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22:2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马克思调查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论马克思人与自然理论的当代意义
社会冲突的理性审视及应对
论公共政策决策失误的原因及对策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公共行政模式的选择——由管制行政到服务行政
论民事诉讼中的“心证公开”——基于《证据规定》第64条和第79条的分析
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法律思考
论“同案不同判”现象的类型及应对
关于征地补偿纠纷的调查报告——基于武汉市、鹤壁市的调查
从文学的角度看人的基本需要
吴嘉纪诗歌研究述评
论李煜以物喻愁词在北宋词家中的回响
公共空间下的文学传播——试析贵州现代文学发生期的文学传播
杜尚艺术史价值之我见——兼论《拉锐街11号的门》在杜尚艺术生命中的隐喻意味
深刻抑或偏执——论张爱玲文学创作中亲情的消解
从《喜福会》的母女冲突看中美教育文化的差异
西方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分析——以《泰晤士报》北京奥运周期内对华报道文本为例
逆势扩张的媒介发展之路——新媒体时代贵阳传统媒体发展状况分析
论我国媒体在灾难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语境研究的认知转向
认知语义结构下的隐喻翻译
隐喻的认知机制和隐喻相似性
在英文写作中减少与特定句型相关的典型错误的输出——英语句型模仿写作明示教学实证研究结论之二
从人文角度探寻贝多芬晚期精神境界
浅议高校图书馆读者的权利与义务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征订启事
祭象的意义世界
因俗化民,圣人苦心——读王阳明《象祠记》
民族地区应急资源保障完善途径研究
财政支出具体结构优化问题探讨
西部县级地方政府执政能力评估模式的构建
劳动者的集体之人身份和完善集体合同制度的构想——富士康事件的启示
国家赔偿的悖论——以"农夫、统一事件"为例
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思考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论梁启超译介活动与启蒙思想转变
现代汉语中"着呢"的语法化路径探析
留学生使用"关于"一词的偏误分析
《汉语大词典》收词补遗十四则
都匀话老中青三代的语音差异
魏晋南北朝文艺"概括描述"批评法述论
清"红楼戏"首编者仲振奎家族文人群略考
论王安忆《长恨歌》中环境元素对主题的激活
直面"荒诞"的第一人——默尔索的孤独世界
超越中的自我追寻——从自然主义看萨特的"处境小说"
近五年国内马克斯·舍勒研究综述
欠发达地区高校图书馆VPN实现及服务跟进
转型时期贵州铜仁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
中学生阅读能力层级体系及评定系统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试析王阳明心学视域中的三种人格典范——兼论王阳明的理想人格
土家族"过赶年"的文化内涵及其研究价值
浅论南夷与南夷文化——夜郎文化研究之三
嵌入苗族婚育文化中的宗教仪式与禁忌——以凯里挂丁方言区苗族婚育习俗为例
贵州高原中心城市辐射区域研究——基于贵阳城市经济圈辐射域的简单实证
提升贵州旅游价值的差异化思考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这句话反应的是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一、关于个人发展
现实生活中,大家关于个人发展观点不一,有人认为要取得较好的发展首先要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其次再是其他;也有的人认为现今社会特别是在中国这种人情社会最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是为人处世能力。两种观点无论持那种都可以使人成功,但看家本领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在理论中,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是人与自然之间实现物质交换的能力,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客观物质力量。用公式表达:生产力=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就个人发展而言可以将其生存能力和看家本领理解为其生产力,那个公式也可改写为:生产力=个人能力+工具+资源。在同样的资源、工具条件下,个人能力起决定作用。个人能力不存在优劣之分,但掌握知识的程度不一样,在运用工具和分配资源时候人与人的差异就表现出来了,导致的结果就有了优劣之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过多的付诸于其中任何一种,即使成功,那在成功路上另一种有可能成为不利因素。另一方面成功和发展是不能对等的,成功的前提是发展,同样成功之后也需要新的发展。
二、最优化个人发展
我们知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会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社会能得到发展,反之,则阻碍社会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也充分说明,正是通过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就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通过改革经济体制,建立和健全适合生产力发展并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的经济体制,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美国劳工部21世纪就业技能调查委员会(The Secretary’s Commission on Achieving Necessary Skills,US Department of Laboor)就21世纪美国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并对国家调整劳动力市场、指导就业培训的咨询意见发表了《美国21世纪事业对学校的要求》的调查报告(What Work Requires of School,A SCANS Report for America 2000 )。该报告提出的21世纪美国全体就业人员应具备的五大能力是:(1)资源统筹能力──对人力物力资源的发现和对
这些资源加以计划组织和分配的能力;(2)善处人际关系同他
人合作的能力;(3)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4)认识复杂交错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运作的能力;(5)能利用多种科技知识手段进行工作的能力。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三大基础是:(1)能力基础,即有较高的读、写、算、听、说的能力。(2)思维基础,即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有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想象能力,学习能力和推理能力。(3)素质基础,即有责任心和自尊心,善交际,能自律,为人诚实正派。这个委员会提出的调查报告已引起美国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被视为迎接21世纪挑战、发展美国教育事业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可以看出该该报告中其对人才的要求是非常的全面的,从基础能力,掌握工具和分配资源的能力还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些缺一不可,人才应该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这是电影《天下无贼》的一句对白。21世纪不会出现怀才不遇,这个社会从“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抓住老鼠的猫就是好猫”就开始改变了。本文开头引用了马克思的一段话,就个人发展而言我想把它变为:任何一个人,在他的生产力没有全部发挥出来之前,他都由可能被他人所超越;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没达到一定的生产力的发展+机遇时是不会出现。
综上所述可看出个人的发展和学习密不可分,也就是和知识的形成有很大联系,再通过组合资源、改善工具调整生产关系来创造出最大生产力和个人所能获得的最优化的发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一个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时代,对于个人发展的思考,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生产力,并适时的调整生产关系使其更有利于我们的发展,同时现实中由于资源和工具的多样化,个人可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限度的潜力,获得最佳的发展道路。
一、重温马克思的信用理论
(一)马克思关于信用的界定
马克思信用理论是在研究了19世纪英国信用制度的历史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相对完善的理论。他在分析生息资本在贷出者和借入人之间的运动时,给信用下了一个经典定义:“这个运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说就是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的只是有条件的让渡的这种独特形式的运动。”按照马克思的意思,信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价值运动表现,是一种特定的社会产品分配形式。马克思还强调,借贷双方的信任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之上的;贷出资本到期要按时偿还;在还贷款的时候要有报酬。一旦信任关系被某一方破坏,那么就不存在信用了,同时破坏信用关系的一方也需要付出代价,这就是条件。
(二)信用制度的起源
