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8:2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德育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结奋进的优秀品质
在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如何让这种差异变不利为有利,我通过教学实践,把学生进行分组。学会的学生怎样提高效率呢?教师很多知识都知道,为什么教师之间有差异呢?讲课方式不一样。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说,不会讲题的学生说明没掌握。让优秀学生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而也激励了学习基础差的学生。鼓励学习差的学生多问,捡自己会的讲一讲,增加一点自信。中学阶段课程多,学生多,只靠教师怎么顾得来?在教学中分组教学,能让学生获得不同的锻炼,组长把每天的基本题型做个小测验,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讲一个自己掌握的题型。学会哪个知识要学会讲给自己的同桌。分享学习的成功与快乐。这种团结合作的意识,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品质,又为班级的管理带来有利的条件。“三人行必有我师”,通过合作,自私减少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责任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计算问题是个大问题,数学如果计算过关,成绩应该没问题。有理数、实数、分式的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这些纯数学的知识对于多数的学生应该没问题。但正确率就不敢说了。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看错、抄错?看清数据和运算符号,想清楚先做什么?能不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认真化,认真问题重复化,重复问题创新化。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检验知识掌握的情况,考试虽然不是唯一的手段,但却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实力需要靠结果来证明。我们会的知识做错了,这种情况可不少,我们对良好习惯的养成,就能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规范做题技能,把难题化为易题。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程序化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课题,做数学在计算过程中,哪步出错了,需要我们记录下来。坚决克服。在解题过程中经常鞭策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阅读、学会思考。边读边画,数形结合。摸清问题再难也要一步一步地解决,多归纳、多总结。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训练就能鼓励学生去克服一些困难。品德养成是一种习惯,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加强习惯养成,能重复问题,就能把问题简化。如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二元一次方程应用中,引导学生树立建模思想,建中有变。让学生在思考中有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习惯。不感情做题,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二、利用体育与健康学科的优势和学生的兴趣
抓住教育契机及时评价,促成德育教学实施德育的教育要有针对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兴趣,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言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如学生在面临学习困难说出粗言秽语的泄气时,教师要及时指出教育,并且在全班反复强调,让学生做到文明有礼、相互尊重。又如,学生面临学习中的安全问题时,教师要多举实例、反复强调、严格要求,才能让学生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树立律己和安全的意识。初中生个人自主意识较差,易于受他人影响,只要教师长期注意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教育和培养,其功效将会事半功倍。
三、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
德育渗透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化,绽放德育的教育功效,激发学生活力的积极性
1.严格执教,积极诱导
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严格要求更能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使学生更能懂得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更能体现出集体主义精神。要采用诱导方式,把学生向团结、进取、向上的方面转化,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2.表扬、鼓励和奖励
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的良好的思想行为及时作出充分的肯定,给与表扬、鼓励,对以往表现较差的学生更要善于创造环境和机会,让他们绽放“闪光点”,并实事求是的给与表扬、鼓励,做到一视同仁。对在练习中完成动作好的学生,可安排他们去进行一些他们喜爱的项目练习作为奖励,这样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无形的鞭策。
3.熏陶感染和榜样激励
德育教育中熏陶感染的艺术,能使课堂教学形成熏陶感染的氛围,使他们为之感动,受到教育。要充分发挥熏陶感染在德育中的作用,就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借助榜样激励的力量,淋漓尽致地发挥德育教育的功效。如刘翔在奥运会上夺得110米冠军时,全国甚至整个亚洲为之振奋。正是如此,体育课就要充分利用英雄模范人物以及教师所展示出的良好师德和表率作用来熏陶和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思想品德,使之更好地完成体育活动,发挥德育的教育功效。
二、初中历史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1.2教学内容滞后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的内容滞后,很多内容还停留在应试教育时期,这些内容枯燥,乏味,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不够。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不光要看应聘者是否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更要看应聘者能否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能够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随着外部形势的变化,学生的个人思想意识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外部的信息和思想意识纷繁复杂,中职德育教学如何发挥主渠道作用也值得探讨。
