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一下册总结

初一下册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7 15:22: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一下册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一下册总结

篇1

2. live in 居住在---

3. on weekends 在周末

4 .write to sb = write a letter to sb 给某人写信;写信给某人

5 .in the world 在世界上

6.in China 在中国

7.pen pal 笔友

8. 14 years old 14岁

9.favorite subject 最喜欢的科目

10.the United States 美国 the United Kingdom 英国 New York 纽

11.speak English 讲英语 like and dislike 爱憎

12.go to the movies 去看电影 play sports 做运动

二.重点句式:

1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 = Where does your pen pal from/

2 Where does he live? 3 What language(s) does he speak? 4 I want a pen pal in China.

5 I can speak English and a little French. 6 Please write and tell me about yourself.

7 Can you write to me soon? 8 I like going to the movies with my friends and playing sports.

三.本单元的国家,人民、语言对应。

篇2

2. less free time 更少的空闲时间(less修饰不可数名词,表示否定)

3. in ten years 10年后(in的时间短语用于将来时,提问用How soon)

4. fall in love with… 爱上…

例:When I met Mr. Xu for the first time, I fell in love with him at once

当我第一次见到许老师,我立刻爱上他

5. live alone 单独居住

6. feel lonely 感到孤独(比较:live alone/go along等)

The girl walked alone along the street, but she didn’t feel lonely那女孩独自沿着街道走,但她并不感到孤独

7. keep/feed a pet pig 养一头宠物猪

8. fly to the moon 飞上月球

9. hundreds of +复数 数百/几百(概数,类似还有thousands of; millions of)

10. the same as 和……相同

11. A be different from B A与B不同(=There is a difference/Thg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A and B)

12. wake up 醒来(wake sb. up表示 “唤醒某人”

13. get bored 变得厌倦(get/become是连系动词,后跟形容词如tired/angry/excited等)

14. go skating 去滑冰(类似还有go hiking/fishing /skating/bike riding等)

15. lots of/a lot of 许多(修饰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都可以)

16. at the weekends 在周末

17. study at home on computers 在家通过电脑学习

18. agree with sb. 同意某人(的意见)

19. I don’t agree. = I disagree. 我不同意

20. on a piece of paper 在一张纸上(注意paper/information/news/work/homework/housework等常考到的不可数名词)

21. on vacation 度假

22. help sb with sth/help sb do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23.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goldfish 许多不同种金鱼

24. live in an apartment 住在公寓里/live on the twelfth floor 住在12楼

25. live at NO.332,Shanghai Street 住在上海路332号

26. as a reporter 作为一名记者

27. look smart 显得精神/看起来聪明

28. Are you kidding? 你在骗我吗

29. in the future 在将来/在未来

30. no more=not …anymore 不再(强调多次发生的动作不再发生)I’ll go there no more.

31. no longer=not… any longer 不再(强调状态不再发生)

32. besides(除…之外还,包括)与except …but(除…之外,不包括)

33. be able to与can 能、会

l (be able to用于各种时态,而can只能用于一般现在时态和一般过去时态中;have to用于各种时态,而must只能用于一般现在时态)例如:

1.I have been able to/will be able to speak two languages. (不可以用can)

2. had to stay at home/ will have to (不可以用must)

34.be big and crowded 大而且拥挤

34. be in college 在上大学

35. live on a space station 住在空间站

36. dress casually 穿得很随意casual clothing 休闲服饰

37. win the next World Cup 赢得世界杯 win award 获僵

38. come true 变成现实

39. take hundreds of years 花几百年的时间

40. be fun to watch 看起来有趣

篇3

模块之间的调整是指依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对各模块的顺序进行调整。模块与模块之间有相关的内容,如家人、工作、喜好等,将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就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知识体系。若教材中某个模块的内容恰巧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某些事情相关,在语言知识的衔接方面没有太大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提前教授这个模块。例如初一下学期刚过完春节回来,我就提前上了第二模块“Spring Festival”,符合生活实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

