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6 13:21: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钢琴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手臂甚至是全身力量都很紧绷的现象,这种紧张的状态则是断奏最为忌讳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此现象适当地采用一些辅助练习,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自然重量下的断奏。如学生在弯腰的状态下比较容易找到手臂自然放松的状态,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大象甩鼻子”的练习方法来让学生感受到手臂的松弛,同时也可以借机找到手臂的重量,然后再以这样的状态投入到钢琴的演奏过程中。再如,经过手臂放松的准备练习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耳朵来倾听,感受依靠手臂自然重量弹出的声音,然后通过倾听自己弹奏出的声音音色来检查自己的手臂动作是否正确。一般而言,放松状态下弹奏出的声音如同敲钟般的清脆悦耳,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而通过僵硬的手臂弹出的声音则生硬、刺耳。经过这样一步步、坚持不懈的练习,学生能够很快掌握正确的手臂动作。
2.,关于手指支撑的练习与教学。
在练习断奏的过程中,手指需要承受住手臂自然落下的重量,这就要求手指要具有强有力的支撑力,每一个手指都要能够单独站立,且手指的关节要保持微凸,不能发软。但我们每个人的每一个手指都有所差异,且所要求的触键位置不同,所以手指的支撑可分为“2、3、4、5指的支撑”和“拇指的支撑”。其中2、3、4、5指除了长短不一,都是有三个关节,所以它们的支撑要求以及练习则是大同小异的,在此不做重点说明。而拇指则只有两个关节,它的支撑教学则是比较特殊的,教师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比如,在大拇指的支撑练习中,大拇指的触键位置主要集中在指甲侧边,但有的学生拇指关节在受到重力的情况下就会塌陷进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采用外力帮助学生矫正姿势、完成支撑。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手指肌肉就会变得紧实有力,手指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支撑能力。
二、连奏
1.小连奏。
小连奏即为两个音的连奏,它的第一个音是和断奏法相同的,弹奏的时候手臂要自然地抬起放下,并让手腕充分地落下,同时手指也要牢牢地站立在琴键上。在弹奏第二个音的时候,手臂要带动手肘以及手腕的运动,然后再以手腕为中心轻轻带动即将要触键的第二个音,同时手腕在提起的过程中要轻轻松开第一个音。在这一过程中,弹奏者要确保手腕动作的柔和,这样弹奏出来的旋律才会如同呼吸一般的静谧怡人。由此得知,小连奏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学生掌握手腕的动作,在弹奏第一个音的时候手腕落下,在弹奏第二个音的时候手腕又轻提,因此教师也常常将其称之为“落—提”或是“落—滚”。此外,这种“落—提”式的弹奏方法不仅仅常常被应用到钢琴的初级教学中,我们在一些古典钢琴作品中也可以寻觅到其踪影,如海顿的《D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就大量运用了“落—提”的弹奏技法,从而表现出一种轻巧、优美的音乐境界。
2.三个或三个以上音的连奏。
它是建立在小连奏的基础之上的,其中的第一个音和最后一个音是和小连奏的音一样的,是在“落—提”之间完成的,唯一的不同则在于中间的音的处理上。这种多音连奏法的中间音是需要借助手指的独立动作而完成的。在刚一开始学习的时候,教师就要严格明确这一音节中手指的弹奏动作,要告诫学生不应该依靠手腕或是手臂来进行发力,而是要积极借助掌关节(即第三关节)来进行弹奏,同时手指的第一关节也要积极配合第三关节的运动,以达到手指“站稳”“支撑”的要求。例如,当学生在练习3、4、5指的三连音连奏时,中间第二个音是由4指完成的,但是由于4指本身的力量较弱,所以学生在练习的时候经常借用腕部的力量来实现大音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抖手腕”的坏习惯,其无论是对平稳连线的构建,还是连奏性歌曲的表现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的练习,以确保中间音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而针对这种三个或三个以上连奏音的练习,教师可以采用指法组合练习法对学生进行训练,指引学生依次进行不同指的上下行连奏练习,如“1、2、3指连奏”“2、3、4指连奏”“3、4、5指连奏”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钢琴练习曲,如布格缪勒的《钢琴进阶25曲》《鹡鸰鸟》、约翰•汤普森的《影子舞》等。这些曲子旋律优美、形象鲜明,与上述纯粹的连奏练习法比起来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使他们尽快地掌握钢琴的多音连奏技法。
二、先仔细读谱,再分手练习
在拿到一首新的乐曲时,不宜马上弹,更不能一上来就双手弹。柏拉图说:“开始是工作的最重要部分。”我们应该先把乐谱唱熟,节奏拍准确,分析演奏的方法、指法的安排等。对乐曲有了大概地了解后,再开始分手练习。采用分手练习,可减轻大脑的负担,使精力更为集中,从而保证练琴质量。如果一开始就双手弹,以为可以节省练琴时间,加快练琴速度,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欲速则不达,实践证明错音、错拍子、错指法等问题往往是由于没有仔细读谱,没有认真进行分手练习而造成的。另外,分手练习不仅适用于新乐曲的开始练习阶段,进入双手的合练阶段后,也要经常地进行分手练习。分手练习可以保证每个手指的弹奏质量,为双手的弹奏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使练习更精细、更准确、更有成效。
三、慢速练习攻破难点
