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两学一做经验交流材料

两学一做经验交流材料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7 15:22:1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两学一做经验交流材料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两学一做经验交流材料

篇1

一、系部工作创新

1.围绕系部工作目标,开展经验交流

本学期系部召开“大美德育之班级活动开展”、“班级特色管理做法”两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在经验交流会上班主任积极发言,就如何在班级开展大美教育,激发学生如何发现美、体现美、创造美,和班级比较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方法进行分别讨论交流,给其他班主任以参考,通过交流会新班主任能够更快的成长。

2. 以党员帮扶为契机,促进学困生成长

通过系部党支部开展的“两学一做”活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每位党员帮扶一名学习困难、习惯较差的班级学困生或后进生。党员同志定期对班级困难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谈心,协助班主任进行学生管理。同时系部行政定点结对班级,指导班级各项工作的良好开展。

3. 以美丽系部创建为抓手,组织特色活动

系部在学校总体大美德育主题基础上,结合系部特点,提出创建“美丽系部”的活动。学期中通过大美主题征文、大美宿舍评比、大美班级文化评比、大美才艺汇演等各种形式,在班级之间、学生之间宣传“班级环境美、文化艺术美、身心健康美”。

二、系部学生管理工作

(一)学生常规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1. 常规管理精细化、常态化、特色化

系部在上学期常规管理较好的基础上,本学期提出了班级常规管理精细化、常态化、特色化的要求。在早自习抓好出勤基础上,要求班级开展读书、听写、围旗、法制教育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早自习活动。针对宿舍管理具有时效性的特点,每天对学生宿舍得分进行公示,并对住宿生周得分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学生并成良好的卫生打扫习惯。为了让班主任详细了解住校生晚自习纪律、出勤等情况,系部设计制作了晚自习记录本,精细化住校的晚自习管理。

2. 以身作则,督促班主任到岗

系部行政领导每天按时到岗,早自习、午休检查班主任到岗到位,对不按时到岗的班主任进行记录,对经常不按时到岗的班主任进行教育谈话。

(二)系部开展学生思想行为教育管理活动情况

1. 以升专、转段、转本为契机,注重班风学风引导

开学以来,系部重视学生的班风学风的教育引导,通过家长会、主题班会、早自习、系报等各种形式,在中专班级中宣传成人大专考试、在3+3班级中宣传转段考试、在高职学生中宣传专转本考试,整改学生中不良学风和班风,从而促进学生的常规秩序,通过系列活动,学生在课堂、晚自习、出勤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改观。

2. 以专项会议形式,教育学生思想行为

系部针对部分学生思想上不注重平时习惯,个人素质不高的情况,召开了“培养好习惯、注重小细节、心宽路才长”的全体住校生会议。在会议中,给学生们讲解了注重细节、有德就有希望、有舍就有德三个方面给学生进行了专项讲座,并对住校生提出了十点希望。

3. 注重行为引导,以学风带动班风建设

系部注意引导学生的学风,从而带动班风建设。本学期系部组织3+3班级到对应的转段大专院校进行参观,请院校的教师给学生讲解转段的要求和学习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学生干部培养及管理情况

1.组建新一届学生会管理团队

本学期学校进行了系部调整,原学生会成员变动较大,系部重新打造了一支新的学生管理团队。通过学生自报,班级推荐,统一竞聘的形式产生了系部学生会主席1名、副主席1名、部长、副部长各6名。清退了若干名不合格学生会成员,新进5名学生会成员。

2.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规范和完善学生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真正让“公平、公正、公开”的检查模式推行开来。系部在原有基础上完善了常规检查扣分细则、学生会执勤流程、跑操评分细则等材料,新制定了学生会选聘条例、学生会成员档案等5项制度文件。

3.每周一早自习实行班长例会

通知学生自主管理,减轻班主任负担。系部每周一利用早自习召开班长例会,布置相关工作,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从而减少班主任的工作压力。

四、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

1.发挥团队力量,定期经验交流

本学期召开了“大美德育之班级活动开展”、“班级特色管理做法”两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在经验交流会上班主任交流各自班级比较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给其他班主任以参考,通过发挥团队力量,促进班主任能够更快的成长。

2.每周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

每周日晚自习第二节课,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布置下周工作事项,明确重点工作要求。

五、系部德育工作的成绩

1.宿舍管理效果显著。宿舍总分列全校第一,晨起人数所有系部中人数最少

2.校跑操成绩突出。 在校跑操比赛中,系部成绩名列前茅

3.社团成果显著。社团涉及面广,学生参与率高,社团活动得到了学校高度肯定

4.常规管理精细。系部常规管理落实到位,一日常规稳定有序。

六、系部执行和组织学生处安排的工作情况

1. 积极配合学生处进行健康体质调查问卷的录入。

2. 配合学校团委建立团员活动室的布置与落实。

3. 积极参加学校红五月系列活动。

篇2

学生在自学习惯养成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有:(1)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不能自觉、按时、有质量地完成作业,预习作业完成情况较差;学习中,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2)自主学习能力有待系统指导、帮助提高。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课堂上不善于发言,独立思考能力不强;个别学生对工具书的使用存在障碍;学生在自主搜集学习资料方面总体表现较差;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预习则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动脑、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因此,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中高年级的教学内容,谈谈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需要注意的几条策略。

一、明确预习目的,激发学生预习的动机

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使学习的素质得到相应提高。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巡视了解;预习结束后,教师进行检查。在这期间,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中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了。

二、实施预习方案,引导学生预习的方法

我通过分三个阶段来让学生逐步掌握预习的方法:

第一阶段:课堂指导:师生一起预习,摸索预习方法。

根据不同的教学类型,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预习材料,制定出不同类型的预习卡,从而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

一开始预习宜安排在课内,教师提出要求,一步一步地、循循善诱地引导。这样,为学生搭好学习的阶梯,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如何去做好数学预习,从而掌握一些方法。

第二阶段:预习卡提示:制定预习提纲,掌握预习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教师在预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区分,不同类型的新知预习用不同的方法,制作不同的预习提纲。

第三阶段:个性化预习:学生自己预习,总结预习方法。

三、关注预习过程,探索学生预习的策略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学生一些正确的预习方法,设计预习问题。数学教学中的预习应关注知识的迁移点、发展点、关键点,以及学生理解的盲点,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数学概念――“课本标记预习法”

数学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为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的反映,非常抽象,而不少学生抽象思维差,要掌握干巴巴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所以,加强课前预习很有必要。最基本也是最简易的数学预习方法是课本标记预习法。

【具体方法】用简短的几分钟阅读课本,做些简单的圈点标注。读一读要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进一步思考这些关键字起的作用,若把它去掉有什么后果,力争对概念进行完整的理解;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

例如,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预习问题: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2)做一做。用长方形纸剪一个三角形,你能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

(3)学一学。认真阅读教材第80~82页,思考:怎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4)问一问。我想提出的问题是( )。

生活中含有三角形的物体很多,如果不是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学生往往熟视无睹。安排课前“找一找”,学生有了时间与空间上的保障,因而能够寻找和发现许多含有三角形的物体,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有可能萌生思考:“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设计成三角形?”从而增强自主学习和课堂探究的内驱力。而“做一做”和“学一学”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了三角形,也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征作了铺垫。

(二)数学计算――“尝试练习预习法”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计算的比重是相当大的。教材在计算课的编排上一般都以例题的形式出示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了预习的平台。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这些方法,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专心致志地解决学生在预习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把知识学得更深、更广。

【具体方法】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的再看课本上的答案,然后自己再重新解答一次;尝试解答“练一练”的题目。通过尝试计算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比如,“小数加法和减法”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预习问题:

(1)做一做。竖式计算并验算。

58+203 1007-478

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 )。

(2)学一学。预习例1,想一想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试着在书上完成第97页“练一练”第1题。

(3)想一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

(4)问一问。我想提出的问题是( )。

这组预习问题的设计围绕着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间的异同展开,先让学生重温整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提取“数位对齐,低位算起,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的计算经验;继而通过对“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的追问,使学生明确把小数点对齐,其实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这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一脉相承的。在计算时同样需要从低位算起,同样得遵循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的计算法则。所不同的是,小数加减法需要对齐上面的小数点,并在得数中对应点上小数点,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应该说,这三个问题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这一预习问题着眼于沟通整、小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学习实现对新知的自主建构。

(三)数学公式的推导――“动手操作预习法”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我们的数学有相当一部分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具体方法】(1)让学生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弄清操作步骤。(2)准备好做实验的材料,先与父母合作试着做一做,完成一个表格。(3)把你在做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记录下来。布置的预习任务就要侧重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通过自主探索,才能不断地生成新知。在上课时,先让学生汇报在家里做实验的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教师帮他们分析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找到实验失败的原因,改变实验中的材料,然后在老师的点拨下,以及在和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得到提升。

例如,教学“梯形面积”时,预习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预习

任务:

(1)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2)引导学生回想已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3)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梯形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来推导出它的面积公式呢?”学生猜想到了可以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这种猜想,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在学生猜想到转化后的图形时,接下来的便是实践操作,以验证自己的转化猜想是否正确、是否科学、是否可以推导出计算公式。操作结束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转化前、后的两种图形进行观察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导出所学图形的面积或体积的计算公式。

四、巧用预习评价,养成学生的预习习惯

(一)检查督促,逐步培养预习习惯

坚持不懈地预习对学生来说是件“吃苦”的事,独生子女特有的娇气、意志薄弱等缺点及家长的配合不力、纷繁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预习较难做到自觉,更难做到坚持。所以,对预习的完成情况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这对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检查的形式有教师检查,这当中,既可由老师用课余时间督促,还可逐渐培养小组长或同桌同学督促,以此来督促学生自觉预习习惯的形成。书面预习作业,查阅后可盖朵小红花或写个“好”字。检查中若发现学生没有完成预习,要督促其及时补上。口头预习作业,一靠家长监督签字,二是课堂教学中检查、评价。

如,预习应用题的时候,我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

预习内容:数学书第40~41页

预习方法:

1.仔细看书中例题。

2.划出重点,不懂的做上记号,以便上课时交流讨论。

3.尝试做一做练习题。

预习效果检查:

1.写出不懂的地方或你想说的话。

2.做一做。

(1)甲、乙两人4小时共生产玩具280个。乙每小时生产32个,甲每小时生产多少个?

写出解题计划:_____列出综合算式:_____

(2)甲、乙两辆汽车从相距40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而行,3小时后还相距34千米。甲车每小时行驶64千米,乙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其他(你有什么好的预习方法或想法)

(二)正面评价,顺延学生预习动力

评价在学生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促进其进步、催化其内在发展的作用。教师的一个点头肯定、一点微笑鼓励、一句口头表扬都能给前进中的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建立长效评价机制。预习的开始过程并不是轻松的也不是学生喜欢的,因为他要调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难题。学生容易倦怠,觉得很麻烦。因此,在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初期,给学生尝到预习的甜头,建立能够预习好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预习之星、进步之星、小小老师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颗小小的星星、一本方格本对于学生有着极强的激励作用。

(三)组织交流,定期展示预习成果

对预习的成果要及时反馈交流,让学生有成就感。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在预习时,常常会有所获,对有收获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有展示自己“战利品”的欲望。老师就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充分“炫耀”一下,让他们体验一下成功。也可以听听别人的学习经验,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形成自学的风气。

在学习新课前,我们可根据布置的预习提纲举行一个小小的5分钟“知识竞赛”,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预习经验交流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交流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在竞争中求发展、求进步。同时还可根据学生近段时间的表现,进行评选“预习能手”

“资料小灵通”等活动,从而督促学生持之以恒地认真预习。

总之,预习好比在外出旅游之前看导游图,大概了解一下要游览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良好的预习习惯要着眼于引导学生看懂文本,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篇3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85-01

教师对学困生的帮助,就是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环境中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来,切实地“动”起来,勇敢地“站”起来。

一、让学困生“说”出来

1、语言诱导 模仿开始

教师充满鼓励性的语言对学困生来说非常重要。如:“刚才这位同学讲得真好,谁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同时给学困生送去充满期待的眼神。“像他这样说一说”是一个模仿发言的要求,并不难,对不敢发言的学困生是表达的最好机会。教师可以分别请几个学困生说说,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如:“你说得也很棒!”、“说得好,声音很好听,下次发言能让最后一个同学也听清楚,就更好了!”鼓励中隐含着期望,令学困生感到振奋。

二年级,我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先请学生自己分析,同桌相互听一听。交流时,请说得好的学生对应用题进行分析,再请学困生站起来说给大家听,一次又一次感受老师同学的鼓励,一次又一次得到认可,逐步激发学困生发言的积极性。

2、享受机会 暴露思维

学困生经历几次模仿发言,享受多次被认可的体验,会慢慢适应班级学习环境,逐渐像其他学生那样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学困生第一次跟别人有不同意见时,不管想法对不对,教师都应该非常珍惜,给予肯定。可以这样说:“你有自己的想法了,真不错。”