二、模块内的调整

每个模块都有三个单元,模块内的调整指教师根据模块内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作重新调整,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譬如初一下册Module4中Unit 3语言点中的Activity 4,这一部分跟Unit 2的阅读放在一起,作为阅读的又一任务来完成似乎会更好一些;Unit 2的Activity 7与Unit 1的Activity 8又可以结合在一起等等。

三、单元内的调整

单元内调整指重新调整和组合某一单元内几个部分的顺序。上课时可以不按照教材上的Activity一步一步地走,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整个模块的Activity作些更改、取舍。比如初一下册Module 3的Unit 1, 我讲课时省略了Activity 5和Activity 6, 重点放在Activity 4, 让学生找出答案后,work in pairs将答案读出来。这样既能达到Activity 5的学习目的,又能够纠正Activity 5里词语的发音,避免由于太多的Activity而有零散之感。

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删减教材中难度大、无法学习掌握的内容,适当补充一些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知识,适当缩小学生的学习范围,以求教学实效。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补充学习资料或教材,协调利用有效资源,拓展和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如学习初二上册第五模块“Western Music”时,涉及到古典音乐、爵士音乐等知识,学生对此比较陌生。我和备课组的同事寻找了有关资料、制作了CD给学生听,让学生对这些音乐有了充分的认识。

篇4

发散思维又称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求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多维发散状。例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在初一思品课教学中如何应用多角度发散思维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们学的轻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在初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以下做法:

一、理清现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常常发现学生离不开课本,离不开教师。课本上怎么说,学生就只会依赖课本内容说,老师怎么说学生就跟着怎么说。让他们再说说认识,谈谈感受就困难了。例如:在进行初一下册思想品德第十课“缤纷复杂的社会”第一课时“看看社会万花筒”一课时,当学到社会复杂性时,课本出现了“上网”这一时尚,用张锋和刘刚的事例来说明张锋上网能帮助学习,是学习的好帮手。刘刚却沉迷网络,伤害身体,不慎交友,耽误学习。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上网”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要充分利用有利的一面,要防止受到伤害。这一事例重点是让学生领会社会复杂性,但社会复杂性也不仅仅表现在“上网”上,可是学生总是不能跳出这一框框,随即我让学生再谈谈对社会复杂性的认识,结果大家就只能围绕上网来说。可见,培养学生多角度发散思维很有必要。解决问题不是一条路走到黑,而是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从某一事物出发,以此为发散点,尽可能多的与另一些事物联结成为新价值,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思品课教学。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训练

发散思维不仅需要用上我们自己的全部大脑,有时还需要用上我们身边的无限资源,集思广益。思维本身好像什么都不是,其实就是一种“迁移默化”的能力.如果说一件事情是“树”的主干,那它的枝桠,叶子,根茎等就是思维迁移的结果。发散思维主要是靠“类比”进行的,要注意总结和积累,才会越来越广阔。“上网”在今天作为社会“时尚”,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课本通过介绍张锋和刘刚对待上网的不同态度,让学生们感受网络环境中,既有对中小学生学习有利的一面,查资料、讨论问题、发文章,帮助学习使他们进步,又有有害的一面,沉迷网络游戏,不慎交友,无节制的聊天,这些不利于我们成长的一面。课程进行到这里,抓住机会展开多角度发散思维,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感受,感知“上网”还有哪些作用和危害。这样一来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又说了有利的方面:(1)网上购物;(2)网上销售;(3)网上支付资金;(4)网上寻医等。不利的方面有:(1)黄赌毒危害青少年;(2)虚假信息骗人;(3)传播不当言论;(4)诱惑青少年犯罪等。学生通过以上探究,终于通过对“上网”这一事件的讨论和认识,知道了社会是复杂的,有真善美,又有假丑恶。

三、通过习题进行训练

篇5

如图,某化工厂与A、B两地有公路和铁路相连。这家工厂从A地购买一批每吨1000元的原材料运回工厂,制成每吨8000元的产品运到B地。已知公路运价为1.5元/(吨・千米),铁路运价1.2元/(吨・千米)。这两次运输共支出公路运费15000元、铁路运费97200元。请计算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和运输费的和多多少元?

