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1 21:24: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物流行业工作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The Status and Suggestion of the Sand Table Simulation in Logistics Companies’ Operation
JIA Xu-guang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
Abstract: Discussed the urgency of the sand table simulation training courses in logistics companies’ operation from the view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roduc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logistics sand table simulation training courses, pointed out the questions, as a result of it, given suggestions of the course.
Keywords: logistics companies’ operation; sand table simulation training courses; present situation; suggestion
引言
物流是个诱人的新兴产业,不仅加速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所需人才量巨大,同时,物流行业是一个极具实践性的行业,物流操作涉及的内容一般包括货物的储存、装卸、包装、运输、配送等环节的操作,实现对客户、货主的承诺。但物流作业现场不确定因素多,极易发生差错、质变、溢缺、破损、丢失等事故,无论发生何种事故,低廉的服务费用是远远抵偿不了巨大的经济和信誉损失。因此,作为物流行业的从业者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需要对物流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严密的管理与控制,加强岗位和岗位之间无缝的衔接,最大限度的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与效益,满足客户的需求[1]。
一、物流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培训课程开设的迫切性
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大部分是非专业出身,一线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更多的是凭自己积累的经验做事,很少能与现代物流理念相结合进行工作的优化;中层管理人员在进行工作的计划与实施过程中,思想观念上往往从本部门出发,希望其他部门能够配合本部门的工作,当工作中出现差错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追查其他部门的责任。这就导致了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最终影响客户服务水平。这种情况使得企业对于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操作能力、统筹规划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的培训显得尤为迫切。
为提高物流从业人员对现代物流知识的认知,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工作素质,目前物流企业的惯常做法是邀请高校或者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为员工做一切物流基础理论的讲座,对于这种授课式培训,员工一般只能掌握一些现代物流前沿知识,物流发展趋势等,具体在工作中如何运用并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鉴于此,各类物流企业对于能够涉及物流工作各方面的、体验式的、能够使员工有深刻印象并能够很快转变员工工作观念的培训方式是迫切需要的。
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各大中专院校近些年陆续开展了物流人才的培养,但是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学生在校期间不能融入真实的企业环境,体验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作业模式,造成学生虽然学习了各种现代物流的理论知识,但一旦走入社会接触真正的物流工作环境,往往显得手足无措,不能尽快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鉴于此,各大中专院校对于能够紧密贴近物流企业实践、仿真物流企业流程、学生能全面参与、不受企业工作时间影响的独立授课课程非常期盼。
二、沙盘模拟培训课程现状
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战培训课程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军事沙盘推演演化而成,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体验式培训方式,在培训过程中实现了学员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它运用独特直观的教具,融入市场变数,结合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讲师点评,使受训人员在虚拟的市场环境中,全真体会企业数年的经营管理过程。沙盘培训一经面世,就以其独特新颖的培训模式、深刻实用的培训效果受到中外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培训专家们的青睐,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经营管理培训的主选课程,各大中专院校也纷纷开设沙盘模拟教学课程,让学生在校期间即可短距离接触企业经营环境,形成良好的职业思维[2]。
目前国内市场上流行的沙盘有:(1)生产制造企业沙盘。该类沙盘主要着眼于以生产制造企业为原型的生产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生产活动的决策与开展、生产成本的预算与控制等;(2)商业连锁企业沙盘。该类沙盘主要着眼于以大型商场、连锁超市为原型的商业企业的连锁扩张经营,主要培养受训学员对于市场的预测能力、对于连锁网点的管理能力、对于总部的规划与决策能力等。(3)物流企业经营沙盘。该类沙盘目前市场上较少,其主流产品主要着眼于以运输公司为原型的物流公司的派车提货、运输调度、货物运输和运费结算以及相关的企业管理(人员招募、财务管理、网点办公室的购买与租赁等)[3]。
三、现有物流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课程的不足
对于满足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培训与物流专业学生进行体验式课程来说,生产制造企业沙盘和商业连锁企业沙盘由于其关注重点不在物流工作上,显然是不适用的;而目前市场上的物流企业经营沙盘虽然对于物流运输工作以及相应的企业管理工作做了较详细的设计,但仍然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
1、物流业务形式单一。现有物流沙盘所涉及到的物流业务主要工作包括派车提货、货物入库、货物分拣、车辆调度、线路选择、货物出库、货物到达、运费结算,主要围绕完成若干运输任务而开展,受训者主要考察的指标是运输业务的交付时间,即在一定的交付时间内,完成将相应货物提货,入库、分拣、装车、选择路线、在途运输以及到达结算运费即可。其中提货,分拣、在途运输以及到达结算运费所需操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入库作业只需考虑有没有足够容量的仓库即可,选择路线则是在一副系统内含的全国地图上选择走哪条路、用何种运输工具进行运输的决策。对于综合物流公司面对多种不同货物所进行的仓储保管作业、配送作业、物流外协等没有涉及。
2、未深入考察各物流岗位统筹规划能力。一家综合物流企业中有各种岗位,包括仓库管理员、车辆调度员、运输经理、配送经理、市场开拓员、订单处理员等,各岗位在实施具体工作前都必须统筹工作岗位的现有资源,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一款培训系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功能,才能让受训者有所得,而目前的物流沙盘更多的注重运输业务的车辆调度方面,对于其他的则很少涉及或者涉及很浅。
3、过多注重非物流业务。物流公司最主要的业务应该是仓储、配送、运输、调度、物流订单处理等工作,物流企业经营沙盘的重点也应该放在物流业务的处理上,而目前的物流企业沙盘却把较多精力放在物流企业人员的招聘、办公室规模和装修的档次决策、物流业务的招投标,而对于具体的物流业务却只涉及流程性的运输业务,作为培训物流从业人员来说显然是偏离了学习的重点。