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对智力学困生的“宠爱”是明显的。只要学困生举手了,就让他们先说,答对了老师和同学给以肯定,答错了,老师和同学善意的进行纠正、补充。我在课堂上总是问学生:还有谁没听懂?学困生会在课堂里主动说出:“老师,这里我不懂”的话语,他们完全抛开“面子”的问题,形成“不懂就问”的学习品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让学困生“动”起来

1、变抽象为直观

我从三年级就开始注重培养学困生看线段图列式的能力,并能组织语言描述线段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碰到不知如何解决的应用题时,教会学困生把文字转换成线段图或其他图形的形式,通过画一画图理解,再列式。

2、从直观到抽象

在上《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时,课前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动手做一做模型,课上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立方体特征。由于有直观的材料作依托,学困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了,他们在课上显得更自信和开心。在教学《移多补少问题》时,让学生准备材料自己摆一摆,移一移,想一想,帮助理解应用题。

3、鼓励学困生走上讲台展示

如果学困生能自如走上讲台板演,面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对他来说是一次跨越。

四年级一次数学课上,班级中一位学困生害羞地走上讲台,在同学老师的注视下围绕她写的板书说了想法。第一次上台发言她满脸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地。在同学老师的鼓励下,她后来到台上的表现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自如。数学课上她也听得越来越专注,成绩也一天比一天进步。由60几分到80几分。在五下年级的期末考试中考了83分。

总之,课堂中,给足机会鼓励学困生“动”起来,是促进学困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让学困生“站”起来

人的最高需要为被尊重的需要。学困生渴望成功,渴望被同学尊重,渴望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应让他们多体验成功的快乐,体验进步的喜悦,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不断进步成长。

1、小练习,快反馈

教学中,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小练笔。教师适当把握题量,使学困生能和其他学生一起做完,控制难度或分层布置,使学困生能做对一定量的题目,并保障反馈能在课堂里进行。小练习,快反馈,让学困生体会竞争的快乐,成功的快乐。以少积多,逐步使他们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重计算,促成绩

从提高学困生计算能力入手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是一个见成效的办法。平时踏踏实实把好学困生计算关,让他们熟练掌握各种计算。进行混合计算教学时,多设计开放性习题,重视课堂经验交流,让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起,经历方法多样化和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培养、发展学困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

3.6 × 1.3 + 3.2 × 3.6 + 4.5 × 6.4

=3.6×(1. 3 + 3.2) + 4.5 × 6.4

=3.6×4.5 + 4.5 × 6.4

=4.5×(3. 6+ 6. 4)

=4.5×10

=45

五下年级,学生第一次做这样一道课外习题。此题第一步局部进行简算,第三步二次进行简算。教师没有任何提示,学生独立尝试。小杰(曾经是学困生)第五个做好交给我批阅,方法合理(如上)。经常进行这样的计算练习,学生做题前先观察的习惯会慢慢养成,并促进思维发展。纵观这几年学困生的数学试卷,数学成绩明显提高的学困生或已经转优的学困生计算得分率都非常高。

参考文献:

[1] 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篇4

效能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

衡量效能的依据是效率、效果、效益。

2、学校效能建设的目的

效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运用各种科学的管理手段、管理制度和有效载体,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从学校来讲,就是要达到“三调动”“三提高”“三保证”。

(1)“三调动”

一是调动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教辅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三提高”

一是提高管理者为老师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提高老师为学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提高学校为家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三保证”

一是保证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得以贯彻落实

二是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是保证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3、衡量学校效能建设的三个标准

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从学校来讲,有三个主要标准。

一是教育教学是否有质量。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是“有质量”的学校,但是仅仅是“有质量”是不够的,因为追求质量可以不计较成本。

二是教育教学是否有效能。一所好的学校,还应该是“有效能”的学校,为追求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惜牺牲师生生活质量的学校不是一所好学校。

三是利益相关方是否满意。

从学校内部来看,一是教师是否满意,二是学生是否满意。

从学校外部来看,一是党和政府部门是否满意,二是评估机构是否满意,三是低一级学校是否满意,四是高一级学校是否满意,五是同一级竞争学校,六是家长是否满意,七是媒体是否满意,八是民间学术团体是否满意。

二、三点做法:

1、高举一面大旗

“让幸福成为教育的不懈追求”这一办学理念是新的领导班子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对教育本质特征的一种全新认识,这不仅是我们的教育理想,也是我们的教育追求。我们将继续高举这面旗帜,努力把*打造成为师生成长的幸福家园,让教育回归到以教育为本、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正确轨道上来。

追求教育的幸福就是追求学生的幸福,就是要让*的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生活、生命、人生的幸福,就是要让*的学生志存高远,心怀天下,会求知、会生活、会做人、会创造,勇敢地放飞希望与梦想。

追求教育的幸福就是追求教师的幸福,就是要让*的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幸福感中获得自己的幸福,就是要让*的教师有教书育人的光荣感、使命感和成就感。

追求教育的幸福就是追求学校的幸福,*的幸福,在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使家长更加满意、社会更加认可,真正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使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各种制度都能着眼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种教育资源都能集中到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上来。

让幸福成为教育的不懈追求,这是*人对教育本质特征的一种全新认识,是*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追求目标。

2、实施两大战略

“实施开放战略、精品战略,努力提升办学品位”是新的领导班子提出的奋斗目标。

“开放办学”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开放求沟通,以沟通求理解,以理解求支持,以支持求发展。只有开放办学,才能最大限度地丰富教育资源,才能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和智慧,才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才能让我们这所百年名校充满活力与生机。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开放办学的层次和途径,加强与国内外、省内外有关高校、科研单位和知名中学的合作与交流,实行优质资源共享,形成学校快速发展的强大合力。20*年以来,我校成功地组织了三届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三届开放周期间前来参加随班听课、校长报告会、励志成才报告会、新课程改革家长沟通会、家庭教育报告会等活动的家长、兄弟老师、市教研员和其他来宾等各界人士多达3000余人,收到现场观摩活动反馈意见表1500多份。实践表明,*的开放周活动已逐渐成为*市基础教育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平台和品牌。这些无疑都坚定了*今后将继续举办以教育教学开放周为主要载体的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开放活动的决心,也加快了*走开放办学之路的步伐。

实施精品战略就是要以精品为抓手,实行精细化管理,克服粗放型管理下不讲成本、不讲效益、低效劳动的恶性循环,创办全国一流的精品学校。学校特别强调要从小处入手,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从六个方面抓起,即从要求抓起,从规范程序抓起,从计划抓起,从劳动纪律抓起,从课堂抓起,从考核奖惩抓起。三年多来,我校进一步深化、细化教育教学管理,在分班、排课、听课、自习、考试、常规检查等各个环节实现科学管理、有序管理、有效管理。同时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并坚定一个信念,这就是:*的学生,人人都是可造就的英才。*百年办学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关爱每一位学生,办好每一个班级,是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保障,是创办全国一流精品学校的基础。

3、做好三件大事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住效能建设的关键点

教师是立校之基,是兴校之源,是强校之本,教师队伍建设既是学校建设的永恒主题,也是效能建设的关键环节。我们认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主要是做了三方面的事。

一是为教师专业成长“减负”。从现实情况来看,省级重点中学普遍存在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情况,既有显性的负担过重,如工作时间过长,任课班级过多。也有隐性的负担过重,如普遍存在以学生成绩论英雄的情况,周考、月考、联考、高考实行排名。这些做法直接导致了教师普遍存在心理负担过重、职业厌倦感、身心亚健康状态,负担过重导致肤浅,负担过重导致低效。所以,我们一是走精品办学之路,走内涵发展之路,在学生人数上努力做“减法”,在教师人数上努力做“加法”,切实为老师们“松绑”。二是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除了高考奖励以外,还设立各种奖励,如论文奖、课题奖、优质课奖、课件奖、教学设计奖、教案奖、校本课优秀教师奖、研究性学习指导奖、优秀班主任奖、优秀备课组奖、优秀教研组奖等,努力促进每一类型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建立教师身心健康保障机制。三年来建立了优秀教师健康休养制度、全体教师每年体检制度、教师健身房和教师心理咨询室等,定期组织教师的登庐山活动和文体活动。

二是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台”。我们提出了“学习是教师最大的福利,发展是教师最大的福利”的理念,积极为老师们创造学习的机会,提供发展的平台,让老师们在学习中工作,在学习中发展,在学习中提高效能,在学习中快速成长。所以,我们一是建立与高校互动交流、学习制度。20*年以来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达成了“校本培训基地”协议,成为北师大在*省建立的第一个校本培训基地,学校已经先后选派12批老师前往北师大参加了“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北京大学张飞舟教授、南京大学孙为银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清华大学陈琪教授、武汉大学吴树堂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李长安教授、华中理工大学*叔子院士、复旦大学*继教授等学者做客*“濂溪大讲堂”。另外我们还与北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等高校联系,鼓励青年教师攻读教育硕士,有关费用学校全额支持。二是建立教师定期到省外名校学习、考察制度。三年来,我们先后派出100多人次到湖北黄冈中学,深圳南头中学,江苏扬州中学、启东中学,河北衡水中学,浙江宁波中学、镇海中学,上海晋元高级中学、建平中学、上海中学,北京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安徽安庆*等全国名校学习、考察。通过听取情况介绍、深入课堂听课、与一线教师对话,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全国名校教学、教育、科研、管理等有关情况。三是建立*省重点中学协作体。与*二中、*、*、*、*中学等省内名校建立*省重点中学协作体,实行优质资源共享,形成教育教学合力。协作体内部由各校轮流统一命题,实现联考、联改,并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高考研讨会、试卷分析会,交流经验,交换信息。四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借助高中课程改革的东风,*的校本教研活动已经形成了三大类型,即以课例为载体,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教学型教研活动;以课题为载体,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型教研活动;以读书为载体,以读书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型教研活动。并且定期开展校内两课活动——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定期举行课题成果报告会、读书交流会。五是启动了青年教师拜师工程,建立了导师制。为所有新引进的青年教师确定了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作为导师,举行拜师仪式,“师徒”双方签订协议书,要求导师不仅要领教、领研、领才,更要领德。并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和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大赛。

三是为教师专业成长“树标”。教师的专业成长还需要学校明确导向、树立标兵。在一所学校,校长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与哪些老师亲近、与哪些老师疏远,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教师专业精神的培养。近三年来,我们采取各种措施,或是舆论上的引领,或是制度上的导向,通过弘扬正气,树立标兵,典型示范,经验分享,加大了对教师专业精神成长的培养,从而树立了一批“理解教育、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老师,树立了一批“对教育充满宗教般情怀”的老师。所以,我们一是建立教师誓词及其宣誓制度。教师誓词体现了约束、导向和激励三项基本功能,其中约束体现的是教师的基本道德,导向体现的是教师应遵循的道德原则,而激励体现的则是教师的专业道德理想,达到五个“强化”的目的——强化了教师高尚人格的培养,强化了教师良好学识学风的养成,强化了教师全心全意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意识,强化了师德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强化了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宣誓这一做法已在*市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中推广。二是建立特级教师经验分享制度。“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特级教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共有8位特级教师,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质资源,定期举办特级教师成长报告会,引领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健康、快速成长。三是奖励、重用和宣传优秀教师。设立“信华教育奖励基金”,每年重奖10位“依法执教、潜心施教、廉洁从教”老师,对从事有尝家教的老师实行一票否决;将一批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老师推荐到学校管理岗位和*市政协委员岗位;与*媒体联合,推出“*名师访谈”栏目,向社会推介一批领军教师。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住效能建设的中心点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质量事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事关学生的未来和家庭的希望,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学校有责任、有义务让更多的学生顺利通过高考进入教育资源更优的好大学深造,力争高考成绩一年更比一年好。所以我们提出了“有效教学,科学迎考”的工作要求,提出了“校兴科研,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提倡老师们“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积极引导老师们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和研究高考。同时,努力超越高考,以课程改革为主要推手,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以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清华大学励志冬令营活动、班创建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等四大特色活动为重要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抓住效能建设的落脚点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根本利益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幸福、同行认可、政府放心、校园和谐”的知名学校,努力做到让每一位毕业生带着对母校的眷恋,带着对老师的感恩离开*。

三、三点成效:

1、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对一所百年名校而言,仅有高考成绩是不行的,但没有高考成绩则是万万不行的。三年来,*的高考成绩不断创造辉煌,不断刷新记录,不断超越自己,不断给*人民带来新的惊喜。

以高考的制高点为例,三年来,*囊括了*市文理两科状元,获得*市高考最高奖——殷氏奖22人;600分以上人数稳居全省同类重点中学前3位;文科连续三年闯入*省前8名(分别是第8名、第2名和第6名),理科进入全省前60名的占全省10%;录取北大、清华、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近30人。这些数字坚实地奠定了*在*市遥遥领先、在*省稳居前三的高考地位。

以高考的基本面为例,三年来,*一本、二本上线人数不断攀高。从20*—2009年,一本上线人数由301人,到370人,到470人;二本上线由6*人,到750人,到787人。在报考人数仅千余人的情况下,且不含艺术、体育类考生,一本、二本上线人数之多、比例之高、惠及家庭之众,稳居*省之首。这些数字是*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最好答卷。

