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21: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银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教学方法较为单调传统银行会计课程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学习,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进行备课、教授,教师讲解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案例教学也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参与度不高,对课程内容的感性认识不足,无法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不利于其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抽象繁杂银行会计教学涉及面广。需要讲解的内容很多.会计核算方法与账务核对、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齐头并进,使得教学重点难点不够突出,且在核算过程中,所使用的某些会计科目很抽象、很不好理解;在结算业务中所使用的凭证联次众多、格式不同、传递方向复杂,学生即便很好地领会了讲解内容,也很难与实际工作岗位相衔接。
(三)基础课程设置脱节银行会计逻辑性很强,需要有良好的会计理论基础,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高职院校往往只注重先行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金融概论》等基础课程.或只开设某个基础课程.对于财经基本技能、货币银行学、计算机课程等专业性课程的设置不够,致使学生的基础性、专业性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不够深入。
(四)考核方式不够合理传统银行会计成绩考核普遍采取较为单一、刻板的考核方式。主要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缺少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对于实务性较强的银行会计而言,更应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和操作能力上。
(五)教学设施相对落后由于受到某些主客观因素制约与影响.很多高职院校仍没有商业银行模拟实验室和仿真模拟系统,相关的凭证和账簿设置也不齐全,一些凭证和账簿已不适用:有些院校虽已购买相应模拟操作系统,却很少更新,与商业银行现有系统相比滞后.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这些都将导致学生因缺少上机次数,而不能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 技自 Il练。
(六)教师队伍素质不高从总体上讲,高职院校缺乏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教师队伍.少数指导教师受自身实践能力、社会经验等条件的影响和限制.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完成课程实验、实训等任务。
二、银行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思路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关键环节,对提高学生运用操作水平、创新创业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高职院校在银行会计教学中.既要深入细致地讲授银行会计基础知识,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银行会计的基本理论,更要贴近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确实将实践教学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牢把握理论教学中的实践因素和实训教学中的仿真因素.使理论与实践自然衔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一)牢牢把握理论教学中的实践因素1.运用实物教学,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对于没有任何银行经历的学生而言,其对银行相关业务普遍存有神秘感,各种认识相对粗浅、模糊,很难掌握以三票一卡为中心的新银行结算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使用实物凭证进行直观教学,从银行购买与银行实际使用相一致的银行会计材料.如银行传票、存款凭证、取款凭证、总账、分户账、日计表、日结单、各类委托书以及各类托收承付凭证等等,将这些模拟资料或票样直接带入课堂.让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真实感受实际票据.并亲自进行出票、签发、承兑、贴现、转账等操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操作技能。
2.采用案例教学,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案例教学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对相关信息进行专题讨论,从而掌握信息本身。银行业务本身比较复杂,会计主体间关系纵横交错,如果没有实训案例进行说明,学生很容易混淆。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近年来银行领域乃至金融行业发展的一些趋向、衍生的一些业务新种类、改革的一些新内容,主动将相关案例引入课堂,采用教师提供案例(学生提供案例) 组织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或分环节讨论)分析总结点评(改进实践行为)等方法进行教学,把学生从理论世界带人到特定的情景教学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对话,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每位学生始终处于事件的中心,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3.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环节。银行会计核算方法特殊复杂,学生不易掌握,这就要求教师要紧密结合银行会计核算特点,合理分配教学时数,尤其要突出疑难问题的典型分析,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I生和适用性。如,针对商业银行储蓄柜台的会计、出纳柜员这个典型岗位,分析、总结出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和职能,分解出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然后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而确定银行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出具体的项目和任务,进而编写出既具有耐读性、实用性又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理论陛、操作性并重的教材[2】。
4.借助多媒体课件.实施情景教学(1)通过插图的形式,把业务流程直观、生动地表现出来。银行会计核算具有涉及会计主体多、资金流转环节多、业务流程复杂等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图解教学,将业务核算过程中涉及的各个行处的上下级关系抽象概括为图表形式.并标注资金的流转方向,形象直观地反映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弄清业务所涉及的行处,厘清各行处之间的关系。了解各笔业务的核算手续。进而确定资金汇划方向.做出正确的会计账务处理
比如在讲解银行汇票业务时.根据图1所示的流程图,给学生重点讲解银行汇票业务的处理程序后,将每4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分别代表甲(银行汇票申请人)、乙(出票行)、丙(持票人)、丁(付款行),准备好申请书、汇票等票据。情境布置好后,就可以具体模拟此业务。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环境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全面理解。(2)采用表格方式,弥补教材的系统性不足,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如《贷款业务的核算》一章中的贴现贷款和一般贷款容易混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列表说明二者关系(见表1)。
(二)牢牢把握实训教学中的仿真因素
1.加大模拟实验室建设。模拟实训室是实践性教学体系得以实施的基本载体。高职院校要积极仿照银行进行结构布局,将实训室用玻璃窗口隔成里外两个部分,专门制作银行标牌,并在窗1:3贴上出纳、结算、储蓄等字样,外面作为客户办理业务的大厅.里面作为学生实训的工作场所,从窗口接受老师或其他学生提供的各类凭证票据。受理各项银行会计业务,使得学生坐在实验室内如同置身于银行[41。
2.运用模拟银行系统操作。高职院校应尽量使用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软件,将商业银行的计算器、点钞、凭证填写、审核、盖章与上机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对银行会计各个柜台业务进行全面的、一条龙式的仿真操作,使得课程更加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针对银行会计工作内容设计不同的经济业务,整理出完整严格的银行各项工作操作流程,提供完全仿真的信息载体(包括凭证、帐簿、报表及其他的各种格式的表格资料),让学生自行处理。
3.实行分组多个岗位轮训。在银行会计实验课上,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分工轮训等方式,通过事先制定科学的实验规划,精心设计,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和实验材料,将每个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之间相互独立,小组内部则分工协作,某一岗位的工作每个学生都要分担一部分.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在多个不同岗位进行锻炼。同时,每办理的一项业务至少由其他学生进行复核一次,使得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亲手操作各类业务,全面系统地进行训练。
三、银行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尝试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探索商业银行人才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直接前往银行实习,或者大力推进学生顶岗实习,不断增强学生对银行会计业务活动和操作流程的熟练掌握,逐步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过渡。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也可以组织部分学生到商业银行营业大厅进行实际业务操作观摩,将实验室模拟操作与实际观摩有机结合起来。
(二)提升师资队伍素质高职院校要多渠道地解决专业教师师资短缺、素质不高等问题,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育,既可让教师深入到银行进行实践锻炼.熟练掌握具体业务的操作;也可让教师多参加专门培训,通过与银行进行合作的方式,由银行会计人员亲自传授具体业务的操作过程,从而解决现存的教学需求;还可邀请拥有扎实丰富的银行工作经验的人员.在本课程中担任金融专业外聘课程建设顾问,负责银行业岗位分析、学生顶岗实习实训指导等工作。
一、银行会计项目教学法的内容与特征
银行会计课程是一门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银行业务特点和经营管理要求所形成的专业会计课程。银行会计项目教学法,是指依据银行具体岗位(以对公业务为主)的工作任务、操作流程设计的一系列行动化项目,师生以共同完成这些项目为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淡化传统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理论知识,强化“怎么做”的操作技能,让学生转变为“银行职员”角色,为就业零距离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高职院校银行会计课程的专职教师,我有幸参与了本校该课程项目教学内容的编写工作,并在授课过程中总结出了该教学方法的几点特征。
(一)体现职业要求
银行会计项目教学内容的设计,是以学生在商业银行各个职业岗位所要从事的业务活动为依据,涵盖基本核算方法、单位存款业务、结算方式、票据业务、贷款贴现、资金清算等主要业务的内容。近年来各家银行加大业务流程改革的力度,对柜员的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人民银行也陆续出台新的金融规范和制度办法,而项目教学法则顺应这一潮流,在讲授内容上不断更新,充分体现当前商业银行会计的实际情况。
(二)实训高仿真程度高
银行会计项目教学法按照业务活动设置大量的仿真情境,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紧密结合,项目活动一般按照四个阶段进行:业务引入―操作流程―处理步骤―活动练习(见图1),全过程以学生先观摩后操作为主线,教师进行引导,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融“教、学、做”于一体。
(三)强调互动协作
银行会计项目教学法要求师生互动、队友合作,形成一种合作关系密切的“学习共同体”。师生互动一般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教师先启发学生主动发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例如银行汇票业务,出票行和付款行各自的业务活动和会计处理往往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难点知识,教师必须先提醒学生注意这个问题并做一番讲解才能避免之后实训时有可能发生的的错误;第二步,是学生在知识理解和实训操作中将自己的疑惑或不解的信息及时传递给老师,并及时得到解答。队友合作是指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如活动练习)进行角色分饰(见图2)时要自觉规范,每个人都要熟知自己分配的任务和职责,而不是越俎代庖,敷衍了事。
二、银行会计课程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效果分析
(一)正效应
1.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银行会计逻辑性强,核算方法特殊,结算业务使用的凭证联次多,传递方向复杂,这都造成学生学习困难。项目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凭证传递为线索,依托仿真实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
2.培养了学生的全方位能力
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每个任务的内容都包含职业技能的训练和一定的理论知识,安排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也是培养其通用能力的过程。另外,学生在实施项目时,通过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所提高。
3.考核通过率上升
银行会计项目教学法强调实训操作,相应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了革新,按照“2∶4∶4”的比例构成学生的总评成绩,其中实训考核和卷面成绩各占40%,学生在模拟操作和实际动手中既能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又能完成各项业务活动的考核,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另外,在复习开始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实训阶段的考核,有充分的时间熟悉巩固理论基础知识,卷面水平较传统教学时期有了一定的上升。以会计专业某班的银行会计成绩为例,实训成绩和卷面分数基本都呈现正态分布(见下表)。
(二)负效应
1.过度依赖心理
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和主体,而教师则进行适当的引导、答疑及解惑。然而,从实际运用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倾向于把项目任务看成一项“休闲娱乐”活动,不但不听老师的讲解,服从任务分配,反而频繁“差使”老师如填写凭证时,几乎每一项内容都是边问边写,要求老师代为解决自己的问题,完全没有进行独立思考。这种对老师引导充耳不闻的行为,时间一长容易在整个班级形成不良的风气。
2.忽略理论知识
项目教学法的实训环节强调模拟银行的业务情境,为了使“情境”与现实相接近,每次布置(如发放凭证、理清印章、分配任务等)都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教师对基础知识尤其是会计分录的讲解时间经常被挤占,长此以往学生对理论知识使关注得越来越少。例如一提到会计分录就缺乏兴趣,课堂气氛沉闷,这也是卷面测试成绩偏低的主要原因。
三、银行会计课程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改进建议
(一)穿插传统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而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普遍偏弱,依赖性强,因此银行会计的项目教学内容在编排方面要进行改进,在开展项目的全过程穿插传统教学法:先授完与项目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行第一轮活动练习,然后老师统一讲解、核对结果并作系统性总结;再进行下一轮类似的活动练习老师再针对个别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单个答疑,或者倾听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辩后给出正确的答案。
(二)增加真实体验课时量
项目教学法在课时安排方面,有必要增加体验教学环节,转变教学环境,将实际情境与课堂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具体可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到银行去体验如何办理存取款、汇兑、票据等业务,使其对业务流程、会计凭证、核算内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三)提高实训软件的实用性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各种银行会计模拟软件与项目教学形式的教材完全不配套,有必要与软件开发公司协商,由我方提出《商业银行会计》模拟软件应具备的功能和特点,让软件开发员熟悉项目教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研发出与教材匹配的模拟软件,通过要求学生在实验室反复操作使用该软件,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补充理论延伸
项目教学法在强调操作性知识传授和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后续的理论延伸,因为学生对具体项目进行操作是为了让其获得感性认识,充分理解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联系,但如果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仅仅停留在一般层次的操作技能,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空间便将受到限制。因此,传统的、理论方面的课外作业或习题集等复习形式不能完全丢弃。
参考文献:
[1]崔澜.《银行会计》教学方法有关问题的探讨[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74.
