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专项基金论文

专项基金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15 18:36: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专项基金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专项基金论文

篇1

得以有效的其他种种制度。事实上,当我们(跟著韦伯)如此重视资本主义制度的“可计算性”的时候,我们必须看到,如果不是因为这些“支撑体系”的超越私人联系的性质,如果不是因为这种“非人性”的制度里的“铁面官僚”的冷淡,无情地排除或极大地减弱了那些时刻包围著我们的、无孔不入的“私人联系”的影响,那么资本主义的“可计算性”就难以存在。

让我从股票交易中提出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上面的论点。在美国流行的网上股票交易商当中,明确地规定了所谓“跳一价位”(stickup)制度。就是说,当股票交易的委癠方向方发出交易指令时,如果指令是“卖空”,那么方只能在カ场价格从下降过程中停稳的某个价位再跳上一个价位时执行委癠方的指令。跳一价位的规定是为了防止股票カ场在高度不稳定期间被短期炒家炒到崩盘的地步,因为从理论上说,卖空股票的数量可以无限大地超出股票发行的总量。当股票从一个过高的价位下滑时,往往引发“雪崩效应”,手中执有股票的人会争先恐后卖出股票,而原本没有股票的人,出於投机,会大量卖空股票。跳一价位的规定使得卖空行为相对於原本持有股票而现在卖出股票的行为而言,处於劣势。例如当IBM股价一天之内从105美元下滑到100美元时,如果中间没有停顿,那么在跳一价位规则下,卖空方基本上无利可图,甚至可能亏损(如果股价跌到100美元以下才停住并且反弹到100美元,那么按照“随行就カ”marketorder指令执行的卖空就会造成亏损)。

跳一价位规则也许或者肯定对社会整体而言利大於弊,但是它所要求於社会的道德基础是甚么呢?我还是想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个要求。在跳一价位的规定下,委癠方事实上只有两个选择∶(1)向方发出“随行就カ”指令。在该指令下,委癠契约关系规定,方必须“尽最大努力”(besteffort)为委癠方卖一个好价钱;(2)向方发出“限定价格”(limitorder)指令(当然包括“止蚀限定价格”)。在该指令下,方要么不卖,要么只在委癠方限定的价格以上将股票卖出。对华尔街的许多股票及其期权(options)而言,价格在一天之内的变动可以大大超出1%的幅度,例如计算机业三巨头之一的Dell,其股票常常在一天之内变动10%左右。最近的例子是1998年1月11日,在一分钟走势图上显示,Dell从85美元几乎不停地跌至79美元,然后再上升到87美元。与此同时,Dell的期权价格,以一月份到期的85美元出售权为例,则毫无停留地从2.5美元上升到6美元再下跌到2美元,一天内的变动幅度几乎达到300%.熟悉香港股票操作制度的读者会注意到,这正是股票交易人谋私利做“老鼠仓”的大好时机。仍以Dell为例。如委癠人发出的指令是“随行就カ”购买一月份85美元出售期权,那么人完全有理由按照当日最高价格6美元为委癠人“买进”期权,而实际上自己以例如当日行价3美元买进再转让给委癠方,获利100%.如果委癠人发出的是卖空指令,那么在跳一价位规则下,人仍可以在当日的较高和较低两个价位上自己卖空,然后把那些在较低价位上卖空的股票“转让”给委癠人(即在低价位上买回并在同一价位上借出该股票给委癠人)。尽管有详细的规则禁止人这样做,但由於监督成本太高,委癠人事实上很难知道自己的指令是在哪一个价位上执行的,除非委癠人能够看到交易当天“场内专家”(specialist,或market-makers)的交易记录。我在香港曾经听一位交易所的朋友说,香港交易机构里几乎人人都有“老鼠仓”。这或许是夸大的,但离现实应当不会太远。另一方面,以我个人多年的经验,美国的网上交易员,至少那些著名的互联网交易公司,不太可能做“老鼠仓”。所以我相当放心地发出“随行就カ”指令,并经常於事后得知成交价格比我期望的更加理想。这个例子说明,跳一价位规则或任何金融制度,其事实上的有效性常常主要依赖於规则执行者的道德自律,在监督成本高昂的场合尤其如此。这也是诺斯(DouglasNorth,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所说的“第一方监督”(thefirst-partyenforcement)。

我曾在其他文章里详细介绍过,在成熟的资本カ场里,各大交易公司不仅为竞争客户而珍惜自身名誉,而且还要竞相为客户提供可靠和权威的信息谘询。后者比前者更加难能可贵,也更难以靠第二方(即参与契约的其他当事人)或第三方(即与契约利益无涉的仲裁者)来监督。由於技术上的原因,依靠道德自律以外的其他方式来监督人行为的成本高昂,许多原本对合作双方都有利可图的项目,在缺乏道德共识的社会环境里就无法实行。试想,假如我发现每一次我的“随行就カ”卖空的指令得到的结果都比我预期的价格低得多,我就不会继续使用这一指令方式,於是在未来的交易中,当カ场变化剧烈时(限定价格的指令往往无法执行),在我和我的交易人之间就做不成任何交易。

上面讨论的只是一个小例子.就我的理解而言,目前发生在亚洲许多地区的“金融危机”(货币动荡只是这一危机的表现之一),与上面这个例子的性质是一样的——信誉危机。在西方成熟的カ场经济里,所谓“坏帐”固然难以避免,但是出现与韩国政府贷款的坏帐比例(根据一份材料的估计,接近40%)类似的坏帐却是少见的。中国的银行向国营企业发放的贷款,坏帐比例即使已经高到不能忍受的程度,但也只有20%.8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经济开始从古典发展阶段(即珀特尔MichaelPorter所谓“要素驱动的发展阶段”)进入规模经济发展阶段(即珀特尔所谓“投资驱动的发展阶段”),从而需要建立大规模集资的机制。政府干预下的集资固然可大规模进行,如同韩国在1970-1990年期间所做的那样,但其社会弊端往往抵销了经济效果(例如由此而来的政治腐败和新的老的“财阀族”),即使经济上的效果,也未必有预期那么好(参阅人们最近几年对“亚洲奇迹”的批评)。但是,如果放弃政府干预这个手段,在互不相识的广大人竤之间如何实行大规模集资呢?“金融”做为一种特殊的信用关系,一种“大众参与”的信用关系,便在亚洲诸“非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这一特定阶段里凸显出来。这一“金融深化”

(financialdeepening)过程与本土文化尤其是本土知识(localknowledge)的冲突性也便凸显出来了。

从亚洲各国在“经济起飞”(thetake-offstage)阶段所发生的社会变化来看,现代化过程在很强的意义上就是西方化的过程。例如在日本和韩国经济起飞的阶段,这两个国家的离婚率、自杀率以及犯罪率都有统计意义上非常显著的增加;人们对家庭的观念和社会对“个人主义”的态度也都有了很大改变。在传统道德意识不断弱化的同时,新的、与西方“资本主义”相适应的道德共识却难以在短期内形成。於是,这许许多多刚从“家”的牢笼里走出来进入“カ场”的陌生“个人”,开始体验到普遍的信誉危机。这在中国大陆尤其突出;那里正在流行的一说法叫做“杀熟”,就是亲友之间为利益金钱而展开的厮杀。道德基础在传统与现代两方面的缺失,这种“两处茫茫皆不见”的道德无政府状态,显然是难以为继的。而在这一社会转型期里的金融过程,显然也是难以为继的。当金融过程继续不下去时,在这些社会里,其实只有两个解决危机的办法∶(1)政府出面干预,并且面临著经济集中化的危险;(2)回到非金融化的カ场经济里去,放弃规模经济的好处。除非,社会有能力重构自己的道德基础,否则是不会有甚么长期意义上的“信用关系”的。