1.3教学方式陈旧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的教学方式陈旧,很多教师还是将注意力放在课堂教学上,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没有被充分重视,造成了学生厌学、逃避思想政治教学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德育教学作用的发挥。
1.4教师素质不高当前,中职德育教学工作者的素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教师对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的热情不高,知识结构陈旧,创新教学方式的主动性不强,习惯于照本宣科,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接受现状。同时,由于激励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们干好干坏的差别不大,尤其缺乏进行积极教学革新的动力和积极性。而且,很多学校对德育教学不重视,教师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不多,知识更新也很慢。
2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创新路径
2.1提高重视程度各级中职院校的管理者一定要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客观公正地看待德育教学工作,要真正从思想意识上重视,在教学资源配置上,资金投入上下大力气。要充分理解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要突破眼前利益的束缚,从学校综合竞争力提升的角度出发,在教学管理各个环节中凸显对德育教学的重视。
2.2革新教学内容要大力革新德育教学的教学内容。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化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要合理选用教材,将教学内容跟业务课程有机结合,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真正理解到德育教学对于个人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精神等引入到中职德育教学中来,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学生,引领学生,实现学生个人的良好发展。
2.3改进教学方式要改变落后呆板的教学方式,要多与学生们进行交流沟通,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努力营造宽容、自由、高效、和谐的课堂环境。要努力更新教学设施,引入多媒体等高新技术手段,丰富教学的方式,通过高新技术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学习效果的实现。
1.2小学德育教学的难题较多相对于其他学校教育内容,小学德育教学所面临的难题更多,一方面,学校德育教育和家庭德育教育的方式不一致导致学生德育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德育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也导致德育教学的效果有限;除此之外,德育教学虽然被认为是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但实际上,受课堂时间限制,这个教学目标的达成结果也并不理想。要彻底解决小学德育教学中的问题,就必须寻找到小学德育教学的关键点,使小学德育教学能够深入到学校教育当中,使小学各科教师都能够得心应手地在教学过程当中完成德育教育的使命。
2.做好小学德育教学的关键点
2.1树立明确的德育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所要完成的基本内容和所要达成的根本目的,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办法。对于小学德育教育来说,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小学德育教学的表现和实际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是小学德育教学活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
2.2使用合理的德育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方法的选用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着不同的促进作用,对于小学德育教学来说,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还将使小学德育教学整体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使德育教学跨出“教学”的范围,成为小学师生交流的方式、成为小学生与社会交流的方式。
2.3使学生自身成为德育教学的主体要使德育教学有实质效果,就必须尊重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性,这是小学德育教学目的能够实现的最根本的关键点。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和道德表现能够得到班主任和家长的一致认同和支持,只有这样,学生的德育教育主体地位才能展现,德育发展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够得到发挥。
3.小学德育教学关键点的实践方式
3.1以贤德教育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则“德”应该来源于学生的内心,德育教育应做的是在学生心中播下“贤德”的种子,是学生怀揣这颗种子,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使这颗种子生根发芽,长成结果,使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充满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的人。因此,在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中,应以县的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意味着,小学教师作为德育教学的实施者,其自身必须具备贤德的品质。教师应该从自身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3.2以活动教育代替谈话教育在以往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学的主要方法是“说教”,即使教师们力求从语言艺术的应用和情感交流方面与学生达成互相的信任并以此作为德育教学的主要手段,德育教学也逃不出被学生当成“耳旁风”的怪圈,因此,应以活动教育代替谈话教育,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城市环保活动期间组织学生进入到街道和社区,观察不文明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制止这些行为,使学生在实践中会体会到不文明行为给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劝人环保的难处,从而形成相应的公民责任感,这种深刻的体验会让他们在日常的行为中更注意环保,公共道德也同时得到提升。