[2]李兴会.高职项目教学中的教师角色[J].职业教育研究,2010,(1):34.
[3]赵春宇.项目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内江科技,2010,(3):172.
(一)教学方法单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是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注重教学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备课,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大量的板书久而久之学生必然觉得枯燥乏味,最后到了彻底失去兴趣和信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比如:商业承兑汇票这个概念,如果单讲理论同学们只有一个抽象的认识,但是,具体商业承兑汇票在什么时候用,用在什么情况下,学生未必能清楚的掌握。再比如,讲到银行储蓄业务中的个人活期存款时,单纯的讲存款概念、原则、利息计算,是比较理论化的而缺乏实践教学,让学生按照现实工作中的操作流程做一遍回比讲十次理论更有效果。
(二)考核方法不科学。对于大多数科目的考核办法都是由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期中期中占30%,期末占70%。期中成绩由平时的作业情况、出勤情况及平时的测验成绩构成,而期末成绩大多是以答卷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单对于一些知识点是需要实际操作的,所以并不能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例如在讲到支付结算这一章,学生能掌握8种结算和支付方法,但是,什么情况下采用哪种方法卷面成绩优秀的同学并不能完全掌握。
二、银行会计改革方法与手段
(一)科学组织课堂教学。做好新生入学前的专业介绍,有专职教师对银行会计人员的重要性、目前金融市场对财务人员的需求量及要求,对学院自身的办学模式、特点和师资力量进行分析,让学生一进校就有个银行会计是要去做什么,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将来学习其他金融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
(二)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教师将重要的知识点及难点先告诉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和总结,在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也就学到了知识。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转化成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循序渐进。提高教学效果。
(三)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到第三章商业银行资本筹集方式时,可以举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虽然已经时过境迁。但其倒闭的原因对那些任有步其后尘的金融机构具有强烈的意义,尤其在资产重组的时候,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讲解银行资本的筹集方式,一是满足监管要求,二是符合股东权益这个知识点,然后把具体的案例事件告诉学生,再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最后归纳为两点:1、资本金不足,支付困难,信誉差,不良资产比重过大,2、违法违规经营,高息揽存方式大量吸收存款。这样,就将看似枯燥的理论运用到了实际的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整整的45分钟课堂,利用最后20分钟展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讨论声,演讲声都充斥着整个课堂。
一、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方式的讲课方法一般是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其逻辑起点是较正式地阐明概念结构和理论,然后用例子和问题来论证,教师授课辅之以阅读、音像、练习和习题等有效方法传递具体事实、原则、系统技术。传统的课堂教学受注入式思想的支配,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灌注”过程,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教师和学生缺乏主动交流,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传统教学方法在银行会计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一方面由于高等院校的金融学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的长期学习过程中,缺少对社会实践的认识,更缺乏对银行业务的了解,在学习银行会计时常觉得无从下手;另一方面,在学习银行会计以前,学生们普遍已经接受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对于工商企业的财务处理过程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而金融企业的会计处理与一般工商企业刚好相反,学生容易将其混淆。在长期的银行会计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学生们认为银行会计的难点如下:(1)银行联行往来结算过程中,收报行使用会计科目确难以理解;(2)商业银行外汇业务中,国际结算方法众多,使用单据复杂;(3)经理国库业务中预算收纳和报解的核算难以理解。加上结算业务中使用的凭证联次众多,传递方向复杂,学生经常觉得无所适从。由于以上内容的高实践性特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显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思路
1.银行会计作为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部分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学生要做到多动脑、多动手,反复学习来加强教学效果。
2.由于银行会计业务具有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性,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银行会计和一般企业会计的不同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对比,并以此增强学生对银行会计业务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凭证的填写和单证的流转内容时,尽量找一些金融部门使用的真实凭证给同学们展示,以此加深学生的形象认识。对有些难以找到或不便向学生们展示的银行重要凭证和报单,可以更多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计算机屏幕向学生们介绍有关单证的内容、格式和基本操作流程。
4.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形象生动,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两者都是学好银行会计学的很有效的途径。
三、案例教学在银行会计中的应用前景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它最早出现于MBA教学中,通过对企业管理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个案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分析能力,最突出的优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这种方式从归纳的角度而不是从演绎的角度展开某一专题的学习,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高度投入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精巧设计的案例讨论之中,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在银行会计的教学过程中,考虑到银行业务的复杂性以及单据处理的多样性,教师在讲授具体业务处理时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难以区分各种处理方法的缺陷,案例教学方法无疑是适用的。教师可以针对各种重要的银行业务特点,比如针对联行资金往来,国库经营与管理的个案安排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展开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银行会计采用案例教学有以下优点:
1.记忆深刻。案例教学是基于经验和现实世界而展开的,因而较易为学生接受,并且一旦学懂之后,将比来自讲课和阅读得到的知识更加牢固。
2.较高的参与积极性。许多学生发觉准备案例比起准备抽象的阅读材料更加有趣,案例课堂讨论也比参加讲座更为有趣。寓教于乐,教学效果必然更好。
在银行会计课程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具体来说应该做的主要工作有:(1)精心选择案例,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和可得性,以便学生可以搜集相应的案例材料;(2)了解案例的数据、事实细节,并熟悉相关的材料;(3)事先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并有一系列问题用来引导讨论;(4)讨论时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5)有效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四、实践教学方法在银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实践教学方法是指通过设立银行业务模拟实验室,在学生了解某种核算业务的所需凭证及核算过程后,采用实践模拟方式,通过学生亲自传递凭证、操作模拟银行会计核算的某阶段或全过程,以此来加强学生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并能在头脑中形象地呈现出清晰的业务操作的全过程,从而达到加深对这一业务核算的理解的目的。银行会计实践教学法采用实例演示,进一步阐明了银行会计、出纳实务全过程操作的程序和方法,把课堂教学与实践业务结合起来,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通过手工与电脑相结合,银行会计前台基础业务和后台综合业务相结合的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银行会计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会计,它即遵循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又采用特定方法对银行各项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核算与监督,银行会计组织和会计方法有别于其他行业会计,实践教学必须体现这一专业特色。在高校实践课程的开设中,不同学校做法不同,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两种:第一种做法是将实验课程单独设立,由实验室或实训基地独立开课,由实验教师或实际工作人员教授,这种做法与实际联系紧密,但容易与课堂教育出现脱节;第二种做法是由理论课教师兼任实验指导老师,这种做法可以避免第一种做法的不足,但对教师要求较高,要求教师不但要懂理论,而且要了解和掌握实际操作技术。这两种做法各有利弊,需要各课程根据自身特点加以选择。一般认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实践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是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念,体现了要求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的教育理念,实践教学法并不否定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因此银行会计的实验要与教材紧密结合,实验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去操作实验软件,让学生真正理解课程所涵盖的基本知识。面对日益变化的金融实践,只有弄懂了基本理论,掌握了基本方法,才能在实践中应对各种发展与变化。因此,银行会计实践应采取第二种做法,避免实践与理论的脱节。
五、传统教学方法与案例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银行会计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无论是仅仅传授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还是只重视实践的案例和实践教学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缺陷性。具体来说,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容易造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适应岗位需要的不利情况;而仅仅采用案例和实践教学无疑也是不够的,缺乏理论基础的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势必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没有讲授过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将传统教学方法与案例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扎实掌握理论基础的基础上配合相应的案例分析,结合一定的业务模拟实践课程,才能使学生达到即增长理论素养,学会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满足银行会计课程的培养目的。