篇2

2专项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集成创新的目标成果导向模糊

专项资金始终紧紧围绕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专注于重大公益技术、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和攻关,逐渐形成了品种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体系类项目和探索性项目几大类别,研发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创新项目初期只是将主要成果目标定位于品种、技术等单一点上的创新,尚未实现由技术点到技术面再到全产业链覆盖的集成创新,集成重大科技成果的目标导向并不突出。随着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创新需求的不断升级,这一现状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对于集成创新的要求,科研团队与科技成果分散存在的状态,难以从整体上组装集成出具有影响力和冲击力的大成果。

2.2缺乏利益趋同引导的组织方式

当前,传统农业优势技术研究领域在研究内容与学科建设上普遍存在重叠与交叉,一些能够体现新兴农业发展趋势,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先导、前沿产业和边缘领域并不容易获得支持与重视。而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组织方式相对分散,承担单位的基本科研单元又普遍较小。因此,在没有统一科研目标导向与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引导的状态下,各申报主体之间难以形成明确的团队分工与层次排位,容易将项目的立项与执行定位于分“盘子”和抢占资源,进而对自身所掌握资源和信息形成保护意识,加剧彼此之间条块分割,甚至可能出现恶性竞争。有限的资源难以聚焦,不仅无法促成紧密的学科体系,也难以在团队建设中产生聚集优势,同质化趋势将不断降低科研协同创新效率。

2.3过程管理与绩效考核有待加强

专项资金由财政厅委托省农科院组织实施并负责项目的全程管理,此举解决了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激发了科技创新的原动力。但是专项资金所涉及项目的数量、领域、单位和专家的体量较为庞大,项目执行期间有限的管理人员难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监管,不利于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另外,目前专门针对专项资金项目特点与目标的绩效目标考核机制尚未真正建立,难以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若对成果产出与转化的激励不足以拉大科研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那么思维方式将难以摆脱“重立项、轻过程”的老套路。

3强化专项资金管理模式的建议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各方力量的支持,专项资金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的光辉历程,对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带动了财政支农方式的转变,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为全国科技创新方式的探索提供了参考。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需求,根据专项资金的运行现状,结合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要求,针对性地提出关于改进专项资金管理运行模式的一些建议如下。

3.1贯彻落实顶层设计,明确项目管理目标

通过积极创建和宣传重大科技成果培育的目标导向机制,强化对项目执行过程的监管,培育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科研成果的意识已经在科研人员中初步形成并得到统一。围绕这一工作重心,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应借助科研绩效评价、政策倾斜等渠道,最大程度调动和提升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通过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凝聚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协同攻关能力。特别是在重点项目和奖项的服务支持上,要把专项资金作为推动全省重大科技产出的主要抓手,由省农科院牵头,策划遴选出重点部署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并从项目申报、中期检查和项目验收等环节开展全程化、便捷的项目管理服务。科研管理部门立项前就要引导科研人员先行一步,紧密围绕当前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前沿与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需求,结合团队优势与科技成果的定位和特点积极引导,为提高科研人员对重大项目的占位申报和主持实施能力做好铺垫与准备工作。

3.2调整学科结构布局,构建交叉型创新团队

针对创新专项申报主体分散不成体系的现状,一是建议在全面梳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学科特点的基础上调整学科大类结构,进行统筹分类,按照农作物、动物、生命环境、食品与信息及加工与装备五大类别设置一级学科群。再由学术委员会讨论按照领域划分设立二级学科组,每个二级学科组内部都可以选出一名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由所在团队根据当前学科发展的现状,提出3~5年的学科发展规划与成果目标方案,经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方可生效。只有通过调整现有学科结构布局,才有望打破单位内部各个小团体的利益堡垒,聚集优势科研资源形成创新的内生动力。二是重新组合包装全院科研力量,打破“专业所—研究室—项目组”的单一框架设置,以二级学科组为基本单元,以专项资金为平台,探索建立以产业为主线,以学科带头人为领导,以重大成果产出为目标,以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为原则的多层级人才培养机制与学科交叉型团队建设机制,进而在全省范围内深化有特色农业科研单位之间的联合协作,加快构建江苏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竞争有序和支撑有力的良性发展格局。

3.3强化立项审核,规范评审机制

专项资金所支持的项目数量与资金体量在持续增加,现有科研管理力量难以确保过程管理的全面性。为降低项目风险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管理部门应根据所划分学科类别建立专家库,旨在汇集各领域的归口专家,从源头上为项目启动把关,避免盲目立项。遴选入库的专家只负责对各自归口领域内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和竞争性进行综合评判。一般项目可通过问卷或打分的形式完成,重要项目的评审则需会上讨论,并全部参加盲审。对于科研人员则要求坚决破除“分盘子、要经费”的消极思想,敢想敢干,且能够提出明确具体的支持要求和保障需要。项目的最终立项必须签订合同书与成果责任状,明确界定实施的具体时间段、负责人和详细成果,同时启动责任追究与末位淘汰制。对参与的专家不设身份限制,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成员均可以自荐或推荐的形式入库。同时,为提高项目审核的效率与可操作性,所吸纳专家除特邀顾问之外均需参加针对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考核和成果产出的统一培训。管理部门可邀请专人对专家进行培训,培训后方可参加评审。

3.4调整项目结构模式,提升集成创新能力

建议专项资金调整为前瞻性项目、体系类项目、产业类项目、应急性项目和推广服务类项目五大类别。设立前瞻性项目,旨在为原始创新提供一个宽松的探索环境。专项资金应针对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进行长期性的非项目化支持,不设置目标绩效考核,鼓励尝试,包容失败。通过加强高新技术的前沿跟踪研究,为新兴学科发展与冲击高层次奖项打好基础。其中,也包括设立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产业发展研究服务的软科学课题。设立体系类项目,旨在围绕培育重大成果的目标导向,进一步扩大专项资金资助范围,围绕产业发展重大关键性技术需求建立全省同类优质资源协同攻关的合作机制。设立产业类项目,旨在搭建多元合作创新平台,集中优势资源加快推动具有较大实际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产出,提高成果的产业化程度。建议将该部分项目选题完全向市场与企业开放,科研单位负责把握研究的大方向,企业根据自身需求与市场需要给出具体命题并享有成果最终知识产权。设立应急性项目,目的在于处置农业生产过程或科研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重大突发性事件或问题,为高层管理者决策及时提供处置方案或政策建议。根据紧急程度,可随时成立应急课题组开展工作而不受选题范围、申报流程等常规要求的限制。设立推广服务类项目,旨在依托科研项目成果的熟化程度来设立的一种孵化与推广应用型农业项目,通过其对农业科研成果的中试熟化,客观、真实地评价研发成果的稳定性、适应性和效用性,从而降低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使用风险。其承载着农业服务活动所需的物资、资金和机制等,是沟通科技创新与实际生产需求的桥梁,是破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度低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是提高科技服务实效的主要抓手。