(1)根据题意,甲乙两名同学分别列出尚不完整的方程组如下:

根据甲乙两名同学所列方程组,请你分别指出未知数表示的意义,然后在等式右边的方括号内补全甲乙两名同学所列方程组。

甲:x表示 ,y表示

乙:x表示 ,y表示

(2)甲同学根据自己所列方程组解得x=300,请你帮他再算出y,并解决该实际问题。

考生看到试题的时候,都觉得试题并不陌生,有部分老师也觉得在中考前自己在提醒学生回归课本时还提到过初一下册课本中的这一例题,要求学生自己去看,所以老师学生都感觉在这一题目上拿分还是容易的。这一试题的题干部分的确跟七年级下册的原例题一模一样,可是最后考试结果却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样,第一问均分1.81分,第二问均分是1.51分,本题一二两问分别设置了4分,即第一问难度是0.45,第二问难度是0.38,试题总体难度是0.415。

二、学生得分低的原因分析

1.从试题的考查角度来分析

为什么熟悉的问题学生得分率却很低,我们不能怪学生考前不好好看课本,更不能抱怨学生不好好听课,使得讲过的问题不会做。此题虽然题干跟课本例题无任何区别,但在问法上做了一定的变化。大家可以看到在第一问中让学生说出所列方程中未知数的意义。可能有的老师会说此题比原来例题的难度降低了,命题者只是将课本中的原题做了一点点改变。第一问看似简单,实则考查学生选择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思维过程,而不是考查简单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套路和技巧,所以学生如果思路不清晰,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即使是觉得试题题干熟悉,也未必能把问题完整解决;第二问当然需要有第一问作铺垫,学生如果对未知数x、y的意义不是很清晰,只要等式后面方框内的数能填对了,那么求出y这一步还是容易解决的,当然,这里需要学生有方程思想和消元意识,其次利用所解出的设未知数的值来解决实际问题正是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正体现,学生如果在这方面理解不深刻,解决这一问就会缺少目标意识,在处理问题时就会体现出不自信。

2.从教学的角度来分析

在七年级下册,这一例题是安排在实际问题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小节中,即在这一节的前面讲了解方程组和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在讲列方程解应用题时都是针对具体的应用题给学生总结解题经验和技巧。问什么,设什么;一设、二列、三解、四答等一系列解题套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课堂上基本都能齐声答出,但至于为什么可以这样设未知数,能否还有其他设未知数的方法,即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在课堂上却暴露得很少,而等到在处理课本中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时,教师又跟处理前面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方法基本一样,即教师替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到了只要设出哪个量为x,哪个量为y,列出方程或方程组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步。学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设未知数列方程组。这样,教师替学生想在前面,学生跟着教师完成一些规定性的简单思考和运算就顺利解决了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不会思考解决问题了,更不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了,所以再碰上这样一个中考试题时,失分也是比较自然的事情。

三、教学思考和建议

课堂上我们究竟怎么讲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做一些剖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笔者曾多次听过初一年级的一节课,即初一上册第三章第二节: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课本是用这样一个问题引出的:某校三年级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 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大部分教师课堂上是这样处理的:

首先问学生题目中的数量有哪些?然后启发学生说出,题目中有:前年的购买数量、去年的购买数量、今年的购买数量和三年一共购买的数量;其次问学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然后再启发学生说出:前年购买数量 + 去年购买数量 + 今年购买数量 = 140,最后,由于问的是前年的购买数量,所以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根据题意得:

x+2x+4x=140

接着讲合并同类项解方程。并举例解方程:

篇6

如果英语表达的语言是一座高塔,那么语法就是高塔的基座,没有语法的英语句子就好比在空中修楼阁。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基础,就不可能造就万丈高楼!英语的学习也如此。所以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不断借鉴学习并改进,力图将所授语法知识由繁变简、化难为易。

一、“公式”化记忆

将一些语法进行公式化归纳是我采用的方法之一,以下列举一二。

(一)现在进行时

look,listen, now, be doing. 在许多练习或考试中,经常会测试look,listen,now所在句子的时态。所以,我教会学生脱口而出这句话:look,listen, now, be doing。