采用理论教学与案例、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式教学方法,对授课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对于教师来说,由于复合教学模式综合了实践和理论两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不仅具有相当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一定的材料搜集能力,能密切关注银行业务发展的前沿并搜集相应的材料,其次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实践能力,能够总结案例,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银行业务模拟实验教学中还需要教师熟悉各种单据的处理流程,熟悉银行计算机处理程序。这要求教师能够不断的学习和创新,即是对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也是对教师本身的一种鞭策。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学习的难度加大了,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来保证理论学习和搜集案例材料,而且在考核上,不仅要学会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具有实践动手能力,这是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采用复合教学方法,要求学校加强教育师资力量的配置,给银行会计课程配备即具有理论素养又具备较高实践能力的教师,同时要求投资建立银行业务模拟实验基地。同时,对于课程设置来说同样具有一定的挑战,授课教师需要合理分配理论、案例、实践课程的教学时间,在保证学生扎实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为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高校银行会计课程的设计应该综合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而为达到这个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式教育模式是可行的选择。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与理财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案例能使学生进入“现场”,充当一个“角色”,有比“旁观者”更深的体会。银行会计案例教学方在注重银行会计理论教学环节外,更注重实训教学环节。银行会计案例可让学生同时担任不同操作员,完成一套账核算的全部工作,从而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流程的全部工作,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对学生分组进行协作教学。学生对一个系统各自分工、协作进行,最后合作完成,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及分工协作的能力。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激发学习热情。同时,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表达、争辩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他们今后就业提供一个练兵场所。此外,案例教学将教学方式由单向转变为双向,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沙盘情景模拟教学法
ERP沙盘模拟对抗课程采用哈佛流行的沙盘情景教学模式,并借鉴了ManagementGroup公司及同类培训课程公司的相关理念和教学方式。将参加实战训练的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担任银行中的重要职务(行长、信贷主管、会计主管等)。在ERP沙盘模拟对抗中,每队要独自经营一家拥有一定资产的民营银行,连续从事5—8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每个小组成员都要面对来自其他银行(小组)的激烈竞争,必须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竞争对手的动向,决定银行的理财产品、市场、销售等方面的长、中、短期策略,使用年度会计报表结算经营结果,最后讨论制定改进与发展方案,并继续下一年的经营运作。在ERP沙盘模拟对抗课程中,学生会遇到银行经营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学生必须和团队成员一起去寻找市场机会,分析规律、制定策略、进行全面财务分析和预算,实施全面管理,在各种决策的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学习银行会计知识,掌握管理技巧,同时深刻充分体验团队协同、信息共享的重要性。ERP沙盘模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树立学生共赢理念和诚信思想。
3角色扮演法
银行会计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没有会计的实践经验,许多会计的原理和思想,对他们来说隔得很远。如何使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银行会计课程中设计了“角色扮演”项目,让学生从柜员、大堂经理、信贷主任一直做到行长,让学生从角色扮演中去“悟”银行会计的原理,去体验不同角色的行为特征,教师在一边引导和点评,寓教于“练”,取得很好效果。
4游戏教学法
当各类游戏软件风靡大学校园的时候,不由会这样思考,若把银行会计理论知识设计成游戏的形式,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实这并不很难,只要根据银行会计知识设置成适合的会计软件,引入课堂,学生为了追求某种游戏的“高分”或获得某种奖励或想知道某种结果定会竭尽所学银行会计知识进行主动“学习”,无形中会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并会牢记和学会实践运用。这些精心设计、寓教于乐的游戏,需要创新思维挑战自我,团结协作、互相交流才能完成。
5演示法
演示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借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多媒体是指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的统称,即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多媒体技术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联想思维,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所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而银行会计课程较多章节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在讲到《支付结算业务核算》这一章时,对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程序的分录都一一列出,所占篇幅大且不容易理解。针对这个问题,在制作课件时可以采用图片形式来叙述各个业务程序。叙述各个业务程序如下图:这样收款人和付款人之间的相互联系一目了然,能够更好的理解整个商业承兑汇票处理程序。在理解程序的基础上再讲解各个环节的会计分录就迎刃而解了。
构建符合高职特色的教师备课、说课、授课、评课教学体系的目标
高职院校教师备课、说课、授课、评课教学体系应有利于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先,高职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位,通过备课、说课、授课、评课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其次,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要拥有相应的理论知识水平,以该岗位“必须、够用”的理论知识为度来构建岗位能力框架,从而使学生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高职院校《银行会计》课程为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首先让学生掌握银行各种会计业务的操作流程,能进行银行各项业务凭证填制、审核及账务处理,具备从事银行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其次让学生在掌握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知道各种会计业务操作的原理,从而使之成为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金融人才。四、构建符合高职特色的教师备课、说课、授课、评课教学体系
1.备课。备课是教师课前做的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备课内容主要有:(1)确定教学内容、构思教学过程。这是备课活动的主要环节。有些老师往往把备课和写教案等同起来,备课时就急于写教案,实际上这样就缺少了自己的思考。在写教案之前,应该首先认真钻研教材,借助于网络、专业书籍、工具书等来确定教学内容。必要时应咨询行业人士,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来确定教学内容。《银行会计》课程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邀请银行业务专家对银行会计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这样确定的教学内容就不会和实际脱轨。然后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高职教育的目标来设计教学过程。《银行会计》课程教学中可以先通过业务流程展示教学内容,然后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这种先实际后理论的教学过程更容易让理论基础差的高职学生接受。(2)编写教案、准备教具。有了前面的准备工作,教师就可以将构思好的教学过程显性化,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经验,可以写详案,也可以写简案。此外,要收集、准备好上课所需要的各种教具,包括演示用的图表、模型、投影仪、计算机等。(3)写教学反思。写教案提倡写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每次上完课,教师都应该进行系统的回顾,反思疏漏失误之处,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经验。
[关键词]
东莞地区;金融专业;需求;分析
1概述
1.1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背景近两三年,广东省东莞市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在东莞市政府政策扶持和经济大环境的积极推动下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2014年东莞金融行业综合实力持续上升,银行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都快速发展,东莞还出台专门措施支持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中介服务机构等类金融机构集聚发展。特别是2014年前期,银行业净利润达80.48亿元;保险业一共实现保费收入92.64亿元,同比增长32.92%,总保费规模占全省的14.91%,继续领跑全省地级市。东莞地区金融业的蓬勃发展突出金融业岗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金融业人才的就业机会。
1.2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目的调查目的基于以下两点。一是通过金融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可以统计分析金融业岗位的种类和人才需求量的基本数据;二是根据调查分析得出的金融企业相关工作岗位和金融人才需求量的基本数据和相关情况,利用工学结合理念开发设计出更符合经济发展的银行、证券、保险等专业课程,使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课程的安排更加科学、合理。
1.3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的具体内容调查的内容包括:一是深入调查分析东莞地区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二是深入调查分析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量、金融专业人才结构、金融行业在线职位和学历要求;三是深入调查分析金融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从业素质和技能;四是了解我国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发展现状和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重点调查分析东莞地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发展现状和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
1.4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方法第一,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实地走访等方法,了解分析金融业的概念、体系、发展历史;特别了解分析东莞地区政府在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扶持、鼓励,以及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调查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金融行业以及相关代表企业的发展和建设。第二,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分析东莞地区金融业人才需求量、金融业人才结构、各结构金融业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技能;调查分析金融行业对不同层次金融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重点调查大专学历层次金融专业人才在金融业人才需求总量中所占比例。第三,立足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的建设、发展情况和东莞地区金融业发展情况,采取实证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追溯研究、访问、案例分析等方法,以及结合会计专业2014届、2015届毕业生在金融企业实习、见习中取得的第一手资料。
2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2.1东莞地区金融行业发展调查分析2003—2013年,是东莞金融业发展关键的10年。在这10年间,东莞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打造东莞上市板块,同时全力支持民间金融发展,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完善金融布局、加强金融创新、规范金融监管,将东莞建设成为金融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打造金融强市品牌。2014年1月,东莞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风投创投、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快推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型经济。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在对金融体系建设调研时表示,金融业要进一步做好为实体经济、为镇村集体经济、为科技服务工作,力保经济运行“血脉”畅通。东莞市金融工作局了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东莞市鼓励企业挂牌全国股转系统暂行办法》,明确提出要鼓励企业挂牌全国股转系统(以下简称“新三板”)。接着,东莞市金融工作局公布了关于印发《关于促进东莞民间金融街发展的暂行办法》的通知,明确了进驻东莞民间金融街的对象、新设、增资、进驻奖励和租金补贴,支持各类机构进驻民间金融街开展小微企业和民间金融服务。东莞地区金融业的蓬勃发展扩大了金融业人才的需求量,同时也突现了金融业人才总量不足,呈现短缺的发展态势,以及人才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东莞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东莞地区当前金融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需要建设适应东莞金融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培育体系。东莞要建设成为金融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并打造金融强市品牌,人才的配备是不可疏忽的。总体来看,目前东莞金融人才体系,无论从从业人员数量、专业技能素质和学历等方面来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人力资源作为行业发展的基础,要推动东莞金融业的发展,就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业人才体系建设,吸引更多的金融人才来莞工作。因此,在上述背景下,对东莞地区金融业人才的需求量和人才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的建设发展以及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