所谓难点练习就是把难点作为单独的练习部分,多次对其进行练习,而不是每次都将乐曲从头到尾地反复弹奏。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在难点练习中尤其要注意放慢速度,这样就可以像影视剧中的慢镜头,把每个动作都看得很清楚,让学员细微观察到弹奏时的每一个细节,包括音符、节拍、弹奏的精确度、表情处理与力度的控制情况等。经过一定的练习,再逐渐加快速度,直到最后达到正常的演奏速度。可见慢速练习在速度的掌握上,应当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不论分手练习、双手练习还是难点部分,都需要进行慢速练习,因为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从而提高练习的质量。
四、四手联弹提高兴趣
四手联弹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可以提高学员间默契配合的能力。我在班里安排四手联弹《草原英雄小姐妹》作业,分两周完成。第一周大家首先练好自己的声部,第二周在课堂上自由找搭档合作,两个人共同完成一首乐曲的演奏。这种练习方式大家感到很新鲜,学习热情高涨。四手联弹不但要弹好自己的声部,还要用心倾听另一声部,从而保持速度的平衡,使联弹进行得顺畅完美,一气呵成。课堂上,我除了指导两个人组合的四手联弹;同时还教会学员使用电钢琴的录音功能,使没有找好搭档的学员,能够使用录音与自己合作,这样既充分发挥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功能,又避免多台钢琴的干扰,提高了学习效率。
琴房是封闭的环境,没有干扰、没有交流,除了自己、父母和老师外没有别的听众,儿童感受不到表演的兴奋,更体会不到临场的忐忑。从关起门来弹,到走出去,这一步对于孩子的音乐未来是非常关键的。不管是面对什么年龄段的琴童,钢琴教师都要积极创设表演机会,使孩子尽早登上艺术舞台,使他们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并能得心应手地在公开场合中演奏,将乐曲的思想感情既符合原作的精神,又有创造性地表现出来。起初,教师可要求家长举办家庭音乐会,让孩子先弹给同学、亲朋好友听,再扩大到关系较密切的琴童家庭之间,逐渐锻炼儿童的适应能力。正式舞台上的音乐会规模可大可小,但观众要越多越好。演奏形式最好包括独奏、重奏(四手联弹、双钢琴)。只要教师和家长的态度、方法得当,儿童对舞台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会越来越强。对于天生胆小、心理素质较差的儿童,教师要多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在正式演出之前,教师一定要带领儿童反复走台,熟悉舞台气氛,习惯包括音响、灯光、舞台等在内的环境,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怯场。
(二)阶段性总结
要为儿童多创造有充分准备的演出机会,不搞突然袭击,最好留存音频、视频资料,同时要善于在演出之后对每个孩子做出阶段性总结。要牢记多表扬多鼓励、演奏刚结束不批评的原则,结合视、音频资料,对其坐姿、身体各部位的动作、触键与音色、踏板、作品完整性与音乐表现都要反复回味。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每个孩子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和改进的措施。
二、举办音乐基础知识讲座
作为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家长,必须掌握一些音乐基础知识,但这样的家长毕竟是少数。要让家长在陪练过程中明确孩子弹奏正确与否,定期举办音乐常识的讲座很有必要。家长要掌握基本乐理知识,速度、力度、表情等常用音乐术语以及基本弹奏方法;了解奏鸣曲、进行曲、小步舞曲、圆舞曲等曲体结构;掌握学习钢琴的要领与决窍。通过学习,提高家长的音乐素质,促进儿童钢琴教学顺利开展。
三、开展琴童家长交流会
钢琴教师应适时搭建平台,加强琴童之间、琴童家长之间的交流。以座谈会、沙龙的形式,鼓励家长畅所欲言,提出教育孩子学琴的困惑,分享成功家长的育儿经验,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交流切磋后得出的教育理念使许多家长受益匪浅。另外,建议家长多看一些儿童钢琴教学辅导方法之类的书籍,如:《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琴趣满屋》《琴童妈妈的金钥匙》等。
2.科学的设计教学环节
幼儿钢琴教学一般都是老师再将学生在听,不会带来更多方式的教学模式,所以学生的思维和发挥能力被禁锢,现代化的幼师钢琴教育要根据学生的特殊要求进行教学,在重要的钢琴知识点,可以选择让学生来回答的方式,在前一阶段进行讲解之后接着对学生进行提问,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演绎。由于学生的基本素养不同也会导致学习进程、学习效果都不相同,科学的设计教学环节还包括针对学生的个性、嗜好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例如:老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同时弹奏同一首钢琴曲,让学生互相比较,在互听互相对比的时候将学生之间的差距进行对比,给学生的钢琴弹奏水平进行评分,第一时间指出学生的钢琴不足之处,从而将学生的个性能够很好地把握,一般的教学设计环节就是:作品赏析——讲解示范——弹奏评对——交流总结,从而给学生更多有效地教学方式。主要的教学方式还体现在对有趣故事的设计上,对幼儿的童话设想需求进行联想性的启发,根据幼儿的爱听故事的习性,进行对于钢琴曲目的联想性教育,促使幼儿能够根据脑海的画面进行对于钢琴曲目的创作,所以在科学的教学环节上才会在老师开放式的提问中,将钢琴教育进行全面的指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其创造更多的钢琴曲目。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其自己创造乐曲
幼儿教学往往会忽略孩子的天性,在进行钢琴教学初期,可以让学生自行弹奏自己内心想弹奏的曲子,鼓励其发挥想象力进行音乐创造,因此学生的钢琴教学才具有可行性,学生对于钢琴课也会欣然向往之。
二、分析现有教材中“快乐与创造”钢琴教学理念的运用
利用“快乐和创造”这种培育理念对儿童钢琴课本进行选择和整编,可以凸出学习材料的趣味性以及独特的创意。在按照教材进行授课之后,教师可以选择与教材曲目有关的课外曲目为儿童进行弹奏练习拓展。比如,老师可以谱写简单的动画片歌曲或儿歌的钢琴乐谱,并将这些课外的曲谱和教材中的练习曲结合起来,让学生使用教师编写的乐谱进行弹奏练习。
三、基于“快乐与创造”钢琴教学理念实施方案与教学实例分析