马克思说,“信用制度是作为高利贷资本的反作用而发展起来”。在一些生产资料分散的地方,货币财富往往能够被高利贷资本集中起来。同时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财富和劳动力能够通过转化货币职能的方式得到提供,而这也为资本的再生产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随着不断发展的商品交换关系,货币逐渐发展到拥有了作为一般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购销、赊销的经济行为也开始在交换过程中出现,这也是信用的发展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言:“信用制度按其本性是永远不能脱离货币这个基础的。”毋庸讳言,随着少数私人资本家越来越集中生产资料,信用制度就演变成一种“资本本身扬弃的运动形式” 。当然,伴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再生产要求扩大,资本运动要求扩大运动范围,于是,原有信用制度的私人性质必然会发生转变,转换为适应社会再生产的性质。
(三)资本主义生产中信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1、信用制度推动利润率的平均化,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建立的基础就是利润率平均化的运动。资本自由转移因为信用制度的出现成为了可能,同时信用制度也能够促进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利润平均化,使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有了平均利润规律和生产价格规律起作用,市场经济发展进入高级阶段。在马克思的观点中,起着转移资本的杠杆作用和利润率均衡作用的永远只有信用。
2、信用制度的建立,可以节省各种流通费用,加快再生产过程。(1)货币本身就是一种主要流通费用,通过信用制度,以下三个方面能够帮助节约货币:“a、相当大一部分交易不用货币;b、加速流通手段的流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又可以加速商品形态变化的速度;c、纸币替代金币。”(2)信用加快了流通或商品形态以及资本形态各个阶段的变化,也加快了整个生产过程,连续性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同时也减少了准备金。(3)通货的流通量和速度可以通过信用来调节。可以用较高的信用代替现实的货币,从而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减少,产生“信用作为媒介提高通货的速度”。
3、信用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促进股份制的出现与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信用制度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它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已经被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从财税、信贷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改善经营环境,所取得的成效也十分明显,但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十分严重在融资难和担保难等困境,这也是因为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从而导致了企业融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统一的信用信息系统,导致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不对称。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建设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除人民银行组建的企业、个人征信系统以外,许多部门从自身需求出发,自己制定标准、对中小企业搞信用评价,例如各家商业银行评估企业的信贷信用、工商部门评估企业的合同信用、税务部门评估企业纳税信用、质检部门评价企业的产品质量等,这些部门的评估仅仅只是针对企业的某一个方面信用状况进行调查,且各自评估的侧重点都不一样导致无法统一信用评价标准,加上部门之间信用信息流动性差、整合难度大,很难完整、全面地反映某个企业信用的整体水平。正是由于没有形成统一共享的信息平台、评价标准和具有普遍社会影响力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不利于金融机构对放贷的中小企业进行信息获取和整体评价,从而难以形成完整的信用记录,导致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难度加大。
第二,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和不良记录披露机制。由于当前不够完善的企业信用市场,加之不够明确的相关法律机制,导致企业信用在一定程度上朝着恶性的方向发展。因为惩罚措施不及时、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其实纵容了许多企业的失信行为,如生产经营活动中屡禁不止的投机取巧、牟取暴利、逃债和恶意欠息、违约挪用他人资金等行为,这样的后果就是企业信用越来越低,失信的成本远远大于企业失信的收益。我国现有的失信惩罚机制,主要限于法律制裁,惩罚手段较为单一,并且缺乏具有操作性的规定,对失信行为的事前防范措施不够具体。结果导致实践中常常出现守约者未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未得到应有的制裁,许多人和企业还能从失信中捞到好处,造成整个社会的信用氛围难以形成。
第三,信用服务市场存在严重的供需不足的现象。一方面,信用服务行业的社会需求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公开透明的社会信用氛围,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不均衡的发展水平、信用意识和信用风险观念的缺乏,导致对信用服务机构和信用产品的社会认知度不高,企业参与意识不强,甚至出现很多企业不愿提供真实信息或以种种原因虚构信息等现象。另一方面,就信用服务的供给来说,我国当前已有的征信公司、资信评级机构、信用调查机构等,虽然能够为企业提供信用服务和信用调查报告、资信评级报告等信用产品,但是这些机构普遍都存在规模小、经营分散且整体水平不高的特点,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并不科学完整,无法科学合理的评估导企业的信用状况。由于信用行业缺少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全国性的市场,没有统一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使得信用评价的结果缺乏权威性。目前国内还缺少有实力能提供高质量、权威性信用产品的机构或企业。
三、马克思信用理论对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启示
(一)从马克思关于信用的界定来看
信用是以借贷双方的信任为前提的,其本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形成信用关系的各个主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要形成充分信任的信用关系,必须尽可能的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风险,因此,开发统一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加强银行对中小企业存贷款的信用管理,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基础。应设立国家统筹管理的信用管理机构,对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做出统一规划,并联合主要信息资源占有部门,进行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增加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记录。把工商、税务、质检、海关、交通、银行、证券、保险、公安、法院、环保等多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全部集中起来,录入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同时,要成立信用行业协会,制定全行业统一的信用规范、信用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注重引入民间资本及外资进入信用服务行业,特别是国际上著名的信用公司投资入股,提高整个行业的信用评估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推动全行业的良性发展,为中小企业形成高质量高标准的信用评估报告从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创造良好的服务平台。
(二)从信用制度的起源来看
信用的发展是随着商品交换关系的不断发展,在交换过程中出现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购销、赊销的经济行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中小企业作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其自身的信用水平对于信用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经贸委提出要建立健全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政策扶持的形式帮助中小企业提高信贷信用度。除通过媒体宣传和法规的强制性约束影响外,对中小企业而言,应逐步提高自身的信用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意识,针对影响其信用程度的应收应付账款等突出问题,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并采用科学手段加强内部管理;另外,还要加强信用科技的研究和教育,尽快提高我国信用管理的技术水平和人才培养,建立专业的信用管理队伍。
