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7: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毕业生寄语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健康的你!
犹记得:每天早上,清风伴随早练的身影,你们在温柔的晨光中慢慢成长,渐渐壮实;每个午后,炎热陪衬艳阳的基调,你们在晚练的号子中挥洒汗水,强身健体;每个假日,休闲不忘锻炼的自觉,你们在温馨的小区里坚持跑跳,训练体能……
刻苦的你!
忘不了:考前一周,我跟你们约定,按照大家这种学习的劲头和学习的状态,我们三大学科的成绩一定能超越往届的哥哥姐姐们!我们的语文学科一定能够创造全优的辉煌成绩,以报答哺育你们成长的父母,陪伴你们六年的老师,伴随你左右的同学!天道酬勤,你们果然做到了!两个百分卷,均分95.62创历史新高!我为你们骄傲!!请为自己鼓掌!!!
互助的你!
最欣慰:一个学期来的“合作学习小组”制度,为你们的进步和成长保驾护航,为保障你们在校期间的学习、活动生活提供了有利的帮助!特别表扬10位组长,为帮助同学的进步不遗余力,自己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我们班集体在日常表现中,虽然还有一些同学表现有待改善,诸如爱叫人外号,午休爱讲小话等坏习惯,但总体呈现一种积极向上,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和谐共存的良性竞争氛围,集体健康成长起来了!
感谢你们,是你们的正能量影响着班级体中的每一个人;感谢你们,是你们营造了和谐奋进的集体;感谢你们,是你们带给老师们一个又一个惊喜!
完善的你!
确难舍:临行临别,道一声珍重,祝愿你在新的学校,新的环境中保持我们班级“团结,互助,和谐,奋进”的优良传统,攀登一个又一个的高峰,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学习中慢慢长大的你们,谨记毕业典礼上,你眼角那感动的泪珠不是错觉,你心里那感恩的不舍不是冲动,你父母那满足的笑容不是剧情!
学习英语贵在坚持,只要持之以恒,肯定有效果。在一天之内,我们不可能背出多少单词,记住多少句型。我们要做的是细水长流,每天背一点,记住一点,这样记住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就像滚雪球一样,日积月累,效果就出来了。如果你今天不背,明天不背,就永远也不会。总之,学好英语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听多读多背。现在就开始行动吧,今天回家把从三年级英语开始复习,我们的小学英语毕业考试是包括了三四五六年级所有的内容,全部要考。从现在开始自己制订一个复习计划,抓紧时间复习,不能浪费一分一秒,要不然,就来不及了,就不能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了WTO后以及面临即将到来的2008北京奥运会,社会各行业对各方面人才的要求也在口益增长。科学知识及其应用成为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柱,由于系统的科学知识在职业劳动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个人要适应职业劳动的需要必须借助于系统的学校教育。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和在校学生人数占高中阶段学生人数的比例均已超过50%,改革了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的局面,但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学校教育工作相对滞后于现实的需要。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学生在职业定位过程中,更多地是受到社会宣传媒介对于某些行业的舆论引导,盲目地崇尚和向往一些“实惠”而“热门”的职业或专业。职业指导是一定社会组织帮助人们走上职业道路的各种措施体系的总称,是对将要就业的学生和职业岗位不适应的已就业者的学力、智力、体力、个人性格,经历、志向以及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各种条件全面进行分析与了解,然后根据社会职业需要情况作出职业方面的建议,使其能够选择合适的职业和胜任工作,从而较好地完成个人职业定向的过程。笔者所在学校将“个人与社会发展”作为必修课程开设,其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是这一课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可喜成果,学生就业率有了很大提高,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如何使学生面向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作出自己合理的职业选择?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我校职业指导课的具体实施方案
1.构建“择业指导”课
一年级学生从初中进入职校,是人生一次重大转折。此时,大多数学生对职校感到无以适从,不知如何学习,不知如何走好三年职校之路。虽已选定了专业,但并不一定了解它、热爱它。对于所学专业相对应职业群的素质要求,更是一片茫然。因此,职业指导应从学生一进校就抓起。在构建“择业指导”课内容体系时,应首先采取对学生、家长卷调查和座谈会的方,找到学生“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由职业指导专职教师分别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和基本要求,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认识本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群及相关职业群的素质要求。“择业指导”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放在“学生所学专业今后就业情况以及所学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上,重点应放在“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全面认识自己和社会”等问题上。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巩固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不断提高自己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要求的能力和素质,做好职业准备,这样才能为今后创业、就业教育打下基础。
2.实施“创业指导课”
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使学生明确创业的意义,了解创业基本素质要求,培养创业能力,掌握创业方法和途径,在步入社会后真正成为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业绩的一代新人。“创业”是开创新的事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个人开辟新的生活道路的社会活动,它不仅有利于社会,有益于人民,而且还有利于劳动者本身的发展与完善。经历了创业过程就是成功”把“创业”作为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是时展的要求,是学生在激烈市场经济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方面,创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就业思路,提供了广阔的成才天地;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和市场已不可能再给学生一个现成、舒服的职业,学生要靠自己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谋取职业,谁愿创、敢创、会创,谁就有出路。然而,由于当前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磨炼的机会较少,不愿、不敢、也不会去创业,对今后就业,更多的是想得到父母、亲戚、学校的帮助,严重缺乏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因此,在二年级进行创业教育十分必要。重点应放在学生创业意识的树立、创业品质的培养、创业能力的形成上。
3.开展“就业指导”
培养学生毕业时能根据社会需要与个体点,正确选择职业的能力。在国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掌握求职就业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推销自己,最终实现就业。现实劳动就业制度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既给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和广阔的就业渠道,同时也给学校、家庭和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就业指导中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学生要实现就业,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择业观,懂得求职就业的有关知识和技巧。以调整就业心态为主线,使学生充分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主动与被动等关系,自谋职业的方法和途径,在摸清当地经济特点和就业市场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实际作出职业决策,尽快地适应社会,转变角色,找到自己的职业位置等。及时向毕业生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开展职业咨询、心理辅导,并向社会推荐学生就业。同时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他们就业情况和职业适应情况,从而适时、适度地调整学校课程设置和学科内容,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效益的目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紧密的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联系在一起。分析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状况,对于预判未来一段时期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发展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长春大学2010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数据和相应用人单位提供岗位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