3.3帮助学生形成德育反思的习惯在以往的德育教学中,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评估者是家长和教师,学生自身并不能够对自己的品德发展形成清楚的认识,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德育教学则要去学生能够进行自我评价。因此,帮助学生形成德育反思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如在课堂上管理学生之后,问学生一个问题:“你能够站在老师的角度,或者站在同学的角度想想自己的行为吗?”,或者在管理学生之后,问全班同学一个问题:“你们身上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为什么?大家的心里是怎么想的?”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理解学校德育教育和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认识到自己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德育自评的方式实现自我教育。
二、图文结合,形象生动地进行德育浸透
课本中的插图是编者精心安排的,是文本内容的延伸,是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欣赏插图,去领悟图意,让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文本变得形象化,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德育浸透进课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康鹿》一课时,除了看康鹿的插图外,我还让学生看了一些大丰康鹿自然保护区的图片,二者比较,让学生知道康鹿的特点,了解康鹿的珍稀,再配之学生对康鹿资料的交流介绍和我对康鹿的讲述,使学生对康鹿的习性、长相、历史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感受到家乡的美丽,进而产生了自豪之感。培养学生爱家乡、更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以文生志,在解读文本中进行德育感化
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军神》一课时,我帮助学生咬文嚼字,细细体会分析比较,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紧扣“为什么称为军神?”这个主题,通过朗读、理解、感悟等方法,让学生深入文本、剖析文本,体会到勇敢而坚强的性格。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谈感受,说体会,再带着这种情感体验回到语言文字之中,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既感受了忠于革命、坚强勇敢的崇高形象,让学生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诱发心灵激荡,产生奋发向上的情感追求。
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是90后,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成年,并且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并且每位学生的心理情况、身体情况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并且就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学生而言,大部分的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有些缺乏自信心,有些虚度光阴,好吃懒做。并且这个阶段正是其建立人生观等重要思想的时刻,他们具有前卫的思想,强大接受信息的能力,所以中职院校一定要有效开展德育教学,从而将正确的信息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等重要思想,保证学生具有强烈、正确的爱国意识,帮助学生成为国家栋梁。
1.2德育教学工作开展的现状
中职德育教学具有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但是实践却缺乏很大的科学性、系统性,存在非常多的问题。首先,很多的中职院校不重视德育教学,这就导致德育教学的地位被降低,导致学生、教师都不重视德育教学,进而导致德育工作没有具体、科学的教学计划,没有科学、全面的德育内容,教师没有和同学进行有效的互动,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严重下降。其次,中职院校没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导致不能有效的开展德育教学工作,而且在开展德育教学时,教师的说讲是教学开展的大部分内容,枯板的教学方法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下降。第三,中职院校对德育教学工作没有进行充分的认识,不明确教学开展的主体,要将教学方式进行综合运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第四,并且目前我国对赏识教育的研究正在发展阶段,没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进而导致中职院校在应用赏识教学方法时,具有比较大的盲目探索性,没有完善的应用体系,所以导致教学效果下降。
2.将赏识教育应用到中职德育教学的建议
2.1统一师生认识
首先,中职院校想要应用的赏识教育,就必须要明确学生才是教学开展的中心,教师要与学生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要具有更大的耐心和爱心,积极的鼓励学生,用心与学生进行交往,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自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等重要思想。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要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因为学生之间具有很多的差异,所以教师不可能有效帮助到每个同学。但是教师仍然要具有耐心的与学生进行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用理性的思考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建立良好的道德。
2.2弘扬爱心爱是人类沟通的桥梁
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所以中职院校在对学生开展赏识教育时,应该融入更多的爱,用爱来感化学生。对于教师而言,开展赏识教育就是要开展爱的教育,只不过是通过赏识来把抽象的爱进行具体化,通过具体的行为方式,反映出更多的尊重、信任、关心等。从而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爱来感化学生,帮助那些心理抑郁、具有暴力倾向等心理问题严重的同学走出心理黑暗,感化那些学生冷酷的内心,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保证学生可以正确的成长。
