具体一定的规模,特色农作物有所增加。各产业科技含量逐年增高。

三、2014年科普工作计划

根据承县“十一五”规划及乡“十一五”规划,结合我乡实际,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加大科技兴乡工作力度,认真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指导必须面对本乡实际的市场为导向,发挥本地特色,加强科工作领导力度,积极推进科技普及,有效促进全乡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四、实现目标的措施

1、加强领导、严密组织,成立领导科技组织,每年召开会议2次以上,集思广益,提出合理化建议。

2、建章立制,任务到人,科技工作列入乡村领导目标责任制考核,有奖惩办法。

3、建立健全拉技服务组织作用,层层落实责任制。

4、加强科技反馈力度,积极极捕捉有价值的科技信息,并传达给农民。

篇3

一,在扫盲工作中要核清底数,健全档案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以行政村为单位,一定要在2011年5月前核清文盲底数,建立15—50周岁青壮年文盲人口花名册和15—50周岁丧失学习能力花名册.对新生文盲,复盲,迁移性文盲等加强了监测,完善了扫盲工作档案.要建立扫盲工作动态管理机制,为制订扫盲工作规划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一帮一"扫盲活动和实用技术培训.

我们以前的扫除青壮年文盲及扫盲巩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剩余的青壮年文盲中女性较多,年龄偏大,且居住比较分散的特。点,加强"三教"统筹,开展"一帮一"扫盲活动,以小学教师为指导老师,以学生直接任教的教学模式,送教上门,包教保学责任到人,利用早,中,晚或农闲时间,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文盲对象学习,同时负责跟踪管理,确保扫盲巩固工作落到实处.积极扫除青壮年文盲,特别是对15-24周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年文盲,要保证有一个脱盲一个.要使脱盲人员普遍接受扫盲后继续教育,把扫盲后巩固提高工作与公民道德建设,普法教育,科普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三,广泛开展杜绝新生文盲和扫盲后的巩固提高工作

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辍学,杜绝新生文盲.并且对15周岁以下的文盲,由学校负责进行了补偿教育,使其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或达到了个人脱盲标准;对15一24周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壮年文盲,我们通过教育使其多种渠道脱盲.

四,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悉心授课,确保文盲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篇4

一、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和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切实加强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推进农村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爱国卫生、卫生监督和基本医疗工作,使农民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

二、农村公共卫生主要任务

(一)农民健康工程

1、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按时完成第六轮新农合参合统筹任务,参合率达到规定比率以上,其中低保、五保等困难群体参合率达100%;及时完成参合对象信息调整、核对及新参合人员合作医疗卡的发放工作;每季向各行政村发放新农合医疗费用结报清单并要求向村民公示。

2、做好农民健康体检的组织、宣传和发动工作,确保参合农民得到两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到年底完成第二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率达60%以上。

3、组织、协调和落实本乡三大类12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定期开展检查,综合达标率90%以上,农民满意度达80%以上。

(二)加强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积极协调落实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用地、用房等各项措施,做好统筹协调工作,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顺利完成。

(三)认真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各项工作,加强对综合改革运行情况的指导和协调,确保综合改革顺利推进。

(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改水、改厕、健康教育和除“四害”工作;督促各村制定年度改厕工作计划,掌握农村公厕和卫生户厕的基本情况,负责对新建和改建公厕和户厕的技术指导和现场督导;督促各村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建立起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长效管理机制;各行政村卫生知识宣传栏定期刊出有关宣传资料,保证每户居民每年获得至少1份健康教育资料。下塘村积极争创县级卫生村。

(五)配合支持卫生监督工作,协助做好食品卫生与职业卫生协管工作,督促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做好农民家宴信息收集报告工作。协助做好农村厨师的培训工作,督促学校、企事业单位做好食品卫生管理,督促职业危害企业开展职业危害申报和健康体检。

(六)加强重点疾病防控工作,开展血防、精防、艾防、结防专题宣传各1次以上,在主要道路设置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固定宣传牌各1块。切实做好精神病病人的康复工作。采取综合措施,依法做好霍乱、人禽流感等疾病的防控工作。