三年高考中,*不仅占据了状元、榜眼的制高点,而且不断扩大一本、二本上线人数的基本面,实现了从点到面的大丰收,实现了高考一年更比一年好的奋斗目标。

另外,三年来,*的奥赛成绩也全线飘红,质量不断攀升。从数量上看,奥赛省级赛区获得一等奖的科目20*年只有信息和物理两科,20*年增加到信息、物理和化学三科,2009年五科全面开花;一等奖的数量20*年12个,20*年18个,2009年已有21个收入囊中。从质量上看,20*年4人打入奥赛冬令营,获银牌一枚,20*年2人打入奥赛冬令营,获铜牌两枚,2009年*康同学打入奥赛冬令营并获得金牌,另两名同学获得铜牌。

2、课程改革走在全省最前列

篇5

效能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

衡量效能的依据是效率、效果、效益。

2、学校效能建设的目的

效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运用各种科学的管理手段、管理制度和有效载体,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从学校来讲,就是要达到“三调动”“三提高”“三保证”。

(1)“三调动”

一是调动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教辅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三提高”

一是提高管理者为老师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提高老师为学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提高学校为家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三保证”

一是保证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得以贯彻落实

二是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是保证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3、衡量学校效能建设的三个标准

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从学校来讲,有三个主要标准。

一是教育教学是否有质量。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是“有质量”的学校,但是仅仅是“有质量”是不够的,因为追求质量可以不计较成本。

二是教育教学是否有效能。一所好的学校,还应该是“有效能”的学校,为追求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惜牺牲师生生活质量的学校不是一所好学校。

三是利益相关方是否满意。

从学校内部来看,一是教师是否满意,二是学生是否满意。

从学校外部来看,一是党和政府部门是否满意,二是评估机构是否满意,三是低一级学校是否满意,四是高一级学校是否满意,五是同一级竞争学校,六是家长是否满意,七是媒体是否满意,八是民间学术团体是否满意。

二、三点做法:

1、高举一面大旗

“让幸福成为教育的不懈追求”这一办学理念是新的领导班子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对教育本质特征的一种全新认识,这不仅是我们的教育理想,也是我们的教育追求。我们将继续高举这面旗帜,努力把XxXx打造成为师生成长的幸福家园,让教育回归到以教育为本、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正确轨道上来。

追求教育的幸福就是追求学生的幸福,就是要让XxXx的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生活、生命、人生的幸福,就是要让XxXx的学生志存高远,心怀天下,会求知、会生活、会做人、会创造,勇敢地放飞希望与梦想。

追求教育的幸福就是追求教师的幸福,就是要让XxXx的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幸福感中获得自己的幸福,就是要让XxXx的教师有教书育人的光荣感、使命感和成就感。

追求教育的幸福就是追求学校的幸福,XxXx的幸福,在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使家长更加满意、社会更加认可,真正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使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各种制度都能着眼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种教育资源都能集中到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上来。

让幸福成为教育的不懈追求,这是Xx人对教育本质特征的一种全新认识,是Xx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追求目标。

2、实施两大战略

“实施开放战略、精品战略,努力提升办学品位”是新的领导班子提出的奋斗目标。

“开放办学”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开放求沟通,以沟通求理解,以理解求支持,以支持求发展。只有开放办学,才能最大限度地丰富教育资源,才能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和智慧,才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才能让我们这所百年名校充满活力与生机。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开放办学的层次和途径,加强与国内外、省内外有关高校、科研单位和知名中学的合作与交流,实行优质资源共享,形成学校快速发展的强大合力。2007年以来,我校成功地组织了三届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三届开放周期间前来参加随班听课、校长报告会、励志成才报告会、新课程改革家长沟通会、家庭教育报告会等活动的家长、兄弟老师、市教研员和其他来宾等各界人士多达3000余人,收到现场观摩活动反馈意见表1500多份。实践表明,XxXx的开放周活动已逐渐成为Xx市基础教育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平台和品牌。这些无疑都坚定了XxXx今后将继续举办以教育教学开放周为主要载体的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开放活动的决心,也加快了XxXx走开放办学之路的步伐。

实施精品战略就是要以精品为抓手,实行精细化管理,克服粗放型管理下不讲成本、不讲效益、低效劳动的恶性循环,创办全国一流的精品学校。学校特别强调要从小处入手,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从六个方面抓起,即从要求抓起,从规范程序抓起,从计划抓起,从劳动纪律抓起,从课堂抓起,从考核奖惩抓起。三年多来,我校进一步深化、细化教育教学管理,在分班、排课、听课、自习、考试、常规检查等各个环节实现科学管理、有序管理、有效管理。同时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并坚定一个信念,这就是:XxXx的学生,人人都是可造就的英才。XxXx百年办学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关爱每一位学生,办好每一个班级,是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保障,是创办全国一流精品学校的基础。

3、做好三件大事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住效能建设的关键点

教师是立校之基,是兴校之源,是强校之本,教师队伍建设既是学校建设的永恒主题,也是效能建设的关键环节。我们认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主要是做了三方面的事。

一是为教师专业成长“减负”。从现实情况来看,省级重点中学普遍存在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情况,既有显性的负担过重,如工作时间过长,任课班级过多。也有隐性的负担过重,如普遍存在以学生成绩论英雄的情况,周考、月考、联考、高考实行排名。这些做法直接导致了教师普遍存在心理负担过重、职业厌倦感、身心亚健康状态,负担过重导致肤浅,负担过重导致低效。所以,我们一是走精品办学之路,走内涵发展之路,在学生人数上努力做“减法”,在教师人数上努力做“加法”,切实为老师们“松绑”。二是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除了高考奖励以外,还设立各种奖励,如论文奖、课题奖、优质课奖、课件奖、教学设计奖、教案奖、校本课优秀教师奖、研究性学习指导奖、优秀班主任奖、优秀备课组奖、优秀教研组奖等,努力促进每一类型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建立教师身心健康保障机制。三年来建立了优秀教师健康休养制度、全体教师每年体检制度、教师健身房和教师心理咨询室等,定期组织教师的登庐山活动和文体活动。

二是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台”。我们提出了“学习是教师最大的福利,发展是教师最大的福利”的理念,积极为老师们创造学习的机会,提供发展的平台,让老师们在学习中工作,在学习中发展,在学习中提高效能,在学习中快速成长。所以,我们一是建立与高校互动交流、学习制度。2007年以来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达成了“校本培训基地”协议,成为北师大在Xx省建立的第一个校本培训基地,学校已经先后选派12批老师前往北师大参加了“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北京大学张飞舟教授、南京大学孙为银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清华大学陈琪教授、武汉大学吴树堂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李长安教授、华中理工大学Xx叔子院士、复旦大学Xx继教授等学者做客XxXx“濂溪大讲堂”。另外我们还与北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等高校联系,鼓励青年教师攻读教育硕士,有关费用学校全额支持。二是建立教师定期到省外名校学习、考察制度。三年来,我们先后派出100多人次到湖北黄冈中学,深圳南头中学,江苏扬州中学、启东中学,河北衡水中学,浙江宁波中学、镇海中学,上海晋元高级中学、建平中学、上海中学,北京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安徽安庆Xx等全国名校学习、考察。通过听取情况介绍、深入课堂听课、与一线教师对话,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全国名校教学、教育、科研、管理等有关情况。三是建立Xx省重点中学协作体。与Xx二中、XxXx、XxXx、XxXx、Xx中学等省内名校建立Xx省重点中学协作体,实行优质资源共享,形成教育教学合力。协作体内部由各校轮流统一命题,实现联考、联改,并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高考研讨会、试卷分析会,交流经验,交换信息。四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借助高中课程改革的东风,XxXx的校本教研活动已经形成了三大类型,即以课例为载体,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教学型教研活动;以课题为载体,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型教研活动;以读书为载体,以读书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型教研活动。并且定期开展校内两课活动——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定期举行课题成果报告会、读书交流会。五是启动了青年教师拜师工程,建立了导师制。为所有新引进的青年教师确定了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作为导师,举行拜师仪式,“师徒”双方签订协议书,要求导师不仅要领教、领研、领才,更要领德。并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和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大赛。

三是为教师专业成长“树标”。教师的专业成长还需要学校明确导向、树立标兵。在一所学校,校长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与哪些老师亲近、与哪些老师疏远,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教师专业精神的培养。近三年来,我们采取各种措施,或是舆论上的引领,或是制度上的导向,通过弘扬正气,树立标兵,典型示范,经验分享,加大了对教师专业精神成长的培养,从而树立了一批“理解教育、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老师,树立了一批“对教育充满宗教般情怀”的老师。所以,我们一是建立教师誓词及其宣誓制度。教师誓词体现了约束、导向和激励三项基本功能,其中约束体现的是教师的基本道德,导向体现的是教师应遵循的道德原则,而激励体现的则是教师的专业道德理想,达到五个“强化”的目的——强化了教师高尚人格的培养,强化了教师良好学识学风的养成,强化了教师全心全意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意识,强化了师德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强化了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宣誓这一做法已在Xx市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中推广。二是建立特级教师经验分享制度。“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特级教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是学校的宝贵财富。XxXx共有8位特级教师,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质资源,定期举办特级教师成长报告会,引领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健康、快速成长。三是奖励、重用和宣传优秀教师。设立“信华教育奖励基金”,每年重奖10位“依法执教、潜心施教、廉洁从教”老师,对从事有尝家教的老师实行一票否决;将一批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老师推荐到学校管理岗位和Xx市政协委员岗位;与Xx媒体联合,推出“XxXx名师访谈”栏目,向社会推介一批领军教师。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住效能建设的中心点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质量事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事关学生的未来和家庭的希望,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学校有责任、有义务让更多的学生顺利通过高考进入教育资源更优的好大学深造,力争高考成绩一年更比一年好。所以我们提出了“有效教学,科学迎考”的工作要求,提出了“校兴科研,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提倡老师们“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积极引导老师们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和研究高考。同时,努力超越高考,以课程改革为主要推手,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以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清华大学励志冬令营活动、班创建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等四大特色活动为重要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抓住效能建设的落脚点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根本利益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幸福、同行认可、政府放心、校园和谐”的知名学校,努力做到让每一位毕业生带着对母校的眷恋,带着对老师的感恩离开Xx。

三、三点成效:

1、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对一所百年名校而言,仅有高考成绩是不行的,但没有高考成绩则是万万不行的。三年来,XxXx的高考成绩不断创造辉煌,不断刷新记录,不断超越自己,不断给Xx人民带来新的惊喜。

以高考的制高点为例,三年来,XxXx囊括了Xx市文理两科状元,获得Xx市高考最高奖——殷氏奖22人;600分以上人数稳居全省同类重点中学前3位;文科连续三年闯入Xx省前8名(分别是第8名、第2名和第6名),理科进入全省前60名的占全省10%;录取北大、清华、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近30人。这些数字坚实地奠定了XxXx在Xx市遥遥领先、在Xx省稳居前三的高考地位。

以高考的基本面为例,三年来,XxXx一本、二本上线人数不断攀高。从2007—2009年,一本上线人数由301人,到370人,到470人;二本上线由608人,到750人,到787人。在报考人数仅千余人的情况下,且不含艺术、体育类考生,一本、二本上线人数之多、比例之高、惠及家庭之众,稳居Xx省之首。这些数字是Xx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最好答卷。

三年高考中,XxXx不仅占据了状元、榜眼的制高点,而且不断扩大一本、二本上线人数的基本面,实现了从点到面的大丰收,实现了高考一年更比一年好的奋斗目标。

另外,三年来,XxXx的奥赛成绩也全线飘红,质量不断攀升。从数量上看,奥赛省级赛区获得一等奖的科目2007年只有信息和物理两科,2008年增加到信息、物理和化学三科,2009年五科全面开花;一等奖的数量2007年12个,2008年18个,2009年已有21个收入囊中。从质量上看,2007年4人打入奥赛冬令营,获银牌一枚,2008年2人打入奥赛冬令营,获铜牌两枚,2009年Xx康同学打入奥赛冬令营并获得金牌,另两名同学获得铜牌。

2、课程改革走在全省最前列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121-02

一、前言

广西大学实施的以教学过程强化为抓手、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下简称“课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三次召开全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会议,介绍广西大学的课改做法和经验。区内其他高校热烈响应,纷纷邀请广西大学前去作报告,指导该校的课改工作。区外兄弟院校也陆续前来调研课改工作。但不可否认,在推进课改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异议,本文试图对课改实施情况进行一些反思。

二、实施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实施课改以来,广西大学按照课改三原则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改革。课改三项原则是:第一,注重课程教学过程每一环节的评价,降低期末考试分数的比重。第二,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自主学习。第三,给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提高沟通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课改的四个方面为:教改、学改、考改、管改。“教改”即狠抓以教学过程强化为主线、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学改”即通过开展自主学习与研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求实创新、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考改”即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与学习效果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考核不仅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管改”即建立适应课改需要的管理体系。