2.3做到因材施教
赏识教育主要是对学生开展心理教学,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但是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导致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进行赏识教学时,一定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充分的研究,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情况。首先,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能够面临更大的挫折而不会崩溃。其次,教师还要重视实践,不能仅仅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要长期持久的对学生开展赏识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活动,从而在实践中不断的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发展。第三,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认同学生的个性,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开展教学。并且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暗示等方法将自我的期望传授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按照教师的期望进行发展,进而达到引导学生发展的目的。
(1)善于利用时机,进行激励教育。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的显著差异在于,体育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新课程改革之后,初中的体育测试计入升学的总体成绩,这样进一步加强了初中体育的动态性。这种动态性的加强,一方面提升了体育课程的强度,使教学活动相对繁忙,与此同时,也为教师寻找教学活动中的典型案列提供了机遇。教师可以借助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与批评。对学生在体育课程上表现出来的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加以肯定,对好逸恶劳、消极懒散的行为加以批评,以树立正气,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有助于其积极性与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④对于时机的利用还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正确把握。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项目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⑤教师通过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提炼出其中别具特色的德育内涵,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渗透德育教学。例如利用短跑、跳远等竞技类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篮球、拔河等合作类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不断强化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因素,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同时提升精神境界。
(2)善于把握时机,进行榜样教育。体育教学在整体中学课程体系中处境相对特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体育教学是与其他课程教学格格不入的怪胎,体育并不是单纯的身体对抗,它也是意志、情感等各个方面的综合,体育教学在某些方面与其他学科具有普遍的共通性,这种共通性正是我们需要把握的时机。体育本身是个蕴含丰富的词语。在古希腊,它是力量与美的象征,近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以来,它又成为和平的象征。体坛上名人辈出,他们的精神曾经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成为励志的典型。例如从癌症患者到环法自行车赛“七冠王”的英雄人物阿姆斯特朗,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坚强意志成为值得所有人学习的模范与榜样,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加入这些运动员的故事,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与心理成长,锻造学生的意志,磨砺学生的品性,塑造学生的人格。
(3)善于发现时机,进行矫正教育。一个最通俗的案例是:一名穷凶极恶的歹徒在列车上持刀行凶,当他想要挟持一名女孩做人质的时候,女孩笑着迎上去说:“先生,洗手间的门坏了,你能不能帮我看着,别让别人进来。”歹徒突然被她的话震慑住,乖乖站在原地看门,直到警察过来,将他带走。肯定对人的影响不是单方面的、不可转化的,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他人的肯定时,这种正面的形象会影响他在各个方面的表现,这一点运用到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方面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我们常常会在中学生中发现这样一种情况,那些智育方面的坏孩子往往是体育方面的佼佼者,他们往往身体健壮、精力旺盛。这虽然不是一种普遍的规律性现象,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确实存在。当教师遇到这样的学生,传统的德育教育将完全失去效果,此时我们应该从体育教学方面发现时机,对他的能力与人格加以肯定,发掘他人格中善良的一面并加以发展和开拓,通过对他的肯定,让学生重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过这样的矫正,这些学生的智育或许依旧不够出色,但是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他们的道德缺陷。对学生的未来而言,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一、情境设置的直观性特点,有利于课堂教学遵循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思维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时期。在初中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在他们的抽象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对教材知识的传授必须得到有关感性材料的支持。在课堂中进行情境设置,将理性的教学内容运用音乐、图画、录像,以感性的方式直观地反映出来。使抽象的书本知识外化为一个个具体、熟悉的景象;使枯燥呆板的文字符号物化为充满生动的丰富形象;使学生置身于可知可感的环境中观察、体验、去直接地感受内涵于情境中的思想与情感。同时,使学生在思索与分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训练了抽象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发展。