4、不能针对经营结果给出经营分析及建议。一家物流企业经过全公司所有人员团结协作完成阶段性的经营后,经营绩效的考评是非常重要的,公司各级从业人员只有在上阶段的经营结果中才能找到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在,从而在下阶段的经营中发挥优势,弥补劣势。物流沙盘培训也应该体现出这样的特点,才能让受训人员在运营中不断思索、成长。而目前的物流沙盘期末绩效评估或者指标不够科学,或者根本就没有详细的评分细则,只是在阶段性经营结束后由系统直接计算出小组得分供比赛排名使用,各受训人员对于竞争对手各方面的情况也无从得知,对于下阶段的经营战略制定缺少科学的指引。
5、竞争形态偏离社会实际。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参数一般是市场维护人员的努力程度和企业本身的信誉度,和某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后物流业务的价格主要靠成本加成法来确定,一方面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一方面实现了物流企业的盈利目标。而目前市场上的物流沙盘却在续签了一部分订单后,其他的每一张订单都靠竞争企业的竞标,标价最低者中标,这样在培训中尤其是有比赛性质的培训中,各小组为了竞得订单,不惜以最低价格甚至是0来投标,导致各小组无需恶性竞争,这种竞争形态偏离了社会实际,无法让受训人员养成正常的经营观念。
四、物流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课程开设建议
为达到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操作能力、统筹规划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目标,建议物流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课程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物流公司业务流程,再现物流企业经营实战,提升受训人员实践技能。根据实际物流公司业务种类及履行特点,结合培训特点,整合出一套适宜进行培训并基本与实际物流公司业务履行过程相一致的经营流程,使整个培训过程中能够再现物流企业经营实战,受训人员可以体会物流企业的竞争环境和经营环境,在完成物流企业的各类订单过程中提升实践技能。
2、综合物流企业各主要岗位工作计划表。为考察受训人员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将各主要岗位(公司财务、配送经理、调度经理、仓库主管)的工作计划表进行汇总,在相应工作过程中要求各岗位人员进行填写,锻炼受训人员的统筹规划能力。
3、将配送业务进行分解并在课程中实现。根据配送业务特点,将配送业务分解为集货、仓储、分拣、配载、配装、送货、结算等步骤,并在课程中实现每个环节的实施。
4、实现仓储业务的储位规划与管理功能。根据仓储业务特点,设置不同种类货物(普通货、冷藏货、轻泡货、重货)和不同容量的各类仓库(普通库、冷库),让学员对仓库储位进行规划与管理,实现仓储业务与现实物流公司的对接。
5、实现运输业务的车辆调度功能。根据运输业务特点,设置不同种类与容量的车辆供学员使用,重点突出车辆调度、运输业务揽货和交货等几项业务操作,考察受训人员车辆调度能力。
6、提供经营结果分析及经营建议模块。设置科学、完整的物流公司运作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每一个经营年度结束均可以进行综合得分的计算,可以对学生模拟经营的结果进行考核并排序。根据各组不同的经营结果,给出相应的下年度经营建议,为优化下年经营提供较科学的参考。
7、竞争形态贴合社会实际。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参数选取市场维护费用的高低和企业以前年度完成业务的情况并综合考虑,如果某物流企业上年度完成业务情况较好,则本年度一些较大的客户就会主动与该企业联系并与之商谈相应合约,即使某物流企业上年度业务完成情况不太好,如果本年度在市场维护方面比较努力的话,也能够获取一定量的物流订单。使得竞争形态贴合社会实际,课程更具现实性。
参考文献
[1]贾旭光,宋卫,许冬敏.在游戏中体验物流经营之道——沙盘模拟实战[J].物流技术,2009(06)
[2]许立兰.高职沙盘模拟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分析[M].湖南大学,2012(10)
2物流技术中仓储管理的应用及改善
根据上文针对我国当前物流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技术发展前景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可以对现代化物流技术的应用有着全面的掌握。下文将针对物流技术中仓储管理的应用及发展进行研究,针对当前的缺陷部位,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促进技术的不断完善,为物流行业的建设及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少物流企业的建设也进入到了一个崭新时期之中。另外,一些大型的货物运输企业、货物配送行业等,也各自加强了自身物流中心的建设,生产厂家也纷纷的建立起了以物流管理和集中式管理为和核心的物流基地。上述举措,均使得我国的物流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在当前繁荣的发展局面之下,还需要充分认识到不足和缺陷,不断地完善物流的仓储技术,并且提出相应改善措施。
2.1现代化物流技术的应用
首先,应当广泛并且积极的引入现代化物流管理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仓库式的管理,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传统的人工盘点、人工货物的摆放、人工式的整理等,已经逐渐难以满足现代化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所以还应当加强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建设、加强机械化设备和系统的建设,最终实现自动化的控制和管理,并且还应当加强信息的处理和收集,增加物流行业的仓储业务流量,以全面增加业务收入。
2.2信息管理及管理机构
另外,还应当加强信息技术和各项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这一点也是促进仓储管理技术在物流行业当中得到重要应用的关键点。结合物流行业自身建设及发展的特征,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计划,将各项资源和信息等有效整合在一起,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模式,避免信息过渡的分割和分散,真正意义上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以此为基础,将规划的效应发挥至最大。建设起统一化的、标准的管理机构,在企业内部,设定一个权威性的管理机构部门,分散的领导其他部门,采用统一管理的模式,使得其他部门的各项工作均听命于它。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工作开展更加有秩序,并且对企业内部各项管理项目进行协调。
2.3优化传统的物流仓储布局形式
不断地优化物流仓储的布局形式,且发挥出本土优势,也不容忽视。当前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仓储技术都集中于经济较为发达地带,诸如城市区域、交通主要干线区域等等。所以,物流仓储的活动更多的是运用到商业活跃以及信息灵敏等优势,更多的是依靠交通的便利性,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相对应的方案和政策,逐步地调整自身企业经营结构和经营的方式,采取科学化的规划方式,科学化的制定出各项经营原则,妥善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对融资形式的扩展、通过对仓库布局以及经济合作形式的调整,更好地促进企业经济熊阿姨的增长。在必要之时,还应当能够打破常规,使得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发展可以更好地得到应用,面向社会经营,更好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4加强物流仓储技术改进
最后,对于现代化的物流行业而言,要想使得仓储管理得到更加重要的应用,还应当不断的加强技术方面的改造,使得经营管理可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强化。现代化的物流行业发展,应当以仓储式的管理为技术性支撑,以信息化的技术为基本指导原则,更多地运用现代化管理方式,诸如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来取代传统的手工记录和人工操作流程,使得物流行业的发展可以有更多的现代化技术引入。同时,还应当结合市场的条件和市场需求,确定出基本的硬件设施和建设方案,逐步确定得出相关市场的供需关系,建立起完善的、强大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为行业的进步驻入更多活力。
二、沙盘模拟培训课程现状