篇3

专项资金是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专项资金大多直接来自财政拨付,可分为发展性专项资金和事业性专项资,涵盖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其资金规模大,使用效果影响范围广。

一、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问题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预算难做、支出随意、决算和绩效评价缺失等问题,具体如下:

(一)预算编制与执行存在偏差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专项资金收入和支出在时间和数量上脱节的问题:一是不管项目是否能批准,其前期经费使用都在经常性经费中列支,挤占了经常性经费;二是项目资金拨付滞后,有的项目资金在项目完工结算后才到位,有的项目资金已到位但拨付进度滞后;三是单位自筹部分调入专项资金核算缺乏必要的审批手续;四是项目立项后没有实际支出,最后将资金移用到其它项目或转入单位的其它收入;

五是项目完工后结余不上交或转入经常性经费没有完善的审批手续;六是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材料等有形、无形资产后续管理上政府财政部门和具体管理部门脱节。这些现象给专项资金规范核算带来了困难,也削弱了预算编制的作用。

(二)财务控制作用弱化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

多数单位财务人员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只是承担了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对具体的业务和决策了解不多,财务人员对各专项资金活动的事前和事中的辅助控制作用没有体现出来,财务人员无法根据业务进度合理安排资金支付。对于专项科研经费较多的单位,科研人员没有精力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造成了资金管理的真空。

(三)专款支出开支范围不明确具体哪些开支能在专款中列支,哪些开支不能在专款中列支,相关规定一般只是明确了一些大的原则,缺乏对具体操作的规定。而实际情况比较复杂,财务人员只能凭理解去审核监督。一些单位则存在任意扩大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列支办公设备购置费及招待费,违背了专款专用原则,无形中也造成了“合法浪费”的现象。

(四)专项资金结余处理不及时专款下拨到单位,单位完成专款规定的项目后,有时会节约下来一部分资金,结余的这部分资金如果不进行处理,会导致单位挂账的专项资金结余项目越来越多。

这些项目的结余资金是构成单位银行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单位却不能用这部分资金来开支日常支出,导致这部分资金留在账上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而另一些项目多、资金量大的单位,各项目资金之间存在相互调剂、混合使用的现象,导致一些项目未按计划规定要求实施。

二、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建议

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效益,是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科学构建预算编制体系应当建立预算编制制度并统一预算编制表格和编制程序,然后结合单位的发展规划确定来年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据此编制下年度预算。此外,还应明确专项资金申请条件,分清轻重缓急,优先考虑必须的项目,科学合理地在预算中列示项目。

(二)落实专款专用原则使用专项资金的部门和单位,要对专项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按规定应设立专户的还必须在银行开设专户;严格按规定的用途和标准使用和管理专项资金,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强化资金管理,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防止和杜绝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规现象。

(三)完善整套项目管理体制具体有:

一是各级财政部门应严格立项、筛选、论证制度,组织专家组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审,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审报告,并按规定程序申报,建立滚动的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项目库。

二是各资金使用单位在专项开展之前应制定详尽的费用预算,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三是建立绩效拨款机制,项目开始时先拨启动经费,以后每个季度拨款要根据项目的进度和上次拨入经费的使用情况拨付,如果上季度经费结余较多,在下季度拨款时作相应扣除。

四是各资金使用单位在资金支出过程中应加强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沟通,使财务人员及时了解项目进度,及时安排项目资金。

五是在项目完成后业务经办人员应及时进行项目报销工作,并进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形成专门项目决算,阐明形成预算和决算差异的原因。

六是应根据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将项目结余资返还财政,不能私自挪作他用。

七是项目期间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项目结束后应归项目依托单位所有,要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移交手续。

(四)强化财务控制工作要将财务部门的职能定位于全面参与资金使用的决策与控制。

财务人员应该参与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对于整个过程进行统筹规划,根据“资金流到哪里,管理管到哪里”的思想,加强对资金支出方面的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效率。这需要整个单位提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业务经办人员的积极配合。

(五)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是指考核部门公共服务的成本耗费和效率水平,根据不同项目支出结果,比较项目之间的社会成本效益,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比较不同支出组合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以及单一项目实现效益的情况。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可以在事前、事中或事后进行:事前评价,有利于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事中评价,可以分析研究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事后评价,则可以审查和评价项目支出成果是否符合目标要求。

篇4

 

[摘 要]本文提示了目前大专院校图书馆在如何为教学工作服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就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设想。

我国的大专院校图书馆的工作在当今全民的科学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和十分重要的地位。科技论文。它同我国的大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一起构成了我国教育的基本体系。而大专院校图书馆的工作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图书馆是大专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既能配合课堂教育,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配合素质教育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又可配合国家的思想道德建设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思想觉悟等等。应该说,它的这些职能在既往的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应用的发挥并取得了实际的成效。但是,无可否认,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实际要求,以及教学内涵的不断丰富和扩大,图书馆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或者说它既往的工作职责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大专院校教学发展的需要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本文就大专院校图书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走向作一初步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1、辅助教学者的角色

在既往的工作中,我们时刻都在强调图书馆是大专院校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配合教学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配合国民的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但是,它却始终没有改变一个辅助者的地位和角色,无论在参与教学中的比重有多大,却始终无法让它从后台走向前台,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一个遗憾。

2、有限的施教空间

目前,无论我们怎样强调图书馆在大专院校的教学中起何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它自身工作性质的决定,使其无法走出自己工作的狭小空间。也就是说,大专院校的图书馆目前还没有与社会各类图书馆进行互联。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的大图馆的格局并没有真正形成。尽管目前图书馆配备电脑、也配备了宽带,但是网际间并没有做到互联,基本是处于相互隔绝,互不沟通的状态。当然,这一问题的存在,不是一两家图书馆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全面的问题,需要各级各类学校甚至全社会共同来参与。所以,图书馆目前施教的手段只能在本校本馆的狭小空间内来进行。

3、被动的施教手段

大专院校的教育,在目前的情况下,体现的仍然是以课堂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教科书所规定的内容为主要修业对象,教学活动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其实这只是一种形式。而另一种形式应当是图书馆教育了。而目前图书馆教育也是在老师的指导学生的自愿的原则下,利用课下的时间去阅读一些有关的图书资料。上述两种教育形式都是一种被动的教育手段。换言之,学生对图书馆知识能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于教学内容的要求的,学生不能也不允许把图书馆当作第一课堂去阅读大量的图书资料文献来解决一些专业上的问题。科技论文。另一方面,图书馆的被动教学的特性还体现在目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以“守门待课”的形式来接待学生的。他们只是按学生的要求被动的来为学生提供一些图书资料,而不是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教学第一线中去,与主讲教师一起安排教学课程,把一些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图书资料提供出来,编排到专业授课当中去,成为专业授课的内容之一,尽管目前要求图书馆参与教学的呼声越来越大,情况也多少有些改变,但传统的图书馆参与教学的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人改变,所以,它参与教学的能力当然也被大大地弱化了。