一、供需数量
长春大学为吉林省属综合型大学,涵盖工学、文学、管理学、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农学、医学、法学九个学科门类,2010届共有本科毕业生3003人。
2010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消除,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也呈现复苏态势,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提供的岗位数量较2009年增量明显,净增招聘岗位3883个。
二、招聘渠道
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渠道:通过校园就业信息网招聘信息、召开小型专场招聘会、参加区域性及行业性中型专场招聘会。2010年,723家用人单位通过就业信息网招聘信息,提供6245个就业岗位,占需求总量的51.5%; 910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提供5872个就业岗位,其中通过小型专场招聘会提供招聘岗位3289个,占需求总量的27.1%;通过区域性及行业性中型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583个,占需求总量的21.3%。
三、学科供需
为分析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与长春大学九个学科门类之间的供需关系,将用人单位提供的12117个岗位信息按学科进行分类、统计,得出各学科岗位供需关系比。具体公式如下:
学科岗位需求比例=学科岗位需求数量/岗位需求总量*100%
分析结果显示:就业市场对各学科毕业生需求呈现不平衡态势,部分专业毕业生数量性矛盾依然突出。工业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具有较多的择业机会,个别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呈现供大于求和就业对口度不高的问题。
四、有效供需
为深入分析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与毕业生之间的匹配度,本报告通过公式:有效转化率=成功转化岗位数/岗位总数*100%,计算出毕业生有效岗位供需比。
在用人单位所提供的12117个需求岗位中,共有2317个岗位转化为实习(见习)岗位,有效转化率为19.1%;共有1346个岗位转化为就业(签约)岗位,有效转化率为11.1%,占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48.7%。
根据与用人单位的意见交流与信息反馈,就业市场中有效供需比相对较低的成因如下:
1.毕业生知识储备不够,实践能力不足。近几年,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但由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身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在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高节奏快变化的社会需求面前,专业设置、课程更新、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
2.毕业生社会经验缺乏,就业稳定性不强。目前,大部分学生还生活在“从校门到家门”的田园生活模式当中,没有将职业诉求、职业定位、职业规划同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很好的结合,导致毕业生在就职阶段面临着缺乏社会经验的尴尬局面。而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是以民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人才价值最大化、人才培养成本最小化等特点,决定了选择录用的标准更倾向于具有一定社会经验的毕业生。同时,毕业生在就业初期的不稳定性,导致用人单位在后备储备干部培养等方面持谨慎态度,使部分毕业生失去部分就业机会。
3.毕业生就业准备不足,就业期望值不合理。就业过程中,部分毕业生“等、靠、要”思想严重,没有对于就业的积极主动性,即使在校院两级就业指导结束后,仍有一部分学生不做任何的就业准备和求职尝试。凸显了这些毕业生职业意识的滞后。同时,部分毕业生就业理念仍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存在不合理现象。
4.部分用人单位岗位质量不高,仍然存在部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质量偏低,不能与毕业生能力及学历水平很好匹配的问题。同时,部分企业不能完全按照相关劳动法规要求提供劳动保障、提供薪酬不能满足毕业生最低期望等岗位仍然存在,使部分需求岗位成为无效需求。
5.违约造成部分有效就业机会的浪费。2010年长春大学共有179人次的毕业生办理违约手续,其中97%的违约原因为毕业生违约,3%为用人单位违约。因学生违约后,大部分用人单位将采取内部人员调配和从其它渠道招聘等方式,解决企业年度招聘空岗的问题。不再就空缺岗位专程来校招聘,事实上造成有效就业岗位的资源浪费。
五、区域容量
1.通过对2010届与2009届毕业生地域就业人数比例进行对比,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对比增量明显。从地域就业质量上看,显示这些地域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有效需求表现出较为强劲的态势;西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黄河中游地区对比差量不明显,就业市场供需关系对比基本持平。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对比差量为较大负值,显示2010届毕业生更多的选择在其它区域就业。综上所述,东北地区、西南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的就业市场表现,基本反映了从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到2010年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复苏态势,恢复和补偿性的增加了东部地区的就业吸纳能力。
2009届、2010届毕业生区域就业人数比例比较图
2.吉林省内就业毕业生所占比例最大。除去16.02%的户籍档案托管毕业生,吉林省内实际就业137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5.72%,其中长春市内就业1078人。这一特征,一方面直接说明了该校人才培养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特点;另一方面吉林省经济建设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岗位和较为适宜的工作、生活环境,吸纳了毕业生在省内就业。长春市作为省内经济相对发达城市,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文化、生活环境,加之同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较低的生活成本,都成为大量毕业生选择在长春就业的重要原因。
3.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成为毕业生就业的发动机。非吉林省就业毕业生中,中西部省份吸纳毕业生数量总和不到四成;东部省份中,北
京、上海由于严格的户籍政策限制和较高生活成本的双重压力,阻碍了未来毕业生流入的进一步增大;通过数据对比,在中西部省份中,黑龙江、山西、陕西、江西、内蒙古五省吸纳毕业生数较多,且近年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在未来就业市场开发中应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GB/T4754―2002,三次产业划分规定[S]
[2]GB/T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S]
[3]麦可思研究院编著.大学生求职决胜宝典:本科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
[4]麦可思研究院编著.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5
第一项:运用学习过的字词,把句子补充完整。这项问卷内容主要调查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和简单地运用字词的能力。采用填空的方式,内容为六个语段,前五个语段选自课文,第六个语段选自课外阅读。语段内容是对原文的整合,若要正确填写,既要有清晰的记忆,还需要借助语感。编制这项填空题的意图有二:一是提醒教师注意,要改变机械、繁琐的作业方式,摒弃分割法的字词训练;二是提示学生注意,识字学词要紧密结合语境,结合阅读,掌握字词最终是为了运用。
[简析] 当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十分重视字词教学,在强化记忆上非常下工夫,如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时自学生字新词,初步掌握音、形、义,要求会写的生字要扩词,课文学完后要完成辅导资料上的字词练习,还要定期抄写加以巩固。但是调研数据显示,城区学生平均正确率84.75%,乡镇学生平均正确率82.12%,乡镇与城区没有显著差异。数据表明,在字词教学方面,城乡几乎是一个模式。可见,当下字词教学耗时费力,效益并不高。