学校为此制定了周密的实施方案,每个学期均组织骨干教师进行课改培训和教学研讨。此外,学校还专门成立专家组,通过听课、和课改教师个别谈话、召开学生参加的座谈会、查阅相关材料等多种形式了解课改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反映的问题主要是:一是教师方面。首先是部分教师思想上不理解,他们质疑,为什么要搞课改?认为教务处在瞎折腾。因为课改要求教师注重课程教学过程每一环节的评价,而教学过程的评价涉及作业、上课发言、指定阅读、广泛阅读、读书报告、设计报告、研究报告、期中考试、小组讨论、个人陈述、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讨论、教师点评、期末考试等10余个环节,教师的工作量太大;同时,平时测验和组织课堂讨论占用了大量时间,学时不够用。另外,班级人数过多,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一百多人,无法有效地组织讨论。二是学生方面。课改后有些专业一个月里同时有几门课程要求学生做PPT演讲,或是写小论文,或是写实验报告,学生反映负担重。此外,由于课改需要研究生担任助教工作,有研究生抱怨助教的酬劳太少。三是管理方面,主要是一些旧的规章制度与新的做法相矛盾。比如,以前为了降低教学成本,学校规定选课学生少于25人的课程不许开设,这个规定与现在实施课改,鼓励小班教学的做法相矛盾。部分教师认为学校的各种规定强调整齐划一、缺乏弹性和个性,教学管理过度行政化淹没了大学作为学术机构的组织特性。此外,还存在硬件设施不配套等问题。例如,教师想将桌椅摆成圆形或六边形以便讨论,但教室的课桌椅都是固定的;开展小班教学后,对教室的需求量激增,导致现有教室不足以满足需要等。

三、对课改的理论解析

(一)从建构主义理论解析课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灌输式、填鸭式、照本宣科充斥课堂,课堂气氛沉闷,师生关系基本上处于课堂见面、单向传输状态, 缺乏学问探讨、情感交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受教育者建构自己的理解来学习。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促进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或探索的认知工具①。建构主义从认识论的高度提出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强调了认识的能动性。这一理论表明:第一,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思维模式、学习习惯与方法是教学的出发点。所以,高校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熟悉自己的学生,包括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情况,以使教学有的放矢,相互衔接。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教师要形成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而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于学生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帮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②。第三,教师与学生都是活动的独立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了一个多向交流的、建构性的、互动的教学关系,这是一种本质上没有等级的、合作的、平等的关系③。

(二)从激励理论透视课改

课改津贴的设置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学校目前的做法是:对申请参加课改的课程,在计算工作量时,可以乘以1.2的系数。设置课程教学改革补贴系数,在组织进行课内和课外小组讨论、进行不少于1小时的课外答疑、组织进行课程测验、组织学生写课程论文或做课程设计并予以批改四个方面予以补贴。在每个专业设置一名专业责任教授和3~4名主要课程责任教授,参加课改的责任教授可以获得相应岗位津贴。这些津贴是否合理?其作用有多大呢?我们可以从激励理论予以解析。

1.从公平理论透析课改津贴的设置。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员工对报酬的满意程度是一个社会比较过程,一个人对自己的报酬是否感到满意,不仅受到报酬的绝对值的影响,也受到报酬的相对值的影响,每个人都需要有分配上的公平感,只有感觉公平才会心情舒畅,努力工作④。由于学校参加课改的专业责任教授的津贴相当于学校正常岗位津贴中教授3级的岗位津贴,仅次于博士生导师,而原来的岗位津贴不减,即他们拿的是双津贴,所以绝大多数的责任教授对课改待遇是满意的。参加课改 的一些普通教师则认为,参加课改大大增加了其工作量,仅仅补贴一点工作量系数是不够的,同时,他们认为责任教授的岗位津贴偏高。这部分教师在对比中产生了不公平感,从而影响了他们开展课改工作的积极性。

2.从期望理论透析课改津贴与工作的关系。期望理论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并选择合适的行为目标以实现激励。根据期望理论来分析,较高的课改补贴,能满足责任教授物质层面的需要,对责任教授起到了较大的激励作用。但其他教师会不自觉地拿责任教授的努力程度与工作业绩和他们所得到的岗位津贴来参考,当发现责任教授的收益与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绩效反差太大时,容易认为有失公平而引发不满情绪⑤。

3.从双因素理论看课改津贴的作用。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s Theory)又称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or-Hygiene Theory),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其中,保健因素主要包括工作条件、薪水等因素;激励因素主要包括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本身带有挑战性,工作的成绩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以及职务上的责任感和职业上能够得到发展和成长,等等。由于课改津贴属于物质层面的保健因素,对一些容易获得高收入以及对津贴有高期望值的教师来说,其激励作用是有限的。

四、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满足师生员工对保健因素的基本需求

赫茨伯格从1844个案例调查中发现,造成员工不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司的政策、行政管理、监督、工作条件、薪水、地位、安全以及各种人事关系的处理不善。这些因素的改善,虽不能使员工变得非常满意,真正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却能解除员工的不满,故这种因素称为保健因素。研究表明,如果保健因素不能得到满足,往往会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消极怠工,甚至引起罢工等对抗行为。所以,首先应尽力满足师生员工对保健因素的基本需求,确保课改工作能正常开展。

1.完善制度。学校已经具备较完备的规章制度,但要进一步强化对制度的遵守,调整有关管理制度。建立责任教授退出机制,对没有工作热情、不愿进行课改的责任教授要替换下来,让那些热心课改的教师担任责任教授职务。加强过程管理,督促责任教授做好课改工作。允许小班教学,允许开设0.5~1个学分的课程。将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的有关权限向学生放开,让学生随时查询自己和同班同学的平时成绩,发现问题可及时向教务处反映。抓大放小,简化有关的表格,让教师从繁琐的填表工作中解放出来。在评职称、评优等工作上向课改教师倾斜。针对教师普遍反映课改增加其教学工作量的实际情况,大力推行研究生助教制。研究生助教承担课程的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等教学工作,指导实验、课程设计,课程的考试及监考、阅卷等教学任务。

2.完善硬件。学校及时采购活动课桌椅,便于课堂随时组织讨论。为教师配备移动耳麦和激光翻页笔,便于教师上课时来回走动,随时和学生互动。修建新教学楼,增加教室数量,确保满足新形势的需要。为节约课堂点名的时间,还有教师自行配备了指纹考勤机来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

3.保障经费。“对大多数地方高校而言,钱的确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硬道理”⑥。很多时候,经费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要让参加课改的教师获得比较体面的薪水,让研究生助教拿到相对合理的报酬。学校每年投入70万元用于发放研究生助教酬劳。此外,通过“学校补助一点,学院自筹一点,导师资助一点”的工作思路,多方筹资,努力改善研究生助教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鼓励学院根据课改进展,提供配套经费投入。鼓励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从自己的科研经费中拿出部分经费资助助教,安排自己的研究生承担本科课程助教工作。

4.通过课改,建立起“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和教师在学习活动中是同等需要理解、尊重和宽容的合作者,师生关系由此变得民主、平等、简单、融洽,师生双方均能从中受益良多。

(二)善于利用激励因素,充分调动师生课改积极性

赫茨伯格从另外1753个案例的调查中发现,使员工感到非常满意的因素,主要是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本身带有挑战性,工作的成绩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以及职务上的责任感和职业上能够得到发展和成长,等等。这些因素的满足,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热情,对于员工的行为动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常常是一个管理者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好办法。因此,赫茨伯格把这种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1.加强培训,强化教学学术观,让师生在课改中得到发展和成长。学校不断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和学术环境,鼓励教师加强学习、实施研究性教学。学校广泛邀请国内外著名教育专家、教学名师为我校师生举办教学培训类讲座。据不完全统计,课改以来,学校先后邀请加拿大尼比星大学、台湾地区中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众多学者举办讲座30余场。这些讲座精彩纷呈,极大地扩大了教师的视野,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我校的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本科教学工作。

2.加强指导,加强交流,让教师享受课改带来的成就感和认同感。学校从现代教学理念、方法的学习和推广入手,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对向往课改但不知如何具体实施的教师,学校印发课改宣传手册,宣传课改理念,汇编具体的课改案例,给这些教师依葫芦画瓢的机会。同时,学校经常组织课程经验交流会,邀请课改做得好的老师介绍自己的经验。在这里,很多老师学会了换位思考,通过站在学生角度、站在学生家长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不因循守旧,不断尝试、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规律。根据所授课程的不同,创造性地探索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基于问题的学习、浸润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这一做法,一方面让优秀的课改教师感到自己的教学获得同行的认可,激发他 们进一步做好课改工作的热情;另一方面,让一些不太擅长言辞、不知如何改革的教师重拾自信,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通过课改,树立以卓越教学促卓越科研共同迈向顶尖的理念。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激发广大教师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把做好课改工作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激发他们工作的成就感、尊严感和荣誉感。鼓励他们不断超越自我,不断突破自我,以对工作的兴趣和热爱,进一步做好课改工作。

[注释]

①李萌.从建构主义视角谈高校课程的价值取向[J].才智,2010(1):159.

②季素月.建构主义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2001(9):23.

③游景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建立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启示[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7):43.

篇7

国防科工委质量与可靠性研究中心受国防科工委综合计划部技术基础局的委托,组织了质量管理与技术考察团于1997年5月30日至6月9日赴香港进行访问和考察。

代表团一行6人,对香港理工大学及质量与可靠性中心、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品质保证局、香港电脑产品亚太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访问,座谈、交流了双方在质量与可靠性管理与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做法和体会,收集到很有价值的信息。

本次访问为双方今后在质量与可靠性管理与技术研究领域以及质量体系认证领域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圆满地完成了预计的考察任务。

二、访问香港质量与可靠性中心

1.质量与可靠性中心简介

质量与可靠性中心是由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及当地工业界联合创意,于1990年成立。当时主要为了配合和支持政府倡导的质量运动,向社会提供质量方面的培训和咨询。

质量与可靠性中心是一个把学术界与工商界紧密联系起来的桥梁,已成为支援香港政府开展质量活动的主要团体之一,得到工业署辖下的品质事务部的全力支持。中心总部设在香港理工大学的商业及科技中心内,由商业及科技中心的职员兼担其日常工作,成为商业及科技中心内的一个专业组织。

负责质量与可靠性中心日常工作的职员只有4名,主要负责联络、组织等工作,工作效率很高,其决策机构是委员会。

质量与可靠性中心自成立以来,已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由于其开展活动的依据来自工商企业的要求,因此中心很受社会欢迎,取得较高的社会效益。

2.质量与可靠性中心的主要任务

质量与可靠性中心根据社会的需求及工业部门的需要,及时组织各类形式的活动,如专题研讨会、短期或长期的专业培训课程、考察团、聚会、比赛,以及提供研究与咨询服务等。主要任务和目标是:

·帮助人们认识到在工程设计与生产中就考虑质量、可靠性、维修性所带来的潜在好处。

·宣传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的原理及实践中带来的利益,帮助工业企业改进其产品和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激发人们对质量与可靠性管理与技术、或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和热情。

·根据香港工业界的需求制定有关计划,如研讨会、短期培训课程、培训计划、研究方向等。

·为下列项目提供便利和机会:

—质量保证和有关的质量管理工具研究。

—质量保证意识教育与培训计划。

—质量管理经验交流与探讨研究。

—理工大学先进计量设备的使用。

—用现代质量与可靠性技术验证专业软件的方法。

3。质量与可靠性中心协会

质量与可靠性中心下设一个质量与可靠性中心协会,以便于进一步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学术界、工商界人士,主要指中心的创办者、赞助者或热心支持者,成为会员后,可以定期收到中心的消息和资料,在参加中心的活动和使用中心的设备方面可取得优先权以及特惠价格。这些活动包括:

·使用精密加工设备、培训与咨询保障设施。

·免费或优惠价格参加中心举办的研讨会。

·优惠价格参加中心组织的质量管理培训课程。

·优惠价格参加中心组织的大型会议。

·优先或优惠价格参加中心举办的其他活动,如午餐座谈会、考察访问团等。

三、访问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1.生产力促进局成立简况

为了推广和促进香港的生产力,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依法于1967年成立。服务范围多元化,其宗旨是促进生产力,提高香港工商界效率。

生产力促进局自成立至今,其角色与职能已发生了变化。最初生产力促进局主要提供培训与顾问服务,后来逐渐演变为致力于科技转移及为工业界提供综合扶助服务,包括提供工业科技、产品设计与开发、可行性研究、生产管理、人事招聘、市场研究、电脑资料处理及环境管理等一系列顾问服务。生产力促进局及其附属机构共聘请了600多名经严格训练、技术娴熟的顾问及职员,每年为4000余名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举办约600个培训课程,培训题材遍及各类技术、电脑培训、行政管理技巧等。此外,促进局还经常举办展览会与考察团,并提供技术资料服务。