(三)从信用的作用来看
信用具有加速利润平均化、节约流通费用等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信用制度也是实现生产社会化和组织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政府在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必须有所作为,使得市场经济下的信用体系建设得以健康快速地发展。首先,要加强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对信用服务行业包括信用担保行业的管理,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服务机构的备案和数据申报制度,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信用服务行业在规范的轨道上运行。其次,要加强服务,建立信用信息监管和失信奖惩制度。对不讲信用、造假售假、欺诈行骗、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企业,要组织新闻媒体和有关部门曝光和处罚,通过公示信用严重缺失者黑名单,提高失信者的经济成本,从而有效遏制信用危机的继续发展和蔓延。另外,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奖励,例如长期信用评级较高的企业可以享有获取低息贷款的优先权等。最后,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或部门规章,包括失信惩罚体系,并严格执行,加强执法力度。同时有关信用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要尽快颁布实施,从而对企业信息数据的使用进行规范,对信息采集使用的范围加以明确,区别对待可公开的和秘密的信息,还要明确规定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对信息公开的方式和内容以及信息使用的权利与义务。(作者单位:1.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参考文献:
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历来党和国家对高校理论课都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理论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渐渐暴露出来,学术界对理论课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获得了很多学术成果。本文对1998年以来理论课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并加以总结,力求全面展示学术界的研究状况,为更多致力于研究该学科的学术界朋友及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参考。
一、资料来源与资料分析
本论文的研究资料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98年一2009年,以“理论课”为检索词进行模糊检索,共查阅212篇论文,其中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从文章数肇看,平均每年约有2040篇。但是在较高等级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不多,核心期刊论文数量更少。研究内容涉及了马克思理论课各个方而,但是重复研究也较多。从综合的期刊等级和研究内容来看,虽然论文数很多,但研究深度还远远不够。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论文较少,约占总论文数量的10%左右,近几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二、理论课研究成果综述
1998年至今,理论课研究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从“98教改”方案实施到2002年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丰_要针对教改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但时间较短,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从2003年至2006年为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高校理论课的各种问题逐渐显现,促使研究更加广泛深入。从“05教改”至今为研究的第三阶段。“05教改”在总结1998年以来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了调整,解决了教材内容重复等问题,并且添加了体现时代要求的内容,更加适了高校教学的需要,但是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理论课研究分述如下。
1理论课困境的根源
关于理论课困境的成因,分析最为广泛具体。造成理论课困境的原因众多,但可以归纳成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教学方丽。包括:教材内容重复,这个问题在“05教改”后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学方式陈旧,“灌输”式教育已经不符合目前高校教学的要求;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从事理论课的专职教师数量不足,致使众多高校采取大班上课的方式,教师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秩序,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青年教师队伍迅速扩大,青年教师那论功底薄弱,知识储备不足,教学方式单一,也影响了教学质。第二,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研究者普遍认为,各个高校大都存在表而匕的重视与实践中的忽视的情况各高校普遍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那论课,认为德育对提升高校地位和学生就业没有太大的帮助。各个高校普遍出现精简理论课学时的倾向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坪论课实际地位的下降,阻碍了对该学科进一步探索与创颟。第三,大学生对理论课的情感。现在部分学生对理论课存在抵触情绪,在课堂上出现被动应付、编造理由请假甚至逃课等现象。
以上三方而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导致了目前理论课的困境。教育方而因素和理论课的地位问题,学术界基本已经达成共识,而关于学生对马克思丰义理论课情感问题,研究的还较少。事实告诉我们,教学是一个教者与学者互动的双边过程,现在尤为提倡以学生为丰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单纯解决了教育因素和地位问题没有提升学者的积极性,也很难达到教育的同的。此,关于学生对理论课情感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
2.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和基本原则
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在《关于高校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通知中有明确的规定:“两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因特包利: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丰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学术界对此教育目标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从宏观理论课的教学目标的规定。具体地讲,理论课的教学目标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培养的学生人文素质和培养大学生问题素质。第二种观点认为,理论课教学目标缺乏准确而科学的定位。这种宏观的抽象的理论描述,在国家、政党的层面是适合的也是必要的,但是缺少层次性的细化环节,落实到各个具体主体时必然缺乏操作性而显得无所适从,在学校与教师的层面是模糊的。尤其对于学生来说,显得很遥远、很渺茫,他们从中得到的信息是理论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有关,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掌握理论知识,变成理论课的唯一目的,脱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失去了理论与大学生的内在结合点,也不能揭示出理论对大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
学术界广泛认为,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课的根本原则。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从实践中产生,又服务于实践,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又指导社会实践。理论课作为宣传理论的主要工具,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使学生掌握的基本啜理和科学分析的方法,从而能运用来分析社会问题,指导社会实践。 转贴于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首先,需要讲透理论,使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的内涵,这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其次,根据课程内容需要精心选择案例,使实际和原理有机结合,应用原理分析实际问题,二者不能脱节。也可以直接提出实际问题,以案例带出理论,根据所讲理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使学生掌握理论。
3理论课的教学模式