第二项:阅读理解。这项问卷内容共选择了三篇短文,文体上有记叙,有说明,语言均平实,要点明确,篇幅短小,分别为200、300、400字左右。短文1、 2主要考查学生能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能否“抓住文章说明要点”,能否“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等。短文3着重考查学生在阅读中能否生成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简析] 城区4个班级平均正确率处于中等偏下,约为71.5%,乡镇成绩低下,只有49%。数据表明,在“理解词句的意思”和“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些基础性阅读能力,只有一个班级处于良好,尤其是阅读短文3,只有一个班级处于良好,而其他班级均不合格。从总体看,阅读短文3约有60%的学生难以把握文章的重点、推想词句的意思、探讨因果联系,不能作出自己适当的判断、明白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正确地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
第三项:习作。习作考查的内容是给老师写一封信,习作提示:1. 内容具体,选一位印象深刻的老师,感谢他(她)对你的帮助、教育等等;2. 要有真情实感,书写工整,标点正确;3. 注意书信格式。
[简析] 本次习作评分标准相对于学生实际水平,较为宽松,且带有鼓励性。测试结果显示,班级1学生优良48人,约占94%;班级2学生优良36人,约占69%;班级3学生优良29人,约占61%;班级4学生优良33人,约占71%;城区4个班学生,优、良146人,约占71%,乡镇学生18人,约占48%。城区和城乡班级之间都有一定的差距,这跟当前不少语文教师对习作教学不够重视有很大关系。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大部分学生书写不够规范,10%左右的学生不会恰当地使用标点符号。
以上三组数据显示,毕业班学生的字词正确率约为85%,阅读正确率约为72%,习作能够达到毕业基本要求的也不过70%左右,与85%的优秀率差距较大。只有一个班级三项指标接近,原因是该班级在六年级这一年尝试了“少做作业,多读书”,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与其他几个班级比较,实验效果有比较明显的提升。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三项练习应当相辅相成,均衡发展。而现实状况却令人担忧,学生阅读、习作水平低下的症结在于,平时机械繁琐的抄写作业多,如抄写生字词、组词、给带点字选择注音和解释、把成语补充完整,甚至有些老师还布置学生抄写课文。这些练习虽然对学生记忆字词有点帮助,但是它破坏了语文的整体性,这种脱离具体语境的字词练习,侵占了学生生动活泼的语言空间,导致学生不爱读书。即使有读书爱好的学生,也被作业挤占了大部分的阅读时间。繁琐的抄写练习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和身心健康。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学生卷面书写达到“规范、端正、整洁”基本要求的不到20%,不少学生执笔姿势、坐姿都不符合规范。
二、 语文教学策略
1. 明白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一个人成长的主渠道。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理解、感悟、欣赏和评价能力,小学阶段应侧重理解感受能力。理解感受能力是综合的,也是整体的。小学生阅读基本功有两项:一是整体感受文本的内容、人物的形象、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其最好的练习方式是“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达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这种自然朗读,实际上已从“汲取内化性”的读,转化为展示与交流自己阅读感受的“说”,把“感受”和“表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二是理解词句的意义,这些词句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文眼”,引导学生学会联系语境,结合生活经验,正确理解并有真切的感受。
2. 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字词教学。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它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进程的基石。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上,要凸显“感性化”,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觉走进词语的意境之中,调动学生的感性体验,激活印象。阅读教学中的字词教学要因字、词、文而异,在字词的音形义上各有侧重点,不能平均用力,要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融字音、句段、体验、情境、课文于一体。这样,可以广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字词教学成为融入阅读教学的一股“智慧的琼浆”,去滋养学生的阅读历程。
3.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阅读教学要彻底转变观念,摒弃以教师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更应力避机械繁琐的作业训练,少做作业,多读书,切实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课前五分钟展示,读书心得交流、好书推荐、精彩片段赏读、佳作欣赏等),在倡导“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读物,学会阅读感悟和思考,学会搜集整理阅读收获,学会系统积累,并且掌握基本的读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营养大餐”。
笔者于2015年参加了无锡市英语课程的“两课”评比活动,结合参赛经历,现谈谈英语教案的设计。以凤凰职教出版社《英语》第一册第六单元第三部分为例,就这六个部分做探究。
一、熟悉教材及学生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职学生教材的选材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语言材料要有真实性与时代性,注重实用性,贴近学生生活和未来职业,能激发学习兴趣。以Unit 6 “Go Out and Enjoy Life”为例,从教材及学生两方面作分析。
(一)教材贴近生活。本单元以“Go Out and Enjoy Life”为主题,第三部分活动内容涉及音标、词汇、语法及一些对话、竞赛,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够学会如何问路和比较不同事物的优缺点。整部分教学内容贴近日常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为设计好一堂优秀的英语课,必须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如指掌。本教材面向中职一年级学生,学生刚入校年龄相对较小,英语词汇量及基础相对薄弱。针对学生特点,可以多设计简单的口语对话、竞赛,插入形象的图片、视频等进行教学,同时把握好练习题的难易度。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强调“逐步提高学生在职业和生活情景下的英语应用能力”,重在对学生思想品质、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基于上述课程目标要求,在教学设计时,主要从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以第六单元为例。一是知识目标:(1)背诵该部分的新单词和词组短语;(2)掌握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和用法。二是技能目标:(1)学会如何使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2)学会一些清辅音和浊辅音的发音。三是情感目标:(1)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2)通过小组活动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公共基础课,重在促进学生认知与体验相结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一节枯燥乏味的语法课变得生动有趣。例如第六单元的语言技巧部分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演示教学法。基于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在教授语法课时,首先采用演示教学法。如在学习/p/ /b/ /t/ /d/等音标发音时,展示一些口腔发音的图片,让学生模仿口型发音;同时通过不断跟读熟练掌握其发音规则。在教授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时,通过展示几组图片对比大小、快慢等,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变化规律,不断提高学结能力。
(二)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的设计遵循任务梯度原则,从简入繁,从易到难。因此,在本单元语法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从简到难设计了一些小组活动任务。如为了巩固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让学生模拟给出的对话,自己编造新对话并上台表演;此外,练习绕口令并小组比赛看谁读得越快越好等。