(七)切实加强优生促进工程实施工作,加大对优生促进工程工作的宣传力度,严格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优生促进工程的通知》、《新昌县优生促进工程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办法》精神,做好相关“服务券”的审核、发放工作,确保每位符合条件的对象能及时享受到相关服务。

(八)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在乡所在地设置无偿献血宣传牌,在每个行政村刷写无偿献血标语;每月广播无偿献血科普知识。

三、加强领导,健全网络,各司其职,确保农村公共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一)乡政府将强化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领导责任,成立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高雪军。副组长:赵铁锋。成员:张文平、丁柏余、梁孟兴、石伟芹、王铁平、吕莉、石立章、张炎、俞文相、张益栋。

负责落实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定期开展辖区内公共卫生工作的检查与考核。俞文相同志兼职公共卫生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各联系村干部要积极配合做好有关公共卫生工作,有关单位要尽起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职责,形成全力,共同做好农村公共卫生工作。

(二)村级组织要落实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村两委负责组织实施本村的环境,卫生改水改厕、健康宣传、企业卫生安全、集体聚餐、食品、药品等健康的检查,信息报告和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等,办好村卫生室,督促村卫生室内、个体诊所履行公共卫生工作的有关职责。各行政村要确定一名公共卫生联络员,协助村领导做好日常工作。

(三)建立和完善以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为指导,乡卫生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公共卫生网络,合理布局村卫生室,加强规范化建设,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强化村卫生室内的基础。

(四)乡卫生院和卫生分院要在上级医疗卫生单位的指导下,依法履行公共卫生工作职责,承担边区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乡卫生院要积极转变服务模式,推选农村卫生服务,通过联村医生、驻村医生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医生制”,建立健全“条块结合、分片包干、团结合作、责到人”的工作机制,为农村居民提供便捷、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篇5

二,扫盲工作计划:

年我镇15—50岁人口中非文盲率%.根据我镇实际,对青壮年非文盲巩固工作仍然要继续.故今年我镇扫盲工作仍以巩固工作为主.

三,多措并举,创新扫盲工作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突出过程管理.镇拟于年月召开全镇成教工作会,把"两基"攻坚作为全年乃至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确定扫盲工作机构不撤,人员不减,扫盲经费继续划拨的基本原则,并把扫盲和巩固提高作为"两基"及教育目标责任制的重点.要求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强化过程管理,按照市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实行镇副科局领导分别挂钩各村扫盲工作制度.同时推行扫盲工作"一票否决"制,实行镇领导分片联系,镇中心小学具体联系,各完小校长主抓辖区扫盲工作的责任追究制.

2,加强宣传引导,多种形式开展扫盲和巩固提高.在扫盲工作中,各村将扫盲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对脱盲人员进行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上来,促进脱盲人员的巩固提高.以化技术学校为载体,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以食用菌,龙眼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特色养殖等为主要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实行"两线承包,三方负责"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扫盲任务具体落实到人.探索出了在新形势下扫盲工作"八个结合","八个到位"的扫盲攻坚路子,"八个结合":一是集中办班与送教上门相结合;二是教师主教与学生帮教相结合;三是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措施与村规民约相结合;四是参加扫盲与享受扶贫项目相结合;五是扫盲整改示范点与大面推进相结合;六是实用科普技术培训与识字教学相结合;七是鞭策后进与表彰先进相结合;八是改革创新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八个到位"即:一是认识到位;二是指导到位;三是责任到位;四是措施到位;五是宣传发动到位;六是教学到位;七是痕迹管理到位;八是检查督促到位.为增强扫盲效益,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学员的种养技能和学习积极性,编写了地方扫盲乡土教材,内容包括地名,科普知识,文明礼仪,范围涉及国情,县情,乡(镇)情等,形式函盖民谣,快板,散文等;结合地方生产,生活实际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开办巩固提高班和开展劳动人口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技能培训班.坚持集中办班与送教上门相结合.对文盲学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实行集中办班,对文盲学员居住偏远,分散的地方,实行送教上门.认真办好脱盲后巩固提高班,科技培训班,控制复盲率,巩固扫盲成果.建立月报制度,加强目标管理.

