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8 15:37: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篇1

弘扬中华美德,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它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当你发现有人需要帮助时,你是否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还是在一旁无动于衷。

同学们,你们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吗?一位老奶奶在公交车上没有座位,有一名男子和一名女子,都让对方去让座,自己坐在座位上,都不肯让座,后来,有一名男子毫不犹豫的把座位让给老奶奶,这令我感触很深,难道让座就那么难吗?难道大家不知道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吗?

在生活中,有些人仍然自私自利,有些人却无私地为大家做贡献。如果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一点关心,那整个世界就是充满爱的海洋,中华美德的精神就会弘扬光大。

四年级:周文韬43

篇2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人的道德水准开始下降,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暗长。使校园这一块净土,也已不在纯洁了,孩子们的心灵被污染。我认为劳动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从小就应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美德。

一、结合教材特点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传统美德是一种思想教育、行为教育,是要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美德,培养传美精神。我们都知道,劳动本身并不自发地具有教育性,必须与思想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使劳动具有教育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立志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思想感情,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遵守纪律的美德。综合实践课具有实践性、技术性和教育性三统一的特点。教师要根据综合实践课教材特点,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思想内容,让学生既掌握了劳动技能,又受到了教育。例如,讲授《包粽子》一课时,教师首先播放一段介绍爱国诗人屈原生平的录相片,让学生知道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然后引起课题。通过简洁明了的导言,渗透了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教师又运用录像手段演示讲解包粽子的方法,让学生分组合作,最后比赛看那组同学包的棕子多、质量好。操作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将撒在桌上的米粒收好,从而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热爱集体及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等传统美德。

由此可见,教师必须结合教材特点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内容,才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劳动技能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传统美德的教育目的。

二、在实践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小学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实践性、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是综合实践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喜欢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人民、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是十分有效的。例如,教《钉纽扣》一课时,教师首先出示一幅妈妈在灯下钉纽扣,旁边的孩子在酣睡的投影片,学生看懂了图意后,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试着钉纽扣,结果有的同学控制不好针,有的纫不好线,不的安放不好纽扣的位置,有的扎破了手指。教师让学生体会钉纽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后,开始运用录像手段将钉纽扣的方法演示、讲解出来。学生学会了钉纽扣的方法,教师又启发学生谈谈钉纽扣的体会。有个学生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扣子掉了,都是妈妈帮我钉,那时觉得钉纽扣很容易。今天,我亲手学会了钉纽扣,感到钉纽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在我懂了,妈妈每天要做那么多事实在太辛苦了,以后我要帮妈妈多做些家务。”许多同学都纷纷表示:今后要帮长辈、父母、同学、弟弟妹妹钉纽扣,并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通过本课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及自我服务能力得到培养,也感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自豪,真正体会到劳动是光荣伟大的,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使学生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达到孝敬父母的教育目的。

三、加强传统美德教育,使传统美德教育渗透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全过程

在综合实践课中培养传美精神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保证,是我国人民的光荣传统,继承传统美德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在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全过程都应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美教育。以《圆形彩灯》为例,教学中,我注重抓住以下几个环节进行传美教育渗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是每一节课渗透传美教育的首始环节,也是一堂课的开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在新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就必须设计出趣味性较强的导入方法,因为趣味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利条件,是激发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动力。它会使学生带着兴奋、激动的情绪和探索知识的欲望来学习和思考。兴趣能左右学生情绪,使学生迫切地感到“我要学”。

上课一开始,教师便运用录像手段展示出正月十五花灯汇的场面,同时设计这样的导言:“国庆节就要到了,各大商场、饭店等教悬挂起各式彩灯进行庆祝。到了元宵节灯会,各种彩灯更是绚丽多彩,令人眼花缭乱,(出示教具)这是老师用吹塑纸制作的圆形彩灯,同学们喜欢吗?这节课我们学做《圆形彩灯》一课。”这样开头,既导入了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自然渗透了热爱祖国,“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思想,有利于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

2.研究学习

这是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理行理论知识传授的最佳阶段,此环节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本课我运用“拆-装”法解决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下列问题:①圆形彩灯由哪几步骤制作的?②制作中应注意什么?③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圆形彩灯?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教师的“拆-装”演示,将放大的教具按制作顺序逆向拆开后,再重新组合起来。在学生操作时,“组合”一步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建议同桌合作,同时强调注意安全,讲究卫生,使“组合”一步顺利完成,有的同学还捡来别人剩的材料做成五彩圆灯,非常漂亮。