二、今后工作的基本走向

历史进入到21世纪,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正在兴起,并在发展中逐步走向成熟。一个融开放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于一体的教育体制已经成为了这一教育模式的主体。在这一大好的形势下,大专院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也发生重大的变化,它将由传统的图书馆走向数学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图书馆,从而扩大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职化它的教育的主动性。使图书馆参与教学的能力大大加强,使它的工作从台后真正走到台前,这也就是图书馆工作走向的基本思路。

1、图书馆的教学功能要从被动的单一的模式走向主动和主体化

正如前所述,传统的大专院校图书馆教育是局限在一校一馆内的,而且处于被动地位,手段也是单一的,它的工作内涵是由图书馆资料的收集、咨询、借阅等工作流程来完成的,在简单的重复的劳动中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职能。但在今天,由于电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图书馆的内涵再丰富,技术手段再加强,今后的图书馆因有效借助这些优势,不再被动的向学生提供上图书馆文献信息,而是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来获取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知识资源。这时学生将坐在图书馆里足不出户便可对自己所需求的图书资料信息瞬间获得。在一定意义上说,这种高科技含量的全球化的图书资料信息共享,就是我们传统图书馆工作体系或者把被动在教育职能变成了主致力,把单一的工作变成了丰富而立体化。科技论文。当然,不能否认,在今天,某些图书馆的传统的工作流程在一定的时间内仍将被保留下来,但它只是作为图书馆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和主体。今后,总的趋势是大专院校图书馆工作的基本走向,就是学生可以自由利用图馆的电脑,通过互联网来检索世界各地的图书馆所藏的文献资源,而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种图书馆资源被利用的多元化、立体化的格局的形成,既使得大专院校的教育职能从被动的单一的模式走向了丰富的立体化,它是在更广阔的空间更高意义上突现了图书馆教育的教学职能。

2、图书馆教育要走向开放式的教育

大专院校传统的图书馆教育对学生是有严格的时空限制的,如只有本校学生才能借阅,何时开馆借阅、借阅时间的长短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自由度,限制学生利用图书馆效率,使得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也就限制了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随着图书馆教育职能的转变,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和普及,图书馆不仅要把所藏的所有图书文献资料向本校学生开放,而且要向其它各类院校甚至全社会所有成员开放。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有权在任何时间来访问图书馆,从而使图书馆彻底打破了时空界限,走向立体化的全方位开放的局面。

3、从辅助教育走向主导教育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随着大专院校教学内涵的不断丰富和扩大,大专院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也将发生巨大和深刻的变化,最突出的就是它的教育职能从辅而转变为主导性。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图书馆教育的一次革命。图书馆教育职能的转变具体体现在,首先,传统的课堂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局面被打破,课堂灌输式的教育受到极大的挑战,随之而来的素质教育的内涵却逐渐登上大雅之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图书馆将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地积极参与,从台后走向台前,从配角走向主角,从辅助走向主导。课堂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奉行了几十年的教学宗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有绝对的主导地位。目前这种局面实际上仍然没有被全部打破,这当然有教育政策的问题,也有体制的问题,更有认识的实践的问题。这种教育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内容,听从老师的指挥,这极大地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空间,其结果往往造成学生的高分低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教育政策的调整,从教学内容形式正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今后发展的方向是,课堂教育与图书馆教育处于一种并驾齐驱的地位,由此课堂教育的内容要移到图书馆去解决。图书馆不但是一个讲坛,而且还是一个论坛,是一个自由发表学术观点和看法的场所。其次,图书馆教育的主导性还表现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工作的弱化和图书馆管理人员工人内涵的增加。这就是要求图书管理人员的角色发生变化,即由被动的管理者变为主动的施教者。课堂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大的降低而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影响却逐步扩大。当然,正如上述,这里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人员必须是一位既具有广博的知识又精通图书管理业务的人员。他不但要及时准确地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图书资料,同时还要准确科学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学术上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光是图书管理员、服务员,同时又是一名教师。

三、目前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大专院校图书馆工作职能的转变,实际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是我们在新世纪培养德才兼备优秀人才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速建设大专院校图书馆的图书文献保证体系,丰富和扩大馆藏内涵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通过馆藏的图书文献资料来实现的。要把图书馆办成主导性的教育职能机构,首先必须建立图书文献的保证体系,不断的扩大和丰富馆藏内涵。这是实现图书馆主导教育职能的基本前提和条件。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各级各类图书馆进行联网,做到优势互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在更大更广的时空范围内来扩大馆藏内涵。如此,图书馆的功能才被充分利用。

2、加强图书管理人员自身的教育、专业修养

学校课堂教育的多元化和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加强,必然要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知识提高的能力。这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更是图书管理人员自身的教育与修养问题。因为图书馆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要成为教学实践的主导者,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动眼能力大多数都要移到图书馆内来实现,所以,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就已经兼有了图书管理员和教师的双重身份,课堂教师的一些工作任务就转移到了他的身上。学生在利用图书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图书馆理员来帮助解决。所以,图书馆理人员要必须有很高的专业修养和教学能力。这也是实现图书馆教育主导职能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施强 论新世纪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高标图书馆工作 2002.1

[2]喻文,何琳. 构建和谐高校图书馆的对策与思路 [J]. 图书馆,2007,(1).

篇5

一、引言

2003年9月4日,《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争取一定数量的政府投资,作为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与运营,特别是内容产业文化产品的生产给予资金补助和信贷贴息等支持” 。2008年4月16日,文化部落实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完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要“设立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资助、奖励、设立投资风险基金等方式,扶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优秀文化产品生产”。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以下简称专项基金)指的是由财政拨款,由有关宣传文化部门负责管理,由财政部门负责监管,专门用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专项基金是非常关键的、不可或缺的。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也亟需其支持,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设立专项基金,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客观需要,也是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必然选择。实践表明,设立专项基金对于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和结构升级,对于转变政府职能和规范政府文化投资行为,对于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引导、扶持、推动、调控和服务作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03年云南省政府最先设立每年1 500万元的专项资金后,到了“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2006年,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设立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据来自文化部的数据显示,2006年年底,全国已经有13个省区市设立了专项资金,如:深圳6 000万元,珠海1 000万元,南京1 500万元,河南

2 000万元,山东5 000万元,江苏1亿元,北京5亿元……至今,全国大部分省及部分省会城市已经设立了专项资金,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二三级城市乃至一些县级市也设立了专项基金。这些基金通过一次性补助、贷款贴息、陪同投入、配套投入、奖励等多种形式,通过具体的项目带动,对演艺业、娱乐业(主要是电子娱乐业)、文化会展业、网络文化产业等新兴文化产业以及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还有包括原创研发环节、原创作品的产业化环节、品牌塑造和推广环节、产品推广和营销环节以及国际营销环节等进行了重点资助,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据统计,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2007年文化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683.25亿元、587.35亿元、 595.9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加14.2%、30.68%、18.8%,均高出该地区的GDP增长速度:13.3%、14.8%和14.5%。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的支柱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据统计,北京市在2006年即实现增加值812亿元,已占GDP的10.3%,之后每年将以15%的速度增长;2006年,广东省实现增加值达1 680亿元,占GDP总量6.5%,占比仅次于北京。