为阐述怎样在真实的钢琴授课活动中,贯彻快乐和创造的儿童培育思路,笔者再次借助例子进行分析:在教导儿童对《火车》这首乐曲进行学习时,需要先对授课目标进行设定,并帮助儿童学生点出弹奏技巧方面的重点,最后采取富有趣味性授课策略。(1)设定钢琴授课的目标。为引起儿童学习这首乐曲的兴趣,老师可以通过激发儿童的思维以及活跃的创造力,引导儿童判断四分与二分两种音符的区别,并针对音符的识别来设计游戏。(2)对乐曲弹奏的重点进行讲解。钢琴授课学习的重点部分在于对乐曲旋律的节奏进行判断,为了让儿童可以掌握乐曲的节奏,教师必须进行弹奏示范,并对速率进行控制,先以标准速率弹奏,再把节奏放慢,让儿童通过通过聆听的方式对乐曲的节奏进行感知。(3)设计有趣的弹奏教学方法。为帮助儿童尝试对旋律的强弱进行判断以及控制,教师可以针对儿童的兴趣设计练习游戏。比如,老师可以对《火车》这首乐曲进行拆分,并与儿童进行合作练习。比如,老师先弹一段然后让学生接着弹走一段。如果同时教导多名学生,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配合,增添训练过程的乐趣。
二、充分体现学生在钢琴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得知,这是时展的迫切需要。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互助与合作探究,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出任务教学法的功效。具体地说,学生不仅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到教学任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还要在具体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进行主动探究,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要大胆主动的与钢琴教师或者学生们进行交流。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并非放任不管,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从旁进行指导。这是因为教师必然会比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要丰富得多,而且在艺术造诣上也是学生不可相互比较的。鉴于此,钢琴教师需要在设计与实践教学任务的各个环节中,带领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提升他们的音乐能力。比方说在如何有效运用教授钢琴踏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布置“轻踩慢抬”、“慢踩慢抬”、“轻踩快抬”等具体的练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钢琴教师要带领着学生真实的感受运用踏板的技巧,然后组织学生们进行相互交流,当他们明白其中的奥妙之处以后再进行更高层次的练习任务,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全方位的领悟到钢琴技能。
三、大胆进行教学任务上的创新
钢琴学习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中实践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由此可见,钢琴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增加实践的比例。具体而言,钢琴教师应该在设计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设立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最喜爱的就是这种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与此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间进行切磋并且适当的给予一些奖励。比方说,钢琴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教学任务为分析《牧童短笛》、《欢乐的牧童》、《牧童》中各自是采取什么手段塑造不同牧童形象的,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且各组设立一个小组长,他们研究完毕之后各组排一个代表上台分别进行演奏,在这个过程中各组成员间可以互相提问,通过这种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参与其中,这样一来不但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了相关钢琴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演奏中很好的展现出了自己的个性以及提高了创新能力。
二、高等院校钢琴教育教学创新模式的建构
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切教育模式与教育手段都是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展开的,它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中心环节。这就要求广大钢琴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作用,按照实际需要不断转变教育思路、更新教育方式方法,不失时机地建构出全新的钢琴艺术创新模式与理念。