2.生产力促进局的主要任务与目标

生产力的概念:有效地运用意念和资源,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生产力为一个国家、国家的工业和人民缔造所需的条件,带来更高的生活水准和生活素质。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使命是通过专业服务,使香港的产品制造及服务业有效地运用资源和提高附加值,从而达到卓越的生产力。最终目标在于加强香港的效率和竞争力,促进香港经济繁荣,从而提高香港人民的生活水平。

香港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担当重要的扶助角色。劳工密集型的制造业正逐步晋升为高增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为辅助香港经济更加蓬勃增长,生产力促进局一方面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强调创造价值及善用资源。所提供的服务遍及产品开发与过程、工程与工业设计、品质改进、技术管理、环境管理、工业自动化、科技应用咨询、人力资源发展等范畴。生产力促进局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

①为商业界提供广泛的培训、咨询、技术与实验室服务,以促进商业发展。

②为工业界寻求开拓创新机会。

③为政府提供影响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建议,进行技术经济研究。

④承担有关生产力的工作,咨询及协助在香港或海外从事以提高生产力为目标的研究发展计划或技术推广等活动。

3.生产力促进局的资源与结构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共聘用600多位资深的专业顾问及职员,他们来自于制造业及商业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生产力促进局已成为香港重要的工业支援机构,它的主要实力和资源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质量及系统方面的服务。着重于管理、人力及系统发展,以及推广服务业的生产力。

②培训及信息方面的服务。着重于培训、咨询,以及组织成衣业服务。

③设计及信息技术方面的服务。着重于协助厂商在设计及开发产品时有效地运用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提供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信息技术服务。

④材料及生产技术的服务。着重于改善生产技术及程序,提供技术援助。这方面的服务也包括环境管理及控制污染的顾问服务,以及其他服务如机械工程、塑料加工、精密铸造、电镀、化工处理、模具技术等。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与多个香港及国际性组织(如亚洲生产力组织及联合国发展计划)保持密切的合作联系,这些组织提供满足工业界需求的培训活动、技术资料及专家服务。通过这些联系,生产力促进局积极扶助香港工业及引进技术的任务,巩固香港工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协助厂商迈向高价市场。

四、访问香港品质保证局

1品质保证局简介

香港品质保证局是一个非牟利的认证机构,由政府资助于1989年成立,1993年以后无政府资助。

品质保证局的主要任务是根据iso 9000国际标准,提供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服务

。其认证计划的性质为:

·一个自愿参与的计划。

·适用于制造或加工企业、承包商、贸易/服务公司或公用事业机构。

·只提供审核及认证工作。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香港品质保证局绝不会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方面提供咨询服务。

·向符合iso 9000要求的机构颁发证书。

品质保证局的决策机构是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每3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品质保证局职员共70人,其中约35人是审核员,并且建筑行业的人士占较高比例。目前已颁发了800多张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其中百分之五十的证书是建筑行业的。

品质保证局的35名审核员均是专职审核员,无兼职审核员。对审核员的专业要求较高,必须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经验。

2.品质保证局的业务范围

品质保证局的主要业务有:

·受理供方委托,按iso 9000国际标准,对其质量体系进行认证审核。

·开展国际业务,与海外认证机构合作,提供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认证监督或质量保证能力评价服务等。

3.品质保证局的资源及结构

香港品质保证局拥有一支专业的审核队伍,大部分审核员为国际注册审核员及主任审核员,均在某一行业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及经验。

香港目前有15家认证机构,包括世界各个国家在港设立的认证机构。已颁发的证书大约有1500至1800张,其中约有一半是由香港品质保证局颁发的。品质保证局重视员工素质,讲求信誉,保证质量,正在向争创名牌认证机构的目标努力。

五、访问香港电脑产品亚太有限公司

电脑产品亚太有限公司不断突破自我,自1991年获取iso 9001认证证书后,产品质量稳定,客户不断增多,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总结其经验,归于全体员工坚持全面质量管理,坚持不断改革创新。现将电脑产品亚太有限公司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两个最典型做法予以介绍,以便借鉴和学习。

1.倡导“3c”精神

为了有效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电脑产品亚太有限公司于1988年提出在全公司内贯彻“3c”精神。所谓“3c”即charge(充电)、challenge(挑战)、change(改革)。意思是全体员工要不断充实知识、勇于接受挑战、敢于进行改革。发挥“一次做妥,次次做妥”的优良精神,使公司提品和服务达到完善的境界。

提出“3c”的口号容易,关键是怎样落实在行动上。该公司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针对第一个c,公司鼓励员工参观一些先进的企业,把握学习现代管理的机会,并邀请厂外专家介绍先进经验,以彻底改变员工过去的旧观念,树立新的质量观。同时增设培训经理一职,统筹负责公司的培训活动,以巩固企业文化。从而使员工不断充实知识。

针对第二个c,公司鼓励员工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打破旧框框,知难而进。传统上,该公司产品设计在欧美完成后,香港只负责生产事宜。以前员工只是照本子办事,只有偶然发生严重的生产困难时才会建议改进产品的设计。在challenge(挑战)的口号号召下,员工们逐渐放下思想包袱,敢于向更高的产品质量水平挑战。不但不断改进生产方法,而且主动要求参与产品的设计改进,要求新开发的产品容易生产、成品率高、售后故障率低,以及提倡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以加强与各兄弟公司合作设计产品,缩短开发周期。经过这一努力,不仅产品的成品率和售后故障率比从前大大改善,而且更重要的是员工们增加了自信,敢于面对挑战和探索新方法。

针对第三个c,公司倡导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适应“不断改进”的工作方式。公司组织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针对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改善营业及生产计划编排、缩短生产周期等问题进行改善工程。倡导“3c”精神是电脑产品亚太有限公司贯彻全面质量管理的精华所在,是其在1991年夺取香港品质保证局颁发的第1张iso 9001认证证书的奠基石。

2推行“5s”做法

“5s”即“五常”——常整理、常整顿、常清洁、常清扫、常自律,称为五常法。五常法是该公司在1988年参观日本工厂时初次接触并引进本公司的。当时公司就成立五常法执行委员会,由生产、质量、行政、市场推广、材料及财务等部门的代表组成,借此改善公司的日常管理。公司推行五常法活动的目标是在公司内培养“自动、自觉”的风气。五常法活动包括提供培训课程、创作标语、找出卫生欠佳的地点及举办一系列的清洁比赛。

·常整理。把场地中不必要的物品移走,这很必要,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错误和损失,提高效率。

·常整顿。将物品分门别类存放得井井有条,妥善周全、标记明确。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常清洁。员工须同时履行个人及群体清洁任务,以降低厂房设施发生故障的机会。

·常规范。公司为员工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员工自觉覆行。

·常自律。各级员工必须自觉推行以上四点,经常检查自己的各项职责或工具,有助于推动员工投入工作,增加归属感。

五常法令公司的生产力不断提高。由于生产流程改善,产量增加,加上公司更有效地运用物料、机器、时间和人力资源,致使生产成本降低。在改进的过程中,员工较热心找出造成浪费及不必要的措施,避免重蹈覆辙,工业安全及员工健康因此得以改善;过去六年,工人及其他职工的意外率分别降低了83%及75%。中山的工厂推行五常法后,亦大大增强了客户对公司的信心和拥戴。事实证明五常法适用于制造业的各个层面。五常法的成功,大大提升了公司上下的工作热诚,员工的满足感与日俱增。

六、参观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

1香港理工大学简介

香港理工大学是香港一所以实用为主,学生人数最多,与工商界联系最紧密的一所大学。其毕业生被企业界誉为实用价值最高。

香港理工大学成立已有25年的历史,廿五年来,已培育了十五万多名毕业生,服务香港及世界各地。学校目前共有二万一千多名学生,设有六个学院,下设二十六个学系,共开办一百三十多个专业,提供专业文凭、本科、硕士及博士生课程。

香港理工大学的师资雄厚,共有聘自香港及世界各地的教员千余人,员工总数共三千多人。

2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简介

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于1977年成立,主要目的为理工科学生提供工业培训,使学生在毕业前有实践的基础。

工业中心积极与工业界紧密合作,提供咨询、研究和制造服务,争取各界资助,以提供新科技的培训,92年以来,工业中心共获捐助一亿多港币的设备,并成功设立了多个专业培训中心如蔡司精密测量中心、激光加工中心等。

近三年,工业中心先后与英国的华威大学及澳洲的西悉尼大学合办管理人员综合培训计划及职业健康安全硕士课程,深受社会重视和欢迎。

最近一次社会调查充分肯定了工业中心在香港理工大学培养优秀毕业生中所做的贡献,被访的雇主都高度评价了理工大学毕业生的实干能力。实践表明工业中心的模式是高等教育中培训工科学生的极佳方式。

七、主要收获与建议

此次香港访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与香港质量与可靠性中心、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品质保证局等单位的接触,交流情况,增进了解,探索共同关心的问题和今后合作的可能性。以及通过考察参观香港典型企业——电脑产品亚太有限公司质量管理情况,了解香港先进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以及政府对企业质量管理的方式和工作内容以便为我所用。

代表团顺利地完成了上述考察任务,主要收获有:

1.了解了香港质量与可靠性中心、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品质保证局等机构的工作性质、规模和业务范围等,同时对方也对我方质量与可靠性研究中心的特点、主要任务、工作方式等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为今后建立长久的联系创造了条件。

2.香港质量与可靠性中心主要从事质量与可靠性研究培训工作。这次访问,我们了解到香港质量与可靠性中心具有很高的工作效率,而且该中心与香港理工大学的商业及科技中心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质量管理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的特点,真正实现了“向质量要效益”,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此外,香港理工大学制造工程系是质量与可靠性中心的重要的专家资源来源,我们与质量与可靠性中心的负责人及制造工程系的全体教职员工围绕质量与可靠性教育与培训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座谈,增进了双方的了解,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技术合作奠定了基础。

3.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与我方质量与可靠性研究中心在某些方面有共同之处,如向工商企业界提供培训、咨询、特别是质量体系建设及认证方面的咨询。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工作使代表团深受启发。自成立之日起,该促进局在香港地区的工商业进程中充满着活力,充当着工业发展催化剂的作用。针对香港企业的需求,从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到先进的工程技术进行全方位的开发、研制,或引进吸收消化,待成熟后,将推广到香港的工商业,最终在企业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可以形象地说: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是最新管理方式和先进工程技术示范和推广的官方机构。他成功的4p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首先是重视对人(people)这一资源的挖掘。人是蕴含着无穷潜力的宝贵资源,任何新生事物的推进,人是首要的动力。因而该促进局非常重视有关各层次人的培训和教育。其二是新产品(products)的开发。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不断地率先为香港企业界开发出更新换代的新产品,使香港的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三是生产和管理过程(process),要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管理和生产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是至关重要的。促进局面向过程,对iso 9000系列标准进行认真培训,咨询,并辅助品质保证局进行认证。最后是与企业的伙伴关系(partnership)。促进局非常重视与企业的伙伴关系,他们的管理、技术,至产品的创新性成果在企业中实现其价值,反过来受益的企业又支持促进局的新一轮的创新活动,形成良性循环。通过交流,我们发现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拥有强大的硬件设施,这些设施在香港地区得到了系统的、有效的使用。这方面我们差距很大。尽管科工委质量与可靠性研究中心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有几分类似,但实际上,内地还没有一个与之相当的官方机构,更没有他们4p综合功能。我们内地应向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学习,建立或健全这样的机构。

4.香港品质保证局相当于我国的新时代质量体系认证中心。此次访问,我们为香港品质保证局与内地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建立联系牵线搭桥,品质保证局应邀同意在今年下半年适当时候访问我中心,洽谈在质量体系建设与认证方面内地与香港开展合作的事宜。

5.从香港典型企业——电脑产品亚太有限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实践中获得这样的启迪:①公司质量管理部门不是象内地企业,质量部门人员分布在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检验把关,在该公司,质量部门仅负责公司质量方针政策的制订,并监督审核这些方针政策的实施。兼顾出厂最终产品和原材料采购的质量控制。②在该公司,生产者和质量监控者是一体的。在内地生产和质检部门的矛盾在该公司是不存在的,生产者是质量的主人,这不仅提高了生产率,同时也自觉的保证了质量。多年来我们常谈起西方发达国家这种质量和生产的统一模式,但至今内地企业没有有效的引进,在对该公司的考察中,我们也体会到内地未能顺利引进的原因。这就是员工的质量觉悟和企业质量文化建设。③提高企业全员的质量觉悟,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是员工变成质量主人的关键,为此培训教育要先行。该公司对员工的各种培训教育在香港地区是有表率作用。车间、办公室内一幅幅反映质量文化建设生动逼真、幽默的图画为增强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当然完备的质量标准化体系是该公司质量工作的基础。④质量工程技术的应用成果引人注目。不仅计量图而且各种难以使用的计数图以及各种分析用图都得到了具体的应用。这和内地许多有名无实的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反差。⑤最高管理者是否真正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从上而下,再从下而上的过程。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最重要的动力是源自企业的高层。假若企业的高层没有搞好质量的决心,又岂能向中层及基层推行。企业的高层如能带动各阶层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关注,则企业基层自然会乐于提出各种意见、提议及方法,反过来推动公司的改进。电脑产品亚太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卢伟国先生是一个十分出色的质量管理专家,他非常重视在公司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从而其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持续满足顾客的要求,公司的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因此,切实有效地提高高层管理者的质量意识应永远是质量管理教育与培训的目标之一。