(二)几个特殊词的将来时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几个词的进行时是表将来的。但学生趋向于把它们作为进行时对待。针对此。我简单的把几个常考词做了整理,形成“公式”:be going 要去.be coming 要来。 be leaving要走,be staying 要留。在一周内,要求学生每节课前做到脱口而出,熟能生巧,学生就不会忘记了。

(三)动词 -ing形式的构成

初一下册涉及到现在进行时,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方法让学生迅速掌握动词 -ing的形式,我做了简单的归纳:直接-ing, 去e -ing, 双写-ing,特殊-ing(lielying).

(四)几个常考介词的用法

在初中阶段,时间状语中几个介词的用法是考试的热点。如何让学生不易混淆,迅速掌握,且能举一反三,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于是,我将常见的这几个介词in,on,at,for后接时间的用法进行了归纳:月in,日on,点at, for后时间段。

(五)关于“三类”词或“提前词”

在初中阶段,句型转换是各类大小考试的必考题型。其变化规律是显而易见的。在万变不离其宗的过程在,如何让学生寻“宗”而变、依“律”而行,我经过整合,让学生牢记一句话“一定要抓'三类词',或称'提前词'。”当然,这三类词我是要求学生脱口而出:一类be动词:am,is,are,was,were。 二类情态动词:can,may,must, would,should,could might,三类助动词do,does,did。 其用法总结为:变一般,提前词。特殊问,三类跟。否定句,not加。

二、幼儿式顺口溜

对于刚刚步入中学的初一新生,对一个新阶段的知识的渴求是强烈的。在他们身上儿童的鲜嫩稚气还未完全褪去,所以儿歌似的顺口溜应该较适合他们。

(一)be动词的用法

be 动词的三种现在时形式am, is, are是初一乃至整个初中段的考试热点。如何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甄别并熟练掌握应用它们,也许每个老师的方法不一。笔者将一素材进行改进,并配以儿歌似的手势单数is ,复数are。我用am,你用are。is, is, 三个他(她,它。)。我们,你们,和他们,复数形式都用are。 学生们将其唱的朗朗上口。在以后的练习中 跟其有关的任何题型,他们都能熟练应用。初二段的过去式涉及的was 和were,学生自然就能套用。

(二)基数词变序数词

初一上册第七单元(how much are these pants?),第八单元(When was your birthday?)中,涉及到序数词的表达,乍一看,庞杂无序。若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仅事倍功半,徒增学生的负担,而且记忆的效果也是短期的。于是我经过查阅资料,整理收集,且尽量适合我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了如下化难为易的处理:

基变序,有规律,词尾加上-th。

一,二,三,特殊记,词尾字母-t,d,d。

八减-t, 九减-e, f要把-ve替。

整十变-y为-ie, 后加-th 别忘记。

若想表示几十几,只变个位就可以。

三、趣味记忆

学习语言有时是一件枯燥的事,对于十几岁的青少年更是如此,所以,有时我会在教授单词方面找点小乐子。七年级上册第八单元(when is your birthday?)涉及到十二个月份的单词。记忆起来的确是件难事。于是我经过查阅资料、改编、自创,将十二个词进行了以下处理:

一月火箭,箭,箭,January;

二月起飞,飞,飞,February.

三月妇女节,妈妻节,妈妻,March.

四月吃苹果,apple,April.

五月劳动节,劳动光荣,劳动美,美,May.

六月儿童节,小朋友聚一聚,聚,June.

七月暑假就来,就来,July.

八月立秋,autumn, August.

九月开学了,Students (go to ) School, S,S, September.

十月国庆,气球庆,两个O,像气球,October.

十一月要降温,No温,No温,November.

十二月到年底,底,底,December.