(一)钢琴教育中充分发挥启发式与引导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与引导式教学都是现阶段创新性教育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传统的钢琴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师往往是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与理念进行教学,学生只能服从,缺少对音乐作品独立的理解与思考,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现阶段的钢琴教学。因此,为了顺应新时期钢琴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广大钢琴教师要将启发式与引导式的艺术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中。启发式与引导式教学与过去传统钢琴教学中的单一示范模仿式教学有着较大的差异,它要求在钢琴教师的正确启发指引下,学生依据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悟将同一部音乐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音乐审美来,而且学生要在其演奏中全身心地感受与领悟不同演奏方式所产生的不同的审美艺术效果,最终演绎出一套全新的、适合自身学习与演奏的方式方法。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十分注重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使演奏者更好地诠释与完成音乐作品,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与处理音乐作品时要将自身情感体验融入钢琴演奏中,因为学生只有以生活中实际的情感体验为基础,才能更好地激发其对音乐作品创新的灵感,增强其对音乐内容创新的意识与思维,从而更好地把握住音乐作品整体的艺术风格与色彩。
(二)注重钢琴教育中对音乐整体内容的设计与布局
在以往的钢琴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师通常是就乐谱本身的内容进行一定的知识讲解,并采用一些实际性的示范与演奏,学生则是按照教师的演奏示范方式机械地进行模仿。研究表明,此种教育模式在钢琴的学习与演奏过程中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无论是在理论指导,还是演奏技巧等方面过度依赖的心理,不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创造力与表现力等的充分发挥与显现。而音乐设计教学模式的良好运用则有效地弥补了传统钢琴教学中的一些缺陷与不足。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师首先要按照作品的实际内容进行表演方式上的整体设计,然后使学生依据个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阐释出作品的艺术表现特色与创作手法,并对其进行相应地演奏。随之,师生就学生演奏的实际情况展开讨论,最后学生按照商榷的最终结果再次进行创作与演奏。不言而喻,这种钢琴教学模式不但充分体现出了启发式与探究式的新型教育教学原则,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与热情,进一步挖掘出学生在钢琴演奏方面的艺术潜力与造诣,并为日后学好钢琴艺术奠定了基础。
(三)借助创新性活动助推钢琴艺术教学模式的构建
二、当前钢琴教学情况
1.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当前,大部分钢琴教学内容中都缺少对钢琴音乐史历时时间段的描述,也缺少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钢琴作品的全面介绍,导致学生难以对钢琴音乐历史进行整体把握,对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介绍比较少。同时,也缺少对钢琴艺术史及赏析课程的开发及研究工作,难以提高学生的体验能力。
2.教学方法不合适。
当前,在钢琴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由学生弹奏、老师讲授弹奏方法的教学模式,缺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对钢琴人才的需要。同时,教师大多强调钢琴传教技巧,缺少对学生心理需求的体验。此外,在教学评价方面也不够柔性灵活,不能达到激励学生学习的目的。
3.学习方式轻体验。
由于传统的钢琴教学活动大多侧重于教师的“讲”,缺少对于学生“听”的能力训练,尽管教师讲解水平高,钢琴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单纯的讲解并不能使学生深入领会教师讲解的内涵,教学形式上就缺少互动环节,从而难以达到“体验教学”的目的。只有真正做到让学生切实去体验,才能形成学生的审美体验。
4.师生关系不平等。
当前,在钢琴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然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讲授钢琴的演奏法,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没有去倾听学生的想法,教学活动没有处在一个平等的关系上去开展,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和大学的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这样才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体验教学法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1.说、唱、弹等教学方法的体验性。
在钢琴教学中,说、唱、弹是最主要的三种教学方法,它们在教学活动中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灵活把握三者的条件和实践,教师和学生双边的活动,不能把课堂只当成是教师的舞台,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最优化。在进行“说”的时候,教师应该尽量少用结论性词语,多用启发性、诱导性语言,要善于描述感情微妙的变化,使学生能产生“移情体验”。“唱”在理解音乐情感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随着琴声深情演唱。在“弹”的指导中,教师应该注意避免学生一味地模仿,多与学生交流和讨论,让他们在倾听与体验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2.在音乐表现中学习钢琴技术。