二、情境设置的多元化特征,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内说过:“所有人都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或需要,当这个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有力的动机。”可见,好奇心是人们固有的。但中学生的好奇心更为强烈,他们对新奇事物有一种倾向、注视、接近、探究的反应。
一旦这种瓜得以回报、满足、就能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动力,培养起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情境刺激能够强化学生的反应,这是由情境设置的多元化特征决定的。
情境设置运用电化教学的现代化手段、语言的生动描述以及表演的再现等多元化的形象构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立体空间,给学生的知觉,感觉以新的刺激。
这一切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至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充分满足了初中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三、情境设置的感染性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若忽视情感因素,公民课教学的思想教育必然是空洞的说教,因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感投入到公民课学习中来才有可能达到公民课教学中知情意行的统一。
初中学生的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强,抑制过程弱,他们富有热情,情感体验易受外因影响,尤其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情绪易受感染。因为在情境之中本身就包含了许多情感因素,教师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积极情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授,学生富有激情的表演,音乐图画的情感渲染纳入创设的情境之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情绪能够相互感染而产主共鸣。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言语、表情、动作流露的真情实感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而学生之间积极情感的互相感染,又会扩大情感的受益面;师生情感相互交叉,渲染出感人的情绪氛围,这一氛围又反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引起他们心灵的碰撞和激荡,产生出强烈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念与情感。
例如,在初一公民中讲解尊敬父母这一内容时,教师运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绘带领学生进入意境想象自己的父母是怎样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成人,去发掘学生心灵中对父母的美好情感;然后挑选出一位家长写给孩子的信加以朗诵,加强情绪渲染,唤起学生的亲切感和交织成感人的情境氛围,冲击学生心理,激发起教学所预期的学生或爱、或恨、或喜、或怒的情感。
总之,情境设置使学在特定的情境中不仅获得大量生动、形象的具体表象,而且受到特定的气氛感染,使认识和情感过程统一在同一情境之中,充分利用认知、行为中的情感因素,可收到单纯讲授难以达到的效果。
但只有经过巧妙构思的情境设置才能起到这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公民课的情境设置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情绪渲染法。即通过教师或者是有准备的学生主动的言语,丰富而准确的表情,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等方面的情绪渲染来感染学生。
二、情境展示法。即通过诸如投影、录像、音乐、小品、漫画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展示直观、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渲染适当的课堂氛围。以感染和教育学生。
由于展示情境的手法立体、多变,展未的情境内容形象,直观,令学生感到新鲜、亲切。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这种兴奋性越高,注意力越集中,观察就越持久,越真切,这就为想象、情感和思维提供了鲜明的感知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情境展示的多种手段无需在一堂课中全部使用出来,而只能结合教材选择一两种运用,否则过多过滥的感官刺激会造成学生的大脑疲劳和注意力分散而削弱对情境的体验和思索。
三、角色扮演法。即结合教材内容,模仿某种典型情景或剪取某个生活片断,让学生担任一定的角色,去展示情境,在角色体验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角色扮演法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他们自己也成了整个情境的一部分,既是情境的感受者,又是情境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角色扮演法中所展示的情境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实际生活,有利于情境中蕴含的情感与人生哲理契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最佳点,从而使公民课教学富有感染力和实效性。
四、实践体验法。即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社会大情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和自我体验中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
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情境,只要教师精心地选择社会环境中积极的、光明的教育要素,带领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途径置身于社会情境之中,变封闭的课堂为开放的空间,使学生在接触外界事物的过程中,激发积极的情感、获得相应的知识观念,培养的行为习惯,正如荀子所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行而止矣。”