理论课一直采用“灌输”、“注入”式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教学的要求。近年来,各高校都逐渐开始对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形成了几种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要有:对话式比较式教学、开放式教学、互动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研究性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研究性教学、对话式比较式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囊括了其他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优点,形成了独立完整的教学体系。研究式教学是当今世界主流的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刘理论课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基本观点是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教育者应建立一种合适的体系,采用一种合适的模式,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发展个性,使学生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等均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发展。学术界一致认为,研究性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及其探究式学习为主体,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研究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很好地体现了指导与自主、规定与开放、统一与多样、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的教育指导思想。河北经贸大学学者宋志勋提出了对话式教学和比较式教学模式。并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探求和把握基本原理与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的交融点,其关键是提出学生所关心的自身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并结合课程需要,运用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与学生对话交`使学生掌握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沈阳医学院学者朱红等提出了理论全程教育的思想,强调把理论课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理论教育为轴心,带动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联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一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研究者较少,具体方案还有待深化。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识码:A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一切有效运行人才必须在年轻一辈中选出,青少年担负着传承优良传统、把我们国家发扬光大的重大任务。可以说没有青少年就等于国家没有未来。而青少年时期又是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但是现今我们青少年的犯罪率之高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2009年年底至2010年上半年,中央综治委办公室、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等部门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摸底排查专项行动”。这次的摸底排查结果显示,全国约有2820万名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又不在学、无职业的闲散青少年,其中“有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115万人。“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达25万人,其中有16万人在18岁至25岁之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2010年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显示,闲散青少年、留守青少年等人群,总体上犯罪率和权益受侵害率比较高,特别是在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外来流动青少年犯罪占80%左右。
青少年犯罪率如此之高,除了有学校、社会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导致的。报告也显示闲散青少年、留守青少年等人群,总体上犯罪率和权益受侵害率比较高。如何加强和改进家庭道德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父母应首先应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德育
我国历来注重人才的道德品质。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用人单位不仅注重人才的专业素质,同时也意识到人才品德的重要性。他们的用人原则是:宁愿用一个品德好、对企业忠诚、有职业道德而能力略低的人才,而不愿冒风险用一个专业才能很高但品德有问题的人。
最近,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人才工作全过程。”他还指出:“教育和引导各类人才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总书记这里提出的“融入”、“践行”两个新词,进一步强调了品德这一精神人力资本的极端重要性,也充分体现了中央关于用人标准的新思维。一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良好的道德更是不可缺少的。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王宝祥曾做过全国调查,有85%的家长认为在家庭教育中进行道德教育对孩子最重要,但在一系列选择性题目中,家长们的回答显示,排在前三位的都没有德育。家长们最关心和实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孩子的学习、分数等智育问题。家长普遍认为道德不用教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懂,而智育是关键。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动,有积极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行动。关于思想和行动的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做过形象而又深刻的阐述:“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①
所以要重视家庭德育首先家长应在思想上认同并重视德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只有真正思想上重视道德教育,才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来。
2 给孩子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所谓和谐家庭,就是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的新型文明家庭模式,是民主平等、学习求知、创业致富、道德高尚、环保节约的理想追求。②
和谐家庭和一个家庭的经济情况没有必要的联系,和谐家庭应该是有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共同价值(下转第186页)(上接第151页)观,一个进取、互信、互爱、团结、和睦的家庭会保持有亲切、友爱、信任、民主、欢乐的家庭氛围。而这些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孩子在这样一个轻松、温暖的环境中受到教育和影响,就会得以健康成长。而从小在暴力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将更习惯于以争吵或者暴力来解决他们所面对的难题。
对监狱中的囚犯做的调查表明,大多数暴力犯罪者都是在具有暴力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一对美国夫妇曾将500名犯罪青少年与500名非犯罪青少年进行比较,发现犯罪青少年大多来自不和睦家庭,而这些非犯罪青少年大多来自和睦家庭。作为父母,应努力给孩子创设一个健康、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
3 父母应注重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特别是在孩子早期,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最早。最开始,孩子是以父母的言行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榜样。所以,作为父母,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做好的榜样。但是,做孩子的榜样并不是说父母一定要是个完美无缺的人,这世界上没有谁是完美的,“将成为孩子本性的一部分的,是你的整体行为模式,而不是偶尔的失误。”③
一位博学的主教说:“我们带有人类的弱点但仍能够使我们孩子们的好榜样。他们需要看到的不是某个完美无瑕的人,而是不断努力奋进的人。”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必把自己塑造成神,家长是人,是人都会犯错,但犯错了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犯错的后果。