3,多种形式扫盲,注重扫盲质量.一是坚持集中办班与送教上门相结合.二是坚持教师主教与学生帮教相结合.三是坚持正面引导与措施约束相结合,调动文盲参学积极性.各村组织开展了文盲人员"比学争优"竞赛活动,对成绩优异的集体和个人,分别给予奖励.四是坚持识字教学与功能性扫盲相结合,既注重识字教学,更注重功能性扫盲,坚持把功能性扫盲作为提高文盲学员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

4,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工作到位.根据市人民政府下发的有关文件,我们对扫盲工作提出了五项要求,同时对村的扫盲加强过程检查.开展"多线督查":一是镇分片督查.二是镇人大,政协适时组织视察.三是政政府派人员开展专项督查.四是职能部门扎实开展巡回督查.

篇6

二、年重点工作目标

1.完成设立大型公益消防宣传广告牌;

2.建立有特色的消防志愿者队伍,注册人数不少于300人,并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活动;

3.行政村和社区至少建有1处消防宣传角,各村(社区)组建1支消防志愿宣传队,定期开展消防宣传活动;

4.做好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宣传“三提示”工作;

5.积极开展消防控制中心操作人员岗位资格培训,确保消控中心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6.加强城镇居民家庭消防安全自我防范教育,公众消防常识知晓率不低于80%。

三、工作职责和任务

(一)派出所

1.制定消防宣传教育工作计划,策划开展大型宣传教育活动,部署指导每年“119”消防宣传周和季节性、阶段性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2.组织建立消防宣传队伍,开辟消防宣传教育阵地,协助广播、电视、刊物等媒体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3.会同镇团委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消防志愿者”行动;

4.督促、指导开展消防宣传“六进”和教育培训工作,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

(二)各行政村(社区)

1.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力度,在每年的11月9日前后开展“消防宣传周”活动,将每月的19日作为消防宣传教育日,制定具有指导性、操作性强的消防宣传计划;

2.制定村民防火公约,组建义务消防宣传队伍,设置固定的消防宣传栏牌,定期利用文体活动、墙报、标语、广播、电视等形式宣传普及消防知识,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3.加强对辖区范围外来务工人员、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群体的针对性消防宣传教育和服务,提高弱势群体防范火灾能力,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宣传教育;

4.开展家庭消防宣传,使每个家庭做到“懂家庭火灾危险性、懂基本消防常识,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自救逃生”。推动城镇居民家庭配置灭火和逃生器材,鼓励农村居民家庭配置灭火器材。

(三)教育科、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所

1.督促全镇各中小学校将消防知识纳入学校的日常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级编制相应的教育内容,每学期总课时不得少于5小时(其中必须有防火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内容);

2.督促学校建立消防宣传教育阵地,普及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积极创办“少年消防警校”,开展“消防宣传平安大使”、“雏鹰行动消防章”评选活动;

3.组织开展消防讲座、消防夏令营、消防运动会、消防知识竞赛、应急预案演练和逃生自救训练等消防教育活动,组织师生参观消防站、教育馆。做到有校外消防辅导员、有消防安全读物,每季度有消防知识课,每学期有消防主题活动,每年有自救逃生演习,使在校学生消防受教育率达100%;

4.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在职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5.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所把消防培训纳入公务员培训内容。

(四)广电站、卫生科、农经中心、民政科、建管所、工商分局和科技办、司法所、安监所等职能部门

1.督促指导本行业、本系统单位人员密集场所严格执行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部署开展每年“119”消防宣传周和每月19日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和日常消防培训工作;

2.督促指导公众聚集场所通过宣传海报、公益宣传栏、户内及户外公共视频、公益广告和各种消防文化活动等形式,加强消防常识宣传;