然而,专项资金普遍存在着部门管理和运行不规范、监管缺失和投资效益低下、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政府在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方面还不够成熟。很多时候政府的做法是直接给予奖励或补贴,以至于提到专项资金,很多人认为就是“国家给钱,企业得好处”。 由于绩效评估体系还没构建完善及监督机制严重缺失等原因,专项基金在使用分配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腐败问题。

二、寻租的内涵

在经济学中,“租”或称“经济租”,其原意是指在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中超过社会平均水平的那部分剩余。寻租一直是研究经济管制和政府失灵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寻租”概念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于1974年在其《寻租集团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中首次提出来的。克鲁格认为,寻租是利用资源通过政治特权构成对他人的损害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为,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寻租活动的最终结果是社会效率的损失而不是社会资源的增进;二是寻租活动与管制、特权、垄断有关。布坎南认为,寻租产生的条件是存在限制市场进入或市场竞争的制度或政策,而这往往与政府干预的特权有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再是通过增加生产、降低成本来寻求利润,而是把资源投入到以下活动:一是利用现有政策的空隙通过游说或贿赂等手段(事后寻租)直接获得租金;二是通过改变制度环境(事前寻租)来获取租金。现在一般把寻租定义为在体制作用下,因权力和组织设置干预而获得的额外收益。更进一步讲,租金被用来表示政府干预或行政管制市场造成了不平等竞争环境而形成的垄断利润或价差。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社会中,经济租金是普遍存在的,因为只要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或者实施垄断行为,影响资源配置,都会产生经济租金。有经济租金存在,就会有寻租行为发生。寻租活动盛行,使人们倾向于在非生产性过程中寻求利润,使经济出现全方位的扭曲, 造成了对社会财富的很大浪费。此外,寻租造成了不公平竞争,打乱了市场规则, 破坏了机会均等法则,有权就有机会得益,这不利于减少流通环节,节约资金,降低交易成本。寻租活动的最大危害是造就了靠寻租而生的“利益集团”。

专项基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业投资基金,它来自财政的预算安排,具有性质上的公共性和数量上的有限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它不是简单的用于“输血”的资金,而是用于“造血”的资金。这种造血机制是通过其广告效应、杠杆效应、基础效应、导向效应体现出来的(贾旭东,2007)。专项基金的管理和分配属于典型的政府型社会公共经济行为,由于其稀缺性和政府管理的垄断性,造成专项基金运作过程中存在巨大的租金,因而使得寻租行为在所难免。在专项基金运作中,寻租是指政府官员(或能左右项目评审结果的首席评审专家)利用手中的权力转移社会财富分配,为团体或个人争得利益的行为。

三、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寻租行为的博弈模型分析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寻租行为的博弈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括号左侧表示政府官员收益,而右侧表示文化企业的收益。博弈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政府官员选择阶段。在进行专项基金项目申请、评审等过程中,政府官员事先决策是否发生寻租行为,即是否设租。如果政府官员不设租,除固定薪酬外,得不到任何额外的收益,因而可设此时收益为0;第二阶段由文化企业选择是否发生寻租行为。假定在有政府监管的情况下,政府官员和文化企业的设租和寻租行为若败露,均受到相应的惩罚。

对各方的支付(pay off)作如下假设:R为政府官员设租时的收益。当文化企业不寻租时其不能获得额外收益,假设此时的收益为0;假设项目评审如文化企业能获得通过,政府给予的资助款项为M,而文化企业向政府官员行贿的金额为R,则文化企业寻租成功时实际能获得的收益为M-R,R即为文化企业向政府官员行贿的金额,亦即政府官员设租时的收益,显然这里R

四、对策与建议

目前,专项基金的使用过程中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十分普遍。从专项基金使用过程中设租、寻租行为的产生原因和过程分析来看,治理其中“设租”与“寻租”行为的路径选择应为:一方面,根据设租者“经济人”的特性,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使设租的成本和风险加大,导致设租行为得不偿失,即增大相关的惩罚力度和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建立租金的消散机制,使寻租者的寻租预期下降。

(一)建立设租者(政府官员)的监督约束机制

通过制度化的形式出善的文化产业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增加寻租和设租成本,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或纪律检查委员会,对专项资金在使用中的资助对象、资助方式及支出结构的确定、资助条件及标准、资助申报和审批流程、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此外,要实施有效的惩罚机制,加大政府官员的设租风险,使其设租成本加大,进而得不偿失而放弃主动设租。对受贿者依法从严惩处,使设租者的风险明显加大,从而不敢轻易入局。对设租者的惩罚应该同时进行党纪惩罚、行政惩罚、经济惩罚乃至刑事惩罚,不可分别进行或相互替代。

(二)建立租金的消散机制

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企业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政府决策、绩效评价”的管理模式。成立专门的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委员会、项目审计评估委员会等机构,这些机构可由不同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以及企业家代表组成。其中,项目评审委员会和项目审计评估委员会可以建立专家库,对每次或每个项目的评选和审计评估均随机抽调专家组成,按相对独立、封闭操作的原则开展工作,而且事前严格对文化企业保密。对项目的审计评估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并提交审计评估报告。 这样就会减少设租者的设租机会,加大寻租者的寻租成本,从而减少和消除专项基金使用中的租金。

(三)加强政府官员和文化企业家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

知识培训

加强政府官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操守和道德品质,使其严格执行政府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职责,消除其主动设租的意识。此外,要积极开展各种知识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减少无意设租和被动设租的机会。同样,对文化企业家而言,通过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促使其自觉、诚信守法经营,提高资助项目的管理水平,打消主动寻租的念头。

【主要参考文献】

[1] 登图洛克.对寻租活动的经济学分析[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2]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3] 布坎南.寻求租金与寻求利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8(6).

[4] 杨占武.我国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及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篇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05年设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外籍),资助具有其他国家国籍45岁以下的华人学者全时全职在中国内地(除港澳台地区之外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展基础研究。

申请条件

1、具有其他国家国籍的华人学者,愿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贡献,并能够保证资助期内全时全职在中国内地开展基础研究。

2、申请当年1月1日未满45周岁。

3、已正式受聘于项目依托单位.聘期覆盖项目执行期。申请者在国外没有固定受聘职位,项目依托单位为申请者唯一聘用单位。

4、具有博士学位,现已被项目依托单位聘为教授或相应专业技术职务。

5、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较强的组织能力与把握学术方向的能力。曾在中国境外大学或研究机构从事科学研究,独立主持过若干重要的研究项目或课题,具有较丰富的科研经历.其研究成果已被国内外同行所认可,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的影响。

6、拟开展的研究工作方向明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发展前景,属国际前沿且为国内所急需,可带动相关领域的发展或人才培养。

7、项目依托单位具有良好的支撑条件和发展环境.能够为申请者项目研究提供必需人力,物力和实验设备等。项目依托单位仅限于中国内地的大学或研究单位。

注意事项

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外籍)着重考察申请者本人的学术水平及把握学术方向的能力。为保证公平竞争,撰写申请书时均不填写“项目组成员”;

2、在申请书摘要部分,应填写“主要学术成绩”。

3、该基金为人才类基金,项目名称栏目亦应填写”研究领域”,而不是具体的研究课题名称。

申请报送

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外籍)使用通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按照“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外籍)申请书正文撰写提纲”的要求,输入准确信息、撰写申请书并提交相关附件材料;依托单位应对申请书进行审核,对申请者的聘用情况及全时全职工作情况进行核宪学术委员会或专家组对申请人严格按照规定条件择优遴选,经审核并签署推荐意见后,将纸质申请书和附件材料一式六份报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