4 鼓励孩子进行道德思考
教育孩子进行道德思考,首先应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可以就一些时事政治、道德两难问题进行家庭辩论,即使有时候孩子的意见并不合理或者家长不赞同,但是家长应该尊重孩子们的观点,保持孩子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和孩子进行家庭辩论时,还可以有意识的让孩子“提前做决定”,可以帮助孩子想象未来可能碰到的一些充满诱惑的很难做决定的状况。由于孩子提前做了决定,当他处于棘手的处境时,能够更轻松自如地正当处理碰到的这些问题。
加利福利亚州对一千名大专院校学生做了一项研究,调查了他们的道德推理能力和早年受到的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那些在道德推理方面得分较高的学生都来自鼓励对有争议的话题进行开放式讨论的家庭。所以,多和孩子进行家庭辩论,培养孩子多从别人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孩子进行道德思考的能力。
总之,家长应重视对孩子道德教育的培养,如果良好的道德品质已经成为孩子本性的一部分,那么在面对其他价值观时他会觉得不可思议,当面对一些棘手选择或者外界不好的诱惑时,他能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注释
运销电子“毒垃圾”既违反1989年通过的联合国《巴塞尔公约》,也触犯中国大陆、香港及加拿大法律,为何加拿大的一些公司仍然孤注一掷暗中进行?个中的原因恐怕有两方面:
一是交易“毒垃圾”有利可图。一些无良商家之所以钟情电子“毒垃圾”,在于其价格便宜。只要改头换面混入市场就可以轻易大赚一笔。“毒垃圾”专盯中国大陆与香港再次验证了马克思那振聋发聩的预言:资本只要“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在利润驱动下,他们胆大妄为,无视国际法律,无视人类健康,做起了“毒垃圾”生意。
二是交易“毒垃圾”有隙可钻。这个隙就是一些国家、地区把关不力不严,有漏洞可钻。俗语说,苍蝇不盯无逢的蛋。加拿大的某些企业竟敢做起向中国推销“垃圾”生意,乃因他们视中国大陆与香港为“垃圾站”。因此,只有坚决关闭这类地下“垃圾站”才能避免预防“毒垃圾”钻进来作虐。
2012年3月3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贾庆林主席在会上作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报告明确提出:“要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而文化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桥梁,对增强农民工的归属感、尊严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农民工文化生活整体匮乏,其文化权益保障面临诸多困境。为此,应建立一种农民工文化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农民工文化权益面临的窘境。
一、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是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的逻辑起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公平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经济关系的反应。“公平问题的核心是利益关系。”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马克思提出了“社会主义平等”的概念。他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劳动——来计量。”他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确定为追求社会公平的主题和目的。农民工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他们为社会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理应享受相应的权益。而文化权益是当代人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权益,它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只有当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得以保障,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水平才有望提高,这样劳动生产力、社会劳动生产率才会相应提高。
(二)科学发展观是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的理论基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既包括了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有机统一的全面协调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毫无疑问,这里的人民不仅包括广大城市居民,也包括全国2.3亿多的农民工群体。因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农民工的全面发展,在文化建设中就必须从农民工的根本利益出发,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和文化产业,为农民工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使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从而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二、保障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政府公共文化职能缺失、文化消费供求渠道不畅
文化消费资料的短缺和供求渠道不畅,是目前农民工文化消费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农民工的生产领域角色已经毫无争议地被定位了,但是在消费领域中的特征则不明确。传统政府公共文化职能缺失和文化消费供求渠道不畅是导致农民工文化边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处于明显的弱势,农民工没有能力去实现应有的文化消费。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所有这些本应当由政府、社区、企业来提供的消费品,却又存在严重的不足,这就致使农民工所需的文化消费品极度短缺。
(二)农民工的生存环境不平等
国内学者认为,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民工群体的边缘化特性,对农民工的文化消费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与制约。农民工正处于“农民”向“市民”的过渡之中,亦工亦农,与城里人相比,无论是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职业技能还是在社会交往层面都处于劣势,他们往往把自身定位于社会声望、权力、地位等方面处于劣势的城市边缘人。由于缺乏城市户籍这一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凭证,导致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大致均等的服务,处于“流出地管不着、流人地不愿管”的尴尬境地。“身份的差别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很大一部分农民工产生自卑心理,加上城市中还存在着一些对农民工的戒心和歧视现象,这种不平等的社会氛围对农民工的文化消费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没有社会地位的上升,就难以产生文化消费的动力。
(三)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微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生存需求是最低层次的需求,一般来说,只有这一需求得到了满足,才会有动力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而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们收入水平的相应提高是消费水平与消费层次提高的最重要前提条件。现实社会中,即便是由政府、企业、社区等提供的公共消费品,显然都不是完全免费的资源。因此,作为一种具有选择性的消费行为,农民工的文化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就受到农民工自身条件与经济地位的强烈制约,他们在支出决策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在农村的家庭成员。由于当前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普遍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这就决定了农民工文化消费水平的低层次性。因此,经济收入的低下,是农民工文化消费水平不高和消费不足的直接原因。
(四)企业对农民工文化生活重视不够
二、行政导向趋势分析
行政导向主要是采取行政手段和措施对微观主体进行保护和扶植,如对重点产业在财政税收、银行信贷、政府采购、资源分配、贸易保护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维护和鼓励微观主体即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政
府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大,以至于政府的规模亦越来越大。这成为一个规律性的历史现象。在对这个规律性历史现象的研究发现中,有两位最著名的学者,一个是瓦格纳,一个是马克思,都是德国人。