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战培训课程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军事沙盘推演演化而成,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体验式培训方式,在培训过程中实现了学员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它运用独特直观的教具,融入市场变数,结合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讲师点评,使受训人员在虚拟的市场环境中,全真体会企业数年的经营管理过程。沙盘培训一经面世,就以其独特新颖的培训模式、深刻实用的培训效果受到中外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培训专家们的青睐,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经营管理培训的主选课程,各大中专院校也纷纷开设沙盘模拟教学课程,让学生在校期间即可短距离接触企业经营环境,形成良好的职业思维[2]。目前国内市场上流行的沙盘有:(1)生产制造企业沙盘。该类沙盘主要着眼于以生产制造企业为原型的生产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生产活动的决策与开展、生产成本的预算与控制等;(2)商业连锁企业沙盘。该类沙盘主要着眼于以大型商场、连锁超市为原型的商业企业的连锁扩张经营,主要培养受训学员对于市场的预测能力、对于连锁网点的管理能力、对于总部的规划与决策能力等。(3)物流企业经营沙盘。该类沙盘目前市场上较少,其主流产品主要着眼于以运输公司为原型的物流公司的派车提货、运输调度、货物运输和运费结算以及相关的企业管理(人员招募、财务管理、网点办公室的购买与租赁等)[3]。
三、现有物流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课程的不足
对于满足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培训与物流专业学生进行体验式课程来说,生产制造企业沙盘和商业连锁企业沙盘由于其关注重点不在物流工作上,显然是不适用的;而目前市场上的物流企业经营沙盘虽然对于物流运输工作以及相应的企业管理工作做了较详细的设计,但仍然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1、物流业务形式单一。现有物流沙盘所涉及到的物流业务主要工作包括派车提货、货物入库、货物分拣、车辆调度、线路选择、货物出库、货物到达、运费结算,主要围绕完成若干运输任务而开展,受训者主要考察的指标是运输业务的交付时间,即在一定的交付时间内,完成将相应货物提货,入库、分拣、装车、选择路线、在途运输以及到达结算运费即可。其中提货,分拣、在途运输以及到达结算运费所需操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入库作业只需考虑有没有足够容量的仓库即可,选择路线则是在一副系统内含的全国地图上选择走哪条路、用何种运输工具进行运输的决策。对于综合物流公司面对多种不同货物所进行的仓储保管作业、配送作业、物流外协等没有涉及。2、未深入考察各物流岗位统筹规划能力。一家综合物流企业中有各种岗位,包括仓库管理员、车辆调度员、运输经理、配送经理、市场开拓员、订单处理员等,各岗位在实施具体工作前都必须统筹工作岗位的现有资源,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一款培训系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功能,才能让受训者有所得,而目前的物流沙盘更多的注重运输业务的车辆调度方面,对于其他的则很少涉及或者涉及很浅。3、过多注重非物流业务。物流公司最主要的业务应该是仓储、配送、运输、调度、物流订单处理等工作,物流企业经营沙盘的重点也应该放在物流业务的处理上,而目前的物流企业沙盘却把较多精力放在物流企业人员的招聘、办公室规模和装修的档次决策、物流业务的招投标,而对于具体的物流业务却只涉及流程性的运输业务,作为培训物流从业人员来说显然是偏离了学习的重点。4、不能针对经营结果给出经营分析及建议。一家物流企业经过全公司所有人员团结协作完成阶段性的经营后,经营绩效的考评是非常重要的,公司各级从业人员只有在上阶段的经营结果中才能找到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在,从而在下阶段的经营中发挥优势,弥补劣势。物流沙盘培训也应该体现出这样的特点,才能让受训人员在运营中不断思索、成长。而目前的物流沙盘期末绩效评估或者指标不够科学,或者根本就没有详细的评分细则,只是在阶段性经营结束后由系统直接计算出小组得分供比赛排名使用,各受训人员对于竞争对手各方面的情况也无从得知,对于下阶段的经营战略制定缺少科学的指引。5、竞争形态偏离社会实际。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参数一般是市场维护人员的努力程度和企业本身的信誉度,和某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后物流业务的价格主要靠成本加成法来确定,一方面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一方面实现了物流企业的盈利目标。而目前市场上的物流沙盘却在续签了一部分订单后,其他的每一张订单都靠竞争企业的竞标,标价最低者中标,这样在培训中尤其是有比赛性质的培训中,各小组为了竞得订单,不惜以最低价格甚至是0来投标,导致各小组无需恶性竞争,这种竞争形态偏离了社会实际,无法让受训人员养成正常的经营观念。
A、工作职责
1、 依据公司企业高层管理所制订的下年度和下季度的销售指标和市场拓展方向,结合计划部分析员所提供的公司上年度和上季度的实际销售情况和对季末总仓库存的预测量,同时对本行业和外部环境的发展方向作一预测,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各个不同季度的产品总体开发计划;
2、 依据本年度的市场反馈情况和调查资料给设计部提供下一年度的款式开发方向。(要求时间:春夏季5月15日之前;秋冬季10月15日之前)
3、 依据计划部分析员对上季度所销售货品的详细分析结果,通过对每次参与商务部所召开的每旬
销售分析会议中的各区域市场的动态状况进行季末汇总,辅之以生产计划员对公司不同区域市场的一手调查资料,从而制订出各个不同季度的产品生产开发计划(达标要求:①、每季新品的主款比重要占到新品总款数的30%;②、必须将每季新品划分为主款(含以低价冲击市场的畅销款)、尝试款、陪衬款三大块;③、主款数量以全铺为原则按原定生产计划走;陪衬款为一次性做货分片区销售,原则上不进行补单;尝试款为首单少量投放重点有代表性片区试销,视其销售效果而决定是否加单及加单量的大小;④、陪衬款及尝试款的开发量及首单规格比要以物流分布计划员的前期总体物流分布计划为依据标准制订);
4、 将经过公司企业高层管理讨论核准后的各个不同季度的产品详细生产开发计划下达至开发部的设计人员,并对开发部的新款设计过程进行指导与追踪,以确保设计研发结果能与市场的需求保持方向上的统一;
5、 依据物流计划员在确定新品款式、颜色的同期所必须制订的上市货期计划安排,将其登录到生产订单所对应的出货期一栏并下达至开发部并严格要求其按照货期单走货,以确保公司和各专卖店的销售和新货品的上市推广;
6、 为有效地将规避风险和尽最大限度地保证各专卖店的货源的供给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生产计划
员要与开发部一道制订可大大提高加单速度的可实施性的备布、染布计划,并进行监督;
7、 每个不同销售季节不定期下派到占公司销售重点的有代表性的不同区域市场开展市场调查工作,调查的目标重点是:a、休闲服的年龄定位发展趋势;b、休闲服主要消费者的性别比例变化趋势;c、休闲服的款式、版形、颜色、面料的流行趋势;d、休闲服的类别的变化发展趋势等等;
8、要加强对休闲服装的专业化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技能水平——附加的一项重要要求。
B、工作流程:
1、产品生产计划制定流程:
(分单) (生产)
2、货期计划流程:
C、工作时间要求:
1、生产计划员对各季度产品生产计划的制订完成时间:
A、春季:上一年的六月底前;
B、夏季:上一年的八月底前;
C、秋季:当年度的二月20日前;
D、冬季:当年度的三月底前。
确定具体款式后,生产订单的出货时间栏按照物流计划员所制订的上货期来编制,从而确定新品货期顺序时间表并下达至开发部。
2、要求公司企业高层管理及相关部门的配合时间:
⑴、要求公司企业高层管理(总经理、副总经理)拍板时间:
A、年度公司销售指标额的确定时间:不迟于上一年的六月15日;
B、下年度公司的招商拓展方向的确定时间:与年度公司销售指标额的确定时间同步;
C、对每季产品生产计划的拍板时间:按照生产计划员所制订的不同季度的产品生产计划的完成时间顺延10天。
⑵、要求商务部信息的提供时间:反馈公司全系统内各片区的市场综合状况的每周销售会议的详细资料必须在“逢周三”提供于生产计划员。
⑶、要求计划部分析员信息的提供时间:与各分析资料的出台时间同步,须提供信息内容覆盖所有分析报告及表格。
⑷、要求设计部设计思路及样版的提供时间:季度 设计思路 样版
A、春季上一年的六月底前 上一年的9月1日前
B、夏季上一年的八月底前 上一年的9月10日前
C、秋季当年的二月20日前当年的4月1前
D、冬季当年的三月20日前当年的4月10日前
二、 物流计划: 计划部工作职责流程及分工
A、工作职责:
1、 通过参与制订各季度的产品开发,与款式、色彩落定的同时(亦即生产计划员将货品划分为主款(含以低价冲击市场的畅销款)、陪衬款、尝试款),依据各区域市场专卖店的大致需货信息,结合所积累的同行竞争信息情况,辅之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负责制订各季度新货品的上市期和厂家的出货期;
2、 确定主款、陪衬款、尝试款的所要首铺片区,并做出物流分布计划,其中包括:上市推广主题、款号、款式描述、款式图样、货量(大、中、小)、主畅潮、配发规格比、价格、上市时间、款式卖点等;
3、以设计开发思路为依据,按照货品的上货期和主款(含以低价冲击市场的畅销款)、尝试款的开发比例,将“各季度的欲销售主体作为货品推广部门的应推广主体”的信息内容传达到货品推广部门,通过强有力的海报、灯箱等宣传品的造势而为进一步提升销售奠定良好的基石;
4、于价格制订和“船头版”到货两项工作到位后,依据公司当季的实际开况和市场分布格局,制订货品上市前的实际可操作性物流分布计划,并组织各相关部门的人员共同评审该物流分布计划,形成一致意见后以书面形式分发于相关人员;