篇8

1

会场布置

1.让会场布置“活”起来

去年,我负责某次讨论会的会场布置。布置好会场后,我请主任来检查。

初步检查后,主任问:“座位是按什么原则安排的?”我信心满满地回答道:“根据之前会议要求,按‘先定中间,再定左右’的顺序,市级领导和讨论组组长排在主桌中间,其他代表按选区和职务一左一右依次排列。”

“这样不行,”主任说,“会场布置不能简单凭经验,要看会议内容和目的。就说座位排列,第一,这次讨论会和一般会议不同,与会人员都是党代表,身份是一样的,不存在职务的高低。第二,讨论会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报告、畅谈思路、建言献策。想讨论得好,至少要确保主桌上各类代表分布均衡,涉及重点工作、重点行业的代表也要往中间靠。你再想想,重新调整下。”我这才意识到有些情况还真是没有认真考虑。再看会场,主桌上明显缺少农业、教育、卫生等行业代表,分布确实不合理,而且会场中仅主桌有话筒,未在主桌就座的代表发言很不方便。

回到办公室,我将座次重新排列。第一,主桌上优先安排身份重叠的代表,如既是女性又是教育卫生系统的代表,确保各领域代表在主桌有限的人数中尽量实现均衡分布。第二,涉及重点工作、重要行业的代表,如无法安排在主桌,尽量安排在后排靠中间位置。第三,准备四个无线话筒,分置在后排座位两端,保障未在主桌就座代表的发言。最后,我将会场实际安排情况制作成参会人员座位表,标明代表姓名,与代表基本信息表一同打印出来,放在与会市级领导座位前,以便领导对参会人员信息一目了然。

精心布置后,第二次的会场布置顺利通过了主任的检查。由此可见,会场布置绝非简单机械的重复性工作,做到因需而变、因事而变,方能让会场布置“活”起来,为会议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提供保障。

2.能否坐得下尺子会“说话”

一次召开市政协会议,政协主席提出:“以前咱们每次开政协全会,常委们都坐在台下,这次全会能不能想办法都上主席台?”

听到领导这么说,我头一下子大了。要知道,对这个会场我是再熟悉不过了。以往全会,之所以常委们没有上主席台,是因为主席台较小,一般安排四排,每排21人。市政协常委60多人,加上市四大班子领导和其他与会的厅级领导,一共125人,显然坐不下。

这可如何是好?不管怎样,既然领导提出了这样的想法和要求,我们就得努力想办法。我就提议有没有可能再加一排座位,每排也再增加几个座位。后勤组的同志听后马上说:“如果有可能,早就增加了。”我说:“别急,那咱们一起去会场,实地量一量再说。”于是,我们一起到主席台上,拉尺子一量,第一排前沿距主席台前沿近两米,最后一排座椅后沿距后墙有一米多,每排座位左右两端距侧幕也各有半米多宽。果然,会议桌整体前移一米,后边是可以增加一排的,每排会议桌再增加座位也有富余。这样,前后五排,每排25人,市政协常委与其他参会的厅级领导正好全部坐下。

这样一次经历让我明白,惯例也不一定科学,解决问题不能墨守成规,要有求证精神。

3.会场温度控制的“学问”

在一次大型会议召开当天,我提前一小时到达会场,早早把会场空调打开,调至25摄氏度,就去忙其他工作了。出人意料的是,会议开始后不久,会场温度忽然升高。台下的代表们热得纷纷拿起桌上的会议材料当扇子扇起风来。我非常纳闷:明明提前一个小时就开了空调,怎么还这么热?为了保持会场的舒适度,我赶紧降温,把空调温度调至18摄氏度。结果没多久,会场温度过低,一些代表开始打喷嚏。三个半小时的大会结束后,忽冷忽热的室温让不少代表颇有微词。我听到有代表打趣道:“今天会场空调应该是犯了疟疾,咱们是‘热时节热得在蒸笼里坐,冷时节冷得在冰凌上卧’,哈哈哈??”我感到很难为情。

会后,我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方才明白会场温度控制还真是有大学问呢!会场越大,温度越难控制。因为人体热量和外界环境不断交互,会改变外界环境温度。会场无人时和代表入座后,会场温度自然会发生变化。因此夏天要提前把室温调得比正常温度更低一些,这样随着室内人数增多,室温会增高,从偏低变成相对适宜。

这件事给我好好上了一课,会务工作的学问真是一辈子也学不完,开空调这样看似简单的事,里面也有门道呢。

4.会场灯光检查少不得

某大型会议开始前几天,我们开碰头会,各自汇报会议的筹备情况。我汇报完到会议现场踩点的情况后,处里老同志提醒:灯光检查了吗?我心想:那个会场经常用,还有什么可检查的?不过作为会前筹备的必要流程,还是不能大意。于是,我叫上摄像师一起去会场。打开灯,摄像机开机,我坐到主席台上,试拍了一阵。

这一拍可真发现问题了,灯光效果非常不理想。主席台头顶上的灯光打在我的头顶上,拍摄的画面变成了“阴阳脸”。如果用摄像机自带的灯补光,光线直接打在脸上,不仅热得难受,连面前的文件材料都看不清了。

以前这个礼堂开过无数次会,从来没遇到过这个问题,这次是怎么了?我马上向礼堂工作人员了解情况,终于弄清了原因。原来前不久,礼堂主席台的灯改为了LED灯。我马上向领导汇报,协调后勤部门同志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提醒我办会不能“想当然”,按照程序要检查的,一个都不能少。

5.疏漏了记者的席位

一次,我们处负责市质量监督大会的会务工作。筹备、服务这样的会议,对我们处来说是轻车熟路,但我们不敢掉以轻心,全处上下紧锣密鼓,按流程认真统筹安排。

一切都准备就绪,原以为能圆满完成任务,可会议当天居然在座位安排上出了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会议增加了“假冒伪劣产品展示”环节,这是会议的一大亮点,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因此来了许多媒体记者。但安排座位的工作人员还是按照以往的惯例,仅为媒体留出寥寥几个席位。结果,三四十名记者参会,媒体席位一下子显得捉襟见肘,我们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记者还是不够,不少摄影记者只能一直站着,会议现场的气氛和效果都打了折扣。

会后,领导对我们提出了批评,与会记者也有抱怨。我们认真反思,深刻认识到,会务工作必须把各种情况考虑周全,决不能疏忽大意,否则真是“一丑遮百俊”,一个小小的疏漏就可能让之前的付出变得苍白无力。

6.差点出事的会标

办会多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县里召开的人代会,我负责会标的布置。

前一晚忙到深夜,会场一切都安排妥当,我去值班室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早到会场时,我吓了一跳:会标上“届”字下面“由”的边缘已经卷起,仔细查看后发现,原来是暖风惹的祸。这个会场比较大,天气又冷,需要提前几个小时开空调,有一个暖风出风口正好对着“届”字下方,把胶吹化了。为防止胶再次被吹化,我们赶紧把会标上所有字全部用大头针别住。

虽然会议顺利进行,但大家还是心有余悸。如果发现不及时,在会议进行时会标上的字掉落,电视台还现场直播,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为避免工作中出现类似失误,从此以后我们将用大头针固定会标的内容固化到会议组织流程中。

7.简洁明了的会标

初入职场赶上一次县委召开会议,我负责会标的制作。综合会议的主题和议程,我将会标定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讲政治守纪律做表率”专项主题活动动员会。核对后我自己还挺满意,就向科长做了汇报。科长看了之后说:“小王,你数数这有多少字,咱们开会的地方挂得下吗?”科长一下子把我问住了。

后来,向同事请教才知道,开会的主席台比较窄,如果将这么多字放在会标上,字间距会非常小,不美观不说,还看不清楚。于是,我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并向科长请教,最终将会标定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会。我也从中学到,会标的制作一定要突出主题、简洁明了。

8.导引牌里的“玄机”

在会场周围,我们经常会摆放导引牌,为参会代表指引会场的位置。制作和摆放导引牌,要注意检查字体、箭头是否清晰,摆放的位置是否合适,一般这项工作由会场的有关部门来负责。但是不是有人负责就可以不管了呢?实践告诉我们并不是,导引牌事先一定要检查。

在一次办会工作中,我就发现了小导引牌里的“大问题”。这次会议在我市的礼堂召开,在办会的前一天,这个礼堂刚刚承办了一场大型文艺汇演。在制作导引牌时,礼堂方面准备不周,缺少大小合适的纸张,就拿文艺汇演主办方剩下的纸张充数。我在检查时发现,粗看也没什么问题,可凑近仔细一看,最底端居然印着一排文艺汇演赞助商的公司标识。虽然公司标识图案小,不注意根本看不出来,但机关的会议不同于商业演出,哪来的“赞助商”?这不是跟会议严肃的性质背道而驰吗?于是我立即找到符合规范的纸张,协调重新制作导引牌。

事后领导表扬我说,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如果有人把这个导引牌拍照发到网上,就很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9.没有保密柜怎么办

省委领导要到基层召开会议,我随行服务。其中有一个会议内容,与会人员不允许携带任何电子通信设备。会前,基层同志告诉我,条件有限,当地无法提供保密柜,而如果从市里运来时间又来不及。这可把我给急坏了,会议就要开始了,我怎么就没有早作安排啊!

正当我不知所措之时,当地的办公室主任给我提供了一个土办法——将与会人员的手机分别装到信封中,用订书机封口并写上名字,然后交给工作人员统一保管和清点,散会后再取回。这样,没有保密柜的问题顺利解决了。

我也提醒自己,以后办会必须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遇到问题多思考、多请教,提高工作应变能力。

10.会上耗材要备足

某年,我参加市两会的组织筹备工作。那年的市两会结束当日加了两个会,后面两个会的议程和名单都要在会上准备,打印量比较大,最后打印需要摆放的出席人员名单时我发现——打印机没有墨了。我摇晃摇晃墨盒,试着又打了几页,可是纸上的墨色还是明显淡了。我一下子急出了一身冷汗:我们没有备用的墨盒。当时我们使用的那台电脑没有刻录功能,现场也没有备用的墨盒。因为是保密电脑,也不能使用移动存储设备。

我们急得满头大汗——这时已是中午,下午三点就要开会,需要打印的量还不少。这时,我只好求助同事,同事急忙送来墨盒,才没有耽误。我也不禁后怕:如果更晚一些发现没墨,来不及应变,肯定会惹出大麻烦。

后来我总结,在外开会,自带电脑、打印设备和电子版名单也并不意味着万事俱备,各类风险依然存在,例如打印机墨盒等耗材一定要想办法备足,确保万无一失。

11.停车场炸响警报声

一次,我市在开发区某会场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市领导正在讲话,窗外突然传来汽车的警报声,此起彼伏。因为离会场太近,声音很大,即使关上窗也还是很吵,底下的参会者窃窃私语,大家也无心听会了。我赶紧出去查看情况。原来会议停车场就在会场外,紧挨着会场窗户的一辆车警报器出现故障,率先响起来,带动周围几辆车的警报器也一同响个不停,结果严重干扰了会场秩序。

事后,领导虽然没有批评我,但我仍然很内疚。以后再安排会议,虽然不能都把停车场安排在远处,但我会通知工作人员,紧邻会场的几个停车位就不要安排大家停车了,以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办会,什么想不到的事情都可能发生,多经历、多总结,办会的经验也就丰富了。

12.会场文具赢赞许

一天,同事收到一个快递,是一款多格文具盒,简单的黑色盒子,打开后可以分隔摆放多种文具,是同事给上学的孩子买的。收者无心,看者有意,我也赶紧买了这种盒子。因为服务常委会会议、书记专题会时间久了,我发现这种带有研究、审议性质的会,领导往往需要审阅签批许多文件。过去,会场桌上摆的是“老四样”:座签、话筒、笔筒、记事本。发现审阅文件不便的问题后,我设想在翻阅时加上湿手器,签批时提供各类笔,整理时备好曲别针、长尾夹、订书机。可这一堆东西放上会议桌,杂乱无章,会议桌岂不是变成办公桌了?一拿到文具盒,我就迫不及待把有关文具全部放进去,再把文具盒放进桌斗侧边,需要时再拿出来,问题迎刃而解。之后的会上,桌面非常整洁,领导签批文件也相当方便。

我们处还有几个黑色的大公文包,上面还系着号码牌以便区分。包里装得满满当当的,打开一看,分门别类、整整齐齐:订书机和订书钉、一盒黑色签字笔、一把削好的铅笔、一本稿纸、一摞打印纸、一沓便笺纸,还有信封、回形针、印泥、橡皮、胶水、尺子??各种文具应有尽有,还有内部电话本放在夹层里。这就是我们的会议文具包——谁负责会议现场的服务工作,谁就拎上它去会场。几年来,会议文具包立功不少,特别是去外面的会场开会,更是经常派上用场,再也没有发生过会议现场缺东西需要临时去找的情况。

开会时,有关文具的问题看似小事,可从让与会者使用方便、提高会议效率的角度考虑,还是有许多文章可做的。

2

人员组织

13.提前十分钟还不够

一次,我们筹备一次全市性大会,参会者近千人。我作为会务组一员,负责起草会议通知。大会是上午8点开始,我按照惯例,在通知里写明“请参会人员7:50提前到达”。

到了大会当天,会务组的同志早早来到会场,一切准备就绪。可是眼看快到7点50分了,参会人员还有很多没有到场。

这时我发现,这次会议在会场大门外设置了安检仪,参会人员需要一一通过安检,这就大大增加了入场时间。可是我之前起草会议通知的时候,根本没有把这个时间计算进去。眼看会议就要开始了,会场门外还排着长长的队伍,我听到大家议论纷纷:“怎么还有安检啊,来不及了吧?”我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但又无计可施,安检是必需的环节,不能省略。即便加快速度,也不可能在8点前全部安检完毕。

我进会场看了看,领导们已在主席台就座,可是台下依然乱哄哄的,参会人员或站或坐,门口还不断有人急匆匆走进来,左右张望着找位子。到了8点10分,大家才差不多就座完毕,会场渐渐安静下来,大会主持人方宣布会议开始??