钢琴技术的学习既是钢琴学习的重点,也是钢琴学习的难点,钢琴的作品表现手段离不开技术,要做好对钢琴的技术教学,也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体验生成。在讲解钢琴常用的基本技术,如五指练习、音阶等方面,教师不能只是单纯讲解,而要与音乐形象和音乐表现联系在一起。比如在练习音阶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在表现气势磅礴的音乐形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大海的浩瀚、海水的奔涌等景象,学生比较容易放松,更容易表现作品需要的情感。
3.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和促进者,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判断、选择,有意识地锻炼和鼓励他们自主地学习。如在练习某部钢琴作品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该作品的相关历史背景、作者经历等,使学生融入到作品所表现的意境当中。当学生在选择钢琴学习作品时,教师可以首先和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对想要联系的作品、想表达的心情、想练习的技术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取舍。选择完作品后,学生自己查找与钢琴作品有关的资料,在这个阶段,学生对钢琴作品的内容、技巧、情感等方面都会有一个初步的体验,练习效果也会更好。
其中钢琴普修课为二人一节课,主修课则是一人一节课,同时普修声乐、管弦乐两年,使学生到达“一专多能”的培养要求,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需要。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固然对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起到良好的作用,但这种课程设置周期较长,课程频率低,教学成本高,更重要的是中小学教师招考的报考条件不利于独立学院毕业生,使其在就业上面临很大的制约,难以与高师毕业生竞争,增加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二)照搬音乐学院钢琴教学模式的弊端
音乐学院是以培养高、深、尖的专业化音乐人才为目标的,其钢琴教学注重钢琴的演奏能力、表演能力,培养学生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在钢琴课程设置上以“一对一”教学为主,同时开设多门与钢琴演奏相关课程,如钢琴艺术史、钢琴音乐欣赏、钢琴教学法等。这种课程模式对培养我国钢琴专业人才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社会对钢琴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有限,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由于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与音乐学院存在很大差距,相当部分的学生入学时钢琴程度都比较浅,即使个别学生毕业时能够演奏几首难度较高的独奏作品或是开独奏音乐会,其演奏能力与音乐学院学生相比还是相距甚远,难以胜任与钢琴演奏相关的工作,就业形势令人担忧。因此,独立学院的钢琴课程教学模式既不能生搬高师“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更不能效仿音乐学院的“精英化”培养模式,而是应该从学生的就业实际问题出发,按需所教,制定符合独立学院发展的钢琴教学模式。
二、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钢琴教学改革的设想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音乐系自2005年创办以来,为社会输送200多名音乐专业毕业生,仅有20%左右的毕业生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或是专业文艺团体工作。这一方面是由于福建省教育厅对中小学教师招考条件的设置不利于独立学院毕业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独立学院毕业生与高师、音乐学院毕业生在专业、综合能力等方面确实存在一定差距,难以与之竞争,因此导致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低下。与此同时,社会钢琴教学市场依旧火热,但合格、规范的钢琴教师队伍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琴童队伍,对钢琴略知皮毛的毕业生都涌入到钢琴教学的大军之中,至诚学院音乐系毕业生很大一部分也投身其中,在各个艺术培训机构、琴行任职,从事钢琴教学工作。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以为至诚学院的钢琴教学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需求。
(一)制定务实的钢琴教学目标
至诚学院的钢琴教学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跟市场接轨,接地气,以社会钢琴基础教学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合格、规范的钢琴基础教育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社会钢琴教学市场规范化进程,从而为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推广和普及做出一份贡献。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在原有的钢琴演奏、钢琴伴奏、钢琴教学法等课程基础上,还应增设教育心理学,钢琴教材分析,钢琴教学实践,少儿钢琴教育,成人钢琴教育等相关选修课程,为培养合格、规范的社会钢琴教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综合多样的钢琴教学形式