5、依据各季度的厂家出货顺序表,负责对厂家的出货情况进行追踪,以确保公司和各专卖店的销售和新货品的上市推广;
6、依据物流分布计划,对各片区的物流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审核;并依据各区域市场专卖店的实际销售状况和市场竞争情况,结合实际到货和总仓库存,于销售过程中调整物流计划(包括扩大或缩小铺货范围、集中调拨销售等);于季末要对当季的整个物流分布计划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以便为下年度的物流分布计划的制订提供良好的依据;
7、依据物流分布计划,负责对新开业店的货源进行组织。
B、工作流程:
1、货期制订流程:
(生产) (落单)
2、信息传达流程:
(执行)
C、工作时间要求:
1、制定产品上货期的完成时间:于新品的各个款式、颜色确定后的一周内完成。
2、提供信息到产品推广部门的时间:与生产计划员定妥单款及单色的数量的完成时间同步,且要求产品推广部门的相关宣传品必须于新品上市前到达总仓。
3、物流执行的审核监督及调整物流的执行时间:以不确定性和随时性贯穿于整个应季时期内的最旺销时间段。
4、要求生产部的首单及二单出货时间:
A、首单出货期:严格与物流计划员所制定的货期顺序时间表保持一致(要依据单量合理地分派分承包方),具体以各款的生产订单为准;
B、二单出货期:在严格督促各相关分承包方备布的情况下,严格按照生产计划员的备布的生产订单执行(突发事件例外)。
三、货品销售分析:
1、以周对比为单位,(每周一负责对公司的近期货品的配况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每周三负责对公司的近期货品的进、销、存总体情况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每旬“逢二”负责对公司及各片区上旬的综合状况进行评析;根据人员的实际情况每周或隔周对每个区域,重点店铺的销售情况进行分析;清楚库存规格明细),以线性图表形式体现;并本着查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在每周六形成书面性的文字说明(对所要解决事项要求标明答复日期,并注明 责任人),分别送计划部经理、商务部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及问题所涉及人员;
2、以每日为单位在追踪重点款式的销售动态的同时,依据货品的实际销售状况,通过分析货品的销售速度、销售量和销售周期,结合货品的生产到货期,从而及时作出具体的操作性的加单报告,并立即报请计划部主管、计划经理和总经理;
3、以每日为单位在关注销售动态的同时,依据货品的销售状况、库存状况,结合同行竞争者产品的价格信息和气候因素,及时有效地提出合理的库存处理意见(如:调价、赠送等促销方式),并分别立即报请物流计划员、计划部主管、计划部经理、商务部经理和总经理审批;
4、及时跟进直属(包括上海直属店和西安直属店)进销存情况;
一、本人工作情况总结:
这段时间以来,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在公司的安排下,我首先学习了办公室的基本操作,熟悉公司的日常运作流程。我进行的具体工作包括建立完善的客户联系档案,将公司经常联系客户整理归案,并以抄录、随笔记录的纸质文件记录新客户的资料。通过电脑录入,整理公司内部文件做好电子文档。
2、由于公司业务涉及到的报关报检、现代物流、保税物流、货代、运输仓储等业务流程、业务操作模式及规范等问题。虽然我所读专业与此相关,但从未进行过实际操作,因此在同事帮助下逐步学习各种操作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重新组织自己操作思路。
3、承担公司内部财务会计出纳工作,处理公司日常费用支出登记及记录公司营业收入等。每月对各项支出和收入作出分类、统计并录入电脑存档。
二、工作分析:
这一段时间的工作虽然可以看到些进步,但是远远不能达到一个专业物流操作员的程度,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无工作经验,缺乏综合知识和技能。
虽然我是一名学国际货运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由于刚毕业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没有需要的社会关系网络,也没有综合的物流运作经验,一切都从零开始,所有工作都是边学边干,所以业务进展效果不是很理想。经常出现不该出现的业务错误,导致操作过程不能马上到位,产生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这只能在错误中成长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尽快熟悉公司日常运作。
2、缺乏人生阅历和与人交际的沟通能力。
由于初入社会,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对于日常的业务联络经常产生不必要的失误。言语中得失客户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必须练就一定的客户沟通技巧。
3、公司缺乏专业的运作经验。
我司正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业务上操作还未成熟,不能进一步拓展业务,导
致公司营业额停滞不前,无法见到相应的产出效益。解决的方法是,进一步加强学习,吸收其他公司经验,干自己所能干,专心本公司擅长业务,在巩固原有客户基础上增加新客户。
三、个人总结:
这段时间以来,我无论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工作能力上都有较大的进步,但差距和不足还是存在的,比如工作总体思路需要进一步清晰,处理事情要以最简单的方法来完成,对自己的工作还不够钻,脑子动得不多,转得不快,没有想在前,做在先。
保障业务准确进行,完满完成服务客户的责任,这就是我司工作的特点。从物流工作的性质上讲,它具有专业综合性强、环节复杂、程序缜密、突发性强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综合的知识积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作为公司成员来讲,从事物流行业,我的综合知识的积累还远远不够。因为刚从业,对社会工作没有成熟的经验,加之物流工作突发性很强的特点,往往只能跟着领导安排的计划去做。工作上常遇到许多突发性业务需要临时处理,而且通常比较紧急,这都让我有时措手不及。这都是缺乏经验所造成的,也只能在今后工作积累和总结经验。四、公司存在的弊端和未来工作计划及建议
1、每个企业在建立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四大资源是:资金资源、物资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各行各业企业经营的发展,资金资源、物资资源和信息资源三大资源并不为现代企业发展的竞争焦点,而影响企业生存下去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源的管理。现代企业管理改革=人力资源竞争,则人才的竞争。总而言之,能够把握人才控制就能更好地发展企业。因此,我们要做好编制部门职位(岗位)、工作职责及人员分配。因事设岗,因岗设人。
2、未启动公司绩效考核运行情况,员工平常工作做好做坏没有一个依据进行评估,做多做少没有具体的标准来衡量,员工工作热忱低下,很难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性。同时对公司人力资源工作规划需要的依据也带来困难,比如;人员调动、工资调整、升职、降职等。因此要建立合理的薪资体系和良好的绩效考核系统。
3、公司日常工作流程不明确。工作流程为办理事件和管理程序的重要环节,也是平常工作不可缺少的使用工具,一件事情、一项工作该如何去办理和完成?负责人是谁?这些都应规范起来,按规定去处理和解决,只有这样才会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如遇特殊情况可特殊处理)。建立健全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234-02
1 《物流管理概论》项目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1.1 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内涵 从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为教学内容,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项目化教学法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通过师生全员参与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这种教学活动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以项目带动教学,项目化教学法符合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与职业性的特征。完成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掌握知识、转化技能的过程。通过就业岗位职业能力分解,进行工作项目与工作任务分析,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形成切合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1.2 实行项目化教学的意义