四、总结

篇7

一 如何在备课中体现新的理念

1 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素材。

由于教材编写具有时代性,限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根据那个年代学生的条件及当时社会对各方面人才需要的要求不同,教材编写的内容及要求只符合一定时期的使用。这就要求我们备课时,在基本不改变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同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为学习素材。例如:我在讲授初一下册第四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时.我编写了这样一道题:海南三亚冬天会下雪吗?同学们都知道不会,因为三亚在祖国的最南端,常年平均温度在20多度以上,同学们对这道题很感兴趣。

2 改变新课的导入方式。

现行教材中的习题.是为新知学习铺路搭桥。其内容一般是与本节课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快速进入新知境界。然而,从新的教学理念看,它恰恰是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缩小了探索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这样符合学生积极探索的心理需求。

我在上平均数这一节课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来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电视里看过青年歌手在奖赛吗?那些歌手的最后得分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学生马上抢答。这样我很自然地引入了平均数的课题。

二 如何在课堂中体现新理念

1 创设没有精神压抑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一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这一过程创设一个安垒的学习环境。

(1)转变教师的角色。

目前,中学生的心理负荷普遍超重,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探索过程,实现由“传遭、授业,解惑”向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转变。全社会都要转变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恰当地组织教学。近几年来,海南三亚榆林八一中学为进行教学改革,每年对初三的学生进行分班考试,凭学生的成绩分出一个重点班,其他均为普通班。学校这样做是为了教师分层次教学,但对于普通班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形的伤害,其自尊心受到了打击,更多的学生学习上不主动,不积极。实践证明,学校的升学率和优秀率并没有提高。因此,自信心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

2 创设开放式的教学过程。

由于开放式教学过程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得到发展。

(1)、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作为新人才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形成新认识。

①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

②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在上初一下册第五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让学生做一做,观察两个三角形是否垒等,然后探索出三角形垒等的条件。

(2)、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数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①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创新动机

创新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对人的创造行为起着导向。激动和强化的作用要让学生在答对一个问题、完成好一次作业.取得一个较好的学习成绩中获得满足感。

②创设充满生气与活力的课堂氛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努力创设一种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激励的课堂氛围.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新奇感(运用多媒体演示篮球运动轨迹引入“抛物线”)、运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增加趣味性(用彩票能否中奖引入“概率”)。

(3)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学生互相配合能解决的问题,增进学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3 设计不同层次的开放性练习题。

为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练习题或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设计每个同学都有参与机会的开放性练习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热练的解题技能,数学教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1)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2)设计开放题。

4 利用多煤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网络化。

篇8

实践地点:某某地方居民小区

社会实践内容:同时对五个初一的学生进行家教

今年暑假又一次被迫做起了家教,而且还是免费的,更让我难以忍受的是要我一个人同时“指导”五个初一的小孩,还真是有点吃不消。

不过,毕竟不是第一次做,感觉还是可以的,仔细想想更是有不少的收获。如果说第一次做家教的时候有点忐忑,那么这一次过后便是对自己充满了绝对的信心。

第一天家教准备阶段

第一天虽然不能教授学生多少东西,但是很重要。因为第一天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情况。第一,要和学生家长沟通,其目的在于从侧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现在的学习情况,同时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家教最终的效果如何,主要是看家长的满意度)第二,和学生熟悉,其目的在于从正面对学生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与学生建立起亲切友好的关系。总而言之,第一天的关键词是:沟通。经过沟通,初步了解学生,把握家长和学生目前的状况,进而为学生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家教计划,给家长一个合理的期望值。

第一天的成果

学习时间早晨9:00——11:20下午3:00到4:00

(上午教学,下午复习所学)

学习内容数学七年级上册方程应用题(五天的时间)

七年级下册整式(九天时间,每天一小节)

英语七年级上册单词复习

七年级下册新单词前三单元

学习目标1完全掌握七年级上册的内容

2初步掌握新书的内容

3英语的重点是音标,以及记忆单词的方法

初步了解了我的学生——

昝铭,我的姨弟,性格活泼开朗,学习中等,学习态度端正。贾自强,我的姨弟,调皮好动,学习较好,颇为自傲。张茹,我的邻居,有点男孩子气,学习较好,聪明但不够好学。张凡,我的邻居,学习一般,学习很认真。周惠,学习较差,而且学习态度不端正。一句话,情况有点复杂,可能会有点棘手。事实也证明,我的预感是正确的。