长期以来,高校钢琴教学是以传统的个别课和数码钢琴集体课两种教学形式为主。个别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辅导、示范,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较快地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钢琴教学形式。但对于没有钢琴基础或是钢琴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个别课无法涉及更多的音乐基础知识,教学进度慢,“重复”教学多,学生兴趣不大,同时又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数码钢琴集体课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综合教学,能够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强调钢琴技能与乐理、视唱、和声、伴奏等音乐理论课程的有机结合。但由于集体授课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性,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进行针对性辅导,在学生达到一定钢琴程度后,能力分化日趋明显,这种“大锅饭”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进步较快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只适用于钢琴初级教学。笔者以为,至诚学院钢琴教学可以在结合个别课和数码钢琴集体课两种教学模式的同时,根据教学时期、学生程度,分成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三种授课形式。集体课:安排在第一学年。根据新生的钢琴程度、摸底评测结果分为入门班,提高班两种不同程度的班级,10-20人为一班,每个班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授课。小组课:安排在第二学期-第四学期。通过第一学期的钢琴学习,学生钢琴程度分化逐渐明显,将钢琴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排在一组,4-6人为一组,进行小组授课。这样,在解决同一程度存在的共性问题的同时,又能避免重复性教学,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个别课:安排在第三—第六学期。这时期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高,程度分化也更加突出,需要进行个别授课,以更好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地提高钢琴演奏水平。三种钢琴教学形式综合应用,既可以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资源,又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根据第二、第三学期末成绩进行重组,即原来上小组课的学生通过努力可以“晋升”到个别课;原来上个别课的学生由于不够努力将编排到小组课,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选择实用的钢琴课程教材
以培养社会钢琴基础教育人才为主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在钢琴教材的选择上一定要注重实用性。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李和平编著的《现代钢琴集体课教程》可以说是一套使用最广、实用性强的钢琴集体课教程。这套教材在训练钢琴弹奏技巧的同时,综合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即兴伴奏等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听觉、记忆、视谱、视奏、创造力等音乐素质训练和能力的全面培养。此外,薛庆编著的《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李美格主编的《全新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唐艺主编的《钢琴集体课教程》等教材都是优秀的钢琴集体课程教材,包含基础理论知识、基本训练、练习曲、乐曲、视奏与移调、歌曲配弹、合奏练习等,程度为从入门到车尔尼599中后部,适用于独立学院非钢琴演奏专业的钢琴初学者使用。在钢琴小组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钢琴技能的同时,强调钢琴学习的综合性,可以选用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钢琴专业教材。如李和平主编的《钢琴》,韩林申主编的《钢琴基础教程》,黄瑂莹主编的《钢琴教程》,上海音乐学院钢琴基础课教研室编纂的《新编钢琴基础教程》等。这些钢琴教材都是由浅入深,分级教学,每个级别都包含相应程度的基本练习、练习曲、复调乐曲、大型乐曲、中小型乐曲、歌曲伴奏、四手联弹等内容,都是优秀的本科钢琴教材。但这些钢琴教材初、中级程度的,不同时期风格的作品较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选择具有代表性、实用性的中小学中外乐曲作为补充内容。在钢琴个别课教学中,教材的选用更为广泛、自由,但不要盲目追求难度高的曲目,应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在适当提高曲目难度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今后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将钢琴教学法、钢琴弹奏理论、钢琴教材使用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掌握钢琴弹奏技能的同时学习钢琴弹奏理论和钢琴教学法,为学生之后的钢琴教学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2、采用分手法练习钢琴弹奏