1.2.1 符合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规律。近年企业对物流技术的需求,物流专业人才紧缺,特别是精通物流管理的人才更是奇缺。对物流人才特别是物流第一线的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适应培养技术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需要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技能型物流人才,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因此在高职教育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大多采取项目化教学模式。
1.2.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在物流行业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项目化的核心任务是以工作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要在学科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力地体现了高职教育物流专业培养目标对高职教学的要求,从而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1.2.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偏重,学生的参与性较差,不能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项目化教学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活动的载体,课程设计符合高职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特点,把学习者转变成社会实践的参与者,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分工协作,自主学习完成具体项目,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物流管理概论》项目化教学的改革思路
2.1 课程知识体系改革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具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部分的教学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为度;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践性教学内容相配套,形成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又来加深对理论理解的效果,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适当补充专业和课程教育性方面的内容,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形成较好的学习观、课程观;适当补充形成和提高课程综合素质方面的内容。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还充分考虑本课程与物流运输实务、现代仓储实务等后续课程的衔接,处理好相关课程内容的关系。课程教学组织与安排,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具体实施时,课内课外相结合,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现代的教学方式手段相结合。
2.2 课程技能体系结构设计 《物流管理概论》共分八个知识模块。第一模块是物流认知,主要内容有物流的概念与分类、物流管理的发展历程以及合理化物流的内涵;第二模块是物流要素,分别介绍了运输、储存、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信息等要素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第三模块是物流中心,包括物流中心的功能、物流中心的布局规划与设计等内容;第四模块是物流信息技术,主要介绍了目前常见的现代化技术包括GIS、GPS、EDI等;第五模块是物流信息,介绍了物流信息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物流信息系统规划的原则与方法;第六模块是物流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企业物流组织的发展过程、物流组织结构的种类以及物流人力特点和管理方法;第七模块是供应链物流,重点介绍了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特点以及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的主要策略;第八模块是物流绩效评估,介绍了物流内部评估、外部评估以及供应链评估的方法和步骤。
3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在物流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情况之下不容易做到按“制定目标-计划-实施-评估”这个过程来实施教学内容,因为物流管理类课程中有明确的项目让学生来独立完成的知识点相对较少,不过我们也应当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独立去完成一些项目。
3.1 确定项目任务 立项是项目化教学能否成功的前提。项目化教学实施的第一步是确定项目任务,即立项。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项目小组,必要时教师可适当平均每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性格构成,每组人数一般八人左右,小组成员最好由学生自由组合,为保证项目任务顺利完成,每组选一名组长,最好由班干部担任。其次,综合考虑项目的设置,使项目之间具有前后关联性,承接性,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统筹几个子项目任务,以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再次,立项目标一定要定得比较小,较短的时间,能够让学生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一般以一周时间完成一个项目较为理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立项所确定的项目任务一定要紧扣实际。
3.2 独立制定工作计划 学生按照课题实际需要,提出自己的独立工作计划,个人的知识欠缺将通过共同讨论、集思广益来弥补,在这一过程中学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己独立确定各自的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确定较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帮助。
3.3 实施计划 学生按照制定的各组最优解决方案,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按计划实施并完成,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工作过程中要按照预定的计划来进行自我和相互的检查,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加以点拨和指导,在这过程中,教师要详尽观察学生能力。
3.4 检查评估 各项目小组长拿出产品来进行汇报,本小组对某些功能的实现可能还有心无力等,讲解制作的过程,并讲出哪处较满意,哪处还有待改进,汇报结束后,各小组之间互评,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并要求各项目组进行总结,然后教师再对各项目组的情况进行相应地点评。由教师向优秀的团队颁奖,用以激励学生。
3.5 归档与结果应用 教师进行相应的总结并将相关资料归档以备下次使用。教师对此项目做完后要进行归档,如总体的教学效果如何,哪些地方还有待改进,还有什么是当初没有考虑到的,哪些情况是在意料之中,是按计划进行的等,以便下次教学时,该项目的教学更加完善。
4 结论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看出,在《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中可以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法。实施项目化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生活和生存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等,它是教学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且不可能替代,这种教学模式所花的时间和精力都要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戴海容.《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12):38-40.