(三)练习教学法。为了加强和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课堂中适当穿插练习。如在教清辅音和浊辅音时设计一些辨音练习,让学生通过听、说、写更好地掌握发音规则;在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教学中,通过填表格、选词填空等练结变化规律,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过程
在选取教学内容时,要把握好其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要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笔者参赛时选取了第六单元第三部分“Language in Use”,总共两课时90分钟。大致教学过程分为导入、词汇、音标、语法、拓展练习五个步骤。在设计教学时,将词汇调整为第一块内容,未按教科书原先顺序教学,目的是更自然地导入新课。首先,通过两个问题“Where did you go this weekend?”和“How did you get there?”导入本节课主题“怎样到达某个地方”。接着,进入词汇环节,学会各种不同交通方式的短语和词组之后做一些练习巩固短语。此外,在最后环节设计了一个绕口令诵读,将一些比较级和最高级放入诵读内容,通过比赛激发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
教学内容全部完成后,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收获和感悟,以及教与学的预设与生成情况,包括本节课的优点、不足及改进措施三个方面,主要侧重于改进措施。就本次比赛课而言,我们发现老师的引导、鼓励至关重要,如同一堂课的支架;但同时反映出学生的英语表达及运用能力有待提高。为解决类似问题,在今后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读、多听,并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老师和学校也应多开展活动为其提供展示机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29
由于计算机专业在医学院校中不是强势专业,本身在科研水平、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多方面处于劣势水平。因此目前医学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大都实践能力比较差,在工作中不具备独挡一面的能力,在学术方面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使得医学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质量不断降低,被很多企业所排斥。针对目前的严峻形势,医学院校应该给予相应的重视,提升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营造计算机专业学习氛围,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注重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并且使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要与日常科研结合[1]。因为毕业设计的质量就反映了一个学生在学期间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成果。让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日常科研相结合并且保证质量是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的不二选择。
1 医学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现在许多高校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就业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参加到工作中去,而毕业设计就处于日常学习与工作就业连接的一个位置,可以说毕业设计就是学生的第一个工作任务。因此它对日后学生的就业有着莫大的影响作用。而在医学院校中,主打专业不是计算机专业[2],因此对计算机专业的关注度不够,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平时实践机会较少,毕业设计的完成也是趋于形式化,对学生来说没有起到应有的检验作用,造成目前形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1 医学院校轻视计算机专业
医学院校针对计算机等相对比较弱势的专业重视力度不够,对学生的管理过于放松,让学生的学习生活过于轻松,没有起到学校应有监督作用。而且学校抱着“得过且过”的管理态度管理学生,无论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如何,都让学生顺利毕业,这也让学生没有了压力,从而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
1.2 导师指导不足
由于医学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是小专业,因此导师较少,所以日常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工作一般由少数的几位老师来负责,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老师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科研等方面要付出许多的精力,因此他们在对于毕业设计方面的管理力度有限,让计算机专业学生得不到很好的监督与指导。
1.3 学生方面
由于毕业设计的时间是在大学生在学校度过的最后几个月,因此许多学生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找工作,或者是谋取继续深造的机会上,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度难免会有所下降。此外由于大学生在临毕业时期也有与同学分别的情绪,因此很难全心全意的进行毕业设计[3]。
2 学生科研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意义
针对目前医学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让学生把毕业设计与日常的科研知识相结合,做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才能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为就业做好铺垫工作。医学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日常科研相结合对医学院校的就业率的提高也具有不小的意义。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
2.1 锻炼学生学习能力
由于毕业设计是由学生自己拟提,然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相关技术,最后完成毕业设计,这与平时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方式能够最大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到自学的方法,培养自学的能力。
2.2 让学生更好就业
由于目前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学生的就职能力并不高,再加上社会的岗位需求量没有那么大,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对医学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4]。而毕业设计处于日常学习与工作就业连接的一个位置,可以说毕业设计就是学生的第一个工作任务。因此它对日后学生的就业有着莫大的影响作用。如果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过大学生参与科研,并把他们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在临毕业之前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学习企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3 学生科研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3.1 积极参与科技竞赛活动
在大学期间,计算机专业有许多的全国性以及省市级别的竞赛活动,如:“计算机算法大赛”、“移动应用开发大赛”,“数据结构大赛”等等。学生应该积极的去参与这些比赛,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从而为毕业设计做好科研水平方面的铺垫。并且可以通过这些比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2 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
对医学院校计算机学生来说,日常课程学习学到的内容,只有通过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才能真正的掌握和熟练。因此医学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在课余时间积极的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中,在课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导师解决科研问题,完成科研项目。同时在其中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并且可以把所做的项目带到毕业设计中去,在毕业设计中把项目做得更加深入,功能更加完善,也让自己毕业设计的质量更高。
