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6: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勘察设计行业调研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3月13日,桃花江核电厂区大门紧锁,防备森严。不苟言笑的保安指着厂区门口张贴的“禁止进入”标识,熟练地拒绝来访者。
透过桃花江核电厂高达两米的外墙,可以看到厂区内横生的杂草,以及三辆无人驾驶、生有锈迹的挖掘机。只有厂区外一块写有“争取内陆第一,建设核电精品”的巨型广告牌,提醒来访者这里曾有的热闹。
桃花江核电项目于2006年开始申报,2008年后以“桃花江速度”完成设计、采购、施工等前期准备工作,风头盖过国内另外两个内陆核电项目(江西彭泽与湖北大畈)。
桃花江核电项目原计划在2011年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投入商业运行,但2011年3月11日,突如其来的福岛核事故打乱了这个计划,在核电安全大检查的背景下,中国核电项目的审批大门已关闭整整一年。
“现在没有开工的时间表,也不再预期了,只能等。”3月16日,桃江县政府办党组书记胡跃宏对《财经》记者称。
这个写入2012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预期总投资670亿元、业已投资38亿元的超级项目,这个被湖南省主要领导要求“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头号工程”,陷入了焦灼的等待中。
继续搁浅
沉默了一年的中国核电行业,近期频频传出回暖信号。
“我最近也听说了会优先审批沿海核电项目,但为什么不能给内陆开一个口子呢?”3月16日,湖南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反问《财经》记者。
桃花江核电项目早已完成“七通一平”,可谓“万事俱备,只欠审批”。
如果不是日本福岛核事故,桃花江项目成为中国“内陆第一核电站”毫无悬念。福岛核事故后,国务院下令对已建和在建核电项目进行安全大检查,桃花江项目也进一步加强了安全性。
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湖南核工业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李庚阳透露,面对“安全审查令”,桃花江核电项目已考虑将地震防护等级由8级提高到9级――增加1级地震防护,投资成本将增加15%;湖南省电力勘察设计院核电顾问工程师吴慧全形容说:“这就像很多办公楼有消防设备,但还要求在办公楼附近建有消防队。”他表示:“之前的安全体系确实比较薄弱。”
尽管如此,短期内桃花江核电项目仍启动无望。益阳市核电项目办公室领导小组有关人士透露,《核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由国家发改委提交至国务院,预计很快将重新启动核电项目的审批。“现在是说会先启动沿海核电项目,桃花江核电项目何时能通过审批则没有说法”。
知情人士表示,因桃花江核电项目短期内解冻无望,中核集团已在内部发文,要求将桃花江核电项目的主要人员及主要设备转移至辽宁徐大堡、江苏连云港等沿海项目。
3月13日,一位从中核集团总部派驻桃花江核电项目的员工告诉《财经》记者,目前公司仅留有60多位员工负责厂区的安全维护,“主要是保护厂区设施不被损害,并进行一些道路维护”。
“内陆第一核电站”成了最先被冷落的内陆核电项目。
曾经“黑马”
“后发先至”的桃花江核电项目,堪称中国核电业的一匹“黑马”。
“我最开始听说桃花江要搞核电也是吃了一惊。”一位当年参与桃花江核电项目地质勘探的专家回忆道,“但后来在各方努力下,桃花江核电却跑得最快。”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湖南开始探寻建设核电站的可能性。1989年,湖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开始在长江流域、沅水流域、湘江流域和资水流域进行核电站选址,现场踏勘20余个厂址,经过比较、筛选,初步提出12个可能厂址。吴慧全回忆:“最多时,湖南有6万人在搞核电。”
1992年至1996年,湖南从12个可能的核电站厂址中筛选出华容、桃源、湘阴等县共7个厂址,编制形成了《湖南核电普选厂址调研报告》。
从2003年开始,这些厂址被反复踏勘,筛选出桃源县白羊冲A、桃源县白羊冲B、华容小墨山A、华容李师垄B、华容狮子山C五个厂址。
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委托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着手内陆省份核电厂址资源规划调查,华容小墨山和桃源九龙山两个厂址进入《湖南省核电站规划选址报告》,前者被确定为湖南核电站优先候选厂址。
一直到2006年,桃花江核电才崭露头角。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桃江县委书记杨跃涛注意到总理以及相关专家多次提到将“积极发展核电”,于是萌生在桃花江发展核电的想法。“印象非常深刻,那段时间桃江县、益阳市党政主要领导经常跑到发改委做工作,希望发展核电。”前述参与桃花江核电项目地质勘探的专家表示。最终,湖南省发改委松口,同意派核电专家去桃花江看一看,结果发现桃花江非常适合建核电站。
此后,桃花江核电项目创造了“全国核电项目的第一速度”。为加快项目进展,益阳市委、市政府曾在一个月内连发16份文件。2006年12月,桃花江核电项目通过厂址评审;2007年2月,完成核电站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2007年4月,完成《厂址安全分析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书》;2008年开始前期准备工作;2010年底,项目已完成“四通一平”。
公开资料显示,桃花江核电项目预计总投资670亿元,四台AP1000核电机组分期开工建设。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最高可达350亿千瓦时,相当于目前湖南年总发电量的20%左右,预计年产值为200亿元。该项目的业主单位为湖南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由中核集团旗下的中核核电有限公司控股。
桃花江核电公司成立于2008年5月21日,最初的注册资本仅为1000万元,此后两度增加注册资本,目前注册资本达6.44亿元。股东为中核核电有限公司、华润电力工程服务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和湖南湘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四家公司按50:25:20:5的比例组建桃花江核电公司。中核核电公司居于绝对主导地位,负责项目的建设与运营。
虽然湖南方面是以最小股东身份参与桃花江核电,但推进项目建设的热情不减。除了对电力的需求,湖南主政者还希望核电项目带动湖南的设备制造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唯有等待
“桃花江核电项目做了充分的安全考量,我们甚至设想过万一三峡垮坝该如何来应对。” 湖南省电力勘察设计院核电顾问吴慧全强调:“你说桃花江核电到底哪里不安全呢?!”
吴慧全认为,在内陆省份中,湖南地质和自然条件是最安全的。湖南是地震少发区,95%的地震都集中在现代板块活动碰接带,湖南幸运地避开了这些大地震带。中国还划定了几十条内陆地震带,湖南也不在这些地震带上。湖南历史上有过小规模的地震,但未超过6级,且主要集中在环洞庭湖区,桃花江核电厂址离这个地震带较远。
此外,桃花江核电厂址所在地常年静风频率高达36%,发生核电泄漏事故时,放射性物质随风扩散几率也较低,污染范围不会严重扩散。不过,内陆核电的选址不仅需要考虑地震、极端气象条件等外部环境,而且需要对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等因素进行考量。
桃花江核电项目地处湖南中部,南距长沙108公里,北距常德市59公里,西距安化县79公里,东距桃江县城16.5公里。距离多个人口分布稠密区较近,也意味着安全隐患增大。
按照《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下称《规定》)要求:核电厂应建在人口密度较低,地区平均人口密度较小的地点。除了半径5公里的限制区,“核电厂距10万人口以上的城镇和距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的市区发展边界,应分别保持适当的直线距离。”
尽管《规定》没有明确量化这一直线距离,但桃花江核电厂址显然没有完全遵守规定的选址要求,在核电厂200米范围内还有七户未拆迁的住户。
此外,虽然桃花江核电项目宣称将采用目前安全系数最高的AP1000机组(第三代核电技术),但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考虑的是M310机组(第二代核电技术)。“因为还未完全掌握AP1000技术。”知情人士称。
桃花江核电项目仓促上马的背后,是地方政府赶超式的“核冲动”。
内陆大省湖南的煤炭人均可采储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28.8%,人均保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湖南人均电力装机0.25千瓦,远低于全国0.54千瓦的平均水平。用电高峰期,窘迫到省领导常常要出面到处求电求煤。
湖南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对《财经》记者强调,湖南水电已基本开发完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规模太小,“发展核电是解决湖南电荒的唯一办法”。
目前除了中核集团在桃花江的核电项目外,中电投力推华容小墨山项目;中广核属意桃源项目;大唐属意株洲项目;国电染指衡阳项目――“一个省能吸引这么多公司来发展核电是不常见的。”吴慧全说。
按照湖南主政者的规划,“十二五”期间桃花江核电项目首开商业运行先河,之后每五年要有一个核电站投入商运。福岛核事故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核电安全大检查无疑打乱了这一规划。
对于悬而未决的桃花江核电而言,等待是痛苦的――无论是地方政府、中核集团,还是桃江县沾溪乡本地村民都是如此。地方政府浪费了精力与资源、中核集团付出了高昂的机会成本、本地村民则因核电而彻底改变了命运。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6-031-1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西部矿业公司自2000年改制以来,在原有的“信念、忍耐、奋进、成功”的企业文化理念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那就是“矿业报国,振兴民族经济”。2010年,公司针对员工中日益滋生蔓延的骄傲自满和不思进取情绪,又提出了“批判包容、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可以看到,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理念,为西部矿业公司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矿业公司,实现“有尊严的工作,有笑容的生活”的企业愿望起到了方向指引和凝聚力量的作用,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在深入人心方面,在内化为员工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针对社会竞争环境,针对企业性质及行业特点和历史发展阶段为企业做好文化定位
企业文化与企业一定要相适宜,脱离企业实际的企业文化是得不到员工认同的,同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不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最终只能成为一纸空文。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首先要根据企业需要,根据企业性质和行业特点,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为企业文化把脉定位。
西部矿业公司2000年成立前的原锡铁山的精神是“信念、忍耐、奋进、成功”。正是因为有一个发展壮大的信念,锡铁山人才能够在高海拔矿区艰苦的生活生产环境中做到忍耐,并在忍耐中不断地奋进,以达到最终的成功为结果。
2000年西部矿业公司成立后,确定了“矿业报国,振兴民族经济”的核心价值观,这对公司明确国企身份,担当国家富强之大任进行了定位。
2011年,公司提出了“批判包容、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这里的“批判”不是相互的指责和抱怨,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公司倡导,通过批判,反思不足。
公司为落实“批判包容、务实创新”的精神理念,提出了“精细化”管理,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在完善和改进中提高工作效率。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公司从大的科技革新项目的实施,到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工艺流程的创新,方方面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这说明,公司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提出的企业文化理念都是适宜公司需求的,是为公司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促进作用的。
二、通过采取多种方式使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首先,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应该是积极正向的。这是人终极向善的心理需求所决定的。
其次,这种企业理念又是切合实际的,使企业的员工觉得可信,使他们工作有目标,前进有方向,从而凝聚广大员工的精神力量。
再次,这种企业理念应蕴含着对美好未来的可期许的前景。如果不是因为有一个美好前景的招唤,员工怎么会有信心和力量去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而团结一致,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呢?