3.督促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参加消防安全专业培训,熟练掌握火灾报警、扑救初期火灾和引导群众疏散等消防知识后方可上岗;

4.按各自职责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列入科普、普法培训、宣传和就业教育内容,把消防宣传纳入“法制宣传日”、“科普活动周”、“安全生产月”等主题宣传活动;

5.要将消防知识宣传教育纳入社区工作者培训计划;纳入社区建设及和谐社区、示范社区、示范村(社区)等考核内容。

(五)镇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慈善分会等社会团体

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会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职工“安康杯”竞赛活动,共青团要组织好各类消防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协同公安消防部门加强对消防志愿者队伍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妇联应当将消防安全作为“五好家庭”评选的重要内容;慈善分会将消防宣传教育纳入全镇慈善义工等志愿者服务内容,根据需要组织慈善义工等志愿者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益消防宣传工作。

(六)新闻媒体

1.结合媒体特点,开辟消防专版、专栏、专题、专页,宣传消防法律法规知识,播放、刊登消防公益广告,把消防法律法规和防火灭火、逃生自救常识作为消防宣传教育的重点,在群众喜爱的版面、时段、栏目进行宣传;

2.要主动构建消防信息传递和公示平台,通报政府和公安消防部门提供的消防监督执法情况,组织对典型火灾案例进行点评和分析,开展消防安全警示教育;

3.要做好重大消防问题的深度报道,特别是对那些久拖不改,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重大火灾隐患,要跟踪报道,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压力;

4.协助有关部门策划开展有影响、有力度、有深度的消防宣传专题报道,深入宣传消防官兵积极投身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灭火救援的英勇形象。

四、工作要求

篇7

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及时成立了“农业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组员从农业办、党政办、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抽调组成,同时建立健全了镇农技“110”服务站,全镇13个行政村也相应成立了“科技工作小组”,形成了两级科技网络。镇委、镇政府把这项工作真正列入了工作日程,制定了“工作计划”。年,召开全镇科技工作专题会议4次,及时汇报、小结和布置科技工作,解决了科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科技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抓好科普培训工作

为了实施“科技兴镇”战略,我镇建立健全了镇、村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点和电子农务服务站,并有专人管事。成立了瓜菜等协会,组成人员有80多人。我们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推行农业实用技术工作。为了科技服务工作抓落实,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我们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在各村建立科技工作宣传栏,定期出版宣传科技内容。利用各村广播站有线电视等大力开展科普宣传。二是安装“农信通”,收集、科技和市场信息,推进“三农”信息化。三是建立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对农民进行知识、法律、科技等教育。九是分专题、分阶段进行科技培训,如蔬菜种植、家禽饲养等技术。我们还聘请专家和农艺师为农民授课,进行农业实用技术指导,如防虫害、科学施肥、土壤改良、家禽优良品种引进推广等进行专门的现场讲解指导,让各农户在各阶段都能听到和看到适合自己的可操作实用技术。一年来,我们开展专门种植技术培训班5期(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培训班),参加的农民达525人,另是,以会代培训7次,共培训2090多人次,并印发农业技术资料3500份。九是在全镇成立了九个农技协会,培养科技致富能人多人,带动了广大农民群众运用科学技术发财致富。九是送书下村,为农民提供文化、法律知识、农业科技知识等精神食粮。九是发挥“农信通”和广播作用,及时收播有关三农政策信息,宣传镇里的好人好事和运用科技发展经济的典型事例。九是为了保证科技信息的畅通,我镇充分发挥农村技术员的积极性,组成科技服务联系人13名,深入到村、组为农民服务,使我镇科学技术应用推广工作得到顺利开展。九是制定一套科技培训和科技普及工作制度,并鼓励农户遵守制度,使全镇农民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