4 结语
医学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在学校中是相对弱势的专业,因此医学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做好毕业设计与日常科研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科研能力,改变医学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现状。
参考文献:
[1]赵晓华,严海,张金喜等.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7):46-48.
[2]朱希安.本科毕业设计:尝试与科研项目结合[J].教学建设与改革,2007,(10):41-42.
[3]孙桂芝.浅论目前高校素质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6).
1.社会层面的问题
第一,就业机遇不平等。按照现行规定,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用工时,一般要求学生持有择业通知书,而中职学校毕业生没有择业通知书,以致缺乏平等择业的机会。第二,中职学校的就业工作在校企对接上的政府参与度不够,以致缺乏相关政策,使企业对安置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缺乏积极性。另外,由于企业本身存在用工风险,因此企业一般不会和学校签订长期用工合同。第三,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多为农业城市,大型企业较少,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吸纳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渠道少、能力低,以致中职学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存在较大困难。此外,高等院校毕业生供给的快速增长稀释了企业的需求增长,从而导致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机会减少。
2.学校层面的问题
第一,学校缺少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承担就业指导工作的多为负责学生就业的工作人员或文化基础课教师,这些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就业指导训练,缺乏就业指导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就业指导的针对性不强,不能为中职学校毕业生提供专业就业指导,个性化、高层次就业指导则更难实现。第二,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盲目跟风”现象。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就业安置主要以“外向型”就业为主,本地就业安置为辅。就业市场需求调查困难,难以为专业设置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导致专业设置缺乏依据。一些中职学校为了扩大招生,专业设置甚至比较随意,存在“盲目跟风”现象,导致培养的学生还没毕业,就已出现该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过剩的问题。此外,由于盲目设置专业,出现专业师资不足,缺乏实训设备等问题,致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培养的中职学校毕业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第三,学校缺少资金和师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不仅无法保证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的经费投入,更无法派出实习就业指导教师到企业实践和指导学生实习就业,这也从根本上影响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3.学生自身的问题
(1)中职学校毕业生择业定位不准确
笔者对所在学校的2 96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见表1和表2。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毕业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学历、专业水平及工作能力,普遍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与地方经济水平不相符的问题。更有一些中职学校毕业生存在眼高手低、盲目自大的问题。在就业方面,他们过分要求就业单位专业对口、工资待遇较高和工作环境较好,这是中职学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遭受冷遇的重要原因。
(2)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基础较差
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毕业生文化基础知识较薄弱,以致在专业理论的掌握上存在较大困难,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理论支撑。虽然大多数用工企业要求中职学校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忽略他们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尽管动手能力较强的中职学校毕业生在操作方面比较熟练,但由于缺乏理论支撑,所以常常在面对疑难问题时束手无策。因此,中职学校毕业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成为影响其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
(3)中职学校毕业生思想不成熟
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毕业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不能吃苦耐劳,不愿到条件艰苦、工作环境较差的岗位工作,因此在择业中往往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给就业造成较大困难。同时,由于中职学校毕业生思想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导致他们难以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解决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为了解决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地方政府和中职学校应不遗余力地寻求对策,开展工作。
1.立足本地,加大宣传,尊重技能
地方政府要注意引导舆论,立足本地,加大宣传,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能的职业教育氛围,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待遇。另外,从政策上对职业教育有所倾斜,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同时落实两项具体工作。一是举办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会、校企合作洽谈会、企业家报告会和优秀毕业生座谈会等,旨在为中职学校毕业生较好就业提供便利条件。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宣传中职学校办学特色,宣传中职学校毕业生,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中职学校,扩大中职学校的影响,旨在为中职学校毕业生顺利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合理设置,加强教学,增强能力
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根据地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行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等,设置适合本地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作用,保证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贡献力量。二是加强实训教学,强化岗前培训,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加强校内和校外的实习与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既要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校内实训场地,又要不断加强实践教学,“以实训为手段,以技能为根本”,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既要不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与实训基地,实现“技能型”人才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目标,又要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二是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其一,在中职学校教学改革中应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上的比例,在实训教学中要引入企业的部分生产流程和生产标准。其二,在实施课程改革的同时,要着力完善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在实训管理中引入企业4S管理,让学生较早熟悉和适应企业的管理。三是强化技能考核,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证明,中职学校毕业生持双证或多证者就业率远高于其他求职者。因此,中职学校要鼓励学生参加技能考试,鼓励学生考取与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其他证书,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提升素养,强化师资,提高实效