通过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归纳能力,以及团结友爱的思想,同时让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除吹塑纸外,废旧纸板也可以做圆形彩灯,从而培养勤俭意识,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教师必须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才能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光大,才能达到传美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丽梅.浅谈传统美德教育在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0):25-25

篇3

有些孩子性格懦弱、缺乏独立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给予了过分的保护和溺爱。本来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家长都替他做了。结果孩子想自己拿小勺吃饭,不行,自己吃不饱,还把饭撒到桌子上;孩子想自己穿衣服,不行,太慢了;孩子想出去和小朋友玩一会,不行,受伤怎么办?这也不能干,那也有危险,禁止孩子接触任何新鲜事物,从而限制了孩子的主动性,一切听从家长的安排。孩子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知怎样去做,也不敢去做,处事畏首畏尾,对任何活动缺乏主动,意志不坚强,缺乏独立性。

因此要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精神,家长首先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让孩子摔几跤、累一些并没有什么关系。凡是同龄儿童能够做的事情,如穿衣、洗涮、同陌生人谈话、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出去玩等等,哪怕多少带点危险性的事情,都应让孩子去做。因为孩子只有完成了多少带点危险的事情,在完成过程中内心多少有点不安,他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心,变得坚强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当然要注意安全,给孩子适当的保护,防止孩子接触危险的东西或去危险的地方,如有电、有火的地方或阳台、高墙等。在孩子做事情前,告诉他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或危险,以及防范措施。

这还是生活问题,体现在人格上,就是逃避、退让、攻击性强,一遇挫折动辄离家出走,动辄采用极端的方式待人待己。这样令人锥心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着,而且呈现着愈演愈烈的态势,虽然这里的原因极为复杂,有个体的、家庭的、社会的,也有个体心理上、人格上的诸多诱因,但都共同指向一个主体――我们的孩子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

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旧的道德体系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似乎瞬间土崩瓦解,而新的价值观念尚未建立,整个社会处于“礼崩乐坏”的特殊时期,我们的学生在这种浮躁世风的影响下,精神越来越脆弱,人格的健全,心理的健康,自主自立精神的缺乏实在是令人忧心。

学校教育就是接受文明和传承文明,就是培养合格的公民。那么,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学校教育实在是责无旁贷。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实施者,班级教学的管理者,组织者,在日常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

我1986年参加工作,至今已28年,一直担当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我将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精神,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作了一些尝试,

首先,我利用班级的宣传板,让每一面宣传板都说话,让它们成为班集体学生成长的沃土。班集体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在班集体中耳濡目染,熏陶渐染,渐成习惯。我班着力营造自立自强的氛围。班训是一个班共同奋斗目标,是激励全体成员努力完成的标高。因此,为了达成自主自立的目标,我班班训立为:自主、自立、自控、自律、自学。取得成绩时,学生们总是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来互勉,偶尔失败了,大家又用名人自强不息的例子来勉励自己,就这样悄然形成一种“以自立自强为荣,以依赖思想为耻”的风气。

第二,下放权利,给学生一个自我管理的平台。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班主任很多时候充当“抱鸡婆”角色,这里想“抱”,那里想“搂”,在管理中总是缩手缩脚,生怕孩子出个什么事,结果弄得自己非常疲惫,孩子又怨声载道。久而久之,班级管理就会出现过多过滥的情况,学生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班级大事漠不关心,甚至会强化孩子自私冷漠的习惯,让其游离于班级之外。这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么,这就要求班主任舍得“放权”,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其在班级的平台上大显身手。

1、化整为零,分而治之。即将班级划分为6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5人,每个学习小组是相对独立的学习单位,每组设组长、课代表、纪律委员、生活委员、学习委员等职,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名称,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目标等。组长为小组的全权代表,有组织学习、调配座位、安排值日等“大权”,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如此一来,每个组内都有专人负责,组员又各施其职、各尽其能,整个班级合而分,分而合,化整为零,管理起来非常轻松。

2、轮流值日,各显神通。组内问题解决了,班级日常事务自然就由各组轮流值日,轮流解决日常问题,再懒惰的孩子,在班级大环境里也不得不大大方方地站出来说话做事,组织班务总结,组织晨读晚读。为了促进孩子们自立精神的早日规范化,我也时时来点波澜,时时“煽风点火”,比如大肆表扬某个小组,奖励某个团队,别的小组没受表扬,可不服气呢!怎么办?下次值日时加油,下次周考时努力,这样一来,大家伙都较上了劲,做起事来动脑筋想法子,还真是各显神通。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我们的传统美德以德作为根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以道义为重的人生观。