2.2东莞地区金融行业岗位需求对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岗位需求和金融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调查中,主要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电话访谈调查等方法,以及结合会计专业2014届和2015届等两届在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金融企业实习或工作的毕业生取得的相关资料(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于2015年7月仍没有毕业生,只有2013级和2014级在校学生,而同为财经系的会计专业已有两届毕业生中的部分学生在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企业就任或实习,通过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可以获取金融业岗位以及人才需求方面更具体的信息)。金融企业岗位群的分析:针对东莞地区金融行业岗位需求的调查分析统计得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占总需求的80%以上,其他金融行业的金融专业人才需求量占总需求量的20%左右。这三种金融行业的岗位群具体情况如下:银行业有以下主要八种岗位:一是私人客户业务岗;二是公司客户业务岗;三是资金交易岗;四是风险管理岗;五是会计核算岗;六是信息技术岗;七是新业务(产品)研发岗;八是稽核监督岗。证券业主要有以下六种岗位:一是市场推广岗;二是客户服务岗;三是市场研究岗;四是金融工具岗;五是风险管理岗;六是资金财务岗管理研发类。保险业主要有以下五种岗位:一是保险经纪;二是保险;三是保险核保岗客户服务;四是保险产品研发岗;五是寿险精算岗。各金融行业工作岗位相对比中,银行风险管理、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及保险精算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金融行业选拔人才的标准也较一般行业高。具有实践经验、高学历和多种岗位经历的人才将成为流动的主流,成为各机构争取的主要对象。同时,整体金融企业岗位人才结构性短缺矛盾比较突出,“客户服务型”、“业务操作型”岗位员工(如银行个人理财、证券交易和保险推销员)供需存在较大缺口。近几年来,金融企业持续出现的“人才高消费”现象导致金融企业出现岗位要求与员工素质错位的矛盾。虽然目前大部分金融企业已意识到员工队伍的岗位层次特点,在招收一线员工时已开始将重心调整到动手能力强、掌握业务基本技能的应聘者身上,招收高职院校或大专院校的学生比例逐渐增加。但是,金融行业基层员工短缺矛盾依然突出,据“智联招聘网”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省单是银行业基层员工缺口已达8万人,并预测随着金融业产品业务类型的不断增加,基层员工缺口将会不断扩大。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属于大专水平,在调研过程中,着重调查统计相对应岗位需求的具体情况。东莞地区金融行业岗位需求基于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情况的分析结论。银行业的需求岗位主要有:银行大堂经理,综合柜台业务员、银行会计、理财顾问、会计主管、会计主管。证券业的需求岗位主要有:产品销售经理,机构客户经理(理财顾问),操盘手,市场规划员,投资经纪人,会计员。保险业的需求岗位主要有:客服,保险经纪,保险人,保险核保岗客户服务,保险产品研发岗,寿险精算岗,会计员。其他金融行业(如基金公司投资公司、融资公司等)的需求岗位有:基金交易岗,风险管理,客户服务专员岗,资信评估,信贷管理。综上内容:客户经理、理财顾问、保险人的需求量最大。
2.3东莞地区金融行业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调查分析根据调查分析,东莞金融行业人才综合素质要求主要包括:一是必备能力:发展(学习与适应)能力,业务实施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二是应备能力:英语水平,领导能力,粤语能力,决策能力,动手能力。三是从业资格证书考取: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银行从业保险人资格证书,“助理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四是学业文凭要求:博士、研究生、本科、专科。针对东莞地区金融行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调查分析统计得出,在金融行业从事一些有关会计业务、银行柜台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的操作是需要具备从业资格证书的,其他的工作岗位一般不需具备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在金融行业人才综合素质调查中,用人单位最注重的能力是毕业生的发展(学习与适应)能力,学习与适应能力决定该毕业生在工作上的工作效率和发展空间。在应备能力中,统计包括粤语能力,突出了地方语言特色(东莞的地方方言为粤语),一定比例的东莞居民对粤语外的语言不精通,金融专业人才掌握粤语在开展工作上非常有帮助。从人才能力要求上看,金融企业中的管理研发类岗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学历层次和较高的个人素质,一般要求本科生或硕士、博士学位人才,或具有在相关行业或岗位较长时间的从业经历;而客户服务类以及业务操作类岗位的学历层次以及从业经验要求相对较低,一般招聘对象为大专学历的应届毕业生。
2.4全国高等院校,特别是东莞地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发展现状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查分析在我国金融行业迅速发展过程中,一些全国高等院校的金融专业也得到壮大,并向金融行业输送了许多金融人才。不同高等院校制定的金融专业建设标准、人才培养模式有不同的侧重点,具体可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设的金融专业,主要培养专科层次金融人才的培养,课程开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着重于业务技能的培训。第二,综合性大学开设的金融专业,培养的金融人才包括本科层次的和研究生层次的。一是本科层次的金融人才培养。这一类型金融人才主要是培养基础,包括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培养;二是研究生金融人才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主要是立足于研究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还建立了快速人才培养通道,通过本、硕连读等方式加快了高级人才的培养。随着东莞地区金融行业的发展,东莞地区高等院校的金融专业建设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第一,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金融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金融、金融学(投资理财方向)、金融学(国际金融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基础和从事具体工作的能力,熟悉经济与金融相关专业的基础性知识,具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水平,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东莞及珠三角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需求,能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学历等次:本科。第二,广东科技学院。金融专业名称: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掌握金融学和金融工程学基本理论、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证券分析技术与融资操作技能,具备经济、管理、法律、金融财务方面的知识和金融工程方面的素质,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金融工程技术人才。学历等次:本科。第三,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名称:金融实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诚信、合作、敬业的职业素质,掌握金融专业基本知识及相关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具备适应岗位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营销服务技能,能够较好地与客户沟通并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学历等次:专科。
3关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建设和金融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
通过调研分析可以了解到:东莞地区金融行业的发展扩大了金融行业岗位和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金融行业岗位和金融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也促进了东莞地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建设发展和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属于专科技术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为大专学历,学历层次上比东莞地区、广东地区、全国地区许多高等院校的金融专业人才的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等学历要低。而一些大型或经营业绩优良的金融企业在招聘金融人才时,往往以学历为第一条件,如何在金融行业发展良好的态势下,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就业竞争力强、工作能力强的金融专业人才,这是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教学金融专业和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出发点和核心。
3.1金融专业课程如何开设和完善为了使金融专业开设的课程知识与实践岗位工作内容接轨,在开设和完善方面可以采用“工学结合”的方法。基于工学结合进行课程开发是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过程实施如下:在开设和完善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先对金融企业进行详细调研,确定金融行业的岗位群,根据岗位群的具体任务完成分析表,挑选符合我院金融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典型岗位任务进行分析和描述,归纳出行动领域并转换为学习领域,制订出学习领域框架计划,制订出具体的课程体系。
3.2落实和加强校企合作,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联系东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根据金融企业的岗位需求和人才需求制定和优化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利用校企合作机会,组织学生现场观摩岗位工作过程,加强就业意识和工作感受;聘请校企合作中企业方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重点培训金融专业人才的技能操作,提高技能操作水平;落实和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就业打开路子。
3.3加大银行会计实务等实训室的建设力度,提高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根据金融行业工作岗位的课程内容与技能实训要求,加快银行会计实务实训室的建设,并完善其他相关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技能实训的场所,提高学生银行会计、理财等专业业务处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业务技能竞争力。
3.4提高金融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金融教研室的金融专业教师,都具备一定水平的金融专业教学能力,能游刃有余地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社会经济处于不断发展中,金融行业也在不断地创新,学校教师在校讲授专业知识时必须密切关注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到更实用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教研室应积极与学院主管部门沟通,与金融企业联系,给金融专业教师创造下企业实践锻炼机会。同时,积极聘请金融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或技术工作人员到学校授课,提高学生专业视野和实践能力。
3.5理顺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完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第一,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包括带领学生深入了解金融行业的特点和工作岗位,制订专业学习计划,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建立可行的学习成效检查和评价机制。第二,加强学生在金融行业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每一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要求都很高,金融专业教师在专业讲授时应强调相关具体行业的职业道德培养,把金融行业职业道德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中。第三,巩固金融专业人才的基本能力培训,提高专业核心能力。巩固学生基本能力培训,使学生:能准确快速进行手工点钞,能准确鉴别假币及现金挑残;能熟练使用防伪点钞设备、自动存取款设备和工作现场的办公设备;熟悉金融专业英语基本词汇,能熟练运用基本金融服务英语口语。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业务要求与操作流程,商业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的基本知识、业务要求和操作流程,金融服务营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能快速识别客户,有效地与客户沟通,独立开拓和维护客户。第四,注重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第五,帮助学生加强对金融行业就业形势的了解,做好就业准备分析,考取相关的行业从业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蔡幸,高培旺.地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调查报告市场论坛,2008(11).
[2]冯文芳.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J].中国市场,2015(37).