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
(1)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应分年级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一年级时,主要针对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课程设置和考核标准等情况进行指导。二年级时,主要对所学专业的用工企业、岗位情况和企业文化等进行宣传,同时帮助学生客观地评价自我,调整择业心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三年级时,要做好顶岗实习生的跟踪服务,了解学生在实习岗位的工作情况、思想状况,帮助学生解决顶岗实习中的困惑。
(2)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其一,安排部分从事过就业指导工作的优秀教师外出培训,系统掌握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技巧。其二,长期聘请人力资源公司或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就业指导师来校任教,改善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结构。其三,对班主任进行就业指导培训,发挥班主任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3)创新就业指导的教学模式,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时要大胆地“请进来,走出去”,不断创新就业指导模式。具体来说,有四个关键。其一,积极联系用工企业,聘请社会或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师来校讲座。其二,请优秀毕业生来校作报告,传授成功就业经验。其三,在校内组织模拟招聘会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招聘会,锻炼学生求职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求职的能力。其四,利用教学见习或顶岗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和岗位工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4)就业指导应融入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
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应将就业指导融入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其一,在教学活动中要将授课内容与企业需求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其二,将就业指导的有关内容渗透进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等。其三,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4.深化合作,加强建设,鼓励创业
(1)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要在联合办学方面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教学上,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企业要选派相关指导人员来校授课。在实践上,校企共同安排实践教学计划和实习标准,企业应安排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在顶岗实习上,企业要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实习的便利条件,使学生在企业顺利完成顶岗实习,达到企业所需的人才标准。
(2)加强信息化建设,拓宽学生就业推荐渠道
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要加强信息库的建设与开发,完善企业信息、就业信息和毕业生信息库,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用信息化推动就业工作,实现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全面提升,保证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学业预警制度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传统的“事后处理型”管理变为“事前事中预防型”管理的一种机制,从学生刚进入高校就对他们的学业状态进行持续、动态的评估,及时掌握每一个学生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的轻重及时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高校学生学业预警制度是一种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新型机制,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以专业班级授课制为主的基础上,辅之以个别重点指导的教学方式,是学业预警制和导师制的有机结合与灵活运用。本文借鉴闭环控制系统的动态性、实时性、自动调整性等原理,研究构建了一种科学的高校学生学业预警机制。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阶段实施学生学业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学生的学业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扩招导致入学门槛降低,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普遍下降等问题也凸显出来,如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主动性不强、自学能力差、学习态度懒散、自我控制能力弱等问题比较严重。这直接导致学生学业状况不佳,不能按要求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业,当大量学生出现这种问题时,就会使学校陷入两难境地:如果严格执行学籍管理的要求,让学业差的学生留级、退学或肄业,将会导致学校无法给社会和家长一个满意的交代,也给自身的办学资源和教学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如果降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降低人才培养标准,则易导致恶性循环,同时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这些都表现出在原有高等教育体制下形成的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现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需要从管理上进一步完善,在教育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因此,需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业过程进行管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想办法、下功夫。
构建和实施学生学业预警机制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措施,是落实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必然举措,是体现人本管理理念的重要方法,是联系家、生、校的有效纽带,是激励学生发奋图强的直接手段。
二、实施学业预警机制的要求及面临的困难
1.实施学业预警机制的要求
(1)注重实效性。实施学业预警制度并非是外部对高校的要求,而是高校自身为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解决内部存在的现实问题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因此构建实施学业预警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要讲求实际效果,如果只重形式摆架子将会失去本来意义,也是多此一举。
(2)要有可操作性。构建学业预警制度既然要注重实效性,就必须要求相关制度方便操作、符合实际,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说的好、做得少,雷声大、雨点小,避免流于形式。
(3)要有配合联动性。实施学生学业预警机制要统一领导、系统配合、家校一体。要教学学工两条线配合、学校和院系两级配合,采取班主任主抓、学生帮扶、家长参与等多种方式,系统地开展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专业思想教育讲座在内的一系列活动,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改变学习中的不良习惯,以及时到位的工作和耐心关怀来帮助出现学习危机的学生,并帮助他们解决危机。
(4)要有帮扶激励性。学业警示不能仅仅是为了警示而警示,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方式达到提醒学生、激励学生、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实现学业的良性转变,避免学生掉队,从而减少因学业问题而对学生进行学籍变动处理的现象。通过学业警示管理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能使其不再感到迷茫。