采用分手练习法弹奏钢琴可以使人大脑中的负担减轻,更加集中精力,从而能够细心检查每只手的弹奏,使练习钢琴的质量得到保证。部分学生认为该方法过于麻烦,不进行或很少分手练习,自以为会达到缩短练习钢琴的时间,使练习进度加快的效果,但实际上往往不能达到。没有分手练习很可能导致学生在弹奏时出现许多问题,如错指法、错拍子、错音等。此外,两只手一般是承担难度不完全相同的技巧,应该用更多的时间练习需演奏难点部分的手,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练习效果得到相应提高。虽然分手练习从表现上看好像是花费了一些不必要的时间,但观察练习效果可以发现,该方法能够使两只手的弹奏质量都得到保证,做到更有成效、更加精细的练习,为学生进行双手弹奏提供了坚实基础。由此可见,分手练习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双手合练的必要基础。然而虽然一些学生在分手练习中两只手都能够顺利的完成弹奏,但在双手合练过程中却经常表现出错指法、错音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必须要认真、仔细的进行双手合练,不能掉以轻心。在练习新乐曲的开始阶段,分手练习无疑是非常适合的,其实即使在双手合练阶段中分手练习的反复进行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手、合手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以便完成练习的整个过程。
3、采用无声练习法弹奏钢琴
学生在练习钢琴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动作技能,并在该过程中形成智慧技能。基本上每一个学琴者都梦想掌握高水平的钢琴演奏技巧,所以才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每日的钢琴技巧的练习中。虽然这种机械的练习会取的一定的进步,提高动作技能,但是也会引发一些被忽视的音乐问题。目前大多数人在3、4个小时的练琴过程中,一段时间只是机械的让手指在琴键上运动,练习中没有投入感情去体会。假如将无声练习穿插其中,不仅能训练手指,还可以发挥头脑的思考能力,让耳朵休息,舒缓精神。无声练习能使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增强,反映出练习钢琴的过程中被忽略的细微情感与细小动作,使学生在复习乐曲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感悟与理解乐曲的能力提高。用音乐的内在表现、活动的双手与内在的耳朵承担全部责任时,就能演奏出更有深度的音乐。
4、采用慢练法练习钢琴弹奏
慢练法就是像放大镜,可以扩大乐曲中的所有细节,以便演奏者对音乐中的各个音节都能谨慎注意,它是使全部技术障碍都被克服的根本。来得及准备和来得及想就是慢练法最大的优势,学生能够以听觉、视觉收到的信息反馈为依据,对缺点和不足之处进行调整。采用节拍器约束学生就是一个指导学生慢练的典型方法,使其能以乐谱中正确关系的规定准确认识音符,与此同时使用的奏法和指法也都是符合规定的、正确的。虽然这种方法会减慢练习的速度,但是学生得到的节奏与音响的关系是正确的,能运用正确的指法得到相应的奏法效果。这种方法能避免学生因基础弹奏方法错误在后期要利用大量精力和时间来修正。检验角度为练习法时虽能很快开始,但后期效果却不显著,慢练法缓慢开始练习,但是能为之后的弹奏创造条件、打下良好基础。例如教师对于参加考试考级、比赛和钢琴演奏会的学生需指导其将作品的节奏放慢练习,更好的掌握细节。当学生对音乐作品已经练习练习熟练后,假如没有将速度适当减慢,并有意识的进行巩固与加强,那么在技术方面,已经掌握的动作会渐渐模糊,不可靠也不准确,容易在演奏时出现失误;在音乐表现方面,由于训练并没有融入个人意识,表现的鲜明性也会逐渐丧失,不再精巧和细腻。艺术表现的感染力与说服力也会丧失。因此就算能够熟练弹奏乐曲,教师也应指导学生将速度适当放慢来练习。
二、少儿钢琴教学策略
(一)目标策略
目标策略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明确艺术教育的目标,为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树立正确的方向。作为美育的一种,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变得更富于创造力。在钢琴教学中,模仿是必然的,而模仿是促进还是阻碍了创造的产生,这直接受制于教师的价值取向———教师将学生的活动作为自我表达的方式还是仅为模仿?我们强调艺术教育要重视自我表达,自我表达是学生根据现有经验(认知、审美、情感的经验)来表现,模仿是扩大经验的一种途径。在模仿中培养观察力和理解力,积累到知觉、情感、审美等方面的经验,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方法去表达,在这个过程中,独立思考的能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教师在进行技术训练的同时,要重视学生潜能素质的培养,多让他们欣赏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作品,体验作品传递的情感,提升美感经验,同时要用生动的语言帮助分析旋律所蕴含的情绪与思想,充分感受音乐的内涵,启发创造性思维,并在弹奏中将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自我的方式表达出来。当在此过程中出现一些自我的、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东西时,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其新的价值,而不是一味地呵斥,把学生变成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唯命是从”的学习机器。当然对于出现的各种“创新”,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选择性地进行有价值地取向,否则在无谓创新的同时会失去很多原本存在的美好东西。
(二)转化策略