三、结合本镇实际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工作

篇8

一、加强农业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

及时成立了农业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副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组员从农业办、党政办、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抽调组成,同时建立健全了镇农技“110服务站,全镇13个行政村也相应成立了科技工作小组”形成了两级科技网络。镇委、镇政府把这项工作真正列入了工作日程,制定了工作计划”年,召开全镇科技工作专题会议4次,及时汇报、小结和布置科技工作,解决了科技服务工作中存在问题,使科技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抓好科普培训工作

篇9

今年,商水县小麦种植面积120万亩。播种后的4个月内没有出现有效降雨,干旱时间之长,范围之大,历史罕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抗旱浇麦工作,全县日均出动劳动力15万余人次,机械6万余台次,将全县小麦普浇三遍,打赢了抗旱浇麦这场硬仗。同时,通过科技入户、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等措施,指导群众科学浇水、合理施肥、适时中耕、化学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期间,共发放科普知识手册303份,向农民发送手机短信73条,为县委、县政府当好了“参谋”。通过不懈努力,今年小麦获得了大丰收。经测定,全县小麦平均单产556公斤,比去年增加33.1公斤,增产6.3%;总产6.67亿公斤,比去年增加0.5亿公斤,增产8.1%。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经农业部委托省小麦专家验收组进行测产,平均单产达到615.5公斤。

为做好以抢收抢种和秸秆禁烧为重点的三夏工作,由四名副局长带队,分乡包片对各乡镇(场、办)秸秆处理情况进行检查验收。三夏办公室全天值班,对各乡镇(场、办)积极进行三夏进度统计、下乡督促检查和秸秆处理检查验收等工作。编制《三夏简报》23期;发送三夏指挥部文件9期。三夏办公室主任王建庄同志不分昼夜带领人员下乡督促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通知当地党委政府,及时加以解决。今年商水县三夏工作好于以往任何一年,全县小麦3天收割结束,5天夏种完成。全县基本实现了“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不烧毁一棵树”的“三不”目标。

特色农业绘新篇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商水县特色农业实现了面积增加,档次和效益的提高。姚集乡日光温室占地2000亩,加上陆地蔬菜面积达5000亩。棚菜效益收入可观,好的每棚年收入6万多元,群众发展棚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今年该乡政府采取土地流转的形式,又新增大棚500亩。城关乡大井村花卉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增大棚30个,达到180棚,预计年收入720万元。东城办事处的苏坡行政村新建日光温室200个,占地300亩,年可收入500万元左右。该县实施油料倍增计划项目,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实行补贴等措施,抓好花生、芝麻油料作物种植。在舒庄、邓城、郝岗三乡镇建立了花生万亩核心区,建立了6个千亩示范方和6个百亩攻关田。在白寺、固墙、位集三乡镇建立芝麻万亩核心区,以此辐射带动30万亩油料作物的发展。

项目引进成效显著

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农业局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调整结构、壮大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目前已引进资金2000万元,在黄寨建起了新型墙体材料厂,该项目的厂房、水、电、通讯等建设基本就绪,60台生产设备已安装调试成功。另由两名副局长和10名股站长具体负责操作,建立了招商引资激励机制,调动了每一位同志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今年商水县承担标准粮田建设项目两个,总投资831万元,目前已经完工。新打机井430眼,修建桥涵50座,修路15.1公里,整修沟渠23公里,平整土地8000亩,购买喷灌机械406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总投资100万元。采集土样3850个,开展田间肥料试验30项,推荐小麦施肥配方3个。新建了占地500平方米的土壤检测中心。目前,28.8万公斤花生种子、0.5万公斤芝麻种子已落实到位,57.5万公斤肥料正在发放之中。农业局抽调50名技术人员,对10个乡镇100个行政村1000户农户,实施了科技入户工程。实现了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技术指导员对科技户集中培训5万人次。举办电视技术讲座4期,发放技术资料10万份,使科技户的科学种田意识和技术应用水平明显提高。示范户种植的7574.5亩小麦,平均单产576.2公斤,比全县平均单产556公斤增加20.2公斤,增产3.6%。