2.面临的困难
目前学业预警机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推行的过程中学校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
(1)管理力量难以满足要求。高校扩招后,教学管理人员人均管理学生数大幅增加,管理工作量几近满荷。如果不借助信息化手段仅靠教务处管理人员的人工处理,很难把十分复杂的学业预警制度执行到位,当然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预警措施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学业预警的目的是加强过程管理,更好地帮助后进生进步,但当出现较多的留级生、退学生的情况时,往往让学校的管理部门进退两难。
(3)信息化管理手段滞后。目前针对高校学生学业预警机制的信息管理研究还很不成熟,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和管理业务两者未能深入结合,熟知业务的人员信息技术偏弱,有较高技术能力的人员又欠缺业务知识,这都严重制约了学业预警机制的发展和推广。
(4)预警后处理力不从心。学业预警的成败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警后处理和跟踪环节,预警后处理和跟踪环节需要投入的人力多、任务重、周期长以及工作难以量化考核等都是目前学业预警中最薄弱和最复杂的环节。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闭环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的学业预警机制。
三、闭环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
具有负反馈环节的闭环控制系统,其输出量实时反馈到信号输入端,与参考输入量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它是现代自动控制原理的典型系统,又称负反馈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根据输出信息的变化来进行控制,也就是说通过比较系统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偏差,并根据偏差自动控制、调整以获得预期的系统性能,既存在由输入到输出的信号前向通路,也包含从输出端到输入端的信号反馈通路,两者组成一个闭合的回路。闭环自动控制系统由控制器、执行器、受控对象、反馈通路组和比较器组成(见图1)。图1中带叉号的圆圈为比较环节,用来比较输入与输出,给出偏差信号。
四、基于闭环控制原理的学业预警机制的构建思路
依据闭环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将学业预警机制分为参考标准设定、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比较评价、控制执行等几个环节,以期形成一个具有动态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半自动化的预警机制,其预警机制流程框图如图2所示。
参考标准设定是指高校根据自身管理制度设定的受学业预警的条件和级别,比如某学生积欠学分达到什么条件给予警示级别,达到什么条件给予留级级别,达到什么条件给予留校试读级别等。
信息采集是指从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适时提取关于学生的学业信息,如学期积欠学分、累计积欠学分、当前绩点分等信息。
信息处理是指根据一定算法将这些信息统计为能直接利用的特定值。
反馈环节是指实时将处理输出的结果反馈回来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判别某同学是否需要预警,要何种级别的预警,以及帮扶处理后的学业改善情况。
控制执行是根据预警级别,进行相应的控制处理,比如预警信息的公布范围、需要参与配合的力量、是否需要配备学业导师、学业导师过程管理等。
该机制借助高校现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完备的数据,根据程序的控制实时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反馈、判别、应对,形成了一种自动循环的预警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克服实施学业预警制度的种种难题,避免学业预警机制操作困难、执行不到位、易流于形式等问题。
五、学业预警机制的实施、完善和实践效果
江西理工大学是国内高校中最早开始实施学业预警机制的高校之一,2005年教务管理部门审时度势及时采取了学业预警措施。初期的学业预警制度比较简单,主要是分阶段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对积欠学分达到一定程度的学生进行警示、留级、退学等不同的处理,配合分级教学、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来进行预警后处理。但这种初级的学业预警制度存在较多现实困难,比如教学管理人员精力严重不足、对数据的人工统计工作量过大、预警不及时不准确、预警后跟踪处理不到位等,导致预警效果不明显,易于造成形式多于实效的结果。
根据这种情况,学校高度重视,对推行的学业预警制度进行了不断完善,并于2009年专门成立了该课题研究组,成功申报了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课题。最后借鉴闭环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结合前期的实践经验,构建了新型的学业预警机制。
事实证明,该学业预警机制可操作性强、便于管理、跟踪到位。数据表明,该学业预警机制的推行取得了显著效果。例如,江西理工大学某一学期某一年级受学业警示的47名本科生中,第二学期新增积欠学分为0者有9名同学,占19%,这9名同学中第三学期新增积欠学分为0者有7名同学;而第一学期未受学业警示处理的,有30名同学在第二学期大量积欠学分以致于达到了留级条件,占留级总人数的57%;被连续两次学业警示的12名同学中,第三学期新增积欠学分为0者有9名同学,占75%,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学业预警机制的实施作用和效果是明显的。
参考文献: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在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更要关注全体学生。后进生属于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学习的基础与能力方面要比其他学生低一些,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也相对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关心,引导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成效。我多年从事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梳理总结出了转化后进生的有效经验。
一、着力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毕业班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对后进生学习活动造成障碍的最大因素,并不是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问题,而是自信心不足。我在与后进生的交流中发现,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活动存在着畏难情绪和自卑心理,认为语文学习难,自己学不好,不如其他同学,在学习中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活动,学习热情严重不足。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应当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入手,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首先,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后进生感受到尊重,在学生中倡导人人平等的理念,让后进生走出自卑的心理困境,积极融入整个班集体的学习活动之中。其次,在教学中注重增强语文学习后进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为了达到这一效应,我仔细研究与分析了班级每一位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对后进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积极的情感激发其语文学习的热情。
二、着力梳理薄弱环节,拟定针对方案进行补救
对毕业班的语文教学活动而言,后进生转化工作应当注重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后进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不是短时间形成的,而是慢慢形成的。毕业班语文教学中有相当比例的课时是用来进行系统复习的,抓住这一契机对弥补后进生的语文学习薄弱环节具有促进作用。我在语文教学中从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后进生语文补习的针对性。首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检测,详细地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究竟存在哪些薄弱环节,使补习工作有的放矢。其次,帮助学生拟定补习计划,主要针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制订详细的回顾学习计划,将知识点和内容细化,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穿行。最后,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后进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学习方法技巧的培训活动,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成效。