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转换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思路,重视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学习兴趣。在当今钢琴教育中,单纯的技巧训练不是最终的学习目的,对于少儿学习者而言,更多时候需要培养其对音乐美的感受、体验和表现能力。如果在学习中花大量时间进行手指练习和解决技术难题等一些枯燥的内容,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磨灭,学习兴趣根本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应多采取启发、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弹奏前,教师要用比喻、讲故事等形式启发学生挖掘音乐内容,帮助他们在脑海里勾勒出形象或画面;弹奏时,要引导学生将说话中的逻辑性与旋律弹奏相联系,让乐曲中的旋律“说话”和“呼吸”,使每一个乐句从头到尾都是感情充沛的;布置作业时,可以将新作业进行故事化的讲解和有表情的示范,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可以引导学生多听磁带、唱片等,有条件的直接观看音乐家的指挥、演唱或演奏,此类观摩活动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音乐魅力,并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可以去野外观察人与自然,所有的事物都会在脑海中留下美好的记忆,当他们在弹奏时,就可以自然地产生联想,使弹奏出的旋律因具有画面感而更加优美。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会使学生身心愉悦,兴趣大增,不仅在无意识状态之中就进行了有效学习,而且还有利于帮助其稳定学习兴趣。
(三)匹配策略
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式要与学生喜爱或擅长的学习方式相适应,使学生能够发挥个人在学习方面的优势,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否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适应,取决于相互的认知风格是否匹配。针对学生认知风格的长处实施与之相一致的教学风格,称为匹配策略;针对学生认知风格的短处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弥补,称为失配策略。由于学生受到不同的遗传、家庭、个人等因素的影响,各人的发展存在客观差异。作为教学中的两个主体,一方面,教师需要了解并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风格调整教学策略,与之保持匹配;另一方面,学生要了解自身认知风格上的不足和缺陷,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接受信息时在感觉通道方面的个体差异,避开学习方式上的弱点或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来学习。例如,在面对学习认真但缺乏创新意识和表现力的学生时,引导他们在相同的内容上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开启他们想象和表现的大门;在面对接受力和表现力很强,但缺乏刻苦精神的学生时,要引导他们细致观察,先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再动手进行有表情、有感情的表现。每个人(包括教师自己)都有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意识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一定适合他人,要注意避免教学的主观化倾向,尽量采用与学习个体相匹配的方式进行教育。采取匹配策略进行教学,针对性强,能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失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对教学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策略在前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尤其针对学习的自觉、自控能力并不成熟的学生,可能会觉得无所适从,因此不宜经常采取失配策略。
(四)评价策略
评价策略是指通过正确掌握评价尺度,构建合理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平衡学习心态,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步走向成功。学生必须志于学、乐于学,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教师的工作就是引导、帮助学生取得成功,而学生的成功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习赞赏学生的独特性、爱好、专长;赞赏学生付出的努力和表现的善意;赞赏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每节课以鼓励、肯定为主,针对不足部分进行讲解时,先肯定优点,再提出要求。这种激励性评价有益于学生树立信心,积极进取。鼓励或批评,都是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实施的手段,鼓励是增加动力,批评是增加压力,在教育中这两点都是需要的。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要抓住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其学习动力;对于能力强、容易骄傲自满的学生,要在肯定的基础上,指出缺点和不足进行批评,鞭策其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奋进。不论鼓励或批评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掌握好评价的尺度,使评价成为有效教学的杠杆。在针对学生的弹奏进行评价时,教师还要特别关注评价的标准。我们不应该以“像不像”来评价每个学生的艺术创造和表现,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体验其经验和表现的程度。学习钢琴弹奏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鉴赏音乐美的能力,增强对音乐美的理解和表现,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才能保护好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欲望,通过正确合理的评价促使学生以一种自我肯定的、富有创造性的态度去感受、表现音乐,以持续的热情去表现他们感受到的音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