19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瓦格纳发现,一个国家一旦全面进入工业化发展过程,政府经济部门在数量和比例上都有一种扩大现象,公共财政将不断膨胀……。瓦格纳预言,这种趋势作为规律性现象,将在未来50年-100年后自然发生作用。其基本理由为:大规模产业发展要求公共基础设施发展扩大;市场竞争激烈要求公共福利项目增加;经济垄断力量活跃要求强化市场管理;工业化导致农村破产要求政府的全面帮助等。在瓦格纳定理发表后,先后有若干著名经济学家用英国工业革命,二战后美国的发展情况和19世纪60年代后英美德三国的比较发展作过经验数据的验证,结论是:尽管实际情况非常曲折复杂,“瓦格纳定理”的一般趋势是存在的。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社会总产品分配原理”。马克思按照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把所有社会劳动产品的总和称为社会总产品——相当于我们今天讲的国民生产总值。马克思指出,这个社会总产品的合理分配,首先要扣除直接性的生产成本,之后应该进行三个必要的社会扣除。第一、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并特别提出“和现代社会比起来,这一部分会立即显著增加,并随着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增加。”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马克思讲例如官办济贫事业)。这三个必要扣除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政府公共管理费用。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确如此并将持续一定的时期。如2005年,我国财政收入总量为3.16万亿人民币。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8.30万亿元人民币。“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达20%。不断增加的财政收入,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撑(财政收入实际上是国民供养政府的一种成本)。2011年初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组织了一次“十二五”改革专家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54份。专家在“公共服务、社会再分配、利益表达机制、就业体制等问卷方面。85.03%的专家认为实质性地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点;完善社会再分配制度(67.8%);培育社会组织健全社会利益表达机制(61.58%);完善就业服务体制(42.37%)。上述问卷内容均属于马克思讲的三个必要扣除的范畴。这种导向趋势的分析,不是主张政府行为更多的主导微观主体,主要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挥行政导向即财政主体对欠发达地区的特扶支持。
三、市场运作风险监测
党的十七大报告曾指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住房公积金的市场运作主要体现在业务拓展和创新上。市场及其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有效地配置资源,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一条重要经验,是今后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并运用价值规律等的根本理由。为了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必须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一般来说,市场负责效率,政府职责于公平,二者各有分工但必须协调,这是住房公积金工作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从有关财务指标来衡量住房公积金运作的状况。其成本大致可分为二类:一是营业成本,主要指从事归集资金、委托贷款业务时所发生的费用和成本;二是风险成本,是指对坏账提取风险准备金时所产生的成本。根据上述可将住房公积金中心分为两类:
营业成本自足型:经营收入可以覆盖其营业成本,并略有盈余。这类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较弱,易受经济金融波动的影响。
完全财务自足型:营业收入覆盖全部成本,且盈余较大。这类机构已能在业务、尤其是在归集资金等拓面上依靠市场运作和行政导向的协调作用实现科学发展。
从湘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近年来的财务数据分析,属于完全财务自足型机构。
完全财务自足指标FSS(Financial seif suffiency index)可用来测定和监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发展状况。
该指标指数等于调整后的营业收入除以调整后的财务成本,乘以100。指数大于100,表明可持续发展;小于100,说明尚未实现可持续。公式为:
FSS=[营业收入/(营业费用+财务成本+贷款损失风险准备金+资本成本)]×100
其中,资本成本=通货膨胀率×(平均财产-平均固定资产)+(平均债务资金×债务的市场利率-实际财务成本)
四、归集资金路径的决择
(一)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缴纳主体的政策及措施。中国的住房问题其实就是消费结构升级及转型问题,怎样实现有效升级及转型?进一步扩大归集资金规模并充分运用是关键。因此,政府及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目的是通过积极的政策导向为职能部门创造资金机会,使其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据住建部统计,截止2011年9月底,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数是9100余万,其中政府机关和单位事业单位人数为6100余万,仍为缴存主体。从市州来看,国税、地税等中央或省属机关和事业单位加上地方财政供养人数,缴纳主体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比例。目前 ,缴存主体除继续通过行政执法等归集资金外,一是对条管部门和单位可按先行先试的原则,按高于现行规定的缴纳比缴存住房公积金。在欠发达地区实行个人缴纳及单位补助奖励的特殊政策,即以现行规定的12%为基准,上限为20%。分为14%、16%、18%和20%四档。个人每缴纳上升一档,单位则按每缴纳档次的50%补助缴纳。如个人缴纳比例为14%,单位为13%;个人为16%,单位为14%......以此类推,最高个人为20%,单位为16%。这些条管部门和单位大多是单位或个人财务状况比较好的,且绝大多数人已完成首套居住房或升级新的居住房,其所缴纳的资金大部分可运用于其他缴存的人群,这既是新时期另类“扶贫帮困”路径,又是增加归集资金规模的一个重要来源。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向有条件的地方管理单位和部门推广。二是开辟财政转移支付新途径。目前,民族贫困地区普遍缴存比例为5%,远低于现行标准。对国家级贫困县财政供养人员缴纳的住房公积金财政拨补部分,申报财政转移支付的专项资金可试。
(二)进一步加强对拓宽人群的市场运作及管理创新。目前,扩面的重点是民营企业、自由职业者和个体户。对民营企业的归集资金,虽然有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规定要求,但又不能单纯地以行政手段强制执行;对自由职业者和个体户的资金归集扩面,更应遵循“缴存自愿、支取灵活、货款简便、风险监控”的方法处置,即缴存自愿主要是指缴存的金额和比例按最低标准和比例设立下设;支取灵活是指有别于行政事业和国有企业等的缴存情况,扩大这部分人可支取的条件,如重大疾病,重要的经济活动(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经济合同)等;货款简便主要是简化流程;风险监控,资金扩面归集,管理链条必然拉长,管理成本必然增加,随之而来的贷款管理等问题应运而生。因此,必须强化资金安全防控意识、科学发展意识和服务创新意识,严守风险底线,改进和完善资金管控模式,真正使拓面群体享受到政策实惠。
五、结语
金融业主要体现人们对财富保值、增值的渴求。住房公积金则在于它不仅是财富安排的一种手段,更是人有住房的重要保障机制。如何面对和解决住房公积金领域深层次问题,必须以更为独特方式大胆改革和创新。正如党的十六大曾指出的那样:“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三个坚决”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住房公积金事业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
参考资料:
1.韩康《21世纪:全球经济战略的挑战》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年
2.成艾华 李俊杰 冯姗姗 陈祖海《政策差异对中西部结合地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调查报告》(国家民委2006年度工作调研报告)
全国总工会2005年对10省20市万名职工的调查报告显示,与上一次调查所得数据相比,劳动的收入与资本的收入相比,不仅处于相对贫困化过程中,而且处于绝对贫困化过程中。前者意味着劳动总收入占国民收入总值的份额呈下降趋势,后者意味着生活于贫困水平以下的劳动者的数量占贫困人口总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假如我们不仅关注统计数据而且关注劳动力所有者和资产所有者在以往三十年内各自获得的幸福感,那么,统计意义上劳动者相对贫困化将使劳动者因绝对贫困化所减少的幸福感进一步减少。
归根结底,难道经济发展的目的不是要让更多的社会成员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吗?难道任何试图维持自己的道德合法性的政府还可能为自己规定其它的什么职能吗?
实证地看,我们可将过去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划分为两个时期。在1977年至1994年期间,我们的政府和我们的执政党在很大程度上仍保持着它以往的身份和身份感,尽管政府职能在那一期间正经历着关键性的转型。在1995年至2007年期间,政府和执政党在我们所处的真实世界里的真实身份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化,可是我们并没有看到与此相应的身份感的转化。
政府仍然自认是代表劳动者利益的,并且在这一身份幻觉的主导下,它不愿将劳动者利益的代表身份让渡出去,例如,让渡给工会、农会、或其它政党,它甚至不喜欢任何来自政府之外和执政党之外的批评,因为它们没有“资格”代表劳动者的利益――难道梁漱溟有资格批评忽略了农民利益吗?