为了在大灾之年夺取夏粮丰收,商水县农业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深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地指导农民适时开展小麦生产管理。共下乡指导800余人次。针对今年全县小麦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实际情况,加大了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力度。农技人员指导农民适时、科学防治,降低成本,提高防效。期间,全县小麦病虫害总发生面积593.6万亩次,总防治面积575.6万亩次,有效控制了病虫害对全县小麦的危害,为夺取小麦丰收奠定了基础。

开拓创新,助推新农村建设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了全面做好全县新农村工作,县农业局在局长王建庄的带领下,围绕“六通、六有、六治”的总体目标,以项目带动、整体推进的方式,对全县187个行政村进行了综合治理。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细化分解了目标任务,并一一落实到相关单位和各乡镇(场、办)。各乡镇(场、办)围绕推进农村道路硬面化、饮水安全化、环境整洁化、卫生规范化、精神文明化、村庄园林化、家庭富裕化等内容,积极开展工作,使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农民减负

今年以来,商水县农业局农业执法大队强化措施,健全执法体系,加大了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他们严格广告审查,严把各个环节,严禁假冒伪劣农资冲击该县市场,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上半年查扣假农药200余件,查处不合格农药500余件,责令改正1200余件;查处不合格种子3000余公斤,责令改正5000余公斤;抽样化验肥料品种46个,抽检率100%,对不合格的8个品种进行了严厉处罚,并令其限期整改;共处理案件160起,结案率达到100%。

今年,商水县农监办在案件查处、农民负担审计、乱收费专项治理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半年来,农监办明察暗访30多次,涉及24个乡镇,90个行政村,走访农户700多户,查处涉农案件10余起,为农民减轻负担100多万元。

篇10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具有城郊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大观区“奋力崛起、率先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全区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科教兴区战略落实到基层,对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全区上下对此必须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大观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组织实施。

二、农村科普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科普工作,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围绕科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提高全区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的根本理念,全面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紧密结合大观区农业农村工作实际,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贡献。

三、农村科普工作的总体要求及目标

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为重点工作对象。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提高农村青少年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健康成长、科学生活的能力;提高农村公众反对愚昧迷信,革除陈规陋习,识别和抵御的能力。

以宣传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内容,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树立和落实。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农村的特点,重点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宣传和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观念和知识,在农村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

以搭建农村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为主要工作方式,有效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动员、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科普工作,集成并共享科普资源,通过社会化的农村科普工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以提高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为突破口,逐步形成为农民和农村青少年提供科普服务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农村科普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丰富农村科普资源,发展基层科普设施,使农村科普工作总体薄弱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使农民参与科普教育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四、围绕宣传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

科普宣传活动是增强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科技意识,在农村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的有效形式,是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村科普的重要平台。要以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以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为主体。要与农民文化娱乐生活相结合,采用他们易于理解、容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内容和方式。要注重活动的策划和对活动效果的评估,把公众参与和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作为评价科普活动的主要指标。

要着力抓好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青少年科技传播等重点科普活动。要把面向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普宣传作为活动的重点。科技下乡活动要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形成动员科技工作者常下乡的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科普活动。

加强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户建设,广泛开展科普示范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建集技术示范、科普宣传和培训为一体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支持它们健康发展,发挥好它们的示范带头作用。

五、充分利用各类农村教育培训资源,进一步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科技培训是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提高科学生产和科学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科普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面向农民的科技培训,注重培训工作方式的创新。积极与组织、宣传、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共同完成各级政府实施的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现代传播方式,积极参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学会、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以下简称农函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等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农技协是农村基层重要的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平台,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要坚持农技协“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联合相关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扶持农技协做大做强,指导农技协发挥好科普示范作用。“*”期间,中国科协、全国性学会和地方科协将重点扶持1万个农技协。各级科协组织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支持,为农技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农技协得到各方面的服务。