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做出了榜样,无数为国捐躯的gcd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的爱国精神,然而在中国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卖国求荣的夜大有人在,这就要求我们时刻要以祖国的利益为重。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还要求我们要立志奋发,一个人、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有志者事竟成,奋发图强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的民族。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好问是分不开的,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都说明勤学的道理,读书还要善疑好问,不学不问怎能有所提高?不耻下问、大胆质疑、多思考,才能有所超越,由此看来,勤学好问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勤俭廉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为金钱和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这就要求我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学会勤俭,培养廉政美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还要敬长、知礼、诚实守信,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随着胡惊涛主席的构建和谐社会、树立八荣八耻,为我们带来了民族的希望。

同学们,当你向老师和长辈们彬彬有礼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利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错误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传统美德和弘扬民族精神吗!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为拥有一座美丽的家园而自豪,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讲文明、懂礼貌、诚实守信!

篇5

第X学期)

(本文档共

3

】页/【

1000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学校文化育人能力提升与问题解决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根据《XX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

(一)

总体目标

按照现代教育的要求,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工作新路子,坚持科学态度,努力改进和拓宽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吸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学典立德,修身育人,打造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品牌。

(二)

近期目标

本学期,全面铺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初步形成学习氛围,师生掌握一定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和道德情操。下学期,使学校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进入常态轨道。教师的素质明显提高,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师生面貌焕然一新。

(三)

中长期目标

利用三年时间,让全体学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人格,提高文明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学生健康成长受益终生,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二、活动内容和活动途径

(一)

经典诵读进校园

1.

活动内容

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围绕仁、义、礼、智、信“五常”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开展经典专题教育。

2.

活动途径

利用晨读、班会或地方课程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通过“道德讲堂”、主题演讲、征文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以办主题板报、建班级图书角等形式,

强化诵读活动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二)

古诗文诵读进校园

1.

活动内容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诵读篇目主要是国家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古诗文推荐篇目。

2.

活动途径

结合实际,创新诵读形式,通过开展诗配画、诗配舞、诗配乐、诗朗诵、诵读比赛等多种方式。

要求各科教师要注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语文、政治、历史、美术、音乐、体育和书法等学科,要加强学科渗透,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教学过程中。

(三)

传统美德进校园

1.

活动内容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开展传统美德进校园活动。要将敬业乐群、厚德载物、见贤思齐、天下为公等传统美德作为班级文化主体。

2.

活动途径

以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中华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节日民俗活动,引导广大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

组织开展主题(班)会、团(队)会,举行征文、演讲、讲座、知识竞赛、书法展示和文艺汇演等活动,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推动传统美德教育向纵深发展。

篇6

说到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是一个虚空的概念,也有人认为只有“最美……”才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不是那么极端,中华美德处处可见,这些美德处处体现在我们生活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

其实中华美德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来的。下课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进老师办公室先敲门;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不乱扔垃圾等。这些中华美德体现在小事中也体现在我们自身的修养中。我们的自身修养像一棵树,从小时候的一颗种子到长大后成为一棵参天大树都需要浇水施肥。我重点想说作为学生一要学会谦让,二要学会坦然,三要知错就改。

孔融四岁就会让梨,将又大又好的梨分别送给长辈和兄弟,而自己吃比较小的。我们也应该从小培养自己谦让的品德,懂得谦让的礼仪。因为这些本是幼年时候就应该懂得的礼仪,在现实生活中却不乏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甚至大打出手的人和事。如果在小事中做一些让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多么有意义啊。学会谦让也一定会让我们走得更远。

篇7

中图分类号:G621;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8-0005-01

中华传统美德,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代表着中华民族整体的道德品质。中华传统美德是一种代代相传,代展的道德文化,无时无处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从古至今,中华传统美德在净化灵魂,培养人们道德品质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开展活动,弘扬美德

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也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因此,如果能够在活动中灵活地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那么就能够使教育过程充满意义。比如,组织“春游”“班级会议”“课后实践”等活动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全方位地成长。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时应认真研究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教材内容和素质培养两个方面考虑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从而抓住有利的时机来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春游”是学生都愿意参与其中的一项趣味性很强的户外实践活动,可以在这项活动中开展美德教育。比如,参观动物园时,可以向同学们介绍种类繁多的动物,教育学生要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提倡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对大自然应抱有敬畏之心;在参观果蔬基地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分收获都是农民用辛勤劳作换来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中华传统勤俭美德,还能复习巩固在课堂上已经学习过的语文知识,从而在教学环节中能够层层渗透“德育”与“美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二、联系家庭,紧密结合