最后,要依靠传播的力量使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直达人心。否则,员工不知道企业的文化理念是什么,又何谈理解和认同呢?把高度概括出的企业文化理念通过多种宣传方式贯彻到公司的方方而面,最终使员工耳熟能详,理解并认同。
当这种正向的,切合实际的,对未来前景具有美好期许的企业文化理念通过多种方式使员工入耳入心的时候,企业文化理念就会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
三、企业文化通过员工的行为实践,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要把理念转化成行动,要奠定一个思想基础,那就是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同。当企业文化理念得到员工的认同后,会使员工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什么是企业倡导的,什么是企业摒弃的,这在员工的心里会成为一个准绳,这种思想基础形成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是一种强大的无形力量,可以称之为文化力。
公司强大的文化力可以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公司制度,自觉追求工作的规范化和卓越性,使工作中的精益求精成为一种自发自愿的行为,使企业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企业文化要适应于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地继承和创新
西部矿业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提炼总结出了适宜于公司需要的企业精神,在未来依然要根据企业面临的市场变化而进行文化变革。目前,公司“批判包容、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正是将创新作为落脚点,以求新求变,图进步,图发展。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首先要进行文化的选择定位,然后提炼出文化理念,通过宣传使企业所倡导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内化成行为习惯,以文化实践助推公司发展,并随着公司发展而进行文化的改革和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吹尽黄沙始得金的过程,去芜存菁,巩固成果,并不断优化,与时俱进,让企业文化真正成为适宜于公司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孙万美.围绕发展强化素质――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J].学习月刊,2009,(20).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先导产业和基础产业。全社会5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建筑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建筑业对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挥着无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我市建筑业产值规模较小,外向度低,经营机制不活,产业集中度较差,市场竞争力不强,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整体实力方面与发展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同时,还经受着建筑市场过度竞争、压级压价、垫资、工程款拖欠等等的严峻考验。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为破解建设工作难题,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近期通过采取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广泛征求意见等方式,对当前我市建筑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积极思考和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形成了本调研报告,以期对我市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推进建筑业健康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建筑业支柱产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必须充分认识建筑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外向开拓广、关联程度高、拉动作用强等特点,尤其是中小建筑企业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上已经处于主力军的地位。可以说,无论工程项目大小,都要靠劳动者的双手把它拔出地面,擎上空中,中小建筑企业正是这一劳动密集的产业大军所凝聚起的企业群体。同时,建筑业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劳动就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建设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手段,认真贯彻实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断加强对建筑行业发展的指导,促进了建筑业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是建筑业规模总量逐步扩大,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巩固。据统计,从1999年到20xx年底,全市建筑业增加值从4.08亿元提高到50.78亿元,年均增长37%;利税总额从5269万元提高到10.86亿元,年均增长45%;利润总额从4750万元提高到5.13亿元,年均增长30%;在本市建筑业从业人员从4万人增加到10.56万人。
二是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全市90%的建筑业企业完成了由国有、集体企业向股份制、非公经济改制和过渡。1997年以来,建筑企业数量减少了50%,产业集中度提高。目前,全市建筑施工企业有220家,其中总承包一级企业3家,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分别占60%、16%、24%,初步形成了层次较为明晰,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队伍。
三是建筑市场秩序日趋规范,依法管理取得明显成效。1997年以来,全市先后建成9个有形建筑市场。通过不断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建筑市场秩序,基本形成了招投标人依法招投标,交易中心和中介机构提供服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督,纪检监察部门、检察机关派员进场监督的招投标管理体制。目前报建工程应招标工程招标率和应公开招标工程公开招标率都达到100%。
四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水平稳步提高。按照《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工程参建单位的质量安全行为,切实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管理,实施“精品工程”战略,广泛开展创优活动,建筑工程质量明显提高,企业的安全和文明施工意识普遍增强。1998年以来,共获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中州杯”奖75项、“中州平安杯”奖60项,创省级“文明工地”19个;评定市优质工程36项,市优质结构工程370项,市“文明工地”392个,没有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五是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筑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对建筑企业实行了动态管理,实施建筑业10项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与企业创先评优挂钩等措施,不断促进企业管理上水平。企业也适应市场发展要求,自觉加强企业管理,大部分企业通过了国际通行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行业从业人员中,获得职业资格,注册执业资格的数量和比例显著增长。目前,我市有注册建筑师82人,注册勘察设计师50余人,注册造价师126人,注册建造师900多人,注册监理师100余人,工程造价员937人。
六是建筑劳务基地得到巩固,对扩大劳务输出起到重要作用。多年来,我市建筑业认真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不断扩大劳务输出,建筑劳务基地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和巩固,建筑劳务经济效益显著。平桥区、商城县、罗山县、潢川县被命名为河南省“建筑之乡”。 **“三刚”--王刚、张清刚、魏青刚都是外出建筑劳 务队伍中的精英代表人物。20xx年全市外出施工企业80个(次),建筑劳务输出人员30余万人,其中,成建制建筑劳务16.4万人,创经济效益18亿元。目前我市在北京、山西、新疆、郑州等地都有建筑施工队伍参与当地建筑工程的施工。市第二建筑安装公司常年在北京的成建制队伍人员达8000多人,承建了一批国家重点工程,曾参与了国家大剧院、“鸟巢”等重点项目建设;**源泰建筑有限公司每年在山西省施工产值在亿元以上;在乌鲁木齐,以市第三建筑安装公司和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成建制的建筑企业达20多家,人员有万人以上。
二、当前制约我市建筑业发展的问题十分突出
我市建筑业企业积极探索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创新发展方法,取得了成绩和经验,建筑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步增大,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尤其是普遍存在的技术力量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融资渠道狭窄,盈利水平不高,人才资源缺乏等问题,制约着我市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一)企业改制力度不大,有待进一步深化。从总体上看,我市建筑企业改革起步晚,改革不到位,产权过于分散,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勘察、设计、施工运营过程相互分割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还没有彻底转变,还没有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改制成本高,大量的资金用于职工身份置换等,资金严重不足,资产负债率高,资本积累成为制约企业扩展市场,发展壮大的瓶颈。市建委直属的两个大型国有企业,旧体制下积累起来的深层次矛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分配机制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产权改革很难到位,改制难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严重障碍。
(二)建筑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公平竞争机制有待完善。近年来,国家、省、市出台了一大批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些法规的出台,几乎对建筑企业的各种市场行为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却少有对建设单位市场行为的管理制度,体现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两个建筑市场主体在法律上权利义务的不对等。建筑市场存在着不正当竞争和严重的弄虚作假行为,垫资、压价、拖欠工程款问题尤其突出。工程款垫资已成为建筑市场的普遍现象,不垫就揽接不到工程,建筑企业发展、生存就会受到严重威胁。施工企业在投标前被要求缴纳高额保证金也成为一种变相垫资。压价,有很多建设单位避开监督,在签订正式合同背后与施工企业又补签“黑白合同”或“阴阳合同”,要求施工企业同意其提出的不平等条款,在中标价的基础上大幅让利,否则就将建筑企业排斥在外。拖欠工程款,当前对于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有着强硬的制约手段和处罚措施,但对于其源头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却没有较好的约束办法和清欠措施,这也是一种不公平。由于建设方工程款不到位而引发的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时有发生,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
(三)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人才缺失严重,创新能力不强。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市建筑企业人才理念不强,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不同程度存在缺乏人才的问题。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少,尤其从今年起执行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原有的项目经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已经适应不了新的机制,完全掌握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的凤毛麒角,没有形成一支真正的企业家队伍。大量的农民工长期游离于企业之间,没有接受系统的培养。企业人才流失的现象严重,很多企业培养的人才,一旦成材,就会另谋高就,留不住人才。企业科技投入少,科技进步慢,技术创新能力弱,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推广力度不大,技术水平较低,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管理水平不高。建筑能耗总量大,行业增长方式仍是外延型、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适应可持续性发展要求。