教学正式展开阶段

总体上,基本按照所计划的进行,不过这过程有点小麻烦。

第一、学生的水平层次不齐。五个人来自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老师,知识储备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有明显差异。

不过,在最开始的时候,我就给他们大致介绍了我上课的特点,同时给他们建议该如何听我讲课。在课堂上,我因材施教,为他们每个人制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而且在教学时,我也尝试使用了多种方式。比如,在将数学的时候,比较简单的章节,我坚持让他们自己先看书自学,然后做练习题。我从他们做题的过程中找出他们的问题,然后一一讲解。有时候,我也会让他们相互讲解。在课下,我也会为他们留不同的作业。每天我课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逐一检查他们每个人的作业,然后给予评分和改正。这样既从知识上抹平了他们的差异,为下一课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又为他们制造了竞争的气氛,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以上所说在周惠身上体现最为明显。每次轮到她发言,她总是支支吾吾,不敢说话,而且也不太会做题。这个时候,我总是拿出课间休息的时间一遍又一遍地单独指导她,帮助她慢慢克服困难。最后她才不至于落下太多,更不上进度。

第二、由于都是熟人,小孩子比较调皮,课堂纪律很不好。

我的两个姨弟刚开始表现还可以,后来随着彼此的熟悉,小孩子调皮的本性很快露出来。他们经常在课堂上开小差,捉弄其他三个女生。贾自强很聪明,但是很自负。经常是我讲过一个知识,他立刻就能反应出来,可是之后就开始自吹自擂,嘲笑其他人。对于这个孩子,我软硬兼施——他一骄傲,我就立刻给他出难题泼冷水,然后给他指出他的骄傲,并且用他的同龄人来刺激他;他如果捣乱,我先是厉声喝止(因为是姨弟,这个可以),实在不行就请家长出面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他的问题基本解决。

经过半个月的教学,最初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他们每个人基本上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他们开学后,我还问了一下他们,效果还是可以的。

这半个月的家教生活让我再一次体会到老师并不好做,一个优秀的老师更不好做。这不仅需要单纯的知识,更多的是知识以外的东西。在给予的同时,我也收获了一些家教的经验,总结如下——

第一、沟通很重要很必要。父母想要什么,你要知道。孩子现在怎么样,你要知道。你可以把这个孩子教成什么样子,你要让父母知道。孩子听你讲课感觉怎样,你要及时了解,这样才能快速做出调整。除了知识以外,孩子最需要什么,你也要知道。这样,你才能和他们做朋友,把握他们的心理,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而这一切都以沟通为前提。不仅一个好的老师需要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生活也是如此。

篇9

二、体会英语语法的实际应用。语法的复习要兼顾句法和词法。句法以掌握五种基本句型为核心,还要复习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在掌握句法的基础上,分析理解词法。词法以动词为重点,掌握正确的时态用法。在复习中要注意理清语法知识脉络,使之系统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语法规则,再以语法规则指导语言实践,从而提高理解语法概念和规则的能力以及运用规则的能力。

三、正确使用交际用语。学习日常交际用语的目的,是使同学们具备与讲英语的人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首先应能听懂别人所讲的日常交际用语,并能做出正确的应答,还应在听别人讲英语时,结合自己所处的场合、情景等,理解对方的大意。在复习中,要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交际。

四、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对初中毕业生来说是一种较高水平的能力要求,主要考查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要提高理解能力,首先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和丰富扎实的语言知识,同时还要提高思维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常识和其他文化背景及风土人情常识。这就需要同学们保证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并有意识地进行阅读技巧训练,如精读、略读、选读、速读、带着问题读,利用关键词、关键句去领悟隐含的意思等。

五、抓好听力训练。要想具备良好的听力,必须靠平时反复训练。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强化性听力训练,熟悉测试题型。结合听课文原声带、听力训练题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六、强化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背诵典型的范文,大量的习作练习和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组织文章的能力,运用已学词汇进行描写的能力。