重视家庭教育,能够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贯彻得更为彻底。教师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指导者,那么家长就是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应该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传达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思想意识。要求家长在思想上、行动上都能够做出很好的示范,在循循善诱和身体力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熏陶和影响孩子,使孩子依照家长的行为习惯和合理的道德标准来做人、行事,勤勉自律、常怀感恩。教学中,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感恩”来真正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辛勤付出和深沉的爱,从而有效地进行家庭美德教育。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想勤俭美德深入人心,家长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比如,应该给孩子树立“节约”的生活理念,不要挑食,不要浪费粮食蔬菜。外出吃饭时,提倡“光盘行动”,做到吃多少拿多少,吃剩下要打包。要给学生们讲述“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故事,激励孩子刻苦读书,珍惜所拥有的,耳濡目染地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孔融让梨”的故事,可以教育孩子与人相处时要懂得谦让,懂得礼貌待人。因此,在家庭教育之中要从细节做起,将家庭中的小环境变成社会的大环境,以小见大,从而使中华传统美德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合理地约束他们的日常行为。

三、创设环境,熏陶思想

创设德育环境,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比如,在走廊和教室中悬挂和张贴宣传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对学生能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传统美德的故事图片布置在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学生能够在知识的日积月累之中受到道德思想的熏陶;在进行传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之中,还可以把课本中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德育课堂之中,比如“小蝌蚪找妈妈”“静夜思”这些教材内容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德教育,不仅有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还有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的夂袂楦小K以,利用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能将抽象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行动。“烈士陵园”是纪念我国革命英烈的神圣殿堂,是发扬中华民族“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精神的教育基地。教师可以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优良传统通过爱国主义基地教育传递给每一个新时代的革命接班人。学校可以组织创设系列故事专栏,大力宣传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起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同时,还可以创设一些故事中的合理情境,让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抛头颅、洒热血,不畏艰苦和牺牲的革命精神,从而学习并且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最终实现德育目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实现德育课堂质量的有效提升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新常态下德育课堂要强化祖国传统美德教育。要通过在课堂环节、课堂设计、课堂理念中的层层渗透,并且借助教育者和家长的言传身教,规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标准,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使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参考文献:

篇8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水源头。加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也是为实现中国梦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

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晚清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际奉行,在今天仍具有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的优秀道德遗产,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孝道

孝道是中华传统伦理的重要内容。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根本就是孝悌。儒家的孝悌就是所谓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孝道并不仅仅是对父母物质上的赡养,还要对父母怀着诚心诚意的敬爱的感情,虽然现在的时代较之前有所不同,但提倡孝道,重视对父母物质的赡养及情感的慰藉,这一点是不会有丝毫改变的。

2.爱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人感受最深,最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位卑未敢忘国忧”的陆游等这些人都在用实践践行着爱国的传统美德。他们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显示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重义

孔子说“见利思义”,孟子强调先义后利,荀子也指出:“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重义的价值取向是中华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造就了中华民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伟大品格。在历史的危急关头,中国人民总是以大局为重,舍弃私利,才得以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4.诚信

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中,诚实守信占有重要地位。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甚至把诚提高到哲学的高度认识,他说:“诚者天知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荀子也指出:“养心莫善于诚。”而今天它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还被提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高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一项重要要求。

5.礼义

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孟子在阐述其人性善的伦理道德观时,把“仁、义、礼、智”视为“四德”,认为礼的“端”即根源是“辞让之心”,就是对上级的尊重,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中国传统文化之“礼义”。追求的是一种“谦”的态度,一种“和”的文化,同时讲“礼”可以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显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和个人素质。

6.勤俭

勤劳的品性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发愤忘食”“头悬梁,锥刺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无一不是对中国人民勤劳品德的反映。中华民族崇尚勤劳,也提倡节俭,孔子指出君子之德即“温、良、恭、俭、让。”三国时,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思想。虽然如今的社会与以往有所不同,但是勤俭仍然需要提倡,甚至可以说是更加需要倡导。