(四)建筑企业负担过重,环境不宽松。重复纳税,企业按工程总造价的3.3%缴纳营业税后,在购买材料、设备时还要缴纳相关税费,对总承包企业和劳务企业之间重复征收营业税。收费项目名目繁多,建筑企业上交的各种费用多达20余种,有的属于乱收费,有的不据实收费。有企业统计,企业纳税之外的各种缴费支出占到项目造价的2%到2.5%左右,这些缴费都没有计入造价,不仅增加了企业负担,更影响了企业的资本积累,影响到企业对生产、科技、安全等方面的投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五)建筑企业资质等级偏低,缺乏带动性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河南省建筑骨干企业名单中,我市没有一家上榜。建筑行业结构虽经调整,但企业资质水平低、缺乏竞争力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企业数量虽多,而实力偏弱,大而不强、小而不专。企业升级难,硬件如资本积累、人才资源、经营业绩达标难,软件的达标更难,职称评审门槛高,企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按照现有的职称评审办法,企业中能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寥寥无几。
(六)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没得到应有的重视,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建筑业关联度高,能带动50多个行业,对相关行业的带动系数为1:176,能吸纳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推动城乡经济发展等。社会各界对建筑业是支柱产业和富民工程已形成共识,但是对建筑业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扶持。扶持政策始终不能到位,有的只是口头支持,精神鼓励,实际的政策扶持措施很少。社会上对建筑业也存在诸多偏见,把建筑企业法人代表和项目经理统统称为“包工头”、“黑老板”,职工则称为“农民工”,社会地位低下,形象不佳。
三、做大做强建筑业支柱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在新形势下,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做大做强建筑业支柱产业,使建筑业对破解当前面临突出的“就业”、“三农”、扩大内需等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市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其重要而应有的作用。
(一)切实把建筑业放到支柱产业的位置。长期以来,中小建筑企业这个群体很大程度上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甚至被“边缘化”,任其自生自灭。政府应把建筑业切实放到支柱产业的位置,将做大做强建筑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通盘考虑,整合各种资源,齐抓共管,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抓紧培育和完善建筑生产要素市场体系,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企业改革的指导,对人才教育培训、科技创新、发展环境给予政策倾斜,大力扶持企业发展,尽快促成做大做强,以充分发挥建筑业的支柱产业作用。
(二)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优化重组。鼓励建筑企业不断适应时展的新要求,科学地制定出适合自身长期发展的经营战略,着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自身优势和占有市场份额,实施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制胜的发展战略。一是积极实施大建筑业战略,着力进行经营结构调整,鼓励建筑企业向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建材生产经营和其它新兴三产行业渗透,延伸产业链,推进建筑业由单一经营向多元化经营转变。二是按照“扶优扶强”原则,培育和打造建筑业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筑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大企业、大集团之间的竞争,我市要加大对具有一、二级总承包资质企业的扶持力度,尽快催生一批更高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鼓励企业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内引外联等多种形式实现强强联合,打造**建筑业“航空母舰”。三是要按照“做专做精”原则,合理发展专业承包企业,优先发展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承包企业,引导和支持中小建筑业企业向专业化、技术型方向发展;四是要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支持劳务输出量大的县区和大中型企业设立劳务基地。
(三)优化建筑市场环境,促进我市企业发展壮大。从目前建筑业现状来看,建筑市场秩序、队伍管理、质量安全监管、建筑工人的权益保障,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政府对于建筑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当务之急是切实贯彻落实建设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完善建筑市场制度建设,加强建筑市场规范和监管。加大执法力度,认真解决工程项目招投标和建设中的垫资、拖欠工程款、转包、乱挂靠、“阴阳合同”、“恶性竞标”等问题。完善激励机制,严格市场准入和清出,加快建筑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程投标担保、支付担保、履行担保等制度,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进一步健全劳动合同、工资支付保障、工资支付监管等制度。加强外进队伍管理,完善外进企业管理办法,落实外地施工企业、监理招标企业进入**市场备案登记制度。加强行业统一监管,将所有开发区、管理区、工业园区的建设工程统一纳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管。
(四)加强建筑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建筑业科技水平。建筑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人才。科技兴建,以人为本,是企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的头等大事。我市建筑业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大力培训人才,不断优化人才资源的配置与组合,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对内要因企制宜加强人才培养与启用,对有发展潜力的员工进行在职培训,有条件的可以送到专业院校和大公司的项目上培训;对外加大投入力度,高薪引聘,为我所用,尽快解决各类专业高级人才的馈乏问题,把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企业专家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以人才更新迅速改变企业面貌。要放开眼光、讲求长远,站在全建筑行业的角度来统筹考虑人才的培养问题,不能因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而因噎废食,放弃对人才的培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政府应重点扶持和鼓励建筑节能环保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以推进十项新技术为核心,把技术创新水平列为评优创先的重要指标,加大科技投入,促使企业用知识和科技的不断更新提高竞争力。
引言
我国监理行业的形成是国家实行监理制度的产物,是国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产物,是国家培育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标投标制、建设公路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的产物。公路工程监理制从实行的那天起至今已走过二十三个春秋,监理企业有过辉煌的业绩,监理行业有过巨大的发展,但我们也应该更加清醒地看到,近年来监理企业数量的急剧膨胀和社会公信力的良莠不齐,已使整个行业呈现出诸多的两极分化。究其原因,除监理制度本身需与时俱进外,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现行的监理模式已不再适应我国新形势下监理行业的发展。
1 现行的公路工程监理模式
公路工程监理模式是一种管理的方法,是一种管理的套路,是一种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思维定式。现行的公路工程监理模式对我国监理行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其利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分明。多年来,在建设各方不同的运作下,监理模式形成了很多不同的类型,归纳起来有社会型、业主型和混合型等。
1.1 社会型
1.1.1 公路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监理资质的监理企业,接受业主的委托,与业主签订委托监理合同,在业主授权范围内,依据有关公路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综合运用法律、技术、经济等手段,对工程建设各方的行为和职责,进行必要的协调与约束,对公路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环保及合同其他事项实施有效监督管理的一种有偿的技术服务活动。通常所说的社会监理,它具有服务性、科学性、委托性和公正性,是国家多年来一直推行的监理模式。
1.1.2 社会监理具有“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执业准则,是独立的第三方,没有自业主或政府行政部门的干扰,能站在公正的角度处理各种事务。此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能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尽情发挥执业人员的聪明才智,能按合同要求为业主提供高质量、高水平、高智能的“三高”服务。然而,这种纯粹理论的监理模式在我国真正实现的个案并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业主型或混合型。
1.1.3 社会型监理模式没有完完整整地实施起来,有其社会的原因,也有基本身的原因。社会原因是广大业主的真正需求并没有真正的到来,而是因国家强制性推行,业主不得不接受;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观念在某些业主的心目中一时半会还抛弃不掉。本身的原因是对监理行业的服务定位高,对经营企业的条件要求高,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高,企业和个人二者有一者达不到要求或二者均达不到要求,久而久之,便失去了业主的信任,激起了业主的连连不满,继而遭到业主的反对,使监理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
1.2 业主型
1.2.1 由于社会型监理模式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能完全满足各个类型业主的不同需求,一些业主依旧保持着在项目施工现场组建项目管理部或项目管理公司,参与工程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环保的监控权放给监理,工程付款、图纸变更、业务签证、索赔审批等权力归属自己。这种表面上看上去业主和监理是平起平坐、并驾齐驱,而实际上表面的背后,隐藏着责权极不均等的领导与被领导的监理模式,称为业主型,其实,这是一种半架空监理企业的变向的社会监理模式。
1.2.2 业主型监理模式既能够产生又能够延用的因素:
(1)业主能随时了解工程进度的进展情况;
(2)业主的人才资源弥补了监理企业人才不足的缺陷;
(3)业主掌握着投资权;
(4)监督监理人员尽职工作,及时提醒监理企业按质按量履行合同;
(5)利用业主身份的优势亲自处理相关协调事宜,可缩短协调时问,提高工作效率。
1.2.3 业主型监理模式对监理的工作有较大的影响,监理不能独立自主地工作;监理虽有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控制权,但实际控制权也是一纸空文;不利于监理企业多能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削弱了监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利于监理行业向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1.3 混合型
1.3.1 根据建设规模的大小不同性质的工程建设指挥部或项目建设办公室,以指挥部或办公室的名义组建项目监理组,指令签约的监理企业任命指定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将监理组纳入指挥部的管辖范围之内,监理组按照指挥部的指令开展监理工作,这是一种现实中存在较多的混合型监理模式。与业主型监理模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全架空监理企业的社会监理模式。
1.3.2 混合型监理模式的诞生,指挥部成员都是从各个部门或单位临时调遣过来的精兵强将,对监理企业的综合监理能力有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一直是建设单位的强项,而质量监控能力却是监理企业的强项,若指挥部能与监理企业精诚合作,则两家都能获得最大的优势互补。指挥部统一安排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业主可在第一时间获得项目实施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便于决策的调整和完善。