情境设置的方法还有许多种,诸如情境辨析法、知识迁移法等,但无论选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从增强公民课教学的实效性出发,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2外部环境的经验与教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借鉴中不断寻求多样化的发展,保持多样化的态势,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一衣带水,彼此的德育有着紧密关系,但由于台湾地区受到更为多元文化的影响,其德育工作的开展也烙上了自身的独特印记。尤其是在德育工作教学方法的领域,台湾地区引用了许多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形成了以“注重实践、强调体验、重视思考、发展多元”为核心理念的教学方法。而且,台湾地区早在1998年的时候,就通过推行“九年一贯制”取消了德育课程单科,转而强调隐性教育,因此其德育教学方法要想实施就必须综合多方面因素才能通过,这也是台湾地区德育教学方法呈现出多元性特征的原因。这些对我们开展德育工作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2.1台湾地区德育教学的新理念近十多年来,台湾地区教育领域的最大变革就是“九年一贯制”课程改革和“十二年义务教育改革”,两项改革时间间隔短,改革力度大,理念冲击性强,对德育工作的理念有显著影响。“九年一贯课改纲要”中提出,其主要的理念是“中小学之课程理念应以生活为中心,配合学生身心能力发展历程;尊重个性发展,激发个人潜能;涵咏民主素养,尊重多元文化价值;培养科学知能,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十二年义务教育”在前者的基础上,又将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推向了新的发展高度,变得更为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开出自己的胜利之花;更为注重多元化的前进道路,让每位孩子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而且强调“德智体群美”均衡发展。概括而言,新理念贯彻下的德育理论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其一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得到真实的体验。其二是,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中锻炼基本能力,形成良好习惯,将道德拖回到现实情境中,使之具有实际的意义。其三是,拓展多元化层次的教学支撑点,实现道德教育的统筹性效果。最后是,营造更多的实践情景,使学生在真实体验中塑造真善美的道德情操。
二、命题式小论文写作开展主题演讲
德育小论文作为一种新的题型,它不同于辨析、论述题等,也有别于议论文,它可充分考查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具体解决的能力,既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有力体现,也是德育课理论联系实际的突出着力点。课前布置,学生准备,课堂演讲,要求观点明确,立意新颖,短小精悍。“命题式”小论文开头应简洁明快,有理有据,直入主题,切忌泛泛而谈不着边际缺乏说明力。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内容时准备布置《对我国环境问题的思考》的课堂演讲,开篇需言简意赅直述我国环境现状;中间部分应结合有关知识点深入挖掘,全面剖析,思路要清晰,如可以综述环境问题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来合理安排选材的详略主次,力求有条不紊;结尾部分是个落脚点,要充分利用好这点睛之笔,点面结合,如针对我国环境的严峻形势提出坚持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使学生真正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进而达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总之,德育小论文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各部分要紧扣主题,学生必须注重知识的累积和逻辑归纳推理,适度体现独特的创新精神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三、多媒体辅助下的探究-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运用音乐、下载的图片、与理论实际相关联的视频、影像、电子课件等多媒体计算机作辅助,通过激发探究,诱导发现和应用创新三个基本教学阶段,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主要环节是: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比如,在学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课时,由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所以首先用计算机出示某某公司简介和一组工作画面,再播一段学生所熟悉的市场叫买、叫卖的热闹场面,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贴近自然,可以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探究动机,学生能够兴致勃勃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哪一个是公有制经济,哪一个是非公有制经济,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同学们还可以列举很多事例,很有说服力。
四、社会实践
传统的德育教学比较重视知识性、灌输式。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著名德育专家朱小蔓提出了“生活德育”模式,就是理论来源于生活,就应当回到生活中去。因此中职德育教学必须把学生以往的经历和曾经的生活感受作为教学资源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领悟所学相关知识,内化理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效地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德育实践活动又可以对学生施加外在的影响,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内在结构。这样内外交流,相得益彰,就可以保证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如参加一次社区服务活动,立足所在社区(村居),开展敬老爱幼、助残帮困、清洁环境、公益宣传等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学校树立良好的形象,活动后由被服务单位填写《海洋学校学生假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记录表》反馈意见。返校后上交德育教研室,并纳入个人德育量化考核。该模式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和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