事后我总结,筹备会议一定要考虑到每个环节,像通知几点到达这样的事,也要把各种可能的时间都计算在内,打足提前量。

14.一场混乱的握手

在办公室工作多年,我参与筹备过数不清的会议,在新来的年轻同志眼里,算得上一个“老会务”了。最近单位来了新书记,我负责筹备全体干部大会。这类会议我组织过多次,自然是轻车熟路,筹备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心里还想着,这次一定要给新书记留下一个好印象。

结果在开会当天,新书记进场后,没有像历任书记那样直接走上主席台,而是绕到台下,打算与参会的同志们握手寒暄。我事先完全没有考虑到还有握手这个环节,所以也没有提前组织。结果坐在前排的同志一拥而上,把书记团团围住,都向前伸出手去,后排的同志也想离开座位走上前来。书记想走到各排依次与大家握手,但座位前后挨得很近,无法通行。同志们只好侧着身子进进出出,不时伴随着挪动椅子的摩擦声,原本井然有序的会场瞬间乱成一团。

我站在会场一角,想要补救又束手无策,那种难熬的滋味至今难忘。这次失误让我明白,“老会务”的“老经验”有时未必管用,一个环节考虑不到,就会给会议整体效果造成影响。

15.只有西装才是正装吗

去年,我市举办建市30周年纪念大会,涉及各个单位各个行业的代表近千人。我负责下发会议通知,大概发了快十个单位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问:“你好,我们接到通知,让穿正装。请问我可以穿自己的民族服装吗?”我回答说:“大会规定要穿正装,估计您不能??”正说到这儿,旁边的主任赶紧打断了我,让我先不要回答。我急忙告诉对方,稍后再答复。

放下电话后,主任说:“我们在通知里,只是简单地说让大家穿正装。而少数民族的同志认为出席正式庄重的场合,应该穿体现民族特色的民族服装。而且这次纪念大会,各行各业的代表都会出席,如果真的全部穿西装来,效果就一定好吗?”我这才恍然大悟。主任召集会务组的同志们碰了个头,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觉得,如果不同行业的同志,穿着代表各自身份的服装出席,效果应该更好。我们把这次讨论的结果汇报了领导,领导肯定了我们的想法。我马上修改了会议通知,之前已经通知过的单位,也一一打电话进行了更正。

到了开会当天,代表们就座完毕,我们看到会场里,军人穿着庄严的军装,工人穿着自己的工服,警察穿着笔挺的警服,还有少数民族代表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每个人都展现出各自的风采,现场气氛喜庆而隆重。

我事后“复盘”,办会固然有一定的模式,但更需要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会议效果出发灵活应变,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变化,就会带来大大的不同。

16.正装能不能换成便装

有一年五月,我省召开一次表彰大会。我负责起草会议通知,起草完后拿给处长审核,处长看后问我:“为什么要求大家穿正装?”我说:“以前开这类会议,惯例都是着正装。”处长说:“以前的惯例如此,不代表今后就必须如此呀。最近天气又闷又热,已经有30度了,如果穿正装的话太难受。你再琢磨一下,也看看其他地方怎么安排的,看穿便装合不合适?”

我想,这种大热天让大家西装革履地全副武装起来,确实不太妥当。我查找资料,参考兄弟单位的做法,又打电话和一些同行讨论,感觉可以让大家穿便装。党的十以来,各级会风越来越务实清新。除了党代会、人代会等需要着正装,像表彰会这样的场合是可以便装出席的。我跟处长汇报了自己的想法,经请示分管领导,会议通知便改成了着便装。

会议当天,果然又是一个大热天,我们在会场外迎接代表,穿着短袖衬衫尚且汗流浃背,如果真的让大家都穿正装,该有多热啊!在整个会议筹备中,着装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看起来并不起眼,可就是这么一个“细枝末节”的小问题,考虑不周到也会带来不便。

17.分错房间了吗

一次,我负责筹备一个金融会议,有二三百人的规模,该会是以会代训,住宿、交通、材料等事务繁杂。

报到时,我正在会场门口迎接代表,办公室主任心急火燎地找过来,指着会议手册问我:“怎么回事?房间怎么排的?这到底是男是女?”原来一名代表报到时拿到会议手册一看,同屋的人名字是“张小红”,就去找主任:“我是男的,怎么能安排和女同志一屋?”主任一边道歉一边来问我。我一下就懵了:这也太大意了,怎么会把男的和女的分到一个屋呢?我赶紧翻看原始的报名表,发现“张小红”后面注的是“男”,心里才略微踏实了一些。再一打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男同志的声音,听过原委,对方也乐了,说他的名字经常会引起误会。

原来这是一场乌龙。但这个事情提醒我,会议服务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到反常的、特别的事情,并记在心里,随时能够答得上来、处理得好。

18.把发言人员服务好

省里召开某项重点工作的经验交流会,按照议程,共有八名代表上台发言。分工的时候,处长把组织发言的工作交给我负责,并交代:“其他的事情你不用操心,就把这八位发言人安排好就可以了。”

我知道处长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就在半年前的一次座谈会上,也是有几位代表要上台发言。会议过程中,一个发言人到会场外接了个电话,而按照顺序,下一个就轮到他了,结果这个电话讲了很长时间,上一位同志发言完毕回到座位上,主持人说“请××单位的张××上台和大家交流”时,他还没有回来,会场陷入令人尴尬的宁静。我们赶紧跑出去提醒,他才慌慌张张跑回会场。

这次我负责这个环节,知道大意不得,便打起十二分精神,力求万无一失。从安排发言人集中就座到排发言顺序,从告知如何衔接到提醒携带讲稿,都一一落实到位。不过到了开会时,依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排在第二位的发言人进场后,才发现把讲稿忘在了车里,而到停车的地方来回需要二十多分钟,再回去取很可能来不及了。我赶紧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全套发言稿,找出他的那份给他,总算解了燃眉之急。最后还不错,大家的发言很顺畅。

发言人员可谓是会议中的重点人员,如果发言准备工作出了问题,也会影响到整个会议的效果,因此,把他们安排好、服务好也是万万不可马虎的。

19.特殊情况要重点关注

从事会务工作多年,有两次失误让我印象深刻。

一次是我事先没有询问与会人员的特殊情况,结果将一位坐轮椅的代表安排在了会场中间的座位。会议当天,看着已经就座的代表个个起身搬开座椅让位,坐在轮椅上的同志非常过意不去,连连致歉。当这位代表艰难地来到座位上就座时,主持人已经开始宣读出席者名单了。下午的会议前,大家临时决定每个人依次往里挪一个座位,把最边上的位置留给残疾人代表。

还有一次是一位年迈的老领导参加会议,并有陪护人员随行。老领导是在主席台就座,但我事先没有给陪护人员在前排预留座位,因此他只能坐在会场最后一排。会议进行到一半时,老领导感到身体不适,向陪护人员示意,但由于距离太远,陪护人员没有看清。老领导又坚持了许久,直到旁边的同志发现他捂着胸口脸色苍白。虽然经过一番救护,老领导并无大碍,但也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

这两次失误提醒我,一些会议有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员出席时,会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情况,并在会议过程中给予重点关注,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

20.抬着轮椅才进了会场

市里召开大会,各项筹备工作差不多都到位了。我又一次核对参会人员名单的时候,发现里面有几位老同志,有的已近八十,于是在名单上标注了一下,并在会务组碰头会上提出,要对这几位老同志重点照顾一下,大家都点头称是。

会议当天,我负责在门口值守。有辆面包车开到会场外,司机下来从车上搬下一个轮椅,我赶紧上前,帮着从车上扶下一位腿脚不便的老同志。可是,当我推着老同志走向会场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这是一栋有些年头的老楼了,门前没有设置残疾人通道。望着通向大门的高高的台阶,我只好让老同志先等着,自己赶紧跑到会场,叫了三个年轻男同事出来。我们四个两人一边,一齐发力,连人带轮椅抬起来,小心翼翼上了二十多级台阶,大家都累出一身汗。老同志不住地说“给你们添麻烦了”,弄得我们更不好意思。会开完后,我们四个又把老人抬下台阶。

会后我跟会场管理人员提到这个事情,才知道原来楼后设有电梯,可以直接通到会场。会议筹备过程中,我们方方面面都想到了,却还是没有想到有人坐轮椅这个可能性,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会务工作中,再多的预设都不为过。

21.让代表帮助代表

在我市,一些会议有时会有少数来自基层的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但是因为条件限制,无法为普通话不好的少数民族代表都配上同声传译人员。会场里,常常会看到少数民族代表听得很吃力,一脸茫然的表情,我们心里也跟着着急。这个问题困扰了会务组很长时间。

后来有一次,在会议间隙,我们注意到一位汉族代表用流利的藏语与一位藏族代表交谈,这一下子启发了我。经请示领导同意,在下一次筹备类似会议时,我提前了解了有哪些代表同时掌握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在安排会议席次时,将他们和汉语不流利的少数民族代表安排在一起,也事先和他们作了沟通。同时,适当增加会议间隙的讨论时长,增加代表们沟通交流的机会,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会议精神。

新做法带来新成效,那次会议现场效果很好,气氛也很融洽,赢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因为语言问题,一些少数民族代表无法融入会议氛围,这无疑会影响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开动脑筋、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难题,是做好会务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

3

主席台和休息室

22.主席台上的空茶杯

一次,跟随省委领导到某开发区调研。调研结束后,我们直奔开发区的会场准备召开现场会。主席台上的几位领导悉数就座,主持会议的领导开始讲话。

一上午顶着日头调研,大家都口渴了,纷纷端起会场桌面上的茶杯喝水。“嗯,不错,水温刚好。”我抿了一口茶水,内心给负责上水的服务员点了个赞。

这时,我注意到正对面主席台上的一位领导也端起茶杯,一丝惊讶的神情从他脸上闪过,随即,他冲我们这边招了招手,一手举杯子一手做了个手势。我明白了:茶杯是空的!我还以为会场服务员已经给倒上了??我赶紧联系会场服务员,请她们给主席台添水。后来一沟通才知道,主席台上的茶杯内已提前放置好了茶叶,开发区的会场服务员出于谨慎考虑,以为要等我们工作人员的指令才能倒水。我们喝着会场里的茶水,想当然地认为主席台上的茶水也已经有了。

会后我们总结:在机关开会从未遇到这类情况,因为上茶水的服务员训练有素,对于上水时机的学问早已了然于胸,不需我们工作人员过问。在基层,办会场所我们并不熟悉,却想当然地认为对方会做好。这提醒我们,对不熟悉的会场切忌“想当然”,而要想办法提前熟悉,尽量避免因沟通不够而出现缺位的情况。

23.大字号的领导讲话稿

我刚调到办公室不久,就参加了一次会议的筹备工作。领导安排我负责主席台上领导讲话稿的打印和摆放。会前,处长来检查会务工作,他走到主席台跟我确认讲话稿版本等问题,顺手拿起主席台上我刚摆放好的讲话稿:“字号怎么这么小?重新打一份,换成二号字,全文加粗。”“咱领导年纪又不大。”看到我还一脸不解地嘀咕着,处长耐心地告诉我:“领导讲话时,不可能一直盯着稿子,字小了容易看串行,眼睛也会累。所以,摆在主席台上的讲话稿,字号和行距要略大些。”我这才明白,打印一份大字号的讲话稿对工作人员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却可以为领导提供不少便利。会议服务过程中,只有懂得与服务对象换位思考,才能真正提升会务服务的人性化、科学化水平。

24.“任性”的笔

一次会上,会议刚刚开始,坐在主席台最右侧的领导突然皱了一下眉头,随即小幅度地举起了手中的笔,冲我们工作人员这边使了一个眼色。我心中一紧,难道笔出问题了?顾不上细想就带着几支备用笔迅速绕到主席台后面,来到领导身边。果然,摆在这位领导面前的笔竟然不出水!