7.勇敢

中国传统文化别强调勇敢这一美德。孔子把勇敢作为三大德之一,孟子把勇敢分为血气之勇、意气之勇和恪守道德信念的“大勇”三种。而这所谓的“大勇”就是属于中国传统道德中所推崇的智勇和义勇,勇敢不同于怯懦,也不同于鲁莽,它是为了高尚的目的而坚持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勇敢就是临危不惧,勇敢就是大义凛然。

8.律己

律己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另一美德。孔子曾说:“多责己而少责人,则远怨恨。”凡事要多求诸己,要从思想品德上及行为举止方面从严要求自己,要经常自省、自察。传统伦理特别强调对人要“宽宏大量”不要“斤斤计较”,这一美德造就了中国人民包容,忍让的性格。中华民族民风笃实宽厚,这也是一种“和”的文化,“和”的美德。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1.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按主体划分,可以分为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1)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个体的价值

①可以引导政治方向。爱国的美德,为公的美德等这些美德可以启发和引导人们走上符合社会发展的道路,可以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感。

②可以塑造个体人格。重义轻利,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以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些为人处事的美德对个体人格塑造,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③可以规范调控人们的行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这些传统美德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的行为不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起到推动的作用。

(2)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社会的价值

①有经济价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具有传统美德的劳动者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社会道德可以影响社会的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从而影响经济。

②有政治价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起着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发展的作用。爱国主义、大公无私等美德对于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有重要价值。

③有文化价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它非但没有过时,而且随着历史的积淀、岁月的检验散发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芒。随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于丹现象”的出现,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能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有自信相信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在现代仍然具有价值和意义。

④有生态价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这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状态,强调天与万物,与人的这种生理状态的合一,强调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古于自然中,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状态。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

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爱国主义的教育,道德教育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爱国主义、大公无私、勤劳简朴、诚实守信等都有内在的联系,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都可以找到根源。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于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四有”新人,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形”与“魂”,是处理人际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实践的结晶。现在仍然具有强大、旺盛的生命力,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组成、价值实现、任务完成以及未来发展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洪恩,李宝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人民出版社,2003.

[2]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2003.

[3]杨伯峻.孟子译注:上、下[M].中华书局,2004.

篇9

G621

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党在今后阶段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并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从大小两个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1]。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优秀文化,使国民具备这种素质,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学生作为我们未来发展的接班人,更应该努力学习并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质,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培育学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一、在学生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2]。正所谓“斫梓染丝,功在初化”,这说明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少年时代有密切联系,历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伟人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沁园春・长沙》,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十九岁的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正可谓少年壮志凌云。而纵看当今时代的学生,因为从小生长在和平的环境下,缺少了对历史浓厚的认同感,甚至还有不少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性格,漠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种大环境下,在学生群体中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变得尤为重要。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学生即使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也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奋勇前进,完成大志。

二、学生应具备的品德素质

中华民族虽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跟随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传统美德是分不开的。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3]。

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人云:“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鲜明的善恶态度。不为金钱或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卫战中的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为人间留下了两种清白,其一是为民族为国家不计个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时严于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风。由于北京保卫战有功,他受到赏赐还加官进爵,但都被他坚决推辞,后遭谗陷抄家时却是家徒四壁。于谦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赢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启迪[4]。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学生都是家里的“香饽饽”,他们虽然不缺少物质上的满足,但也仍应该继续弘扬勤俭、廉政的传统作风,不铺张、不浪费,从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

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长即尊敬长辈,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更是现代学生所应该学习和继承的优秀文化。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 ,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5]。

三、如何践行伟大使命

现阶段的学生比起为祖国献身的伟大前辈,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和便利条件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今天的一切都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而得来的,且来之不易。因此,我们更应该从学好基础知识做起,提高自己做人的基本修养,用心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用实际行动来传承这种文化[6]。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用心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杨瑞森.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题――学习同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几点体会[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

[2] 郝佳彤,崔月英,朱t. 中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 教育探索,2015,01

[3] 秦新然. 中小学要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07

篇10

一: 广泛动员,认真落实,充分认识到清明节活动的重要意义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高等职业学院始终坚持树立文明和谐的校园风尚,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着重历史的文化与影响。学院根据青文明办《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的通知》相关,要求将清明节活动开展一系列活动作为本学期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切实把活动内容落到实处。

学院学生会主席团各部部长多次开会,要求大家紧紧围绕清明节的活动要求,针对我院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并同时在我院新媒体各个平台广泛宣传,使得清明节活动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