六、围绕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提高广大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提升的关键。各乡镇和基层科协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农村科技教育资源建设,结合地方特点开发与科学课程相结合的低成本科学体验活动,增强农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积极开展农村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提高他们实施科技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积极开展农村青少年心理生理健康宣传教育,在农村进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珍爱生命远离”、“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内容的巡回展览。针对经济困难、进城务工等家庭中农村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省、市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和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未成年人校外科技活动设施,在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农村学校科学课程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期间,中国科协优先支持“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在农村试点,同时支持地方科协开展农村科技辅导员、科普员培训。区科协要积极争取上级科协的支持。

七、围绕推进科普工作、促进区域科技进步,深化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活动

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活动是全面推进我区科普工作的重大举措,是通过推动科普工作发展促进区域科技进步,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

创建工作要以贯彻实施《纲要》、提高区域公众科学素质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党政主抓、科协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在提高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优化科普工作社会环境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率先实现农村科普工作的有关目标。

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区科协要与科技部门加强在区域科技工作中的协调配合,逐步把创建科普示范城区作为实施“科技富民强区”计划的基础条件。

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科协要把农村科普工作与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科普示范乡(镇)、社区(街道)、村创建活动,带动农村科普工作发展。

八、推进“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切实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农村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

建设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科普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活动站是在乡村组织农民开展科普活动的阵地,宣传栏是农民身边的科普信息窗口,科普员是根植基层、直接面对农民的科普工作者,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期间,力争在全区6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一站、一栏、一员”,并发挥有效作用。

要坚持新建、完善和利用相结合,主要依托农村中小学、乡镇党校、村党员活动室、农村化技术学校、文化站、科技大院图书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等设施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技协等各类基地,通过充实健全其科普功能,建设乡村科普活动站;与农业、科技、组织、宣传、教育、文化、卫生、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共建,以争取财政资金和吸纳企业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建设科普宣传栏;主要在乡村科普组织中的骨干、基层干部、教师、科技人员、回乡知识青年等乡土人才中选拔乡村科普员,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开展科普活动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农村基层科普队伍的骨干力量。

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科协要在工作指导、科普资料、设备、经费等方面,对“一站一栏一员”予以支持。区科协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对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进行具体指导、日常管理和培训,并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使之成为农村基层科普活动的主要依托。科普活动站要定期开展活动,科普宣传栏要及时、定期更换内容,科普员要利用“一站一栏”开展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协对“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的支持。

九、加强农村科普队伍和组织网络建设,支持基层提高科普服务能力

基层科协组织是科协面向农村开展科普工作的关键环节。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关心和支持基层科协的队伍建设,区科协要指导基层科协按照章程规定正常开展活动,发展乡(镇)、村级科协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加强业务指导、项目引导,优化工作环境,推动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发展。

加强包括农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农民技术人才,科协及所属学会、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的工作人员等在内的农村科普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农村科普中的突出作用,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下乡,与乡村、农技协等开展结对服务,支持科技工作者服务“三农”的项目。加强基层科协农村科普专兼职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加强农村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教育、传媒工作者、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科技青年志愿者和高校学生参加农村科普工作。

十、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营造有利于农村科普工作的良好环境

各级要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把科普工作纳入科技工作全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区划调整的实际,制定农村科普工作计划;制定和实施更多、更有利于农村科普工作发展的政策;经常调研科普工作情况,及时解决科普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将农村科普工作纳入各级部门目标管理和干部业绩考核制度。

篇11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为创建活动提供组织保障。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和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标准要求高,必须依赖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为此,我乡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乡长、分管环境保护的副乡长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创建全国生态乡镇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创建办公室,制定了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党政主要领导做到了创建初期定目标,创建过程定思路,关键问题定决策,疑难问题亲自抓,重点工作定时限的工作机制,保证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强化考核、落实责任。乡政府坚持把创建工作作为抓发展的第一责任,做到三保证,即:保证创建力量;保证创建经费;保证依法实施。及时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同各村、各企业签订了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力求责任目标的制定切实可行,坚持责任目标的落实跟踪考核。三是合理规划,全面部署。修订编制了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详细规划,主要突出污水、垃圾处理、环境绿化美化、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工业商业、住宅小区、文体活动广场、医疗卫生机构合理布局;道路绿化、人文景点、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全盘考虑,充分体现小康社会、环境生态乡的一流风貌。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增强认识