1.3.3 混合型监理模式有一定的可取之处,而弊端也是不言而喻的。它最大地干扰着监理的独立性工作,使监理的工作流于形式。与国家法规背道而驰,阻碍社会型监理模式的推行,扰乱正常的监理程序,破坏监理行业的有序竞争。一旦发生安全质量事故,由于业主和监理是不同性质和所承担的责任截然不同的两个单位,就会出现相互推诿,责任难以分清的尴尬局面,造成资源内耗,降低工作效率。
2 创新的监理模式
所谓创新的监理模式,实际上是指对我国现行的监理模式而言是一种创新,这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新形势的需要,是我国公路工程监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是我国建设公路工程监理制度的自我完善。
2.1 工程项目管理
2.1.1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新形势的要求,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将工程项目管理定义为: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公路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并指出:打破行业界限,允许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取得其他相应资质。次年十一月建设部再次出台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由此可见,现行的监理模式向新型监理模式转变已成大势之趋。
2.1.2 工程项目管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引起了西方国家人们的高度重视,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科学体系。纵观国外的工程项目管理,其主要形式有:项目管理承包,项目管理和施工管理。为便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便于项目组成员的协同工作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便于对专业人员业绩和能力的全面考核,在具体的实旋中常采用矩阵型项目管理模式。
2.1.3 根据国际惯例,我国的建设公路工程监理其实是属于国际上业主方的项目管理范畴。尽管如此,我国的业主方的项目管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项目管理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我国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分属于不同资质的相互独立的经济实体,没有建立与项目管理相对应的组织机构和项目管理体系。现行的监理模式多年来一直局限在施工阶段开展监理服务,其知识体系、组织形式、人才结构、技术标准、行业准则等都不能完全适应项目管理的需要,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2.2 工程项目咨询
2.2.1 我国的建设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有偿技术服务,国际上把这类服务归为工程咨询(工程顾问)服务,只是国际上的执业范围要比我国的宽广得多。其基本业务就是向需要咨询服务的客户,包括各种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可以是编制某地区行业的发展规划、行业未来走势等的宏观角度的通用,也可以是某个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实施、监理等微观角度的专业,还可以是为某政府部门提供的市场调研报告等特殊服务。
2.2.2 我国工程咨询业起步较晚,理论基础薄弱,竞争优势不强,体制转变不完全,观念转变不成熟,需求缺少调动,市场盲目引导,项目咨询方法和手段落后,设计程序、方法等与国际通行模式不接轨,缺乏先进的工程项目咨询管理系统软件,高素质的项目咨询人才严重不足。
2.3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咨询
2.3.1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咨询就是集项目管理与咨询于一体的社会经济实体受项目业主的委托,可以从事项目管理、项目咨询服务。可以是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某个阶段或全方位的服务,还可以是项目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全范围跟踪服务,关键取决于项目业主服务的需要。从其服务的内容不难看出,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咨询的执业人员要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出色的协调能力;企业要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雄厚的经济实力。
2.3.2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投资前的管理咨询、建设准备阶段的管理咨询、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咨询和项目总结阶段的管理咨询与国外同行相比,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咨询,专业领域不宽,业务范围不大,从业人员和企业数量也不多。据此,我国政府可从现有条件较好、实力较强的监理、设计、施工、造价等企业中直接审核确立一批项目管理咨询试点企业,也可培育或改造一批社会公信力较高的项目管理企业或项目咨询企业为项目管理咨询企业。有条件的具有综合资质的监理企业、大型招标和造价咨询企业可通过机构重组,完善功能,增强实力,过渡到工程项目管理咨询业。
2.3.3 目前我国的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咨询市场发育得还不健全,有为数可观的业主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太愿意接受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服务。同时,我国关于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也大大地影响了行业转向的步伐。因此,建设工程实现项目管理咨询一条龙服务,接轨国际惯例,打开国际市场。
3 结语
我国公路工程实行监理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遵循国际惯例的公路工程监理,主要是确立监理工程师在项目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显然,我国现行的监理模式社会型、业主型和混合型都难以做到。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咨询和工程项目管理咨询等一些新型的监理模式,能否做到这一点还有待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实践检验,但其对我国新形势下监理行业经营理念的转变和快速发展的积极意义却是十分肯定的。
参考文献:
[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第2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4).
关键词:
项目承包;设备材料;现场管理
1引言
目前,在我国工程项目总承包还是一个十分新颖的事物,其以系统工程学,控制论与信息论为基本准则,要采取赢得数值的原理,信息的集成体系与矩阵的管理结构,以高度专业化,科学化与市场化的方式,对项目进度,费用,质量与资源进行集成化管理,甚至财务风险与安全的问题等要建立在全过程的动态实行上面,进行量化管理与有效的控制,来达到最佳的投资效能。材料设备发货到达现场之后,因为现场管理不到位,就会导致材料设备的丢失或者浪费,这样不得不重新采购。这样不仅重新采购供货会增加项目的成本,此外还会需要增加一定的供货周期,延误工程项目的进度,甚至会造成业主的索赔,这样就会给项目的执行带来很大的影响。
2材料设备现场管理的一些要求
材料设备现场管理工作面很广,数量很大,环节很多,性质十分复杂很容易发生问题。为更好的做好材料设备现场存储任务,应该完善与加强以下几点。
2.1建立材料设备存放管理制度规范
一个完整的规章制度应该重点加强对材料设备供应每个环节的监控,如一些材料设备的采购,设计,加工与存放等,为了防止某些环节做得不好,就会给后续工作带去不必要的损失。
2.2建设与成立材料设备现场团队
参加材料设备现场管控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文化水平与良好的业务修为,要加强建立与完善材料设备人员岗位,充实管理团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保证材料设备管控工作能够有序进行。不会因为人手短缺与岗位空缺而使大量的工作一带而过,这样就会造成没有必要的损失。
2.3完善并建立库房管理制度
对于一些重要与特许保存的材料设备,如需防雨与防腐等要求的设备材料,应该严格材料设备保存制度,建立临时仓库,由现场物品管理人员,专业的工程人员与施工方派人一起参与保管,进行验收入库。
2.4完善与加强材料设备储存场所的规划建设
做好策划进厂设备的保管任务,减少没有必要的损失与浪费以防流失。依据不同的材料设备特点,采取有效的管理保全方法,健全保管规章,标识牌确定完好。材料设备的安放场所应该要平整与集中,地面尽量坚硬。存放设备应该要按着不同的科学性合理摆放,标志鲜明以便存取。
2.5建立良好的材料设备管理软件平台
一个合适的软件管理平台不仅仅能够减少材料设备的管理人员的数量,而且还会使得设备材料账目清晰可见,及时掌握材料设备的库存量,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管理的效能。
3设备材料现场的过程管理
依据施工的进度需要,材料设备应该分批次到达目标地。受到材料设备供应影响,有些材料设备没法按时交货,对于施工与项目计划带来很大的冲击,过程管理就是按照施工与项目计划及时调整供货批次、数量、计划。所以项目设备材料相关管理人员应该着重完善与加强材料设备现场的管控,具体步骤如下:
3.1材料设备的进场
材料设备到达现场之后,由项目部门组织会同业主与监管方参加到货物的初步接收存放于指定位置。运到现场的设备在卸车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排列整齐,平稳放置,以保证安全,有利于后续的工作开展。按照材料设备的许可存放要求,编制材料设备的储存方案来确定储存地点,确定储存区域的基本原则为:①在不影响安全与通行的时候,会尽可能将体积与重量大的设备存放在待安装的位置,减少设备在现场的二次转运;②需要现场组装的设备,存放时应该尽可能放到现场组装区附近;③后安装的设备,应该尽可能的放到设备存放的区域之外;④电气设备与耐火材料,应该存放在室内,没有办法存于室内的应该做好遮盖等防雨措施;⑤化学物品,易燃易爆物与辐射物质等材料应该存放在特殊的存放区域,并且在醒目的位置显示危险标识。
3.2开箱的检验
一定要绝对禁止非检验人员对箱体随意检验开箱。开箱工作应该在现场项目下统一组织按计划开箱工作。一般应该提前一周进行开箱检查编制工作,确定总承包方的业主,施工方,供货方与监管方的人员,尽快通知他们进行开箱的检验工作。开箱检验第一点应该做到对外包装进行检查检验,确定没有任何异常情况发生。开箱以后检查设备外包装是否有腐蚀情况。在运输过程中核查材料设备的检验记录并做好书面记录工作。依据装箱单据及内部的标签,清点主机及分部配件等专用的资料,逐一核查,确定是否与装箱单相符。对于那些捆扎包装的材料进行逐渐的地外包装进行检查尺寸。在验收管材时,应该核查对材质,规格与压力是否一致。对于那些数量较大,规格单一的材料可以安排抽查。对于精密与贵重的仪器,开箱时应该有专业的人员参与且建议在室内开箱。开箱检验之后,应该根据记录及时填写检验单据,详细写明结果,并有参与方验收。及时的发现有问题的设备与不能再次修复的设备仪器,经过相关人员确定之后,对应该重新修订的设备仪器,应该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重新的补订手续。以此来加强我们的工作力度,完善我们的工作任务,加强实力建设。
3.3入库与库房的管理
经过开箱检验合格后的设备与材料应该及时填写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严格按照存储方案进行存放,各种材料设备应该做好明确的标识方便日后的查找。入库与库房的管理在日常的工作应该重点关注下面几点内容:①所用设备材料都应该整齐摆放,按照编号位置进行堆放;②对于那些容易腐蚀的部件与设备应该定期涂抹防锈油进行维护;③定期检查库房的货物;如果发现损坏,锈蚀与丢失等情况,应该做好记录并以书面的形式向施工领导报告;④时常要对标识进行检测,一经发现掉落或者模糊的标识应该及时的更换;⑤对于那些超重、超大的设备,应该定期检查注意要防止变形,要求存放的地点应该平整且坚硬,垫物要结实有力,重心点要加垫木防止下沉导致的变形;⑥一定要做好防火防盗工作;经常检查门窗或者栅栏严密与否,通风是否正常,防火设备应由专人管理负责,应该定期对防火器具进行检测严防失效;⑦定要做好所有材料设备的入库与出库记录。
3.4出库的管理
施工单位依据实际的施工进度,凭借有效的签字许可的材料出库单,到仓库领所需的设备与材料。仓库管理员应该仔细审查出库单据,核查无误之后,投放材料设备。领取人员需要与仓库管理员在出库单据上确认签字。值得特殊说明的是,出库单据上不得有任何改动痕迹,否则会作废另开。出库单据是材料设备唯一的凭证,仓库管理人员应该妥善保管以免丢失。
3.5退库的管理
这往往也是大多数的工程项目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在结束阶段项目都很紧张,很多人会把精力放在关心项目的考核与验收上面,对剩下的材料设备管理不严格。此种情形很容易会在材料设备上出现盗窃或者按着废品处理,在执行项目中应该依据项目的执行情况建立与完善材料设备的退库管理规章制度。总承包单位应该组织施工方办理剩下材料设备的退料处理,这些材料应该及时的回收,并且建立回收台账进行实施。
4结束语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备现场管理是一个体系性的管理过程,其是总承包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所谓的设备现场管理工作不仅仅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项目费用的有效支出,还会有效的为了项目进度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作者:周正 单位:广西建工集团基础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设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工作委员会.关于我国在工程建设中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调研报告.中国工程咨询,2002,12:8~16.