[3]赖逸飞.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大学生的生涯规划[J].中国市场,2014(26).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51 255
1 概 述
1 1 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背景
近两三年,广东省东莞市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在东莞市政府政策扶持和经济大环境的积极推动下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2014年东莞金融行业综合实力持续上升,银行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都快速发展,东莞还出台专门措施支持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中介服务机构等类金融机构集聚发展。特别是2014年前期,银行业净利润达80 48亿元;保险业一共实现保费收入92 64亿元,同比增长32 92%,总保费规模占全省的14 91%,继续领跑全省地级市。
东莞地区金融业的蓬勃发展突出金融业岗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金融业人才的就业机会。
1 2 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目的
调查目的基于以下两点。一是通过金融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可以统计分析金融业岗位的种类和人才需求量的基本数据;二是根据调查分析得出的金融企业相关工作岗位和金融人才需求量的基本数据和相关情况,利用工学结合理念开发设计出更符合经济发展的银行、证券、保险等专业课程,使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课程的安排更加科学、合理。
1 3 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的具体内容
调查的内容包括:一是深入调查分析东莞地区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二是深入调查分析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量、金融专业人才结构、金融行业在线职位和学历要求;三是深入调查分析金融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从业素质和技能;四是了解我国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发展现状和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重点调查分析东莞地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发展现状和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
1 4 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方法
第一,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实地走访等方法,了解分析金融业的概念、体系、发展历史;特别了解分析东莞地区政府在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扶持、鼓励,以及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调查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金融行业以及相关代表企业的发展和建设。
第二,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分析东莞地区金融业人才需求量、金融业人才结构、各结构金融业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技能;调查分析金融行业对不同层次金融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重点调查大专学历层次金融专业人才在金融业人才需求总量中所占比例。
第三,立足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的建设、发展情况和东莞地区金融业发展情况,采取实证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追溯研究、访问、案例分析等方法,以及结合会计专业2014届、2015届毕业生在金融企业实习、见习中取得的第一手资料。
2 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2 1 东莞地区金融行业发展调查分析
2003―2013年,是东莞金融业发展关键的10年。在这10年间,东莞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打造东莞上市板块,同时全力支持民间金融发展,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完善金融布局、加强金融创新、规范金融监管,将东莞建设成为金融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打造金融强市品牌。
2014年1月,东莞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风投创投、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快推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型经济。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在对金融体系建设调研时表示,金融业要进一步做好为实体经济、为镇村集体经济、为科技服务工作,力保经济运行“血脉”畅通。东莞市金融工作局了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东莞市鼓励企业挂牌全国股转系统暂行办法》,明确提出要鼓励企业挂牌全国股转系统(以下简称 “新三板”)。接着,东莞市金融工作局公布了关于印发《关于促进东莞民间金融街发展的暂行办法》的通知,明确了进驻东莞民间金融街的对象、新设、增资、进驻奖励和租金补贴,支持各类机构进驻民间金融街开展小微企业和民间金融服务。
东莞地区金融业的蓬勃发展扩大了金融业人才的需求量,同时也突现了金融业人才总量不足,呈现短缺的发展态势,以及人才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东莞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东莞地区当前金融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需要建设适应东莞金融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培育体系。东莞要建设成为金融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并打造金融强市品牌,人才的配备是不可疏忽的。总体来看,目前东莞金融人才体系,无论从从业人员数量、专业技能素质和学历等方面来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人力资源作为行业发展的基础,要推动东莞金融业的发展,就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业人才体系建设,吸引更多的金融人才来莞工作。
因此,在上述背景下,对东莞地区金融业人才的需求量和人才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的建设发展以及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
2 2 东莞地区金融行业岗位需求
对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岗位需求和金融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调查中,主要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电话访谈调查等方法,以及结合会计专业2014届和2015届等两届在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金融企业实习或工作的毕业生取得的相关资料(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于2015年7月仍没有毕业生,只有2013级和2014级在校学生,而同为财经系的会计专业已有两届毕业生中的部分学生在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企业就任或实习,通过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可以获取金融业岗位以及人才需求方面更具体的信息)。
金融企业岗位群的分析:
针对东莞地区金融行业岗位需求的调查分析统计得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占总需求的80%以上,其他金融行业的金融专业人才需求量占总需求量的20%左右。这三种金融行业的岗位群具体情况如下:
银行业有以下主要八种岗位:一是私人客户业务岗;二是公司客户业务岗;三是资金交易岗;四是风险管理岗;五是会计核算岗;六是信息技术岗;七是新业务(产品)研发岗;八是稽核监督岗。
证券业主要有以下六种岗位:一是市场推广岗;二是客户服务岗;三是市场研究岗;四是金融工具岗;五是风险管理岗;六是资金财务岗管理研发类。
保险业主要有以下五种岗位:一是保险经纪;二是保险;三是保险核保岗客户服务;四是保险产品研发岗;五是寿险精算岗。
各金融行业工作岗位相对比中,银行风险管理、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及保险精算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金融行业选拔人才的标准也较一般行业高。具有实践经验、高学历和多种岗位经历的人才将成为流动的主流,成为各机构争取的主要对象。同时,整体金融企业岗位人才结构性短缺矛盾比较突出,“客户服务型”、“业务操作型”岗位员工(如银行个人理财、证券交易和保险推销员)供需存在较大缺口。近几年来,金融企业持续出现的“人才高消费”现象导致金融企业出现岗位要求与员工素质错位的矛盾。虽然目前大部分金融企业已意识到员工队伍的岗位层次特点,在招收一线员工时已开始将重心调整到动手能力强、掌握业务基本技能的应聘者身上,招收高职院校或大专院校的学生比例逐渐增加。但是,金融行业基层员工短缺矛盾依然突出,据“智联招聘网”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省单是银行业基层员工缺口已达8万人,并预测随着金融业产品业务类型的不断增加,基层员工缺口将会不断扩大。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属于大专水平,在调研过程中,着重调查统计相对应岗位需求的具体情况。东莞地区金融行业岗位需求基于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情况的分析结论。
银行业的需求岗位主要有:银行大堂经理,综合柜台业务员、银行会计、理财顾问、会计主管、会计主管。
证券业的需求岗位主要有:产品销售经理,机构客户经理(理财顾问),操盘手,市场规划员,投资经纪人,会计员。
保险业的需求岗位主要有:客服,保险经纪,保险人,保险核保岗客户服务,保险产品研发岗,寿险精算岗,会计员。
其他金融行业(如基金公司投资公司、融资公司等)的需求岗位有:基金交易岗,风险管理,客户服务专员岗,资信评估,信贷管理。
综上内容:客户经理、理财顾问、保险人的需求量最大。
2 3 东莞地区金融行业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东莞金融行业人才综合素质要求主要包括:一是必备能力:发展(学习与适应)能力,业务实施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二是应备能力:英语水平,领导能力,粤语能力,决策能力,动手能力。三是从业资格证书考取: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银行从业保险人资格证书,“助理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四是学业文凭要求:博士、研究生、本科、专科。
针对东莞地区金融行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调查分析统计得出,在金融行业从事一些有关会计业务、银行柜台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的操作是需要具备从业资格证书的,其他的工作岗位一般不需具备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在金融行业人才综合素质调查中,用人单位最注重的能力是毕业生的发展(学习与适应)能力,学习与适应能力决定该毕业生在工作上的工作效率和发展空间。在应备能力中,统计包括粤语能力,突出了地方语言特色(东莞的地方方言为粤语),一定比例的东莞居民对粤语外的语言不精通,金融专业人才掌握粤语在开展工作上非常有帮助。
从人才能力要求上看,金融企业中的管理研发类岗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学历层次和较高的个人素质,一般要求本科生或硕士、博士学位人才,或具有在相关行业或岗位较长时间的从业经历;而客户服务类以及业务操作类岗位的学历层次以及从业经验要求相对较低,一般招聘对象为大专学历的应届毕业生。
2 4 全国高等院校,特别是东莞地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发展现状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查分析
在我国金融行业迅速发展过程中,一些全国高等院校的金融专业也得到壮大,并向金融行业输送了许多金融人才。不同高等院校制定的金融专业建设标准、人才培养模式有不同的侧重点,具体可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设的金融专业,主要培养专科层次金融人才的培养,课程开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着重于业务技能的培训。第二,综合性大学开设的金融专业,培养的金融人才包括本科层次的和研究生层次的。一是本科层次的金融人才培养。这一类型金融人才主要是培养基础,包括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培养;二是研究生金融人才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主要是立足于研究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还建立了快速人才培养通道,通过本、硕连读等方式加快了高级人才的培养。
随着东莞地区金融行业的发展,东莞地区高等院校的金融专业建设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金融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金融、金融学(投资理财方向)、金融学(国际金融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基础和从事具体工作的能力,熟悉经济与金融相关专业的基础性知识,具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水平,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东莞及珠三角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需求,能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学历等次:本科。
第二,广东科技学院。金融专业名称: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掌握金融学和金融工程学基本理论、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证券分析技术与融资操作技能,具备经济、管理、法律、金融财务方面的知识和金融工程方面的素质,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金融工程技术人才。学历等次:本科。
第三,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名称:金融实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诚信、合作、敬业的职业素质,掌握金融专业基本知识及相关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具备适应岗位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营销服务技能,能够较好地与客户沟通并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学历等次:专科。
3 关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建设和金融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