以这样的身份和这样的身份幻觉,怎么可能不发生经济政策(例如近年来的“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立法(例如最近的“劳动合同法”)的人格分裂症呢?在这样严重的人格分裂症的影响下,我们的经济怎么可能顺利发展呢?事实上,在中国社会的目前发展阶段,政府和它的执政党应当清醒地知道,它不应继续代表劳动者的利益,正如它不应代表资产者的利益一样。你要搞“市场经济”吗?那就必须放弃你的身份幻觉,否则你的市场经济会走向混乱和失败。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马克思也充分的阐述了人只有在衣食住行得到满足过后,才可能进一步的发展自己。而在当今的大学里,食堂与学生群体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基于食堂对学生群体生活影响的重要性,我们生管会对我院学生们开展食堂现状的问卷调查,其中包括调查价格,饭菜的满意度,服务满意度等方面,并进行充分思考,进而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二、现状
大学生群体和食堂之间存在着很多的不和谐的因素,这种现状如果任其发展的话,势必会阻碍学校的正常运行,为了解我校学生食堂服务整体情况,进一步提高食堂的工作质量,营造和谐的就餐环境和改善大家的生活条件,使同学们能够得到更好的饮食服务。现将部分有代表性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饭菜价格:在此次调查中,近50%的同学认为食堂饭菜价格合理,40.5%的同学认为食堂的饭菜价格偏高,而认为食堂的饭菜价格很高的同学占13.4%。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对食堂的饭菜价格还是可以接受的。
(2)饭菜质量:近50%的同学认为食堂的饭菜质量很高,他们从没吃过变质的饭菜,仅有2.9%少数的同学吃到过变质的饭菜。由此可见食堂的饭菜质量还是很高的,同学们对饭菜质量持满意的态度。
(3)食堂餐具卫生:关于食堂餐具卫生满意程度的反映是:26.6%的学生认为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良好,干净,52.2%的同学认为一般,其中17.2%的同学认为食堂的卫生状况糟糕,觉得脏。看来食堂在卫生方面还有待加强。
(4)食堂服务: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食堂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冷淡,仅仅只有12.5%的同学认为是热情。同时同学提出一些对餐厅服务的要求,如认真计算价格,希望减少被刷错卡的次数,带上口罩与手套,这也是同学们对卫生安全的要求。
(5)菜的种类:在调查中,有近52.9%的同学认为食堂的菜式品种只能用还行,凑合的词来评,27.5%的同学觉得菜式应该有所创新。仅仅就3.3%的同学认为食堂的菜式品种是丰富多彩,令人满意。由此可见,食堂需要在种类方面多下点功夫,多研究新菜,提高同学们对菜的满意度。
在此次调查中,还有众多的结果数据,但这里仅列举一些典型的数据来说明我们食堂的现状,在很大范围内,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情况,如学生在食堂的插队情况、饭菜份量多少问题的情况等等,这些调查结果是值得反思,但在这里我们仅做描述性的介绍,以供读者真实、客观的了解本校食堂的现状。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存在众多的问题,在对食堂的问卷调查和走访中,我们总结了一些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具体的表述为以下几点:
(1)价格方面:饭菜的价牌调整需及时,以免同学们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对此提出的办法是对价格给予公示。部分同学认为荤素菜的价格不合理,有的素菜的价格比荤菜高。
(2)服务方面:工作人员的态度要温和,特别是男工作人员(注意戴好口罩和手套)。同时部分的同学认为食堂应该延长时间,同时增设窗口。建议用铁勺子,方便。现在开设了订餐的服务,方便了同学们,深受同学们的好评。
(3)饭菜方面:针对早餐,同学们普遍认为稀饭过稀,还建议应该增设品种,如小笼包,饭团等。当然这主要看食堂,考虑到时间,人员可否行。针对中晚饭,同学们提出应增加素菜的种类及菜法的烧法。除此,有部分同学提出食堂的汤类过少,口味过淡。现在天气渐冷,建议食堂应注意饭菜的保温。
通过此次的调查,作为学校的后勤保障部门,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用餐需求,从而在日后在餐饮方面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及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为全校师生营造一种更愉悦,和谐的校园氛围。
总结二:食堂问卷调查报告调查目的:为了提高食堂工作质量、服务广大同学,更加的完善有关单位的服务质量以及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查漏补缺、取长补短,为同学们带来更佳舒适的生活环境,我们组特别做此问卷,为今后学校对食堂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调查结果分析:
一、同学们对食堂就餐环境的满意程度
调查显示大多数同学都选择在食堂就餐,但仍有的同学表示对食堂的就餐环境并不是很满意。总体来说同学们对我校食堂就餐环境满意程度不是很高。希望学校能够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整顿和管理。
二、同学们对在食堂就餐时服务的满意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还能接受食堂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但也仍有许多同学认为食堂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从同学陈述中得知同学们普遍认为食堂的打卡服务做得最好,但在泰山厅为民族同学提供的清真菜区和餐具卫生方面有待提高。同时同学们还希望增加免费汤桶的供应,将汤勺换成一次性的,服务人员换上一次性口罩和手套,晚上增加夜宵等一些服。这些情况也表明食堂的服务有许多欠缺的地方,希望学校或食堂能采取一些相关措施加以改。
三、同学们对食堂的菜价和质量的满意程度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同学都表示食堂的饭菜价格不合理,质量与菜价不符合等问题。食堂的菜价特别是肉类菜价不合理,让许多同学无法接受。将其与菜的质量相比,同学们每天摄入的营养元素是不足的.这可能会影响到一些同学的健康状况。为了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希望食堂能适当调整一些菜价,改进味道,并增加一些有营养的菜色。
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初步了解了在校学生对食堂就餐环境,服务态度和菜价,质量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同学基本能接受食堂目前的状况,但存在一部分同学对食堂目前的状况感到不满。这主要集中在食堂的服务差,菜价高,质量与菜价不符这些问题上。食堂作为第三产业,其主要工作就是给在校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服务学生,并保证学生每天的营养摄入量。同时,食堂还应考虑到同学们都是从不同地方来泰医求学的,大家都没有经济收入,都是靠父母辛苦挣钱来读书,不可能花很多钱在就餐上,若食堂菜价太贵,这必会给一部分同学造成经济负担。长期以来食堂在学校里形成了垄断形式,在餐饮方面来说是供不应求,这就给食堂造成了没有竞争的环境。因此在菜价和菜的质量方面会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希望学校和食堂的负责人能为学生着想,减轻学生的一些生活负担,提高大学生的饮食质量,不要让学生在专心学习的同时还要担心他们的饮食问题。
总结三:食堂问卷调查报告调查背景:随着市场价格的升高,我校食堂也对各种饭菜的价格作了一些调整,并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因此我们部门遵上级指示做了此次调查问卷并作出相应的分析。
调查目标:通过调查,了解食堂服务的状况,探求食堂服务的问题 , 为相关部门解决食堂问题献言献策,促进食堂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大家对食堂的满意度,切实提高我校教师、学生的生活水平。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学校食堂的用餐环境、餐具卫生、饭菜质量、饭菜价格、饭菜口味、饭菜卫生状况、饭菜品种丰富程度、周菜单及执行情况、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对食堂管理和服务总体评价、是否欢迎该食堂继续为师生提供服务这些内容。
调查结果:这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7份,收回 57份,有效问卷57份,这次问卷调查程序合理,主体广泛,性别分布合理,覆盖了各个年级和各个区域的人群,调查结果可以公正有效地反映我校食堂的总体情况.调查情况附后表。