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1、阶段训练

指导思想:按教材内容顺序,抓纲靠本,使学生从零散知识的学习自然过渡到知识的系统归纳上,使基础知识更加条理化。

在材料的整体处理及时间分配上,我们拟订在三月初开始着手总复习,抓住课本,从初一开始,初一上下册花一个星期时间复习,从初二内容起两天复习一个单元,重要单词、词组、句子,让学生对照着去复习。同时在课上老师按时态等把语法总结复习一下,再由老师针对学生的一些薄弱知识分单元编写一些练习讲义给学生加以练习,每个单元出一份练习,主要题型为:词组翻译、选择题、首字母填词、词语释义、词形转换、翻译句子等。。由于针对四月底的口语考试,在这段时间内,我们还要穿行口语的复习辅导,故大概在在四月底可以完成第一轮复习。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坚持打破传统的复习模式,不搞填鸭式、满堂灌,而是利用提问式、讨论式、辩论式、启发式等方法让学生归纳、总结,群策群力,互相补充或由师生共同归纳出各个阶段的知识要点、难点及考点。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有发言的权利,有查漏补缺的机会。

2.专项训练

指导思想:在阶段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语法专项练习并针对中考题型进行专项强化训练,提高对各种题型的解题能力。针对中考题形进行分项练习,因此,结合我市的中考题型,对阅读理解、翻译句子、单项选择、对话缺词填空和书面表达等进行专项训练,并把重点放在学法的指导、解题技巧的点拨上,引导学生了解、熟悉各个题型的特点,强化分类练习。

篇10

一、 掌握基本的词汇知识。词汇总复习主要分为单词拼写、词语释义和词形转换三个方面。既要掌握基本词汇知识,又要具有运用词汇的基本能力,养成根据单词的读音记单词的拼写形式的良好习惯,并用构词法、音形相同相似比较法、归类法等记住单词。

二、体会英语语法的实际应用。语法的复习要兼顾句法和词法。句法以掌握五种基本句型为核心,还要复习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在掌握句法的基础上,分析理解词法。词法以动词为重点,掌握正确的时态用法。在复习中要注意理清语法知识脉络,使之系统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语法规则,再以语法规则指导语言实践,从而提高理解语法概念和规则的能力以及运用规则的能力。

三、正确使用交际用语。学习日常交际用语的目的,是使同学们具备与讲英语的人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首先应能听懂别人所讲的日常交际用语,并能做出正确的应答,还应在听别人讲英语时,结合自己所处的场合、情景等,理解对方的大意。在复习中,要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交际。

四、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对初中毕业生来说是一种较高水平的能力要求,主要考查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要提高理解能力,首先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和丰富扎实的语言知识,同时还要提高思维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常识和其他文化背景及风土人情常识。这就需要同学们保证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并有意识地进行阅读技巧训练,如精读、略读、选读、速读、带着问题读,利用关键词、关键句去领悟隐含的意思等。

五、抓好听力训练。要想具备良好的听力,必须靠平时反复训练。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强化性听力训练,熟悉测试题型。结合听课文原声带、听力训练题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六、强化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背诵典型的范文,大量的习作练习和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组织文章的能力,运用已学词汇进行描写的能力。

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1、阶段训练(XX年3月初-4月底 )

指导思想:按教材内容顺序,抓纲靠本,使学生从零散知识的学习自然过渡到知识的系统归纳上,使基础知识更加条理化。

在材料的整体处理及时间分配上,我们拟订在三月初开始着手总复习,抓住课本,从初一开始,初一上下册花一个星期时间复习,从初二内容起两天复习一个单元,重要单词、词组、句子,让学生对照着去复习。同时在课上老师按时态等把语法总结复习一下,再由老师针对学生的一些薄弱知识分单元编写一些练习讲义给学生加以练习,每个单元出一份练习,主要题型为:词组翻译、选择题、首字母填词、词语释义、词形转换、翻译句子等。。由于针对四月底的口语考试,在这段时间内,我们还要穿行口语的复习辅导,故大概在在四月底可以完成第一轮复习。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坚持打破传统的复习模式,不搞填鸭式、满堂灌,而是利用提问式、讨论式、辩论式、启发式等方法让学生归纳、总结,群策群力,互相补充或由师生共同归纳出各个阶段的知识要点、难点及考点。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有发言的权利,有查漏补缺的机会。