通过调研分析可以了解到:东莞地区金融行业的发展扩大了金融行业岗位和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金融行业岗位和金融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也促进了东莞地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建设发展和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属于专科技术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为大专学历,学历层次上比东莞地区、广东地区、全国地区许多高等院校的金融专业人才的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等学历要低。而一些大型或经营业绩优良的金融企业在招聘金融人才时,往往以学历为第一条件,如何在金融行业发展良好的态势下,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就业竞争力强、工作能力强的金融专业人才,这是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教学金融专业和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出发点和核心。
3 1 金融专业课程如何开设和完善
为了使金融专业开设的课程知识与实践岗位工作内容接轨,在开设和完善方面可以采用“工学结合”的方法。基于工学结合进行课程开发是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过程实施如下:在开设和完善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先对金融企业进行详细调研,确定金融行业的岗位群,根据岗位群的具体任务完成分析表,挑选符合我院金融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典型岗位任务进行分析和描述,归纳出行动领域并转换为学习领域,制订出学习领域框架计划,制订出具体的课程体系。
3 2 落实和加强校企合作,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联系东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根据金融企业的岗位需求和人才需求制定和优化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利用校企合作机会,组织学生现场观摩岗位工作过程,加强就业意识和工作感受;聘请校企合作中企业方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重点培训金融专业人才的技能操作,提高技能操作水平;落实和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就业打开路子。
3 3 加大银行会计实务等实训室的建设力度,提高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
根据金融行业工作岗位的课程内容与技能实训要求,加快银行会计实务实训室的建设,并完善其他相关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技能实训的场所,提高学生银行会计、理财等专业业务处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业务技能竞争力。
3 4 提高金融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金融教研室的金融专业教师,都具备一定水平的金融专业教学能力,能游刃有余地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社会经济处于不断发展中,金融行业也在不断地创新,学校教师在校讲授专业知识时必须密切关注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到更实用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教研室应积极与学院主管部门沟通,与金融企业联系,给金融专业教师创造下企业实践锻炼机会。同时,积极聘请金融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或技术工作人员到学校授课,提高学生专业视野和实践能力。
3 5 理顺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完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第一,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包括带领学生深入了解金融行业的特点和工作岗位,制订专业学习计划,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建立可行的学习成效检查和评价机制。
第二,加强学生在金融行业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每一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要求都很高,金融专业教师在专业讲授时应强调相关具体行业的职业道德培养,把金融行业职业道德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中。
第三,巩固金融专业人才的基本能力培训,提高专业核心能力。巩固学生基本能力培训,使学生:能准确快速进行手工点钞,能准确鉴别假币及现金挑残;能熟练使用防伪点钞设备、自动存取款设备和工作现场的办公设备;熟悉金融专业英语基本词汇,能熟练运用基本金融服务英语口语。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业务要求与操作流程,商业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的基本知识、业务要求和操作流程,金融服务营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能快速识别客户,有效地与客户沟通,独立开拓和维护客户。
第四,注重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第五,帮助学生加强对金融行业就业形势的了解,做好就业准备分析,考取相关的行业从业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蔡幸,高培旺 地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调查报告市场论坛,2008(11)
[2]冯文芳 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J].中国市场,2015(37)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Reconstruction
Finance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Take National Model Building of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YANG Zewen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83)
AbstractThe article summarizes and reflects on the national model institutions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as key professional model national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reform process and practice, descripe on how to work and study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of the system.
Key wordsdemonstration schools;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Practice;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integration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28所立项建设院校之一,学校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被列入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建设的内容是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进行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通过项目建设把该专业建设成与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相适应的全国性示范专业和在广州“区域性金融教育科研中心”中引领一线人才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为期3年的建设和项目验收后1年多的反思与调整,我们觉得在示范建设中的一些基本做法有一定的普适意义。
1 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分析专业人才需求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起点。国务院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对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核心规划为“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在现代服务业的十大产业中,金融业排在第一位。
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启动项目建设时,我们在建设方案中对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规划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在与金融单位更紧密结合的基础上,与金融单位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标准,按照金融单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并开发相应的课程和教学资源,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室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并组织与就业相结合的顶岗实习,形成‘基本技能+岗位技能+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围绕金融行业专业岗位对学生能力的需要,将专业教学内容与专业考证内容结合起来,将专业技能训练与行业岗位需求结合起来,使专业教学目标适应金融单位主要业务岗位的需要和证书考试的需要,实现专业教学计划与职业要求的有机结合。”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理解,现在所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关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标准、岗位能力要求、如何培养职业能力、用什么来培养这些能力以及最终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等问题。初步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描述为:以服务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为宗旨,以广州金融业“八个中心、四大体系”建设为依托,以与金融单位紧密合作为突破口,面向珠三角及周边地区的银行、证券、保险三个部门的柜面业务、营销服务和基层管理三种岗位,在教学内容中融入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和保险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订单式培养为纽带,以“教、学、做”一体化为基本手段,通过完成校内模拟项目教学、校内真实项目教学和校外顶岗实习三步走的实践教学,重点进行行业基本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和订单所要求的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配套建设与就业岗位相匹配的包括校内模拟实训室、校内项目中心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实训设施体系,建设适应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的开放式教学资源体系,建设一支熟悉金融市场运作、操作技能过硬、教学能力强的具备“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形成实训设施、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三方面的支撑,最终实现培养“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如果说原有方案所注重的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过程和方法,那么,现在更注重的是对人才培养的系统设计;原来注重的是核心点,现在则注重的是整体筹划。原来注重的是“技能”培养,现在注重的是涵盖技能的“能力”培养;原来描述的“基本技能+岗位技能+订单培养”包含在现在的“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中,是能力要素的核心和训练的重点;原来注重的是“订单培养”,现在注重的是在订单要求的框架下,通过完成订单单位所规定的真实的工作任务实现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示范建设的核心内容,不论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还是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都必须围绕着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核心。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是人才培养方案,新开发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内容、教学场所、教学方法进行了全新的统筹设计,与岗位对接的5门专业核心课程全部改为“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课程,各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对应金融行业相应的工作岗位。即: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对应商业银行柜员岗位,证券投资实务课程对应证券营销服务人员岗位,保险实务课程对应保险营销服务岗位,银行信贷实务对应银行信贷客户服务岗位,个人理财业务课程对应理财经理岗位。各门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对应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实训室建设对应核心课程改革对教学场所的需要,即5门核心课程及其支撑课程的教学分别在与其对应的5个实训室中进行;完成这些课程教学以后,学生需要完成面向市场的金融产品服务营销训练。如果说在5个实训室完成的是仿真的生产性实训,那么在这个环节学生完成的则是全真的生产性实训,最后是与就业相联系的半年顶岗实习。
3 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从根本上讲是就业岗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行业证书标准是我们间接得到的行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直接的岗位调研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则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基本依据。通过对行业调研结果的归纳,并通过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的行业专家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分析,我们确定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主要包括在11个任务领域完成42项工作任务的172项能力要求(172项具体能力请参阅:121.33.253.215/solver/blob key=4946645&dddatetttime=1246688007671 第四页)。这些能力要求主要包括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课程体系的确定以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为核心,参照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考虑,将对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融入过程与方法之中。本专业建立在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的课程体系包括如下类别:
一是直接对应于岗位的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岗位工作内容,按照岗位工作流程组织教学内容,运用岗位业务平台进行业务训练,最终达到与岗位对接的要求,这些课程全部为一体化的课程。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对应银行前台柜员岗位)、银行信贷实务(对应银行信贷客户经理岗位)、证券投资实务(对应证券客户经理岗位)、保险实务(对应保险客户经理岗位)、个人理财业务(对应理财经理岗位)、银行会计(对应银行会计岗位)、国际结算(对应国际业务部结算岗位)、商业银行业务管理(对应大堂经理和基层管理岗位)。其中,前5门课程因对应主要就业岗位被确定为专业核心课程。
二是对岗位作理论和知识支撑的课程。这些课程不直接对应岗位工作,但对岗位工作有理论指导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岗位工作,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是进行创造性工作的重要支撑条件。由于与工作过程联系紧密的应用理论和专业知识已经体现在一体化课程之中,因而这类课程主要包括一些与工作过程联系不够直接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公共理论。这些课程包括:经济学基础、金融学基础、市场营销学基础、财务会计基础、公司理财、国际金融、金融法。
三是对岗位作技能和方法支撑的课程。这是非常具有职业教育技能训练特色的课程,由于这些技能基本不直接对应某一个具体岗位,因此,将这些技能训练内容以课程为单位组织起来进行专门的训练。这类课程也包括思维方式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课程。这些课程包括:财经基本技能(点钞、传票算、汉字输入等)、计算机应用基础、客户沟通、金融服务礼仪、金融服务英语口语、财务报表分析、经济数学、应用文写作。
四是对岗位作态度和价值观支撑的课程。这些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形势与政策、廉洁修身、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军训、公益劳动、科技人文和艺术选修课。也包括订单企业文化类课程。
五是对岗位作提升和创新的课程:这些课程包括:教学企业项目(证券投资)、教学企业项目(客户理财)、期货与期权、信托与租赁、金融风险管理。
4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实践教学,三步走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我们在示范建设期间在对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整体设计基础上尝试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这种实践教学模式设置了三个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采用设置三种不同的实践课程分三步开展实践教学的方法,使教学逐步接近岗位实际,实现教学向岗位的迁移。这三步实践教学是:(1)一体化课程教学;(2)教学企业项目课程教学;(3)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课程。三步走的实践教学模式可归纳为表1。
5 教学条件建设
新的课程体系需要三个方面的支撑条件:一是实训设施;二是师资队伍;三是课程资源。也就是要解决了用什么来教、由谁来教、教哪些东西的问题。
教学方式的改革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演员、演说家,而是导演、操作示范者、教学工作任务推进者和组织者。课程改革对“双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的业务操作能力往往与其理论水平一样重要。我们采取的是两个办法:一是从金融部门引进业务骨干充实教师队伍,如:从汇丰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引进了多名老师;二是将专业教师派往金融行业锻炼。从招聘和培养两个途径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得“双师”型教学团队。
一体化课程、教学项目课程以及按照新的要求组织顶岗实习都是全新的课程模式,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现成的教学资源,一切都要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重新开发。其工作量十分巨大,对观念的冲击也同样巨大。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我们已经完成了所有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核心课程的教学项目设计,开发了主要核心课程的工学结合教材和相应的网络课程,配备了大量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这些课程资源较好地支撑了专业教学改革的进行。
6 特色与创新
6.1 按照项目课程模式编写的教材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示范建设过程中出版的《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银行信贷实务》、《商业银行会计》、《保险实务》、《证券投资实务》、《外汇交易实务》、《国际结算》等教材是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和项目模块体例编写的,这些教材以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作为教学内容,根据工作项目确定教学项目,根据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以业务岗位处理业务的工作顺序来组织教学过程,注重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符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要求,是一套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原理重构教学内容的工学结合的教材。本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教材的体例扬弃了适应传统知识体系的章节结构形式,改按适应工作体系的项目模块结构形式。教材中的项目来源于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确定的工作项目所设计的教学项目,教材中的模块来源于完成工作项目的工作过程。教材充分体现了以行业岗位工作任务做引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设计思想。按照本套教材组织教学,即可实现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来组织教学进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一个教学项目的完成,也就意味着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一般都会得到一个与实际工作相同的标志性的成果。
第二,教材的内容不再依据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而来源于相应岗位的工作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建立在行业专家对相应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结果和专业教师深入行业进行岗位调研结果的基础上。由于课程分工的不同,本套教材不涉及到基础理论,对于必不可少的应用理论采取了嵌入相关的工作过程的方法,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通过将行业岗位涉及的新业务、新方法和新工具及时地纳入教材,贴近了行业发展实际,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第三,教材不再停留在对课程内容的直接描述,而是十分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在教材的各个项目之前,一般都提出了该项目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该任务可能是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也可能是真实的工作任务。教材注重根据工作情景设计教学情境,教学活动设计内容具体,较好地模拟了岗位业务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6.2 实训体系的建成对教学改革形成了较好的支撑
专业教学实训体系的建成,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条件。由于银行基本技能实训室的建成,使本专业得以开设原来不具备条件开设的“财经基本技能”课程,学生在这里完成的三项财经基本技能达标标准已经成为众多商业银行到我系招收毕业生的重要参照指标。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实训室的建成,为开设原来不具备条件开设的“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提供了条件,由于实训室建设和课程设置的高起点和高标准,该课程开设3年多就成为省级精品课程。信贷业务实训室的建成不仅为银行信贷实务课程提供了教学条件,同时也为我院主持国家级的银行授信业务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了条件;证券业务实训室的建成为证券投资实务课程实现一体化教学并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提供了条件,同时还为全院学生模拟股票期货交易比赛提供了平台;保险业务实训室的建成为专业核心课程保险实务实现一体化教学提供了条件,该课程已经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际金融业务实训室的建成为外汇交易实务、国家结算、外贸单证等课程建成网络课程和院级精品课程提供了条件。这一系列实训室的建成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上述实训室完成的都是仿真的教学,为完成真实的业务训练,我们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理念提出了建设专业项目中心的设想。在五家银行的行长为专业建设支招的座谈会上,金融专业带头人向行长们提出了关于建设能够开展真实业务训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想法,得到了行长们的普遍支持。金融项目中心于2008年3月实现了主要功能并投入使用。以该中心为业务平台,我们引进了多家企业的金融产品,行业专家带着这些产品走进课堂,学生带着这些产品走向市场。在合作中,通过项目中心还开办了大量的订单式培养班。项目中心已经成为金融类专业产学合作的枢纽和组织全体学生开展真实项目训练的平台。由于该中心的建成,使金融产品营销和客户理财等以真实工作任务做载体的课程得以开出。
6.3 结合专业改革的自办培训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金融保险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工作岗位对学生的实践经验、工作能力要求非常高,近两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变革对行业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更加迫切要求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调“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深入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国内外专家、教学工作者积极从事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与实践,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总的来说,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创新在国内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和实践教学还没有形成一套体系化的理论。通过一年多的理论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本专业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与探析。
二、金融保险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成果
(一)金融保险专业分层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教学改革的根本,本专业首先进行了分层教学改革的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学生生源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兴趣的不同进行了改革,设立普高生、三校生两套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课程设置、选修课学分比例、课时分配等方面进行调整。在2015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本专业小班化教学课时占当期总课时的比例提高到31.05%;实施分层教学的课程占当期课程总数的比例提高到34.48%,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达到50%,已经达到教育厅设定的要求。根据生源的差异,对于普高生源的学生,开设《基础会计》课程,对于三校生,开设《银行会计》课程,既考虑到学生学科基础的差异,又与后续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同时,在专业实训课程、顶岗实习、跨专业综合实训等课程中充分考虑学习能力与兴趣的差异,进行分组教学、分组实训,不同的学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能力提升。
(二)金融保险专业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在具体的教学改革中,我们首先选择了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核心项目进行了分层教学、小班化教学的改革,具体改革情况如下:
1.《金融产品营销实务》小班化教学改革。本课程采用任务引领的项目化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通过与保险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的方式,将部分教学项目引入课堂,在“金融产品认知”、“金融产品营销策略”、“金融产品模拟营销”等项目中与中国人寿、太平人寿、中国银行、平安人寿等金融机构合作,由企业派遣讲师过来给学生进行分项目指导,学生在企业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实训项目。同时,根据学生能力与兴趣的不同,在分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学层次性和学习兴趣的差异性,选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通过分项目的方式,进行小班化教学改革。
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进行“体验式保险营销”项目的积极尝试,主要分为通关测试、增险销售、付费险销售这三个项目的实践,专业学生首先需要通过保险营销话术的通关测试,过了五个关卡之后,进行增险销售,对于能力突出的学生尝试付费险销售,再根据能力差异,从意外险到普通寿险、健康险、消费险进行差别化的“体验式营销”,既让每一个学生了解了营销的全部流程和业务特点,又差别化体验。
2.《保险实务》课堂教学改革。分组教学,模拟营销。保险实务是从本院学生就业职业特点出发,培养金融保险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一门基础课,专业学生就业必须具备保险销售方面的实战经验。基于此,在课上,学生分为3~4人一组,共分为12组,就不同的保险险种进行了模拟销售。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保险产品营销中经常遇到的难点问题,提高学生在保险产品营销中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总结一定的保险销售经验和营销技巧。每组学生表演完后,由其他组学生代表进行点评,并打分,取平均成绩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表演之后,再一起回顾总结相关险种的内容和知识点,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3.《商业银行实务》课堂教学改革。《商业银行实务》课程在基本知识点的讲授环节采取了学方式,在实训和作业环节部分采取了分层教学和小组教学的方式。