[2]建市[2003]30号.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筑设计管理,总第109期:3~4.
[3]张飙,袁翠华,李启明.2002年度全球最大225家承包商和200家设计公司国际市场分析.建筑经济,2003,11:8~12.
[4]吕绍庭.我国建筑市场呼唤工程总承包.建筑经济,2003,2:7~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1-0021-05
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在中国建筑学科的发展中,以其自身的学术影响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有机会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度过了一年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现将所了解的建筑系教学情况向同行作一简要介绍。在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今天,希望对建筑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教育资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有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和设计创意学院,6个本科专业,6个硕士点,5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本科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精品课程5门,形成了完整的学科建制和学科整体发展优势。
(一)教学团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教师以学科团队方式组织整个日常管理和教学。2001年开始,学院逐步撤掉教研室,组建以研究方向为纽带的团队, 其目的就是可以把研究内容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每个团队由3~10 人组成,在这个基本组织中,教师有决策的自由和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可能性,能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潜力,以形成学科建设多方位的联系,包括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间的联系,教师与学生间的联系,学科间的联系,国内与国外的联系,等等 [1]。目前,全院已有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科团队30多个。
建筑系师资大都来自国内外著名建筑院系,现有在编教师125名,其中教授、副教授80名,具有
博士学位的教师67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1名,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2名。拥有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各1名,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院士(Hon. FAIA)3名。外聘博士生导师中,有国内建筑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聘有贝聿铭、查尔斯·科里亚、安藤忠雄、理查德·罗杰斯等国际建筑大师为名誉教授。
全系每年招收建筑学专业本科生(含室内设计专门化方向)约120名,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本科生约25名,其中外国留学生比例约10%。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20~130名左右,博士研究生25~30名左右[2]。师生比例在1:7左右。
(二)教学设施
同济大学建筑学院拥有A—E五栋教学楼,教学空间非常宽裕。A、B两栋楼是以日常教学为主,包括理论课和设计专业教室以及大小报告厅;C楼以教师团队工作室为主,研究生课程有时就在教授的工作室讲授;D楼有设计基础形态训练基地、艺术教学创新基地、中国传统家具教学实践基地等10个分基地,高密度人居环境研究和城市规划与设计现代技术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E楼原为设计院,现为学生专题设计和毕业设计场所,以充分实施“预备建筑师”计划。
(三)图书资料
B楼的一层为学院专用图书馆,截至2009年,拥有各学科藏书343万册,其中中文藏书277万册,外文藏书65万册。中文建筑类图书共11 986种,85 773册;外文建筑类图书共5 922种,10 396册;中文建筑类期刊共572种,980册;外文建筑类期刊共810种,14 415册[2]。图书馆开放时间为9:00-22:00,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这里自由阅读、查阅资料、自习、构思方案。
(四)学术平台
《时代建筑》和《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设在C楼,这2本杂志都是业界权威期刊。《城市规划学刊》创刊于1957年,是国内最早的城市规划学期刊。《时代建筑》是一本以中国建筑为特征具有国际水平的杂志,关注国际思维中的本土特征,用世界的眼光探索中国命题,强调本土特征中的国际化品质,具有超大即时的信息容量。
(五)实践平台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是同济大学规划建筑服务的产业平台,同时也是建筑教育和实现“预备建筑师”计划可依托的实践平台。
两个设计院凭借雄厚的设计实力、丰富的人力资源、先进的设计手段,跻身全国前五名之列 。借助其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充分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实力,给教学提供了社会实践机会。
二、 培养方案
(一)学位制度
一直以来,高校建筑系都是五年制。从2010级新生开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率先改革学制,推广“4+m”学制,即本科阶段4年,研究生阶段2年到3年。这意味着,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可以压缩到6年的时间。据悉,这一改革在同济大学开展之后,有望在全国建筑专业中推广。
按照新的学制要求,本科阶段,建筑学专业学生按培养计划要求修读各类课程,达到相应总学分即可毕业,可获得建筑学专业工学学士学位。建筑学专业硕士按培养计划要求修读各类课程,攻读的年限为2年、2年半、3年不等,只要修满总学分,即可授予学位。而与国际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的建筑学双学位硕士则需要3年的时间 [3] 。
在这次改革中,硕士研究生期间强化了在设计企业(设计院)的实习时间和要求,全面加强实践课程。实践课学分比重由20.3%增加到36%,并强调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学生,要求企业按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实习,同时对教师的企业背景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课程设置
本科生的培养方案设定了建筑学派的68个知识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这68个知识点才能离开学校。所有课程也都围绕这68个知识点设置,以保证教学的延续性。
1.基础入门课
基础入门课程主要有设计概论、设计基础、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基础、中外建筑史、建筑理论与历史、计算机应用、美术等。这类课程的讲授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定义、属性、思维方法和职业特点,以及当代建筑概况。通过图像的记录与转译、环境认知与设计思维的徒手表达、图像的采集、工程字体训练、摄影创作技法与平面构成(色彩)练习、建筑抄绘与测绘等,培养学生完整的建筑设计理论素质、技术能力和价值观,从而达到能力训练目的。
2.设计主干课
设计是建筑学本科学习的核心课程,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较大,作为主要的教学科目贯穿于本科学习全过程。包括公共建筑设计与原理、住宅建筑设计与社区发展、建筑群体设计、高层建筑设计、大跨度建筑设计、建筑改扩建、城市设计与更新、室内设计、细部设计与建筑构造、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等。设计题目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保持着建筑专业三维空间设计的优点,同时训练学生的各种专业能力:方案创造能力,解决空间问题能力,方案的比较、评价和修改能力,组织和管理设计过程的能力,对人和场所、活动和设施之间关系的洞察能力。设计课程及周学时安排如表1所示。
3.实例研究和实习课程
所有的建筑教育学校大都利用所在城市的有利条件,对城市和建筑进行不同范畴的实例研究,如麻省理工学院以波士顿地区建筑为研究对象,宾夕法尼亚大学以费城为研究对象。同济大学则以上海及周边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建筑评论、传统建筑与历史地段保护、上海近代建筑研究、建筑经济与建筑法规等实例研究课程的教学,训练学生分析环境以及把分析结果转换成设计目标的能力、协调复杂关系的能力、建筑设计成果的实施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在实践中表达和学习的能力[4]。其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
4.校企培养新理念
结合教育部倡导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同济大学自2010年起开始实施学生就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的校企培养新理念——“预备建筑师计划”,以解决在校学生实习与学业安排的冲突,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竞争需要。通过学校培养向企业后延、企业人力资源向学校前伸,适应职业建筑师所需的工程实践、工程创新、工程研究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多方共赢。