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资助在海外从事科学研究,暂不回国定居的,45岁以下优秀青年学者,每年在国内进行一定期限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

申请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学风和科学道德:

2、在海外从事科学研究,可保证每年在国内工作两个月以上;

3、申请当年1月1日未满45周岁;

4、具有所在国副教授级以上或成绩突出的相当于助理教授级的专业技术职务,在海外独立主持一个实验室或一个重要的研究项目;

5、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中,已取得国际同行承认的创新性学术成就,或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的创造性科技成果拟开展的研究工作属国际前沿且为国内所急需,与合作者有一定的合作基础国内主要合作者一般也应是具有相当水平的青年学者。

6、在国内的合作研究单位(简称“合作单位”)已经落实并与其签订了合作研究协议书(简称《协议书》)。在协议书中,双方应就以下主要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1)合作研究的课题名称以及研究方向、预期目标等;

2)合作单位承诺保证合作研究所必需的主要实验设备以及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配备;

3)获资助者每年在合作单位的工作时间至少在两个月以上。

7、合作单位系指国内合作申请者所在单位,即本基金申请获资助后的项目依托单位。

注意事项

1、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注重考察的是申请人学术水平、国家需求及合作基础,因此申请者在申请该项基金之前首先须落实在国内的合作者及合作单位,并与其签订《协议书》

2、申请书摘要部分应填写申请者的“主要学术成绩”;

3、合作者信息填写在“项目组成员”栏目的第一行。

4、申请者供职单位用英文原文填写。

申请报送

申请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使用通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按照“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申请书正文撰写提纲”的要求,输入准确信息。撰写申请书并提交相关附件材料;通过合作单位提出申请。合作单位的学术委员会或专家组对申请者及合作者严格按照规定条件择优遴选,经审核并签署推荐意见后,按通告要求报送。

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讲学专项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1994年起设立资助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讲学专项基金。

申请条件

本基金择优资助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人员(包括出国留学以后已获得外国长期{永久}居留权或留学国再入境资格者)。申请者应具备下列条件:

1、本人有突出的学术成就,包括:获得过有影响的科学技术奖励,有突出的发明创造,

近期在权威性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等;

2、本人短期回国工作讲学有助于国内新兴和交叉学科的发展:

3、已落实国内接待单位和回国短期工作讲学计划。

符合上述条件的其它留学人员也可申请。

资助内容

1、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或和国内同行就某一基金课题进行合作研究;

2、作为主讲人参加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关的讲习班或研讨班;

3、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国际会议,并口头宣读其学术论文;

4、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单位的实验室建设;

5、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认可的其它活动。

申批程序

1、申请人需通过国内接待单位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出资助申请。接待单位需填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讲学申请书》,并附该留学人员要求回国短期工作讲学的信函和工作讲学详细计划及证明其学术成就的材料,一并报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有关科学部;

2、在一时难于找到接待单位的情况下,申请人可通过我驻外使、领馆科技和教育处、

组或直接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局或有关科学部联系,协助落实接待单位;

3.根据本专项基金资助经费金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常年受理留学人员申请,择优资助,直到本年度专项基金经费额满为止。申请者应在项目实施前三个月提出申请。对获得资助或未获得资助的申请者,都将在受理申请书之后及时给予答复。

注意事项

本基金原则上资助留学人员在国内工作讲学期间的部分或全部接待费用(包括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等)。留学人员在国内期间的研究费用由接待单位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中支付,若有特殊需要则要另报申请和经费预算,并经同行专家评审后决定资助与否。本基金也少量择优资助国内接待单位和留学人员发起和举办的讲习班或学术研讨会。

补充规定

为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与国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者开展深层次和可持续的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以支持海外留学人员在国内逐渐形成研究工作基地(简称“两个基地”模式),1999年9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又制定了本基金的补充规定。

申请“两个基地”模式经费资助的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内合作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

1、留学人员在海外已有永久或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独立主持实验室、研究组,有独立的研究经费,有条件接待国内合作者进行合作研究;

2、留学人员一年内一次或多次累计回国工作时间应不少于一个月;在国内有合作单位和合作者,已商定合作研究内容并明确各自承担的实质性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合作研究计划;

3、国内合作单位应有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具备完成该合作研究计划的人员和设备条件;

4、双方的研究内容应具有创新性并体现优势互补,能促使国内合作单位人才培养、项目研究和基地建设的有机结合,同时,双方已按国际惯例对分享合作成果达成共识。

篇7

“由于整套宝塔很大,我见到实物时,已被分开散装在密封的十个箱子里。”当台湾收藏家将放有宝物的箱子打开时,王崇仁顿时大吃一惊,直觉告诉他,这是件稀世珍宝。随着主人介绍宝物的内容愈多,就愈让王崇仁觉得这必定是件国宝级文物,他立刻决定出资将宝塔“请”回国内。“这件文物流失自大陆,由于是圣物也是国宝,收藏家们都是在民间私下转手收藏,不敢公开拍卖。”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另外有两三个藏家也提出要买这件宝物,而且愿意出更高的价钱。为了能争取“请”到这件国宝,从2006年10月到2007年4月半年期间,即使工作再繁忙,王崇仁也要每周抽出时间去香港一趟,想办法与藏家沟通,加深感情。“我去了26趟,一礼拜一趟。我承诺这个藏家,我请回来是捐献的,这是我的最大优势。”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崇仁的诚意终于打动了对方,从而“请”回宝物,捐献国家,这也正好与那位台湾收藏家的心愿不谋而合。正如王崇仁先生所言:“整个国宝回归的过程,海峡两岸人民的心是一脉的,宝物应该回到它的祖国。”

社会各界,尤其是新闻媒体对佛舍利五重宝塔的回归和研究极为关注。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文物报以及香港凤凰卫视、香港文汇报等众多新闻媒体对佛舍利五重宝塔的回归和学术研究进行了跟踪采访和广泛的宣传报道,盛赞王崇仁先生抢救国宝、感动炎黄子孙的义举,普遍认为佛舍利五重宝塔的回归是幸事、盛事,将促进更多流失海外文物回归祖国、对社会和谐产生久远的影响。

《国宝五重宝塔》(珍藏版)

作为学术专著,《国宝五重宝塔》一书详细解析、论述了佛舍利五重宝塔这件惊世国宝的艺术、文物价值。

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特为宝塔回归题词以志。专著内容包括佛陀舍利及佛塔源流、佛舍利五重宝塔图解、考证综集、学术论文、大师题词和论文、媒体报道综述等六章内容。全书近40万字,并附以近两百张精美图片。通过专家阐释和比较论证,揭秘了佛舍利五重宝塔的始制年代、舍利瘗藏形式、舍利主人、舍利安奉者身份、诸塔形制、制作工艺、装饰以及其中包涵的佛教仪轨制度,将佛舍利五重宝塔所蕴涵的历史、艺术、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一一呈现。