三、着力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在许多时候,后进生是语文课堂上的边缘化群体,提问、板演都轮不到这些学生,加之班级学生较多,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后进生群体。这样的现象导致这些后进生对语文学习的参与性降低,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与深入性。对于这样的状况,我主要从课堂活动组织均衡化入手,为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每一位学生提供机会,将学生积极吸引到教学双边活动之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课堂提问方面,我改变了以往将目光紧盯在优秀生身上的做法,设计了不同难度的提问,要求相应学习基础与能力的学生回答,难度较低的简单类型问题主要是为后进生而准备的,目的是让他们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进来,扩大教学互动范围,增强深入性,课堂板演活动也同样充分兼顾到后进生群体,适当安排,调动其语文学习积极性。
四、着力倡导互帮互助,发挥班级结对帮扶作用
对语文学习后进生进行补习帮助,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但是语文教师本来教学任务很重,加上大多数语文教师还兼任班主任工作,能够用于课后帮助后进生补习的时间更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化成效的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将参与补习的队伍进行扩充,吸纳班级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小助手,协助开展对后进生的补习工作。首先,让班级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三名优秀生共同帮助一名后进生进行补习,四人共同组成一个帮扶团队,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优秀生学习活动的影响。其次,分别指导学生将补习的内容与进度安排进行细化,明确每一周甚至每一天补习什么,做到循序渐进、稳步开展。最后,在后进生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活动,要求每一名后进生选定一名和自己学习基础与能力较为接近的同学作为对照目标,开展赶超活动,以竞争的态势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032-03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竞争激烈,就业竞争日趋加剧。社会对从业人员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对道德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行各业都将职业道德素质作为录用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分析在职业道德教育上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成为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基本要求。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场所,毕业生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将影响其就业及职业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和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强调“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2010年7月,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纲要》将学生的职业道德摆在着力培养的首位,突显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将职业道德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应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需要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生产第一线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既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必须针对学生特点及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色,坚持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为教育主线,围绕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从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职业规范、职业精神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明白自己未来在社会上和企业中应承担的角色、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育培养他们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德育不仅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还必须适应高职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及分配方式呈现多样化,人们的思想也呈现多样性。高职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新环境,他们有理想,有追求,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具有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及创业意识,有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的美好憧憬和强烈愿望,但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多元多变、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以及团结协作观念不足等问题。能否使高职学生摆脱困惑和迷惘,顺利实现自我价值,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要加强和重视职业道德教育,适时加以引导,启发高职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并重视职业道德对于学习、掌握和运用科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使高职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与个人健康成才是统一的,不断增强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总书记在2007年9月18日接见全国道德模范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指出:“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这一重要表述明确了道德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大学生是和谐社会的未来建设者和生力军,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是高职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职业道德规范,使其具备和谐的理念、和谐的精神,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化解矛盾、用和谐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影响高职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是否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国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现状是: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些学生片面追求智能的发展,而忽视道德人格的修养,考试作弊、贷款拖欠、骗取补助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学生自我意识过强,功利化思想严重,对用人单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过于关注,甚至为留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工作而不顾自己的专业特长,几千人去竞争殡仪馆甚至公厕管理员的工作,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有的学生为了达到被录用的目的,随意修改学业成绩,伪造各种获奖证书,用虚伪的材料欺骗用人单位;有的学生与用人单位刚一接触就讲条件、要待遇,不讲奉献,只想索取,令用人单位极为不满。如此等等,出现这些职业道德素质缺失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