改进措施;
1、饭菜质量基本满意,但同学们希望多增加些品种、地方小吃,注意营养搭配。
2、饭菜价格适中,适当增加分量。
1.封面内容: 实践报告题目、团队名称;
2.扉页:成员组成(姓名、班级、)、实践单位、实践时间等;
3.目录:正文的各章节、团员感言、附件等。
二、实践报告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实践报告应由以下部分组成:
1.报告题目
报告题目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调研报告的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2.学院及作者名称
学院名称和作者姓名应在题目下方注明,学院名称应用全称,用5号宋体字。
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报告需配摘要,摘要应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个实词。摘要包括:
a)“摘要”字样。
b)摘要正文:摘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简要说明调查目的,即简要说明调查的原因;第二,简要介绍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要点及所要解答的问题;第三,简要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助于使确信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并说明选用该方法的原因。
c)关键词。
4、前言
介绍实践的目的,意义, 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实践单位或部门的概况及发展情况, 实践要求等内容。
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5.正文
正文是实践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的详细表述,主要是实践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这部分内容为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事实和观点,要对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结论进行详细叙述。可按照实践顺序逐项介绍具体实践流程与实践工作内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以记叙或白描手法为基调,在完整介绍实践内容基础上,对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或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重点介绍,其它一般内容则简述。重点介绍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的分析,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等。分析讨论及对策建议要有依据, 分析讨论的内容及推理过程是实践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反映或评价实践报告水平的重要依据。
正文要能够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有新观点、新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和借鉴作用,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报告内容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文字通畅、精炼。 字数一般控制在5000字左右。
6.结束语
结束语包含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7.谢辞
谢辞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在实践过程与报告撰写过程中直接给予帮助的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实践报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实践报告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
9.队员感言
团队成员感言:实践队员要用自己的语言对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着重介绍自己的收获体会,内容较多时可列出小标题,逐一汇报。总结或体会的最后部分,应针对实践中发现的自身不足之处,简要地提出今后学习,锻炼的努力方向。
10、附件
对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实践报告的附录中。
三、撰写实践报告的准备与主要步骤:
实践报告的写作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收集资料、拟订报告提纲、起草、修改、定稿等。各个步骤具体做法如下:
1.收集资料
资料是撰写实践报告的基础。收集资料的途径主要有:通过实地调查、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渠道获得;从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已有的资料中查找。
2.拟订报告提纲
拟订报告提纲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根据报告主题的需要拟订该文结构框架和体系。我们在起草报告提纲后,可请指导教师审阅修改。
3.起草
报告提纲确定后,可以动手撰写实践报告的初稿。在起草时应尽量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详略得当、井然有序”。
4.修改、定稿
报告初稿写之后,需要改正草稿中的缺点或错误,因此应反复推敲修改后,才能定稿。
四、实践报告的写作细则:
1.书写
实践报告可手写或用计算机打印。用计算机排版、打印一律用a4打印纸。版式要求如下:目录(“二号”“黑体”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标题(“小二”“华文中宋”或“黑体”“加粗”居中),学院及作者名称(“五号”“宋体”居中,学院名称与作者名称之间应空两格),摘要(“小四号”“黑体”“加粗”):内容(“小四号”“楷体”),关键词(“小四号”“黑体”“加粗”),正文内容(“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正文部分一级目录用小4号黑体,参考文献小四号宋体。实践报告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正式公布过的规范字。页边距:上3.0厘米,下2.5厘米,左2.5厘米,右2.5厘米。设计页眉、页脚、页码。
2.标点符号
实践报告中的标点符号应准确使用。
3.名词、名称
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词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全称。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马克思等)应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4.量和单位
实践报告中的量和单位必须符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
5.数字
实践报告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在叙述中,一般不宜用阿拉伯数字。
6.标题层次
实践报告的全部标题层次应统一、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2.1”、“2.2”、“2.3”等,第三级为“2.2.1”、“2.2.2”、“2.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 。
7.注释
实践报告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下端),而不可用行中插注(夹在正文中的注)。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
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引用文献标注应在引用处正文右上角用〔〕和参考文献编号表明,字体用五号字。
9.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居中排放,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续写,续写时表题可省略,但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10.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