《国宝五重宝塔》

人民出版社 2008年11月出版 定价:280元

篇8

中央财政2015年、2016年分别下达年度奖补资金22.8亿元、29.8亿元。全国近600个连片特困地区县已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平均补助标准近300元,受益乡村教师超过100万人。部分补助标准在1 000元以上的地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显著增强。2016年中西部21个省份将招聘7万名特岗教师,比2015年增加近1万人,促进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的建立。已有23个省(区、市)采取公费培养、学费返还等方式,每年吸引约3.5万名师范生和高校毕业生直接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推动地方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目前河南、广西、重庆等地实施了小学全科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免费培养工作。截至目前,山西、辽宁、山东等10多个省份实行了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已有25个省份的小学教师配备和24个省份的初中教师配备达到国家编制标准的要求。

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逐步铺开。2015年有22个省份推进试点改革,2016年上半年共有90万人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试。2015年有35 261所中小学校的178.8万名教师首次申请注册,合格175.9万名,通过率98.36%,暂缓注册21 539名,不予注册1 122名不合格教师。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提高了教师准入门槛,破除了教师资格终身制,提升了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教育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将统一管理

教育部官网消息 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表示,统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坚持统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将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将纳入抽检范围。同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从明年开始,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全国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教育部还表示,此次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将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执行,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

篇9

 

一、碳基金的概念及其产生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臭氧层耗竭,各种极端气候现象的反复出现以及灾害性频发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更多地关注全球变暖问题。科学研究发现,全球大气层中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为此,限制温室气体排放CDM,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被提上各国政策的议程。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为附件Ⅰ国家(即发达国家)确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规定可以通过联合履约(JI)、排放贸易(ET)和清洁能源发展机制(CDM)三种灵活机制实施项目,以完成各自温室气体排放任务。前两种机制适用于发达国家之间,清洁能源发展机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清洁能源发展机制的基本思想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并转让先进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或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碳汇)项目,所获得的碳信用指标,可以用于抵减发达国家的减排任务,这是一个双赢机制。碳基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碳基金是一种通过前期支付、股权投资或者提前购买协议CDM,专门为减排项目融资的投资工具核心期刊。碳基金是碳汇基金的简称。国际上通常指“清洁发展机制”下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专门资金。碳基金通过对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清洁能源发展机制(CDM)项目的投资与合作,取得项目所产生的交易品----“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或者成为碳信用指标,并在国际碳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并取得投资收益。

二、国内外碳基金发展现状

(一)国外碳基金发展现状

碳基金在国外已经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碳市场中的先锋,世界银行于2000年发行了首只投资于减排项目的碳原型基金(Prototype Fund),发行规模为1.8亿美元。该基金的资金来自17个公司和6个政府,管理方为世界银行。目前,世界银行管理着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10个碳基金。16个国家的政府和覆盖部门的65家公司已经为这些基金做出了贡献。欧盟及日本等国也相继设立专门机构和气候变化专项基金。来自Financial Solutions的2009年度的报告中显示,全球碳基金总数为89只,资金规模107.55亿欧元,并且还有6只基金在酝酿中CDM,新生资金规模为32.3亿美元。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快速成长的碳基金已经成为碳指标的购买主力军,往返于碳指标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赚取高额的利润。据统计,碳基金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为24%的CDM提供了融资,通过签署《减排量购买协议》(Emission Reduction Purchase Agreement)获得CER的所有权。

(二)国内碳基金发展现状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我国碳基金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引进探索阶段。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制定的《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促进节能减排公关政策的落实,帮助企业通过捐资造林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的方式开展资源减排活动,2007年7月20日,在国家林业局的提倡和组织下CDM,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相关部门在中国绿化基金会下设立中国绿色碳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专业造林减排基金。

三、我国碳基金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碳基金筹资规模小

国外一般由政府出资设立的碳基金规模都在千万美元以上,根据各国减排任务的不同有所不同。最多的为世行创立的PCF总金额达到1.8亿美元。其余奥地利政府为7200万欧元,加拿大政府设立的生物碳基金为3000-5000万美元,丹麦碳基金为1.2亿欧元,日本碳基金为5480万欧元。英国则每年拨付约6600万英镑的气候变化税拨付给碳基金管理使用核心期刊。

我国碳基金由于处于刚起步阶段,各方面的宣传、推广力度以及参与程度还不够,筹资规模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规模比较小。中国绿色碳基金前期投入资金只有3亿元人民币,和国外碳基金规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碳基金设立形式和管理模式单一

国外碳基金管理模式有以下方式:

1.全部由政府设立和政府管理。如芬兰政府外交部于2000年设立联合履约(JI)/CDM试验计划,在萨尔瓦多、尼加拉瓜、泰国和越南确定了潜在项目。2003年1月开始向上述各国发出邀请CDM,购买小型CDM项目产生的CERs。

2.由国际组织和政府合作创立,由国际组织管理。这部分CDM项目主要由世界银行与各国政府之间的合作促成。世界银行的原型碳基金(PCF)是世界上创立最早的碳基金,政府方面有加拿大,芬兰,挪威,瑞典,荷兰和日本国际合作银行参与,另外还有17家私营公司也参与了碳基金的组成。PCF的日常工作主要由世界银行管理。

3.由政府设立采用企业模式运作。这种类型的主要代表是英国碳基金。英国碳基金是一个由政府投资、按企业模式运作的独立公司,成立于2001年,碳基金的经费开支、投资、碳基金人员的工资奖金等由董事会决定,政府并不干预碳基金公司的经营管理业务。

4.由政府与企业合作建立采用商业化管理。这种类型的代表为德国和日本的碳基金。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碳基金由德国政府、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共同设立CDM,由德国复兴信贷银行负责日常管理。

5.由企业出资并采取企业方式管理。这些碳基金规模不大,主要从事CERs的中间交易。

而中国绿色碳基金属于全国性公募基金。该基金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绿化基金会及有关出资企业和单位共同组成执行理事会,按照《国务院基金会管理条例》和《中国绿化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规则》以及共同制定的《中国绿色碳基金管理办法》对基金进行管理,同时接受相关监督和审计核心期刊。和国外相比,无论从设立形式和管理模式上还都比较单一。

(三)设立目标单一

国外碳基金设立目标广泛。除了用于积累碳汇为目的的基本项目以外,还用于许多其他主动性项目。如德国碳基金主要为德国和欧洲有意购买交易证书的企业提供服务。日本碳基金主要用于购买《京都议定书》规则下的减排量,以完成本国的减排目标量。丹麦碳基金主要用于支持风能以及热力和电力、水电、生物质能源以及垃圾掩埋等项目。

反观我国的碳基金设立目标则较为狭窄,主要用于以积累碳汇为主要目的的植树造林、森林经营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它相关性项目;林业碳汇的计量与监测、碳汇技术标准的制定、碳汇管理政策的研究及碳汇相关信息等;开展森林与气候变化、林业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相关科学知识普及、宣传、论坛和培训等社会公益活动。

四、发展我国碳基金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对比国内外碳基金发展的现状,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国在碳基金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汇国,我国有必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借鉴国外在碳基金发展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来发展自身的碳基金。具体措施如下:

(一)扩大筹资渠道,争取财政支持。

为了扩大中国绿色碳基金的影响力并加快碳汇造林,在中国绿色碳基金建立初期,应争取国家财政的配套支持。 既可新增碳汇造林专项经费注入中国绿色碳基金,也可以结合国家造林专项, 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开展中国绿色碳基金的造林活动,有利于造林的管护和后期效益的发挥。如果造林所产生的碳汇有收入,应使其回到基金会中用于再次造林。

(二)完善相关法律与制度CDM,加大政府支持力量。

捐资造林吸储二氧化碳, 推动企业志愿减排行动, 可看成是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立法前的“演练”。真正的减少排放, 还要在国家的法律规定之下,调整某些宏观政策和环境政策, 限制企业的排放行为。即确定一个全国的总排碳量和各个部门的排碳总量, 使排碳权成为“稀缺”品。再允许利用植树造林吸收的碳汇抵减一部分排放量。将自愿行为和强制行为有机结合,体现道德约束和法制约束双重力量核心期刊。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部门规章建设、区域约束以及国家立法,不仅能促进我国林业碳汇事业走上法制化轨道,而且有利于从根本上推进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和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三)提高国内企业与银行对CDM项目和谈金融的认识

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对CDM项目和“碳金融”的认识尚不到位是成立碳基金的一个主要障碍。由于其融资方面的认识不够深入,企业和银行不能看到它的营利性和重要性,不愿出资参与碳交易,使得碳基金较难形成规模效益。为此,应不断加强对谈金融的宣传,提高国内企业与机构的认识,为碳基金的简历奠定基础。

(四)加强与国际机构的合作,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

目前许多国家都与世界银行合作成立碳基金。世界银行作为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具有良好的资信声誉与较高的管理水平,因此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发展与管理碳基金的平台。世界银行扮演的是一个中介服务的角色利用其自身影响力,吸引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项目CDM,并作为委托方,成功地连接了买方和卖方。这是一种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减排目标的途径。于是,通过国际碳基金的运作,世界银行既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也达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赢。

根据CDM交易规则估算,在2012年之前,中国的碳交易潜力将达数10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是全球最大的CDM项目提供方。因此,建立中国碳基金和碳交易市场并与国际接轨,借鉴国际上的碳基金发展经验CDM,积极引进国际碳基金,参与到我国CDM项目的开发,形成和国际谈市场联动的碳交易机制,将大力促进我国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加速节能减排技术的商业化,缓解节能减排项目的前期资金压力,且可分散其风险,同时又能促进节能产业化、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环境交易所,2010中国碳信用市场投资报告,cbeex.com.cn/article/xmdj/zlxz/

2、世界银行网站,carbonfinance.org/

3、吴俊.林冬冬.2010.国外碳金融业务发展新趋向及其启示[J].商业研究 (8)

4、韩野炬.2007.国际碳基金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J].2007中国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会刊

5、黄孝华.2010.国际碳基金运行机制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4)

6、钟国华.2007.清洁发展机制碳基金造林综述[J].广西林业(6)

7、艾亚.2008.私募碳基金老大的中国动向[J].国际融资(5)

8、章升东,宋维明,何宇.2007.国际碳基金发展概述[J].林业经济 (7)

篇10

《科学时代》杂志设有社科经济、教育研究、自然科学、城市建设等版块,每个版及栏目设置如下:

社科经济版块:主要栏目有社科论坛、经济发展、科学管理、金融研究、政法论坛、党建之光等。

教育研究版块:主要栏目有教育教学、机电教研、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与教改、学校管理等。

自然科学版块:主要栏目有科技论坛、工作研究、技术报告、学科进展、医药研究等。

城市建设版块:主要栏目有城市建设与规划、桥梁道路建设、环保与污水处理、交通管理等。

二、来稿要求

1、文稿要求内容新颖、论点明确、力求文字精炼、准确、通顺,文题简明扼要,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书写规范,文责自负。凡来稿在2个月内未得到稿件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请勿他投。

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欢迎通过电子邮件投稿,并请注明联系电话、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

3、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

4、稿件确认刊载后,作者需按通知数额支付审定出版费用,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上述费用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确有困难者可申请适当减免。稿件刊登后,赠当期杂志1册,以供用途。

本刊来稿必复,如采用将在一周内通知作者,望作者来稿前请与编辑部联系,以便查收。

三、来稿请寄:北京市五芳园邮局40-035信箱 (100040) 《科学时代》杂志社编辑部

篇11

1.2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涵盖广泛华西医院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涵盖广泛,对内与全院员工培训体系有机结合,项目及课程涵盖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礼仪培训、职业安全防护、感染管理控制及各种专业技能讲座与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首屈一指的大型综合性医疗单位,医院对外也积极承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自2006年以来医院共主办国家级继续医学项目306项,接收培训人数2万余人,培训项目涉及医疗、护理、医技、管理等各个专业。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和实施促进了国家之间、省市之间、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同时也搭建了院内与院外高水平医疗单位良好合作和沟通的桥梁;作为一流的教学型医院,华西医院的继续医学项目也为地市级医疗卫生单位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进修平台。

1.3设立专项基金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华西医院成立人才专项基金资助国内外进修、参会和交流学习,与国(境)外先进医疗卫生单位合作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加。截至2013年6月,使用该基金赴国(境)外高水平医疗科研单位进修学习(三个月以上)达30余人次;跨学科组建专业小组团体出访学习专项技术达30余人次;参加国际会议进行会议发言或壁报交流人数达100余人次。华西医院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数10所国际知名临床及科研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每年选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赴对方院校进修学习,并带回先进的前沿科学信息及实践技术,为在我院开展更先进的医疗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国家留学基金委、省市以及四川大学等各方面都积极肯定了我院支持继续医学教育所达到的力度,其结果却是促使了在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跟上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步伐。

1.4继续医学教育取得硕果作为西南地区大型综合性医疗科研单位,华西医院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2006以来医院共发表SCI论文总数3546篇;国家级科研项目项、省市级科研项目项,发明专利项。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上已经连续3年排名第二,其中科研学术得分更是连续三年获得满分。

2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体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1向先进国家学习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继续医学教育自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随后在欧美各地开展。卫生部于1996年颁布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试行办法》,并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取得了一些经验。单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由于制度实施的时间较短,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观念影响较深。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与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密切相关,为此我们有必要借鉴世界先进国家成熟的继续医学教育体系作为我们改善制度的指路明灯。在加拿大,能力保持计划鼓励临床医师通过关注每天能从日常学习中学习一些只是来调控他们的继续医学教育。在美国,继续医学教育分成2类。一类活动包括正式教育计划、杂志上刊登的或永久保存的材料、美国医学会批准的学术会议及医师资格考试等;二类活动包括向同行请教、综述、小组讨论、参加杂志俱乐部、参加教学、撰写文章等。作为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部门,我们应该思考出适合教学型科研型医疗单位的制度和实施办法,让员工的在职提升作为医院核心竞争力发展的驱动能源。

2.2学分制形式化从近几年的现状来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度的开展有一定的难度,学分很大程度上不能完全反映医院对员工培训的投入力度及相关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价值。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中规定每位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须获得25个继续教育学分,部分人员单纯为了“挣学分”参加继续教育项目而导致学习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耽误临床工作时间及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我们建议学分制应切实根据医院学科发展建设需要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发展需要而制定。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应该具有实用性、多样性、灵活性、先进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