参与“预备建筑师计划”的学生为五年制本科生,时间为第8和11学期,培养环节主要有生产实习、参观企业、聆听讲座、参与工程项目实践。毕业设计题目选题来源于企业(设计院),依托与企业共建的校外工程创新实践基地,指导教师采用双师制,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担任,使学生熟悉行业政策法规、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了解相关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拥有解决建筑设计技术问题的操作技能,具备解决工程问题的实际能力和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预备建筑师”。
为落实培养目标,学院规定参与“预备建筑师计划”的教师应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每一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5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主讲。参与“预备建筑师计划”的学生在升入四年级时,与企业签订就业意向协议,以使他们能专心于学业。
目前,上海市规划研究院、现代设计集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多家综合甲级设计企业已与建筑学院开展了“预备建筑师计划”的校企合作。
三、教学特色
(一)建造与建构
同济大学建筑教育延续德国“包豪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并在其基础上发展为自主创造、博采众长的学术风格和教学特色,特别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从入学开始,新生被灌输的第一个观念就是创新,第二必须动手实践。学生在学校不仅是学一些理论性的概念,还有很多动手直接操作的技术和经验。学习过程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建造的过程。
自2008年起,每年的5月底,建筑学院都会举行一届建造节,每组参赛学生经过8小时辛苦、紧张、快乐地建造,用纸板搭建风格各异的房子,并在里面居住一晚,真实体验了自己建造的空间,领会、把握了建筑最基本的要素——适用、经济、美观。这样的教学活动在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空间架构的认识,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
同济大学“以建构启动设计教学”,把建筑教育由美术型引导到与技术相结合的理工型教育体系中,并致力于空间建构和建造教学的实践研究,采用将空间分析和空间建构分解为设计步骤的教学方式。在设计课的教学中,采用较大比例的工作模型作为主要的表现与研究手段,引导学生形成建构和结构的观念(图1)。如在设计基础课程中,安排学生摆砌砖墙,学生在通过砌筑分割空间的过程中,理解了建造的理念。
(二)设计课程教学
同济大学建筑教学中,设计题目的选定,以专题性、连续性为主要特征,教学重视对空间的认知体验和对材料结构的真实建构,循序渐进地使学生认识到建构在空间设计中的主动作用,从而使空间设计问题明晰化。
一年级的设计课程,结合设计概论和建筑概论教学,向学生介绍一些建筑学的基本知识和工作方法。设计任务围绕建筑表现技法、建筑空间认知和建筑材料的建构设计,如里弄住宅建筑中色彩的采集、面积的对比、城市环境认知等,目的是向学生综合介绍场地、道路、纪念物、外观等基本要素。学生通过设计、模型制作及研究过程,对这些问题逐步加以熟悉(图2)。
二年级的设计课程,则注重建筑形态哲学的形象表达方面,强调在建筑形态的理解和把握基础上进行视觉表现。通过生成技术和空间句法,理解建筑功能及空间特征,强化空间组织能力,提高建筑综合造型能力,建立环境观念。具体任务有小品建筑方案设计、建构模型制作、小住宅建筑方案设计、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方案设计、幼儿园建筑方案设计。
三年级设计课程的一系列题目设置,体现了对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学习与应用,建筑类型不同,教学目的也不同。如区县图书馆、展览馆建筑方案设计,其训练目的是掌握公共建筑的功能布局、流线组织、建筑形式、屋面和楼梯构造;民俗博物馆、山地建筑和滨水建筑、商业中心等题目的设计过程则是鼓励学生对文化、地域、建筑、历史等与人类居住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使他们意识到建筑与人文环境紧密联系。
四年级的设计课程集中在第7学期,是一项复杂性、协调性、实践性、社会性都很强的专业设计工作,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能力,了解和掌握高层建筑设计的特殊问题和一般规律。题目主要是旅馆类建筑、商办类建筑、商住类建筑和专题设计,如搜狐大厦建筑方案设计、时尚青年城建筑方案设计、旅游区四星级酒店建筑方案设计、城市综合体建筑方案设计,等等。这些题目多是教师的实际工作项目,学生通过现场参观、基地勘察、模型制作、方案推敲,掌握现代高层建筑的设计规律,包括结构、设备、垂直交通、安全疏散及消防等特殊问题,熟悉高层建筑的造型处理方法,认识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及景观的关系。
专题设计是建筑设计教学的分化阶段。通过多题目的设置,学生选择喜欢的题目或需要加强学习的方向,为发展学生各自志向潜力与选择专业方向及日后的研究方向创造条件 [6] 。在注重设计概念与设计方法的同时,更强调建筑的特性与共性设计、训练方法及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发挥各位教师研究方向的优势和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自选教师所设定的多个题目进行教学。专题设计由多个分课题组成,他们包括大跨度建筑(技术性较强的题目)、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建筑构造与设计、住宅设计、建筑历史理论与当代设计、校园建筑设计、建筑数字化生成、历史建筑保护设计等。学习方式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采用独立的或几人一组集体的方式进行,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每个学生都要递交自己的设计成果,即集各学科于一体的最终完整的设计。
(三)专题讲座
同济建筑城规学院在各个学科方向都有完整的学术梯队,校内及校际的学术交流非常活跃。常进行团队学术活动,每个研究小组的成员都定期作研究进展报告,针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充分讨论。要求每个团队每学期必须轮流作学术报告,同时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国外及国内其他研究单位的学者作报告,了解国际、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前沿动态、开拓思路。可以说,除了节假日之外,平均一天一场专题讲座。
仅笔者在同济的一年时间里,就先后有安藤忠雄、妹岛和世、矶崎新、安托内·普利多克、米歇尔·舒马赫、弗兰克·盖里这些世界级的建筑大师在同济大学举办讲座。学生在这么频繁的“学术声音”里,拓展视野,增长见识,对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必将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四)教材选用
同济建筑系的教师既是高校教师,又是注册建筑师;既在学校担任教学工作,又在设计企业从事建筑创作。许多教师还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他们既从事教学,又从事创作,同时致力于此领域的学术研究。灵活、宽松的工作环境,教师能够及时将经验带入课堂,也能把最新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
在教材的选用上,教师大部分都不用固定的教课书,也不指定教材。他们认为,一本教材,从编著到印刷、出版至少要2年时间,这种滞后性会限制学生思维、不利于跟踪学科前沿。有的教师会把准备出版的书作教案,有的教师则用自己的分析内容和研究成果作教案。课堂上会发给学生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推荐大量的参考书籍,还有大量的笔记,这些便是学生最终的考试依据。所以,虽然上课不考勤,但是学生听课积极性反而很高。
(五)考核方式
在同济建筑教学中,考试不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形式,而调研报告、课程论文、课程设计和课堂讨论才是考核重头戏。与传统的考试相比,新型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从个性化发展的角度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在设计课程中,最客观的考核方式就是“评图”课。每一次设计交图,班里所有学生的成图将被粘贴在教室的评图板上,所有的工作模型也摆放在相应的图纸下面。指导教师不担任评审,评审团主要由建筑设计、技术方向的教师、校外专家、外校教师组成。每个学生通过讲述过程、解读模型、播放动画,尽可能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教师将逐一询问每个细节,捕捉每一思路,领会设计者的创作动机。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增加学生之间的纵向影响。
四、结语
同济大学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建筑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建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已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高等建筑教育体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不论是教学体系还是教学方法都值得学习和借鉴,但是,在学习同时应结合自身院校特点,取长补短,把实践育人放在首位,不断提升建筑教育的质量,为社会建设培养更多的建筑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伯伟.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核心影响力[J].时代建筑,2001(5):20-22.
[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网络在线[EB/OL]. http://.
[3] 文汇报.同济大学新模式培养建筑师 建筑系本科不再读5年[N].上海:2010-09-13.
[4] 李丽.中国现代建筑教育技术的探索[D].上海:同济大学,2006:32-34.
[5]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本科培养方案[Z].2010:118-120.