在该课程的实践时间操作中会用到一套“智盛商业银行综合业务仿真实训平台”,包括个人储蓄系统模拟操作和对公会计系统模拟操作。教师采取了班内“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对于该项实训,全班学生均要求完成个人储蓄系统的全部案例操作,而对于知识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则进一步完成对公会计系统的案例操作,教师进行加分评价,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之上获得进一步发展。
在部分作业的布置上采取小组模式,如商业银行信息简报、信用卡设计等小组作业。教师先进行情景引导、任务描述;学生自我思考讨论,任务分工,各司其职完成任务并展示。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学生们通过分工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分层教学和小组教学模式的引入,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都更好地参与到课程之中。
4.《银行技能竞赛》课堂教学改革。一是分层选拔。由于银行技能竞赛的内容为典阅银行软件(对公业务和个人储蓄业务)、银行三项技能(点钞、字符输入、翻打传票),因此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选择一部分学生进行技能竞赛的初级选拔,通常来说,三校生的技能较为扎实,普高生的软件操作较为熟练,所以在备赛选手的遴选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源差异,优胜劣汰。对于进入初级选拔范围的学生,进一步通过竞赛(院级竞赛)的方式从中进行选拔,根据大赛的要求,选拔最优秀的选手参加全国竞赛。通过这样分层选拔的方式,通盘考虑学生在不同项目上的优势,并从中选拔出最优秀的参赛团队。二是小班化竞赛培训。根据大赛组委会的安排,在参赛前3个月开始组织训练,并从院级银行技能竞赛中选拔出一部分学生准备省级竞赛,最后选拔出三名学生参加国家级竞赛。采用分散实训与集中实训两种方式。第一阶段为分散式实训,学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在实训室或者寝室进行银行软件和手工技能的训练,第二阶段为集中式训练,每天由一位指导老师指导并监督参赛学生进行技能练习,并且每天考核一次。在最后集中训练阶段,采用全天停课的方式进行小班化培训,直到参赛前,小班化教学时间全部安排到实训室进行训练、模拟考核,通过反复训练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成绩,采用“每天一位老师,每天一次测试”的方式加紧训练。
三、金融保险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下一步的举措
一年多来的努力,本专业在执行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时,各专业、各班级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的比例均达到了浙江省教育厅课堂创新行动计划的要求,部分专业课程也进行了小班化教学的改革与探析。接来下,将进一步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全面展开小班化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一)校企合作,订立专业行政小班
由于本专业自2014级以来,只招收一个班级的学生,学生的生源主要为普高生及自主招生两种,接下来可以考虑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拆分成两个行政小班,同时考虑到本专业的特点,可以通过宣讲会的方式班级学生自主进行分班,并冠以“中国人寿”、“太平人寿”的公司名。具体改革有两个步骤:
1.部分专业课程率先进行小班化教学。计划先对2014级学生进行部分专业课程的小班化教学改革,从大二下开始,选择两门主要专业课程《保险团队运作与管理》、《金融产品营销实务》进行课程改革,在学期初,通过自主报名和企业选拔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太平人寿”班和“中国人寿”两个课程班,在课程的理论教学阶段,主要以专任教师为主,企业指导老师为辅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实践教学模块,由两家保险公司派出指导老师进行授课与指导,两个班级的教学内容相对独立,充分体现公司的文化与特点,同时保险公司参与后续的顶岗实习管理关节。
2.行政小班化阶段。在上述分课程小班化教学方式运作比较成熟的情形下,考虑在16或者17级的学生中,从大一开始就进行分班,从职业生涯导航、课程设置、实训安排、教学内容等环节充分融入企业元素与小班特色,同时又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开展实质性的行政小班化教学。
(二)分模块、分难度实施分层教学
在原有分层教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课程和实训课程的分层教学:深化课程的分层教学。以《金融产品营销实务》为例,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简、中、难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在实训模块,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让学生尝试赠险、简易险、综合性险种的销售,既兼顾大众,又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在作业模块,同样设立基本模块和附加模块,对于基本模块要求所有同学参加,并以此作为平时考核的主要依据,而附加模块则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和创新能力的考验。
另一方面,可以深化技能竞赛的分层教学。根据竞赛的要求,将实训模块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模块,初级阶段为人人必过阶段,要求每一个专业学生必须达到,中级阶段难度相对比较大,为院级竞赛水平,高级阶段主要为全国技能竞赛准备,选的选手将参加全国规模的竞赛,既体现学生技能的差异,同时又能配合竞赛,两者相得益彰。
(三)优化教师资源,为分层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二、金融保险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成果
(一)金融保险专业分层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教学改革的根本,本专业首先进行了分层教学改革的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学生生源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兴趣的不同进行了改革,设立普高生、三校生两套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课程设置、选修课学分比例、课时分配等方面进行调整。在2015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本专业小班化教学课时占当期总课时的比例提高到31.05%;实施分层教学的课程占当期课程总数的比例提高到34.48%,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达到50%,已经达到教育厅设定的要求。根据生源的差异,对于普高生源的学生,开设《基础会计》课程,对于三校生,开设《银行会计》课程,既考虑到学生学科基础的差异,又与后续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同时,在专业实训课程、顶岗实习、跨专业综合实训等课程中充分考虑学习能力与兴趣的差异,进行分组教学、分组实训,不同的学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能力提升。
(二)金融保险专业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在具体的教学改革中,我们首先选择了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核心项目进行了分层教学、小班化教学的改革,具体改革情况如下:1.《金融产品营销实务》小班化教学改革。本课程采用任务引领的项目化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通过与保险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的方式,将部分教学项目引入课堂,在“金融产品认知”、“金融产品营销策略”、“金融产品模拟营销”等项目中与中国人寿、太平人寿、中国银行、平安人寿等金融机构合作,由企业派遣讲师过来给学生进行分项目指导,学生在企业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实训项目。同时,根据学生能力与兴趣的不同,在分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学层次性和学习兴趣的差异性,选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通过分项目的方式,进行小班化教学改革。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进行“体验式保险营销”项目的积极尝试,主要分为通关测试、增险销售、付费险销售这三个项目的实践,专业学生首先需要通过保险营销话术的通关测试,过了五个关卡之后,进行增险销售,对于能力突出的学生尝试付费险销售,再根据能力差异,从意外险到普通寿险、健康险、消费险进行差别化的“体验式营销”,既让每一个学生了解了营销的全部流程和业务特点,又差别化体验。2.《保险实务》课堂教学改革。分组教学,模拟营销。保险实务是从本院学生就业职业特点出发,培养金融保险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一门基础课,专业学生就业必须具备保险销售方面的实战经验。基于此,在课上,学生分为3~4人一组,共分为12组,就不同的保险险种进行了模拟销售。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保险产品营销中经常遇到的难点问题,提高学生在保险产品营销中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总结一定的保险销售经验和营销技巧。每组学生表演完后,由其他组学生代表进行点评,并打分,取平均成绩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表演之后,再一起回顾总结相关险种的内容和知识点,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3.《商业银行实务》课堂教学改革。《商业银行实务》课程在基本知识点的讲授环节采取了学方式,在实训和作业环节部分采取了分层教学和小组教学的方式。在该课程的实践时间操作中会用到一套“智盛商业银行综合业务仿真实训平台”,包括个人储蓄系统模拟操作和对公会计系统模拟操作。教师采取了班内“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对于该项实训,全班学生均要求完成个人储蓄系统的全部案例操作,而对于知识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则进一步完成对公会计系统的案例操作,教师进行加分评价,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之上获得进一步发展。在部分作业的布置上采取小组模式,如商业银行信息简报、信用卡设计等小组作业。教师先进行情景引导、任务描述;学生自我思考讨论,任务分工,各司其职完成任务并展示。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学生们通过分工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分层教学和小组教学模式的引入,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都更好地参与到课程之中。4.《银行技能竞赛》课堂教学改革。一是分层选拔。由于银行技能竞赛的内容为典阅银行软件(对公业务和个人储蓄业务)、银行三项技能(点钞、字符输入、翻打传票),因此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选择一部分学生进行技能竞赛的初级选拔,通常来说,三校生的技能较为扎实,普高生的软件操作较为熟练,所以在备赛选手的遴选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源差异,优胜劣汰。对于进入初级选拔范围的学生,进一步通过竞赛(院级竞赛)的方式从中进行选拔,根据大赛的要求,选拔最优秀的选手参加全国竞赛。通过这样分层选拔的方式,通盘考虑学生在不同项目上的优势,并从中选拔出最优秀的参赛团队。二是小班化竞赛培训。根据大赛组委会的安排,在参赛前3个月开始组织训练,并从院级银行技能竞赛中选拔出一部分学生准备省级竞赛,最后选拔出三名学生参加国家级竞赛。采用分散实训与集中实训两种方式。第一阶段为分散式实训,学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在实训室或者寝室进行银行软件和手工技能的训练,第二阶段为集中式训练,每天由一位指导老师指导并监督参赛学生进行技能练习,并且每天考核一次。在最后集中训练阶段,采用全天停课的方式进行小班化培训,直到参赛前,小班化教学时间全部安排到实训室进行训练、模拟考核,通过反复训练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成绩,采用“每天一位老师,每天一次测试”的方式加紧训练。
三、金融保险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下一步的举措
一年多来的努力,本专业在执行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时,各专业、各班级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的比例均达到了浙江省教育厅课堂创新行动计划的要求,部分专业课程也进行了小班化教学的改革与探析。接来下,将进一步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全面展开小班化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一)校企合作,订立专业行政小班
由于本专业自2014级以来,只招收一个班级的学生,学生的生源主要为普高生及自主招生两种,接下来可以考虑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拆分成两个行政小班,同时考虑到本专业的特点,可以通过宣讲会的方式班级学生自主进行分班,并冠以“中国人寿”、“太平人寿”的公司名。具体改革有两个步骤:1.部分专业课程率先进行小班化教学。计划先对2014级学生进行部分专业课程的小班化教学改革,从大二下开始,选择两门主要专业课程《保险团队运作与管理》、《金融产品营销实务》进行课程改革,在学期初,通过自主报名和企业选拔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太平人寿”班和“中国人寿”两个课程班,在课程的理论教学阶段,主要以专任教师为主,企业指导老师为辅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实践教学模块,由两家保险公司派出指导老师进行授课与指导,两个班级的教学内容相对独立,充分体现公司的文化与特点,同时保险公司参与后续的顶岗实习管理关节。2.行政小班化阶段。在上述分课程小班化教学方式运作比较成熟的情形下,考虑在16或者17级的学生中,从大一开始就进行分班,从职业生涯导航、课程设置、实训安排、教学内容等环节充分融入企业元素与小班特色,同时又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开展实质性的行政小班化教学。
(二)分模块、分难度实施分层教学
在原有分层教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课程和实训课程的分层教学:深化课程的分层教学。以《金融产品营销实务》为例,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简、中、难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在实训模块,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让学生尝试赠险、简易险、综合性险种的销售,既兼顾大众,又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在作业模块,同样设立基本模块和附加模块,对于基本模块要求所有同学参加,并以此作为平时考核的主要依据,而附加模块则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和创新能力的考验。另一方面,可以深化技能竞赛的分层教学。根据竞赛的要求,将实训模块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模块,初级阶段为人人必过阶段,要求每一个专业学生必须达到,中级阶段难度相对比较大,为院级竞赛水平,高级阶段主要为全国技能竞赛准备,选的选手将参加全国规模的竞赛,既体现学生技能的差异,同时又能配合竞赛,两者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