二:健全组织,加强领导,确保组织的清明节一系列活动取得成效

开展清明节一系列活动,是学校和学院本学期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学院要求学生会各个部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要为这些活动付出努力,做到新颖、独特、贴近同学的身心,让同学们都能切身的去感受,去体会。我院学生会主席团与各部部长不时地召开会议,及时的发现与解决这些活动策划与进行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商量出更加完美的策划书,并认真抓好落实工作。学生工作干部与学生骨干在这次活动中切实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为普通学生做出了榜样。

学院鼓励学生会与各学生班级在清明节一系列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途径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同时在学院宣传栏和网页中大力宣传,尤其是重视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宣传,以此更好的推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与最后圆满结束的影响。

三、 立足实际,躬身实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高等职业学院以传承理工精神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神作为本次一系列活动的主要内容立足实际,整体筹划,全面推进,分步实施,围绕一系列活动的主要话题作出实际工作,并能充分展示我院学生对理工精神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神的感悟。

(一)清明节敬老院活动

我院于3月26日在黄岛区中心敬老院举行了敬老院关爱老人活动,高职学院微光志愿者团在敬老院里,听老人讲述以前的故事,陪老人聊天,赠送水果,让老人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志愿者满怀激情地表演了歌曲、手语、小合唱等节目,优美的歌声和动人的旋律赢得了老人们热烈的掌声;活动最后,志愿者们去老人房间里去送牛奶,老人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纷纷表示感谢同学们的爱心以及对他们的关心。敬老院关爱老人活动让我院学生认识到爱与奉献的意义,也让那些空巢老人们真切感受到社会关爱和人间真情。

(二)清明节文明祭奠班会

我院于3月29日在15级各个班级的自习室举行清明节文明祭奠班会,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文明祭祀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注意出行的交通安全,特别强调要增强自身的防火方面的安全意识。号召同学们要积极行动起来,自觉担当起文明祭祀的倡导者、践行者、宣传者和监督者,积极影响和带动广大人民移风易俗,强化文明祭祀的观念。

(三)祭奠清明节征文

我院于3月27日在15级各个班级所有人参加书写祭奠清明节的征文,并从中挑选出好的作品,进行展示。加强了我院学生的书写文采,望我院同学再接再厉,提高自己的文采,书写出更加有优美的文章。

(四) 清明节踏青摄影展

我院于3月28日在二教一楼大厅举办了高职学院清明节踏青摄影展,目的是为了宣传我院同学对清明节习俗的理解与感悟,清明一到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举办踏青摄影展,是为让我院同学多去接触大自然,也能让他们懂得踏青是清明节的一种习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踏青摄影展即陶冶我院同学的情操,又促进了他们身心的健康。

(五)   祭奠清明节主题海报

我院于3月28日在二教一楼大厅举办了高职学院祭奠清明节主题海报,目的是为了宣传清明节活动,号召更多的同学来参与这个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因此,要大力号召同学们来参与这个活动,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六) 文明宣誓活动与签字仪式

我院于3月29日在老校操场举行了清明节文明宣誓活动,15级所有新生及学生会主席团各部部长进行宣誓,整个过程同学们声音响亮,展现了青春的朝气与活力;并于3月31日中午在三教举行清明节文明宣传签字仪 式此次活动也让同学们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文明道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发我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向往和追求讲文明、尊文明、守文明的生活。

篇11

但是20年后的今天,当全国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者无不对栾传大崇敬有加时,他的名声和影响力却又不是因为他写过那么多教研论文,而是因为他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执着与贡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社会上存在一股以“反传统”为时髦的民族思潮,同时出现了伦理道德滑坡、民族凝聚力涣散等倾向。面对此情此景,全国的千百万教育工作者,或推波助澜,或无动于衷,或扼腕叹息,或义愤填膺,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采取行动,有所作为。而传大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仅没有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且敢于以布衣之身倡言天下,敢于逆潮流而动,为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奔走呼号,不遗余力。早在1990年,栾传大就在全国首倡并主持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20年来,历经4个五年规划,始终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国家教育部和吉林省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20年来,已在全国召开了30余次学术研讨会和成果推广会。并首先编写出一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用书。率先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活动。

今年10月23-24日,全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20周年纪念论坛会在国家行政学院报告厅隆重召开,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伦理学会等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和参研人员共计500人与会。由此不难看出,由栾传大所开创的弘扬与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宏伟事业已经在全国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深远影响,栾传大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为中华民族树立自尊,找回自信,在精神上重新崛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