[6] 钱锋.建筑设计(4)课程教学大纲[Z].同济大学本科教学大纲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分册.2006:292-293.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rchitecture specialty in Tongji University
ZHAO Jing-xin1,2, HAN Bo1,2, LI Yong3
(1.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P. R. China;
2.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ing,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yang 473004, P. R. China;
(一)抢抓机遇,在推进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方面取得新成绩。11月23日,国务院以国函号文件批复《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12月2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地区号文件印发实施,标志着三角洲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了人民多年的追求和夙愿,为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三角洲开发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为推进这一规划的批复实施,我们抓住国家发改委编制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机遇,在牵头组织了国家调研组来专题调研并取得圆满成功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国家编制规划的后续跟进工作,始终保持与国家和省发改委的密切联系,派专人盯上靠上,对涉及的重大政策、重大提法和重点项目,千方百计做好争取工作,并及时提出推进计划,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后,与市直相关部门分别向上对口争取。经多方积极努力,的主战场地位和我们围绕财税、金融、土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重大项目布局建设等八个方面所提的40余条具体政策建议,在国家《规划》中得以充分体现,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国家《规划》批复后,我们迅速起草了规划解读和落实意见,并狠抓落实。在省里于今年1月17日举办的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恳谈暨项目推介会(北京)上,我市现场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266亿元。
为落实好国家批复的《规划》和省政府《关于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把蓝色经济区建设与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改革试点等有机融合,先后编制完成了《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后,依据国家《规划》和专家评审意见,对规划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二)谋划发展,在发挥党委、政府参谋助手作用方面取得新成绩。借助“面对新机遇、谋划新发展”、“勇于改革创新、奋力攻坚克难”大讨论等活动载体,开展了“为在国家战略层面推动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献计献策大调研”活动。重点选取推进改革试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口生态旅游区建设、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搞好城市资产运营等10个方面课题,每个课题都由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牵头,组织精干人员,成立调研小组,进行专题调研,同时,我们还承担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区域经济规划布局等三个牵头课题和三个参与课题的调研任务。一年来,先后形成了关于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研究、加快推进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几点思考、经济区划布局研究、产业基地规划、创新和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研究、油地双方加强合作共同发展有关问题的研究等调研报告,报告中提出的政策建议,大部分被市委、市政府采纳或付诸实施。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加大了跟踪调研分析力度,组织有关部门,逐月分析全市经济走势,研究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力图客观全面地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我们根据去年不同时间段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适时作出了全市经济“出现积极变化,在第二季度末、最迟在第三季度出现拐点”,“显露渐暖迹象”,“企稳回升”,“企稳向好”等判断,先后16次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汇报,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针对全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针对出口下滑、消费不振的问题,提出了“加大投资力度,适时组织开展项目集中开工月和项目建设观摩活动,以项目决胜投资突破战”的建议;针对国家即将批复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情况,提出了“抢抓机遇,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三角洲开发的一件大事,搞好策划,及早宣传,尽快引进一批大项目,引进一批战略合作伙伴”的建议;针对个别企业项目推进难、推进慢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市级领导包项目推进机制和固定资产投资月通报制度”的建议。为确保在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中率先突破、率先发展,我们按照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的工作基调,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了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多措并举,在筹集建设资金促发展方面取得新成绩。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重大机遇,加强与国家和省发改委的联系,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单位盯上靠上做工作,想方设法报项目争资金。一年来,共争取中央和省各类项目192个,16.03亿元,其中,无偿资金3.3亿元,有偿资金12.73亿元。为确保千辛万苦争取到的项目早投产,早见效,我们加强了对中央投资和省调控资金项目的落实和管理,建立健全责任分工体系和检查通报制度,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为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调整和转移机遇,提高我市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研究制定了《市重点产业投资优惠政策》和《市年国内招商引资总体活动方案》。适时开展了境内招商活动,组织筹备了北京、深圳、杭州、上海等地四次境内招商说明会,并具体承办了深圳招商说明会,共推介签约项目142个,签约额达到580亿元,其中深圳招商签约项目47个、签约额117亿元。三是积极利用外资。亚行、世行项目争取工作取得新突破,省发改委批复我市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及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5个,可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四是大力推进融资渠道多元化。调整充实了上市后备资源库,上市后备企业达到40家,进入上市运作程序的企业达到10家,其中宝莫生物化工等3家企业已报批,华泰股份实现再融资12.66亿元,三明林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使其成为我市在天交所挂牌的第一家企业。城资公司投融资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年内共落实贷款到位资金14.41亿元。创业投资开始起步,已帮助4家创业投资公司设立备案。
(四)加强协调,在扩大投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取得新成绩。实施了项目集中开工月活动和市级领导联系推进重大项目等措施,对全市171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实行重点调度、全力推进。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5.6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地方888.7亿元,增长27.4%。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顺利,德大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并于11月29日举行了开工仪式;黄大铁路项目核准申请报告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核准的相关支持性文件已完备,近期可获得批复。机场改扩建工程,飞行区、航站楼主体工程已完成,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广利河综合治理工程,去年完成投资6.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8.2亿元。口游客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争取省政府同意将纳入济南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和省第五纵向铁路运输通道方案。积极协助大唐公司加大小机组关停和收购力度,关停小机组容量97.2万千瓦,为大唐电厂开工建设拿到“大路条”创造了条件。大唐风电、国华瑞丰河口风电、国华瑞丰利津风电、华能河口风电总装机25万千瓦已并网发电,新能源产业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高质量完成了承担的重大项目建设任务,在文化公园建设中,努力克服迁占任务重、工程量大、工期紧等困难,盯靠在工地,倒排工期,积极协调推进,广场配套工程8月建成并对外开放,会展中心于9月底建成投用。#p#分页标题#e#
(五)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落实中央一揽子计划过程中,坚持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努力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之上。一是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实施全市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研究提出了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的思路、重点及配套措施,着力调整产业内部结构。争取国家和省发改委先后核准了吉奥汽车、合力车轮公司年产30万套高速车轮等一批重大项目,支持了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强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申报和验收工作,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万德福新型功能材料、远大公司新型阻燃材料等项目争取了国家专项资金补助。按照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和扩大内需的要求,积极组织企业提报项目,为华泰集团、大海集团、新发药业公司、正汉海洋食品公司等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3030万元。二是大力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编制了《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对全市物流、旅游、文化、信息、房地产等产业专项发展规划进行了修订。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扶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性体系进一步完善。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60.54亿元,增长12.2%,占GDP的比重达到22.2%,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研究提出了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水利建设等方面的思路重点,会同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中央、省涉农资金,大力支持大型商品粮基地、标准化养殖、大中型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等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四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华星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催化装置能量系统优化等3个项目全部得到国家批复,总投资1.7亿元,共争取中央投资1138万元,项目建成后可节能5.7万吨标准煤。
(六)积极推进改革,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新进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争取取得明显成效,在去年召开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会议上我市做了典型发言,国家已同意我市开展试点工作,目前我们已完成试点方案初稿。《发展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出台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支持油田存续企业改制发展取得新进展,积极协调帮助改制企业解决土地、房产手续办理等老大难问题,为新大实业、供应广圆公司办理了5宗、117亩土地出让手续,为胜利高原、宝莫生物等17家企业办理13.5万平方米房屋登记和房产转移手续,油田改制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上缴税收5.5亿元。
(七)加强区域一体化,在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取得新成效。组织参加了西洽会、渝洽会、喀交会、青洽会、宁洽会、西博会等经贸洽谈活动,签约项目、协议资金都实现了新的突破,三角洲开发建设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环渤海区域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环渤海各成员市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突破利津”工作得到加强,共落实帮扶项目197个,财物折合2.7亿元,其中资金2148万元。包村工作成效显著,先后协调投入资金260多万元,帮助后张村新上社区服务中心、生态养殖园和高效农业园等一批项目,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帮扶单县工作进展顺利,共有12个项目落地建设,一期工业园项目已基本填满。援疆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为疏勒县落实项目帮扶资金1000万元,从省发改委为南疆物流园项目争取省里资金2000万元,我市企业与喀什地区签订协议合同5项,总金额8.53亿元。对口援建北川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省安排我市援建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1.8亿元,已完成项目7个,完成投资1.2亿元。
(八)加强民生项目建设,在民生保障方面取得新成效。在前四批中央新增投资项目中,共争取社会民生项目23个,资金2487万元。配合劳动部门抓好就业形势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1万人。会同教育部门争取国家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300万元,对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舍进行改造,改善了办学条件。会同卫生部门争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10个,补助资金1637万元,支持了一批县级人民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中心改扩建,改善了基层卫生院的医疗设施和医疗条件。会同农业、水利部门,争取国家、省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资金717万元,农村饮水安全资金2229万元。争取国家安排我市农村公路项目9个。
(九)加强机关建设,在文明服务方面确立了新品牌。加强机关文化建设,以“观全局、谋长远、举良策、做实事”为部门使命,提出“自我加压、终生学习”的学习理念和“有求必应,尽职尽责”的服务理念,形成“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机关作风,确立了“善谋敏行”的发改服务品牌。实行重点工作挂牌督查制度,促进了重点工作的完成。结合“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文明窗口创建,全面修订完善了岗位服务承诺制度,实行了“首问负责,统一受理;内部协作,提高效率;限时办结,服务到底”的内部规范,推行了承诺优先办理制、延时服务制、预约服务制,使“人人都是软环境”真正体现到实际工作中。健全完善了工作落实、经济运行调度分析、重大项目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三角洲开发建设推进等联合运行机制,机制的长效作用进一步显现。同时,始终坚持把廉政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来抓,不断探索反腐倡廉机制,以党风廉政责任制为总抓手,以组织防线、思想防线、制度防线、阳光防线和家庭防线“五条防线”建设为重点,出台了《关于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健全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保证了干部队伍既干事又干净。认真做好行政审批工作,严格把关,高效服务,全年审批政府投资项目53个,核准备案企业投资项目70个,未发生一起投诉。