我乡始终把强化宣传,增强全民创建热情,作为搞好全民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一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领导会议讲话,并利用乡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环保科普宣传资料广泛宣传全民创建生态乡镇的重要意义,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抓优美创建,就是抓经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保护子孙。在乡集镇设立环保宣传标语7幅,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二是举行环保培训。对乡村干部抓环保国策、政策法规培训,增强他们搞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性、事业性。三是组织专题活动。结合创建绿色学校等工作,在中小学举办环保知识讲座,让学生学习掌握环保理论,参与环保宣传教育。开展环保进学校活动,大力实施“小手拉大手,环保你我行”活动,告别陋习,从我做起——“创建文明卫生校园”主题活动和校园卫生大扫除,促进创建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互动和联动效应,充分发挥学校在创建生态乡镇中的作用。目前,举办讲座6场次,受训师生达到700多人次。通过深入广泛宣传,参与创建、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乡绝大多数干群的自觉意识,主动意识,营造了全社会积极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1、合理优化配置资源,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小区。为彻底改善人居环境,2012年以来,根据赣州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要求,我乡积极鼓励村民拆旧建新、维修加固,共拆除危旧房、空心房542栋,新建土坯房改造集中建房点5个,共新建农民住宅楼837套,在乡集集镇区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建设中,我们充分利用乡集镇供电、道路、交通等公共设施,降低建房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并充分发挥乡集镇金融、医疗、教育、商贸等公共服务机构作用;集镇照明供电线路采取地埋形式铺设,不出现高架网线;着力构建最佳的居住建筑群体与风景园林式人居环境,营造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心、省心、舒心的居住环境,为全县乃至全市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2、紧抓政策机遇,着力提升人居环境。按照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实施的原则,在强化搞好中心村建设的同时逐步推进了部分旧点的改造提升和新点的整体搬迁,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项目和村容村貌整治项目的实施,积极引导村民新建集中连片、高标准、人畜分离的小康住宅,按照“四个一步到位”(即:基础设施一步到位、绿化美化一步到位、新型建材新技术应用一步到位、新农村建设示范性作用一步到位”)和“三个统一”(统一放线、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的要求,着力对居民点道路、绿化带、活动场地等进行高标准提升改造,全力打造环境优美新。

3、大力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积极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制定切实可行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计划,积极推广秸秆气化技术,采用秸秆过腹还田、粉碎还田等方式消化多余秸秆,杜绝农作物秸秆焚烧现象出现。至2013年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达到55.97%以上水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太阳能用户达到1100户,沼气用户达到572户。

4、大力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以通乡路两侧、乡村主干道综合提升改造为重点,加强道路及滩地绿化,实行路林配套,使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7.6%,对中心村内及周边绿化带进行绿化,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9㎡∕人,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5、创新思路,实行环境卫生卫生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乡村组联动、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配合、村民积极参与”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围绕沿佑、南洲、三个村13公里道路为主干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在重点地段配备专职保洁人员,配备垃圾清运设备,按照分类处理、分批处理的原则,对居民生活垃圾和生产废弃物进行定点存放清运工程。形成“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确保村庄环境无“脏、乱、差”现象,确保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达87.5%。

6、积极推行无公害蔬菜。在推广生态栽培的基础上,做到尽可能不使用化学农药,对无法避免使用的,尽可能使用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对农产品的污染和环境的破坏,打响乡农产品的生态品牌,迎合市场对无污染绿色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四、健全制度,完善机制,确保活动取得成效

1、完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和机制。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建立了农村的环境管理组织,完善了乡镇、行政村的环保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环保牵头、部门协调、联合推进”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创新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度、监督监测制度、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建立环保设施区域共享的管理模式,探索有效的农村环保长效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