下次办会时,我们就多长了份心,凡是摆放在主席台上的笔,都挨个摘开笔帽查看、试用。

无独有偶。一次会前试笔时,我刚拔开笔帽,手就被染得一片漆黑。直液式走珠笔竟然会“喷墨”!幸亏在会前排查出来,不然“任性”笔在会上喷主席台领导一手墨,那就尴尬了。

后来,针对防范“任性”笔,我们商量了两种解决方案:一、在主席台摆放纸笔的同志要提前试用所有的笔;二、采购铅笔并提前削好、试用,确保不断芯后才摆在主席台上。

25.惹祸的大头针

一次会前筹备,在布置主席台桌面时,我竟遇到过一个“流血事件”。事情是这样的:为保证主席台桌面的整洁大方,会议地点所在宾馆的工作人员在桌上铺了一层蓝色毡布。由于毡布长度不够,工作人员将多块毡布用大头针连接起来。

会前检查时,我和一位同事负责检查主席台布置。我俩从主席台两侧分头检查话筒、纸笔摆放等。“啊!”突然,那位同事发出了一声惨叫。“怎么了?”我赶忙过去。其他几位在会场的同事也闻声赶到主席台。原来,这位同事试笔时,笔帽有点紧,用力一拔,胳膊因惯性碰到桌布,被没有完全隐入布中的针头刺出了血珠。我们都有些后怕,万一开会当天出现这种境况就尴尬了。

如何排除这个“安全隐患”呢?我们先是用透明胶带把连接处粘了起来,不过透明胶带无论怎么粘贴,难免有露在桌布外面的部分,影响美观,后来又改用双面胶重新粘贴。

我们不禁感叹:会议服务中隐藏的问题还真不少,必须慎之又慎、细之又细。此外,寻求解决方法时,需先提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总结出一个最佳方案再动手。

26.误引领导从后门进会场

一次,我局召开一次会议,有两位省厅的领导参会。会议开始前,这两位领导和局领导在休息室休息,我看时间差不多到了,便引导他们去会场。

从会议室到会场,要经过一个长长的通道。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不知道该从哪个门进去。这个会场以前我们用过好几次,但我之前负责其他工作,从休息室到会场的路线并不熟悉。局领导在陪同两位领导,也没有注意到我的无措。

沿着通道的每扇门都是一个样子,间距看起来也差不多。我一边心里打着鼓,一边故作镇定引着领导往前走,路过一扇门心里便嘀咕“好像不是这个,应该还在前面”。又到了一扇门,我猜测着差不多了,便试探着轻轻推开门,可是朝里面一看,一个人也没有。我更慌了,又往前走了一个,推开一看,里面黑压压坐满了人。我心想“就是这里”,连忙请几位领导进来,但走了两步才发现,这竟然是会场的后门,上主席台需要经过会场长长的过道。但这时已经不可能再请领导转身出门了,我只好硬着头皮引导领导继续往前走。很多参会人员都扭头张望,有的想鼓掌又有些犹豫,气氛非常尴尬。

那几十米的距离,我感觉走了几十里路那么远。这么一个简单的任务,我都没办好,真是惭愧。事后总结,不管在多么熟悉的地方开会,也总有自己想不到的细节。接受任务后,一定要提前熟悉好整个过程,方能排除意外,确保万无一失。

27.忘记提前报告主席台座次

一次我市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正式开始前,参会领导在休息室内进行准备。我向领导详细介绍了会场情况和当天的一些现场变动,认为休息室的会前准备工作算是轻松圆满地完成了,就指引领导前往会场开会。

没想到,领导们从主席台一侧上去后,一位座位原本就在近端的领导径直走向了主席台最远端,走过去才发现不是自己的位子,又返回来挨个找。后面有几位领导见状也受到了影响,上台的脚步变得迟疑起来,开始停留在主席台旁寻找自己的座位,我们想上去提醒,这才发现没有安排服务人员引导,场面一时有些混乱,显得很不严肃。

这个插曲也给我们的会务工作提了醒,在重要会议的会前准备时,在休息室也要摆放主席台座次表,提前告知领导主席台的座次安排,或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引导领导在主席台就座,确保有序落座。

28.少了把椅子的休息室

一次,我们区承办市里的一个会议,我负责安排会议休息室。会前,我去看了看休息室,觉得没什么问题,心里有些窃喜这次任务的轻松,不用清点材料也不用检查座签,休息室没那么多麻烦,不会有什么问题。

很快,领导们一下子都来到了休息室,寒暄落座后发现,椅子居然少摆了一把,还有一位领导只能站着!我顿时羞得满脸通红,赶快跑到其他房间搬了一把椅子进屋。原来,休息室有一把椅子被临时搬走,服务员用后忘记将椅子放回屋了,而我又忘记在会前再次清点椅子数量

反省这次失误,万万不能因为任务简单就掉以轻心,一定要时刻绷紧认真这根弦,反复细致检查,感觉到轻松的时候,往往就是离失误最近的时候。

29.“藏起来”的洗手间

一次局里召开座谈会,我们租用了一家宾馆的会议室。受场地限制,休息室与会议室分设在两层。我们引导领导在休息室就座后,一位领导问我洗手间在哪?我一下子懵了,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会前我只勘察了会议室周围的洗手间,却忘记提前去休息室踩点了。

领导提出来,我们才知道休息室内没有洗手间,而我也不知道这层的洗手间在哪儿。我急忙找到宾馆的服务人员询问,才知道主楼这层的洗手间正在维修。服务人员带领我们在宾馆里兜兜转转一直走到旁边副楼,才找到洗手间。浪费了不少时间不说,由于之前没有清扫,这个洗手间卫生情况略显糟糕。

领导虽然没说什么,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暗自提醒自己,以后再准备休息室时,一定要想好所有的细节,提前踩点熟悉,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30.一通没打成的保密电话

某次,省里召开会议,由我市承办。会上,我负责休息室的接待工作。会议中间休息时,一位邻市的领导问我,知不知道哪儿有保密电话,他有事项要联络。

新礼堂刚启用不久,我并不知道这里是否安装有保密电话,只是听说过新礼堂的部分设备还没安装好,凭直觉判断应该没有,就硬着头皮告诉领导,这里没有保密电话。那位领导点点头,说那会议结束后再说吧,就继续去开会了。

领导走后,我马上联系礼堂管理人员,希望能在会议结束前找到一部保密电话机,结果管理人员说这个休息室隔壁的小会议室内就有一部保密电话。会后我反思,这个情况是因为我没有提前熟悉会场才出现的。做好会务工作,会务人员必须全面熟悉、了解会场情况,才能从容应对各种突发需求。

4

会议文稿

31.会议通知落款怎么是去年的

元旦后,我市准备召开全市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承办部门起草了会议通知代拟稿,我们对通知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完善,然后按部就班报批送审、排版校对。为了确保文字无误,我还特地把排好版的通知清样返回承办部门进行校对。

就这样,经过了层层修改校对,大家都以为肯定没问题了,就准备正式印制。这时,旁边一位年轻的排版工作人员问了一句:“落款年份是去年,对吗?”大家大吃一惊,定睛一看,果然,落款年份还是上一年。顿时,所有人脸色通红,被吓出了一身冷汗,直呼:“好险哪!差一点就犯下大错了!”

从那以后,在起草、校对通知等材料的时候,我们都对日期进行重点确认,尤其是在刚进入新年的一段时间里,更是加倍留意。

32.电话号码对不对,打过才知道

今年我市召开党代会,我负责会务值班工作。会议前一天,参会人员报到、入住等都顺利结束了,我自己也在会务值班室住了下来。本想可以轻闲一会儿,谁承想,到了晚上,值班电话就一直响个不停,全是参会人员打来的,还都是询问某份材料的发放情况。可是,我自己并没有接到有关任务呀!后来才知道,当天下午报到时本该发放的一份会议材料,还需修改,就改为晚上由发文组直接发到参会人员房间。到了晚上,这份材料还没有发,于是参会人员就纷纷打电话询问。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是《会议须知》里发文组联系人的电话有误,大家就都打会务值班电话了。

后来我们吸取教训,在校对时,凡是留在会议材料上的电话号码都要拨通核实一遍,如果是传真,就试传一下,确保万无一失。

33.单位职务要核准

我省举办第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我被分配在会务组,负责整理与会人员名单。

名单做出来之后,我报给领导审阅,领导仔细看了一遍,当看到“张亮”的名字时,一脸严肃,对我说:“张亮已经不在工商局了,调到省纪委了,你怎么不认真核对呢!”我向领导解释说,上周五给他们单位打电话核实过,对方交代我写工商局的单位和职务呀。领导说,张亮的新职务这周一省里开会研究通过的,应该写现在的单位和职务。不过领导还是有点不放心,交代我向组织部门核实情况。后来经与省委组织部联系确认,张亮的新职务虽然已经上会通过,但是还没有发文,没有宣布,其单位和职务还应该按原来情况填写。

这样一来二去,虽然还是按照原来的单位职务填写,却让我学到了程序意识和严谨精神,遇到此类问题,必须请组织人事部门审核把关,确保万无一失。

34.女同志和少数民族同胞要留意

我市召开基层干部座谈会,其间正值妇女节。

会议前一天早晨,领导把我叫到了办公室,拿着我做的参会人员名单问:“你知道这些人里面哪些是女同志吗?我市少数民族同胞比较多,你知道这个名单里面有多少人是少数民族吗?都是哪个民族的?”这一连串的发问,顿时把我给问懵了,支支吾吾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从领导那里出来后,我赶紧请会务组的同志都来帮忙,分组打电话一一核实对方的性别和民族情况,并在名单上标注出女性和少数民族情况,在名单下方统计出女性人数和少数民族人数。领导拿到名单后,告诉文稿组的同志,在讲话稿中加入一些祝福的话。事实证明,这样做现场效果非常好,体现出对女同胞的尊重和祝福,体现出会议代表的多样性和各民族的团结和谐。

这也提醒我,今后在做会议名单时,即使没有食宿安排的任务,名单中也尽可能标注出女性和民族情况,以便领导和参会同志掌握更全面的信息。

35.领导讲话稿的半页白纸

我厅年终总结大会就要召开,会上领导要做全年工作总结。处长带着我们一班人熬了好几个通宵,终于形成初稿,呈报给厅领导。反复打磨,几经修改,就在临开会前一天夜里,领导还对稿件进行了最后一次改定,并交代我誊清后明天一早带到会场。我打起十二万分精神,逐字逐句校对修改,确保万无一失。完成后,我打印了两份,并且一页一页翻着角看了一遍,发现页码是对的,欣欣然放进了公文包,就放心回家休息了。

第二天,我早早赶到会场,把报告放到主席台上,一切都很顺利。谁知,领导讲到第14页时,意外发生了。他忽然停顿了一下,来回翻了翻稿子,然后再讲语速就降了下来,没有按照稿子讲,而是接着刚才讲的问题进一步展开了论述。我听着不对劲,猛抬头,发现领导正在看我,还指了指手里的稿子。我立即反应过来,心知大事不妙,心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儿,迅速把备用稿拿了出来,翻到第14页,快速往后一页一页整个翻了一遍,还好没有问题,就赶紧把备用稿拿上去。拿回领导的那份讲话稿,我翻开一看,第14页上边多半页居然是空白的!事后回想,前晚在翻看核对的时候,我只是点了下面的页码对不对,并没有整页翻看稿子,谁知就是这么巧,打印机故障造成这页的上半页出现空白。

36.到底提出了几点要求

一次,县委县政府召开会议,县委书记在会上讲话。讲话既有工作总结,也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按照流程,接下来是主持会议的县长发言,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县长念到:“刚才书记提出的六点要求,我们要领会好、落实好。”这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刚才不是讲了五点吗?怎么是六点呢?一想,原来县长的讲话稿是根据上一稿书记的讲话来写的,后来书记讲话又改了一稿,有两点要求作了合并处理,六点要求已经改为五点了,而县长的讲话稿没有进行相应修改。

会后,我们办公室作了总结,要求今后的会议,会上各个讲话稿的最终版本都要统一核对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37.礼炮声哪儿去了

多年前,我市举办建市20周年庆祝大会,主持人在会议上宣布鸣炮,与会领导和各方嘉宾等了好一会儿,都没有听见礼炮声,才知道出现了纰漏,场面有些尴尬。

后来才得知,政府送审的会议方案中原先安排有鸣炮议程,但后来市委主要领导对会议方案进行审核时,认为没必要就取消了,修改后重新印发了会议方案。谁知,后来有关科室没有对接好,撰写主持词的工作人员没有获悉会议方案已经修改的消息,依然把鸣礼炮这一项议程写在主持词上,导致了当天的失误。

这次失误被反复提起了许多年,提醒我们会议的主持词和会议议程必须一一对应,反复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