一、本人工作情况总结
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这段时间以来。
1公司的安排下。
熟悉公司的日常运作流程。进行的具体工作包括建立完善的客户联系档案,将公司经常联系客户整理归案,并以抄录、随笔记录的纸质文件记录新客户的资料。通过电脑录入,整理公司内部文件做好电子文档。
2由于公司业务涉及到报关报检、现代物流、保税物流、货代、运输仓储等业务流程、业务操作模式及规范等问题。
虽然我所读专业与此相关.因此在同事帮助下逐步学习各种操作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重新组织自己操作思路。
处理公司日常费用支出登记及记录公司营业收入等。每月对各项支出和收入作出分类、统计并录入电脑存档。
3承担公司内部财务会计出纳工作。
二、工作分析:
但是远远不能达到一个专业物流操作员的程度,这一段时间的工作虽然可以看到些进步。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无工作经验。
由于刚毕业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没有需要的社会关系网络也没有综合的物流运作经验,一切都从零开始,所有工作都是边学边干,所以业务进展效果不是很理想。经常出现不该出现的业务错误,导致操作过程不能马上到位,虽然我一名学国际货运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产生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这只能在错误中成长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尽快熟悉公司日常运作。
2缺乏人生阅历和与人交际的沟通能力。
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由于初入社会。对于日常的业务联络经常产生不必要的失误。言语中得失客户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我必须练就一定的客户沟通技巧。
3公司缺乏专业的运作经验。
许多业务上操作还未成熟,不能进一步拓展业务,导致公司营业额停滞不前,司正处于起步阶段。无法见到相应的产出效益。解决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学习,吸收其他公司经验,干自己所能干,专心本公司擅长业务,巩固原有客户基础上增加新客户。
三、个人总结
无论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工作能力上都有较大的进步,这段时间以来。但差距和不足还是存在比如工作总体思路需要进一步清晰,处理事情要以最简单的方法来完成,对自己的工作还不够钻,脑子动得不多,转得不快,没有想在前,做在先。
完满完成服务客户的责任,保障业务准确进行。这就是司工作的特点。从物流工作的性质上讲,具有专业综合性强、环节复杂、程序缜密、突发性强的特点。这就要求我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综合的知识积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作为公司成员来讲,从事物流行业,综合知识的积累还远远不够。因为刚从业,对社会工作没有成熟的经验,加之物流工作突发性很强的特点,往往只能跟着领导安排的计划去做。工作上常遇到许多突发性业务需要临时处理,而且通常比较紧急,这都让我有时措手不及。这都是缺乏经验所造成的也只能在今后工作积累和总结经验。
四、公司存在弊端和未来工作计划及建议
1每个企业在建立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四大资源是资金资源、物资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各行各业企业经营的发展。而影响企业生存下去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源的管理现代企业管理改革=人力资源竞争,则人才的竞争。总而言之,能够把握人才控制就能更好地发展企业。因此,要做好编制部门职位(岗位)工作职责及人员分配。因事设岗,因岗设人。
2未启动公司绩效考核运行情况。
做多做少没有具体的标准来衡量,员工工作热忱低下,很难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同时对公司人力资源工作规划需要的依据也带来困难,比如;人员调动、工资调整、升职、降职等。因此要建立合理的薪资体系和良好的绩效考核系统。
3公司日常工作流程不明确。
工作流程为办理事件和管理程序的重要环节。一件事情、一项工作该如何去办理和完成?负责人是谁?这些都应规范起来,按规定去处理和解决,只有这样才会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如遇特殊情况可特殊处理)建立健全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
4整理好公司财务帐。
长江下游某原油码头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大型原油和液体化工原料中转码头。该码头具有几个显著特点:属于大型国有企业、员工数量庞大、员工年龄结构偏老龄化、人员薪资固定成本大;设备老旧、维护保养成本高;安全管理责任重大,需不断加强防泄漏、防爆控制。根据这些特点,理工朗坤围绕安全和成本控制两个核心能力帮助企业打造管控一体化平台产品。
(1)从设备、人员、环境3个方面帮助企业打造本质安全性原油码头(如图1所示)。①设备层面。将所有的设备信息建立成一个体系数据库;根据设备安全级别和重要程度对设备进行分级管理;不同级别的设备使用不同的维护策略;在以上设备信息和企业人员信息之间搭建一个平台;在此平台上,共享设备的资料信息,自动提醒周期性的维护保养工作,固化沉淀历次的设备检修经验(方案),统计分析设备维护和检修的料工费,控制不合理的检修费用支出,统计故障构成,为设备技改、安全性评价提供数据支撑等。在此基础上提供科学、体系化的维护策略,保障设备本身的本质安全。②人员层面。一方面,依靠平台周期性任务提醒,防止出现设备维护工作的遗漏;另一方面,通过引入电力行业“两票三制”的安全管理经验,提倡操作标准化,现场设备检修作业,通过安全许可工作票,落实安全措施引入安全签发、现场安全许可检查等多重机制,以约束现场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③环境方面。在平台上建立企业的危险源数据库,识别企业危险源,分级别对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建立企业集中的危险点库,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对危险点按区域、按设备划分,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区域设备操作、检修作业时,平台能够提前预警危险点,提示落实防范措施。
(2)分析企业成本构成,控制企业成本。围绕企业人员年龄结构分析企业核心业务,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分析员工退休时间表,计划动态成本控制目标,计算员工退休对核心业务岗位的影响。一方面,积极落实设备技术改造,提升设备自动化程度,减小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做好核心业务岗位员工培训计划,满足退休后缺编时人员配置需求。建立一个老龄化员工退休、年轻员工培训、设备技术改造推动企业现代化、自动化转型协同推进的平台。
2.煤码头案例分析
江苏省某煤炭物流储备基地是一家新建的煤炭码头,企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全新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以年轻员工为主,但经验缺乏;周边同类港口多,企业竞争压力大。分析企业特点后发现:一方面,该企业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但员工普遍缺乏经验,新设备和新员工之间怎样协同生产、怎样保障安全,是企业一个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企业怎样控制成本、提升竞争力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分析企业特点后,理工朗坤围绕“四个核心能力”,建立统一的管控一体化平台。
(1)建立总体架构图。煤炭物流储备基地管控一体化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n the situa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 and logistics personnel employment,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as interdisciplinary and applicability,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graduates' abilities to be employed, the goal of talent cultivation is further defined. The teaching problems have been found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Curriculum system optimization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idea of professional 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method for teaching reform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solve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teaching and practice.