一年来,在异常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全市发展改革工作取得这样的成绩极为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体发改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发改委党组,向关心支持发展改革工作的各级领导、各县区、开发区、市直各部门单位,向全市发改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关于年的主要目标任务#p#分页标题#e#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实施国务院批复的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项政策措施的拉动效应仍将持续释放,经济回暖的趋势将进一步显现,我国宏观经济总体运行将持续向好。从我市看,全市经济运行比较平稳,农业生产形势较好,服务业繁荣活跃,工业运行回升向好的势头继续巩固,许多企业都在扩大投资,加快发展,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信心很足,积极性很高。但经济运行面临一些新形势,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从政策方面看,国家将更加注重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进行调控,如进入年,央行已先后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说明国家对政策的微调已经开始。从市场方面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出口订单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尤其是石油钢管及石油机械等方面壁垒还在增多,市场低迷、产品价格偏低、企业效益不高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观。从资金情况看,企业流动资金趋紧,中小企业融资仍比较困难。
综合分析以上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进出口总值增长10%,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这些指标的安排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是向人代会报告的必须确保完成的目标,也是最底线的安排。根据三角洲开发建设的特殊形势,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今年的工作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以上,并提出各项指标都要立足于超额完成,同时要确保“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完成。市政府1月20日召开的全市经济运行调度会议又对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个指标作了特别强调。
生产总值,我市的工作目标是增长13%以上。在油田工业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8%以上,因此,各县区都要按不低于18%考虑,市经济开发区应该更高一些。
地方财政收入,我市的工作目标是增长13%以上。主要是体现转方式、调结构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要求,各县区和开发区都要确保增长13%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我市的工作目标是增长25%以上。考虑到胜利油田投资规模基本上稳定在200亿元左右,据此测算,地方投资增幅必须要达到30.9%,因此,各县区和开发区都不能低于31%。
农民人均纯收入,我市的工作目标是增长11%。各县区要努力完成的更好一些。
三、关于年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
关于全市今年的经济工作,市委、市政府已经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发改系统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狠抓落实,努力在推进三角洲开发建设中当好排头兵,在谋划发展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方面走在全市前列,在争取政策、争取项目和争取资金“三争”方面走在全市前列,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工作中突出以下重点:
(一)抓高效生态经济区和蓝色经济区建设,在高效生态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一是切实抓好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落实,确保起好步、开好局。会同有关县区、开发区和部门,按照规划的总体要求,抓紧提出阶段性开发目标和具体措施,细化任务,明确分工,狠抓落实,确保今年实现良好开端。协调配合有关县区、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落实规划中涉及我市的重要政策、重点项目和重点开发区域,并盯上靠上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支持。二是抓好蓝色经济区建设。对全市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充实,争取尽快出台实施。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加快运作一批1–2年内能够开工建设、能够尽快投产达效的项目。要与市直有关部门密切协调配合,搞好与省直对口部门的衔接,全力争取我市更多的重点内容、重点项目列入省规划。围绕如何支持蓝色经济加快发展,理清现行的扶持发展政策,提出用足用活现行政策的具体意见,同时研究在市级权限内能够出台的新扶持政策和拟争取国家、省支持的相关政策。三是积极构筑发展平台。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好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投资贸易洽谈会,为三角洲开发建设搭建好投资贸易平台;进一步抓好城资公司运营管理,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为三角洲开发建设提供强力资金支持;借助参会参展的西洽会、西博会、“重庆•周”等一系列经贸洽谈活动,突出做好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引智工作,重点抓好已签约合作项目的调度落实,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二)抓投资结构优化,在推动转方式、调结构上取得新成效。在加大投资力度,保持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按照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的思路,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新增投资重点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创新投资管理办法,按照续建和新开工项目两大类,分批下达投资计划,逐个落实投资项目,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70亿元以上。加强大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以及新能源项目,重点推进180个已开工项目,实施好346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确保按期建成投产。突出抓好中海油原油储备基地、大唐电厂、游客综合服务中心、湿地公园、汽车营地、港2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和二期工程、广利港、机场4D级扩建、黄大铁路、德大铁路、港疏港铁路、飞机场至自然保护区一级公路、环渤海高等级公路、至滨州高速公路、港7.5公里区段防潮堤、经济开发区等一批重大项目。要抓好重点项目审批工作,完善大项目集中联审制度,推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库,加快规划论证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全市投资持续增长有力。
(三)抓资金争取和项目管理,在扩大内需上取得新成效。今年国家将安排新增投资6000亿元,继续向“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继续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发改部门要继续发扬争项目、争资金的优良作风,盯紧靠上做好争取工作,积极主动协调配合有关县区和部门、单位、企业深入研究国家政策,提前做好项目储备,搞好项目对接,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和资金支持。把“四区一城三网”、“三路两港一场”项目作为重点,特别突出市政府为主投资建设、全市上下关注的机场、港口、水城、防潮堤、口生态旅游区等重点项目,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加大力度做好争取工作。对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建设与管理问题,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着重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抓好项目申报。申报扩大内需中央投资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省申报标准和要求。健全项目规划、项目审批、工程概算、资金筹措、环境评价、水保方案、节能评估、土地使用、开工许可、招标方案、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手续,申报项目涉及地方财政配套的,须由同级发改部门商财政部门落实资金来源并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方可上报。二是抓好项目建设管理。项目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按照批复内容及相关要求进行建设,不得擅自改变项目建设内容、扩大或缩小建设规模、拖延建设工期和超概算,确需变更的,须经原审批单位核准。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户、专账”核算,资金封闭运行,各级要及时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加强资金监督管理,确保资金效益。项目实施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项目建成并经试运营后,要及时组织竣工验收。三是抓好项目调度监督。对中央投资项目加强调度,各县区、开发区要明确专人管理,及时将资金到位、完成投资、工程进度、存在问题等情况报送发改、财政及业务主管部门。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扩大内需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项目业主及时整改,并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复查。#p#分页标题#e#
(四)抓产业结构调整,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取得新成效。一是进一步完善服务业政策扶持体系。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积极研究出台新形势下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研究信息服务、创意设计等新兴服务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政策,加快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二是进一步加大服务业投入。配合财政部门足额落实政府引导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服务业信贷投放,吸引民间资本投向服务业,确保全年服务业投资增长30%以上。三是进一步发展壮大服务业重点产业。重点突破文化旅游业,要按照旅游景区发展布局,加快推进口生态旅游区、水城河海风情旅游区、孙子文化旅游区三大景区开发,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公司搞好运作,全力打造成我市的拳头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抓好经济开发区保税物流等一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加快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业,以软件园为依托,加快推进云计算中心等项目建设,吸引国际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到建立分包中心和承接基地。同时,要进一步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商务服务、金融服务、休闲娱乐、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五)抓经济形势分析,在提高宏观分析水平上取得新成效。当前国际国内联系日趋密切,互动影响更加明显,准确把握走势、科学制定政策比过去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这就需要我们在坚持以往经济形势监测分析制度和行之有效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要认真分析重大突发事件对发展的不利影响,及时提出趋利避害的应对之策;更加关注国内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敏感行业先行指标的变化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更加关注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完善宏观经济监测预测系统,强化政策储备,切实增强宏观分析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
(六)抓深化改革,在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上取得新成效。一是全面启动高效生态经济改革试点。重点在深化企业、创新土地管理方式、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和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创新财税运作机制、金融改革创新、深化农村产权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市属农场改革等方面加强工作。二是牵头搞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省里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搞好统筹协调和业务指导,积极推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等取得较大进展,确保实现分阶段目标任务。积极配合财政、卫生等部门抓好医改资金的落实,确保医改方案顺利实施。三是深化投资、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根据国家、省要求,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招投标管理、投资项目后评价、重大项目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代建制管理办法,切实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今年国家将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制度,发改部门要积极配合财政等部门,认真抓好落实。配合市金融办推动设立三角洲发展银行、产业投资基金和产权交易中心,积极争取发行政府债券、企业债券,争取设立村镇银行。做好企业上市工作,争取1家企业在境内上市,2家企业在天津股权交易所上市,3家企业进入上市运作程序。
(七)抓“十二五”规划编制,在谋划长远上取得新成效。编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要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依据国务院批复的《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深化重大课题研究,修改完善基本思路,确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高质量编制“十二五”规划,力争上半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初稿的起草,下半年在反复听取社会各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按照规划编制程序,提交市人代会审议。按照政字号文件的要求,各县区各部门要根据本地区本领域发展特点,搞好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力争5月底完成规划初稿。
(八)抓改善民生,在共建共享上取得新成效。把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搞好就业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集中做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坚持以创业带就业,加大对创业企业扶持力度,提高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配合有关部门,抓好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标准等政策的落实,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试点,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配合教育部门实施好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两热一暖一改”试点、教学仪器更新工程,加快中心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和市技术学院迁建。继续做好援川工作,实施北川新县城道路、民生大楼等建设工程,确保按期完成。
四、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一流的发展改革队伍
发展改革部门作为政府的经济综合部门,承担着制定规划、预测分析经济发展形势、推进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创新机制体制、争取上级资金等方面的重要职能。今年又是实施国家战略的第一年,发改战线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按照市委“新起点新阶段新目标新局面”的工作要求,扎实开展“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优化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决策执行能力,更好地履行职责,为全市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一)加强学习研究,进一步强化全局意识。了解全局、把握全局、服务全局是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发改工作的“看家本领”。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加强学习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发改系统的同志必须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要求,全面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深入研究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里的重大决策部署,力求吃透精神、把握实质,不断提高工作的宏观性、综合性、协调性和前瞻性,提出建议当好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