2.专项训练(2011年5月初~5月底)

指导思想:在阶段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语法专项练习并针对中考题型进行专项强化训练,提高对各种题型的解题能力。针对中考题形进行分项练习,因此,结合我市的中考题型,对阅读理解、翻译句子、单项选择、对话缺词填空和书面表达等进行专项训练,并把重点放在学法的指导、解题技巧的点拨上,引导学生了解、熟悉各个题型的特点,强化分类练习。

篇11

一、重视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七年级地理所学的内容在学业水平考试中所占的分值大约为40%左右。就所学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地球和地图,其中涵盖了地图的要素、经线纬线和经度纬度、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二是初一上册所介绍的世界地理部分,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居民和世界的气候;三是初一下册的世界主要的大洲、国家和地区。内容看似不多,但其实初一所学的知识是整个初中地理课程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例如:经纬网和气候类型图的识读、时区的划分和计算、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这些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学起来难度较大。所以许多同学在刚开始接触地理的时候就很容易被这些难点所“打倒”,以至于对地理课的学习产生畏惧感,从而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所以如何攻克这些“拦路虎”, 培养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产生兴趣,同时把这些枯燥和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把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所学知识。回顾我这些年来的做法,我从一开始就格外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教材,从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出发,引导他们对这些实例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例如:初一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列举了很多事例来说明地理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介绍了教材中的事例后,我还举了很多与我们腾冲当地密切相关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分析:腾冲农村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腾冲人比较喜欢吃饵丝,而不是馒头呢?北方人为什么却又比较喜欢吃馒头呢……通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仅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同时也能简化难点,使他们能对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理解得更加透彻。

二、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人地关系之间的一门学科。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在影响和改变着地理环境,同时,我们也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由于地理学特殊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学习地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地球,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许多生活知识和技能相对缺乏,对于生活中一些经常用到的技能更是知之甚少。如:对我市的东南西北方向毫无方向感、许多学生出门不会使用地图、在野外不知道如何定向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这些地理技能的培养,这样做不仅帮助他们学到了地理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实际生活能力。

三、引导学生勤思、好问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强大的动力,初一的孩子对于世界的认识有太多太多的问号,对于他们那些看似无稽之谈的问题,我们老师不应当打压。相反更多的应该是给予鼓励和肯定。都说计划没有变化快,的确如此,很多时候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经常会问一些奇思怪想的问题让我觉得措手不及,尽管有些问题与我们所讲内容关系不大,甚至不相干。但τ谒们的这些好奇心我们老师不应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无理”、“可笑”或是老师一时无法回答而置之不理,甚至批评他们是在“无理取闹”。相反,此时我们应当顺应学生的心理,发挥他们思维活跃、敢想、敢问的特点,积极引导他们对所提问题加以分析和探究。例如:在初一上册学习世界的人口分布时,我让学生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后,学生不难总结出世界有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西欧和南北美洲东部。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很多学生都能从图中看出这些地区大多地处沿海交通便利的地区。此时,有个男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澳大利亚西部同样临近海洋,但那里却人口稀少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因为涉及到高中知识而回避它。相反,我让学生再看地图,问:澳大利亚被哪一条特殊纬线经过?学生答:南回归线。它的中西部地区地表以什么为主?学生结合世界地形图可得出:沙漠。在此基础上,我给学生讲述:因为澳大利亚中部被南回归线穿过,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所以中西部地区以沙漠为主。尽管中西部靠近海洋,但该地区由于终年高温少雨,因此人口稀少。通过这样的讲述,虽然学生不大理解什么是副高,但他们至少知道了沿海地区并不一定都是人口稠密区。同时为他们更加全面、正确的学习地理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