Key words: professional abilities; logistics management; curriculum system
近年来物流业发展迅猛,已逐渐成为服务业的支柱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13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3.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8%[1]。各省和地区根据本地的经济情况做出了适合地域特点的物流发展规划。许多企业也将物流仓储、运输及分类加工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增加迅速。与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大的预测不符的是,物流专业大学生在物流行业就业的比率较低,2013山东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为51.5万,就业率为81.6%[2],物流专业毕业生人数为9 175,就业率为91.51%,但在物流相关行业内就业仅占29.48%,如图1。物流行业内就业率低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是“供需矛盾”,即学校培养出来学生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结果造成了物流专业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合适的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专业人才。
就业力不足是社会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最深层次的内在矛盾,就业难问题的症结所在,要解决物流专业大学生行业内就业率低的问题,必须提高学生的就业力。为此,应以提高高校学生专业就业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素养高的毕业生。
1 基于就业力提高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1 物流管理就业力的定义。就业力(Employability),国内有些学者译为“可雇佣性”。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DFEE)关于就业力的定义是,就业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英国学者Harvey、Locke和Morey认为就业力一般从学习而来,其本质是“个人在经过学习过程后,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3]。
参照《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物流管理是“为以合适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对正向及反向的物流过程及相关信息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现代物流管理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信息科学及工程技术等多门学科。因此,我们对专业就业力的界定是:物流专业学生不断通过系统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获得,能在持续发展的物流人才需求市场上获得更多就业机会,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实现职业发展与自身价值的综合能力[4-5]。2005年DEST就业技能框架包括如下能力:沟通能力、计划和组织能力、团队工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学习能力、进取心、科技。根据对用人企业和毕业生的调研,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力概况为:个人能力(沟通能力、吃苦耐劳能力、抗压能力、责任心),物流专业能力(物流技能、物流实践经验、物流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职业发展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聘能力)。
1.2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提高就业力作为人才培养的衡量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科学合理地设置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教学中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工作能力,提升其个人特质。为了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作为人才输出的关键环节的学校,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努力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专业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通过学校的教育和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理论基础和能够提供职业持续不断发展的知识支撑,让其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
2 构建提高就业力的物流管理课程体系框架
2.1 物流管理本科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07份。通过问卷分析发现,在本科教学阶段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三方面:①86.78%调查对象表示课程体系和课时设置不尽合理,以学院为例通识类课程占总课时比例高达32%。②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占据主要位置;78.5%的调查对象表示实践环节投入不够,课程实践比重低、课时少,应在日常教学中增加物流作业实训、物流管理实训及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③65.42%的人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方法单一,与实际结合效果差,没有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2.2 物流管理课程体系。针对以上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教学实践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提高就业力为目的,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框架包括:通识类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和实训课程以及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并且课程在教授过程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在第一学年主要以通识课和学科基础课程为主,第二学年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第三学年通过综合实验和实训课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从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系统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
(1)通识类课程。通识类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识类必修课是指教育部或学校规定的,原则上各专业必须修读的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外语、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课程、体育等。另外可以开设通识选修课程,如人文学科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语言与写作类等课程模块。主要是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个人基本能力:积极的态度、正确的心态、自信、职业道德素质、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等物流课程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在教学手段方面建议增加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能力,以深化课堂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与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统筹进行,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社会考察、社团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和社区等形式完成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吃苦耐劳能力、抗压能力、责任心等。
(2)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是指某一学科门类中各专业学生均应修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是按学科门类设置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科门类中打通,以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这类课程是管理类学科的理论基础,可以为进一步开展专业课的学习夯实理论根基。
(3)专业课程。专业必修课是指该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帮助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在更深入的专门知识领域内进行理论分析和技术应用的能力。不同的学校对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同,但大多根据物流的环节设置课程,再结合学科及实践前沿理论。如采购、仓储、运输、国际物流、物流专业英语、供应链管理、物流战略等。地方高校应根据地域特色本着为服务地方经济培养人才的原则,开展专业教育。例如山东省拥有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港口资源,在课程体系中体现出港口物流和国际物流等特色课程。
(4)综合实验与实训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为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对物流基本技能和物流流程的深刻认知而开设的。主要包括:物流企业模拟运营、物流项目运作、物流仿真实验、物流作业实训、校企合作等。
物流企业模拟运营和物流项目运作类课程,突破传统课堂讲授的方法,通过案例教学、虚拟游戏、仿真模拟实验等,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团队合作、制定工作计划、实现工作目标、完成案例总结,这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等。通过虚拟游戏模拟多团队的管理对抗,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并理解物流的典型过程、关联和问题,通过多轮模拟改进物流流程,提高物流效率。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理解物流知识,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有很好的效果。
物流仿真实验则是通过物流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建模,以了解现行物流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还有很多3D软件,可以分角色模拟配送中心的运营。通过仿真模拟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运用物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可以与物流企业合作在校外建立实践基地,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校企合作教学计划,这样既完成了实践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5)职业发展课程。职业发展课程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我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就业观,促使大学生正确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以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课、职业素养培养课、求职模拟、创业指导课[6]等课程。
生涯规划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大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培养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意识[7]。高校的人才培养中要充分考虑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并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道路,要建设开放和灵活多变的人才培养体系,增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升大学生差异化就业的能力。职业素养培养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法规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择业观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掌握选择职业的方法和技巧。除了理论指导外,授课方式多采用实践的方式,如模拟应聘、礼仪素质等内容。通过大学生的能力测评、创业指导等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立体式的服务。可以在大学四年分阶段进行,提高他们的求职技巧及就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使他们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并能在职场内发展顺利。
3 结束语
针对现在物流行业发展的现状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提出了旨在提高学生就业力的培养体系。
(1)优化教学课程设置,调整学分分布结构。依据提高就业力的人才培养要求,教学课程应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特征,所以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的课程应兼顾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验和实训及职业发展五个方面。在学分分配方面,应加强综合试验和实训类、就业素养培养等课程的学分。
(2)改进教学手段,探索多形式的授课方式。在实际中教学方法手段应该不断丰富和创新,来满足不同兴趣和接受能力的学生需求,增强学生对物流专业的感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通过幻灯片演示,案例教学、物流仿真模拟软件等形式,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案例和物流软件模拟教学可以营造与实际相仿环境,增强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多层次、渐进式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规范地将专业知识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在一起,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通过循序渐进的职业能力提升过程,全面不间断地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2013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EB/OL]. (2014-03-07)[2014-06-25]. http://.cn/wltjwlyx/226760.jhtml.
[2] 佚名. 山东省将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实施意见[EB/OL]. (2013-07-08)[2014-06-25]. http:///shandong/yuanchuang/2013/0708/1590139.shtml.
[3] Mantz Yorke, Peter T Knight. Embedding Employability into the Curriculum[C] // Learning and Teaching Support Network(LTSN), 2004.
[4] 张体勤,江岩. 基于就业力视角的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229(7):72-7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110-02
1 前言
工学结合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思想、育人模式、助学举措。工学结合可以使企业的人才需求一开始就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计划当中,并通过在学校的课程学习和在企业的课程实训,实现校企的“零距离”对接。然而现今大部分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基本上都是对普通本科课程体系的简化和移植,虽有安排一定比例的实习实践内容,但均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物流专业的课程结构乃至内容,因此,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2 青岛市技师学院一二三四模式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所谓“一二三四”模式的物流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是指建立以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以培养具备核心职业技能和核心职业素养的“双核”型物流人才为目标,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素养证书“三证合一”,以“生产性教学环境”平台、“校企融合平台”“双师型教学队伍平台”“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四大平台为保障的递进式一体化物流专业课程体系。
以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开展课程体系改革 通过对青岛市技师学院04~09级500多名物流专业毕业生的跟踪分析,总结出学生入职后的职业生涯为新员工入职阶段、业务操作阶段、基层管理阶段和综合创业阶段。每个阶段具体体现为不同的工作岗位,而每个工作岗位都有相应职业要求。在对物流专业学生日后将面临的工作进行分析之后,确定每一阶段培养目标要求,按照要求对传统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七个核心项目课程,并按照职业成长规律进行序化,递进式进行人才培养,如图1所示。
以培养“双核”能力为目标,重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人才的使命,职业性与行业性是它的重要特征。因此,青岛市技师学院将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备核心职业技能和核心职业素养的“双核型”物流技能人才。为了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采取“立体考虑、分段落实”的培育方法。
1)多途径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首先,学校基础教育部门主导开发了职业素养通用课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团队、自我管理和信息技术等各专业通用的素养能力。其次,物流专业针对物流行业企业的要求,在专业课程设计时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再次,企业见习阶段,企业导师除了对学生的技能做出评价外,还需对学生的素养表现进行鉴定。最后,学校在不同学期开展不同主题职业素养专题讲座和专业环境建设,使职业素养的培养可以落到实处。
2)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动手能力训练,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为更好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改革,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在教学方法上也做了创新,采用实地考察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调查与访问法等典型的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另外,学院每年都举办“技能节”,进行技能练兵。现代物流专业开展过商贸实训中心进出库项目、学校教材库设计、玻璃杯快递包装、自动立体库等比赛项目,锻炼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突出学生全面评价为目的,创新使用“三证”制度 为配合“双核”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生全面素质评价,学院创新使用素养证书制度,形成毕业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素养证书“三证结合”的评价体系。
1)确定了技工院校学生核心职业素养评价模型,模型包括一二三级指标、评价内容、标准和评价来源。
2)制定素养证书取得办法。学院根据全面考核与评定情况确定每位学生的核定核心职业素养等级并颁发相应的《核心职业素养评价证书》,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达标三个标准。
3)发挥素养证书的导向、激励功能。评价模型把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重要的测试维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追求进步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向党团组织靠拢的积极性。评价模型赋予学习能力比较大的权重,有力地促进了学风的转变。评价模型唤起学生对职业素养的重视,增强学生加强自身修养的自觉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管理。
以“四大平台”为手段,保障课程体系实施 课程体系的实施离不开软硬件教学环境的塑造、优秀的师资队伍和配套的教学资源。
1)打造生产性教学环境平台。2006年,学院建立现代物流管理实训室,实训室以先进的物流业务流程为核心,结合条码技术、信息采集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生产运作与管理技术、企业资源配置技术等物流硬件和软件技术,以流程性的活动为模拟,让学生在实验场所完成一系列物流模拟操作。2012年,学院与青岛利群集团合作,建立工学结合商贸实训中心,中心为全院师生提供真实的商品销售服务,采取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管理模式。2013年,学院与青岛中青软件合作,开发一套体现青岛地区物流行业发展特点、有企业真实数据支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现代物流专业工学结合教学仿真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学生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营模拟。
2)建设校企融合平台。学院在学校层面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在所有专业都成立有行业企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校企共同研讨专业建设发展,共同建设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共同承担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任务,为专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教育组织保障。物流专业聘任青岛市首席物流师段沛佑为学院大师工作室物流工作站签约技师,其行业背景对学院物流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帮助。同时作为中国物流学会、青岛市物流协会会员单位,学院借助协会的平台,积极参与青岛地区物流专业产教结合工作,为专业发展搭建行业指导平台。
3)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平台。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离不开“双师型”师资队伍。学院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并提高教师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课程开发能力,系部负责实施并制订相应工作计划,安排校内专业教师到对口的物流企业进行考察研修、顶岗锻炼,力求通过企业历练掌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技术,突出应用知识和综合技能。
4)构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平台。学院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围绕物流专业建设,自主建设和购买支持网络教学模式的资源共享平台,平台建设把传统学生被动式受教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一种实质性转变。
3 青岛市技师学院一二三四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效果
建立起体现职业性、项目化,能与工作体系互动的课程体系 因课程为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形成与职业岗位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更能体现企业实际需要。学生可以在完成学习项目的过程中体验经历企业生产和工作过程,提高对职业岗位工作的认知,提升职业素养。
学校和企业互动联动,共同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课程体系在改革过程中就必须引入企业的参与,改革后的施教过程中更需要企业的全程介入。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单靠学校的教育环境必然难以实现,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和育人环境的优势,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建立校企紧密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
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 “一二三四”模式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中,课程体系可照顾到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直至毕业的在校期间,每一个学期都安排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培训等课程,提升学生个人职业发展潜力;并且结合专业课的学习,融入企业的初期认知实习、中期生产实习以及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践性较强的技能操作,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藉此可为学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并为其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
4 结语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职业院校的共识,能否有效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是课程体系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一二三四”模式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学科课程体系的弊端,提升了教学质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本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输送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专业定位:服务于现代物流业,致力于信息科技与流通技术融合,培养高素质的流通管理专才。培养目标:面向徐州地区的物流企业,面向长三角经济区物流企业,培养具有良好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具有规范、安全、环保素养,具有物流企业的产品采购、运输操作、仓储管理、物流信息等岗位操作技能的管理员、业务主管或部门经理,既能进行货物运输、仓储、配送等现场组织管理以及现代物流设备的操作,又能从事物流系统优化设计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建设内容与措施
1强化校企合作,形成良性互动局面(1)以校企双边协议为基础,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与相关企业紧密合作,由企业派专家、政府指导、行业参与和学院一起组成物流管理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明确该委员会对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领导职责,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制定每年工作计划,确定工作项目,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改革、实践环节、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质量共评,达到共同发展。(2)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融入课程考核,学生在取得学历文凭的同时,必须考取本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为此,首先开展课程改革,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展“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实践导向的教学方式改革;其次,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适合从事教育工作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组成“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
2完善基于物流职业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围绕物流行业从业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①职业岗位分析。针对人才培养规格,开展社会调研,分析学生的就业岗位(或岗位群)和所需的职业资格,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通过对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进行调查分析,确定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有:仓储、配送岗位,运输、装卸操作岗位,流通加工岗位,物流信息技术岗位,货物报关、报检岗位等。同时做好对物流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研讨物流岗位主要的综合能力,再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在此基础上重构课程体系。②构建“校内课程实习、工厂模拟、校外顶岗实习”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根据物流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经物流管理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共同审核,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充分体现企业物流、尤其是物流的技能岗位,构建以企业真实场景为教学载体,分阶段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2)确立并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坚持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的原则,由专业骨干教师和物流企业专家组成课程建设小组,根据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紧盯物联网技术发展,参照国家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共同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做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素质教育与职业素养对接”。(3)抓好工学结合教材建设。按照物流企业工作过程、岗位能力的要求,结合合作物流公司的生产、运作、管理,设置体现物流特色的专业课程,编写具有高职特点的工学结合教材,并与企业共同开发、完成相应的实习指导书,实现与实际操作岗位的无缝对接。(4)物流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依托学院现代教学工厂,建设服务于物流人才培养和满足对外技术服务及培训的网络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工学结合核心课程相关素材-包括课程标准、课程学习情境设计、课程课件、课程试题库、物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涉及物流流程的各种国家标准,重点与企业合作开发物流工业企业案例,开设物流管理技术发展专栏、经贸信息专栏等。
3与物流企业共建“厂中校”和“校中厂”,强化实践育人依托“校中厂”、“厂中校”建设,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建设,形成校企互动的双赢局面。(1)共建“厂中校”和“校中厂”。依托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成立厂中校“物流管理技术培训学校”,以此为抓手,深入开展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和职工技能培训工作。成立校中厂“徐工院物流管理技术服务(实训)中心”,增强科技服务能力,使之成为物流管理技术宣传中心和企业技术支援中心。(2)探索“厂中校”与“校中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与企业定期沟通机制,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每学期沟通2次以上;与企业互聘互兼人员;每学期聘请企业专家开设专业学术讲座2场以上。在学院设立物流师工作站2个,推进企业专家学术讲座制;在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1个,推进校企融合等。(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在实施物流管理专业“双能并重、三元融入、四层递进、产学互动”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依托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总体框架,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扎扎实实地推进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